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德育教育

2022-12-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浅谈学校德育教育

浅谈学校德育教育管理

【摘要】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教育的不断改革创新,目前的学校的德育教育管理开始呈现出一种现代化、多元化、复杂化的趋势,学校的德育教育管理是一个非常系统化的工程,它包括制定德育教育管理计划、组织实施德育教育管理、德育质量的检查与控制、总结创新等四个重要环节。切实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管理,不断提高学校德育工作能力和水平,是保证目前小学教育教学沿着科学、正确的方向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实现制度化、具体化、规范化的保障。

【关键词】小学德育 教育管理 系统工程 实施 创新

小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教育更是为人生奠基的基础教育。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适应多元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学校工作还应该坚定不移地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端正先进的办学理念,长期持久地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切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最终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人才。所以,必须切实加强学校德育教育的管理,真正建立一套健全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全社会联动,共同实现德育目标。

德育管理是现代小学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学校德育教育管理的科学化、最优化是建立网络化、层次化、系统化的教育工作体制,为保证学校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科学、顺利、有效开展,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制定德育教育管理计划

为保证学校德育教育工作顺利有序开展,制定比较详实、可操作的德育教育管理计划是非常必要的,德育计划是在国家有关德育指导方针的引领下制定的,具体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制定德育目标

所有德育工作的开展都是为了实现最终的德育目标,缺少了德育目标就像天空中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没有了归宿和出发点,一切德育工作将变得毫无意义。所以,首先要制定明确的,切实可行的德育目标,德育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同时,为了便于实施,还要把总体目标不断分解,制定出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短期和长期的德育目标。

2.制定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步骤

有了明确的德育目标,就可以制定出具体的德育工作内容,首先,要把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逐步培养其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情感,树立其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养成料号的行为品质和规范。同时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对其进行循序渐进的教育,切勿追求速度,而失去实效。

3.确定德育工作的策略方法

德育工作的策略方法直接影响小学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情况,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策略方法,来发掘学生的潜力,调动其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才能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二、组织实施德育教育管理

组织实施德育教育管理,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过程,是德育教育工作的核心。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建立健全小学德育教育管理统一的指挥系统,在德育校长带领下,建立健全德育教育管理领导小组,分工明确,协调组织,积极做好德育教育管理的各项日常工作,这是保证德育工作顺利开展的组织前提。

其次,开辟多种教育途径,使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无所不在,学校除了上好思想品德课外,还应充分发挥社团组织和教师的引领的作用,把德育教育寓于各种教学活动中,另外,做好学校、家庭与社会的联动德育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全方位的、立体的、完整的德育覆盖网络体系。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教育的艺术性,手段不要简单粗暴,仅凭强压硬管反而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新时期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做到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感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德育质量的检查与控制

德育质量的检查与控制是对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验收的必要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制定德育工作的质量标准

德育工作的质量标准是检测德育工作成果的标尺,其应该根据小学德育的目标及国家颁布的相关规定制定,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德育纲要》以及学校制订的《文明礼貌常规》等等。德育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非常标准、系统化的工作,因此,一定要符合小学生的实际,为了便于检查检测评比,标准本身一定要明确化、具体化、层次化,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强化德育质量的检查与控制

德育质量的检查是通过调查统计、评比等方式对学校或班主任德育工作和德育成果的质量进行分析、检查的过程。并把通过检查所获得的实际资料和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从教师、学生、德育内容、德育管理、德育手段及德育环境等方面,寻找影响德育质量的各种因素。然后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进行有效地控制。

四、总结创新

总结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又是促进德育管理科学化的一条基本途径。为了惩前毖后,一个周期的德育计划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总结,总结要以德育工作计划为依据,参照德育目标总结经验教训。因此,总结可以积累德育工作经验,提高德育管理水平。它不仅仅是为了回顾和总结前一段工作的实施情况,最为重要的是依据以往的经验,结合下一阶段的实际,制定出更加科学的,更加完美的德育工作计划。

另外,在实施小学德育教育管理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不断提高小学德育工作队伍的素质,增强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2.切实处理好小学德育工作中各方面的关系。

3.德育管理工作一定要贯彻方向性、统一性、示范性、连续性、吸引性等原则。

总之,加强小学德育管理,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是促进小学教育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前提,也是小学德育工作实现规范化、系列化、具体化、制度化的重要保证。同时,也只有切实地抓好小学德育管理工作,才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能使小学教育真正高质量地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作者:綦彩兰

第2篇:浅谈学校人文教育

学校人文教育,是指对学生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这种精神的养成一般要通过多种途径,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这一教育既重视由外而内的文化养成,更强调自我体悟与心灵觉解。

一、人文教育提出的背景

人文知识缺乏。现在的不少学生懂得因特网,懂得炫,懂得酷,可就是不了解长城、黄河,不了解孔子、孟子、范仲淹,不了解《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试想他们怎么可能为自己的民族献身?怎么可能为自己的祖国出力呢?

