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精选9篇)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篇1

发布时间: 2008-1-5 20:28:19 被阅览数: 1421 次

文字 〖 大 中 小 〗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1、坚定政治信念,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在大学的所有课程中,只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集体讨论确定。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课程有这么高的政治待遇,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我们坚定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证明,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人的政治的坚定,来自于理论的坚定,理论的混乱必然导致政治的动摇。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信念,核心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讨会上的讲话中精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联系。他说: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自动滚屏 运用和阐发;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基本原理的运用和阐发。

2、锻炼思维能力,即锻炼人们的理论思维能力

人们的思维活动一般有两种,一是形象思维或具象思维,二是理论思维或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简单地说,形象思维是指借助于具体的事例和生动的形象进行的思维活动,如儿童学习中的思维活动,文学艺术创作中的思维活动。理论思维是指借助于抽象概念而进行的思维活动,因而又叫概念思维。

科学研究和哲学研究中使用的主要是理论思维。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要求的辩证思维是最高形式的理论思维,因为辩证思维活动中所借助的概念是最抽象、最一般的概念,所思考的问题是宇宙人生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

对于理论思维的重要性,恩格斯说过一句名言:“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如何发展理论思维能力?恩格斯也说过一句名言:“理论思维仅仅是一种天赋的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加以发展和锻炼,而为了这种锻炼,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手段。”

3、提高精神境界,即帮助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国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说,人有四种精神境界:一是自然境界,即一切顺从本性或习惯,对宇宙人生毫无觉察;二是功利境界,即为私、为个人的利益而生活;三是道德境界,即为公、为社会的利益而生活。这种境界的人能够实现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四是天地境界,即觉察宇宙本质,顿悟人生意义,领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境界的人不仅能够使得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而且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前两种境界是人类实践的自发产物,后两种境界必须借助于后天的学习和实践才能达到。四种精神境界实际上是四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用在于帮助人们不断地从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中提升出来,逐步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术语来说,就是确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提供科学方法,即提供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是世界观,提供对世界发展普遍规律的认识和观点,同时又是方法论,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最一般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讲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具体表现为实事求是方法与主观主义方法的对立。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上要求我们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在实践上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防止和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方法、“两个凡是”、经验主义等主观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5、丰富精神生活,即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人的生活区别于动物生活的地方在于,人不仅追求丰裕的物质生活,还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为此,就必须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要深刻了解一个民族文化,就必须懂得一个民族的哲学,因为哲学是民族文化的核心、精髓和支柱。

对此,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曾经打了这样一个比喻,来说明哲学与文化的关系。他说:哲学好比神庙中的神,一个有文化的民族如果没有哲学,就像一座装修得富丽堂皇的神庙没有神一样。事实上,哲学对人类文化的形成、变迁和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古今中外,无一例外。

在西方,最初的古希腊哲学与科学融为一体,后来从柏拉图哲学和亚里士多德哲学中孕育了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到了近代又从哲学大家庭中分化、独立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等具体科学。不了解西方哲学,就不了解西方的各们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在中国,古代哲学最有影响的是儒学、道学和释学。这三家哲学派别都以各种方式与政治、道德和人生紧密结合,形成中国所特有的政治哲学、道德哲学和人生哲学。就是说,许多哲学观点不仅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法律规定、社会的道德准则,也是人生必须达到或追求的目标。并通过这种渗透(tou)对中国古代的诗歌、绘画、音乐、书法、建筑、医学以及气功等产生了深远的的影响。比如中国的绘画,在内容和风格上与西洋画有很大的不同。国画的最高成就是山水画,西洋画的最高成就是人物画;国画重在写意,借景抒(shu)情,西洋画重在写实,真实模仿;国画强调直觉、顿悟,西洋画强调理性和逻辑。

所有这些不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西方哲学世界观的差异。中国哲学世界观的一个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西方哲学世界观的一个核心思想“天人二分”。中国古代各种艺术形式都以不同的方式来表现“天人合一”的世界观,西方的各种艺术则以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天人二分”和“人定胜天”的哲学理想。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最早存在于古希腊哲学中,苏格拉底就要求人要认识自己,而不要仅仅关注自然。基督教的《圣经》说神用泥土造出了亚当,让他一个人在伊甸园中生活,并把自然界所有动物都由他驱使。这里,亚当听从神的旨意,而动物听从亚当的旨意。到了文艺复兴以后,培根更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知识是什么力量?是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控制自然的力量。而工业革命更是表现了人对自然的实际控制的伟大力量。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

总的说来,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具体地说,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认真系统地读书,掌握理论。一是要处理“全”与“精”的关系;二是正确处理“读”与“思”的关系,所谓学而不思则罔(wang),思而不学则怠;三是正确处理“原著”和教科书的关系;四是正确处理“论”与“史”的关系;五是正确处理“专”与“非专”的关系。

第二,密切联系实际,注重应用。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点和我们学习理论的根本目的决定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水平高低,主要的并不是看一个人背诵了多少哲学观念、观点,而是看你用哲学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了多少理论和实践问题。解决得越多,解释得越深刻,水平就越高。

