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文化惠民工程是指

2022-06-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六大文化惠民工程是指

杭州市实施城市电影惠民工程 走文化惠民新路

2013年以来,杭州市积极探索、创新实施了具有杭州特色的城市电影惠民工程。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在国内率先建立起全面覆盖、形式多样、功能完善的城市电影公共服务体系,走出了一条新形势下文化惠民的创新之路,电影惠民服务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多级联动需求导向,电影惠民稳步推进

由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市文广新局、市文创办组成的电影院线建设和电影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协调小组,制定了《杭州市电影院线建设和电影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多部门、多层级联动,形成合力组织项目推进。

杭州市将电影惠民工作纳入杭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百姓需求和政府职能履行为导向,既解决城市特定人群的观影难问题,又兼顾实现政府通过电影活动进行舆论引导、价值导向的职能;明确“服务与教育引导相结合、满足需求与提高素养相结合”的目标定位,制定了《杭州电影公共服务标准》,提出了由社区电影放映、青少年电影鉴赏培训、公益免费电影放映、儿童老年人优惠观影等7类服务项目,并明确了相应的服务对象、保障标准、支出责任和服务水平等具体试行标准。

项目申报审核环节专门邀请电影行业专家参与,以确保审定项目既符合电影行业运行规律又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同时,在推出相关重要项目时采取了先试点再推广的运作模式。

电影公共服务体系,特色突出成效明显

杭州市先后推出了特定人群观影工程(老年人优惠观影工程、外来务工人员等特殊人群观影工程、公共艺术影厅),青少年电影伙伴计划,百场电影进社区、广场、工厂、工地,留守儿童公益放映工程,暑期儿童电影欢乐季、中外电影交流平台、华数电影惠民、电影音乐进高校等电影惠民活动,在全国率先搭建了城市电影惠民服务体系框架。2013年至今,已为41.3万人次市民提供了免费或优惠观影服务。

经过不断摸索总结,杭州市逐步形成了项目平台化定位、全过程管理的项目运作体系。整合不同社会组织的资源,做到信息共享、分工合作;采取了项目立项审查、活动中间抽查、跟踪审计、项目完成验收、审计等三阶段五环节的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项目有序实施。

老年人优惠观影活动和暑期儿童电影欢乐季等活动,极大地提升了特定人群的观影热情,有效地拉动了闲场时的电影消费。同时,相关电影制作单位通过参与惠民活动建立起沟通社会的有效渠道,更直接地把握社会电影认知和需求,有利于其更好地组织电影创作和生产。

分级共建引导调控,

探索“互联网+电影”惠民长效机制

下一步,杭州市将结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明确和完善杭州特色电影公共服务体系政策体系,对服务体系的标准,各级政府、部门的分工职责等予以明确,完善体系架构,将惠民服务项目常态化、系统化,形成分级共建、全面覆盖的服务体系。计划将电影惠民活动纳入文化活动项目库,将其纳入地方、部门预算。

此外,还将适应“互联网+”的时代要求,利用大数据优化服务,增加群众知晓率;进一步完善数据库,掌握群众需求并开展电影分类推荐工作,为各年龄段人群进行电影观影指导;调整艺术电影服务方向,进一步解决大学生的电影鉴赏需求;探索建立公益片库或与相关发行单位建立新型合作模式,解决惠民活动和二轮放映片源问题。

