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私合作关系PPP研究热基于国内文献的知识图可视化分析

2022-05-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当前,公私合作关系(PPP)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创新模式已引起业界广泛关注。以中国知网2469篇论文为样本,通过可视化技术绘制PPP研究知识图谱,透析PPP研究热点与前沿趋势。结果表明:PPP研究已经形成4个核心知识研究领域,即PPP理论研究领域、管理研究领域、治理研究领域和应用研究领域;4个研究热点主题,即概念维度的PPP概念及本质探讨主题、过程管理维度的风险管理主题、结果管理维度的绩效管理主题和治理维度的协同治理主题;PPP研究前沿趋势依然是资本、政府部门和PPP模式应用。

关键词:公私合作关系;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基础设施;PPP项目

0引言

公私合作关系(PPP)是一种创新的制度安排形式,其本质是公共部门和私有部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兼顾公平和效率、相互合作,进而提高公共产品及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1]。在城镇化建设背景下,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产生的投融资需求大多是以政府财政资金、土地财政及融资平台举债等模式为主,造成政府财政负担过重、债务危机重重。因此,急需创新的投融资模式破解困境。PPP即是顺应上述需求产生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融资的创新模式。基于此,围绕PPP模式的推进与应用,我国学术界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产出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虽然相关学者对PPP的研究涉及各个方面,但是针对PPP文献综述类的研究成果较少。目前,PPP相关文献回顾以定性述评为主,或者涉及PPP模式某个领域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碍于PPP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的整体考察。基于此,本文综合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与内容分析法,对中国知网PPP研究领域相关文献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并利用知识图谱开展了可视化分析,进而探索我国PPP研究的热点主题及前沿趋势,有助于推动PPP理论探讨、制度创新以及应用实践的发展。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SCI、EI、CSSCI期刊以及核心期刊为文献样本来源,采用的检索条件是主题为“公私合营或公私合作或公私伙伴关系或公共项目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或PPP或PFI或BOT或BT或TOT或BOO”。在检索结果中,通过阅读初级检索所得文献的题目和摘要对数据进行清洗,得到PPP研究的有效期刊文献共2469篇,形成本文最终使用的文献样本库。

依据CiteSpace的应用流程,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可视化分析方法[2],确定本文的研究思路,具体如下:首先,从数据库对PPP研究进行初级的文献收集;其次,通过检查初级文献是否与PPP研究相关以及内容分析以确定最终的文献集合;最后,使用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及可视化的研究热点与前沿趋势。

2我国公私合作关系(PPP)研究热点的知识图谱分析

1995—2019年,PPP发文总量为2469篇,政府出台PPP相关政策134项,PPP项目数量高达1272个。

本文将我国PPP的发展历程分为4个阶段:

(1)试点阶段(1995—2002年)。以吸引外商投资BOT形式为主的PPP项目达284个,12部政策陆续出台以回应地方BOT热潮及乱象,研究发文量占总量的12%,且年度发文量基本变化不大。

(2)推广阶段(2003—2007年)。政府积极

推动非公有资本/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PPP项目达412个,出台政策12部,研究发文量占总量的16%,且呈现小幅度增长。

(3)调整阶段(2008—2013年)。受金融危机、“四万亿计划”等因素影响,PPP项目达295个,PPP研究发文量占总量的22%。

(4)规范化阶段(2014年至今)。在“三期叠加”“经济新常态”背景下,PPP作为政府和市场的合作载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PPP项目达225个,出台规范性文件99部。研究发文量占总量的50%,呈现猛增势头。

由此可见,PPP文献数量与PPP项目浪潮及PPP政策发展的阶段特征相符,PPP领域的研究已成为目前学术界的关注焦点。

2.1公私合作关系(PPP)研究热点关键词分析关键词是文献核心内容的表征体现,通过分析高频关键词可以透析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利用CiteSpace5.2软件运用关键词路径搜索算法(Pathfinder)分析该领域的知识结构,得出研究热点主题。选取每个时段(1年)、频次大于50的关键词,得到356个节点、992个链接的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以及中心性最高的前20位关键词列表。

依据共现频次形成的热点关键词以BOT、PPP及PPP模式为中心,与其他相关关键词形成密集的网络。与PPP模式相关的主要有BOT、PPP、PPP模式、PFI、公私合作、公私伙伴关系;与管理相关的主要有财政管理、项目融资、风险分担、风险、投资、BOT项目、特许权协议、融资方式、投资者和政府;与PPP应用行业相关的主要有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设施项目。

