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村庄(通用9篇)
东杨屯村位于市区东南方向15公里处,地形地貌为丘陵区,是连福镇大村之一,现有人口1095人,总户数385户,耕地面积1829亩。近年来,我村始终坚持和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展开了“村庄绿化示范村”的创建工作。
一、领导重视
专门召开群众代表会议和党员干部会议并成立创建“村庄绿化示范村”领导组,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确保“村庄绿化示范村”创建工作运行有效,惠及全民。加强领导,统筹兼顾,村干部分工负责,责任到人。
二、资金投入
村内绿化总投资145余万元,其中购国槐、油松、银杏等树木21万元,绿化树木9万元,观赏性苗木15万元;村南公园、村委会两处园林小品绿化投资70余万元;每年的四旁植树年均投入5万元左右;人工费25万;
三、规划科学、绿化达标
在村内两条主街道1700余米、村南公园及村委会大院种植绿化树木10000余株,主要树种有国槐、油松、银杏1000株,观赏性苗木共计2.2万株。在村南街道旁建造花池并种植观赏性花木。在村内两处绿化广场种植草坪3000平方米。同时配套了环村林带,公共场所绿荫覆盖,村内街巷全部绿化,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8%以上。
四、制度健全、管护到位
为做好村内的绿化工作,东杨屯党支部、村委会制定了一系列的方案、制度确保绿化工作的正常开展。为保证村内所栽树木的成活率,村委专门固定两人经常给所栽树木修剪、除草、浇水,并与村内涉及农户签订了树木管护协议。
五、义务植树任务完成好
我村每年都能完成法定义务植树任务,适龄公民尽责率能达到97%。
六、绿化工程效益
通过绿化,提高了林木覆盖率和绿地覆盖率,调节了气候,净化了空气质量,增强了园林村建设步伐和人与自然和谐有机结合。
通知要求,各地要选择自然景观和田园风光美丽宜人、村镇风貌和基本格局特色鲜明、居住环境和公共设施配套完善、传统文化和乡村要素保护良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当地居民(村民)安居乐业的村庄和镇作为示范候选对象。根据推荐程序,各省(区、市)住房城乡建设(城乡规划、农业)部门要按照自愿申报、择优选择的原则,对照美丽宜居村镇指导性要求,对申报村镇进行初审,并组织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确保推荐材料的真实性、全面性和示范性。每省(区、市)推荐美丽宜居小镇不超过5个、美丽宜居村庄不超过20个。确定本省(区、市)推荐名单和排序后,10月15日前,将推荐名单及推荐材料报住房城乡建设部。
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2013年发布的《关于开展美丽宜居小镇、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工作的通知》规定,住房城乡建设部每年组织一次示范申报,通过组织专家评审、居民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将具备示范条件的镇和村庄列入中国美丽宜居小镇、中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名单并予以公布。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村庄管理;策略
近几年来新农村建设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统筹城乡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成为国家的重点发展内容。事实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方向出发,统筹城乡经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进程。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首先必须做好村庄的规划与管理工作,将规划与管理落实到新农村建设的各个环节中。其次,制定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村庄规划与村庄管理的关键环节,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村庄规划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村庄规划的水平比较低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也在加快,但是需要我们注意的一点是,我国当前村庄的规划水平还比较低,需要不断的加以改进。首先,我国很大一部分农村建房处于无管理、无秩序的阶段,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与管理,农村中违建的现象比较严重,同时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也是致使村庄规划水平低的原因之一。其次,目前农村中用于村庄规划的经费不足也是造成村庄规划水平低的原因之一,很多村庄规划缺乏资金的保障,由于资金的不足致使村庄规划过程中很多工作不能良好的展开。最后,村庄的规划很大程度上还会受到专业技术的影响,我国村庄的规划与管理量比较大,专业性比较强,因此需要专业队伍强的工作团队来开展此项工作,但现实的实际情况表明,当前村庄规划的技术人员与专业队伍远远达不到新农村建设的标准。
2、村庄规划与村庄管理的建设思想比较落后
村庄规划与村庄管理的建设思想比较落后,集中体现在目前很大一部分村庄在规划建设中存在重视构建建设蓝图,而轻视村庄动态建设过程的现象。在村庄规划与管理的过程中,建设者往往比较重视村庄各系统之间的协调性以及整体结构的布局,而相对忽视了村庄内部各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村庄与城市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总的看来,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当前村庄规划与村庄管理建设思想落后而引起的,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当前村庄规划与村庄管理落后的思想观念必须进行改变,以适应新农村构建的步伐。
3、村庄规划过程中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足
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农村的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存在不足的现象,在村庄规划、管理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道路的规划建设,而忽视了农村中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像卫生院、学校以及健身中心的建设都没有落实到位。研究调查表明,每年我国在农村房屋的构建上与道路的铺筑上所花的费用远远大于农村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的费用,以致于我们看到农村中农民的居住环境在不断改善,而国民身体素质却有下降的趋势。总而言之,规划村庄建设不能仅仅注重农民房屋与农村道路的修建,更多情况下应关注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而为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奠定基础。
二、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与村庄管理的必要性
1、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乡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城乡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渐减小,且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求也越来越强烈。但是现实的实际情况表明,当前我国的农村中存在土地浪费严重、土地不合理利用以及违建等现象,进而使得城乡一体化在建设过程中常常受阻,而且农村中出现的这些问题,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乡的统筹发展。新农村建设中村庄的规划与村庄的管理正是在此种状况下提出的,它的提出适应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的发展要求,避免了村庄规划过程中出现的盲目建设以及土地浪费与不合理现象。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进入新时期,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条件得到的改善,在“三农”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农村中农民的收入有了明显的增长,与此相适应的,人民的生活方式也在逐渐改变。但是需要我们注意的一点是,当前农村中的实际状况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农村中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落后,改变农村中的此种发展现状,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制定村庄发展规划与村庄管理方案。
