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的企业文化是指

2024-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深层的企业文化是指(精选8篇)

深层的企业文化是指 篇1

新公司、中小企业塑造文化的方法与大型企业有区别,显得更实在,更简单。

第一,要让员工有归属感,从企业与员工的劳动合同、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理顺其关系,为心理默契文化创立条件。一般中小企业与员工的劳动关系处理得非常不规范,在对员工的社会待遇上足够没有“到位”,因此,中小企业必须把员工的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这“两个利益机制”建立健全,使员工对你的企业一定程度上形成“归属感”。(公开组织全体员工给他们讲清楚为什么要给他们交纳和办理“两个利益”,这不是老板的恩赐,是本企业发展的必然,你们一旦进入我的(我们)的企业就具有天然的安全感)老板必须将他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思路和员工进行充分沟通,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构筑共同愿景且让他们感觉也是企业当中的一份子,这种激励是用金钱不能够替代的,而这个时候有效沟通比大型企业更重要。企业在创业时期往往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左右企业发展,如果老板能够经常和员工交流,使员工知道企业的发展方向,并为有效,员工也能够很快明白老板的思路,没有太多形式上的条条框框,很容易引起员工的共鸣。

第二,核心价值观的确定。企业文化分为三个层次,即物质层,制度层,核心层。其中核心层是最主要的,中小企业应该花大力气进行核心层的建设。有了核心层进一步就有了制度层,从而就会有物质层。一个只关心物质层和制度层的企业,其企业文化的建设必定要失败。第三,将核心价值观无时无刻地体现在行动当中。作为老板要身体力行,不断跟员工沟通,形式不要太多,内容简单明了,最基本的核心内容要通过行动去体现,以后有必要可以增加一些形式上的内容,例如公司的刊物,公司的歌曲等。

第四,制度管人。中小企业普遍不重视制度建设,一提到制度化问题,许多老板就搞不清楚本企业应该建立和完善什么制度?或者,仅是涉及其中某一两项而已,而且还支离破碎。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甚至重于企业文化的“硬件”建设。因此,一般中小企业至少要建立“奖惩制度”和“考核制度”,精确的考核和公正的奖励是很必要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采用期权奖励制度,把经理人和所有人紧紧的联系在一起。而且仅是建立了制度还不够要严格执行,奖惩兑现,切忌不要怕麻烦。如果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就引进经理人,可能会出现严重的问题,还不如用家族更能取得效益,1999年,兰州黄河集团差点被经理人颠覆,董事长杨纪强又重新把他的几个儿子安排在高层管理岗位上;2001年,广西喷施宝公司职业经理王惟尊因揭露企业主做假账,而他自己又被老板以职务侵占和商业受贿罪起诉,并被拘留8个月之久才被取保候审。

深层的企业文化是指 篇2

关键词:文化安全,企业发展,深层意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报告高度地概括了文化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作为一种文化, 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引领更多的人在自我人生观、价值观方面得以重构, 并通过这种重构过程, 推动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狭义来讲, 对于企业, 文化的意义如同安全一样, 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同样不可或缺。文化与安全的结合, 是企业在安全发展过程中的物质精神的升华和人本自我价值的体现, 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认同和结点。从企业文化的内涵来看, 它主要包括:企业的制度环境、员工的作业环境、员工的安全意识、员工自我价值观念、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企业与人的行为规范等物质精神因素。这种文化所展现的内涵, 是贯穿于企业安全生产的全过程, 更是渗透于企业员工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企业安全发展的过程来看, 文化安全对企业的发展起着灵魂性的作用, 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保障。

1 文化安全的形成及其构成

文化安全是企业安全的较高形式, 也是企业从制度安全到人本安全的过程体现, 是伴随着企业发展壮大, 提升安全内涵价值所凸显出的一种要求体现。

1.1 文化安全的形成过程。

文化安全的形成, 一是对安全在企业生产中的重要性的认识的提升, 即人们对自身企业安全生产与企业经济效益、以及企业自身行为过程及其产生后果认识的提升, 这种认识上的提升是产生和引进文化安全的前提;二是对企业安全生产因素不同责任主体的界定, 企业安全生产, 靠员工, 靠机制, 靠管理, 根本的靠生产者的责任心。我们之所以把规章制度、作业规范印在物质层面, 是因为还没有真正内化到心里, 内化到在心理层面形成这样的定势。从这一点来说, 安全文化的形成, 是因为企业生产过程中重视到了安全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 更深的责任人心的精神层面, 而这个层面, 只有文化内涵的深入, 才能体现出来, 这才是产生文化安全的内在因素。