(作者单位:杭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作者:肖俊

第2篇:强力实施“六大文化惠民工程” 努力推动全市文化发展繁荣

“六大文化惠民工程” 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新创作了歌曲《汾州核桃甲天下》、配乐诗朗诵《核桃颂》、群舞《核桃熟了》,制作了参加吕梁市“荧屏大舞台”百首爱国歌曲万人唱专题片,并分别获得五项大奖,市文化局还设立了创作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对即将建设的“汾阳市文化艺术中心”进行了规划、设计和立项,全市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任务已完成6个,建设农家书屋21个。农村文化大院挂牌60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成市级支中心1个、14个基层站105个服务点;文化市场监管工程,全市文化市场有证照经营户81个,今年已查处网吧接纳未成年人案件3起,立案查处非法订购违规教辅读物案件20起,收缴盗版光盘500余张、软件50盘、图书500余册,公共文化场所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全市首次普查收集线索1200多条。目前已公布三批市级保护项目12项,申报成功2个吕梁市级、 5个省级、2个国家级保护项目;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文化系统专业艺术人才达到140余人,书法等16个文化社团和协会组织的会员达到1000余人;发展文化产业工程,市政府制定并完善《汾阳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并重点打造省政府确定的农村题材影视摄制基地建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汾阳地秧歌的产业化发展,全市涌现出了贾家庄腾飞文化有限公司等一批知名品牌文化企业。

第3篇: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助力基层文化活动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鲜明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这是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建议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助力基层民众文化活动,推进整体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一是实施“基层文化阵地”建设。要针对基层普遍存在的缺少文化活动阵地的情况,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社区)为重点,发展县、乡镇、村(社区)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让群众有地方可以参与各类文化活动。目前,在我市乡镇,普遍落实“一乡一校”政策,改善了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原有的村小校舍大量闲置。建议由乡镇政府及相关财政文化部门牵头,将闲置的校舍加以利用和改造,建立农民或群众文化教育中心,让普通民众有一个优美的文化活动环境和阵地,吸引求乐求知的群众 ,凝聚人心 ,发挥很好的效果,也可以建设小型农业科技辅导站、图书馆、游艺室、小型文化馆等,满足基层民众最基本的科技文化需求。对已经建有文化设施的地方,重点发挥这些阵地的作用,让这些阵地“动”起来,千万不能“建而不用”或“挪作他用”,为群众接受文化教育、文化欣赏提供帮助。

二是打造民间文化艺术队伍。发展农村群众文化事业,不仅要靠文化工作者把文化“送”下去,更要把文化“种”下去,更

要使当地民间艺术的“种子”能够生根发芽,要把民间文化艺术上真正有专长的人挖崛出来,重视起来,使用上来,要通过这些文化带头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帮助广大民众提高文化层次,提升文化品位,培养健康向上的文化精神。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到群众中找文化、让群众演文化、使群众享受文化”,实现群众文化工作大发展、大繁荣的良性循环。

三是整合文化资源,形成大文化格局。对基层,对农村而言,就是千方百计加强基本文化供给,提供基本文化服务,要综合运用各种社会资源,整合力量,更好地服务民众。譬如可以研究把群众文化工作与教育、科技、卫生、计生等部门联手,资源共享;把群众文化工作与新兴媒体、网络的宣传结合,增强它的辐射力、影响力和生命力;把群众文化工作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相结合,彰显文化的地域特色。

总之,在文化建设上,政府要舍得投入,善于投入,多想办法,多做惠民之事,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第4篇:2022年文化惠民工程工作方案

根据市文旅局《》文件要求,()关于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送戏进万村、基层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等相关政策文件精神,现就我县2022年文化惠民工程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思想为指导,聚焦考察对民生工程提出的要求,围绕党的*届*中全会精神和“十四五”规划建议内容,贯彻省委省zf部署,以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面加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博物馆纪念馆设施免费开放工作。

实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推进全县农村应急广播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服务效能和应急管理能力,提高基层文化惠民工程覆盖面和实效性,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二、目标任务

1.全县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博物馆纪念馆,健全与其职能相适应的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并免费向群众提供,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免费开放。所有免费开放场馆实现规章制度健全,服务内容明确,保障机制完善,设施利用率明显提高,形成一批具有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2.实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县体育中心体育馆及区域内的公共体育场地和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所有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场馆规章制度健全,服务内容明确,保障机制完善,设施利用率明显提高,为群众提供便捷的公共体育服务。

3.完成“送戏进万村”演出任务不少于153场,进一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4.全县应急广播系统基本建成,农村应急广播终端覆盖所有行政村,并与省级应急广播调度控制平台实现对接。

