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总结

2022-04-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当一段工作完成后,或是一个项目结束后,回首工作与项目的过程,从中反思不足之处,可获得宝贵的成长经验。因此,我们需要写一份工作报告,但如何写出重点突出的总结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总结》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一篇:高中化学基本概念总结

桥梁工程基本概念总结

1桥梁工程主要内容

1) 构造原理

2)计算原理

3)计算方法

4)施工概要

2桥型

1)简支混凝土梁桥

2)悬臂混凝土梁桥

3)连续混凝土梁桥

4)混凝土刚构桥 5)圬工及混凝土拱桥

6)混凝土斜拉桥

7)悬索桥

3桥梁的地位

桥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实力、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等综合国力体现;是代表一个地区经济、历史、人文等社会发展的标志性建筑,可以说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座不朽的丰碑。

4桥梁的组成,从传递荷载功能划分

(1)桥跨结构 (2)支座系统 (3)桥墩 (4)桥台

(5)墩台基础

5计算跨径

• 跨径

• 净跨径对于梁式桥是设计洪水位上相邻两个桥墩(或墩台)之间的净距,用l0 表示

• 建筑高度是桥上行车路面(或轨顶)高程至桥跨结构最能下缘之间的距离

桥下净空是设计洪水位或计算通航水位至桥跨结构最下缘之间的距离,以H表示

6桥梁附属设施

1)桥面铺装(或称行车道铺装)

2)排水防水系统

3)栏杆(或防撞栏杆)

4)伸缩缝

5)灯光照明

7桥梁的分类,按跨径大小分类

桥梁类型

多孔跨径总长L(m)

单孔跨径L0(m)

特大桥

L≥500

L0≥100

大桥

100≤L﹤500

40≤L0﹤100

中桥

30≤L﹤100

20≤L0﹤40

小桥

8≤L﹤30

5≤L0﹤20

8桥梁的分类,按桥面的位置划分

上承式——视野好、建筑高度大

下承式——建筑高度小、视野差

中承式——兼有两者的特点

9桥梁的分类,按桥梁用途来划分

公路桥、铁路桥、公路铁路两用桥、农桥、人行桥、运水桥、其他专用桥梁

10桥梁的分类,按材料来划分

木桥、钢桥、圬工桥(包括砖、石、混凝土桥)、钢筋混凝土桥、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

11桥梁的分类,按结构体系划分

梁式桥、拱桥、刚架桥、缆索承重桥、组合体系桥

12桥梁的分类,按跨越方式

固定式的桥梁、开启桥、浮桥、漫水桥 13桥梁的分类,按施工方法

整体施工桥梁——上部结构一次浇筑而成

节段施工桥梁——上部结构分节段组拼而成

14桥梁设计程序

1)“预可”和“工可”研究阶段

2)初步设计

3)技术设计

4)施工图设计

15桥梁的规划设计

16桥梁设计原则

公路桥梁的设计,根据其使用任务、性质和所在线路的远景发展需要,应符合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适用耐久、经济合理的要求外,还应考虑造型美观和有利于环保的原则。

17桥梁的体系

由基本构件所组成的各种结构物,在力学上也可以归结为梁式、拱式和悬吊式三种基本体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各种组合。

18桥梁的美学

一座桥梁应具有优美的外形,应与周围的景观相协调。

19桥梁荷载分类

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偶然荷载

20永久荷载

概念:桥梁使用期内,位置、大小、方向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的作用。

主要类型:主梁结构自重、桥面铺装及附属设施

土重、土压力、体内外预应力、混凝土收缩、徐变影响、基础变位影响等

21可变荷载

桥梁的使用作用:车辆、人群以及由车辆间接引起的作用。

汽车、挂车、履带车、人群及特种车,对弯桥考虑离心力、冲击力

其他可变包括:汽车制动力、支座摩擦力、温度、风荷载、水压力等

22偶然荷载

地震力(设计烈度7~8度)、船舶撞击力、漂流物撞击力

23桥面布置

行车道:

双向车道布置——交通量不大的桥梁

单向车道布置——交通量大的桥梁

做法:上下行桥梁分离、分隔带

双层桥面布置——充分利用桥梁的承载能力

人行道——城市附近的桥梁

检修道、安全带——郊区或高速公路

24桥面铺装类型,常用方法,与主梁的关系

类型:1)水泥混凝土

2)沥青混凝土

3)沥青表面处治

4)泥结碎石

5)混合型

常用做法:一层混泥土铺装,8~10厘米厚

一层砼+一层沥青,8+5厘米

防水混凝土铺装——抗裂性较好的砼

与主梁的关系:1)桥面铺装必须配筋

2)铺装层对主梁受力有一定帮助作用

25桥面防水层的类型

1)洒布薄层沥青或改性沥青,其上撒布一层砂,经碾压形成沥青涂胶下封层。

2)涂刷聚氨酯胶泥、环氧树脂、阳离子乳化沥青、氯丁胶乳等高分子聚合物涂胶。

3)铺装沥青或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以及浸渍沥青的无纺土工布等做法。

26桥面排水系统及常用做法

设置数量:

i﹥2,l﹤50时:不设

i﹥2,l>50时:12~15米设一个

i﹤2,

时:6~8米设一个

泄水管过水面积不小于2cm3 /m2 桥面;距离路缘石20~50cm

常用做法:金属排水管、混凝土排水管、横向排水、封闭式

27桥梁伸缩缝使用要求,类型

使用要求:

1)能够适应桥梁温度变化所引起的伸缩

2)桥面平坦,行驶性良好的构造

3)施工安装方便,且与桥梁结构联为整体

4)具有能够安全排水和防水的构造

5)承担各种车辆荷载的作用

6)养护、修理与更换方面

7)经济廉价

类型:

28桥面人行道尺寸,做法

人行道:人多——人行道0.75米(1米)+0.5米的倍数

人少——安全带,0.25~0.5米

高度——0.25~0.4米

做法:现浇——与桥面连成整体

预制——做成配件,现场组合安装

29桥面护栏作用,种类

作用:封闭沿线两侧的作用;具有吸收碰撞能量的作用

种类:刚性护栏、半刚性护栏、柔性护栏

30混凝土梁桥的特点

受力特点——以主梁受弯承担使用荷载

结构不产生水平反力

预应力度——钢筋混凝土、部分预应力、全预应力混凝土梁

受力体系——简支梁、悬臂梁、连续梁、连续刚构

31混凝土梁桥的优缺点

优点:造价低、耐久性好、可塑性强、刚度大、噪音小

缺点:自重大、钢筋混凝土梁带裂缝工作

32混凝土梁桥的主要类型,按截面类型划分

板梁桥、肋板式截面、箱形截面

33混凝土梁桥的主要类型,按体系划分

简支梁桥、悬臂梁桥、连续梁桥、T形刚构桥、连续刚构桥

34整体式简支板桥使用范围,截面形式,施工方法

适用范围:常用在4~8米跨径、不规则桥梁

截面形式:实心板、矮肋板、空心板

施工方法:整体现浇

35装配式简支板桥使用范围,截面形式,施工方法

适用范围:实心板

截面形式:实心板、空心板——单孔、双孔

施工方法:先张法——长线预制 后张法——扁锚

36装配式简支板桥的建造类型,划分类型

37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桥构造布置,主要尺寸,钢筋构造,横向连接

构造布置:

常用跨径——8.0~20米

主梁布置:梁距通常在1.5~2.2米之间

横梁布置:端横梁;中横梁布置在跨中及4分点

主要尺寸:

主梁——高1/11~1/18L,宽15~18cm

横梁——中横梁3/4h,端横梁与主梁同高,宽12~16cm,可挖空

翼板——1/12h,一般为变厚度

钢筋构造:主钢筋、斜筋、箍筋、翼板横向钢筋、横梁钢筋、架立钢筋、

分布钢筋、支座下局部加强钢筋

横向连接:钢板连接;现浇接缝

38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构造布置,主要尺寸,钢筋构造

构造布置:常用跨径——20~50米

主梁布置:梁距通常在1.5~2.2米之间

大跨度尽量增大梁距

主要尺寸:主梁——高1/15~1/25L,宽15~18cm

横梁——中横梁3/4h,端横梁与主梁同高,宽12~16cm,可挖空

翼板——1/12h,一般为变厚度

下马蹄——占截面总面积的10~20%

1)下马蹄总宽度约为肋宽的2~4倍,并注意马蹄部分(特别市斜坡区),

管道保护层不宜小于60mm。

2)下翼缘高度加1/2斜坡区,高度约为梁高的0.15~0.20倍,斜坡宜陡于

45°。

梁端——与下马蹄同宽

钢筋构造:主梁受力钢筋为预应力筋、箍筋、锚下局部加强钢筋、翼板横向钢筋、架立

钢筋、分布钢筋、一般不设斜筋。

39混凝土简支梁桥的计算内容

内力计算——桥梁工程、基础工程课解决

截面计算——混凝土结构原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课程解决

变形计算

40混凝土简支梁桥行车道板的作用

作用:直接承受车轮荷载,把荷载传递给主梁

41混凝土简支梁桥行车道板分类

分类:

