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推荐8篇)
2007—2008
为彰显学校办学特色,提高学校办学品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动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特制定此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一、指导思想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优良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服务师生为宗旨,以素质拓展为目的,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给学生潜移默化而深刻的影响,努力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既能体现时代精神,又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二、总体目标
校园文化建设以提炼学校几十年历史积淀的厚重底蕴,以“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为核心,以凸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目标,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以一切为了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为宗旨,立足实际,通过校园文化设施建设,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拓展校园文化的外延。最终形成能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展现出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以此推进学校由传统老校向具有特色的现代化学校转变的进程。
三、现状分析
石佛学校在几十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培养“合格加特长”的高素质人才,形成了以“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为核心的办学理念,成为凝聚全校师生员工的灵魂和基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一小人自强不息、勇攀高峰。在九十年代后期学校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在学校管理、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校风学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大胆探索,锐意创新,成功走出了一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的内涵式发展的办学新路。以此作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历史根基和现实基础,将会打破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为学校可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四、主要任务
(一)环境文化建设
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本着“追求高品味,着眼实用性,坚持教育性”的原则,对学校校园做出整体规划、设计和布局。楼道布置既有教育性,也反映出人文科学性;让墙壁、板报、橱窗、报栏说话,让景观、道路、教室育人;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具有人文性,都能成为育人的场所;让师生的教育行为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呈现出和谐之美。
1、校园绿化、美化建设。
在充实、管理好现有花园、绿化带的同时,租借鲜花、盆景等摆放在旗台、阶梯教室等地方,使学校月月有绿色,季季有花香。
2、校园文化景观建设。
学校现在已准备在修建文化墙,将一些含义深刻、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石刻于文化墙上,使师生和市民受到熏陶。并利用校门两侧的橱窗,要么展现代表中国灿烂古代文化的唐诗宋词、名言警句、天文地理知识、民俗文化;要么凸显学校办学理念、校训等及教师与学生风采;要么呈现一些深富教育意义的成语故事等等,使学生流连其间之时,受到文化的影响和熏陶。
3、办学理念、校训、教风、学风等形象文化建设。
认真提炼能反映出学校文化底蕴、具有学校特色的校训、教风、学风等,与“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一道,如不在校门两侧彰显,就在其余醒目处,如面向校
门的两栋教学楼的墙壁上凸显,作为学校重要的视觉标识,构成学校的形象识别系统,加强学校文化品牌建设。规范学生的校服,要求每周一升旗仪式、大型集会、节日庆典、参观交流等活动须统一着装,展示学生风貌。使学校在推广形象中达到协调一致,展示出形象识别系统建设成果。
4、各室文化建设。学校少先队活动室、舞蹈室、网络教室、图书阅览室等专用教室的文化建设,根据功能、用途进行布置,使其各具特色。学校图书阅览室对学生开放,增加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设置开放式图书架,让学生自主管理、阅读。
5、教学楼墙壁建设。
本着“高品位、儿童化”的原则,学校对墙壁(含教师办公室等)进行文化着装,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说话。在内容上,将学校的管理制度、名人警句和师生的作品、科普知识等结合,每个楼层分主题进行布置,通过多种方式呈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引领教师的教育行为,展示学生的良好文化素养。
(二)动态文化建设。
1、扎实办好一年一度的“六一”校园文化艺术节及“十一”月的科技活动月。
2、充分发挥学校网站、“新月电视台”、“新月校报”及校园广播站的功能,及时播发校园新闻和优秀事迹。利用电视台播出高质量的电视节目,促进学生的发展。加强学校网站、专题网站建设,通过网络加强师生文化教育,提高文化修养,营造浓郁的数字校园氛围。真正服务师生、引领师生、锻炼师生、成就师生。使育人环境更上档次。
3、认真扎实搞好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教室的布置兼顾共性与个性,要求各班根据各自的特点创设不同的风格与追求,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通过班风、学风的建设体现隐性文化,让教室成为学生表现自我、张扬个性的场所。本学期学校重点建设好班级网站,以网站展示每个班级班风、学风、班貌。
4、积极开展社区文化建设,让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协调统一起来,充分发挥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有效促进学生人格素养的发展。
5、常规文化建设。利用班级黑板报、宣传栏、校园网开辟学生作品栏、特长展示区等,张挂、展示学生的文学作品、美术作品、书法作品、电脑作品,让学生在特长展示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思维和想象,为他们提供展现才华、实践创新的平台。
