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交流(通用8篇)
---------仓库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交流材料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创造人。”一个幽雅的、健康的环境,无不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培养,道德习惯的形成,知识才能的增长。校园既是文化建设的传播地,又是文化创造的诞生地。校园中的每一个成员既是文化建设的客体,又是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主客观双重角色的有机统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学校育人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直接有力地影响、改善和调节社会文化的大环境,提高学生的涵养素质品位。因此,要努力创设适应学生和谐环境的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意义重大。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度文化建设
1、机构健全、责任到人、把握建设整体规划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涉及校内各学科和管理的一项系统工程。长期以来学校充分认识到其综合性、复杂性、系统性的特点,建立和健全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管理机构。学校结合本学校的特点,确定了打造特色校园的工作思路,并制定了相应的建设规划,逐步进行实施,专门成立了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确立了校长亲自牵头,德育校长全面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和指导,建立了德育处和总务处统筹校内各项文化环境建设的管理格局,通过少先队互相配合,全面开展工作。
2、完善制度、更趋合理、发挥管理最大能效
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真正起到规范校园人言行的关键环节,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因此制度形成必须由管理者和师生共同参与制订,这样形成的制度,将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更显出它的优越性,本着这样的思想,在过去的一年,我们对学校的各种制度进一步进行修改和完善。通过继续完善各种制度,《教职工考核制度》、《班主任工作考核制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学生“一日常规”管理制度》等等,使其更具人性化、合理化。坚持依法治校,加强民主管理与监督。
二、物质文化建设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建设是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我们本着“追求高品味,着眼实用性,科学规范,合理高效”的原则,搞好校园绿化、美化,从实际出发,适当设置具备育人功能的景点,做到点面结合,使校园成为工作、学习、冶情的理想育人场所。
1、硬件设施建设
在进行校园环境改造的同时,学校还十分重视校内的文化硬件设施的建设,积极筹措资金60多万元、改造和建设各种文化设施和设备。近几年,我们完成了学校多功能展室、德育室、操场、厕所等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工作,提高了上述场所的文化层次、优化了文化环境。
2、校园绿化、美化、净化
漫步校园,整齐划一的花坛,高耸挺拔的松柏,婀娜多姿的樱花,扑面而来,目不暇接。学校合理规划,整体布局,不断加大学校绿化面积,每年投入5千多元进行校园绿化建设,力求一年四季校园景色各有相同。
近期,学校又投入35万元铺设了大理石地面,更换了教学楼不锈钢护栏,粉刷了墙壁,使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在校园环境规划中,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花草树木布局,力争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改善优化了校园音响系统,上下课电铃设为动听的音乐铃及温馨的提示语,课余时间则播放轻松欢快的音乐,让师生在其中得到美的享受;坚持做到随时保持校园干净、整洁,开展“绿色小天使”活动,提高全校师生的环保意识。
3、校园标识统一
在校长室的领导下,由德育处、美术组牵头,广泛征集师生意见,进一步完善、统一学校各种形象标识,规范使用校徽、校歌、校服;在学生中征集、制作、各类体现人性化的标语牌、指示牌,以充分显示学校办学思想和人文特色。
4、校园宣传文化
学校的校训、校风、学校特色等,我们以文化墙、宣传栏、班级板报多种方式在校园内呈现,对内引领师生的教育行为,对外彰显学校的教育品质。学校投资4万元建起了以泰山文化、奥运精神、古诗文化、六项教育、名人名画、新《三字经》为主题的文化长廊和不锈钢宣传栏,意在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养成教育,达到了每面墙壁会说话,每个角落能育人的功能。
5、校园班级文化
“让书香溢满校园,让心灵徜徉书海”。学校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读书氛围,投资10多万元在每个班级建立了书橱。通过举办读书节,让经
典文化滋润孩子的心田,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中掀起了中华美文诵读的热潮。
6、校园信息文化
学校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精心设计网页,经常更新网站内容,丰富信息流量,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搭建一个交流平台。
三、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1、打造“创新、育人、团结、表率”的教师文化
(1)继续开展师德建设活动。通过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紧密结合,向全校教师发出“对学生要有爱心,对工作要有责任心,对同事要有诚心”的倡议,增强了教师凝聚力。
(2)提高师生的团队精神。在师生中创造性地开展一些活动,重点突出开展一些形式多样文体活动(教师节联欢、新年汇演、教师趣味运动会等),让师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感受到温暖。
(3)构建教师读书文化。用“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导、鼓励教师多读书,学校专门建立了教师学习阅览室,促进教师养成自觉读书学习的习惯;开展以“校园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到学校参加听课、评课,使家长了解支持学校的工作,促进教师间良性竞争氛围的形成。
(4)开展校本研究,注重教研文化。
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供机会让老师走出去学习,利用专业引领这一形式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加强学校教研组管理,加强“同伴互助”
环节的引导,完成教师之间的对话、互动和合作;采取“德育沙龙、案例分析、课堂研讨”等形式来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2、打造“文明、团结、守纪、创新”的学生文化
(1)强化养成教育,为文化建设奠基
抓养成教育,落实常规训练。每周分班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评比活动,通过生评、互评、师评多种评价方式,扎扎实实地开展学生养成教育工作。同时,制定了较为全面的学生“一日常规”检查评比方案,通过值周教师督促提醒的检查方式和学生的自我管理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了对学校清洁、两操等常规工作的管理,也使学生行为习惯等养成教育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我校坚持每月两次大队干部培训,一次中队干部培训,每班做到中、小队干部每月培训,教给学生工作的方法,通过学生养成教育的强化,为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深化奠定基础。
(2)德育特色活动,促进学生文化建设