第三,反对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学习态度。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篇2

自笛卡尔以来, 西方哲学就认为理性是人的最高本质, 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人类在现代早期沉醉在科学和理性对自然和社会无往不胜的征服之中, 直到科学和理性的技术化与极端化的负面效应在现实的生态、能源、核威胁等种种危机充分暴露在人们眼前的时候, 现代理性过度的肆虐才引起世人的反思和关注。不过必须强调的是, 理性的技术化与极端化跟笛卡尔的理性主义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现代社会无限地夸大理性与知识的能力并毫无反思地去乱用这种能力, 最早起源于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 然后在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进程中被强化, 最终发展为现代社会人与自然对立之源。笛卡尔对此是有反思的, 在《第一哲学沉思集》的第四沉思中, 他详尽地探讨了知识的错误的起源, 认为是人无限制地让自己的意志超越知识明证给予的范围而追求无限造成的, 人的知识能力是有限的, 必须将其限定在相对自我心灵的明证给予范围内, 如果逾越了这个范围, 知识的错误就产生了, 这与康德的二律背反学说如出一辙。理性本身含有自我批判和自我反思的含义, 它是建立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之上的, 因此必须时时受到自我明证性的批判审视, 这是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哲学真意。

但是,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西方社会是以现代理性压抑了人性, 而我们则是以非理性压抑了人性。与西方相比, 我们根本没有体验过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哲学自信, 因此, 这就使我们对待理性和非理性的态度与西方人是截然不同的。中国人长期以来习惯于服从缺乏理性秩序的封建性的权威意志, 对权力极为崇拜, 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不是多余, 而是明显不足。20世纪西方社会兴起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浪潮虽然一向来势汹涌, 但同时却又受到三种强硬的理性力量的抗衡与制约:一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具有正确导向的人文主义思想;二是植根于整个社会的现代宗教;三是严明健全的法律制度。而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 真正的理性一直被非理性压抑着, 诸如, 权大于法、长官意志、个人崇拜、法制意识淡漠, 这些都是非理性的产物。因此, 当今的中国, 更需要的是真正的理性建设, 而不是非理性的过分突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的意义 篇3

关键词:马克思经典著作;唯物史观;意义

中图分类号:A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1-0042-0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植根于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并随着革命实践的发展和人类认识的进步而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创立到现在已经有一个半世纪多的时间了。在这个漫长的历程中,它同各种资产阶级思潮和机会主义倾向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并以自己的方式不断解决社会实践中提出的各种问题,从而对世界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上,相继出现的哲学思潮、流派不计其数。但能在人类思想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且对世界历史进程发生重大影响的却为数不多,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其中一颗最璀璨的明珠。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具有这种独特的魅力,是由其理论自身特点决定的。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无产阶级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进步的阶级,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革命斗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又是为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服务,因此,它真实地反映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要求,代表了无产阶级的利益,是指导无产阶级寻求翻身和解放的学说。而无产阶级又是人类解放的承担者。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归根到底又是与人类的根本利益相联系的。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严谨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总结人类实践经验和科学发展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它吸取了先人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又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对所处时代的重大课题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合乎逻辑地科学概括和反映时代精神,因此,它客观地反映了当代人们的实践水平和科学发展水平,能够为人们的实践活动和科学发展提供指导思想。

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深刻的实践性。以往的学说只是以各种方式说明世界,而不了解实践在人类认识和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人类认识和社会发展的基础;真正的哲学的使命不但在于说明世界,更重要的是在于改造世界,而且只有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才能真正认识世界。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深深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来自实践、服务于实践、在实践中发展的活生生的学说。

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高度的开放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的阶级性、科学性、实践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一个僵死的封闭型体系,而是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开放型体系,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正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这样一些特点,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学习它,把它作为认识和行动的指南。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弄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必须阅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作家的原著。

一、马克思唯物史观形成的准备阶段,从博士论文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黑格尔的哲学关系,经历了一个从信奉它到逐渐与之脱离再到最后对它进行批判,“清算”自己过去的哲学信仰的过程。

在博士论文中,马克思分析并批判了对伊壁鸠鲁哲学的种种歪曲和贬低,纠正了把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等同起来的传统偏见,阐明了他们在自然哲学方面的差别,特别是揭示了伊壁鸠鲁原子学说独特的积极意义。在马克思看来,重要的是伊壁鸠鲁用原子偏斜运动的论点纠正了德谟克利特的机械决定论,打破了命运的束缚,从而企图从自然角度来阐明个人的意志自由、个性和独立性。马克思指出,原子脱离直线做偏斜运动不是伊壁鸠鲁物理学中的一个特殊的、偶然的规定,而是被赋予了普遍的原子运动规律,它贯穿于伊壁鸠鲁的整个哲学。马克思深刻地分析了人与现实、哲学与世界的辩证关系,指出:“在自身中变得自由的理论精神成为实践力量,作为意志走出阿门塞斯冥国,面向那存在于理论精神之外的尘世的现实,这是一条心理学规律”[1]。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表明,他当时基本上是一个黑格尔主义者,但是,马克思通过对哲学与现实世界的相互作用的论证,又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黑格尔的思辨哲学和青年黑格尔派,预示着它与后者即将发生的“脱离”。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为了解决在《莱茵报》时期使他苦恼的疑问而写成的一部批判性著作。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运用费尔巴哈的主宾颠倒的方法和黑格尔的异化观点,对黑格尔的法哲学和国家哲学批判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批判分析。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和国家哲学的批判,马克思逐步清算了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国家观和法学观对他的影响。马克思自己后来总结说:“我的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果: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它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所谓的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它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这种物质生活关系的总和,黑格尔按照18世纪的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先例,概括为‘市民社会,而对市民社会的解剖应该到政治经济学中去寻求”[2]。

