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汇层

2024-06-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汉语词汇层(共8篇)

汉语词汇层 篇1

当代汉语词汇研究的新成果-读张小平《当代汉语词汇发展变化研究》

<当代汉语词汇发展变化研究>于7月由齐鲁书社出版,是一部高质量的学术专著.总体来说,该书具有以下鲜明的特色:全面系统,重点突出;科学严谨,有所创新;描写翔实,分析深入.

作 者:张传曾 徐小婷 ZHANG Chuan-zeng XU Xiao-ting  作者单位:济南大学文学院,山东济南,250022 刊 名:菏泽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ZE UNIVERSITY 年,卷(期): 31(6) 分类号:H146.2 关键词:张小平  当代汉语   词汇   书评  

汉语词汇层 篇2

流行词, 顾名思义是被普遍使用的新近出现的词语, 因而流行词在很大程度上也具备了使用人群广、高频和高认可度等特点。本文将选用近几年来出现或兴起的流行词汇作为例子做典型分析。从流行词汇的类型看, 动词、形容词、名词、副词都存在新兴现象, 但以动词和名词的新兴词使用度较高。例如“给力”一词, 其实是中国北方的土话, 表示给劲、带劲的意思, 莆田方言中“给力”有勤快的意思, 淮北方言中的“给力”有加油的意思, 这与现在广泛认同的解释有相合之处, 但又不完全相同。“给力”最初的火热源于日本搞笑动画《西游记:旅程的终点》中文配音版中悟空的一句抱怨:“这就是天竺吗, 不给力啊老湿。”所谓的不给力就是形容和预想的目标相差甚远。另外, “给力”一词让人联想到“借力”, 借和给的两个动词的对应也让这个词的意义有了更大程度的泛化, 可以理解为给予帮助、发挥作用、给面子等, 2010年的世界杯期间, 成为网络热门词, 后广泛被大众接受和认可, 现该词被收录于《现代汉语词典 (第六版) 》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给力”的出现其实不是偶然。作为新兴动词, 它的内涵丰富, 信息容量大, 且还在进一步地扩大和完善对人们的行为动作进行准确的概括性表述, 个人情感的准确表达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流行词的来源分析

1.来源于外语或方言取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 全球的语言文化也在不断地交流融合。如“跑酷”即parkour, 这种弹跳翻墙等高难度的运动最早来源于法国, 在2002年在英国流行, 这种音译的名称巧妙地将这项运动的本质———跑和对运动“帅、酷”的评价紧密结合在一起。对于外来词, 除了音译, 还有汉英的组合词, 如风靡一时的“hold住”, 香港人创造了这个中英混合词, hold原意为持续、保持;顶住、支持, 因而“hold住”衍生出对状况、场面的掌控要充满自信, 从容面对, “要hold住”也有要加油尽力的意思, 而“hold不住”则还有超出掌控范围, 对别人的行为表示无奈但无力改变的意思。

随着语言学的发展, 语言学家对方言语音语义等也有了越来越深入的了解, 而网络的发展更使得全国各地的人们交流更为方便快捷, 如“赞”用来表示好、棒、值得人称赞的意思, 也能在江浙一带的方言中找到它的影子, 浙江东部沿海城市, 台州地区的黄岩区、温岭市等都有相似发音的表示“赞”的意思的字。

2.词性的转化

在语言中经常有词性的活用, 英语中会有动词进行活用做名词, 也是所谓的动名词等, 在汉语中, 也同样经常有词性活用的情况, 如名词修饰名词, 名词修饰动词, 甚至形容词用作副词作状语, 如近期的网络用语“弱弱地问”, 新手或资格不足的人请教问题时往往底气不足, 表现一种谦卑的姿态, 这也是中国文化中传统的礼仪姿态, 在大家火热地讨论一个话题而自己插不上话, 向问明白究竟怎么回事又害怕被人取笑这么简单的东西都不知道的时候, 就可以说“弱弱的问一句”, 在正常情况下, 人们会耐心地解释而被提问者也可以借此机会加入讨论。

现在经常用的“坑”与我们以前所使用的名词“坑”:土坑、地洞等不同, 它作为动词用来表示拖累他人, 或把他人卷入困境, 不难发现, 其实, 它是从名词转换为动词“坑害”后延伸并覆盖了现有的拖累、陷害等, 但其间又有了词义的弱化, 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预谋式的严重陷害, 而只是将别人一同带入尴尬、难办的困境之中。通过词性的转变衍生出新的更丰富的意义也是流行词造词的重要手段。

3.弱化词义的搭配修饰

词义的弱化在从古至今的汉语语义中十分普遍, 而在流行词造词中也是相当常用的方法。且现代科技发展进步, 人们多用网络交流对话, 更富娱乐心态, 因而将一些看似严肃、端庄的词弱化为一些普通常见的意义, 使之更具夸张和调侃色彩。如网友“跪求”网络资源, 表示说话者急切诚恳地请求他人帮助又不失尊重, 字面意即“跪着乞求”。原本跪拜礼是古代高级别的礼仪, 而现代使用中则仅仅表示一种急切心态, 希望答复者认真负责地提供资源或启发。

4.学术名词的演化

由于现代年轻人是主要的网络用户人群, 学术文化普及度也越来越高, 许多流行词甚至都是从学科名词演化而来, 最典型的就是“正能量”, 本是物理名词, 现指催人奋进给人信心和希望的人和事。将原本抽象的能量具体成了人和事, 而同时也是把所有给人积极影响的东西都概括为能量, 其涵盖的广范围指代使其具有丰富的内涵, 也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学术组织也被泛化为一类人的集体代名词, 如“外貌协会”, 显而易见, 是外貌协会的人, 就是注重外表, 容易被外表吸引的人。巧妙地将一群人的心态、观念用其关键字来指代和概括, 表现群特征。

5.群名词指代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的今天有行行色色的人, 也有各种各样的职业, 群名词就显得极为重要。人群名词很多也是构词能力很强的词根词或词缀词, 如“客”:背包客、黑客、拍客等;形象表现出这一类人的共同爱好或相同职业, 而“族”如月光族、蚁族、上班族;“…宅/宅…”等表现了一群在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或是生活状态;“…霸”、“…神”“…渣”则形象地展现一类受到社会共同评价的人群;另外还有上文提到的“外貌协会”等。精准的关键词组合和外显的联想意义造就了新时代的流行词。流行词显然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相当大的弹性和自由度, 给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

三、流行词产生的社会心理

有很多人认为, 流行词的产生是因为从众的随波逐流的心态。如陈润在《试论流行词语的兴起和消退》中阐述了流行词兴起的“从众心理”:从众行为可以视作在群体一致性的压力下, 个体寻求一种试图解除自身与群体之间冲突、增强安全感的手段。这种从众心理表现出的现象之一就是“流行”。

而我认为, 并不全是如此。

词语的使用源于需要, 词汇的产生也源于语言现状不能让使用者得到满足。随着人们的表达需要越来越丰富, 人们需要进行再创造, 从而产生新的词来更贴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感情。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流行词中有一部分是方言的改版或者外来词或是汉语与外语的组合, 甚至是汉语的单纯组合。这些词成为流行词也恰巧说明了其他众多方言词没有为人们所熟知是因为其缺乏了社会适用性, 换而言之, 在众多方言词和外语词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其具有社会适用性, 满足了现代人的表达需要。

比如“给力”一词, 在这个词语被广泛使用之前, 人们很难用两个字简洁表达出与之相同的意义, 我们更可能说:“在这次合作中, 他很厉害!帮了我们很多忙。”“在这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他很棒, 很快就把这么复杂的问题解决了!”“在危险面前, 他很沉着冷静, 没有乱了阵脚。”而事实上, 有了“给力”一词后, 我们发现“给”字可以囊括了很多我们要表达的意思, 包括:帮忙、出手、解决等;而“力”也同样涵盖了丰富的意义, 包括:努力、尽力、迅速、果断等。“给力”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我们语言使用中的经济原则, 满足了我们表达丰富情感的需要, 甚至, “给力”由于它的褒义性质, 在表达的同时, 已经表达了说话者对“给力”者付出的努力的肯定、敬佩和感谢。

因此, 我们应该打破传统观念上对于“流行”的偏见, 流行语、流行音乐甚至是流行服饰, 更应该深入分析除了流行过后给人们带来的附加的客观的“从众”外的本质因素。不难发现, 流行是流行物满足了人们客观和主观的需要, 人们对于事物有了一个普遍的认同和肯定, 也不可能完全是因为“从众”或“众从”之类简单的趋向性心理。

四、对外汉语中教学中的流行词学习

流行词的出现看似不知缘由, 但是经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 每个流行词都有出处, 或者说每个流行词都有其被创造或是被创新使用的依据和理由。我们认为, 对外汉语教学中, 外国留学生的流行词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从流行词中, 我们已经总结了中文词汇的许多规律与发展趋势, 这对外国留学生学习中文词汇有很大的帮助, 十分有利于增强语感, 同时提高其正确使用中文词汇和搭配的能力。

从流行词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其构词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同时也可以感受到汉语意大于形的特点, 在了解了汉字所代表的的感情、感受、观点、态度后, 自然也会促进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学习。

五、结语

本文从流行词的词义、语言学来源和社会心理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将流行词的典型特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将具有典型性的流行词进行了重点的分析和典型性比较。在分析中结合了流行词的词性和句法, 使得分析更加全面和可靠。

从分析中可以看出, 汉语词汇的发展趋势将会随着流行词的主流趋势发展, 如名词非范畴化的出现等语法现象也会越来越普遍。

虽然不是所有的流行词都规范, 但是经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 流行词的出现和存在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必然性, 在很大程度上流行词的使用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同时也促进了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合理交融。它的出现代表了语言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并且在不就的将来, 会有越来越多的流行词载入史册, 成为人们的规范常用词表中的一员。

摘要:流行词语是当今社会交际中使用的高频词汇, 本文将最近几年的流行词汇从词性角度归类汇总后, 从语义、语法两个方面切入, 挖掘如“给力”一类被人们广泛接受和认可的词语, 为人们创造或创新使用的理由和依据。并从流行词语的来源、人们的心理发展进行分析, 找出流行词语兴起的深层次社会历史动因, 从中看出现代汉语词汇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流行词,词义弱化,泛化,经济原则

参考文献

[1]陈渊.英语名词的非范畴化.Decategorization of English Nouns.

[2]陈润.试论流行词语的兴起与消退.

[3]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2005, 第五版.

[4]常敬宇.汉语词汇文化.

[5]孟子.名词非范畴化.