三、实施内容

(一)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

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基本内容包括公共空间设施场地的免费开放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免费提供。其中,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随社会发展、zf财力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增长而发展变化。具体内容如下:

1.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包括:一般阅览室、少儿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报告厅(培训室、综合活动室)、自修室等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免费开放;文献资源借阅、检索与咨询、公益性讲座和展览、基层辅导、数字文化服务、流动服务等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健全并免费提供;为保障基本职能实现的一些辅助性服务如办证、验证及存包等全部免费。

2.文化站免费开放包括:多功能厅、展览厅(陈列厅)、辅导培训教室、计算机与网络教室等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免费开放;书报刊借阅、时政法制科普教育、群众文艺演出活动、数字文化信息服务、公共文化资源配送和流动服务、体育健身、青少年校外活动等服务项目健全并免费提供;为保障基本职能实现的一些辅助性服务如办证、存包等全部免费。

3.文化馆免费开放包括:多功能厅、展览厅(陈列厅)、宣传廊、辅导培训教室、计算机与网络教室、舞蹈(综合)排练室、独立学习室(音乐、书法、美术、曲艺等)、娱乐活动室等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免费开放;普及性的文化艺术辅导培训、时政法制科普教育、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公益性展览展示、培训基层队伍和业余文艺骨干、指导民间文化传承和群众文艺作品创作等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健全并免费提供;为保障基本职能实现的一些辅助性服务如办证、存包等全部免费。

4.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包括:常设展厅、临时展厅等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免费开放;开展免费讲解以及讲座、宣讲、青少年教育、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免费提供包裹寄存柜、参观路线图、宣传资料等。

5.美术馆免费开放包括:举办展览及公益性讲座,开展公共教育和观众体验拓展活动等。美术馆基本展览实行免费参观(少数特殊展览,可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低票价)。

(二)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

1.县体育中心体育馆及区域内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

2.在全民健身日全面免费向社会开放。

3.县体育中心体育馆所属户外公共区域及户外健身器材全年免费开放。

4.县体育中心体育馆每年免费向公众提供以下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举办公益性体育赛事活动不少于4次;举办体育讲座、展览等不少于4次;开展体育健身技能等培训不少于1000人次。

(三)农村文化活动(“送戏进万村”)

由县文旅体局统筹,通过zf购买服务方式,购买专业院团、民营院团的专业化演出,向全县每个行政村送正规演出不少于1场,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

(四)农村应急广播建设

全县按照省广电局批复的应急广播建设技术方案建成县、乡、村三级前端,部署应急广播户外终端,实现所有行政村全覆盖,加强灾害易发生区域等重点区域覆盖,实现与省级应急广播调度控制平台互联互通,建立应急信息发布机制,发挥应急广播在政策宣讲、乡村振兴、灾害预警中的重要作用。

四、资金筹措

1.2022年,全县1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美术馆、1个博物馆纪念馆、21个综合文化站全部免费开放。县级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补助标准为每馆每年20万元,综合文化站补助标准为每站每年5万元。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按照免费开放运行情况、接待参观人次、服务质量等因素确定补助标准。县级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补助经费,由中央、省级、县级财政按照6:2:2比例承担。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经费,中央财政给予补助。

2.2022年,县体育中心体育馆实行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公共体育馆补贴标准为每馆每年100万元,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经费由中央和县财政按照5:5比例承担。

3.全县153个行政村,农村文化活动(“送戏进万村”)每村每年4400元,省以上和市县财政按8:2比例分担。

4.全县农村应急广播建设,由省以上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不足部分由项目所在县(市、区)财政统筹资金解决。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机构,统筹推进落实。县文旅体局成立民生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人民zf要进一步完善文化惠民工作领导机制,形成密切配合的工作协调机制,确保文化惠民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2.加强督导。要依据《省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民生工程绩效评价办法》(皖文财〔2017〕66号)和《省民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生工程绩效管理的通知》(民生办〔2019〕13号)相关要求,制定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和办法,加强监管。结合日常调研、督查,及时掌握实施进度和成效,督促解决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任务按期完成,使文化惠民工程成为群众欢迎、社会满意的民生工程。