学校充分挖掘校内外各种教育因素,发挥少先队教育阵地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性的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努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品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现将主要活动总结如下:
1、争创文明小学生活动。
学生的文明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要做出常年规划,要坚持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作用。我们通过寓德育教育于礼仪教育之中,针对学生中突出存在的不文明表现,实施重点治理,通过开展“争创文明小学生活动”和制定相应的制度,严格考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2、献爱心捐款活动。
大灾无情人有情,5、12汶川地震的噩耗传来,举国悲痛。我校第一时间动员全校师生对灾区同胞进行爱心捐款。
5、14下午全校师生顶着烈日在大操场上进行了爱心捐款,广大师生深情肃穆,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本次活动最后募集了4万多元爱心捐款。通过这次活动使广大学生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涤,表现了心连心,大灾之后有大爱的爱心品质。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系列活动。
我校以大力宏扬“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和宣传国家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等主题活动为载体,开展了民族精神教育系列活动。通过开安全主题班队会、“奥运精神图片展”、制作国庆手抄报等形式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关键词:技工院校,校园文化,融合,交流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洛威尔说:“在这个世界上, 没有别的东西比文化更难以捉摸。我们不能分析它, 因为它的成分无穷无尽;我们不能叙述它, 因为它没有固定的形状。我们想用文字来定义它, 这就像要把空气抓在手里:除了不在手里, 它无处不在。”恰恰因为文化无处不在, 所以需要人们重视它所具有的功能, 关注它可能发挥的效果, 如“软实力”“凝聚力”“精神家园”等等。尽管文化定义繁多, 当代文化巨匠余秋雨教授给出了最为简洁的定义, 即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 创建集体人格。简而言之, 一种文化就是一种精神价值、生活方式和集体人格。推而及之, 校园文化必定包括学校的校训、规章制度与行为准则 (属于精神价值范畴) 、学校的教育教学、文体与业余活动 (属于生活方式范畴) 以及学校的传统、校风与学风 (属于积累引导形成的集体人格) 等。毋庸置疑, 健康的校园文化, 必定是始终处于开放交融、活力十足的“生态共同体”, 需要学校坚持不懈地建设与引导, 才会尽可能地发挥出文化育人的强大功能, 达到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心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一、加强校地文化融合, 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有利于培养接地气的高素质社会急需人才
有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校园文化的建设或多或少会受到地域生态的影响与制约。因此, 对于结合本地区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实际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 既是技工院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也是技工院校获取长足进步动力的根本所在。毕竟, 校地文化融合必然带来以下两方面的作用:
(一) 校地文化融合有助于打造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鲜明的办学特色是技工院校的强校之本。换言之, 一所没有特色的技工院校, 终将因为“不起眼”而被学生、家长和社会所忽视、遗忘乃至抛弃。而办学特色不仅仅体现在专业设置、服务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 还体现在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上。不管是哪一方面的特色, 倘若没有特色文化作为支撑, 就会缺乏长久的竞争力。当然, 校地文化融合滋生的特色文化绝不是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的简单叠加, 也不是两者局部的相互简单替代, 而只能来自于优秀的地域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相融共生, 需要师生代代选择, 手手相递, 它未必耀眼, 却温暖人心、根植人心, 成为学校发展的软实力, 最终升级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二) 校地文化融合有助于培养接地气的实用型人才
技工院校的办学宗旨就是要从本地区的社会需要出发, 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技能人才, 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 做出自身应有的贡献。事实上, 技工院校这一办学宗旨远未得到体现, 培养出的学生大多缺乏服务地方的意识, 而是充满“孔雀东南飞”的梦想。这是学校文化教育缺失的致命伤!作为一所优秀的学校, 不仅仅要为学生营造一个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岛”, 还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思想接地气的“文化带”, 引导学生充分了解本地区的经济、人文、自然、历史等, 让学生从校园到社会的过程中经历一个文化“缓冲”, 毕业后方能与当地社会无缝对接, 更乐于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这唯有通过校地文化的有机融合来实现, 别无他径。
二、加强校企文化融合, 缩短从“学生”到“企业员工”角色转换的时间和距离
当下, 技工院校普遍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目的就是要为企业培养适用的企业员工, 为“中国制造”助力, 为“中国梦”添翼。然而, 企业“用工荒”频现, 企业屡屡招不到满意的员工, 市场调研发现其背后的原因, 不是知识和技能的问题, 而是学生基本素质达不到企业标准, 不适应企业文化 (或者说企业生态) , 企业一时又无法对他们进行融入企业的教育和行为修正。因此, 技工院校当务之急是要大力加强校企文化融合, 让学生接受校园文化熏陶的同时, 也接受企业文化的洗礼, 使学生从学校到企业能顺利跨越多重文化门槛, 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温馨的家园。
企业文化是一种经济文化, 突出功利性, 以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学校文化则是一种教育文化, 强调渐进性, 以满足社会需要、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两种文化从不同的角度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各有特点, 倘若能够相互对接和贯通融合, 无疑就是技工教育培养目标的最佳境界。除分阶段送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外, 笔者认为, 在学校里还有以下三种有效途径。
(一) 学习生活的企业化管理
在学校管理中引进并贯彻企业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的基础上, 还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鲜明地提出“进校即进厂、专业即职业、上课即上班、学习即工作”的文化理念, 努力践行企业化管理。比如:进教室就意味着进车间, 需模拟刷卡报到;检查学习效果时, 需摒弃传统的作业或考试模式, 强调团队合作, 共同制造产品或准产品, 如加工零部件、制作门铃等;每个班级需要有一个班徽———类似于企业产品的商标, 或者有一句形象代言———类似于宣传产品的广告语, , 等等。
(二) 实习实训场地的企业化建设
