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机构改革讲话(精选7篇)
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部署的重要任务。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总体要求,我县制定上报了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方案。×月×日,市委、市政府正式批复同意我县乡镇机构改革方
案。刚才,*副县长传达了省市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精神、要求和我县《实施意见》的主要精神。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县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进入了组织实施阶段。下面,我就做好这次乡镇机构改革工作讲五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重要意义
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其他各项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作为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是国家政权的基石,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对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是提高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乡镇(街道)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担负着管理农村事务和服务农民的重要职责。乡镇(街道)执政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党的执政基础,关系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社会治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挑战,这就要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政权组织建设,提高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政府(办事处)领导科学发展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使乡镇(街道)真正成为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能有效领导和管理本行政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事务的有活力、高效能的一级政权,巩固党的执政基础。
(二)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客观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大任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乡镇(街道)处于整个行政管理体制最前沿,直接面向农村和农民,在构建服务型政府方面更具必要性和紧迫性,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维护一方平安,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实际看,目前的乡镇(街道)管理体制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通过历次改革,虽然乡镇政府的自身改革和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为此,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切实提高乡镇政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农民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建设人民满意的基层政府。
(三)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是发挥主导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落实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创新,不仅需要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也需要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规划、引导和组织实施。近几年来,各乡镇(街道)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民办实事,维护社会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到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但仍面临土地资源约束、建设资金不足、人才资源短缺、村庄规划滞后等困难和问题,迫切需要通过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进一步消除影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增强乡镇组织动员能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四)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是维护农村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农村的和谐,就没有全县的和谐。当前,全县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特别是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通过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为农村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准确把握乡镇机构改革的基本要求和主要任务
这次乡镇机构改革的基本要求是: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推进乡镇政府、街道办
事处职能转变,理顺职责和条块关系,优化机构设置,创新体制机制,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建立精干高效的乡镇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设服务型政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组织保障。
这次乡镇机构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围绕贯彻落实好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做好
“三农”工作,把握重点,着力推进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职能转变。现阶段乡镇(街道)重点履行好以下四个方面的职能。
一是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营造环境、信息引导、技术服务、典型示范和落实强农惠农措施上来,积极探索繁荣农村经济的有效形式。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二是强化公共服务、着力改善民生。创新工作机制,设置“为民服务中心”,通过“一站式”服务、办事代理制等形式,改进服务方式,提高行政效能,方便群众办事,实现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快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加强城乡规划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
三是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农村稳定。推进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农民权益机制,促进农村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加强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管理,强化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农村利益协调和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综合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作用,及时排查化解社会矛盾,妥善处理突发性、群体性事件,确保社会稳定。
四是推进基层民主、促进农村和谐。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建立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绩效评价标准和考核体系。发展基层民主,建立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程序和机制。依法指导村民自治,引导农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推进村务公开,推动社区建设,促进农村和谐。