1.2 文化安全的构成要素。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要素, 主要包涵两个:一是安全人员的自身要素。即生产者的安全需要, 企业员工为了提高操作技能和在本职工作岗位上有效的保护好自己的安全, 在操作中, 必须严格遵守企业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规章制度, 这属于制度构成要素。二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环境要素。文化安全作为精神层面的内涵, 并不是简单的个体内在心理活动的结果, 它还是企业、家庭、社会三者这样结合为一体的一定条件下各种环境的不同物质。企业良好的安全发展环境, 人的环境和企业的生产环境, 共同孕育了企业文化安全, 为企业安全文化的形成和渗透, 起着巨大的作用和意义。从这一点来说, 文化安全的形成, 更多的是在企业安全生产的动态过程中, 也是在企业员工业务素质提升的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 最终共同推动企业安全生产。

2 文化安全对于企业发展的效应

企业安全文化, 从表层来看, 是企业安全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出现的产物, 从深层意义来说, 更多的是企业管理者、生产者出于对企业安全发展和自身安全防护上的认识程度的提升。企业安全文化的效应, 具体概括有以下几种:

2.1 企业安全文化的“舆论导向”作用。

文化作为一个词, 高度凝缩的是一种价值观, 特别是在当今时代, 人本安全叫的很响, 人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安全, 人的行为是企业安全生产决定性的导向。人的行为是不断变化的, 其不确定性, 是安全生产中一个极大变数, 人的意识的产生与行为的做出, 决定着企业生产过程中设备使用的安全和效率。企业安全生产中, 员工的安全意识差, 行为不规范, 再好的生产环境和设备条件, 也难于从根本上保证生产的安全。所以, 企业安全生产的首要任务, 就是找好“方向”, 发挥好“文化舆论导向”的作用, 努力从企业员工安全需求上提升“人的本质安全”水平。

2.2 内控力作用。

员工作为企业内部最活跃的因素, 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 企业员工生产方面的活动, 表现在企业生产中, 就是安全生产与非安全生产的区别。个体和集体所蕴含的力量是不同的, 集体的力量往往掩盖不住个体的锋芒, 必然在个体的内控力上表现是不同的。因此, 在企业生产中, 要从企业内部的决策层、管理层和生产者三者之间寻求契合点, 提升合体的内控力, 这样才能使生产处于安全状态, 才能真正让员工与企业共命运同呼吸。

2.3 安全文化的即时教育作用。

在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 我们时常会听到“从零开始, 向零奋斗”“赢在标准, 胜在执行”等等关于企业安全生产的话语, 这些理论都是从文化教育层面来说的。从企业安全生产的事实来说, 事故往往是来自麻痹安全所致, 生产最大的安全隐患, 不是设备的缺陷、制度的短缺、环境的不完善, 而是人的安全意识淡薄。文化安全, 从其深层意义来说, 作为企业安全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真正目的就是通过文化的灌输, 从人的思想上和行为上共同约束人们, 让企业生产者真正通过文化安全教育, 达到学习安全, 杜绝安全工作中的乱作为的行为, 提高生产者的安全生产意识。

3 文化安全的深层意义

文化安全对于企业安全管理来说, 是一种新型的管理形式, 是企业安全管理发展的高级阶段。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一方面会提高员工的自身修养和安全生产能力, 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可以为企业树立新形象, 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 大力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是企业实现安全发展、长久发展的必由之路, 对企业安全生产有着深层意义。

3.1 帮助企业形成自我价值观。

人生观、价值观不单单是人所具备的品质, 相对于企业来说, 这种价值观具有深层次的意义。文化安全所形成的价值观, 是企业生产者的人生观, 价值观念在企业具体安全工作中的集中体现。意识决定行为, 通过文化安全建设, 企业通过文化灌输、宣传教育、素质培训等各种途径, 不断提高生产者的安全价值观, 使企业员工在思想上真正树立“安全第一, 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理念, 在行动上自觉执行企业制定执行的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从自身防护开始, 做到安全生产。

3.2 企业安全发展目标实现的导向作用。

企业发展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 作为安全生产的一个方面, 文化安全的深层意义体现在对企业发展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它是是企业安全产生的源泉。企业发展, 取决于安全发展的程度, 安全生产、杜绝事故, 是企业所追求的目标, 但从企业生产实际来看, 主观上的意愿和客观上的环境变化都是不能对等起来的, 也不能从根本上确保企业安全生产。从这一点来说, 企业安全生产, 还必须要有文化安全的渗入, 还必须有一个可以保证企业发展目标实现的具体的措施的存在, 这个措施就是安全文化建设。通过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积极推进, 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就有了向心力、凝聚力, 就有了方向, 有了引导企业发展的具体道路, 使企业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和清晰, 更加有利于企业愿景的实现。