3.明确职责。坚持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县文旅体局负责项目的实施、档案管理、信息报送、制度建设及运营管理养护、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绩效管理等工作。各乡镇zf须根据上级指示安排,精准落实项目资金使用用途,严禁挪用文化惠民项目资金,对违规使用的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5篇:全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加速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月 日上午,全市文产办主任座谈会召开。会议学习传达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省文产办主任会议和全市文化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1年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部署2012年全市文产工作任务。

会议要求,2012年,全市文产部门要加大力度,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整合传媒资源,优化功能组合,全面完成传媒集团组建工作;制定和完善改革方案,抓好市、县(区)文艺院团改革工作;积极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改革;抓好项目带动,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培育壮大一批文化企业。要结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组建,积极发展与新闻传媒相关的包括文娱、演艺、旅游、宾馆、酒店、房地产以及创意、策划、咨询、设计、经纪等中介业,不断增强国有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市级重点推进体育运动中心、文化广场、新闻中心等市级文化设施建设。继续推进XX古镇文化遗产保护、XX县文化产业建设示范基地等项目建设。要构建文化传承传习机制,利用文化传习所建设的成功经验,加快文化传承示范村建设,逐步成立各少数民族民间文化传习所。要继续加强与国内知名影视公司的合作,抓好电影、电视剧创作和拍摄,加快培育影视产业;抓好节庆文化活动,着力提升节庆文化品牌;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打造文艺精品力作;建立完善文化产业统计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做好文化产业统计工作;积极协助做好《文产网》建设。

县(区)文产办主任及市统计局有关人员在会上分别进行了交流发言。

第6篇:乌鲁木齐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综述“没有围墙的剧场”奏响文化惠民新篇章

“没有围墙的剧场”奏响文化惠民新篇章

——乌鲁木齐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综述 家住新华南路的退休职工张忠庆说起这些年乌鲁木齐市的文化惠民活动时如数家珍,最直观的感受是:从自己到儿子、女儿,再到孙子辈的小家伙,维持了多年的生活休闲方式和以前不一样了。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逐步加大对文化设施的投入力度,目前,各级各类文化场馆设施完善,22个乡(镇)、73街道(管委会)、747个社区、174个行政村基层文化设施实现了全覆盖。同时,打造了“天山放歌行”、“社区公益电影放映”、“中老年艺术节”、“天山读书月”、“文化讲坛”等一批品牌文化活动。随着文化惠民工程制度的制定出台、文化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文化活动的丰富多样,市委、市政府把“没有围墙的剧场”搬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奏响了“文化惠及民生”的新篇章。

文化惠民“建章立制” 政府“买单”市民受惠 2012年,乌鲁木齐市出台了《乌鲁木齐市、区(县)人民政府购买文化惠民演出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将文化惠民演出连续2年列入“为民办理120实事”重点工作当中。

文化惠民演出由市、区(县)两级人民政府购买,按照“演

— 1 —

一场补一场”的原则,对专业艺术院团予以补助。《办法》还对市、区(县)两级政府购买文化惠民演出的场次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并将场次落实情况纳入市、区(县)文化工作目标考核,进一步健全了市、区(县)两级人民政府购买文化惠民演出工作机制。

祖籍陕西的张忠庆老人说:“现在我退休在家,这两年钱挣得越来越多,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吃住行、看病都有了保障,但是心里总觉得缺少点什么。这不前两天,市上的秦剧团到了我们这个院子,搭起了舞台,唱起了秦腔,我这一听,心里缺的那点东西找回来了!我们老百姓是真真切切的希望这样的活动以后越多越好。”

截止2013年9月,市属3家专业艺术院团和艺术家协会共计开展惠民演出600多场,观众人数39万余人次。由政府购买文化惠民演出,鼓励各类专业艺术院团送演出到基层,让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高品位的文艺演出,从中感受到现代文化的魅力,并从中受惠。