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乡镇机构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这次乡镇机构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为化解“三农”问题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速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统筹推进的重要举措,是优化基层政权、转变政府职能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大势所趋。全县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乡镇(街道)干部要充分认识和领会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把推进改革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的部署上来,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切实把这项关系农村长远发展的大事抓紧、抓实、抓好。
(一)确保克期完成从中央到省、市、县四级均开展了政府机构改革,为确保体制和管理方面的上下衔接,推进和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这次改革,根据省委云发〔×〕×号、玉发〔×〕×号、玉复〔×〕×号文件精神,县委、县政府印发了《**县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省、市要求必须于今年×月底前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这是一项政治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各乡镇(街道)、县直相关部门必须按照省、市的要求,做好改革的各项工作,要实行倒排时间工作制度,分解各项工作任务,按时完成改革任务。
(二)加快职能转变
经过多次改革,乡镇政府职能得到了进一步转变,组织结构不断优化,服务质量逐步提高,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薄弱,机构设置还不尽合理,政事不分、职责交叉、权责脱节、工作效率还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已影响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职能的全面履行,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进度和质量,影响了服务群众的质量和水平。这次乡镇机构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转变职能,推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着力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努力提高乡镇(街道)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和服务“三农”的能力。通过改革,使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自身的定位与其承担的职责任务相适应,更好的推动乡镇(街道)经济社会发展。
四、把握重点、抓住关键,深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各项工作
这次乡镇机构改革没有把精简机构和人员编制作为改革的任务,而是把转变职能、理顺权责关系、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机构设置、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具体工作中,要切实把握好以下三个关键和重点:
(一)要抓好转变职能这个核心
转变职能是这次乡镇机构改革的核心,也是关键所在。根据现阶段乡镇(街道)的主要职能,结合**实际,一要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落实农村发展政策和强农惠农措施上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组织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二要加快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拓宽服务渠道,健全和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办事制度和程序,改进服务方式,方便群众办事。三要着力强化社会管理职能。增强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规范服务和管理,提高办事效率和行政水平。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农村低生育水平。做好乡镇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公共秩序,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四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指导村民自治,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推进村务公开,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增强农村社会自治功能。通过创新服务载体,使基层组织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党群众关系进一步密切,巩固党在基层一线的执政能力。
各乡镇(街道)要按照此次改革要求,把转变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职能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将工作中心转移到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搞好公共服务、维护农村稳定、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上来。各乡镇(街道)要结合实际,在转变职能的基础上,突出工作重点。通过职能的调整与重新定位,更加注重抓好经济、民生及社会事业发展各项工作,逐步实现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法治型、效能型政府转变,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二)要把握好理顺职责关系这个关键
长期以来,乡镇政府权责不一致的矛盾比较突出,普遍存在“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此次机构改革把理顺职责关系、增强乡镇(街道)履职能力作为改革的一个主要任务。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要以这次深化乡镇机构改革为契机,积极协调,明确部门和乡镇的事权、财权及各自应承担的责任,进一步理顺县与乡镇(街道)之间的关系,形成上下衔接、分工合理的职责体系,增强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在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推进基层民主等方面的职能作用。
(三)要抓住增强公共服务能力这个重点
这次乡镇(街道)机构改革,不是对乡镇(街道)机构数量的简单撤并,也不是对乡镇(街道)事业单位的机械合并或名称的简单变更,而是通过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推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进一步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迈出职能转变实质性步伐。各乡镇(街道)在这次乡镇机构改革中,要始终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通过创新服务工作模式、服务机制和服务方式,进一步完善乡镇(街道)机构为农服务的公益性功能。要整合行政机构、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资源,建立面向群众的“为民服务中心”,采取“一站式”、“窗口式”等不同形式,推行办事代理制度,方便群众办事。实行集中办公、统一服务。健全办事制度、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公开办事依据,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使广大群众真正从改革中得到便利和实惠。
五、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按时完成这次乡镇机构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完成。