3、改善农村发展面貌的要求
我国农村的村建规划起点低,与当前社会主义建设新农村的步伐不一致,且受历史、地区以及经济因素等的限制,很多农村在村庄的规划中基本上采用修修补补的方略,未能从根本上改变村庄的发展面貌,村庄的整体发展水平较低。由于各地在村庄的规划上未能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发展规划,致使村庄的城镇化发展进程显得十分缓慢。而新农村建设中村庄的规划与村庄的管理却能够很好的改善当前农村的发展面貌,通过合理规划土地,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现象,规划村庄中的农民集中居住地,进而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村庄规划与村庄管理的有效策略
1、健全农村中的规划体系
针对当前我国农村的发展现状,必须建立健全规划体系,为村庄长效稳定的发展奠定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构建者应从长远的角度出发,集中解决村庄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在建设的进程中应结合农村的实际发展状况,取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规划体系,进而为实现村庄的规范化管理以及长效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2、强化村庄公共设施的建设
村庄道路的建设固然重要,但是村庄内部公共设施的建设同样重要。乡镇政府應结合当地农村的实际发展状况,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健全村庄规划与管理工作机制,积极调动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与热情。同时,乡镇政府应加强村庄中绿化设施的建设、河道的管理以及村庄中垃圾收运队伍的管理等等,其中村庄中的卫生院、居民娱乐中心以及健身中心的规划也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因此因强化这些公共设施的建设,确保村庄建设活动按规划高效运行。
3、按照城乡统筹协调的发展要求进行规划、管理
研究调查表明,目前我国一些村庄由于缺乏统筹协调的发展原则,致使在村庄的规划、管理过程中问题重重,像村庄中河道的污染是由于城区排污管道所引起的,由于城区的地基高于村庄,致使一些城区的工业废水顺着排污管道流入了农村地区,污染了农村中的河流与土壤,此类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利益,因此在新农村的规划与管理中必须将统筹、协调的发展原则贯彻到整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统一规划乡村地区的发展,强化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结 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重大的历史任务,需要党、国家与广大人民共同的参与。进入新时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推进,我国村庄的规划与村庄的管理取得了一些优秀的发展成果,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健全农村中的规划体系,强化村庄中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坚持统筹协调的发展原则,进而为促进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3]刘利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规划与实施研究》.四川大学,2007-04-26
[2]申家杰,袁志雄,吕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存在问题及对策》.宜春学院学报,2010-07-25
安吉县后河村位于溪龙乡西北部,西苕溪南岸,南界徐村湾村,东北界新丰村,西北隔西苕溪与梅溪镇相望,东边是溪龙村,行政村以村内后河而得名。
全村区域面积3.48平方公里,辖6个自然村,全村共有农户330户,人口1173人,2008年本村经济总收入 34余万元,人均集体可支配收入 28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73元。近年来在全村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后河村的各项事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先后获得了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省级“绿化示范村”、省级“卫生村”、市级“文明村”、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湖州市四星级“民主法制村”、县级“文明村”等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为进一步改善村居环境,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根据浙农办[2008]10号文件、湖村整建办[2008]4号文件以及安政办发
[2009]29号文件要求,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村班子两委成员及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我村在前几年“改路、改房、改水、改厕、改线及美化环境”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环境整治的基础上,以三改两完善为重点,因地制宜进行高标准整治建设,达到“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塘净化、环境美化、管理强化”的八化标准。我们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为了确保“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扎实有序开展,我村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主任为副组长、村两委干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并召开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按照整治标准,并结合本村的实际,制定村庄整治提升总体实施方案,经过认真调研和实地考察,确定具体的整治方案和年度整治目标计划,把整治工作任务分解细化,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使全村村民对环境整治提升形成了一种共识,营造了环境整治的氛围,为整治提升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思想上和行动上的保证,使村庄整治工作更具科学性和操作性,增强整治提升工作的实效性。
二、制定规划,优化布局
(一)为使全村“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布局更趋合理,工作更加有序、持续、高效的展开,在进行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全面启动时,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邀请了浙江大学规划设计院、县规划设计院等相关部门,以今年我村创建“中国美丽乡村”为契机,重新进行村庄建设规划,以“浪漫水乡、诗意后河”为主题,营造水在村中,村在水中,水网纵横,富有浪漫诗意的田园水乡美景。
(二)妥善处理村庄建设与土地利用关系,做到二规合一;加大对农民建房等各项整治建设,使农民建房依法办理规划审批手续,并严格按照建设规划实施,2009年,全村农民建房共 5处,无一处不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规划实施率达100%。
三、综合治理,美化环境,通过这一阶段的工作,在我们村两委的积极努力之下,在广大党员村民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后河村的村庄整治提升已初建成效,到目前为止已累计完成总工程量的90%。
