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符号调查
最能反映一所大学传统和特色的是校训,因为校训是学校制定的对全校师生具有指导意义的行 为准则,是对学校办学传统与办学目标的高度概括。校训对激励全校师生弘扬传统,增强荣誉感、责任感,继续奋发向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南大“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八字校训,不仅言简意赅,琅琅上口,易于传记,而且端庄大气,寓意深刻,富有哲理。“诚朴”是诚恳朴实的意思,其中“诚”是核心为人要诚朴,就是 要诚心正意,朴实无华,以诚相待。
大学校歌,是大学校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精神文化的浓缩,是学校办学宗旨的写照。在南大学生活动楼入口就刻有其校歌。该校歌由现代中国音乐界一代宗师李叔同先生制谱,南高师首任校长江谦先生作词。校歌内容弘扬了南大传统的诚朴精神。
在南大,基本大二以上年级都是能准确背出学校校训,会唱南大校歌的。大一新生可能由于不是很了解学校,对南大校歌不很熟。
大学校徽是一所大学的外在形象标志,具有丰富的象征性意义,诠释了大学的特有的历史,理念,追求,是大学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南大校徽被镌刻在东门的石碑上体现了南大人坚忍不拔的精神。
在南大,大一大二学生们普遍认为南大的校风是包容开放,而大三大四及研究生则更加同意南大校风是严谨务实的。我想这大概是因为不同阶段的学习内容不同造成的吧。大一大二学习内容较基础,学生相对更活跃。而大三以后,学习更加深入就需要更加严谨。总的来说,南大的学校风气是很良好的,学风浓厚。大部分南大学生反映应该加强文体活动这方面的文化建设。大型的,有影响力的活动比较少。
步入南京大学校园,你无时无刻不为学校生机勃勃的校园文化所“冲击”。无论是图书馆前络绎不绝的人流,还是科技馆内如火如荼的社团活动,甚至融古典神韵和现代气息的历史建筑,仿佛都在向人们诉说,这所百年老校的历史传承和时代更新。
杜厦图书馆地处校区心脏地带,坐北朝南,绿水环绕,外部造型独特,风格庄重典雅。从校区正门看杜厦图书馆,各体块错落掩映,犹如一部翻开的大书,既表现了文献信息中心的功能性特征,体现了图书馆明快现代、兼容博大的建筑意象。内院式设计很好地解决了大进深建筑的通风与采光,同时又将内院的树木、花草融入建筑,为倘佯其中的师生提供了良好的视觉对景和休闲交流场所。立面通过厚实的石材幕墙与轻巧的玻璃幕墙有机组合,虚实对比强烈,光影变幻丰富,具有清新的时代和文化气息;局部跳动着引人注目的“音符”,表达青年学子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个性特征。是所有南大学子心中的骄傲与南大文化的象征。
据统计,在南大人心中最具代表性传统活动是读书节和校庆。我们有幸见证了读书节的开展。读书节以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增进大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推进了校园文化健康蓬勃发展为宗旨。其内容有名家讲座、主题征文、好书推荐等。它是所有南大人的节日,推动了校园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符号消费,中专学生,符号消费行为
在当今生产过剩、社会化大生产的背景下, 人们从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 人们的生活不再以生产劳动为主, 而是以消费活动为主。以前, 农民耕种、饲养, 拿出所得产品来交换自己所需的物品, 人们的生产场所和消费场所基本重合。现在, 人们的生产场所逐渐变小, 人们生产的场所甚至是流水线上的某个点, 但人们的消费场所却变得丰富多样。
一、符号消费的概念
法国社会学家鲍德里亚在他的《消费社会》中认为:消费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与生产活动相对的对于产品的吸收和占有, 而是为了满足不断被制造出来的, 被刺激出来的欲望, 人们消费的不是使用价值, 而是“符号象征”。简而言之, 一件商品越能体现消费者的个性与特点、身份与地位, 越是能将消费者与其他消费者区别开来, 它就越具有符号价值。
戚海峰在《符号营销》中, 提出了“符号化消费”的概念, “即消费者不再以产品的功能、质量作为唯一标准, 而更加看重能否通过消费这件产品来满足自身心理上的某种诉求, 这种诉求即可以根据自身的某种价值来确定, 也可以根据社会上流行的某种时尚。此时的消费与传统的消费模式有本质的区别。此时消费的主要对象并不在于商品本身, 而在于寄托在商品身上的意义, 消费者通过占有和消费此类商品从中体会到某种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这种消费被称为符号化消费”。事实上, 戚海峰提出来的符号消费, 其涵义就是对商品的符号所指, 其意义的消费。
学生是个特殊的消费群体, 随着经济和文化这两方面的发展变化, 学生的消费结构日趋的综合化。经济方面, 社会的发展进步, 人均收入的提升, 家庭中孩子数量的减少, 导致了学生生活费的充实;文化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 中西文化的交融, 西方文化思潮的流入, 西方的消费文化深深影响着国内的学生。
二、当代中专生符号消费行为调查
为了较客观地对中专生的符号消费行为进行描述, 更准确的反应当代中专生符号消费行为现状, 笔者对南京江宁中专校的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本次问卷共发放200份, 收回196份, 回收率为98%。
从表1可以看出, 外形占比82.6%, 高居各要素榜首, 说明商品的外形已经成为中专学生购买商品时首要关注的重点, 满足自己审美的需要是当代中专生主要的符号消费行为。价格因素仅占比60.4%, 说明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 子女数量的减少, 商品的价格已经不是当代中专学生消费主要考虑的因素了。质量的占比仅次于外形居第二位, 说明当代中专生在考虑审美的同时, 没忘记商品的实用性。
从表2可以看出, 对名贵商品的使用, 当代中专学生更对认为此消费行为反映了自己的眼光品位, 名贵的商品在商品的“圈子”中是超凡脱俗的代言, 因此, 换句话可以说, 当代中专生认为自己不俗眼光品位可以通过名贵的商品展示给周围的人。有36%的人认为以上都不是, 占比远超向人炫耀自己、能体现自己身份地位和财富, 说明当代中专生符号消费行为处在满足自己合理需求的理性的范围内。
从表3可以看出, 广告对当代中专生选择商品时的暗示是非常大 (62.7%) 的。说明媒介对大众消费的暗示、大众消费行为的引导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也充分地证实了社会学家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中商品符号“内爆”的理论。人们选择商品时, 不仅仅选择的是它的使用价值, 更多的是选择它所代表的意义价值。
从表4中可以看出, 大多数中专学生 (89.3) 选择商品时的依据是商品的外形符合其心情和审美。从本质上来说, 消费者在选择和购买商品时, 对审美的满足和需要也是符号消费。比如人们在选择一件衣服时, 有人认为红的好看, 有人认为绿的好看, 至此, 商品的颜色作为载体反映了消费者不同的审美观。
从表五中可以看出, 当代大部分中专生还是不赞成超能力消费。
从表6中可以看出, 表6进一步说明了当代中专生消费观念的“务实”。“讲究实用, 能用就好”的消费动机无疑是健康的, 注重使用价值的消费。“体现审美、品位或形象”是高于使用价值的消费, 是人满足了生存需要以后的精神上的需要, 对美、个性等需求满足的消费需要, 这是人类作为高等动物所需要的消费。