(一)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我县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各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政府(办事处)负责组织实施,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县编办要做好改革的日常管理和服务指导工作。各部门要给予大力支持,加强协调配合,指导解决改革工作中的难点问题。这次会议后,各乡镇(街道)要按照会议的要求,立即行动,统筹谋划,组织专门力量,抓紧组织实施,新成立的机构在×月×日前人员调整到位、挂牌运行。各部门要关心、支持乡镇机构改革,综合设置机构,是改革的要求,不能因为改革而减小对乡镇(街道)的资金、技术等支持力度,仍然要一如既往的支持乡镇(街道)的各块工作。
(二)严肃各项纪律,加强监督检查
一是严明政治纪律。要加强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关于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要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批复的改革方案,组织实施,推进改革,不能有令不行,各行其是,坚决杜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发生。
二是严肃人事纪律。严禁借改革之机突击进人、提拔调整干部、评定专业技术职称等,严禁以虚报人员占用人员编制冒领财政资金。凡违反组织人事纪律做出的决定,一律无效,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机构改革涉及的人员要正确对待进退留转,服从组织安排。
三是严肃财经纪律。要严格执行国家的各项财经纪律和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加强对资产和账户的管理,严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严禁借改革之机用公款相互宴请、大吃大喝和安排旅游、高消费娱乐活动,严禁违反规定突击购买、配备、调换车辆和突击购买、分配住房。严禁突击发放奖金、补贴和纪念品。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和协调指导,组织做好机构改革涉及单位的资产清理、登记和移交工作,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四是严肃保密纪律。严格遵守保密纪律,要认真保管好文件资料和档案,要维护档案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不得擅自涂改、抽取、伪造或销毁档案。
机构改革期间,纪检监察、组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审计、机构编制等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加强指导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对违反机构改革纪律的要坚决查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的责任,确保机构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三)要做好思想工作,确保干部队伍稳定
这次改革涉及乡镇(街道)广大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在机构调整和个人安排问题上,难免会有一些不同认识和想法,甚至存在一些思想上的顾虑和波动。各乡镇(街道)要及时掌握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积极稳妥地处理好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真正关心、爱护干部职工,调整安排岗位要尽可能把
维护职工利益和工作需要结合起来,做到任人唯贤,各尽所长,努力把广大干部职工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营造良好的改革环境。
各乡镇(街道)、县直相关部门要做好撤并划转单位干部职工的思想工作,要正确看待划转,正确理解和对待个人工作岗位的调整变动,保持平常心态,服从调整安排,思想统一稳定,保持职工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秩序不乱,确保各项工作正常运转。
(四)要统筹兼顾,抓好机构改革和当前各项工作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启动之年。目前,已进入年底,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工作繁杂、任务繁重,在确保做好机构改革工作的同时,要统筹兼顾,做好其他工作,做到改革和发展两不误,真正达到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促和谐的目的,做到“两不误、两促进”,切实推进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
同志们,这次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各乡镇(街道)、各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服从大局,落实责任,严肃纪律,统筹兼顾,确保机构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稳步推进,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为促进**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一、坚持政府主导, 强化公益性质
重庆市政府通过制定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管理办法, 进一步明确了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性质和功能定位, 确定了乡镇卫生院为公益一类医疗卫生事业单位, 村卫生室为民办公助承担公益性医疗卫生服务的非营利性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性质, 并承担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功能。
文件规定, 强化政府保障职能。区县人民政府负责保障乡镇卫生院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公共卫生服务业务经费等日常运行经费。市、区县两级建立专项资金, 用于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设施设备更新与维护。国土房管部门将乡镇卫生院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供地计划, 实行划拨供地。
最近两年市政府投入6.6亿元, 实施了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项目。2013年6月乡镇卫生院将全部达标;2012年又筹资2亿元对4000个村卫生室实施标准化建设。
二、改革补偿机制, 保障持续运行
改革原有“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补偿机制。《重庆市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 (试行) 》确定了“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管理、超收自留”原则, 对乡镇卫生院收入中超出核定收入部分, 经各区县财政部门批准后可用于乡镇卫生院的发展。
为保障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的正常运行, 《重庆市村卫生室管理办法 (试行) 》建立了五个稳定的村卫生室补助渠道, 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乡村医生专项补助、一般诊疗费补助、基本药物制度补助、村卫生室运行补助。经测算, 市、区县政府每年补助村卫生室约5.5亿元, 村医每人每年补助水平达2.1万元。
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稳定的补偿机制不仅保障了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行, 也促进了重庆市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2012年全市实现财务、资产和人员三种形式紧密型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已达85.6%。
三、实施绩效管理, 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
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 改善和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效率。除改革乡镇卫生院运行补偿机制, 允许其“超收自留”外, 《重庆市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 (试行) 》还建立了乡镇卫生院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即对实现收支平衡并有结余, 且在区县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的综合量化考核中绩效水平较高的乡镇卫生院, 可在绩效工资总量外核定可保留的“高出部分”, 并实行动态管理, 上下浮动。同时, 为防止乡镇卫生院等公益性事业单位间收入差距过大, 建立了绩效工资调节制度,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调节线原则上按区县事业单位评价绩效工资水平的1.5倍设置, 超出部分按累进比例收取调节金, 最高调节金比例为绩效工资超高部分的50%, 征收的调节金全部用于乡镇卫生院发展。
