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探讨(精选9篇)
[摘 要]本文从教学资源的教学资料、支持系统、教学环境三个要素出发,分析目前高校经济管理类院系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改革方向,以期能为经济管理类院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学资源;教学资料;支持系统;教学环境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10.178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0-0-02 教学资源与实验教学资源的内涵
教学资源一般认为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包括教学设备、教师、教材、教学案例、视频、音频、图片、教学课件、教具等,简而言之,就是支撑教学的人、财、物、信息资源。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简称AECT)对教学资源有明确的定义,AECT(1994)对教学资源的界定包括教学资料、教学环境及教学支持系统3个部分:教学资料是蕴含了大量的教育信息、能创造出一定教育价值的各类信息资源。信息化教学资料指的是以数字形态存在的教学材料,包括学生和教师在学习与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数字化的素材、教学软件、补充材料等。支持系统主要指支持学习者有效学习的内外部条件,包括学习能量的支持、设备的支持、信息的支持、人员的支持等。支持系统作为资源的内容对象与学习者沟通的途径,实现了媒介功能。教学环境不只是指教学过程发生的地点,更重要的是指学习者与教学材料、支持系统之间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氛围。
实验教学资源:依据AECT(1994)的教学资源的定义,把实验教学资源也分为3个部分。
1.1 实验教学资料
为了便于分析,实验教学资料可分为实物资料和教学信息,实验教学过程中必然产生相当多的实物资料,如实验课件,学生实验报告等,从这些资料中可得到很多有价值的教学信息,如学生的能力水平、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等等,这些实物资料是实验课程改革和实验项目的创新的需要,也是实验教学评估的需要。除此之外,教师的信息,企业的信息,毕业生就业后的反馈的信息等等都是有用的实践教学资料,对其存储和处理是有价值的。
1.2 实验支持系统
支持系统是个媒介,就是让学习者找到资源,本质上就是对资源的管理,教学资料的管理离不开系统的支持,以手工为主的传统实验室管理方式,已难于对实验室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直接影响教学水平的提高。目前各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普遍采用信息系统实现对实验资源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本质要求是资源的共享,但是随着高校办学规模急剧扩大及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学科间综合性增强,面对新环境、新专业,以校、院两级共管的实验室在其空间、仪器设备和人力资源配置及其管理力度上都暴露出难以共享问题。共享问题同时产生了教学资源的冗余问题,研究怎么样在各管理层次上合理地分配教学资源,既达到共享又能消除冗余十分必要。
1.3 实验教学环境
传统教学环境的概念正在被打破,时间上不再局限于上课时间或实验室开放时间,空间上不再局限于教室里或实验室里,教学环境的变化对教学资源的开放提出了新要求,也对教学资料和支持系统提出新的要求。经管类实验教学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高校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中心通过完善实验教学信息资源平台建设,可对一些教学信息资源进行网络化管理,网络技术的日益完善和校园网的健全,为实验室管理网络化的实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硬件基础。采用全新的适合于信息社会的管理模式,即引入信息管理的理念和手段,提升高等院校实验教学与管理水平,实现仪器设备的整合与共享,实现实验功能室的开放,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但从整体上看,教学资源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网络化的优势没有完全显示出来,主要表现在:没有系统的实验教学实物资料的收集、存储和加工机制,没能对各专业培养方案的每一门课进行有效的课件收集,实验报告收集,教学案例收集,教学视频收集,同时也缺乏对这些庞大教学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能力,不能作为以后教学改革的依据。
实验教学资源的系统支持停留在管理控制和作业控制层次,没有达到决策支持水平,主要是信息来源的问题,如没有完善的教育教学论坛和远程教学答疑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封闭了外界联系,例如,学生本专业上疑难问题不一定是在这门课的教学正在进行时产生的,可能是这门课已经修完了,或是学生已经毕业了在工作岗位产生的问题,或是几门课修完后产生的综合性问题,目前的系统不能收集反馈这些有用信息,因而其决策支持水平低,教学资源也就不能用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学环境上,目前各高校很多B/S结构的教学实训软件投入和使用在一定程上解决了实验室的全方位开放问题,B/S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操作而不用安装任何专门的软件,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就能使用,客户端零安装、零维护。系统的扩展非常容易。也就是说,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完成实验内容。但这类教学资源目前仅限小部分课程,不能满足本院学生自主学习和实习的需要,共享性也较差。此外,这类软件的仿真能力仍有待提高,大量应用仿真软件也不利于开展综合型、设计型实验,不能有效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改革方向
实验教学资源系统改革后的整体系统架构可用图1描述。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3.1 实验教学资料改革
完善教学过程中的实物资料和信息资源,建立以下数据库:教学案例库、实验项目库、教学文档库、教学多媒体库(教学素材和教学视频)、经管类专业专家知识库、经管类专业学生问题数据库、宏微观经济数据库(经济指标及其数据)。以上数据库以关系型数据库为主,并加大共享力度,完善教学信息的收集、存储和加工机制。以各库的更新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对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学大纲、实验项目、学生选课情况建立关系型数据库,每个实验项目配备相应讲义、课件、案例和教师讲解视频录像和每一学期学生实验报告。不能建立关系型数据库的可存入文档库或媒体库。建立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数据库,教师资源不限于本校教师,还应包括外请或其它学校教师及企事业单位专家学者。学生资源数据库在毕业后仍保留相应的账号使其仍能参与学习和反馈信息。除以上数据库建设外,还要完善固定资产和耗材数据库,动态监控二者的使用情况。
3.2 实验支持系统改革
主要内容包括系统平台的完善,保证教学资料的完备,共享并且无冗余。构建完善网络远程辅导答疑系统及远程教育系统,利用更多教学资源,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如可以让毕业生参与实验项目设计。现有教学资源的管理系统逐渐由管理控制向决策支持转变。真正成为学习者沟通的途径,实现媒介功能。支持系统改革是在上一步教学资料改革建立科学的数据库的基础上,以完善教学资源的管理控制为主。实施方法是确定相应管理对象的管理功能。同时优化教学资源管理的信息流程,使教学资源管理向决策支持转变。有些教学资源不便于管理,且实用价值不大,或给管理的流程增加很多不必要的环节,甚至没有必要存在,造成管理效率低,这样的教学资源应当删除或改变。这一步是完成战术层。最后建立经管类专业问题数据库和专家知识数据库,完成师生交流和远程答疑平台。经管类专业学生问题库和经管类专业专家知识库可以在相当大程度上解决学生问题,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宏微观经济数据库”既可以作为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数据资源,也可供老师科研参考。数据库的分类标准可以按学校、按学院、按专业、按教师、按实验项目、按班导师、按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按专长等。同时让教学资源尽可能开放,让更多人参与,让更多人受益。应用层的所有人员都可参与数据层的形成,战略层则利用数据层教学资源设计实验项目,对学生能力和教学水平做出评估或调整学校的教学改革发展方向。
3.3 实验教学环境改革
支持系统的改革过程中已经伴随着教学环境的改革,完善的教学资源数据库、教学案例库、实验项目库、教学文档库等,共享经管类教学资源,可以为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及为社会更好的服务。功能强大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对各个教学资源基础库进行动态监控和管理,能及时更新,为教学改革服务。这些都使教学环境发生了变化。实验室开放进一步加强,要完善B/S结构教学实训平台建设。重点放在经管类专业综合性实习的B/S结构软件资源建设上。要打破传统的实验室开放的观念,实验开放的环境将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开放共享所有的B/S结构教学软件,使学生足不出户就可完成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实习内容。同时要控制好仿真类软件在整个实验教学中的比例。未来也将“云”引入开放实验,加大教学资源开放的力度和安全性、稳定性,让已经毕业的学生也能远程利用教学软件继续学习,提高其专业能力,提高其社会影响力。结 语
本文从教学资源的三要素(教学资料、支持系统、教学环境)出发管理教学资源,重视信息资源在教学资源中的重要性,重视教学资源基础库的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过程中,重视教学资源建设,在充分共享的同时,起到辐射示范作用。重视教学资源管理业务流程重构,以信息系统辅助教学资源的管理,优化教学资源,在教学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尽可能消除数据冗余,提高资源的管理效率。逐步将对教学资源的管理控制转向教学资源提供决策支持转变,重视系统外教学资源的重要作用,将教学资源的支持系统建成一个开放的系统。多方参与实验项目的设计,使之更具科学性。对毕业生仍开放部分综合性教学实习软件资源,提高其工作能力,进而提高学院的社会影响力。毕业生的信息反馈可作为后期实验项目设计或教学改革的依据。
主要参考文献
高等院校的基本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 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基地, 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载体[1]。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具有引领与示范作用, 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其他实验中心相比具有其特殊性, 涉及硬件及软件等建设。经过前一时期的建设, 许多高校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均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十二五”期间, 计算机中心如何进一步加强建设, 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从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的职能需求出发, 三位一体的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是指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实验教学环境建设等三个方面的建设。