1、道路硬化,路灯亮化。
根据村庄建设的规划要求,村级道路做到合理布局,对中心村到杨家湾的村道进行硬化拓宽,总长500米、宽4米,并建造了一个80平方米的小型停车场,投入资金15万元;新区到老村部建一条长220米、宽4米的道路,投入资金10万元;在全村的主要道路上又新安装路灯及景观灯45只,通过此次整修和新建,村内主干道、支道道路硬化率达100%,主要道路和村内公共活动区域都合理设置了路灯,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的出行。
2、村庄绿化,环境美化
我村按照规范布局,在道路、河道两侧及新建的中心公园、老湾公共活动中心等场所植树种花、铺草坪。到目前为,已种植各类大小树木5万余株,铺设草坪6000平方米左右;农户庭院美化整治,绿化率达96% ;拆除危旧房3处;墙面粉刷15000余平方米。
3、池塘净化,卫生洁化
(1)对我村的中心村池塘、村部门口池塘、大昌门井港以及老湾二处池塘集中进行清杂清淤,共清走淤泥 3200余车;目前清淤清杂工作已完成;根据规划建设,对中心公园的水岸进行砌石护坡和堤、岛、以及水边的景观设施建设,在老湾自然村填埋了两个小池塘,改造成自然村的公共活动中心。
(2)中心村已建设完成污水处理系统建设约300立方米,生活污水处理率达100%,污水经集污管网、厌氧消化降解、生物处理、硬材料处理、物理过滤、湿地、氧化塘处理后达标直排于附近的河道,为了满足更好地解决农户污水排放的问题,在大昌门又增加建设一处集中式污水处理池,修建排污管道1600米;另外新建单户或两户共用五格式污水处理池32处,以前的已建好的三格式污水处理池进行五格式改造的农户共计35户。
(3)中心村沿主路每80米左右设置一个垃圾箱,各自然村按照布局合理设置,共配置固定及可移动垃圾箱85只,清运车1辆,聘请卫生保洁员 6 人,清运工 1 人,村内所有垃圾收集处理率达到100%;为了改善村内环境,我村全面消除了简易厕所和露天粪坑,共拆除简易厕所和露天粪坑5座,农户改厕10户,农户卫生厕所使用率达90%以上;农户饮用水入户率达到100%。
四、完善设施,提升服务
今年,后河村以“美丽乡村”创建为锲机,着力完善以下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一是多功能厅。为了让村民有更好的娱乐休闲场所,在红竹园小区新建了一座约300平方米的集农户摆酒、培训、娱乐、运动、演艺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用房。
二是老年活动中心。在原有的活动中心甚而上,又重新进行装修整改,装修后的老年活动中心整体面积450平方米,总投资约5万元,主要有图书室、棋牌室、乒乓球室、台球室等,目前图书室有藏书1800多册,报刊杂志10种。
三是建立中心花园。新建的中心花园占地面积约 10余亩,位于红竹园小区,计划投资约100万元,主要包括灯光球场、景观亭、拱桥等,预计所有工程将在12月底完成。届时建成的中心花园将是集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乡村公园。
五、建章立制,强化管理
农村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是一项艰苦长期的任务,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长效管理机制,必然会出现反弹,导致前功尽弃;为巩固整治提升成果,维护村容村貌向好的方向发展,为此我村建立健全了一系列长效管理机制,落实了岗位责任。以激励为主,放权、放手、放活,在实践中探索更趋完善的管理方法及管理体制,从而提高全村农民的整体素质和自觉维护村庄环境的意识。
自查报告
我村现有耕地2100亩,全村总户数680户,总人口2400人,人均收入7200元,村两委成员5人,党员80人。近年来,我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积极推进我村新型农村建设,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认真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村庄建设的各项要求,积极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文化卫生和基础设施建设,连续三年我村被评为济宁市模范村庄,并屡次获得济宁市文明村庄、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现将我村的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精心科学规划,认真执行运作
我村按照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村庄的要求,根据我村实际情况,制定了《**村发展规划》、《财务管理制度》、《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等10多项制度,把创建文明村工作纳入总体规划,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做为文明生态村建设的第一目标,加强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建设。我村将各种制度张贴上墙,利用广播、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村民小组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各项制度的内容,尤其是创建生态文明村庄的意义。在工作中我们做到统一思想和认识,明确
目标和任务,切实做到了工作科学规划,组织措施得力,同时积极调动村民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发展氛围,形成了干群和谐为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加强基础建设,改善村容村貌
为打造环境优美宜居的新农村,提升我村的整体形象,我村先后对村内主干道路和主要分支道路进行了水泥路面硬化工作,现在全村道路硬化率到了80%以上,硬化路面总长度达到2400米。同时,架设路灯32盏,路两旁栽植了绿化树木,有效的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出资建设自来水井、铺设自来水管道,现全村都已经用上了自来水。建设标准化村级办公场所一处,更好的服务群众。高标准建设村级卫生室一处,现有20多个床位,基本满足了群众的医疗需求,实现小病不出村的目标。村内建设垃圾池28处,垃圾填埋场1处,配有6名专职保洁员,每人配臵保洁三轮车,同时2辆清运车每天将村内的垃圾运送至填埋场进行集中处理,全村太阳能普及率达到了60%,液化石油气使用率达到80%,有效改善了原来“脏、乱、差”的面貌。
三、优化产业结构,广辟致富门路
我村“两委”一班人,选准路子,因势利导,统一规划了 600亩土地,集中进行土地流转,连片集中发展核桃种植产业,村成立核桃种植销售专业合作社,指导农民科学种植,注册凫山牌薄皮核桃商标,统一包装进行销售,每亩的收入达到了4000多元。同时,积极引导农户发展畜禽养殖业和蔬菜种植业,增加农民收入。下一步,我们还将利用国家退耕还林生态富民工程的有力时机,扩大核桃种植面积,进一步形成我村的品牌和优势产业。
四、推进规范管理,让群众更加满意。全面推进规范化管理,政务实行全部公开。对全村的村务和财务按照制定的规章制度每月在公开栏中进行公开,实行规范化、制度化,做到每项款项都是透明的,花的每一分钱都要让老百姓清除、明白。加强财务、村务管理,做到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充分发挥村民代表作用,发挥党员的职能,村上无论大事小事,都要召开党员村民代表会议,争取他们的意见、建议。此外,成立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每年年底组织党员群众代表对村务公开工作进 行评议,及时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保证了公开质量,真正做到让群众全程参与、100%满意。
五、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倡树文明新风。我村以建设生态文化为出发点,全面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先后投资6万多元,建设了3500多平方米的体育广场,配备有篮球场和多种健身器材。加强群众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建设,文化大院内有棋牌室、台球室、电子阅览室等场所,农村书屋现有图书5000多册,满足了群众的文化和娱乐需求。为加强村民道德
中国现代化的特定条件决定了村庄所具有的独立社区社会的特征,这一特征的首要表征是村庄秩序获得的内生性,村民自治正是对村庄秩序内生获得的恰当表达。村庄秩序内生获得不仅与村庄之外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治理制度安排有密切关系,而且与村庄内在结构状况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涂尔干意义上的“社会关联”的引申,试图在理论建构和对现实的解释能力上,建立一个对理解当前中国乡土社会状况具有一定统括能力的范畴。