3.3 文化安全建设的优势效应、互补效应。

从制度安全到文化安全, 这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在制度安全下, 企业的生产变成了机器的流水线生产, 把作为企业生产主体的员工的思想进行了禁锢, 使生产者的安全意识没有真正体现在生产中, 削弱了人的生产力的提升水平。文化安全的渗透, 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安全生产本质, 生产者再不仅仅是流水线上的一环, 而是企业安全发展过程中的主导者, 这样就会提高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 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安全生产效能了, 起到了安全生产的互补作用, 更好地发挥了生产者生产的积极性, 体现而来优势效应。因此, 企业要充分把文化安全的作用发挥出来, 将企业与生产者的合力有机的结合起来, 相互促进, 使企业和职工的安全生产效能得以激发, 更加有利于企业安全生产的开展。

文化安全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灵魂, 对于企业来说, 制度文化管住的是员工的身体, 而没有从意识形态上完全“征服”职工, 职工只是一个简单的操作者。文化安全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更高阶段, 是从身体和精神状态上引导员工实现安全生产, 所产生的后果是不同的。在企业安全生产中, 要把文化安全的深层意义渗透到企业生产的全过程, 进一步深化企业文化建设, 使文化的作用渗透到每一个员工的心中, 真正实现文化安全引领企业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冀.《中国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战略》.人民出版社, 2010.02.

[2]郑晓斌, 杜正梅.《现代企业安全文化手册》.中国商业出版社, 2012.06.

深层的企业文化是指 篇3

【关键词】企业文化;深层植入;双向渗透

作为全球最大建筑承包商的中国铁建,以“诚信、创新永恒,精品、人品同在”的企业价值观和以“不畏艰险、勇攀高峰、领先行业、创誉中外”为企业精神的企业文化,传承了“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的铁道兵精神。但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文化建设侧重于体系本身的清晰化和体系的宣传贯彻,而对于企业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企业文化提升企业管理绩效和品牌价值等有效管理工作重视不足以及涉及建设与战略相匹配的企业深层文化定位和变革而导致了企业文化的落差现象日益显现。

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研究和解决企业文化的深层次植入和双向渗透的问题。对于企业文化,北大方正董事长魏新曾有过这样简单的解释,认为“企业文化是员工一切行为规范的总和”。既然企业文化涵盖了企业员工的一切行为规范,那么让企业文化融入经营、植入管理,就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必须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企业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组织、计划、指挥、监督和调节等一系列职能的总称,而作为企业管理最高形式的企业文化建设则是对这一理念的高度概括和外在显现。要实现这一目标,在目前的条件下,就需要解决一个企业文化的双向渗透问题,即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向企业全面管理的深层次渗透,作为企业综合管理的各级组织向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渗透。实现企业文化与现代管理理念的有效对接,是企业文化引领企业全面发展,成为企业价值体系、经营理念、发展战略的集合体。因为企业文化是一种新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是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混合,企业要真正步入市场,走出一条发展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使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就必须普及和深化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企业文化的理念的过程无不与集团高起点的市场定位、高密度的科学管理和企业全员差异化危机管理理念衔接。

但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在我们的一些企业中,对企业文化的认识缺位、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融合、企业文化对促进全员综合业务素质的提升等等还存在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其表现在:一是部分同志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不到位,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写写画画、吹拉弹唱等,没有真正从提升企业管理的深层次去研修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二是管理体系的错位,有些单位总认为企业文化是某个单位或者某个部门的业务工作,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去考量。三是企业文化管理工作者本身业务素质与企业文化的总体要求存在差距。四是个别单位还把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一种华丽的包装,并且演绎出了所谓的名目繁多的企业文化种类和企业文化名称,而大多却是有名无实。通用电气前CEO韦尔奇认为:企业成功最重要的的就是企业文化,他的管理理论中认为企业的根本是战略,而战略的本质就是企业文化。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发展中长期计划的灵魂与纲领,而战略的本质是企业文化,这就是说企业文化必须以企业管理为基础,是管理的最高形式。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文化工作者必须站在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高度为企业文化定位。

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 篇4

高新技术企业介绍

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企业进行高新申报的重要意义 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

如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网上申报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提交材料清单 高新技术企业介绍

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企业进行高新申报的重要意义 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 如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网上申报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提交材料清单 展开

编辑本段高新技术企业介绍

根据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08年4月联合颁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及《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的一般标准是: 标准

(一)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注册的企业,近三年内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或通过5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方式,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二)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三)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

(四)企业为获得科学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而持续进行了研究开发活动,且近三个会计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6%;

2.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0,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

3.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企业注册成立时间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计算;

(五)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

(六)企业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自主知识产权数量、销售与总资产成长性等指标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要求。

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自颁发证书之日起有效期为三年。企业应在期满前三个月内提出复审申请,不提出复审申请或复审不合格的,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到期自动失效。认定背景和指导思想 1、2007年3月16日国务院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2、2007年12月6日国务院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3、2008年4月14日国家科技部、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发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4、2008年7月8日国家科技部、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发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

