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深化校企协同育人的几点建议

2022-11-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近年来,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 我国部分职业学校采用学校引进企业、工学交替、校企互动、订单模式等校企合作方式, 取得了一定成果, 基本具备了大规模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 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一些贡献。但一些职业院校却依然存在着培养定位不清晰, 理念相对滞后, 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教学模式、课程教材体系不能很好地适应发展需要等问题, 严重影响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

1究其原因

1) 校企合作没有保障。目前我国职教界的校企合作还处于民间状态, 尽管国家已制定了相关政策来支持校企合作, 但没有真正的法律保障措施, 一些地方把校企合作停留在口头上。企业往往从自身利益考虑, 对合作办学热情不高, 政府也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校企合作往往是学校“落花有意”, 企业“流水无情”。

2) 学院的教育改革措施还不配套。教学计划的制定权在学校, 职业院校即便明确了企业需求, 制定出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 但因市场需求变化快, 短时期内无法培训或招聘到合适的专业教师, 且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时间购买相应的设备, 不能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对接当地经济发展, 教学实际与岗位需求仍有距离, 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滞后在企业发展。

3) 认识观念有待提高。不少地方的"普高热"还制约着职教的发展, 上好大学仍是整个社会公认的理想目标。"学而优则仕"等观念还制约着校企合作的推进。

4) 校企合作机制尚未形成。现在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 不能使校企合作变成来自学校和企业自身内在发展的一种动力需要, 急需创新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校企合作由学校和教育部门推进成效甚微, 多数是短期的、不规范的、靠感情和人脉关系来维系的低层次的合作, 尚未形成统一协调的、自愿的整体行动。

2几点建议

1) 法律保障和激励制度, 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国家应尽快制定相关法律和奖励政策, 并切实抓好法规文件的执行, 以立法的形式制定有关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规和条例, 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职责和权利, 明确企业和职业院校双方在校企合作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健全法律法规的刚性措施, 制定鼓励行业、企业举办职业院校的优惠政策, 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必须委托职业院校进行职工培训, 并把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作为衡量和评价企业的一项重要指标;以企业为主导校企共建产业化公共实训基地, 确定部分大中型骨干企业为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和师资培训基地, 从政策上保证校企合作制度化。并对取得成效的企业和学校予以资金支持和激励。

2) 建立评估公示制度培养理实一体的专业职业教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地方主导和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 制定和产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专业评估公示标准, 重点评估学校与企业是否共建了生产型实训基地、是否共同开发了独立的实践教学课程、是否开发了职业岗位能力体系标准和考核标准和学生在生产线上的真正技能等内容.打造职业院校的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 以此来推进校企深层次合作。

我们的职业教师来自于两种类型, 前者直接从高校毕业而来, 后者来自一线技术人员, 前者不善操作, 后者不善原理, 而随着经济发展对于现在技能人才的要求多为复合型人才, 建议今后的教学可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制度, 学生大学毕业后可分两个走向与, 一个走理论科研方向, 一个走专业技能方向, 培养一批理论实做都擅长的高技能人才, 同时对于已经在职的职业技能老师安排时间根据专业需求进行专项技能培训, 提高职校师资力量。

3) 创新校企合作的运行模式。

(1) 校企股份合作模式。重新核定职业院校与企业的资产, 以股份合作的形式把双方的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根据校企双方投入资产的比例, 以企业或学校为主体成立董事会, 共同管理、经营学校与企业, 建立校企股份合作一体化发展模式。这种模式能使学校的人才培养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紧密结合, 车间就是教室、师傅就是老师、实训就是生产, 彻底解决职业教育脱离生产实际的问题。

(2) 实训室进入企业模式。依托企业、园区建立院校与企业共用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由企业或园区提供实训场地、管理人员和实训条件, 实训设备项目列入职业教育建设项目规划中, 校企共同投入, 按照符合企业生产要求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 将校内实训室建在企业.使单纯的实训室转变成生产车间。基地以企业为管理主体, 将其纳入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计划当中, 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设计学生的实训课程, 学生集中到生产性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实训和生产。

(3) 生产车间进驻院校模式。职业院校引进企业进驻学校, 企业按生产要求提供建设生产车间的标准、加产品的原材料和产品的销售, 学校提供符合企业生产要求的环境、场地和设备, 建立生产型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享受校办产业税收优惠政策。企业选派人员管理基地生产经营, 指导师生的生产、实践和实习实训.帮助学校建立实训课程体系;学校按照生产要求, 将实训课程纳入整个教学体系当中, 安排学生到基地顶岗实习, 派教师到基地实践, 输送优秀毕业生充实企业员工队伍, 解决了职业院校缺乏真实生产场地和师生真刀真枪参加生产的双重矛盾。

(4) 产学研用一体模式。利用有条件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和学生研究开发的人力资源优势和先进的实验实训设备, 与企业共同创立集科研、生产、应用和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经济实体, 利用经济杠杆把双方的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 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 建立产学研用长效合作机制。师生共同参加合作企业的生产、设计、改造、研发等环节, 既为企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服务, 又提高了师生的实践能力, 建立校企合作的产学研用一体模式。

4) 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地位和待遇。国家必须彻底打破旧的人才观念, 把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地位待遇予以提高, 以一定的法规文件形式体现出来。

总之, 职业院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 企业是使用人才的地方, 这两者不能形成良性互动, 那么职业教育的发展必然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学校和企业只有互相合作, 各取所需, 彼此尊重, 才能实现互利共赢, 任何一方的懈怠, 都会阻碍职业院校的发展。而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必须的到国家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同时职校和企业必须转变观念, 对于技能型人才给与一定的社会认可度, 积极发掘校企合作合适的运营模式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术技能人才, 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摘要:政府推进校企合作的无法律保障、职业院校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能力不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不足、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尚未形成等问题影响和制约了校企合作的发展。要真正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必须以政府为主导构建校企合作的法律保障和激励制度、创新校企合作的运行模式。

关键词:校企融合,问题,原因,建议

参考文献

[1] 文艳苓.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法的思考[J].教育探索, 2015 (03) .

[2] 吴程.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5 (2) .

[3] 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 (4) .

[4] 姜立之.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现存问题与对策探析[J].职业时空, 2009 (11) .

上一篇:关于举办办公室人员综合能力提升暨中国秘书资格认证培训班的通知下一篇:组建技术在电网调控一体化仿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