(三)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制度文化既表现为以文本、书面文字等形式呈现出来的学校规章制度,又表现为师生对创设规章制度于遵守规章制度的态度、价值观。校园内严谨规范的秩序、师生们积极向上的情绪是校园文化中其它各要素得以正常、高效运行的润滑剂。通过制度文化建设,达到全校师生员工共建校园行为文化,共造校风,共守校规的目的。
1、学校制度文化建设。
进一步修改、整理、完善以“教师行为规范”与“教师奖惩制度”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更全面、更科学、更人文、更具活力和更具激励性的规章制度,用制度更好地规范师生的行为,真正实现依法治校,依法施教。营造科学唯实、勤奋向上的学校发展文化氛围。
2、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制定规章制度,把学生的操行评定与评比三好学生、优秀班队干部挂钩。并开展评选文明班队等评比活动,用先进激励学生健康发展。通过开展学生值周,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能力,从而养成自觉遵规守纪的良好行为。
抓好学生公共道德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以《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坚持不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贯彻“学习、纪律、礼貌、卫生、安全”十字方针,有针对性地开展习惯养成教育、安全教育、法治教育、环保教育、科技教育,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集
体、关心自然、关心他人与自己的良好习惯,在学生中的形成,读书明礼、勤奋努力、健康向上,团结友爱,快乐成长的良好氛围。
(四)师德素养建设。
在当今社会的改革和发展迅猛阶段,我们的教师要热爱祖国,献身教育事业,为祖国发达,民族的振兴作出贡献,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软条件。
引领以教育法规、《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标准,以开展“团结、服务、质量、形象”教育为重点,以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教育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强化广大教师的思想认识,激发学校广大教师进一步树立崇高的人生追求,弘扬高尚的师德情操,强化育人的责任意识和无私奉献精神。
认真落实我校获省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的教师培养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探索符合学科学习规律及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育人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既成人又成材。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岗位比武练兵活动、教师论坛、青年教师才艺展示、教研沙龙、专题讲座等活动,进一步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学校教育健康发展。
五、组织与管理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师生长期共同努力,更需要各处室的齐抓共管,同心协力发挥各自的能力,互相配合,形成合理,共同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色。
(一)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
成立由学校党支部、校行政为主要成员、教师代表组成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全面组织领导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根据目标任务,明确各处室的职责,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以人为本,发挥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师生是学校的主体,校园文化是师生员工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的一种精神氛围与物质环境,每个师生员工都生活在其中,并且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这种精神氛围和物质环境的建造与变革,又自觉不自觉地接受这一文化氛围的陶冶、引导和塑造。为此,充分发挥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推动学校的和谐发展。
(三)坚持“四全”措施,即:全面部署、全员参与、全程运行、全面落实。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定期进行计划、部署、评估和总结,保证工作的落实。
关键词:学校文化,学校,发展
学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综合了人、财、物等诸多因素的集聚,需要实现优化组合才能真正产生效应。其中,学校文化具有引领导向作用,将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一、学校文化对学校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 学校文化是发展之源
和谐的学校文化能够让内外环境的诸多因素实现优化,从而实现学校的发展,为学生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为教师成长搭建广阔平台,为学校未来引来活水。看北大的文化建设,上百年来仍散发迷人的魅力;看清华的校园文化, 激励了众多学子奋斗不止;纵观世界名校哈佛、牛津、斯坦福大学等,更以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引领当今教育走向,为世界学子共同向往。没有文化,就没有名校;没有名校,就没有未来。走进名校的世界,我们应反思自己的学校文化,让我们更有底气迎接挑战。
2. 学校文化是奋飞之翼
学校文化为学校插上了高翔的翅膀,能带领学校走向美好明天。一所学校,哪怕它拥有最先进的设备与设施, 没有和谐优秀的学校文化,就没有魅力吸引优秀师生,也没有持续发展的能量。一所学校,哪怕它无优质的硬件,但拥有和谐向上、充满生机的文化,就一定会引来优秀的师生,去创造教育的奇迹。看陶行知先生的办学经历,说明了学校文化对学校、对师生的重要性。
3. 学校文化是活力之泉
一所学校,必须建设学校文化,倾力打造持续推进, 才会储备能量之源,让学校一步步走向辉煌。看身边, 有多少弱校走向名校,就是因为重视学校文化建设,从而吸引了优秀的师生,艰难地一步步走来,实现了一个个超越。比如,杜郎口中学的例子,不就向我们呈现了这样的实例吗?它从毫不起眼到今天的闻名遐迩,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学校文化建设的力量。反观一些名校不再辉煌的例子,也促使我们不得不反思。
二、倾力建设学校文化, 实现可持续发展
