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课堂突发话题以及策略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对外汉语教师在遭遇学生提出的“课程突发话题”时多数采取回避原则, 不予学生作解释, 抑或者与学生义正言辞的解释。但是在汉语国际教育课堂中, 这样的行为和做法都是不合适的, 可能会导致课堂教学任务无法按时进行, 师生之间的关系恶化,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误会加深, 更有甚者会对中国的大国国际形象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 “课堂突发话题”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应该引起我们关注, 这样才能合理地开展对外汉语课堂教学。

一、汉语教学中的“课堂突发话题”

课堂教学活动, 是一种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往往会伴随着一些突发事件, 这些课堂突发事件的出现会影响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1]“课堂突发话题”是一个表示特定情况的名词, 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一般情况下, 我们可以认为是在汉语国际教育课堂中, 学生由于好奇或者求知欲, 通常会引发的一些话题性讨论或疑问。从个人层面来分析, “课堂突发话题”一般是关于个人的隐私话题, 包括个人支出收入、有无信仰、年龄体重等。从集体层面来看, “课堂突发话题”多跟国家体制有关系, 例如历史遗留问题、领土归属问题、一些基本国策问题等。现在专业的汉语国际教师和有经验的留学生都经受过专业课程的训练, 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对隐私的保护意识, 所以个人的课堂突发话题一般不会成为教学中的重难点。但由于敏感问题大多数是由文化冲突引起的, 一般来说, 文化冲突指不同形态的文化或者文化要素之间相互对立, 相互排斥的过程。[2]因此, 诸多由于历史演变、文化差异等问题可能会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课堂突发话题”的导火索, 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产生不良的影响。

(一) 历史文化类“课堂突发话题”

历史文化类的“课堂突发话题”大多跟以前的战争和领土归属权的争夺有关。这一类话题要尊重历史, 是教师和学生都无法回避的问题。这些“课堂突发话题”是亚洲留学生常常对外汉语教师提及的, 也是存在争议的话题。

(二) 国情和国际类“课堂突发话题”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国的国情与普遍的西方国家大相径庭, 并且情况更为复杂。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因素, 这就导致很多外国人民并未真正了解中国。许多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就是为了一步了解这个逐步走上国际舞台的国家, 真正走进中国。

(三) 社会现象类“课堂突发话题”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中国社会现象复杂多变。留学生在来到中国以后, 将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跟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在图书馆大声喧哗、就餐不排队、公共场合吸烟、随手乱扔垃圾、不遵守交通规则等不文明的社会现象频频发生。他们热议的话题甚至也包括中国的食品安全事故、建筑安全, 甚至是公厕的卫生问题。如果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教师没有妥当处理, 就有可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挫, 破坏学生对中国的印象, 并且影响学习汉语的进度。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课堂突发话题”的根源

想要妥善处理对外汉语教学中遭遇的“课堂突发话题”, 就要先找到这些“课堂突发话题”的根源。对大多数留学生来说, 他们对中国的了解都是来自大众媒体的宣传以及汉语老师的解说。随着汉语水平的提升以及对中国逐步加深了解, 很多“课堂突发话题”就不复存在了。但有些话题因为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不同, 会一直伴随于学习汉语的进程中。

(一) 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人们对于某些个人或者事物所具有的一种特定的概念。这种刻板印象可能是积极的, 也可能是消极的。[3]虽然留学生事先没有和某种文化接触, 但是对其已经有了一种先入之见。例如, 认为法国人天生具有浪漫柔美的情怀、日本人在工作上刻苦努力等等。因此, 留学生也对中国形成了一个固有刻板印象, 这些就导致了许多“课堂突发话题”在对外汉语课堂上的出现。

(二) 民族中心主义

民族中心主义就是按照自身民族文化的观念和标准去衡量其他民族文化中的一切, 包括人们的行为方式、交际方式、社会行为、以及价值观等等。一般的民族中心主义者会将自身的观念和标准过度泛化, 强加到其他的民族体系上, 并且认为符合自身观念和标准的, 才是正确的、有价值的。

(三) 媒体的宣传以及教科书的误导

近年来, 随着中国逐步跻身于世界大国舞台, 有些国家甚至在编写教科书时故意引导学生产生错误的理解, 促使学生不能客观地认识历史, 在看待历史问题上产生“课堂突发话题”。

苏霍姆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遇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 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 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所以在对外汉语教育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自己的头脑, 见机行事, 灵活地处理一些课堂上的突发话题, 幽默含蓄又不失体面地扭转局面, 有效快速地处理课堂突发话题事件。

三、汉语教学中“课堂突发话题”的应对策略

在了解到汉语教学中“课堂突发话题”存在的根源后, 作为对外汉语老师, 我们可以做的应对策略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 在遇到“课堂突发话题”后, 应该客观对象, 求同释异。有些教师在面对“课堂突发话题”时, 会直面回击学生的观点, 直到学生不再有疑问为止;然而有的教师则通过逃避或转化换话题等回避问题的答案。但是如果每次都回避, 学生会有一种被忽视和被“欺骗”的感觉, 如果教师担心课堂上占用过多时间可以和学生课下讨论。一般说来, 在遇到“课堂突发话题”时, 教师最好不要采取回避策略。

第二, 增强跨文化意识, 克服自身文化差异和刻板印象的影响。“跨文化意识”指的是理解和承认人类具有各自创造其独特文化的基本能力。要正确对待文化差异, 不能对学生所处的文化进行完全否定, 更要认识到不同文化的价值, 避免出现民族中心主义。同时要更多的了解学生所在国家的文化, 并与中国文化做对比, 兼容并蓄, 找出可能存在的“课堂突发话题”的源头, 并预先做好心理准备, 在涉及到这些问题时, 尽量回避, 不要主动提及。

第三, 树立中国文化主体意识, 维护自身文化的完整性。在发生“课堂突发话题”时, 教师要坚定自己的立场, 站在本国的角度上来看问题, 不要造成中国文化的“缺失”。实际上, 留学生提出“课堂突发话题”只是想知道中国人对此问题有着怎样的见解, 并没有恶意, 只是想通过老师的回答加深自己对中国的认同感。

四、结语

“课堂突发话题”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对外汉语教师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遇到“课堂突发话题”时, 要提前做好预设, 想好解决措施。碰到“课堂突发话题”时既要客观的面对, 多举客观的实例, 客观公正的消除学生的疑虑, 引导学生向积极的方面学习;又要有自己的立场, 站在中国文化的角度上, 尊重学生, 包容学生的观点, 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和热情, 借着“课堂突发话题”, 把中国优秀的文化传向世界各国。

摘要:“课堂突发话题”是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困扰教师和学生的一个难题。大多数的“课堂突发话题”都是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以及价值观的不同所导致的。对于这些问题, 很多教师采取回避策略, 但这会大大加深文化冲突。本文将分析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课堂突发话题”的类别, 并尝试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课堂突发话题,对外汉语教学,文化冲突,跨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 陈彦村.课堂突发事件的类型及其应对策略[J].鄂州大学学报, 2018, 25 (1) :84-86.

[2] 马晓奕, 郑欣.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的敏感问题[J].文学教育 (上) , 2017 (1) :161.

[3] 程敏.受众思维定势及定势效应[J].声屏世界, 2016 (7) :37.

上一篇:媒介视野下的企业报道:如何写活企业新闻?——以对《“三无”民企离国家大奖有多远》分析为例下一篇:手术室护理干预在结石性胆囊炎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