这些政策的出台,明确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范围、申报程序,为高新技术企业的评定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为企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08]172号);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国科发火[2008]362号);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

==== 编辑本段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一、电子信息技术

二、生物与新医药技术

三、航空航天技术

四、新材料技术

五、高技术服务业

六、新能源及节能技术

七、资源与环境技术

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编辑本段企业进行高新申报的重要意义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属于企业无形资产,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2008年国家改革并颁布了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及工作指引,提高了认定工作的门槛,实行百分制打分,由四大部委组织专家进行考评,提高了认定的难度,原来的高新技术企业也同样面临着重新认定。在此背景下,企业如果能够取得新的高新证书,足以证明企业的科研实力及水平。截止2009年12月,北京市先后分13批认定了5225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具有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是十分必要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企业所得税减免10%,按照15%征收(一般企业按照25%征收)。

2、高新技术企业享有高级人才引进政策。

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所需的外省市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经市人事局批准,给予《工作居住证》,享受本市市民待遇。持《工作居住证》工作满三年的,经用人单位推荐、有关部门批准,办理调京手续。(《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

3、高新技术企业是申报其他政府专项资金的必要条件。

高新技术企业是企业属于科技型企业的重要衡量标准,在申报国家和地方各部委其他科技项目的时候,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甚至在一些项目中是必备的标准。

4、高新技术企业是市场竞争的重要资质,对于企业提高社会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

2010年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将于4月份正式开始,根据我公司两年来的申报经验来看,北京市科委为鼓励企业申报,尽早尽快的进行申报工作,对整个申报过程有积极地推进意义。编辑本段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

一、人才激励

1.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所需的外省市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经市人事局批准,给予《工作居住证》,享受本市市民待遇。持《工作居住证》工作满三年的,经用人单位推荐、有关部门批准,办理调京手续。----《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京政发 [2001]38 号 ] 第四条第一款

2.市人事局、市科委、市经委、市教委和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等部门要每年统一制定高新技术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培训计划,委托国内外高等学校或机构组织实施。----《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京政发 [2001]38 号第二十五条

二、财税优惠

1.高新技术企业研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当年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和为此所购置的单台价值在 10 万元以下的试制用关键设备、测试仪器的费用,可一次可分次摊入成本;购买国内外先进技术、专利所发生的费用,经税务部门批准,可在两年内摊销完毕。----《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京政发 [2001]38 号第十条

2.高新技术企业当年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比上年实际增长 10%(含 10%)以上的,当年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再按技术开发费实际发生额的 50% 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京政发 [2001]38 号第十一条

3.对单位和个人在本市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从事软件著作权转让业务和软件研制开发业务,比照技术转让与技术开发业务免征营业税。

三、政策倾斜

1.市政府设立专项资金,用于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1)市政府设立技术创新资金,用于支持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由市财政局、市科委、市计委、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等部门以及政府出资引导设立的投资机构,多渠道筹资,以市场调研投入、项目开发、风险投资、贷款贴息、贷款担保等方式,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2)市政府设立知识产权发展和保护资金,用于鼓励本市组织和个人取得自主知识产权。对申请国内外专利的组织和个人,可给予一定的专利申请费和专利维持费补贴;对具有市场前景的专利技术实施项目,可一次性给予一定的专利实施资金支持。----《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 [ 京政发 [2001]38 号 ] 第二条第一款、第二款.2.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作用。通过预算控制、招投标等形式,凡纳入本市市级预算管理的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对于同类产品,优先采购转化高新技术成果的产品。----《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京政发 [2001]38 号 ] 第二十六条。

编辑本段如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

一个企业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六个方面的认定条件,才能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一)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注册的企业,近三年内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或通过5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方式,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二)企业的产品(服务)应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三)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

(四)企业持续进行了研究开发活动,近三个会计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如下要求: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6%;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0,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其中,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60%。企业注册成立时间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计算。

(五)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

(六)企业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自主知识产权数量、销售与总资产成长性等指标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要求。评价时采用百分制打分,其中: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占30分,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占30分,研究开发的组织管理水平占20分,企业成长性指标占20分。四项指标合计得分须达到70分以上。编辑本段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网上申报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承办单位: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是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官方网站

编辑本段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提交材料清单

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书(先从网上申报,然后从网上打印一式五份)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公司的公章)

三、税务登记证复印件(加盖公司的公章)

四、近三年的财务审计报告、二个专项审计报告(研发费、上的技术性收入)

五、其 他:

1、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公司的材料清单;

2、知识产权证书复印件(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植物新品种等的相关证书,加盖公司的公章);

3、立项报告(与RD表一致);

4、建立了研发投入核算体系——财务制度;

5、与科研机构签订的产学研合同;

6、设立的研发机构和设施和设备清单(附购买设施和设备的发票及合同); 7、2007——2009三年的研发人员的绩效考核文件;

