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栏目

2022-09-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校园文化栏目

文化类栏目的大众化

文化类栏目作为高品位的栏目对地方电视台提高核心竞争力、塑造品牌形象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把曲高和寡的文化栏目做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如何增强栏目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一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湖北电视台教育频道推出的大型系列人文专题片《荆楚记忆》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一、《荆楚记忆》的创作背景

荆楚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巨大的经济文化开发价值。在国内,反映城市历史、文明进步的电视文化类栏目市场需求量日益扩大,但在这个广阔的市场中,却鲜有“湖北制造”的痕迹。湖北在挖掘和弘扬本土文化方面,与山川秀美、人文荟萃的文化大省存在较大差距。拿杭州西湖和武汉东湖相对比,一千多年前苏东坡一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成为西湖人文特性的点睛之笔。然而,作为中国最大的城中湖——东湖,在人文历史的多种表现形式上和西湖相比存在很大差距,这其中,表现东湖鲜明的楚文化和楚风楚韵地域特色的电视文化类作品少之又少。同样,有3000年历史的问津书院,如今隐藏在距离武汉市60公里之遥的乡村巷陌之中,成了“无人问津”的处所。如何用生动的镜头再现博大精深的荆楚文化,如何让百姓更好地了解荆楚文化,了解这片生生不息的土地那些远去的历史,这对于每一位传媒人来说,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近乎神圣的使命!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荆楚记忆》应运而生。

在电视市场经济时代,在“收视为王”的鼓噪下,除了有着雄厚经济实力作后盾的中央级媒体外,各地方电视台都不太愿意涉足人文历史类专题栏目。因此,承载着诸多人文历史和社会教育功能的文化类栏目面临着许多尴尬,一味的“阳春白雪”,使得文化类栏目很难真正走进大众,这已成为业界普遍共识。文化类栏目与“快速娱乐、快餐文化”价值取向的背离,综艺娱乐栏目和电视剧的强力挤压,都使得文化类栏目生存艰难。解决这些问题,唯一的出路就是让文化类栏目真正走大众化之路。《荆楚记忆》在这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二、文化类栏目如何大众化

历史文学书籍在现今看来并不是大众传播的最佳手段,历史文化应该适应电视这一大众媒介。社会生活的传媒化使文化自身的商业价值不断增值,将人文精神、人文理想灌注于大众文化中,将地方历史用电视媒体表现出来,文化类栏目日益大众化是发展的必然。

历史文化题材走进电视,就必须为适合电视这种传播手段而改变。有人认为,文化类栏目注定了它的受众群为高端人士,而不是那些需要娱乐、资讯的普通受众,因此电视文化栏目需要保持较高品位。这样一味地坚守这种栏目制作理念,必将使大众对文化类栏目产生抵触心理。历史文化类栏目,只要它能够以观众易于接受的方式表达,就是成功有效的传播。央视的《百家讲坛》栏目,可以说是电视文化走向大众化的典范。《百家讲坛》在内容上不再进行索然无味的说教,而是融入了很多大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在不失文化思想内核的同时,做到了对大众普及学术文化。此外,上海电视台的《记录片编辑室》、中央十套的《探索·发现》等,都是张扬历史文化、栏目走向大众化的有力载体。今天,优秀的历史文化类栏目在保持品质的同时,都需要借鉴大众文化的生命力来改变本身的沉滞感。为此,《荆楚记忆》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一)栏目打上鲜明的地方烙印,获得认同感。

历史文化类栏目的主要传播目的,就是向公众展示本地区历史、文化、经济、思想的方方面面,使公众通过电视这个窗口,对本地区区别于国内其他地区的独一性有全面的、宏观的把握。历史文化从一个方面来说是一个地区的名片,必须围绕差异性做文章,做到有地方个性。

《荆楚记忆》以武汉城市圈为龙头,辐射全省,运用人、情、景、事、物的叙事方法,融合多种电视语言表现手段,挖掘荆楚文化的精髓。正依于此,《荆楚记忆》自2010年9月开播以来,取得了不俗的社会反响,在当地百姓心目中获得了相当的认同。

栏目主创人员在一年时间里辗转数千公里,分赴全省各地,行走田间巷陌,寻访文化遗迹,记录民风民俗。每到一个地方反映的都是当地百姓的文化基因与生存状态,唤醒当地人对本地区历史文化个性的自豪感和归属感。《荆楚记忆》分为民俗民风、历史建筑等篇章,充分展现荆楚大地的地方人文特色。

1.民俗民风。

在荆楚大地上,早自先秦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曾创造出了堪与古希腊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这里的时尚风俗、风土人情、祭祀宗信、人生礼仪、民宅营造,乃至包括神话故事、音乐美术、饮食起居、器物形制等在内的各个领域,已形成了一整套多方位、多层次、多侧面的荆楚地方民俗文化。《荆楚记忆》反映此类选题的就有《美丽的西兰卡普》和《摆手舞》(湖北恩施)、《花鼓戏》(湖北仙桃)、《寻根黄梅戏》(湖北黄梅)、《影之戏》(湖北潜江)、《老河口木版年画》(湖北襄阳)、《汉绣之殇》(湖北武汉)、《雕花剪纸》(湖北鄂州)等等。

2.饮食文化。

老荆州地区食物品种丰富多彩,向来是“鱼米之乡”,素有“饭稻羹鱼”的传统。大米和淡水鱼是平原河湖地区人们日常饮食中最重要的原料,其饮食结构“以稻米为主,水产禽为副,蔬菜为辅”。《荆楚记忆》饮食文化类选题《话说天门蒸菜》就是这一地域特征美食的集中体现。