由以上数据调查分析, 当代中专生的符号消费行为有一些特点, 首先, 对美的消费占比很大。学生是个朝气蓬勃, 精力旺盛的群体, 善于接受新理念、新事物, 对于社会变化的感知非常的敏感, 适应能力强, 在这样一个以物为中心的时代, 学生更是走在前端, 把握时代时尚的脉搏。中专生更是如此, 中专生相比较高中生, 学习压力小, 更是需要通过别的渠道来体现自我价值, 差别性消费这个手到擒来的途径, 毫无疑问地成为对象之一。商品外观的差别性, 着眼于外, 更是得到了学生的青睐。对商品的选择, 特别的外观载体凸显出的个性, 成为学生们选择商品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其次, 通过符号彰显个性、品位。改革开放以来, 多种文化观念并存的大背景下, 中专学生群体的意识形态受到多种文化思潮的冲击, 不拘一格, 展现自我个性是当代中专学生的新面貌。个性的商品“不能幸免”地成为中专学生展现自我个性的载体。对商品“个性”的消费, 这一符号消费行为, 成为当代中专生普遍流行的消费模式。
马克思关于商品的有用性, 既包括物质的有用性, 也包括精神的有用性, 因为作为“一切社会关系总和”的人, 不同于动物那样简单的满足生存欲望的需要, 而是有更加丰富完整的物质需要和精神的需要。人必须先满足生存的需要, 不然就不能存在, 但是在满足这种需要时, 他不过是满足动物性的需要而已, 在这个意义上, 超越人生理需要之上的消费才是人的消费。基于这样的理解, 当代中专学生对商品符号“美”、“个性”的消费, 属于符号消费, 但这样的符号消费并不应该遭到批判。学校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 应该客观地对待学生的符号消费, 在接受理解的前提下, 做恰当的引导。如果生硬地给学生的符号消费贴上奢侈, 浪费的标签, 无疑是对人性的压抑, 是对人作为人的消费的遏制。因为许多符号消费是复合人类的符号性需求, 符合人的本质, 对中专学生符号消费的性质和效应, 我们并不能简单地予以否定, 而是需要一些历史的、社会文化的分析。
参考文献
[1][法]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 全志钢, 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0.
关键词:化学符号;调查分析;教学建议
文章编号:1008-0546(2011)03-0063-03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1.03.031
化学符号是国际上统一规定的,用来表示化学物质组成、结构和化学变化过程的科学符号。化学符号是表达化学思想的专门符号,是储存、传承化学思想信息的工具。化学符号的学习表面看起来不难,但是在实际应用时却很困难,很多同学在初三年级中并没有掌握或者很好的掌握化学符号,如化学方程式、化学符号所代表的实物及其意义,会对高中阶段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这也是有些同学在高中阶段对化学学习感到吃力的原因之一。
本文主要是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刚入高一年级的学生化学符号掌握情况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帮助中学教师清楚学生化学符号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难点,更好地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使学生从根本上掌握化学符号。
一、化学符号学习的调查和分析
1.调查目的和方法
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刚入高一年级的中学生化学符号掌握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调查主要采用问卷笔答形式(学生当场答卷,当场收回),调查对象是张家界市某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共133人。本调查于2010年9月进行。
2.调查结果分析
发放调查问卷128份,共收回问卷128份,有效问卷128份。
问题1:说清这些化学符号所能表达的事物
在这个问题中,是按照元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学习顺序依次进行提问。
在此题中,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元素符号的掌握情况。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能较完整的回答“H”所代表的意义的只占了6.6%,还有90%的学生只能正确地表达一种意义或者两种,并且很多同学在能正确回答一部分正确意义的同时暴露出很多错误的概念,如有同学认为“H”可以表示一个氢分子,一种单质等。
表2说清这些化学符号所能表达的事物的
调查统计结果—H2O
在此题中,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化学式的掌握情况。一个化学式所表达的信息比元素符号还要广,如通过看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可以知道它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可以知道它的一个分子的构成,可以通过化学式来计算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等等。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很少同学能够完整的表达出“H2O”所代表的意义,回答出了五种意义的只占了4.7%。我们知道,对于一个化学符号,你能够提取的有效信息越多,那么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才能够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此题中也存在很多错误的回答,如“水是由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组成的”,“水是由氢气和氧气构成的”;“水元素”等等。
表3说清这些化学符号所能表达的事物的
调查统计结果——2H2+O2=2H2O
在此题中,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化学方程式的掌握情况。化学方程式是用来表达物质变化规律的化学符号,如把元素符号比喻成“字”,化学式比喻成“词”,那么化学方程式就相当于由“词”和“词”组成的“句子”,所以学好元素符号和化学式是学好化学方程式的先决条件。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只有13.3%的同学在自己能力的范围内较正确的表达了这个方程式所代表的信息,还有一部分的同学也在尽可能回答自己的想法,但是同时也把自己的错误暴露出来(如表中所示)。
问题2 :请你绘出下列微粒的可能真实形象,并用语言描述这些微粒的形象(结果见表4)
在这个问题中,是按照原子、分子、离子的顺序进行提问,层层深入。既然化学符号代表的实物,那么必须建立符号与实物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仅包括宏观方面的也包括微观方面的。符号与实物宏观方面的联系时通过感官直接观察的,这方面的联系不难建立,如“H2O”,同学们可以马上想到它是无色无味的液体,在自然界广泛的存在。但是如果问“H2O”的结构如何,很多同学可能只能回答一个水分子时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对于氢原子和氧原子是如何连接构成水分子就很少有同学知晓了,如调查中所示只有46.7%的同学给予了合适的回答。
二、化学符号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已经结束初中知识阶段学习的学生,可以看出,存在的问题还是很多,比如对原子、元素的概念模糊不清,符号学习处在记忆性水平,而非理解性水平,更不用说有创造的突破。总的说来主要存在下面问题:
1.概念不清
主要表现是对原子、分子和元素的关系不清楚,比如说在问“H2O”所表达的意义的时候,有同学回答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甚至有同学回答是由水元素组成的。在初三化学知识结构中,是先学习分子原子,在这一节中需要学生掌握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对于有同学回答的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明显就是对物质的组成不明白。而对于有同学回答水是由水元素组成的,则对元素的定义没有理解透,而元素的学习的先决条件是要先学习原子,归根到底也是对原子的含义不清。
2.记忆性学习为主
在学习化学符号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是以记忆性学习为主,当然在化学符号的学习过程中,有良好的记忆能力是学好化学符号的关键因素,但是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比如说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能完整的背出1-20号元素的元素符号,但是对于各元素符号所代表的实物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很少有同学能够用语言独立完整的表达出来。虽然在这次调查中,对于一些简单的化学符号(如元素符号),很多同学能够说出它能表达的基本意义,但是这也是属于记忆性学习,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就是按照这种模式教的,所以学生也是按照这种模式来回答问题,学生不一定明白自己答案的所以然。
3.化学符号与化学事实、概念相脱节
化学符号代表的是具体的实物或者是把概念以符号的形式体现出来。在学习化学符号的时候,要求学生不仅能够用化学符号来解释一些化学事实和概念,也要求学生面对一个化学符号,能够用言语做出正确的解释。调查显示,很多学生很难做到这点,如很多同学不能根据化学方程式提取有效信息。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不能建立化学符号与实物之间的正确联系。
4.化学符号思维能力差
有些化学符号能够间接体现物质的结构,学习化学符号的目的就是要用符号来进行思维,将基于宏观的思维水平上升到微观的思维水平。比如在“2H2+O2=2H2O”一题中,有同学回答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生成两个水分子,这不仅体现了对这个化学反应过程不知晓,也是符号思维能力差的体现。
三、针对化学符号的教学建议
化学符号是国际上统一规定的,用来表示化学物质组成、结构和化学反应过程的科学符号,而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化学反应过程都是客观存在的,不是虚构的,所以化学符号代表的是客观存在的实物。化学符号是对宏观与微观的一种抽象、概括,它将丰富的宏观、微观信息浓缩成最为简练的形式。既然化学符号是对物质宏观与微观的一种概括,那么就决定了我们在学习化学符号的时候必须把符号所代表物质的宏观知识和微观知识都要有所了解,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掌握化学符号,才能使基于实物的思维水平上升到用符号思维的水平。在九年级化学中,关于物质宏观的知识如形态、颜色、气味等物理性质是可以通过感官直接观察到的,这块不难理解,难点在于概念的学习,如元素。而关于物质微观的知识包括了分子、原子、离子等等。索绪尔二元关系符号理论认为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的统一体,所以我们要掌握化学符号,就要知道符号的能指和所指是什么。这就决定了我们首先必须把元素、原子、分子等的概念掌握好,因为化学符号主要是用来表示元素、原子、分子及其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本人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认为化学符号教学过程包括下面三个过程:
1.原型学习阶段。化学符号代表的是实物,那么每一个符号就会对应于有一个实物原型。如何将原型学习好再达到辨别的程度是这个阶段的教学重点。如“C”可以代表碳元素,可以代表一个碳原子,也可以代表碳这种物质,相应的原型就是碳元素,碳原子,碳这种物质,学习化学符号“C”之前,我们就必须把这些原型学习好,如碳,我们就知道它的形态、颜色、气味等。因为是先有了物质,根据物质独一无二的组成和结构而将物质定一个有别于它物的化学符号。九年级化学符号主要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就元素符号来说,它是用来标记元素的特有符号,还可以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大多数固态单质也常用元素符号表示。所以在学习元素符号之前,就必须在学生头脑里有元素、原子的概念。
2.辨别学习阶段。在化学中相同(组成和结构)的物质是用相同的化学符号来表示,不同的物质是用不同的化学符号,所以才出现了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化学符号。在这个阶段中,就必须使学生对第一阶段学习的原型达到辨别的程度,但是很多时候教学并不能达到很满意的结果。如在教学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那么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很多学生就会回答学生是由水元素组成的,不仅包括九年级的学生,还有一部分高一年级的学生也存在这样的回答。这就表明很多同学对“元素”的概念辨别不清,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元素、原子和分子的学习及其之间的辨别学习。
3.符号学习阶段。符号是特定实物的标志,有特定的含义,知道实物的性质和微观结构,才能从根本上学好化学符号。在这个学习阶段,学生主要是以记忆为主,对化学符号达到“会读、会写、会用”。如果在原型学习阶段和辨别学习阶段学生都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那么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学生理解起来就会轻松容易得多。所以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教师对化学符号意义的教授和学生自身对化学符号的记忆就显得尤其重要。第三阶段是学生学习好化学符号的形体和表示的意义,而第一二阶段是为学生学习好化学符号的意义做思想上和知识上的准备。每一个阶段的学习都对下一个阶段的学习有帮助和推进作用。
四、结论
化学符号是中学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也是初中生学习化学遇到的难点和分化点,是学好化学的关键。大部分化学内容都跟化学符号密切相关,可以说,没有化学符号的化学教学是无法想象的。抓住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这一化学符号主线,掌握每一种化学符号的原型,就能用简明的符号正确表达物质及其变化过程,就能加深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谢祥林,李慧玉.中学化学基本概念学习属性分类及学习原理[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6):4-5
[2]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94
游览雁塔景观的帮手 解读唐风佛韵的宝典 揭示科技奥秘的钥匙 了解民情风俗的指南