二、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明确建设目标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对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加深理解理论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建设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需要有先进理念的引领, 需要有明确的建设目标。
1. 树立先进的实践教学理念。
建设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及管理中的作用, 做到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本,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突出实践教学, 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协调发展,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探索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需要的实验室建设和教学改革方向。
2. 明确建设思路和目标。
为培养应用型人才, 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应充分发挥实验室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以实验教学改革为核心, 以建立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和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为保障, 创新管理机制, 整合实验教学资源, 提高计算机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室使用效益, 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3]。建立模块化、层次化的实验教学结构, 动态调整实验教学内容, 深入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建设出理念先进、环境优化、管理规范, 有良好示范辐射作用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
三、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教学体系 (Teaching System) , 是教学过程的知识基本结构、框架、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结果评价组成的统一的整体。计算机实验教学是课程教学的深入与提高, 与课程教学相辅相成, 是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是三位一体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主要内容。
1. 实验教学层次构建。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计算机课程实验应从知识验证性实验向能力培养的实验转变, 从个体式实验教学模式向“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的合作式实验教学模式转变[4]。计算机中心实验教学环节的构建, 应以工程技术应用实验教学为主线,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构建验证性基础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应用性综合训练以及探索创新性实验等4个层次的实验教学层次, 形成一套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层次体系, 如图1。
验证性实验:在计算机实验中心涉及的课程中, 计算机文化基础、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技术等计算机课程均有一定量的验证性实验, 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软件的使用、程序设计语言的使用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基本程序设计能力以及基本的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通过将各课程单元内容或整门课程的内容进行综合, 设计出相应的实验项目、实验过程, 完成实验操作, 撰写实验报告。通过实验, 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而提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应用性综合训练:针对实际应用性项目或模块, 集中1~2周的时间进行综合应用性开发实验。如程序设计工程训练、数据库设计工程训练、网络技术工程训练等, 对学生进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探索创新性实验: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 还应引导学生参加多种科技活动与竞赛。如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电脑知识竞赛、软件设计大赛等,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通过构建4个层次的实验教学层次体系, 计算机实验中心可为学生提供多层次的实验教学平台, 学生根据自身情况, 能得到不同层面的训练。在满足基本实验教学要求的同时, 强化应用能力, 也使优秀学生有发展空间, 体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协调发展的实验教学理念。
2. 计算机课程实验教学模块构建。
不同专业的学生, 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要求不同, 为此需建立不同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课程实验教学模块。从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要求分析, 各学校的专业一般可分为:文学类、艺术类、经济管理类、计算机与电子类、机械与土木类等, 不同类别专业有不同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及后续计算机课程要求, 如文学类专业, 计算机基础课程一般为大学计算机基础、后续计算机课程一般为办公自动化等;如计算机与电子类专业, 计算机基础课程一般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 后续计算机课程为数据库、计算机网络、各种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等。详细计算机课程实验教学模块如图2。
通过构建各类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实验教学模块, 一方面可以构建不同专业的计算机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另一方面可以使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为后续计算机课程教学服务。
3. 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 各计算机课程实验需要深入进行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减少验证性实验项目, 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 每年需对实验项目内容进行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应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计算机应用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融入新的计算机创新技术和实践教学改革成果, 将实验教学内容与企业项目训练相结合, 与科研项目相结合。将全校性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全部设置为实验课, 将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Visual Fox Pro程序设计语言等课程的实验从理论教学中分离出来单独设置实验课, 以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4. 实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计算机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需要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对基础性验证性实验, 应遵照精讲多练的原则, 讲授基本方法及使用技巧, 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对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应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 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余地;对应用性综合训练, 应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 给学生足够的用武之地;对探索创新性实验, 应采用开放式教学方法, 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为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对设计类、综合类的教学内容, 可以引入现代教育技术设备, 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仿真教学实验平台等多种方式融合到实验教学中。在考核过程中, 应推进教考分离, 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成绩考核应采用实践性考核, 注重操作结果。对计算机文化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Visual Fox Pro程序设计语言等课程可以建立网络教学平台, 制作丰富的教学资源, 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 进行计算机无纸化考试。
5. 实验教学资源建设。