3.历史建筑。

在全省范围内,《荆楚记忆》涉及历史建筑的选题不胜枚举,这里主要以三国文化建筑为例。湖北是著名的三国文化之乡。三国文化资源积淀深厚、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三国时期的湖北,不仅几乎荟萃了当时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在文化资源的占有率上,远非其他地区所能望其项背。也正是在三国文化的浸润下,湖北留下了丰富多彩的三国历史建筑。《荆楚记忆》重点展现的选题就有《千古名楼黄鹤楼》(湖北武汉)、《古隆中》、《司马徽与水镜庄》、《战襄阳》(湖北襄阳)、《赤壁古战场》(湖北赤壁)、《荆州古城》(湖北荆州)、《关羽与麦城》、《关帝庙》(湖北当阳)等。

电视栏目最终是要给老百姓看的。随着信息化、娱乐化的到来,观众对电视栏目的期望已从学习型转变为体验型。一个地方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历史文化特点,正是观众希望体验的重点。这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选题的播出,都取得不俗的社会反响。这也充分说明历史文化类栏目大众化须依托其独特的地域特征。

(二)叙事手法:让观众更好理解与接受。

历史文化类栏目给人的感觉总是高高在上,也极容易被做成一个板着面孔说教的样式。如同研究历史、做学问,会让观众感到厌倦,同样不适合电视的线性传播方式。因此,如何来讲述“故事”,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与接受,是文化类栏目电视传播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从历史文化的各种电视片来说,实际深藏“变脸”的潜质。例如,历史文化栏目中人文类纪录片栏目,既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和资料性,又拥有很大的娱乐性和故事性,只有充分地将这类栏目的表现方式和市场需求相结合,才能达到传播效果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在这方面,很多栏目进行了自己的尝试,例如,中央电视台的《探索·发现》和东方卫视的《东方全纪录》两档人文类栏目,就分别提出了“娱乐性纪实片”和“追求纪录片的市场化”的口号,以历史的趣味性与故事性代替高深莫测的专业知识,结果《探索·发现》在央视观众综合指标调查报告中,连续获得“观众流入率”指标的第一名,而 “观众流失率”则排在倒数一、二名,观众对该栏目的忠诚度可见一斑 。另外,央视经济频道的《鉴宝》栏目,因为做到了通俗性与专业性的统一,独创了鉴赏与娱乐相结合的新形式,开播以来收视率一直稳居前茅,这对于历史文化类栏目来说是很难得的。

这就是所谓“历史文化的电视编导的确怀有高贵尊严的企图,而读者却需要一个美丽诙谐的故事”。 任何关于历史文化的电视栏目,都应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表现方式进行传播。只有被大众接受的才是精品,才会有市场。要达到以上目的,就须做到以下几点。

1.找准切入点。

文化类栏目不像娱乐栏目,它的戏剧性冲突因素相对较少,切入点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好的切入点,可以在叙事的一开始就引发观众的期待感,从而激起观众收看的兴趣。如《荆楚记忆》的《野人寻踪》(湖北神农架林区),栏目一开始就讲到,2010年下半年,全国各地乃至境外媒体纷纷聚焦神农架,野人之谜在此成为观众关注的重点。节目找准接近点,增强新闻性。新闻性是指从具有当下性的一些事件和现象入手,这样可以让观众从熟悉到陌生,已知到未知,具体到抽象,一步步了解栏目内容。

2.用娱乐包装人文。

电视媒体从本体上而言是一种娱乐性媒体,因为电视首先是用来看的。“看”属于感性认识。语言是经过思维和推理过程的,是思维的工具。加上其它感官的带动,电视带来前所未有的生动形象和视听快感。《荆楚记忆》相关节目如《汉绣之殇》。编导并没有恪守成规,按照反映汉绣现状、表达扼腕、呼唤保护的传统套路来展开,而是一开始就展现一段动感十足的模特T台秀,展示美轮美奂的融入现代元素的古老汉绣,让观众有了时光交错之感,瞬间抓住观众的眼球,再往后就是以人物故事展现汉绣濒临失传的时代背景。编导充分调动了电视化的表现手法,增加了节目的活力,以“漂亮”的开场辅助观众对节目思想的理解更加深入。这样的节目并不仅民俗专家感兴趣,普通老百姓也想一探究竟。

总而言之,文化类栏目需要一个娱乐的方式来包装里面的人文内容。如果没有这个包装,人文变成文人,曲高和寡;如果包装过度,就失去了人文的本质。文和娱就像手心和手背,要把他们合成手掌。

3.电视语言采取戏剧化方式。

文化类栏目除了利用视觉化方式来传达,最大的问题是对电视语言的利用。要营造矛盾冲突、不断设置悬念,栏目进行的过程也是和观众一起揭开谜底的过程。设置悬念与矛盾,不仅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吸引观众的眼球,对接下来的栏目内容有所期待,还能引出栏目的历史内涵,进而逐层深入。例如,《荆楚记忆》取得良好收视表现的《洞穴之谜——古犀牛遗址》(湖北神农架)和《王陵疑云》(湖北武汉),节目以村民的离奇遭遇和考古故事开场,一步步营造悬念,吸引观众看下去,节目中涉及历史人文知识,被观众潜移默化地吸收。

4.加大宣传力度。

“酒香也怕巷子深”。电视文化栏目要想大众化,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必须注重宣传。这也是实现其传播价值的有效手段,同时还能听取观众的意见,对栏目及时做出调整。