为改善和提高村卫生室服务效率和质量, 政府根据村卫生室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 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对村卫生室进行补助。
为探索有效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绩效管理方法, 在深入调研, 开展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绩效管理实践及优化研究, 总结黔江区基本平衡记分卡、九龙坡区乡镇卫生院标准量化比对法和荣昌县乡村医生“记工分”制等绩效管理经验基础上, 确立了“三级管理, 分类考核, 量化分配”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绩效管理工作思路和工作模式, 并在全市推广, 提升了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效率和质量。提高了政府补助资金使用效率。
四、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服务能力
提高乡镇卫生院人员配置标准。针对全市乡镇卫生院工作任务、人员编制不足的问题, 《重庆市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 (试行) 》在2010年医改确定的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配置标准基础上, 将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由每千常住人口1.1~1.4提高到1.2~1.7, 为乡镇卫生院预留了发展空间。
实施基层卫生人员大轮训。2010年, 政府确定投入1.5亿元实施了基层卫生人员轮训项目, 拟用三年时间将基层卫生人员轮训一遍。至2012年已通过多种形式培训基层卫生人员10万人。
加快乡镇卫生院全科医师培养, 通过为期一年的在岗人员转岗培训, 已为乡镇卫生院培养全科医生256名, 1/4的乡镇卫生院配备了全科医师, 到2015年将实现每个乡镇卫生院配备1名全科医师的目标。
畅通农村卫生人员执业发展渠道。从2013年起, 乡镇卫生院招聘人员要留一定比例用于招收取得执业 (助理) 医师资格的优秀乡村医生。按照一专多能的原则, 乡镇卫生院临床医师和全科医师可注册多个专业。临床医师可注册同一类别3个专业, 全科医师除注册全科医疗专业外, 还可注册2个专业, 拓宽了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发展渠道。
建立完善乡镇卫生院对口帮扶长效机制。连续6年累计派驻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中级以上职称支援队员1500余人次, 对18个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区县的84个乡镇卫生院实施对口帮扶, 有力促进了受援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的提升。
进入2012年,我国经济金融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更加复杂,金融稳定形势更加严峻。会议提出,央行要切实加强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监测分析,重点监测分析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各类非银性机构和民间融资活动等的突出问题和潜在风险,防止局部风险演化为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具体措施包括,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日常金融风险监测,强化重大金融突发事件报告制度,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深入研究降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风险的政策措施,完善风险处置和清算安排。
针对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央行曾在《2011年第四季度政策执行报告》中透露,2011年已成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改革工作小组,建立相关工作协调机制,明确了推进改革的重点工作和任务分工。积极推进中信集团整体改制。
今年将统筹考虑政策性金融总体发展,深化国家开发银行商业化改革,稳步推进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改革。保康农商行三项措施做好全年信息宣传工作
本刊讯:今年以来,湖北保康农村商业银行把强化对外宣传,作为保康衣商行树立形象,提升知明度,加强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常抓不一解。
做好结合,注重宣传。结合全行全年目标任务,工作措施,精心策划制作了精美的宣传计划,利用网站、报刊等媒体向社会广泛宣传农商行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组织迎接党的十八大,争创新业绩,创先争优活动等实践经验,服务小微企业,“三农”经济和自身业务发展等方面的做法与效果,不断提升保康农商行知明度,增强吸引力。
健全队伍,强化宣传。在全系统明确了8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热衷于宣传工作的信息员,对信息宣传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要求、有任务,并由办公室负责做好动员和组织全系统新闻、信息上报工作,进一步强化信息宣传工作队伍建设。
完善制度,鼓励宣传。明确了信息员的职责和任务,每月对上报的新闻、信息及采用情况进行登记和通报。同时结合实际,制定完善了《保康农商行信息宣传工作考核奖励办法》,作为年度工作目标进行考核,年终按制度兑现奖惩,从而激励全员写稿的积极性,营造企业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文/李敬善彭艳丽)
张家港农商行荣获美国富国银行清算直通奖
本刊讯:日前,美国富国银行为江苏张家港农商行颁发了“2011年度清算直通奖”,以表彰该行外汇清算业务高直通的作业品质。这在美国富国银行全球逾1000多家银行清算质量评比中,仅有50家银行获此殊荣。
2011年张家港农商行针对国际结算业务时效性强的特点,通过不断强化管理、严格控制质量,减少落地报文,提升了国际清算的直通效率,全年办理国际清算业务近3万笔、金额24亿美元,没有出现任何一笔差错。(文长江)江苏泗阳农村商业银行王集支行存款工作实现新跨越
本刊讯:年初以来,江苏泗阳农村商业银行王集支行紧紧围绕总行制定的“开门红”战略决策,通过凝聚员工工作合力,采取全员一体化营销方式,提升金融市场核心竞争力,大力拓宽存款市场,使存款工作实现新的跨越。截dk2012年1月末,该支行存款余额迭21070万元,比年初上升2857万元,比考核基数上升3270万元,超序时任务1970万元,成为该行运北农村网点中存款首家超2亿元的机构。该支行主要工作做法有五个方面:一是及时学习贯彻落实总行年初召开的“两会”精神,把员工的思想统一到“开门红”工作上来,把员工的行为落实到创建客户满意的窗口服务单位上来。二是通过赠送年画、送春联、悬挂宣传横幅、启动流动宣传车辆等宣传工具,广泛地宣传服务内容、服务对象、服务方向、服务承诺,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让社会更加了解泗阳农商银行、关心泗阳农商银行、信任泗阳衣商银行、支持泗阳农商银行。三是强化柜面服务质量,大堂经理积极主动指导客户填写业务手续,引导客户到服务窗口办理存款业务,安排外勤人员在营业室门口接待客户,让客户从中感到温暖。四是做好存款预约对接工作,通过村联络员的关系,联系外出打工人员,兑现存款预约。五是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机制的正向激励作用,把存款余额的升降作为按劳取酬的依据,调动员工挖掘存款资源的工作积极性。
(文/葛以云)
灌云农合行10亿元贷款支持小微企业
本刊讯:近日,灌云农合行获得连云港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该行认真贯彻落实监管部门关于推进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各项监管要求,持续推进小企业金融服务“六项机制”建设,积极探索和创新小企业融服务模式、手段和产品,截至年末,该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9%,连续三年增速超过30%,余额达10.4亿元,占当年贷款投放总规模的29.13%。有力地促进了辖内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文/陈月明)
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受表彰
本刊讯:2月9日,从巴东县委、县人民政府召开的全县经济工作会上获悉,农发行巴东县支行在2011年度的工作中,以信贷支撑为重点,以打造县委、政府提出的“绿色巴东、文化巴东、富裕巴东、和谐巴东”为引领,被评为“县域经济先进佥融机构”。
该行在2011年度中,为支持黄土坡整体避险搬迁,按照工程进度情况,当年就投放贷款24000万元,拟建廉租房、经济实用房、置换房2580套,现已有300多户搬进了新区。支持巴东县时珍堂药业投放贷款300万元,促进了巴东药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达2500万元,还为野三关工业园区申报公铁物流项目贷款5000万元。
(文/向琳)
淮海农商银行;开展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检查
本刊讯:为加强银行结算账户管理,防范操作风险,淮海农商银行近日在全行开展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情况专项检查活动。