人文精神缺乏。浮躁、肤浅、盲从、冷淡和求利的情绪,或多或少在滋生蔓延。有些学生信仰危机、荣誉感淡漠、进取意识衰退、价值观念混乱、道德水平下降、道德准则失范、道德行为失序。

教师施暴、学生暴力杀亲案件增多。最近几年来,关于教师施暴、学生暴力杀亲等新闻时有见诸报端,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令人费解和不安,引起社会公议。

科学技术如果丧失了人文价值和人文目标,那后果就不仅仅是危及人类的精神生活,历史上很多触目惊心的事实屡次证明了这一点。日本的细菌部队和德国集中营的活体医学实验,用先进技术做没有人性的事情,那是科学技术的堕落。电子宠物让我们的小孩失去了感受生命的能力,而电动玩具的设计似乎是以把青少年训练成杀人不眨眼的杀人魔为目标。从电动玩具的演变就可以看到年轻人的需求是什么,就是新奇和刺激,追求新奇和刺激的结果就是让我们的青少年学不会怎样去尊重别人,不会尊重老年人,甚至会反过来否定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网络最大的特性—匿名和多重身份的扮演,让小孩子从小就学会不用对自己的言论负责,12的岁小孩在网络上可以轻易实现当20岁妙龄女子的梦想。

二、开展人文教育的意义

人才是现代化建设的出鞘之剑。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人只会一门专业知识或一门技艺,不懂哲学,不懂文学,不懂历史,不讲礼貌,不讲道德,不讲奉献,专门利己,毫不利人,急功近利,躁动不安,心胸狭窄,趣味庸俗,除了物欲膨胀不知人生的意义,这样的人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吗?如果接班人都是这样一些人,我们的国家还能建设成为文明、进步、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强国吗?我们的民族还有前途和希望吗?

三、人文教育资源的利用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一贯有着优秀的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的传统。从孔孟的“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以”与“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发展到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所有的一切是那样令人欣慰。老子、孔子、屈原、司马迁、杜甫、顾炎武等一代又一代人文思想家,影响着几十代人去进行创作。

四、实施人文教育的措施

人文教育就是引导人们去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去追求人格的完美,它可以为社会提供一种正确的价值体系,提供良好的人文导向。教师必须将人文教育的目的从大量概念、事实、原理及技术的掌握中解放出来,促进对个体和社会日常生活实践的人文反思,唤醒青少年真正内在的人文需要,培养他们基本的人文素质,帮助和鼓励他们理解历史上高尚的人文理想和人文精神,切实增强学生对消费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和虚无主义等堕落人文意识的批判力和抵抗力,使他们真正感受和体验到人性的美好和不可让步的尊严。

必须将人文知识与专业知识、教育知识一起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教师要敬业,要教书育人,要为人师表。毫无疑问,要提高业务教师的人文素养,需要教师真正地把传道、授业、解惑融为一体。首先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既充分了解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又深刻认识到近一百年来我国所蒙受的奇耻大辱,要将血的历史教训永记于心。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内容,教会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必须高度重视人文课程建设,不能将其看做是可有可无或无足轻重的东西,必须改变其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边缘地位,将其确定为核心课程之一。必须将人文素质的发展作为全面衡量学生发展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适合于人文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

人文教育关系到现代化建设和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和人文导向,关系到民族灵魂的塑造。忽视人文科学,忽视人类的情感精神,必然导致整个民族精神水平的下降,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庸俗化,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突出人文教育。

(责任编辑 史玉英)

作者:明立玉

第3篇:浅谈学校德育管理

学校德育管理是指学校管理者运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人、财、物、事、时的作用,有效地组织学校德育工作,实现学校德育目标的过程。学校德育工作担负着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的任务。学校德育管理是学校管理中最具综合性、方向性的管理系统。要做好德育工作,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保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用什么样的思想政治道德观念教育年轻一代,是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教育为什么人服务的重大问题。所以,德育的内容和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社会性质和发展的政治方向。

在教学和教育活动中,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而且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教育等。所以,学校德育对学校的办学方向和育人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保证着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我国目前正处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历史性变革时期,这既为形成积极进取的思想观念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会诱发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德育有了更大的复杂性和困难性。要保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就必须加强德育管理工作,教育广大青少年明辨是非、明确方向、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这不仅是为四化培养合格人才的问题,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根本问题。

二、主导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

学校德育管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起着导向作用。一般说来,德育工作者能够较科学地预见未来社会对受教育者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结果,能遵循教育学、心理学的规律教学,从而确定学生的发展方向。

