从示范课看语文教学

2022-06-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从示范课看语文教学

从萧山“示范区”成果看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

民营企业常常由于规模较小、人才缺乏、历史较短、家族制色彩较浓等原因,导致企业管理创新的难度较大,在路径选择和理性培育上往往有不少困惑。

杭州市萧山区曾于2005年获得国家发改委“全国民营企业管理示范区”称号。早在2004年,萧山就在工业系统中提出和坚持了“管理创新、管理强企”的工作理念,深入开展管理创新单项模范及示范企业的培育、评选和管理创新成果的评选及推广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2008年初,金德水副省长曾就萧山的管理创新工作做出批示,给予充分的肯定。基于萧山经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第一,坚持企业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随着民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许多经营者纷纷开始摈弃传统的管理方法,管理创新的自觉性逐渐增强。在这种形势下,政府和企业主管部门的适时加入,正确定位,创新服务,就显得十分重要。几年来,萧山已先后出台了《萧山区工业企业管理创新基本规范和评价标准》、《萧山区工业企业管理创新成果评价和申报办法(试行)》、《萧山区管理创新示范企业评价和申报办法(试行)》,较全面地构建了以管理十大体系为内涵的基本规范体系和考核标准,包括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法人治理结构和组织结构、财务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环境保护管理体系、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科技进步与信息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引导企业努力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和运作体系,并将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奖励政策纳入了全区工业经济的基本政策框架和范畴。同时还从2007年开始,与省经贸委(浙江省中小企业局)、杭州市经委一起,联合开展管理创新示范企业三级联评工作,使企业管理创新工作既有政策引导,又有工作抓手,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管理上台阶。近三年来,区内工业企业已有管理创新示范企业69家,其中省级示范企业22家,市级示范企业47家,每年递增30%以上。同时,已累计申报管理创新成果53项,每年递增10%以上,其中国家级成果9项、省一等奖10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26项。

第二,坚持理论创新与绩效评估相结合。管理创新实际上是创造一种新的或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它可以是企业的全过程管理,也可是某方面的细节管理。它是一种模式,但更是一种活的理论。不少民营企业早期常常模仿国有企业或国外管理方式,而没有从自身实际和实际效果出发,因此难免会照本照抄、流于形式,制度很多,但效果不明。萧山在大力推行管理创新的同时,明确要求既有创新点又有支撑点,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时期,萧山政府和企业都达成了“练好内功,应对外患”的共识,明确提出:“管理创新是萧山民企危机中的出路”,并在企业战略调整、市场营销、客户管理、风险控制、降本节耗等多方面提出了许多创新成果,且效果明显,从而确保了近几年来全区工业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和健康发展的势头。据粗略统计,2009年上报的29个管理创新项目已累计产生经济效益273420万元,平均年度效益贡献率为32.56%,光是2008年贡献利润达80717万元。这其中有不少项目已邀请管理咨询机构进行了绩效评估。

第三,坚持思维创新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管理创新的关键是思想观念的创新。这就需要有一大批观念超前、思想新颖、懂管理、会管理的专业人才。萧山在这方面已花了大的本钱。首先是努力提高经营者的素质,每年他们都会输送一批管理者去国外或国内著名大专院校培训,经常邀请国内外管理咨询机构到厂现场把脉诊断,并在继续教育、职称评定等方面提供服务。目前,大部分百强企业经营者都已是“ENBA”或有高级职称,“农民理论家”鲁冠球曾荣获中国企业管理科学领域的最高奖——“袁宝华企业管理金奖”,被香港理工大学授予工商管理博士学位;年青一代中,如最红集团老总带着自己撰写的《用“M”效应理论解决企业发展瓶颈的实践研究》的成果走进大学讲堂的,已为数不少。其次是抓好中层专业干部的培养,2009年萧山推荐了一批企业管理人才参加了管理咨询师培训和考试,目前已有12名通过全国管理咨询师执业资格考试。

第四,坚持科技创新与管理变革相结合。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萧山民企中将这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的创新成果较多。如亚太机电公司的《面向市场的新产品开发项目制度管理的实施》、东南网架公司的《以打造世界级钢结构企业为目标的持续技术创新》、荣盛控股集团《民营化纤企业打造互利共赢的同业合作新模式》、江宁丝绸公司的《产学研促进服装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等。浙江华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源头节能减排的多色系环保纺织新材料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介绍了企业自主研发彩色涤纶纤维及有色面料着色新工艺,省去了染前处理、高温高压染色等高耗能高排放的工序,把原来要多个厂家才能完成的工艺流程整合到一家企业完成,实现了化纤纺织品染色废水的“零”排放,填补了国际空白;同时,企业采用连锁“超市”经营模式,兴建了国内技术领先省内最为先进的高智能自动化物流配送中心,专门承担公司新产品和相关单位原辅材料的储存、批发、自动分栋、配送任务,属国内首创,这个“支持多企业业务协同的高智能自动化物流配送与ERP信息集成”项目已被列入国家“863”计划。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曾专题发布过考察报告,对其技术和管理创新给予高度评价。

第五,坚持制度创新与信息化管理相结合。企业制度是企业产权制度、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制度的总和,制度创新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而引入的新的制度安排,新的规范和准则。信息化管理则是将企业运行中的信息流,如资金流、物流、作业流等信息成为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和现代化的管理,具有提高效率、降低误差、节省成本、便于考核等特点,其明显效果已有许多案例实证。从人脑管理向人机管理相结合的方向转变,已是民企管理创新的一大趋势。这几年来萧山已有许多民企开始注重技术与管理的高度融合。传化集团《公路港物流平台的建设与运营》首创了“公路港”物流模式,早在2003年开始,传化物流就实现了公路港物流服务平台的建设与运营,其经济指标每年保持在40%左右的增长,2008年全年实现平台营业总额35亿元,上缴款1.4亿元。浙江荣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信息化建设为平台,建立供应商信用管理体系,完善供应商信用管理机制,提升了供货质量和及时性、有效性,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在制度创新的同时实施信息化管理的还有福恩纺织的《4R+E营销管理模式的形成与应用》、泰欣实业的《基于动态控制的可重构信息化集成管理系统在工业企业的应用》、永翔集团《现代化纺纱厂数据自动化采集系统建设》、汇林食品《基于协同商务模式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等成果,同样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第六,坚持精细化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其主要特征是精、准、细、严。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规范化、精细化和个性化。因此,精细化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与人文关怀相结合。万向钱潮公司在实施《基于价值流的工厂制造流程优化》的管理创新项目时,在大力加强劳动保护、提高职工劳动收入的同时,通过大量而细致的数据分析,运用流程程序分析方法,找出多余的或重复的作业,进一步改善了工作流程。结果,试点班组的工作比以前减少了5次搬运、3次贮存、4次装斗,生产环节由25个减少到13个,物流路线缩短到161m,比原来减少40m,还减少了91万元设备投资,节省551平方厂房面积,节省人员工资及搬运费18.48万元/年,加快了物流速度,减少了在制品库存。3年中万向钱潮公司仅此一项成果就累计产生效益达23114万元。在这方面有创新成果的还有科尔集团《实施精细化管理从容应对危机挑战》、永翔纺织《大型棉纺企业精确量化管理》、柳桥集团《羽绒行业原毛检验的精细化管理》等企业。