关键词:村庄性质 社会关联 村民自治 乡村秩序 乡村治理
贺雪峰,1968年生,法学硕士,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副教授;仝志辉,1970年生,中央党校研究生院科学社会主义专业级博士研究生。
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村社会秩序处于解构―重组之中,促使这种变化的主要力量一是以实行家庭承包制和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的经济改革,一是以推行村民自治为核心的政治改革。在这个进程中,农村社会能否保持相对有序,将成为现代化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
村庄[1]是农村居民的主要栖居地,生活在村庄的村民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部分,这是十分特殊的一个部分。在整个现代化过程中,国家可能难以为村庄居民提供完全的公共设施和社会服务,村庄居民必须自己组织起来为获得村庄秩序而努力。1987年全国人大通过试行、正式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组法》)明确规定村委会“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其核心是,村庄这个相对独立的社区社会,需要自足提供村庄秩序和公共服务,诸如社会治安的.维护、纠纷的调解、公共工程和福利设施建设、道德文化建设、土地承包乃至收缴乡统筹、教育和推动村民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等等[2]。相比之下,城市社区公共设施和社会服务的绝大多数都由国家提供。因此,研究村庄秩序本身的可能性,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村庄秩序的生成具有二元性,一是行政嵌入,二是村庄内生。人民公社是行政嵌入的典型,中国传统社会的村庄秩序则大多是内生的。内生的村庄秩序依赖于村庄内部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因其性质、强度和广泛性,而构成了联系中的人们的行动能力,正是这种行动能力本身,为作为相对独立社区社会的村庄提供了秩序基础。不了解村庄居民的相互关系及建立在这种关系之上的行动能力,很难深入理解村庄秩序的性质。村民之间的具体关系及建立在这种关系上的行动能力,构成了本文所要讨论的“村庄社会关联”。本文拟在此一讨论的基础上,从村庄社会关联与村庄秩序内在相关的视角分析当前村庄秩序的自治取向和危机状况。
社会关联的含义
村
随着我国经济取得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弊病也日益突出。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 要加快我国城乡进程, 将国家建设的重点转移到村庄, 缩小村庄与城市之间的差距, 真正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经济城乡一体化是当今国家的发展战略, 也是解决民生问题, 实现国家经济可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经之路[1]。
要想将村庄的建设与规划做好, 就一定要结合实际, 对当前农村现状进行了解分析对症下药。本文探讨了将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与文化建设有机结合, 实现村庄与城市经济的衔接的办法。具体措施有:村容村貌的整顿,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以此来提高村民生活水平;注意村民的文化思想建设, 不断发展农村的教育文化科学卫生事业;对村民进行民主化管理让村民过的幸福;同时这些措施与村庄工业化建设同步进行, 真正提高农村生产力实现村庄与城市的有机结合。
1 广西村庄的现状
广西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大省。广西复杂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广西村庄独特的发展状况, 村庄分布零散交通不便。虽然广西的村庄有极高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艺术价值, 但由于独特的环境, 造成了村落的分布散乱, 经济发展缓慢, 资源得不到开发, 城市化进程缓慢[3]。
1.1 村庄环境脏, 村容村貌差
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 广西散落村庄住宅多以砖混结构为主, 还有部分土肧结构, 这就造成了村容的不整。由于村内交通不便造成了很多生活垃圾无法快速统一处理, 垃圾堆放使得村庄环境脏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各种工地施工建设没有统一规划, 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没有明确的界限, 缺少公共绿化。村内没有统一的道路规划, 而且路以土路为主, 不卫生也不整洁。环卫建设差造成生活垃圾污水不能及时处理, 牲口多为放养, 使村庄环境乱上加乱。
1.2 村庄规模小, 分布散乱
由于广西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历史原因, 造成了广西村庄规模小、分布散乱的特点。由于广西还是一个一农业为主要经济支撑的省份, 这就更加使得村庄的分布的不集中性。哪里有土地哪里就有村庄, 土地资源分布零散是村落分布散乱的主要原因。在山区交通不便, 本身就不丰富的土地资源被分割成一块一块, 这也就造就了村落规模小。综合这些原因, 在广西村庄中进行资源整合变得异常艰难。
1.3 村庄建设布局混乱, 建筑密度不合理
广西的村庄建筑没有统一的规划。村庄的建筑是集收纳与居住一体的特殊建筑, 在建筑过程中, 建筑主人往往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对房屋进行规划。这就造成了村庄的居民建筑难以统一规划, 使得村庄房屋参差不齐、布局杂乱, 这是当今大多数农村改造的难题。再加上如今村民的盖房热情正高, 使得统一的管理规划变得更加艰难, 村民住房的大量承建也造成了原本不大的村庄变得异常拥挤。
1.4 基础设施简陋, 底子薄
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一向是农村改造的工作的重点, 众所周知, 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与现在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关, 在村庄, 传统落后生产方式与生活的紧密结合使得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一直处于落后或者是发展停滞状态。在广西这种现象尤为突出, 要想加快广西村庄城市化进程, 加快广西传统农业的转型, 就要大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2 广西新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村规划中有很多现实化问题, 管理层面的协调不利, 造成建设改造工程缓慢。缺少相应的人才, 使得城村建设走了很多弯路, 建设效率低下, 同样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1 村庄规划仅仅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修补, 缺乏整体规划
当前大的发展趋势是城乡一体化, 为了加快城乡化进程很多地方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这样确实加快建设速度, 但这只是表面实行。村庄本身的基础设施就比较薄弱, 在如此薄弱的基础上进行建设, 毫无疑问无法带动村庄真正实现城市化。这种缺乏长远眼光的做法是靠不住的。这就像是盖楼, 基础没有打好建筑是不牢固的, 也是永远建不高的。总的来说就是缺少整体的规划思想, 一味追求速度, 这样只能给未来的城镇发展带来麻烦。
2.2 村庄规划与土地规划脱节
对于广西这样一个高度依赖农业的省份来说, 土地真的十分珍贵。如果在经济还未完全转型的阶段, 土地规划没有做好, 那么将使城乡化进程发展变得异常缓慢。在当前阶段没有处理好土地规划问题就相当于没有处理好经济问题。没有经济作为支撑, 一切建设与发展都是一句空话。村庄规划只有与土地规划同步进行才能真正将城镇建设实打实地做好。
2.3 村庄道路规划体系不健全, 道路管理不足
有句话说的好, 要想富先修路。由此可见道路对于一个地方经济建设是多么重要, 道路是一个地区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广西复杂的地形造成了广西道路体系先天不足, 这样就给广西的城镇化建设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村庄的道路体系不健全就好像管道的阻塞, 物质交换效率低下就造成建设的效率低下。所以对于村庄的建设改造应该从村庄道路规划抓起, 道路修得好就能高效地进行接下来的基础建设。而对于道路管理, 这是一门系统性的科学, 要想真正进行道路管理需要人才的支撑。道路的管理实际上与道路的规划施工同等重要, 所以在村庄道路建设和管理问题上有一体化的设计才是最完美的。