与PPP模式相关的BOT(0.30)、PPP(0.21)、PFI(0.12)和公私合作(0.09),与基础设施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0.19)和基础设施项目(0.08),与融资和风险相关的项目融资(0.16)、财政管理(0.11)、风险分担(0.13)、风险(0.10)、风险管理(0.10),与公共部门相关的政府(0.06)、公私合作伙伴关系(0.06)均显示了PPP研究热点集中在PPP模式、项目管理、政府以及基础设施等相关领域。

2.2公私合作关系(PPP)研究热点领域分析通过对文献进行聚类分析可透析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使用CiteSpace5.2软件对数似然率算法从关键词中提取名词性术语命名聚类,得到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解析PPP研究的科学领域结构。本研究共得到25个聚类结果,聚类中关键词的数量多少代表了聚类的重要性。

基于自动聚类结果,结合聚类关键词及相关文献的研读,得出PPP的4个研究领域:PPP理论研究领域、管理研究领域、治理研究领域及应用研究领域。

2.2.1公私合作关系(PPP)理论研究领域

该领域包含7个聚类(#0公共项目,#1PPP模式,#2BOT,#7PFI,#17BOT、TOT、PPP模式,#19公私伙伴关系,#21BOO),研究内容主要涉及PPP模式的理论探讨,如关键词“博弈论、项目管理、价值管理、系统动力学、决策模型、决策分析、扎根理论、公共治理、契约治理、不完全契约治理”等;对PPP模式的分析,如关键词“公共项目、PPP、BOT、PFI、TOT、BOO、公私伙伴关系、特许经营权”等;PPP模式行业实用性的讨论,如关键词“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垃圾焚烧发电、后勤社会化、医院、保障性住房、公租房、新药研发、中小企业、农业保险、公共体育场馆、宽带建设、城中村改造、电信业、市政工程、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施”等。

由此可知,PPP模式的理论探讨在国内还未达成共识,仍是学术界的讨论焦点。

2.2.2公私合作关系(PPP)管理研究领域

该领域包含7个聚类(#4投资、#10互联网金融、#12外汇收支平衡、#13公司合营、#15上海、#16不可抗力风险、#18BOT项目融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对制度框架需求的探讨,如关键词“行政契约、法律分析、外商引进”等;对项目参与方的分析,如关键词“投资方、贸易商、外商”等;对项目投资的讨论,如关键词“民间资本、外国投资者、互联网金融、众筹、BOT项目融资”等;对项目风险管理的分析,如关键词“不可抗力风险、外汇风险、规避、保险公司”等;对项目绩效的讨论,如关键词“关键绩效指标、投资回报率”等。

通过上述研究可知,项目管理的成功是PPP模式持续推进的必要条件。虽然PPP项目生命周期较长,但成功的项目管理可为PPP模式提供坚实的发展基石。

2.2.3公私合作关系(PPP)治理研究领域

该领域包含5个聚类(#6财政金融、#8财政部门、#14项目监管、#3PPP、#23政府补偿),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对政府财政的讨论,如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政府性债务、财政风险”等;对政府部门作用的探讨,如关键词“政府补贴、政府补偿、项目监管、服务领域”等;对国家经济发展形势顺应需求的讨论,如关键词“经济模式、新常态、一带一路”等。

由此说明,政府在PPP模式推进过程中,不仅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框架,还需要通过PPP模式的特殊属性发挥私有部门和公共部门的各自优势,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和质量。

2.2.4公私合作关系(PPP)应用研究领域

该领域包含6个聚类(#5基础设施建设、#9电力工业、#11建设、#20港口、#22港口建设、#24农业基础设施),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多个行业基础设施建设的PPP模式应用,如关键词“基础设施建设、电力行业、港口建设、农业基础设施”等。

当前,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PPP模式的持续推进是我国“十三五”规划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不可缺少的创新模式。

2.3公私合作关系(PPP)研究热点主题分析

2.3.1概念维度

从概念维度探讨公私合作关系(PPP)内涵及本质的主题。我国对于PPP模式的概念认知目前还未达成共识,且存在一定的歧义。但是,PPP普遍被解释为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为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通过正式契约建立的一种项目全生命周期[3]的融资模式[4]、契约关系[5]、长期合作伙伴关系[6]等。