出门即见文化设施 推窗即享文化气息

除了政府购买文化服务,开展惠民演出之外,市委、市政府还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要求,着力构建普惠型、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2 —

目前,全市各级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全面进入了免费开放时代,面向广大市民提供“零门槛”优质文化服务。2012年累计服务各族市民达70余万人次。其中,市图书馆在全疆地市级公共图书馆率先实现365天“零闭馆”。2013年4月21日,我市启动了主题为“文化乌鲁木齐,从阅读开始”的“天山读书月”系列活动。该活动紧紧依托市图书馆、区(县)街道、社区图书馆(室)、机关、中小学校、企业图书馆等文化资源,倡导“以读书为荣”的价值观念和“以读书为乐”的生活方式,通过阅读,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市民综合素质,激发全市各族市民的阅读热情,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城市文化氛围,打造一种高尚的城市文明样式,打造首府“阅”动力,让“阅读”成为各族市民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张忠庆老人感慨道:“以前最让我窝心的是,跟儿女相聚只在餐桌上,吃完就各自散了,短暂的相聚让我们感到更加孤独。现在好了,文化三馆免费开放了,一家人一块去,可以一起唱唱歌跳跳舞,听一听讲座,看一看书,既长了知识,又增进了家人的感情。”

全市各公共文化场馆在免费开放的同时,还主动延伸服务触角,增加网络覆盖范围。市第二小学的叶文心听说同学买买提江住的黑甲山片区新建了图书馆,走路十分钟就到了,羡慕不已,“如果我家门口也有个图书馆,我就能天天去了”她说。目前,

— 3 —

全市公共图书馆三级网络建设规划初步拟定,已建成市图书馆分馆1个(黑甲山分馆)、基层图书服务点3个(后街社区、五建社区、斜井西社区),开通了与市图书馆的联网和图书交换,年均配送图书4000余册;完成了6个街道、65个社区价值397万元的文化设施配置,完成172个“农家书屋”建设,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有效地延伸了图书馆的惠民服务能力,使各族群众零门槛、零距离的享受免费公共文化服务。

市图书馆馆长靳艺星曾表示,黑甲山分馆从无到有,在摸索中前进,让他们看到了“总分馆制”的优势。而随着更多的社区分馆陆续揭牌,乌鲁木齐着力打造的十五分钟文化圈将把书香留在市民身边。届时,居民手持一张借阅卡,十五分钟走进市图书馆分馆借阅图书将不再是梦想。“到那时,乌鲁木齐市就像一个大书房,通过物流车辆使图书在全市各社区图书馆间流通。”靳艺星说。叶文心希望,这个“大书房”的实现,不要让她和小伙伴们等太久。

文化场馆“硬件”给力 百姓艺术享受“升级” 近年来,乌鲁木齐市全面推进“乌鲁木齐市文化中心”、“乌鲁木齐文化产业园”、“7坊街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并已经先后举行奠基仪式。其中,由大剧院、音乐厅、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书城)、规划展示馆组成的“乌鲁木齐市文化

— 4 —

中心”将在3年内建成投入使用。

据了解,目前全市还没有一个专业的功能齐全、适合大型舞台文艺演出的场所。“唯一作为演出场地的新中剧院,也因容量小、布局不合理、设施老化等问题,无法满足大型文艺演出活动的要求,”市秦剧团团长王永立说。

市艺术剧院和市京剧团由于原址征迁,现在外“临时过渡”办公,“我们希望文化中心快点建成,我们在家属楼里办公,演员们则是在天台上练功,已经在外漂泊九年了,我们也想尽快有个家。”市京剧团团长祝永刚介绍道。

“文化惠民就是民生,要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成果。乌鲁木齐市文化中心场馆建成后,大剧场将可容纳1600人,能满足国内外大型歌剧、舞剧、音乐剧、歌舞、戏剧、戏曲等舞台演出以及大规模文化艺术展览的需要。小剧场和音乐厅分别能容纳800名和1000名观众,主要用于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和各类音乐会的演出。”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许新江说。