三、结 语

电视文化类栏目要想获得普通大众的认同,就要借助电视传播的多种手段,尝试走大众路线:在栏目定位上锁定精英的同时要力求兼顾大众;在叙事手法上保持特色的同时还要贴近大众;用精良的制作保证栏目的质量,紧扣时代热点来有效地发挥历史文化的引导力量;还要注重宣传,让更多的观众关注文化栏目。扩大目标受众群,吸引大众的目光,并不是要求文化类栏目走庸俗化的路线,而是从表现方法、内容设置上学习大众文化的传播模式,使历史文化类栏目呈现勃勃生机。■

(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频道)

作者:孙旸 胡劲

第2篇:文化类电视栏目的再拓展

摘要;文化类电视栏目的现状并不乐观,目前虽是色彩纷呈,呈现多种样式,但处境还有些尴尬,但发展的潜力却不容忽视,其较强的拓展性,昭示着文化头电视栏目未来较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现状形式拓展前景

1文化类电视栏目的现状

文化类电视栏目的现状并不乐观。目前,我国文化类电视栏目在中央级媒体比较强势,一些直辖市和省卫视也发展较快。可在一些较为偏远和落后的地区,这类节目仍有待发展,有的甚至还是一片空白。由于电视处于大众艺术的疆界内,是通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类电视栏目弱势于新闻、娱乐栏目是个必然。

2003年6月初,杨澜的阳光卫视由历史文化频道转变为娱乐综合频道,这是以娱乐大众为主要目的电视文化的胜利。实践证明,在收视率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当时的文化类电视节目实在无法与新闻和娱乐三分天下。在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承认,单靠文化这一卖点,文化类电视栏目将无以为继。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文化类电视栏目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央十套的一些电视栏目早已是深入人心,一些“具有探索精神和思想品质”的文化类栏目在收视上也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可在一些地方媒体,文化类栏目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呈现出退步趋势,有的甚至已经绝迹,这是如今“唯收视率论”引导下的必然结果。

2现有文化类电视栏目的形式

目前,我国文化类电视栏目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经济类文化栏目:这类栏目以中央台的《寻宝》和《天下收藏》等栏目为代表。这类节目是近几年涌现出来的一种栏目方式,与传统文化类栏目相比,制作手法更加新颖,与观众更加贴近,文化的内涵更深,具有信息传播和文化欣赏的双重功能。

2)讲述类文化栏目:《百家讲坛》是讲述类文化栏目的代表,不但取得了不小的影响力,还培养了一批忠实的受众,成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力军,这也是历史类文化栏目娱乐化的成功范例。这类栏目往往以历史为生发点,通过明星似的学者,以近似娱乐化的方式讲述或探讨,成功的吸引了受众的目光。

3)纪录片类文化栏目:这类栏目是以纪录片或是系列专题片的形式探寻文化痕迹,多讲述历史维度的文化与文明,但内容可涉及文学、美育、历史、地理、自然、科技等各方面。比如中央10套的《探索发现》等。

4)组合类文化栏目:这也是地方台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是以新闻、娱乐、电视艺术片等方式,对文化类栏目的一种改造。如一些地方台为一些明星做的文化类专题等。

3文化类电视栏目的拓展性

目前,虽然文化类电视栏目的处境有些尴尬,可其发展的潜力却不容忽视,其宣传教化和深层次的娱乐功能更不可低估。办好文化类栏目,是电视台(尤其是地方台)赢得较高层次受众,树立自身形象,提升自身品味的重要手段。

由于一些地方台在文化类栏目方面的缺失,其可拓展性就突显出来,总结起来如下:

1)地域文化的拓展性。如何深度发掘区域文化资源,如何善用“文化”而不为其所累,是许多地方台面临的重要课题。其实地域文化就是一个最好的标签。许多地方台已了解了区域文化的独特魅力及这类栏目的影响力,认识到只有在“本土文化”上做足文章,才能使本台的个性呼之欲出,使之有别于其它地方台。如云南卫视提出的人文地理,河北卫视立足的燕赵文化,陕西卫视提出的人文天下,北京卫视立足的京味文化等等。这既易于观众的识别和记忆,又塑造了栏目的品牌化。如旅游卫视的《行者》,就是在旅行中让观众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人文地理。

2)收视和受众的拓展性。收视低和受众面窄本是文化类电视栏目的两大杀手,正因为其制约了文化类栏目的发展,也就具有了无限的拓展性。

以目前影响较大的文化专题栏目——中央十套的《大家》和《人物》为例,这两个栏目在哈尔滨的收视一直比较稳定,收视群体分布在各个年龄段,受众主要集中在受教育程度较低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两个层面,受中等教育的起伏不大。从职业上来看,政府公务人员和无业人员是最多的受众。之所以形成这种情况,大概是爱众的关注和关心两种原因(一些高学历者和政府工作人员,他们普遍对这类节目较为关注,因为这与其的生活息息相关;一些低学历者和无固定职业人员,他们对这类节目较为关心,那是出于对文化的向往)。

在经济学上有一种“哑铃式”投资,就是在进行投资布局的搭配时,强调通过两端投资来实现稳健盈利。其主要思想是选取风格差异较大的两类投资产品进行组合,使该投资组合既兼有两类投资产品的某些优点,同时又能够回避某些市场波动带来的损失。目前文化类专题栏目的收视和受众就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就是“哑铃式”的,其收视和受众群体不仅吸引高层次的人群(较高学历、较高收入、较高社会地位),同时也吸引了较低层次的人群(较低学历、较低收入、较低社会地位)的注意力,这是一个好现象。如果说文化类电视栏目也算是一种投资的话,那就是一种“哑铃式的投资”,其收视和受众的的拓展性不可低估。