古城西安的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也是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都喜欢去的地方。每天从太阳露脸到繁星满天,有数以万计南来北往的游客络绎不绝到这里游览。但游客若要想把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及周边景观的“意思”弄明白,并非易事。比如,北广场牌坊、文化柱、万佛塔的造型、纹饰、匾额文字;地面的书法、纹样地景浮雕;大慈恩寺北山墙上和观景台下边的百米浮雕;大唐不夜城景观街上众多大型群雕和文化列柱浮雕等等,这些艺术形式所蕴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游客一时半会儿弄不明白其中的“意思”,游览的兴趣和收获大打折扣。比如,有的游客不了解陕西民俗,便把民俗园里泥塑陕西“八大怪”之一“帕帕头上戴”,说成是“灾年逃荒”;小孩子天生就爱问为什么,面对琳琅满目的各色景观,家长给娃娃也说不清、道不明;本地居民少不了陪同亲戚朋友游览观赏,充任导游却说不出个子丑寅卯,窘迫中的尴尬令人汗颜。一个到处都洋溢着文化气息的地方,游客却不能共享五千年历史中辉煌的大唐 文化盛宴,着实是件憾事。
《大雁塔广场文化符号解读》(西安出版社出版)可以帮助游客“释疑解惑”,减少遗憾。为游客携带方便考虑,该书是适合放在小包内的20开本,内文有200个页码,4色彩印,装帧精美,定价35元人民币。书中分8个单元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及周边关联景区的170多个景观,对这些景观中蕴含的文化内容作了适度介绍和解读,旨在帮助游客更好地观光赏景,了解唐风佛韵、现代科技和民俗风情。为了游客对照导览方便,排列顺序以大雁塔为中心,依次介绍大雁塔北广场、陕西民俗大观园、陕西戏曲大观园、大雁塔周边(含东步行街、大慈恩寺山门、南广场、西步行街)、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大唐不夜城、慈恩镇,书后附有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及周边关联景区的景观分布图和游览资讯。
本书是第一本系统解读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文化符号的通俗读物,内容详尽,知识丰富,说景叙史,实用性强,适合小学高年级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阅读。它既是游客观光的“导览拐杖”,也是中小学生积累知识的“资料文档”,亦可作为各种商务活动的特色馈赠礼品和有意义的会议纪念品。
(垂询电话:189 9191 2808)
《大雁塔广场文化符号解读》目录
摘要:文章从文化学的视域出发,以服饰是文化符号中的非语言类符号:艺术符号为基础,分析中国武术服饰作为艺术符号所具有的外在形态性和内在表意性的双重象征性意义。基于文化符号象征的视角,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和归纳法,从武术服饰的形态性与表意性相统一的象征意义出发,研究武术服饰的外在形态象征性,即:意识形态的物化与自然生态和谐的象征;与非意识形态物化的标识性“品牌”象征。此外,它的内在表意性为:审美意象非理性符号的“表魅”象征,勾勒传统与现代服饰人文情结的象征,创造者与受众者的生命情感象征。通过对武术服饰艺术的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研究,有利于对武术文化进行更深远的解读。
关键词:武术服饰;艺术符号;象征
武术的各大门派、拳种套路,共同组成了中华武术,其中每个门派、每种拳种都有其自身的生活信念、价值取向、文化传统和现实创造,中国武术服饰的艺术性实际上就是不同套路中身体技术特色的文化符号象征。每一种武术套路的服饰,既是一种符号,又是一个自成一体的符号系统。它的生成、积淀、延续,都与人类文化生活的各种形式———宗教、历史、语言、艺术、科学的发展有关。每一种武术套路服饰的生成,都是这个武术套路精神、文化发展的一部史诗。通过对武术服饰作为艺术符号的象征性研究,管窥武术文化的艺术人文内涵,透视人类的艺术审美情趣、不同时期的文化情结,抑或是不同文化所表达的生命情感特征。
摘要:建筑符号是文化的载体,符号集中表达了建筑的理念、意象、感知和核心观念,通过符号进而表达出建筑设计的意境,是设计师一直以来致力于达到的目标,加强对传统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建筑符号学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化建筑中的应用以及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艺术设计中应用的有效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传统 文化符号 现代 建筑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依靠符号的表达来实现的。合理将传统文化符号运用与建筑设计上,不仅能够在视觉上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把起点放在传统与现代的时空坐标上,构建现代与传统的结合点。建筑艺术是一种文化载体,通过建筑设计将传统文化符号加以物化的过程,因此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是否蕴含民族文化符号成为设计成败的重要方面。
1.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建筑设计
符号一词起源于希腊,最早是“象征”“征兆”的意思。“符号就是代表某一事物的另一事物”。这一解释源于英国奥古斯丁。符号是用甲事物表征乙事物,并且通过甲事物来传达关于乙事物的讯息,这才是关于“符号”的完整表述。所以符号是有意义的媒介物,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通过某种有意义的媒介物传达信息。它往往通过视觉刺激而产生的视觉经验和视觉联想来传达其符号的含义,例如字母、绘画、建筑造型等,一切能传递约定的内容都可称为符号。建筑是一种符号表征,象征着人们对文化生活的信仰与追求。中国建筑象征文化从原始社会创造象征神鸟飞翔的人字坡屋顶开始,内容就不断丰富。通常建筑设计是指要按照形式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符号,使建筑物的形态、结构、空间的组合以及建筑的色彩、质地、装饰等方面的审美处理所形成的一种实用艺术表达。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通过建筑符号向人们传达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传达建筑艺术符号给人们带来的审美愉悦感。建筑设计就是设计师创造符号的过程,建筑造型可以理解为由建筑形态符号、色彩符号、材质符号、空间符号等元素组成。设计师要实现建筑实用功能的同时,尽最大努力增添其精神文化内涵。所以将传统文化符号应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中,这将为现代建筑注入更多的精神文化内涵。
2.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建筑造型设计艺术,首先是一种视觉意识的表现形式。建筑好看不好看,是不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实际上与建筑本身的形状、结构、色彩、光影都有关系,而这些就是设计师所要表现的东西。其次,建筑是一种精神的表现,它初看是物质的东西,但实际上也是精神的。建筑艺术作为造型艺术的一个门类,也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丰富的表现手段,它通过空间、形态、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造型符号元素,共同构成了建筑艺术的造型形式美。这种寄祥瑞于物的方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表现之一,因此将传统文化符号应用到现代建筑造型设计中应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来。
