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维权自律制度

2022-11-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制度是单位开展日常工作的准绳,完善、有效的制度有利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助力单位长远发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消费维权自律制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消费维权自律制度

食品召回制度及消费维权探究

[摘 要]本文将从食品召回制度的概念与方式,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消费维权问题等角度,对食品召回法律制度特别是如何实施消费维权进行探讨。

[关键词]食品召回;消费维权;监管

[

1 食品召回制度的概念和方式

食品召回法律制度是指调整在食品召回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具有系统性、公法性、群体性和预防性等特征。

1.1 食品召回的概念

《食品召回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四条明确规定,所谓召回,是指食品生产者按照规定程序,对由其生产原因造成的某一批次或类别的不安全食品,通过换货、退货、补充或修正消费说明等方式,及时消除或减少食品安全危害的活动。

该规定是这样定义不安全食品的:不安全食品是指有证据证明对人体健康已经或可能造成危害的食品,包括:①已经引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甚至死亡的食品;②可能引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或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食品;③含有对特定人群可能引发健康危害的成分而在食品标签和说明书上未予以标示,或标示不全、不明确的食品;④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不安全食品。

笔者认为,应当结合《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要求,进一步明确食品召回的内涵。食品召回是指由于生产者生产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存在可能危害消费者健康安全的隐患并已经进入流通领域(有人也称为流通环节)时,为避免隐患影响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生产者必须及时将隐患食品进入流通领域的情况,向国家有关部门报告,提出食品召回申请,并从市场和消费者手中收回隐患产品,政府有关部门对召回行为进行监督;如果生产者不主动召回,政府可以强行召回。

1.2 食品召回的分级

根据食品安全危害的严重程度,食品召回级别分为三级:

(1)一级召回:已经或可能引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等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死亡的,或者流通范围广、社会影响大的不安全食品的召回。

(2)二级召回:已经或可能引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危害程度一般或流通范围较小、社会影响较小的不安全食品的召回。

(3)三级召回:已经或可能引发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危害程度轻微的,或者属于本规定第三条第三项规定的不安全食品的召回。

1.3 召回的方式

(1)主动召回。食品生产者自身发现或者根据销售商、进口商、消费者的信息反馈,对不安全食品应当及时向主管部门报告,并以有效方式通知销售商停止销售该产品,通知消费者停止消费,向社会发布召回信息。

《规定》明确:确认食品属于应当召回的不安全食品的,食品生产者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和销售不安全食品。自确认食品属于应当召回的不安全食品之日起,一级召回应当在1日内,二级召回应当在2日内,三级召回应当在3日内,通知有关销售者停止销售,通知消费者停止消费。食品生产者自确认食品属于应当召回的不安全食品之日起,一级召回应在3日内,二级召回应在5日内,三级召回应在7日内,食品生产者通过所在地的市级质监部门向省级质监部门提交食品召回计划。

(2)责令召回。消费者或者其他与产品有关的个人发现不安全食品,应当向主管部门报告,或者主管部门通过自身监管、通过信息共享渠道与联动机制获知的国外监管部门的有关信息发现不安全食品的,应当要求生产者召回食品,以避免危害发生的措施。

《规定》明确:经确认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国家质检总局应当责令食品生产者召回不安全食品,并可以发布有关食品安全信息和消费警示信息,或采取其他避免危害发生的措施:①食品生产者故意隐瞒食品安全危害,或者食品生产者应当主动召回而不采取召回行动的;②由于食品生产者的过错造成食品安全危害扩大或再度发生的;③国家监督抽查中发现食品生产者生产的食品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食品生产者在接到责令召回通知书后,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和销售不安全食品。

尽管主动召回和责令召回都是由食品生产者来执行,但前者是食品生产者本着对自己负责、对市场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的原则主动实行的;而后者的实行,是迫于惩戒的压力和政府的强制性而采取的行动。但无论哪种情况,食品召回都是在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下进行的,政府职能部门特别是质检等部门在食品召回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2 食品召回制度中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2.1 食品生产者的法律责任

食品召回法律制度的顺利实施,一方面依靠食品生产者对于食品质量安全的清醒认识和对食品召回制度的自觉遵守,另一方面依靠严厉的惩罚制度对付不愿意按照制度召回问题食品的生产者。食品生产者发生下列情况应当受到严惩:一是生产者拒不执行责令召回的;二是生产者故意隐瞒隐患的严重性;三是生产者试图利用产品主动召回程序,规避主管部门监督;四是由于生产者的过错致使召回隐患产品未达到预期目的,造成损害再度发生。

2.2 食品销售者的法律责任

食品销售者是食品召回工作中的参与者和配合者,也可以称为履行辅助人,配合食品生产企业实施食品召回制度。销售者在食品召回法律制度中的具体义务有:一是当生产企业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时,销售者就应当立即停止销售;二是发现经销的产品存在隐患通过向食品生产者、监管部门报告从而启动食品召回程序。

2.3 监管部门的法律责任

召回是一把双刃剑,用之不善会损害企业利益。监管部门的职责明晰和监管执法人员的素质至关重要。为了防止对该制度的滥用以及有关人员的违法实施,应建立责令召回错误导致企业损失的国家赔偿制度;从事产品召回管理的公务人员、受委托进行产品危害调查、危害评估的专家或工作人员捏造虚假信息、违反保密规定、伪造或者提供有关虚假结论或者意见的,都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

3 在食品召回制度中有关消费维权问题

3.1 费用承担问题

笔者认为,消费者不应当承担食品召回费用。召回是以消除安全隐患、避免伤害为目的,是食品生产者的一项义务,具体召回活动由食品生产者组织完成并承担相应费用。

3.2 民事赔偿问题

(1)现实损害的赔偿责任。召回制度在于防患于未然,但是对于隐患产品已经造成的现实损害,受害消费者有权寻求法律救济,企业不得以已经实施召回为由拒绝承担相应责任。此时,行政机制主导的召回制度,实际上已帮助消费者完成了若干关键问题的举证责任。

(2)违反召回义务的赔偿责任。违反召回义务包括应当召回而不召回、不当召回。不当召回指食品生产者实施召回,但行为有违该行业在相关情形下的通常行为标准,不当召回的具体表现包括召回不及时、召回措施不力、召回方式不妥等。

目前在食品召回中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食品召回的范围应当统一。比如黄花菜含硫标准,卫生部有关干菜类食品卫生标准为含硫量不超过0.035毫克/千克,而农业部关于无公害蔬菜脱水标准是100毫克/千克。标准的不统一,严重影响食品的有效召回。在《食品安全法》中明确使用的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而《规定》中使用的是“不安全食品”,在政府的规范性文件中又经常使用“问题食品”概念。术语的表述不一,亟待统一。二是单凭食品生产者召回食品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销毁等方式,可行性差。三是现实中出现食品生产者倒闭,应当召回的食品流落在食品销售者手中,有的甚至改头换面重新回流市场现象,如何处置,缺乏明确的规定;四是质检、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农业等部门,实施分段监管,使无缝监管链条难以统筹协调。所以,应当尽快衔接好《食品安全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关系,对食品召回的标准、程序、召回等作出细化的规定,特别是要做好相关法律法规的衔接,统一术语;进一步明确质检、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农业等部门相互协调协作的法定义务,同时在法律法规中加大对生产经营不安全食品企业的违法成本,必要时追究刑事责任,才能更好地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作者简介]喻红(1967—),女,贵州贵阳人,北京西城经济科学大学讲师、经济师,1996年获得北京商学院经济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食品安全监管。

作者:喻 红

第2篇:美国消费信用制度对中国个人消费信用制度建立的启示

摘 要:美国的信用制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为今天市场经济高度发达和成熟的美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具体分析美国消费信用制度的发展现状及其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认为中国信用制度的建立要本着“拿来主义”的原则,在充分结合国情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在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前提下加快中国个人消费信用制度的建设。

关键词:消费信用;个人信用;评级制度;奖惩制度

一、美国消费信用制度

(一)美国消费信用制度的发展、现状

1.发展。美国信用管理行业萌芽于19世纪40年代,但是知道20世纪30年代,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才开始兴盛。20世纪50年代,美国开始兴起现代信用管理体系,20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各项相关的法律法规纷纷出台,包括《公正信用报告法》、《平等信贷机会法》、《信用修复机构法》、《信用控制法》等17项法律,并且每一项法律条文都进行了若干次的修改,建立起了相对完备的信用管理法律体系:在保护个人隐私、公平授信权利的同时,个人信息数据透明化,并对失信行为进行严惩。

2.现状。美国是目前世界上信用制度最发达国家。资本、商品和消费者三大市场都建立了完善的信用法规和执行机构。其中消费者市场,针对不同阶层设立了多种非银行融资机构,满足其多样化的业务需求,信用消费占国内商品总消费的比例高达2/3。非银行储蓄机构的放款协会,遍布全美各州,与消费者的关系最为密切,它的消费贷款业务量仅次于商业银行。消费者财务公司,主要面向工薪阶层,人们遇到医疗费用的紧急开支,到就近的一家消费财务公司便可获得分期付款服务。人寿保险公司、退休信托基金、私人养老基金等机构,对客户的即时消费和远期消费进行筹划,并同样为其提供融资服务。

