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汇报全面深化改革

2024-06-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思想汇报全面深化改革(精选8篇)

思想汇报全面深化改革 篇1

我们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愿景已经绘就、大政方针已经明确,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全会精神。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迅速兴起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切实把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全会确立的各项改革任务上来。

着力统一思想凝聚改革共识。思想统一才会步调一致,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凝聚改革共识的过程。现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凝聚改革共识的难度加大。但越是这样,就越需要我们做好凝聚改革共识的工作,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所以,要切实抓好全会精神的学习,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全会《决定》和总书记重要讲话,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要原则,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切实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自觉性、坚定性。要加强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广泛开展集中宣讲,精心组织理论阐释,用好多种宣传资源、宣传手段,扩大全会精神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要及时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思想认识问题,讲清楚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更好地解疑释惑、析事明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引导各方面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投身改革。

切实把握好改革的正确方向。我们的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偏离了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偏离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南辕北辙了;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不能改。能不能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化改革,是一个涉及到改革性质的原则问题。现在,有人不时提出这个主义、那个主义,这个思潮、那个思潮,开出这个药方、那个药方,目的就是要改变整个改革的大方向。在这个问题上,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保持战略定力,始终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不动摇,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增强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决不能为了迎合某些人的“喝彩”、“掌声”而放弃原则,决不能为各种错误的思想观点所左右,始终坚定正确的改革方向。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深化改革。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最终决定力量。改革开放事业之所以不断深化,就在于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参与。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同人民一道推动改革,做到谋划改革汲取人民智慧,推进改革凝聚人民力量,检验改革依靠人民评判。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愿望,弄清楚群众的实际情况是什么、群众的期待是什么、群众的利益如何保障,从而作出科学的改革决策,找到有效的改革办法。要畅通群众参与改革的渠道,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保障群众对重大改革举措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特别是对那些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改革,要进行广泛的民主协商,在群众利益充分表达的基础上形成共识、作出决策。要充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把自上而下的改革和自下而上的改革结合起来,鼓励基层的实践创造,激发群众的改革热情,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把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变成人民广泛参与、普遍受益的过程。

积极稳妥推进改革。改革就是闯新路、开新篇。有些做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做法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则势在必行。只有大胆探索、大胆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找到破解矛盾的钥匙。要鼓励创造、鼓励创新,只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只要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只要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只要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就要坚决地破、坚决地改。当然,大胆不等于蛮干。因此,推进改革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既要解放思想、逢山开路,又要把握规律、遵循规律,坚持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智慧、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寻找规律,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要坚持边实践边总结,走一步看一步,一点一点摸索,积累经验后逐步推开,出现问题就及时应对,发现错误就马上纠正,不断从实践中取得规律性认识。总之,要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改革积极稳妥、健康有序推进。

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深化改革。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是立场、是态度,更是行动、是实践。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实际工作上。有了好的蓝图、好的纲领,就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要紧密结合各地区各部门工作实际,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总体部署,抓紧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改革的具体方案,把目标任务变成实实在在的工作项目,把原则要求变为可操作的工作措施。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就是要加强对改革工作的总体设计和统筹协调,保证改革有重点、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强化督促检查,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和推进落实机制。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重实际、求实效。作出改革的决策,制定改革的措施,都要符合客观实际,按规律办事,不提不切实际的目标,不提超越阶段的要求,努力使我们的各项改革政策措施与实践发展、群众意愿对接好、衔接好。要强化问题导向,加强调查研究,切实解决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重点突破实现改革的整体推进。改革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问题往往盘根错节、积弊已久,解决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搞改革,最忌急功近利,最忌朝三暮四。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恒心、有韧劲,对认准的改革目标,对确定的改革任务,就要抓住不放、一抓到底,把中央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一分布置,九分落实,不落实就会落空,没有第三种结果。要继续扎实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紧抓住纠正“四风”问题不放松,巩固和扩大工作成果,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开创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

汇报人:xiexiebang

思想汇报全面深化改革 篇2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 我们党要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做好各项工作的政治保证, 是党强化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历史上, 善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是中国共产党赢得胜利的一个重要法宝。当前, 在全面从严治党以及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 要求国有企业党组织更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强和改进国企思想政治工作, 突出重点、明确导向、增强创新、提高实效, 将党建思想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动力, 从而加速国有企业转型升级, 推进改革创新, 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一、充分认识加强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全面深化改革这一重大部署, 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国有企业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 这对加强和改进国企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企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 承担着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思想保证的重大任务。国有企业不断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 切实加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 充分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 是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及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根本保证, 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政治原则。

当前, 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 必须清醒地看到, 国企中仍有一些党员干部忽视思想改造, 有的党性原则淡漠、宗旨意识淡化, 有的理论学习不够、思想模糊不清等。这些问题需高度重视和警醒, 抓好思想政治工作, 容不得丝毫松懈。此外, 国企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体制机制也存在着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一些国企党组织活力不足, 甚至软弱涣散;一些国企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意识不强、抓落实力度不够;一些国企开展党建活动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等。因此,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如何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 抓好党建思想政治工作, 充分发挥服务保障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企要积极创新, 探索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规律以及企业发展实际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子, 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发展, 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 形成深化改革的合力, 促进国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二、以解放思想为导向, 引导党员干部凝聚深化改革共识