1)单向板

长宽比大于2

短边承受荷载大

2)双向板

长宽比小于2

3)悬臂板

4)铰接板

42悬臂梁桥体系特点

1)由于支点负弯矩的卸载作用,跨中正弯矩大大减小

2)由于弯矩图面积的减小,跨越能力增大

3)体系形式:双悬臂、单悬臂、双悬臂加挂孔、T形刚构

4)缺点:行车条件不好

43悬臂梁桥构造特点

(概括不出来)

44连续梁桥的体系特点

1)由于支点负弯矩的卸载作用,跨中正弯矩大大减小,恒载、活载均有卸载作用

2)由于弯矩图面积的减小,跨越能力增大

3)超静定结构,对基础变形及温差荷载较敏感

4)行车条件不好

45连续梁桥常用施工方法 1)

有支架浇筑施工法 2) 平衡悬臂施工法 3) 逐跨顶推施工法 4) 移动模架施工法

46桥的徐变、收缩理论

47混凝土变形过程

48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影响

混凝土徐变变形是混凝土构件由荷载引起的瞬时弹性变形随时间缓慢增加的那部分变形,目前主要有三种理论解释徐变,即水泥浆与周围介质气压平衡产生的变形、混凝土晶格滑动引起的变形和混凝土粘性流动造成的变形。而当这些变形发生在超静定结构中时,在多余的约束力,从而也就产生了次内力,这就是混凝土徐变和收缩的影响力。

49刚构桥的体系特点

1)恒载、活载负弯矩卸载作用基本与连续梁接近

2)桥墩参加受弯作用,使主梁弯矩进一步减小

3)弯矩图面积小,跨越能力大,在小跨径时梁高较低

4)超静定次数高,对常年温差、基础变形、日照温度均较敏感

50刚构桥的构造特点

截面形式:

单跨刚构桥——矩形截面

斜腿刚构——箱型截面、多肋式

连续刚构——大跨度:变高度箱梁;小跨度:多室扁箱梁

V型墩刚构——箱型截面、多肋式

15,46,47找不到

43概括不出来

第二篇:化学基本概念分类及教学基本原理

摘要:文章将化学基本概念根据其学习属性分成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抽象概念三大类,并阐述三类概念的学习原理,构建了三类概念意义建构教学的基本过程。教学实践表明,化学基本概念分类及其教学基本方法很容易被化学教育专业的学生理解和掌握,也容易被中学化学教师接受。

关键词:化学基本概念;分类;教学设计;教学原理

文章编号:1008-0546(2015)04-0005-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04.002 化学基本概念是化学科学中的基础知识,是化学学习中对物质组成及变化进行认识和思维的基础。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化学教学大纲就明确指出:“使学生准确地、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对于学习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中要尽可能通过观察实验或对物质变化现象的分析,经过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同时,我国著名的化学教育前辈杨先昌先生也十分重视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他指出:“正确的概念能使学生对化学所研究的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不致停留在低级的感性阶段,使他们更完全地更深刻地认识化学所研究的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对概念的理解,不仅是学生学好基础理论、定律、公式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基础。”[1]由此足以说明了化学基本概念学习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王磊认为:科学思维能力是能力核心,是创造力的核心。科学推理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科学思维形式,在人类认知世界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2]化学基本概念中蕴含化学认知方法和思维方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人们在认识物质及其变化时,通过科学推理解决问题或认识到事物变化的本质属性。因此,化学基本概念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推理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研究是中学化学教学研究中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对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研究论文不胜枚举,其比较重要的两篇论文有郭睿的 《我国化学概念教学二十五年》[3]以及谢泽琛的《国内化学概念教学研究新进展》[4]。对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和教学原理进行探讨的有李嘉音[5]和王屹[6],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这些教学研究内容包括了化学基本概念的分类、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策略、化学基本概念教学原理等,涉及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各个方面,但鲜有涉及化学概念的分类,更没有根据概念的学习属性进行分类。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实际教学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只能让学生记住概念名称,但对其内涵却不是太清楚,影响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意义建构。

本文提出根据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属性将化学基本概念分成三类,从学习原理上认识化学基本概念,较为准确地认识了化学基本概念教学原理,根据这些原理获得了化学基本概念意义建构教学的基本过程,掌握了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法”。这些“教学法”能帮助化学教育专业学生很快形成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技能,教学实践研究结果也表明有很高的教学效率,对中学化学教学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和实用意义。

一、化学基本概念三分类

认知心理学将知识笼统地分成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由于化学科学是自然科学,其知识是随着科学认识方法的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化学认识方法和化学思维方法,如果按这种分类方法分类,则无法认清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化学学科对化学知识进行分类时,都是根据知识的科学属性将其分为化学语言、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这种分类也不利于化学教学原理的认识。中学化学教学中对化学基本概念的分类一般是按照化学基本概念的知识属性,将其分成化学语言、化学符号、化学基本概念,这种分类还是从知识的表达形式进行分类。有人按知识适用对象分类,将化学知识分为:物质结构、物质变化过程特征、操纵物质变化等。[7]这些分类对学习过程的揭示不清,因此对化学教学的指导作用甚弱。化学基本概念教学实际中,学生从语言层面掌握了概念的定义,但对其中的化学认识方法、化学思维方法,学生自主构建概念意义的教学仍然无法实现,严重影响学生科学素养和能力形成。谢祥林在早期曾提出将化学基本概念分成定义性概念、规则性概念、操作性概念,[8]这种分类虽然比较接近学习原理,但仍然不够清晰。本文在先前基础上将化学基本概念分成三类: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抽象概念。

具体概念是指表示具体事物的概念。这类概念的显著特征是表达具体的事物,即有具体的事物为依托。如:分子、原子、离子。之所以将分子、原子也列入具体概念,是因为这两种微粒都是客观存在的,且清楚认知这两种微粒的形貌特征正是化学学习的基本要求。

定义性概念是指一大类化学认识方法形成的概念。这类概念没有实体事物,是人们为了解决某些问题或约定方法来表达某种事物而形成的概念。例如:相对原子质量是为了解决原子质量数值太小,使用不方便而形成的概念;物质的量是为了解决微粒数量巨大计量不方便的问题而形成的概念;化学式是表示物质组成而形成的概念。

抽象概念是指从一类事物的某一属性出发认识事物,由事物的本质属性归纳而形成的概念。如“氧化还原反应”是有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的一类反应;“离子反应”是在溶液中,从实际参与反应的微粒出发来认识的一类反应;“化学键”是根据微粒间相互结合的静电作用力抽象形成的概念。

二、 三类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基本原理及教学过程 1. 具体概念基本学习原理及教学过程 具体概念由于有具体事物为依托,在这类概念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实物出发。其共同学习特征为:感知(观察,感知其具体存在)-了解其基本特征-下定义-概念名称辩识-运用概念认识其它同类事物。分子、原子是世界上存在的微观粒子,本文将其归纳为具体概念范畴,学习过程中先让学生通过分解物质的实验“感知”分子、原子的形貌,了解分子、原子特征:分子往下分出的微粒聚集起来就不是原来的物质,因而它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的微粒;而原子是直径和质量都很小、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不变的球形颗粒,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本身不变,仅仅是各原子相互结合的方式变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分子、原子下定义,然后再认识一系列的其它分子、原子。教学实践发现,按此原理进行教学,学生对分子、原子概念很容易掌握,并有利于化学式概念的意义建构学习,从而可以让学生顺利跨过分子、原子等一系列概念学习的难点[9]。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化学科学中的一大类具体概念,这类概念也具备具体概念学习过程:先观察物质及其反应等实验现象—用化学思维认识物质变化的原理(写出化学方程式)—对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物质化学性质。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与一般具体概念学习比较,其特点是:观察到的感知材料(实验现象)并不能直接用于概念的形成,而是将感知到的材料用化学方法认识,写出化学方程式,这些化学方程式才是构建概念的材料。对化学方程式进行认识,才能获得物质的化学性质,对物质所有化学性质的认识,才能构成对物质全面认识,形成具体概念。