单就学校而言, 校企文化融合最容易、最有效的突破口就在于实习实训场地的建设, 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环境布局建设, 即环境氛围和设备布置建设。其中环境氛围是指地面安全线、墙上规章、标语等;设备布置则充分借鉴现代企业的规范布局, 以生产过程为主线, 以独立的生产活动为单元进行合理布局, 明确定位。二是设备管理建设, 严格采用企业化管理方式, 如设备的使用交接、检查维护、报修、建档等, 物品的领用、发放、采购等。三是规章制度建设, 包括实习实训室安全防火制度, 设备安全使用、维护制度, 材料申报、领用、报废制度, 物品出入库制度等。
(三) 有针对性开设企业文化课程
目前技工教育对优秀的企业文化认知严重不足, 明显存在重技能轻知识、重科技轻文化的倾向, 技工院校有必要进行一场文化变革。然而, 文化变革需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 其切入点离不开课程改革, 即技工院校迫切需要针对不同的专业开设不同的企业文化课程, 诸如IT企业与IT职业文化、汽车产业与汽车企业文化等等, 从而强化学生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教育, 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三、加强校校文化交流, 提升校园文化活力, 提高文化育人效果
在资讯与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 校园文化已经渐渐丧失了相对独立性。面对这种文化的自我迷失进程, 学校只有旗帜鲜明地祭出“引导”这一“尚方宝剑”, 才能重展校园文化的独特魅力, 重铸校园文化育人的利器。其中, 大力加强校校文化交流, 特别是同类学校之间的校园文化交流, 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创新不失为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原因如下:
(一) 校园文化底蕴深厚, 在育人方面已经硕果累累
技工院校发展历史短的有二三十年, 长的有五六十年, 有的历史渊源甚至可追溯到19世纪, 为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实用型技能人才, 为“世界工厂”输送了大批训练有素的蓝领, 特别是培养出了不输清华北大毕业生的“工人专家”李斌、“焊接巧匠”高凤林、“革新高手”鲁宏勋等一批贡献巨大、声名显赫的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 这既是技工院校办学实力的充分体现, 也是校园文化的强大自信。我们应该感受到不同类型的技工院校具有不同特色的校园文化, 它们为不同行业、职业和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成长的正能量。尤其是在技工院校纷纷从昨日的行业性向今天的综合性转型、发展的进程中, 通过校校之间的深入交流, 相互借鉴, 创新校园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了, 它注定要在培养高质量高技能人才方面发挥前所未有的作用。
(二) 校园文化是一种青春文化, 校校交流更能使作为同龄人的学生产生心灵共鸣与行动合力
校园再老, 但作为其主体的学生却是年轻的, 所以校园文化从本质上说是一种青春文化, 充满生机与活力。如此一种进行时生态文化, 时时渴望开放与交流, 在开放中积累, 在交流中积淀。必须指出的是, 并不是所有文化都是正能量的, 因此, 在校校文化交流中, 学校有责任通过引导, 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 使文化“移风易俗”, 适应学校的水土, 使文化渐渐沉淀成一种“集体人格”, 完成文化的重大使命。
总之, 校园文化是技工院校育人的重要载体, 校园文化建设是技工院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不断加强校地文化融合、校企文化融合以及校校文化交流, 才能使校园文化推陈出新, 与时俱进, 不断适应时代对学校育人的要求, 使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升级, 开创技工院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余秋雨.何谓文化[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2.
[2]蔺俊.高职“校地”文化融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 (7) .
[3]许建强.全面融合企业文化推进实训基地建设步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 (12) .
瑞安市职业中专是一所刚创建6年的公立学校,学校自身的文化积淀、文化底蕴明显不足;学校教师又是从各个学校抽调而成的,他们带着外来的校园文化和原有的工作惯性;职校学生由于中考的失败,许多人是在一种没有思想准备的无奈情况下进入职校的,他们的升学成绩参差不齐,除了具备一般高中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之外,更多一点自卑感。这对他们来说,既是人生追求的一种破灭,又是人生转折的一种契机。因此,职业学校更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抓住契机,因势利导,使学生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就知道学校的倡导和追求,重新点燃心中的希望之火。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从广义上说,校园文化是指主导文化(即以课堂教学为代表的学术文化)之外的文化活动和现象,主要包含校园风气、校园环境、校园内各类社团活动与师生日常生活等,其核心是校园内师生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和精神面貌。从狭义上说,校园文化可理解为“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由课余文化、专业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组成)。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表层结构,包括校园的教学科研设施、工作生活场所、校园环境等。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中层结构,包括学校的教学、科研、生产、生活模式和管理制度、校风、学风等。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是校园文化的灵魂与核心,包括学校的历史传统、人文精神和办学风格等。
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发挥和激励广大师生员工的办学积极性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也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校园文化的建设正引起越来越多学校的重视。“一流的学校要有一流的校园文化”,“一所具有浓厚精神文化底蕴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管他离开学校多长的时间,来到什么地方,从他的身上仍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所学校的校园精神”。好的校园文化要求学校领导者有意识地培养,并需长期建设、不断铸就而成。同时,通过各种发展措施,影响和引导它朝着学校期望的教育目标不断探索、深入、优化。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针对性措施
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直观性。主要指学校的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班级教室的布置等。这些硬件设施并非毫无生命、感情色彩的客观存在物,它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校容校貌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教育者的价值取向、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内容。根据学生大部分时光是在校园里度过的特点,构建校园文化首先应从校园环境建设入手。校园的物质环境不仅是校园美的象征,同时还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涵。为此,瑞安市第三中学从外部环境设施、楼道文化设施、教室内文化建设3个层次精心雕琢,美化校园环境。学校十分重视外部环境建设,做到“四化”,即绿化、美化、净化、静化。充分利用校园空间进行植树、栽花、种草,专门请华东园林设计院进行绿化设计,亭台水榭,喷泉雕塑,错落有致,现在的校园俨然一座花园。校园的美化不只局限在纯粹的物质文化的层面上,还通过对校园环境的点缀体现精神文化,如花草树木丛中的校园平面展示图给人的井然有序感;名人名言灯箱给人以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含有学校精神的楼名设于建筑物醒目处,给人以庄重感;整齐洁净的环境给人以振作、清新的校园风貌感……在大厅里设置宣传橱窗、黑板报,走廊里悬挂名人名言,无不提示师生应该做什么,如何做。同时在楼梯口悬挂学生创作的书画作品,除了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也增强他们的自豪感。
