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公益

2024-07-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学公益(共8篇)

国学公益 篇1

2013年4月5日—6日,北京大学《和谐之道》内蒙古五原县公益论坛在我校报告厅举行。

这次论坛由北京大学《和谐之道》社会研究中心主办,由五原县宣传部、团委、妇联、教育局、第五中学及传统文化协会承办。

论坛为时两天,北京大学青少年素质训练中心特聘专家、体验式国学教育创始人、家庭教育专家、青少年成长指导专家刘永刚老师,中国新儒学与理学创始人、国学传播专家、北京大学和谐之道国学大讲堂特聘心灵导师程大海老师分别做了专题演讲。刘老师重点讲了国学的精髓“孝道”和如何开发3w未来领袖;程老师演讲的主题是“生命之光”,告诉我们,要点亮心灯,爱施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各承办单位领导及我县各中小学教师、家长、学生代表一千多人聆听了演讲。

我校贾瑞兰副校长还分享了她学习国学的感受。

期间,我们还观看了义工老师们表演的手语舞《中国脊梁》、《感谢你》、《感恩的心》等。

最后,我校肖永胜校长作总结。他说,我们把《和谐之道》公益论坛引进五中校园,就是为五原县弘扬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开创良好的开端,希望传统文化挽救我们的教育,使受教育者都能找到人生的方向,为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文化伟大的复兴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报道员:池俊花

2013年4月7日

国学公益 篇2

关键词:国学,廉政文化,公益广告

“扬正气, 促和谐”全国优秀廉政公益广告在各大电台、电视台等媒体相继展播以来, 获得较好的评论。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 这一系列具有传统文化意义的公益广告的播出, 迎合了时代的需要, 具有现实性的教育意义。透视我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 不难发现, 我国的廉政文化思想源远流长, 生生不息, 影响深远。

一、源远流长的廉政文化

据文献记载, “廉”字最早见于《周礼》:“以听官府之六计, 弊群吏之治, 一曰廉善, 二曰廉能, 三曰廉敬, 四曰廉正, 五曰廉洁, 六曰廉辩。[1]”西周时期, 就这样以廉为本, 考察群吏的政绩, 裁断高下优劣, 平治官府, 亦称“六廉”。

春秋时期, 诸子百家对廉政都作了重要论述, 《老子》中记载着:“是以圣人方而不割, 廉而不刿, 直而不肆, 光而不耀。”孔子曰:“临官莫如平, 临财莫如廉, 廉平之守, 不可攻也。[2]”墨家认为君子之道有“廉、义、爱、哀”四行, 最先把廉政作为重要德行提出来。法家则把“廉”与政治结合起来, 认为“廉”是治国纲领“四维”之一, 管子说:“礼义廉耻, 国之四维, 四维不张, 国乃灭亡。[3]”把礼义廉耻作为立国的四大纲要, 堪称中国廉政思想的开端。

沿着《周礼》的脉络, “廉”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伦理范畴和道德体系, 并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中国历史上最先对道德规范作出全面归纳的是汉代学者贾谊, 在《新书·道术》中提出了56对正反的道德范畴:“辞利刻谦谓之廉, 反廉为贪。[4]”唐太宗论述廉政时说:“君主贪财, 内丧其国;大臣贪财, 必害其身。”朱元璋亲自编写《御制大诰》, 大力治贪。曾国藩则把道德规范为“诚、忠、勤、恕、敬、廉、俭、信、谦、慎”等十字, 主张用传统道德维护社会秩序。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 所谓“廉者, 民之表”、“廉者, 仕之本”、“廉耻者, 立人之大节”、“廉耻者, 士人之美节”等说法, 俯拾皆是。《菜根谭》中提到“居官公廉, 治家恕俭[5]”, 其中, 居官有二语, 即, 为公则生明, 为廉则生威。“扬正气, 促和谐”全国优秀廉政公益广告在《育廉篇》中提到“公生明, 廉生威, 保持本色树正气;奢毁誉, 贪丧志, 骄纵腐败毁根基;讲理想, 乐奉献, 报效祖国立大志;学廉政, 知荣辱, 构建和谐新天地”。在这里, “公生明, 廉生威”再次阐释了古人将清廉作为官吏的基本道德之内涵, 也再次印证了千百年来清廉自守乃为官之本的真理。

二、不贪则廉, 无私则公的为政观

不贪则廉, 无私则公。自古以来, 廉洁就是做官的基本要求。这种无形的力量, 使人见素抱朴, 少私寡欲。正如在廉政公益广告之《廉洁是一种力量》中提到的, 申纪兰一辈子扎根西沟, 带领大家建设贫困山区的的事迹。她坚信“廉洁是群众最拥护的, 真正能代表了共产党, 群众就最拥护”;她认为“有私心就不是个好干部, 有私心就不要当干部”。就在这一信仰的支持下, 她成了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并把自己的全部所得交给了集体。终于, 新世纪的旧西沟成了全国闻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范。

“清者莅职之本, 俭者持身之基。[6]”清廉是做官的根本, 俭朴是立身处世的基础。《周书·裴侠传》中记载, 南北朝时河北郡 (今山西运城东南) 郡守裴侠, 节俭朴素, 吃的只是些豆、麦、咸菜之类的食物, 很受当地吏民的尊敬。裴侠的堂兄伯凤和世彦, 当时都是丞相宇文泰手下的佐僚, 他们讥笑裴侠说:“人生做官, 应当使自己的生活和功名一并好起来, 像你这样清苦, 为的是什么呢?”裴侠回答说:“清廉是做官的根本, 俭朴是立身处世的基础。活着在世, 要受朝廷的称赞;死了以后, 要流芳于史册。我志在努力自修, 害怕有辱祖先, 反而被人笑话, 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伯凤等人听后很是惭愧。裴侠的话虽然具有封建时代的局限性, 但对于现在的廉政文化建设来说, 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常言说, 无病休闲瘦, 奉公莫怨贫, 知足无烦恼, 布衣乐终身。” (廉政公益广告之《廉吏篇》) “君子有大道, 必忠信以得之, 骄泰以失之。[7]”这告诫今人, 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 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在廉政公益广告之《诸葛村篇》中也提到了“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8]”之名言。在浙江兰溪诸葛村, 千百年来, 诸葛后人秉承祖训——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戒子古训, 代代相传。方志敏在《清贫》一文中写道:“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 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今天市场经济的大潮中, 干事业更需要耐得住清贫。这段话值得我们反复吟味深思。