二、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形成,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从异化理论出发,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异化的种种表现的分析,呈现了一幅资本主义社会自我异化的生动图景,论证了共产主义条件下异化的克服和“真正人的本质”的实现和“复归”。《手稿》继续对黑格尔的思辨哲学进行了批判。在黑格尔哲学中,人和自然界都被认为是绝对观念的外化,这种外化的主体、主词逻辑地演绎出客体、宾词,而作为主体、主词的不是人和自然界,而是绝对精神,因此,真实的关系被完全颠倒。马克思指出:“这个过程必须有一个承担者、主体;但主体首先必须是一个结果;因此,这个结果,即知道自己是绝对自我意识的主体,就是神,绝对精神,就是知道自己并且实现自己的观念。现实的人和现实的自然界不过成为这个隐秘的、非现实的人和这个非现实的自然界的宾词、象征。因此,主词和宾词之间的关系被绝对地相互颠倒:这就是神秘的主体—客体,或笼罩在客体上的主体性,作为过程的绝对主体,作为是自己外化并且从这种外化返回到自身的、但同时又是外化回到自身的主体……”[3]176

《手稿》还从异化的扬弃的观点出发,对马克思理想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做了论证。马克思说:“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3]120。

《手稿》是马克思“转而向现实本身去寻求思想”的致思取向的进一步发展。马克思将视野扩展到了经济学领域,正是从这里出发,马克思才不仅超越了黑格尔,而且超越了费尔巴哈。马克思正是走出哲学才改造了哲学,他正是借助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才既批判和改造了黑格尔哲学,又批判和改造了费尔巴哈哲学,创立了自己的新哲学。

《德意志意识形态》系统地发挥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思想,不仅批判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的错误,以及“真正的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流行思潮,对青年黑格尔派进行了彻底的“清算”;而且还较为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原理。

《德意志意识形态》对现代启示意义也是巨大的:要从物质生产出发来观察、认识人类社会和人类历史。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哲学变革的实质和核心,也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本质所在。即实践思维,从实践活动、从主体方面去认识、思考客观对象,把实践纳入到对客观对象的本质理解之中。

要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来观察、认识人类社会和人类历史。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现实的人”,是处在物质生产实践过程中的、经验的个人,或者说,是作为物质生产实践主体的个人。这样现实的个人既是人类历史的现实前提,又是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的产物;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而这两者均统一于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

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的运动,建立共产主义具有经济的性质。共产主义是一种历史性的存在,它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存在才有可能实现,而这归根结底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

人类历史是由地域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过程。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世界历史的形成不仅是地域性的生产力成为一种国际化的生产力,从而使其得到保存和进一步的发展,而且,也成为共产主义这一世界历史性存在创造前提,以及为个人的解放创造前提。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是第一次以完整的理论体系形式出现的马克思主义。这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往全部研究成果的总汇。同时,《共产党宣言》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部纲领性文件。全篇自始至终贯穿着唯物史观的基本精神,始终强调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活以及由此必然产生的社会结构决定该时代的政治和精神状况,并由此出发,结合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发展历程阐述了生产方式决定作用的原理、阶级斗争理论以及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体现了新世界观所具有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相统一的显著特点。《共产党宣言》还完整地概括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是对唯物史观形成过程的总结。因此《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新世界观的公开问世,并直接成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锐利的思想武器,成为工人阶级为争取解放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指南。《共产党宣言》也标志着唯物史观理论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进入一个在革命斗争和科学研究中运用、检验和丰富、发展的新阶段,《共产党宣言》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纪元。

21世纪初的中国,正处于构筑和谐世界的伟大实践中,要求我们从人类发展的命运,全球社会和谐发展的开阔胸怀去思考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提出的人类伟大的历史使命,面对市场经济发展和商品社会的现象,自觉地思考现实的人的生活和存在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我们提供了真正的精神家园和思想发展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7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

试论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和意义 篇4

试论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和意义

实践思维方式的确立是马克思哲学超越传统哲学的标志,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实质.马克思哲学开启了一条由实践思维方式超越传统形而上学的`道路,使哲学向现实生活世界回归.