2.1现代建筑形态符号设计中的传统文化符号
现代建筑形态符号就是指建筑的外观造型结构及大小、尺寸,设计师通过其建筑外形、空间、结构、比例、均衡、节奏等造型符号元素排列组合,进行设计创造建筑的形态结构符号,向人们传达其文化价值。经过调查发现,在现代建筑形态符号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符号,这样的建筑特别会被人们广泛认可和青睐。设计师通过建筑物各部分的造型符号进行编码,从而完成建筑的设计表达。设计师在编码过程中,将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进行提取应用,使中国文化符号的精髓延续到我们现代生活中来,更是起到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人们在体验现代建筑艺术中,领略中华民族独有的内在和外在的特质,享受民族文化符号带来的文化盛宴。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该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形态构成,形如冠盖,层叠出挑,制似斗拱。它有4根粗大的方柱,托起斗状的主体建筑--“斗冠”,斗冠由56根横梁借助斗拱下小上大的原理叠加而成。象征中国人民只要团结,没有什么做不到的思想主旨。中国馆的设计融合了中国古代营造法则和现代设计理念,诠释了东方“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展现了艺术之美、力度之美、传统之美和现代之美,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最好表达,是中国现代建筑设计最成功的作品。
图1.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2.2现代建筑色彩符号设计中的传统文化符号
现代建筑色彩符号是构成建筑消费群视觉认知符号系统的必要元素。设计师通过建筑的整体配色方案向人们传达视觉信息,人们在接收这些色彩符号信息过程中,除了满足基本的实用功能之外,更是一种消费文化的过程,也就是享受现代建筑色彩视觉文化符号带来的审美享受。因此设计师在配制现代建筑色彩符号方案中,融入中国传统色彩符号元素,这势必给人们带来美好的视觉大餐。中国人对红色特别喜好,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这种热烈、喜庆、吉祥、浪漫、温暖、兴奋的色彩,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吉祥色,因而红色是中华民族最喜爱的色彩之一。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大红色的整体外观,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奉献给159年世博会历史的“中国红”,这“中国红”是从中国古建筑营造法则中,特别是故宫的红色中提取采集而来的。
图2 中国红代表喜庆、热烈、吉祥、温暖
图3 中国馆之中国红
2.3现代建筑材质符号设计中的传统文化符号
建筑材质符号就是指建筑的表面特征,也就是人的感觉系统因生理刺激对建筑表面质感所做出的反映或由人的知觉系统从表面特征得出的信息,是人对材质的生理和心理感受。因此在现代建筑设计与传统文化符号相结合,纵观世界建筑发展史,无不具有明显的民族文化符号特征:1)哥特式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其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2)巴洛克建筑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3)洛可可建筑风格,洛可可是在巴洛克式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基本特点是纤弱娇媚、华丽精巧、甜腻温柔、纷繁琐细;4)维多利亚建筑风格,其特点对所有样式的装饰元素进行自由组合,包括了各种装饰元素,样式比较含混复杂。欧洲的这些建筑艺术风格无不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符号元素,所以将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应用到现代建筑设计之中,将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现代建筑物上留下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烙印,使之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神。因此设计师一定要利用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优势,将传统文化符号作为一种设计语言融入现代建筑设计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现代建筑设计风格势在必行。
3.建筑符号学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建筑符号学是建筑学界近年来研究和关注的重要课题,对建筑设计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建筑符号学的理论和应用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将建筑视为一个整体的符号体系,能够更好地在设计过程中贯彻建筑理念。符号在建筑中的作用和意义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必须探究出一套完整的理论方法,以指导建筑设计实践,从而彰显符号的意义,这也是建筑设计人员目前正在考虑和研究的内容。对建筑设计人员而言,他们没有必要掌握完整的符号学理论和高深的逻辑学知识,但是了解其基本的内容是必须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建筑设计体现出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哲学观念。
4.中国传统文化符号
所谓传统文化符号,即以图形、文字为载体的显性文化和数千年历史传承的儒、道思想的隐性文化。纵观我国古代建筑,大多数古代建筑均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并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古代建筑的形式得以传承与弘扬。
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对建筑设计有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建筑设计理念的“源”和“流”进行分角度认识和剖析,追本溯流。而与中国这种观念不同,西方则更关注“建筑方式”和“建筑实用性”的角度进行分析。