三、治国、平天下的个人修养

王阳明是将孔子思想作发扬光大的明代思想家, 留给后人一本重要著作《传习录》。他认为人都有良知, 这种良知与生俱来, 愈是到了后来, 愈被私欲蒙蔽, 人心也就一天天坏下去, 主张在生活中通过知行合一恢复良知——清心寡欲, 矢志不渝。然而很多时候, 人心是浮躁, 受声色犬马的诱惑, 放逐于名疆利场, 不知所至。那么, 如何才能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洁身自爱而又兼济天下呢?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 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成其意者, 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9]”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反映的是儒家学派的教育宗旨和目标。它认为修养德行是教育的根本, 以修养为根本, 才能在道德上达到“圣人”、“贤人”的境界, 才能在政治上实现“治国、平天下”的“至善”目标或是最高理想。所以良好的道德修养是为人的根本。只要思想志向真诚, 心灵自然能够体现在各种行为事物之中, 心志不为物欲所诱惑, 道德人格就由此建立。有仁德修养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也是关键。

《论语·学而》载:“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0]”这就是说一个人要养成经常自我反省的习惯, 检查自己的思想与行为, 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 防患于未然, 加强自身修养。有道说:“晚景从良, 一世之烟花无碍;白头失守, 半生之清苦俱非[11]”, 一生即便有诸多不是, 晚年改错, 总归可取;有人到了老年失去应有的操守, 半世辛劳付之东流。传统告诉我们, 保护晚节是“底线”的要求。官场也是如此, “庄严体面的退场和光亮隆重的出场, 同样精彩。” (廉政公益广告之《精彩人生》)

四、独善其身、兼济天下的社会责任

老子说, “胜人者有力, 自胜者强。”这句话, 强调的重点在“自胜者强”。一个人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 严格自律, 控制自己的欲望, 不随波逐流, 这是件很难的事。正如姚明所说, “在人生的赛场上, 裁判就是你自己。如果你犯规了, 即使没人吹哨, 大家也会看得见。” (廉政公益广告之《姚明篇》) 古往

自我、本我和超我的挣扎

——精神分析视野下的《色, 戒》

施玮妮 (甘肃省兰州大学戏剧影视文学研究所730107)

摘要:精神分析电影批评是以精神分析心理学为理论先导发展起来的。它以对人的潜意识的发现和对本能欲望前所未有的张扬影响了整个20世纪。结合电影《色, 戒》和小说《色, 戒》, 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剖析王佳芝在与易先生交往过程中本我、自我与超我间激烈的较量与冲突, 分析王佳芝在执行特工任务中的复杂心理, 探寻王佳芝本我的最终臣服背后交织的多种因素。

关键词:《色, 戒》;弗洛伊德;自恋;恋父;自我;本我;超我

著名电影导演李安把张爱玲的小说《色, 戒》搬上了荧幕, 引来无数争议。我们暂且跳出电影改编是否忠于小说原著的俗套探究, 仅就王佳芝怎样由一个爱国女学生一步步陷入假戏真做的泥潭, 最终臣服于“本我”放走汉奸易先生这一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来看, 李安的《色, 戒》拍出了张爱玲写出来的《色, 戒》, 也拍出了张爱玲没有写出来的《色, 戒》。在弗洛伊德看来, 任何事情都事出有因, 也就是说, 人们的言行没有偶尔为之的, 即使口误也是如此。只是一些原因是不为我们所觉察的, 但正是这些人们没有意识到的原因导致了我们的某种言行。本文将从精神分析角度, 运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和性本能等理论, 分析王佳芝心理, 阐明这一行为产生的深层心理原因。

一、“自恋”与“恋父”的灵魂交接

弗洛伊德将力必多包含于自我之中的情况称为“自恋”[1]。他把个人的发展过程视作由自恋到物恋的进展。同时, 即使物恋充分发展, 总有某种程度的自恋在继续。也就是说:“即使人为自己的力必多找到了外部对象, 他仍留有某种程度的自恋。”[2]从小说《色, 戒》中不难找到上述理论的证据。王佳芝的自恋体现, 一方面是以自我为主体, 在两性交往中将自己放置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小说中写到, 两年前在香港, 王佳芝乔装麦太今来, 有多少英雄豪杰在战胜自己的对手之后, 却不能战胜自己的种种欲望而最终毁败在自己的手里, 教训极为深刻!

然而, 虽说面对形形色色的不正当诱惑, 能够众人皆醉我独醒地保持自身纯洁, 实属难能可贵, 但若仅此而已, 对周围的不廉行为视而不见,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则是昏庸至极, 俗不可耐。廉政公益广告之《12388》告诉我们:“当问题出现, 如果你选择视而不见, 如果你觉得事不关己, 如果你仍然没有行动, 国家的利益受损, 你的利益也会受到威胁。”在短片的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冲击下, 我们强烈地意识到自身利益受到威胁的紧迫性。

所以说,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12]”这一古往今来颇受推崇的儒家思想, 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事业中, 那些只关注个人廉洁自律而对他人的不廉行为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的自私心理, 只是个人主义的表现形式之一。虽说人各有志, 我们不能苛求每个人都具有与不廉行为泾渭分明、势不两立的高姿态, 但是党风廉政建设事关国运盛衰和长治久安, 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党员干部自然责无旁贷, 普通群众也当积极参与, 形成群防群治的反腐氛围和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

总之, 关于廉政文化这一话题, 我们要讨论的相关问题仍有很多。如果要进一步讨论并回答这些问题, 那么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这个可贵的国学资源宝库里仍会找到答案。

太接近易先生, 第一次在他家打麻将时, “她知道他不是不注意她, 不过不敢冒昧, 她自从十一二岁就有人追求, 她有数”[3], “从十五六岁起她就自顾忙着抵挡各方面来的攻势”[4], 从文字中我们可以感觉到王佳芝对自己的相貌还是相当自信的, 自信得有点“自恋”的味道。这种自信加上自恋, 让她在跟易先生的交往中如鱼得水, 甚至可以说“自我力比多”让她沉醉在这种来自异性的爱中。小说中写到王佳芝从易家回来后的心理, “下了台还没下装, 自己觉得顾盼间光艳照人”[5]。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 王佳芝很入戏, 最后她把自己真的当成了易先生的情人也是在情理之中的。王佳芝的自恋另一方面却体现为自卑心理的闪现。小说一开头就为题目中的“戒”字做了大笔墨的描写, “麻将桌上白天也开着强光灯, 洗牌的时候一只只钻戒光芒四射”[6], 还有牌桌上阔太太们有心无心地谈论着各种钻戒, 而此时王佳芝的心理是“牌桌上的确是戒指展览会, 王佳芝想。只有她没有钻戒, 戴来戴去这只翡翠的, 早知不戴了, 叫人见笑……” (电影旁白) 。王佳芝因为没有钻戒而产生了自卑心理, 进而她把“自我力比多”转移到“钻戒”这一外部对象上, “本能 (或是力比多、性欲望) 的惟一机能就是直接消除由外部或内部刺激引起的机体的兴奋状态, 它履行的第一原则———快乐原则。快乐原则的目的是避苦趋乐, 消除使人感到痛苦和不适的紧张体验”[7]。这就为最后易先生给王佳芝买粉红钻戒时, 王佳芝的力比多被刺激而做出了旁人看来是意想不到的行为奠定了心理基础。

