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工作思路

2022-04-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一篇:物流工作思路

邮政物流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邮政物流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邮政物流工作始终按照国家局及省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认真贯彻省局第八次邮政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年初制定的“

十、百、千、万”兴物流的发展思路,采取系列有效举措: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在大格局,争取政策,营造和优化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以渠道建设和提升网点分销能力为中心,重点分销配送“十个”重点及特色产品;以发动“百家”企业进中邮活动为契机,迅速启动和发展工业园区一体化及中邮快货业务;通过加快整合社会物流运输资源,不断完善和提高邮政物流网络服务功能。1-9月,全市邮政物流累计完成业务收入万元,完成市局下达计划的%,同比增长%,完成省局计划%,完成分销收入万元,占计划%,完成一体化及中邮快货收入万元,占计划%,一体化及中邮快货配

送及时率和信息反馈率分别达到96%和99%以上,邮政物流市场竞争力得以提高。现将主要工作及发展思路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积极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格局,争取政策,赢得发展先机。

局认真落实省局的部署和要求,积极融入市“3+1”地主经济发展战略大格局之中,争取地方政策支持,捕捉市场发展先机,抓住了对邮政长远发展影响深远的两项重要工作:一是高度重视“彭泽模式”的创新完善和在全市的推广工作。经多方努力,邮政服务三农及“彭泽模式”已得到了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及认可,并已列入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之中。目前,市委及市政府两办已下发了《关于构建新农村惠民物流通道的意见》的通知,该文件及后续相关配套文件的出台和实施,不仅彻底解决了

邮政服务“三农”、开展商品分销配送的外部环境问题,而且争取到了地方政府的政策大力支持和强势推动,同时也大大提升了邮政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地位和作用。二是主动抓住大工业、大物流的发展良机,积极争取中邮物流江西邮政物流基地项目的启动和建设工作。通过外出学习考察,并进行前期市场调查和初步可研分析论证,该项目市场前景广阔,该项目建设后,不仅对邮政的发展而且对江西邮政及物流业务的发展都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市政府发展大物流产业的相关政策文件已出台,该项目已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省局领导对该项目非常重视和关心。现在,我局正在与市大物流办及相关部门协商项目的选址用地问题,以争取省局尽快立项建设。

全力打造“千个”分销连锁网点,夯实基础,提升渠道能力。

我局认真贯彻省局罗桂林局长在第八次邮政工作会议上提出的“使80%的农村支局所在剔除金融业务效益外实现扭亏增盈目标”和“做大分销业务规模,促使90%的县局物流收入达50万元以上,消灭30万元以下县”的指示要求,在县以下农村邮政工作中,重点抓商品分配送业务,而在抓分销配送业务中,又把网络渠道建设放在重中之重来抓。在网点渠道建设中,重点推广“彭泽模式”151平台建设,并积极争取国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的政策支持。现已累计建成连锁分销自办网点152个,加盟店460个,申报“万村千乡”网点87个。初步建成了邮政分销配送网络体系,邮政分销网络渠道能力得以提高。

重点分销“十大”分销产品,因地制宜,做大做强优势特色。

根据本地实际,我局确定在分销中重点抓好“十个”市场潜力大和具有地方

特色的分销产品:先农牌系列种子、棉种、化肥、正邦、中邦等系列农药、迪种宝液肥、汉高、贝珠等系列日用品、蒙牛友芝友牛奶及酒类产品等,做到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业已实现和预计全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有先农牌种子、蒙牛友芝友牛奶和正邦农药3个,50万元以上的产品有中邦农药、维雀牛奶等。在日用品批销试点中,继9月份都昌局首场日用品批销推介会实现销售额21余万元后,10月28日,彭泽局在在马垱镇日用品批销推介会实现销售额19余万元,创新了日用商品批销新的模式。1-10月,在全省分销晋级联赛中,局排名第4,其中,日用商品分销收入占全省四分之一。

精心培育“百家”物流协议客户,整合资源,完善网络服务功能。

年初我局即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百家”企业进中邮活动,以启动和发展工业

园区一体化及中邮快货业务,并确立了一季度动员启动、二季度打基础、三季度加快发展、四季度初见成效的发展目标。通过市场调查、领导带头走访、方案营销等举措,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和改进邮政物流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在全市工业园设立邮政物流营业收寄窗口,为工业园区企业提供方便的物流服务。现已与昌河、博莱药业、烟草、移动、朝阳机械、宏达、三木等105余家工业企业签订了仓储及物流服务协议,其中年物流收入100万元以上的3个,50万元以上的5个。1-9月我局省际中邮快货量名列全省第二。同时,为解决中邮集散网运能不足及部分地区经转环节多、时限长等瓶颈问题,我局主动整合社会资源,与多家社会物流企业合作,借船出海,以此完善了邮政物流网络服务功能,推动了一体化及中邮快货业务的发展。

注重管理,规范运作扭亏增效,创

优争先,树塑品牌形象。

在发展商品分销业务中,我局认真贯彻执行《江西省邮政邮购分销业务财务管理办法》,并制定了《市农资日用品分销业务发展指导意见》,市局配备了分销业务核算会计,开设了分销业务资金专用帐户,实行专户管理,在流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分销业务挤出了400余万元的流动周转资金。加强了分销资金的管理工作,实行由市局统一要数、统一付款、集中管理办法,对连锁网点实行带款要数的优惠政策,并采取了清仓措施,及时处理过期变质产品,妥善解决了历年积压问题,加快分销资金回笼工作,严格控制库存及积压,从而有效地减少了资金投入和降低经营风险。同时,通过开展创优争先活动,我局高度重视物流业务运营质量管理工作,采取了增加信息录入和查询人员力量,实行重点客户跟踪查询服务等措施,加强考核、重点监控,物流业务运营质量不

