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高校立德树人中的角色与担当

2022-05-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目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而高校作为马克思主义与大学生之间的桥梁,更应该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体系学习得透彻,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未来导向,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能力的社会主义新青年。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高校;立德树人;担当;

“育才先育人,育人先育德”,教育学生应该先教他树立良好的品德开始,之后才是教育他成才。这也是我们教育的初心,这更应该贯彻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在大学生学习立德树人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去将马克思主义思想融入社会实践中,帮助学生学习并且形成一套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1]。只有这样,才能走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高校立德树人中具有重要地位

当代大学生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不够的,还需要加强自己德行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算是满足立德树人的要求,也只有德行和才能都具备的优秀人才,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主义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优秀的德育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责任心、自信心以及民族意识。大学生作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德育教育的进行是非常有必要的[2]。高校秉持着立德树人的理念培养未来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而作为一直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马克思社会主义哲学自然是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有效方法

以德树人对大学生的要求,第一点是要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其次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除此之外还需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曾提到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也是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体现的内容,从这点我们也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对无产阶级在实现人类解放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表示肯定。在没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前,大学生关于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认知是不全面,甚至是不正确的,更不能意识到共产党在中国近现在发展史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3]。只有在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后,才能理解作为无阶级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为了人民的解放作出了多大的贡献,付出了多少的心血,又是经历了多少的战争才挣脱了封建的枷锁,解决了内忧外患的情况,为人民建立了新的制度,由此看来,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除了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还可以让大学生意识到只有在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才能更好地发展,进而意识到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贡献[4]。

高校作为中国未来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许多新潮的思想在这里发展、融合。高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准则,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一切教育以立德树人为基础,在立德树人的基础上进行延伸,从而形成独一套的教育体系。立德树人是指对大学生在思想品德等方面的教育,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高校需要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办学思想的基本准则。因此,进行马克思主义教学,有助于高校的大学生进一步地形成价值观。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为高校大学生带来了精神信仰与人文教化

首先,在高校的教育体系之中,立德树人教育原则不仅要求高校培养学生基础的专业技能,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思想水平。而在学生的思想水平的发展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哲学体系在高校之中的发展,不仅为学生带来了科学的精神信仰,并且,也能够帮助高校学生进一步理解现实生活中某些事物和现象的本质,使得高校学生对社会的认知更为深刻。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高校学生的精神发展上占据的地位不可谓不重要。

其次,高校学生在目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学习,也帮助了高校学生建立起了一定的哲学基础,从而使得高校学生在当下的学习中可以进行进一步自主学习,这同样也是促进了高校学生精神文化水平提升的原因之一[5]。而我国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高校学生所面临的方方面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需要高校学生不断地提升自己来使得自身更加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在这样的环境发展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给予学生的精神支持也就尤为重要了。这一哲学体系可以促使学生在进行竞争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精神上的乐观,帮助学生面对压力和困难,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精神信仰,更是对学生的人文能力进行了一定的培养和锻炼。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一直都是重点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高校的公共基础课程,是要求各个专业之中的全体学生都对其展开一定的学习的。这也促使了高校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知。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重点组成部分,本身就是极为重要的。而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也是帮助学生更明确地认识到在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认知世界,而在高校中应用立德树人的原理,同样也对学生的发展提出了上述要求。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样也是现代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这一课程的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初步建设起对哲学的认识。而这也同样有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具备一定的哲学水平。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哲学基础后,学生看待世界的方式也会有所变化,这也是促进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和认知世界本质的要求,有助于高校进一步建设立德树人的校园文化。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及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体现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培养了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

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充分践行立德树人的准则,必须要对学生世界观的养成进行一定的教育。且高校大学生本身也具备了一定的特点。大学生的思维一般较为活跃,能够更快地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这也就导致了部分大学生在发展过程中,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帮助学生进一步的建立起科学的世界观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之一,而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在高校中的普及与教学,则可以很好地做到这一点[6]。首先,在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的教学时需要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的本质是什么,对我们的精神发展提供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能够更为清晰、准确地对世界建立起认知,从而帮助学生在该过程中形成具备自身特点的科学、完备的世界观。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也能够进一步引发学生对思想实践的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我国最开始建立共产党的必然性,促使学生对世界发展和历史发展的本质展开一定的思考。这同样也是开展高校立德树人教学的必要性。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高校的大学生能够接触到许多的新奇思想和事件,这其中有一部分对大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并没有实际的意义,反而会阻碍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从而阻碍高校开展立德树人的教学。因此,在高校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开展马克思主义教学,有助于学生不受外界有害条件的影响,能够进一步按照社会的实际要求形成完备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部分问题。这有助于学生在发展过程中能够进一步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和正确性,也能够使得学生进一步通过对社会的认知程度的加深来形成正确的观念,不至于导致学生轻易被外界所影响而失去本心。其次,在高校中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也有助于学生正确的认识到个人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的关系以及问题。目前,我国经济水平快速发展,进一步导致了学生面对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高校中的建设则能够促使学生平稳的面对当下的发展阶段,并且也能够促进学生关于高校立德树人要求的进一步理解。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培养了大学生的辩证思维