3 广西农村规划与建设的改进措施
从总体上说, 当前广西的经济依托是农业, 所以要进行农村建设和改造不能以牺牲农业经济为代价, 或者说将农业改造放在第一位, 优先进行农业产业的升级改造以保证经济, 为后续城乡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2]。
3.1 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整体规划
农村的生活方式与城市的生活方式不同。在农村大部分活动与生产密切相关, 所以他们的生活方式就要求结合他们的生产实际。而他们的房子同样要采用利于生活生产的设计方式, 所以对于乡镇房屋的改造要结合乡村的生活实际, 不能一味照搬城市的规划模式。此外农村的建设还要依据当地的风俗习惯, 不夸张的说民俗才是一个村庄文化的根本, 能否将民俗融入到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 才是新农村建设能否走得坚实的重点。
3.2 注重结合当地农民的生产方式
不同的地区生产方式不同, 而迎合当地人民的生活生产方式才能推动当地农业经济的转型, 同样也能获得相对好的群众基础, 这样更有利于未来的城镇化建设。
由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 第三产业没有很好的发展空间。而服务业是未来经济的发展的主要动力, 所以要从基础服务业做起, 先解决农民的农业生产问题。也就是说服务业可以从服务村民的基本生产做起, 不仅可以推动服务业的发展, 还能加快村庄农业产业的升级转型。
此外结合当地农业的发展实际, 进行相应的农业发展规划。结合当地的风俗结合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进行有农村特色的文化建设。实行民主化管理, 积极加强法制建设。
3.3 加强道路规划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道路建设是一个地区是否能快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道路规划在整个城乡规划中应该优先进行。道路建设对于村庄来说是一项战略性发展决策, 能不能走好这一步直接关系到未来其他方面建设是否可以走好。
道路是一个系统, 所以道路的规划一定要做到协调统一。道路建设要有很好的整体性才能真正发挥道路对于乡村建设的作用。如果一个系统没有整体化的规划, 根本无法发挥道路在城乡建设中的作用。所以要真正了解当前村落各地的状况, 结合以后的发展方向进行整体性规划。并且道路的建设要协调各方面的因素, 因地制宜地制定计划。
3.4 保障农村建设的资金注入
农村的城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 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转型、地区经济转型等都需要庞大的资金作为保障。作为一个农业作为经济支撑的地区, 如何在不伤害农业经济或者说是发展农业基地的基础上进行村庄的建设变得非常重要。最好的发展方式是经济转型与地区建设同步进行, 这样就可以保障自己养活自己。此外政府要实行一整套高效的监管机制, 保障资金流动的畅通。
除此之外, 积极地吸引外商投资, 也是加快农村经济建设、经济转型重要途径。
4 结语
广西的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要结合当地发展的现状, 整合自身资源做出积极的调整布局。要有整体思路和长远的眼光, 多借鉴国外先进的发展方式, 对村庄进行一体化的规划和改造。在进行村庄建设时同样注意村庄民风民俗的保留, 结合当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目标, 进行农村新型文化建设。
摘要: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城镇化建设相对落后, 只有真正解决农村的问题才能真正改善民生, 才能更好地支撑国家的经济建设。只有将城乡规划建设做好才能实现村庄与城市经济的对接, 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以广西村庄为例, 通过对村庄现状的分析提出规划方案, 并就规划建设建设中的具体细节和难题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规划,建设,广西村庄
参考文献
[1]高晓戌.浅谈新时期村庄的规划与建设[J].山西建筑, 2010 (2) :25-27.
[2]刘利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规划与实施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 2011.
重庆市万州区的铁峰山上,有一个依山而建的小山村。这个村子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当初起名叫吉安村,是希望这个小山村能吉祥平安(图1)。
(1) 依山而建的吉安村
2004年9月4日,天上下起了蒙蒙细雨。这个地处深山中的小山村在细雨蒙蒙中显得越发的宁静。雨水对生活在长江边上的万州人来讲再寻常不过了,吉安村的村民也如往常一样地生活着。入夜后,细雨突然变成了暴雨。他们万没有想到生活从此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陈仁民(村民):当时那个雨究竟多大,无法形容,就我自己感觉,打着雨伞根本走不成路,公路上水直接到膝盖。
吉安村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暴雨袭击。
凌晨1点,靠近山顶一个叫虎头寨的地方,有户人家听到了奇怪的声音,还没意识到是怎么回事,她家的房子就塌了,母女二人被压在下面。
原来是山体发生了滑坡。滑坡,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地质灾害,在我国西南山区多发。大多数的山体滑坡是由暴雨引发的。雨水降低了山体的摩擦力,土壤或岩石就会顺着斜坡向下滑动。
有关人员连夜展开营救。清晨,母女二人从废墟中被救出,由救护车送往医院。在场的人刚松了一口气,从村子另一边传出的消息让所有的人都惊呆了。
发出这个消息的是万州区国土资源局的黄贤忠。清晨7点他接到电话,说铁峰乡吉安村发生了滑坡, 另有群众报告,在吉安的山上有新的滑坡的迹象,黄贤忠马上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决定上去察看一下。
黄贤忠(重庆市万州区国土资源局 副科长):当时这个裂缝宽度不大,但是明显地感觉这个裂缝很深,这条裂缝是顺着这个坡向的,有可能形成基岩的滑坡,但是无法确定准确的滑坡范围。
黄贤忠感到这个裂缝预示着更大的威胁。他顺着裂缝往山下走。
8点30分,不到半个小时,裂缝就加宽到10厘米。
黄贤忠:这条裂缝基本上是沿这个山坡,形成了一个弧形的拉裂。根据我们所学的滑坡的基本知识,若整个斜坡的后缘出现拉裂的情况,就可能出现整体的滑坡。
整体滑坡!这可比凌晨的那次规模要大得多,吉安村将可能遭受灭村之灾。
黄贤忠:我还没见过基岩滑坡,也不知道它的速度到底有多快,只是凭我的感觉,这个地方马上要滑坡了,书本上讲过,基岩滑坡速度是比较快的。
如果真的发生整体滑坡,那就意味着住在这里的村民们要立即全部撤离。但如果预报错误,虚惊一场,这样兴师动众的撤离,将会引起大家的不满。时间很紧迫,黄贤忠该如何决策?
黄贤忠:长期跑现场看滑坡迹象的一些经验,让我很肯定地形成了这个滑坡即将整体滑动的结论,所以我没有犹豫,及时报告领导,请求将现场的人员马上撤离。
时间就是生命,全村一百多户人家必须马上撤离。但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老乡们却不以为然。他们祖祖辈辈都在这里居住,不相信山体会垮塌。危在旦夕,很多人却没有意识到情况的危急,仍然不愿离开。危险在一秒钟一秒钟逼近。
8点40分,贯穿山坡的一条小路上,聚集了不少从外乡来赶场的农民。别看这条路不宽,却是交通要道,每逢2、5、8日,附近的村民都来这里赶场,或买或卖,生意十分兴隆。由于前一天下了暴雨,今天早上来赶场的人并不太多。如果发生滑坡,他们都处在危险之中。
时间逼近9点,人员必须往更远更安全的地方撤离,刻不容缓!整体滑坡眼看就要发生了,村民们还没有全部疏散。
9点10分,在附近修筑高速公路的武警派出十几名战士来帮忙,用了半个小时将1200多人都撤到了山坡两侧的安全地带。
9点50分,就在所有人员撤离不到10分钟,滑坡就开始了。
黄贤忠:从山顶上开始,出现相当于波浪性的向前推动。从后面鼓起来向前推下去,一下去就是整排的树木房屋开始倒塌……
村民:房子是一排一排地倒下,竹子一排一排地倒,就把那个山挤成一个山包,形成一个莲花式的开放,哗,这个房子就落下去,有的拱起来有的落下去,一直到这个杨家河。
短短的10分钟,山顶的岩石和土就滑到了山脚下。
整个滑坡面积达到3平方公里,全村800多间房屋顷刻之间消失殆尽(图2)。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村庄就这样在乡亲们眼前消失了。
(2) 滑坡中倒塌的房屋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场灾难?
