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益出版服务模式的多元化探析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近年来, 有关公益出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逐步扩大和完善。新闻出版署署长柳斌杰提到, “十一五”期间, 我国公益出版服务体系要不断深入。截至目前, 全国已建成农家书屋、社区书屋、职工书屋等38万家。预计今年农家书屋建成数量将达50万家左右, 农家书屋工程将于2012年基本竣工。

一、现状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是公益出版的终端, 公共出版体系是覆盖到各个群体涉及各个领域的, 据有关媒体调查, 只有5.6%的国民知道身边有阅读活动或阅读节, 有74.4%的国民表示身边没有阅读活动或阅读节, 另有20.0%的国民表示不知道身边是否举办过阅读活动。我国国民对当地举办阅读活动的呼声较高, 65.5%的国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而农家书屋工程在取得一定公共服务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 如应对完上级检查就关闭书屋, 缺乏管理员而造成开发时间不固定等等问题。

我国现在的公共出版服务体系的模式如下:

政府主导。公共出版服务的现在运行模式主要是由政府组织倡议发起, 通过项目资助、国家采购、政府加工订货的方式予以扶持。但是政府也有调节失灵的时候, 因此会出现政府与市场均忽视的公共服务漏洞, 而不能保证公共文化服务的正常开展。

公共财政。所有的公共服务所需费用皆是由国家财政承担, 虽保证了公共出版工程资金稳定性, 但与此同时也对资金来源进行了限制, 增加了财政负担。

公益性出版单位为支撑。公益性出版单位重在保证公共出版物的制作、出版、发行上, 对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宣传和策划上还存在不足。

以重大工程为载体。如五大惠民工程等, 但由于工程庞大而存在细节管理上的疏忽, 造成部分工程质量的不完善, 管理不到位等。

二、公共服务模式存在困境

国家在公共服务上大量投入人力、物力、财力, 但收获的效果却与投入不成正比。对于农家书屋的建设, 几年来, 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45亿元, 地方投入30多亿元, 并增加相应的配套设施, 但是依然存在管理和运行上的漏洞。全民阅读工程开展以来, 各地逐步出现读书日、读书周、读书月等活动, 但是民众的知晓度和参与度却不容乐观。

笔者总结有以下几点原因:

宣传不到位。农家书屋工程旨在解决农民朋友借书难。但一部分农民朋友并不知晓此事, 没有形成农民看书的良好风气, 成为彰显业绩的摆设。

工程质量不契合。大部分的公共出版服务是以传统的纸质图书、报纸、杂志作为内容支撑的, 但是纸质图书更新较慢, 且服务模式传统单调, 又因为电子时代的到来, 越来越多的朋友喜欢手机阅读和电子阅读, 偏爱寓教于乐的形式, 因此无论是在信息提供方面还是服务模式上或者电子阅读设备上都不能够跟上民众在新时代阅读的需求。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对于公共服务工程, 国家多是以项目资助、国家采购、政府加工订购的方式进行扶持的, 面对庞大的惠民工程其财政支持力度还是比较欠缺, 加上公共服务工程财务的不公开、不透明, 易造成专款没有专项使用, 衍生腐败现象, 这在一定程度上又瓜分了工程资金, 因此一些惠民工程仅仅是停留前期建设中, 要想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下去, 国家财政还需加大投入力度。

管理不健全。公共服务工程多是政府文化相关部门进行管理, 在基层管理的随意性更加凸显出来, 没有专人负责, 没有健全的管理体制, 惠民工程的惠民服务时有时无, 如农家书屋经常出现开发时间不固定, 农家书架成摆设等现象。

监督和评价体系不健全。公共服务工程的提出、开展、实施均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评体系, 一些所谓的考核多是上级领导视察, 并未从民众角度进行有效性的监督和考评。

三、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多元化创新

1. 筹资主体的多元化。

当前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其筹资主体以政府为主导, 但是较为单一的资金来源, 不仅限制了资金来源也限制了资源渠道。笔者建议以政府为主导, 企业、社会组织为辅助, 以公益营销的理念将经营性出版社以及与文化有关的企事业单位纳入到公益出版公共服务的事业上来, 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不仅拓宽了资金来源渠道, 又汇集公益出版资源;于企业事业单位, 既为公共事业做出了贡献, 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 又在受惠民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增强了企业社会组织的品牌认同。