汉语词汇层 篇3

关键词:对外汉语中医汉语词汇认知策略

一、词汇教学的认知心理学分析

“语言对人类来说,是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信号系统,相对于直觉,它是更高级的信号系统,心理学称之为第二信号系统。母语和目的语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第二信号系统,它们各有自己的词语系统和语法系统”。可以说,词汇是语言表达的前提,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词汇储备,才有可能顺利地完成语言的交流与运用。那么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的方式,学习者在学习、接收词汇的过程中就涉及到感觉、注意、编码、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等环节。由此得出,在信息传递即教授过程中教师应想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使之以有意注意来进行学习。

此外,学生学习词语的心理反映是深入的,不仅能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还能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对一事物与他事物的关系,对事物的发展规律做出反映。这就要求教学时注重语义教学,同义、近义、反义词的教学尤其值得注意。

二、中医汉语词汇的分布特点

从专业性角度来看,我们将中医汉语词汇分为初级中医词汇和专业中医词汇两大部分。

初级中医词汇在一般生活中使用率不高,所以在现有综合院校使用的汉语教材中很少出现,但对于中医院校的留学生却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是他们接触中医内容的开始。如人体各部分及各器官名称,穴位名称等。

专业中医词汇,主要是讲解中医理论时常用的较抽象的专业术语,如阴阳五行、辨证施治,气、血、津液等。这些词汇专业性很强,较之前面部分的内容就更深入地涉及到了中医理论的内核,在掌握初级中医词汇的基础上,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学习会更感兴趣,以为此后中医专业课学习扫清基本的词语(术语)障碍。

三、中医汉语词汇在不同课型中的教学策略

中医汉语的定位决定了词汇教学主要是在阅读课中来进行的,口语、听力、写作课等更多的是起一种辅助作用。换言之,不同于一般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相关教学,中医汉语词汇教学的特殊性不是那么强。因而,我们更多的是从理论上来梳理。

(一)阅读课,主要是精读课的中医汉语词汇教学

第二语言学习,拼读、识记、积累词汇是个艰巨而又细致的教学任务,听力、会话、写作等各门课虽然也有词语教学的环节,但相比之下精读课负有更多、更大的责任。因为基本词语和常用词语大多在精读课中出现,词语的正音、讲解和辨析,主要也是在精读课中进行。因而,精读课的词语教学,对于提高学习者的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直观法。利用人的直接感知将客观事物与第二信号系统——词语联系起来,直接形成概念。虽然这是初级阶段的词语教学最有代表性的方法,但实际上是更多地利用非语言手段来展示直观性强的词语的最好途径,此法尤其适合中医汉语词汇的教学。

a.图片实物。利用图片(甚至实物)简单明了地给留学生展示难用语言表述的各种中草药名称、用人体模型直接而形象地教授人体穴位、借助模型来呈现身体器官等。

b.借助表情体态进行现场教学。如中医的针灸疗法、推拿的手法(推、拿、按、摩、揉、捏、掐、拍);以及中医诊疗方法的望、闻、问、切等都可以借助一定的动作、体态、表情等来形象地帮助学习者区分不同的词义。

c.影视录像。教师也可以使用相关的影视资料或者多媒体课件系统介绍上述所涉及到的与中医有关的词汇,以便帮助学生完成最基础的词汇学习。

2.联想法。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具体到语言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将所教生词以及相关的词语进行适当扩展以达到强化记忆和举一反三的效果和目的,即学术界所提到的语义场理论。中医词汇尤其是术语体系,具有很强的语义场特征。如中医院的科室“内科、外科、儿科、妇科、骨科”,穴位“太阳穴、天枢穴、太白穴、中极穴”,经脉“手少阴心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阴跷脉、阴维脉”,身体器官“耳、鼻、舌、口、肝、胃、脾”等就可以运用分类语义场的理论来教学。

3.语素教学法,也叫词素分析扩展法。其方法是将词语中的语素(字)加以离析,然后以一定的义项为单位与其他已学或未学的词素再行组合,从而巩固所学词语(包括目标词语和已学词语)和扩大新词的学习范围。如“急忙”,“急”的语素义在学习“着急”时已经掌握,再教给学习者“诊”的语素义是“医生检查病人的病情”的意思。“急”“诊”结合就是“需要马上检查病情”的意思。这是借助已知语素理解新词的方法。如“病位、病邪、病因、病症、病变、病机、病理、病例、病脉”“耳垂、耳廓、耳环、耳甲腔、耳甲艇、耳轮、耳针、耳舟”这几组词语的教学都可以借助语素教学法来进行。

4.对比法,可分为内部对比、正反对比以及语际对比。内部对比就是在目的语内部用两个词语相对比较的方法来解释词语。相比较的两个词语的词义通过对比可以突显其本质属性,又能补充正面释词的不足。如阴—阳,盈—亏,清—浊,邪气一正气,阻滞一通畅等等。这种正反对比的方法可以增强词语信息的刺激,使词义更加突出,从而巩固记忆。

语际对比,就是利用学习者母语来解释目的语词语的方法。这种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对应关系被认知心理学称为匹配对子。如果这样的匹配对子相互联系紧密,则会取得“遇此现彼”的效果。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实际上就是寻觅和积累匹配对子,从而形成词语转换的网络的过程。但是,分属于两个语言系统的词语完全对等的情况极其有限,也就是说目的语和母语之间整齐单一的匹配对子有限,所以此法适用的范围有限。中医汉语中除了某些身体器官可以借助此法之外,几乎是不能运用的。

5.文化因素释词法。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特点鲜明,词汇是最能体现民族文化特征的,这在中医词汇中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因而,中医汉语词汇教学尤其要注意“文化”到位,从而避免或者减少留学生“专业知识交际文化震荡症”的出现。因为中医词汇中有些来自于中国哲学思想,如阴阳、五行;也有源于中医理论体系的穴位、经脉、精气等词汇,这些都是需要从文化角度来阐释的。

(二)口语课的中医汉语词汇教学

学习者学习中医汉语除了为进一步学习中医专业打下基础,也有部分是为了兴趣或生活的需要。那么如何在实际的交流中进行应用,词语的学习和训练便显得尤为重要。学习者要通过种种训练方式,做到把积累起来的词语按一定的结构形成相互沟通的网络,并在说话时能根据交际和语境的需要,从网络中选取相关的词语,自动地(不假思索)或半自动(略加思索)地组合成为句子、话语。教师可以采用问答法、直接法、情景模拟法使得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中出现的中医汉语词汇的感知度,同时也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中医堂坐诊”的模拟交际,将抽象术语立体化,从而使学习者不仅能应用在跟范文例句相同的情境之下作水平迁移,且能应用于跟范文例句不同的情景之下做纵向迁移。

1.情节性训练。教师规定一个故事或一种情景,并提供若干与之有关的词语,要求学习者选用其中的词语表达规定内容。如去中医院看病:发烧、疼、感冒、体温、西药、中药、开药方、打针、舒服、休息。

2.主题性训练。教师规定一个主题,并提供若干与之有关的词语,要求学习者选用其中的词语表达规定内容。如中医院:内科、外科、中医、针灸、推拿、中药、西药;中医保健:养生、药膳、食疗、人参、免疫力、感冒。

3.专题性训练。教师规定一个专题,并提供若干与之有关的词语,要求学习者选用其中的词语,就专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如“中医和西医”专题:优点、缺点、诊断方法、中药、西药、科学、态度。

四、結语

本文参考词汇教学的认知心理学原理,结合实例,主要探讨了中医汉语词汇在阅读、口语等不同课型尤其是阅读课的精读中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从而窥见中医汉语词汇教学之一斑。

参考文献:

[1]李开.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与设计[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2).

[2]齐春红.词汇教学的特点及其认知理据[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2,(2).

[3]胡炳忠.基础汉语的词汇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4)

[4]贾颖.字本位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汉语学习,2001,(4).

(行玉华天津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300193)

来自佛教的汉语词汇 篇4

佛教是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涉及了社会历史和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百科全书。佛教创立于印度,自两汉之时传人中国,逐渐和我国固有的儒教、道教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成为当时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佛教文化以佛经传译为主要途径,对汉语的音韵学、语法学、词汇学、汉字、修辞法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和影响历久不衰,绵延了近两千年。原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曾说:“现在许多人虽然否定佛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可是他一张嘴说话其实就包含着佛教成分。”可见佛教对我国汉语词汇的影响之大。

一、汉语词汇受佛教影响的方面

佛教文化对汉语词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个方面。

(一)佛教的中国化带来了汉语词汇的极大丰富。

除了历代佛经翻译者运用各种不同的翻译方法,创造出大量与佛教有关的汉语新词,还有不少汉语中的已有的词被赋予了佛教的意义,出现了大量的“佛化汉词”,如 “空”、“解脱”。

(二)在汉语的发展史上,众多佛教词语的涌现,促进了汉语构词法的丰富与发展。

佛经翻译利用并激活了汉语固有的四字模式,使其构词能力大大加强,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汉语四字格的蓬勃发展,其中源于佛教的四字格成语占了汉语史上外来成语的最高比例,它们与汉语成语融合在一起,成为汉语词汇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次是产生了大批偏正式汉语语词,如“戒律”、“妄想”、“三生”等,逐渐改变了六朝以前汉语词汇以联合式为多的状况。

(三)佛教的传人推动了上古到中古转折时期汉语的双音节化进程。

为了适应梵文的特点,同时也为了使译文更为晓畅,佛经翻译家们在译经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双音节词,如“如意”、“成就”、“慈善”等。

佛教对社会文化生活各个方面的影响巨大,汉语中的来自佛教词汇十分丰富。根据来自佛教汉语词汇的各个类型:从使用较多的成语、惯用语、谚语几个类别

来举例说明。

二、来自佛教的汉语词汇的类别

(一)成语

汉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成语源于佛教中的佛经故事、教义理论、礼俗习惯和禅宗典故,如“晏花一现”、“天花乱坠”、“作茧自缚”、“不可思议”、“五体投地”、“百尺竿头”、“点石成金”等。

根据来源,成语与佛教之源有五种情形。一是有的成语直接、完整地来自于佛教的经典,如盲人摸象、井中捞月、自欺欺人、不二法门、泥船渡河、皆大欢喜、想入非非、味同嚼蜡等。二是有的成语部分要素来自佛教经典(书籍)。如国人把佛教中“痴”毒与“妄”行结合,创立了“痴心妄想”;把“苦海无边”与“回头是岸”结合,创立了“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在“放下屠刀”之后加上自己的思想,创立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灌顶”指一种佛教仪式(把清水浇到头顶上),国人把两者合起来创立了“醍醐灌顶”。三是有的成语虽然完全来自国人独创,但同样有佛性佛缘。如国人根据佛教因果报应思想,独创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根据佛教“放生”“护生”观念,独创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四是有的成语从文字 到内容都与佛教没什么联系,完全由国人所独创,但又确实具有佛性佛缘。如“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就是中国普通佛教信徒所独创的日常劝诫语。五是有的成语来自于中国佛教高僧的活动或故事。如“痴人说梦”来自于宋朝的惠洪和尚对李邕所写的一块外围和尚墓碑的批评“此正所谓痴人说梦耳!”