专业人员经过现场勘测后发现,这层看似肥沃的土壤下面,隐藏着灾难的源头。
从滑坡的遗迹中可以看出,其实种庄稼的土层仅有1米深,下面就是岩石,是碳质页岩。这种碳质页岩看似非常结实,其实很松散,抗风化能力非常弱,轻轻一碰就四分五裂了(图3)。在自然界,大块的岩石能风化成碎石,再过上一些时候就变成了土壤。吉安村的村民们就是在岩石风化后形成的土壤上种植庄稼的。
(3) 山坡上的碳质页岩
铁峰山坡度并不很陡,村民们就在斜坡上开辟出农田种水稻,为了耕种方便,老乡们还把房屋修在了山坡上。
黄贤忠:山的坡度如果陡一点,在雨水的作用下,平时就流失了。也就形不成一个滑坡地,即使有水,也滑不动。只有在一定的坡度,一般的十七八度,20度左右,这个山比较容易发生基岩滑坡。
铁峰山的坡度恰巧就是19度,正是最易发生滑坡的角度。
所有的村民都没有想到,那条日日夜夜在他们面前静静流淌的杨家河,也为这场灾难埋下了隐患。
滑坡形成的条件之一就是前缘凌空。如果没有悬空,山上的岩石和土也没地方可滑。而恰巧山脚下有一条杨家河,河水的冲刷,形成了一个空档,没有阻挡,山上的岩石和土层就有了滑动的空间。
但这还不是问题的全部。为什么同样的地质条件,以前却从没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呢?
是那场百年不遇的暴雨,直接导致了这场灾难。这种碳质页岩不仅容易风化,而且表面非常光滑。雨水灌进岩石中,不仅减小了岩石的摩擦力,雨水的冲刷更推动岩石下滑,就形成了滑坡。
几个条件凑到一块,就发生了9月5日吉安村的特大山体滑坡事件(图4)。
(4) 村民们清理被山石堵塞的道路
面对满目疮痍的家园,村民们还在哭泣,危险的警报却再次响起。
从山上滑下的岩石和土都堆积在杨家河,堵住了河道。而前几天的暴雨使上游河水不断涌入,最后形成一个大湖。蓄积的120万立方米的水直接威胁着下游云阳县几个乡镇上万名群众的安全。
最后在武警战士的协助下,一面挖土一面抽水,才解除了危险。
这样一场灾难,给吉安村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全村800多间房屋倒塌,一条正在建设中的高速公路部分损毁,直接经济损失达5千多万。好在在大滑坡来临之前,1200多人撤出了危险地带,幸免于难。
滑坡是一种自然灾害,它的发生有时是无法避免的。但滑坡前总会有一些前兆,如果能及时捕捉,就能为我们防灾、避灾赢得宝贵时间。
现在,在易发生滑坡的地区,经过专门培训的当地村民会定期进行测量,并将数据记录上传给专业人员。专业人员根据数据预测预报滑坡的发生。
国土资源部还与中科院合作,建立了自动观测站。伸入到岩层中的探头能自动记录岩石的动向,一旦岩石滑动异常就会自动报警。
3年的时间过去了,当年滑下来的泥土和岩石还清晰可见。村民们正在平整土地准备复耕。这个山坡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可以看到新修了很多条水渠,纵横交错,从山上引下。如果再遇到暴雨,雨水就会顺着水渠流到山脚下,排除了滑坡发生的条件。2005年特大暴雨再次来袭,这片土地安然无恙。
由于地质条件原因,那片山坡上不再搭建房屋,政府已经为失去家园的人们在安全的地方修筑了新房子。
近年来,省建设厅加大了推进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特别是村庄整治的工作力度。各市、县规划建设部门按照省建设厅的部署,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村庄规划取得突破性进展。2007年全省共编制村庄规划4691个。截至2007年底,全省累计编制完成村庄规划41713个,村庄规划覆盖率达31.17%,在2006年提高1.81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提高3.51个百分点。2006年、2007年全省村庄规划覆盖率较高幅度提高,扭转了“十五”期间全省村庄规划覆盖率升幅一直在0.2个百分点左右徘徊的局面。村庄整治稳步推进。2007年全省共有3360个村庄开展了整治,全省村庄整治覆盖率在2006年提高2.4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再提高2.5个百分点。这些村庄都按照省建设厅《关于开展村庄整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的“五改”(改路、改水、改房、改厕、改灶)、“三清”(清理垃圾、清理河塘、清理乱堆放)、“五有”(有整治规划、有文体活动场地、有一片成荫绿地、有垃圾收集池、有污水处理简易设施)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庄整治技术规范》的要求,开展了村庄整治工作,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得到提高。2007年省建设厅培训各级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人员和村干部近1300人,各市共培训超过5000人,进一步提高了我省基层村镇规划建设工作者的思想认识、政策水平和专业素养,为顺利推进村庄规划和整治工作夯实了人力资源基础。2008年,全省村庄规划、整治和培训工作都将继续取得好成绩。历史文化保护进一步加强。各地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重视保护、继承和延续古镇、古村落的历史文脉,保持地方和民俗特色,并积极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今年,全省共有3个镇、5个村荣获第一批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称号,其中,有3个镇、3个村荣获第四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称号。广东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称号的数量在全国位居前列。
总结各地在村庄整治中的成功做法,我认为有五方面的经验:
(一)领导重视,措施落实,是加快村庄整治工作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村庄整治工作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落实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组织工作有保障。如2006年初,东莞市委、市政府部署开展“农村环境„五整治‟”工作,成立了整治旧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河源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市政府还成立了村镇建设“三四五”工程竞赛活动领导小组,有力保障了该市村庄整治工作的顺利推进。二是村庄整治的措施有落实。各市都根据建设部和省建设厅关于开展村庄整治工作的指导意见,相应制定了工作方案,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工作任务、目标和措施要求等,使村庄整治工作有措施保障。
(二)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加强人员培训,是抓好村庄整治工作的重要举措。目前我省一些市如珠海、东莞、中山,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比较健全,每个镇均设立了规划所,具体管理镇、村规划工作。惠州市理顺了市、县、镇三级村镇建设机构,市城乡规划建设局设立村镇规划管理科,县城乡规划建设局设立村镇规划管理股,中心镇设立规划建设分局,一般镇设立规划建设办公室。全省绝大多数中心镇也都设立了村镇建设办。各县(市)规划建设部门基本都设立了村镇规划(建设)股。从各地的情况看,凡是有专门机构、专职人员负责的,工作都开展比较好,成绩都比较明显。省建设厅高度重视村镇建设工作,今年9月恢复设立村镇建设处,负责全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有5个编制。同时,针对基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人员专业素养较低的现状,省、市全面开展了对县、镇一级规划建设管理人员和省级村庄规划、整治试点村干部的培训。通过培训,我们把村镇规划建设管理这支队伍聚拢起来,把中央和省、市的方针政策贯彻下去,效果明显。
(三)加大支持力度,加快村庄规划编制,是做好村庄整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在资金支持方面:2007年、2008年省财政连续拨出村庄规划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支持欠发达地区村庄规划工作,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村庄规划的资金支持力度,如2007年珠海市拨出3000万元、惠州市拨出1000万元用于村庄规划。经济欠发达地区,有的也拨出一定的资金给予支持,如河源市拨出100万元支持村庄规划,汕头市澄海区以1︰1的比例配套省级村庄规划专项资金,扩大了村庄规划编制覆盖率。在技术支持方面:广州市利用高校众多的优势,组织高校规划队伍参与村庄规划编制,加快了全市村庄规划编制进度。而有的地方主要是通过“送规划下乡”的形式,组织城乡规划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与各村庄对口联系“结对子”,实行技术帮扶。如云浮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城乡规划局联合举办了“送规划下乡”活动,云浮市规划局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先后为挂点村无偿提供地形勘测、规划设计、规划资料图片制作等支持。省建设厅除发布《广东省村庄整治规划编制指引》,加强全省村庄规划技术指导外,还选取了清远市、茂名市、湛江市和梅州市大埔县分别作为市、县域村庄规划联系点,组织省规划院带领当地市、县规划设计单位编制村庄规划,探索“驻点带动、技术帮扶、整体推进”的村庄规划工作新模式。以上这些,为我省村庄规划取得突破性进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四)争取多方帮助,拓宽资金渠道,是增强村庄整治和建设工作后劲的重要前提。我省大多数村庄都存在着整治和建设资金严重缺乏的问题,而且单靠村集体经济根本无力承担。因此,拓宽资金渠道,使村庄整治和建设成为“有米之炊”,是我省村庄整治可持续推进的前提。各地在这方面各显神通,创造了不少经验。一是“多渠筹资”。如湛江市采取“七个一点”(上级支持一点、政府补助一点、群众自筹一点、亲友暂借一点、挂点单位和干部帮扶一点、社会捐助一点、银行贷一点)的办法,广泛筹集资金,推动村庄整治和建设;韶关市始兴县实行“四轮齐转”(政府支持一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村集体投一点、村民筹一点),多渠道筹措资金;汕尾市陆河县新田镇争取外出经商人士的支持及县直部门的对口扶持,短短几个月内筹集了600多万元投入到示范村整治。二是“村企联动”。如清远市号召民间组织、民营企业家等进行“反哺农村”活动,募集资金1000多万元,并采取产业带动、直接参与、合作开发等多种形式,实现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赢的目标。在省这一层面,省建设厅对省级村庄整治试点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省直有关部门在“五改”(改路、改房、改水、改灶、改厕)方面均投入了专项资金,也有力地推动了村庄整治工作。