学校文化建设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并认真去打造它,才能真正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1. 认识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让文化引领学校的发展,让文化浸润师生的生命,这是文化建设的中心。在实际工作中,不少人并没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要么按照常规按部就班地做,让师生没有奋斗的热情,学校如同一潭死水缺乏活力;要么人云亦云没有主见,跟风逐雨般无自己的追求,让师生只在一旁看热闹。把文化融入学校的系统中,融进班级的管理中,融进学校的细胞中,让每个人认同自己的文化, 让每个人在文化中得到营养,激励师生为共同愿景而奋斗,这样的文化必将带来学校的发展,必将为师生的人生添加更多的色彩。
2. 寻求学校文化建设的特点
每个学校的文化建设都应该有个性,这是学校文化建设必须正视的问题。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状况,一个名校文化建设颇具名气后,就会引来络绎不绝的参观者,于是它的东西就被移植或嫁接到其他学校,之后就出现这样的怪圈——模仿者自身独具特色的文化因子没有得到挖掘和提炼,移植或嫁接过来的则患上了严重的水土不服的重病。如今,不少学校请文化公司来打造自己的文化,这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方式。但看看这些被打造出来的文化,却发现个个似曾相识,因为它们没有个性,几乎大同小异。因此,学校在文化建设中一定要找到自身特点,认真去挖掘自己的本色,用独到的眼光和视野去建立自己的文化,才能让师生觉得亲切,进而关注学校的发展。
3. 体现国家要求和教育规律
学校文化建设必须立足历史、面对现实、着眼长远,才能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验证。打造学校文化,必须体现国家对教育的要求,要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因为,学校文化建设不是独立的一个体系,它必须体现教育的核心价值, 必须为国家的人才培养服务。在打造学校文化过程中,必须更全面、更深刻地研究国家对教育的要求和教育自身的规律,再结合学校的特点,找出独具特色、体现自身的学校文化,并以良好的面貌呈现在师生面前。这样的文化建设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让学生有美丽的起点, 让教师有幸福的生活,让学校有长远的发展。
4. 建设学校文化是长期过程
建设学校文化不是一时的事,更不是请几个能人提几个口号就可实现的事。建设学校文化是一种长期行为,更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一个比较长久的时期去倾力打造。在现实中常有这情形,不少学校一段时期就换一套做法, 换一个领导就换一种方式,这怎么是学校的文化呢?怎么能促进学校发展呢? 在文化建设中,一定要避免三天两头不停变的做法,这是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大忌。我们在文化建设中,要重视氛围的营造和细节的落实,只有把学校的文化建设落到每一个细节中,才能真正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有生命力的文化,让师生得到更多的滋润。
关键词:文化资本;学校文化资本;学校文化
中图分类号:G7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12-0058-03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化资本理论在西方学术界兴起,也逐渐引起全世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学校文化资本正是伴随着文化资本理论的深入发展而产生的,并日渐进入学界的视野。陈国民综合各方研究,将学校文化资本定义为:一所学校所拥有的各种有形的和无形的文化资源的总和(它包含了各种学校文化能力、学校文化产品和学校文化制度等),并且这些文化资源在未来可以为该学校带来价值增值。[1]
当前,我国中小学校正在进入以“文化取向”为主流的特色学校建设新时代。学校文化资本理论将学校文化视为一种资本建设,不仅可以提升学校文化的价值,而且可以实现学校文化的累积发展。将学校文化资源视为一种资本,通过建设学校文化资本实现学校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并从中不断实现文化资本的增值和文化的多元创生,最终实现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这一本质目标。这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
以下,笔者以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为例,作一探讨。
一、凝练精神理念,积淀学校文化资本
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建基于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小学,其创办于1956年,先后由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学院和华南农学院联合创办,几经变迁,1985年交回华南理工大学,更名为华南工学院附属小学。2013年,学校整合资源,由华南理工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主办,改组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分设初中部、小学部。学校位于华南理工大学校园内,拥有优越的文化资源和人文环境。学校不断在实践基础上梳理自身的文化脉络,回应时代与学生的发展需求,整合与利用文化资源,形成了自身的学校文化资本,并在积淀中不断发展。
作为组织体的学校,本身具有有形和无形的两种文化资源。学校长期积淀而形成的精神理念、学校成员共同的行为方式,以及学校的物化形态,即校园环境等,都是重要的文化资本。其中,办学理念、校风校训在精神层面体现着学校文化资本变更和流动的过程,也集中反映着学校文化资本积累和发展的方向。多年来,学校秉承“明德远志,乐学勤行”的校训和“笃学、善思、明理、求新”的学风,不断积淀自身文化。
2009年之前,在轰轰烈烈的学校特色建设大潮中,学校将办学重点放在规范化、树品牌上。学校确定了“全力打造省级规范化学校,能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品牌名校”的办学目标,遵循“个性教育,和谐发展”的办学宗旨,坚持“新视角、大气魄、高品位”的办学方针,全面培养“充满活力,具有强健体魄、健全人格、鲜明个性、艺术修养、创新智慧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其后,随着对自身发展的反思和深刻认识,学校对办学理念和目标作了调整和补充,赋予办学宗旨更加丰富的内涵:“个性教育,和谐发展,为每个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在办学方向上,以“幸福文化教育”为主导,以“共建共享和谐幸福附小,努力打造师生幸福家园”为目标;将“进一步深化幸福教育内涵,完善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工作重点,营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具有个性风格和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附小人的幸福感,把学校办成“教师幸福、学生快乐、家长满意”的幸福摇篮。由此,学校的办学定位更加明确,围绕以上办学理念,依托华南理工大学的优质资源,逐渐形成了“时代文化育人,信息素养见长”的办学特色。