此次检查以省联社有关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内容为主,主要检查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是否达到统一管理、集中审核,开户资料是否合法齐全,到期资料是否进行更新,信息变更是否提供相关证明文件。同时,检查开通网银的单位银行结算账户会计业务资料是否齐全,对账清单是否核对印鉴,收回是否齐全,对账数据是否正确等。
摘取年度行长经营绩效考评桂冠
工商银行湖南邵阳城西支行以行长经营绩效考评得分1296.58分的佳绩,摘取2011年度城区二级支行行长经营绩效考评桂冠。这是该行始终坚持以发展为主线,以全面提升经营效益为中心,以“同业第一、系统进位”为目标,以人为本,凝心聚力,大力组织存款,强化捆绑营销,加快业务创新,加强经营管理,突出资产质量,全面协调发展的结果。
大力组织各项存款,提升存款市场份额。该行针对支行工作特点,坚持把存款工作放在首
位,夯实存款基础,奋力抢抓存款,狠抓大个金业务营销重点。截至2011年12月31日,各项存款余额为22832万元,较年初增加3671万元,列城区二级支行第二。其中储蓄存款余额为18059万元,较年初新增2867万元;对公存款余额为4773万元。
大力发展资产业务,提升支行竞争能力。2011年该行坚持把贷款营销作为依托,加大营销力度,保持个人贷款业务快速发展。1-12月,共发放个人房屋抵押贷款366万,列城区二级支行前茅。配合西湖支行营销贸易融资贷款2000万元,推荐宝源实业中小企业贷款1户以上,实现个贷融资顾问费收入5.3万元,中间业务及手续费收入105万元,为支行行长绩效排名做出了贡献。
大力发展转型业务,突出大个金业务营销重点。该行坚持把转型业务作为突破,抢占市场份额,坚定不移地提速转型业务发展。一是加大信用卡营销和信用卡分期付款工作力度,积极开展汽车分期付款业务营销活动。共营销商友卡198张,列城区二级支行第三。完成分期付款353万,实现手续费收入20万元;二是加大电子银行捆绑营销力度,提高卡、网、户及工行信使的捆绑率,个人网银与灵通卡捆绑率全市第一。三是加大对代理保险、理财产品的营销考核力度。对进行合作的保险公司实行“1+2+1”递进淘汰动态管理。全年代理保险366万元,完成任务的128,9%,列全市第二;四是狠抓结算与现金产品营销,狠抓对公帐户扩面工作。新开结算帐户13户,新增套餐及现金管理协议各3户,完成率列城区二级支行次席。
大力狠抓优质服务,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2011年该行一方面高度重视行级领导大堂坐班制度落实,支行行领导轮流坚持到网点大堂坐班,零距离接触顾客,了解客户需求,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为客户排忧解难,及时做好存量优质客户高层营销和阵地维护以及他行优质客户的渗透挖转工作。同时开展了“核算明星”、“服务明星”、“业务营销明星”等一系列行之有效地竞赛活动,提升了全行员工的服务意识和执行规章制度的自学性。
大力实施精细管理,提升内控管理水平。一是突出对客户经理队伍的管理,坚决杜绝客户经理、特别是个人信贷客户经理利用工作便利谋取个人私利。二是支行定期召开内控案防分析会、操作风险分析会、员工思想动态分析会,全力组织好对制度执行情况的各项检查活动,把“三会一查”制度落到实处。三是狠抓运行管理,要求柜面服务人员坚持各项操作规程,力争做到“零”发案、“零”差错,在市分行开展的柜员业务运行核算质量百日竞赛活动中,该行员工黄覃、曾小英、夏南平被评为市分行的优秀柜员,夏南平被评为市分行金融先进工作者。在市分行内控综合评价活动中,该行以89,6分的成绩排名城区二级支行榜首。在前三个季度的行长经营绩效考评中,该行分别荣获第三、第一和第二名。
(文/肖宗国黄柏湘)
确山农商行召开“台规建设提升年”活动动员大会
本刊讯:目前,确山农商行召开“合规建设提升年”活动动员大会,旨在提升合规管理水平,培育合规文化,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摄影/报道马爱国)
湖南省新宁县信用联社存款突破19亿
“热烈庆祝新宁县农村信用社存款突破16亿、17亿、18亿……”,去年初以来,新宁农村信用社电子宣传显示屏从庆祝该社存款突破16亿到突破18亿大关,至2012年1月底存款又超19亿元,日逐攀升的存款数额和更迭频率的繁高,不断对外传送出新宁农信社存款连连突破的胜利喜讯。截至2012年1月底,信用联社存款余额达19.12亿元,同比净增4亿元,增幅为26.67%,增量、增幅再创历史新高。
为更好服务“三农”,扩大服务增长点,做大做优农信社这块“蛋糕”,联社始终坚持存款立社的经营理念,把扩大资金规模和优化资金结构作为年度工作重点。一是加强“多元化”宣传攻势。为进一步提升农村信用社行业形象,联社在采用悬挂横幅、派发宣传画册、播放电视宣传片等传统宣传方式的基础上,突出区域特色。去年,依托良山申遗成功周年庆典之际联社以此为契机,在艾买提岜山高空走钢丝和“脱光日”情定良山活动中,将农信社发展简介、产品类型、服务信息等全部彩印上了4000余张活动门票,让每一位参加活动的观众和游客都对农信社的业务发展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二是重视落实客户回访。在做优日常柜面服务的基础上,利用各种节假日在外务工人员返家过节资金回笼的旺季,通过赠送茶杯、塑料袋、挂历、拜年贺卡等各类农信社宣传品的方式,对优质、黄金客户及潜在存款客户进行走访,进一步融洽客户关系。三是优化低息存款占比。联社在确保存款稳步增长的同时,针对去年各网点对公新开账户偏低的现象,积极走访相关企事业单位,将攻关重点放在财政性存款、重大项目存款等公存款的收揽上。去年来,班子领导多次前往县财政局、卫生局等多家单位就存款开户事宜进行协商,并成功将财政局会计核算中心账户及卫生局财务核算账户落入我社。截至目前,联社低息存款余额达7.94亿元。四是加大福祥卡营销力度。一方面联社通过制订《新宁县农村信用社2011年综合考核办法》将存款及福祥卡发行任务逐季分配至各网点,并严格按照该办法对各网点进行奖罚考核。另一方面在强调销卡量的同时,要求员工积极引导客户用卡、刷卡,提高动卡率。全年联社在全县范围内共新增3台ATM机和13台POS机,增加福祥卡附加值,树立福祥卡的良好品牌形象。至2012年1月底,卡存款余额为4.62亿元,占低息存款额的58.19%。
目前,射阳县地税局遵循省、市地税系统征管机构改革的精神,紧紧围绕定责、定编、定岗等改革的任务,按照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的原则,对全体员工进行了重新定岗定编。同时在全局开展打造学习型机关活动,其主要做法是:
一、削减分局,增强整体效能:射阳地税局原有九个分局,此次改革后,削减了二个分局,形成了七个分局。同时调整了分局的部分职能,进一步理顺了分局与县局的关系,较好地解决了纳税服务体系不健全,管理机构缺位,职能分属不同部门的重叠等现象。
二、竞争上岗,双相选择:从培养锻炼干部,从工作需要出发,实行股职岗位全部竞争,一般岗位全部双选的工作方案。县局通过组织考核,资历认定,民主推荐,笔试、面试,任用公示等一系列程序,新选拨了17名同志担任正股领导,有4名同志被选拨科副科级分局长岗位。对具体岗位,全面推行“工作需要,群众参与,综合考定”的双向选择。员工可以依据自身的优势,自报岗位,尽最大可能发挥员工自身优势和工作热情,使各部门人员结构更趋合理,提高工作效益。
三、建立“和谐”税收队伍,激发税收队伍的活力:本着“人尽其才、人岗相适,用合其意”的原则,从工作需要出发,对每一位员工都作出比较合理的安排,改革得到全体人员的理解和支持。落选的干部或未能选择自己满意岗位的同志,都能识大体、顾大局,正确对待本次部门职能调整,正确对待个人工作岗位变化,听从组织安排。
四、创新管理理念,完善管理决策机制:县局党组会议、局长办公会议专题研讨学习型机关发展方向,健全目标考核体系,签订《工作目标承诺书》和《岗位目标责任书》,出台《绩效考核办法》和《先进标兵评选办法》分季评选纳税征收、勤政廉政等七类标兵,激励员工学先进、赶先进。
五、重视行风廉政建设,提升税收队伍形象:县局十分注重党风廉政建设,把其放在征收工作同等位置上来抓,召开专门工作会议,认真部署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暨机关作风建设工作任务。出台了《工作效能问责管理暂行条例》、《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操作办法》,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完善反腐倡廉预防制度;以思想教育为先导、以提升效能为重点、以整改提高为目标、以制度约束为手段、以监督检查为保证。从五个方面创新思路加强作风建设,以提升税务人员在广大纳税人中的良好形象。
通过上述措施,射阳地税局面貌焕然一新,税收额度不断增长,税收队伍形象不断提升,县地税局被射阳县政府授予“十佳文明”单位,被盐城市委宣传部授予“盐城市学习型机关”称号。
时间:2016-06-05作者:宋蕊
摘要: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当前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过程中存在转变政府职能未到位,关系未理顺、人员结构不合理,分流安置难等难点。应科学合理界定政府职能,理顺各种关系;控制人员编制,解决人员分流问题;加强思想教育,转变思维观念。推动政府机构改革,借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关键词:政府;机构改革;组织结构;优化
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邓小平就曾指出:“现在,我们的经济管理工作,机构臃肿,层次重叠,手续繁杂,效率极低。政治的空谈往往淹没一切。……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一、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的必要性