8、公司的科技人员花名册(累计实际工作时间在183天以上,附带社保、劳动合同),如果公司提到了有多少博士、研究人员的学历及职称可以提供复印件;

9、科研成果转化项目资料(清单,合同,产品质量检验证书等);

技术收入如果是提供产品的,就提供产品的检测报告或是第三方提供的鉴定报告及销售合同(提供发票附在合同后面);如果是提供技术服务的,需要提供技术服务合同及发票并且做技术合同登记。所有的收入与PS表一致。

10、公司的资质、获奖证明材料等。

深层的企业文化是指 篇5

1篮球项目发展的深层内涵

1.1篮球项目发展的娱乐内涵

当前,CBA、NBA逐渐成为世界篮球运动的重要标签,与此同时,三人制篮球比赛不仅出现在赛场中,还进入市民社区,发展成大众体育运动。在校园中三人制篮球赛更是大受欢迎,活力健身操、篮球宝贝和街舞助兴也成为三人制篮球比赛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这种较为常见的比赛形式,其他篮球项目也成为当前人们运动娱乐的重要元素,人们不仅为篮球比赛定制相关服饰,还举办了各种形式的颁奖仪式,这都表明,篮球项目具有重要的娱乐内涵。

1.2篮球项目发展的教育内涵

从显性层面来看,篮球运动符合人类发展的内在规律,可以帮助人们增强体质。同时,篮球项目具有一定的契约性,属于规范化教育,人们在参加各种篮球项目时,必须遵守相关的运动规则,并根据自己在比赛中的角色和定位,完成相应的运动任务,这可以有效增强参与者的责任意识和协作意识。因此,就隐性功能而言,篮球项目可以引导人们形成规范意识和契约精神,并遵守相应的秩序、制度,自觉维护相关规则。

1.3篮球项目发展的经济内涵

当前,篮球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运动项目,成为我国体育支柱产业,现代篮球运动项目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到许多部门和行业,例如:媒体业、通讯行业、器械研发、建筑业、餐饮业、运动服饰等。因此,篮球项目的发展可以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的繁荣,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商机和空间,增加就业人数和岗位,保证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1.4篮球项目发展的社会内涵

就物质功能而言,篮球项目可以满足人们多种形式的心理和生理发展需求,促进人们的身心发展,进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就社会制度功能而言,篮球项目的规则制定、机构设置、法律法规都包含了丰富的运动精神,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就文化功能而言,篮球项目打破了国家与民族的界限,克服了种族与宗教的差异障碍,促进了世界各个民族的融合交流,当前,篮球项目已经发展成为促进社会关系发展的新媒介。为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注入新鲜活力。

2篮球项目发展的文化价值

2.1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首先,篮球项目发展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形成有利的校园风气,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校园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篮球文化所包含的拼搏进取、团结友爱、努力奋斗进行,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让他们自觉学习科学文化,发展成为高素质人才。篮球项目通过多种多样的篮球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和平台,并引导学生在篮球运动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进而形成优良的校园风尚。其次,篮球项目的发展还有助于丰富校园娱乐元素。娱乐文化也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篮球项目将学生作为主体,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展现篮球文化,为学生提供更多运动选择,拓展学生的娱乐空间。篮球文化绝不仅仅只包含对抗性比赛,还包括篮球课堂教学、篮球协会、篮球社团、拉拉队等文化现象,因此,大力发展篮球项目不仅可以展现体育运动的价值和魅力,还能够使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充满趣味性,激发学生的生活动力和学习兴趣。

2.2增强学生综合素质

首先,篮球项目的蓬勃发展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当今社会逐渐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素质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的接班人,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因此,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对国家综合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篮球运动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审视自身的行为和理念,并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自我修正,进而自觉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其次,篮球项目发展有助于培养人们的意志品质,篮球项目具有较强的对抗性、竞争性,因此,篮球运动和比赛不仅仅是身体素质的比较,还是意志力与心理素质的对抗,因此,人们在参加篮球项目的过程中可以锻炼自身的意志力和承受力。当今社会部分人的承受能力较差,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容易出现畏惧心理,这显然不利于个体的长远发展。而篮球项目则可以培养人们吃苦耐劳、积极进取、坚强不屈的精神,在参与篮球运动过程中人们可以磨练自身的意志,增强自身的抗压能力,进而从容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阻碍。再次,篮球项目的发展还有助于增强人们的凝聚力和集体意识。人们在参与篮球项目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展示自身的个性和能力,还能够加强彼此的情感交流,篮球项目可以为人们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人们以团队形式进行比赛,为了共同的目标协作奋斗,团队成员之间需要及时沟通与配合,积极应对不利形势,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为团队胜利共同努力,显然,在此过程中人们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团队意识,形成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积极发展篮球项目可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增强人们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为人们提供更大的运动选择空间,鼓励人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尤其在教育教学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具有多元化、整体性功能。目前,篮球项目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体育活动和赛事,而是逐步发展成为立德益智、开发智力、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重要运动形式。篮球项目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在人们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人们营造更加有利的生活氛围,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营造有利的体育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李颖川,孙民治,于振峰.新视角下的篮球文化内涵、现状与趋势的再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6):726-730.

