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便民诉讼的探索与实践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知情权, 方便诉讼参与人、信访人及时掌握相关的诉讼和接访知识, 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从2013年9月起推行二维码便民诉讼服务, 收到较好效果。现就此项工作做简要介绍和讨论。

1 起源与发展

条码识别技术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 但得到实际应用和迅速发展还是在近20年间。在通用商品条码的应用系统中, 最先采用的是一维码。

二维码是运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 (二维方向) 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一种标识。

二维码, 也称二维条码, 英文缩写为“QR Code”。QR来自英文“Quick Response”的缩写, 即快速反应的意思, 源自发明者希望QR码可让其内容快速被解码。1994年, 日本Denso Wave公司为了追踪汽车零部件而设计了这种条码。

全球最大的二维码资源中心是“渡云”, 为全球用户统一提供了“唯一数据样本”的物品、人员、组织二维码识别信息。其原理是, 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 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 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 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同时还具有对不同行的信息自动识别功能及处理图形旋转变化等特点。

二维码是一种比一维码更高级的条码格式。一维码只能在一个方向 (一般是水平方向) 上表达信息, 而二维码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可以存储信息。一维码只能由数字和字母组成, 而二维码能存储汉字、数字和图片等信息, 因此二维码的应用领域要广得多。二维码的每种码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 每个字符占有一定的宽度, 具有一定的校验功能。二维码的特点具体是:

1) 高密度编码, 信息容量大;

2) 编码范围广;

3) 容错能力强, 具有纠错功能;

4) 译码可靠性高;

5) 可引入加密措施;

6) 成本低, 易制作, 持久耐用。

目前, 在二维码符号表示技术研究方面, 已研制出多种码制, 常见的有PDF417, QR Code, Code 49, Code 16K, Code One等。这些二维码的密度都比传统的一维码有较大的提高。

国际自动识别制造商协会 (AIM) 、美国标准化协会 (ANSI) 已完成了PDF417, QR Code, Code 49, Code 16K, Code One等码制的符号标准。

在二维码设备开发研制、生产方面, 美国、日本等国的设备制造商生产的识读设备、符号生成设备, 已广泛应用于各类二维码应用系统。

二维码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存储、传递和识别技术, 自诞生之日起就得到了许多国家的关注。美国、德国、日本、墨西哥、埃及、哥伦比亚、巴林、新加坡、菲律宾、南非、加拿大等国, 不仅将二维码技术应用于公安、外交、军事等部门对各类证件的管理, 而且也将二维码应用于海关、税务等部门对各类报表和票据的管理, 商业、交通运输等部门对商品及货物运输的管理, 邮政部门对邮政包裹的管理, 工业生产领域对工业生产线的自动化管理等等。

二维码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数据采集和信息处理的速度, 改善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为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综合各方面情况, 二维条码可用于如下五个方面:

1) 单证:公文单证、订购单、报关单、商业单证。

2) 证照:护照、身份证、挂号证、驾驶执照、会员证、识别证。

3) 仓储盘点:物流中心、仓储中心等的物品盘点。

4) 物品追踪:会议资料、生产零件、客户服务、邮购运送、维修记录、危险物品、后勤补给、生态研究。

5) 资料保密:商业机密、政治情报、军事机密、私人信函。

2 调查与论证

随着人民群众对司法需求呈现的多样性、个性化的特点, 人民群众对司法知情权的行使与法院微博微信等媒体的关联愈发紧密, 发扬改革创新精神, 根据信息化时代特点, 充分运用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 大胆探索, 积极创新司法为民举措, 更好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是人民法院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司法实践中, 特别是在立案阶段, 当事人为了查询与自己需要有关的诉讼指南与须知, 需要在诉讼服务中心的便民手册架上来回的翻阅、查找, 向法官咨询或索取相关诉讼指南或须知, 法官也须来回的翻阅, 给当事人造成了不便。我院立案庭对此问题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建议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 将当事人所需要的各类服务指南、须知、诉状格式等浓缩在一个方便的小册子或其他现化信息技术能够解决的载体里。该想法得到院领导的支持, 决定由立案庭、司法装备处、办公室组成二维码技术开发小组 (以下简称技术小组) 。

为尽快实现二维码诉讼指南的推广, 我院计划在2014年1月1日起在本院及南川区法院同时推出《二维码诉讼指南》, 在试用一段时间后, 通过当事人、代理人的反应后再向全辖区推广《二维码诉讼指南》, 以实现本院及辖区法院的全覆盖。