传统文化对当地的建筑设计有重要影响。四大文明古国的建筑,从文明产生之处,就有极为明显的差异。以中国为例,中国传统文化从仰韶文化算起,至今至少有五千年的历史,而有史料可查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七千年前。从符号学角度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分为显性符号和隐性符号。所谓显性符号,就是指文字、图画形式、数字系统及色彩布局等;隐性文化则包括了自然环境、儒家文化等。虽然很多隐性或显性的文化没能很好地保存到今天,但是依然有部分片段,零零碎碎地记录了文化的发展轨迹。这些片段藕断丝连,贯穿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全程。在建筑学界中,近年来出现一种发展趋势,即要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进行完美的契合,又而设计出兼具古韵与现代文明的建筑。同时也保护了传统文化,彰显了地域特色,避免了城市发展中的“趋同现象”。这一观念已经广泛地被建筑设计人员所接受。当然,设计人员也面临着一个现实难题,即如何实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良好互动,必须在建筑中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传统文化是一种相对成熟的记忆方式,运用符号进行文化表达,也成为人们之间沟通交流和批判性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5、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艺术设计中应用的有效措施
5.1、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扬
我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涵了儒家、道家、佛学等多派思想学说,比如对“仁义”、“礼乐”、“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和伦理道德的推崇,对人情、感受、表现、意境的注重,对“气韵生动”、“象外之象、味外之味、韵外之韵”等艺术手法和审美观念的崇尚。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在多年的努力奋斗中积淀下来的精神成果,是一种极为丰富和完善的艺术手段和技术,反映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若想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就必须做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扬,摒弃其中不利于现代建筑艺术设计思想发展的封建元素,并注意继承和发扬其中的文化精髓,使中国传统文化跟随现代时代的步伐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5.2、紧跟时代步伐,注意新的建筑艺术设计思想的学习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建筑艺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立体艺术形式,即不断通过改变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型式、内外部空间组织、结构造型、比例尺度、色彩搭配、质感和空间感、装饰布置等方面,来美化建筑的形态外观,丰富建筑的功能特点和文化内涵。随着科技的进步,建筑材料、结构型式不断更新,施工技术水平不断进步,因此现代建筑的艺术设计手段也变得更加丰富,思想、理念也在不断提高,而建筑设计师们若想将中国传统文化完美的融合在现代建筑的艺术设计中,就需要不断学习新的先进的建筑艺术设计手段和思想,不断提高其综合设计水平。
5.3、注意现代建筑艺术设计审美理想的构建
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并受到经济、文化全球化进程中新的审美理想、审美观念和审美需求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的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手段更为丰富,手法更为灵活,但是若要使其发挥出最佳效果和最大价值,就需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观念进行融合,根据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审美要求等将中国传统文化不断的进行丰富和改进,并形成一种新的现代建筑艺术设计审美思想体系,以适应现代人的精神需求。
6、结语
关键词:哈尼族梯田,约定性,地域文化符号
符号的魅力在于:它揭示意义, 是社会对象化的意义载体, 由此产生相关联的各个不同意义的系统。任何符号都与意义形成共鸣, 构成了客体或思想与符号之间的联系。符号意义的外延和内涵, 都来源于符号所处的社会环境或文化背景, 即社会的文化观念、心理结构、意识形态等方面。
人类的一切创造活动, 都必须借助于一套复杂的有关形式与意义对应关系的社会约定, 包括与人、环境、生活方式、社会伦理、世界观、经济技术等等诸多方面的约定。
哈尼族梯田是在哀牢山区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下形成的文化景观。作为一组特殊的符号, 哈尼梯田从古至今记录和传递着哈尼族所处的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信息, 蕴含着他们的社会习俗及心理意向。梯田符号的约定性是哈尼人、物、环境在生理、心理、行为、自然条件、经济技术、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在关系的反映。认识并尊重梯田符号的约定性, 才能准确地认知哈尼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理解并掌握梯田符号的约定性, 才能更好的寻找到一条弘扬哈尼族文化的道路。
一、与环境的约定
作为天人合一的典范, 哈尼梯田被誉为“通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天梯”, 该地区地形复杂,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 雨水充沛, 聚居于山区的哈尼族就是利用这种自然条件, 在山间修筑数万条沟渠, 将溪水泉流引至村落, 在其周边缓坡、山梁开垦出层层梯田, 往山脚河谷地带依次延伸, 形成独特的地域文化景观。哈尼人民崇拜自然, 认识自然, 顺应自然, 改造自然, 变自然生态为农业生态, 将森林、村庄、梯田、水系四个要素和谐统一, 科学而又实际, 既解决了吃饭生存问题, 又使环境得到了保护。这便是哈尼族千百年来生产、生活对自然的适应和选择。
二、与经济技术的约定
回顾人类环境的发展历史, 经济技术对符号形态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凡是阻碍生产力进步发展的意识形态都终将被历史所抛弃。
哈尼梯田有着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从古至今始终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大系统。时至今日, 它仍然是哈尼族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根本。比如世界遗产“哈尼梯田”申报地元阳县, 它的19万亩梯田, 至今仍在养育着全县37万农业人口;而高山上的六千四百多公顷森林至今仍在供给全县人民生活用水和农田用水;全县四千六百多条水沟干渠, 仍在灌溉着千山万岭之上的梯田。这种“稻田生态养殖”不仅是哈尼族生态美味佳肴的重要来源, 更是山区养殖红尾鲤鱼、鲫鱼、野生泥鳅、黄鳝、田蛙、黑鱼、田螺等水产品的“天然”场所。
三、与社会文化的约定
哈尼族的农耕技术、宗教习俗、民居建筑、节日庆典、服饰、器具、歌舞、文学, 无不以梯田为核心, 处处渗透出梯田文化的精神。就算是哈尼族的三大节日, 也是以梯田农耕为中心
[2]郭沫若《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328页[3]戈登卫泽著.严三译.《图腾主义》.《史地丛刊》.1933年.第1期.