第七,坚持硬实力和软实力相结合。毫无疑问,民营企业应当追求上规模上水平,有经济实力,因为“硬实力”是企业的基本骨架,但同样需要“软实力”,有品牌、有企业文化,这是企业的形象和灵魂。只有两者并重和融合,企业才会有核心竞争力,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几年来,萧山的民企正是按照这一路径,从生产经营管理逐步向企业文化等深层次内涵全面迈进。最红集团的《用“M”效应理论解决企业发展瓶颈的实践研究》一文曾刊登在《包装世界》和省经贸委《浙江连锁》杂志上,受到了业界的好评。“M效应”实际上是一种满意公式、和谐法则,它研究了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企业内部的各类关系以及和谐共生的四个必由之路,并用来指导公司的持续发展。2009年,该公司实现利润4090万元,其中此项管理创新成果的贡献率就达57%。类似的案例还有德意控股集团的《民营企业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恒逸集团的《战略导向型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振亚纺织《以管理心理学为内核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红剑集团《以组织再造为基础构建规范管理提升平台》等。

第八,坚持战术创新与战略管理相结合。一般讲,生产、财务、营销等管理是企业局部性的工作,而企业战略管理则是系统性、全局性和长远性的制度安排。只有将日常的经营管理与企业近期和长期的战略目标结合起来,将战术创新与战略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民营企业才能持续发展,长盛不衰。萧山在这方面的操作实务较多,但能提升为理论创新成果的还不多。许多民企业已开始从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逐步向追求企业可持续成长性发展和转变,从单纯追求“500强”向自觉定位“500年”转变,并对企业管理创新进行系统思考、全面变革、整体提升,通过差异化战略和细分市场发现新的商业模式,科学合理地确产企业战略的全球化、多元化或专业化,以此确立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性化等战术创新。2006年萧山富可达公司曾因“盲目扩张”和中高层的“内部管理”问题而导致破产重组;三弘集团成功收购了富可达公司后,对其确立了新的战略定位,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变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7年三弘集团及时发布了《企业虚拟利润期股计划的设计与实施》的管理创新成果,其直接效果就是稳定了高层管理团队,吸引了大量人才,改善了公司治理模式,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该成果曾荣获第十四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

此外,如爱迪尔集团的《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和确定和履行》、荣盛集团的《有效防范风险的化纤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红剑集团的《企业多元化发展的内部管理资源整合》等,也都涉及到现代企业制度设计如何保障企业永续发展的课题。

[作者单位:杭州市萧山区经济发展局行业(企业)管理科]

作者:高志匡

第2篇:从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看高职教育社会评价体系的构建

【摘 要】本文探讨了借鉴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来构建高职教育的社会评价体系,把突出专业特性,遵循社会评价的动态过程,兼顾定性与定量评价,关注人文素质等作为评价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高职教育社会评价体系     原则

2014年11月,笔者有幸考察了南京几所高职院校,南京的普通高校数和在校生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高职院校83所,全国第一,在校生近70万,在这样学院密集的城市,某些高职院校还能脱颖而出成为国家示范性院校,这里面一定有可以借鉴的经验。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企业和学校的互利互惠是校企合作走出困境的动力,在校企合作方式上“与技术链的上游企业、行业、政府合作共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下游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力资源服务,为专业群提供实训基地、创新基地和校企混编师资团队”的第三代校企合作模式(简称UPD模式)。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学院与中兴通讯合作建立的“南京信雅达通信工程有限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与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合办、中国新能源领域内专业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中认南信实验室,以公司的方式来运作,引进企业设备和人力资源,服务于教学。

江苏海事职业学院以市场需求和学生需求进行专业设置和定位,以水运经济产业链为支撑形成水路并举、港航并重的专业布局。启用学校、海事局、用人单位的校行企的三方评价,三方接轨,课程、企业、工学通融。组建四方合作专业指导委员会,形成“专业链——产业链——就业链”三业一体的专业建设。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建立行企校共同参与的机制,推行工企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与150多家大中型企业如雨润集团、苏宁电器、如家酒店集团、苏浙皖物流等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与华润苏果建立生产实训基地,提供200个实习岗位;建立光华科技园,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共建教师工作站,提供400余个顶岗实习。

从以上江苏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建设来看,产教融合几乎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突破、创新的主题主线。检验产教融合模式是否成功,不靠国家政府的意志,而是看是否满足行业和区域经济的需求,是否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因此,高职院校在面向社会办学过程中,迫切需要了解社会需求,也迫切需要社会的了解。而社会评价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途径。

一、构建社会评价的原则

1.评价应突出专业性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本身具备对经济方式改变、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这使得高职专业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特色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之路,唯一的评价标准并不能凸显专业优势。因此,应从专业实际出发,把握专业特色,处理好专业的独特性和内在性,独特性表现在专业的培养目标、服务定位和专业特色,内在性表现在今后学生掌握专业能力的强弱如何影响未来职业的发展。

2.评价过程应该动态化

社会评价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涉及人才需求量、专业课程设置、就业状况、媒体排行等多重因素的交联。通过用人单位反馈的反映毕业生就业质量、毕业生对人才培养的满意度、就业服务工作评价等来探索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

3.评价应该尊重多元主体的价值观

当评价主体转变为政府、毕业生、顶岗实习单位、就业单位、行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协商时,能最大限度激发学校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设置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评价应把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对就业率、对口率、岗位胜任度、职业满意度、岗位晋升、换岗等通过量化实现数据评价、克服质性研究带来的片面性。