技术小组立即着手进行二维码技术在法院诉讼活动中的可行性分析。认为, 二维码的技术实现, 必须在法院诉讼活动中实现, 必须在当事人对二维码的体验性中实现。

为了在任务实施中更好地了解辖区基层法院在二维码推广中的网络结构、立案大厅的布局、审判区域的分布等问题, 保障《二维码诉讼指南》尽快落实, 技术小组到南川区法院进行调研, 认真听取、记录了南川区法院网络结构、立案大厅、审判区域的情况, 为保证二维码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在设计《二维码诉讼指南》时, 技术小组对现有的诉讼文书、格式、提示书、须知等进行了收集, 从中选择了部分有代表性的诉讼指南。主要将31个文件子项目加入条形码:

1) 院长邮箱;

2) 违纪举报;

3) 执行线索举报;

4) 人民法院来访指南;

5) 民事诉讼风险提示书;

6) 当事人诉讼权利与义务须知;

7) 民事诉讼起诉须知;

8) 申请保全须知;

9) 申请先予执行须知;

10) 诉讼收费;

11) 缓、减、免诉讼费规定;

12)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起诉须知;

13) 行政案件起诉须知;

14) 上诉须知;

15) 民事案件申请再审须知;

16) 刑事案件申诉须知;

17) 行政案件申诉须知;

18) 民事 (行政) 起诉状格式;

19) 刑事附带民事起诉状格式;

20) 上诉状格式;

21) 民事再审申请书格式;

22) 申诉书格式;

23) 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格式;

24) 诉前调解建议书;

25) 立案调解建议书;

26) 文书电子送达须知;

27) 授权委托书格式;

28) 申请执行须知;

29) 申请执行书格式;

30) 国家赔偿申请书格式;

31) 申请国家赔偿登记表格式;

32) 廉政举报方式, 包括来信、来访、发邮件、打举报电话等;

33) 举报须知, 包括告知举报受理范围、举报程序、受理过程及保密措施等相关注意事项;

34) 廉洁司法的相关规定, 主要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廉政建设“五个严禁”、重庆法院廉政建设“四个一律”等纪律规定, 便于举报人进行举报时予以参考。

上述文件项目内容, 包括了从调解、起诉、上诉、再审、执行、国家赔偿、举报及其它公开的信息。

接着, 从二维码的内部结构到各行业的应用又进行了研究分析。

二维码在全国法院中的应用都是空白, 在网上和其它参考文献中没有相应的资料可以查询参考, 只能结合我院及辖区法院在立案、审判、执行三大平台以及网络技术的实际情况制定可行性方案。

由于我院的立案、审判和执行三大平台和OA办公系统都使用由上海交大慧谷开发的两套软件平台, 而两套软件系统由于采用不同开发环境和系统, 造成不同的软件封闭性。

立案、审判、执行采用SYBASE+WEB方式, OA办公采用Lotus+WEB方式, 由于这些数据库系统我院不能获取到相应的数据结构和数据内容, 无法读取, 也就没有办法对这些数据进行直接利用。

因此, 需要采用其它方法来完成二维码与这些数据的对应工作, 完成相应的数据查询。经过综合考虑, 决定使用重庆法院公众服务网来完成部分信息的承载。

3 设计与制作

为了提高本院及辖区法院在二维码推广中的维护、升级, 技术小组考虑到, 如果将二维码直接转向重庆法院公众服务网可能带来辖区法院及本院在维护、升级方面的不便。因此, 应结合我院及辖区法院在二维码应用中的使用目标, 在我院已经建有互联网网站, 重庆法院公众服务网上也只有部分数据可以使用的基本情况, 应大力使用我院的互联网网站+重庆法院公众服务网结合的方式来完成二维码与公众数据的对应推广。即以我院互联网网站为主要载体, 重庆法院公众服务网为补充的数据承载方式。同时, 考虑到有部分辖区法院没有建立互联网网站的情况, 也可以通过我院的互联网网站进行链接, 也可以将辖区法院的信息放到我院互联网网站上, 保证所有辖区法院都能实现各自个性化的《二维码诉讼指南》的应用推广。

因此, 采用在我院互联网网站上添加新的网站模块, 网站模块要求不能与现有模块相互干扰, 模块能相对独立, 每个链接都能清晰识别, 同时保障界面美观, 由我院互联网网站承载的网页信息要求有统一的标识, 如显示我院的图片信息, 由重庆法院公众服务网的承载的网页信息也由我院的互联网网站统一跳转, 为今后《二维码诉讼指南》的维护、升级留下空间。