2. 定义性概念基本学习原理及教学过程

定义性概念是人们解决问题所形成的方法类概念,这类概念学习的动机是问题的产生,产生问题是这类概念学习的基础。问题产生后就必须认真分析问题的特征,再去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问题解决的方法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科学上会寻找一种最优的问题解决方法,而最优的问题解决方法形成在科学发展上有一个过程。如物质的量概念是在克分子、克原子、克当量等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而形成的。方法一旦找到,利用方法来解决问题便形成概念,学生形成概念后可让学生进行定义,从而认识到概念的内涵,再用概念来解决同类问题。

这类概念的教学基本遵循以下程序:问题情景认识、问题的提出和问题关键点的分析、问题解决方法的寻找、介绍科学上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问题解决、形成概念、概念内涵认识、概念运用等过程。

3. 抽象概念基本学习原理及教学过程

“抽象”就是将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提取的过程。因此抽象概念首先是对事物从某一属性进行认识,将其本质特征提取出来形成概念,然后是给概念下定义,给出概念的名称,概念的理解及运用等教学过程。抽象概念学习的基本特征在于“抽象”,即将事物其它属性不予关注,只关注某一属性,并将其“抽象”出来形成概念。 抽象概念的基本教学过程有两种:一种是对大量事物从某一属性进行认识,找到大量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然后对这种本质特征下定义,给定概念名称,概念的辨析,概念运用。这种概念形成过程可称为“归纳法”。离子反应概念是一种抽象概念,主要是认识溶液中参加反应微粒的形式,将以离子的形式参加反应的一类反应归纳为离子反应。离子反应的概念用归纳法进行教学是十分有效的[10]。另一种抽象概念教学过程可称为演绎法:即对一件事物从某一属性认识其本质特征-形成概念-给概念下定义-给出概念名称-概念理解及运用-用概念去认知其它同类事物。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教学可用这种方法进行,先对一个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认识,认识反应的本质,形成认识方法,形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新概念,再给这些概念下定义,然后用这些概念去认识其它化学反应。[11]

三、化学基本概念分类在化学教学上的意义 1. 化学基本概念分类清楚地认识到概念学习的本质

化学基本概念三分类是从概念形成过程进行分类,其实也就是按概念的学习过程进行分类。学习过程也是认知过程,因此这种分类方法突显了化学基本概念的认知方法,从而可以推理学生的学习方法,认清概念学习的本质,指导基本概念的教学设计,为有效、高效教学过程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2. 化学基本概念分类能设计出适合概念学习的基本教学过程

在教学论课程教学中,常常强调“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而实际教学中却没有看到教学的“法”,往往是以“教无定法”来掩饰“教学有法”。各类概念的学习过程与其认知过程是一致的,而认知过程的存在,就必然有一定规律的学习过程,按照一定的学习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这就是教学的“法”。化学基本概念分类可以很顺利地理解“教学的法”,使教学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易于教师理解教学原理,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设计出合适的教学过程。

3. 化学基本概念分类能引导生进行合理的自主构建

化学基本概念分类找到各类概念的基本教学方法后,便于教师掌握教师的教学职责和学生学习的职责。问题提出是教师规定教学内容的过程,因此问题情景必须由教师设计并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认清学习方向,把握学习目标;问题明确后,解决问题的方法可引导学生主动寻找,学生通过寻找问题解决方法,训练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多种问题解决方法的展示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提供认识方法,并举例认识方法的运用,其后可以让学生运用同样的方法认识其它事物,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当认识到一定量事物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形成概念,这样一方面开动了学生脑筋,同时引导学生主动构建概念,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概念形成的完整程度。王磊认为当前教学“只重活动而不重过程,只注重表面操作不注重思维过程,只注重简单动脑而不重视科学探究本质的思维过程的现象十分严重”,[12] 化学基本概念三分类可以使教师轻易地掌握怎样让学生动脑,促进学生重视科学探究本质的思维,引导学生自构建概念,确实提高教和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杨先昌.中学化学概念教学的初步研究[J].华中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3):111-116 [2][12]王磊.基于培养学生高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化学探究教学发展趋势[J].化学教育,2014,35(7):5-9 [3] 郭睿.我国化学概念教学二十五年[J]. 教育科学研究,2006,(4)

[4] 谢泽琛,钱扬义.国内化学概念教与学新进展[J]. 化学教育,2004,(2):60-64 [5] 李嘉音. 试论中学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化学概念的形成、巩固和发展[J].化学教学1979,(1)

[6] 王屹.化学概念教学的理论构想及实践模式[J].广西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7(1):83-86 [7] 马永平.论化学教学原则[J].化学教育,2014,35(11):7-13 [8] 谢祥林,李慧玉.中学化学基本概念学习属性分类及学习原理[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4,(6):4-5 [9] 陈倍倍,谢祥林,余丽琼.“化学式”意义建构教学设计[J].化学教育,2014,35(9):34-36 [10] 谢祥林,曾懿,左云霞.化学实验教学对学生学习离子反应的影响[J].化学教与学,2014,(4):2-5 [11] 张映林,谢祥林.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意义建构的教学研究[J].化学教育,2010,31(3):48-50

第三篇:java基本概念总结

小结

1、 对象的初始化

(1) 非静态对象的初始化

在创建对象时,对象所在类的所有数据成员会首先进行初始化。

基本类型:int型,初始化为0。

如果为对象:这些对象会按顺序初始化。

※在所有类成员初始化完成之后,才调用本类的构造方法创建对象。

构造方法的作用就是初始化。

(2) 静态对象的初始化

程序中主类的静态变量会在main方法执行前初始化。

不仅第一次创建对象时,类中的所有静态变量都初始化,并且第一次访问某类(注意此时

未创建此类对象)的静态对象时,所有的静态变量也要按它们在类中的顺序初始化。

2、 继承时,对象的初始化过程

(1) 主类的超类由高到低按顺序初始化静态成员,无论静态成员是否为private。

(2) 主类静态成员的初始化。

(3) 主类的超类由高到低进行默认构造方法的调用。注意,在调用每

一个超类的默认构造

方法前,先进行对此超类进行非静态对象的初始化。

(4) 主类非静态成员的初始化。

(5) 调用主类的构造方法。

3、 关于构造方法

(1) 类可以没有构造方法,但如果有多个构造方法,就应该要有默认的构造方法,否则在继承此类时,需要在子类中显式调用父类的某一个非默认的构造方法了。

(2) 在一个构造方法中,只能调用一次其他的构造方法,并且调用构造方法的语句必须是

第一条语句。

4、 有关public、private和protected

(1) 无public修饰的类,可以被其他类访问的条件是:a.两个类在同一文件中,b.两个类

在同一文件夹中,c.两个类在同一软件包中。

(2) protected:继承类和同一软件包的类可访问。

(3) 如果构造方法为private,那么在其他类中不能创建该类的对象。

5、 抽象类

(1) 抽象类不能创建对象。

(2) 如果一个类中一个方法为抽象方法,则这个类必须为abstract抽象类。

(3) 继承抽象类的类在类中必须实现抽象类中的抽象方法。

(4) 抽象类中可以有抽象方法,也可有非抽象方法。抽象方法不能为private。

(5) 间接继承抽象类的类可以不给出抽象方法的定义。

6、 final关键字

(1) 一个对象是常量,不代表不能转变对象的成员,仍可以其成员进行操作。

(2) 常量在使用前必须赋值,但除了在声明的同时初始化外,就只能在构造方法中初始化

(3) final修饰的方法不能被重置(在子类中不能出现同名方法)。

(4) 如果声明一个类为final,则所有的方法均为final,无论其是否被final修饰,但数据 成员可为final也可不是。

7、 接口interface (用implements来实现接口)

(1) 接口中的所有数据均为 static和final即静态常量。尽管可以不用这两个关键字修饰,但必须给常量赋初值。

(2) 接口中的方法均为public,在实现接口类中,实现方法必须可public关键字。

(3) 如果使用public来修饰接口,则接口必须与文件名相同。

8、 多重继承

(1) 一个类继承了一个类和接口,那么必须将类写在前面,接口写在后面,接口之间用逗

号分隔。

(2) 接口之间可多重继承,注意使用关键字extends。

(3) 一个类虽只实现了一个接口,但不仅要实现这个接口的所有方法,还要实现这个接口

继承的接口的方法,接口中的所有方法均须在类中实现。

9、 接口的嵌入

(1) 接口嵌入类中,可以使用private修饰。此时,接口只能在所在的类中实现,其他类不

能访问。

(2) 嵌入接口中的接口一定要为public。

10、类的嵌入

(1) 类可以嵌入另一个类中,但不能嵌入接口中。

(2) 在静态方法或其他方法中,不能直接创建内部类对象,需通过手

段来取得。

手段有两种:

class A {

class B {}

B getB() {

B b = new B();

return b;