断提高。

存在主要问题及建议。

关于物流专业改革方案实施后运作中存在问题。其一,地市局物流专业机构按新的方案实施后,物流分公司与配送中心在实际运作中存在很多矛盾及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机构在职能职责划分、人员分离及业务收入划归和业务操作流程等界面上难以分清和分离。由于一体化及中邮快货业务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特点,如果将其中的运营环节剥离独立出来,交由另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去管理,难免造成该业务在开发、运营与维护工作等环节中相脱节和矛盾,不利于协调解决。因此,在地市局,配送中心不宜与物流分公司分设,配送仅是物流服务中一个重要环节,配送中心作为物流分公司一个内设机构为宜。其二,由于商品分销配送业务与一体化及中邮快货和国际货代等物流业务是完全

不同的两个行业,业务界面非常清楚,并且两项业务都有各自的业务板块,在市场上均面对诸多同行竞争对手,因此,在地市局,宜将商品分销配送业务剥离独立出来,成立商品分销配送中心,与物流分公司分开运作,以便真正做到科学细分专业,实行专业化经营,使各专业部门更能集中精力面对市场,参与同行竞争,做大做强相关业务,从而彻底解决目前由于邮政物流公司涉及行业过宽、所经营的业务板块过多、面对竞争对手太多,纵然配备再多管理和业务人员,也难以做到实行精细化管理和做大做强所涉及的业务板块,从而达到抢占一定市场份额,成为行业龙头的被动局面。

二、邮政物流专业工作思路

邮政物流工作将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国家局和省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政企联合建好每个店、内外联

运签约每一家、市县联动挑战每一天”的总体发展思路,加快发展商品分销配送业务和一体化及中邮快货业务,实现商品分销和工业园区一体化及中邮快货业务新突破,迅速扩张业务规模,提升邮政物流品牌形象,强化邮政物流市场竞争力,提高邮政物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业务发展目标:确保物流业务收入实现1200万元,其中商品分销收入700万,一体化及中邮快货业务500万,业务收入增幅达50%以上,力争收入翻番达1500万元。

主要工作举措

政企联合,营造环境,全力建好商品分销网络渠道。

借助地方党委政府的力量,争取“万村千乡”工程的政策支持,认真落实

市委市政府构建新农村惠民物流通道建设要求,全力建成商品分销网络渠道,提升渠道能力。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抓好特色产品分销配送。

结合实际,重点抓好水稻种子、棉种、化肥、农药、牛奶、酒水等市场潜力大或具有特色的产品分销业务,抢占市场份额,形成规模效益。

内外联运,整合资源,精心构建物流配送平台。

充分发挥邮政物流品牌信誉优势,积极整合社会物流运输资源,实行强强联合,构建一体化及中邮快货业务运输配送平台,加快工业园区一体化及中邮快货业务的发展步伐,争取吸引更多的工业园物流大客户与邮政签约和合作。

市县联动,创新机制,充分激活员工队伍发展动力。

借鉴兄弟省市局的做法,对一体化及中邮快货业务创新机制,实行专业化经营管理。初步思路及做法是:制定相应政策及待遇,通过实行内部聘任,将县局相关管理及业务人员配置到位,将其工资、奖金等收入报酬与经营业绩挂钩,由市局公司统一考核,真正做到市县联动,理顺机制,优化流程,充分激活员工发展动力,参与市场竞争,从而提高邮政物流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第二篇:物流采购的工作思路

采购流程:

1、申购应按照存量管制基准、用料预算,并参考库存情形开立申购单,逐项注

明材料名称、规格、数量、需求如期及注意事项,按规定逐级呈核。

2、所有材料物资申购原则上必须在系统平台上完成,各子公司仓管员原材料申

购须经仓库主管审核。而五金材料经仓库主管审核后,再由运维部、模具等专人审核报采购部主管审批分单落实。机器设备、仪器类由设备选型小组负责人或专人审核审批后转采购部落实。材料物资申报及仓库主管审核工作必须在生产计划单下达后半个工作日内完成。(如材料物资急用,仓管员申报后必须立即电话通知仓库主管说明原因情况,仓库主管马上与采购部对接)

3、因生产急用需紧急采购的,要注明原因。可先采购后补办审批手续。

4、 采购部不能按用料日期及时采购材料物资是,必须如实填写预计到货时间,

并说明原因。

5、 材料物资到库后,各子公司仓库马上通知品质部,品质部必须按检验规程、

标准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自行组织卸货、点数、称重。仓库保管员须按平台的内容办理入库手续。如品质部检验不合格,品质部及时把结果信息反馈到采购部(平台上操作),并电话联系采购人员,以便于采购部第一时间掌握材料物资的质量问题的动态情况,做到及时地跟踪处理。

6、制造电缆出现质量事故如是原材料原因,由品质部确认后并及时将信息反馈

到公司采购部,组织有关部门按规定处理。

7、各电缆公司采购人员须对所采购材料物资进行询价,在申购单记录询价结果,

不能空白,否则不予受理。

8、做好计划部、请购部、采购部之间的对接、沟通落实,说明进度,争取采购

项目完成的时间点,防止耽误时间而造成的一些不必要的重大损失。

9、物料入库必须要附供应商的名称或联系电话,否则不予入库。

10、各子公司的原材料、五金、成品、废品仓库,要求进行细化、分类,合理摆

放场地。

11、人员的分工。(金属材料、塑料类材料、化学填充类、五金综合类)

12、供方管理流程图。(附件一)

13、采购管理流程图。(附件二)

14、 供应商预审资料。(附件三)

15、 物流管理结构图及管理制度。(附件四)

16、 财务结算办法(付款审批权限范围)。

物流管理:

1、对采购物料分类、规范入库、划分区域。采购的物料按原材料仓库,五金配

件仓库,辅助材料仓库分类入库,成品、废品、呆料、废料要按区域划分标识清楚,及时跟踪处理。

2、确定各仓库管理人员,定编定岗,合理编制各仓库人员数量,确定各人员的

工作职责,落实到每个人。

3、完善各仓库制度。

4、帐、卡、物不一致,需重新建立。

第三篇:物流园规划、建设、运营思路

孔庆广:物流园规划运营不得不考虑的七大问题

2014年09月10日 10:45:49来源: 新华网

分享到:0

作者系北京中冶嘉恒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近年来我国物流园区发展很快,热度不减,特别是随着电商与快递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物流的快速发展,也对物流园区的建设和运营,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但是,无论已经建成投入使用还是正在规划建设的物流园区,在规划、建设和运营等各个方面,都还存在许多需要注意的问题。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发布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各类物流园区数共计754家。但是按照我们国家的行政区划,全国地级以上城市287个,县级市和县2100个,市辖区852个,合计3239个。各地政府都在大张旗鼓地规划建设甚至不是一个而是若干个物流园区,把物流产业作为拉动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由各级政府主导的各类工业园区已达上万个。因此保守估计,我国各类物流园区的数量也应当在数千家!