[2]裴彩利.高校高水平篮球队对校园篮球文化的促进与发展研究——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4):489-492.

[3]刘浩.篮球文化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影响研究[J].新课程·教师,2002(9).

[4]冯胜刚.对“文化”和“体育文化”定义的求索[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70-74.

[5]王明明.篮球运动文化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融合与发展[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5(4):181-182.

[6]成立章.高校篮球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4):204.

成语文化意蕴的深层次解读 篇6

一.成语是华夏民族原始思维逻辑的集中体现

许慎将“仰观俯察、远近取与”作为文字产生的观察方式和思维方法,既渲染了文字的神秘色彩,又激发起人们对于文字的特殊敬意。据此,成语很少静止地写真,而是寓情于物,把外物当作人加以对待,把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群体也纳入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世界里,把它们分类评价,组织进成语中,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与情感。牛和狗,它们忠实地服务于主人,跟人的关系密切友好。《说文解字》:“牛,大牲也。”“牛为大物。”可见,在古人的观念中,牛和大是紧紧相连的。“牛鼎烹鸡”用煮牛的大鼎来烹鸡,比喻大材小用;“牛刀小试”用宰牛的刀稍微试一下,比喻有大才的人在小处略显身手。牛老实听话,行动迟缓,只吃草料,也被人们认为愚笨不智,“对牛弹琴”就是这一观念的产物。跟一个不明白某一方面事情的人谈论该事,就是“对牛弹琴”。听话人因不明白事理而反应迟顿,也被比作“牛”,在这个意义上,牛和马构成了对立,马一般被比作贤者。成语“牛骥同皂”“牛骥共宰”比喻贤愚同处或贤愚不分。在西方人眼里,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是一种爱畜、宠物,因此语言中与狗有关的成语多带褒义。与之相反,在中国人的眼里,狗大多是低人一等的奴仆的象征。封建社会剥削阶级有权有势,养得起狗,广大劳动人民却过着“身穿破衣被犬欺”的生活,狗成了中国社会富人与穷人之间的一道屏障。语言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忠实地反映了这种情形。汉语中与狗有关的成语多带贬义。“狗头军师”是奴才帮凶,“狐朋狗友”指恶友或坏人结成的团伙,“狗仗人势”指倚仗主人的势力而逞凶。“狗”在中国人耳中是个刺耳的字眼。

综上所述,“中国最早的文字就具有美的性质。”成语的这一思维方式强调了古人直觉思维的哲学理论基础是“气化”论,人和天地万物都是“气化”的产物,因而也就有可以相互沟通的基础。

二.成语是华夏民族主体生命情感的完美呈现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三纲五常”是儒家提倡的封建礼教和伦理观念,是封建社会人们为人处世的行为规则和道德规范。许多成语就体现出这种传统的伦理观念。“男尊女卑”的道德原则使“夫为妻纲”成为夫妻关系的准则。成语“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个“德”,就是无条件地顺从。“彩凤随鸡”、“夫唱妇随”、“相敬如宾”、“举案齐眉”,便是对这个“德”这字的最好注解。从这些成语可以看出,封建社会那种没有爱情基础的婚姻,是以牺牲女子利益为前提,用封建道德力量来维持的,并力图把妻子变成丈夫的附属品,使妻子对丈夫绝对服从和忍让,以换取家庭的安定与和睦。这种由家及国的宗法政治结构是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基础,中国传统社会就是用家庭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治的。

“仁”“义”是汉民族世俗道德生活中最普遍的德性标准,与“仁”有关的成语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当仁不让”、“仁言利博”、“杀身成仁”等,可见“仁”是许多人追求的目标。“义”也同样被赋予了体现“理”的价值,成为评判行为的主要准则。成语“君子重义,小人重利”,是说君子是“深明大义”的人,小人是“见利忘义”、“忘恩负义”的人。汉民族赞颂“见义勇为”、“仗义疏财”的英雄豪杰,他们“劫富济贫”、“锄强扶弱”、“打抱不平”,在老百姓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中国人把名誉看得很重,出现了不少“舍生取义”的人。“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为使清白的名誉留在世人心中,抛弃生命也在所不辞。“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也是中国人重视名誉、洁身自爱的表现,许多成语也是对这种义的赞美,如“不饮盗泉”、“不食周粟”、“刚正不阿”等。