作 者:屈光峰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安徽,芜湖,241000刊 名: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NGSU RADIO & TELEVISION UNIVERSITY年,卷(期):14(4)分类号:B0-0关键词:马克思哲学 本体论思维方式 实践思维方式 现实生活世界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心得 篇5

在本学期,陈慧珍老师引导我们进行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陈老师对本科目进行了系统的讲解,并结合实际让我们加深了理解。作为工科学生,对于“哲学”这一名词可谓相当陌生,工科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更需要树立一个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经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对我们理性,客观的看待世界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它是一个相对真理。它是在继承和发展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辩证法和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组成部分,实践概念是它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最高抽象。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指出人与世界的关系实质上是以实践为中介的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关系。

从实践出发解决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伟大哲学变革的实质和关键。是实践为人提供了认知对象。因此在实践中,人不仅认识了世界,而且改造了世界,在天然、自然的自在世界的基础上创造了人类的属人世界。所以,实践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而且具有世界观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因而导致他们在对世界的理解和观察世界的视角上存在着重大缺陷。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从而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解释,构筑了统一的、彻底的、科学的哲学体系。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贯穿于全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主要表现: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结束了社会历史领域中唯心史观的统治地位。结束了旧唯物主义缺乏能动原则的状况。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去理解物质世界,使唯物主义成为生机勃勃的科学理论体系。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

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在你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你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较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 亮些;倘若没有哲学的全面分析,我们这些急功近利的年轻人很可能会在遇到挫折后就匆匆折回,如果顺利也罢,如果前途还不明朗那?是不是再返回,大好的青春便被这些或多或少的反复磨去了不少;而且,我们在选择了一条路后,往往会怀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被我们绕过的坑洼、砖头绊了一跤又一跤,大大影响了我们前进的速度。

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例如,我们这些年轻人刚参加工作,不管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多做一些工作,许多人便只是被动的抱怨,消极怠工;而另一些人则把它看作是一些学习的机会,主动积极的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对单位、同事了解的渠道,或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试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机会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哪,你的才华和能力恰恰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可以泛指为“问题”、“困难”。诗有云:“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可见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是最怕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了,可正是这些坎坷让我们一天天长大、成熟。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正确面对他们,承认“矛盾”的积极作用,既然“问题”在所难免,为什么我们不把这看作一次提高能力的机会哪?反正我对电脑硬 件的知识的了解,都是从解决家里电脑的问题学来的。

在与同学、朋友交往中同样难免出现一些矛盾,我们也不要千方百计掩饰或一次次的仅仅通过自己的让步来避免矛盾的激化。我们应该明白,这些矛盾可能会反而促使我们彼此加深了解,发展成为一种新的关系,“不打不相识”吗!实际上矛盾的发展只有三种结果:一方压倒另一方;双方同归于尽;一种新的对立统一关系产生。所以我们既不能一再的谦让,也不要拼个你死我活,而是不卑不亢的寻求建立一种新的平衡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心得 篇6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大学生一门重要的政治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非常有用的课程,虽然对于我们理科的学生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很多概念都很难理解,造成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多了不少枯燥与乏味,甚至有时候会让人昏昏欲睡,但是当整本书学完了以后,再回过头来看我们这一学期所学的东西,却发现我们的确学了不少东西,甚至有很多东西对我们都有启发性的作用。

下面我就将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体会的几个知识点作简单论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称,是马克思主义三大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之一,其前身是德国古典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对我们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教育,使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帮助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维水平,为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确立社会主义信念自觉坚持

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实践需要,在总结当时的自然科学的最高成果、批判地吸取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相比,具有科学性、阶级性、实践性三个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种自然观,辨证唯物主义是指自然具有自在性、规律性、联系运动的矛盾辨证性作为一种认识论和实践论,辨证唯物主义是指正确认识最终来源于感官的感觉和主体的物质实践活动,认识和实践在认识、实践、认识、实践的辨证运动中相互促进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使哲学的对象、内容和作用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成为哲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成为真正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在内容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哲学中唯物论和辩证法、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分离,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自然观与历史观的有机统一,特别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建立,使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成为彻底的唯物论,使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成为彻底的辩证法。第二,在作用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哲学的局限性,强调哲学不仅要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变世界,从而实现了哲学作用的科学化和革命化,成为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人生观,是指一个人对人生、生命、生活的基本认识和看

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关键在于认识人的本质。马克思认为,人是由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构成的,是自然存在物、社会存在物和理性存在物的统一,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正确认识人的本质应该从认识人与动物的区别和人与人的区别开始。没有正确人生观的人也许会成功一时,却难以成功一世。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是以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为主体、以在全世界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理想目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价值取向、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新价值观。它在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前提下,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

在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分析和处理问题,是我学习马克思主义最大的收获。下面我将从学校、个人和家庭谈马克思对我们的影响

首先从学校和个人方面来讲。大学校园是我们中学的理想,高中的努力让我们拥有了在这美好的学校学习的机会。在这个时期我们会有目标和理想。我们有挫败感、孤独、崇拜、和缺少激情。人无志不可以立,大学生的美好年华理应在激情中实现自己的志。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对我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我们提倡先进文化和道德,只有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导向作用,才能使我们知荣辱,才能使我们在大学中努力的学习生活而不庸庸碌碌。胡锦涛主席指出,在我们社会主义社