5.评价应关注人文素质的培养

目前的高职教育太多地注重培养有知识、有技能的人才,或许是因为技能技术可以在短期内提升并见成效,而人文素质的培养需要长期地潜移默化。现在,社会上的各行业更多地看重的是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奉献精神、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个人修养等,主要是人文素质经常是一个人在今后职业生涯中潜力发挥的源头。

二、构建社会评价的方案

表1 高职专业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办学指导思想 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计划、方案

办学定位与思路 人才、方式、层次定位

人力资源构成与利用 专家指导委员会 组成、制度、运行机制

任课教师团队 师生比,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兼职比,双师结构,挂职锻炼

教学过程监控人员 管理组织、队伍及制度,信息管理系统,教学文件管理,教风和学风建设,督导人员结构

服务人员 市场调研人员、服务内容、方式、效果

专业设置特色 专业建设规划 专业建设的目标、内容、步骤、可行性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条件,教学状态,教学效果

课程体系 课程计划、方案、内容、标准,教材,实验指导

课程改革 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模式、方法

教学设施 校内实训场所 实训室数量、实训设备、实训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利用率

校外实训基地 实践基地数量,行业专家、管理制度、实践项目,利用率

图书资料 与专业相关的图书资料数量,管理制度,读者服务

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 基本技能与专业能力 技能大赛开展,双证书获取率,获奖率

人文素质 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方式、内容、成果,学生作品,公益活动,人文讲座,人文选修课

就业能力 就业率、对口率、职业满意度,岗位晋升

用人单位评价 专业能力、团队精神、品格、素质、修养、潜力

【参考文献】

[1]姚爱国.关于建立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评价制度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9,11(1):16-17.

[2]周应中.高职专业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5):5-9.

作者:杨晶

第3篇:从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看高职教育社会认可度的培育

[摘要]文章阐述了培育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导致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低的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并指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将为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的培育提供质量保证,赢得舆论支持及提供文化基础。

[关键词]高职教育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 社会认可度

[作者简介]李树德(1975- ),湖南耒阳人,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评建办,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湖南长沙410208)

[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高职院校实行工学结合的共性与个案问题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GYKYJ2008014)

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是指社会大众对高等职业教育所持的心理态势,它反映了社会大众对高等职业教育支持与认同的程度。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认可度的高低直接反映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更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从发展的规模来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与普通本科教育相比,它的社会认可度则较低,这种较低的社会认可度不利于我国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地发展。当前形势下,扩大高职教育的社会影响,提高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迫在眉睫。

一、培育高等职业教育良好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意义

1.社会认可度是评价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从这个角度理解,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高低可以从学生的首次就业率与服务的广度与深度进行判断,就业率高、服务效果好,人们就会满意,社会认可度就高;反之,社会认可度则较低。社会认可度的评价有两个硬指标:一是毕业生首次就业率要高于80%以上;二是新生报到率90%以上。从已批准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申报材料《推荐表》中的数据来看,绝大多数学校的学生首次就业率在90%以上,这就表明这些学校具有良好的社会认可度,它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在本区域内处于领先地位。

2.培育高等职业教育的良好社会认可度,有利于凝聚全社会重视高职教育的共识,优化高职教育的发展环境,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相对较低,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强势影响、人们的习惯性思维、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历史较短及人们对高等职业认识不足等方面的因素造成的。通过对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的培育,有利于进一步增加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了解,提高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信任度,形成全社会重视和支持高等职业教育的良好环境。这种环境将直接影响人们的教育选择与教育投资,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与民众支持,促进高等职业育持续健康发展。

3.培育高等职业教育的良好社会认可度,有利于拓宽校企合作的范围,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德国,为确保校企合作的顺利实施,特制定了《企业基本法》,该法主要涉及了企业的职业教育(也包括学徒培训),明确规定了企业管理委员会在企业职业教育中应有的权利。在我国,校企合作还没有法律的强制力进行约束,企业只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学校提出的合作邀请,这使得校企合作开展得非常有限,不能满足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通过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的培育,企业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高等职业教育,认识到校企合作不但是一种个体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行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就是在为社会培养人才,为社会创造价值,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为高职教育的发展贡献了力量。在这种信念的支配下,企业就会从消极被动地应付校企合作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参与校企合作,从而拓宽校企合作的范围,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导致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低的主要因素

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崛起及规模的迅速膨胀,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预示着高等职业教育将与本科教育平分秋色。然而,现实中,高等职业教育还未能与普通本科教育平起平坐,这既有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较低的主观因素,也有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宣传不够的客观因素,还有普通本科教育的强势影响,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判断,这是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低的社会心理因素。

1.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历史较短、基础较薄弱、实践经验少,人才培养理论还处于探讨阶段,加上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超常扩张,教学资源发展滞后,导致办学整体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较低,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低的主观因素。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最早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创办的地方性职业大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些学校为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由于当时的政策不配套、特色不明显以及办学条件不成熟等因素,致使这些职业大学成为普通专科或者本科的压缩饼干,高等职业教育没有得到充分与健康的发展。1985年,为落实中央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方针,原国家教委决定在三年制中专基础上试办五年制高职,1998年教育部提出了“多渠道、多规格、多模式发展高职教育”,1999年教育部又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毕业生不包分配,不再使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派遣报到证》,国家不再统一印制毕业证书内芯,以学生缴费为主”的政策。从此,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2000年1月教育部提出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指导思想、人才培养工作重点和工作思路,①2002年7月第四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建立并逐步完善“在国务院领导下,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2004年2月,周济部长在第三次全国高职高专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上指出,高职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从1999年到2006年,我国高职教育的规模得到迅速扩大,已经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独立设置的高职学校数量为1147所,在校招生人数为293万人,超过了普通本科招生人数。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学生人数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问题:一方面,学生规模急剧增加;另一方面,教学资源(硬件设施与软件设施)发展滞后。另外,受传统的或者普通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影响,高职教育还未能形成自己的特色与教育理论,致使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整体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较低,从而使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缺乏认同,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低的主观因素。