我国城市公共项目建设经历了传统的政府部门统筹管理模式(改革开放以前)、BOT项目融资模式(1999年开始)、建设项目业主制(2000年开始)、代建制(2005年开始)及PPP模式(2008年开始)。在混合经济体制下,我国PPP模式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PPP的参与方为项目发起/投资主体-公共部门(政府相关部门、公用事业部门、事业单位等)、投融资合作主题-私人部门(企业、个人)和监督主体(公众、咨询组织、政府监管人)[3]。但是,PPP的本质是在供给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各自优势,达到帕累托最优[7],实现公众利益最佳[8]。对PPP概念的正确理解,有助于进行相应的制度框架创新[3],进而提高公共产品/服务的供给效率和质量。

2.3.2过程管理维度

从过程管理维度探讨公私合作关系(PPP)风险管理的主题。PPP项目的风险分担一直是PPP研究的热点主题,因为风险管理决定着PPP项目成功与否。风险分担是PPP项目最常用的激励机制之一[9],可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避免发生复杂的谈判,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针对PPP项目风险分担的研究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风险分担原则的研究。项目风险分担理论有三种普遍认可的分担原理:经济学法分担原理、可预见性风险分担原理和可管理性分担原理[10]。项目参与方的风险态度也对风险分担具有影响[11]。另一方面,是风险分担方法的研究。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应能迫使项目投资者尽量采用市场手段和自身高效经营降低风险,而不是转移给其他参与者;应有利于降低各方的风险、控制成本,提高私营投资者控制风险的积极性,使投资者控制风险的行为有利于项目社会效益的提高[12]。风险分担的功能在于其具有激励相容性,即“风险分担应能够激励合同双方在努力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有利于完成项目总体目标[13],项目效率和效果的实现依赖于合同风险的有效分担”。除此之外,风险识别[14]、风险控制[15]也是PPP研究的重要内容。

2.3.3结果管理维度

从结果管理维度探讨公私合作关系(PPP)绩效管理的主题。PPP项目涉及公私部门合作项目的融资、建设、经营及移交的全过程,因此,针对PPP项目绩效的研究有利于提高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绩效水平。

该研究主要集中在绩效评价和绩效影响因素识别。PPP绩效评价的研究重点集中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方法。PPP绩效评价方法有关键绩效指标法、平衡计分法、数据包络分析、层次分析法、物元分析法等[16],对应建立了关键绩效指标评价体系[17]、平衡计分法指标体系[18]、绩效评价DEA模型[19]等,以对PPP项目绩效进行评价。PPP项目绩效影响因素识别的研究表明:PPP项目绩效与项目的特征因素、参与方的满意度、项目的功能和质量[20]、项目本身特性、项目参与人与项目发展过程[21]有直接关系;PPP项目的监管绩效与政府、公众、法律环境等影响因素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且政府以及项目监管的相关外部因素的影响最为显著[22];PPP项目履约绩效与政府方、社会资本方、公私双方合作三个主范畴内的影响因素有关[23];PPP项目绩效与组织间信任(制度性信任、关系型信任与特征型信任三个维度)[24]、关系治理[25]、信任水平[26]等关系契约方面影响因素有关;PPP项目绩效评价涉及城市轨道交通[27]、垃圾焚烧发电[28]、公共事业[29]、保障性住房[30]、基础设施[31]等多个行业。

2.3.4治理维度

从治理维度探讨公私合作关系(PPP)协同治理的主题。PPP项目的特殊性包括项目不完全契约本质和委托代理关系。一方面,PPP项目是围绕公共品供给具有生产功能的临时性契约组织[32],而“契约的不完全性”是出现治理问题的共同原因[33];另一方面,PPP项目的契约本质决定了其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34]。PPP项目签约前和签约后的信息不对称性和环境不确定性必然导致代理问题,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35]。多层级委托代理链导致的委托代理问题是PPP项目治理的重要原因之一。有效的PPP项目治理机制可以实现其项目价值。

公共项目治理机制可以分为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36]。内部治理机制是以项目所有权为主线的内在制度安排,包括基于项目所有权配置的风险分担机制和基于项目风险分担的报酬机制,以项目契约组织为载体;外部治理机制则是以竞争为主线的外在制度安排,包括基于声誉的代理方法选聘机制、基于绩效考评以及信息披露的代理方激励机制、公共项目的监管机制,以公共项目市场为载体。

针对利益冲突和风险环境两大诱因,结合项目治理理论和激励理论,PPP项目也可以从内部。

上一篇:以英国现代学徒制为基础的高职艺术工作室创新研究下一篇:二元经济结构视角下的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