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旗帜鲜明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体现,也是优秀民族文化的凝练。我们大学生一定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追求真善美,作为我们明辨是非,为人形事的座右铭。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对我们的指引作用是巨大的。我们以社会主义荣辱贡作为行动指南也是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

我们大学生是一个非常不独立的群体,这主要体现在经济上的不独立。我们的开支几乎全来自父母和其他亲属。所以,这也就对我们的消费有了很大的限制,我们应该提倡艰苦奋斗,坚决抵制奢侈浪费。马克思主义对于这一点有非常经典的论述,那就是质变和量变的关系。任何事物发展都采取质变和量变的形式。度,是保持事物稳定性的数量和界限,全体事物的发展都是量与质的统一,量和质统一在度中得到体现。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量是相互渗透的。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度的概念。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每每看到电视剧中落魄公子的形象,这应该给我们有些启发,对我们的行动有点指导。我们的校园里,看到的教授不是银装素裹,而最受到同学们的尊敬;教授骑自行车上课不被同学笑话,而是被我们在课堂上的风采所折服。一个民族也是这样,如果人人都奢侈浪费,不注意量入为出,毫无风险意识,那么这个民族也就危险了。

当今社会竟争日趋激烈,对同学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应当自自觉的培养一种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的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的形而上学中解放出来,不断的有所新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具体到们大学就是要改变我们旧的观念比如就业,提高我们的精神文化修养,不要盲目的崇拜,要有自己的新观点;在人生价值观上有些创新的思维。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用发展的思维做事情,这是我们能适应新变化,满足新要求的根本所在。

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在于改造世界。坚持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归根就是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所以,大学生在学习中不能袖手旁观,对于所学的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有实现知识的价值,才能重新和更深层次的经验和认识,从而将自己的知识掌握和更牢,以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名大学生.其次,从家庭来讲,对于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父母可以不过问。但是对于关乎孩子命运前途问题上父母可以做出自己的见解。虽然有的时候我们会不耐其烦,但是有一天我们会发现你们的话很有用,至少作为父母的孩子和老师的学生我是这么认为的。对于父母的教训我都接受,我相信我们是有理由的。在当父

母看到孩子接受了我们的观点时,我们也是高兴的。这不是一个权威在起作用,而是感到我们活出来的权威得到了别人的信服。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篇7

1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彰显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所谓学习, 就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改造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在不断变化, 我们的主观世界也必须与时俱进, 这就需要不断学习。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 重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去推动工作, 去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1938年, 毛泽东就指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 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 并加速我们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工作”。在毛泽东的倡导和领导下, 从1937年到1945年, 上百万中国共产党人如饥似渴地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 学习各方面的文化知识, 为创建学习型政党进行了努力开拓, 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国前后, 针对党的任务发生根本转折, 毛泽东特别强调指出“我们的方针是, 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 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我们党的伟大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就以其远见卓识号召全党要重新进行一次学习, 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在这场伟大的革命中, 我们是在不断地解决新的矛盾中前进的。因此, 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 善于重新学习。”2001年5月, 江泽民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高峰会议”上提出:面对21世纪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必须“构筑终身教育体系, 创建学习型社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 这是为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 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以党的全会文件和政治报告的形式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 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对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高度重视和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从毛泽东, 到邓小平、江泽民, 再到胡锦涛, 都可以看出我们的党历来高度重视学习, 重视我们的党的主观世界的改造, 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创造。正是我们党高度重视学习、重视如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创造性运用, 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大贡献。

2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 要在全党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 积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 优化知识结构, 提高综合素质, 增强创新能力, 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学习型党组织, 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由此可见,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既要积极向书本学习, 更要积极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要求我们不仅要注重向书本学习, 更要重视向实践学习, 要理论联系实际, 做到学以致用, 用以促学, 才能真正建设好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人类从事实践活动, 要取得成效, 必须善于向对象学习, 即向实践学习。毛泽东认为, 读书是学习, 使用也是学习, 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实践出真知, 只有向实践学习, 勇于实践, 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更好地指导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本身就是一所大学校, 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主要平台和载体, 我们必须紧密结合这个伟大实践, 边学习、边探索、边总结、边提高。在新的历史时期, 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日益复杂和严峻, 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见, 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所面临矛盾和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世所罕见, 在前进中所面对的困难和风险也世所罕见。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 势必会落伍, 势必难以胜任所肩负的重大职责。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 要求党必须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 提高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复杂问题的实践能力。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地提出把建设学习型政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来部署。这是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又一举措,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3 建设学习型政党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

学习不只是适应性学习, 而应该是创造性地学习。置身于知识经济时代, 我们党清醒地意识到, 一个政党要想使自己永不落后, 永远站在时代前列, 就必须加强学习, 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 把握规律性, 富于创造性, 不断开拓执政党建设的新境界。建设学习型政党, 就是要以变革党内的学习、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为切入点, 以改革的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建立学习型政党体现了我们党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实践, 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

4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充分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