国企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在推进企业深化改革中的作用, 应把解放思想、武装思想作为首要任务, 打好凝聚深化改革共识的思想基础, 全面凝聚深化改革的共识, 形成改革的强大合力。一是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党员干部, 加强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和党性锤炼, 坚持和把握国企深化改革方向不动摇。国企党组织应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 引导党员干部认识到理论学习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应时时刻刻践行之。党员干部应当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切实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安身立命的主心骨, 不断锤炼党性、修身立业。党员干部应以突出学习贯彻的思想性、政治性和实践性为重点, 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二是国企党组织应积极引导党员干部把握深化改革的精神, 引导党员干部正确把握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的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 切实增强支持和参与深化改革的主动性、坚定性。同时, 国企党组织要注重及时了解党员干部思想状况, 了解党员干部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以及改革措施的思想反映, 加强对党员干部在改革中的思想疏通工作, 及时发现不满情绪, 从源头上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三是国企改革需要敢闯敢想的、与时俱进、勇于担当的精神, 因此在深化国企改革过程中, 党组织要发挥积极作用, 引导党员干部从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中汲取宝贵的经验, 让党的丰富宝贵的历史财富凸显时代价值, 在促进国企深化改革发展中发挥功效。党员干部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以先进典型为镜, 争当焦裕禄式好党员好干部, 严格要求自己, 把信念坚定放在首位, 把法治素养作为基本要求, 把清正廉洁作为不可逾越的底线, 把干事有为作为重要依据, 在改革大潮中, 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争当改革先锋。

三、以强化服务为任务,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措施落地生根

国企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能否落到实处, 关键在党组织是否发挥核心作用, 关键在党员干部是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因此要把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提升能力、强化服务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务, 要把组织发动党员干部积极投身企业深化改革渗透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 以能力素质的提升、服务水平的提高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任务落实。一是国企党组织要引导党员干部把各项改革工作任务融入本职工作, 自觉投身深化改革大局, 在改革创新、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等过程中发挥表率作用, 切实成为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尤其是国企党员领导干部, 需深刻认识到自身的形象就是没有声音的思想政治工作, 能在无形中产生影响, 因此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带头投身到改革发展中,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好队伍, 切实把改革的良好风气树立起来, 要从具体的事例做起, 例如带头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积极践行“三严三实”、自觉履行“一岗双责”等, 将其作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试金石”, 带头落实责任, 带头将改革措施落到实处。二是国企党组织要将着力提升党员干部推动深化改革发展能力水平, 将其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常抓不懈。要通过加大党员干部学习力度, 紧密围绕企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和重点工作, 把全面深化改革新理念作为学习重点, 积极组织开展学习教育培训工作, 引导党员干部更好的推动改革发展。同时, 国企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调动和发挥团工青妇组织的作用, 形成工作合力, 推动企业深化改革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四、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服务改革水平

国企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作用, 必须顺应改革大势, 切实转变思想政治工作中一些传统、固有、不合时宜的模式, 着力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制度化水平, 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服务改革的水平。一是要把国企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深化改革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 要找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的结合点, 把促进全面深化改革、助力企业现代化管理、提升服务发展水平等作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 进一步提高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深化改革的推动力。二是国企党组织要着力强化法治思维, 通过加强制度建设, 切实保障思想政治工作在改革中发挥服务作用。要结合国企深化改革现状, 制定与改革制度相匹配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制度, 构建内容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要重点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评价考核机制, 制定进一步加强国企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等相关制度, 通过放大规章制度的约束功能, 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三是要科学规范党员干部选拔工作。做好国企思想政治工作, 首先必须要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 建好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国企党组织要以为改革、创新的思维,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要结合企业深化改革所需人才类型, 从严把握用人标准, 明确用人导向, 同时, 从严约束干部, 加强干部日常管理监督, 让干部时刻感受到监督的力量, 确保国企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既廉洁又干事, 切实服务国企深化改革取得成效。

摘要:在当前全面从严治党及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 国有企业应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的任务要求, 发挥国企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充分运用好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法宝,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企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 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思想保证, 切实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不断推进国企转型升级和改革创新, 促进国企做强做优做大。

思想汇报全面深化改革 篇3

一、在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做好员工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

思想政治工作同经济工作一样,有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从理论上讲,人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无论改革怎么样向纵深发展,无论科学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决定企业最终发展成败的关键还是员工。从实践中看,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越遇到困难和风险,企业员工对企业的爱心和与企业荣辱与共、共度难关的情怀就显得更重要。企业员工的责任感、事业心、职业道德等素质,对企业的市场形象、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企业员工是由天南海北、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成的一个大家庭。员工自身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地域差异以及兴趣爱好不尽相同,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思想意识纷繁复杂。要想使员工的思想观念融入企业价值观,使其思想意识凝聚于企业精神中去,使其行为、动机有助于企业发展,就必须通过大量的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来实现。

二、在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如何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

在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建设一支团结合作、能征善战的员工队伍,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至关重要。因此,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发挥作用并成为企业改革的“润滑剂”,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大局意识,提升工作质量。