我国物流园区种类繁多,没有比较统一的规范标准。业内的一般共识是“根据物流园区依托的对象,把物流园区划分为货运服务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四种”。但是在实际建设和运营中,往往会演化成各种不同具体业态。比如按照物流园区的规模和功能,广义的物流园区又分为物流园区(狭义的,一般是政府主导,占地从几千亩到几十平方公里不等)、物流基地(一般占地在几百亩,吸引其他物流企业入驻)和物流中心(一般占地也就几万平方米,大型物流企业自用为主)三大类。

随着众所周知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持续影响,地产商开始介入物流园区项目,物流园区的开发模式也呈现多元化,包括政府主导、大型物流企业自用和物流地产开发等。而且,物流园区的经营模式也从仓库出租到增值服务,对物流园区的后期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物流园区在具体规划、建设和运营时,要重点考虑以下7个方面的问题。

1、深刻把握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和项目地的城市产业结构与市场客户需求

在进行物流园区项目选择时,首先要考虑的不是政府政策,也不是投资者的实力,而是市场需求是否支持项目发展。

物流园区项目的宏观把握有三个要点: (1)宏观经济环境分析。一般来说,宏观经济环境分析要从三个层面和两条主线来把握。三个层面即全国层面、省市(地区)层面、本地层面。而两条主线即总体经济和物流行业,包括现状,特点,问题,趋势等。

(2)当地城市产业结构分析。一是了解当地城市主导产业的构成,以及支撑主导产业的重点企业分布。二是当地物流产业发展情况,包括发展现状,未来规划,相关优惠政策等。

(3)市场需求分析。当地物流需求是产地物流?如果是,那么主要企业是谁?主要产品是什么?或是销地物流?如果是,那么主要需求企业是谁?需求什么?还是中转地物流?如果是,本地的相关设施和渠道是否满足物流中转需求?

2、要踏踏实实进行实地市场调研,分析项目周边的可能竞争对手及其相关企业

考察宏观市场需求后,还要实地调研项目周边市场竞争的状态,寻求可供选择的差异化策略。

物流园区项目的实地调研,一般也是要从三个方面进行:

(1)周边主要产业(工业)园区。即对项目所在地一定半径区域内的各类产业(工业)园区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包括这些园区的发展目标,功能布局,未来规划,入驻企业,优惠政策等。这些园区有可能为项目提供市场需求,也可能与项目产生竞争。

(2)周边物流园区及其入驻企业。包括已经建成正在经营的和规划中拟建的各类商贸市场、货运市场,以及这些市场的主要入驻企业和业户。对重点市场和企业进行深度访谈,进行优劣势对比分析,从而形成实地市场调研报告,供项目决策参考。

(3)潜在客户需求。具体了解项目地的主要制造、商贸、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情况。对这些企业进行物流需求调查,了解它们入驻项目的可能性。对那些潜在目标客户,要进行逐个的“地毯式”调研,为项目后期招商积累客户。

3、项目地的区位交通情况,是项目战略定位的客观基础

城市的区位与交通,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物流要素。在很大程度上说,区位交通是客观存在的,难以改变的。因此,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1)区位优势。具体分析项目所在地城市本身的自然情况。包括城市性质(是工业城市,是商贸城市,还是旅游城市?),目前的经济总量以及发展趋势,人口规模等。宏观上,了解项目所在地城市在地区经济、区域交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核心枢纽?还是辅助从属?微观上,要具体了解项目地周边四邻情况。即项目所在区域的控制性规划,周边相邻的都有什么项目规划。 (2)交通优势。根据项目初步定位和项目周边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如:公路,即临近项目地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以及其它道路。铁路,特别是与铁路货运站的距离和目前铁路运输的大宗物资主要种类是什么。港口,了解当地港口集装箱,散杂货,特种码头等情况,保税监管情况。机场,一般附加值高的货品会关注机场货运。(如果建设空港物流园区会重点进行分析。)在交通优势分析中,一般以某种运输方式为主进行分析。如公路港主要考虑公路情况,也会考虑多式联运的可能性。

4、项目的具体战略定位和规划设计

物流园区项目的战略定位是项目成功的关键。而目前很多物流园区项目没有达到预想效果,主要是忽视前期的战略定位,结果就是先天不足,无法满足客户需求。

把握物流园区项目的战略定位,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1)基本的战略定位。即根据市场需求、区位交通和投资企业掌控的优势资源,确定项目的基本定位。是做商贸型物流园区还是货运型物流园区?如果做货运型物流园区,是单纯的公路港,还是公铁联运,铁海联运等等?要具体化,市场针对性要强。战略定位包括市场定位(细分市场在哪里),客户定位(具体是哪些企业入驻),产品定位(园区的建筑形态如何),品牌定位(市场形象如何)等。

(2)主要功能确定以及分区的空间布局。项目的主要功能。即项目有哪些主要功能,如办公、交易、仓储、配送、信息、配套服务等等。各功能区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以及相互关系。比如,每个功能区多大面积,将来计划有多少家企业入驻。平均每家企业的办公面积,仓储面积和停车需求如何。各功能区的空间布局以及相互关系。既要考虑项目建设的外观形象,也要考虑各功能区的业务互动和效率优化。

(3)具体规划设计。包括建筑形态(外观和内部),道路规划(人车分流),景观绿化等。而且具体规划设计既要考虑租售经营的需要,也要具体照顾物流作业的技术需要。

5、要在开工前确定项目的开发和盈利模式

大家都知道,物流园区是投资大、周期长的项目。传统的物流园区就是依靠园区租金收入。而现代物流园区要成为第四方物流服务平台,需要向入驻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因此,确定园区项目的经营模式,才能形成园区建设与运营的良性发展。