(五)尊重村民意愿,建立长效机制,是巩固村庄整治成果的重要途径。村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各地在开展村庄规划和整治工作的过程中,都十分注意尊重村民的意愿和在规划管理中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使村民真正成为自己家园的规划者、建设者和受益者。如肇庆市德庆县武垄镇武垄村在编制规划过程中,规划组通过与村民的多次座谈、问卷调查,较为全面、深入地了解农民的需要,并在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切实解决农民最关心的问题。阳江市阳东县北惯镇平地村,在全省首创“板凳会议”制度,即每逢村里有重大决策或事务,村民就搬上自家的小板凳,到村里开会一起商讨,寻求共识,由此建立广泛参与的议事机制。梅州市蕉岭县新铺镇长江村在村庄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逐步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强化村规民约的约束作用,促进村庄管理民主、规范。实践证明,只有民主管理村庄的规划建设,才能使村庄的建设行为符合规划,才能使整治后的村庄“脏乱差”现象不再反弹。
在总结经验,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的村庄整治工作总体上还比较落后,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仍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主要有:一是村庄规划严重滞后的局面难以在短时间内扭转。虽然近几年来我省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取得突破,但总体上看,我省村庄规划覆盖率还是很低,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广东经济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二是村庄整治规划的统筹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村庄整治规划是指导村庄整治的蓝图,是统筹村庄整治工作的依据。但是,目前不少地方没有编制村庄整治规划就盲目开展村庄整治;有的地方虽然编制了村庄整治规划,但由于条块分割,部门之间、部门与地方之间协调不够,村庄整治规划的综合统筹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村庄整治和新农村建设项目的确定不是依据规划,而是依据资金的安排,往往是“项目跟着资金走”而不是“项目依据规划走”。三是村庄整治的推进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任重道远。我省村庄整治工作虽然有长足进展,但是开展整治的村庄所占比例还是很低,相对于量大面广的村庄而言是微不足道的。另一方面,目前开展的村庄整治仅是达到改善基本生活环境的要求,也可以说是达到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最基本的要求,与创建宜居村庄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四是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缺失,人力资源严重不足。村镇规划建设量大面广,光有政策、没有人员,是无法落实各项工作的。当前我省相当部分镇没有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甚至没有专职的规划建设管理人员,使村镇规划建设一直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五是农村建设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程序不规范,执行约束机制不健全,村庄建设管理主体不明确,农民建房的监督管理缺少指引等。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加以重视和解决。
二、全省村庄整治工作面临新形势、新要求
纵观当前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我认为有三个方面需要把握。第一个是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它作出了我国总体上已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重要时期的科学判断,提出了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明确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其中“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等,为村庄整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和确定了目标任务。第二个是省委、省政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它提出要“实施„万村百镇‟整治,治理村镇环境卫生”和开展“宜居城市”、“宜居城镇”、“宜居村庄”创建活动,为我省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第三个是国内外新的形势。由于国际金融海啸的影响,国内的经济出现了一些困难,最近国家和省都分别出台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措施。其中,中央出台了10项措施,今明两年要投入4万个亿来拉动内需。温家宝总理提出“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省政府也相应出台了16项措施,以此带动今明年我省投资约1.3万个亿来拉动内需。国家和省出台的这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措施,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特别是村镇道路、水利、供水、供电、卫生、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危房改造。国家、省在新形势下出台的这些措施,十分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村庄整治。在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加快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各级政府部门应避免各自为政、避免重复建设、避免浪费,我们规划建设管理部门一定要起牵头作用,坚持规划统筹,促使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如建水利、修路等都要依据村镇规划,不能盲目建设。在今天上午召开的全省特区工作会议上,汪洋书记指出,全球金融危机以及我省目前的经济形势,对我省来说是困难也是机遇,并要求继续高举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大旗,用特区先行先试的精神来带动全省的工作。全省建设系统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把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与当前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紧密结合部门工作职能,努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行动效果,在以下三方面指导村镇建设工作。