建设学习型政党, 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党的建设, 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原则, 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旺盛的生命力, 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教条, 而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的理论, 其生命力取决于本身具有的科学性, 其科学性又在于实践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根本所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再一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的巨大实践威力, 证实了马克思主义必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不断地在实践中解决新问题, 提出新观点, 形成新理论, 发挥着推动社会不断前进的强大力量。

5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党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明确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 “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 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 进一步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提高全党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必须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 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综合以上可见, 从“学习型社会”, 到“学习型政党”, 再到“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我们党在加强党的建设、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过程中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党政理论作为建党的理论根本, 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因此,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对推进党的建设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篇8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人生价值观 积极作用 导向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1-001-01

高中阶段学生在政治课上会接触到关于马克思哲学的一部分的知识。这一部分知识区别于政治原理等其它的政治知识,不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个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确立人生目标来说,都会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的。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习以后,无论进步与否,总是会出现短暂的迷茫。究其原因,那是源于他们本身对于未知事物的恐惧以及人生的方向的不明确造成的。未知的事情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未知事物所带来的不可预料的后果,我们恐惧于这种对于不确定性的恐惧。只有真正地知道了为何会恐惧,我们的生活才会过得更好。高中政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的学习,是引导学生打开幽暗的心理世界大门的一把钥匙,是洞穿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的一双冷眼,也是学生以后的漫漫人生长路上的指路明灯。

一、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我们哲学中讲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简而言之,就是要改造我们的思想意识,对待世界的态度和观念,也就是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包括改造思想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改造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针对高中学生而言,改造主观世界,也就是要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并坚持为之奋斗。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就会涉及到他们的性格的完善和明确个人发展方向的问题。

我们哲学上讲改造主观世界有利于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自觉改造主观世界,能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而高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主要表现在个人性格的完善对自己身边同学家人的影响上。注意你的思想,因为思想组成你的语言;注意你的语言,因为语言将导致你的行动;注意你的行动,因为行动形成你的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因为习惯将形成你的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因为性格将决定你的命运。因此,归根结底,还是要注意思想,端正态度。高中学生对世界的接触了解尚且停留的意识形态,因此,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以后他们的人生发展方向和人生价值的实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帮助学生正确看待挫折

高中阶段正是人生面临着重要转折点的关键时刻。学生们卯足了劲儿的在搞学习,力争着不落人后,巩固自己的学习信心。可是面对着种类繁多的各个科目的大小考试,难免会有失利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些学生因此而垂头丧气,陷入低迷。更有甚者,会怀疑自己是否能力至此,再怎么努力也是于事无补的,并开始消极怠工,索性破罐子破摔,逐步丧失了继续学习和努力的信心。这时候就需要政治教师发挥学科特长,巧妙地利用哲学部分的常识,为学生进行心理开解,是他们重拾学习的激情。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说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即任何事物内部以及各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任何时间和阶段都存在着矛盾,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因此,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去解决矛盾;要坚持一分为二的全面观点去看待问题,防止片面性。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有矛盾的存在,才推动着事物不断地向前发展。若将此原理用于指导学生正视自己所遇到的逆境和挫折,让学生明白每一次的失误和挫折对他们而言都是前进路上的垫脚石,让学生从消极绝望的泥沼中走出来,重新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认真看待自己所遇到的困难和经受的挫折,认真分析解决的方法,不以一时的失利而丧失了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对人生长远目标的追求,这对他们高中阶段的学习和人生长远目标的实现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树立远大理想

霍去病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周恩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们都是早早的就立下了宏图大志,并为之奋斗终生。这就是我们哲学上所讲的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流沙河说:“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航的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而这些诗句与我们哲学部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导向作用”不谋而合。可见,远大理想的树立对人生也是有着非常积极的导向意义的。我们作为政治教师,更要充分利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及早树立人生理想,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为人生理想的实现奠定牢固的基础。同时把个人理想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统一起来,将自己的一切同祖国、同人民、同人类的命运结合在一起,终身为之奋斗不息,这样在我们老去的时候也可以同保尔一样无憾的说:“我已经把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这个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了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学习报告 篇9

马克思主义,最深有体会两点,一是帮你树立三观;二是教给你应对方法。阐述一下:第一,三观。世界观,他告诉你世界是物质的,你看树木是一种物质,建筑是一种物质,汽车是一种物质,水是一种物质,空气是一种物质。至于是什么物质,那是物理学了。至少他告诉你,你所看到的,摸到的,感受到的,都是可以被分析的,不可怕。为什么他告诉你鬼神唯心主义不可取,因为害怕,看不见摸不着分析不了控制不了。人生观,他说人要敬业、要奉献,要知恩,要实践。他说这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为什么统一?因为利益。利他就是最大的利己。你的敬业,奉献,关心,别人都能感受到,才会真心待你,才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帮助你。价值观,劳动,生产力,生产关系,剩余价值,资本积累,等等,他都在告诉你,怎样赚钱!重点是,他告诉你,世界是物质的,人是经济人属性,是利己的,赚钱是必须的,怎样看怎样做,他都告诉你了。