思想政治工作观念上要实现转变。思想政治工作是研究和解决人们思想问题的科学。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条件下,员工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化,精神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想解决这些思想问题,就必须转变观念,对员工思想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和个性问题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握,重点解决维护好员工面临的最困难最操心最忧虑的实际问题,对员工诉求和关注的热点事情不回避,立即办,用心办,一办到底,只有这样,才能得民心,赢得员工信赖。同时,要在充分尊重和理解员工的基础上,用新的思维、新的方法、新的知识做好疏导和释疑解难工作,教育和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克服抵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影响。

思想政治工作內容上要结合实际。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在不同时期、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的内容都有所不同。在企业内部,针对不同部门、不同班组甚至不同人,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也有所区别。因此,要结合企业实际,找准思想政治工作切入点。一是要结合当前形势,围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强化宗旨意识,树立群众观点,弘扬优良作风,保持清廉本色,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的问题,使党员干部思想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二是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热爱祖国、艰苦奋斗、敬老爱幼、诚实守信、团结互助等等,这些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也是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底线。所以,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教育和引导员工做个好公民。三是要围绕企业改革发展实际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企业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会面临诸多问题和考验,不同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重点和针对性也有所不同。企业在制定出台新政策前要让员工介入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改革方案,为企业制定政策建言献策,使制定的政策和制度更加科学,更能体现员工的根本利益,更能获得员工普遍认同与积极拥护,构建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劳动关系。同时要邀请员工参与管理,共谋发展。实践证明,每当企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刻,细致耐心的思想工作都会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四是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就企业而言,最根本的目的是创造价值,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一个团队是否能形成合力,具有昂扬向上的工作干劲,关键是管理者的责任。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带头转变作风,以上率下,以身作则。事实告诉我们,要发挥好员工的积极性,除加强制度建设外,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显得更为重要。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上要不断创新。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科学性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客观要求。员工的思想千变万化,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多渠道、多途径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一是要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形成了许多的宝贵经验,如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达到以理服人;通过树立典型,引导教育员工的工作方法,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等。这些优良传统和经验,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光大。在企业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面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在继承前提下创新,在实践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规律,使它逐步形成一门具有完整知识体系的科学,从而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巨大作用。二是要坚持“务虚”与“务实”相结合。深入认识思想政治工作中“务虚”与“务实”的基本要求,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要在“务虚”中贯彻“务实”,把基层当重点,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把解决员工的现实困难当做工作的重要出发点,解决员工和基层的实际问题,满足员工期盼,实现员工梦想,使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讲求实效。

思想政治工作要在机制上不断完善。建立健全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保障机制是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健康、规范、有序开展的重要保证。这就需要企业党组织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各项组织活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要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做到思想政治工作具体化、常态化。要建立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各级党组织要对从事党务工作的员工多给予关心,使他们有荣誉感和自豪感,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提高其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

某乡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汇报 篇4

一、深化干部考核制度改革

全面推行干部职工考核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工作实绩考核、动态跟踪管理考核、民主测评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完善考核方式,形成了以科学发展为中心,以整顿作风为手段,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的评价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

1、不断完善考勤制度,严肃上班纪律。出台《XX 乡政府机关干部职工目标管理考评方案》和《XX 乡机关管理制度》,明确规范上下班纪律、请销假制度。每周定期抽查到岗情况,每月初通报上月出勤情况。考勤情况与绩效工资等福利挂钩,年终汇总的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乡纪委、乡党政办定期巡察,严禁上班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集中整治慵、散、懒现象,提高工作效率。

2、加大违纪处罚力度。对违反机关效能建设和作风建设有关规定的干部职工,先教育,先惩处。对违反上班纪律、违反八项规定等干部,情节较轻者责令其作出书面检讨,情节较重者扣除绩效奖金并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者上报县有关部门处理。

3、坚决制止“走读”现象。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机制,要求干部认真领会制度精神,严格约束自己。

二、深化便民服务制度改革

目前,我乡在 X 个村(居)全部建立村级便民服务点,逐步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打造一支为民服务队伍。

1、实行定岗定责制。各窗口单位固定人员值班,细化责任范围,突出各窗口单位效能建设主体责任,责任到人,进一步加强了窗口干部管理,转变了工作作风,提高服务群众的效率。

2、强化纪律意识。修改完善《便民服务中心制度》,要求各窗口充分认识到提高工作效能的必要性和服务群众的严肃性,转变观念,履行岗位职责,严禁工作时间离岗、上网聊天、炒股、玩“游戏”和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3、强化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开展延时、错时和预约服务工作,建设一支为民、务实、清廉的服务队伍。

4、强化考评落实。制定《绩效考评细则》,将机关效能建设与绩效考评相结合,进一步加强便民服务中心管理,年终将对照考评兑现奖惩。

三、强化内部管理机制

思想汇报全面深化改革 篇5

在广东考察时强调,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总结好改革开放的经验和启示,能够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国际国内的实践证明,推进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指导思想

指出:“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尤其不能没有正确思想的指导。历史告诉我们,创业难,守成更难。一个政党执政后,如果偏离正确的指导思想,执政地位就不会稳固,甚至会亡党亡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变色,其原因固然非常复杂,但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是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发现,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和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这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不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局和历史的高度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战略布局,实现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推进改革开放,用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改革开放,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鲜明特征。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改革方向、改革方法、改革路径、改革主体、改革动力作出系统阐述,形成了引领未来的改革方略,为我国改革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更完备的制度体系、思想资源、理论支撑。党的xx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是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勇于担当的结果,最根本、最重要的是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有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

