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视野下的企业报道:如何写活企业新闻?——以对《“三无”民企离国家大奖有多远》分析为例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三无”民企离国家大奖有多远》通过讲述一家民营企业成功进行自主创新的故事, 展现了民企机制灵活、创新意识强的特点。该报道所选故事典型性强, 对国企创新存在的体制不活、投入不足、激励机制呆板等弊端, 有针对性地悬镜照影、明鉴得失, 以促进国企和民企共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一、准确把握时代背景, 反映社会热点问题,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媒体要不断了解和掌握改革发展的进程, 更新观念。只有站得高, 才能看得远。只有把握大背景的主题和思想, 才能发掘出围绕大背景产生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才能使稿件内容与时代的主题相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要求, 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大自主研发力度, 掌握更多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是目前我国创新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是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根本路径。

该篇报道准确把握了中国自主创新蓄力发展的时代背景, 站位高, 立意远。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背景, 抓住自主创新的社会热点, 在山东产业体系日趋完备, 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技术积累与创新资源雄厚, 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关口, 以民营企业的成功案例,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鉴析国企创新的短板和方法, 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实现自主创新新突破, 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企业报道要超脱出来, 以大化小, 把发生于企业的事件, 放到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下和社会系统中进行反思和透视。也要深入进去, 以小见大, 着眼于小事件, 大背景;小切入, 大主题。该篇报道可以获奖,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时代背景的准确把握与深入思考。

二、保证真实客观, 深入挖掘精彩, 多角度和多视角呈现

记者的工作是报道新闻, 而不是为某一家企业做宣传推广。报道中企业的内容拿什么来打动读者, 一定是可被挖掘的价值, 这个价值可以是新闻价值, 也可以是观点或故事。

文章作者之一、《大众日报》潍坊记者站站长杨国胜说, 在报社领导的支持下, 记者多次采访, 用了一周多的时间采访企业, 收集到了很多生动的故事细节。在稿件的呈现上, 报社也花了不少心思, 报道在一版头条配发评论推出, 同时配发一个整版的国企创新报道, 对比之下, 观点凸显。

该篇报道多角度、多视角呈现事件, 不乏对事件中情节细致入微的描写:有对协议签订前公司高层的思考与纠结的刻画;有对科研人员选拔与培养制度的展现, 有企业对市场发展趋势的敏感度与判断力, 也有灵魂人物董事长坚持奋战一线的感人事迹, 等等。作品构思新颖, 手法巧妙, 打破惯常的叙事结构, 以影响国企创新的几个主要问题为把手来组织结构, 一明一暗两条线索交织, 明线写民企, 暗线写国企, 针对性强, 观点自明。

对于大众传媒而言, 尤其对适合做深度报道的纸媒而言, 不能只是简单地报道新闻事实, 而是要对事实进行深入发掘, 其中, 独特的视角和表现形式也是非常重要的。该篇报道可以获奖, 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对新闻事件深层次意义的挖掘和呈现角度的丰富多样。

三、用新闻理念塑造典型, 用新闻手法再现典型, 以故事化叙述增强可读性

随着传播环境和受众需求的变化, 近年来报纸新闻的表达方式也处于不断变革、改善之中, 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故事风”的兴起。“讲故事”可以把以往形态刻板、表达枯燥的新闻做得令人喜闻乐见, “讲故事”还可以把复杂高深的理论概念变得通俗易懂、深入人心。

新闻故事化, 是一种回归新闻本质、让新闻真正体现其功能的写作技巧。这种技巧以尊重新闻事实为基础, 借用文学的笔法, 把故事引入新闻, 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写出新闻的故事之美, 契合了受众深层次的观看需求。

该篇报道抓住一些寓意深刻的动态情景、感人场面或精彩的对话, 写出现场感, 使得案例具备了独特又鲜明的典型性质。这种故事化的叙述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死板、生硬、单调的平铺直叙, 层层推进、环环相扣, 情节中又不失逻辑性, 能够让新闻报道整体变得吸引人、打动人、感染人, 也能让受众更轻松地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中心思想。这样的故事化表现技巧有效地增强了报道的可读性和可看性, 提高了传播的效果。

丢大石头, 起大波澜。《“三无”民企离国家大奖有多远》发表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社会影响力巨大。山东省经信委、省国资委、省政府研究室等部门的领导对稿件给予肯定和表扬, 称赞其对国企创新很有启发;稿件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引起热议;山东航空公司要求副处级以上干部学习稿件、写读后感;企业所在地党报全文转载稿件。

《“三无”民企离国家大奖有多远》充分发挥纸媒的特长, 利用传统媒体极高的信誉度、公信力和强大的舆论影响力, 既保证了正能量的传播, 又有助于群众了解社会政策, 起到了为政治、经济和社会服务的作用, 属企业报道的典范, 获得第27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实至名归。

摘要: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速和网络文化的蓬勃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习惯或依赖于信息的快节奏浏览。面对纸媒日渐式微的趋势, 如何写活新闻报道, 吸引更多受众, 成为众多传统媒体从业人员共同追求的目标。本文以第27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作品《“三无”民企离国家大奖有多远》为例, 分析、结论在媒介视野下的企业报道中, 记者应该如何选题与采写, 使其在兼顾信息传播和艺术魅力的同时, 写活企业新闻, 做到深刻生动, 吸引更多受众。

关键词:报纸媒体,企业报道

上一篇:地铁施工中地下车站防水施工技术探究下一篇:分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课堂突发话题以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