在计算机和网络普及的时代, 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资源建设比硬件建设更显重要。 (1) 实验教材建设。实验教材是实验教学中的重要资料, 计算机不同课程的实验教材 (指导书) 品种繁多, 良莠不齐, 不易选到优秀教材, 许多学校都自编实验教材。但许多自编教材是为自编而自编, 缺乏特色, 影响教学效果。要编写出有特色的实验教材, 需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根据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 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明确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是了解学校学生的学业基础及学习能力情况;三是深入研究计算机各课程的发展情况, 了解教育部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教学基本要求;四是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梳理改革思路, 制订课程大纲, 根据大纲制订实验教材知识体系、实验操作要求等, 从而编写出适合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教材。 (2) 实验教学数字化资源建设。在计算机实验教学过程中, 数字资源的使用越来越频繁, 作用越来越大。计算机实验教学数字化资源主要包括:网络课件、题库、试题库、媒体素材、典型教学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等。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制作不能只是简单电子文档的堆砌, 应按照课程知识体系进行构建, 遵照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制作技术规范进行制作。 (3) 构建网络化信息资源平台。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实验教学的需要, 计算机中心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加强实验室管理信息化、教学网络化和智能化建设, 配备视频管理与监控系统等, 实现网络化、开放化的实验教学方式, 构建资源共享平台[5]。建立信息资源平台后, 实践教学的相关课件、习题库、电子教案及实验指导书等多媒体文件可以在网上公开, 学生可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或下载有关的实验训练内容。
四、实验师资队伍建设
1. 实验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计算机中心的师资队伍一般是由专职实验教师、实验室管理人员、计算机专业教师及外聘实验教师等组成[6]。师资队伍建设包括师资数量建设和师资质量建设, 师资质量建设是关键。师资质量包括师资结构、师资能力水平。师资结构包括学历 (学位) 、年龄、职称、学缘等结构。师资能力水平与师资结构有所不同但也密切相关, 师资能力水平包括教学能力水平、科研能力水平等, 这是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要建设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需要有一支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实验教学师资队伍, 这样才会有一流的教学水平、实验室管理水平、服务水平。
2. 实验师资队伍建设措施。
要做好师资队伍建设, 需要从数量建设和质量建设要求出发, 按照“稳定、培养、引进”的原则, 做好实验教学队伍建设规划。打破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验教学的错误观念, 制定管理制度, 鼓励教师从事实验教学, 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激励实验教师提升能力水平。每年暑期派专业教师到校企合作单位进行锻炼, 培养实验教师的工程素质, 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及学术研究, 以科研促进教学。按照建设规划, 每年引进实验教师, 注重引进有实践经验的教师, 也可聘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
3. 实验教学团队建设。
重视实验教学团队建设, 采用课程群的模式组织教研室教师组建实验教学团队, 选择经验丰富、职称较高的教师担任团队负责人。课程群按课程的知识特性进行组建, 如分别按计算机基础课程、软件设计课程、数据库课程等作为课程群。课程群所包含的课程不能太多, 一般由2~4门课组成, 团队成员由所有担任课程实验教学的教师组成。
通过队伍建设, 不断充实数量, 提升质量, 提高计算机实验中心教师的实验技能和水平。形成教育理念先进, 由高水平教师牵头, 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兼职教师结合, 结构优良的“双师型”实践教学教师队伍。
五、实验教学环境建设
实验教学环境建设包括硬件条件建设和软环境建设, 软环境又包括管理机制建设和实验场所环境建设等。在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环境建设中, 重点应放在软环境建设上。
1. 仪器设备建设。
(1) 购置更新设备。计算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主要包括电脑、服务器、交换机、投影仪等。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 设备更新快。在仪器设备建设中, 需根据学生电脑6~7年的使用寿命, 制订每年设备更新率, 一般电脑年更新率为15%左右。在设备的选型上, 要按照实用性、统筹性、略有超前的原则, 选择性价比较好的设备。 (2) 设备资源整合。由于历史原因, 多数高校在不同学院或学科部均建有计算机实验室, 分属不同部门管理, 使用效率低, 对此需要进行设备资源整合。若将分布在不同楼栋的计算机实验室搬迁至一处, 在物理上进行整合, 难度大、费用高, 可以在逻辑上进行整合, 即在管理上归属计算机中心管理, 实验室仍处在不同楼栋, 这样设备资源可以统一调配, 统一管理, 提高利用率。
2. 实验管理机制建设。
要构建良好的实验教学软环境, 规范实验中心运行、促进实验教学, 需要在实验室人员管理、实验教学管理、实验教学改革、仪器设备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室开放教学、实验室社会服务、实验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制定可操作的系列管理制度。 (1) 构建合理的实验管理模式。管理出成绩, 管理出效益, 计算机实验中心管理亦是如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需要建立科学的管人和用人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中心人员工作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客观公正地评价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业绩, 提高实验中心人员工作热情、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益。如对计算机中心专职实验室管理人员可进行四个方面的考核, 即考勤与工作纪律、设备完好率、日常教学服务与工作量、安全防范等。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每个项目设定相应分值。计算机中心每月对以上四个考评项目进行不定期抽查, 按抽查结果及工作实绩进行考核, 对业绩好的人员进行奖励。计算机实验中心需建立实验项目更新机制以及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发机制。如在实验项目管理中, 每年需对实验教学内容、方法进行改进或新增实验项目, 实验项目更新率每年应大于5%, 从而保证计算机实验紧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2) 实验室开放机制。计算机中心开放应做到实验时间开放、内容开放和仪器设备开放, 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引导, 建立一套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通过制订激励政策, 调动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积极性, 增加课余实验室开放时间, 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 让学生在开放实验室进行自主实践学习, 独立思考和解决遇到的问题[7]。计算机中心的开放与其他实验中心开放不同, 可以简化预约手续, 在规定的开放时间内, 学生可以随到随学。在开放实验室电脑中, 划分出多个系统, 每个系统安装一类软件, 如计算机语言类软件、财会类软件、艺术设计类软件、机械类软件等。学生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系统进行学习。 (3) 对外协作服务机制。计算机中心可以根据自身的设备及师资条件, 开展对外合作, 进行人才培养, 或发挥社会服务的职能。如与信息类公司合作, 进行校企共建实验室, 建立实验实训基地;与软件培训机构合作, 为企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与软件开发公司合作, 共同建设实践型实验, 让学生直接参加实际项目开发和研究, 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承办软件设计大赛、电脑知识竞赛等赛事, 扩大计算机中心的社会影响力。
3. 实验场所环境建设。
当前, 计算机已非常普及, 计算机实验室机台数量、设备优劣已经不能很好地说明实验环境的优劣, 还要看软环境的建设情况。在一些人看来, 计算机实验室只是一些机房, 不重视环境建设。事实上, 一个好的实验室环境, 可以让师生心情舒畅, 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在建设实验场所环境中, 一是要按实验室规范要求, 标识出主要实验项目, 列出管理制度等;二是创造计算机文化氛围, 计算机实验室周围可以布置计算机界名人简介、先进技术介绍、典型发展事件介绍等, 使学生进入计算机中心就感受到计算机学科的氛围, 从而耳濡目染, 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
六、结语
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其他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既有相同之处, 也有其特殊性, 在建设过程中会涉及到人财物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也会遇到一些困难, 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过程中, 需要结合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 在树立建设理念, 明确建设目标的前提下, 在实验教学体系建设、队伍建设、环境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 循序渐进, 就可实现建设目标, 使计算机实验中实验心起到示范与辐射作用。
摘要:为建设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从实验教学体系建设、队伍建设、实验教学环境建设等三个方面着手, 通过构建实验教学层次, 建立计算机课程实验教学模块, 进行实验教学改革, 建设实验教学资源, 明确实验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制订实验师资队伍建设措施, 建立实验教学管理机制, 建设实验场所环境等, 建设成三位一体的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
参考文献
[1]徐淑玲, 蒋必彪, 龚方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多功能考量[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 28 (12) .
[2]雷存喜, 贺建权, 龙立平.地方本科院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2, 10 (3) .
[3]杨士强, 全成斌.实践为本创新为魂[J].计算机教育, 2009, (16) .
[4]蔡长安.高师院校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 2010, (11) .
[5]唐向宏, 等.独立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实践[J].武汉大学学报 (理学版) , 2012, 58 (S2) .
[6]闫大顺, 吴家培, 石玉强.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机制[J].农业网络信息, 2010, (5) .