(二)美国消费信用管理体系

1.立法。每一条法律大多由引言、定義、数据保护原则、个人权利、豁免、过渡性条款、专员的权利与职责、通知、犯罪等章节组成。依据健全的法律,建立了相应的公共信用登记咨询系统、信用评价制度、信用风险转移制度和信用管理制度。《信息自由法》、《隐私法》、《接触秘密信息进行背景调查的调查标准》等大量的法律,明确界定了信息公开和个人的关系,强制个人在规定范围内披露全部信息,消除信息不对称。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化是美国信用制度建立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最基本因素。同时,明确规定了数据的评估要求,查询、更改、消除以及获得补偿等权利。

2.机构设立。美国市场经济高度发达,市场机制作用非常有效,所以美国采用的是企业自主经营的信用管理模式,即所有企业可以依法自主地经营信用调查和管理业务,政府不得直接参与经营,只能通过法律对其进行约束。

3.中介机构。信用中介机构是搜集信用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并提供信息和信息管理咨询的服务机构。主要包括信用评级、个人的征信机构等。信用中介可以控制交易风险、降低交易费用、规范交易,所以美国对信用中介非常重视,建立了健全的信用中介机构评价指标和运作法规、对信用中介机构进行监管的部门及其职能,对违规的信用中介予以严厉处罚,甚至勒令退出。

4.有效奖惩制度。美国的失信惩罚制度非常严厉:法律规定“生产、批发、销售假冒商品,对产销者处以25万美元~200万美元的重罚;有做假前科的,罚金可达500万美元,甚至可判处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高昂的违约金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失信行为。此外,对于失信行为长期记录在案,使失信者的失信成本随时间而累加。同时,法律明确规定:对于信用良好、信用等级高的个人,可获得银行较高的信用额度以及更为优惠的贷款利率等。

二、中国个人消费信用的现状

目前中国从事消费信用服务的机构只有商业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两类,信用消费占比非常低。信用消费涉及的领域包括个人住房、汽车、信用卡、助学贷款、医疗、旅游、大件耐用品等,但业务品种功能单一。新兴的消费信用业务,如个人资金周转贷款、个人债务重组贷款等发展十分乏力。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十几万的车、上百万的房的需求不断增加,如果单靠自我积蓄则需要很长时间,所以信用消费的模式是一种必然趋势。但是中国居民普遍消费意识淡薄,习惯于“用昨天而非明天的收入实现今天的消费”,这种消费观念根深蒂固,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但这也是由于中国尚不健全的社会保障体制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三、启示

(一)立法

1.私人产权法。美国是私有制国家,对产权的保护早已形成了系统有效的法律规范。所以我们必须要对传统的公有产权制度进行改革,明确私人产权的归属,实行等价交换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人们追求长远利益。因为如果人们对未来有稳定的预期,在长期的重复博弈过程中,只有遵守信用制度才能生存。

2.文明信用制度。信用不是单纯的经济行为,忽视道德的力量是信用制度建设的重大误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就根源于此。所以良好的信用制度必须以道德为支撑,尤其是诚信建设。

3.个人信用档案制度。个人信用制度,即证明居民信用和偿还能力的法律法规,涉及:(1)个人信用基本档案:个人的基本资料、经济信用资料;纳税、保险及与银行的经济交易、经济纠纷和法律诉讼等。(2)个人信用调查报告:对个人信用资料进行整理、分析。(3)个人信用评级:评级的标准公开透明,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个人的失信行为。(4)个人隐私保护:个人信息并非全面共享,要尊重、保护居民的隐私权。

(二)个人信用管理系统

信用管理模式除了市场主导的美国模式,还有政府主导的欧洲模式,以及政府和市场结合的日本模式。依据中国国情:政府掌握绝大多数的信用信息,担负重要的社会责任,欧洲模式可能更适合。

政府的推动是构建完善信用制度的核心力量,但是也不能越俎代庖,因此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政府对市场经济行为的干预。能够以市场的力量解决的问题,就不要干涉,毕竟美国模式(即市场为主导的信用管理模式)才是信用制度建设最终的发展方向。

(三)信用中介机构

1.信用中介必须是独立公正的第三方,否则其提供的信用报告,信用风险预警和管理分析就没有任何实际的参考价值。

2.遵循市场经济运作规律,等价交换,不得垄断信息资源。

3.有义务保证信息的正确、透明和有效性。对失信的个体打上标签。

4.建立信息共享互联网,避免信息重复和资源浪费。

(四)信用奖惩制度

建立失信惩罚机制是信用制度发挥作用的保障。明确划分失信与犯罪的法律边界,失信的严惩形式及程序。设置高额的失信违约金,建立失信“黑名单”并且长期不予以撤销,最大限度地增加失信成本。对于信用良好消费者,给予较高的信用额度和优惠的贷款利率等。

参考文献:

[1] 李爱玲.西方发达国家信用立法及其借鉴[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3).

[2] 付思刚,邢爱芝.试论中国社会信用法律体系的构建——以西方发达国家信用法律制度相比较的视角[J].法制与经济,2012,(1).

[3] 李利军.美国信用法律制度简介[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4,(2).

[4] 苏振芳.美国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及对中国的启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6).

[5] 王晓东,刘琨.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信用体系建设的启示[J].征信,2009,(2).

[6] 曾鸣.中国消费信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征信,2011,(2).

[7] 李东晓.适应消费结构升级 构建个人消费信用制度[J].征信,2012,(2).

[8] 郝备,温艳萍.发展中国消费信用的思考[J].南方经济,2002,(12).

[9] 郭忠金.国内外社会信用制度研究述评[J].现代管理科学,2010,(1).

[10] 陈放.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信用制度的重构[J].探索,2010,(6).

[11] 李玲燕.消费信用法律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12] 李秀萍.关于健全中国信用法律制度的研究[J].资治文摘,2009,(5).

[13] 陈潜,唐民皓.信用法律制度及运行实务[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14] 吳晶妹.产权、道德、法律——社会信用制度的三大支柱[J].前线,2004,(4).

[15] 林钧跃.社会信用制度中的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J].前线,2004,(3).

[责任编辑 陈丹丹]

作者:王芯瑞

第3篇:消费低迷的制度解构与重构

[摘要]我国自1990年代以来出现了消费低迷现象。从制度的视角阐释,消费低迷的根源在于存在不利于消费增长的政治与经济制度,即压力型政绩考核制度、投资偏向型财政税收制度、“市场化取向”的公共服务制度和城市偏向性制度,正是这些制度导致扩大内需政策的效果一直不理想和消费持续低迷。破解我国消费低迷现象必须重构制度,形成国民消费稳定增长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关键词]消费低迷;制度解构;制度重构

[

一、文献评述与逻辑框架

如何破解我国低消费现象,大部分学者普遍依据消费率的定义进行分析。消费率又称最终消费率,通常指一定时期最终消费支出占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一般按现行价格计算,用公式可表示为:最终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支出法GDP×100%,即c=C/GDP,c为消费率,C为最终消费支出。运用因式分解法将此公式进行分解,即把消费率分解为两个因子的乘积,c=C/Y×Y/GDP,因而最终消费率取决于平均消费倾向(C/Y)与可支配收入占比(Y/GDP)的乘积。由于最终消费支出包括居民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居民消费支出又可以分为城市居民消费支出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根据上面的公式,我们可以得到居民与政府的消费倾向和消费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居民消费支出/居民可支配收入;政府平均消费倾向=政府消费支出/政府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之比;政府消费率=政府平均消费倾向×政府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之比。

依据上述公式,我们推断导致消费率低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部门收入占比下降;二是部门平均消费倾向下降。既然消费率由这两个因素决定,问题便转换成运用何种方法以说明部门消费倾向和部门可支配收入占比下降的问题。我们认为,最好的方法是运用资金流量分析法。张全红、陈昌盛分别运用最新的资金流量表(1992—2005)考察居民和政府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和储蓄情况,得出了两个重要结论:一是城市居民和政府部门消费倾向下降,但是城市居民和政府部门的消费率是上升的,原因在于城市居民和政府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占比在上升,即可支配收入的上升幅度大于消费倾向下降的幅度,因而城市居民和政府部门的消费率上升。唯一下降的是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可支配收入占比和储蓄。二是国民储蓄率的上升主要是政府和企业储蓄增加的结果。不过文献并没有深入研究其产生的原因,但由此我们引申出两个问题,第一,收入分配的方式与结构的改变应该是由经济增长方式决定的,讨论提高劳动者报酬占国民收入分配比重的关键在于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如果经济增长方式还是资本驱动型,那么硬要改变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劳动者的报酬显然不切实际,当然也会损害经济增长;第二,居民消费倾向与政府消费倾向的关系问题。政府消费倾向为何下降?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可能是所有问题的关键。虽然许多学者依据西方的预防性储蓄理论说明我国的居民储蓄率高是由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引起的,要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近几年政府也确实在这方面加大了支持力度,但是我们认为这并没有抓住问题的根本。政府为何不提供像社会保障等公共品,而喜欢投资,即政府为何喜欢投资而不喜欢消费?为何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式是投资驱动型的而不是消费拉动型的?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是决定我国消费需求为何在过去12年扩大内需政策效果与预期差距甚远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政府消费倾向下降问题的背后原因是什么,二位学者没有进行深入探究。