2.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缺乏全面而清晰的了解,这是高等职业社会认可度低的客观因素。经过多年的探索、改革、创新与发展,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情况、有中国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之路,使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水平与质量、毕业生的首次就业率与社会评价满意率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但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甚至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究其原因,就是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缺乏全面而深刻的了解:一是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清楚;二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成果不了解;三是对高等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理解,这是造成高等职业社会认可度低的客观因素。

3.本科教育的强势影响及其根深蒂固的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判断,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低的社会心理因素。长期以来,本科院校特别是重点本科院校以它深厚的历史底蕴、办学特色、文化价值独占高等教育的鳌头,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了数百万的高素质人才,他们所培养的这些高素质人才正在影响和主导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本科教育的这种强劲势头在一定程度上和一段时间内还具有强大的惯性,人们很难在心理上接受发展水平处于初级阶段的高职教育。另一方面,中国传统“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人们短时间内还难以摆脱这种思想的束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人们的教育选择与判断。

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与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的培育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与高职教育社会认可度的培育有着重要的关系。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通过实施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必将建成一批世界先进水平的高职院校,有利于凝聚全社会重视高职教育共识,优化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环境,提高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

1.实施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开展,必将产生一批世界先进水平的高职院校,带动全国高职院校持续健康发展,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为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的培育提供质量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的高低可以从三个指标进行考察:一是毕业生首次就业率的高低;二是新生报到率的高低;三是人民群众满意度的高低。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高等教育类型,在我国的办学时间还不长,办学类型还很新,就整体水平而言,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等方面都会有很大提高,特别是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各个方面,能够取得明显的进展,发挥积极的楷模作用,总结出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和制度,带动全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加快改革和发展,从而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周济指出:“如果说‘211’工程是国家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工程,那么‘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也是国家新时期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工程和质量工程,要带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整体质量提高。”②只有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与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才会得到提高。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培育的关键在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开展,有利于凝聚全社会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共识,培养人民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同感,吸引社会媒体对高等职业教育进行宣传,为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的培育赢得舆论支持。目前,社会对职业教育歧视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认为职业教育是“二流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在我国的高考招生层次中位于第四或第五批次,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似乎是高考筛选下来的劣品,加之部分媒体的大肆渲染,无形中掩盖了高等职业院校应有的社会地位,这在高考分数还作为升学主要依据的时期,容易使人们产生一种错误倾向,即认为本科教育优于高职教育。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本科院校招生异常火爆而毕业生就业十分困难;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看好而生源则相对较差而又紧缺,两者形成强烈反差。尤其是近一两年,部分考生放弃攻读二本或三本的机会而选择高等职业教育。不难看出,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与其说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还不如说是一种理性的思考,更是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大量需求的真实写照。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引领高等职业院校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使整个高等职业院校在办学特色、教学质量、社会服务、就业培训都有很大的提高,进一步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同时,有利于凝聚全社会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共识,培养人民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同感。因此,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成果的宣传,增强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了解,提高社会认可度。”③通过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宣传,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增强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了解,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和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社会媒体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宣传,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赢得舆论支持,这是高等职业社会认可度培育的基本方略。

3.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开展,有利于优化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环境,塑造高等职业院校的特色品牌,从根本上构建高等教育的两极格局,打破本科教育的垄断地位,树立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信心,培养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良好社会心理,为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的培育提供文化基础。“211工程”的实施,推动了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与创新,建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现代化水平的本科院校,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的同时,也为全国普通本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示范,更塑造了本科教育的良好形象,奠定了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垄断地位。然而,高等职业教育并没有在高等教育中获得应有的地位,社会认可度相对较低。究其原因,还在于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的认识还不深刻,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不明确、办学理念不先进、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摸索阶段,缺乏自身的特色,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处于从属地位。通过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示范院校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等方面都有较大提高,并经由示范院校的示范作用,带动高等职业教育较快发展,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优良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更好地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周济部长说过:“打造出一批代表国家水平并在世界上领先的高职院校,带动全国高职院校持续健康发展,形成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好局面。”要通过我们的努力,使得高等职业教育不仅在规模上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而且在人才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影响力等方面与本科教育平分秋色,从根本上构建高等职业教育的两极格局,打破本科教育的垄断地位,树立人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信心,为高等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的培育提供文化基础。

[注释]

①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Z].2000-11-17.

②周济.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06-11-14.

③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作者:李树德

第4篇:从教学改革看

从教学改革看科学发展成就

教育事业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万代,决定国运兴衰,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要基石,是关乎社会繁荣昌盛的千秋伟业。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我党科学判断世界形势准确把握时代本质要求,从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造福当代,福及千秋的英明决策。全面贯彻落实社会发展观,特别是建设创新性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不断增强综合国力,迫切地需求大量人才。所以更要将发展教育事业,推动教学改革的工作放在首位。

我所在的高中: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元宝山区第二中学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学校。近些年来学校推进了“重课堂、抓实际、求实际”教学改革活动,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模式,扎扎实实地推进教学改革。同时学校还突出了党员教师的带头作用,集中力量对优秀的教师、党员进行表彰,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一;教师是教育质量的根本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灵魂,是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教师的的合法权益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乐于从教,是社会对教师的合法权益的承诺以及保证。目前,我国已经通过相关的法律及制度对教师的合法权益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教师的权益有了保障。

我所在的高中在对教师的保障下足了功夫,严格落实各种保障制度,比如福利的发放,带薪休假等。。。无不体现了学校对教师的关怀。而且学校还定期组织环境轻松愉悦的茶话会,让教师可以和校领导面对面交谈,说出心中的疑惑,说出心中的建议,这种活动对青年教师尽快融入这个群体有着巨大作用。

教师的“出身”在学校的发展中有巨大的变化,从留校任教到师专,到现在的全国重点师范院校甚至是研究生,教师层次的提升显示着国家对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视。而且免费师范教育的回归体现了我国教师培养体系的多元化。拥有一支具有高度凝聚力,富有务实创新精神,拥有专业素质及综合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真正的财富。所以,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所在的高中为每一个刚刚进入工作岗位的教师制定了成长计划,并且制定有经验有能力,业务素质高师德出众的老老师进行传帮带,定期组织领导听课。加速了教师成长的速度,提高了教师养成的质量。

二,教育思路的改变

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必须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所以只研究教师的教法而不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探究是不正确的。要重视学生学法的探究。