关键词:实验教学;教学理念;方法与手段;教学模式;创新能力
浙江大学力学实验教学中心2006年被评为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且名列前茅。力学实验教学中心,以“基于创新性实验教学”和“大学生自主性实验”等理念为导向,以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相结合的研究型大学创新人才为目标,依托浙江大学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进行了多年的实验教学改革和积累。
一、教学理念
在实验教学中,主要遵循“加强基础、注重能力、培养素质、激励创新”的教学原则,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前提下,探索和实践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及工程应用能力为目标的研究型实验教学模式。早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尝试对本科生力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以1993年“水力学与工程流体力学教学实验综合改革”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为代表。1997年在浙江大学“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建设中,开始实施面向21世纪基础力学实验教学改革。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要求,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基础课的研究型实验教学,一方面巩固和加强基础实验,另一方面开发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实验。在实验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开放式、自助式与自主设计式”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新模式,逐步由开放式教学,向自助式,到自主设计创新式实验教学发展。中心开展并实现了“基本型一提高型一自主型”的多层次实验课程教学新体系,实验教学目前主要包括“基本型实验”和“提高型实验”两大部分,基本型实验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提高型实验包括综合型实验、创新设计型实验和研究型实验,提高型实验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开拓学生视野。
二、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1实验设备的先进性、标准化和适用性
为保证基础力学实验教学能够充分体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符合工程实际的要求,有利于学生建立规范化实验和测试的概念,中心在实验仪器设备配置、教学实验设备研制、实验项目开发中,十分注意实验技术的先进性、标准化和适用性。中心对基础力学实验技术的配置特别注意掌握以下三点:
(1)现代技术与传统技术结合运用。
(2)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原有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效率。
(3)开发新技术,克服原有实验技术的缺点。近lO年来,中心将基础力学实验技术的更新与示范辐射有机结合,实现在技术、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上的互动发展,使我校基础力学实验教学水平整体上了一个新台阶,大大提高了力学实验教学质量和效率。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水力学)均开发出一系列以小型化、集成化、可视化为特点的自制实验教学仪器和设备,部分自制设备实现了数字化。其中理论力学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实验教学,并协助全国30余所高校创建了理论力学创新实验室。流体力学与水力学自制实验教学仪器具有技术先进、测量精度高,流动现象可视性强,小型化、自循环供水、操作简便等特点,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并辐射到全国250余所高校,极大地改善了全国的流体力学实验教学条件。中心的自制实验教学仪器和设备,跟踪国内外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在教学改革实践中不断更新、升级,充分体现了实验技术的先进性。
2实验教学的数字化与自动化
数字化力学实验教学系统,是以力学的众多软件资源为基础和纽带,结合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练习、实验数据处理软件、实验控制、实验导航及网站等模块,建设立体化和网络化的教学资源体系。实验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结合“新世纪网络课程”和国家精品课程,建成了实验室TOP2000局域网、校园网和因特网三个层次的网络化实验教学体系,实现了现代化的网络实验教学,使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了拓展和延伸,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
流体力学的实验仿真和辅助CAI软件在1997年获全国高校工科CAI优秀成果一等奖的基础上不断升级,内容包括15项实验的仪器仿真、动态操作、实验原理、数据采集、成果分析、操作指南和问题解答,并结合多媒体和动画形式提高教学效率。在实验室布置上,通过引进TOP2000计算机网络教学系统,将实验仪器与计算机结合在一起,使CAI辅导代替教师辅导和仪器操作结合起来。设计辅助数据处理软件包括对应15项操作类实验的实验数据处理软件包。实验教学的数字化使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紧密结合,为立体化教学和个性化教学奠定了基础。
在实验装置中,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演示,及实现部分实验设备的自动控制,来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实验过程中仪器设备数字化应用的能动性。例如光弹性实验,通过为光弹性仪配置数字图像系统,不仅明显地改善了实验效果,而且使实验效率大幅度提高。在流量和水位控制实验中,利用自主开发的软件集成文丘里、孔板、电磁、涡轮四种流量计与流量控制、水位演示及水位自动控制,形成了综合性的实验演示、量测、数据采集、控制为一体的自动化实验教学平台。
3创新能力培养的多层次、多步骤、全方位实验教学方式
根据各课程特点,分别实施了不同的实验教学方式。材料力学和理论力学实验教学提出并实践了“三段法”:第一阶段是基本实验的前半部分,包括演示实验和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验,由教师讲解或指导完成;第二阶段是基本实验的后半部分。由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规定的要求独立完成,教师一般不做指导;第三阶段是提高实验,由学生自己选择实验项目,依照指导性研究目标,自己制订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
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教学提出并实践“开放式一自助式一创新设计式”实验教学。自主设计创新实验是改革以验证性为主的实验教学旧模式,按照培养学生综合实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研究能力的要求开设项创新设计式实验,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装置,并完成加工、测量、数据处理、报告总结、答辩等一系列实验教学环节,由设计实验到实验成果的评比、答辩均由学生自主完成。大多数自主实验项目,是从科研项目中提炼出来,创新实验的开展过程以参考科研模式进行,使同学在实践科研过程中进行创新。自主式实验深受学生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实验教学中不断引入高水准研究成果,开发了一批创新型实验项目。如西湖流场电拟实验、冲排沙旋流器实验设计与试验、流量检测
与控制实验、新型渗流实验等。现中心新开发综合型、研究型和设计型教学实验40多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三、实验教学的拓展
在实验教学内容上和教学过程中,尽量融入工程实例,使实验与工程实际互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新鲜感和工程思维能力。流体力学为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将先进的科研设备通过演示方式展示其性能,与实验教学共享,作为现代量测和创新设计实验的平台。中心注重实验与科研相结合,将具有工程背景的实验装置转换为实验教学设备。在创新设计式实验中,充分开放实验室现有的教学科研资源,为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提供条件。
在实验教学改革中,革新实验教学观念,把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由传统的实验完全从属于理论教学、为理论教学服务转变为二者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关系,充分发挥了实验教学巩固、加深课堂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作用。利用教学基地机制,教师将实验实例拓展到课堂理论教学中。如已经被全国70多所院校采用的流体力学课程电子教案中,结合实验和科研的flash动画与录像就多达百余个,并配有大量的从国内外科学研究实验和工程项目中提炼出来的工程图片资料,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实验教学中,注重与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密切结合,积极开展SRTP活动(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和各类学科性竞赛。实验教学中心对实验考核方式作了改进,并应用于实践中。
四、成果与特色
多年来,中心主编和参编实验类统编教材3本,主编教学软件光盘4套,自编实验讲义10本;获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浙江省精品课程1门、承担省部级教改项目3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4项,省部级奖励7项,校级奖励8项;发表教改研究论文80余篇。经过十多年的建设与实践,浙江大学国家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1)依托学科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形成了实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提高了力学实验教学中心的综合实力。
(2)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有效地提高了实验项目的设计性、研究性和创新性,形成了研究型大学力学实验教学课程新体系。
(3)研发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验教学设备和装置,推广辐射到全国200多所院校,为提高全国基础力学实验教学的水平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河南工业大学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为加强我校校级实验中心建设,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整合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开放共享,提高实验室综合能力和整体效益,提升实验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转发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精神,学校决定开展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工作,设立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并制定管理办法如下:
一、建设目标