关于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对消费影响的问题,许多学者运用钱纳里的经济发展阶段、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和库兹涅茨倒u曲线说明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存在必然性,如王仕军(2009)认为,我国消费低迷的成因在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特定阶段,“GDP崇拜”的发展观和地方政府主导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三大因素相互耦合的结果,即“发展阶段一发展观一发展战略”是消费低迷的根本原因。但这些分析没有进一步深入揭示为何会有“GDP崇拜”的发展观及地方政府主导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以及背后的原因。樊明(2009)基于中美政治制度比较提出了一种解释:在美国制度下,资本和政府受到劳动者的约束,必须顾及劳动者的利益,从而实现了劳动的收入随经济发展而增长,呈现低投资率和高消费率;而在中国,地方政府官员主要由上级任命,长期以来,GDP是地方政府官员最主要的政绩指标,由于GDP的增长需要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资本相对稀缺而劳动相对富裕,地方政府往往更多地重视资本利益相对忽视劳动利益,进而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高投资率和低消费率的发生。这种解释显然是在说明劳动报酬占比下降是有深刻的制度背景的,不仅仅是经济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同时经济发展阶段论等也不能解释我国与国际比较而言过高的储蓄率和过低的消费率问题,中国的消费低迷有其完全不同于西方的制度背景。

鉴于消费低迷可能对未来经济运行产生重大的影响,提出一个能够切实有效地改变这种状况的政策措施尤其关键。从当前的文献回顾看,政策措施主要是收入分配体制方面的改革即提高居民收入占比,但正如制度经济学所言:“制度是至关重要的”,“制度是决定性的”。基于此,本文尝试运用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消费低迷现象进行制度解构。

二、消费低迷的制度解构

诺斯等制度经济学家强调,制度提供的是一个激励系统,因而当前消费低迷的关键在于是否“做对激励”。对于为何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比下降、城市居民储蓄率提高(消费倾向下降)、政府消费倾向下降,特别是地方政府为何热衷于高投资、低消费,我们认为,都在于不合理的制度激励。因此,消费低迷是对当前的制度激励之反映。制度是什么?就是压力型政绩考核制度(见图1)。正是中国特色的政绩考核制度,产生了一系列“子”制度,导致消费持续低迷,扩大内需政策效果不理想。

1 压力型政绩考核制度

压力型政绩考核制度俗称“绩效考核制度”,本是一种现代官僚制度的正常需要,但是由于这个制度影响深刻,甚至决定了政府官员的升迁,即政治前途,因此被称为“政治晋升”制度。这种制度是如何影响消费呢?我们认为,主要在于这个政绩考核制度的特征是以经济增长速度和税收增长为核心考核指标,即“一票否决”制。由于人是理性的,会趋利避害,势必对该制度作出反应,在这个制度下,各个行为主体,特别是地方政府官员对此制度激励的反应就是一切以经济增长为目标,什么方式能够最快地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特别是在有限的任期内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就是最好的方式,即使带有严重的后遗症。由于投资是提高GDP增长速度最快的方式,而依靠

消费需要的时间漫长,不符合官员任期内所需要的经济增长的速度指标,因此经济增长模式选择必然是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为此,地方政府具有了“投资饥渴”的动力与压力,也有很强的投资能力,主要包括:一是通过预算内财政收入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投资行为,以及通过预算外收入和对外借债进行的投资行为;二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介入和干涉金融领域,迫使银行按其意愿安排贷款;三是直接干涉企业投资,通过多种行政手段,如投资项目审批、经营许可证发放等影响企业的投资活动;四是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引进外商投资。正是在制度的激励下,政府投资意愿强烈地推动了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同时也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所以许多学者都指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政府转型,政府职能不转变,是不可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正是压力型政绩考核制度的必然反应。傅勇、张晏等研究发现,我国的财政分权以及基于政绩考核下的政府竞争,造就了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重基本建设、轻人力资本投资和公共服务”的明显扭曲;并且,政府竞争会加剧财政分权对政府支出结构的扭曲。说明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高投资倾向和低消费倾向是对我国的压力型政绩考核制度的反应,也说明地方政府为何一直存在“投资饥渴症”和“重投资、轻消费”的所谓一贯“传统”。其实这个“传统”来源于特殊的压力型政治晋升制度,而并不是所谓的中国特有的习惯传统。

分配方式是由增长方式决定的。在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尚属投资驱动型条件下,分配方式必然偏向资本而不是偏向劳动者,符合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说要求的经济增长有利于资本所有者,以降低工人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的方式实现经济增长必然出现“丰裕中的贫困”现象,这就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增长了,但是广大人民群众并没有充分享受到改革和发展成果的原因。现实也说明为何《新劳动法》的实施遇到许多阻力,其中之一就是害怕资本外流或投资积极性下降损害经济增长。由此许多人通常认为,我国劳动者报酬占比下降是由于收入分配制度,特别是二次和三次分配没有起到提高居民收入的目的,反而提高了政府可支配收入的比重造成的,这种观点仅仅看到了收入分配制度对收入调节的作用,而没有看到什么是收入分配制度的决定性因素。劳动者报酬占比下降的根本原因不是分配方式的问题,而是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因此,比二次、三次分配调节更关键的是一次分配,而,一次分配恰恰是涉及经济增长模式、增长路径选择的问题,如果不根本改变经济增长模式,还是依靠投资驱动型和外贸驱动型,而不是依靠劳动者素质和技术进步的增长模式,收入分配肯定是向企业、政府倾斜,而不会是向居民倾斜,劳动者报酬占比下降的问题也就不能够有根本性改变,进而居民消费的意愿也不能够从根本上改观。

2 投资偏向型财税体制

我国的压力型政绩考核制度要求以经济增长和税收增长为核心,那么财政和税收体制必然与之相配套。为了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获取更多的财政收入,自然形成了特殊的财政体制——“投资偏向”型财政税收体制。

财政支出结构实质上反映的是财政支出的内部比例关系和财政职能的范围,影响和决定着整个国家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因此财政支出结构反映出财政职能是重投资还是重服务,是刺激投资还是抑制消费。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具有“重投资、轻服务”的特征,产生刺激投资抑制消费继而产生形成消费低迷的机理。目前财政支出中经济建设费用占比偏高,公共服务支出偏低。2006年经济建设费占财政总支出的27%,同期社会文教费等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26.8%,虽然经济建设费占比在下降,但是1990~2006年间,大部分年份的经济建设费增长率维持在13%以上,高于同期GDP增长率,1999年政府的经济建设费增长率甚至达到20.1%,远远超过同期名义GDP增长率6.2%的水平。社会文教事业费则增长缓慢,甚至不及行政管理费的增长速度;而且国债资金投向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建设项目领域,对于公共服务领域等方面的投入则很少。经济建设费用比重大和增长速度快,公共服务支出比重过低和增长速度不高的财政支出结构,深刻反映出政府的职能仍然是倚重投资促经济增长,自然抑制了消费。

税收制度也具有“激励投资、抑制消费”的特点,产生消费低迷的机理。因为税收制度的设计主要是以保证更多的财政收入为主要目标,由此决定必然实施以流转税为主,所得税和财产税为辅的税制结构,即一种间接税为主的税收制度。税收制度对消费低迷的作用机理,一是间接税制结构的转嫁特征具有鼓励投资和抑制消费的机理;二是间接税制结构弱化收入分配功能,存在“逆向调节”,从而扩大收入不均等趋势,降低居民消费倾向的机理。由于间接税几乎可以对一切商品和劳务征收,征税对象普遍,税源丰富,具有保证财政收入的内在功能特点,符合政府获取更多财政收入的需要。但是由于间接税的税收负担会转嫁,又激励了投资,自然抑制消费需求。理论上税收本应该起到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但是我国的税收制度却存在强化差距的趋势。间接税具有累退性质,加之遗产税等财产性税收的缺失,进一步导致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弱化,强化了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导致边际消费倾向下降。目前的税收制度是投资越多税收也越多,税收出现超正常增长,且大大高于GDP增长,表明收入分配向政府倾斜。

而政府初次分配收入(税收)超高速增长透露的事实是,各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越来越深地直接卷入了投资和生产过程”,政府的服务职能依然是“以经济增长为中心”。建国初期,我国的国情需要此种财政税收体制支撑,具有合理性,但是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投资偏向型财政并没有实现同步转型,1998年12月我国就明确提出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目标,到目前为止,财政依然偏离公共财政方向,注重财政的投资职能而忽略其公共职能和消费职能。原因在于现行分税制下,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与事权划分不够清晰合理,地方收入与支出不对称增加了地方政府干预以获取更多财政收入的动机,同时,中央与地方税种结构的划分也不够合理,地方财政过多依赖于增值税、营业税等流转税项目,而非财产税等税收收入,这使得地方政府不断通过扩大投资、通过重化产业获取财政收入。这就是1990年代以来我国税收增长为何远高于GDP和国民收入增长水平的根源,即投资偏向型财税制度比较容易筹集收入。政府正是通过财税制度,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环节中将收入分配向政府倾斜,使政府获得更多的收入,但并没有用作公共消费,而是转为储蓄,表现在国民储蓄率的上升主要是政府部门的上升,更重要的是政府部门的储蓄目的不是公共消费,而是转化为政府投资和对国有企业发展的支持,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速度。抑制消费不可避免。