有了多年的文化资本的积累,2013年,学校改组为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增设初中部。同时,在秉持原有校训和学风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办学理念调整为“个性教育,和谐发展,为每一个孩子走向成功奠基”;涵养“文明、和谐、求真、向善”的校风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风;致力于培养“人格健全、素质全面、基础扎实、富于创造的现代公民”,建设“高质量、有特色、优质化”的现代化学校。
二、创设文化活动,彰显文化资本价值
布迪厄提出,文化资本表现为具体化、客观化和制度化三种形态。其中,文化资本的具体化形态指行动者通过家庭环境及学校教育获得并成为精神与身体一部分的知识、教养、技能、趣味及感性等文化产物,但文化资本的积累需要时间,而且只有亲力亲为才能获得。[2]
基于此,以学校场域为研究前提的学校文化资本同样可以表现为具体化、客观化和制度化三种形态。具体化的学校文化资本即学校的精神理念;客观化的学校文化资本即学校的资源设施和文化产品,表现为校园环境、图书馆、校园网络配置等,文化产品则包括校本课程建设、学生活动和作品等;制度化的学校文化资本主要指学校的制度导向,如规章制度、决策制度、组织结构等。
文化资本的首要层面在于具体化文化资本。布迪厄指出,具体化的文化资本只有通过特定的个人才能得以体现,其积累通常要花费行动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3]因此,对于隐藏在学校组织当中的文化资本,只有通过教育者推行教育实践、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活动才能取得成效,而且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学校要将精神理念传达给每一个成员,使生活于其中的人表现出这一精神理念支配下的行为方式,从而潜移默化地实现文化资本具体化。而活动正是传递学校文化,彰显文化资本价值的重要载体。
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多样的主题文化活动形式,让师生感悟学校的价值追求,认同学校的办学理念,激活文化资本价值。例如,学校系统设计学科节、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等校园文化活动,结合重大节庆日、传统节日等,开展“每月一主题”系列德育活动。主题涵盖畅想、励志、公益、读书、劳动、环保、孝道、健体、规则、爱国、安全、感恩等。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借由诸多文化活动,这些习惯就会逐渐发展成为布厄迪所说的“惯习”[4],即开放的性情倾向系统。学校还开展“我给母校建一言”网络调查活动,票选“我最喜爱的学校活动”“我最喜爱的校园景点”等,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校园真正成为孩子们真情迸发的乐园。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校的文化生活,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惯习,让学生在快乐参与中感受幸福,在幸福中健康成长。
nlc202309042143
此外,学校开展了“感动附小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并将“自强、责任、博学、阳光、科技、俭朴、环保、体育、艺术”等元素纳入评价標准,将“明德远志,乐学勤行”的校训和“笃学、善思、明理、求新”的学风融汇其中。让学生自主选出心中的榜样,树立身边的精神楷模,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将榜样人物资料布置在文化走廊上,每天,学生从“榜样”身边经过,都会读到“榜样”在附小的学习经历和生活状态,而校训和校风的精神内涵也逐渐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并在行动中践行。
学校文化的形成需要沉淀。当学校通过激发德育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校文化所积淀的知识和修养真正成为行动者精神与身体的组成部分, 进而转换成一种“身体化”的文化资本时,这种“身体化”文化资本能够投资于各种市场(学校市场、学术市场、社交市场、劳动力市场等)并获取相应的回报。[5]对于学校德育而言,这种“身体化”文化资本的回报就表现为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和道德实践能力的增强。
三、整合多种资源,拓展文化资本价值
社会资本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也是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家校协同教育理念的实践表明,学校与社区、家长的有效互动有助于提升学校形象,增进社会认同,进而会为学校带来更多的社会资源。学校整合社区、家长资源的行动,往往伴随着学生的流动而不断更新,由此不断积淀、更新学校文化资本,拓展学校文化资本的价值。
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身处高校林立的天河区,拥有众多高校教育资源。学校依托优质的家长和社区资源,探索以“科学家进校园、爸爸妈妈进课堂、大学生志愿者进学校”三条路径,整合资源,拓展学校文化资本。
例如,华工Fresh环保协会每月定期到学校开展公益活动,宣传绿色知识,以贴近社会生活的形式拓展学生视野,提高环保意识。学校定期邀请华工、中大等高校专家和教授开展科普教育,内容涵盖天文、地理、化学、生物等领域。他们用形象的图片和朴实的语言,引领学生走近科学,激发科学探究热情。学校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到校深入校园生活,让家长近距离了解校园生活,感受学校文化。活动结束后,家长们都会在网上认真填写《家长意见反馈表》,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此外,学校加强网站建设,开始专栏宣传优秀家长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典型事例以及家庭教育理念;开展“百名好家长”评比活动,邀请“好家长”作经验介绍,并将典型的育儿经验挂在学校网站与家长分享。
今天的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正如师生共同创作的校歌《启明星之歌》所唱,是一个“快乐的城堡,智慧的城堡,启明星从这里幸福启航!”每当周一升旗仪式上,师生唱响优美的旋律,幸福就洋溢在每一张脸上。漫步校园,满目皆是赏心悦目的景象:劝学墙、假山石、戏鱼池、名人格言、学生书画等都洋溢着幸福的意蕴。《启明星之歌》不时在校园回荡,置身其间,一种“身在此园幸福生”的感觉油然而生。学校文化资本这一视角的引入,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学校将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陈国民.学校文化资本的定义、概念框架与研究边界[J].上海教育科研,2010(8).
[2][3][5][法]布尔迪厄.当代思想家访谈录: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M].包亚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92-193.