弗洛伊德提出“俄狄浦斯情结”之后又归纳出“厄莱克特拉情结”。[8]小说《色·戒》中没有提到王佳芝的父亲, 但李安在电影《色·戒》中填补了这一空白, 用了简短的几段对话交代了王佳芝的家庭背景。她父亲在她母亲去世后带她弟弟去了英国, 父女俩一直通信往来, 从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出王佳芝一直盼

参考文献

[1]菜根谭, 郑福田主编.远方出版社, 2002.6

[2]庄子.[战国]庄周著, 乙力注释.三秦出版社, 2008.1

[3]大学·中庸[战国]曾参子思著邵士梅注释三秦出版社2008.1

[4]冯友兰著, 赵复三译.中国哲学简史.新世界出版社, 2004.1

[5]http://www.he-n-tax.gov.cn/hbgsww/gszt/lzjszt/lzwh/200703/t20070326_7959.htm

“国学下乡?书香暖山村”公益行 篇3

金芒果计划负责人熊小平先生介绍,“金芒果计划”希望通过搜集爱心人士捐赠的书籍带给农村的孩子读书的希望。金芒果计划截至目前已吸引了10万余人次参与,募捐并捐赠了爱心图书35万余册,惠及5万农村小学生。

《芒果画报》执行总编陈晓丹表示,《芒果画报》一直都在做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这也是促成本次国学下乡的初衷,孩子是国家的希望,我们一直想着给孩子最好的环境,不仅是物质上的,更应是精神上的。在飞速发展的时代里,我们更应该竭力让孩子们真正理解并践行“仁义礼智信,温良恭谦让”。

方太集团一直以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立志成为受人尊敬的世界一流企业。董事长兼总裁茅忠群吸取儒家思想精华,要求每个方太人要具备传统美德、职业道德和工作能力。一个将“仁义礼智信”写进公司价值观的企业,希望能为渴求知识的贫困儿童带去学习的机会,用国学思想让孩子们受益。由此创建“方太青竹简国学计划”反哺社会,在各地开展国学公益讲座,希望用国学思想让孩子们受益。

石桥小学是一座由村祠堂改建的村小,目前5间教室里只有51名学生,5名教师。孩子们纯真的笑脸里丝毫掩饰不住对知识的渴求,对书本的喜爱。

活动现场,《芒果画报》执行总编辑陈晓丹与方太集团长沙分公司袁俊经理等代表一起向石桥小学捐赠了千本少儿国学图书,并赠送国学图书室的牌匾,还向现场所有小朋友和老师赠送了方太公司特别准备的国学经典礼盒。

随后,来自百年书院——宁乡县云山书院的国学讲师结合《弟子规》的内容,现场教授孝、礼方面的相关知识。活动最后,志愿者家庭与学校师生一起,将图书送到图书室,亲手完成国学图书室的建设。

国学公益 篇4

【第1句】国学大美,美不尽言,美不胜收,美轮美奂,然大美无声,非虚妄浅薄者可闻,国学典籍含英咀华,默而无言,与你遥遥相对,无声的召唤令你心驰神往,当你怀一颗赤子之心走近国学,感悟国学,体味国学,践行国学多时,你会蓦然发现,国学大美,其实已在你心里。

【第2句】国学源自天地,从伏羲仰天俯地而悟易经,到屈原漫游天地而得九歌,再到竹林七贤隐居山林而通三玄,古之高士,欲有所得,无不与天地相交接。故我说:国学亦有大美。国学大美,美在境界,美在德操,美在文字,美在悲悯,美在轻盈。

【第3句】国学简练的语言,丰富的字义,传奇的故事,时时让人感觉到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中国文字的奥妙和魅力所在。国学涉及文学、历史、哲学、术数,等等,内容比较完备,文学大师的生花妙笔,史学家的考据论证,文人的思想火花,传奇的神话故事,古老的笑话典籍,让人大开眼界。一些史书的作者都是当代名家,不论考据还是推演都很有分量,读起来很是过瘾。一些文言文的书,既有原汁原味的原文,也有翻译过来的白话文,不论你喜欢哪种都可以畅通无阻地享受阅读的乐趣。

【第4句】德操已得,又观文字。诗经文字简洁,以少总多,情貌无遗,读之可明道;楚辞文字沉郁,感情激奋,读之可养志;汉赋文字汪洋,规模宏大,读之可盛神;唐诗文字刚柔并济,气象万千,读之可立魂;宋词文字清丽,大美天成,读之可洗心;元曲文字激越,摇曳多姿,读之可通灵;明清小说文字典雅,描世间百态,读之可启智。

【第5句】研读国学,先悟境界。孔子之美如一丝春风和煦而温暖,孟子之美如一阵夏雨热烈而强劲,庄子之美如一片秋叶淡泊而悠远,老子之美如一场冬雪晶莹而博大。境界已悟,续品德操。“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有超然之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昂然之德;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泰然之志;“人固有一死,或重如泰山,或轻如鸿毛”,有豁然之明;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有浩然之气。

【第6句】国学悲悯难释,归于轻盈。“庄生晓梦迷蝴蝶,栩栩如生”,读之忘物; “飘飘乎如遗世而独立,羽化而登仙”,读之忘世;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读之忘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读之忘机;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读之忘我。【第7句】近年来,深邃、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重视。幼儿园里,“国学热”也在不断升温,各种国学补习班应运而生。其实,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如同一棵繁茂的大树,在这棵树上不仅有《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脍炙人口的国学经典,也有着在中国大地上发展了几百、甚至几千年的民族乐器。我们总是在语文课本里不断地听到“高山流水觅知音”,听到“雨打芭蕉落闲庭”,听到“春江花月夜”,听到“明月几时有”等等回味无穷的古诗词,可体会那古诗词中蕴含的无尽韵味以及千百年来时光沉淀的意境——音乐,无疑是最佳的传递方式。而学习民族乐器,正是打开这扇国学之门的钥匙。