3 市场化取向的公共服务制度

“市场化”取向改革目标确定后,我国的公共服务制度确立了“市场化”改革目标,如在1990年代相继推出住房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以“市场化具有效率”为信条,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市场化,导致政府在主要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服务方面投入明显不足。根据张全红的研究(2009),我国政府消费倾向存在波动下降的趋势,原因在于公共服务制度以“市场化取向”为目标,大大减少了公共服务的支出比重。早在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但迄今为止,“4%”的政策目标尚未实现。同时,1990年代以来,储蓄率变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城市居民储蓄率上升,其重要的原因恰恰是公共服务体制“市场化取向”改革后,在社会保障体制不完善、覆盖率有限的情况下,这些改革以“市场化”取向为目标,导致政府推卸责任,公共服务价格上涨,居民被迫为此进行强制性储蓄。

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公共服务本身具有正外部性和市场供给会产生不公平等一系列问题,政府提供与否对国民消费影响很大,甚至是关键性的影响。张全红(2009)的研究认为,政府消费倾向的下降,对国民消费率的下降具有双重推动作用,它不仅会引起政府部门消费率的下降,而且会因为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提高居民部门的预防性储蓄,从而降低居民部门的消费倾向和消费率。其实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即公共消费倾向不仅对居民的消费倾向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居民的收入分配、消费、储蓄等具有多重经济效应。由于政府通过公共服务供给能够改变消费者的支出和生产者的成本,提高居民的人力资本和能力,进而起到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效应,同时政府公共服务的供给与否会对公共服务的价格产生影响,公共服务价格的下降或上升会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效应,进而对消费者产生促进消费或者抑制消费的效应,即消费“挤入效应”或“挤出效应”。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之所以具有提高居民消费倾向或预防储蓄性的效应,在于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可以改善居民的预期,减少不确定性和消费风险,提高居民消费倾向;反之,增加居民消费的不确定性与消费风险,产生预防性储蓄效应。

既然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与否具有如此重要的经济效应,为何还供给不足?原因在于政绩考核制度压力下,地方政府作为公共服务主要的责任承担者,却没有动力提供公共服务,导致公共服务供需矛盾突出,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一大主要矛盾。而动力的缺乏在于公共服务或民生指标没有进入或没有成为绩效考核的关键性指标,即不是“一票否决”指标,因而地方政府没有动力提供。在财政分权以后,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下降,而责任和事务增加了,根据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的结论,作为中央政府的代理人,地方政府肯定会选择能够很好地显示自己政绩的任务并下足功夫;对不能够显示自己政绩的任务则很少努力,这样的“激励制度”下当然是重视经济增长和税收增长,而且是过度重视,甚至损害其他方面的发展,如环境污染、职工权益保护等。随着民众对政府公共服务提供不足的压力剧增,政府近几年逐步改善了公共服务,反映在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升。

4 城市偏向性制度

众所周知,居民消费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居民消费率下降,国民消费低迷的主要原因也是农村部门的消费低迷。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存在较大差异,1个城镇居民消费>3个农村居民消费是其真实写照。为何城乡之间存在如此巨大差异?这与我国一直实施的城市偏向性制度有关。制度经济学家一直认为,制度是至关重要的,因而农村贫困的实质是“制度贫困”。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实施城市偏向性制度,特别在户籍制度、就业制度、金融制度、财政制度、公共服务制度等方面有明显的体现。

在财政制度上,一贯实行重城市轻农村的财政支出原则,财政投资政策偏向城市。由于资源分配上采取以城市和国有企业为中心的政策体制,造成国家财政对农村投资甚少,致使农业发展的资金和技术短缺,整个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缺乏动力和支撑体系。如国家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而且这一比例远低于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相称。同时实行城乡二元税收体制,而这种二元税收体制的实质是国家有意无意地对农民实行身份税制,结果是农民税收负担相对偏重,而且未能体现税收公平原则①。

在公共服务制度上,实行“一品两制”即同一种公共品,在城市由各级政府通过一般工商税收入支付其成本,城市居民免费或低价享用;在农村则基本由农民支付成本,政府只给予少量财政补贴。“一品两制”的供给制度导致城乡居民在享有公共物品方面存在巨大差距,城市人在人均医疗保障支出上是农村人的3倍以上,农村人因病返贫现象突出。城乡之间的公共服务差距巨大,还体现在农村几乎没有什么社会保障,以及城乡之间的教育水平差距很大等方面,进一步导致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拉大,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城市居民收入几乎是农民收入的3.5倍,如果将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社会保障因素考虑在内,估计我国的城乡实际收入差距已达到5:1到6:1。

建国以来实施的城市偏向性制度,是为了实施工业化发展战略的需要,对此,农村为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1990年代以来我国还存在城市偏向性制度,原因同样是压力型政绩考核制度的延续。地方政府在经济生活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中央政府通过GDP增长率考核地方政府的业绩,地方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发展当地经济,而经济的增长又主要来自于城镇地区的非农产业,因此,在地方财政支出中必然只有很少的部分是面向农村的。新中国60年,政府一直主导着国民经济运行,只不过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财政分权后,策动经济周期波动的主体不再是中央政府,而是地方政府。财政分权导致事权与财权不匹配,地方政府在压力型政绩考核制度下,为了发展经济必然让更多的资源进入城市,加之农村利益集团分散,没有自己的完善组织,与城市的博弈明显处于弱势,更使政府的各项制度偏向城市。

据此,我们认为,特殊的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的结合是导致消费低迷的真正原因,要破解消费低迷,不仅是增加居民收入的问题,更关键的是如何形成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对此必须重构政治与经济制度。

三、利于消费增长的制度重构

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构政绩考核制度

重构有利于消费增长的制度关键在于重构政绩考核制度。第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实现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片面政绩观向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政绩观转变。第二,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政绩考评体系,在指标体系的设置上,应反映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能片面地用经济指标考核干部。在经济指标的设置上,要重视反映经济发展的指标,而不只是短期的经济增长指标。

2,以构建公共服务型财税体制为方向重构财税制度

投资偏向型财税体制的“重投资、轻消费”特征严重抑制了国民消费的扩张,必须重构财税体制,并构建公共服务型财税体制。第一,政府财政支出结构的转变,应由过去“重投资、重建设”向“重消费、重服务”转变,提高公共服务支出比重,逐步压缩经济建设支出和行政管理支出。第二,税收体制从间接税为主向直接税为主转变,充分发挥税收对收入和消费的调节作用,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和对高收入群体征收较高的个人所得税,促进收入的相对公平;积极研究开征财产税、遗产税、社会保障税和环境税等。

3 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动力重构公共服务制度

“市场化取向”的公共服务制度严重抑制了居民消费意愿,必须重构公共服务制度,建设服务型政府。第一,确立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责任,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由经济建设型向服务型转变,大力提高公共服务支出的比重。第二,坚持以公平性原则为主,兼顾效率,正确区分市场与政府的边界,防止“市场失灵”。第三,强化政府对公共服务提供的责任,区分提供与生产,构建政府主导的多中心提供模式,实现政府、社会、个人协调配合的供给机制。

4 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为目标重构城乡关系制度

根源于城市偏向性制度下的农村消费低迷是整个国民消费低迷的主要原因,必须重构城乡关系制度,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第一,树立城乡统筹协调的发展观,实现城乡发展的机会均等;第二,二元财政体制向公共财政体制转变,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支持力度,提高财政支农的比重;第三,“一品两制”向城乡公共服务基本均等化转变,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战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大对农村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责任编辑:张琦)

作者:胡志平 李慧中

第4篇:加强维权与自律,寻求行业的健康发展

江苏建发建设项目咨询有限公司□孙桂生

[摘要]维权与自律是监理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监理行业协会和企业要不断提高对维

权与自律的认识,共同推动维权与自律的体系建设,促进监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维权自律监理行业协会监理企业

维护监理企业的正当权益,加强监理企业的严格自律,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监理行业在社会上是什么样的地位,监理企业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应当得到什么样的利益,各级政府部门、各类业主单位在认识上有差异,在掌握标准尺度上不尽相同,甚至不切合实际,这给监理行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困难。行业协会,作为民间社团组织,是一个切实可靠的平台,把大家的力量凝聚起来,帮助大家,凝聚大家,监督大家,去实现一个共同的理想,促进监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维权与自律的重要性