(1)土地规划。物流园区用地一般属物流用地,因自身配套服务需要(国家规定物流用地比照工业用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申请部分市场(商业)用地。土地价格与当地政府具体洽谈,协议确定。也要走招拍挂流程。在规划条件方面,配套部分保持在20-30%为宜。

(2)开发原则。正因为物流园区项目占地面积大,建设周期长,而且招商、培育也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建议物流园区项目的开发原则为:统一规划,分期开发;滚动发展,分块管理。 (3)经营模式。物流园区的具体经营模式有三种,一是全部持有出租,二是全部销售,三是租售结合。因物流园区投资大,全部持有出租的资金压力也就比较大。而如果全部销售,也难以对入驻企业(业户)进行整合管理。因此,采取租售结合的模式是最佳的选择。

(4)项目后期运营的收入结构。除了房屋租金(含物业费)外,还有业务整合收入(入驻企业产生新的业务需要),信息服务收入(为入驻企业和相关企业提供),以及其它收入。

6、做好项目的后期运营管理服务,是决定项目成功的保证

物流园区项目的成功,市场调研是前提,战略定位是关键,运营管理服务是保证。做好物流园区的后期运营管理服务工作,就是要“1+1”,即建设一个体系——园区公共服务体系,搭建一个平台——物流信息服务平台。

(1)园区公共服务体系。包括5个方面:一是专业性物业管理服务。如同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为入驻企业和客户提供基本的保安、保洁、工程维修等基本服务。二是一体化行政服务。包括统一办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代办,统一开具发票,办理行政许可(开展物流业务的行政审批)等。争取引进相应的工商、税务、银行机构,以及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入驻园区。三是企业管理服务。因为入驻物流园区的企业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园区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为它们提供人力资源、财务记账、法律合同等服务。也可以推荐社会机构长期合作。四是业务整合服务。为入驻企业提供业务信息,提供辅助性业务服务(如配送、装卸等),使得入驻企业集中核心业务成长。五是物流金融服务,包括贷款,担保,保险,融资租赁和仓单质押。这点是很多物流企业想做而又难以做到的。

(2)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包括2个方面,一个是外部的公共信息服务,另一个就是园区内部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由园区统一开发建设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既可以满足入驻企业业务管理的电子商务需要,也会降低这方面整体的投资和费用。

7、获得政府的相关扶持政策

物流产业列入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物流园区作为重点工程,可以得到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1)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资金支持。物流园区项目在当地政府(发改委)办理立项手续后,要争取列为省重点工程项目。由此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扶持政策。

(2)当地政府的具体有关政策。土地政策:土地价格在挂牌前签订协议确定。规费政策:项目开发建设过程中,市区两级行政事业收费减免。税收政策:无论建设期和经营期,园区项目缴纳的税收,地方(市区两级)留成部分至少可以做到“免二年再减半征收三年”。特别要提醒的是,入驻企业要享受同样的税收优惠政策。这点对未来招商、吸引入驻企业来说很重要!其他政策:如政府代办项目手续办理,行业规范管理(政府下发文件,要求相关企业进驻,便于招商),以及实际的财政资金支持等。 通过对物流园区的实证研究,我们认为:物流园区未来发展趋势就是成为第四方物流运营平台!

第四篇: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

论文摘要:随着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的“特殊产品”也将进入物流发展的第一线。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职业能力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如何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应用成了我们高职院校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作为综合性很强的专业,物流专业的教学不同于其他专业,加之物流教学的模式在国内还没有一个很成功的典范可以借鉴,很多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都必须在教学实践中摸索。笔者从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着手,旨在为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模式提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改革发展之路。 论文关键词: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物流;教学模式;改革思路

钟晶灵(1982-),男,湖南益阳人,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企业管理系专职教师,助教、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物流管理学、市场营销学教学与研究。

许军莉(1984-),女,陕西咸阳人,广州达内软件职业培训学校讲师、本科学士,主要研究方向:教务管理与教育技术学。

通信地址:广州市增城荔城街华商路一号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511300E-mail:zhongjingling123@126.com(钟晶灵)

一、高职物流专业教学的现实性要求

随着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的“特殊产品”也将进入物流发展的第一线。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职业能力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如何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应用成了我们高职院校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高职物流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

从本校06专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反馈的信息来看,用人单位对高职物流毕业生的实践技能并不满意,他们希望高职学生毕业后能立即上岗,但毕业生到了企业后往往无所适从,企业花费大量的精力对他们进行岗位技能培训,但当这些毕业生掌握了这些技能后,他们又会另谋高就,这样就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人力成本,造成企业更愿意招有经验的员工而不愿招收应届毕业生。因此,我们高职物流教学必须根据企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进行相应调整,加强实践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尽可能降低企业的重复培训成本。

(二)物流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物流是一门系统性、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新的、正在快速发展的学科。从物流运作的角度看,现代物流包括企业内部物流、行业物流和社会物流三部分。对于企业内部物流,包括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等的采购、晕顺、储存保管、半成品或成品库存管理、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对于行业物流,有各种运输手段利用、建设共同仓库、实现共同配送、简历共同流通中心、技术中心处理等;对于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有储存、运输、调配、保管、分装、加工、信息发布与接受、集装箱管理、报关、结算、货运代理、物流服务器管理等,这些都带有明显的实践性。

二、目前高职物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06年开始设置物流专业,虽在学习和探索中不断寻找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思路,但受教学经验的限制和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一)教学主体——“双师型”教师稀缺

物流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大批既懂理论又能实践的教师队伍,然而物流也是一门相对较新的学科,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的全面型教师太少。本人所在的系,不少从事物流

教学的老师是半路出家,由交通运输或者工商管理类相关专业转过来,也有几个是物流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一出校门就从事物流教学。他们根本没有或者很少有机会亲自从事物流的操作和管理,对物流行业的理解比较平面化,对学生讲解起来往往就“空对空”,没有实践经验,对于物流的相关业务流程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往往讲授的知识与企业实际情况出入较大,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仅占l0%,师资力量的不均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培养。比如《物流项目管理》,大多教师要么懂工程项目管理,要么懂物流管理,而既懂项目管理又精通物流管理的教师却几乎没有。