3)栏目推广的拓展性。随着三网合一以及电视的资源的不断整合,栏目推广与合作成为很多电视台的当务之急。可倍受各地方台重视且一直是收视保证的新闻栏目,其主打的时效性反倒成为掣肘的关键。对于大多数地方台来说,很多本地的新闻拿到别的地方台播出是不可想象的;对于老百姓来说,别的城市发生的一般新闻,和我也没有什么关系。所以时效性和区域性反倒成为新闻栏目合作推广的杀手。同样,经济和娱乐栏目也因为内容的同一性,也很难走出合作推广的脚步。这时,唯有文化类栏目才显出特有的优势来。

首先,文化类电视栏目没有时效性,栏目质量才是根本,这有助于做精品节目。其次,文化类栏目不具有趋同性,各城市的文化千差万别,百姓并不会因为熟悉了本地文化,就排斥而不去看其它城市的文化节目。再有,城市的不断发展,文化本身所具有的趣味性,也要求各个城市间文化类电视栏目进行交流。

4文化类电视栏目的前景

面对严酷的竞争局面,各电视台在新闻、娱乐、经济类栏目上的打拼已进入到白热化阶段。由于主打的牌几乎是一样的,一些地方台地方特色不明显,没有文化品味,其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几乎被淹没。如今,“电视是文化快餐”、“电视不需要深度”、“电视无需文化品味”等观念已过时。随着网络的整合和频道的增多,没有文化的电视台将越来越没有希望。应该说,各地方台掌握着地域文化的最全面、最真实的资料,凭着长期的积累和研究,有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和想法,其发展前景十分乐观。这对于文化类栏目来说,正是一个不错的发展机遇,其拓展的空间也在不断加大。

作者:王庆 于悦

第3篇:文化类电视栏目的品牌化战略

在电视节目娱乐化和新闻化两极分化的趋势下,文化类栏目始终属于电视荧屏上的“冷门”。然而由于文化栏目本身所兼具的文化属性和社会属性,它又是城市和地区历史文化传承和传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如何将文化类电视栏目经营成品牌栏目呢?本文以北京电视台《这里是北京》这一10年的品牌文化栏目为案例进行论述。

抓好发展机遇

文化栏目的诞生、存在与发展,往往建立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大都是应机遇而生。例如《这里是北京》栏目,在2004年创办之初,时值北京申办奥运成功后大力推进城市文化建设的阶段,需要一档介绍北京本土文化,同时具有全国性、世界性视野的文化节目,梳理北京历史文化脉络,打造视觉文化名片。《这里是北京》借“人文奥运”之东风萌芽,借“人文北京”之理念成长。借“打造国际城市”之机遇发展,把握好这三个节点并适时做出反应,一档栏目就有了向品牌化迈进的基础。

同时,《这里是北京》的发展也迎合了国内专题纪录片发展的机遇。从2004年—2014年近10年间,各电视台均加大了对电视纪录片、专题片的投入,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纪录频道的开播,也为专题纪录片提供了生存的土壤。《这里是北京》也从起初的30分钟周播,发展为50分钟周播,最终定型为20分钟日播的文化专题栏目。与此相比较,同类型的文化类栏目大多以大型演播室或者名人效应作为基础,选题内容聚焦于文玩收藏等热门话题,而《这里是北京》更关注北京本土文化精髓,选题内容涵盖历史文化、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方面。

选题是生存之本

选题是一个文化类栏目的生存之本。

1.用好“三只眼”

文化栏目的选题需要特殊的视角,可将其分为:鸟眼、狗眼和鱼眼。

首先是“鸟眼”,即“俯瞰”。要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把事物放在一种特殊环境下来审视。视角的超然脱俗,是一档栏目树立品牌个性的前提。例如《这里是北京》曾时隔三年,两次以“北京的颜色”为选题。第一次“北京的颜色”选题以北京的古建为依托,讲述古建油漆彩绘的内涵,是具象、微观的。而第二次同样名为“北京的颜色”的选题,别出心裁地运用了一种俯瞰北京的视角,把北京分为了“蓝色水乡”、“绿色古木”、“灰色的安全保障”等,角度完全区别于之前的同名选题,把一个有目共睹的东西创作得让人耳目一新。

其次是“狗眼”。俗话说:“狗眼看人低”,但在狗的眼里,人是高大的,所见的世界是截然不同的。“鸟眼”俯瞰的世界难免会导致电视人高高在上对观众进行说教,内容天马行空、云山雾罩,一不留神就把自己当成了哲学家。而用“狗眼”的视角是从低角度,站在更接地气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让观众切身体会节目所传递的内容。例如在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目中,《这里是北京》的编导抛开了书本或者专业人士的视角,而是从观众关注的角度去观察和提问,“面人的面为什么不容易干”,“景泰蓝每根铜丝有多宽”,“京绣的金线到底是不是金的”,解答很多观众想问却无处问的问题,更加贴近观众的思考方式。

第三是“鱼眼”。懂得摄影的人都应该知道,鱼眼的视角是180度的,比普通人的视角更宽广。用“鱼眼”镜头拍出的东西会有种奇幻的感觉。电视人之所以要用鱼眼来看世界,是通过时间、空间的积累,带给观众一些不寻常的东西。想观众之所想的同时,还要想观众之未想。用“鱼眼”式思维制作出来的节目视野更加宽阔。例如《这里是北京》长期跟拍北京文物古迹的修缮,尽管大量内容不具有时效性,或无法在短时间内播出,但长期形成的资源积累却能在恰当时机,构成北京文物古迹的“鱼眼”效应,宏观与微观影像并存,为观众呈现不一样的视觉体验。

2.用好“三个势”