【第8句】国学凝聚着中国数千年的文明,体现了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而成语堪称中国经典之经典。国学之核心命题乃现实人生,做这样的一个系列剧能一方面对国学文化能够传承和发展,另一方面对青少年的成长和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使青少年在观影的过程中,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并通过这些正确的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这样的影视项目肯定能够让中华传统文化深入到每一个观众的心中。

【第9句】国学源自天地。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国学之美,美在境界,美在德操,美在文字,美在悲悯,美在轻盈。国学如“像黄鹂一样动听,像狮子一样深具底气,像龙吟虎啸一样一言既出,满座皆惊,再出一言,如坐春风。”

【第10句】国学是先人用尽一生而总结的道理,那是对人生的品读,那里有人世的沧桑,有历史的痕迹,有生命的真谛,那些都是中国的骄傲,那些沉积着一个伟大的名族不变的精魂,国学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修身养性,教会我们如何做真人,教会我们分清美丑,明辨是非。国学使我们从圣人和智者的叮咛中品位人生的真谛,从一件小事,从一句话,从一个动作,从一个事物中,我们都能感悟到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怀。国学经典总是引领我们不断领悟到生命的意义,端正青少年正确的人生态度。国学,需要我们用一辈子去体会,而国学中的精华,一生也学不完。【第11句】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

【第12句】 “菜根谭》囊括了5000年中国处世智慧的奇书。”这是世人对它的评价。“云中世界,静里乾坤;冷静观人,理智处世;水滴石穿,瓜熟蒂落。”人生就是这样,要能够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寻到快乐的因子,要能够在荣誉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学会坚持。《菜根谭》,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无穷趣味。我觉得《菜根谭》它真的看懂了这复杂的社会,教会了我怎样面对生活,面对人生。

【第13句】实际上,从《易经》到老子的《德道经》,这个脉络是非常清楚的,我相信国内、在座的专家们都可能还是认同这一点吧。在这个问题上,我想先把这一点说一下。在老子的学说没有出现之前是“黄学”——黄帝的学说。在“老学”出现以后,基本上在战国春秋时代以前,大家共同认同的都是“黄老之学”。“黄老之学”的核心,就是道德。演绎开来说,所谓国学就是中华传统的道德文化。把这个道德抓住了,我觉得我们中华民族的主史文化——文化之根就把握住了。在这个基础上相继诞生的儒学和后来引进别国的佛学,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根文化的三大支柱,也就是共同构成了我们的国学,这就是我们国家精神领域的根基吧——精神领域建设的一个根基。

【第14句】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国学有利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使人们共享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接受教育,提升境界。现在就请你跟着我们一起进入这诗歌的世界吧!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文章,让我在这很美好的春天里感受别一样的情怀。古代的诗人们也写了不少赞美春天的诗呢!我知道不少呢!比如说《咏柳》、《早春》等等。《咏柳》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于春天的赞美之情,借柳树来抒发春天的美。其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句是把二月的春风比作了剪刀,多恰当的比喻啊!

【第15句】 从全球联合祭孔活动到于丹在百家讲坛开讲《论语》,国学热正不断升温。在我眼中,国学是那么的遥远,是那么的不可企及。但是要问我读过哪些关于历史的书,我会毫不犹豫的说出很多,像《史记》,《西游记》,《东周列国志》,《资治通鉴》等等。原来啊,“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主要包括先秦经典、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以及汉赋、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文学。另外,也包括了中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如此说来我早与国学结下了缘分。

【第16句】《道德经》是我体会最深的,它总能用一句短小而精辟的话把我们领到另一种美妙的境界,那里都是真善美。这就是国学的力量,在国学中一旦看懂人生,便会使生活升华到另一个水平线——不计较得失,无论世事沉浮,每次都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去看待,以一颗平静的心去面对。看轻人生的权势名利,看穿世间的繁华昌盛,看透人生的真谛,超然物外,你就会别有一番滋味。“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这句话,就是真善美的最高境界,这句话也是老子一生的坚守。权势名利都看轻了,世间就安静了。品读国学,就是在品读人生。懂得国学,你就懂得了人生!

【第17句】我上小学时,就与《资治通鉴》结成朋友,书里的很多故事都对我有很大启发。例如“商鞅变法”这个故事,商鞅为了树立威信,一诺五十金,很好的推进了改革。他的做法让我明白了,不管国家还是个人,都应用诚信的态度去做事,这样我们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还有“苏武牧羊”的故事,让我看到了一个顽强的爱国者,感受到了我们的祖先有何等的浩然正气。苏武说过:“臣子对皇上尽忠,就像儿子对父亲尽孝,虽死无憾。”《资治通鉴》这本书让我了解了国家的盛衰、民族的兴亡、统治阶级的政治……让我了解了唐太宗李世民和蜀相诸葛亮勤政爱民的故事;让我了解了“长平之战”等史实,感受中国历史上战争的波澜壮阔;让我了解了“指鹿为马”等成语的来源,体会其中的一些道理。上了初中后,我又读了老子的《道德经》和庄子的《南华经》,感受到了老子的哲学系统和老子的思想,感受到了庄子道法自然的观点,和先秦道家思想的传承与沿袭。

【第18句】我们中华民族拥有5000年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很难想象,世界上如果缺少了中华文化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前几年,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号召一经提出,立即受到了目内外炎黄子孙的热烈拥护。原因何在呢?这个号召说到了人们的心坎上。弘扬什么呢?怎样来弘扬呢?这就需要认真地研究。我们的文化五色杂陈,头绪万端。我们要像韩愈说的那样:“沉浸酿郁,含英咀华”,经过这样细细品味、认真分析的工作,把其中的精华寻找出来,然后结合具体情况,从而发扬光大之,期有利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前进与发展。“国学”就是专门做这件工作的一门学问”旧版《辞源》上说: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话虽简短朴实,然而却说到了点子上。