国内监理行业从无到有,发展也有二十几年了,不能再说年轻,但为什么监理市场仍然那么不成熟,业界运行还那么不规范,一方面是各级政府部门、各类业主单位在思想认识上,在对政策的理解上,在掌握政策的尺度上有偏差,另一方面则是行业缺乏维权与自律的有效机制,比如说,在一大部分监理企业的正当利益受到侵害的同时,尤其是监理收费标准执行不到位,监理安全责任定位不正确,被无限扩大,而另一些监理企业唯利是图,变相压价,阴阳合同,监理安全监督工作不到位,监理人员不到位,监理工作质量不提高,给行业发展造成危害,给政府、建设单位留下不讲诚信,甚至是有没有监理都一样的不良影响。因此,监理行业发展到今天,要使行业健康发展下去,维权与自律尤为重要。

二、维权与自律的关系

监理行业的维权是维护监理行业、监理企业、监理个人的正当权益,是监理行业所追求的一个目标,自律是维权的基础,只有把自己的工作

做好了,才有维权的勇气,只有加强自律,企业才能争取得到社会、国家和法律的保护,因此,维权必须先自律。维权是自律的保障,维权与自律有机结合,相辅相成。

监理市场和监理企业的健康发展,和谐环境的建立,一方面需要监理行业、企业的自律,公平竞争,视自身工作质量,社会信誉如生命,另一方面也需要社会各界和政府的良性监督,企业要联合起来,勇敢地走上维权之路。

三、维权与自律的组织形态

监理行业的监督与管理是“四位一体”的生态系统,即包括:政府监督,内部控制,社会舆论以及行业自律。在这四位中,政府监管是最主要的,这个权力是国家赋予的,在中国也是最先形成了政府的监管。内部控制机制,也逐步建立起来,法人自我约束机制的建立,使监理行业内控机制建设产生根本的动力,社会舆论的监督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产生的一种无形的监督力量,目前比较缺乏的就是行业自律,行业性自律机制也不是仅有制度就可以自动实现的,这需要一个实体组织形态,而且是超越个体企业之上,代表全行业根本利益的组织形态,去做很多的日常工作,这个组织形态就是监理行业协会。

监理行业协会的宗旨是为监理行业内部的企业营造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的环境,首先,在一个相对于政府、客户及其他相关主体的生态环境中,本行业内有巨大而迫切的维护行业性自身权益共性的需求,为行业稳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其次,监理行业内有保障公平竞争,避免恶性竞争的巨大需求,为监理行业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这两点构成了对行业协会这种组织形态的内在需求,是最根本的需求,也形成了监理行业协会最基础的两大职能,即维权与自律,行业的健康发展只有政府的监管、企业自己的内控,社会舆论的监督是不够的,迫切需要行业性的对外维权,对内自律。

和谐社会强调尊重、对话和协商,倡导关切各方的关切,要依靠建

设监理协会这样的民间社团组织,充分落实他们的机制,发挥他们的作用。对于化解矛盾,促进发展,不失为一种现实的可靠的选择。

四、如何做好维权与自律

监理协会与企业互动,探索符合我们建设监理行业自身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的维权与经营之道,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有不同的困难,有不同的诉求,这就需要监理协会和企业互动起来,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提供政府相关部门,让政府相关部门在制订政策时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以及政府各级部门对监理企业监管统一标准性和现实性。

引导企业加强自律,做好自我保护,一是要靠国家政府的政策法规的支持,切实加强自律管理体制的建设,通过落实和完善自律性服务、监督、管理、协调等职能,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二是要舆论宣传与加强培训,赢得社会的支持,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提高监理从业人员的素质,三是要加强自律,严格守法,依法经营管理,加强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树立监理行业形象,维护行业的市场秩序,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维权与自律是监理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监理行业的维权与自律目前尚缺乏制度性、系统性和标准性。因此,监理行业协会和企业要加强对维权与自律的认识,协会做好引导和服务工作,企业要加强维权与自律的体系建设,做好维权与自律的有机结合,共同促进监理行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姓名:孙桂生

作者简介:江苏省建设监理协会副会长、江苏省建设监理协会维权与自律委员会主

作者单位:江苏建发建设项目咨询有限公司

单位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白下区2号4楼

联系电话:13901584313

第5篇:山东省银行业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自律公约

第一条

为进一步提高银行业金融服务水平,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金融消费关系,促进山东银行业稳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国银行业公平对待消费者自律公约》等相关法律规章,以及山东银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行为监管,切实保护银行业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指导意见》精神,制定本公约(以下简称公约)。

第二条

会员单位应高度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理念及相关要求落实到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服务规范、企业文化建设等各方面,体现于产品和服务设计、审批、推销及售后评估等全过程,遵从公平交易准则,在金融服务领域主动践行市场主体应尽的商业和社会责任,促进银行业安全、稳定、持续的发展。

第三条

会员单位应自觉履行并严格遵守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自律公约,提高行规行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建立相应的内部负责机制和资源支撑,明确职能部门并有效履行相应职责,强化各分支机构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切实维护银行业社会形象。

第四条

保护消费者权益应遵循“依法合规、诚实守信、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文明规范”的原则。

第五条

会员单位与消费者进行交易或为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和产品,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金融监管规定履行义务,充分尊重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安全权、知情权、受教育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损害赔偿权、均等服务权和监督权等合法权益。

第六条

依法合规经营,切实防范经营风险。会员单位应强化监管政策的贯彻执行,引导从业人员树立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严格落实日常业务操作流程的合规意识,有效防控制度执行不到位、业务流程不规范而产生的操作风险,确保依法合规经营落到实处。

第七条

维护市场秩序,反对不正当竞争。会员单位应遵守商业道德,遵循公平竞争原则,强化自律管理,坚决反对、自觉抵制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银行业正常的市场秩序,营造公平对待消费者、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良好环境。

第八条

客观披露信息,履行服务告知义务。

(一)会员单位应当加强信息披露管理,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金融监管机构规定的事项和时限,主动披露产品或服务信息,保证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并为消费者查阅积极提供便利条件。

(二)会员单位应尊重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引导消费者根据自己的真实意愿,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自主选择银行产品、接受金融服务。消费方式、消费时间和地点均不受任何银行和从业人员的干预。

(三)会员单位应自觉遵守诚实守信、卖者有责的原则,对所推荐产品涉及的风险,充分履行揭示和告知义务,加强事先宣传讲解和风险提示,向消费者详细告知各类金融产品存在的潜在风险,同时明确区分其代理销售的产品和自行研发的产品。

(四)会员单位向客户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时,应了解和评估客户的财务状况、投资经验、投资目的,风险偏好、风险认知和承受能力,根据不同产品和服务的特点,对客户进行必要的分层服务,确保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与产品风险相匹配。

(五)会员单位应客观公正地进行业务宣传,保障其广告或宣传资料通俗易懂,不向消费者做出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承诺或保证,不发布夸大产品收益或者缩小产品风险的信息,不进行诱导、误导性宣传。

第九条

忠实履行合约,保障消费者获得相应质量的服务。会员单位向消费者提供金融服务时,应与消费者签订服务合同(协议),充分披露并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并根据业务需要签署必要的消费者委托授权书和其他代理投资所必须的法律文件并严格履行,确保消费者的权益不受损害。

第十条

公开合规收费,尊重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会员单位应坚持“合规收费、以质定价、公开透明、减费让利”收费原则,切实履行服务收费告知义务。在各营业场所公示相关服务项目、产品、内容、价格、优惠措施等,实行明码标价服务,提高收费服务信息的透明度,切实做到合规收费、质价相符。

第十一条

保护客户信息,保障消费者信息安全。会员单位应按照真实、准确、完整、有效、保密和安全的原则管理消费者信息,根据消费者授权按规定使用信息,并采取适当的方式,提醒消费者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其账户信息安全,保障消费者按规定查询本人账户的权限。除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况之外,不得对外提供与消费者相关的任何信息资料,确保消费者信息安全。

第十二条

重视投诉管理,确保消费者合理诉求得到妥善处理。

(一)会员单位应建立健全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指定专门机构、落实具体人员负责消费者投诉处理工作。通过营业网点、客服电话、官方网站等公布投诉渠道和具体途径,为客户诉求提供便利。

(二)会员单位应加强营业网点现场投诉处理管理,将投诉处理工作纳入经营绩效考评和内控评价体系,规范营业网点投诉处理流程,明确投诉处理岗位职责,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妥善处理服务突发事件,确保客户投诉处理机制的执行有效性,防止投诉升级。

(三)会员单位应高度重视消费者向上级行或监管部门的越级投诉,积极响应,迅速处理,及时回复,提高消费者投诉处理满意度。

(四)会员单位应认真落实消费者投诉受理、投诉处理、过程跟踪、结果回复及满意度回访等闭环管理措施,保证消费者投诉处理全过程的准确、完整记录。

(五)会员单位应自觉接受消费者监督,充分听取消费者对其提供产品或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分析、及时查找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不断提升消费者权益保护水平,积极预防合规风险和声誉风险。

第十三条

文明规范服务,营造和谐服务环境。

(一)会员单位应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服务管理机制,构建多功能、多层次的消费者服务体系,主动为消费者提供安全、舒适的便民服务设施,积极改进服务,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创新金融产品,提升服务水平,改善客户服务体验,以文明规范服务回馈社会、回馈消费者,让消费者享受质价相符的金融服务。