——村镇规划的编制。一是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的要求,如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医疗卫生制度改革、教育工作改革的要求等,逐步推进“三规合一”,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二是要按照《城乡规划法》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编制规划,推行公众和村民参与规划,尊重村民意愿,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千万不能越俎代庖。三是要探索村镇规划的编制模式和内容要求。编制村镇规划,要有区别和有特色,因为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是不同的,平原和山区是不同的,村镇的规模和布局的形式也是不同的,这些对村镇规划编制内容都有着不同要求。因此要因地制宜,不能简单地套用城市规划的要求,使村镇规划更加切合实际。
——村镇规划的实施。一是要注意满足农民的新诉求。十七届三中全会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强调要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村镇规划的实施,也要关注农民依法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的要求,加强对农民合法权益的保障。如农民在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经批准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非公益性项目,就要保证该非公益性项目符合村庄规划,并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要求进行规划管理。二是要进一步强化村镇规划的实施监管力度,积极推动并规范农村房屋产权及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流转,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村庄的整治。一是关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趋势。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举措。在村庄整治中,对于农村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要考虑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为城市产业向农村转移和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提供便利条件,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二是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推进村庄整治,目的就是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省委、省政府组织开展的“万村百镇”整治和创建“宜居城镇”、“宜居村庄”活动,完全符合中央的《决定》精神,也顺应了广大群众的意愿。全省建设系统要按照当地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履行职责,将村庄整治工作向广度和深度推进。
三、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积极创建宜居村镇
在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向农村倾斜的大环境下,全省建设系统要适应农村改革发展新形势,顺应广大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盼,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的要求,在村镇工作方面,下一步全省建设系统要重点推进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坚定不移地推进城乡统筹工作。城乡统筹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举措。各地规划建设部门要切实转变重城轻乡、城乡分割的观念,不能就城市论城市、就镇论镇、就村庄论村庄。要牢固树立统筹发展理念,以城乡规划为切入点,不断提高城乡规划对城乡建设的综合调控能力,打破城乡建设各领域的分割,统筹城乡供水、供电、供气、公交、通信、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建设,打破城乡行政界线,实现公共资源共享。要完善和落实市域、县域城镇、村镇体系规划,根据服务人口规模、结构及服务半径,合理布局和建设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建立以城带乡、覆盖面广、配置均衡的公共服务网络。要探索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开展农村房屋登记发证工作,进行农村房屋产权及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及流转试点,并将解决农村困难群众住房问题逐步纳入城乡住房保障体系。在城镇化发展较快的地区,结合“空心村”和旧村整治,统一规划建设公寓式住宅,建成文明新社区。各市、县规划建设部门在抓好城市、县城建设的同时,工作重心要下移,要重视村镇建设,每年的工作计划要有城乡统筹方面的内容。
(二)积极主动推进宜居城乡特别是宜居城镇和村庄建设。省委、省政府《关于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明确提出,要“以打造宜居城乡为载体,建设美好家园”。建设宜居城乡,是省委、省政府重要的工作部署,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建设系统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在特区工作会议上,汪洋书记还专门问我创建宜居城乡的进展情况。创建宜居城乡是汪洋书记直接抓的工作,所以我们会花大力气来推进,目前省建设厅也正在起草一个重要的文件。希望大家回去后,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争取重视和支持,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积极开展“宜居城市”、“宜居城镇”和“宜居村庄”创建活动。省建设厅将制订宜居城乡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用以指导各地创建工作。宜居城乡特别是宜居村镇创建活动,是全省建设系统加强村镇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抓手。各级规划建设部门要积极主动通过这个抓手,来全面推进和提升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三)下大力气推进村镇规划、建设和管理。村庄整治是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它又有赖于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加强。为加强村镇工作,省建设厅提出并着力做好的“五个抓”,实践证明是切实可行和富有成效,我认为要按照新形势的要求继续做好“五个抓”:
一是抓规划。省继续通过省级村庄规划编制专项资金,每年抓1000个省级村庄规划试点。各市也要想办法争取资金,增加村庄规划数量,不断提高本市村庄规划覆盖率。除了村庄规划,还要继续抓中心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试点,推动一般镇总体规划的编制或修编工作。
二是抓整治。明年,省委、省政府将部署开展“万村百镇”整治工程。省建设厅将尽快制定《广东省“万村百镇”整治技术指引》,争取省财政资金支持,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大力推动“万村百镇”整治工程的实施。从2009年起,全省每年确定100个镇、10000个村为整治点,用10年的时间把全省镇、村基本整治一遍,切实改善我省村镇的人居环境。
三是抓机构。这次机构改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恢复设置了村镇建设司,省建设厅也恢复设置村镇建设处,使村镇工作有专门机构负责。明年各市、县也要进行机构改革,希望各市、县规划建设部门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专职人员负责村镇工作,加大工作力度。同时,要继续加大各级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人员和村干部的培训力度。
四是抓保护。各地在推进村庄整治过程中,要十分注意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为了整治而破坏了历史街区和古村落。省继续开展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评选活动,并推荐更多的镇、村参加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评选。各市、县要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镇、村参加评选。“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国家都安排了十几亿用于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环境设施改善建设,省建设厅将积极加强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沟通,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我省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环境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