由上可知,原原本本的佛性成语并不多,更多的是国人创造的佛性成语。这说明,在对待外来文化上,国人具有开放、包容、学习、接受的心态,更具有独立自主,开拓创新的优秀品质。

(二)惯用语

1.来自佛教戒律、教义的汉语惯用语

造口孽:“口业”是身、口、意三业之一,在“十不善业“中占了四项:妄言、恶口、两舌和绮语。(开东法师,2003:3)这表明,舌根难得清净,嘴巴是最容易造口孽的。“口业”写作“口孽”,在俗文学中较多见。

口头禅:禅宗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为宗旨,提倡直截了当的“顿悟”,甚至说,“道个佛字,拖泥带水;道个禅字,满面惭惶。” 禅宗还认为“开口即错,用心即乖”,“等你开口,堪作何用!”禅宗的末流,好取现成的经语、公案、挂在口头上,作为谈助,被斥为“口头禅”。(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1993:32)“口头禅”完全违背了禅宗“顿悟见性”的宗旨。后把口头上经常说的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话,也称为“口头禅”。2.出于佛教典故的汉语惯用语

在佛教传入我国的漫长历史中,佛经故事逐渐在民间口头流传开来。随之佛教典故便被经常引用,最终成为人们公认的词语,固定下来。它源于社会生活,形象而生动。例如:

吃十方:出家人靠信徒布施、化缘度日,俗称“吃十方”。此外,出家人云游各处,可在十方丛林中挂单,免费食宿,这是“吃十方”的又一层意思。佛经上称东南西北、四维上下的空间为“十方”或“十方世界”。

狮子吼:佛被称为“人中师子”(佛经上的“狮”字多写作“师”字)。“狮子吼”见于释迦牟尼佛初诞生时:太子(指佛出家前为悉达多太子)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师子吼,云:“天上地下,惟我独尊。”(《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关于“狮子吼”的寓意,可见《普曜经·论降神品》:“譬如师子吼,诸小虫怖惧,畅佛师子吼,降伏外异学。”佛菩萨演说决定之理,降伏一切外道异说,故称狮子吼。此外,高僧说法,有时也被誉为狮子吼。如唐·刘禹锡《送鸿举游江南》诗:“与师相见便谈空,想得高斋师子吼。“俗语中则每称悍妻恶骂为“河东狮吼”。

3.强调因果报应的汉语惯用语

佛教很注意人生现象间的因果联系,认为人生在世,时时处在因果报应之中。不论历时多么久远,一个人种下“因”,总要有“果”来报应。例如:

见阎王:阎王,又作阎罗王、焰王等。佛经中有《阎罗王五天使者经》一卷。佛教还有“冥土十王”之说,阎罗王位居第五。民间传说阎王掌管生死簿和人寿 的长短。后来人们把“见阎王”指死入冥界。

现世报:原称“现报”,为佛家所谓三世业报之一。

佛教主张善恶因果报应和三世(过去世、现在世、来世)轮回的理论,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个人生前的行为(业因)决定死后轮回处境的好坏,行善者或生天界,或生人间,人间又有贫富寿夭之别;为恶者或生为畜生,或生为恶鬼,或下地狱。由此因果报应的理论,佛教也便有了“十善”之说,警醒信众,引以为戒。

(三)谚语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它流传于民间,简练通俗而富含深意,大多反映人民生活和斗争经验。

佛家传教中形成的汉语谚语。如,由“放生”而有“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佛塔的层次一般为单数,如五、七、九、十三级等,而以七级为最多,故有“七级浮屠”之称。塔原来是用来埋葬圣贤的身骨或藏佛经的,造塔的功德很大。然而,为死去的人造塔,毕竟不如“救人一命”的功德更大,更有意义,故俗语云:“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意在鼓励人们奋不顾身,去援救面临死亡威胁的人。又如,由“不杀生”而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意为停止作恶,立成正果,劝人改恶从善。1.由个别佛词引申而来的汉语谚语

“无事不登三宝殿”。佛教有“三宝”之说,即教主释迦牟尼为“佛宝”,经 籍教义为“法宝”,弘扬佛法的僧团为“僧宝”,合称“三宝”。“三宝殿”即佛殿。寺门中的规矩,上佛殿时必须恭敬肃穆,进行礼拜、诵经、供养等,不得随意在佛殿里闲逛、闲聊。故俗语中有“无事不登三宝殿”之说。意思是无事不来,既来便有事相求。

2.由禅语引申而来的汉语谚语

“一客不烦二主”,本为禅语。《续传灯录》卷二八《临安府灵隐瞎堂远禅师》:“一鹤不栖双木,一客不烦两家。”后作“一客不烦二主。”《杀狗记》十二:“一客不烦二主,一发是你去。”《水浒传》二四:“常言道,一客不烦二主。大官人便是出钱的,这位娘子便是出力的。”

佛教自从两汉传入,对中国社会方方面面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汉语词汇方面尤为明显。时至今日,你只要稍作留意,便会发现人们仍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着汉语中源自佛教的词。

参考文献: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技巧[模版] 篇5

文新系2010级5班

龙小丹 100105009

 【摘要】: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我国历来重视汉语的普及和推广。在词汇方面讲诉语素、词和构词法,词义,词汇的构成等问题。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知识,能够正确地辨析和解释词义,来丰富自己的词汇,提高自己用词的能力。

 【关键词】:对外汉语 词汇 教学技巧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的必要性

对外汉语的研究者把语音、词汇、语法作为对外汉语教学最重要的三个部分,而语音是针对组成词汇的字的读音,语法也是词汇组合的规则。词汇是语言三要素之一,是学习掌握一种语言的重要内容,故在语言中占有重要地位。

有人类社会就有语言。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可以按照有关语法规则组合造句进行交际。词汇反映着社会发展和语言发展的状况,也标志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黄伯荣、廖旭东主编《现代汉语》216页)同时,对外汉语教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教学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国内学术界经过30年的讨论,在文化该不该教这一问题上基本形成共识:语言和文化是下位和上位的关系,文化教学应该与语音、语法、词汇教学具有同样的地位。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而交际能力不仅包含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还包含文化背景知识,因此文化教学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贯穿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始终。

外国人学习汉语基于不同的需要,但是无论出于何种需要,都与文化密不可分。

以美国AP汉语课程为例,在2006年,美国中学正式开设了AP汉语课程。这种AP课程在美国已经有近50年的历史,它带有强烈的应试色彩,学生选修AP课程的目的就是参加测试,获得学分后可以在大学免修该课程。

“由于是应试型的教学,这种课堂十分紧张,就是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也能清楚地感受到对学生的文化熏陶,课堂上,歌曲、故事时时穿插在语言的讲授中,对于语言的分析也常常会涉及历史、文学、甚至哲学的内容。……与美国高中学生,特别是非华裔学生接触时了解到,悠久的中华文化往往是他们学习中文的最初始动机和最经常的诱惑”。

对外汉语教学承担着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双重任务,为此,必须重视文化教学,并以文化带动语言教学的发展。

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方法

词汇教学是除部分语言教学阶段外,一切课堂教学建立的基础,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且多数课堂教学往往是从词汇教学开始,所以搞好词汇教学对课堂教学和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教学方法可分为:展示词汇的技巧、解释词汇的技巧、词汇练习技巧和词汇的积累。(崔永华、杨寄州《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33页)(一)、展示词汇的技巧

1、独词展示

(1)、听写:是一种常用的展示词汇的手段。听写的过程是学生回忆预习过的生词的过程,也是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的手段之一。

(2)、领读﹕教师对每个生词做示范朗读,学生跟着教师念。(3)认读﹕教师请学生认读黑板上的生词,并适当地向学生说明词的音、形、义。(4)、卡片(5)、实物(6)、图片展示

2、综合展示

(1)、按词类排列﹕把生词按照名词、动词、形容词、介词等不同词性归类排列。

(2)、相关排列﹕根据词与词之间意义的相关性。(3)、串联排列(4)、分话题排列(二)、解释词汇的技巧

1、解释词义的技巧(1)、以旧词释新词(2)、根据语素推测词义(3)、形象释义(4)、表演(5)、利用语境释义(6)、例句释义(7)、利用上下文释义

(8)、近义词比较﹕(a)、词义的细微差别(b)、词义的褒贬(c)、词的用法

(9)、反义词比较(10)、扩展词义(11)、归纳词义(12)、对外比较(13)、翻译(14)、回答

2、解释词的用法(1)、词语搭配实例(2)、直接说明

(三)、词汇练习的技巧

1、记忆练习(1)、直接回答(2)、利用图片(3)、实物(4)、说出同义词(5)、说出反义词(6)、说出动词(7)、说出动词的宾语(8)、说出量词

2、辨别练习

(1)、辨析一个词的不同用法(2)、选词填空(3)、改错(4)、辨别词语类型

3、理解练习

(1)、用汉语口头解释(2)、概括成语或俗语(3)、词语联想(4)、画面联想

4、用法练习(1)、模仿造句

(2)、用指定词语提问并回答问题(3)、设置情况(4)、词语提示(5)、利用图片(6)、扩展短语

(7)、根据语境用指定词语对话(8)、用指定词语复述故事(9)、填关联词语

(四)、关于词汇积累

1、归纳同素词

2、利用学过的语素扩展新词

3、利用附加法类推

4、根据意义或语法归类

5、重复

(五)、课堂游戏

游戏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如说文解字、闪现记字、填空比赛、词语接龙、歇后语比赛等。

三、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原则

学习语言,词汇是基础,它应当贯穿学习的始终.汉语的词汇体现了语音的结构和变化,组成语句又体现了种种语法关系,学习词汇也连带学了语音和语法.词汇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着留学生汉语的整体水平.然而,词汇教学又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困难的环节.因为汉语词汇数量庞大,系统繁复,外国学生又全然没有语感.至今为止,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界尚未建构起一个理想的词汇教学体系,尚未找到高效的词汇教学途径.要建立这样一个词汇教学体系,我们认为首先必须如实地把握语言的层次,严格区分字,词的频度,贯彻常用先教的原则;理清字义和词义的种种关系,贯彻由字及词的学习导向。

一,关于区分频度原则

任何事情都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语言教学更是如此.国外语言教学界早就注意到利用计量统计的结果,注重语言教学中的词量控制.30年代英国的语言学家帕默尔就指出,任何语言里最常用的1000词总要覆盖用词频度的85%.后来的许多研究证实了,这个数据大体不差.在我国,从陈鹤琴的《语体文应用字汇》算起,汉字频率统计已有六十余年的历史.词汇频度的统计研究,也有了《汉语词汇的统计与分析》,《现代汉语1频率词典》(以下简称《频率词典》)等成果.汉字,词汇教学首先可以在计量统计的基础上,抓住常用先学,常用多学的频度原则.二,关于语素分析原则

(一)语素分析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二)语素分析法的运用

四、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现状

由于词汇的数量大,而且变化快,更新速度快。给学习者造成了极大的学习困难。但词汇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目前已产生“词本位”、“字本位”、语素教学三种模式。

参考书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

2、崔永华、杨寄州《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

3、周健《汉语课堂教学技巧与游戏》

4、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现代汉语词汇练习题 篇6

一、名词解释

1.语素 2.熟语 3.单纯词 4.合成词 5.成语

6.惯用语 7.歇后语 9.义素 10.语义场 参考答案

1、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2、熟语,是由词或语素构成的现成用语,是语言中因长期习用而形成的固定短语。

3、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4、合成词,是由两个以上的语素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构成的词。

5、成语,是汉民族长期习用的定型化的短语,以四个音节为主要形式构成,具有形式整齐、韵律和谐、结构固定、言简意赅的特点。

6、惯用语,是口语中较为通行的固定短语,具有结构定型、以整体结构表示一个特定意义的特点。

7、歇后语,是由前后有解说关系的两个部分组成的现成语句。

二、填空题

1.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单位是,根据其组合能力,可分为 和。

4.“忐忑”是单纯词中的 词,“鸳鸯”是 词,“翩跹”是 词。

6.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是由 语素构成的词。7.双音节单纯词主要包括、、三种。8.由词根加词根组成的合成词有 和 两种形式。

