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建工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22-09-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文件) 关于“加强素质教育”问题中明确提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提高学习能力, 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高【2006】16号文件, 表明了高等职业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既要服务社会又要注重人的发展, 要兼顾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此目标的重要抓手, 就是构建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在这方面公共基础课高职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明确提出要开发一个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核心能力体系, 经过部分职业院校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归纳得到职业核心能力体系包括八大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数字应用的能力、信息处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革新的能力、外语应用的能力。

由此可见, 高职教育发展的趋势是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其中高职数学教育转变的关键在于如何实现传统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 如何实现数学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有机结合, 形成以能力训练为核心内涵的高职教育课程模式。所以, 能力本位的教育培养模式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

1 课程教改策略

如今的高职数学课程内容基本沿袭了经典数学的三大块: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这些内容都是单纯的数学理论, 与实际问题结合不够, 并且脱离于专业课之外, 而专业中需要解决工程与实践中的现实应用性问题。脱离了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脱离了专业课的要求的高职数学教学犹如无缘之水, 无本之木。

1.1 重组课程内容, 突出课程专业融合

依据我院建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深入专业系部认真调研, 确立了本专业学习及适应专业岗位群所需的数学、学生可持续发展所需的数学。

工程中建立常用函数的关系, 施工中计算获得最大利益, 研究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进行管道铺设费用计算, 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 施工中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 计算悬臂梁的挠度和截面转角等, 从而选择一元微积分模块。

判断受压杆件的杆端受到结构其余部分的弹性约束, 计算简支梁C截面的挠度和A截面的转角, 选择微分方程模块。

工程中研究模拟数据, 研究随机事件及概率, 随机问题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建筑工程测量中数据的处理及分析, 建筑工程造价中回归方程的建立及可信度评价和检验, 选择概率统计模块。

工程中最优路径等问题的存在性, 选择图论基础模块。

一元微积分体现了数学的基础地位, 内容中增加了建工专业案例等, 反映出数学在专业上、生活中的应用, 使学习者认识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实现素质与思维能力的提升。

微分方程, 主要介绍在建工行业、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方程类型, 给出解决方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其主要介绍概率中基本知识、基本概念, 基本方法, 用这些知识、方法应用在统计学中处理各种问题。图论初步, 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现代图论在各学科、尤其在建工上的应用, 并会用图论的基础知识处理简单的实际问题。

微分方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图论基础, 体现与专业接口, 实现专业能力的提升同时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特别地, 还选择公共选修课数学实验、数学建模, 突出训练应用数学的能力, 实现运用现代技术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素质的提升。

1.2 创新教学模式, 突出核心能力培养

本课程将数学建模思想渗透课程, 将数学实验方法融入教学, 同时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省高等数学竞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以赛促学, 以赛促改, 融“教、学、做、赛”于一体, 形成课堂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围绕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目标, 精心设计教学模式, 运用典型任务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本课程的每个教学模块都精心设计一个贴近专业的大任务, 根据单元预设能力, 将所设计的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 同时每个教学单元设计多个难度递进的能力训练任务, 强调“学中做, 做中学”。每个模块结束解决所设计的大任务 (大作业) , 每个学生还需再从预设的多个大作业中选择完成一个大作业。

应用此教学模式, 回答了很多学生老师一直很难想清楚的问题: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能干什么?而我们现在很清楚了, 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训练职业核心能力。在此教育模式下, 强化了实践中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 更学到了应用数学的能力,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多个职业核心能力。

1.3 转变评价思路, 突出过程能力考核

以专业课程体系对本课程的目标要求为依据,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核心职业能力为目标, 实施开放型的课程考核方案, 从应试导向, 向能力导向转变;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将学生的课堂作业、学习态度、单元测试与单元项目训练均纳入评价范围。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 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有利于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成效。

本课程学生考核采用三结合的评价形式, 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 将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2 教学实践效果

围绕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 高职建工数学的教学内容创新和高职建工数学在构建八大核心能力的教学实践中,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三个方面的转变, 由重理论的推导到重实际应用训练数学思想培养的转变;由重教师的讲授到重学生学习主动性养成的转变;由重知识的传授到重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转变。

同时, 还增强了师生间的双向互动, 打破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模式, 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促进了教师教研水平的提高, 在数学与专业融合过程中, 教师对数学有更深认识, 使自身教学研究、知识面、科研水平都有大幅提升。

摘要:高等教育的另一种重要形式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在如火如荼进行, 已形成了能力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本文围绕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 探讨了建工专业中高职数学的教学内容构建、教学模式设计、学生考核思路, 为高职数学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核心能力,能力本位,建工数学,教改策略

参考文献

[1]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 2007.

[3] 朱建国.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数学课程教学实践与思考[J].职业时空, 2010 (9) :41~42.

上一篇:浅谈绿色化学化工的发展前景下一篇: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