一个充满民族文化和艺术美的校园环境是富有吸引力的,是学生熏心启智的无声教科书。这一切,正是俄国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的要能够创造出“让学校的墙壁也说话”的教育氛围。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氛围,会使人产生奋发向上的激情,就如同一位沉默而又有风度和内涵的教师一样,时时刻刻发挥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
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是为了达到无意境界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手段,是为了保障学生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学校规章制度的建立充分发挥民主,经过师生充分的酝酿和讨论,最后才以条文的形式定下来。主要体现3个特点:一是全,规章制度应该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育管理制度,总务管理制度等;二是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三是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为了使广大师生了解和掌握各项规章制度,每年新生军训期间,各班组织学生学习制度的内容,并通过知识竞赛、征文等形式加以落实,使大家明白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违反了规定要受到什么处罚,符合条件将得到什么奖励。促使学生形成“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责任感,从而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环境,努力把校园建设成法治严明、秩序井然的校园,促进良好的校风形成。
加强课余文化建设,丰富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尤其是职校生,如果课业太多,他们就会感到校园生活单调乏味,并可能形成热衷于某些有害活动的潜流。因此,学校抓住职校生好动的特点,适度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举行,为广大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搭设成功的舞台,使那些个性特长较突出的学生找到适应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并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一个真实、完整、积极的自我意象,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
同时,学校开展业余团校、篮球队、铜管乐队、舞蹈队、书画社、文学社等课外活动小组,由教师进行辅导,做到“五有”(有计划、有教案、有记录、有成就、有总结)、“四定”(定人员、定地点、定时间、定内容)、“三落实”(组织、经费、器材),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学校组建的国旗班、铜管乐队现已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年吸收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入队,并对老队员举行退队仪式,这些学生在学校举行重大活动时出现在重要场合,代表学校形象,展现职校生风采,成为学生中的青春偶像。
营造专业文化氛围,突出职教气息职业技术教育是定向教育,专业特色鲜明,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与专业特色相结合,加强专业文化建设。多年来,学校非常重视新生的入学教育。通过大力宣传职业成才的先进典型,请优秀毕业生作报告等活动,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及未来的成功之路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强调教室班容的布置要突出专业特色,一进入教室,就让人知道这是什么专业的班级。“我爱我的专业”征文、演讲比赛一年一度举行,专业技能常抓不懈。学校普遍要求学生掌握一定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技巧,同时重视实验实习场所和设备等专业文化氛围的烘托。
总之,在一个文明礼貌,追求崇高精神蔚然成风的环境中,学生会注意自己言行的文雅和高尚。所以,职业学校除正面教育、积极灌输外,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稳定渐进的,优化的校园文化必然会结出人才成熟之果。
为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成立了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并制订我校校园文化建设总体发展规划,并将之纳入学校的总体规划和计划中实施,确保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成效。对于这样一个攸关学校前途命运的大事,我们首先做到了在认识上到位:
一、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解:
十一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包括三方面内容,即:
1、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校园文化建设的潜在部分。
2、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硬件部分。
3、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软件部分。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1、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校园文化建设的潜在部分。
(1)学校提出了“以人为本,以爱为源,因材施教,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人格教育”为教育主渠道,回应了“以人为本”理念的召唤,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传承了学校文化,其内涵非常丰富,涉及学校办学宗旨、主体对象、目标取向以及功能定位等诸多内容。
(2)校风:
团结、勤奋、求实、进取
(3)校训:
立志、厚德、博学、报国
(4)教风:
敬业、严谨、精深、创新
(5)学风:
勤勉、坚毅、多思、进取
学校正是靠这种办学理念武装全体师生头脑,指导全体师生行为,才能打造出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
2、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硬件部分。
美的环境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学期,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累计近20万元,项目包括:校园绿化(一年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孔子雕像;文化书(走进校门,便有一股蓬勃之气、书香之气迎面扑来);宣传橱窗(教学楼4块,教学楼大厅4块,校园7块);年级、班级、走廊、功能室宣传版面;电子备课室;心理咨询室;学生阅览室;多媒体教室;校徽、校牌制作;维修椅子;教学楼粉刷;校园LED屏幕高清晰电子屏(每天循环播放校训、校园寄语、新教育实验、弟子规、教师廉洁从教格言,这些都是全体师生文化观念、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功能室装修;学生宿舍整体金牌文化宿舍的创建;
3、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软件部分。