2.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形式。

当前的公共出版服务多是由政府承担和实施的, 其工程效用和效率并不能适应民众的公共文化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探寻一条新型的服务模式。源于欧美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形式已经在世界范围广泛应用并逐渐成熟, 因此我国可以就此借鉴, 逐渐实践政府购买形式, 以提高公共服务模式的有效性和有用性。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形式是指政府将公共文化服务的项目外包给社会非营利组织或者专业的出版机构, 由非营利组织全面负责服务工程, 最后政府进行工程考核进行服务购买。这种形式具有多种优势, 如服务专业性, 政府的项目多是广而泛, 专业度不高。而购买形式是外包给专业的非营利组织进行公共服务的, 因此非营利组织的专业性和服务相关性能为大众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服务贴近性, 政府工程的多而杂不能保证此类公共服务完全贴切和保证老百姓的阅读需求, 而非营利出版机构因为其责任可进行针对性的阅读调查, 听取民意, 深入了解百姓阅读需求, 以增强其服务的贴近性。服务形式的丰富性, 政府服务形式较为传统单调, 百姓参与度低, 而非营利出版机构可进行活动策划和宣传, 以多元的服务形式和宣传最大化地吸引百姓参与。思路的前沿性, 政府思维较为严谨缜密, 往往会放弃新思维的使用, 而非营利出版机构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民意调查和意见整合, 不断完善和提高服务水平, 并适时地与数字出版、手机出版相结合, 以增强全民阅读的数字化。

3. 扩大公共服务的参与主体。

出版社改制进行得如火如荼, 一部分出版社已经转为经营性、市场类出版企业, 一部分出版社定位为公益性出版机构。但是作为生产文化产品的出版社是不能完全脱离公益和社会责任的, 所以要充分利用经营性出版企业的产品市场化意识和策划意识, 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 对此政府可采取减税、免税的税收优惠措施进行鼓励。

此外, 随着电子化网络化阅读时代的到来, 公共出版文化体系逐渐暴露出电子化阅读服务的缺失。农家书屋工程、全民阅读工程等惠民工程之所以没有到达预期效果的一部分原因在于数字化阅读的到来分流了一部分的民众, 电子阅读、手机阅读逐渐成为大众喜爱的阅读方式, 传统的读书方式和阅读方式已不能完全满足时代需求。因此, 笔者建议政府加快与移动电信等通讯服务公司和网络电子公司进行合作, 在占领各个阅读群体、各个领域的同时也拓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输出渠道, 不仅契合了现在的阅读需求和阅读形式, 也实现了公共出版的电子化、数字化。

4. 提高行业协会的监督评价功能。

部分惠民工程之所以会因噎废食, 多是因为缺乏监督和评价体系。专款专用未公开透明, 考评体系以上级视察代替项目评估。笔者建议构建以行业协会为主体, 以民众考评为核心的监督评价体系, 应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监督功能, 并实现受惠人群自主评价服务效用的模式, 然后就监督考评结果给予该公共服务工程负责机构政策奖励或依法进行惩办责罚。

四、小结

单一的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不能契合当下的公共文化及民众的阅读需求, 因此由单一转为多元管理和服务模式将是可行之路, 无论是保证公告出版服务的质量还是满足民众的个性化阅读需求, 政府扶持样态多元化, 实践购买公共服务形式, 拓宽参与主体, 提高监督评价体系都是值得尝试和探索的。

摘要:我国的公益出版服务体系在近几年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 但其管理体制和服务模式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对公益出版服务现状进行分析, 探讨其产生弊端的原因, 而后提出一套多元化的服务模式, 以促进十二五期间公共益版服务体系的纵深发展。

关键词:公益出版,公共出版服务模式,多元化

参考文献

[1] 刘声.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十二五完成七项任务.[N].北京, 中国青年报, 2011年03月04日05版

[2] 江翠平.国外出版业公共服务模式探析.科技与出版, 2009年第11期

[3] 苏士澍.建议全民阅读工程.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2年3月16日第011版

上一篇:二维码便民诉讼的探索与实践下一篇:浅析新形势下企业财务税收管理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