新思想与全面深化改革具有内在联系

党的xx大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充分显示了思想引领的强大力量;勇于自我革命,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革除阻碍发展的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充分显示了制度保障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的关系,就是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指导新实践。这是新思想与新时代相互作用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进程,二者相生相成、共进同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实践条件下创立并不断发展的,也正是这一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

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强调,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动力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我们要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统筹推进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学习领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根本在“改革”,关键在“深化”,重点在“全面”。体现在认识论上,就是坚持系统思维,强调不能以偏概全、不能片面理解。比如,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顾此失彼、断章取义。又如,既讲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又讲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讲如何做大“蛋糕”,又讲如何分好“蛋糕”。这些都是饱含实践养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科学思想理论。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思想,伟大思想引领伟大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和灵魂,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了攻坚期、深水区,迫切需要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攻坚克难,迫切需要源于实践的科学理论的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实践经验基础上提炼、升华而成的,正在指导全面深化改革实践、破解改革发展难题中发挥出巨大作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眼的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聚焦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规划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思想的实践价值是作用于现实的,更是影响长远的,必将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实践的发展而更加充分地彰显出来。

用新思想引领全面深化改革实践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全面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当前,尤为重要的是把准改革方向、抓好改革落实。

牢牢坚守“三个不能变”。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到一个新阶段,改革将进一步触及深层次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制度体系的变革,改革的复杂性、敏感性、艰巨性更加突出。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不能变,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不能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不能变。提出的“三个不能变”,是对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只有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把全国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只有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最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才能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

有计划有秩序推进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抓好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重要改革举措实施规划(20xx—20xx年)》对158项改革举措进行梳理,列明牵头单位、改革起止时间、改革目标路径、成果形式等要素,形成了未来5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施工图”。我们必须以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党中央确定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保持工作力度和连续性,有计划有秩序推进落实。强化改革责任,增强推进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抓好改革督查,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各项改革任务不落空。聆听基层声音,增强问题意识,奔着问题去、找准问题干、对着问题改,使各项改革有序有效推进。

【思想宣传范文】二

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深刻回答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六个方面的政策举措,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注入强大信心和动力。各级党委尤其是民营企业党组织要认真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把推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和任务,切实加强和改进民营企业党建工作,为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提供坚强保障。

1.民营企业的极端重要性决定民企党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xx年底,我国民营企业数量超过27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6500万户,注册资本超过165万亿元。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我国民营企业由20xx年的1家增加到20xx年的28家。”

可见,我国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成为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是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也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

2.民营企业党建在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20xx年底,全国已有187.7万个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30.3万个社会组织建立党组织。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中建立如此多的党组织,是我们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是对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历史性贡献,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

各个民营企业党组织,结合企业发展实际,积极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群众学习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重大决策部署,使企业经营发展更加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开展党的活动,组织带领党员和职工群众创先争优,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促进了企业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突出党建引领发展,积极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了企业和社会稳定。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不光对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推动企业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比如,在民营企业“万企帮万村”扶贫行动中,民营企业党组织积极参与,围绕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生态扶贫、志愿扶贫等脱贫攻坚重点领域,与贫困村党组织开展联系帮扶和结对共建活动,在助力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营企业党组织充分发挥在企业职工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在企业发展上的政治引领作用,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得到了企业出资人和广大职工群众的认可。“抓党建就是抓发展”理念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中得到了具体实践,抓党建促发展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民营企业出资人的共识。

3.加强和改进民营企业党建工作,促进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在看到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应充分认识到,民营企业党建工作仍然存在许多短板,比如党建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两张皮”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与实现“两个覆盖”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重建轻管、重量轻质的现象仍未消除,一些企业党组织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些领导干部对民营企业家的正当要求置若罔闻。

当前,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这也对做好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形势越是复杂,任务越是艰巨,矛盾越是突出,就越是要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越是要注重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各级党组织要深入学习贯彻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扎实做好民营企业党建工作,促进民营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提供强大动力和坚强保障。

进一步把企业党建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目标同向、工作同心、发展同步的要求,在服务决策、开拓市场、革新技术、弘扬正气、提高效益等方面发挥作用,激励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支持和帮助党员在关键岗位、重大任务中展现作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反映群众诉求,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凝聚起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正能量,努力使企业党组织成为民营企业应对挑战、共渡难关的主心骨。

进一步推动形成亲清新型政商关系。领导干部要坚守清的底线,多在亲上下功夫,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特别是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情况下更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多关注、多谈心、多引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把支持引导服务民营企业的工作情况纳入干部考核考察范围,切实把中央关心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关心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的要求落到实处。

进一步创新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和活动方式。依托种类园区、商务楼宇、商圈市场设立区域性党组织,依托行业协会、商会设立行业性党组织,依托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对小微企业和社会组织兜底管理,积极构建“区域化大党建”格局,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促进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思想宣传范文】三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这个重大命题,并将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指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为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重要保证。这一重要论述,深化了对党的政治建设的认识,指明了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科学方法论,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贯彻。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

政治建设是政党建设的内在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既是对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现实针对性。“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注重政治上的要求。”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和魂,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把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统一。