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要求,高标准,高起点,在校内分期分批建设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加大实验教学改革与实验室建设的力度,建设高水平、基于网络平台的,布局合理、机制灵活、开放共享、各具特色、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的“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下简称“示范中心”)。通过“示范中心”建设,推进我校实验教学资源的优化、重组与整合,推进优质实验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推进实验室管理机制和教学模式创新,提高教学实验室建设整体水平,全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与实验室效益,为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和河南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基础上,力争成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二、建设内容
以建设点立项建设的方式,依据建设、评估验收标准进行建设,通过建设,在同类高校、同类学科中争创一流,形成特色,并在以下几方面达到要求:
(一)在观念上,具有先进的、以人为本的实验教学理念。树立正确的教学实验室建设导向,形成以学生为本、知识能力并重、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的现代实验教学理念,并运用于实验室的改革与建设中,落实到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实践中。
(二)在机制上,形成有利于资源优化整合的实验室良性运行机制。依据学校和学科特点,优化整合实验教学资源,理顺教学实验中心管理体制,加强统筹管理,形成服务多学科、多课程的实验室运行机制,推动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的良性互动。
(三)在教学上,构建结构优化、各具特色的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模式适应不同学科专业对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实验内容包括基本实验、提高型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等)、研究创新型实验三个层次,且与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和各类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实验课程符合学科特点并具有自身系统性和科学性。实验教学手段现代化,现代教育技术在实验教学中运用广泛。
(四)在管理上,形成人性化、网络化、开放化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按照“以人为本,质量第一,服务为先,效率为重”的原则,建立实验室信息化管理运行平台,实现实验教学、基本工作信息和仪器设备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健全实验室开放运行的政策、人事、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与创新实验考核方法,大力推进学生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进行实验。建立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五)在环境设施上,具有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和现代化的实验教学环境。仪器设备配置具有先进性,数量配备合理,组合优化,使用效益高,满足各类型实验教学要求。实验室用房、设施、环境、安全等符合国家规范。实验室具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条件,运行维护保障措施得力。
(六)在实验队伍上,拥有一支教育理念先进、研究能力强、教学与管理经验丰富的实验教学与管理队伍。重视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制定规划,健全制度,鼓励广大教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开展实验教学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推行理论课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实验教师兼任理论课教学,形成学科带头人或高水平教师积极投身实验教学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遴选办法
(一)遴选原则
1.“示范中心”建设点的遴选要有利于推进实验教学资源的调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实验室的开放共享,有利于调动实验室改革与建设的积极性。要注重受益面、影响面。
2.坚持标准,公平竞争。根据申报的实验教学中心的整体建设水平、开放共享程度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依据标准,择优遴选。
(二)申报的基本条件
遴选作为“示范中心”建设点的实验室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为校级实验教学中心,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承担多学科、多专业实验教学任务;
2、实验教学资源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优化重组,具有实验室开放的实验教学环境和工作基础;
3、有新型实验教学理念,实验教学工作有一定特色,在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方面基础较好;
4、有满足实验教学要求、符合国家规范的教学实验设施、环境。
5、有人员齐备、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学、管理队伍。
四、“示范中心”建设点的管理
1、“示范中心”建设点采取一次性申报立项、分资助、分批验收挂牌的方法建设。
2、“示范中心”建设点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学校负责“示范中心”建设点的设立、督促、检查验收,学院负责“示范中心”建设点的项目建设、具体管理和自查自评。
3、根据“立项论证、目标管理、跟踪建设、严格验收、注重效益”的项目管理原则,“示范中心”建设点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申请立项阶段。学院对照 “示范中心” 建设标准确定拟申报立项建设的实验教学中心,递交“示范中心”建设点的立项申请报告。学校组织校教学实验室工作委员会委员等专家进行评审,确定立项后发文公布。
第二阶段:实施建设阶段。批准设立为“示范中心”建设点的实验教学中心实施项目建设,学院加强建设、管理,进行自查自评。学校不定期抽查,视情况组织中期检查或现场经验交流会。
第三阶段:验收挂牌阶段。立项单位在项目建设完成后提交项目完成总结报告、学院自评报告和项目完成验收申请。学校在此基础上组织专家进行项目总体验收,对达到建设标准的实验教学中心,授予“示范中心”称号,正式公布并挂牌。
五、建设经费
生命科学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管理规定
生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开放性实验室,以本科实验教学为主,面向学院内外开放。本实验室旨在训练学生的技术、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给学生一个创新的场所。为了实现资源共享,最大限度的发挥生命科学实验示范中心的作用特制订如下管理规定。
1、 本实验室以本科实验教学为主。本科实验教学以担任相关课
程的的老师负责。
2、 实验室向学院内外开放。非本院人员使用仪器需出示证件。本院本科生、研究生首次使用需出示学生证和指导教师书面意见。
3、 使用5万元以上的大型精密仪器须经培训后方可使用;5万元以下仪器设备首次使用须在专任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
4、 学生使用大型仪器须指导教师签字;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根据预约时间先后进行排队。大型仪器配备的`计算机,只能用于实验结果的分析,不得用于其它活动,一经发现,停止其使用大型仪器的资格。
5、 使用者经同意可使用仪器,使用前一律先进行登记,使用后记载使用时间。
6、 使用仪器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违反操作规程、未经许可动用仪器,造成仪器损坏照价赔偿,造成事故由使用者负责,造成人身伤害一律自行负责。
7、 凡使用有毒、剧毒、易燃、易爆物品及放射性物质必须严格按规定使用并告知管理人员;使用后清除到专门的指定地点。
8、 实验完毕,认真清除废物、废液,打扫卫生;关好水、电、气 , 防止事故发生。
9、 节约实验药品,节约用水、用电;注意实验安全。本实验室的仪器、药品、物品未经许可不准带出实验室。
10、 本实验室开放时间:星期一到星期五上午8:00-12:00;下午2:30-6:00。节、假日不开放。如节、假日特别急需,经实验室主任、学院分管实验室院长同意,方可使用。
11、 除本科实验教学外,其它人员使用药品照价收费;部分仪器实行有偿服务。有偿服务按有偿服务指南执行。节、假日按双倍收取服务费。
关键词:内涵建设,六位一体的实践课程体系,综合能力培养
1 建设背景
我校是以经、管、工为主, 经、管、工、理、文、法、史等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以培养复合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努力满足社会对经济管理类人才提出的“知识面要宽, 基础要扎实, 适应性要强, 实践创新能力要高”等要求。实践教学因其相对理论教学更具直观性、实践性、参与性、综合性与创造性等特点, 可有效突破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时空局限, 缩短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周期, 一直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特别是在教育部大力推进教育“质量工程”的背景下, 学校更是不断加大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力度。多年的成果积淀, 使学校实践教学基地之一的文科实践中心 (以下简称“中心”) 于2007年获得了教育部授予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称号。这是我校发展历史上经济管理实践教学改革首次获得国家级认可的荣誉, 是校领导长期高度重视和正确指导的结果, 是全校各职能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 也是中心全体人员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奋斗的结果。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 学校领导和中心教师也清醒地认识到, 前期的建设成果与深化教学改革的目标要求还有不小距离,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以下简称“示范中心”) 内涵建设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突出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国家级示范中心的功能和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缺少对大学生开展科研、创新创业、参加竞赛等实践活动的全方位支持;二是实践课程模式较少, 实践课程设置还未形成立体化、多层次、相互协调发展的格局;三是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课程缺乏高质量的系统设计和引领, 实验、实习等课程“模式单一、简单分散, 层次偏低”现象普遍存在。
为更好地发挥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中心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 以教育部“质量工程”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为指导, 以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为契机, 以示范中心承担的探索和创新任务为引领, 坚持以大学生能力提升为导向, 以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 打破过去示范中心作用有限和实践课程模式单一的格局, 积极探索和构建“实验、实训、实习、科研、创新创业、竞赛”六位一体的实践课程体系, 通过优势互补、相互渗透与融合, 加强示范中心内涵建设, 为经济管理人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2“六位一体”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内容
在原有实践课程改革成果的基础上, 从2008年开始, 根据学校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 中心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与具体指导下, 着手全面推进示范中心内涵建设与创新发展。经过近5年的探索与实践, 取得了可喜成果。目前, 已开设经济管理专业各类实践性课程60多门, 实现了经济管理22个相关专业的全覆盖, “六位一体”的实践课程体系格局初步形成。
2.1“六位一体”内容之一:实验类课程建设