(二)教学载体——专业教材选择不当

目前国内物流行业本身就没有形成很系统化的理论,不同出版社的物流类教材水平参差不齐,就是同一系列的物流教材也会有系统性不强、内容重叠冲突、相互抄袭严重的问题,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有待提高。目前的教材规范性也不强,大多数高职物流教材只是采用市面上已有的教材改编,存在理论性强、实用性不强、无法吸引高职学生对教材的兴趣。比如《供应链管理》,系统性水平极其高,却要求物流高职学生去掌握这种理念,接受能力肯定很差。同时,有关物流技术方面的教材跟不上实际的需要,缺乏先进软件技术支持,比如在我们重点放在讲授条码技术上时,国外已经兴起了RFID及EPC的研究热潮了。

(三)教学过程——理论教学多而实践少

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教学上仍沿袭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大部分时间都由老师口头讲解,有的时候会在学期期末安排一到两周的实习时间。而且就是在实习中也缺乏针对性和合理安排,管理松散,敷衍了事,使实习沦为课堂教学的一个象征性的点缀。这种教学方式已经和专业要求严重脱节,造成了物流专业建设的严重落后,很多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物流行业后都要从头开始学习,这也进一步制约我国物流行业整体水准的提高。受限于教师自身的经验、学校实验室的建设、国内高质量的配套实验软件、以及国内该领域的系统性教材等因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论课课时占了绝大部分,实践课的课时却相当少,与该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不符,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安排不当

首先,很多的课程重复性内容太多,而不同的授课教师都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重复讲解,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冗余的教学体系。比如,在《物流技术与装备》中,有信息技术的内容,而在《物流信息系统》中有同样的一章。其次,课程的设置不是非常科学。核心与非核心课程的分类,课程的时间安排,课程的层次性等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有些专业基础课到大二第二学期都没有安排,导致学生在理论运用上缺乏连贯性。

(五)教学手段——无法提高学生兴趣

虽然引入了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是采取电子教案和案例讨论的形式,而且不少教师误以为有了课件课就上的生动了,穿插了案例就说明内容讲清楚了,所以往往采用大量的案例,结果把案例变成了象教材内容一样枯燥无味了。高职学生本身学习主动性不强,并且物流专业本身的课程自带趣味性不足,若缺乏教师的引导性讲授与多样性教学方式运用,在课堂上基本提不起兴趣,导致逃课,迟到,上课睡觉,讲话,玩手机等现象普遍。

三、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

作为综合性很强的专业,物流专业的教学不同于其他专业,加之物流教学的模式在国内还没有一个很成功的典范可以借鉴,很多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都必须在教学实践中摸索。笔者从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着手,旨在为高职物流专业教学模式提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改革发展之路。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应用型教材系统完善

建立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前提条件。为此,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尽快制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试行办法,进一步明确“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供

各类学校参考执行;制定教师向“双师型”努力的激励机制,在教师编制、任职条件、职称评审、工资待遇、聘任政策以及教师引进等方面向“双师型”倾斜。高职教育应该一方面鼓励在校教师分期、分批到企业实习,掌握本专业的技能;经常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学术活动,开展校际间的教学交流和观摩学习;不定期组织教师深入物流企业进行调查和学习,掌握物流行业的新动态;另一方面也积极根据需要聘请一部分在企业管理第一线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学校和教学系部应严格挑选专业教材,统筹规划,先确定好专业的课程体系,再组织教师确定好每门课程的教材。在选择教材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课程间的知识空白及重复讲授。有能力的院校可以尝试组织自己的专业教师从事教材编写,一方面可以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另一方面也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一种方法。

(二)课堂理论教学中的改革思路

1.思想先行,引导学生学习观念

大多学生对物流概念仅仅停留在仓储与运输上,总认为,物流专业学的就是管理仓库和运输管理,以后就业不外乎仓库保管员或货代业务员。这样狭义的理解物流专业,使得在学习中仅仅学习仓储管理和运输管理就认为学好了物流的课程。同时,这样的目标定位使得学生很难有内在的驱动力来学习和研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拓展物流概念的深度和广度,着重让学生了解物流除了仓储和运输,还有一个很多重要的领域,诸如物流信息服务、物流战略规划、物流营销、企业供应链管理和国际物流等,让学生了解走进物流学习的大千世界。

2.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长,对于喜欢营销的学生,将物流与营销服务相结合,让学生思考,作为现代典型的服务行业,物流企业的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和注重的方面以及物流企业的营销框架体系;对于有计算机基础的学生,则引导他们对物流信息技术的学习,掌握物流技术软件系统和模式。在课堂上尝试“团队学习”和“项目参与”方法,让学生转变被动接受角色,主动参与到课程内容掌握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程考核也不宜单纯以卷面考试来决定,应逐渐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如学生平时的参与度、作业情况、模拟操作等,激发学生乐于学习的心态。

3.循序渐进,开展层次性教学

从现代物流学基本概念到仓储、运输、配送、包装和货代管理等一些基本操作与管理,进一步讲授企业物流的各个环节,并在学生已学课程基础上,以专题讲座的形式着重讲解与物流组织有关内容,如,精益物流、有效顾客反应、快速响应、JIT采购、六西格玛物流等。然后利用供应链管理的讲解将之串联起来,同时让学生课后学习企业ERP以及APS等与物流管理和生产运作管理知识,拓展学生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宽度,同时适当鼓励高职学生,要将目光放长远,要成长为一名物流行业的专家。

4.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直观认知

考虑到物流课程所涉及的内容比较抽象枯燥,许多事物都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地为学生提供直观感知。在教学中尽量利用图片、图表为学生讲解,如配送与采购的基本流程,让他们感受到物流领域里面的万千世界;对于学生没有接触过的物流设施和设备,如手推车、托盘、集装箱、叉车等,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有关视频,尽量给学生提供直观、视觉上的感知,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参观和实习中非常容易地将实物与概念相关联,进而有利于学生快速适应企业的现场管理。

5.迁移教学,利于学生活学活用

在物流信息技术教学中,一方面,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物流信息技术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学生对EXCEL的熟悉掌握,采用基于EXCEL的信息管理软件,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熟悉的行业,设计一个针对小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