党的xx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深化了对党的政治建设的认识,不断增强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全党坚决维护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定政治信仰,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和规范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正风肃纪、反腐除恶,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但也应当清醒看到,我们党是拥有8900多万名党员、45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党所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仍有一些领导干部尚未筑牢“四个意识”“四个自信”,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党不忠诚的问题仍然存在。这些现象与政治意识淡薄、政治素质不过硬等因素直接相关。因此,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任重道远,必须常抓不懈。在新时代,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新时代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确保各级领导干部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

新时代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科学方法论

把准政治方向。历史和现实表明,政治方向始终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我们所要坚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就是要发挥政治指南针作用,引导全党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全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来;就是要推动全党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贯彻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去,经常对表对标,及时校准偏差,坚决纠正偏离和违背党的政治方向的行为,确保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推进;就是要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守正确政治方向的坚强战斗堡垒,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不移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要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要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切实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实际行动维护党中央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

夯实政治根基。人民群众是党的坚实执政基础,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夯实党的政治根基,就要站稳人民立场,坚守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依靠人民群众创造伟业。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要教育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把精力和心思用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上,用在破难题、克难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这一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坚决反对“四风”,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涵养政治生态。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必须长期净化和建设。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浚其源、涵其林,养正气、固根本,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要把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强化对干部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的深入考察,提拔重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对政治上不合格的干部“一票否决”。要贯彻落实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从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等基本制度抓起,确保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制度要求落到实处,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让党员干部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经常接受政治体检,增强政治免疫力。要把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渗入党组织一切活动中,渗入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生活中,让党所倡导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优良传统,深入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心灵。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践行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共产党人价值观,以良好政治文化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防范政治风险。增强忧患意识、注重防范风险,是我们党从历史兴替中得出的一条重要经验。党的xx大以来,反复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并指出,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发展既面临重大历史机遇,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有外部风险,也有内部风险;有一般风险,也有重大风险。如果这些风险因素得不到及时有效控制,有可能演变为政治风险。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对风险的预判力和把控力,提高防范党的政治风险能力。要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及时消除各种政治隐患。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充分做好防范和化解各种重大风险的各项准备,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更加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更加自觉防范各种风险,准备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朝着我们党确立的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永葆政治本色。要坚定理想信念、永远服务人民、坚持务实进取、保持艰苦奋斗。永葆政治本色,是共产党人毕生的不懈追求。为官先做人,从政先修德。要明大德,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要守公德,强化宗旨意识,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严私德,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人民,做廉洁自律、廉洁用权、廉洁齐家模范。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和执着,坚决把正风肃纪、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扎紧制度的篱笆,发挥巡视利剑作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以政德促政风,以实际行动展现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提高政治能力。政治能力就是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就是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在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能力,起着领头、管总的作用。领导干部要通过艰苦的学习、长期的历练、反复的锤炼,使自己的政治能力与担任的领导职责相匹配,与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履行好职责使命。要加强政治能力训练,善于从政治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特别是要练就一双政治慧眼,不畏浮云遮望眼,敢于亮剑、敢于斗争,及时消除各种政治隐患。要加强政治历练,积累政治经验,在党内政治生活的大熔炉中千锤百炼,在严肃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中不断锤炼党性、锻造自己。要在火热的基层一线反复淬炼,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底线思维,切实做好各项风险防范工作,不断增长政治智慧、增强实践本领,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要强化责任意识,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干在实处、破解难题、走在前列,面对急难险重任务要敢于负起责任、挑起重担,打头阵、啃“硬骨头”、涉险滩,用行动诠释忠诚、用担当彰显信仰。

【思想宣传范文】四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这一重要论述,讲明了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所在、方向所在、力量所在,为推动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不抓党的政治建设或背离党的政治建设指引的方向,党的其他建设就难以取得预期成效。要牢牢把握政治建设这个“灵魂”和“根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做到“两个坚决维护”,把讲政治作为第一位的要求,把忠诚可靠作为第一位的标准,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把握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实践要求,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实现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的有机统一。始终把旗帜鲜明讲政治的要求全面融入宣传思想各项工作,严格尊崇党章,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宣传思想战线各领域、各层级、各单位意志统一、行动统一、步调一致,营造宣传思想战线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

以责任担当为标尺。敢于担当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和优秀品格,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和职责要求,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不断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基石。要强化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加强对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战略性任务的统筹指导,当前要着力抓好改革中宣传思想单位班子配备和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保证改革平稳有序开展。要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进一步强化意识形态工作在党建工作责任制、党政领导班子及单位绩效考核中的重要地位,更好地推动意识形态工作与其他工作一同部署、一同落实。发挥巡视利剑作用,进一步提升意识形态巡视巡察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力度,让制度发威、让责任见效。各级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要环节亲自协调、重大事件亲自处置、落实情况亲自督察。进一步发挥好党委(党组)宣传部门牵头作用,严格执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提升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功能,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守土尽责、守土有效,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更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不断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做到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

以作风建设为保证。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一旦脱离群众,就会失去生命力。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要加强宗旨教育、作风教育、政德教育,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学习领会我们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深刻认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精准把握“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的实践要求和任务标准。坚持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用好政策设计、工作部署、干部培训、督促检查、追责问责“五步工作法”,进一步强化理论武装、做强主流舆论、做准对外宣传、依法管网治网、守好管住阵地。进一步筑牢理想信念之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好先进典型示范引领,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进一步着力精神文化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思想宣传范文】五