[4]倪宝成.倪珉子《泥泥狗·泥咕咕》[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年3月.作者简介:
的, 如:春天来临的时候, 哈尼人民庆祝隆重的祭寨神“昂玛突”节日, 举行农耕仪式, 以村寨为单位祭拜天地、自然神, 在街心摆起长街宴, 吃团圆饭, 喝交心酒, 祈求天地恩泽百姓, 每年的农耕活动由此拉开序幕。
哈尼族在历史上虽然没有文字, 但在其长期的梯田农耕和文化传承过程中, 以口耳相传的方式, 创造了数千行的史诗、神话、传说、故事等, 并围绕梯田农耕进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 成为哈尼族丰富的精神文化内容。哈尼族的衣、食、住、行、文学艺术、婚庆礼仪、节日庆典、宗教祭祀、天文历法、哲学思想等无不打上梯田文化烙印。毫无夸张的说, 梯田文化是哈尼族文化的本根, 是哈尼族文化的基石。
四、与传统民居的约定
哈尼族村寨遍布着一个个“蘑菇房”, 它们由土基墙、竹木架、茅草顶等构成, 一般来说分为三层:底层饲养牲畜以及堆放干柴与草料, 同时存放着各种农具;中间层是居住者全部活动的集中场所, 是一个集取暖、祭祖、起居、厨房、睡眠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空间, 由于当地气候潮湿多雨, 火塘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设施;顶层用于晾晒粮食。你不由惊叹, 那真是一个个既能满足居住休闲, 又能满足劳动生产的复杂多功能体!
村寨选址时, 长者将九粒谷子、三颗海贝币和一对鸡肋骨按宗教要求放在预选好的地点, 并举祭祀典礼。一星期后, 如海贝币不倒、谷种发芽、鸡骨不变色, 就以此处为建寨盖房的吉地。这是极具科学含义的:谷种发芽证明选址土地肥沃, 适于梯田耕作;贝币不倒代表寨址少有野兽出没, 人畜安全可以保障;鸡骨不黑则说明寨址通风良好, 生活用品不易发霉。由此可见, 建筑形式、村寨选址与梯田耕作的紧密联系。
五、与服饰文化的约定
哈尼族男女都是梯田农业的劳动者, 主要农活都要在没膝的水田中进行, 上装短小紧身, 下半身轻松宽大亦便于劳动, 长裤、长裙的宽松, 易于下田时穿脱和卷起, 短裤则更加适合梯田农业生产和亚热带气候。哈尼族古无鞋袜, 曾穿用一种木屐, 这种木屐多为竹板所制, 鞋底留有竹节或刻出凸棱用于防滑, 十分适用田埂和田间泥路上的行走。
哈尼服装装饰, 不仅为了审美, 而且还是梯田农业的记录和象征, 哈尼族衣服上绣制的图案和银图案的排列就像层层梯田一样重重叠叠。
六、与世界观的约定
哈尼族是一个有信仰的民族, 他们认为“万物有灵”, 即世间万物都有神性, 它们影响甚至支配着人类的生活。“自然崇拜”是哈尼族崇拜中核心的部分, 其祭祀活动主要集中在以梯田崇拜为根本的对梯田农耕活动提供水源保障的森林、水系的祭祀上。“自然崇拜”的这一思想不仅体现在环境场所的相地选址、布局向背、外观特征中, 而且体现在细部的装饰上。可以说, 大到村寨选址、建造房屋, 小到器皿服饰, 都深受这种世界观的影响。
综上所述, 哈尼族梯田符号与环境、经济、文化、民居、服饰、世界观等之间形成的约定性是一个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系统。想要准确地认知哈尼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 就需要认识并尊重梯田符号的约定性;想要更好的寻找到一条弘扬哈尼族文化的道路, 就必须理解并掌握梯田符号的约定性。
郭新生 (1965.1--) , 男, 汉族, 河南开封人, 教授, 郑州轻工业学院装潢系主任, 研究生导师。
不同的标准,但殊途同归。美国文化的象征,基本都与自由、民主、平等这一主题及其延伸的主题相关。文化符号不论高雅还是通俗,除了能塑造地区形象以外,也是一种权势,一种通过“吸引”而非“强制”别人走近它或作出某种选择的能力——就本质而言,文化不是用来展览给人看的,是要形成一种力量的。这些力量,这些符号或者由于发展的历史,或者归结于它的独特理念、或者几乎无法复制的生产过程和推广手法,闪耀在历史的边沿,但无一不历经半个世纪而不衰,承载了几代人的梦想、见证了数十年的时代变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
文化符号之一
——自由女神像
自由女神像,又称“自由照耀世界”,是法国赠送给美国独立100周年礼物,位於美国纽约市自由岛上。
女神右手高举长达12米的火炬,左手捧着《独立宣言》,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她象征着自由、挣脱暴政的约束。1984年,自由女神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自由女神像表达了对美国新移民的欢迎,也已经成为美国和自由的标志。