实验是指为检验、论证已知理论或结论正确与否或是为探索和研究某些问题而实施的具体的、有步骤的、有数据的、有算法的操作行为。经济管理类实验课程是专门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解释经济、管理等理论问题或现象而开设的。按照学校办学定位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中心实验课程建设注重实验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 尤其注重实验教学内容的综合性、互动性、启发性、完整性, 从而形成适应学科特点及自身系统性的实验课程体系。在具体环节和功能区分上, 既注意把握基础实验课程、专业实验课程和综合实验课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相互补充、相互作用, 又力争体现验证性、应用性、研究性实验诸多手段的个性化效果, 切实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增强解决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课程改革中, 中心不断加强规范化管理, 要求实验课程必须有实验报告, 要预设实验目的、实验环境, 进行实验操作, 最终以实验报告的形式阐述实验结果。通过系统化的实验课程, 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 整合知识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成为具有一定理论分析和动手验证与研究能力的专业人才。
2.2“六位一体”内容之二:实训类课程建设
实训是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 是指在可控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这类课程以专项业务导向为主, 主要形式是通过模拟软件再现企业实际业务的规范及操作流程, 如:财务会计、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贸易单证等, 使学生在接近于真实业务的软件实训平台上进行操练, 通过一个个具体单项业务, 熟悉经济管理活动基本要求, 锻炼和培养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同时实现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向以“教”与“干中学”相互支持、相互补充的教学模式的转变。目前, 中心不仅自己开设了不少实训类课程, 如国际贸易实务、税收一体化、银行柜台业务等课程, 而且还为经济管理专业所需的业务技能实训课程提供优质的软硬件平台和环境支持。
2.3“六位一体”内容之三:实习类课程建设
实习类课程是以综合任务为导向, 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放到实际工作中去应用和检验, 以锻炼综合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长期以来, 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问题一直困扰着学校, 不仅提供实习机会的单位有限, 即使有单位接收实习学生也往往是走过场, 效果较差。为解决这一问题, 中心与公司配合, 主动研发并开设了经济管理跨专业综合实习课程, 在校内模拟社会实习环境, 搭建仿真实习平台, 通过业务资料真实化, 场地情景化, 业务流程逼真化, 配合若干主题与环节, 由浅入深、生动形象地将实际的业务运作模式、业务流程展示给学生, 使学生在仿真实习中获得对经济管理实际运行的充分体验。在具体方法上, 则是根据实际部门的业务流转单据, 设计业务流程, 并按照组织结构进行岗位分工, 设定不同角色,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与体验、岗位轮换、团队合作等全过程地参与实习活动, 感受真实的实习内涵, 实现职能岗位轮换训练和跨专业的业务集成训练。
这样做的好处是: (1) 可较好地解决学生实习难的问题, 在校内就可为学生提供接近真实的实习机会, 在受控条件下, 高质量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业务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2) 加深学生对经济运行规范和经营管理的认识, 锻炼和培养学生触类旁通、熟悉业务之间的关联与流程的能力; (3) 使学生身在学校, 就可在仿真场景中应用和检验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强化岗位认同感, 发现自己与岗位要求的差距。
2.4“六位一体”内容之四:科研性实验课程建设
科研性实验是将理论知识综合运用并与实验技能有机结合的一种训练形式。科研性实验也是知识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开展科学研究, 聚集和培养优秀人才, 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形式。面对学校高度重视和加强科研工作的现实要求, 中心积极创造条件, 为学校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和办学实力提供科研实验支撑和保障。围绕科研性实验课程建设, 中心主要开展了如下工作:一是组织相关学院和中心教师开展科研实验能力培训, 重点培训如何开设科研性实验课程, 如组织实验经济学课程培训;组织教师观摩国内外专家讲授行为分析实验课程;组织中心教师积极申报科研项目等。二是购买科研用信息数据和工具软件, 如天相财经信息系统, EVIEWS, SPSS分析软件等, 保证科研性实验课程的顺利进行。三是开设研究性实验课程, 如期货市场分析、投资技术分析、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研究等。四是配合会计专业建立“行为会计分析”实验室。五是中心教师对学生的创新科研活动给予专门指导, 并辅导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六是整合实验课程内容, 在已开设的实验课程中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的实验内容, 鼓励并促进教师将科研成果向实验教学环节转化,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 中心还设立专用实验室并配备了高性能计算机, 全天候对本科生和研究生开放, 支持学生开展课外科技与创新活动;学生的课外研究性实验、科学竞赛、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等活动也都在此进行。
2.5“六位一体”内容之五:创新创业课程建设
创新创业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思维和能力的课程。这门课程是要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新获取的信息, 通过自主探究, 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 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提高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近年来,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而我校学生过去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一直处于自发状态, 缺乏平台支持和系统专业的教学指导。相对其他高校而言, 我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总体发展缓慢。为改变这一局面, 中心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精神, 一方面, 主动积极开设全校性大学生创新创业通识性课程, 逐渐增加创业类相关课程, 如面向本科生开设创业实践课程, 面向研究生开设创业投资实务与案例研究课程;另一方面, 在现有实验课程中增加创新创业方面的内容, 如电子商务模拟、企业资源规划等课程均增加了与创新创业有关的知识和训练。此外, 中心正积极探索适当方式, 整合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我校学科横跨工科和商科、门类较为齐全的优势, 力争以选修课程带动学生创业项目的开展, 以学生创业项目的开展促进课程改革, 积极筹建大学生创业成果孵化平台, 为逐步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奠定基础, 努力构建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2.6“六位一体”内容之六:实践能力竞赛类课程建设
大学生参加实践竞赛活动是提高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 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整合知识能力、科学思维能力, 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增强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每年全国和地方都会举办多种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竞赛, 对学生来说, 参加这类活动是一次难得的展示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 其过程充满着竞争与合作、交流与分享的快乐。为帮助部分优秀学生积极参加相关竞赛, 中心充分利用自己在实践教学平台和师资方面的优势, 把辅导学生参赛当做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针对不同的竞赛项目, 中心专门安排教师, 从难度、深度和广度上重新进行课程设计, 并以集训的形式, 对选拔出的优秀学生给予全程高强度训练和指导。此外, 中心还专门提供场地和设备、软件等供学生参赛前训练所用。几年来, 主要参赛项目有:“MBA企业竞争模拟挑战赛”“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用友高校创业者经营模拟沙盘对抗赛”“北京大学生 (挑战杯) 创业大赛”“GMC经营决策大赛”“物流决策模拟大赛”等。学生在中心和学院教师的精心指导下, 充满自信, 在参加国家级和北京市大学生各类综合能力竞赛中, 屡获佳绩。
3“六位一体”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3.1 高水平实践教学队伍建设
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学科研队伍, 是稳定发展的基础和后劲, 这是“六位一体”实践课程模式建设和发展的根本条件。如今, 中心已形成了以教授、博士为负责人的高水平专职实践教师队伍。专职实践室人员共22人, 其中正高级2人, 副高级6人;博士 (含在读) 6人, 硕士11人。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以及职称结构比较合理、相对稳定、富有活力的实践教学队伍。为了不断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中心每年不仅组织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 而且定期举行学生座谈会, 开展问卷调查, 及时听取各种反馈意见, 改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这些工作目前已实现常态化。
3.2 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且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具有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 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度保障。实践教学管理工作从管理制度、教学管理文件、过程管理等几个方面入手。中心遵照学校教学管理有关规定和要求, 结合教学实际, 不断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从制度上规范实践教学秩序和行为。中心先后制定了教学实践室管理及工作规程、实践教学工作条例、学生实践守则、实验室开放管理规定等管理办法, 修订了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等教学文件40多份。
3.3 实践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建设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中心提倡采用任务导向和启发式、参与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指师生根据设计好的具体任务, 共同确定的实践教学行动, 启发思考并引导教学过程的方法, 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式的学习达到应用能力的培养。任务导向、启发式、参与式教学法重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学生自我管理式学习, 主张学生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通过改进实践教学方法, 实现了以“教”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方法向以“做中学”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方法转变。教师负责实践教学活动的设计、协调、监督、控制与评估等。实验的组织实施由学生完成, 学生了解实验背景或案例, 自行查阅文献, 设计方案, 查找数据, 撰写实验报告, 进行交流答辩,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锻炼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3.4 相关配套项目建设