【第19句】国学让我增长见识,我遨游在国学的海洋里,穿越时空,与历史人物对话。看到那一个个以少胜多的战役,那一个个为国捐躯的将领。我看到了秦朝的短暂,看到了唐朝的繁荣,看到了灿烂的宋元文化,看到了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第20句】最近听一位国家领导说,他在新德里时亲耳听到印度总统引用中国《管子》关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话。在巴基斯坦他也听到巴基斯坦总理引用中国古书中的话。足征中华智慧已深入世界人民之心。这是我们中国人应该感到骄傲的。所有这一些中国智慧都明白无误地表露了中国的特色。它产生于中国的过去,却影响了中国和世界的今天,连将来也会受到影响。事实已经证明,连外国入都会承认这一点的。

【第21句】国学经典自有一方天地,让思想自由驰骋;国学思想使人美丽,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我可以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诗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

【第22句】中国的爱国主义怎样呢?它在主体上是属于真爱国主义范畴的。有历史为证,不管我们在漫长的封建时期内,“天朝大国”的口号喊得多么响,事实上我国始终有外来的侵略者,主要来自北方,先后有匈奴、突厥、辽、金、蒙、满等等。今天,这些民族基本上都成了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但在当时只能说是是敌对者,我们不能否定历史的本来面目。在历史上,连一些雄才大略的开国君主也难以逃避耻辱。刘邦曾被困于平城,李渊曾称臣于突厥,这是最明显的例子。我们也不能说,中国过去没有主动地侵略别人过,这情况也是有过的,但不是主流,主流是中国始终受到外来的威胁。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中国人民敬仰、歌颂许多爱国者,岳飞、文天祥、史可法等等都是。一直到今天,爱国主义,真正的爱国主义,始终左右我们民族的心灵。

【第23句】夜晚来临,月亮也随之出来。让我们来看看诗人中的月亮是怎样的吧。《中秋月》、《关山月》这些都是描写月亮的诗歌。让人感觉到空中皎皎明月的美丽。总之,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意识绚丽的奇葩,他的无穷魅力值得我们长久而深入的探究。

【第24句】走进唐诗宋词,就是走进一个神奇迷人的王国。那是一个人类精神之花全面盛开的季节。我们的大师从一张薄薄的书页上站起来,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一袭古装,长发飘飘,风姿万千:古朴雄浑的子昂,清朗雄健的王之涣,闲静谈远的孟浩然,飘逸豪放的李白,沉郁顿抑的杜甫,清扬畅丽的白居易,奇诡璀璨的李贺,精巧艳丽的温庭筠,凄婉优柔的李煜,闲雅清婉的晏殊,豪放旷达的苏轼,雄放流畅的陆游……

【第25句】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智则国智,少年独立则国家独立。”同学们,千年的血雨腥风,曾经被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国已经傲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还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艰苦奋斗,我们要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指引我们前进,从现在开始,珍惜美好时光,勤奋学习,不断进取,树立远大理想,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为祖国强大而不懈努力。最后,请大家与我一起朗诵,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第26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恍惚之中,我也成了一名典雅的古代儒生,微风拂动我头上淡蓝色的逍遥巾。我坐上一辆古旧的马车,“吱吱呀呀”而去,驿道两边是一片火红的枫叶,把我的双也映照得微红,叫我怎能不停下车来望上几眼?“小令樽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歌中醉倒谁能恨?唱罢归来酒未消。”夜色已深,打更人在窄窄的街衢上越走越远,而红楼之上酒兴正浓。箫是那精精致致的玉箫,灯是那华华贵贵的银灯,音乐在身边流淌着,心爱的人儿跳着欢快的舞蹈,叫我怎么不想再不一回多情的公子?

【第27句】一般来说,国学一般是指一个国家的传统历史文化与学术,因此也可以称为是国家的文学或学术。这样看来,中国的国学真是浩如烟海,别说看完,即使收集完也是一件很费神的事。好在,就是有人这么善解人意。博采雅集在前不久就出了一套国学的“精装典藏本”,一共22本,包括《中国通史》、《白话本国史》、《道教史》、《封神演义》、《三国史话》、《颜氏家训》、《醒世恒言》、《搜神记》、《说岳全传》、《东京梦华录》、《儒林外史》、《二刻拍案惊奇》、《天工开物》、《小窗幽记》、《笑林广记》、《围炉夜话》、《闲情偶寄》、《论语、中庸、大学》、《隋唐演义》、《中国史纲》、《幽梦影》、《初刻拍案惊奇》,涉及文学、历史、哲学、术数,等等,内容比较完备,文学大师的生花妙笔,史学家的考据论证,文人的思想火花,传奇的神话故事,古老的笑话典籍,让人大开眼界。一些史书的作者都是当代名家,不论考据还是推演都很有分量,读起来很是过瘾。一些文言文的书,既有原汁原味的原文,也有翻译过来的白话文,不论你喜欢哪种都可以畅通无阻地享受阅读的乐趣。书籍都采用硬卡封面,拿在手里有一种厚重感,和国学给人的那种内涵丰富,沉甸甸的感觉很相称。翻开看的时候,会有一种大气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第28句】中国文化善于将人生审美化。中国号称礼义之邦,在很早的商周时代,就形成了“郁郁乎文哉”的礼乐文明。南宋理学家朱熹说:“三代之时,礼乐用于朝廷,而下达于闾巷。”(《答陈体仁》)从礼乐的功能来说,礼以别异,乐以合乐,共同组成中华文明的体系和秩序。中华民族因为有了礼乐文明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受到世界各国的赞叹,是国学的标志所在。

【第29句】独爱诗宋词,独爱其中所展示的一个个古雅的诗歌意境,独爱浪荡于境界之中的一个个不羁的灵魂。可与之携手同游,可与之相对品茗。无论是“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胡天八月”,还是“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渭城客栈,无论在“花市灯如昼”的元夜,还是在有“暗香盈袖”的黄昏,或笑、或泣,或长歌、或短叹,或无语徘徊、或滔滔不绝,都是那么令人难忘。

【第30句】中国文化,既受儒家的影响,同时受道家一派的影响更深,这是因为儒家重在社会人事的建树,追求内圣外王的人生理想,对于人类学本体论上的关注远不如道家,而美学恰恰是对于人类终极意义的寻绎,是对于人生自由的陶醉,这一点与道家思想的境界不期而遇,殊途同归。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说过:“中国人的特性很多,最吸引人的地方,都来自道家的传统。中国如果没有道家,就像大树没有根一样。”李约瑟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看到了道家思想深入心灵的魅力所在。中国伟大的文艺家大都与老庄思想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这并不是偶然的。庄子所说的道,含有人格化的缩影,带有明显的审美自由的意蕴。