这里的“势”指的是形势。在大形势面前,文化类选题有三种选择:“造势”、“借势”和“逆势”。

“造势”对一档栏目而言,无异于奢侈品,成本高,效果却不一定好,颇有小马拉大车的感觉。没有多频道的宣传攻势,没有多媒体的互动跟进,在当今的互联网社会,仅凭借一档文化类栏目,很难形成有规模的造势,因此电视栏目还应做好“借势”和“逆势”。

“借势”就是紧追社会热门话题,观众关心什么我们就关注什么。但“借势”容易陷入一个困境,一旦几档节目都借了同一个势,那么注定会出现雷同的后果。如何在借大势的前提下,还能让观众多看我们一眼,则必需另辟蹊径,以另类视角看待问题。例如2007年北京电视台主办的“红楼梦中人”选秀活动曾掀起一阵红楼热。《这里是北京》选择此时借“红楼选秀”之势制作特别节目。然而红楼话题在电视领域属于老生常谈,如何区别于同类节目,成为主创们所面临的最大的难题。最终此期特别节目主题定为“曹雪芹与北京的不解之缘”,在《红楼梦》原著中,寻找曹雪芹的人生成长痕迹,在大量同类节目关注选手命运,解读红楼梦情节之时,当期节目独树一帜,取得了全年的最高收视。

“逆势”,也就是常说的“差异化”。跟风要有分寸,龙卷风可以跟一下,但若吹的是观众已经习惯到没了感觉的和煦春风,则没有必要再跟。这种时候不如逆势而为,给观众带来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例如每逢传统节日,电视上会被与节日相关的文化类节目所充斥。此时与其借势,不如逆势,打“差异化”之战。这就像在一张摆满了粥碗的饭桌上,与其跟别人一样做一碗不咸不淡的粥,不如把自己变成“酱豆腐”,调调观众的口味。

3.会提“问题”

提到问题,很多人总把焦点聚集在“如何解决問题”上,然而解决问题之前,要先学会“提出问题”。面对一个选题,不同的人会提出不同的问题。例如,制作一期关于北京城门的选题,外地观众问:北京都有哪些城门?年轻的北京人问:北京的城门都在哪儿?老北京人关心:咱北京的城门都有哪些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考古学家则希望多介绍北京城门遗址的研究成果和保护措施。不同文化层次的观众会关注不同层面的问题,作为编导站在哪类观众的角度上去提出问题,这比问题的答案本身更重要。因此,编导们在制作一期节目的时候,先想想做给谁看,受众究竟有多少知识储备,会提出哪些问题,关注哪些焦点。如此深思熟虑后,文化栏目才会有明确的方向,避免出现什么都说却什么都没说清楚的尴尬局面。

保护好“个性”

文化栏目的竞争是激烈的,为了在同质化节目中脱颖而出,栏目必须具有独特性、难复制性和可持续性。

首先是“独特性”。一档栏目一定要有自己独有的东西,这个“独有”可以是电视节目传播层面的信息、图像、角度、观点、形态、表述方式等等。一般的独特性是指某个或多个因素,如独家选题或新闻,信息内容或镜头具有独创性。然而孤立存在的独特性又具有很强的偶然性和非符号性。试想如果把独特性中的几个元素特别是把元素中的要素进行整合,那么这个“独特性”就进化成为“符号性”,在浩如烟海的电视栏目中脱颖而出,占有一席之地。如《这里是北京》的栏目在建立之初树立的几个独特性特征:京味语言、戏剧化的讲述和北京文化地理属性,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强烈的“符号化”标志,也成为了《这里是北京》10年来品牌的基础。

其次是“难复制性”。单一独特性容易被复制,拿新闻类节目为例,若单纯以速度为优势,那么无疑是交通工具、通信设备的比拼;若单纯靠资源,可资源又随时可能流失。很多节目乐于以主持人为符号,强化主持人的个人魅力或明星效应,然而偌大一个栏目只依靠一人之力,生命力注定不会长久。而《这里是北京》将名牌主持人、独家的资源、优秀的团队以及最先进的硬件设施多种优势相结合,这样被复制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在过去的10年里,我们曾经被多个地方台所模仿,但由于《这里是北京》本身的文化属性,和栏目特征的难复制性,使得模仿都未成功。

第三是“可持续性”。栏目的可持续发展是有前提的,主创人员先要了解栏目的“要素”。这个要素可能是主持人、渠道,也可能是表述方式。但不管是什么,都应该是内容层面的。一定要把这些要素变成可控因素,才能持续发展。例如对北京文物古迹的专题报道,曾经有人预言,古迹是有限的,因此选题也是有限的,而10年来《这里是北京》的经验却与预言相反,古迹数量有限,但视角无限,我们与观众一同从“逛北京”、到“赏北京”,深度的不同、角度的不同也让选题具有可持续性的挖掘。

突出商品属性

《这里是北京》经历了1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张北京的历史文化视觉名片,“长城平台”等国际化平台的播出,也使《这里是北京》成为向世界传播北京文化的电视平台。而10年的历程,也使我们更加明确文化类栏目品牌化的一些必备属性。

如果我们把电视节目想象成一个实物,那么它可以是“艺术品”、“易碎品”抑或是“商品”,每个电视人都有创作艺术品的冲动和愿望,但是创作艺术品面临多方面的条件和限制,同时艺术品的价值在于欣赏,难免缺乏实用性。一档能夠具有品牌化的文化栏目,一方面其拥有周播或日播的播出压力,不可能为艺术牺牲播出,对于艺术应追求但不执着;另一方面,文化类栏目比新闻更具有重复可读性,并可转化为不同形态的文化传播品,归根结底其属性是“商品”。