在生成二维码的实施过程中, 还考虑我院及辖区法院地处偏远山区, 人们对于新事物的认识还比较淡薄, 特别是对扫描二维码、使用智能手机应用的认识还较肤浅。即使人们使用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 也只是把它当作一个普通电话在使用的人较多。同时人们使用的手机型号有所不同, 特别是老旧型号的手机等, 由于摄像头像素低、没有动态调焦能力, 对一些高清冗余型的二维码可能造成无法识别, 而新型号的手机却能轻易识别这些二维码, 而如果只做一种低清大像素的二维码无法做到生成的二维码构图美观, 也没有个性, 无法承带每个法院的个性标识。

为了保证不同型号的手机都能识别, 技术小组经过综合考虑, 认为应当使用两套二维码, 一套为高清彩色型, 这套二维码有鲜明的个性, 可以带上每个法院彩色的法院标识;一套为低清黑白型, 保障普通手机也能识别, 最大限度保障所有手机都能识别, 同时这种二维码印刷成本低廉, 可以大量发行。因此, 技术小组在生成二维码时, 采用了由软件生成普通二维码, 再用PHOTHSHOP软件合成带个性的彩色二维码的方法, 做成了两套不同版本的二维码系统。

4 链接与生成

为了保证二维码在使用中的稳定性, 防止内容因不同年代的变化造成二维码也需要变化, 容易造成当事人不能及时得到更新的内容, 因此采用链接方法来生成二维码信息。同时为进一步保证二维码自身的稳定性, 在今后的使用中不再对已经发行的二维码进行更新, 只添加新的二维码信息。

链接的制作:在我院的网站上, 生成一个QRCode的目录, 以便将今后的所有二维码地址都放在这个目录中, 然后将每个需要的二维码名称定义一个对应的HTML文件, 文件中的内容按两种方式生成内容, 一种无条件跳转, 这种HTML文件可以将网页转到另一个网站上已经定义好了的内容, 如将《立案调解建议书》这个二维码跳转到重庆法院公众服务网上对应的《立案调解建议书》网页上去。另一种是有内容的正常网页, 这种网页就承载本院或辖区法院的网页内容。

生成链接的网址后, 再到互联网上任意找到一个可以制作基本二维码信息的网站, 输入要链接的二维码网址, 分别生成高分辨率和低分辨率二维码信息各一套, 低分辨率的二维码可以直接进行印刷, 但高分辨率的二维码还要进一步加工, 让它带有鲜明的法院特色。因此将这套高分辨率的二维码在PHOTOSHOP上进行再加工制作, 分别在二维码的左上角、右上角、图像中间加上三个不同的图像和文字。左上角是“三”字, 右上角是“中”字, 图像中间是“法”字, 辖区法院也按照这个方式进行不同的处理。为了保证加入的文字好看, 将这三个文字与作为背景的二维码图像进行了融合处理, 使文字与二维码更加融为一体, 同时将三个文字进行色彩处理。使生成的高清彩色二维码更加美观。

5 实验与优化

在完成二维码的制作后, 技术小组发现, 用户虽然可以在不同的手机上扫描二维码, 但有很多用户可能没有开通上网流量或使用2G网络上网, 速度慢或无法上网。为进一步提高当事人对二维码的体验性, 特别是让当事人在我院也能轻松扫描二维码, 决定利用我院现有WIFI系统为当事人提供免费的上网环境, 但考虑到安全性, 防止当事人非法利用我院提供的上网环境从事非二维码扫描查询的事务, 决定对我院的无线上网环境进行升级改造。目标就是让当事人能在我院使用免费的WIFI系统扫描二维码。

采用何种WIFI登陆体系是系统成功的关键, 技术小组查询相关资料, 分析了当前技术上的三种免费的WIFI登陆体系, 一是短信认证方式, 这种方式是机场、广场使用较多。二是“犹豫期”登陆体系, 这种方式目前在一些商业用户中有一些使用, 主要给用户提供比如30分钟、1小时的上网时间, 过期后就要再等一段很长的时间才能再使用此WIFI上网, 能有效防止蹭网。三是限制上网行为登陆体系, 这种方式目前也只在少量的如银行中使用, 这种方式要求限制用户只能上几个指定的网站, 用户不能随意上其它网站, 但时间没有限制。考虑到我院二维码推广工作的实际使用情况, 认为当事人在我院只是扫描二维码后登陆到我院互联网网站和重庆法院公众服务网及最高人民法院的一些网站, 我院应使用第三种方式对当事人提供免费上网WIFI。因此, 在确定好设备的工作模式后, 技术小组对我院的WIFI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由于此次升级涉及的WIFI系统, 是我院外网上网系统中一套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这次升级改造, 涉及我院的整套互联网上网设备、软件, 工作量非常大。