青少年阶段是确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行为习惯,奠定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基础的重要时期,该阶段的德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乃至一生的发展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因此搞好德育管理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学校德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种教育是根据学校的系统安排进行的,按照培养目标和德育任务,创造教育环境,有计划地组织各种活动,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这种德育的影响力大大超过家庭和社会的自发式影响力。学校还应该有一支专门做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团队,受过一定的专业训练,掌握着一定程度的教育理论和多种教育艺术,能较好地执行德育任务。另外,学校德育承担着组织和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的任务,努力促使家庭、社会同学校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因此,在学生政治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学校德育管理起着主导作用。

三、保证教育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德育管理能够正确处理五育之间的关系。五育既有各自的功能,又是相辅相成、互为渗透的整体,而德育是五育的“灵魂”所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德育以其方向性贯穿于其它诸育之中,又为其它诸育提供动力,是五育中的重要因素,具有主导作用。德育管理能够发挥其职能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应运用一定的手段、方式和方法,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德育成为各育的动力。

德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德育管理正确处理好五育之间的关系既保证了德育的地位,又发挥了德育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四、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是各条战线的共同任务,学校是重要阵地。对在校生加强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其思想觉悟,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培养他们的科学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奠定基础,是德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

就学校自身而言,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可以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使学校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典范。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德育工作更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通过广大师生的言行和精神风貌,向全社会展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丰富内容,从优良的民族历史传统、淳朴的民风民俗教育至现代文明的各个方面,形成一种“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净化人们的心灵,创造良好社会风气,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作者:米翠淼

第4篇:浅谈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精选)

浅谈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

职业学校不同于高中,它是以就业为目标来进行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技能,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也是在让学生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正所谓“家有千金万金,不如一技在身”。虽然班主任不一定就是相关的专业任课教师,但是班主任在班级学风建设和德育教育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直接影响到班级生活的质量和学生成人成材的关键。因此,做好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是每个老师在做班主任工作中重点抓住并完成的核心任务。这么多年班主任做下来,我对德育教育的工作总结了如下几个方面:

一、以德服人,用美德填满学生的心灵。

与理论知识相比而言,美德能够让学生受益终身,班主任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来塑造他们的人格与品格,让学生明白“做人”是“做事”的前提条件,考虑到这一因素,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必须要以德服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需求,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和思想都能够得到充分的表达。此外,在班级工作中还要做到任务到人、责任明确,同时,还要建立好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发出学生的责任意识,对于90后技工学生,这种充满情感和温情的教育更加容易赢得学生的接纳。

二、加强沟通,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

班主任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前提因素就是要了解学生,把握好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此,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应该将课余时间利用起来,与学生进行谈心,经过长时间的沟通就能够发现,班级中学生会存在“自由群体”的情况,这些群体大多是根据学习成绩、家庭习惯、兴趣爱好、社会关系、性格脾气等因素形成,如果班主任可以对此进行正确的引导,将“自由群体”的桥梁作用发挥出来,就能够达到优化德育管理工作的成效。此外,还要加强与学生的“谈心”,“谈心”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谈心”可以通过面对面交流、QQ聊天、微博、微信、短信、电话交谈等形式,对于一些敏感的问题,如心理障碍、早恋等问题就可以采取间接谈心的方式进行,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可以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

多使用一些肯定与鼓励的语言,这样不仅可以营造出融洽的教学氛围,也能够为学生指明日后的前进道路。

三、人性关爱,用爱心浇灌学生的心田。

对于刚刚离开家庭的技工学校学生而言,他们需要面对集体卫生、生活自理、个人内务整理、与同学和教师相处等多方面的考验,他们需要班主任更多的关爱。在他们刚刚入学后,班主任要宽容大度,允许学生在适应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反思,选择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稳定学生的情绪,给学生更多的关爱,让他们尽快的融入集体生活中。此外,还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固有的文化,不轻易改变学生的文化,在给学生关爱的同时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让学生都能够与不同思想的人进行相处,这样不仅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可以解决学生集体生活中存在的各类问题。

四、完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

除了软性管理以外,职业院校德育管理工作还要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还要制定好相关的请假制度、早退制度、住宿规章制度、校园文明制度,对于严重违纪的学生要严肃处理,只有将软性管理与硬性管理相结合,才能够提升德育管理工作的成效。

五、班主任应该在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德育工作目标。

“问题生”是开学初期就要引起关注的,并贯穿整个德育工作的始终。“问题生”处理得好,能让他们发生转变,这就是班主任最大的成就。挽救了一个学生也就挽救了一个家庭,相反,处理得不好,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建设。班主任一定要善于发现各种苗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之消灭在萌芽阶段。否则,等其发展成气候将难以收拾残局。开学第一学期,一般是学生的适应过程,对学校的适应,对班级的适应,对同学的适应,也是对专业课程的适应。所以第一学期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点既是帮学生度过适应期,也是大力整顿班级,进行班级建设的重要阶段。第二学期以后的几个学期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掌握技能的关键时期。班主任在第一学期的基础上应重点抓班级班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个别生”要进行教育,想方设法让其对专业产生兴趣,“兴趣是最