(二)会员银行应积极践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加强对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客户的关爱和人性化保护,根据特殊群体客户的服务需求,完善细化营业场所、自助机具、服务设备、产品设计、服务销售和服务求助等环节的无障碍服务措施,更好地满足特殊群体客户日常金融服务需求,切实保障特殊群体客户享受平等服务的权利。

第十四条

开展公众教育,增强消费者风险防范能力。会员单位应主动履行传播金融知识的社会责任,优化资源匹配,多渠道、多层次组织开展广泛、持续、系统的金融知识普及、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培育和提升消费者及社会公众对金融服务的了解认知、自主选择、主动维权、风险防范和自我保护能力,共同营造银行与消费者公平交易、平等往来、良性互动、互利共赢的良好基础和环境。

第十五条

会员单位应强化从业人员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教育和培训,使其充分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熟悉金融知识与产品信息,掌握业务流程与服务规范,不断提升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素质。

第十六条

山东省银行业协会本着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对会员单位履行本公约的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对违反公约的会员单位采取必要的自律惩戒措施。

第十七条

本公约由山东省银行业协会负责解释和修订。

2013-08-30

第6篇:自律规章制度

南区学生自律委员会总则

一、职责

(一)主席团

1.主席:

(1)主持自律委员会全面工作,对自律委员会的全面建设负责,并主持召开例会,讨论制定自律委员会工作计划,布置各项工作。

(2)自律委员会主席对自律委员会负责,接受自律委员会成员及全年级师生的监督。

(3)指导、帮助、检查、督促自律委员会各职能部门开展工作,协调各方面关系。

(4)带领自律委员会全体成员积极主动的完成担负的各项工作及学院有关部门交给的临时性工作。

2、副主席

(1)协助主席做好各项工作,并对自律委员会及主席负责。向主席和自律委员会汇报自己的工作,完成主席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2)主席不在时,代行主席职责。

.(3)分工明确,直接抓好分管楼层组长的任务督促和安排以及主管部门的各项工作,积极主动的配合主席工作。

(二)办公室

1、办公室是自律委员会的中枢,做好文件,资料,财务及内部管理工作。

2、负责自律委员会各类文件起草,材料打印,通讯报道,稿件整理等日常事务处理工作。

3、做好自律委员会工作人员值班安排,例会出席情况的考勤工作。

4、做好对自律委员会各部门和各成员的工作考核和管理。

5、做好各类会议安排,准备。做好会议记录和会议精神落实情况的检查工作。

6、积极完成院团委和学院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自律部

1、在学院学生工作的领导下,协助其他各个学院做好学生宿舍的安全保卫、防火防盗工作,维护校园生活秩序稳定。

2、协助值班老师、宿管员做好宿舍区的晚间突击检查和巡逻工作。

3、加强对学生宿舍同学晚归,不归,私拉乱接,乱倒垃圾,乱起哄,违章使用大功率电器,使用明火等违纪行为进行检查和管理。

4、做好对校园秩序维护、全体自律委员会人员的考核、监督和管理工作。

5、做好学生宿舍突发性事件的处理及上报工作,做好治安检查的记录和通报处理工作。

6、在学院学生工作组的领导下,严格、认真、公正地做好学生晚归检查,并及时将每周检查结果统计汇总,送至办公室和指导老师处,并借助于宣传栏向广大同学通报。

7、积极完成院团委和学院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生活部

1、在学院学生工作组的领导下,严格、认真、公正地做好日常卫生检查,并及时将每周检查结果统计汇总,送办公室和指导老师处,并借助于宣传栏向广大同学通报。

2、做好文明宿舍和卫生宿舍的创建工作,努力创造清洁、优雅、文明的宿舍环境。

3、协助做好“星级文明宿舍”评比和“宿舍文化大赛”工作。

4、做好宿舍区卫生环境的自律委员会人员的考核和管理工作。

5、定期召开各部会议,共同做好宿舍卫生管理工作。

(五)宣传部

1、在学院学生工作组的领导下,协助做好在广大学生中开展基础文明和遵纪守法以及学习的宣传教育工作。

2、办好学生宿舍各种板报,墙报,橱窗设计,负责各项重大活动的前期策划,图案设计和随程宣传工作。

3、做好重大节日,纪念活动的有关宣传工作。

4、组织和举办特色的学生生活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

5、办好反映大学生生活的宣传简报,配合做好学院刊物的发行工作。

6、积极完成院团委和学院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六)自律委员会成员职责:

自律委员会成员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身作则、严以律己、作风正派、公正无私、模范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学校、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

1、自律委员会成员有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查收违纪用品的职责。

2、自律委员会有在统一安排下进行各种检查的职责。

3、自律委员会成员有对随时发生的违纪事件进行制止、询问、纪录并上报情况的职责。

4、自律委员会有对违纪事件进行调查、核实并经有关部门批准进行处理的职责。

二、权利:

1、学生自律委员会成员在本会内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2、学生自律委员会成员有参与自律委员会评优的权利;

3、学生自律委员会成员有参加本会所组织的各项活动及提出意见、建议的权利;

4、学生自律委员会成员有对学生违纪事件进行调查、询问、记录并上报主管部门的权利;

5、学生自律委员会成员有将文明行为和突出事迹上报学校主管部门的权利;

6、学生自律委员会成员有在统一安排下对学校各方面进行各种检查的权利;

7、学生自律委员会成员有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查收违禁物品的权利。自律委员会成员有参与自律委员会评优的权利。

三、义务:

1、学生自律委员会成员有准时参加会内各类会议的义务;

2、学生自律委员会成员有按时参加各项检查和各项服务工作的义务;

3、学生自律委员会成员有遵守本会各项规章制度的义务;

4、学生自律委员会成员有文明示范的义务;

5、学生自律委员会成员有对各项校纪校规进行宣传的义务;

6、学生自律委员会成员有对校内不文明行为予以监督和制止的义务;

7、学生自律委员会成员有及时向学校相关部门反映学生中突发事件的义务;

8、学生自律委员会成员有向主管部门及时反映情况及汇报工作情况的义务;

9、自律委员会成员有妥善保管自律委员会的章程、工作证和红袖章的义务。

10、学生自律委员会成员在任期满后有上交学生自律委员会一切材料的义务。

四、组织制度:

1、全体自律委员会成员大会制:东华理工大学学生自律委员会全体成员大会是本会的最高权力机构。

东华理工大学学生自律委员会全体成员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①审议和通过本会的工作报告;

②讨论和决定本会的工作方针与事务;

③修改本会章程;

④选举本会成员;

2、选举制度:学生自律委员会全体成员均有权参加会内选举与被选举的权利。学生自律委员会干部应由学生处领导提名候选人,进行选举产生。主席、副主席与各部部长任期均为一年。

五、成员

1、成员主体:凡东华理工大学在籍学生,不分民族、种族、性别、年龄、宗教信仰,承认本会章程、遵守本会纪律者,均可成为自律委员会成员。

2、选拔条件:

学生自律委员会学生干部必须是政治合格,为人正派,责任心强,群众威信高的学生骨干。

(1)我校正式在籍学生;

(2)政治思想表现良好;

(3)学习成绩优良;

(4)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正义感,热心自律委员会工作,热心为广大同学服务;

3、选拔办法:

(1)对于学生自律委员干部,首先需由本人提出申请,并在自律委员会工作半年以上,经学生处考核,通过者可予录用。

(2)对于普通成员,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学生自律委员会招聘小组考核,报学生处通过者即可录用。

4、 考核标准

(1)积极准时参加例会和活动者,有优先评优的资格。

(2)在各项活动中表现突出者有优先评优的资格。

(3)工作不积极,态度恶劣的成员给与相应的警告,特别严重者将勒令辞退。

(4) 对于工作特别杰出的部门成员,将予以表彰,并酌情给与相应奖励。

(5) 对于不服从负责人员管理,工作业绩不佳,未按规定执行部门制度,长时间不工作的成员,第一次给与警告或批评,第二次予以解职。

六、会议与考勤

1、为适时总结经验,改善工作,形成统

一、正确的近期工作计划,及时、准确、有效的组织管理院团委工作,自律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

2、每次会议要做好会议记录。

3、参加例会者不准无故缺席,若有特殊情况需向老师、主席团和部长请假(请假一律打电话),会后主动了解例会情况,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4、与会人员必须准时到会,最好提前5分钟到;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到会者,必须提前向主席团或部长请假,会后请假者,视为缺席。会议开始后5分钟没到者,视为迟到,2次迟到为一次缺席。会议开始后15分钟未到者视为缺席,一学期内请假三次、缺席二次,视为自动退出。

5、召开会议期间不得早退。

七、 附则

1、本管理制度由自律委员会负责制订、修改和解释。

2、本管理制度自分布之日起执行。东华理工大学南区自律委员会

第7篇:干部廉洁自律制度

为进一步贯彻学习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要充分认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牢牢抓住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环节,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结合分局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认真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以身作则。干净干事,并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

二、严格执行有关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及时向组织报告个人的有关重大事项。

三、不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馈赠和宴请,不向企业和单位报销应由本人及配偶和子女支付的费用,自觉按规定登记上交公务活动中收受的各种礼品,礼金和有价证券。