第二,他教你方法。实践。唯一标准。至于怎样实践,他告诉你是矛盾辩证分析法。意思是既要看正面,也要看反面,叫你综合分析。举例子,如果你想知道怎样赚钱,那你就需要劳动,体力或脑力,或者人际关系作用力。你要观察你自己是个什么物质组成,还要辩证分析你的优势劣势,以及用你的人生观指导而成长起来的自己有没有同盟,朋友,你值不值得别的人用剩余价值来帮你。然后他告诉你,去做,去实践。他还告诉你,逻辑。逻辑是什么?看历史,看经济,看阶级,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他告诉你革命,因为你无产。你穷所以你要拼命。

最最重要的,他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分析,分析。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第一:马克思主义首先是有吸引力的,在这点上,我们无须过于表现政治的敏感。马克思主义从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英国古典经济学„„教科书上都有的,可见马克思主义不是某种突然产生的东西,是继承西方哲学、经济学的东西。我们平时喜欢瞎bb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就是西方哲学,西方哲学不是很牛逼的东西吗?

第二:马克思主义真的是有吸引力的。你看看,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把世界搞得怎么样了?全世界青年以手捧资本论为荣,以称社会主义者为荣,在那个年代,你如果不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你都不好意思出门。特别是青年。稳稳的社会主义者。这么有号召力的东西,难道就是别人嘴里的“民粹主义”、“流氓无产者”、“乌合之众”这类东西的代名词吗?显然不是,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包罗万象。有普通青年需要的正义的情怀,辩证的雄风„„也有中老年人所需要博大精深,深厚积淀(福柯,德里达,后现代哲学都在谈论马克思)„„是一种最先锋时尚的象征(嬉皮士,摇滚,垮掉的一代„„)„„吸引了最富情怀和英雄主义的人(格瓦拉,国际共产主义者„„)„„我觉得马克思主义复兴了人类的黄金时代,大多数人为了真理而奔走呼告,是人类自己做的一个梦。

第三:马克思主义是有现实基础的。我们认识马克思主义源于同情心,是底层人的物质匮乏和精神压迫,使那些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开始质疑社会的一般逻辑,开始想象另一种可能。马克思主义有多风行,社会的不合理就有多强烈。如果你觉得社会不合理,如果你觉得精神受压迫,你就会思考,那么,马克思主义是思考的重要对象之一。

第四:在中国认识马克思主义有非常好的条件。中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地之一,而且创造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我非常需要学习而且值得学习的理论。靠近毛泽东思想,就能靠近马克思主义。

第五: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说了那么多马克思主义的好处,如何学习呢?我觉得我们大可不必过于政治化,简单的结论性辩论一点好处也没有。当然,我也不知道怎么学习。我的经验是这样的,从西方后现代哲学、毛泽东思想入手,读那个时代的传记,日记,短评,积累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经验性认识,包括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靠近马克思主义。我不觉得获得真理是最好的结局,我觉得那是不可想象的。对于我们而言,通过马克思主义,培育批判性思维,具有洞察力的眼睛,以及丰富的情怀,包括牛逼的评论能力,是可能靠近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的真正精髓是什么?

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

唯物主义,即物质决定意识,现有存在后有意识,是因为有一杯水在桌子上,所以你看到了他,而不是你觉得有一杯水在桌子上所以他就在桌子上。

辩证法,对立统一的观点,这一点类似道教的太极,具体到生活大概是事物有两面性,比如塞翁失马。以上两个只是主要的哲学观点,还有其他方面的比如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规律之类的。历史方面是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进步的动力是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经济方面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是因为工人干的活多,拿的工资少。政治„„大概就是议会斗争,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再到社会主义,这已经被教徒们否定了„„总之马克思主义就是提出了一个对人类社会的一揽子分析计划,用它的思考方式可以解释任何事。就像天主教伊斯兰教可以用他们的理论解释一切事情一样。实在不懂就把马克思主义看成一种唯物主义的宗教行了。

他想要改变,发现有些事物是改变不了的,这些是他理论中唯物的部分,即所谓规律;有些是他改变得了的,这是他理论中理想的部分,即他的目的 前者可以见他的智慧,后者可以见他的崇高