(1)管理文化建设
我们的管理,强调“三化”:人文化、民主化、常规化。
我们清晰地知道,制度是管理的依据,是全体师生共同的行为准则。学校从教师到门卫,人人职责明确;从各科室到年级组,处处权责分明;从教育教学到后勤财务,事事有章可循。改革例会内容,更加贴合实际,着力于解决学校存在的问题,进行干部培训,提高中层队伍的执行力,使得学校政务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
(2)教师文化建设
我们成立了篮球队、乒乓球队,并安排有固定的训练时间;开展了教师钢笔字比赛,青年教师培训会,骨干教师展示课,优秀教学设计、课件设计比赛,新教育培训会,庆“三八”诗文朗诵会,急救知识讲座,健康知识讲座等活动,极大的丰富了教师精神生活。学校正在通过努力打造一支有品位、有道德、懂教育、关心世界、热爱集体的教职工队伍,打造学校美好的未来。
同时,学校做到提干、评优、晋级、财务、招生热点问题公开,以此净化干群心灵,陶冶师德情操。在教师人际关系评价上,淡化挑刺,强化相互欣赏、相互学习,努力营造适合教师发展和成长的温馨舒畅的人际氛围和多元文化兼容并蓄的教学氛围。
(3)班级文化建设
坚持以“人格教育”为教育主渠道,打造让每位学生成才的教育理念,同时也是以此指导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工作。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教室文化建设:教室是一切教学教育的主阵地。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班主任带领学生把教室当做舞台,充分展示了在室内设计上的聪明才智。这些班级文化建设使学生在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充分发挥环境因素的教育功能。这是利用班级文化的外部形象,也就是用环境的功能来影响人。
走廊文化建设: 在注重班级文化建设的同时,我校还十分重视教学楼内的走廊、楼道文化建设,走廊两侧随处可见名人名言或格言标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自觉养成好的行为习惯。高三年级走廊我们装饰了成功宝典,激励着毕业生刻苦学习;技工年级以创业宝典为导向,引领毕业生强化技能,艰苦创业。
班级文化建设的同时也实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的学校班级管理目标并最终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4)学生文化建设:本学期学生活动非常多,这里只对其中一部分进行展示和汇报:河北省军训汇报表演、“我与祖国共成长”书画摄影作品展览活动、紧急疏散演练、校园新星风采大赛、运动会、跑操比赛、法制教育报告、宣讲普法知识、技工学生参加抗震救灾宣传讲座等活动、元旦新年庆祝活动等。
学校是文化人聚集的场所,是文化人造就文化人的环境,是以“文”化人之所在。绿化荒芜,净化污浊,美化粗陋,教化野蛮,化干戈为玉帛,化仇恨为仁爱,从精神层面去提升学生的境界,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职责,我们坚守着这一信念,并把它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要义,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到今天,走出了一大步,离我们的目标依然很远,我们营造“书香校园、和谐校园”的脚步将永不停息。
———大有乡中心学校 那金贵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工作的载体。优美的校园环境,高雅的校园文化,都会给人以催人奋进的力量。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它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心志得到改善,情操得到陶冶,视野得到拓宽,品位得到提升。可以说校园文化建设于一种氛围,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借此机会将我们的做法和体会简述于下,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校园文化建设基本情况
大有乡中心学校是一所民汉合校的九年一贯制乡镇学校,始建于一九五六年,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学校取得长足的发展。目前,共有在校学生1002人,37个教学班,166位教职工,占地面积45450平方米。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体现以下四个特点:一是整体布局协调合理,自低向高分生活区、教学区、运动区三个板块;二是校园绿化覆盖率大,体现园林特色,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三是校园物质文化体现人文精神,凸显文化底蕴和内涵,营造了较好的潜移默育人氛围;四是精神文化有品位,体现健康、和谐的精神风貌。这些特点既有多年来积淀的校园文化,也有合校后新的亮点。学校经历了合校后的五年来,领导班子本着“团结进取,开拓创新;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的原则,带领全校教职工努力寻求适合学校发展的新思路,极力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创设一
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空间,营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
二、明确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育人为宗旨,以丰富多彩的课内外科技文化活动为载体,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既重视软件建设,也重视硬件建设,既体现主旋律,又倡导多样化,既加强规范引导,又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从而实现我校校园文化的不断发展和特点。
三、着力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切实营造宜人的学习环境 【让一墙一壁会说话】学校将教学楼、操场、教室、花坛等处都设上了宣传标语和口号。阶梯式的三面文化墙,文化氛围浓厚,寓意深刻,充分展现了校园文化的特色。教学楼道及走廊内悬挂着有师生共同创作的百幅书画作品、名人画像、名人名言等均体现了我校在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教育新理念;学生宿舍、食堂等墙壁上的图案无时无刻在教育着学生要养成以“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自律行为;篮球场、排球场、操场等场地周围绘画图案充分展现了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有效性。要使每一个包含文化的细节都能够充分体现育人的功能,都能起到启迪人的作用,学校文化的精髓才能不断形成。
【浮雕文化】车师春秋的雕塑文化。四块板面28米长,是老师和学生们用本版绘制雕刻而成,把北庭文化从春秋时期一直记录到了
今天。
【文化长廊的初步形成】长廊起名为“书香阁”,长廊内制作了能够反映学校开展各项活动以及教科研成果版面。版面有中小学各学科的知识,有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知识,有各种活动照片及书画作品,也有名人、科学家的图片,学生在文化长廊浓厚的文化氛围下一起学习、交流,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福荣英模展厅的成立】为了改进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抓好未成年人的品德教育。学校充分挖掘德育教育素材,利用身边的英雄人物事迹去感染教育学生,在学校设立原大有乡中学毕业的学生、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大有乡木塔寺村民王福荣英雄事迹展厅,学校利用就地取材的资源优势对学生进行教育,让身边的英雄人物来影响教育学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宿舍文化】在宿舍管理中学校对宿管生活指导老师实行择优录用,聘有爱心、有能力、有创新精神的男女宿管人员各两名对住宿学生进行管理。现在的宿舍窗明几净,宿舍窗帘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学生们在学校学会了生活自理能力,自己会洗漱、整理床铺,各种用品摆放整齐合理做到有点、有线、有面。