(一),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毋庸置疑是一个人才必备的能力

(二),教师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

(三),培养创新精神。

第5篇:从“蒸”字的教学看识字教学

始丰小学

褚惠君

11月5日,我有幸参加了首届“临海之秋”本色语文教学观摩会,聆听了专家们的精彩课堂。茹茉莉老师的引领的《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感触颇多,茹老师的课既不激越高亢,也不绚丽多彩,既扎扎实实,又创意迭出,给人以清新明快、淡雅平实之感。

课中,茹老师问: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小鱼所遇到的危险?出示句子: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请生读句子,茹老师出示“蒸”字,问孩子们四点底跟什么有关?三点水跟什么有关?多了一点是不是表示更多的水? 我们学过哪些四点底的字?孩子列举了“热、点、烈”等字,老师追问:这些字都跟什么有关?(跟火有关)海滩上哪来的火啊?动画演示蒸发,“蒸”字由下而上渐渐消失,动画演示水被沙粒吸干。小鱼会怎么样?回读文句: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我诧异于她识字教学既扎扎实实,又创意迭出。

在我国的语文教学史上,识字教学历来是启蒙教育阶段的一个重点。汉字是世界古文字中唯一流传至今的文字,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根基所在。它不仅外行很美,内涵也极其丰富,可以这么说,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一个汉字就是一副画。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谜。所以古人早就有这样精辟的论述:人生聪明识字始。郭沫若也曾经说:识字是一切探求的第一步。专家们的论证也说明:识字能促进语言、思维的协调发展。茹老师巧妙运用教学课件,把枯燥的识字变得形象、有趣了,加以声音的画面吸引了孩子,以教促思,以演促思,

由此我就想到:低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左右,其中1200个会写,识字量占小学六年识字总量的60%,平均每学期大约要认识500个左右的汉字。这么大的识字量如果不讲究科学合理的方法,而让学生单调地读、重复地写、机械地识,将使学生不堪重负。如何化难为易,使学生积极主动、兴致盎然的参与到识字教学中去呢?

第6篇:从三个维度看《游园不值》的教学

窦桂梅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寥寥几句的古诗怎能做到别有洞天、独辟蹊径?以自己的功底,面对传承千年的古诗,我常心生敬畏。十多年前,曾上过一次古诗的公开课教学,之后一直不敢碰它。这次,要领着教师研究“古文、古诗、古代故事”的教学,必须“身先士卒”。

下面,结合清华附小制定的“语文课课堂评价标准”(见后面附页)的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连同备课时的意图和想法,谈谈。

“温度”——

1、教师的准备

教材是沉睡着的。教师的教学,就是把教材中沉睡着的情感唤醒,融入自己的性格性情中,成为教材与个人的综合体来到学生面前,进行“碰撞”,从而使教材的一花一沙“生成”孩子的世界和天堂。可见,教师从《游园不值》中提取一份精神状态,带着自己渴望共鸣的饱满情绪,这当属上好这堂课的最好前奏。

古诗应该怎么讲?没有一定之规,但也决不能墨守成规。以前学古诗,常用四部曲教学法:解诗题——理解诗意——创设情景——体会感情。这没有错,但我要通过推敲方式教学——不仅仅停留在“解意”的形式外壳上,更要实现和诗人“游园”路上的精神相遇。就要求教师以自己的“入境”状态为学生“造境”。

“境”怎么造?首先,教师外在的教态要尽量亲切自然。我是东北人,性格比较直爽,话语习惯也带有北方人的豪放气派。但我尽量追求诗意的婉转,语气一定放慢,遣词造句力争充满美感。从效果上看,达到了。有人说我的语言有吸引力、感染力——这是语文本身的魅力,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有对这首诗“气韵”有所把握。教师在课堂上始终应当有漫溢的激情,这激情有时候是慷慨激昂的,有时候又应当是润物无声的,可以说,这节课试图在浅吟低唱的几番涵咏中,使课堂散发出文学的、理性的,同时又有启发的、激励的,多样的语言与情感气息。

2、学生参与

这堂课是否实现了学生的全体参与,全面参与?在这方面,我在努力。

当然,公开课的问题就是不了解学情。不知道哪个问题应该叫什么层次的学生来发言。

这个班的学生,我没有事先见面,为实现学生的“生成”,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教有热情,谆谆善诱;学生有兴趣,求知欲强。这就需要有些地方我和学生之间进行积极的调整和调动。教学中尽量不叫那些总发言的学生。不过,我发现自己说的多,感觉学生的发言不解渴,就想补充几句。如果知道这个班的学情,就会叫“这个”学生示范,然后“那个”学生强化。比如,让学生扮演叶绍翁和我扮演的园主人对话(“醉翁之意不在酒”,实际上这个环节在说“诗意”)。要让一个好学生说,再让一个中等的学生说,再让一个“弱”的说——这样,就把“对话”落实了。可惜,心中想的因无法了解学生而落实不一定到位。但还是能看出学习的过程很真实,学生在感觉、在感受,在一点一点往上“走”。

另外,在争取学生参与面的最大化的同时,我注重了对学生习惯的培养。比如课堂上,在学生动笔的时候,要求学生眼离书本一尺远啊,说话要站直啊,表达要完整啊等。这里有隐性的习惯,有看得见的行为习惯,这些都需要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注意。

广度——

1、教材拓展

教师是否能够找到教材的空白点、延伸点、能力点、挖掘点,体现出语言与文化上的积累意识,是语文课应想尽办法达成的责任。教学古诗,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本所示的一首古诗上,延伸出的内容往往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课上,拿出贾岛的两首诗,一首《寻隐者不遇》,同时引出那些与“不遇”相关的古诗和古文,进行同步组合;另一首《题李凝幽居》,引出“推敲”的典故,借以更好理解诗中的匠心独运。还有,陆游写杏花的两首诗、及“偷梁换柱”,“移花接木”,把《雪夜访戴不遇》的文章放进去,帮助学生提升对《游园不值》的内涵。海纳百川,凡有利于学生者皆为我所用,我在想尽办法延展,目的是更好地理解和深化课文。

2、课堂整合

怎样有效的运用课件和音乐?课件要唯美和古典一些,幻化出一片纯美的意境。《让我们荡起双桨》和《渔舟唱晚》加入,前者感受春天的旋律,而后把《游园不值》诗词填进这个旋律中唱出来;后者体会诗的古韵,让孩子找到古诗平仄的语感,然后,在进一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用音乐的感觉再读。

另外,我努力在用手势的“指挥”、肢体语言的配合,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美。当第二次配乐学生再读的时候,感觉好了起来。以我无声的肢体“语言”作引导,孩子们朗朗地美读起来。也许,你会发现,这次的古诗原来是孩子们唱出来的!