为了扩大首府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全面壮大文化产业整体规模,完善首府的城市功能,市委、市政府启动了文化产业园建设工作,园区围绕一体多元、融合开放的文化内涵,打造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以传媒出版业、影视制作业、演艺娱乐业、动漫游戏业、工艺美术业为重点,以会议展览业、旅游文化业、印刷

— 5 —

广告业为辅助的“一核五重三辅”的区域综合文化产业园区,打造全疆现代文化产业引领示范基地。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许新江还说:“乌鲁木齐文化中心、乌鲁木齐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开启了乌鲁木齐市文化建设的新篇章,对于完善城市文化职能、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繁荣城市经济将起到重要作用。”

电影院搬到了家门口 老百姓唱起了幸福歌 2009年11月,市委书记朱海仑通过调研,提出了“能否把电影下社区工作日常化,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电影”的要求。2010年,乌鲁木齐市投资2000多万元,成立了由101名放映员组成的46支电影放映队,并为全市每个社区配备了全套放映设备和流动放映车,还培养了一批能够长期留在基层的电影放映队伍,组建起了一座座随时可以为社区居民服务的露天电影院,弘扬社会正气的热播新片、本土电影出现在百姓家门口的夜幕下。

截至2013年7月,全市共放映公益电影21000余场,观影人数达310余万人次。在近3年的运行中,结合建党90周年、亚欧博览会和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了红色电影展映季、文化惠民“社区公益电影放映周”等一系列主题活动,社区公益电影放映队足迹遍布社区居民院落、学校、工厂、工地等地方,解

— 6 —

决了社区居民及流动人口看电影难的问题,保障了各族市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增强了社区凝聚力,晚上饭碗一放就出门看电影,更多的幸福在百姓的生活中有滋有味的荡漾。

文化赛事高潮迭起 多彩活动娴熟举办

2010年6月28日下午3时30分,乌鲁木齐县板房沟乡阳光灿烂,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气氛,饱含激情的节目正在这里上演,台上歌声悠扬,台下掌声雷动。2010年乌鲁木齐市唱响民族团结群众歌咏活动——“天山放歌行”走进乌鲁木齐县农牧区,再一次掀起“民族团结歌曲大家唱”的热潮。

乌鲁木齐县直机关干部职工和来自乌鲁木齐县安宁渠镇、萨尔达坂乡、板房沟乡、水西沟镇的农牧民坐满了绿茵场,他们既是观众,又是演员,当《爱国歌曲大联唱》、《五星红旗》、《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颂歌献给亲爱的党》、《共和国之恋》等一曲曲动人的歌声响彻云霄时,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共鸣。(插入图

10、图9)

刚刚表演完《我们美丽的萨尔达坂乡》的一群小演员走下台来,他们都是来自萨尔达坂乡中心小学的孩子,穿着节日的盛装,活泼可爱。11岁的加尔那提兴奋地说:“我们很高兴能够通过歌声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我们唱歌的时候,心里有一种非常自豪的感觉。”她还说,一起同台演出的人群里还有她的妈妈阿尔达

— 7 —

克。

随着演出不断掀起的一轮又一轮高潮,观众也越来越多。一位来自方家庄村的回族农民马丽娜是与村里的两个姐妹结伴而来的,她们带着幼小的孩子,顶着烈日,看得津津有味。她说:“这些歌曲我都非常爱听,这样的活动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希望这样的活动能够一直搞下去。”

乌鲁木齐市“天山放歌行”群众歌咏活动自2010年5月7日举办至今,共开展“机关干部”、“社区群众”、“校园师生”、“企业职工”和“寻找乌鲁木齐最美丽的歌声”专场歌咏活动180余场,共有近1600余支合唱队伍、15万余名机关干部、中小学生、企业职工、社区居民、部队官兵参与其中,累计观众达120万余人次。“天山放歌行”传递了道德建设的正能量,唱响了中华民族的正气歌,是“新疆精神”的一种音乐表达。