9.复合式合成词是由 结合在一起组成的合成词;重叠式合成词是由 构成的合成词;附加式合成词是由 组合而成的。

10.复合式合成词有 种类型,它们是、、、、。

13、是词义中的主要部分,词还有附属的,也可称作。

14.同义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二是。15.同义词的辨析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二是,三是。

16.反义词是指 的词。从意义关系上区分,反义词有两类:一类是,另一类是。

18.基本词汇的三大特点 是、、。

19.一般词汇包括、、、和等。

20.熟语包括、、等。21.成语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一、,二、。23.词义演变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一、,二、,三、。

参考答案

1.语素

成词语素

不成词语素 4.双声

非双声叠韵关系的叠韵

6.单纯词

两个或两个以上

7.联绵词

叠音词

音译词

8.复合式

重叠式

9.不同词根

相同词根

词根加词缀

10五

联合式

偏正式

动宾式

主谓式

补充式

13.理性义

色彩义

附属义

14.等义词

近义词

15.理性意义方面

色彩方面

词性和用法方面

16.意义相反或相对

互补反义词

极性反义词

18.全民常用性

稳固性

能产性

19.古语词

方言词

外来词

行业词

隐语

20.成语

惯用语

歇后语

比较固定

具有整体性

21.意义的整体性

结构的凝固性

23.词义扩大

词义缩小

词义转移

三、判断题

1.“巧、巧手、灵巧、巧克力”等词语中的“巧”不是同一个语素。2.“我的妹妹也认识了他”中的“的、也、了”没有词汇意义,因而不是语素。

3.“咖啡糖、蜘蛛网、录像机、研究所”四个词都是由三个语素构成的。4.“剪彩、剪刀、讲话、讲台”都是支配式合成词。

5.“天、天空”和“静、安静”分别为单音词和双音词,所以不能构成同义词.2 6.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汉语的语素又以单音节为主,所以汉语中每个音节都有意义。

7.词汇是语言中所有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是集体概念,因而不能说某某个人的词汇,如“鲁迅的词汇”、“王朔的词汇”。

8.扩展法是鉴别词和短语的一个重要标准,“黑板”可以扩展为“黑的板”、“北京大学”可以扩展为“北京的大学”、“地板”也可以说“地上的板”,所以“黑板”“北京大学”“地板”都是短语。9.词有本义和基本义,两者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10.词的比喻义跟修辞上的比喻并不一样,词的比喻义是词固定下来的意义,比喻是临时的。

11.“盼头”、“白头”、“船头”中的“头”都是词缀。12.单纯词是由单音节语素构成的 13.专有名词的词义没有概括性。

14.单义词没有歧义,不少科学术语、鸟兽、草木、器物的名称都是单义词 15.现代汉语中,多义词是多数,单义词是少数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四、单项选择题

1、语素是

A、最小的语音单位 B、最小的意义单位

C、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单位 D、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意义单位

2、“员、祖、乡、分、妊、严”中包含的自由语素是

A、乡、分、严 B、祖、分、严 C、祖、乡、分 D、员、分、妊

3、“一对花瓶”、“你说的对”、“面对未来”中三个“对”代表

A、一个词 B、两个词

C、三个词 D、只代表音节,不代表词

4、下列各组词中全部是联绵词的是

A、仓猝、唐突、阑干、苗条、蝙蝠 B、坎坷、蟋蟀、枇杷、卢布、拮据 C、详细、伶俐、逍遥、葫芦、朦胧 D、游弋、叮咛、摩托、喽罗、吩咐

5、“惆怅”一词是

A、叠韵词 B、双声词

C、音译词 D、非双声叠韵词

6、“珊瑚”一词是

A、联绵词 一个语素 B、音译词 一个语素 C、偏正式合成词 两个语素 D、联合式合成词 两个语素

7、“沙哑”和“沙发”中的“沙”

A、都是语素 B、都不是语素

C、前者是语素后者不是语素 D、前者不是语素后者是语素

8、“雷峰塔”、“塔吉克族”、“一座塔”中的“塔”分别是

A、词、语素、字 B、语素、字、词 C、词、字、语素 D、语素、词、字

9、“反法西斯主义者”中的语素有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10、“雄性”是

A、词根加后缀 B、词根加前缀 C、并列式合成词 D、偏正式合成词

11、“龟缩”一词的构词方式是

A、主谓式

C、偏正式

12、“安培”是

A、联绵词 B、译音词 C、并列式合成词 D、偏正式合成词

13、下列结构不相同的一组成语是

A、毛遂自荐、胸有成竹 B、中流砥柱、孜孜不倦 C、天翻地覆、营私舞弊 D、守株待兔、异想天开

14、“虚心”和“虚伪”的区别是

A、语义轻重不同 B、感情色彩不同 C、范围大小不同

D、语体色彩不同

15、“同”和“陪同”的区别是

A、语体色彩不同 B、感情色彩不同 C、意义的轻重不同 D、范围大小的不同

16、“喂养”和“饲养”的区别是

A、动作的行为特点不同 B、动作行为的施事者不同 C、语义轻重不同 D、支配对象不同

17、“边疆”和“边境”的区别是

B、补充式 D、单纯词

A、集体与个体的不同 B、性状特征不同 C、范围大小不同 D、语体色彩不同

18、“明亮”在“光线充足”意思上的反义词是

A、昏暗 参考答案

1、C

2、A

3、C

4、A

5、B

6、A

7、C

8、B

9、D

10、A

11、C

12、B

13、D

14、B

15、A

16、D

17、C

18、A

五、分析题

1、分析下列新词的结构方式。

①脱贫 ②特区 ③离休 ④飞船 ⑤牵头 ⑥落实 ⑦民办 ⑧开放 ⑨责任田 ⑩双休日

2、指出下列外来词的类型。

①哈达 ②幽默 ③啤酒 ④宝刹 ⑤维他命 ⑥吉卜赛 ⑦冰激淋 ⑧俱乐部 ⑨B超 ⑩VCD

3、指出下列各词的本义、基本义和转义。

①锋利:A、工具、武器等头尖和刃薄,容易刺入或切入物体。

B、(言论、文笔)尖锐:谈吐~。②开阔:A、面积或空间范围宽广。

B、思想、心胸开朗:他是一个思想~的人。

③厚: A、扁平物上下之间的距离大。B、优待:~此薄彼。④交通:A、往来通达:阡陌~。B、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C、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指通信和联络工作。D、交通员。⑤松: A、松散。B、使松:~一~腰带。

C、解开;放开:~绑。

⑥活动:A、运动:~一下筋骨。B、动摇、不稳定:这个桌子直~。

C、灵活;不固定:~房屋。

⑦开张:A、商店设立后开始营业。B、商店每天第一次交易。

C、比喻某种事物开始。

⑧回: A、曲折环绕:~旋。B、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家。

C、调转:~头。D、答复;回报:~信、~敬。

4、指出下列同义词的主要区别。

①侮辱─凌辱 ②性质─品质 ③改正─改进 ④嫉妒─羡慕

B、暗淡 C、模糊 D、黝黑

⑤障碍─阻碍 ⑥丈人─岳父 ⑦保护─保卫 ⑧吹捧─赞扬 ⑨战略─战术 ⑩镭射─激光

5、指出下列带点的词是多义词,还是同音词。

①A、临别纪念 B、胸前别一朵大红花 C、请..别生气 .②A、先天不足,后天失调 B、后天是他的生日 ....③A、新生事物 B、他是这个学校的新生 ....

6、指出下列熟语的类别。

①迅雷不及掩耳 ②鸡蛋里面挑骨头 ③强将手下无弱兵 ④老鼠钻风箱 ⑤唱对台戏 ⑥跑龙套 ⑦金玉其外 ⑧十文铜钱少一文 ⑨铁饭碗 参考答案

1、①动宾

②偏正

③联合④偏正

⑤动宾

⑥补充

⑦主谓

⑧联合⑨偏正

⑩偏正

2、①音译

②音意融合 ③音译加意译

④音译加意译

⑤音意融合 ⑥音译

⑦半音译 半意译 ⑧音义融合⑨字母外来词

⑩字母外来词

3、①A、本义、基本义B、转义

②A、本义、基本义B、转义

③A、本义、基本义B、转义

④A、本义B、基本义C、转义D、转义

⑤A、本义、基本义B、转义C、转义 ⑥A、本义、基本义B、转义C、转义

⑦A、本义、基本义B、转义C、转义 ⑧A、本义B、基本义C、转义D、转义

4、①动作行为的特点不同,即语义程度轻重不同。

②语义范围大小不同。

③支配对象不同。

④感情色彩不同。

⑤词的用法(句法功能)不同。

⑥语体色彩不同。

⑦动作行为的特点不同,即语义程度轻重不同。

⑧感情色彩不同。

⑨语义范围大小不同。

⑩语体色彩不同。

5、①A、B、C、三词同音

②A、B、二词同音

③A、B、一词多义

6、①成语

②歇后语

③谚语

④歇后语

⑤惯用语

⑥惯用语

⑦成语

⑧歇后语

⑨惯用语

六、简答题

1、理性义与色彩义有什么区别?

2、同形同音词和一词多义,有时很难区分。试用下列各词,分别造几个句子来说明哪些是同音词,哪些是多义词。

3、什么是义素?义素分析有什么用处?

4、什么是同义词?怎样辨析同义词?

5、词义发展变化有哪几种原因?其发展变化的途径有哪几种?

参考答案

1、理性义与色彩义有什么区别?

理性义又叫概念义,在指明词所表示的事物的范围时,理性义起主要作用,它是实词词义中不可缺少的主要部分,主要靠它表示相应的概念。色彩义是在理性义的基础上附加上去的一些意义要素。色彩义往往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产生的,所以与使用者的感情,使用场合(语境)、使用者的形象感以及词的来源(来源于古代书面语、现代方言、某种社会集团等)有关,它们不是每个词所必须具备的因素。一个词可以没有色彩义,也可以有两种以上的色彩义,但不能没有理性义。

2、同形同音词和一词多义,有时很难区分。试用下列各词,分别造几个句子来说明哪些是同音词,哪些是多义词。新生 杜鹃 疙瘩 苦

区分同形同音词和一词多义,主要看义项之间有无联系。新生:

1.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刚产生的或刚出现的。)2.是党给予我新生。(新生命)3.中文系招了一百余名新生。(新入学的学生)杜鹃:

1.远处飞来了一只杜鹃。(鸟名)2.满山的杜鹃都绽开了新蕾。(花名)疙瘩:

1.脸上长满了疙瘩,挺难看。(皮肤上突起的硬结)2.面粉受潮结成了疙瘩。(块状或球状物)3.一天只吃了一小疙瘩馒头。(量词)苦:

1、黄连虽苦但能治病。(一种与甜相反的味道)

2、生活苦一点,没什么,不能没了志气。(难受、痛苦)

3、这些年全仗她支撑门户,可真苦了她了。(使难受、使痛苦)例1、2的“新生”意义有联系,属于一个词,是一词中的两个义项。例3的“新生”是另一个词,与例1、2的“新生”形成同形同音词。两个“杜鹃”意义间没有联系,各是一词,形成同形同音词。“疙瘩”、“苦”中的各例说明它们都具有两个以上互有联系的义项,是多义词。

3、什么是义素?义素分析有什么用处?