[4]Bourdieu.P.The Logic of Practice[M].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1990.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
广东广州 510641)
责任编辑 毛伟娜
教育教学改革水平和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传递着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凸现师生的价值观念、审美标准,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近年来,我校本着“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的办学理念,结合我校实际,大力加强课改工作力度,以建设和谐校园为载体,以实施高效课堂改革为主线,以关爱留守儿童及实施艺术特长教育为特色,提升实施课改的能力和校园文化建设档次,丰富内涵,增强底蕴,加强学校育人功能。
一、树立教育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发展 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教育就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终身奠基。基于此,我校将教育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确定为学校的办学理念,脚踏实地地引领学校发展。
二、丰富德育主题 坚持以德立校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也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它既是传统文化继承者,又是先进文化的引领者。以德立校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决定学校走什么路,育什么人的关键。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同志对教育寄托着无限的期望,他指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培养“四有”人才。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实现这一战略和宏伟目标,必须大力加强学校德育思想工作,走“依法治教,以德立校”之路。依法治教,以德立校,二者是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办学如治国”。可见,一所学校和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样,没有法律不行,没有道德规范也不行,所以必须法治、德治双管齐下,以德彰法,以德辅法,方能治校,才能彰显学校“以人为本、以德立校”的个性。基于此,我们以新学校的成立为契机,在学校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的成果等主题教育,丰富德育教育主题。一是在德育室的建设上做文章,充分发挥德育室的育人功效。我们利用闲置校舍,以理想篇、爱国篇、奋斗篇、励志篇、成长篇、家乡篇等为模块,设计出了若干展板,形成了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德育长廊,通过组织学生观看,让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和激励,育人功效十分明显。二是认真组织观看100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并根据学生特点,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联系实际,组织开展观后座谈和征文比赛等活动;三是认真组织高唱爱国主义教育歌曲活动。将高唱爱国主义教育歌曲作为活跃校园文化的主旋律;四是认真组织阅读爱国主义教育图书活动。我们向师生推荐爱国主义教育图书,组织师生认真阅读这些图书,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培养师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推进了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五是认真组织推广新诗词、新童谣和儿童诗歌活动。少先大队积极开展活动,充分发挥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新诗词、新童谣和儿童诗歌对学生培养良好思想品德,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潜移默化作用,实现寓教于乐。六是认真组织开展学生创作和表演比赛活动。围绕“歌颂中国共产党”、“祖国在我心中”、“我为国旗添光彩”、“民族精神代代传”、“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和“公民道德建设”等主题,组织学生开展自编、自演、自唱和儿童歌曲、小话剧、舞台剧、课本剧等创作和表演比赛书法、绘画、征文等活动来陶冶学生情操;七是认真组织开展小制作比赛活动。我们围绕小制作、小创造、小发明,开展才艺展示,丰富学校的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丰富的德育主题活动,激发了师生的爱国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促进了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同时也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引导学生创新。
三、拓展校园文化 优化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是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集群,是一种以青少年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反映青少年学生特有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状态。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促进学校的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各方面工作,而且能促进学生各方面良好素质形成。校园文化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一方面可以陶冶师生的情操,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之中;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师生综合素质提高,更好的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社会,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在拓展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方面我们具体开展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1、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先进文化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以人为本、和谐育人”,形成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强化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创建学校优良的人文环境。
2、营造布局合理设计精巧的文化环境。校舍、校园、校门、围墙完整,建筑色彩谐调。校园硬化、绿化、美化、香化,达到花园式学校要求。
3、建设独具特色健康优美的文化设施。建设标准的又符合学校实际的升旗台、阅报栏、文化长廊、板报、专栏、广播以及体音美劳等设施,满足师生教学和生活需要。
4、设计底蕴丰厚美观大方的文化标志。学校有校牌,校舍及师生工作、生活场所都有醒目标志;学校有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显眼地方有教育方针、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等;重要部位有警示语、提醒语、标语口号等;楼道、走廊、会议室、实验室有名人画像、名人名言;教室张贴国旗、班训、名言警句、课程表、周历表、作息时间表等,有图书角、黑板报、宣传栏等;学校食堂、餐厅、供水处、宿舍有教育意义的标语。形成墙壁说话,花草言情,校园处处都育人的人文环境。
5、科学谋划积极向上彰显个性的文化特色。我们成立了校园文化建设领导班子,全面负责校园文化建设任务落实。学校政教处具体负责组织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抓好学生养成教育和法制教育。通过开展评选文明班级、文明学生的争先创优活动,强化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并结合实际,通过校训、校旗、校歌、校微、校服等形式,弘扬校风,形成特色。
四、提升育人功能 实现内涵发展
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校园文化在育人过程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对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强化学生的正确行为意识起着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古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文化环境对人熏陶的重要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为了优化办学条件,构建校园文化,提升育人功能。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师生同心,软硬齐上,虚实并举,内外共建,精心打造绿色校园,书香校园,和谐校园,快乐校园。教育走内涵发展之路,增强教育软实力,实现教育强县、强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发挥重要的作用。