这样,既打破了学生对软件设计的神秘感,又熟悉了企业生产与物流的流程,有利于学生以后学习企业的高级计划排程;在讲解自动化电子货架,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设计一个身边的可以利用EPC的系统,设计出一个利用电子标签辅助拣货系统,有总线控制式的,也有利用FRID技术的。这样,加强学生对各关联知识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与学习中能够活学活用。

(三)实践教学中的改革思路

物流人力市场需求的是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才,对于以物流技能培养为主的高职院校,更应该把实践教学放到最重要的位置。

1.利用网络信息,培养模拟实践能力

要求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与外界沟通,多参与物流论坛的活动建设,就论坛上提出的一些实际问题,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参与讨论。对一些知名网站的物流信息也要求学生多去了解,既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又能了解物流管理的实际中的情况,有利于以后真正参与物流管理工作中对问题的解决。

2.完善物流实验室,熟悉业务环节操作

高职院校应当结合实际情况,投入适量资金,建设物流实验室,并且购买相关的物流软件,在校内实验室进行货物出入库管理、货物搬运管理、货物日常养护及盘点管理、各种运输方式的货运代理、报关业务处理、集装箱堆场管理、订单处理、分拣补货、配货送货、流通加工、包装、信息系统管理等训练,以此了解掌握采购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包装管理、装卸搬运管理、流通加工管理、配送管理、物流信息系统管理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和物流设备的操作使用,掌握企业物流、连锁物流、国际物流、供应链物流的主要业务流程和重点管理内容。校内模拟实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根据物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实务操作的适应能力和执业判断能力,实习过程中要保证实习资料的仿真性和内容的完整性,以及对模拟实习的指导和考核要规范化。

3.实地考察,加强亲身体验认知

通过实地参观考察安排以下实践教学内容:认识车站、机场、港口、码头、货场、仓库、配送中心、物流园区等物流基础设施;认识叉车、集装箱、堆垛车、货架、托盘、吊车等物流设备;认识工商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流程。另外,可以安排学生做一些物流方面专题性的市场调查,如了解物流企业的部门设置、岗位职责;了解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物流方案的可行性分析等。

4.校企合作,具备一线实操技能

校外企业实习内容涉及广,包括物流包装、订单处理、配送、仓储、运输等诸方面的业务。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跟班或顶班参加物流实务工作,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系统思考能力,也能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校外生产实习应该说是教学环节最好的一种方法,需要校企合作,一方面学生能力得到锻炼,为就业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也能为企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长期的校企合作对于学校和企业都是双赢的,应该得到校企双方更高的重视。

5.毕业论文,深化专业知识体系

这是一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实践性教学形式。一般包括选题、收集资料、确定研究思路、问卷调查、撰写论文等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对知识获取、信息选择的过程。撰写论文有利于深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论文的答辩,可以锻炼和考核学生的思维、语言表达能力。我校高职学生必须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并答辩合格才准许毕业。

综上所述,面对物流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必须从师资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不断改进,不断提高,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大量合格的高技能应用型

物流人才,促进我国物流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楼前飞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009.11. 2 高和鸿,郝建彤. 我国物流教育发展的现和趋势[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2. 3 白世贞,陈化飞. 物流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研究[J]. 物流科技,2004,5.

4 王健.我国物流人才教育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 福州大学学报,2006,2.

5 嵇成舒. 电子商务物流应用[M]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2.

6 陈兴威,李瑞东.高职物流教学的几点思考[J]. 维普资讯 http:// 7 蒋伟,孙红菊.合理组织高职物流教学[J] 物流教育论坛,2008,9。

8 王晓蜀. 物流教学改革与创新[J]现代企业文化 2008,5。

9 汪长飚. 物流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的探索[J] 现代企业教育,2007,8.

10 赵习频.“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7, 6.

第五篇:我国物流企业文化建设思路探析

当前,我国物流业已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部门,政府也相继出台一些有利于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与此相对应的是,物流企业的文化建设则显得相对滞后,一些企业追求短期利益,市场诚信度偏低,这都可能造成整个物流供应链的严重断裂。因此,只有深入探讨物流企业的文化建设,才能更有效地推动我国物流行业的跨跃发展。

1两种物流文化观

物流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它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我们称之为物流文化。国内对物流文化的理论研究和深入讨论尚不多见,从物流文化的内涵上看,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界定方式,大体可以归纳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物流文化观。

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物流文化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内容和表现手段的文化形态,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依赖于以物流技术、物流资源、物流信用为支点的经济活动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形态、社会规范、行为方式和精神观念四个层面,从而形成一个自下而上的“金字塔”物流文化结构。

本文所指的“物流文化”是从狭义的角度加以阐明的,即“物流企业在相关的活动中产生的、影响企业自身行为的精神现象的总和,主要是指企业对物流活动的认知、态度、信念、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具体而言,它是指物流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由全体员工所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规范。

2物流文化的重要性

(1)物流文化建设是我国物流企业与国际物流业接轨的内在需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小型物流企业占据大多数,传统经营理念束缚严重,短期行为泛滥使得物流企业很难壮大和健康发展。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蓬勃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外国资本的进入不仅带来了现代物流文化和先进的运作方式,而且也要求中国能够提供具有现代经营理念、服务优良、低成本、高效率的现代物流环境。

(2)物流文化建设是提升我国物流企业竞争力的需要。物流企业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塑造具有共同理想信念,为企业节约交易成本和管理费用;同时,物流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物流企业无形的约束与支柱,当物流企业管理趋向团队化时,它就是物流企业内部团结的纽带、沟通的渠道,是团队之内或团队之间相互默契的“共同语言”。

(3)加强物流文化建设是促进物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发展物流文化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还具有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在社会文明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维护社会环境的基础上。因此,可以说物流文化建设是支撑物流企业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和动力源。

3物流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

对不同物流文化的定义,必然会产生不同的内容。基于前述物流文化的定义,本文将物流文化的主要内容总结为:“服务至上、以人为本、诚实守信、品牌提升”。

3.1服务至上。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企业经营者就意识到顾客满意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从而把顾客的需要和满足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首要问题。美国物流人士认为,物流活动的最大作用并不在于企业节约消耗、降低成本或者增加利润,而是在于提高企业对顾客的服务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正是这种物流文化,使得美国企业特别强调物流