义素是词义构成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义素分析随着语义学的兴起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义素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掌握、解释、理解词义,可以突出地显示词义之间的异同及联系,可以突出词义聚合时的相同点和区别点,可以考察词义组合时的正误。义素分析便于形式化,有利于运用电子计算机处理语言信息。

4、什么是同义词?怎样辨析同义词?

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组成的语义场叫做同义义场,同一义场中的各个词叫做同义词。

辨析同义词最重要的方法是从语境中去考察,考察它们可能出现的上下文语境,设想相互替换的可能性。一般来说,可能替换的总是显示出同义词中相同的部分,不能替换的往往是差异所在。为此,首先要尽可能多地搜集包含有关同义词的句子或短语,然后进行归类,看看能用哪些义项进行解释。第二步便是互相替换,对种种替换情况进行分析、概括、说明,找出它们的差异可能在哪些方面。(如教材上册288页附表所列)

5、词义发展变化有哪几种原因?其发展变化的途径有哪几种?

词义发展变化的原因有下列三种:(一)词所标志的事物、现象本身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了词义的变化。例如:

“车”,从指“两轮中贯以轴,轴上承舆以任载’’的以马为动力的陆上交通运输工具,发展到指“以电、汽油等为动力”的电车、火车、汽车等等。“车”的基本义指“陆上的交通运输工具”,虽没有变化,但内涵却丰富多了。(二)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提高,引起了词义的深化。如:

“云”,《说文解字》说是“山川气”,合乎科学的说法应是“由水滴、冰晶聚集形成的在空中悬浮的物体”(《现代汉语词典》)。

(三)人们循着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相关点把词用来指与原义有某种联系的新事物、新认识,从而引起了词义项的增加或减少。如: “铁流”,由“流动的铁水”去指称“战斗力强的队伍”。“皮毛”,由“带毛的兽皮的总称”,去指称“表面的知识”。

词义变化的途径有下列三种:

(一)扩大旧词所概括的对象范围,即词义的扩大。如:

“残年”,由指称“一年将尽的时候”扩大到指“人的晚年”。

“老巢”,由指“鸟的老窝”扩大到指“匪徒、团伙盘踞的地方”。(二)缩小旧词所概括的对象范围,即词义的缩小。如:

“小说”,由指“街谈巷议之类的异闻、琐记等等”,缩小指“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报复”原指报答恩和怨(《三国志?蜀?法正传》:“一冶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现缩小为“报怨”,对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进行反击。(三)把表示甲类对象的词转用于指称与之有关的乙类对象,即词义的转移。如:

“布告”,原为动词,是宣布、公告之意(《史记?吕太后纪》:“事已布告诸侯。”),现转移指机关团体张贴出来通告大众的文件,是公文的一种。

“明目张胆”,由“无所畏避”的褒义,转移为“公开大胆地做坏事”的贬义。

练习题二

一、填空

1、________是一种语言中词和熟语的集合体,________是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

2、________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3、基本词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特点。

4、一般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熟语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具有稳固性、______具有完整性。

6、语汇规范的原则包括________原则、________原则和________原则。

10、多音节的单纯词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类。

11、附加式合成词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

12、组合式合成词的构造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

13、词义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特点。

14、词义派生发展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17、能构成反义关系的几个词,必须属于同一_____________,属于同一上位概念的几个矛盾对立的同级_____________。

20、根据前后两部分的关系,歇后语可以分为________的和________的两种。

22、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单位是________,如按音节划分,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按构词功能和构词位置,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6、________是词义中的主要部分,词还有附属的________,也可称作________。

27、义项是词的________。只有一个义项的词是________,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义项的词是________。

29、同义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30、词义演变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参考答案

1、语汇、语汇

2、词

3、普遍性、稳固性、能产性

4、新词、古语词、外来词、方言词

5、成语、惯用语、谚语、歇后语、结构、意义

6、普遍性、需要性、明确性

10、联绵词、音译词、叠音词、象声词、感叹词

11、前附式、后附式

2、并列式、限定式、补充式、支配式、陈述式

13、客观性、概括性、模糊性

14、直接引申、比喻引申、借代引申

17、意义范畴、下位概念 20、喻意性、谐音性

22、语素 单音节语素 双音节语素 多音节语素 自由语素 半自由语素 不自由定位语素

26、理性义 色彩义 附属义

27、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 单义词 多义词

29、等义词近义词 30、词义扩大 词义缩小 词义转移

二、单项选择

1、“激烈——猛烈”的差别在于________。

A、范围大小不同 B、词义轻重不同 C、感情色彩不同 D、搭配功能不同

2、“死亡——完蛋”的差别在于________。

A、感情色彩不同 B、词义轻重不同 C、语体色彩不同 D、范围大小不同

3、“浅显——肤浅”的差别在于________。

A、形象色彩不同 B、词义轻重不同 C、感情色彩不同 D、词义着重点不同

4、“马上——立即”的差别在于________。

A、语体色彩不同 B、词义轻重不同 C、形象色彩不同 D、搭配功能不同

5、“精细——精致——精巧——精美”的差别在于________。

A、范围大小不同 B、形象色彩不同 C、词义着重点不同 D、搭配功能不同

6、“时代——时期——时刻”的差别在于________。

A、范围大小不同 B、词义轻重不同 C、感情色彩不同 D、词义着重点不同

7、“我家果园今年葡萄、枇杷、桃子、杏儿都获得了丰收。”这句话中有________个语素,个词。

A、15 12 B、18 11 C、18 12 D、20 11

8、下列四组词只有________组不是基本词。

A、恐怖 电子 捉刀 B、你 我 他 C、眼睛 高兴 鼻子 D、一 三 五

9、下列说法只有________是正确的。

A、语素与音节是完全对应的关系。B、一个汉字只代表一个语素。C、一个单纯词肯定就是一个单音节词。D、一个语素不一定就是词。

10、下列四组词,只有________组是单纯词。

A、阳光 蓝图 白云 B、秋色 山峰 艰苦 C、苹果 卡通 蝴蝶 D、联合 大概 文艺

11、在各种合成词中,只有________以后一个语素为整个词的表义中心。A、并列式 B、限定式 C、支配式 D、后附式

12、下列各组合成词,只有________组全是附加式合成词。

A、老人 老头 老虎 B、椅子 李子 刀子 C、火化 变化 美化 D、凶手 招手 对手

13、“红领巾”本义是红色的领巾,派生义指少先队,这种派生方式是________。A、直接引申 B、比喻引申 C、借代引申 D、其他引申

14、下列四组反义词,只有________组是绝对反义词。

A、通俗——艰涩 B、修建——拆除 C、恩人——仇敌 D、完整——残缺

15、下列成语只有________不是主谓关系。

A、贼去关门 B、飞黄腾达 C、病入膏肓 D、良药苦口

16、下面各种说法,只有________不正确。A、成语以四个音节为主要形式。B、惯用语的书面色彩较浓。C、歇后语的后半截有时候可以不说出来。D、谚语是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总结,具有教育作用。

17、语素是________。

A、最小的语音单位 B、最小的意义单位

C、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单位 D、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意义单位

18、“员、祖、乡、分、妊、严”中包含的自由语素是________。

A、乡、分、严 B、祖、分、严 C、祖、乡、分 D、员、分、妊

19、下列各组词中全部是联绵词的是________。

A、仓猝、唐突、阑干、苗条、蝙蝠 B、坎坷、蟋蟀、枇杷、卢布、拮据

C、详细、伶俐、逍遥、葫芦、蒙胧 D、游弋、叮咛、摩托、喽罗、吩咐 20、“沙哑”和“沙发”中的“沙”________。

A、都是语素 B、都不是语素

C、前者是语素后者不是语素 D、前者不是语素后者是语素

21、“反法西斯主义者”中的语素有________。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22、“地震”一词的构词方式是________。

A、主谓式 B、补充 C、偏正式 D、单纯词

23、下列结构不相同的一组成语是________。

A、毛遂自荐、胸有成竹 B、中流砥柱、孜孜不倦 C、天翻地覆、营私舞弊 D、守株待兔、异想天开 参考答案

1、D

2、A

3、C

4、A

5、C

6、A

7、C

8、A

9、D

10、C

11、B

12、B

13、C

14、D

15、A

16、B

17、C

18、A

19、A 20、C

21、D

22、A

23、D

三、判断题

1、词和短语的区别在于,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短语不是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

2、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词的形式相同,都是双音节词占优势。()

3、“骑兵”和“骑马”都是短语。()

4、在一个单音节语素构成一个词的情况下,一个汉字表示的是一个词,这时一个汉字和一个词相当。()

5、词与词汇的关系是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无论如何,词汇不能用来指单个的词。()

6、单纯词是由单音节语素构成的。()

7、联绵词的两个音节连在一起才有意义,不能分开去解释各个音节的意义。()

8、三个音节以上的单纯词绝大多数是音译词。()

9、“码头、白头、船头”中的“头”都是词缀。()

10、“徘徊”是双音节合成词。()

11、专有名词的词义没有概括性。()

12、词义除包括理性义之外,还包括色彩义。()

13、词的引申义只指从原始义或基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

14、多义词和同音词都是用同一语音形式表示多个意义。()

15、“辽阔”与“宽阔”的不同主要在形状特征和适用对象上。()

16、多义词的同义词,必须各个义项相同相近。()

17、熟语之所以成为词汇学的研究对象,就在于人们常把它当做词一样的语言单位来使用。()

18、汉语的成语都是四个字组成的。()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四、分析应用题

1、指出下列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地震 司令 火热 可气 夏至 多少 老人 自爱 动人 人口 心疼 证明 泰斗 明星 轻敌 记者 船只 昂首 修建 枕木 笔直 可爱

2、指出下列复合式合成词的类型。

痛快 认真 抓紧 房间 革命

飞快 解剖 石林 开关 领袖

工人 碰壁 戳穿 司令 雪崩

动静 无论 烧饼 粉饰 体验

奶牛 牛奶 功用 用功

3、指出下列的双声词、叠韵词、音译词。

仓促 灿烂 沙发 孑孓 恍惚 婆娑 铿锵

扑克 涤纶 秋千 踟蹰 拮据 婀娜 腼腆

4、用义素分析法分析:男人 女人 小孩 参考答案

1、主谓式 支配式 偏正式 前附式 主谓式 并列式 偏正式 主谓式 支配式 补充式 主谓式 补充式 并列式 偏正式 支配式 后附加、补充式、支配式、并列式、偏正式 偏正式、前附加

2、指出下列复合式合成词的类型。

(一)联合型:解剖 开关 领袖 美好 丝毫 伟大 动静 衣服 功用(二)偏正型:痛快 飞快 石林 雪白 工人 烧饼 粉饰(三)补充型:抓紧 房间 照明 戳穿

(四)动宾型:认真 革命 碰壁 司令 无论 用功(五)主谓型:雪崩 体验

3、双声词:仓促 孑孓 恍惚 秋千 踟蹰 拮据 叠韵词:灿烂 婆娑 腼腆 音译词:沙发 扑克 涤纶’

4、男人──+[男性]+[成年]+[人] 女人──-[男性]+[成年]+[人] 小孩──±[男性]-[成年]+[人]

六、问答题

1、什么叫词义?它有哪些性质?