综上所述,成语从多个侧面折射华夏民族主体情感的价值取向。这种秩序的相对稳定的和谐观为人们普遍奉为至则,和谐、和睦成为人们追求的人际关系的目标,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团结的倾向。

深层的企业文化是指 篇7

一、现状分析

学校特色创建是构思与实践的统一,是长期实践过程与持续反思过程的统一。因此,当学校特色发展遇到瓶颈时,惟有通过对学校特色建设的现状分析,提出具体对策、建议,才有利于今后有的放矢地开展特色建设。

第一,学校在写字教育研究上有一定的基础,“墨香校园的建设与发展的实践性研究”“书法文化熏陶下的小学写字教学发展性评价的研究”这两个研究课题已顺利结题。遗憾的是我们的研究逐渐弱化,是意识上的淡薄导致墨香文化的传承遇到了瓶颈。

第二,学校在墨香环境氛围营造方面曾经繁华一时,可终究是浮光掠影,对学生的感官形成了视觉疲劳,文化环境虽显特色,却失去了本身所具有的育人功能,这是行为上的惰性导致特色环境氛围营造墨香渐渐淡化。

第三,学校现有的书法校本教材——软笔书法教材《翰墨书法》、硬笔书法教材《童心墨迹》由于缺乏系统性和层次性,近年来被束之高阁。

第四,我校曾经对全体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坚持“百人一笔、千人一笔”师生同练,如果教师除了教学就是研究,还怎么能空出时间来练字、参与写字教育课题研究,很多琐碎事务都成为影响他们集中精力开展特色教育的障碍,疲于应付各种事务的老师怎会有闲暇来品一品墨香,醉心于书法练写?

第五,教师令人赏心悦目的板书对学生的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写出一手好字往往会赢得学生的一片赞叹声,无疑会在学生的心目中提高一定的威信和赢得尊重。然而,现今教师板书的随意性较大,欠工整规范。书法教学的师资匮乏成为阻碍特色建设的最大绊脚石。

二、对策建议

1.坚守

(1)大课小课相结合,保障课程实施。保障校本特色课程的实施,做到大课与小课相结合,小课20分钟全校师生一起练字;大课渗透写字技艺,小课勤练写字技巧。以环环相扣、步步落实的“大课带小课”的训练模式,有效促使学生持之以恒地用心练字。

(2)点面结合抓师训,增强书法教学功底。学校定期对全体教师进行书法培训,提高教师写字水平和写字教育能力。坚持对全体教师写字基本功考核。对担任写字指导课的语文教师进行培训,如教学观摩、写字教学展示研讨等,着重提高语文教师的写字课授课水平。学校要采用师徒结对方式,在书写教学上通过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的方式,使书法教育之花由“一枝独秀”转变为“春色满园”。

2.延续

(1)建立评价机制,实现长效管理。学校通过每日一评“书写习惯星”,每月一评“写字小能手”,每学期一评“书法小状元、小明星(结合“墨韵杯”书法节),每学年一次书法等级考试,建立“四个一”评价机制,实现长效管理。

(2)开展活动链接,搭建多种平台。“特色发展”作为一种开放的、生成性的动态概念,既要内发,也要外烁。学校应参加校外各种书法比赛,通过报刊、网络宣传报道、社区活动等平台宣传学校书法特色,让学校特色品牌更响,使写字教育的时空得以拓展,意义得以延伸。

(3)营造墨香氛围,发挥育人功能。学校对墨香环境布置进行整体设计,既注重整体特色上的古典味,又强调细节表达上的特色味。让校园内书法如影随形,墨香特色入心入髓。在墨韵芬芳的校园里,奇趣的石头上刻着书家墨迹,文化长廊述说书法文化史,橱窗每周更换优秀学生作业展,每周广播台“书坛佳话”讲述书法大家的故事。

3.突破

(1)通过课题研究,引领特色发展。从深层的文化滋养角度创新学校特色发展,我们相信该课题极具前沿性、正确性。通过这一研究课题来创新学校特色建设,开发“书法文化研究”校本课程,通过书法文化研究如何使学生内在心性的养成教育通过显性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正确的评价机制,这应该是我们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研究的一个课题。开发校本教材,让学生在“汉字智趣园”中得到汉字、汉语、汉学的熏陶,给学生深深打上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

(2)建立写字“成长档案”,实现全程评价。通过建立学生“写字成长档案”,让学生把每个月的写字比赛作品及平时自己认为满意的写字作品随时放入成长档案中,让它一直见证着自己小学阶段写字的成长与进步。学生写字的兴趣和自信会随之增强。