四、在单位内部,坚决维护集体声誉,讲团结,护核心,不搞亲亲疏疏,不搞小团体,自觉抵制跑官、要官等不正之风。

五、不参加用公款支付的高消费娱乐活动,在公务接待中不讲排场,不搞浪费。

六、不利用本人及家庭成员婚丧嫁娶以及建房迁居,过生日、岗位调动和子女升学等大操大办、挥霍浪费或借机敛财。

七、在财政资金划拨,税费缓缴,政策减免,纳税定额,税务案件查处等重要环节,坚持原则,秉公执法,不利用职务之便说情疏通,不利用岗位的权力谋取私利。

八、遵守社会公德,提倡家庭美德,做到品行端正,行为规范,服从社区建设和管理,并管好自已的配偶、子女、亲属,杜绝有损国家工作人员形象的言行。

余姚市地方税务局第三分局

二〇一〇年三月三十日

第8篇:自律会规章制度

洛阳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自律会

工作章程 (实施草案)

洛阳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学生自律委员会是在院团委的指导下直接隶属于的一个院级学生自治机构。。

继续教育学院自律会成立之后,在上级领导老师和学院各组织的关心帮助下,在总体有效的领导机制和新鲜血液的共同努力下,自律会全体成员秉持自立、自强、自律的精神,维护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立场,努力开展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监督和检查工作,并不断自觉推进自律会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人性化、效率化建设。同时,各部门各施其责,相互配合,力求严谨工作、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工作人员坚持以身作则、尽职尽责、接受监督,做好自我批评,共同致力于本院学生工作,引导同学们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律会团队以实现为广大同学服务的最终目标,在宣传先进思想理论、弘扬精神道德文明、促进优秀学风养成及建设、维护生活学习秩序和纪律、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引导营造文明舒适的生活环境、丰富大学生活及社会生活等方面坚持努力开展工作,做出突出贡献。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洛阳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学生自律委员会(以下简称“自律会”)是在共青团洛阳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委员会的指导下,由院团委直接领导的院级学生组织。 第二条 为了保证自律会工作正常顺利地开展、加强自律会的内部管理、提高自律会干部的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强化自律会组织建设,特制定本条例。

第三条 本院自律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广大同学服务,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争先创优、文明守纪等方面逐步做到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第四条 本院自律会的职责是:学习宣传各项学生管理制度,引导和督促广大同学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维护校园稳定与秩序;促进学生工作部门与学生的沟通,及时提供信息,为提高我院学生工作的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献计献策;努力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第一条:洛阳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团总支、学生会、自律会代表全体继续教育学院预科学生的合法权益,组织全体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主开展各项活动,并对继续教育学院各学生组织进行工作指导。

第二条:洛阳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团总支、学生会、自律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实行主席负责制和部长负责制。

第三条:洛阳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团总支、学生会、自律会在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学院团总支、学生会、自律会的自身建设,明确院团总支、学生会、自律会的有关制度、组织纪律等,使院团总支、学生会、自律会的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并在实际工作中有一个参照执行的标准,特根据院有关学生工作的文件精神、学生委员会章程的有关内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洛阳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团总支、学生会、自律会及其成员应自觉遵守和维护洛阳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团总支、学生会、自律会各项规章制度,如有违反,团总支、学生会、自律会将对当事部门和当事人依据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第三条:自律会和学生会是同一等级的学生自己的群众性组织,是学校、学院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自律会在学校、学院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学院的中心工作,以服务同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工作宗旨,通过开展各项适合广大学生的、积极向上的活动,积极创造良好的学风、校风,引导同学们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做好自身纪律管理工作。

第四条:团总支是学院的共青团组织,而学生会、自律会以及少数民族文化交流协会是学生的群众组织。学生会、自律会受团总支的思想领导,在团总支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第二章 个人权利与义务

第五条 自律会成员权利

1.自律会成员在本会内均享有选举权、参选权、表决权及监督权。 2.自律会成员有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参加各项活动及提出意见、建议的权利。

3.自律会成员有参与自律会评优评先的权利。 第六条 自律会成员义务

1.自律会成员必须坚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作风正派、公正无私、模范执行学校学院各项规章制度,在各方面为同学做出表率,努力塑造和展示当代大学生和学生自律会组织的良好形象。

2. 自律会成员有学习、宣传、协助落实有关学生规章制度的义务。

3.自律会成员有按照部署完成常规工作的义务,有随时纠察违纪行为的义务,有引导、督促和检查同学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维护校园稳定与秩序的义务。

4.自律会成员有按时参加部门或主席召开的会议及例会的义务。 5.自律会成员有如实向上级领导反映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的义务,有为提高我院学生工作的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献计献策的义务。

第三章 机构设置、岗位职权与部门职责

第七条 本自律会实行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实行决策民主、工作自主的组织原则,要求各成员工作主动,积极创新。 第八条 机构设臵

本院自律会设主席一名,副主席一名,下设公寓管理部、文明督察部和海报管理部三个部门,每部设部长一名,副部长一至两名,干事若干。 第九条 人员组成

自律会成员必须是我院学生。应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学习优良,工作能力强,有很强的责任心、正义感,热爱生活,热心学生工作,全心全意为广大同学服务。 第十条 纳新规定

为了使自律会保持活力,自律会部长可向主席反映人员配备情况,主席有权利依照具体情况对新生举行纳新活动。纳新时,由主席和各部部长负责本部的纳新具体事宜。

纳新工作本着学生自愿原则,采取报名、面试、考核、任命的程序进行。新生加入自律会需由本人提出申请,经院自律会面试考核,择优录用为干事,干事试用期为一个月(自被录用之日起)。期满考核合格后,成为自律会正式成员,并颁发“继续教育学院自律会工作证”。纳新结束后统一登记。

对于被录用的同学任期一年。 第十一条 人员换届及退出规定 1.自律会新任主席、副主席,各部长、副部长必须经公开竞聘、考核,由院领导、老师批准任命。

在自然换届时,前任部长把务必将本部所有工作资料及工作细则交给新任部长,不得拖延隐瞒,敷衍塞责。

2.如有自律会干部提前退出自律会,必须打申请报告,说明理由,上交院负责老师。对擅自离职的自律会干部,自律会将在征求院里意见的基础上,参照有关规定给予批评教育,内部通报批评. 第十二条 岗位职权

(一)、自律会主席职权

1.自律会主席直接主持院自律会的全面工作,制定学生自律委员会工作计划和某一阶段工作重点,做好每学期工作总结。

2.主席负责协调安排自律会各部门开展工作,并依照学生自律委员会各项制度,对学生自律委员会各部成员的工作表现进行监督、考核;主席实行分管制,副主席工作上对主席负责并协助主席开展工作,并分管若干个部门,宏观上指导所主管部门工作,协调各部关系,监督其工作落实情况。

3.负责制定自律会计划并组织实施。

4. 接受上级布置的其他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自律会部长级会议及全体大会,向学生工作处、本院汇报工作情况,定期总结自律会工作。

5.负责加强与校自律会及其他院系自律会的联系与合作。

6.负责与校内外学生组织保持横向工作交流。

7、根据工作需要,学生自律委员会主席可临时召开学生自律委员会委员或全体成员会议。

8、学生自律委员会主席对学生自律委员会负责,并受其监督。 如确有特殊情况须会前向自律会主席或负责老师请假。

9.自律会主席对外代表自律会。

(二)、自律会副主席职权

1、协助主席搞好工作,根据学生自律委员会决定安排落实各项工作。

2、主席不在时,受主席委托后,方可行使主席职责。

3、明确分口把关,坚持参加主管部门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并给予指导,帮助。

4、协助主席加强与其它学生组织与社会有关部门的联系。

5、副主席原则上必须出席例会、部长联席会议、学生自律委员会全体大会,以及不定期的委员会议。如确有特殊情况须会前向主席请假。

6、完成主席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三)、部长副部长职权

1.部长领导所在部门的各项日常工作,实行部长负责制。副部长主要协助部长完成本部门的工作。在部长因为特殊原因不能主持本部门的工作时,副部长可以暂行部长职责。

2.对本部门每次活动制定具体工作计划,报送主席团审查通过后实施。工作计划及总结需及时存档备案。

3.与其他部长协调好本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工作,带领本部门协助其他部门完成重要活动。

(四)、干事及各部门组成人员职权

1.服从所在部门部长、副部长的安排,协助部长、副部长完成本部各项工作。

2.充分发挥成员的作用,加强自律会的内部团结。 第十三条 部门职责

(一)公寓管理部

公寓管理部隶属于我院学生自律委员会,是根据我院宿舍的文明创建和规范日常生活需要而成立的一个以“自我服务”为宗旨的部门。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文明自律意识,切实围绕“基础文明教育”精神开展各项活动,为同学们创建一个整洁、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主要职能有:

1、 对我院公寓、楼层、宿舍进行文明、卫生评比。

2、 积极开展宿舍文化活动,丰富同学们的宿舍生活。

3、 对宿舍内使用大功率电器、饲养宠物、私扯电线、用灶做饭、长明灯、长流水、破坏公共设施、就寝纪律等进行监督与检查。

4、 对我院住宿人员进行“基础文明教育”,培养学生的文明自律意识。

5、协助校、学院各部门的工作,加强与同学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真正做到为同学服务。