生成二维码后, 为测试这两套二维码在不同的手机、不同的网络环境、不同的软件下的表现, 对这两套二维码, 技术小组通过各种方式找到了十多台不同型号的手机, 在2G网、3G网、4G网、WIFI网络环境下, 并在不同的软件方面测试了如UC浏览器、QQ、微信、QQ浏览器、360浏览器等多种软件下扫描这两套二维码的表现。

测试中发现, 手机型号中摄像头对识别度的影响, 网络环境对浏览速度、跳转网页、DNS解析的影响, 软件对识别、速度的影响特别大。如QQ、微信等都要求先进行登陆对应的QQ、微信服务器, 在识别时还要跳出确认窗口, 来确认这些二维码识别是否能访问的信息, 用户要在点击确认后QQ和微信才在它们自己的窗口中访问这些内容, 这对用户的体验带来一些不适应的地方, 但在使用各种浏览器时, 却能轻松访问这些信息, 用户能充分体验到快速、方便的二维码扫描后查询到所需信息的能力。通过这些测试, 为当事人使用好二维码扫描提供了可行、可参考的依据, 并制作、印刷在《二维码诉讼指南》中的使用说明中。

6 应用与推广

二维码便民诉讼工作设计在我院和南川区法院取得成功后, 我院决定在两级法院全面推广, 并再次对二维码的组成和结构进行升级, 完善二维码在诉讼服务中的各种资料, 提高二维码在诉讼服务中的比例, 将更多的诉讼指南放在了《二维码诉讼指南》中。

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 于2014年6月份在辖区法院全面推广二维码诉讼服务, 并代为制作升级后的二维码诉讼指南标识牌, 印发通知要求辖区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显著位置摆放统一制作的“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二维码诉讼指南”和各法院自己的二维码标识牌;立案庭在向当事人、代理人送达有关诉讼文书时, 应一并送达二维码标识;立案、审判、执行环节, 法院工作人员应主动向当事人说明二维码诉讼指南的使用方法, 联系技术人员再提供免费WIFI热点链接。

2014年1-5月, 我院及南川法院、丰都县法院发送二维码诉讼服务卡6000余份, 提供使用咨询420余人次。

在二维码投入使用之初, 社会公众对这一事物的了解程度不高, 对于使用《二维码诉讼指南》也有一定排斥性。曾经有一位当事人来立案窗口咨询一个行政案件如何起诉以及如何撰写行政起诉状, 立案窗口的同志了解清楚相关情况后, 即向当事人递上一份《二维码诉讼指南》, 并建议他尝试使用一下二维码。当事人起初并不乐意去使用, 觉得使用二维码非常困难。窗口的同志耐心细致地演示如何运用手机扫描相应的二维码模块, 所需的信息立刻显示出来了。该当事人看后表示:“最开始认为二维码服务非常复杂, 但没想到原来使用起来这么简单, 非常便捷和清晰。”

《二维码诉讼指南》的使用和推广, 使得社会公众只需动动手指, 用手机扫一扫即可建立与重庆法院公众服务网和法院官网的互联网链接, 轻松获取所需的司法公开信息, 《二维码诉讼指南》在便捷诉讼当事人, 节约诉讼成本, 提高诉讼效率, 增强司法透明度, 增进理解互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成效显著。

2014年6月11日,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钱锋院长来我院调研时指出, 市三中法院推出的“二维码”服务, 技术很成熟, 同司法公开、为民服务有机结合, 非常方便、管用, 市高法院将向全市法院推广。我院及辖区法院推出《二维码诉讼指南》后即获得社会赞许, 丰都县电视台、南川区电视台、重庆卫视等对此进行了专题播报和直观演示, 丰都报、南川日报、重庆日报、人民法院报、新华网、央视网、人民网、光明网法院频道、中国长安网、中国法院网等媒体也先后予以报道。该举措还获得了最高法院肯定, 《最高人民法院简报》2014年信息专刊第2期“经验交流”专栏专题刊登了我院探索运用二维码提升诉讼服务水平的经验做法。

下一步, 我院将研发针对案件当事人的“个性化二维码”, 进一步扩大使用查询范围。“个性化二维码”是每个案件的专属“身份”识别码, 当事人只需打开手机连通网络便可随时查询案件进度信息和裁判文书信息, 真正实现手机扫一扫诉讼全知道, 以促进司法流程更公开, 为民服务更便捷。

上一篇:城际轨道交通动车专业人力资源结构优化研究下一篇:我国公益出版服务模式的多元化探析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