乐学实学,挑战高考;勤勉向上,成就自我 努力造就实力,态度决定高度。今天多一份拼搏、明天多几份欢笑 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把握现在、就是创造未来。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你是否每天都在努力 我自信,故我成功”、“我行,我一定能行”
挑战人生是我无悔的选择,决胜高考是我不懈的追求; 读书改变命运,刻苦成就事业,态度决定一切 不敢高声语,恐惊读书人
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的眼神
争分夺秒巧复习,勤学苦练创佳绩”、“攀蟾折桂,舍我其谁” 拧成一股绳,搏尽一份力,狠下一条心,共圆一个梦 努力就能成功,坚持确保胜利。
今日寒窗苦读,必定有我;明朝独占熬头,舍我其谁?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百尺高梧,撑得起一轮月色;数椽矮屋,锁不住五夜书声。自强不息怀壮志以长行,厚德载物携梦想而抚凌。送报晓金鸡看今年硕果飘香迎佳绩,迎吉祥犬吠待明朝笑傲高考创辉煌。
梅花香自苦寒来,熬头喜在汗水中。
六十同窗同甘共苦拼搏从此时,十二春秋风雨兼程成败在今年。让结局不留遗憾,让过程更加完美。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
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动摇生失败。
理想是力量的泉源、智慧的摇篮、冲锋的战旗、斩棘的利剑。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决战高考,改变命运。屡挫屡战,笑傲群雄。没有常胜,只有常省(xing)。笑看人生峰高处,唯有磨难多正果。
苦海有涯。而学无涯,志者战高考,惰者畏高考。彩虹风雨后,成功细节中。要成就大事,先做好小事。莫放松点,莫轻视微。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一步二步三步步步高升,一天两天三天天天向上。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态度决定一切,习惯成就未来。一朝习惯,万事易办。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保证。
好习惯成就一生,坏习惯毁人前程。好方法事半功倍,好习惯受益终身。
用习惯和智慧创造奇迹,用理想和信心换取动力。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远大抱负始于高中,辉煌人生起于今日。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
龙吟八洲行壮志,凤舞九天挥鸿图。非学无以成才,非志无以成学。志强智达,言行行果。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不夺桂冠誓不回,那怕销得人憔悴。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最美的年龄为最纯的梦想尽最大的努力。为了梦想,我们不懈努力。锲而不舍,存义精思。今天的努力,明天的实力。
竞争不是比谁努力,而是比谁更努力。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海无涯勤可渡,书山万仞志能攀。天道酬勤,宁静致远。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
我校始终遵循国家教育方针,确立了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和育人目标,学校有明显激励作用的校训,有言简意赅的校风、学风、教风的文字表述,形成了鲜明的富有凝聚力的校园精神,符合学校文化传统,并体现在学校整体精神风貌上。为继续提升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我校做了以下工作:
一、思想道德建设
1.加强了教师的理论学习。为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学校倡导全体教师多读书、做笔记、写心得。并规定了理论学习要求,统一了学习时间,通过法律法规学习,教师的思想觉悟有了很大提高;通过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较大变化。全体教师共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撰写读书笔记及心得体。
2.在学生中开展了继承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教育活动。组织了一系列主题征文比赛,引导学生提高了自身素质。这些活动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学校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板报、观看安全宣传片、交通安全知识讲座,让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了道路交通安全知识,认识到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树立起“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自我防范能力,为打造“平安校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定期更换学校、班级黑板报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少先队主题活动,增强校园文化气息。做好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保持校园清新、舒适。学校定期给校内花草树木做修剪,做到整洁大方。挑选骨干教师担任各班班主任,要求他们严格按照班主任岗位责任目标履行自己的职责,加强对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教育他们关心集体,维护集体的利益。通过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召开主题班会等系列活动培养学生遵规、守纪的习惯。通过课外活动小组、兴趣活动小组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特长。
5.每月召开一次班主任工作会,对每位班主任月工作情况进行小结,对优秀班主任进行表彰。每期开展两次“文明班”评比。对安全、纪律、学习、卫生等方面都做得好的班级授予“文明班”称号。
6.重视少先队组织的建设,聘任骨干教师作为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又聘任了优秀教师作为各中队辅导员,建立了完善的组织机制,评选出十佳优秀少先队员,掀起了“爱我校园,争当小主人”活动热潮。
7.为了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加强了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听取了社会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同时要求家长支持学校的工作,协助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8.我校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安心从教,在现有的工作状况下,教职工中无赌博、参加封建迷信活动及违法违纪行为。
二、硬件建设
近年来,尽管学校经费困难,但在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上加大了投入。学校成立了少先队监督岗,开办了黑板报、宣传橱窗,将“教育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训等布置在校园显眼位置。各班教室都贴有国旗、班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名人画像、名人名言,还创办了学习园地。
三、创设校园文化氛围
1、校园文化的创设。
1.营造环境,润物无声。学校在教室、办公室、会议室、图书室、楼道走廊等均按规定张挂系列标语、名人画像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各种制度、规范以及养成教育图片,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和树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远大理想。
2.宣传橱窗的布置做到定期更换更新,内容涉及安全、德育、学习等,让学生在观看中增长见识。
3.黑板报的每月定期进行更换,内容结合学校最近的热点问题进行,使学生在观看中受到教育和熏陶。
4.室内文化的布置。
我校除了重视校园的文化建设外,还特别重视室内的文化气息。(1)每个教室的黑板上方都写着激励学生学习的警示语,时刻激励同学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每个教室的布置,班主任八仙过海,设计了各班的特色阵地,展示各自的风采。
(3)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是教室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不仅是向学生进行宣传教育的主阵地,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小天地。