家住红庙子街道新通社区的居民阿孜古丽周末还多了一个去处,陪着家人和儿子去听“文化讲坛”。乌鲁木齐市“文化讲坛”定期邀请疆内外知名文化学者、专家举办专题讲座,活动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从而达到普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中国新疆木卡姆艺术》、《远古楼兰人的精神世界》、《新疆探险新发现》、《新疆民间说唱艺术》、《龟兹壁画的艺术风格及历史地位》等讲座使新疆

— 8 —

人更加了解新疆、热爱新疆。《端午文化的由来》、《国粹京剧艺术》、《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与《魅力突现的新疆民族舞蹈》交织辉映,体现了中华大文化及少数民族文化大融合的内涵。

易中天、韩子勇、周涛、袁岳、乔良、刘学堂、刘亮程、鲍日新等众多名家走进“文化讲坛”,拉近了专家学者与听众的距离。根据“文化讲坛”部分讲师的讲座资料整理编辑的第一本书《新疆话语》的正式出版,标志着“文化讲坛”正在向更高、更远的目标迈近。作为乌鲁木齐公益惠民文化品牌,“文化讲坛”的开办形成了恰当的载体,和阿孜古丽一样,许多老百姓都希望文化讲坛越办越深入,越办越细致。

2010年,为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激发文艺创作,打造文艺精品,推动文化惠民产品提档升级,市委市政府决定设立乌鲁木齐市“红山文艺奖”。电影《乌鲁木齐的天空》、六集大型历史文化片《丝路秘史:谜一样的乌鲁木齐》和四集人文系列记录片《大美之都•乌鲁木齐》;广播剧《察哈尔—博尔塔拉河永远的记忆》;舞台精品大型民族风情音画《美好家园》、秦腔《毛泽民在新疆》、京剧《丫头医生》、儿童剧《阳光少年》等一大批反映新疆各民族团结和睦共建美好家园、体现首府文化艺术水准的文艺精品脱颖而出。同时,在元旦、春节及亚欧博览会期间,以“文化周”活动为平台,选取部分精品剧目进行展演,并通过免费赠

— 9 —

票、票价补贴、惠民专场等形式,吸引老百姓走进专业剧场,欣赏高雅艺术。2010年以来,累计举办各类剧场专业文艺演出400余场次,惠及百姓20余万人次。

乌鲁木齐市文化惠民工程得到了各族群众的广泛认可与赞扬。用文化来凝聚人心,用文化来振奋精神,用文化来提升城市整体素质的目标正逐步实现。

— 10 —

第7篇:红山区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方案

“文化惠民工程”是提高居民素质、统筹城乡发展、繁

荣文化事业、提升文化软实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是红山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文化发展繁荣,掀起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新高潮的具体措施,是“十二五”期间,政府“惠民工程”之一。为确保“文化惠民工程”顺利实施,取得成效,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整体规划、优化资源、突出特色的原则,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文艺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提升群众文化品位,推动我区文化文艺事业健康发展,确保广大群众享受文化的基本权利,为加快建设“富裕红山、开放红山、魅力红山、和谐红山”提供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二、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和完善一大批社区、

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开展送戏、送图书下基层活动,丰富活跃基层文化活动,提高广大基层群众对文化的参与度,让文化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达到以文惠民的目的,切实保证人民 1

群众读书看报、获取知识、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就近便捷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

三、主要内容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主要内容包括:城镇文化基础设

施建设工程、群众文化文艺活动工程两个方面。

(一)城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1.完善城区公共文化设施。加快原市图书馆、博物馆公

共场馆接收改造进度,完善城区文化服务功能,提高城区文化品位,满足市民多层次、多样性的文化需求。

责任部门:红山区文化局、红山区财政局

2.深入推进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室建设。加大投入力度,使文体活动有固定的活动场所,有充分展示文化的舞台,确保每个(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筑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社区文化活动室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功能布局合理、设备齐全。能够向广大群众提供图书报刊阅览、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普教育、影视观赏、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文化服务功能。