好的老师”,只有掌握了专业技能,才能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最后的学期,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上相对轻松一些,因为学生几乎已经“定型”。这时班主任需要做的就是毕业前的引导,调整好学生的就业心态,引导其如何为人处事等等。

职业学校的学生有着自我意识强、习惯较差等特征,为了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加强德育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作为德育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班主任必须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将软性管理与硬性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这样才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事实上,每一名中职学生都期待着自己能够被重新定位,希望自己能够获得再次努力并得到肯定的机会。因而,每一名班主任承担是很多的方面,如社会的责任、家长的希望以及学生的美好未来。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更加的尊重和信任自己的学生,帮助学生走向成功。

第5篇:浅谈职业学校德育教育

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青年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起到了导向、推动和保障作用,成绩应该充分肯定。但是,还应考虑到德育工作仍未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仍未跟上改革和发展的前进步伐,仍未真正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当中,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

一、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道德理论教育和其他文化教育的脱节。

学校进行的道德教育往往是停留在表层的理论说教,而与社会、伦理、法律、心理等文化教育脱节。学生并没有真正接受学校向他们所传授和灌输的价值观念,即使接受,也只是知识性的接受,有的学生的德育课书面成绩优秀,但道德行为却并非同样出色,甚至违背道德准则。他们没有将价值观念内化为价值信念,并转化为道德行为体现于道德实践之中。

2、道德理论教育和行为教育的脱节。

目前我校的德育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理论教育,由教务科负责;另一部分是行为教育,指导和规范学生道德实践及日常行为,由学生科负责。这两个部门基本上没有横向联系,教学部门只负责教学,学生科只负责管理,从而使理论教育和行为教育互相分离,理论教育的效果在学生的道德实践和日常行为中难以得到验证。

3、道德教育没有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分层次地进行。

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家庭,他们的个性千差万别。心理学研究表明,那些出身于贫困家庭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思想中往往交织着自卑、自傲、自闭等种种矛盾的情绪,他们在某方面奋发努力,渴望摆脱困境,出人头地。在日常行为中有时表现出外表高傲、内心脆弱的特征。

二、正因为如此,职业学校的德育思想工作,必须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针对学生思想的弱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1、加强德育和其他文化教育的关联性。

自古以来,文化知识的传授与道德教育的关系非常密切。韩愈认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指出了教师的“授业”、“解惑”是和“传道”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各门学科中,都可以渗透道德教育。一方面,德育教师可以使德育课程吸收更多的文化成就,使其具有更大的文化陶冶能力;另一方面,许多文化课程也责无旁贷地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教育的任务。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揭露当今社会的一些不好的现象,如贫富不均、以权谋私等,关键在于教师要从正面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些问题。也可以通过欣赏美的作品、美的形象,使学生愉悦身心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作者的意图,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只要教师注意挖掘,有意识地进行渗透教育,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就会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学生的全面素质就会提高。

2、加强横向沟通,确立共同的目标。

德育中的理论教育和行为教育分属不同的部门负责,理论教育由教务科负责,行为教育由学生科负责。这两个部门虽然各司其职,但是不能相互分离,可以加强横向沟通,对两个部门实施目标管理。两个部门在对学生的德育培养上确立共同的目标。教学部门负责进行理论教育,并把教学内容传达给学生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配合教学部门,负责引导和监督学生的行为,把结果反馈给教学部门。道德教育的实施和成效有一定的过程,两个部门之间要定期交流和沟通。这样做,道德理论教育的效果可以在学生的行为中得到验证,有利于对学生加强教育和教师改进工作方法。

3、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应该是分层次进行的,根据不同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认知能力实施不同的道德教育。尤其是对那些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还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给他们宣泄内心困惑的渠道,排解他们心中的疙瘩,让他们学会自我调节。其次,根据不同时期的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比如,

17、18岁的学生在心理上,正是他们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时期;在学习上,他们由单调、被动转向了丰富、自主;在环境上,他们离开了家庭,要独立思考和面对许多问题。根据人的心理发展轨迹,他们正面临着角色混乱的危机、亲密和孤单的危机。这一特殊时期的学校道德教育对学生至关重要。德育工作应该与中职德育工作很好地衔接,使学生顺利渡过心理危机。

德育工作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和谐发展的时代新人。职业学校的道德教育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必须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针对学生思想的弱点,增强德育工作中的创新意识,把握时代的脉搏,努力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贴近学生,将德育工作融入到教学、管理和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使道德教育真正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当中,成为他们行动的指南。