【第31句】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听评书。那时候,还没电视,谁家有一个收音机已经是很有面子的事了。我家的收音机是那种大木头盒子一样的,是妈妈花了三十元钱买的,觉得是很奢侈的一件事。平时我妈妈都没时间听,大多是我在听。田连元先生的《海瑞传奇》、《杨家将》,刘兰芳先生的《岳飞传》,袁阔成先生的《三国演义》,天天追着听。最惬意的就是打开收音机,趴在桌子上,一动不动没人打扰地听评书。再后来,能自己看书了。可是,家里穷,书店里的书也不是很丰富,所以,我就借书看。六年级的时候,第一次看白话文的《聊斋》,真真是觉得过瘾极了,原来鬼怪可以这么美好和善良,原来我听过的那些故事是从这本书里来的!到了初中,忘了是从哪里借到的《说岳全传》,书中的文字是半文半白的,有的字我还不认识,但里面的传奇故事却深深地吸引了我,觉得真是好看极了。随着年岁的增长,好多文言文的书也能看了,简练的语言,丰富的字义,传奇的故事,时时让人感觉到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中国文字的奥妙和魅力所在。这些点点滴滴的阅读积累,让我得以管中窥豹地见识到了传统文学的神奇,也激发了我对文字的热爱!后来才知道,这些都属于“国学”的范畴。

【第32句】嵇康在他的四言诗中,写下了不少“琴诗自乐,远游可珍”的诗,其中有一首著名的《赠秀才入军》的诗,可以视为嵇康人格境界与艺术境界的天合:息徒兰圃,秣马华山。流磻平皋,垂纶长川。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嘉彼钓叟,得鱼忘筌。郢人逝矣,谁与尽言。诗中借写哥哥嵇喜赴军途中游历山水的情景,实际上是写嵇康想象在山水自然之中陶冶身心,琴诗自乐的情景,特别是诗中“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四句诗,将诗人在弹琴观景时与物合一,在审美的自由境界中获得人格解放的情形写得至真至美。正像《晋书·嵇康传》所说,“其高情远趣,率然玄远”。他的人生态度直接影响到晋宋时期的陶渊明的人生与文学。

【第33句】古人有很多吟诵水中明月的脍炙人口的佳句。如“忆昨鸣皋梦里还,手弄素月清潭间”“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等。空中一轮离尘脱垢、赏心悦目的明月,可以在风平浪静、清净无染的水中映现;同样,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得到安乐,而无悔、欢喜的人生犹如无垢、悦意的皓月,它只能从清净、谨慎、不放逸的水面中得以映现。如果一切所思、所言、所行时时刻刻保持谨慎,没有任何过失,现在与未来怎能不自然而然获得身心安乐呢?

【第34句】在人类的星空中,唐诗宋词是两颗璀璨的星星,照亮文坛,照亮我前进的道路:在我成长的道路上,唐诗宋词又好似两位饱经风霜的长者,向我诉说过去,诉说他们沧桑的经历,陪我走过人生的每一道坎,每一个弯。

【第35句】唐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千年以来,传诵不已,代代承传,它不仅被文人传唱,供在文学艺术的殿堂上,也丰富了老百姓的生活,至今仍然鲜活而生机盎然。今天父母给孩子教的第一首诗,大多是李白的《静夜思》,听着那稚嫩的声音吟唱“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不由会心一笑,想起自己的童年。大型文艺活动唐诗也是一道保留节日,濮存新诵读的《将进酒》令人荡气回肠,据白居易《琵琶行》改编的琵琶独奏清新秀丽。流行歌曲也大量借鉴唐诗的原素,据张继的《枫桥夜泊》编写的流行歌曲,我很喜欢,“月落乌啼不改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仍是当年的夜晚”。与朋友边喝酒边听歌,沉浸在那风花雪月、关山大漠、大江东去、枫林晚秋、野舟横渡的意境中,是一种享受。而旅游休闲,每每看到眼前的美景,会情不自禁地想到唐诗,登高就会想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观雪就会吟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望瀑布就联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诗几乎为所有的景色都题写了绝妙的解说,像李白登黄颧楼说的,眼前有景题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影响了我们的创作情绪。

【第36句】唐诗,正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深邃、最形象、最具感染力也就最经典的代表,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唐诗,是我们的语言宝典,是我们的思维捷径,是我们的精神家园。简言之,它早已演变成为中国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唐诗让我们的生活诗化了,让我们的人生充满了诗意,在这氤氲的诗意中,中国人被熏陶成了温文尔雅的君子,心气和平的仁人,思想深邃的的智者。这,正是唐诗的魅力,正是唐诗代代传诵,被国人奉为文化经典的奥秘所在。

【第37句】学了中国古典文学,我感受到诗歌是中国古代最美的文学,最动人的文学,最擅长抒情的文学。它们深微隐幽,意味渊永。时而美到极处,又豪放到极处。情调闲雅,怀抱旷怀,雄放慷慨,动人心魄。细细品味,又是最能让人沉醉心迷的文字。

【第38句】宋词的美是需要用真心、用真情去体会的。初读时的惊艳只是肤浅的直觉,真情的流露才是词的魅力所在。如果说诗凝练的语言使诗富有哲理,因此直抒胸臆的诗往往不如含义隽永的诗句脍炙人口的话,那么词则不然,词中的空间足够词人纵横驰聘,洋洋洒洒道出切身感受。读词的过程实际上是揣摩词人情感的过程,词的美丽也只有懂词的知词的人才能感受的出来。

【第39句】宋词不同于一般宋诗的散文化、议论化。善于将抒情与写实景完美结合。在唐五代小令基础上,宋代演为许多中调和长调,在曲折动宕、开阖变化中,是情景紧密交融,其细致、具体、微妙处,有的甚至胜过唐诗。宋词又长于比兴,多以微妙而又细致的比兴手法,藉景物表达内心复杂而隐幽的情感,常以香草美人的传统来寄托政治上的感慨,感人至深。宋词形成了众多的艺术风格。宋词虽然沿袭着唐五代的传统以抒发情感、灵性为主,形成“诗庄词媚”的分野,以婉约为宗,但后来由于时代生活的变化,题材的扩大,艺术个性得到重视,艺术手法渐趋多样,所以使宋词风格在婉约和豪放之外,兼有真率明朗、髙旷清雄、典雅精工、骚雅清劲等多种风格。