}

}

static void m() {

A a = new A();

A.B ab = a.getB(); // 或者是 A.B ab = a.new B();

}

(3) 一个类继承了另一个类的内部类,因为超类是内部类,而内部类的构造方法不能自动

被调用,这样就需要在子类的构造方法中明确的调用超类的构造方法。

接上例:

class C extends A.B { C() {

new A().super(); // 这一句就实现了对内部类构造方法的调用。

}

}

构造方法也可这样写:

C(A a) {

a.super();

} // 使用这个构造方法创建对象,要写成C c = new C(a); a是A的对象。

11、异常类

JAVA中除了RunTimeException 类,其他异常均须捕获或抛出。 JAVA一直是很多人喜爱的一种编程语言,在这里北大青鸟徐东校区的老师希望各位努力并快乐的学习这门语言。学习JAVA需要多看SUN公司提供我们的资料信息,了解常用类的属性和方法。我发现我们有很多同学在用常用类的时候,经常会把类里面的方法和自定义的方法搞混。记得有一位老师说过“学习要抱有一种钻研的态度”。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当我们学习到一个新的知识点的时候,需要不断理解和消化。这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抱有一种急于求成的态度。以下内容是北大青鸟老师整理的一些JAVA基础:

一、SDK和JDK的区别 SDK是软件开发工具包,JDK是SDK的一种,其实它是JAVA SDK。JDK在早期的版本中也是叫SDK,在1.2版本以后才叫JDK。

二、J2EE、J2SE、J2ME区别

J2EE:JAVA2平台的企业版,主要应用于WEB和大型企业的开发。

J2SE:JAVA2平台的标准版,学习和一般的开发。它包含于J2EE。

J2ME:JAVA2平台的微缩版,主要应用于电子设备(手机)方面,它包含有J2SE的核心部分之外,还有一个专业的类。

三、JVM的运行机制类加载→类校验→类执行

四、JAVA、JAVAC、用法

JAVA:JAVA解释器用于执行JAVA字节码。它所执行的是一个类并不是一个文件,所以后面类的名字区分大小写。

JAVAC:JAVAC解释器用于将JAVA源代码编译字节码。

五、JAVA标识符

1、标识符由数字、字母下划线“_”或“$”符号组成。

2、标识符必须以字母、下划线“_”或“$”符号开头。

3、不能使用JAVA关键字。

4、字母区分大小写

六、数据类型

1 原始数据类型

2 数值类型

l BYTE

l 整型:SHORT、INT、INT l 浮点:FLOAT、DOUBLE 2 BOOLEAN类型

1 引用数据类型

2 数组

2 类

2 接口

七、变量

变量可分为类变量、局部变量、方法变量。

类变量在定义时就有默认值,数值类型的默认为0,CAHR的默认a,BOOLEAN默认FALSE。

方法变量中没有默认值,需要赋值才能使用。

八、类和对象的区别

类是对象的模板,对象是类的特例

类是抽象的,客观上并不存在的

对象是具体的,是客观存的

九、类的构造方法

构造方法具有和类相同的名字,它是一个没有返回值的方法。有隐式

构造方法和自定义构造方法两种。JVM在没有自定义造构方法时提供一个没有参数也没有方法主体的默认构造方法。但是如果有自定义的构造方法时,JVM不再提供默认的构造方法。如果在类的实例化是需要用默认构造方法时,必须显示的定义。

十、方法的重载

可以对构造方法或者自定义的方法进行重载,对方法的重载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参数个数不同

2、参数类型不同

3、参数顺序不同

十一、面向对象的特性

1、封装

2、继承

3、多态

十二、继承的特性

继承允许重用现有的类来构造新类的机制。在继承中具有如下特性:

1、默认继承Object

2、单继承,只能有一个父类

3、子类继承父类除private以外的全部成员和方法。

十三、方法的重写

构成方法重写的条件:

1、两个继承关系的类里

2、方法名、返回值、参数必须一致。

十四、静态(变量、方法、块)

静态类型的变量或方法都是属于类的,并不是属某个具体对象的。所以也称类变量和类方法,所有对象共享一份类变量。定义类变量或类方法的关键字是static。静态块是在类第一次 加载时执行。它的作用是初始化类变量成员。

十五、抽象类

抽象类是具体抽象方法的、不可以实例化对象的类。构成抽象类的条件:

a) 具有一个以上的抽象方法。

b) 继承一个抽象类,但没有实现全部的抽象方法。

c) 继承一个接口,没有实现全部的抽象方法。

十六、异常

Error:内部错误,不期望用户捕获的一种错误。

try语句:try句子里面主要是放置要监控的程序句子

catch:以合理的方式捕获和处理异常,主有try语句出错才会执行。

finally:释放资源,不管try里面的语句是否出错都要执行。

throw:手动引发异常

throws:由方法引发的异常

多层捕获:异常子类一定要位于异常父类之前。最后一个catch块要用Exception捕获,以便捕获到所有异常。执行其中一条catch语句之后,其它的catch将被忽略。

《JAVA基础》基本概念总结

1、在JAVA中所有万物皆对象,所有的代码都要写在一个类中,在类中主要包含属性(变量)和方法(函数),其它代码必须写在某一个方法中,方法与方法之间是平行的,不能在方法中定义方法。

2、如果一个类名使用了public修饰符,则包含该类的JAVA文件名必须该类名一样,一个JAVA文件中只能有一个类前面可以用public修饰符。

3、类是客观实体的抽象,包含属性(该类的数据),和对属性进行操作的方法,为了避免用户对类的属性进行误操作,我们一般把类的属性定义为私有的,并提供相应的get与 set方法去引用和修改这些属性。

4、类的属性与方法可以使用static修饰符,用static修饰的属性与方法是该类的所有对象所共享的,它们可以直接通过类名去引用,在静态方法中只能引用该类的静态变量与静态方法,因为非静态的属性与方法在该类没有被实例化之前是不存在的,即没有相应的执行空间,为了使用的方便,我们可以把不依赖于类的属性(即在方法中不对类的属性进行操作)的方法定义为静态的。

5、构造函数是当一个类被实例化时执行的一段代码,它决定了该类被实例化后的状态,其名称与相应的类名一样,并且不写返回值的类型,我们一般在构造函数中对类的属性进行初始化。当不写构造函数时,系统会给我们提供一个不带参数的空构造函数,如果我们写了一个带参的构造函数,系统就不再提供不带参的构造构数了。

6、为了引用一个类中定义的非静态属性与方法,我们需要实例化一个该类的对象,通过该对象去引用相应的方法。(这是我们实例化一个类的最直接的原因)

7、继承可以实现代码的复用,当子类继承了父类之后,子类就拥有了父类中定义的非私有属性与方法。

8、子类对象可以直接赋值给父类变量,但赋值后就不能通过父类对象去引用在子类中定义的方法了。如果子类覆盖了父类中的方法,则

当子类对象赋值给父类后,通过父类去引用该方法时,执行的是子类中该方法的代码。

9、为了强制子类覆盖父类中的某一方法,可以在父类中将该方法定义为抽象的,如果一个类中含有抽象方法,则该类必须被定义为抽象的,抽象类不能被实例化。

10、接口是一种特殊的抽象类,在接口中定义方法全是抽象的,它定义了一种上层规则或协议,使实现该接口的不同类之间可以交互。

11、接口与抽象类可以定义变量,可以作为函数的参数,但传递给它的只能是实现该抽象类或接口中所有抽象方法的类的对象。

12、在JAVA中一个类一次只能继承一个类,但可以实现多个接口,这是接口存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13、在程序中,有些代码是不安全的,即在执行的过程中有可能会产生错误,为了处理这些错误,在JAVA中引入了异常处理机制,异常的处理分为抛出(throws)和处理(try…catch..),我们一般在写给其它地方用的方法中将有可能产生的异常抛出,而在main方法中,或实际使用时进行处理。

14、异常是一种带有强制性的业务规则,当一个方法将异常抛出后,我们在使用该法时就必须处理该异常,使用try…catch…可以将我们处理正常业务规则的代码与处理错误(即异常)的代码分割开来,使程序的结构更加清晰。写在try语句中的代码都是受保护的。