插句题外话。关于“背诵”,我们只要求学生背,忘了引导学生诵。背完了就等于学完了。这首诗和别的古诗有什么关联也不琢磨。今天一首,明天一首,背了一大堆,生吞活剥、大多消化不良,当无法和学生的生活和心灵连起来的时候,便都忘了。而诵里有节奏,有美感,有思考。诵读时,平仄中一定要读出重音的高低,语气的快慢。我们教师光让孩子大声读,没有诗感。所以,平时,这方面我们要加强。

深度——

1、教材解读

这节课究竟要走向哪里?这就涉及到古诗本身的问题了。研究古诗文,不仅要研究古诗文本身的特点,还要体会内在的思想和特殊性。原来教学停留在意境上,我们是否在努力提升到“意象或意向”里面呢?就是说,原来我们的教学讲究诗的感情,是否忽略了和诗人实现的精神同构?宋诗和唐诗的区别究竟怎么不同?通过阅读,我发现,宋诗与唐诗的不同(详见笔者《不遇中有遇》)。那么,我就要定位宋诗和唐诗的这个区别的点上,思考这样背景下教学的问题这就要寻求一个突破,在原来的意境的教学上,追求意向的定位。在这堂课中,我就是从意境情境创设中走向意向,揣摩诗人的意图,寻求在精神上的同构。

于是,我教学本首诗,不仅仅停留在春天或园林上。“一切景语皆情语”,感受、体会诗人心情,更要体悟诗人的心境。于是,主题就在“不值”上做起了文章。围绕“不值”来讲——诗人在“不遇”遇到了什么?诗人是怎样对待遇到的这些景物的?诗人有没有必要进园子?有没有必要非要见园主人?课,就这样展开了。在“不值”这个主题中,获得“不遇中有遇”——就是这节课的眼睛,就是靠近诗人内心。要让学生知道,读这首诗不仅仅会感觉到春景的盎然生机,同时没有进园,反而却获得一种快慰,获得永远的留在心中的定格的永恒,这才是更大的收获。从效果来看,学生是接到了诗人的“地气”的,自己也有了“灵气”——水到渠成,获得了精神陶冶和人文启迪。

我在给数学教师讲的时候,有老师在评课中写道:“原来,吃亏就是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生虽有遗憾,但只要注重过程就能获得圆满”等感慨。还有许多教师不断地念叨“不遇中的有遇”。看来,我们挖掘教材,重新建构,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手段,让学生获得启迪的时候,也使老师们等到同样饱满的精神收获。这“不遇和有遇”,不就是人生的哲学和智慧吗?给孩子种下这颗种子,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加,再为之平添感悟,但愿,他(她)能开出美丽的花儿来。

2、学生能力

学生语言表达是否体现了完整丰富,灵活且有感染力的提高过程?思维是否独特深厚且有独特见解?我觉得在独特见解上孩子还是有的,例如孩子说诗人对红杏的感情——就是一个“关”与“出”;一个“一”与“满”。有学生说,这“一关”,而后“一出”,不就说明红杏的力量么?又有一个小女孩马上说:“有顽强的生命力。”当学生把陆游的“遮”和“关”比较的时候,已经完全理解了,审美意义上陆游的“遮”被叶绍翁的“关”给超越了。还有个小孩说用“印”而不是“踩”,体现了诗人对苍苔的爱怜,——多好啊。这个“印”是留在苍台身上的。这就可以把“屐齿”讲出来。所以,我顺势讲到了关于“木屐”的文化,孩子们呢,也能“顺杆爬”,把自己的见解,加上很有深度的感受说出来。有个学生说,“一”就是“满”。这里就涉及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的哲学问题。当然,通过:“三枝红杏出墙来“,十枝„„”这样对比,孩子获得了关于“一枝”红杏的独特审美感受,以及因了这一枝红杏想象到的“春色满园”。关于为什么“不值”,我用《雪夜访戴不遇》来搭桥,孩子马上把“何必入园”和“何必见园主人”体现出来了。

这里,我还想说点儿题外话。有老师说,为什么那些“差”学生换个老师上课就爱发言?我看,除了该生感到新鲜之外,我们在平时要经常换“眼镜”看他们。要求他们,还要告诉他们,还要想办法发挥他们的作用。语文过程是常时间和学生在一起,不断的浸泡语言以及感情的过程。他们在说话的时候,教师的心要敏感起来,比如有个学生说红杏的“欲望”,我马上反映过来,告诉他不是“欲望”,而是“渴望”。有的同学说话为什么没有感觉,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关键对语言不敏感,不敬畏,没有审美。孩子没有温情的话陪伴终生,你可以想象她(他)多么凄凉。一句话,我的意思是想通过语言文字,让我们的孩子温柔起来,温情起来。如诗人对园的“怜”,对普通的柴扉都要“小扣”啊——这是怎样的怜爱与怜惜?所以,我们要让自己的学生会说话,这就相当于给了他一对翅膀,他会更全面,他能够凭借于此飞翔起来。

3、教学设计

教学预设是否由浅入深?是否还能深入浅出?

第一步,与文字相遇。就是游园所见。把所见的通过画面,通过朗读眼前有“像”。对于诗中的“字”要有重点地推敲,不能面面俱到。如“小扣”,“久”,为了教学的需要,课中没有进行再推敲。而“怜”与“嫌”进行了推敲。“怜”里不仅仅是爱之情,还有惜之意。学古诗不点化,不品一品,嚼一嚼,就如水上浮萍。所以,整首诗围绕“怜”来推敲诗意,体会“怜”里深深的爱恋。再有,通过朗诵,读出七言的韵味。读“苍苔,柴扉,红杏”,细听,你会感觉春天就在脚下,春天就在眼前——正是风景这边独好。