【开发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开发既是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课程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建设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教材《可爱的家乡——大有》已于今年秋季学期进入课堂投入使用,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乡情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现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塑造成一个景点,把学校的每一间房
屋,都打扮成具有浓郁的育人性、艺术性和文化气息场所。
四、充分发挥宣传媒体的功能作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广播、橱窗、黑板报是进行良好文化氛围建设的重要设施。发挥广播、橱窗、黑板报等宣传工具的作用,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我校十分重视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发挥宣传媒体的教育优势,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旋律。通过广泛宣传引导师生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目前我校的校园广播站除定时广播中央及地方新闻外,还自编一些,例如宣传学校的好人好事,扶正贬邪,学习经验介绍等,并根据学生年龄和兴趣特点,在不同时段设计了不同的广播板块,大大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另外,橱窗、黑板报也成为学校专题教育的宣传窗口,学校和社会的重大事件,评论及学生对专题教育的体会都能够在校内橱窗和黑板报(每月一次板报比赛)中得到直接的体现。
五、开展各种形式主题文化活动,全面培养学生个性特长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充分利用各种主题文化活动,是全面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如开展:“仪容仪表活动月”、“安全教育周”、“学习方法交流周”等;坚持每周一早晨升旗制度,并利用国旗下讲话、校会、团队会、年级会、班会、课堂、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通过每年举办一届的“艺术节”、“读书节”等活动,对学校的文化建设进行全面检阅;举办各种知识竞赛、朗诵、演讲比赛、科技讲座、小论文评比、卡拉OK演唱比赛、学生征文比赛、画展、手抄
报评比、自制贺卡评比、文明班级和文明宿舍流动红旗评比活动、文艺汇演等活动,全面展现学生的个性特长。
六、建章立制,让校园文化生活有章可循。
先后制订了《大有乡中心学校日常工作检查制度》、《教研会议制度》、《考勤管理制度》、《学校管理规范》与《学生管理规范》等,从教师到学生,从课内到课外,从做人到育人均有章可循。学校的校规、校纪、教学及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使全体教职工能事事有章可循,条例明确,操作性强,纪律严明,赏罚分明。坚持教代会制度,凡涉及教职工调资、聘任、评先、奖励等重大利益的事项都要提交行政会讨论后予以发布执行;坚持校务公开制度,利用橱窗公示等多种方式及时对外公布学校财务收支、学生费用收取等情况,做到校务公开透明,教职工心中有数;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做到以法律为依据,照规章制度行事,文明治校,文明执教。
七、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科教育整合,形成人人参与的格局 学科教育是学生教育的主渠道,校园文化建设只有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才能够真正发挥其教育的生命力。我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充分注意到学科教学对学生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不断挖掘学科中的教育因素,共同搞好校园文化建设。为此,我们将时事教育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结合起来,通过课堂教学和组织学生每天收看新闻节目的方式,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关心社会,关心改革开放,让学生了解社会和学科发展信息,树立远大理想。与此同时,发挥各学科特点和优势,在面上渗透思想教育的
同时,通过每学期举行一到二次学科专题讲座,营造浓郁的学科文化氛围。例如,我们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进行了西部大开发、艺术欣赏和英美英语对比等专题活动与讲座,引导学生不断扩大视野,对知识扩宽加深。另外,计划建设一个地理园、植物园、地方特色园(回族花儿),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大有乡中心学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可喜的成绩。曾荣获“州级文明单位”、“州级卫生红旗单位”、“州级先进学校”、州级“工人先锋号”,县级“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县级“德育达标学校”、县级“后勤管理特色学校”;先后接受州级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州级校园文化建设观摩会、州级廉政文化建设现场会等活动召开。
下面就我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谈几点体会:
1、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为指导。
2、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
3、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
4、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作保障。
5、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依靠广大师生员工,服务于广大师生员工。
6、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体现在校风建设与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上。
回顾过去的工作,我们深深地感到校园文化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
大家好!
今天品读了土溪一小的校园文化,心情振奋。信步在这美丽的校园中,感受到了校园文化的无形魅力与育人功效,感受到了校园文化的价值取向——校园文化就是生产力。曾几次谈论同样的话题,曾几度思索校园文化的生命内涵,借此机会结合我们宝城镇一小校园文化的构建,谈谈我的做法与思考。
一、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性载体,也是构建校园文化的基础。今年,我校在物质文化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1、用地板砖和墙裙砖装饰了学校所有的教室、办公室、功能室、楼梯过道等,室内及外墙全部粉刷了涂料和墙漆。
2、将学校内操场打造成了花园式的休闲场所,以学校的雕塑为中心,设计了规模较大的花台,在人行道上铺上了青石板,邀请了园艺师设计了园内的绿色植物和花草的搭配与造型,修建了彰显校园生命力的小桥流水。
3、在学校的外操场修建了长40余米的文化长廊及文化形象墙,安装好了近10米长的文化橱窗。
4、在外校门边的主墙上,安装好了LED显示屏。
5、在达州市燃气总公司的捐助下,建好了阳光少年之家,设计了以“习惯为成功起航、痴心教改终不悔、运动放飞心中梦、艺术舞台展风姿”四个大型流动展板;创意了校园百名学生的笑脸墙及学校师生近年来摄影作品展示天地。
以上的物质文化,我注重了以下几个特性:①思想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崇高品质;②知识性,启迪学生的求知欲;③艺术性,使学生在欣赏中得到艺术熏陶。
二、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学校的核心文化,它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全息投射,是学校团队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为此,我谈谈我校的理解:
1、学校全体教职工经过几年的思考,提炼出了“习惯为成功起航”的办学理念,并将学校的雕塑命名为“起航”,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在雕塑的背面底座上诠释了“起航”的内涵。(即“修身立世者,皆行以至远;少成若性,习惯之为常。起航是一种信仰,激励自我,让人生充满期待;起航是一种态度,坚韧不拔,豪情满怀;起航更是一种人生最求,习惯为帆,成就未来。让知识为人生奠基,让习惯为成功起航。)学校文化在这一思路的指引下逐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2、正确定位了学校的办学目标,努力将学校打造成“巴渠示范窗口学校”;总结出了学校的精神,即“自强不息,锲而不舍”;讨论通过了学校教师的誓言和学生的成长宣言。
3、用古今中外的历史经典故事、成语佐证了学校文化墙的教育主题:即读书习惯,礼仪习惯和学习习惯。
4、将学校的小桥流水命名为“心晴桥”,即小桥流水、曲径通幽、黄葛树下小憩休闲,心情就会像天空一样晴朗。将学校的休闲长廊取名为“礼仪廊”,并配以木质、古风雅韵的对联:“知书达理谦谦君子,德才兼备文明少年”,凡来学校参观者,漫步其中,感觉十分舒心。
5、计划将学校的教学楼的每层确定一个文化主题,如:礼仪美德儿歌、敏而好学故事、育人品行名篇、诲人不倦诗篇等。
三、管理文化
1、人本管理:我很崇尚人本管理,个人思考概括为三句话: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划美好的.前景。教育本就是一种特殊的行业,人本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自我管理,让教师在和谐的氛围中享受教育的幸福。这要求管理者要有公正、公平的处事态度;有宽容、豁达的领导胸怀;要有较高的管理素质和人格魅力。要善于揣摩教师的思想,要用心打造教师的素质,要精心培育教师的学习力,要着力提高群体智商。要求教师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做教育的主人。
2、精细化管理:我把这两句话作为了我的座右铭: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如:学校的三礼示范岗,每天早上,八名同学佩戴迎宾标志,用流利的英语迎送师生和家长,社会有口皆碑。又如我校认真研究了升旗的每一个细节,从领导、班主任、学生的站姿、升旗手的标准动作与音乐的节奏、国旗下的讲话等内容,每一次升旗集会都会带给师生一种信心和向上的精神。
一、当前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 农村校园文化建设普遍较弱, 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 校园文化认识片面化
不少农村学校由于对“学校文化”建设缺乏科学理性的认识, 把学校文化建设片面地理解为学校单纯硬件方面的建设, 认为只要把学校环境整治好、只要把学校的房子建得高一点、把教学楼打扮得漂亮一点, 那么学校文化建设就成功了, 这种简单的理解导致农村学校文化建设陷入片面肤浅的怪圈。
(二) 校园文化建设形式简单化
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大多是单一性的互相模仿, 或依样画葫芦的文体活动, 没有很好地根据农村学校的区域特点、文化背景、办学水平、校风学风等具体情况, 开展有特色活动, 寓素质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尤其是没有很好地与农村学校的地方特色相结合、与地方社会文化相结合、与农民、农村、农业相结合。当前绝大部分农村学校能体现校园文化的日常手段仅有黑板报、班会、晨会、升国旗等。有的学校连体育、音乐课程也被压缩了。总之, 目前农村学校没有很好地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没有很好地给教师、学生提供充足的才艺展示和精神休闲的机会。
(三) 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核心理念
目前, 农村校园文化建设普遍缺乏核心理念。具体地说, 整所学校缺少一个文化核心———学校的办学理念, 而在这个理念的倡导之下, 又是由几个同一核心价值却有不同内涵的文化内容所组成, 从而形成学校文化的整体。有的学校“文化墙”内容杂乱;有些学校张贴的名人像、警句过多, 属于师生自己创作的内容很少;有的学校上墙的制度太多, 但落实不力;有的学校标语使用的多是“不准”、“严禁”等, 违背了新课改的人性化教育。致使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协调性。
(四) 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投入
由于农村学校所处的环境和城市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在学校发展的资金和物质的投入方面都显得严重不足和缺乏。更不用说在有人认为可有可无的校园文化建设上的资金保证了。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学校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二、加强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加强农村校园文化建设, 对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提升能力素质、提高道德品质等方面都极为重要。在当今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 农村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与时俱进, 不断应变创新。这样, 学校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 得到新的发展。
(一) 抓校风建设
校风是学校师生员工共同拥有的道德风尚、行为习惯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由于农村学校办学硬件相对较差, 这就要求农村学校更要强化校风等软环境建设。加强校风建设, 首先要抓好教风建设。因为教风直接影响校风和学风, 校风的好差主要体现在每位教师是否时时处处为学生树立榜样, 以渊博的知识、深厚的情感、端庄的仪表、文明的言行成为育人的楷模和标兵, 做师德表率。学风也是学校长期以来形成的精神风貌的重要体现, 它包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奋发进取的学习精神。良好的学风能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农村学校更要想方设法,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把学生的精力引导到学习上来。
(二) 抓管理制度完善
一直以来, 由于农村学校受各种因素的制约, 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制度很不完备, 特别是缺乏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广大农村学校要在抓好常规管理的同时, 应及时修订并完善一系列校园管理制度, 并全力抓好落实和检查, 使校园文化建设制度化、常态化。同时, 要健全和完善校园文化组织机构, 着力打造勤奋高效的校园文化建设队伍。此外, 在强调管理机制控制功能的同时, 还要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 让内因与外因相结合, 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从而达到育人目的。
(三) 抓校园环境优化
学生能力素质的发展与提高, 离不开他所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环境。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校园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发展和心理素质。具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发展的重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在重构学校文化的今天, 农村学校更要善于构建一种宽松与高雅、明丽与清新的校园环境文化, 使学校变得更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一方面要加强物质文化建设, 努力让整个校园布局既科学合理又富有艺术韵味。另一方面, 要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努力做到绿化、净化、美化。其中, 校园美化不应只局限在纯粹的物质文化层面上, 还应表现在通过对校园环境的点缀所体现出全校师生的共同理想、共同情感、共同审美观等精神文化上, 如校园板报的内容形式, 教室的布置, 以及名人画像、名人名言、艺术作品的悬挂等。这样就能更好地体现学校文化的深厚底蕴。