至2012年, 中心大部分实践教学设备得到了更新, 为方便教学和训练, 中心还建立实践课程案例库, 汇集了10多门实践课程的约100条案例;中心还为主讲教师拍摄了实践课程视频片12部并上传到中心网站供学生选课时参考;在此期间, 中心组织教师开展了实践课程题库建设, 共有15门实践课程建立了规范的题库并投入实际使用, 极大地减轻了教师出题时的工作量。
4 应用情况与实施效果
4.1 优化了对学生的培养
“六位一体”实践课程体系自2008年逐步形成以来, 在全校各专业实施, 受到学生高度认可, 大家普遍认为:“六位一体”课程体系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提供了多种选择。通过全方位的实践课学习与训练, 能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更多地认识所学专业的业务内容, 对所学专业对应行业的工作流程有更深入的认识。此外, 还培养了他们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收集、掌握、分类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改革, 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参与课外实践活动面超过50%。从2008年以来, 在中心和学院教师的精心指导下, 学生在参加北京市和全国大学生各类实践创新能力大赛中屡获佳绩。如学校代表队获2008年“MBA企业竞争模拟挑战赛”亚军、优胜奖;“‘用友杯’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北京赛区冠军;“2008年第5届用友高校创业者经营模拟沙盘对抗赛”北京地区一等奖;“2008年第四届‘用友杯’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全国总决赛季军;“2010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北京赛区总决赛一等奖;“第6届用友高校创业者经营模拟沙盘对抗赛”全国总决赛优胜奖;“2011年第七届大学生‘用友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北京总决赛二等奖;“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用友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2012年在“北京大学生 (挑战杯) 创业大赛”中, 我校有6支代表队获得二等奖。
用人单位对我校加强实践教学的效果也给予高度评价。几年来, 经济管理类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5%左右。用人单位普遍认为, 我校经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实践能力、岗位适应能力、上手能力、协作能力都较强。从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进行的毕业生质量调查看, 优良率超过97%。
4.2 示范中心内涵建设产生了良好影响
2008年《开拓创新, 建设资源共享的一流经济管理实验中心》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年《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系列特色教材建设》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面向首都服务业复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荣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9年《开拓创新, 建设资源共享的一流经济管理实验中心》荣获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年中心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称号;同年中心还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
2008年以来, 中心教师承担国家级课题2项, 省部级课题10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出版专著、教材和译著14部。“经济管理综合实验室建设和创新研究”和“把市场建在教室, 把企业交给同学”获批为北京市级教改项目并已于2008年结题。
摘 要: 本文以应用型本科院校徐州工程学院为例,从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和实验室管理两个方面阐述了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管理,并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力争改进。
关键词: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室管理
引言
徐州工程学院是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地处苏北,各方面的资源相对薄弱。与一些老牌高校相比,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方面没有多年积累的经验和雄厚的资金基础。但在徐工实验人的不断努力下,2013年,我校化学化工基础实验教学中心顺利入选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随着我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增多,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我校实际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管理模式。
一、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1.构建新的教学体系
我院经过长期探索,现在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实验教学体系。在2015年新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就对实验教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构建了新的实验教学体系。
首先,在原先的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和物理化学实验的基础上,重新形成基础化学实验1、基础化学实验2和基础化学实验3,分别负责无机与分析,有机合成,以及物理化学测量的实验教学[1]。其次,精减了课时,原先的48课时被减少至32课时。主要删减了大量验证性实验,加入了综合性、创新性实验,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再次,将仪器分析实验、单元操作实训、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等改成实验周的形式,让学生有整块的时间参与大型实验,以便更好地投入。
2.创建校外实践基地
为进一步提高我院各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近年来,我院与江苏蓝丰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了首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与徐州市纤维检验中心、徐轮橡胶有限公司及徐州安泰工程塑料有限公司签订了协议,作为我院的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学生将有机会亲身体验一线生产,不再局限于实验室内。
二、实验室管理
1.实验室运行机制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学校一层由分管实验室的副校长负责,教学设备处负责仪器设备、实验耗材的招标采购。学院一层实行示范中心主任负责制,实现了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的一体化。实验室的各种资源都可以集中管理,分工到人,大大提升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出现问题,立即可以责任到人,减少了扯皮和推诿现象的发生。
2.实验室建设[2]
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教学、科研条件,我院购置了一批大型仪器设备,如凝胶色谱仪、热失重分析仪、示差扫描量热仪、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测试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等,这些设备为培养现代化、高素质的人才提供了保障。近期,我院又申请到了中央财政项目,准备创建仿真实验室,再购置一批如粉末衍射仪、气质联用仪、流变仪等大型仪器。有了这些硬件作为支撑,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教学、科研水平将会有长足提高。
3.大型仪器的管理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对大型仪器实行“服务教学、兼顾科研、专管共用、资源共享”[3]的管理模式。学校教学设备处花重金购入了实验室管理系统,与门禁系统相结合,大型仪器的使用实行网上预约,对学生全面开放,大大提高了仪器使用率。正是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每年都可以承担起300多人次的毕业设计。
当然,学生在独立仪器前,需要经过严格培训。只有培训合格的学生,实验室的管理人员才会在实验室的管理系统中批准学生的门禁。为了满足使用需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常组织大型仪器的使用培训,满足老师和学生的需要。
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1.实验技术人员短缺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目前有专任人员6人,不但要为本院的三个专业及化学相关院系开设实验课,而且要为教师的科研工作提供服务,同时要完成大型仪器的管理、低值耐用品和易耗品的管理、试剂的入库与领用等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尽管每天劳碌奔波,仍然难以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4]。希望学校和学院能加强实验室队伍的建设,确保实验室工作的稳步进行。
2.建设经费投入不足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目前拥有1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仅有6台,只能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无法满足本院教师的科研需求。化学化工类的大型仪器设备少则数十万,多则上百万,建设所需经费巨大是不争的事实。但仍希望学校可以加大经费投资力度,使老师有一个更好的科研平台。
3.实验准备间面积窄小[4]
在化学实验室工作过的人都知道,相对于实验教学,准备实验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实验教学的质量。但是我院由于实验室面积有限,实验准备间的面积十分窄小,仅能存放少量试剂,大部分试剂只能放在学生上实验课的实验室内。实验教学时,人多拥挤,学生稍不注意有可能碰翻试剂,不仅影响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而且存在安全隐患。
结语
我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搞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既推动了实验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又使学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如果今后在实验队伍的建设、实验经费的投入、实验室规划和配置等方面采取更合理的措施,则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会有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洪奎,朱亚先,胡荣宗,夏海平.建设现代化的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7):817-821.