第二步,与文学相遇。古诗中的每一个字浓缩的都是精华。诗歌要去涵咏、推敲、比较,而不是训练。真正地去感觉,让孩子们体会,因此要再造人物形象,这便走向了文学。让红杏说话——这一环节,通过口语交际,来体会杏的形象。红杏呢,也许是诗人心中美丽的女子。现在都把一枝红杏出墙来演变成婚外恋了。叶绍翁肯定也有这种可能:是去见心爱的人,来的时候都那么小心翼翼。红杏出墙,那是你的心,是向着我敞开,足矣。当然,园主人不一定是女子。园也可能是园主人或诗人精神的家园,那枝红杏代表的就是自己的心。因此,对“红杏出墙”要理解成为一种广泛意义上美好的向往。当园内、园外红杏和花草;园主人和诗人对话之后,我们还要在热闹中走向宁静——其实什么没有都没发生。让学生想象春色满园,热闹完了后,要收到心里,美美的沉淀在心里。在音乐的陪伴中,成了美好的回味。

第三步,与精神相遇。研究“不值”中的“值”,即“不遇中的有遇”。前面画龙,在结尾处“点睛”。先抓春景,再抓情感最后落脚“不遇中有遇”,给孩子们种下一棵种子——人生遇到挫折时,会想到:缺憾就是幸福的滋味。人生哪有那么多完美的事啊,叶绍翁如果进入园中,那份永远的美好就破了。只有,永远的渴望才会幸福一辈子。这些都是人生的平衡。人要太完美,想要干什么都要实现,这人生就没味道了。

适度与高度——

最后,总体上看,温度、广度和深度,这三者的关系,是否做到了比较巧妙的关联,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学习得轻松愉快并有所得。整体教学效果明显不明现,在某项或某点中有没有创新,教师有没有个人的突出特色。尽管不一定完美,但在整体上应达到一定的高度。

感言——

这是评价表中最后的一个部分。可以谈亮点,也可以说疑点或缺点。比方说,这堂课哪一点对你启发最大,对你今后的教学最有提高和触动;哪一点存在问题,需要改进等等。边听边记、信手拈来,是第一时间的真实感悟,对教者和听者都是一个提升。

“命运给我关了一扉门,我要努力打开另一扇窗,就象红杏一样。有了生活、情感,教学才有了他的意义。”——这是我们学校一位教师的感言。

“光‘感’不悟,不成。不如古人,古人学的太少了,闭眼冥想半天,推敲一词可以好几天。我们的孩子学的太多,我们要在单位时间内提高效率,所以,该讲的还要讲。”——这是一位教师的感言。

“关于老子的‘道生一’的哲理是不是太难了,要思考如何让课堂努力达到高度,但尽量要适度。”——这是又一位教师的感言。

“没有最好,只有越来越好——只要上路,就不怕远。”——这是我看了老师们感言后的感言。

第7篇:从BOPPPS教学模型看课堂教学改革

摘要:针对当前大学课堂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分析北美教师技能培训的BOPPPS模型,提出改进课堂教学的观点,特别强调学生的参与以及及时获取学生对教学的反馈。

关键词:BOPPPS;课堂教学;教学改进

引 言

2014年5月25日-6月20日,我们远赴加拿大参加了为期1个月的教学活动,先后在温莎大学和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参加了ISW( instruc-tional skills workshop)、TDA(teaching dossieracademy)、CDI(course design intensive)3个教学培训。在这1个月中,我们深入参与到加拿大大学的教学活动中,充分了解课堂教学的各种形式,感受到高校学生、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方法。其中,让我们印象最为深刻的是ISW培训中使用的BOPPPS模型 。

1 BOPPS模型简介

BOPPPS模型是北美高校教师技能培训过程中推崇的一个教学模型,是根据教育学人的认知理论提出的一种教学过程设计。BOPPPS模型将知识点教学过程划分为引入(bridge-in) -吸引学生的兴趣、目标(objective)-让学生知道该课程要到达的教学目标、预测( pre-assessment)-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让学生多方位参与教学从而掌握知识、后测( post-assessment)――了解该课程是否到达教学目的、小结(summary) -总结知识点6个部分,简称为BOPPPS。

BOPPPS模型的核心有两点:一是强调学生全方位参与式学习而不只是听讲;二是要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以调整后续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借鉴这种模型,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

2 课堂教学常见问题

知识点的教学需要关注知识的系统性、基本概念的定义、知识组成结构及知识的运用,但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都是教师在讲授这些概念和知识,学生只是听众。目前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主要有如下一些问题。

(1)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是把知识罗列出来,导致学生不知道学了这些知识有什么用。

(2)过分关注知识的系统性,在有限的课时下,不管重点知识还是外围知识,通过大量的PPT放映灌输给学生,学生往往消化不了,还没等到考试便忘记大部分内容。

(3)教师对教学内容知识体系理解不深,缺乏对知识的亲身体验,导致对教学重点把握不到位。

(4)把学生当听众,学生没有或者很少有其他方式的参与,由于有电子课件,学生连笔记都不做,更不用说课堂实践,这导致学生很容易开小差。

(5)缺少及时从学生获得的反馈信息,不了解学生的接受情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6)缺少对知识点的引入、技术实现和技术演化环环相扣的讲解,这一点是教师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受限和讲授技巧的问题。

3 课堂教学要让学生深度参与

教学效果好坏的标准不是教师传授知识点的系统性,而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是对知识运用的能力,起决定性的应该是对知识运用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知识点的教学过程所培养学生的一种进取精神和学习方法。如果知识点的教学只是关注知识的系统性、基本概念的定义及知识组成结构,并且教师在课堂上讲授这些概念和知识时把学生当听众,那么就算教师把知识点归纳得再完美,学生也不能掌握,最终导致教学的失败。因此,学生要全方位地、深度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教师也需要从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教学过程的反馈出发调整教学,让学生在各个环节大面积地参与教学内容的讨论、归纳、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学习能力。

4 课堂教学改进的思考

BOPPPS教学模型强调学生全方位参与和及时的反馈交流。对于具体如何参考BOPPPS模型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我们有以下几点思考。

4.1 明确教学目标与内容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从“为什么学这个知识点”人手确定教学目标与内容,这也是引起学生兴趣的关键。学这个知识点的原因主要足由这个知识点的基础性、实用性决定,教学目标要能够明确且好评估;根据教学目标,再进一步确定通过哪些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然后决定采取什么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日标,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例如,在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中,对“分页存储管理” 知识点的教学目标与内容的确定,教师可从充分利用存储空问人手引入分页存储,同时因为“分页存储管理”是现在实用的“虚存管理”基础知识而确定这个知识点的重要地位;教师还可通过“分页结构及地址变换过程”教学内容实现“掌握分页结构及地址变换过程”的教学目标,但是“掌握分页结构及地址变换过程”教学目标就不如写成“能计算分页仔储系统物理地址及计算地址变换开销,能设汁分页存储管理系统”,因为后者比“掌握”更容易定量评估。