【第40句】宋代的词,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它的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它如行云流水,临风伴月,最擅抒情。写艳情而不纤佻,写富贵而不卑俗。宋词虽然风格众多,但大体上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词,潇洒超脱,高远清雄。犹如沙场的英雄,一腔热血,又有恢弘的刚健的气魄。婉约派的词,犹如淅淅沥沥的杏花春雨,美得令人屏声静气。它典雅精工,情景交融,曲尽情态。

【第41句】宋词,古典文学园圃中一支艳丽的奇葩,或低徊婉转、清韵悠长;或沉郁顿挫、深厚苍凉。以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方式表达了人类内心深处曲折幽微的情感,抒发了复杂而婉约的心绪而得到人们的喜爱;它的音韵之美,文字之丽,无与伦比。在悠远的时空里风神摇曳、芬芳妩媚,萦绕在我们心间,回响在天际……【第42句】国学的魅力。夜晚,当万物只剩下呼吸,曾经朗诵的诗篇时不时的闪现在脑海,曾经那烦儒难东的句子那么清晰,构件着人世从未蒙面的美,仿佛穿越时空,清晰看见窗外,千年前那人,苏东坡穿着宽袖长衣,起舞弄着清影,何似在人间,想着随风飞去,却怕高出不胜寒,让人或妻凉或无奈。或有剑气逼人的李太白,醉意正浓.误把月亮下的影子当作故人,于是有了对影成三人的话语。

【第43句】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书经》《礼经》《易经》《春秋经》,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来亡佚了,就只剩下了五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第44句】中国的四大名著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四部著作历久不衰,是汉语文学史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作品。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四部著作都有很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伟大丰碑。

【第45句】国学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现在各地掀起“国学热”,我们应该多学国学,多读经典,了解历史。同样,我们的国学因历史的久远,不免也有糟粕部分。我们应该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传统文化进行审视,不能盲目复古,也不能全盘否定,而是批判继承,做到“古为今用”。我们要一代代传承下去,是中国国学文化得到永生!

【第46句】当今,互联网真可谓遍地绽放,一如春天里的花儿争奇斗艳,也似天上的繁星,眩目灿烂。但在这千千万万个闪烁的繁星中,有一颗较大的星,她默默地耕耘着,守朴持正,普渡心灵。她,犹如一头奶牛,每天供应着人们的奶水;也如一泓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她,就是国学,是我们九州大地上的一株奇葩,是中华民族天空上的一颗璀灿的明星。【第47句】在众多的教育当中,我们提倡国学经典教育,是因为对于青少年来说,国学经典教育是最有价值,最优质的教育,他不仅能够引导少年儿童,接受广博的传统文化知识,而且将知识融进他们的生命,熏陶他们的机智,变化他们的性情,提高他们的涵养。它既是一种素质教育,也是一种博雅教育,更是一种人文教育。小学国学经典教材正体现了国学经典教育的这种理念,是我们进行国学的重要载体,我希望让学生在英才浓厚的氛围中诵读经典,将民族文化的种子,从此植根于学生的灵魂深处,《弟子规》三字一顿,和着押韵,便于诵读,在当时就是家喻户晓的蒙学课本,被喻为“开蒙养正最上称”,《弟子规》教我们接人待物,修养自身,求学时应该有的规范和礼仪。

【第48句】《论语》使我们修身养性,德行人生。《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一生都主张“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教会我们如何做仁人。《论语》的真谛,就是要告诉大家,怎样才能攀上人生的高峰,怎样才能体会到人生的意义,怎样才是真正地对人有“仁爱”之心,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

国学故事机 国学早教机 篇5

所以,让孩子幸福快乐,健康成长是我们对孩子的希望,所以考试考得怎么样不重要!让孩子珍爱生命,不仅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样要珍惜别人的生命,所以活着是最美好的事情,不论什么样的事情和生命相比,一切都是“浮云”,健康快乐的活着是最重要的事情。

我不太赞成对孩子采用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因为物极必反的道理我们都明白,孩子的学习最主要的也是快乐最重要。孩子学习关键的是兴趣,建立在孩子兴趣上的学习是最有效的。善仁国学机的教育方法我感觉就非常的好,因为它采用的是潜意识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内置芯片通过高保真音响播放的教育内容潜移默化的教育。并且不需要孩子静下心来老老实实的仔细的听,这样孩子不排斥,教育效率高,自然学习变得十分简单。

接受善仁国学机教育一段时间的孩子,不光学习成绩能显著的提高,并且长时间的熏陶还能培养孩子静心、乖巧、做事不浮躁有耐心的性格。孩子变得懂事了,学习成绩好了,我们做家长的自然就省心了。

试论国学和新国学 篇6

试论国学和新国学

国学作为国有文化传统的深层部分,早已深入民众的心灵,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现代生活.本文在梳理以往国学的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所理解的国学概念及其内涵.同时,论述了新国学的内涵、价值和时代特征、时代精神等,为其进行现代化的诠释和阐发,注入现代社会所需的公民意识、自由观念、民主思想,寻求其社会价值和启迪意义.最后阐明了怎样以现代的新视角、新方法学习和研究新国学的问题.

作 者:江凌 JIANG Ling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100871刊 名: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8(2)分类号:G03关键词:国学 新国学 价值 时代特征

国学公益 篇7

一、创设环境熏陶

《纲要》明确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我们精心规划设计国学环境的创设,墙壁、走廊、楼梯、屋顶、家园直通车、盥洗室等都在设计范围之内。我们将弟子规、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二十四孝图以对联、麦秆画、剪纸、盘子彩绘等多种形式进行表现,让教师和幼儿每走一步都有国学相伴。班级环境也独具国学特色,如:剪纸、礼仪、古乐器、棋类等。丰富多彩的国学环境,充分发挥了每一寸空间的国学教育价值,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国学启蒙作用。我们还注重营造家园式和谐的氛围。教师对孩子用爱启迪,用心浇灌,同事之间谦让友善,家长和教师之间和谐共育,这种家园式氛围,激发了教师和幼儿积极的情感,培养提高了教师和幼儿的人文素养。

二、领域活动渗透

我们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小朋友的好奇心,引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化被动为主动。

我们通过礼仪操、早晚接送相互问好、见到老师鞠躬问好等活动,让幼儿从小学习谦让、有礼貌,勇于表现自我,发展社会性。以我园幼儿社会实践活动小组为例。我们利用每天下午特色活动时间,对礼仪队、古典乐器队、腰鼓队等活动小组的幼儿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与国学紧密联系;定期带领小队员们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进行宣传和锻炼,每逢庆祝等大型活动时,组织小队员们展示自己风采。两三年的磨砺,孩子们在意志品质和情商感知以及与人交往能力等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谦让有礼、大胆自信,令人刮目相看。