(四) 抓课余文化活动
课余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组织开展各项课余文化活动, 有助于学生扩大知识面、发展能力、健全人格, 是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与城里学生相比, 农村学校的孩子课外文化生活比较单调匮乏, 更需大力加强。学校组织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 必须形式多样、喜闻乐见, 并且要遵循自主性、实践性、愉悦性、发展性、教育性的原则, 努力做到既有思想性, 又有娱乐性。如农村学校比较容易组织的青年志愿者活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运动会、文艺晚会、美术书法作品展等, 都要精心组织, 不能搞形式主义;另外, 还有必要开展全校性的学校传统教育活动, 如校园读书节、校园文化节、元旦迎新晚会等, 努力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身天资所好、发挥特长, 各得其所, 各行其乐。
(五) 抓教师素养提高
具体通过多种方式, 加强教师的外在的与内在的学习, 不断丰富教师内涵, 提升教师的精神素养。一是让教师参与学校办学理念和发展规划的讨论与制订。让每一位教师知晓学校的发展前景, 并使学校、学生、教师的发展成为每一个教师的共同愿景。这样, 就能更好地使全校所有教师以一种内在精神力量、共同价值观凝聚成巨大动力, 时刻为实现共同愿景而无私工作。二是加强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教师认真阅读经典著作, 以慎独、善思, 影响教师自身的行为, 人人以做一个有良知的教师为己任, 不断地修为自身。三是建立一种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学校行政领导管理者利用一切机会, 以共同利益, 良好的群体关系教育之、影响之, 使广大教师为了学校的荣誉、为了学生的成长成才, 而团结起来, 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温秋银.乡村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M].广东: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0.
[2]计国勇.开创校园文化的新纪元[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7.
[3]萧思健, 周晔.文化育人之道[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2.
一、加强校园物质文化环境的建设,夯实校园文化的基础
学校是传播文明的摇篮,是传承文化的沃土。在校园文化中,物质文化是最具直观性的,它能直接显示出师生所处环境的文化氛围,反映出师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审美水平、生活情操等。很难想象,一所学校如果地面满是杂草污水,操场坑洼不平,办公室零乱不整,教室四壁空空,课桌东倒西歪,教师能够静心工作,学生能够安心学习,学校能成为传播文化、培养合格人才的地方。这样一所学校的凝聚力、创造力、竞争力如何可想而知了。
整齐清洁、优雅宁静的环境能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从而使人的智力活动达到最佳状态。这正如我们所说的“宁静致远”。所以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创建优美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入手,涉及校园布局、校园环境、校园教学活动设施和校园建筑装饰等方面。校园的布局要讲究科学合理,鲜明地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理念;校园环境的建设要做到绿化、美化、净化、静化等,力求达到“春有花香、夏有树阴、秋有果实、冬有绿叶”, 让学生走进校园看到的是布局合理、设置规范、整洁美观的学习生活环境,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繁花似锦的公园中,感受到的是和谐、高雅、清新和优美,从而起到净化、美化心灵的作用;校园教学活动设施要配套齐全,充满人性化;校园建筑装饰要有文化品位,使育人环境和自然环境协调一致。只有这样,才能生动地体现校园文化的特色,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竞争力,使学校真正成为传播文明的摇篮,传承文化的沃土。
二、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促进学校理性发展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如果说物质文化建设还只是属于浅层次的文化建设,那么包含了办学传统、办学理念、发展目标、价值观念、教学科研活动、文体艺术活动等在内的精神文化建设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一所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
首先,我们要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既不能割断学校历史,忽略学校文化传统,使学校文化建设成为无源之水;也不能刻舟求剑,抱残守缺,无视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使学校文化建设失去朝气,陷入僵滞。构建学校的精神文化应积极挖掘学校的文化底蕴,对其中的优秀部分加以继承和发扬,让它们成为每一位学子成长路上积极、强烈、稳定、持久的精神动力。同时要对其中的那些保守、落后的内容加以革新和突破,只有这样,才能继续发挥它作为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和无形的精神力量对师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着学校成员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
其次,要有“兼容并包”的气度,尊重人格,尊重人的个性,营造和谐人际关系,优化校园人际环境。一些简单粗暴没有文化品味的标语在不少校园随处可见,如 “严禁下河游泳”、“不得打闹、不得喧哗”、“XX迟到或打架扣2分”等,言词激烈、充满威胁,不但与学校那种传播文明、传承文化的氛围格格不入,还让人无意中把师生的关系对立起来。有些学校还对师生的一些另类的特长比较冷漠,甚至禁止,这导致了校园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再次,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课余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如果教学活动挤占的时间太多,学生就会感到校园生活的单调乏味,产生“逃离”校园的思想,并有可能导致学生出现各种违纪现象。因此学校可结合本校传统与教学实际,以教学为依托,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如成立各门学科兴趣小组,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组织书法、征文、科技小制作、师生绘画作品展出、演讲比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举行一些全校性的集体活动,如庆祝校庆活动、田径运动会、科技节、艺术节、元旦文娱晚会等,营造校园的和谐氛围;还可以针对倾向性问题或热点文化,举办专题讲座、主题班会、辩论会,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观点,引导正确舆论,等等,让学校的精神文化在这种种的活动中得到积淀和提升。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交流】推荐阅读: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特色学校申报材料06-14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制度06-02
学校校园文化汇报12-19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规划06-16
校园文化建设和特色学校创建10-12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01-04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标语06-30
以优秀校园文化引领学校发展07-26
重视学校安全工作,建设平安和谐校园07-28
利辛一中学校廉政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