4.2 综合采用多种课堂教学形式

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师可综合采用系统讲授、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学生互教、练习、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形式,与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相比,这些教学形式需要加入很多课堂互动的环节,使得课堂具有实践性、创新性、开放性、趣味性、反馈及时的特点。例如,在操作系统“分页存储管理”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基本概念和过程讲授之后,安排一个基于页表进行地址变换的计算题,让学生讨论后做一做,加深理解;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系统讲授知识点后让学生马上在自己的便携式电脑中进行程序设计练习,并通过检查程序是否通过把握学生的掌握程度。

4.3 积极鼓励甚至要求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传统课堂的学生习惯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然而基于BOPPPS模型的课堂要求学乍更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因此教师需要转换学生的学习观念,激起学生“我要学”的求知欲,尽量使学生认识到参与式学习、主动学习对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为突破观念上的障碍,除了说服学生和力求在教学内容上具有吸引之外,还应采取各种鼓励性和干预性措施,如对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学生进行鼓励,给予相应的平时分数奖励,以激发学生参与欲望,对不能积极参与的学生应该点名回答问题或者有意制造其参与活动的机会。

4.4 精心安排上课内容和方式

基于BOPPPS模型课堂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式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能深挖知识点,对授课知识认识上升高度,帮助学生处理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并解答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疑惑,阐明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点、易混点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师每次课前应认真准备,做好学生的教学需求分析,在教学计划中考虑“这次课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次课如何更好地引入”“学生应该做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课堂中间如何进行参与学习”“怎样在教学内容上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如何回答学生的一些问题”等,同时告诉学生该课程的教学计划安排,希望学生给予哪些支持和配合,通过教学需求分析使互动式教学更有针对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4.5 及时收集学生反馈

为了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并了解教学效果,教师应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并把有关的答案反馈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反馈信息修改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获取反馈信息可以有多种形式,可以是提问、电子回答器(clickers)、各种小测验、反馈信息表等,如根据BOPPPS模型进行预测和后测以及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利用各种测试、提问等获取学生学习情况,以便对后面教学进行调整。

每周或每章课结束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填写以下内容:①这周(章)学到了哪些知识____,还有以下内容没听懂____;②喜欢这周(章)课的地方是____,不喜欢这周(章)课的地方是____;③对下面课的建议是____。对学生提交的以上信息,教师要尽快整理分析并及时在下周(章)课之前反馈给学生,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又能不断地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5 结语

在基于BOPPPS教学模型进行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时刻牢记教学必须是“教”与“学”双向互动,教学相长,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主导”性作用,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通过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创新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实现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目的。

当然,如果学生加大课堂参与力度,那么在课时有限情况下课堂教学内容量会下降,这就要求学生加大课外学习量,甚至教师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教学。少灌一点知识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品格和能力,比生硬地灌输知识要好得多。

第8篇:从职业角度看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要教书育人,要为人师表,从职业角度的层面看,注定了这种职业的特殊性,即与其他职业的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教师本身要用自己的思想、知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服务对象。教师本人言谈的谦和,举止的端庄,仪表的朴素整洁等各方面都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所以我们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找到、找准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圆满而高质量地完成自己教书育人的工作任务。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是交流思想、传承文明的工具,同时也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工具,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人文性,在学生所有的求学阶段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生的头脑几乎还处在知识空白期,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语文教学此时的任务就是传授基本知识,引导他们学会思维,让他们接受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同时一些高尚思想、基本道德的教育也几乎是语文开始,所以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主要在传道授业,为学生奠基美好人生。

基于此,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听、说、读、写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一定要确保正确、清晰、严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必须具有鲜活的源源不断的长流之水才能不断地滋润求知若渴的孩子们的心田。因此,语文教师,应树立重视培训,不断“充电”,终身学习的从业理念,多渠道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扎扎实实地提高业务水平。

未来教育呼唤高素质教师,未来语文教学呼唤高素质语文教师。所以,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不但要具备过硬的语文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只有具有良好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激趣导入,环环相扣,游刃有余,才能将一节平淡的语文课讲得鲜活生动,扣人心弦,让学生经久不忘,真正享受学习的乐趣,真正步入知识的殿堂。

第9篇:从2011高考诗歌鉴赏与默写评卷情况看语文教学

2011高考诗歌鉴赏的题型保持稳定,难度水平与往年持平。

对于诗歌感情问题的分析是建立在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之上的,由于错误地理解了“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的感情倾向,有部分学生的答案与正确答案大相径庭。“遍地的牛羊把春草吃尽了,一片盛世景象,作者怀古哀叹秦国的由盛转衰”而恰恰相反的是作者”怀古,怀念的是盛世之景,哀叹如今的衰败“。 抓住只言片语来替代对文本的整体性理解是导致出现这次偏差的主要原因,教学之中,过于强调应试技巧的副作用即在此处。如果说第一题是未整体性把握诗歌内涵,导致感情倾向理解错误的话,那么第二题则是惯性思维导致的审题错误,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做的题型是鉴赏“情与景”的关系,2005年高考卷曾出过同样的题,“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答案是:“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当年的高考是从三方面来分析问题的,即:手法与分析(结合手法与感情部分)。而今年的高考题干为: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在本次审题中“如何”二字非常重要,“鉴赏”的自由度较高,区分度也不细,而“如何”二字则侧重技术层面,要求答全手法,并有分析。学生往往忽略了这一特点,只按平时答题模式解答本题,6分之题,往往只能答对一点,或在分析时无意中触及另外一点,得分多集中在2—4分段。高考之题的精要在于题不难,却有相对准确的区分度,学生的审题能力是理解能力的一个重要侧面,应该说是一种重要的语文素养,我认为“平中见奇”正是此题的妙处所在。

平时没有养成细致认真的习惯,考试的时候答题粗心大意、马马虎虎,导致很多题目会做却被扣分甚至没有做对。

上一篇: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下一篇:学前游戏论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