高校在对学生开展立德树人教育的过程中,也需要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一定的培养。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高校中的发展则能够有效促进这一点。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属于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具备一定的辩证性,高校学生在学习该课程的过程,无疑会受到一定的辩证思维熏陶,从而促使学生逐渐地掌握辩证思维的应用方式,使得学生在发展之中能够拥有一定的辩证思维。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用性较强,已经得到了实践的检验,是一门具备了一定科学性的学科。而在高校中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时,学生也能够进一步的认识到当下的社会实际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不断思考,这对学生的发展是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是在高校中开展立德树人教育的目的之一。并且,学生的辩证思维在发展过程中,其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也就会越为深刻,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具备先进性和发展性的哲学体系,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收其他哲学体系的优势。因此,培养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前瞻能力的养成,同时,也能够促进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在开展这一教学的过程中,高校学生可以充分吸收其优越性,并且可以通过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更进一步的体会到任何事物都是需要创新的。而在学生有了创新意识后,其在开展马克思主义学习的过程中,则能够进一步的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能力和在不同国家的应用情况,从而帮助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更好地发展。另外,教师在进行该课程的教学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来更深刻地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性,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发展能力,使得学生可以做到适应不同的环境,也能够帮助学生具备一定的发展性,促进学生掌握创新思维能力。这不仅是当下立德树人教育在高校开展的要求,同样是学生发展的重要节点,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优越性。

三、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的实效传播性

要实现在高校中以马克思主义立德树人目标,需要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有学习的兴趣,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而这也离不开在高校中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落实高校教育理念改革体系,加强马克思主义传播途径

在高校中传播马克思主义需要得到高校的重视以及支持。

首先,高校应当从学校层面上确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以此来促使高校教师、学生都能够明确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重要性。这也能够帮助高校教师来构建具备发展性的马克思主义教学观念,使得高校开设的相关课程更能够贴合实际情况,以此来得到学生的支持和喜爱。首先,教师需要做到在讲解马克思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融入进当下的时政,这不仅可以增加教师讲解知识的说服性,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马克思主义,也培养了学生的思想性,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对待事物的看法和观点。这也是高校开设马克思主义课程的主要目的之一。

其次,教师需要明确认识到马克思主义课程是高校思政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教师在对其进行讲解的过程中,也应当注重与其他的思政课程建立一定联系,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之中,以此来提升学生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认识。

最后,教师也应当注重自身讲解马克思主义知识点的方式。教师固然需要引导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但也需要在讲解过程中贴合实际生活,这才能够做到有效地通过课堂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且,如果教师在讲解时做到了深入浅出,联系了实际发展情况与时政,学生不仅可以做到更清晰的理解相应内容,也可以做到更为明确地认识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趣味性,从而自发、自主的来传播马克思主义。但当教师讲解的内容较为晦涩难懂时,学生很难做到理解其内涵,这也就导致了即便学生愿意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做出自己的贡献,也难以做到有效地引导其他人来学习马克思主义。

(二)开展高校体系下的社会实践,构建马克思主义传播平台

马克思主义具有实际应用性,这不仅仅是一门理论课程,更是能够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等活动,对学生的发展具备了实际的应用性。而学生在应用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也能够进一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优越性,从而可以促进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这也能够促进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因此,高校首先需要做到引导学生开展对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受到自身见识和经历的限制,部分自主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其效果会大打折扣。而在开展什么种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上,高校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考量。

第一,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圣地,使得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到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们先辈取得的成功。并且,在学生参观了革命圣地后,也可以要求学生撰写读后感,以此来促进学生对相应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第二,高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假期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作为志愿者等参与到社会实践之中。这也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关于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解和认识,有助于学生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建立更清晰的认识。

第三,高校在引导了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实践活动后,也可以要求学生自主的组织相应活动。比如,高校可以要求学生利用假期进行敬老院实践活动,也可以要求学生自发结成小组,共同在实践中感知并且传播马克思主义。

这些都是能够促进学生真正明确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道路,也能够促使学生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从而使得学生可以做到通过自身经历有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使得马克思主义能够在高校中获得生命力和发展力。

(三)加强高校文化的现代化建设,促进马克思主义全面传播

不同的时代传播马克思主义都有着不同的方式,而在科技发展快速的今天,在高校中传播马克思主义可以利用当下的现代化设备和社团等,从而使得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具备发展的性质。这同样也是促进马克思主义在我国高校快速发展的传播方式之一。首先,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建设社团的方式。在我国高校中,社团已经成为了学生交流兴趣的主要方式之一。而通过社团方式来传播马克思主义无疑也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其中来,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有一定实际意义。其次,学生在自主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也可以利用校园的广播台、校园报等校园传媒方式。目前,学生在校园内自发组成的传媒活动很多,并且也得到了学生的广泛支持与喜爱,而通过这一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无疑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建设马克思主义的队伍中,可极大程度促进其传播与发展。最后,不仅学生需要组织现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渠道,高校也应当参与到建设之中。校园文化对学生有一定的熏陶和影响作用,如果在高校中马克思主义文化较为盛行,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升高对其接受度,同样可做到促进其发展,高校可以建立具有浓厚马克思主义氛围的校园文化,开设专项文化节以及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主题活动,比如进行马克思主义主题演讲比赛等。学生在参与这些专项活动的过程中,无疑可以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魅力,从而真正的开始为其传播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结

立德树人的教学要求高校充分培养学生的三观建设与思维发展,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高校中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性,使得学生能够在进一步认知世界的过程中,保持着清醒与乐观的态度,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人文认知能力与思维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陈姣娣,邹春梅,陈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高校立德树人中的角色与担当[J].大陆桥视野,2021(10).

[2] 张大方,王欢.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在高校立德树人中的实现路径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2021(01).

[3] 沈江平.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立德树人中的角色与担当[J].北京教育(德育),2020(03).

[4] 蒙云龙.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意识形态属性的立德树人价值和建设[J].2021(2015-5):1-4.

[5] 李艳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引领作用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5):5.

[6] 张肖,张慧.“翻转课堂”网络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8):2.

上一篇:在现场实验指导下的田野政治学建构反思下一篇:网络时代视角下网络通信安全问题的内外部原因及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