文化符号之二
——华尔街
华尔街(Wall Street)是一条位于美国纽约市下曼哈顿的狭窄街道。西起百老汇大道,向东一路延伸至东河旁的南街,是横跨纽约曼哈顿的金融中心。今日,“华尔街”一词已超越这条街道本身,成为附近区域的代称,同时也可以借指对整个美国经济具有影响力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
文化符号之三
——美国硅谷
硅谷是高科技公司云集的美国加州圣塔克拉拉谷地的诗意名称。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旧金山湾区南部;一般包涵圣塔克拉拉县和东旧金山湾区的费利蒙市。最早是研究和生产以硅为基础的半导体芯片的地方,因此得名,后来这个名词引申为所有高技术企业聚集的地方。现在是当今美国乃至全世界的资讯科技产业的先锋。
文化符号之四
——迪士尼乐园
迪斯尼乐园堪称“全世界最快乐的地方”,凡是到这个公园里来玩的人,一定会感觉自己到了快乐的天堂。美国加州迪斯尼乐园是全球首个迪斯尼乐园,1955年7月17日开业。
在主题公园中,人们一会儿退到几千年前的古代社会,一会儿又走进想象中的未来世界;一会儿坐在美国的小酒店中,一会儿又来到埃及金字塔下;一会儿在海底世界漫游,一会儿又在太空中翱翔。这里有360度立体电影、白雪公主城堡、小小世界、恐怖鬼屋、非洲蛮荒探险、加勒比海海盗船、潜水艇、著名的立体电影以及刺激万分的云霄飞车、太空山。新奇有趣,令人难忘。
文化符号之五
——山姆大叔
山姆大叔(U n c l e Sam)是美国的绰号和拟人化形象,一般被描绘成身穿星条旗纹样的礼服,头戴星条旗纹样的高礼帽,身材高瘦,留着山羊胡子,鹰勾鼻,精神矍铄的老人形象。这个漫画形象是由著名画家詹姆斯?蒙哥马利?弗拉格依自己长相为公共资讯委员会而画。一般认为“山姆大叔”一名是源于1812年美英战争时期,一位名叫撒米尔?威尔逊(Samuel Wilson,1766年-1854年)的美国人,他在战争中向美军供应牛肉,桶上的牌子写的是‘EA-US’。1961年,美国国会正式承认“山姆大叔”为美国的民族象征。后来山姆大叔被用来代指“美国”或“美国政府”,在新闻界广泛应用。
文化符号之六
——哈佛大学
哈佛最初称为“新学院”或“新市民学院”, 是一所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剑桥城的私立大学,常春藤盟校成员之一,该机构在1639年3月13日以一名毕业于英格兰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年轻的牧师约翰?哈佛之名,命名为哈佛学院,因为他捐赠了779英镑(按每年6%、每12年翻倍的增长率计算,到2011年共翻番31次,相当于至少增长11亿倍)以及400本书籍(这是他的一半财产)。哈佛大学是一所在世界上享有顶尖大学声誉、财富和影响力的学校,被誉为美国政府的思想库,其商学院案例教学也盛名远播。在世界各研究机构的排行榜中,经常名列全球大学第一位。
文化符号之七
——好莱坞
好莱坞,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市区西北郊,是世界闻名的电影城。“好莱坞”一词往往直接用来指美国加州南部的电影工业。
好莱坞不仅是全球时尚的发源地,也是全球音乐电影产业的中心地带,拥有世界顶级的娱乐产业和奢侈品牌,引领并代表着全球时尚的最高水平,梦工厂、迪士尼、20世纪福克斯、哥伦比亚公司、索尼公司、环球公司、WB(华纳兄弟)等等这些电影巨头,聚集着美国600多家影视公司,常被用作美国影视业的代称“旅游地”。许多痴迷影星的男女从世界各地蜂拥而来,想亲手抓住残留好莱坞的一丝星光!
文化符号之八
——百老汇
百老汇(Broadway),原意为“宽阔的街”,指纽约市中以巴特里公园为起点,由南向北纵贯曼哈顿岛,全长25公里的一条长街。百老汇大街两旁分布着几十家剧院,在百老汇大街44街至53街的剧院称为内百老汇,而百老汇大街41街和56街上的剧院则称为外百老汇。内百老汇上演的是经典的、热门的、商业化的剧目,外百老汇演出的是一些没有名气的、低成本的剧目,但这种区分在近年来越来越淡化,于是又出现了“外外百老汇”,其观点当然也就更新颖更先锋了。
【校园文化符号调查】推荐阅读:
关于新桥中学校园文化的调查问卷11-01
打造校园文化创建特色校园06-29
校园文化底蕴07-25
校园文化传承11-28
《校园文化》课件12-19
校园文化自查报告06-07
校园文化-名人篇06-29
校园文化汇报材料06-30
校园文化创意点子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