责任部门:各镇(街道)、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文化局、区体育局

3.加快农家书屋、社区图书分馆建设步伐。按照政府资助建设、鼓励社会捐助、村(社区)自我管理的要求,加快推

进农家书屋、社区图书分馆建设。以文化、(镇)街道、财政、社区(村)合作为基础,文化部门提供文献资源,并对分馆进行业务指导、人员培训;(镇)街道提供场地、设备;民政、财政提供日常经费;社区(村)具体组织实施。

每个书屋、社区图书分馆的使用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书桌、书柜、阅览桌椅等设备齐全。要拥有一定数量的党报党刊和适合居民阅读的经济、农业、科技、法律、卫生、文化类图书、期刊和音像制品,做到内容丰富、服务规范、居民满意。每个书屋、图书分馆拥有图书不少于3000册,力争到2012

年农家书屋覆盖全部行政村、2015年图书分馆覆盖所有社区。

责任部门:各镇(街道)、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文化局

4.成立文化资源服务中心。为确保我区在开展各类大中小型户内外演艺活动中,能及时、充分提供各类演出服装、灯光音响、舞台道具等演艺设备,应成立文化资源服务中心。由该中心对演艺设备采取统一保管,专业人员操作,按需使用,大家共享的管理方式,使该设备发挥其最大功能,努力构建共享公益演出的艺术惠民体系。

责任部门:区财政局、区文化局

(二)群众文化文艺活动工程

1. 开展广场文化活动。继续依托各类节庆假日及一些重大工作和一些重大活动,如元旦、春节、五〃

一、六〃

一、七〃

一、

八〃

一、十〃一等这一载体,组织开展与之相应的专场演出等大型文艺演出活动,每年演出不少于15场次。

责任部门:区委宣传部、区民政局、区文化局、区财政局、区公安局、区城管局

2.开展社区(村)文化活动。在充分掌握居民文化需求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根据每个社区(村)不同的历史环境和特点,深入挖掘社区历史和文化文艺人才,有针对性的开展和举办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突出特色,倾力打造“一社(村)一品”的社区文化活动。集中宣传一批村(社区)文化建设典型,推出一批特色文化镇(街道);充分利用辖区艺术人才资源,搭建平台,实现教学、辅导等艺术实践的多方面互动。积极与赤峰学院、民族歌舞剧院进行衔接、合作,力争将红山区打造成艺术领域方面实习、演艺、培训基地,最大限度的实现区域内艺术资源共享,提升我区辅导员队伍、表演活动队伍的整体水平。

责任部门:区委宣传部、各镇(街道)、区民政局

3.开展辅导员进社区(村)活动。对社区(村)工作人员和社区(村)居民中文艺骨干进行培训、辅导,提升他们的水平,使他们成为社区(村)文化活动的带动人。同时协助各街道(镇)、社区(村),策划和举办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确保社区(村)文化建设在健康有序的状态下运行和发展。

责任部门:区委宣传部、各镇(街道)、区财政局、区文化局、区体育局

4.开展农村书屋、图书分馆业务指导活动。不定期对农村书屋、图书分馆的图书进行更换,实现图书资源在全区流动、共享,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就近阅读。适时举办图书阅读指导活动,最大限度的满足居民文化需求。

责任部门:区财政局、区文化局

5.开展送欢乐下基层活动。深入农村、社区、学校、企业、军营,举办以文艺演出、书画摄影作品展、大型图片展、影视剧展播等形式的文化活动,宣传、讴歌我区各行各业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让全区人民在活动中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新变化、新生活。

责任部门:区委宣传部、各镇(街道)、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文化局、区体育局

三、几点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文化惠民工程是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民生工程,参与文化惠民工程的各责任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研究工作思路,确保文化惠民工程各项活动顺利进行。

2、强化责任意识。文化惠民工程涉及面广、活动内容多、问题和困难多,各责任部门要树立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3、扩大宣传影响。要注重发挥新闻媒体作用,以专栏专题的形式,集中宣传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成果、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进一步扩大活动影响,推动文化惠民工程做大做强。

二〇一一年六月十七日

上一篇:调漆作业安全操作规程下一篇:年产20万吨合成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