1 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数字化校园信息平台是以校园网络为基础,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等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 并科学规范地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 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通过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 推动学校进行制度创新、管理创新, 最终实现教育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和管理规范化, 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2 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我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有了很大进展, 良好的网络环境使得校园网络应用系统和用户都达到了相当的规模, 初步实现了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教学和网上服务。但是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
(1) 起步晚, 投入相对少。我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最近几年才刚刚起步, 并且可以投入的经费数量、技术力量与高职、本科院校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2) 软硬件发展不协调。在规划校园网选择硬件设备时, “硬”的方面追求先进, 而在“软”的方面缺乏考虑。我校重视基础设备的购置, 并投资建立校园网, 目前校园网络建设基本完成。但对于各种应用软件, 投入比较少, 只有部分应用系统在运行, 严重影响了硬件设备的使用率、利用率。软件应用系统的建设严重制约着我校教育现代化改革的步伐。
(3) 缺少统一规划, 信息孤岛问题严重。我校业务应用系统以外购为主进行构建, 业务应用系统相互之间缺少联系, 信息存在重复录入、不规范、完全独立等现状, 缺少统一规划, 信息孤岛问题严重。
(4) 多校区之间联网通信的问题。中职学校合并及多校区建设给众多学校带来新的生机的同时, 各校区校园网络的互联也迫在眉睫。我校现有的两个校区各自存在独立的网络, 随着校园信息化的不断深入, 各项网络应用的加强, 两个校区校园网之间及内部的信息量也不断增大, 两校区联网通信的可靠性、稳定性以及安全性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3 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规划及解决方案
数字化校园项目作为我校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特色项目之一, 在编制建设方案时, 做了细致的规划。本项目中网络系统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对校园网二次覆盖与优化, 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主干网和主设备的升级, 解决两校区网络互连速度的问题, 为统一的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建设和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新增校园内无线局域网的覆盖, 打造出“随时、随地、随需”网络应用环境, 真正实现“网络无处不在”建设效果, 使校园内的任何合法用户在任何时间在校园内的任何地点使用任何一种计算机系统都可以进行校内应用系统应用。
根据对我校数字化校园现状的分析, 以及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任务与目标, 提出了数字化校园项目的总体架构, 制定了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方案。在学校的校园网络和数据中心基础上, 开发建立开放、主流、统一、先进的数字化校园系统支撑平台, 并在此平台上开发或整合建立网络基本应用、业务管理、辅助服务和综合服务等几大类应用系统, 为学校及相关各类用户提供全面的、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规划的总体架构自底向上可分为五个层次, 包括基础支撑环境层、应用支撑层、应用层、展现层及接入层等, 如图1所示。针对我校的数字化校园项目, 重点建设基础应用支撑层及应用层。基础应用支撑层, 包括信息门户平台、身份认证平台、共享数据平台, 并在此基础技术框架平台上, 分批建立和完善各类业务系统 (应用层) (如校内电子商务平台) , 逐步丰富面向全校师生的服务。另外, 全面的标准与规范体系和完备的安全保障体系为整个数字化校园项目建设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和环节提供标准规范和安全保障, 保证数字化校园项目顺利完成。
(1) 信息门户平台
提供标准的门户支撑框架、快速开发和部署的平台以及满足个人协作、公共信息服务以及各类Web应用集成的一组工具, 解决校园内各系统的应用集成问题, 为校园网用户提供统一的服务入口, 建立用户的网上协作平台和个性化的个人工作平台。门户平台提供统一的信息发布模式, 规范信息服务、提高发布效率, 提供全校性信息发布的应用流程, 为全校通知、公告、大事提供标准的信息发布体制。对校园网内的信息资源、应用系统进行管理和整合。要求日常工作的界面易于操作、易于使用、友好。信息门户系统前期支持10000用户, 500个并发用户访问, 未来学校会扩大到15000用户。
(2)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
提供统一的用户管理、身份认证、安全保障服务。通过建立一个独立的、高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身份认证及用户权限管理系统, 由该系统为校园网用户提供唯一的数字身份和实现基于SSO技术的单点登录, 简化用户操作, 提高系统整体安全。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由用户身份数据中心、身份管理系统 (IM Identity Manager) 、访问控制系统 (AM Access Manager) 组成。用户身份数据中心包括目录服务器 (主要存储用户认证信息及权限信息) 和数据库 (存储用户身份属性信息) 。身份管理系统 (IM) 用来实现用户的身份信息的维护, 包括用户管理、身份配给、自动发现、口令管理、权限管理等内容。访问控制系统 (AM) 主要实现统一认证及单点登录, 与门户系统形成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的展现层。
(3) 共享数据平台
提供整体数据集成框架, 解决学校已有应用系统的数据集成, 建立学校统一的数据标准, 保障新建应用系统的数据一致性, 建立适用我校应用特点的数据共享机制, 消除信息孤岛, 提高数据安全性, 并在此基础上, 提供面向个人、院系、校级管理部门的综合查询和统计分析应用。
(4) 业务系统
我校数字化校园在完成基础技术平台建设的基础上, 对核心的应用系统进行必要的数据层上的整合和系统的统一升级。保证这些系统都是运行于相同的支撑环境和统一的信息标准, 使应用系统本身具有联通性。
基于我校会计和金融专业学生人数众多, 能到企业进行实践的机会较少, 企业实际运作的操作经验欠缺, 建立校内的电子商务平台, 模拟企业和电子商务运作的全过程, 学生可以通过平台的实训, 掌握企业运行操作的相关经验, 熟悉企业创建的业务流程、处理方法、企业电子商务的流程与操作, 通过虚拟与现实网店经营的结合, 达到进企业实习的真实效果。依托数据共享中心以及一卡通系统建设校内电子商务平台, 该平台具备以下模块:工商局模块、网店管理模块、会计师事务所模块、税务局模块、银行模块、第三方支付中心模块、物流公司模块。通过这个平台学生能够在校内完成商品销售、资金结算、物流配送的整个过程。
4 结束语
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的制定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涉及多个设计细节和执行环节, 需要从学校整体的高度全盘考虑, 并经历一个酝酿、启动、发展的过程。为了保证建设工作的健康发展, 我们必须遵守总体规划, 分步实施, 逐步推广的原则。相信经过大家共同努力, 一定能把我校建设成为一个以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现代计算机校园文化为核心, 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能覆盖全校主要楼字的智能化、数字化校园网络。
摘要:介绍了数字化校园概念, 分析了广州市财经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现状, 探讨了中职学校以“实用性、易用性、可持续性”为目标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中职学校
参考文献
[1]王群.计算机网络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2]蒋先华.校园网络组建与应用[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刘敏涵, 王存祥.计算机网络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
[4]曾理.浅谈校园网络建设与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 (5)
[5]史寿乐, 余鸣, 周国正等.数字化校园的规划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 (4)
[6]王贤灿.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制约因素及体制建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 (2)