第四篇:高中化学知识点概念性总结

一、实验部分

☆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实验室蒸馏石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10.纸上层析。

☆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10种:

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采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采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0.综合法: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不”15例:

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结晶的味道。

2 高中化学知识点概念性总结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例外)。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1.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

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应用坩埚钳夹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15.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 ☆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22例:

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4.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5.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6.点燃H

2、CH

4、C2H

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7.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8.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 (CH3COO)2Pb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9.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10.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掖;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一二分钟后再读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12.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3.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4.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15.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16.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水冲洗,再涂上3%一5%的 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 NaHCO3溶液。

17.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18.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 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19.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 20.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显示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21.配制和保存Fe2+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22.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重量相等的纸(腐蚀药品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

在许多化学实验中都要用到导管和漏斗,因此,它们在实验装置中的位置正确与否均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实验中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下面拟结合实验和化学课本中的实验图,作一简要的分析和归纳。

1.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在容器内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许或与其平行,不然将不利于排气。 2.用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气体时,导管都必领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底部附近。这样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原因是“导管伸入集气瓶和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前者操作方便。 4.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发生反应。 5.点燃H

2、CH4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入烧杯的1/3为宜。若导管伸入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很快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

6.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放在盛有另一种气体的集气瓶的中央。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离得太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7.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都必须与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应器中。

8.若需将HCl、NH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9.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杂质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而除尽。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或稍长一点,以利排气。

11.制H

2、CO

2、H2S和C2H2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

12.制Cl

2、HCl、C2H4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但由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必须置于反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 ☆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10例:

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并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3.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4.I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5.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7.NH3•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8.C6H

6、C6H5—CH

3、CH3CH2OH易挥发、易燃,应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

9.Fe2+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 10.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

☆中学化学中与“0”有关的实验问题4例: 1.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 2.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 3.温度计中间刻度是0。

4.托盘天平的标尺中央数值是0。 ☆能够做喷泉实验的气体:

NH

3、HCl、HBr、HI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做喷泉实验。其它气体若能极易溶于某液体中时(如CO2易溶于烧碱溶液中),亦可做喷泉实验。

☆主要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具体实验80例: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 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27. 红磷在氯气中燃烧:有白色烟雾生成。

28.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30.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生成。 31. 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2.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有黄色沉淀生成。 33.I2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34.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5.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

36.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37.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38.在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

39.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红色退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

40.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溶液冷却后加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蓝色。

41.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 42.钠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物质。

43.钠投入水中:反应激烈,钠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溶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嗤嗤”声。

44.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木条复燃。

45. 加热碳酸氢钠固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6.氨气与氯化氢相遇:有大量的白烟产生。

47. 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48. 加热盛有固体氯化铵的试管:在试管口有白色晶体产生。

49.无色试剂瓶内的浓硝酸受到阳光照射:瓶中空间部分显棕色,硝酸呈黄色。 50.铜片与浓硝酸反应:反应激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51.铜片与稀硝酸反应: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 52. 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53.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硫酸镁溶液:胶体变浑浊。(聚沉) 54.加热氢氧化铁胶体:胶体变浑浊。 (聚沉)

55.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

56.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物质。

57.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立即转变为灰绿色,一会儿又转变为红褐色沉淀。

58. 向含Fe3+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

59.向硫化钠水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变浑浊。S2-+Cl2=2Cl-+S↓

60.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泡沫逐渐减少,且有沉淀产生。

61.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放干冷烧杯: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产生。 62.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器内壁有液滴生成)。

63. 加热(170℃)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并使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有气体产生,溴水褪色,紫色逐渐变浅。

64.在空气中点燃乙烯: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放出热量。 65.在空气中点燃乙炔: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放出热量。

66.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带有黑烟。

67.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68.将乙炔通入溴水:溴水褪去颜色。

69.将乙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色逐渐变浅,直至褪去。

70. 苯与溴在有铁粉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有白雾产生,生成物油状且带有褐色。

71.将少量甲苯倒入适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振荡:紫色褪色。 72.将金属钠投入到盛有乙醇的试管中:有气体放出。 73.在盛有少量苯酚的试管中滴入过量的浓溴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74.在盛有苯酚的试管中滴入几滴三氯化铁溶液,振荡:溶液显紫色。

75.乙醛与银氨溶液在试管中反应:洁净的试管内壁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物质。 76.在加热至沸腾的情况下乙醛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有红色沉淀生成。

77.在适宜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反应:有透明的带香味的油状液体生成。

78.蛋白质遇到浓HNO3溶液:变成黄色。

79.紫色的石蕊试液遇碱:变成蓝色。

80.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成红色。

☆有机实验的八项注意:

1.注意加热方式

有机实验往往需要加热,而不同的实验其加热方式可能不一样。 ⑴酒精灯加热。 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一般在400~500℃,所以需要温度不太高的实验都可用酒精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乙烯的制备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蒸馏石油实验”。

⑵酒精喷灯加热。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比酒精灯的火焰温度要高得多,所以需要较高温度的有机实验可采用酒精喷灯加热。

⑶水浴加热。水浴加热的温度不超过100℃。教材中用水浴加热的有机实验有:“银镜实验(包括醛类、糖类等的所有的银镜实验)”、“ “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水浴温度为70℃~80℃)”和“ 糖类(包括二糖、 淀粉和纤维素等)水解实验(热水浴)”。

⑷用温度计测温的有机实验有: “乙烯的实验室制取实验”(温度计水银球插入反应液中,测定反应液的温度)和“ 石油的蒸馏实验”(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在具支烧瓶支管口处, 测定馏出物的温度)。

2、注意催化剂的使用

⑴ 硫酸做催化剂的实验有:“乙烯的制取实验”、 “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 “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水解实验”和“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

其中前三个实验的催化剂为浓硫酸,后一个实验的催化剂为稀硫酸,其中最后一个实验也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做催化剂。

⑵铁做催化剂的实验有:溴苯的制取实验(实际上起催化作用的是溴与铁反应后生成的溴化铁)。

3、注意反应物的量

有机实验要注意严格控制反应物的量及各反应物的比例,如“乙烯的制备实验”必须注意乙醇和浓硫酸的比例为1:3,且需要的量不要太多,否则反应物升温太慢,副反应较多,从而影响了乙烯的产率。

4、注意冷却

有机实验中的反应物和产物多为挥发性的有害物质,所以必须注意对挥发出的反应物和产物进行冷却。

⑴需要冷水(用冷凝管盛装)冷却的实验:“蒸馏水的制取实验”和“石油的蒸馏实验”。

⑵用空气冷却(用长玻璃管连接反应装置)的实验: “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

这些实验需要冷却的目的是减少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挥发,既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又减少了这些挥发物对人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5、注意除杂

有机物的实验往往副反应较多,导致产物中的杂质也多,为了保证产物的纯净,必须注意对产物进行净化除杂。如“乙烯的制备实验”中乙烯中常含有CO2和SO2等杂质气体,可将这种混合气体通入到浓碱液中除去酸性气体;再如“溴苯的制备实验”和“硝基苯的制备实验”,产物溴苯和硝基苯中分别含有溴和NO2,因此, 产物可用浓碱液洗涤。

6、注意搅拌

注意不断搅拌也是有机实验的一个注意条件。如“浓硫酸使蔗糖脱水实验”(也称“黑面包”实验)(目的是使浓硫酸与蔗糖迅速混合,在短时间内急剧反应,以便反应放出的气体和大量的热使蔗糖炭化生成的炭等固体物质快速膨胀)、“乙烯制备实验”中醇酸混合液的配制。

7、注意使用沸石(防止暴沸)

需要使用沸石的有机实验:⑴ 实验室中制取乙烯的实验; ⑵石油蒸馏实验。

8、注意尾气的处理

有机实验中往往挥发或产生有害气体,因此必须对这种有害气体的尾气进行无害化处理。

⑴如甲烷、乙烯、乙炔的制取实验中可将可燃性的尾气燃烧掉;⑵“溴苯的制取实验”和“硝基苯的制备实验”中可用冷却的方法将有害挥发物回流

二、理论部分

☆盐类水解的应用规律:

盐的离子跟水电离出来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称为盐类的水解。

其一般规律是: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两强不水解,两弱更水解,越弱越水解。 那么在哪些情况下考虑盐的水解呢? 1.分析判断盐溶液酸碱性时要考虑水解。