我们同时将国学思想渗透到道德、情感教育。首先,注重结合节日进行情感教育。我们在每一个传统节日举行系列宣传、庆祝和慰问活动,如重阳节敬老爱老活动。孩子们来到敬老院,为老人表演节目、赠送礼物、佩戴红花,实现自己尊老爱老的情感诺言,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姿让尊老爱老美德根植于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还有教师节“爱的教育”;双节“爱心飞扬”社区演出;三·八节和中秋节的“5个一”活动:一个拥抱或亲吻,一首歌曲或儿歌,一句爱的话语,一件贴心小事,一张祝福卡片或一张绘画作品。总之,幼儿园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幼儿的情感得以找到润发的土壤。

其次,结合公益活动进行情感教育。如工会和党组织联合开展的“同在一片蓝天下”爱心捐助活动,“地震我来帮”活动,“帮困助学”活动等,孩子和家长都踊跃参加,有的捐钱有的捐物,有的捎上一段祝福的话,以公益活动为途径,打造一颗情感永固之心。

三、一日常规延伸

生活处处有教育,教育存在于学校的每个角落,如果我们善于挖掘这方面的教育资源,就能把我们的教育延伸到生活的深层,这样一旦形成了一种教育的机制,那我们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教育。我们东苑幼儿园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尝试,如晨间律动时加入“三字经”“弟子规”律动操;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同时体验国学经典的魅力,接受国学经典的熏陶,在这种无形的无意识的活动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这比我们喊破嗓子说这是我们的国学经典,大家要好好地学习,好好的继承要强多少倍。所以,我们东苑幼儿园在这方面非常重视,要求教师也要在生活中延伸国学经典的精神,给幼儿处处做示范,处处引领他们在国学经典的海洋里徜徉。我们还提倡老师把工作做细做实,比如在午睡前要求教师讲富有哲理的经典小故事;午睡起床后,播放婉转的民间音乐供幼儿倾听等等。

四、主题活动拓展

在幼儿园渗透国学经典文化的精髓,主要靠活动本身的艺术影响力,通过活动特定的情景氛围,艺术感染力,主题思想的艺术熏陶等,都是对孩子的一种无形的教育。我们经常开展一些文化艺术活动,当然这些活动是结合我们的传统节日开展的。每月都有一个传统文化的节日,在各种各样的艺术文化活动中,贯穿我们的国学经典的思想,以国学经典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活动,这样编排出来的节目就具有针对性,具有打动人的作用。

记得在《小故事大道理》这样一个主题活动中,中(3)班的幼儿表演了《卧冰求鲤》的节目。故事情节非常生动,幼儿看得如痴如醉,稚嫩的小手不时发出欢快的掌声。还有一次是在《花的世界》的主题活动中,大(1)班表演的《油纸伞》,一把把小伞组成了花的世界,而这些小伞都是教师带领小朋友用纸做成的。小朋友在制作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其他小朋友在观看比赛的时候既感受到了手工艺的神奇,也感受了舞蹈世界的欢快旋律。其他的如在《夏之韵》的主题活动中,大(3班)的小朋友朗诵的古诗《江南可采莲》,稚嫩的旋律回荡在校园的每个角落,观看的家长也受到感染,一起吟诵起来。演出结束后,许多家长握着我的手,激动地说,这样的活动太有意义了,希望以后多举办几次。

五、家园共育保障

孩子的“生活”包括幼儿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区生活三个层面。我们邀请家长来园指导幼儿的半日活动或作报告,如邀请家长教给孩子们刺绣和编织;邀请会唱戏家长来参加班级联欢会;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制作游戏区域的玩具等等。

我们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带领幼儿参观了老年活动室。慰问老年人,还与社区“夕阳红”文艺队的老奶奶们进行联欢活动,老少同庆,扩大了孩子们社会交往的层面,也为老人的晚年生活增添了欢笑和温馨,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尊敬老人、关心老人的情感。

国学公益 篇8

不是说国学不可以被漫画,而是说漫画不可以被国学。像蔡志忠这样能用娴熟而流畅的笔法,充满意境地表现古代圣贤们的思想和古典名著中的精神的漫画家太少了。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所谓的“国学漫画”,不过是拿“国学”这个神圣的字眼来炒作自己的漫画而已,它们毫无精神可言。

我相信,即使是蔡志忠,在1986年推出《漫画庄子》的时候,也肯定没有把它定义为是“国学漫画”。把历史故事和古代圣贤作为漫画主题,不过是蔡志忠用来将自己的漫画与市场上常见的各种漫画区别开来的一种方式。换句话说,是在大家都没有意识到古典文化可以被改编成漫画的时候,蔡志忠率先找到了改编的方式,從而在自己的漫画主题与风格上选择了一条差异化的路线而已。

国学漫画的本质是一种漫画的差异化策略,而额外效果才是弘扬了国学,这是我的一个基本观点。这就好像现在没有心理学漫画一词,但你完全可以做一部关于弗洛伊德心理学的漫画书以抢占这块市场一样。同样道理的还有美学漫画、色彩学漫画、地理漫画等等。每一种漫画都是一个差异化的选题,但你不能说每一种漫画都是漫画的一个种类。

说句题外话,经济漫画已经被人抢占了,就是日本的漫画大师石森章太郎,他的《漫画日本经济入门》堪称经济漫画的代表作,影响了不少后人。但是他和蔡志忠不同的是,蔡志忠后来专门做国学漫画了,以专取胜,而石森章太郎则戏路甚广,什么都画,所以他的经济漫画就不凸显了。如果他也专门做经济漫画的话,那经济漫画现在也可能成为一个所谓的单独门类被大家所热衷了。

回到国学漫画上来,国学适不适合用漫画的形式表现呢?也适合,也不适合。一方面,漫画是无所不能的,它可以用一种通俗的方式把国学精深的内涵呈现给读者;另一方面,如果你的功底不够扎实,对国学的理解不够深刻,那么你画出的只能是那种线条呆板、剧情粗糙的儿童故事读物,完全表现不出国学的意境了。

所以无论是画国学漫画,还是画其他差异化主题的漫画,首先要做的就是真正深入地了解你想画的东西。只是出于商业化的诉求,而没有令人信服的内容,哪怕用再漂亮的名称包装自己的漫画,也都是糊弄不了读者、糊弄不了市场的,最终只能糊弄了自己。

——人民网

上一篇:转化差生案例下一篇:骨髓穿刺定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