1、是解放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机构分别在1982-1983年、1987-1988年、1993-1996年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机构改革。1982-1983年的机构改革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国务院机构由100个减少到61个,但由于体制未变,机构、人员又重新膨胀起来,到1986年,国务院机构又膨胀到72个;1987-1988年的机构改革国务院常设机构由72个减为68个,但转变职能没有到位,关系没有理顺,地方的机构改革没有展开。1992年,国务院常设机构又膨胀到86个;1993-1996年的机构改革重点是政企分开、转变政府职能,范围从中央到地方,目标是提高效率。经过这次机构改革,国务院的常设机构由86个减为59个。这三次机构改革都是适应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而开展的,都以调整机构、精简机构、精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中心内容和主要目标,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由于政府体制未变及运行机制未变,政府机构改革始终没有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循环怪圈。[1]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政府机构改革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推进政府机构改革,扫清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建立与日益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适应的政府机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需要。政府履行职能的正确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势在必行。
2、是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能的需要。邓小平指出,机构改革这场革命,“不是对人的革命,而是对体制的革命”。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党和国家机构,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旧的体制。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起点,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各级政府要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要按照加快职能转变的要求,结合实际,突出管理和服务重点。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精兵简政,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减轻行政成本给群众造成的负担,把公共财政增收更多地用到民生上去,从根本上清理和消除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乱收费、乱罚款和“吃拿卡要”等与民争利现象,让企业发展、百姓生活有一个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鼓励他们充分发挥创造性、积极性,提高工作效能。因此,必须积极推动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对机关工作人员进行下岗分流,以此增强机关干部的危机感和责任意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政府效能。
3、是加强公共服务,增强人民满意度的需要。“人民满意度”或者说是“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是指人民对自身社会发展或各级政府部门工作情况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提出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日益严重的机构和人员臃肿重叠问题,不仅在经济上使我国的“吃饭财政”不堪重负,而且以其造成的职责不清、政出多门、办事拖拉、效率低下和官僚主义,损害党和政府形象,损害党群、干群关系,严重妨碍广大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进行机构改革,精简机构,裁减冗员,实现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使我们的党政机构充满生机和活力,提高工作效率,使党的方针政策得到充分贯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使我们的党和政府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因此,机构改革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事情,是一场革命。这就赋予了政府加强自身建设,转变工作职能、加强公共服务的重任。政府应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做实事,即时减少政府的不作为,消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增强人民满意度。
二、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的难点
1、政府职能转变未到位,关系未理顺。转变政府职能是政府机构改革的前提、基础和关键。机构是职能派生出来的,政府机构没有科学的、合理的职能,就没有科学合理的制度。机构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的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的这三次政府机构改革,在转变政府职能这个关键问题上,由于改革本身的复杂性和操作经验不足以及相关条件的缺乏,导致转变政府职能的任务未完成。目前我国政府职能定位不准确,政府职权划分不明确。在目前的政府职能定位中,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排在最后,没有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中央及省以下垂直机构与地方政府关系没有理顺,条块矛盾突出。如何理顺中央和省以下垂直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解决条块之间的矛盾,是优化政府整体结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政府失败、市场失灵和公民社会自由发展,政府行为的有效性、能力是有限度的。[2]在探讨“政府应当做什么”、“政府能够做什么”时,必然先理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减少政府对市场、社会的不合理干预。
2、人员结构不合理,分流安置难。机构改革必然要涉及到人员的“出”“进”问题,人员分流是历次政府机构改革的难点,也是改革成功的保证。[3]政府机构改革,一部分机构建制撤并,一部分机构搞优化组合,不论采取什么形式,都将有富余人员精简出政府机构。目前政府机构总量仍然偏多,政府层级过多,不符合现代组织结构扁平化趋势。地方政府机构仍然过大,影响政府职能的发挥。具体表现:一是新组建机构普遍存在人员超编现象。如某县发改委和商务局行政编制39名,实有人员80人,超编41人,超编105%。二是存在“官多兵少”现象。如某县发改委编制19名,实有30人,副科级以上干部19人,占63%。不建立离退休制度,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和青年人上不来的问题,都无法解决。因此,“要有步骤地和稳妥地实行干部离休、退休的制度,废除实际上存在的干部领导职务的终身制。退休、离休的干部,在政治待遇、生活待遇等方面,都要逐个做出妥善安排”。由于“官本位”思想,职务、级别历来被看作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许多人视人员分流为工作中的挫折,自身对其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增加了人员分流的难度;加之机关干部自身素质结构这一因素,分流后的人员自身对电脑、英语的熟练程度以及其自身掌握业务知识的能力增加了人员分流安置的难度。
3、思想观念陈旧,思维方式转变难。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悠久文化的古国,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对现今的政府机构改革,政府组织结构优化产生了潜在的影响。某些政府工作人员视权力为个人社会地位和物质利益的依据,盲目追求个人利益,滥用手中的权力。许多人视政府机构为“铁饭碗”,认为干部只能升不能降,在简政放权时,这些机构会采取各种手段进行抵制。
这些陈旧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成为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的障碍。
三、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的对策