作为商品,品牌文化栏目收视率就是销售量。一档收视率低的栏目,就好比一件销售情况堪忧的商品,其存在价值也值得商榷。在生产节目的过程中,我们要考虑到它的市场受众、价格定位等。例如,《这里是北京》一直以中老年观众为主要客户群,以青少年观众为潜在观众群,并且不断努力扩大市场,用不同类型的板块来争取更多的市场受众。这就如同一个大品牌下多个不同定位的小品牌,目的在于占领市场,做行业内的龙头。另一方面,“商品”的系列化开发也是扩大品牌文化栏目影响力的途径,《这里是北京》以光盘、书籍、网络传播等方式进行多媒体传播,以适应不同领域的文化诉求。

总之,品牌栏目不仅仅是“做”出来的,还是在可持续的“经营”中不断历练而成。

作者:李欣

第4篇:文化墙栏目规划

文化是比较虚幻的理念。企业文化要想实现落地,必须让企业文化理念指导员工的行为方式。然通过文化活动,将理念形象生动的传递给员工,通过员工参与活动,感受文化的理念,文化墙是企业文化中的一部分,趁建立文化墙的契机调动员工积极性。

宗旨:文化促进生产力,日久见效

设置栏目包括:

1、重要通知

设置内容:公司重要红头文件的下发

设置理由:公司内部通知的公示。传达重要情况以及需要各单位知道的事项。

2、活动采风

设置内容:公司重大活动、公司内部员工联谊活动照片

设置理由:勾画轻松、和谐的元素,纪念精彩瞬间、丰富员工业余生活,倡导建设积极向上的团队

3、奖惩栏

设置内容:员工的光荣事迹、事迹表彰;违规违章事迹的行政处罚 设置理由:表扬好人好事,批评错误和歪风邪气,在员工内部之间倡导“正能量、正方向”,奖罚透明,让全体员工皆看得到,树立学习标杆。

4、部门业绩考核 设置内容:周工作的完成率、满意度

设置理由:倡导竞争理念,争创“优秀红旗手”部门

5、生日榜

设置内容:公司员工生日

设置理由:体现公司的关心,员工之间的关心

6、岗位心语(是否使用待定) 设置内容:各岗位员工工作心得

设置理由:留给员工一片抒发内心感受的空间

第5篇:校报---校园文化版栏目 Word

一:学院专版建议内容:必须有大的题目

1、教坛精英(教学明星)名师推荐2-3名 注:最好院级以上名师称号的,要照片联系础老师照

2、学生社团活动(团学特色、实践活动等)

3、教学特色活动(新理念课程、教改成果、教师集体活动等)

4、学院介绍(机构职能、院系综述、院长寄语、师资队伍、专业特色、精品课程、招生就业等)

5、学生创业之星 注:可以是已经毕业的做的好的,也可以在校创业的实在没有就推荐一名:校园达人(学生)

6、其他有特色的东西(也可参照下列投稿栏目)

总字数:6000-8000字

二:投稿栏目:(投稿请注明栏目)

1、我的青春我的团:总支、 社团、班级活动新闻

2、学工在线:心理健康教育或专题教育活动

3、创新园圃:创新教育实验,高职高专育人新理念,新方法

4、素养提升:学习、讨论、讲座新闻

5、红船领航:党团知识学习新闻

6、我秀我舍:宿舍文化剪影

7、校园达人(校园之星、创业之星):以典型学生纪实为主,特殊需要可报道教师

8、微博心语:博客、微博、空间精彩转播(师生原创)

9、教坛精英:名师、专家简介

10、职业助手:各专业前沿动向观察,预测,就职要求

11、焦点速评:校园内外与师生相关的焦点评析

12、导员风采:优秀班主任,辅导员事迹介绍

13、艺术赏析:绘画、摄影、雕刻、广告设计、剪纸、DIY作品(应以图片形式投稿)

14、奇闻趣事:校园内发生的活力事件,可放松心情也让人有所思悟的真实素材

15、校外集结号:志愿者行动,校外见闻,大型公益活动新闻

联系人:朱艳波电话:15849817666邮箱:75676470@qq.com

第6篇:校园广播站栏目

龙泉小学红领巾广播站

星期一栏目:国学经典跟我读 栏目简介:

1. 弟子规、三字经经典诵读 2. 唐诗宋词朗诵解析

栏目开场音乐:《唐诗联唱》《弟子规》《三字经》

诵读配乐:古筝曲(音量调小)

开播语:

A: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B:华夏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文化艺苑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A:诵读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B:诵读经典,让民族文化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A:欢迎收听由 和 为大家带来的《国学经典跟我读》

结束语:

A:本期的《国学经典跟我读》就到这里, B:感谢你20分钟的陪伴与聆听,我们下次见!

龙泉小学红领巾广播站

星期二栏目:美文天地 栏目简介:

1、 经典散文欣赏

2、 经典现代诗欣赏

3、 优秀学生作品欣赏 栏目开场音乐: 背景音乐:班得瑞 开场白:

A: 翻阅喧嚣的围城,穿过弥漫丁香的雨巷。 B: 拾一枚深海的星星,追忆似水年华。

A: 在音符般字里行间倾听文学之音,共同度过阳光午后,欢迎收听《美文天地》

B:每周二,老时间,老地方,让我们一起感受文字的美与魅力。 A:大家好,我是播音员 ,我是播音员 。

结束语:

A:闻一闻茶的香气,哼一段旧时旋律。 B:品味文字后细碎的温暖与忧伤 A:青春我主张,文学梦飞扬

B:我们的节目到此结束,非常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次再见。

龙泉小学红领巾广播站

星期三栏目:知识小百科 栏目简介:

1. 百科知识(学生感兴趣的) 语文、数学、科学、生活都可

栏目开场音乐:

开场白:

主持人1: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大自然的奥秘千千万万, 主持人2:让我们一起走进知识的天地,去找到开启智慧大门的金钥匙。

主持人1:本期知识百宝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

结束语

A:相聚的时间总是这样短暂,在我们的欢乐中,今天的广播也接近了尾声,

B:通过我们的节目,今天你有收获了吗?让我们将这份收获带到明天,带给未来的我们,

A:今天的广播时间到这里就结束了,让我们下周再相聚。

龙泉小学红领巾广播站

星期四栏目:午间故事会 栏目简介:

1. 童话故事(连载不超过4期) 2. 革命故事 3. 名人故事

栏目开场音乐:

开场白:

A:安徒生和格林兄弟的童话故事伴随我们度过了美好的童年; B:革命先辈的故事使我们有了前进的动力;

A:名人的故事蕴含人生的哲理,给予我们精神的启迪。

B:小故事有大道理,欢迎收听由

为大家带来的《午间故事会》,今天我们带给大家的第一个故事是:

结束语:

A: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吧!更多好故事,请锁定周四中午的《午间故事会》

B:让我们下周再见!

龙泉小学红领巾广播站

星期五栏目:纵览天下事 栏目简介:

1、 一周国内国际新闻(选择大家感兴趣的)

2、 天气预报

栏目开场音乐:

开场白:

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男:让我们乘上时代的快车,穿越时空隧道,了解新闻动态。 女:这里聚焦了社会的点点滴滴,最新最快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动态 男:回顾一周要闻,浓缩校园资讯,尽在每周五的《纵览天下事》 女:大家好,我是播音员 ,我是播音员

结束语:

A:让我们带着旋律踏上人生的旅程 B:让我们伴着音乐走向美好的未来,

A:今天的“纵览天下事”到此结束,我们下周再见。

第7篇:校园广播站栏目策划书

栏目宗旨: 心性如好水,文字如好茶,好水泡好茶。每一段文字都是生命的倾诉,每一段倾诉都是生活的感召,我们用文字书写人生,用文字记载青春。在这里,会将你的精彩纷呈大众,会将你的快乐传递大家,校园广播,墨彩流韵,是心灵慰藉的港湾,为你的心灵撑起一把伞。

前期准备: 1,约稿:面向全校师生或广播站编辑,征集唯美散文,诗歌,音乐评论,影视评论及各种杂文(本周之前的人事介绍或感悟) 2, 整理:将收集的音乐材料,电影材料,文字材料等进行系统整理,剪辑并编排顺序。 3,试音:可以将整理好的材料按照之前编排的顺序进行简单试音,初步寻找播放感觉。 4,修改:在试音结束之后,对不满意或者不顺畅的地方进行修改,力求完美。 5, 计时:每一季控制在五分钟左右,一期节目大约三十分钟。

正式播音: 第一季: 蓦然回首————

当我们踩过时间的车轮,跨过脚下流过的生命之河 ,是否会回头看看,那些曾经熟悉现在却又趋于陌生的风景。。。

注:谈谈过去的人或事,让我们一起回味一下曾经的味道。

第二季: 随园诗话————

假如时间是一把折扇,我愿永远撑开着它。假如生命是一束昙花,我愿永远活在午夜。假如你是一位诗人,你是否愿意,用心去发现世界。

第三季: 影乐激情————

用音乐舞蹈人生,用影视炫动激情,用音乐的节奏体验生活,用影视的角度发现快乐。一首歌,唱出一段心声,一部电影,演出一段人生。

注:介绍一首歌或一部电影,谈谈歌词旋律,说说演员剧情,体味它们所揭示的哲思,探讨自己的所得所想。

第四季: 书香文苑————

第五季: 断桥残雪————

静心沉石,当流水淌过心间,留下一道道歪歪斜斜的流纹,刻在心上,让我们知道生命的轨迹在于浅浅的跃动。

注:朗诵一篇散文,可以引起听众共鸣的文章,不用太长,三五百字即可,附以背景音乐,以轻音乐,钢琴曲,小提琴曲为佳。

第六季: 节目回顾————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都有一个回环往复的过程,正如春夏秋冬,四季顺序播放一般,冬天来临,春天还会远吗?本期节目终结于欢乐必将以欢乐重启,让我们期待下一期,墨彩流韵,相约周三。

注:用一段简短的文字语言总结本期节目,选择性的邀请听众一起参与撰稿,或者提出意见建议,共同促进节目质量的提高。

后期整理: 1,将节目视频或录音发表在校园网上,可以让节目播放时未能听到的学生教师再听,并且开通论坛,与听众交流。 2,根据听众的反馈,对未来的节目制作提出修改规划。

3,总结本期节目的出彩之处,对优秀的播音或编辑及其他工作人员提出表扬,鼓励其出精品节目。

第8篇:校园广播站栏目策划书

栏目宗旨:

心性如好水,文字如好茶,好水泡好茶。每一段文字都是生命的倾诉,每一段倾诉都是生活的感召,我们用文字书写人生,用文字记载青春。在这里,会将你的精彩纷呈大众,会将你的快乐传递大家,校园广播,墨彩流韵,是心灵慰藉的港湾,为你的心灵撑起一把伞。

前期准备:

1,约稿:面向全校师生或广播站编辑,征集唯美散文,诗歌,音乐评论,影视评论及各种杂文(本周之前的人事介绍或感悟)

2, 整理:将收集的音乐材料,电影材料,文字材料等进行系统整理,剪辑并编排顺序。

3,试音:可以将整理好的材料按照之前编排的顺序进行简单试音,初步寻找播放感觉。

4,修改:在试音结束之后,对不满意或者不顺畅的地方进行修改,力求完美。

5, 计时:每一季控制在五分钟左右,一期节目大约三十分钟。

正式播音:

第一季:

蓦然回首————

当我们踩过时间的车轮,跨过脚下流过的生命之河 ,是否会回头看看,那些曾经熟悉现在却又趋于陌生的风景。。。

注:谈谈过去的人或事,让我们一起回味一下曾经的味道。

第二季:

随园诗话————

假如时间是一把折扇,我愿永远撑开着它。假如生命是一束昙花,我愿永远活在午夜。假如你是一位诗人,你是否愿意,用心去发现世界。

注:朗诵一首诗歌,简单介绍一下作者,揣摩一下作者的写作心境,让听众感悟到世界是细小的。(附背景音乐,淡淡的一点感觉。)

第三季:

影乐激情————

用音乐舞蹈人生,用影视炫动激情,用音乐的节奏体验生活,用影视的角度发现快乐。一首歌,唱出一段心声,一部电影,演出一段人生。

注:介绍一首歌或一部电影,谈谈歌词旋律,说说演员剧情,体味它们所揭示的哲思,探讨自己的所得所想。

第四季:

书香文苑————

捧一本书,沏一杯茶,安静的坐在阳光下,那是一种意境,一种读者与作者交流的过程,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细雨漫过心田,蒙蒙的感觉,洗涤心灵,洗涤精神。

注:介绍一本书,介绍一下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短短的读一段,让听众感受一下,那种心与心的交流。(阅读时附背景音乐,淡淡一点的感觉。)

第五季:

断桥残雪————

静心沉石,当流水淌过心间,留下一道道歪歪斜斜的流纹,刻在心上,让我们知道生命的轨迹在于浅浅的跃动。

注:朗诵一篇散文,可以引起听众共鸣的文章,不用太长,三五百字即可,附以背景音乐,以轻音乐,钢琴曲,小提琴曲为佳。

第六季:

节目回顾————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都有一个回环往复的过程,正如春夏秋冬,四季顺序播放一般,冬天来临,春天还会远吗?本期节目终结于欢乐必将以欢乐重启,让我们期待下一期,墨彩流韵,相约周三。

注:用一段简短的文字语言总结本期节目,选择性的邀请听众一起参与撰稿,或者提出意见建议,共同促进节目质量的提高。

后期整理:

1,将节目视频或录音发表在校园网上,可以让节目播放时未能听到的学生教师再听,并且开通论坛,与听众交流。

2,根据听众的反馈,对未来的节目制作提出修改规划。

3,总结本期节目的出彩之处,对优秀的播音或编辑及其他工作人员提出表扬,鼓励其出精品节目。

第9篇:贵州民族大学校园广播剧栏目策划

校园广播剧栏目《点滴民大》策划案

一、栏目名称

《点滴民大》。通过广播剧的形式记录民大学子在校生活的点滴。

二、栏目主旨

大学生课余时间较多,为丰富贵州民族大学学生课外生活,特设置本档校园广播剧栏目。一来让同学们在课外之余聆听校园广播,二来锻炼同学们剧本写作能力和观察生活能力, 三来提高大家的艺术鉴赏能力;四来通过广播剧这种形式记录在贵州民族大学的生活,以此激发大家对校园生活的无限热爱。

三、背景分析

广播剧是适应电台广播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戏剧化的,纯粹的声学性能,没有可视组件。戏剧取决于对话,音乐和声音效果,以帮助听者想象的人物和故事。根 据听众只能凭听觉进行欣赏的特点,广播剧以人物对话和解说为基础,并充分运用音乐伴奏、音响效果来加强气氛。人物对话是推动剧情发展的主要手段。校园广播剧这种形式相 较于其他艺术形式而言相对新颖,会受到广大同学的喜爱。

四、栏目结构

片花音乐(30秒),主播进行剧情介绍(2分钟),广播剧播音(27分钟),片尾(30秒)。

五、广播剧内容

广播剧剧本要反映校园生活,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艺术的虚构和加工,体裁不限(喜剧、悲剧、正剧、改编剧均可)。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广播剧剧本大赛,充分挖掘我校相关专业 学生的编剧才能,并组织专业教师进行评选,获奖作品作为《点滴民大》的剧目来源。

六、播出时间

每天18点——18点半。这个时段基本没有课业安排,且校园相对比较安静,适合广播剧播出。将广播剧剧本分割成若干段,分别在每天播出。

七、栏目组人员

A、栏目主持人

由于广播剧的特殊形式,需要多种不同音色的声音进行播音,于是可以在全校范围内选拔栏目主播的遴选,组织相关专业教师作为评委,获胜者作为《点滴民大》栏目的主播,总 人数以4到7人为宜。

主持人要求:广播剧要求主播的播音要个性化、口语化,富于动作性,演员播演一定要吐字清楚,表达准确生动感情充沛真挚,配乐应当富有特色,波澜起伏,动人心魄,音响效 果必须逼真,解说词应当帮助听众了解剧中情景和人物的动作状态。

B、剧本编辑

对选拔而来的剧本进行再加工,分成若干段落在每天播出。

C、音响师

广播剧不仅需要对白和解说词,也需要背景音乐的铺陈和点缀。因此需要专门人员负责音乐板块,两人为宜。

八、栏目宣传

在栏目开播前期,要进行前期宣传,可在校园醒目处挂条幅,作展板,贴海报等方式。 还可以加入栏目类型(校园);栏目受众(对象);预期效果;经费预算等。

丁付禄(为艺考题目所做)

2014年1月19日

上一篇:淘宝代运营市场下一篇:李白作文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