2.确定盐溶液中的离子种类和浓度时要考虑盐的水解。

如Na2S溶液中含有哪些离子,按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C(Na+ )>C(S2-)>C(OH-)>C(HS-)>C(H+) 或:C(Na+) +C(H+)=2C(S2-)+C(HS-)+C(OH-) 3.配制某些盐溶液时要考虑盐的水解

如配制FeCl3,SnCl4 ,Na2SiO3等盐溶液时应分别将其溶解在相应的酸或碱溶液中。

4.制备某些盐时要考虑水解

Al2S3 ,MgS,Mg3N2 等物质极易与水作用,它们在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所以制取这些物质时,不能用复分解反应的方法在溶液中制取,而只能用干法制备。

5.某些活泼金属与强酸弱碱溶液反应,要考虑水解

如Mg,Al,Zn等活泼金属与NH4Cl,CuSO4 ,AlCl3 等溶液反应. 3Mg+2AlCl3 +6H2O=3MgCl2+2Al(OH)3↓+3H2↑

6.判断中和滴定终点时溶液酸碱性,选择指示剂以及当pH=7时酸或碱过量的判断等问题时,应考虑到盐的水解. 如CH3COOH与NaOH刚好反应时pH>7,若二者反应后溶液pH=7,则CH3COOH过量。

指示剂选择的总原则是,所选择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该与滴定后所得盐溶液的pH值范围相一致。即强酸与弱碱互滴时应选择甲基橙;弱酸与强碱互滴时应选择酚酞。 7.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时要考虑水解.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8.分析盐与盐反应时要考虑水解。

两种盐溶液反应时应分三个步骤分析考虑: (1)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能否发生双水解互促反应;

(3)以上两反应均不发生,则考虑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9.加热蒸发和浓缩盐溶液时,对最后残留物的判断应考虑盐类的水解

(1)加热浓缩不水解的盐溶液时一般得原物质. (2)加热浓缩Na2CO3型的盐溶液一般得原物质.

(3)加热浓缩FeCl3 型的盐溶液.最后得到FeCl3和Fe(OH)3 的混合物,灼烧得Fe2O3 。 (4)加热蒸干(NH4)2CO3或NH4HCO3 型的盐溶液时,得不到固体. (5)加热蒸干Ca(HCO3)2型的盐溶液时,最后得相应的正盐. (6)加热Mg(HCO3)

2、MgCO3 溶液最后得到Mg(OH)2 固体. 10.其它方面

(1)净水剂的选择:如Al3+ ,FeCl3等均可作净水剂,应从水解的角度解释。

(2)化肥的使用时应考虑水解。如草木灰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使用。 (3)小苏打片可治疗胃酸过多。

(4)纯碱液可洗涤油污。

(5)磨口试剂瓶不能盛放Na2SiO3,Na2CO3等试剂. 凡此种种,不一而举。学习中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应用之。 ☆焰色反应全集:

1. 钠离子:

钠的焰色反应本应不难做,但实际做起来最麻烦。因为钠的焰色为黄色,而酒精灯的火焰因灯头灯芯不干净、酒精不纯而使火焰大多呈黄色。即使是近乎无色(浅淡蓝色)的火焰,一根新的铁丝(或镍丝、铂丝)放在外焰上灼烧,开始时火焰也是黄色的,很难说明焰色是钠离子的还是原来酒精灯的焰色。要明显看到钠的黄色火焰,可用如下方法。

⑴方法一(镊子-棉花-酒精法):用镊子取一小团棉花(脱脂棉,下同)吸少许酒精(95%乙醇,下同),把棉花上的酒精挤干,用该棉花沾一些氯化钠或无水碳酸钠粉末(研细),点燃。

⑵方法二(铁丝法):①取一条细铁丝,一端用砂纸擦净,再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至无黄色火焰,②用该端铁丝沾一下水,再沾一些氯化钠或无水碳酸钠粉末,③点燃一盏新的酒精灯(灯头灯芯干净、酒精纯),④把沾有钠盐粉末的铁丝放在外焰尖上灼烧,这时外焰尖上有一个小的黄色火焰,那就是钠焰。以上做法教师演示实验较易做到,但学生实验因大多数酒精灯都不干净而很难看到焰尖,可改为以下做法:沾有钠盐的铁丝放在外焰中任一有蓝色火焰的部位灼烧,黄色火焰覆盖蓝色火焰,就可认为黄色火焰就是钠焰。 2. 钾离子:

⑴方法一(烧杯-酒精法):

取一小药匙无水碳酸钠粉末(充分研细)放在一倒置的小烧杯上,滴加5~6滴酒精,点燃,可看到明显的浅紫色火焰, 如果隔一钴玻璃片观察,则更明显看到紫色火焰。

⑵方法二(蒸发皿-•酒精法):

取一药匙无水碳酸钠粉末放在一个小发皿内,加入1毫升酒精,点燃,燃烧时用玻棒不断搅动,可看到紫色火焰,透过钴玻璃片观察效果更好,到酒精快烧完时现象更明显。 ⑶方法三(铁丝-棉花-水法):

取少许碳酸钠粉末放在一小蒸发皿内,加一两滴水调成糊状;再取一条小铁丝,一端擦净,弯一个小圈,圈内夹一小团棉花,棉花沾一点水,又把水挤干,把棉花沾满上述糊状碳酸钠,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透过钴玻璃片可看到明显的紫色火焰。 ⑷方法四(铁丝法):

同钠的方法二中的学生实验方法。该法效果不如方法

一、

二、三,但接近课本的做法。

观察钾的焰色时,室内光线不要太强,否则浅紫色的钾焰不明显。 ☆几个比较讨厌的历史问题

1.我国劳动人民早在商代就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晚期就会炼铁;战国晚期就会炼钢。

2.西汉时期我国已发现了铁能从铜盐中置换出铜的反应,到宋代初用于生产,成为湿法冶金的先驱。

3.1965年我国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在世界上首先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4.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里先后发现和制得了氧气。

5.18世纪末,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较早运用天平作为化学研究的工具,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

6.19世纪末科学家们终于发现了空气里除了氧气、氮气外还含有惰性气体(He、Ne、Ar、Kr、Xe)等。

7.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并把这种微粒叫做原子。

8.19世纪前半世纪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

9.19世纪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的概念.研究提出了原子--分子论,自从用原子--分子论研究化学反应后,化学才开始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10.1897年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子。1911年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 11.荷兰化学家启普设计发明了启普发生器。

12.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元素周期律,并设计编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13.荷兰物理学家范德华,首先研究了分子间的作用力,所以后人称分子间力为范德华力。 14.法国化学家勒沙特列提出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15.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提出了胶体颗粒对光的散射现象,称为丁达尔现象。

16.英国物理学家布朗研究发现胶体颗粒的无秩序运动现象,称为布朗运动。

17.我国是世界上开采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最早的国家之一。

18.公元前二世纪我国掌握了由植物纤维造纸的技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19.我国在唐代以前就认识了火药,到宋代时火药已用于战争.黑火药爆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S+2KNO3+3C=K2S+N2↑+3CO2↑

20.苯是在1825年由法拉第首先发现的,1865年德国的凯库勒提出了苯的环状结构学说。

21、二十世纪80年代,我国科学家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一种具有与天然分子相同结构和完整生物活性的核糖核酸,为人类揭开生命奥秘做出了贡献。

☆五“同”辨析:

1.同位素 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如氢有3种同位素: H、D、T。

2.同素异形体(又称同素异性体) 由同种元素组成性质不同的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如金刚石与石墨、C60 ,白磷与红磷,O2与O3 。

3.同分异构体 具有相同的分子组成而结构不同的一系列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的种类通常有碳链异构、位置异构、跨类异构(又称官能团异构)、几何异构(又称顺反异构)。

4.同系物 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 原子团的一系列化合物互称同系物。

5.同量物 通常是指分子量相同的不同物质。

三、方程式部分

1、氧化性: F2 + H2 === 2HF

2F2 +2H2O===4HF+O2

2F2 +2NaOH===2NaF+OF2 +H2O Cl2 +H2 ===2HCl 3Cl2 +2P===2PCl

3Cl2 +PCl3 ===PCl

5Cl2 +2Na===2NaCl 3Cl2 +2Fe===2FeCl3

Cl2 +2FeCl2 ===2FeCl3

Cl2+Cu===CuCl2

2Cl2+2NaBr===2NaCl+Br

2Cl2 +2NaI ===2NaCl+I2

Cl2 +Na2S===2NaCl+S Cl2 +H2S===2HCl+S

Cl2+SO2 +2H2O===H2SO4 +2HCl 2O2 +3Fe===Fe3O4

S+H2===H2S S+Fe===FeS S+2Cu===Cu2S 3S+2Al===Al2S3

S+Zn===ZnS N2+3H2===2NH3

N2+3Mg===Mg3N2

P2+6H2===4PH3

P+3Na===Na3P

2、还原性: S+O2===SO2 S+6HNO3(浓)===H2SO4+6NO2+2H2O 3S+4 HNO3(稀)===3SO2+4NO+2H2O N2+O2===2NO

4P+5O2===P4O10(常写成P2O5)