1、科学合理界定政府职能,医学论文理顺各种关系。政府机构改革的核心是彻底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职能结构是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的前提和基础,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是巩固政府职能转变成果、使各级政府正确履行职能的体制保障。后者对政府职能转变具有刚性作用。[4]应该尽快明确政府定位,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社会管理型政府转变。合理界定政府部门职能,明确部门责任,确保权责一致。理顺部门职责分工,坚持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要明确牵头部门,分清主次责任。抓住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重点,理顺政企、政事、政社关系。一是理顺政企关系,下放生产经营、市场资源配置职能。政府要以经济职能针对市场行为的盲目性、短期性、微观性等弱点进行宏观调控,以法律和行政手段建立起规范的市场秩序。二是理顺政事关系,走社会力量共同办事业的道路。理顺政事关系,政事分开主要是指政事的职责分开、机构分开、管理方式及手段分开。职责分开,是将政事关系中的行政管理职能交给政府,把技术性、服务性、公益性事务交给事业部门。机构分开,对一些属于党政机构序列、实际上政事合一、并以事业为主的机构进行调整。管理方式分开,对事业单位进行简政放权,政府只管宏观的事,其他具体事务原则上由事业部门自己去管。三是理顺政社关系,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政府放权的一个很重要方面就是向市场放权,发挥社会的自我组织、自我服务的功能,使企业在市场中得到应有的服务,避免盲目性,规避风险,政府也能从琐事中解脱出来。[5]十七届二中全会指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切实管好,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更加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6]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减少审批事项,降低审批门坎,提高审批效能,简化审批程序,优化政务环境,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
2、控制人员编制,解决人员分流问题。控制人员编制,提高人员素质。针对机构人员超编、领导干部所占比例过大的问题,建议组织、人事部门在人员调整和领导干部配备时,应优先考虑机构的超编人员和超配的领导干部,切实把人员控制在人员编制以内。进行政府机构改革,建立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公务员队伍的素质极为重要。培养和造就大批懂得管理、有专业知识、熟悉国家方针、政策,有现代化意识的高素质的公务员,既是政府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没有这样一批素质好的公务员在政府机构里工作,改革也不能取得最后成功。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只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完善公务员制度,才能最终消除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保证政府机构改革顺利进行。切实解决人员分流问题。通过待岗培训、充实企业、提前退休、自谋职业多种渠道解决人员分流的问题。通过培训以高转岗分流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授之以渔”。政府可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帮助分流人员解决再就业中的困难。对于精简人员,为其开辟新的就业领域,选择适合他们自己的舞台,重点是面向企业、加强企业。推荐有专业特长和管理经验的人员到企业或社会中介组织任职。采取妥善的安置办法,引入企业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提高政府的管理效能和行政效率。政府要认真落实改革方案,深入细致地做好分流人员的安置和思想政治工作,保持正常的工作秩序。
3、加强思想教育,转变思维观念。政府机构改革最终必然要涉及到个人权力和利益,因此,政府机构改革必然要以加强思想教育为先导,逐步转变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思维观念。政府职能的转变,首先是转变政府的管理思维,政府必须从“全能型”转向“有限型”,从政府主导型经济向市场主导型经济转变,从管制思维向服务思维转变,走出“小政府,大社会”的认识误区,把维护公平正义作为基本价值取向。并从社会的控制者转变成社会服务的提供者,以适应我国发展市场经济和我国加入WTO发展的客观需要。
除此之外,我们应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应当进一步加大政府机构改革案例研究的分量。对其进行长期地、长年累月地调查研究,解剖改革案例,并从无数改革案例中进一步得出明确的结论,紧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进一步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参考文献:
2018年2月28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新华网北京3月4日电(授权发布)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
(2018年2月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深化机构改革的决策部署,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研究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问题,作出如下决定。
一、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
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保障。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广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效治理国家和社会,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必须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党和国家机构建设和改革。新中国成立后,在我们党领导下,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逐步建立起具有我国特点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为我们党治国理政、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适应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各方面工作不断深入的需要,我们党积极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各方面机构职能不断优化、逐步规范,实现了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机构职能体系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机构职能体系的重大转变,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
关键词: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体系,公益性
中央政府、财政、物价、卫生行政部门的互动,最终形成了上世纪80年代至今公立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也固化了公立医疗机构的政策氛围。在这种政策背景下,医疗机构被要求实行自行管理、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意味着医疗机构已经被作为经济实体[1,2]。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医疗机构越来越自觉地遵循经济实体的基本行为准则[3]——“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公立医疗机构作为医疗卫生领域与百姓直接对话的窗口,成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漩涡中心所在,自然也就成为新医改方案意见征集过程中的争论焦点之一。在236篇文章中,有51.3%的文章提及公立医疗机构的改革,其中23篇为专题讨论。
1 改革必须坚持医疗机构的公益性
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健康发展高峰论坛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人士表示[4],卫生体制改革最大的损失就是行业发展方向的迷失和对宗旨灵魂的败坏,以及医患关系紧张。因此,医改必须回归其公益性质。
无论从当前医疗卫生行业出现的种种弊端和问题,还是从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日益突出来看,都说明我国的卫生体制改革的问题依然突出,甚至一些新生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卫生事业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障碍[5]。比如,医疗趋利化日益盛行,而救死扶伤的宗旨意识淡化。有的医院不是把治病救人放在首位,而是先看病人有钱没有钱,把病人分成三六九等,唯有钱人是举[6,7];有些医务人员更是把看病当成了“交易”,做手术要托关系、走后门、递红包、送大礼,全心全意演化为“市场经营”[8,9];甚至一些公立医院,违背公益性质,运用各种手段、各种名目,从病人身上捞钱[10,11]。