瑞安市职业中专是一所刚创建6年的公立学校,学校自身的文化积淀、文化底蕴明显不足;学校教师又是从各个学校抽调而成的,他们带着外来的校园文化和原有的工作惯性;职校学生由于中考的失败,许多人是在一种没有思想准备的无奈情况下进入职校的,他们的升学成绩参差不齐,除了具备一般高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之外,更多一点自卑感。这对他们来说,既是人生追求的一种破灭,又是人生转折的一种契机。因此,职业学校更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抓住契机,因势利导,使学生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就知道学校的倡导和追求,重新点燃心中的希望之火。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从广义上说,校园文化是指主导文化(即以课堂教学为代表的学术文化)之外的文化活动和现象,主要包含校园风气、校园环境、校园内各类社团活动与师生日常生活等,其核心是校园内师生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和精神面貌。从狭义上说,校园文化可理解为“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由课余文化、专业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组成)。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表层结构,包括校园的教学科研设施、工作生活场所、校园环境等。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中层结构,包括学校的教学、科研、生产、生活模式和管理制度、校风、学风等。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是校园文化的灵魂与核心,包括学校的历史传统、人文精神和办学风格等。
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发挥和激励广大师生员工的办学积极性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也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校园文化的建设正引起越来越多学校的重视。“一流的学校要有一流的校园文化”,“一所具有浓厚精神文化底蕴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管他离开学校多长的时间,来到什么地方,从他的身上仍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所学校的校园精神”。好的校园文化要求学校领导者有意识地培养,并需长期建设、不断铸就而成。同时,通过各种发展措施,影响和引导它朝着学校期望的教育目标不断探索、深入、优化。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措施
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直观性。主要指学校的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班级教室的布置等。这些硬件设施并非毫无生命、感情色彩的客观存在物,它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校容校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教育者的价值取向、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内容。根据学生大部分时光是在校园里度过的特点,构建校园文化首先应从校园环境建设入手。校园的物质环境不仅是校园美的象征,同时还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涵。为此,瑞安市第三中学从外部环境设施、楼道文化设施、教室内文化建设3个层次精心雕琢,美化校园环境。学校十分重视外部环境建设,做到“四化”,即绿化、美化、净化、静化。充分利用校园空间进行植树、栽花、种草,专门请华东园林设计院进行绿化设计,亭台水榭,喷泉雕塑,错落有致,现在的校园俨然一座花园。校园的美化不只局限在纯粹的物质文化的层面上,还通过对校园环境的点缀体现精神文化,如花草树木丛中的校园平面展示图给人的井然有序感;名人名言灯箱给人以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含有学校精神的楼名设于建筑物醒目处,给人以庄重感;整齐洁净的环境给人以振作、清新的校园风貌感……在大厅里设置宣传橱窗、黑板报,走廊里悬挂名人名言,无不提示师生应该做什么,如何做。同时在楼梯口悬挂学生创作的书画作品,除了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也增强他们的自豪感。
一个充满民族文化和艺术美的校园环境是富有吸引力的,是学生熏心启智的无声教科书。这一切,正是俄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的要能够创造出“让学校的墙壁也说话”的教育氛围。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氛围,会使人产生奋发向上的激情,就如同一位沉默而又有风度和内涵的教师一样,时时刻刻发挥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
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是为了达到无意境界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手段,是为了保障学生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学校规章制度的建立充分发挥民主,经过师生充分的酝酿和讨论,最后才以条文的形式定下来。主要体现3个特点:一是全,规章制度应该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育管理制度,总务管理制度等;二是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三是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为了使广大师生了解和掌握各项规章制度,每年新生军训期间,各班组织学生学习制度的内容,并通过知识竞赛、征文等形式加以落实,使大家明白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违反了规定要受到什么处罚,符合条件将得到什么奖励。促使学生形成“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责任感,从而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环境,努力把校园建设成法治严明、秩序井然的校园,促进良好的校风形成。
加强课余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尤其是职校生,如果课业太多,他们就会感到校园生活单调乏味,并可能形成热衷于某些有害活动的潜流。因此,学校抓住职校生好动的特点,适度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举行,为广大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搭设成功的舞台,使那些个性特长较突出的学生找到适应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并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一个真实、完整、积极的自我意象,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
同时,学校开展业余团校、篮球队、铜管乐队、舞蹈队、书画社、文学社等课外活动小组,由教师进行辅导,做到“五有”(有计划、有教案、有记录、有成就、有总结)、“四定”(定人员、定地点、定时间、定内容)、“三落实”(组织、经费、器材),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学校组建的国旗班、铜管乐队现已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年吸收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入队,并对老队员举行退队仪式,这些学生在学校举行重大活动时出现在重要场合,代表学校形象,展现职校生风采,成为学生中的青春偶像。
营造专业文化氛围,突出职教气息职业技术教育是定向教育,专业特色鲜明,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与专业特色相结合,加强专业文化建设。多年来,学校非常重视新生的入学教育。通过大力宣传职业成才的先进典型,请优秀毕业生作报告等活动,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及未来的成功之路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强调教室班容的布置要突出专业特色,一进入教室,就让人知道这是什么专业的班级。“我爱我的专业”征文、演讲比赛一年一度举行,专业技能常抓不懈。学校普遍要求学生掌握一定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技巧,同时重视实验实习场所和设备等专业文化氛围的烘托。
总之,在一个文明礼貌,追求崇高精神蔚然成风的环境中,学生会注意自己言行的文雅和高尚。所以,职业学校除正面教育、积极灌输外,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稳定渐进的,优化的校园文化必然会结出人才成熟之果。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推荐阅读: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申报材料06-14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交流06-01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制度06-02
学校校园绿化美化规划11-26
校园文化建设和特色学校创建10-12
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建设平安和谐校园07-28
学校校园文明标语06-03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标语06-30
学校校园安全检查简报09-14
学校文明校园创建制度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