2、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的区别和联系如何?

3、举例说明外来词的类型。

4、词汇发展主要有什么表现?

参考答案

1、词义是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一种概括反映。这个定义说明词义具有四大性质:

①客观性。词义是以客观事物或现象为基础的,如“车、船、飞机、大、小、优秀、恶劣”等,这些词的词义都联系着现实中的实体或现象。尽管有的词所指称的对象并不存在,如“上帝”、“魔鬼”等,但还是有客观基础的,它是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错误或歪曲的反映,是人们认知水平不高的表现。

②概括性。词义在形成的过程中,只是概括地反映了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特征,而舍弃了其个别的、具体的东西。如把“教室”解释为“用于课堂教学的房间”。这是本质的归结,它不管哪类学校用的教室,也不管房间的面积的大小,只要它具有用于“进行教学”这一属性的房间,就是“教室”所指的对象。概括性是词义的最重要的性质,任何词义都具有概括性。

③模糊性。词义的模糊性指的是词义的界限不清,它来源于词所指称的客观事物边界不清。例如“中午”与“上午”之间就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词义的模糊性是客观事物连续性的反映。事物的核心部分一般来说还是可以明确的,但它与临近事物的差异是逐步扩大的,其间本不存在明确的界限,如时间是一分一秒过去的,并没有中午与上午的明确界限。但是“中午”的核心还是明确的,这核心部分乃是人们注意的重心,是词义所要概括的主要对象。至于边缘部分人们则有意或无意地加以忽略。

④民族性。不同的语言用什么词表示什么事物可以不同,就是说词义概括的对象可以不同,由此产生了词义的民族性。例如汉语用“哥哥、弟弟、姐姐、妹妹”表示同一父母所生的子女,而英语只用brother表示哥哥或弟弟,用sister表示姐姐或妹妹。英语的car一经借到现代汉语便成了“卡”,有了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上有变化,词义上也有变化。car指一切机动车以及车箱等,现代汉语的”卡“则专指载重的大汽车,如“十轮卡”,单用时还必须说成“卡车”。词义的民族性不仅体现在理性义方面,还体现在色彩义方面。例如“狗”,在汉语中多与贬义词联系在一起,“癞皮狗、走狗、疯狗、狗腿子”等即是。而英语中基本没有这种现象。

2、一种语言的词汇由于其内部成员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可以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两大部分。基本词汇是基本词的总汇,是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同语法共同构成语言的基础。基本词汇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①稳固性,即长期存在,不易变化。现在所使用的很多基本词在甲古文、先秦典籍中就出现了,长期为社会服务着。如“山、水、日、月”等。

②普遍性,或称全民常用性,即流行区域广,使用频率高,为全民族所理解。如“学习、劳动、锻炼、建设”等。

③能产性,即成为构成新词的基础。词汇丰富的主要手段是利用已有的语素构造新词,而以基本词作为构词材料创造出来的新词,最易于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并且基本词的构词能力特强。

一般词汇是一般词的汇合,包括古语词、外来词、方言词、行业词、隐语等。与基本词汇相比较,它的特点是对社会发展变化反应最为敏感。随着新事物出现而诞生的新词都属于一般词汇。它与基本词汇有区别,也有联系。表现为:基本词汇是丰富和发展一般词汇的源泉,一般词汇又能充实基本词汇,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如“皇帝”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是一个基本词,在今天则为一般词。“电视”曾是一般词,如今已经走进寻常百姓家,因而成为了一个基本词。

3、外来词有以下六种形式:

①纯音译外来词 照着外来词的语音形式翻译过来的词,如“蒙太奇、模特儿、戈壁”等。

②音义融合的外来词 兼顾外语的语音形式和汉语的字面意思翻译的外来词,如“乌托邦、幽默、俱乐部”等。

③半音译半意译外来词 把一个外来词分生两半,一半音译,一半意译,如“南斯拉夫、新西兰、冰激淋、浪漫主义”等。

④音译加汉语类名的外来词 整个外来词音译后,再加上一个表示义类的汉语语素。如“卡车、啤酒、芭蕾舞、扑克牌”等。

⑤字母外来词 直接用外文字母(简称)或与汉字组合而成的词。如“MTV、CD、卡拉OK”等。

⑥借形外来词 从日语中借来的汉字词,如“景气、引渡、取缔、演绎”等。

4、词汇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不断地产生新词。如“网络”、“影碟”、“特别行政区”、“手机”“国道”、“商品房”等就是近年来产生的新词。

②旧词的消亡和发展。一些旧词退出了日常交际舞台,逐渐消失,如“交际花”、“红卫兵”、“走资派”等;一些旧词逐渐地缩小使用范围,如“阶级”、“文化大革命”、“马路”等;一些旧词又获得了新义,如“改革”、“明星”、“工程”等;一些曾退出了交际舞台的旧词又重新启用,如“股票”、“拍卖”、“破产”等。

③词义的发展变化。很多专科术语,如“起飞”、“辐射”、“反馈”等,原都是单义词,如今已进入一般领域,成为多义词。

④词的声音形式的发展变化,如儿化词、轻声词的不断出现,异读词的重新规范就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⑤构词法的发展变化。这些年来,缀加法的兴盛,字母词的崛起,是一种很值得注意的现象。

练习题三

一、选择

1、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

A、语音单位 B、表意单位 C、造句单位 D、语音语义结合单位

2、语言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其中变化最迅速、最频繁的是()A、语音 B、词汇 C、语法 D、以上都不对

3、属于不成词语素的是()

A、虎 狗 B、鸡、鸭 C、人、学 D、习、民

4、“革命”的构词方式是()

A、支配式 B、补充式 C、偏正式 D、并列式

5、“星星”是()

A、叠音词 B、重叠式合成词 C、连绵词 D、并列式合成词

6、“玫瑰”是()

A、叠韵词B、双声词 C、译音词 D、非双声叠韵词

7、下列各组词中加点的字都属于词缀的是()A、砖头 船头 B、瓜子 莲子 C、女儿 花儿 D、老虎 老师 ........

8、下列各组加点的词中,属于同音词的是()A、黑夜 黑心肠 B、空箱子 空想 ....C、鲜花 空钱 D、黑暗 暗杀 ....

9、“热爱”和“酷爱”的区别是()

A、词义的范围不同 B、词义的轻重不同 C、感情色彩不同 D、语体色彩不同

10、“马”、“马匹”的区别是()

A、集体和个体的不同 B、范围大小不同 C、性状特征不同 D、语体色彩不同

11、“明亮”在“光线充足”意思上的反义词是()A、昏暗 B、暗淡 C、模糊 D、黝黑

12、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铁路”、“铁道”是等义词 B、“脚踏车”、“自行车”是近义词。C、“交换”、“交流”搭配对象不同 D、“成果”、“后果”感情色彩不同。

13、和“粉饰”构词方式一致的一组词是()

A、拖鞋 货车 B、杏黄 动心 C、蓝天 司机 D、打倒 大刀

14、下面的词语中属于熟语的是()

A、开放改革 B、解放军 C、风声鹤唳 D、穿小鞋

15、“打毛衣”的“打”用的是这个词的()A、本义 B、基本义 C、引申义 D、比喻义

16、下面的成语有用字错误的是()

A、当仁不让 B、哄堂大笑 C、病入膏肓 D、草简人命 参考答案

1、D

2、B

3、D 4、A

5、B

6、A

7、D 8.C

9、B

10、A

11、A

12、B

13、A

14、D

15、C

16、D

二、判断题

1、词和词汇的关系是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无论如何,词汇不能用来指单个的词。

2、连绵词的两个音节连在一起才有意义,不能分开取解释各个音节的意义。

3、合成词都是由两个语素构成的。

4、“孩子”、“瓜子”的“子”都是词缀。

5、单义词没有歧义,不少科学术语、鸟兽、草木、器物的名称都是单义词。

6、“生”与“死”是一对极性反义词。

7、词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了新义不算出现了新词。

8、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界线是不可逾越的。

9.有一部分行业语往往既有存在专门的意义,又有普通的意义。

10、汉语的成语都是四个字组成的。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分析题

1、指出下列词的结构方式。

(1)拖鞋(2)鹅黄(3)纠正(4)强制(5)脱鞋(6)民主、(7)地震(8)动静(9)窗户(10)黄金周(11)推广(12)重判(13)点心(14)枪支(15)破产(16)心虚

2、指出下列词中的单义词和多义词

(1)群众(2)新生(3)杜鹃(4)疙瘩(5)韵母(6)风(7)电子(8)杜绝(9)后(10)茶(11)创伤(12)究竟(13)函数(14)非法(15)合同(16)近视 参考答案

1、指出下列词的结构方式。

(1)偏正(2)偏正(3)补充(4)偏正(5)动宾(6)主 谓

(7)主谓(8)联合(9)联合(10)偏正(11)补充(12)偏正(13)动宾(14)补充(15)动宾(16)主谓

2、指出下列词中的单义词和多义词

(1)多义词(2)多义词(3)单义词(4)多义词(5)单义词(6)多义词(7)单义词(8)多义词(9)多义词(10)单义词(11)多义词(12)多义词(13)单义词(14)多义词(15)单义词(16)多义词

四、简答题

1、举例说明常见的简称方式。

2、简述义素分析的步骤。

3、什么叫成语?它有哪些特点?

4、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的区别和联系如何?