李建国

第6篇:浅谈学校感恩教育

付跃群2011.11.1

3各位老师晚上好!首先要感谢领导给我这个机会在这里发言,因为自己学识比较浅薄,所以谈不出什么很有价值的东西,只能是发表自己一点点的感想,就是谈谈感恩教育。

一、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他们都是家庭的中心,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家中

四、五个大人围着他们转,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久而久之,孩子的心中就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了。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

有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重视感恩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社会的关爱之恩,军队的保卫之恩,祖国的呵护之恩……从家庭学校开始,学会尊重他人。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经常怀着感恩之心,才会心地坦荡,胸怀宽阔,自觉自愿地给人以帮助,助人为乐。

我老家有两个老太太,他们都把自己的两个孙子从一岁左右拉扯大,奶奶都对自己的孙子很好,但是其中一个奶奶平时非常宠爱,从不批评,孙子长大了,出去赚钱了,很少寄钱给奶奶,甚至电话也很稀少,另一个奶奶在爱的同时又严厉,有时要打骂,但是辅以一定的感恩教育,孙子长大了,经常给奶奶寄钱,并且时常打电话给奶奶关心他们的健康。

从教将近十年,发现尊师的美德在不断的流失,在路上如果听到学生叫一声老师已经感到非常开心,多少次看到自己正在教的学生正面碰到那不屑一顾的眼神,心中的刺痛难以言表。在课堂上,学生时常跟老师顶嘴,甚至有学生出手打老师,是在令人心寒,在学校,一些学生对父母的态度也让人寒心……这一切都让我们感觉到家庭,学校的感恩教育已迫在眉睫。

熟话说,“有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将涌泉相报”, 一个人如果不会感恩,不论他多聪明,不论他多富有,他的人生都不会真正幸福。一个人如果不懂得感恩国家、感恩父母、感恩身边的人,就难以成大器。感恩是中国人最注重的品德。

二、教会学生如何感恩

感恩教育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做。如果我们只知道奉献,而不知道把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呈现给孩子从而教育孩子,孩子也就无从感受到社会和人们对他的恩与爱。有一则新闻说:来自张家口的67岁的赵老先生在北京某大学东门口拉小提琴,为在内蒙古读书的女儿筹集学费。老父亲在街头卖艺三年,他21岁的女儿竟毫不知情。赵老先生这种“默默的爱”虽然珍贵,但不足取;爱要让孩子知道,才能激发起他们的爱心,引起他们发自内心更深刻的感恩情怀。要做好感恩教育, 首先要培育学生的感恩意识,比如可以给学生看一些关于感恩的文章,教育学生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怀感恩之情,把感恩教育贯穿于德育工作始终,使

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有了今天的幸福和喜悦。以给予别人更多的帮助和鼓励为最大的快乐,对有困难的人们爱心融融地伸出援助之手,而且不求回报。对别人对环境少一分挑剔,而多一分欣赏。学生拥有了感恩之心就会更加热爱班级、学校、家乡、祖国、世界,就会对他人充满了爱心。也就拥有了做一位高尚的人的思想基础。其次, 感恩教育应以活动为载体,让青少年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比如举行教师节庆祝活动,上次去知新中学,有老师给我看了一本班级小册子,上面写满了对各个曾今的老师的感恩的文章,其中有一篇是写我这个已经离开他们的支教老师,上面的话句句感人肺腑,让我深深感觉自己对他们付出太少,感恩也是相互的;清明节组织“缅怀先烈,感恩前辈,珍惜今天”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们听一个关于革命先烈或英雄的故事,看一部革命题材的影片;有的学校以党的生日、建军节、国庆节等重大革命纪念日为契机,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爱党、爱国、爱家乡”特色主题教育活动;有的学校建立“爱心广场”、“爱心路”、“爱心长廊”,让学生耳濡目染,促进了教育的日常化和感染性;有的学校开展感恩自然主题班会,让学生在一个个水滴形的卡片上签名,从节约每一滴水开始,感恩大自然,父亲节、母亲节给父母送去祝福,或者放假回家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活,又比如走进社区拾垃圾等等。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报生活。学会感恩丰富自我 。第