的服务保障功能,并通过物流的服务保障增强企业竞争力,增加企业利润,从而使得美国物流产业,在追求顾客服务竞争的企业物流管理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

3.2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理论的本质特征,即是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学。“企”业止于人,因此,人为企业之本。这就要求物流企业文化充分体现尊重个人的精神,注重员工职业规划,重视员工的持久培训,使员工感觉到个人的职业前景得到公司的重视,并且与公司前途是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企业应专著于创造“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企业氛围,致力于建立一个平等竞争、优胜劣汰的工作环境,注重员工与员工间、上司与下属间的交流与沟通,从理顺人心入手,逐步形成理解人、关心人、凝聚人、培养人、发挥人的良好氛围。

3.3诚实守信。现代物流企业的特殊性和风险性以及对市场流通的关键性作用,决定了物流企业的诚信比其他制造业和零售业更为重要,尤其是第三方物流中的诚信度的问题更是值得注意。在物流活动中,诚信物流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公众的认可度,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或者银行贷款。因此,物流企业要想赢得长久和客源,就必须培养自己物流市场的诚信度。从物流企业角度出发,做到诚实守信,必须建立以诚信为内容的价值理念。把诚信的思想体现在企业文化当中,在企业内部形成倡导诚信、推广诚信、实践诚信的价值体系;建立普及诚信理念的教育机制。

3.4品牌提升。品牌是企业与客户沟通的工具,是客户认识企业最主要的途径。所以对客户来说,物流企业的品牌文化就是客户眼中的物流企业文化。在如今的物流行业,企业数量众多,良莠不齐,品牌是物流企业向客户展示实力的最有力工具,是客户认识物流企业最主要的途径。而物流企业的品牌文化正是孕育在物流企业文化之中。因此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打造响当当的物流企业品牌。

4我国物流企业文化建设构想

4.1深刻理解物流文化的作用和目标。物流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就是为了进一步提升物流企业的整体素质,从而保持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因此,应从导向性、规范性、约束性、凝聚性和融合性等方面来确定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

4.2领导以身作则,信守价值标准。企业领导以身作则是一种无形的影响力,对下属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必须通过自身的行动向全体员工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在每一项工作中体现这种观念,并注意感情沟通,以平等的、真诚友好的态度对待下属,取得他们的信任。感情上的默契会使领导者准确地预见周围世界对自己言行的反应,大大增强自己言行对员工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企业领导者要使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审时度势地将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确立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通过自身的身体力行不断向员工传播和灌输,以建立共识,塑造为新的企业文化内容,最终通过物流企业文化自身的机制和职能作用,促使企业经营的行为方式发生改变。

4.3物流文化建设应与企业的发展同行。物流企业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环境,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积极学习和引进新的知识和新的思想来丰富和发展物流企业文化内涵,促进物流企业现代化的发展。物流文化价值观的形成是一种个性心理的积累过程,这不仅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需要给予不断的强化。人的合理行为只有经过强化予以肯定,才能重复出现,成为习惯稳定下来,才能使行为的价值标准转化为行为主体的价值观念。因此,对符合企业价值标准的行为要不断强化,使之为全体员工所接受,逐渐形成物流企业文化。

4.4物流文化的差别化与内化。物流企业成员在个性、气质、文化修养和社会背景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要在如此复杂多样的个体中形成一个共同价值观念,需要较长的时间以及积极创造条件,需要强化物流企业文化的塑造过程,主要包括:分析内外因素,选择价值标准。一个物流企业选择什么样的价值标准作为形成企业文化的基础,这是塑造物流文化的首

要问题。价值标准的选择首先要考虑物流企业本身的性质。不同类型的人以及他们的组合方式都会影响企业文化的形成。物流文化的形成,要求做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员工树立符合共同价值标准的价值观念,抛弃一切不符合价值标准的信念和看法。

第六篇:新经济时代企业的经营思路与物流

一、新经济时代企业经营的新特点

在新经济时代,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激化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企业经营将被推向新的环境中。销售额上升,利润额下降;成本提高,效益降低;风险增多,保险系数减少;经营难度加大,成功率变小。由于经济全球化,局部竞争的市场变成全球范围的经营场所,各国的企业都将被逼上同一个擂台,互争高低。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总趋势。在这种严酷的经营环境中,形成了企业经营的新特点。第一,着眼于高科技,高附加价值产品的研制,热衷于时尚、独特、新奇、酷式、魅力产品的开发,追求短周期、高频度、见效快的产品价值,注重品牌效应和企业诚信度。比如第一批手机新产品的问世时的价格,与现在手机的价格要相差几倍,甚至十几倍。这种高科技、高附加价值的产品是企业出奇制胜的法宝,而通用产品,价值和利润却都有限。前几年曾在日本兴起的电子猫“热”,属奇特、新颖产品,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效益。德国的奔驰车,法国的“皮尔·卡丹”服装,美国的麦当劳,意大利的比萨饼,中国的茅台酒等都受益于品牌效应。西门子、摩托罗拉、菲利浦、索尼、海尔等均因为企业的知名度和诚信度而使自己的产品畅销全世界。

第二,通过规模经营,降低成本,加强市场竞争力。企业如果具有—定规模,就可采取批量定货、批量生产、批量运输、批量销售的办法大幅度降低费用,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会因此而加强。超级市场、连锁商店、便利店等之所以有竞争力,其中,规模经营是重要原因之一。跨国集团公司、大型生产企业是依靠规模经营维持自己的市场地位。最近几年世界性的知名大企业的合并浪潮,也是出于这种考虑。重组巨型企业的目的是规模经营,产生规模效益,这种倾向会越来越明显。

第三,充分发挥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施功能整合。现代企业早已抛弃过去那种自成体系、封闭经营、大而全小而全的落后做法,注重结盟、联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每个企业只有在自身专长和“拿手”的方面狠下功夫,精益求精,使有限的技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拿手”永远处于领先地位,从而保持永恒的竞争力。这也是今后企业经营战略特点的重要方面。