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正本清源、举旗定向,回应社会重大关切,为新时代怎么看待民营企业、怎么发展民营经济提供了根本遵循,既是新时代发展民营经济的“宣言书”,也是稳定民营企业的“定心丸”。作为全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江苏要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不折不扣落实好中央决策部署,把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作为根本性举措,努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更大发展。

一、进一步深化民营经济是江苏高质量发展主力军的认识

重要讲话再次强调“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并在民营经济的定位上提出了“四个重要”的新论断,在民营企业的属性上作出了“自己人”的新表述,态度鲜明、导向明确,向全社会传递了比黄金更重要更珍贵的信心。回顾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进程,我们党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始终高度重视,不断加强并深化拓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中予以确立,写进了宪法和党章,不会变,也不能变。但要警惕的是,每当经济发展出现一些困难、经济形势出现一些变化之时,就会出现种种杂音噪音,夸大困难、传播谣言、混淆视听,扰乱市场信心和社会秩序,扰乱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预期。前一段时间所谓的“民营经济离场论”“新公私合营论”,更是怪论迭出、危言耸听。在这个关键时刻,发表重要讲话,明立场、驳谬论、增信心、开良方,为民营经济敲下了响亮的“定音锤”。学习重要讲话,我们深刻认识到,民营经济发展与中国改革开放同呼吸、共命运、相伴随,任何否定贬低民营经济的论调,都是对改革开放道路的否定贬低。

江苏民营经济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科技创新的“主动力”、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对江苏这样的民营经济大省而言,落实好重要讲话精神尤为重要。中央召开座谈会后,全省迅速学习落实,进一步树立起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民营经济的坚强决心和坚定信心。主要负责同志深入民营企业专题调研,听取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出台《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负担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在此基础上,召开全省民营企业座谈会,就贯彻落实中央精神作出具体安排,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在把握规律中推动民营经济更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强调指出,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是现实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是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一定能在发展中得到解决。作为发展相对快的省份,江苏民营企业对这些困难和问题遇到得更早、感受更深。深刻剖析,增强了我们直面挑战的决心和勇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演进和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既有企业本身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不够、适应不够的原因,也有政府自身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把握不够、运用不够的原因。必须认识到,当前民营经济发展虽然面临不少困难,但仍然存在很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特别是对江苏而言,改革开放40年全省民营经济不仅积累了雄厚的实力,而且铸就了很强的抗风险能力,完全能够经受考验、战胜困难。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信心,对党中央的大政方针有信心,对民营经济的未来有信心。还要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一次市场变化和产业调整,都意味着新的更大发展机遇,孕育着下一个产业风口、市场高峰的到来。要鼓励支持民营企业敏锐捕捉变化中的需求和机遇,在转型期提前落子布局、抢占先机,牢牢掌握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积极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希望江苏“为全国发展探路”,推动民营经济率先克服前进中的困难、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就是“发展探路”的重要体现。我们有信心沿着指明的方向,引导和推动民营企业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科技产业创新规律,进一步明大势、抓机遇,走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前列。

三、把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作为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支持

在强调必须高度重视民营经济遇到的困难、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上,提出了6个方面的政策举措。这些政策举措指向十分明确,就是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创造充足市场空间。

民营企业未来的发展,最需要的是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在一切政策制定和工作推进中把所有企业都当成平等的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地对待。目前,江苏正在着手清理有违公平竞争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文件,推进产业政策由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我们将着力构建“四个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亲清和谐的营商环境、简明有效的政策环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搭建“五类平台”: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产业链精准对接平台、企业信用信息平台、专利交易平台、政府服务快速反应平台。通过这些举措,努力把“市场的冰山”化为“市场的海洋”,把“融资的高山”化为“融资的高地”,把“转型的火山”化为“转型的动能”,让民营企业在江苏放开手脚参与市场竞争,成就更加美好的未来。

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要求落到实处。当前十分紧要的是制定政商交往正负面“两张清单”,引导干部更有底气为企业服务、与企业家交往。要把民营企业家真正当作“自己人”,既要在一视同仁、靠前服务上体现“亲”,又要在守住底线、把好分寸上做到规矩“清”;既做到凡是民营企业希望得到政府支持的合理诉求都理直气壮,也做到凡是政府帮助企业解决困难的行为也理直气壮。

四、着力建设一支勇立市场潮头、走在发展前列的新时代苏商队伍

非常关心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殷切希望广大民营经济人士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升。民营企业家站在市场最前沿,对市场变化感知最敏锐,是最具创新活力的社会群体之一。但同时,在改革发展进程中,确实有不少民营企业家经受不住杂音的干扰,一面对困难考验就徘徊不前。这也警醒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推动他们固本铸魂、与时俱进,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苏商作为中国民营企业家的重要群体,在40年创业历程中形成了专注实业、坚韧执着的精神气质,在新时代要引导他们不断弘扬和丰富这些优良传统,努力做到:有立场,坚定“四个自信”,永远与党同心同向同行;有思想,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加强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研究;有情怀,积极担负起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责任,展现出新的格局和担当;有坚守,讲正气、走正道,在合法合规中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有匠心,专注品质、追求极致,实现企业的永续经营、基业长青。