5、举例说明外来词的类型。参考答案

1、汉语的简称十分丰富,简称的方式也复杂多样。常见的有:

①只取每一个词的前一语素或后一语素。如:家用电器──家电 等待就业──待业 ②提取前一个词的前一语素和后一个词的后一语素。如:外交部长──外长 高等院校──高校

③包含外来词的名称可以只取外来词的第一个音节。如:哈尔滨市──哈市 奥林匹克运动会──奥运会 ④省略并列的几个结构中相同的语素。如:中学、小学──中小学 理科、工科──理工科

⑤提取名称中有代表性的语素。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政协 农副产品贸易市场──农贸市场

另外,数词缩语也是一种简称,它是用数词概括几种事物或行为。如:陆军、海军、空军──三军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两个文明。

2、义素分析在进行义项分析时,需要把词义的属性排列出来,通过类属关系同别的非本类事物相区别,再根据某些特征同本类内部其他事物相区别。大体说来有如下步骤: ①要明确分析的对象。义素分析总是在一些相关的词(同一语义场)中进行,只有相关的词才可以比较,才更容易选择经济适用的义素。例如“男人──女人”同“男人──女人──小孩”,分析所得的语素便有多少之分(见②)。“男人──忽然”作为一组义素分析的对象就没有什么意义。

②根据所选定的词,进行词义之间的比较,找出其共同的特征和区别特征,即找出相应的义素,如“男人──女人”可分解为:男人──[男性][成年人 女人──[女性][成年人

这里的“成年人”是共同的义素,[男性][女性是区别义素,但如果加上“小孩”,则“成年”应独立出来成为区别义素,例如:男人──[男性][成年][人 女人──[女性][成年][人

小孩──[男性或[女性][非成年][人

一般说来,区别义素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共同义素是表明各词之间的相关性,对于全面认识词义有重要作用。

③义素确定后,还需要采取种种方法进行表达。一般要对义素进行概括分类,两项对立的义素可归并成一个,用“+”“-”号区分,义素本身标以[ ],如“男性”(含“雄性”)写成“+[男性”女性就是非男性,即“-[男性”,“成年”为“+[成年”,“幼年”为“-[成年”。如: 男人──+[男性+[成年+[人 女人──-[男性+[成年+[人 小孩──±[男性-[成年+[人 “±”表示既可以是“男性”,也可以是非男性。

对于不适合二分的,也可以多分,分别用数字或其他系列符号表示。

3、成语是一种相习沿用的、结构形式非常固定的短语。其特点有:

①结构的定型性。一般不能在结构形式上作变动。如“登峰造极”不能改成“造极登峰”。

②意义的整体性。成语的意义往往不是构成的每个语素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有它固定的意义。如“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守着树桩等兔子”,但实际意义是“坐等意外收获”或“死守狭隘经验”。我们不能单从字面意思去解释。

③形式上以四字格为主体。但也有个别非四字格的,如“莫须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等。

4、一种语言的词汇由于其内部成员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可以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两大部分。基本词汇是基本词的总汇,是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同语法共同构成语言的基础。基本词汇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①稳固性,即长期存在,不易变化。现在所使用的很多基本词在甲古文、先秦 典籍中就出现了,长期为社会服务着。如“山”“水”、“日”、“月”等。

②普遍性,或称全民常用性,即流行区域广,使用频率高,为全民族所理解。如“学习”、“劳动”、“锻炼”、“建设”等。

③能产性,即成为构成新词的基础。词汇丰富的主要手段是利用已有的语素构造新词,而以基本词作为构词材料创造出来的新词,最易于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并且基本词的构词能力特强。

一般词汇是一般词的汇合,包括古语词、外来词、方言词、行业词、隐语等。与基本词汇相比较,它的特点是对社会发展变化反应最为敏感。随着新事物出现而诞生的新词都属于一般词汇。它与基本词汇有区别,也有联系。表现为:基本词汇是丰富和发展一般词汇的源泉,一般词汇又能充实基本词汇,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如“皇帝”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是一个基本词,在今天则为一般词。“电视”曾是一般词,如今已经走进寻常百姓家,因而成为了一个基本词。

5、外来词有以下六种形式:

①纯音译外来词 照着外来词的语音形式翻译过来的词,如“蒙太奇”、“模特儿”、“戈壁”等。

②音义融合的外来词 兼顾外语的语音形式和汉语的字面意思翻译的外来词,如“乌托邦”、“幽默”、“俱乐部”等。

③半音译半义译外来词 把一个外来词分生两半,一半音译,一半义译,如“南斯拉夫”、“新西兰”、“冰激淋”、“浪漫主义”等。

④音译加汉语类名的外来词 整个外来词音译后,再加上一个表示义类的汉语语素。如“卡车”、“啤酒”、“芭蕾舞”、“扑克牌”等。

⑤字母外来词 直接用外文字母(简称)或与汉字组合而成的词。如“MTV”、“CD”、“卡拉OK”等。

浅谈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篇7

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近年来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词汇教学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学者们也从不同的角度对词汇教学的重要性做了详细论述:杨惠元先生从词汇教学与句法教学的关系角度提出“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的观点;齐春红先生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角度对词汇教学的关键作用进行了理论阐释,详细论述了词汇教学的特点与认知理据。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因此,从不同角度对词汇教学的深层问题和教学方法做出思考,对于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果、提升汉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应该包括“义、音、形”三个方面,其中“义”要作为首先应该掌握的要素,因为先要理解一个词的意义才能正确掌握和使用它。对于学生来说,汉语词汇的多义性、词汇的文化底蕴、汉语的使用习惯等都给理解增加了难度。所以如何让学生知道什么时候使用这个词、怎么用这个词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一个关键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另外,让学生对所学词汇印象深刻,减轻学生的后续记忆负担也是老师们应该努力做到的。

3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方法

首先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汉语词语的意义,才能在特定的语境中恰当理解和使用词语。要让学生了解词的本义、语境意义、词的搭配及其使用范围等,在课堂中,注重对各类词汇进行多角度、多方式的解释,并且善于归纳总结,从而提高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效果。但由于汉语词汇量大且复杂,老师要善于利用汉语词汇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并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以达到预期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一些有用的方法:

3.1 用实物、图画、动作等教学

汉语的词语分为实词与虚词。实词的讲解比较直观,名词可以利用实物、图片等来教授,比如手、脚、房子等。动词可以用动作等方法呈现其意义。比如讲“开”和“关”:老师反复地边说边做开门关门、开窗关窗等动作,学生自然会明白这两个动词的含义。动词,比如唱歌、跳舞、吃饭等,老师可以亲自示范夸张的动作,让学生理解这个词的含义,而且,学生会感到老师的动作很有趣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

3.2 在恰当的情境中讲授词汇

很多词不容易解释,但是如果融入合适的语境中,学生不仅会明白词语的意义,同时也掌握了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它。

例如:讲解“放心”一词,我们很难用与之对应的中介语来解释。放在情境中则这样做:首先告诉学生这个词可以用于肯定、否定或问句中,然后具体描述情境:朋友的小孩子才两岁,周末朋友夫妇有事情不能照顾孩子,但是一个两岁的小孩子一个人在家里会很危险,他们就不“放心”把孩子单独留在家里。因为我会照顾小孩,所以朋友很“放心”把孩子交给我来照顾。然后造句:“朋友不放心把孩子单独留在家里。”“我帮朋友照顾孩子,他们很放心。”等。还可以不断地提供同类情境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3.3 使用象形文字、成语故事、绕口令、谜语等辅助词汇教学

把中国文化元素融入到汉语词汇的学习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很好地传播中国文化。比如,每一个汉字曾经都是一幅图画,在黑板上写“日”、“月”、“山”、“水”的象形字与简体字,让学生连线,在他们完成任务时抛出第二个问题:根据图案猜测简化字的意思。学生在学习词语的同时也会感受到汉字的独特魅力。

3.4 在“游戏”中教授词汇

可以设计各种小游戏,寓教于乐。这也是我在实际教学中经常会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例如:讲解身体部位名称时,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法加深记忆。具体可以这样做:让学生分组,每组派出一个代表,老师说出哪个部位,这几个学生就要马上在自己身上指出来,其他学生做裁判,指错的代表罚下讲台。最后剩下的学生所在的组胜利,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当然也可以制定不同的规则。再例如:讲到动物词汇时,老师可以设置“你演我猜”的游戏,根据现有的学生数量将学生分组,每组选一名学生到前面表演老师手中的卡片上的动物,其他组员猜,限时一分钟,在规定时间内才对单词最多的组获胜并给予适当奖励。词汇教学中可以使用的游戏还有:Bingo游戏、拍苍蝇、抢举卡片、萝卜蹲、大富翁等等。做游戏的好处是最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主动接受,这样记忆就会非常深刻。

3.5 运用“多媒体”教学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动用身体的器官越多,学习的效果越佳。教师可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来演示词汇,通过图像剪辑手段从电视或电影中剪辑某个片段为词汇教学设置语境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情况。

3.6 利用相关词增加词汇量

可以联想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或者同一话题的词语。例如:教感官动词时可以把相关词放在一起:我用眼睛看。我用耳朵听。我用鼻子闻。

3.7 直接解释法

这个方法比较直接,但是要避免经常使用,其原因有两个:一是过多使用会使学生产生对母语的依赖性;二是两种语言中很少有完全对等的词,翻译的方法容易让学生对汉语词汇有偏颇的理解。

4 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的讲授技巧

首先,要准确而透彻地讲解所教词汇及构成该词汇的字的意义,这是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基础;其次,要注重词汇用法的讲解,许多用词不当的病句,不是因为学生不了解该词汇的意思,而是由于学生不能准确了解该词汇的具体用法;最后,要结合教材中课文实例,分析、讲解课文中出现的词汇。老师结合课文中的语境,对出现的词汇进行透辟的分析讲解,可以让学生在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仅有助于学生记住、掌握所学的词汇,而且更能让学生懂得该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正确用法。

5 结束语

词汇是语言的组成单位,准确、大量地掌握词汇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必要条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教学应该作为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点。作为对外汉语教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要积极探索和总结实用的教学技巧和方法,来有效地帮助汉语学习者理解和掌握汉语词汇,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凤玲.谈对外汉语词汇教学[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

[2]刘月伟.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策略研究[J].天府新论,2009.

[3]仲清.关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几点思考[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4]杨惠元.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1).

[5]李如龙,吴茗.略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两个原则[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2).

[6]许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法问题[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7]陆华,李业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瓶颈与突破[J].当代教育论坛,2007(9).

《经国集》汉语词汇微探 篇8

关键词:《经国集》 汉语 唐朝 日本

《经国集》是日本平安时代初期的汉诗集。由淳和天皇刺令中纳言良岑安世、滋野贞主、南渊弘贞、菅原清公等人编纂,于天长四年(827年)完成。《凌云新集》《文华秀丽集》及《经国集》同为天皇下旨编纂的文集,故称“敕撰”。该时汉风鼎盛,《经国集》成书时间晚于同为剌撰汉诗文集的《凌云新集》《文华秀丽集》。此书名典出曹丕的著名文论《典论·论文》:“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与《怀风藻》这部较早面世的汉诗集不同,《经国集》收录的诗歌不单包括五言诗,还包括长诗、杂言等种类的诗歌,而且着重平仄、押韵。

唐朝时期,中日交流密切,成书于中国唐朝时期的《经国集》受唐朝词汇影响甚大。经研究,《经国集》不仅传承了中国唐朝词汇,也吸收了不少中国古语词,其中有些词汇与本民族语相融合,产生了变异。下面将分别对《经国集》中的汉语词汇进行探源分析。

一、唐代新词

《经国集》中收录了许多唐代词汇,经过查找探源,这些词语首例现于唐朝,暂且称为唐代新词。如:

1.鲲海

《经国集·赋类·小山赋》:“嗟大造之珠品,诚卑细而同庆。於是摄深思於一指,跨鲲海而无居。”

《汉语大词典》对“鲲海”解释为“台湾的别名。”首举例证为清朝丘逢甲《送颂臣之台湾》诗之一:“鲲海三更梦,鸥天万里春。”其实“鲲海”一词古代就已出现,《四库全书》中最早出现“鲲海”一词在盛唐时期《李太白文集》:“而此君独潜光后世,以期大用。鲲海未跃,鹏霄悠然。不远千里,访余以道。”可见,《汉语大词典》收录“鲲海”的例证较晚,而《李太白文集》中出现“鲲海”一词早于《经国集》。“鲲海”应是中国唐朝时出现的新词,日本《经国集》收录并使用。

2.幽襟

《经国集·赋类·枣赋》:“投海传缪公之远虑,在箧开方朔之幽襟。”