第四,服务第一,用户至上。新时代的企业经营方针之一,是“服务第一,用户至上”。用户打一个电话,用计算机发一个指令或发一份传真,企业就立即上门,提供全程一站式服务,中途用户可以查寻、追踪;在时间方面极力提高速度,为用户争取时间。因为在信息化时代,竞争异常激烈,企业都在打“时间差”,强调时间效益,要求快节奏,因此既保持质量,又保持速度的服务,也将是新世纪企业经营的新特点。

第五,信息代替实际操作,减少浪费,节约时间和费用,实现事物的无缝对接。21世纪,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人们越来越尝到了信息的甜头。如果实现信息的有效组合,会使这个世界发生“质”的变化,在物流环节中,我们真的可以做到“零库存”,取消仓库,只用自动分类、分拣系统就能保证及时供货。那样会大大缩短流通时间,节约仓储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企业及时捕捉信息,可以最早选择商机,最先抢占市场,最快组织队伍,从而实现供应链的无缝对接和整合。这些都将是新时代里企业经营的新特点。

第六,强化国民意识,注重环保责任。新时代的新型企业,不仅需要准确进行市场定位,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准,加强人才培养,严格成本控制,保持企业盈利,而且需要不断增强国民意识,履行环保责任。企业生产的产品,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必须保持无噪音、无公害,不给周围居民造成妨碍和影响。企业不仅要考虑赚钱,也要从为国民创造福利和美化环境的目的出发,尽量为人类社会做贡献。国外许多知名企业都采取出资在本地区建公园绿地、街心广场、儿童乐园或向学校损款等方式,努力与周围居民融为一体,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取得当地居民的信任和好感。这也是一种企业经营之道和时代风尚。

第七,在现代物流上狠下功夫,挖掘“第三利润”。在新的经济发展的阶段,企业在生产和销售领域大都已接近极限、很难找到新的发展空间,于是纷纷把目光转向物流这一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力争在这里寻求出路,创造剩余价值。这种趋势在21世纪将愈发明朗化。

二、准确把握企业的基本经营思路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出现了大量的现代化新型企业,这些企业善于将国外先进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与国内实际结合,紧跟时代步伐,随时调整企业结构、产品方向。使小国人饮佩,令外国人惊叹。然而,有些企业仍然残存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意识,留恋政策倾斜、垄断地位、特殊照顾等,他们至今还远远不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和做法,显露出与新经济时代的不协调。也有些企业,不把真功夫下在企业自身改造和管理上,总想找路子、钻空子,偷机取巧,一夜暴发、或搞虚假合资、“包装”上市,蒙蔽伙伴,哄骗股民。还有些企业造假、掺假、卖假,走私、贩私、五花八门,无奇不有。什么办法都想,什么手段都使,就是不上正路。我们应该认识到,在新时代、新经济社会里,邪的、歪的终归走不通,更不会长远,企业只有靠自己的努力,靠降低成本等办法维持生存,求得发展,这才是正确的选择。

三、物流是当今时代企业发展的新天地

1.当今时代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进入21世纪后,企业的经营环境将显露出以下特点:一是经济全球化特点愈发突出。2001年发生“9·11”事件后,美国经济衰退,不少国家的经济受到影响,因为这些国家对美国依赖性过强。我国的商品出口贸易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贸易关系、生产关系、金融关系、流通关系、资产关系逐步融合在一起,相互作用,彼此连动。贸易壁垒被打破,关税趋于一致,游戏规则相同,外资企业,跨国公司逐渐自由进出,各国企业共同利用同一个平台,谁都不特殊,谁也没有保护,就看各家的真本事。二是世界性的买方市场愈发突出。由于科技进步,生产现代化和经济发展的结果,商品越来越丰富,销售越来越困难,市场饱和或超饱和现象越来越普遍,使世界性的买方市场矛盾愈发突出。三是世界经济在新形势下大调整、大改组。在国际政局长期基本稳定,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竞争日益尖锐的今天,欧美和日本等工业强国的经济出现同时衰退现象,必将促使这些经济大国重新审视世界经济环境,这些国家的跨国公司、大型企业也会随之重新调整经营战略,进行供应链重组,瞄准国际市场,发起新一轮的攻势。世界经济结构和格局也将会因此而发生巨大变化。四是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已经进入了“物流”发展阶段。纵观欧美、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可以说、已从重视生产转为重视销售,又由重视销售转向重视物流。特别是电子商务兴起后,商品的交易活动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来完成。然而,科学再发达,电子商务再好,商品也不可能像电子信号那样,瞬间飞至身边。没有运输、保管、装卸、包装等物流过程,照样达不到目的。

2.物流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巨大空间。我国的许多企业对物流的利润潜力和在经营中的作用已逐渐有了深刻的认识。据有关权威人士介绍,1999年我国国有工业企业的流动资金占用约为3万多亿元,资本周转速度为1.2次,国有商业企业资本周转速度为2.3次,而国外的资本周转速度是我们的7—10倍。另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全社会的物流费用支出约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20%,物流费用占商品总成本的的账面比例达40%,运输成本占国民经济总成本的30%。这些数据充分表明我国物流水平落后.发展潜力巨大。

近些年来,物流愈发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一些国家把发展物流作为本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实践已经证明,由于物流能够大幅度降低企业的总成本,加快企业资金周转,减少库存积压,促进利润率上升,从而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所以,各国的企(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业才越来越重视物流,从物流这一巨大的利润空间巾寻找出路,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大家熟知的海尔集团,有人称其为“中国物流管理觉醒第一人”,2001年10月又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授予了“中国物流示范基地”称号。这是因为海尔集团从1999年开始创新子一套现代物流管理模式,兴建了现代化的立体自动化仓库,构筑了将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为一体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使呆滞物资降低73.8%,仓库面积减少50%,库存资金减少67%。除海尔外,长虹、新飞、格力等大型生产制造企业已纷纷建立起自己的物流管理体系。今后,物流“热”在我国的企业中将持续升温,还会有更多的企业认识物流的重要性,积极投身到物流的“热浪”中来。

上一篇:物业公司后勤工作计划下一篇:物流负责人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