思想汇报全面深化改革 篇6

——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系列谈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这“三个进一步解放”,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一个亮点,必将为全面深化改革注入强大动力和活力。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坚持“三个进一步解放”;坚持“三个进一步解放”,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

“三个进一步解放”相互联系、有机统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前提,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开关;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目的。同时,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进一步解放思想的必然结果,也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基础。“三个进一步解放”,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35年伟大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要求。在新形势下坚持“三个进一步解放”,应把握三个关键词。

与时俱进。“三个进一步解放”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强烈的问题意识,其实质就是要在思想观念上做到与时俱进。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我们只有做到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努力站在时代前列,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而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开拓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坚持“三个进一步解放”,必然要求在工作上开拓创新。我们只有不断创新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社会治理方式,才能打破各种不合时宜的观念、体制和做法的束缚,使各项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和群众愿望,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问题 篇7

历史首先是劳动群众的历史。个人在历史创造中的作用亦不可忽视。全面深化改革亦如是。要探究改革的动力问题, 就必须正视改革中的个人、人民群众的作用及二者的关系。在处理这些关系之中找到改革的真正动力、合力。

个人, 是改革中的关键力量, 主要是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和重要领导人物, 同时也不忽视普通个人在改革中的作用。对于个人的历史作用, 总体说来, 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一派夸大个人的历史作用尤其是杰出人物的作用。由于他们不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把一切都视为人的自觉的活动, 这就是所谓的“英雄造时势”。另一派则过分强调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而打压甚至是抹杀个人的作用, 即认为“时势造英雄”。二者都看不到个人和历史活动规律的桥梁——实践活动。马克思的历史观中, 个人的历史作用, 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 一定的条件下会发挥着相当的重要作用。全面深化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至今的必然趋势, 要改革就必须认识、把握这一关键。

关于个人, 历史、改革中的个人, 列宁指出:“历史必然性的思想也丝毫不损害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因为全部历史正是由那些无疑是活动家的个人的行动构成的。”个人在改革中的作用, 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中的作用,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可小觑。同时, 改革中也要有改革精神的领导人物出现。但这不是无条件的, 只有改革、改革的对象有这种需要, 这种人物才能出现。中国共产党和改革的领导人物的活动不是随心所欲, 想改就改的, 而要按照改革的规律办事、遵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行社会现实生活变迁之客观性。离开这一实际, 也就无所谓改革中个人的作用问题。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发挥群众首创作用, 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彰显劳动群众, 人民群众才是改革的动力所在。只要我们准确的把握住人民群众是改革的动力, 是根本, 势必改革工作就要依靠群众, 多听取群众的意见, 理应用改革是否有利于人民群众的发展和幸福来衡量改革成效。

2 改革中的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是改革的动力、主体。历史上所谓的“英雄造时势”, 认为有英雄人物就够了, 人民群众不过是陪衬, 是可以任意贬低和践踏的。从历史看现实, 放眼当下, 在某些地方, 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何在?改革理应认识、发挥人民群众的动力作用、主体地位。

改革的真正动力, 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 即“历史人物的动机背后并且构成历史的真正的最后动力的动力, 那么应当注意的, 与其说是个别人物、即使是非常杰出的人物的动机, 不如说是使广大群众、使整个的民族以及在每一民族中间又使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这种动机、动力“不是短暂的爆发和转瞬即逝的火光, 而是持久的、引起伟大历史变迁的行动”。历史发展、促进改革最根本的动力, 是广大人民群众, 只有他们才是真正的改革动力。社会主义改革是以无产阶级为核心的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人民群众是社会赖以生存的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同时是实现社会改革的决定力量。作为人民群众主体的劳动群众, 生产和再生产社会物质生活资料、各种社会关系, 在全面深化改革之际, 人民群众的动力、主体地位愈加突显。列宁指出“革命是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的盛大节日。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不能够像在革命时期这样以新社会秩序的积极创造者的身份出现。”历史上真正的革命都是人民群众起来推翻腐朽的社会制度的结果。人民群众在社会改革的动力也展现在社会心理和思想观念层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文化的创造者, 改革是人民反映时代精神的需求, 人民群众的动力不仅在于物质动力, 更在于精神动力。改革越是符合人民群众的需求, 越是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性, 便越能取得人民的拥护, 越能取得成功, 正所谓“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改革, 尤其是全面的深化的改革, 更应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依靠人民推动改革深化, 坚持群众路线推进改革深化, 这才是唯一方法。而不是某些玄想家头脑中的游戏, 更不是语词、文本游戏, 而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活动。