P4+20HNO3(浓)===4H3PO4+20NO2+4H2O 2C+O2(少量)===2CO C+O2(足量)===CO2 C+CO2===2CO

C+H2O===CO+H2(生成水煤气) 2C+SiO2===Si+2CO(制得粗硅) Si(粗)+2Cl===SiCl4

(SiCl4+2H2===Si(纯)+4HCl) Si(粉)+O2===SiO2

Si+2NaOH+H2O===Na2SiO3+2H

23、(碱中)歧化:

Cl2+H2O===HCl+HClO

(加酸抑制歧化,加碱或光照促进歧化)

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3Cl2+6KOH(热,浓)===5KCl+KClO3+3H2O 3S+6NaOH===2Na2S+Na2SO3+3H2O

11P+15CuSO4+24H2O===5Cu3P+6H3PO4+15H2SO

43C+CaO===CaC2+CO 3C+SiO2===SiC+2CO

☆☆☆金属单质(Na,Mg,Al,Fe)的还原性:

4Na+O2===2Na2O 2Na2O+O2===2Na2O

22Na+O2===Na2O2

2Na+S===Na2S(爆炸)

2Na+2H2O===2NaOH+H2

4Na+TiCl4(熔融)===4NaCl+Ti Mg+Cl2===MgCl2

Mg+Br2===MgBr2

2Mg+O2===2MgO Mg+S===MgS

Mg+2H2O===Mg(OH)2+H2

2Mg+CO2===2MgO+C Mg+H2SO4===MgSO4+H2

2Al+3Cl2===2AlCl3

4Al+3MnO2===2Al2O3+3Mn 2Al+Fe2O3===Al2O3+2Fe 2Al+3FeO===Al2O3+3Fe 2Al+6HCl===2AlCl3+3H2

2Al+3H2SO4===Al2(SO4)3+3H2

2Al+6H2SO4(浓)===Al2(SO4)3+3SO2+6H2O (Al,Fe在冷,浓的H2SO4,HNO3中钝化) Al+4HNO(稀)===Al(NO3)3+NO+2H2O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Fe+3Br2===2FeBr

3Fe+I2===FeI2

Fe+S===FeS

3Fe+4H2O(g)===Fe3O4+4H2

Fe+2HCl===FeCl2+H2

Fe+CuCl2===FeCl2+Cu

☆☆☆非金属氢化物(HF,HCl,H2O,H2S,NH3) :

1、还原性:

4HCl(浓)+MnO2===MnCl2+Cl2+2H2O 16HCl+2KMnO4===2KCl+2MnCl2+5Cl2+8H2O 2H2O+2F2===4HF+O2

2H2S+3O2(足量)===2SO2+2H2O 2H2S+O2(少量)===2S+2H2O 2H2S+SO2===3S+2H2O

H2S+H2SO4(浓)===S+SO2+2H2O 3H2S+2HNO(稀)===3S+2NO+4H2O

5H2S+2KMnO4+3H2SO4===2MnSO4+K2SO4+5S+8H2O 2NH3+3CuO===3Cu+N2+3H2O 2NH3+3Cl2===N2+6HCl 8NH3+3Cl2===N2+6NH4Cl 4NH3+3O2(纯氧)===2N2+6H2O 4NH3+5O2===4NO+6H2O

4NH3+6NO===5N2+6H2O(用氨清除NO) CaH2+2H2O===Ca(OH)2+2H

22、酸性:

4HF+SiO2===SiF4+2H2O

(此反应广泛应用于测定矿样或钢样中SiO2的含量)

H2S+CuCl2===CuS+2HCl

3、碱性:

NH3+HCl===NH4Cl NH3+HNO3===NH4NO

32NH3+H2SO4===(NH4)2SO

44、不稳定性:

2H2O2===2H2O+O

2H2S===H2+S 2NH3===N2+3H2

☆ ☆☆非金属氧化物

1、低价态的还原性:

2SO2+O2===2SO3 (这是SO2在大气中缓慢发生的环境化学反应)

SO2+Cl2+2H2O===H2SO4+2HCl SO2+Br2+2H2O===H2SO4+2HBr SO2+I2+2H2O===H2SO4+2HI 2NO+O2===2NO2 2CO+O2===2CO2 CO+CuO===Cu+CO

23CO+Fe2O3===2Fe+3CO2

CO+H2O===CO2+H2

2、氧化性:

SO2+2H2S===3S+2H2O

NO2+2KI+H2O===NO+I2+2KOH (不能用淀粉KI溶液鉴别溴蒸气和NO2)

CO2+2Mg===2MgO+C (CO2不能用于扑灭由Mg,Ca,Ba,Na,K等燃烧的火灾) SiO2+2H2===Si+2H2O

3、与水的作用: SO2+H2O===H2SO3 SO3+H2O===H2SO4

3NO2+H2O===2HNO3+NO N2O5+H2O===2HNO3

P2O5+3H2O===2H3PO4 (P2O5极易吸水,可作气体干燥剂) CO2+H2O===H2CO

34、与碱性物质的作用:

SO2+2NH3+H2O===(NH4)2SO3

SO2+(NH4)2SO3+H2O===2NH4HSO3 (这是硫酸厂回收SO2的反应.先用氨水吸收SO2, 再用H2SO4处理: 2NH4HSO3+H2SO4=(NH4)2SO4+2H2O+2SO2。生成的硫酸铵作化肥,SO2循环作原料气) SO2+Ca(OH)2=CaSO3+H2O(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SO2和CO2.可用品红鉴别) SO3+MgO===MgSO4

SO3+Ca(OH)2===CaSO4+H2O

CO2+2NaOH(过量)===Na2CO3+H2O CO2(过量)+NaOH===NaHCO3

CO2+Ca(OH)2(过量)===CaCO3+H2O 2CO2(过量)+Ca(OH)2===Ca(HCO3)2

CO2+2NaAlO2+3H2O===2Al(OH)3+Na2CO

3CO2+C6H5ONa+H2O===C6H5OH+NaHCO3

SiO2+CaO===CaSiO3

SiO2+2NaOH===Na2SiO3+H2O (常温下强碱缓慢腐蚀玻璃) SiO2+Na2CO3===Na2SiO3+CO

2SiO2+CaCO3===CaSiO3+CO2

☆☆☆金属氧化物

1、低价态的还原性: 6FeO+O2===2Fe3O4

FeO+4HNO3===Fe(NO3)3+NO2+2H2O

2、氧化性:

MgO,Al2O3几乎没有氧化性,很难被还原为Mg,Al.一般通过电解制Mg和Al. Fe2O3+3H2===2Fe+3H2O (制还原铁粉) Fe3O4+4H2===3Fe+4H2O

3、与水的作用: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此反应分两步:Na2O2+2H2O=2NaOH+H2O2 ; 2H2O2=2H2O+O2. H2O2的制备可利用类似的反应) MgO+H2O===Mg(OH)2 (缓慢反应)

4、与酸性物质的作用: Na2O+SO3===Na2SO4 Na2O+CO2===Na2CO3

Na2O+2HCl===2NaCl+H2O 2Na2O2+2CO2===2Na2CO3+O2

Na2O2+H2SO4(冷,稀)===Na2SO4+H2O

2MgO+SO3===MgSO4

MgO+H2SO4===MgSO4+H2O

Al2O3+3H2SO4===Al2(SO4)3+3H2O

(Al2O3是两性氧化物: Al2O3+2NaOH===2NaAlO2+H2O) FeO+2HCl===FeCl2+3H2O Fe2O3+6HCl===2FeCl3+3H2O

Fe3O4+8HCl===FeCl2+2FeCl3+4H2O ☆☆☆含氧酸

1、氧化性:

HClO+H2SO3===H2SO4+HCl HClO+H2O2===HCl+H2O+O2

2H2SO4(浓)+C===CO2+2SO2+2H2O 2H2SO4(浓)+S===3SO2+2H2O H2SO4+Fe(Al) 室温下钝化

6H2SO4(浓)+2Fe===Fe2(SO4)3+3SO2+6H2O 2H2SO4(浓)+Cu===CuSO4+SO2+2H2O H2SO4(浓)+2HBr===SO2+Br2+2H2O H2SO4(浓)+2HI===SO2+I2+2H2O H2SO4(稀)+Fe===FeSO4+H