三、常对学生进行集体的感恩教育,介绍历史上的感恩典范:如三国有诸葛亮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唐朝有孟郊胸怀对慈母的感恩之情,作出伟大诗篇——《游子吟》;秦朝有韩信为报洗衣婆施饭之恩,赏金千两;晋朝有晋文公为报楚王厚待之恩,作出“退避三舍”的决定。生活当中,让学生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不一定都是别人认可的,也许这在当时会成为心中的纠结。但是,在经历过后,仔细想想,岁月的洗礼才能让自己逐渐走上成熟。这个时候,要感谢那些曾经让自己成长的人,是他们让我们走向成熟睿智。学会感恩,收获别样的人生。感恩斥责你的人,因为他们让你学会了思考: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过程中,有欣赏就有斥责。遭遇斥责请不要恼羞成怒。要学会自我反思,试着换位思考。这样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你就会以此为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所以请感恩斥责你的人,是他们让你学会了思考。感恩绊倒你的人,因为他们强化了你的意志:竞争的社会就免不了尔虞我诈,有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会不择手段的在你前进道路上放置各种障碍。当我们遭遇这些阻挠时,请不要轻言放弃,要勇敢的面对。请相信,只要你坚持,阳光就在风雨后。压力就是最好的动力,这种越挫越勇的精神无形中便强化了自己的意志力。所以,请感恩绊倒你的人。感恩遗弃你的人,因为他们教会了你要独立:一个人在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中,难免要经历自我独立。因为亲人不可能一生陪伴在你身边。正所谓,花无百日在深山,人无百年在世间。当我们的亲人因为某种原因放弃了自己,我们不能心生埋怨和悔恨,要懂得感恩,感恩他们一生不求回报无限地付出,感恩他们的及早放手。有一种爱叫放手,因为他们的放手我们才学会了独立。感恩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长了你的阅历:生活中欺骗无处不在。当你被骗,请不要仇视对方,也不能自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所以,请感恩欺骗你的人,因为有了他们的欺骗,才让我们无形中增长了社会阅历。感恩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砺了你的心志:一个人在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因为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

当你的真诚换不回来等同的回报,请不要怨天尤人。请坚信,每一次伤害都是对你人生的洗礼,每一次伤害都是一种崭新生活的开始。舔舐伤口,把痛楚化作前进的动力,相信终有一天你会化茧成蝶。所以,请感恩伤害你的人,是他们磨砺了你的心志;感恩在困境中帮助过你的人,是他们让你坚定了信念。感恩在顺境中忠言提醒你的人,是他们帮你校正了航向。感恩污蔑你的人,是他们让你知道正人先正己。我们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感恩生命的伟大,感恩生活的美好。感恩父母的言传身教,感恩老师的谆谆教诲。我们感恩大自然赋予生命的一切恩泽。感恩是力量之源,爱心之根,勇气之本。感恩父母,你将不再辜负父母的期望;感恩社会,你会轻轻扶起跌倒在地的老人;感恩人生,你将笑对狂风暴雨,笑迎天边那一抹彩虹。让我们一起学会感恩,收获别样的人生!

最后祝福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第7篇:浅谈学校德育管理工作

论文摘要:一个民族,没有科技,一打就垮;一个民族没有文化,不打就垮。学校是一个国家科学文化的标志,学生的文化程度与掌握科技的水平关系着国家的水平与科技发展状况。虽然今天的学校教育已不再是精英教育,但是作为大众教育的今日之学校一样对国家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德育;学校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蔡元培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看今日之校园。学校教育关系着国家的发展与稳定,决定国家的昌盛与繁荣。说文解字中说“教育”的“育”字是“教子使作善也”,教学生能够做善人,首先得有德。

一、了解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背景是做好德育管理工作的前提

1.社会环境变化对德育工作的影响

(1)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消极的双重效应。当前学生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新行为规范的认识有不少差距。如何以社会主义为导向,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法制观念和行为规范对他们施以正确教育,防止商品经济、等价交换原则侵入思想道德领域,要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不至于论为鼠目寸光,见利忘义的金钱拜物教徒。

(2)政治环境变化的影响。当前政治生活日趋完善和透明,经济、文化生活己以“三个有利于”来判别,学生对民主要求和参与意识大大增强,对政治教育的选择明显增强。我们既要

鼓励发展青少年的民主意识、独立思考意识,又要提高他们的政治判断能力,增强法制观念。

(3)文化环境变化的影响。当前社会文化是丰富的、多元的,复杂的、五颜六色纷繁复杂的。如何探求学生道德成长与文化环境的本质联系,给他们以正确的价值观,进行道德选择,将新思想、新观念与封建渣滓,外来污毒区别开来,成为德育工作的新课题。

(4)其他环境变化的影响;社会心理环境、生活、消费方式变化,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2.教育对象变化对德育工作的影响

(1)思想开放、道德取向多样化。他们在思维方式上由求同转向求新求异,在思想观念上由接受灌输转向独立思考;平等探讨:在集体生活中由被动追随到主动参与;在审美需求上,从他择转向自择;在家庭生活中不再把父母教导奉为行为指南,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办。他们思想言语的独立与行动有较大的反差,独立意识和独立行为不一致,顺利时的独立性与挫折时的软弱性、依赖性很明显。生活条件的优越导致意志力的脆弱,心理发展不成熟。

3.学校德育工作的特点

当前社会影响因素在学生品德形成中的作用相对上升,大环境消极影响增多,学校德育的可控性明显减弱。信息化时代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同步接受信息,几乎没有提前量,教师对学生接受信息内容和反馈方式又难于把握手口预测,使教育和指导指导增加了许多因难。