[2]曾尊祥.5个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参观浅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92-94.
[3]邹世春,陈六平.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内涵建设与教学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2):5-9.
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要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研究制订了建设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的有关政策性文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透明、择优择强”原则和严格的“回避制”,组织专家对中央部委属高校申报的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有关材料进行了评审,遴选出了30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经网上公示,无异议。经报教育部领导同意,决定批准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等30个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十二五”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中央财政资助每个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500万元建设经费,在“十二五”期间分期拨付。
附:“十二五”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名单
1.厦门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2.重庆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3.清华大学教学研究与培训中心
4.北京大学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5.复旦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6.中国人民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7.南京大学教学发展中心
8.山东大学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
9.浙江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10.华东师范大学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11.四川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12.华中科技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13.武汉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14.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15.上海交通大学教学发展中心
16.吉林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17.西安交通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18.北京交通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19.北京理工大学教学促进与教师发展中心
20.西南财经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21.陕西师范大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
22.东南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23.大连理工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24.西南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25.华南理工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26.西南交通大学教师发展中心
27.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2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学质量与师资培训办公室
29.中南民族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学生实验指导书
土工原位测试技术
实验指导书
岩土及地下工程实验室编
2008年7月21日
目录
1十字板剪切和SPT实验 CPT实验
3地基表面波测试
4旁压实验
前言
土工原位测试技术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科学。做为一门课程其任务是通过介绍土工原位测试技术的基本测试技术和试验方法,使学生获得专业所必需的试验基本技能,具备解决一般土工问题的能力,并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试验能力的培养,是土木工程专业高级技术人材所必需的基本训练的一部分。
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试验课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试验前认真预习指导书和课本有关内容,同时应复习其它已学有关课程的有关章节,充分了解各个试验的目的要求、试验原理、方法和步骤,并进行一些必要的理论计算。一些控制值的计算工作,试验前必须做好。
二、较大的小组试验,应选出一名小组长,负责组织和指挥整个试验过程,直至全组试验报告都上交后卸任,小组各成员必须服从小组长和指导教师的指挥,要明确分工,直辖市工作,不得撤离各自的岗位。
三、试验开始前,必须仔细检查试件和各种仪器仪表是否安装稳妥,荷载是否为零,安全措施是否有效,各项准备工作是否完成,准备工作完成,要经指导教师检查通过后,试验才能开始。
四、试验时应严肃认真,密切注意观察试验现象,及时加以分析和记录,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试验的每一步骤和每一个数据。
五、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非试验中仪器设备不要乱动;试验用仪器、仪表、设备,要严格按规程进行操作,遇有总是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
六、试验中要小心谨慎,不要碰撞仪器、仪表、试件和仪表架等。
七、试验结束后,要及时卸下荷载,使仪器、设备恢复原始状态,以后小心卸下仪器仪表、擦净、放妥、清点归还,经教师认可并把试验记录交教师签字后离开。
八、试验资料应及时整理,按时独立完成试验报告,除小组分工由别人记录的原始数据外,严禁抄袭。
九、试验报告要求原始记录齐全、计算分析正确、数据图表清楚、心得体会深刻。
十、经教师认可,试验也允许采用另外方案进行。实验一 十字板剪切和SPT实验
1.实验目的
现场测量软土或者硬土阻抗力矩,得到软土的抗剪强度和灵敏度
查明场地地地层剖面及软弱夹层,判定地基地承载力、变形模量及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等参数,预估单桩承载力和选择桩尖持力层,判别砂土及轻亚粘土地震液化的可能性
2.实验设备
标准贯入试验仪锤重63.5Kg,穿心锤落距76mm,包括自动落锤装置,标准贯入器,探杆等。
十字板剪切仪通过大锤敲击,贯入深度可以达到10米,而不需要预钻。提供两种尺寸的板头(60×120mm和75.8×151.5mm),测量范围从0-80Kpa和从0-160Kpa,独有的180度‘反摩擦’滑动连轴器,可以评价钻杆与土之间的摩擦力。包括仪表,延长杆,拔出设备等。
3.实验步骤
参见《土工试验规程》
4.试验数据整理与结果分析
参见《土工试验规程》
实验二 CPT实验
1.实验目的
用于土层划分,土类判别,并可以估算沙土相对密实度,土的压缩模量和变形模量,地基承载力,单桩承载力,固结系数,渗透系数等。
2.实验设备
CPT静力触探仪可以测试锥尖阻力,侧摩阻力,孔压和倾斜。锥底面积10cm², 可以提供50MPa和100MPa的标准荷载量程,电缆为10米和50米,探杆40米,数据采集装置,采集和分析软件以及用于孔压探头的饱和装置。
3.实验步骤
参见《土工试验规程》
4.试验数据整理与结果分析
参见《土工试验规程》
实验三 地基表面波测试
1.实验目的
依据弹性波在岩土体内的传播理论测定剪切波波和压缩波波在地层中的传播时间根据已知的相应传播距离计算出地层中波的传播速度间接推导出岩土体在小应变条件下的动力参数。
2.实验设备
激振器可采用机械震源爆炸震源和电火花等,但主要采用能正反向重复激振的井下剪切波锤面波法,检波器必须置于密封防水的无磁性圆筒内,放大器采用多通道低噪声放大器噪声水平应低,各通道必须具有一致的相位特性相位,偏差应小,并配有可调的增益装置电压,不能采用信号滤波装置记录器可采用各种型号的示波记录器或多通道工程地震仪记录,测斜仪应能测量的方位角及的倾角倾角测量允许误差为套管内径为壁厚为的硬聚氯乙烯塑料管零时触发器采用压电晶体触发器或机械触发装置其升压时间延迟应不大于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准。
3.实验步骤
参见《土工试验规程》
4.试验数据整理与结果分析
参见《土工试验规程》
实验四
旁压实验
1.实验目的
在现场进行应力控制式的荷载试验,得到应力-应变关系曲线,还可以得到旁压模量,蠕变压力和旁压极限压力。
可以得到土类指数ID,水平应力指数KD,侧胀模量ED,孔隙压力指数UD,从而用于土层划分与定名,不排水强度,应力历史,静止土压力系数,压缩模量,固结系数等。2.实验设备
梅纳旁压仪(预钻式)控制箱:量程分别为0~2.5和0~6Mpa;三腔式旁压器,提供60mm直径的两个探头,分别带有橡胶膜和金属膜,提供可以更换的外部橡胶膜,金属膜,加筋帆布膜和内膜,提供25米和50米的高压管。
扁铲侧胀仪包括两个高强度薄板,双仪表控制单元,100米线缆,20个高强度膜片,2个适配器(薄板和静力触探杆之间),标定工具,校正管,整套附件,工具和备件,易耗件。扁铲形探头尺寸:长220mm,宽95mm,厚14mm;薄钢膜片直径60mm,厚0.2mm;试验点竖向间距0.2m;贯入速度:20cm/min;
3.实验步骤
参见《土工试验规程》
4.试验数据整理与结果分析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探讨】推荐阅读: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24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探讨论文10-13
水磨镇中心小学实验教学自查报告05-31
旅游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安全管理制度07-24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对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的探讨与思索12-10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资源06-27
初中生物学实验探讨09-11
2实验示范校创建方案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