22H2SO3+2H2S===3S+2H2O

4HNO3(浓)+C===CO2+4NO2+2H2O 6HNO3(浓)+S===H2SO4+6NO2+2H2O 5HNO3(浓)+P===H3PO4+5NO2+H2O 6HNO3+Fe===Fe(NO3)3+3NO2+3H2O 4HNO3+Fe===Fe(NO3)3+NO+2H2O

30HNO3+8Fe===8Fe(NO3)3+3N2O+15H2O 30HNO3+8Fe===8Fe(NO3)3+3NH4NO3+9H2O

2、还原性:

H2SO3+X2+H2O===H2SO4+2HX (X表示Cl2,Br2,I2) 2H2SO3+O2===2H2SO4

H2SO3+H2O2===H2SO4+H2O

5H2SO3+2KMnO4===2MnSO4+K2SO4+2H2SO4+3H2O H2SO3+2FeCl3+H2O===H2SO4+2FeCl2+2HCl

3、酸性:

H2SO4(浓) +CaF2===CaSO4+2HF H2SO4(浓)+NaCl===NaHSO4+HCl H2SO4(浓) +2NaCl===Na2SO4+2HCl H2SO4(浓)+NaNO3===NaHSO4+HNO

33H2SO4(浓)+Ca3(PO4)2===3CaSO4+2H3PO4 2H2SO4(浓)+Ca3(PO4)2===2CaSO4+Ca(H2PO4)2

2HNO3+CaCO3===Ca(NO3)2+H2O+CO2 (用HNO3和浓H2SO4不能制备H2S,HI,HBr,(浓H2SO4可制备SO2) 等还原性气体)

4H3PO4+Ca3(PO4)2===3Ca(H2PO4)2(重钙)

H3PO4(浓)+NaBr===NaH2PO4+HBr H3PO4(浓)+NaI===NaH2PO4+HI

4、不稳定性:

2HClO===2HCl+O2

4HNO3===4NO2+O2+2H2O H2SO3===H2O+SO

2H2CO3===H2O+CO2

H4SiO4===H2SiO3+H2O ☆☆☆碱

1、低价态的还原性:

4Fe(OH)2+O2+2H2O===4Fe(OH)3

2、与酸性物质的作用:

2NaOH+SO2(少量)===Na2SO3+H2O NaOH+SO2(足量)===NaHSO

32NaOH+SiO2===NaSiO3+H2O 2NaOH+Al2O3===2NaAlO2+H2O 2NaOH+Cl2===NaCl+NaClO+H2O NaOH+HCl===NaCl+H2O

NaOH+H2S(足量)===NaHS+H2O 2NaOH+H2S(少量)===Na2S+2H2O 3NaOH+AlCl3===Al(OH)3+3NaCl NaOH+Al(OH)3===NaAlO2+2H2O (AlCl3和Al(OH)3哪个酸性强?)

NaOH+NH4Cl===NaCl+NH3+H2O

Mg(OH)2+2NH4Cl===MgCl2+2NH3.H2O Al(OH)3+NH4Cl 不溶解

3、不稳定性:

Mg(OH)2===MgO+H2O 2Al(OH)3===Al2O3+3H2O 2Fe(OH)3===Fe2O3+3H2O Cu(OH)2===CuO+H2O ☆☆☆盐

1、氧化性:

2FeCl3+Fe===3FeCl2

2FeCl3+Cu===2FeCl2+CuCl

2(用于雕刻铜线路版)

2FeCl3+H2S===2FeCl2+2HCl+S 2FeCl3+2KI===2FeCl2+2KCl+I2

FeCl2+Mg===Fe+MgCl2

2、还原性:

2FeCl2+Cl2===2FeCl3

3Na2S+8HNO3(稀)===6NaNO3+2NO+3S+4H2O 3Na2SO3+2HNO3(稀)===3Na2SO4+2NO+H2O 2Na2SO3+O2===2Na2SO4

3、与碱性物质的作用:

MgCl2+2NH3.H2O===Mg(OH)2+NH4Cl AlCl3+3NH3.H2O===Al(OH)3+3NH4Cl FeCl3+3NH3.H2O===Fe(OH)3+3NH4Cl

4、与酸性物质的作用:

Na3PO4+HCl===Na2HPO4+NaCl Na2HPO4+HCl===NaH2PO4+NaCl NaH2PO4+HCl===H3PO4+NaCl Na2CO3+HCl===NaHCO3+NaCl NaHCO3+HCl===NaCl+H2O+CO2

3Na2CO3+2AlCl3+3H2O===2Al(OH)3+3CO2+6NaCl (双水解) 3Na2CO3+2FeCl3+3H2O===2Fe(OH)3+3CO2+6NaCl (双水解) 3NaHCO3+AlCl3===Al(OH)3+3CO2 (双水解) 3NaHCO3+FeCl3===Fe(OH)3+3CO2 (双水解) 3Na2S+Al2(SO4)3+6H2O===2Al(OH)3+3H2S (双水解) 3NaAlO2+AlCl3+6H2O===4Al(OH)3 (双水解)

5、不稳定性:

NH4Cl===NH3+HCl

NH4HCO3===NH3+H2O+CO

22KNO3===2KNO2+O2

2Cu(NO3)3===2CuO+4NO2+O2

2KMnO4===K2MnO4+MnO2+O2

2KClO3===2KCl+3O2

2NaHCO3===Na2CO3+H2O+CO2

Ca(HCO3)2===CaCO3+H2O+CO2

CaCO3===CaO+CO2

MgCO3===MgO+CO2

说明:由于时间关系方程式中未加反应条件、气体符号、沉淀符号、可逆符号。请自己加上。斜体部分不做考试要求。

第五篇:运动学基本概念与基本规律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1:质点(1)质点是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形状大小或质量轻重,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知识点2:参考系(1)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2)参考系可任意选取,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原则是要使运动和描述尽可能简单。 (3)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知识点3:时间与时刻 在时间轴上时刻表示为一个点,时间表示为一段。时刻对应瞬时速度,时间对应平均速度。时间在数值上等于某两个时刻之差。知识点4:位移与路程(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不能说位移就是(或者等于)路程。知识点5: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等于位移和产生这段位移的时间的比值,是矢量,其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简称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也是矢量。方向与此时物体运动方向相同。知识点6:加速度(1)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变化量和时间的比值(称为速度的变化率)。 (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3)加速度与速度无必然联系。 (4)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则质点做加速运动;;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则则质点做减速运动。知识点7: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知识点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基本公式: (2)推论: (3)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比例规律:知识点9:自由落体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重力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同,纬度越高,重力加速度的值就越大(在赤道上最小,两极最大)。此外高度越高,g值越小。 (3)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vt=gt.H=gt2/2,vt2=2gh

第六篇:新概念英语第二册语法总结:五种基本句型

1.主+谓(不及物动词) e.g. Man can think.

The fire is burning. 常用不及物动词有 break, breathe, burn, smoke, swim, skate, appear, disappear, work, think etc. 2.主+谓+表语(系动词) e.g. He became a scientist.

She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beautiful. 常用系动词: be, get, turn, feel, seem, appear, look, taste, sound, smell, become, go, prove etc. 3.主+谓+宾(及物动词) e.g. We love peace.

They will paint the door. 常用动词有:see, watch, need, love, like, study, answer, carry, etc. 4.主+谓+宾+宾补

e.g. We elected him president.

They painted the door white.

I advised the students to recite the texts. 王牌重点:常用作宾补的形式 (1)名词:

The couple named their baby Johnson. (2)形容词:

I keep the door open. (3)副词:

The naughty boy knocked the bottle over. (4)不定式:

He ordered his men to fire. (5)分词:

He heard me singing.

I saw the vase broken. (6)介词短语:

They look on him as a teacher. (7)名词性从句:

I asked him what he was doing. 5.(1)主+谓+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My friend bought me a gift.

I passed him the book.

(2)主+谓+直宾+介词+间宾

My friend bought a gift for me.

常与介词 for 搭配的动词有:

buy, make, do, get, play, call, choose, cook, fetch, find, keep, order, save, etc. 常与介词 to 搭配的动词有:

bring, give, grant, hand, pass, lend, offer, pay, promise, sell, send, show, each, tell, throw, write, etc.

上一篇:个人安全心得体会下一篇:高中化学教师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