二、建立良好的德育管理机制是德育管理的组织保证

建立良好的德育机制主要是解决德育运行中谁来管、管什么、怎样管的题,是把德育目标决策付诸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的保证。

1.要健全完善学校的德育管理组织。当前学校的党、团组织,学校德育领导小组、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德育教师就是一个完整配套的德育组织系统,它既有决策指挥层,又有具体的执行层,职责范围明确合理,较适合新形势下德育工作新特点的要求、能接德育规律办事。

2.健全完善德育常规管理。上级行政部门,教委颁布的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校内一日常规,外生活常规,学习常规,活动常规等,可以用来约束和调节学生的品德行为,在这里既有国家立法、政策、法令、条例等宏观内容,又有校内制定的规章制度等微观内容。这些管理制度具有基础性、政策性、强制性、可操作性特点。没有德育常规管理,学校的德工作就无章可循,无矩可守。

3.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管理方法。德育管理方法是达到德盲目标,实现德育管理职能所应遵守的活动方式,是取得德育成效的精神工具和手段。它主要有德育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前看是要正确反映客观实际进行德育的决策,后者是控制和协调德育组织内的组成要素,使之达到预期目标的手段。

三、构建德育网络是德育管理的必要手段

1.构建校内德育网络。当前各校据上级领导部门均有较完整的校园网络,学校要利用网络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德育作用,寓德育于教学的全过程,(1)从各学科特点出发,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内在德育因素,将知识性和思想性结合起来、“结合点”找得好,学生爱听,育人也就落到实处(2)在各教学环节中注意点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品格(3)结合学科特点,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的认识、情感、意志和兴趣、能力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发展,使教育活动和各科教育得到有机结合,使课内教育得到延伸和升华,从而丰富了德育的内容,开辟德育教育的新途径。所谓校内德育网络应包括校级、中层及基层的代表,有条件的学校要全员参与,齐抓共管。

2.建立校外德育网络。学校教育长子言教,家庭教育长于身教、社会教育长于境教,各有不同功能了对于某些特定教育目标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共同配合,共同作用,协调一致、取长补短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当前学校德育效果欠佳,从外部原因分析是社会大变革对德育的复杂影响,社会、家庭、学校教育不协调一致,从学校内部原因分析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德育观,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只有看清当前的德育形势,建立良好的德育管理机制,作用于社会生活,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

第8篇:浅谈如何加强学校德育管理

通过中小学校长培训平台,通过学校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听了专家的解读和指导,使我对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现我就如何加强学校德育管理谈一点浅显的看法。

德育管理是根据一定的德育目标,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德育的各种要素,以实现育人的学校管理活动。学校教育“以人为本”,育人“德育为先”。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首要工作,是现代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育人的基础。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

当代小学生出现了新的思想特点,独立意识明显增强, 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进取心,求真求是的观念增强,不盲从, 思路开阔,敢想敢做,敢于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在人生价值观、道德取向方面出现了多样化、多层次的新特点。他们希望拥有一切,但不懂要为他人做奉献或牺牲;渴望得到别人理解,但不懂得体谅别人;只知接受爱不知爱人。他们在思维方式上有由求同转向求新求异,在思想观念上由接受灌输转向独立思考、平等探讨;在集体生活中由被动追随到主动参与;在审美需求上,从他择到自择;在家庭生活中不

再把父母教导奉为行为指南,自己怎么想就怎么办。他们的思想言语的独立与行动有较大的反差,独立意识和独立行为不一致,顺利时的独立性与挫折时的软弱性、依赖性很明显。生活条件的优越导致意志力的脆弱,心理发展不成熟。据其特点,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近年来,我们加强了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研究,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学校德育管理体系

学校德育是多方位、多因素、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设置德育工作的管理机构,组成合理的、高效能的管理系统。学校德育组织系统应包括党、团组织、学校德育领导小组、教导处、年级组、班级等,此组织系统既要有德育决策指挥层,又要有德育的具体执行层。

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德育组织机构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统一目标原则;德育管理的组织体系与整个学校的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原则;统一指挥和相互协调的原则;分层管理原则; 职、责、权一致的原则;充分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原则。

二、严抓细管,落实德育常规管理

学校德育工作管理者要组织全体教师按照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全面实施,调动学校各个组织的德育功能,确保学校德育为首的地位。

1、学校德育管理工作者要强化教师育人意识,要让全体教师明确“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

理念。在各学科中应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尽到自己的德育职责,成为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学校德育管理者应加紧组织力量,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把握当前小学生思想发展的时代特点,科学制定出学校德育目标;各教研组、各学科教师要从各学科的特点出发,认真挖掘教材内容中内在的德育内容,把有关的德育内容揉进知识传授之中,要把德育渗透放在特殊重要的地位,学校一定要确保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性,注重思想品德的教学。