深层的企业文化是指 篇8

近些年来, 语言学研究进入新天地, 那就是对思维方式的研究。思维方式的是沟通语言与文化的桥梁。一方面, 思维方式与文化密切相关, 是文化心理诸特征的集中体现, 又对文化心理诸要素产生制约作用。思维方式体现于民族文化的所有领域, 包括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 行为文化, 精神文化和交际文化, 尤其体现于哲学、语言、科技、美学、文学、艺术、医学、宗教以及政治、经济、法律、教育、外交、军事、生产和日常生活实践中。思维方式的差异, 正是造成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 思维方式又与语言密切相关, 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 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语言是思维的主要的工具, 是思维方式构成的要素。思维以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 表现于某种语言形式中。思维方式的差异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语言的使用体现思维的选择和创造;翻译的过程, 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化, 而是思维方式的转换。要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必须深入研究与语言和文化均有密切关系的思维方式。

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具有政治伦理型的特征, 因此判断人的标准往往比较注重身份地位 (what she is, what he is) , 注重政治、伦理、道德, 注重人际关系, 注重人际交往 (contacts) , 注重社会和谐 (harmony) ;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具有科学认知型的特征, 判断人的标准往往比较注重行为表现 (what she dose, what he dose) , 注重个人奋斗, 注重各人成就, 注重合同契约 (contracts) , 注重人际竞争 (competitiveness) 。中国的人文精神以人生为本位, 富于人文意识, 注重人的伦理道德修养, 追求社会制度安定和谐 (harmonious relations) , 倡导仁爱、宽容、义务、奉献, 等级 (hierarchy) , 轻个性 (individuality) , 注重人己合一, 突出社会人格, 把个体看作是群体的分子或角色 (the self is part of a large whole) , 注重群体观念 (group-orientation) , 倡导的是集体主义 (collectivism) 。而西方注重个体的人格, 认为个体是单独的、自由的 (the self is a unitary free agent) , 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是单个与多数而不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one vs.many, not part vs whole) , 注重自我中心 (ego-centrism) , 倡导的是个体主义 (individualism) 。中国社会以人际关系的改变为契机, 改朝换代, 建立政治权威, 开创历史新篇章, 但科学技术无突破;西方社会以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变为动力, 产生科学技术突破, 建立法治社会, 注重宗教道德关系, 引起社会质变, 推动文明史发展。中国文化属于人文文化, 重人伦, 轻器物, 价值取向以道德为本位, 旨在教人怎样做人;西方文化属于科学文化, 重物质, 轻人伦, 价值取向以功利为本位, 重在人怎样创造物。

求同性 (convergent) 与求异性 (divergent) 是中西方两种思维方式的又一大区别。中国传统哲学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 在这种“大一统”的氛围下, 思维方式趋于求同排异或求同存异, 而非西方的标新立异或同中求异, 因而具有收敛性、封闭性, 而非发散性、开放性。文化学者钱穆认为, “中国人好言同, 西方人好言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也认为, 东方人的思维习惯是“异中求同”, 西方人的习惯则是“同中求异”。正如钱穆所言, 中国文化的发展如同一人长跑, 西方文化的发展如同多人接力。

西方绝大多数哲学流派都强调“主客二分”。智者们将自然和宇宙作为客体研究, 对其奥秘充满好奇心, 为探求真理, 热衷于辩论 (他和tradition of debate) , 容许不同观点, 求异创新, 从而形成科学精神。例如近代以笛卡尔、培根的哲学思想和牛顿的经典力学为规范的理性“分析程序”模式就不同于古代直观的整体思维模式;现代以量子力学、相对论为规范的理性“综合程序”模式又否定了理性“分析模式”;以培根、洛克为代表的经验主义倡导归纳法, 贬低亚里士多德的演绎法, 而以笛卡尔、莱布尼茨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又主张演绎法, 贬低归纳法。因此西方的批判性首先是以理性主义决定的。理性主义把主体与客体对立起来, 总认为无垠的世界高深莫测, 是个“永恒的迷”, 只是“部分地可以认识” (爱因斯坦) 。这种产生于科学与民主氛围之中的求异性思维使西方人形成了个体主义, 尊重个体特性 (individual distinction) , 因而思维方式趋于多样化, 注重多思路、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多方法, 寻求新的方面、新的途径和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重视追根求源, 不断处在“是什么” (what) ----怎么样 (how) ----为什么 (why) 这种无限反复推进的过程, 不仅要知其然, 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具有发散性、开放性, 而非收敛性、封闭性, 因此有利于发挥创造精神。

总之, 中西思维方式的比较是个老课题, 严复、林语堂等早期名家及当代不少中外专家学者都对此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世界各国与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这个老课题也发生着许多新的变化, 在科技文化日新月异的今天, 这些变化尤其值得语言文化研究者和学习者的关注与讨论。

参考文献

[1]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2]钱穆.晚学盲言[M].台北:东大图书公司, 1987.

[3]李武林.西方哲学发展教程[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1987.

[4]曹文轩.思维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1.

上一篇:高三复读的作文下一篇:井底之蛙后记2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