3 改革中的个人和人民群众

个人和群众的关系, 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性问题, 更是历史发展的重要问题。“只有相信人民的人, 只有投入人民生气勃勃的创造力泉源中去的人”才能成为人民群众中的个人, 个人于人民群众中, 到底是沧海一粟;个人, 只有正确地表达、显现人民群众所意识到的东西时, 个人才能成为改革、管理中的个人。个人和人民群众的关系, 中国自古就有“水”与“舟”之比,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时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历史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 尤其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 更应警惕历史上种种错误的做法, 正确处理个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改革实践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企图抛开人民来搞改革, 势必会失败, 甚至是被人民群众抛弃。在历史的长河中, 不乏伟大的个人取得巨大成功, 但他们成功的背后, 不仅是时代的需要和他们具备的自身条件, 更重要的是他们懂得顺势而为, 懂得“失道寡助, 得道多助”。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从国家的“管理”转为国家“治理”, 这一转变, 突出了国家治理主体的变化。管理是政府管人民, 管一切。治理则是主体为政府, 人民, 社会等。让多种主体共同参与, 共同治理国家。要实现这一战略转型, 必须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协调各方力量, 尤其是处理个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人民群众是个人, 是改革领导人物产生的源泉, 改革的领导人物是由人民群众中的普通个人发展而来的。必须充分重视个人在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但不能脱离改革的实际和规律。凡是脱离了时代需求, 背离人民愿望, 违背改革发展必然性, 个人注定要被历史抛弃, 被人民抛弃, 注定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绊脚石。

4 改革的合力

改革, 处理个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是厘清改革阻力与推力, 形成有效、正合力的关键。历史是由“许多单个的意志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 是由“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 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 在特定的生活条件下形成的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变。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而在形成相互交错时, 个人相互影响另一个人, 而“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因此, 历史的发展结果“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 而且实质上也是服从于同一运动规律的。”历史发展这般, 改革进程亦如是。虽然每个个人都不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实现改革的推进的, 但每个个人相互“融合为一个总的平均数, 一个总的合力, 然而从这一事实中绝不应做出“这些意志等于零”的结论。相反地, 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 因而是包含于合力里面的。”历史就是这样创造的, 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单打独斗, 而是如历史创造的合力推进的。《决定》指出,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广泛凝聚共识, 形成改革合力”。只有在个人与人民群众的有机、辩证统一中, 在全社会的合力下, 在各领域正向前进中, 全面深化改革才能涉险滩, 破难题, 啃硬骨头。

改革, 最高价值是人民的幸福, 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形成改革合力, 就要在物质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条件中吸收正合力。坚持“五位一体”和党的自身建设的协同改革, 不能偏废一隅。全面深化改革不能只从某一方面下手, 而要“十个指头弹琴”。既要改革物质生活, 也要改革精神和思想观念, 不能成为“跛子”改革, 既要改革局部问题, 也要改革全局问题, 不能“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

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来源于人民群众, 改革中正确处理好个人和人民群众的关系, 真正做到改革为了人民, 依靠人民, 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群众。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从“五位一体”和中国共产党建设制度协调方面深化改革, 突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全面性。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解决改革动力问题, 改革中必须处理好个人、群众、个人与群众的关系问题, 诉诸社会的合力全面深化改革。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动力,个人,人民群众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人民出版社, 2013.

[2]列宁选集 (第1卷) [M].1894.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四卷) [M].人民出版社, 1995.

[4]斯大林全年 (第7卷) [M].

[5]列宁全集 (第7卷) [M].

全面深化改革谱写改革新篇章 篇8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会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全会号召,全党同志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攻坚克难,谱写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历史新篇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理论分析】

一、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

1.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2.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3.实现社会公平,必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4.国家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6.建设生态文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7.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8.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必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

二、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我国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等职能。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2.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我国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其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4.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5.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

6.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

7.要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endprint

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

三、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先进的、健康的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2.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3.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支持重点媒体面向国内国际发展,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4.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5.要大力发展大众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3.人们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

5.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6.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好主要矛盾。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7.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8.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9.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开放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10.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1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endprint

1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强调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牢牢把握方向,大胆实践探索,注重统筹协调,凝聚改革共识,落实领导责任,坚定不移实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

【能力训练】

1.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上 ②控制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上 ③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上 ④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④

2.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财政的作用表现在( )

①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④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这说明(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D.国家宏观调控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

4.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下列符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的是

( )

①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②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④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说明( )

A.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B.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C.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

D.中国共产党积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6.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行政 ②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③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④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下列符合科学执政要求的是( )

①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 ②遵循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③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④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④

8.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其中(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本方向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根本保障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途径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9.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下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识正确的是( )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③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

10.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

A.实践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 B.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C.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11.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其哲学依据是( )

①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②物质决定意识 ③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endprint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2.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B.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善于抓住主流

C.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善于抓住重点

D.要坚持市场调节和政府的宏观调控相结合

13.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这是因为( )

A.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B.正确的认识能够促进实践的发展

C.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全会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

材料二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1)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一的正确认识。

(2)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必要性和途径。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材料二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会提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我国为什么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分析材料二的理论依据。

参考答案:

1.A 2.D 3.C 4.D 5.B 6.C 7.D 8.B 9.C 10.A 11.B 12.C 13.D

14.(1)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因此,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因此,要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并加强国家宏观调控。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所以,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④加强宏观调控,不只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因此,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2)①必要性:权力是把双刃剑,政府权力运用得好,可以指挥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权力一旦被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②途径: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这个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具体来说,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有效地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使掌权者办事具有可遵循的统一规范,确保权力按法律行使,合理运行。

15.(1)①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反作用,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优秀的文化能够促进政治、经济的发展。因此,我国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因此,我国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国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我国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上一篇:公务员管理科2008年工作总结下一篇:河北特岗教师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