但需要明确的是公立医疗机构仍然是提供医疗服务的主体,而且医院改革和各项改革关系密切,一切改革的措施,最终都要通过医院来实现。因此,解决这些新生问题,使医疗卫生行业重拾公益性大旗还需从公立医疗机构抓起。正如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所说[12],“比如我们的保障制度,如果保险方和医院方不断地在博弈,有效的资源就得不到最佳的利用。还有药物制度的改革,如果便宜的、可靠的药品生产出来,却得不到使用,这个制度也形同虚设。”
在认同公立医疗机构的主体地位,并认为明确新医改的公益性方向便是坚持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不动摇上,社会各方的意见是相对一致的。
2 在新医改方案下各类医疗机构的前途
2.1 “看病难”、“看病贵”集中体现在大医院
提起医院,老百姓总有“看病贵、看病难”的抱怨。2004年的一份审计报告令人触目惊心[13]:2003年至2004年,卫生部所属10家医院违规向患者多收费1127万元。卫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数据同时表明[14]:在城镇约有48.9%的居民有病不就医,29.6%的患者应该住院而不住院;而“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但是,这种问题是普遍存在于各类各级医院么?答案是否定的。
哈尔滨天价医药费事件之后,时任卫生部部长高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5,“看病难”,主要是到大医院看病难。其主要原因:一是农村和社区卫生发展严重滞后,设备条件较差,服务水平不高,难以满足群众的医疗服务需求;二是群众对基层医院缺乏信任,患一般病也到大医院就诊,优质医疗资源供不应求。“看病贵”,主要是到大医院看病贵。这既有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大型先进医疗设备广泛应用等合理因素,也有大处方、滥检查、药价过高、过度服务等不合理问题。
2.2 职工医院等小医院应引起足够重视
职工医院是我国小医院的代表,也是公立医疗机构里的“特殊群体”[15]。职工医院曾经为保障企业职工和当地百姓的健康作出过很大贡献,然而随着国家保障体系的健全,企业的职工和家属都参加了社会基本医疗保险,职工及家属可到任何一家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现在职工医院正处于国家、地方、企业“三不管”的境地[16],如何生存成为现在最严峻的问题。
探索职工医院这样的小医院生存之道,院长们[17]都认为应该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大医院看大病,小医院看小病,实现双向转诊。”
也有观点提到[18],应该让一级医院、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实现公益性质,各司其职,收支分开,医院和医生不能再从自己经济利益来判断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一级医院是基层医院,主要承担服务群众和公共卫生职能;二级医院实现专科化;三级医院服务急重病人,不设普通门诊药房。
2.3 社区医院作用开始渐渐显露
新医改方案的目标之一,是建立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也就是说,要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虽然新医改方案还在征求意见中,但北京已在这个方面展开了尝试——作为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试点,北京西城区推出的“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已经运作了一年。
在这个“社区卫生服务共同体”内,社区居民有了就医需求,首先来到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受基本医疗服务。疑难病人则可以利用人民医院的专家资源和技术优势进行远程、视频会诊,实现对疾病正确和及时的诊断。如果是重症、危症患者,可以通过“绿色通道”转至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等病人病情缓解后,将转回社区,依照专家提出的指导意见继续治疗和康复[19]。
通过与大医院资源共享,社区医院的门诊量提高了30%以上,这种大医院与小诊所的“合作”给社区卫生服务的完善带来了新思路。这种状况的改变也是“北京西城区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立的功劳。“最核心的功能就是让居民在社区服务站也能享受到大医院的医疗资源。”同时,由于社区卫生站的医生非常了解病人的情况,不仅方便了病人的就诊,也使病人在看病时有享受“私人医生”[20]的感觉。这些便利的背后其实正是“共同体”的最终目标: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
2.4 民营、外资医院发展尚为未知数
新医改方案中提出,要鼓励社会资金依法兴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规范社会办医疗机构包括外资办医疗机构的准入条件,似乎是对民营及外资医院的利好消息。恰在新医改再次公开征求社会意见的同时,10月21日,美中互利公司旗下的和睦家广州诊所的开幕典礼在广州举行,标志着首家外资医疗机构在广州登陆。和睦家医院的管理模式、高端价格以及医改是否会为其带来更大发展引起了医疗界的密切关注[21]。
总结广大私营医疗机构经营者的观点,主要如下:要建立一个良好、有序的竞争医疗服务体系,需要真正开放医疗服务市场,彻底消除公立和非公立的藩篱[22],将公立医院和非公立医院都作为平等的地位对待,让它们处于同一个竞争起跑线,在市场准入、政策环境和行业监管等方面一视同仁,这样才能使各类医疗机构获得生存和发展机会;有了竞争机制,不仅可以让所有的医疗机构在优胜劣汰环境下获得发展,也可焕发公立医疗机构的青春[23];只有依靠公平的竞争机制,才可以将医疗机构的服务价格和药费降下来[24],才可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3 坚持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服务体系
公立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毋庸置疑,因此,从为了让人民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这个目的出发,建设布局合理、分工明确、防治结合、技术适宜、机制优化、运转有序的城乡基层卫生网络和各级各类医院,并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缩小城乡差距是社会各方的共识。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要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服务体系,首先必须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办医原则。有条件的大医院按照区域卫生规划要求,可以通过托管、重组等方式促进医疗资源合理流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医疗体制改革的方向不会偏离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主航线。
在分析各种类型医院新医改方案实行之后何去何从的问题时,社会各界的意见是不统一的,因为一般的观点性文章很难站在宏观的角度上一览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布局,也就往往忽略了医疗服务体系中各方博弈与和谐发展的作用。因此,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中医疗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级构架和布局是解决的可行途径之一:明确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基础,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初级诊疗服务;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坚持主动服务、上门服务,逐步形成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并据此提供医疗卫生服务,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健全医疗中心(各类医院)的功能和职责,优化医院布局和结构,充分发挥城市在急危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医学教育和科研、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等方面的骨干作用。
在处理完总体布局的问题之后,便要将工作的重点落脚在公立医院机制和制度的优化上,包括投入与补偿机制、管理与监控机制、计划与评价机制,以及协调与持续发展机制。力争在公立医院投入与补偿机制取得突破,以此为基础完善管理与监控机制、计划与评价机制,以及协调与持续发展机制,逐步建立规范、科学、高效、有序的机构运行机制。
【深化机构改革讲话】推荐阅读:
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深刻思考09-24
深化机构改革竞争上岗实施方案05-30
关于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调研报告09-10
在公司机构改革讲话05-29
全面深化改革党课07-21
深化改革文明发展11-14
全面深化改革教案11-20
论全面深化改革论文06-28
深化改革督查情况报告06-28
市委深化改革领导小组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