6、加强学生宿舍管理,配合楼栋管理员解决晚归、不归等问题。加强寝室文明宣传和教育,杜绝打架等不文明行为的发生。

(二)文明督察部

文明督察部隶属于我院学生自律委员会,承担着净化校园环境、营造文明和谐校园和宣传校园文化的重要责任。在我校创建文明校园活动和提高学生自律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主要工作如下:

1、配合我院团总支、学生会,维护我院的正常教学、生活秩序。协助院团总支进行考勤等管理工作,促进我院优良学风的建设。

2、配合团总支抓好我院学生的纪律管理,开展各班级的纪律评比工作,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

3、督导不文明的现象,查处违纪行为(例如:穿拖鞋、带早餐进教室、不配带校徽等现象),力求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三)海报管理部

海报管理部隶属于院学生自律会,其主要工作是管理学院海报、壁报、板报的张贴,组织海报大赛,展现和谐美好的学院形象。其具体职责如下:

1、海报管理部主要职责是净化校园环境、营造文明和谐校园和宣传校园文明。

2、主要负责学院内违规海报、板报、条幅及喷绘等的检查和清理,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3、对学院学生进行合法张贴海报的宣传教育,并担负一定的文明宣传工作,组织开展“创意海报设计大赛”等活动。

4、营造文明张贴的良好氛围,使同学们的文明意识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5、根据我院实际情况,海报管理部部长一般由我院团总支宣传部部长兼职。

第四章 工作规程

第十四条 岗位责任制

1.主席团必须总体负责自律会各项工作,对各项活动进行监督指导,同时做好协调。

2.自律会各部门实行部长责任制,各部部长必须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安排和领导实施。 3.自律会各部部长必须对工作兢兢业业,努力工作,在学期开始时向办公室递交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在学期末要对工作进行书面总结。

第十五条 纪律检查制度

自律会依据本部门工作性质决定了纪律检查工作主要为常规性工作。其中包括:查操、查宿(查夜及查卫生)、查课。 1.查操

早操检查的工作日定为周一至周五,要求按规定点操时间自律会相关部门人员提前到达检查地点,由部长对工作进行分配安排,带领执行工作。早操检查主要是对各班出勤率的检查,即对各班早操人数的检查。一个检查周结束后,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上交至分管老师批准后作出通报。 2.查夜

查夜工作日随机。自律会对各宿舍进行到宿情况的检查中,公寓管理部人员要提前十分钟到达集合地点,由部长分配检查组,按宿舍进行人数检查。一周工作结束后由公寓管理部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上交至主席过目,然后交由负责老师批准后作出通报。 3. 查课

课程考勤的工作日定为周一至周五。每周例会由部长副部长对工作进行分配安排,确定考勤科目及人员。课程考勤主要是对各班出勤率的检查。由相关部门部长带领执行工作,下课时间之前检查人员务必到达检查地点。一个检查周结束后,相关部门部长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上交至分管老师批准后作出通报。

注:各学期期末考试期间及其他特殊情况下将暂时停止检查

第十六条 例会制度 自律会必须定期召开全体成员、各部成员大会,自律会主席及各部部长也必须定期召开干部会议,及时传达学校学院的工作安排和有关通知精神,对一段时间的工作进行总结,落实计划安排,布臵下阶段工作,并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例会或者会议参加者必须履行好的职责:

1.提前五分钟到会,不迟到、不早退、不旷会。

2.每次会议均实行签到制度。请假必须得到主席或负责老师批准,不得由他人代请。

3.按会议通知内容的要求,积极准备,会上踊跃发言,缩短会议时间,提高会议效率。出席会议时全体到会成员必须保持会场安静,自带本和笔,并做好会议记录。

4.自律会签到表由主席负责记录整理,会议记录由副主席负责记录整理,核实后签字归档。

第十七条 值班制度

1.值班人员按照值班表,定期到办公室值班,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值班人员应适时打扫办公室卫生,务必保持室内整洁,物品整齐。

2.值班人员必须按时上岗,规定时间内不得擅自离开。 3.值班过程中应注重仪表,举止大方,热心于他人交流

第十八条 活动申报与开展制度

1.各部门在举办活动之前须向自律会递交申请书。申请书的内容应包括名称、时间、地点、人数、活动开展的经过、目的及意义,同时申请还必须写明各项费用及预期费用。

2.申请一旦通过必须严格按照申请书的内容执行 3.活动结束后各部部长要进行活动总结。 第十九条 报账制度

1.凡购买的东西必须有正规发票,尽快将发票交到办公室进行统一报账。

2.各报账部门必须对每笔账都有记录,并让购买者签字,要做到每笔开销有帐可查。

3.自律会各项活动的主要负责部必须本着实事求是、节俭的原则制作经费预算。购买人不得弄虚作假,私自挪用公款,一经发现必将严肃处理。

第二十条 评优制度

1. 自律会每学期进行一次评优活动,各部由部长及副部长按各部人数比例确定优秀干事人选若干;部长及副部长评优由主席团成员负责。

2.优秀干事与干部人选评定参考标准:

(1)思想作风(10分)

(2)纪律考核(20分)采用扣分制,扣完为止

①无故不参加例会每次扣4分,无故迟到每次扣2分

【注】请假不扣分,但理由必需充分并得到一致认可,否则酌情扣分

②系内举办的活动需要帮忙,无故不参加每次扣4分

③正常上课期间出现旷课扣5分,迟到、早退扣3分(此项监督参考督导部通报材料)

(3)工作能力(15分)

①态度端正、工作积极(3分)

②对所做的每项工作有计划,安排周密,方法妥当(3分)

③能够权衡利弊、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3分)

④有妥善处理同学之间发生的矛盾及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3分)

⑤有协调本部门与其他部门工作关系的能力(3分) (4)工作实绩(15分)

①本部门工作完成情况(10分)

②工作创新(5分) (5)学业成绩(40分) ①学业成绩基本分为25分

②有无挂科占10分,挂一科扣5分,没挂科10分全得

③获一等奖学金+5分,二等奖学金+3分,三等奖学金+2分

【注】有一门或一门以上课程不及格者,不能评为“优秀”

3.参评干部、干事不得有违纪行为。

第二十一条 度相抵触。

第二十二条 自律会所有。第二十三条

第五章 附 则

自律会各级组织可制定有关工作制度,但不得与本制本制度的最终解释权归洛阳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本制度由公布之日起实施。 洛阳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学生自律委员会

第9篇:自律委规章制度

一、人事制度

1)对新生采取招聘形式,开学根据工作实际情况招聘新成员,招新工作在院领导统一指导下完成。

2)应聘人员经面试后,在工作中试用一个月,试用期结束后根据其在此期间的表现作出评估,表现突出者即可成为自律委正式成员,试用期不合格者应予辞退。

3)招新要求如下:作风正派、品德优秀、成绩良好、团结同学、关心他人、工作积极,处处以身作则,有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精神,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二、例会制度

1)定期召开例会,由主任团听取工作汇报,讨论、总结经验,并指导部署下阶段工作。

2)办公室务必做好会议记录工作,同时负责例会考勤,对迟到、缺席、请假人员认真做好相应记录并存档,以备案可查。

3)例会期间,自律委成员不得无故缺席、迟到或者早退。生病或有事需提前向负责考勤的人员请假,并将假条交至会办公室处,否则将视为缺勤。

4)对于连续迟到两次者给予口头警告,累计迟到三次者给予书面批评,累计迟到超过五次(含五次)者,将给予辞退处理。

5)不得在会议期间翻阅与会议无关的书籍、报纸以及谈论与会议无关的事情;不得随意走动,手机应当关机或调至震动;主任团的其他要求与

本制度具同等效力。

7)与会人员必须带笔记本,做好相关的会议记录;会前做好发言准备,会上认真倾听他人发言,并积极踊跃地提出各种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

三、行为规范

1)自律委成员必须遵守校纪校规与学生守则。

2)自律委成员应当自觉遵守自律委各项规章制度,按照有关准则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

3)自律委成员应自愿并热情服务于广大同学,全心全意、尽职尽责 。

4)作为学生干部应树立高度的主人翁责任心,努力工作保证质量,按期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

5)自律委成员须自觉维护社团的集体荣誉,团结合作,不计个人得失。

四、考勤细则

1、查勤

1)按时到达查勤地点,禁止迟到。 2)礼貌用语,主动问好,尊重老师与同学。

3)保证查勤数据的正确性及公正性,杜绝私自改查勤单子。 4)如实反映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情况。

2、维护活动秩序 1)不迟到早退。

2)团结各部门同学,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3)服从安排,配合部长工作,支持学校学院的各项工作。

4)不做影响自律委形象的事,及时反映各种情况,积极主动学习并改

善自身的不足。

5)积极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为整个自律委的发展努力。

食品科技学院 自律委员会

上一篇:廉政警示教育讲话下一篇:四星级酒店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