3、少先队组织是对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组织。少先队组织的工作涉及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是落实小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党组织要加强对少先队组织工作的领导、帮助和监督,除认真抓好学生“一日常规管理”、“养成教育”、“升国旗”班队会活动等常规教育活动外,还要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在多样化、丰富化、经常化的活动中,开展学校德育教育。

三、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未来社会的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们认为应更新教育观念。更新观念重点体现在一个重视、两个克服上,即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改进德育工作的

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义倾向;更新人才观念,克服用一个模子培养人才的倾向。必须树立为受教育者今后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的观念,树立为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观念。同时还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 确立人在经济社会生产中的主体地位,要求给予人的个性和人格以充分的尊重,使人的个性和创造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德育工作者的着眼点,应放在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身上, 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实现人格个性的社会化。为此,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着眼点的现代德育观。

学校要重视对教师的培训,通过教育理论学习,举办专题讲座,加强德育科研等形式,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德育工作者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传播者和建设者,要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因此,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树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四、优化校园环境,营造良好德育氛围

我们认识到,良好的学习环境是一种无形的教育。一个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清洁文明的校园,不但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陶冶人的情操。近年来我校不但投入巨额资金改善校园环境,而且狠抓了校风建设。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兢兢业业,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学生尊敬师长,勤奋好

学,勇于创新;学校领导关心群众,实事求是,廉洁勤政, 开拓进取。所有这些,都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实践证明,良好的环境能诱发人美好的愿望。作为学校德育管理者,要重视校园的美化、德育化。讲究教育、教学环境的布置,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氛围。

五、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密切合作

学校要主动与学生家长、社区各方面密切合作,以使“三教”互为补充,形成教育合力。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形式同学生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大力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并吸收家长参加德育过程。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德育资源”,做好德育工作。此外还有建立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德育基地,更好的发挥其教育功能,实现德育的社会化。

总之,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是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对管理者来说,特别是要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努力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第9篇:浅谈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论文

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新时期,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我国的团结统一和繁荣富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等,都要求必须大力加强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在各级各类学校扎实抓好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为重点内容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培养各族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提高各族学生维护祖国统

一、民族团结、反对分裂的自觉性,增强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任务,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的必然要求。

团结是指民族与民族之间在稳定、安定、来往、发展、和谐的状态下,集中力量为实现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务而联合和结合在一起,是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等多种人类活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民族团结教育是民族团结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我们要深刻认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意义。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要同群众切身利益、心理认知、民族情感相结合,使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到各行各业和各族群众中,形成全民受教育、人人促团结的生动局面。同时,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要和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实际行动相结合,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同心同德、携手奋进的良好氛围,让团结友爱成为推进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

1、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正确认识中华和各民族的特征,普及民族知识,树立民族团结意识知道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及其必要性和重

要性,了解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特点,进一步认识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的优越性;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探讨,在思想和行为上培养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民族团结教育的目标与任务民族团结教育的目标是,使各族学生思想认识和行为自觉地统一到党和国家的要求上来增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历史、文化的了解,促进56个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相互交流、继承和发扬;增进各族学生对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祖国历史的认识,增强各族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

一、反对分裂的责任感和自觉性;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及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自觉维护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关系,促进各民族的共同进步和祖国繁荣昌盛。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民族政策,按照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重视中华历史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加深师生对民族团结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不断丰富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使各族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加强“三个离不开”教育;了解和把握在处理影响民族团结问题的事件中坚持“四个维护”原则;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活动,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

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中小学要设置专门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

学校是对各民族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场所,应将民族团结教育的各项活动规范有序安排,保证活动质量。要通过课堂教学、专题教育

活动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到小学至高中教育阶段的教学、育人全过程中,特别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确保教学时间和教学质量。要因地制宜组织好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形式的选择要符合各族学生的年龄特征,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增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民族自豪感。

除课堂教学主渠道外,不同班级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因时因地制宜,灵活选择、使用多种形式、途径和方法开展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注意发挥各种民族团结教育方法和途径的综合作用,提高民族团结教育的效果。要充分利用班会、团队活动、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等方式,组织开展“民族知识、绘画与手工、演讲、民族歌舞”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竞赛活动;定期表彰民族团结先进校、班集体和个人;相关学科渗透,与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组织师生参观互访,相互学习,积极开展各民族学生之间结对帮学等活动。民族团结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级各类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密切配合,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自然资源,从学生所在地域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要通过地域性民族特点的介绍,使学生知道家乡的民族特色、风俗文化,关心本地区民族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化,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同时,通过对各地区民族特点和发展现状的了解,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各民族人民的力量,不断增强不同民族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融合多种教育资源,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建设。

上一篇:文化读书报告下一篇:关于爱情的现代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