《汉语大词典》【幽襟】犹幽怀。首举例证为唐朝杜甫《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图画》诗:“绘事功殊绝,幽襟兴激昂。”《四库》关于“幽襟”一词的例证也是在唐朝及唐朝以后,“幽襟”应是在唐代出现的新词。

3.延英

《经国集·赋类·重阳节神泉苑,赋秋可哀,应制》:“皇欢爰发,睿兴自生。资神泉之开敝,降恩席以延英。”

《汉语大词典》对“延英”的解释为:是延英殿的省称。是唐代宫殿名。举例证为《唐六典·尚书·工部》:“宣政之左曰东上阁,右曰西上阁,次西曰延英门,其内之左曰延英殿。”查找《四库》中“延英”一词都是出现在唐代及唐代之后。因此,“延英”一词也是在唐代开始使用。

4.景宇

《经国集·赋类·重阳节神泉苑,赋秋可哀,应制》:“望景宇而高爽,瞻林沼以澄稀。”

《汉语大词典》未收录“景宇”。《四库全书》最早例证是在唐代《艺文类聚》:“於是景宇肃澄,风高木敛,凄气夕衰,零露晨湛。”可见,“景宇”也应是唐代新词。

5.衣缽

《经国集·见老僧归山》:“道性本来尘事遐,独将衣缽向烟霞。定知行尽秋山路,白云深处是僧家。”

《汉语大词典》中【衣鉢】亦作“衣缽”。首举例证为唐代崔颢《赠怀一上人》诗:“竹房见衣鉢,松宇清身心。”目前为止,查找《四库》发现例证都是在唐代及其以后出现,所以“衣缽”最早出现于唐代。

6.野客

《经国集·奉和太上天皇访净上人病》:“高僧几岁养清闲,病里天花映暮山。野客时来通幽问,疏钟独返白云间。”

《汉语大词典》收录“野客”首举例证为唐杜甫《柟树为风雨所拔叹》诗:“野客频留惧雪霜,行人不过听竽籁。”再次查找《四库全书》中还未找到比唐朝更早的例证,因此,“野客”应是唐代新词。

7.丹阁

《经国集·闻右军曹贞忠入道因简大将军良公》:“久厌轮回多苦事,遥思听法鹫峰中。昨朝剑戟陪丹阁,今夕僧衣向花宫。”

《汉语大词典》收录【丹阁】解释有2个义项:①宫殿中的楼阁。举例证为唐韦应物的《骊山行》:“翠华稍隐半天云,丹阁光明海中日。”②指中书省官署。举例证为唐代李峤的《为王方庆让凤阁侍郎表》:“入参丹阁,出拥彤驺。”目前《四库全书》中“丹阁”的例证最早出现在唐代,因此,“丹阁”是在唐朝开始使用的。

8.金仙

《经国集·和御制闻右军曹入道简大将军良公》:“虽逢圣代多雨露,别是素怀奉金仙。”

《汉语大词典》对“金仙”的解释:指佛。首举例证为李白《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诗:“朗悟前后际,始知金仙妙。”《四库全书》有关“金仙”的例证最早现于唐代,故“金仙”应是唐朝新词。

9.慧刀

《经国集·归休独卧,寄高雄寺空海上人》:“圣人独出鉴 独卧白云里 忍铠讵为穿 慧刀岂因砥。”

《汉语大词典》收录“慧刀”解释为:佛教语。谓能斩断一切烦恼的智慧。首举例证为唐朝慧宣《秋日游东山寺寻殊昙二法师》诗:“慧刀幸已逢,疑纲於焉析。”查看《四库》中最早收录“慧刀”也是在唐朝,故“慧刀”应是唐代新词。

10.曲弄

《经国集·赋类 啸赋·并序》:“畅山水之曲弄,流吴越之讴吟。尔乃韵无常调,无出不妙,观无定时,有兴是要。”

《汉语大词典》未收录。《四库全书》中“曲弄”并不单独出现,而是与“琴操”一起构成为“琴操曲弄”。如《旧唐书》:“是知琴操曲弄,皆合於歌。”目前还未找到比唐代更早的例证。“琴操曲弄”应该是唐朝出现的新词,在日语用法中就产生了变化,把“琴操”去掉,只出现“曲弄”。但奇怪的是《汉语大词典》也未收录“琴操曲弄”,应该补录进去。

二、古语词

《经国集》也吸收了许多中国古代词汇,这些词汇与本民族语相融合,对汉语进行了变异传承。其中,有些词汇在《汉语大词典》中并未收录或例证晚出,对其应该进行补录。

1.鲛室

《经国集·赋类·春江赋》:“涉人回檝,与渊客而为伦。渔童构宇,接鲛室而同磷。”

《汉语大词典》解释“鲛室”:谓鲛人水中居室。首举例证为唐朝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俗异隣鲛室,朋来坐马鞯。”《四库全书》里面也有“鲛室”的例证,如梁皇侃(488~545)撰《论语集解义疏》“乃发其光於鯨波鲛室之中”。显然,“鲛室”一词早于唐朝出现,《汉语大词典》对其例证太晚。

2.销忧

《经国集·赋类·春江赋》:“惣为春深多感叹,年年江望得销忧。”

“销忧”一词《汉语大词典》未收录,在近代汉语中也未见过此词,但是“销忧”在古代用例颇多,如《汉书》中有:“销忧者莫若酒,臣朔所以上寿者,明陛下正而不阿,因以止哀也。”

3.花锦

《经国集·赋类 小山赋》:“草逢春而花锦,树入夏而叶帷。”

《汉语大词典》收录“花锦”,解释为织有彩色花纹的锦缎。只有一个例证是《宋史·外国传六·大食国》:“雍熙元年,国人花茶来献花锦。”出现的时间竟晚于《经国集》。《四库全书》中有《乐书》:“舞八人,花锦为袍,五绫为袴,绿云冠,黑皮靴。”看来“花锦”一词早在汉代就已经出现,《汉语大词典》对“花锦”的例证太晚。

4.仰恃

《经国集·赋类·和和少辅鹡鸰赋》:“咨众雏之已幼,专仰恃於一母。”

《汉语大词典》未收录“仰恃”。但我国古代有关“仰恃”的例证很多,如《汉书》:“寡人生于深宫,长于朝廷,仰恃明主,垂拱受成。既以薄佑,早离顾复,属遭大忧,悲怀感伤。”再如《晋书》:“虽仰恃圣主钦明之度,俯赖明公爱物之隆,而交至之患,实有无赖。”可见,“仰恃”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成熟。

5.桑乾

《经国集·奉和塞上曲》:“虏塞草枯膝已寒,将军浴铁向桑乾。龙沙日夜风霜烈,壮土为恩未识难。”

《汉语大词典》对“桑乾”解释为:①河名。今永定河之上游。相传每年桑椹成熟时河水干涸,故名。②古县名。首举例证为唐代的李白《战城南》诗:“去年战,桑乾源,今年战,葱河道。”但我国古代早就有“桑乾”的说法,如《三国志·魏志》:“彰铠中数箭,意气益厉,乘胜逐北,至于桑乾,去代二百余里。”《汉语大词典》对“桑乾”的例证过晚。这里的“桑乾”应是第②个义项。

6.长喟

《经国集·赋类·和石上卿小山赋》:“或举目而高吟,或负手而长喟,睹徙溟之垂天,翫枪榆之控地。”

《汉语大词典》对“长喟”解释为:犹长叹。首举例证是清代顾炎武《赠路舍人泽溥》诗:“相逢金阊西,坐语一长喟。”目前《四库》中出现“长喟”一词的例证都是在唐朝以后,宋代时期的例证最多。相比之下,是《经国集》最早出现“长喟”一词。

7.流彩

《经国集·赋类·和和少辅鹡鸰赋》:“何陶冶之多端,包万类兮流彩。”

《汉语大词典》中“流彩”有两个义项:①见“流采”。②闪耀的色彩。举的例子是明代顾起纶《国雅品·士品三》:“王吏部敬夫才隽思逸,锐於绮丽。譬之‘湖外碧草,海东红云’,流彩夺目。”例证比《经国集》要晚。《汉语大词典》对“流采”的解释是:三国魏文帝的剑名。在《初学记》卷四中把“流彩”写为“流采”。因《初学记》是唐朝徐坚所撰,所以“流彩”在我国古代就有并写为“流采”,直到唐朝才记为“流彩”,字形改变但字意未变。

8.短晖

《经国集·赋类·重阳节神泉苑,赋秋可哀,应制》:“秋可哀兮,哀秋景之短晖。”

《汉语大词典》未收录“短晖”。《四库》中有关“短晖”的例证也很少,目前为止只有一例为宋代强志的《送施野夫赴举》:“吴河系棹开深冻,汴日迎鞭弄短晖。四十明年方得仕,平生未与古人违。”但其出现的时间却晚于《经国集》。

9.叶帷

《经国集·赋类·小山赋》:“草逢春而花锦,树入夏而叶帷。”

《汉语大词典》未收录。《四库全书》中有关“叶帷”的例子不多,但出现时间都比《经国集》晚,如《筠溪集》(北宋)中:“繁英雪作堆,新叶帷尚隘。”;如陆游《剑南诗稿》:“绕檐密叶帷三面,覆水青萍锦一方。”从中也可以看到“叶帷”不成词。“叶帷”一词是不是日语受古汉语影响而造的新词呢?

10.跎蹉

《经国集·赋类·重阳节神泉苑,赋秋可哀》:“不是愁人犹多感,深闺何况怨别离。跎蹉四运易行迈,惆怅三秋绝可悲。”

《汉语大词典》收录“跎蹉”解释为:蹉跎;光阴虚度。首举例证为梁启超 《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五节:“以龙拏虎掷之 加里波的 ,一旦投闲置散于故乡万里之外,揽镜华发,据鞍髀肉,跎蹉岁月,何以为情。”《四库》中没有“跎蹉”一词的用法。

《汉语大词典》中“蹉跎”的用法,最早的用例为《楚辞·王褒<九怀·株昭>》:“驥垂两耳兮,中坂蹉跎。”洪兴祖《楚辞补注》:“蹉跎,失足。”这里“蹉跎”是失足的意思。与《经国集》里意思不同。“蹉跎”的解释中第④个义项为:失意;虚度光阴。所举例证是南朝·齐·谢朓的《和王长史卧病》:“日与岁眇邈,归恨积蹉跎。”由此可知,中国从很早开始就有“蹉跎”的用法,而日本使用“跎蹉”一词应是从“蹉跎”一词演变而来,词的先后顺序发生了变化,词义未变。其中,梁启超使用“跎蹉”应是受到日语影响。

以上对《经国集》词汇进行的初步整理和探源,可反映出唐代时期语言真实以及在中日语言接触过程中的词汇传承和变异,这对研究中日语言接触史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何华珍.日本汉字和汉字词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2004.

[2]良岑安世,滋野贞主,南渊弘贞,菅原清公等.群书类从·经国

集[M].日本:经济杂志社,827.

[3]北大语料库[Z]http://ccl.pku.edu.cn:8080/ccl_corpus/index.

jsp?dir=xiandai.

[4]汉语大词典编纂委员会.汉语大词典[Z].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86~1993.

[5]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Z].上海人民出版社、迪志文化出版有

限公司,1999.

上一篇:列车长自我鉴定范文下一篇:部编教材岳阳楼记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