一、对哲学基本问题的透彻理解

此为学习哲学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最后一个问题,更准确的说是唯一的问题——“我是阿尔法,我是奥米伽,我是一切”,“天上天下,唯我独尊”。哲学基本问题,一言以蔽之,就是宇宙的本源问题,也就是宇宙的终极根据问题。此问题自我展开为三位一体的、三个互具互摄的环节和层次,不妨从俗,依次称为本体论层次、认识论层次和方法论层次。所谓本体论层次,就是宇宙的终极实性究竟为何;所谓认识论层次,就是主体是否可如实觉悟此终极实性;所谓方法论层次,就是主体如何实证此终极实性。由第一个层次,世间一切哲学分流为一元论、二元论和多元论,通常所谓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云者,皆一元论也;由第二个层次,世间一切哲学分流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由第三个层次,世间一切哲学分流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大方法论体系;三个层次各自又无穷化生,并相互融摄,于是生出世间千宗万派乃至于无穷无尽、无量无边的哲学样态,又以不同的哲学流派为根源,衍生出无穷复杂、无限多样的世间一切学问。此一问题是化生一切问题、含摄一切问题的终极问题,也是一切哲学的唯一问题,任何哲学绝不可能研究、也绝对不存在第二个问题,乃至于绝对不存在第三、第四等任何问题,因为一切其余问题皆包含在此一问题之中,皆由此终极问题派生,皆为此终极问题之一个方面,皆为此终极问题之化身,此终极问题犹如佛学所说的“一真法界”,本身就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大宇宙,所有哲学流派之间、所有由哲学衍生出来的所有学问之间皆互相具有、互相通达、缘起无尽,由任何一个哲学流派或任何一门学问都可进入一切哲学或一切学问之中,任何一个哲学流派或任何一门学问皆以自己特定的方式包含着、反映着一切哲学和一切学问,“一切即一,一即一切”。此问题无限展开,可含纳整个宇宙,收则可置于掌中,收放自如。当然,如果我们究竟、彻底觉悟了真理之完备实性,则会彻底明了,其实此一问题也不存在——这一问题本来就不存在,“本来无事”,本来就无问题,本来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二、对“物质”范畴的真正理解

虽然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所有人早就背诵、熟悉了“物质”之定义,而实则几乎并无人理解其真谛也,所谓终生谈道不见道是也,难怪当年列宁感叹: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没有几个马克思主义者是真正理解马克思的。实际上,“物质”范畴是哲学上最深邃、最难理解的一个范畴,只有达到哲学的究竟境界方始领悟其实性。此范畴一般以列宁之定义为准,故以此而详细解说之。列宁原文最关键的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也就是说,最关键的不是物质范畴,而是物质范畴所标志的物质的本性,也即客观实在性。何为“客观实在性”?“这种客观实在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就是与人是否认识此本性、认识到什么程度无关,也就是物质的本性其存在与认识无关,这与佛祖说的一切众生之佛性无论众生是否觉悟、觉悟到什么程度皆永恒不变、永远真实、不生不灭完全一样,“如来实性常住故不般涅盘”也,所以佛法最真实的“常乐我净”首先就是“常”,也就是永恒。再深入阐发,就是:物质的本性其存在只能是因为其自身,物质之本性不受任何东西决定或影响,此本性乃物质本来固有,且其本性绝对不变——恩格斯曾经在《自然辩证法》中明确揭示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物质本性的最深刻的核心思想“物质在它的一切变化中是永远同一的,它的任何一个属性都永远不会丧失”,“物质的任何有限的存在方式都是暂时的,除了永恒变化、永恒运动的物质以及物质变化和运动的规律之外,再也没有永恒的东西”,也就是说,只有物质本源是永恒的,一切现象皆为此本源所生起、所变现,一切现象本身并无自性,是生灭无常的,宇宙、法界永无另一个自存的实体生出——因为那个自存的实体“唯我独尊”,至高无上,永恒存在,本性绝对不变,这与大乘空宗所言“缘起性空”和有宗所讲“依他起性”之义理完全一致;就透彻意义而言,宇宙一切现象随起随灭而物质本性永恒不变,此可对应于华严宗之法界缘起也,法界体性不生不灭而缘起无尽,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实质所在,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深刻、最根本的原理不是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这只是表象,而是有关此物质统一性之本性的物质不灭原理、物质本性永恒原理、物质本性永恒而无穷化生一切现象原理。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讲的辩证法决不只是:整个世界的一切都在运动变化,凡有生必有死。如此,则一切最终都如梦幻、泡影,如此,学习哲学的最终结果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如此,辩证法、哲学本身也是虚无主义,学习辩证法的最终结果就是走向虚妄,如此,学习哲学就走向了其反面,因为我们学习哲学的目的肯定是为了真实而不是为了虚妄。事实上,现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上所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其实大多都是当年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反对、所批判、所超越的东西,正好与马克思当年的思想相反,马克思在天之灵实在难安也。真正的辩证法是永恒、变化体用一如的境界,即佛学了义经所言生死涅盘不二的境界,六祖慧能大师得到衣钵之时“明心见性”的境界:“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也即上面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那句话所揭示的境界。恩格斯解释物质范畴曰:物质是不可见的。唯然,善哉,恩格斯可谓真解物质本性者也——有人会说,我就不明白了:列宁不是说物质是客观实在性吗,怎么恩格斯说物质不可见呢,客观实在的东西怎么不可见?凡有此疑问者皆不明物质之本性也,凡有此疑问者皆将“物质”简单等同为“物体”也。物质者,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论之本也,物质之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犹如佛性、真如之于佛学,物质乃宇宙之终极根源、宇宙一切之普遍本性也,你可见世间之有形有相之物体,然任何物体皆非宇宙之终极根源、宇宙一切之普遍本性也:石头非宇宙之终极根源、宇宙一切之普遍本性;树木非宇宙之终极根源、宇宙一切之普遍本性;太阳非宇宙之终极根源、宇宙一切之普遍本性;地球非宇宙之终极根源、宇宙一切之普遍本性;原子非宇宙之终极根源、宇宙一切之普遍本性;夸克非宇宙之终极根源、宇宙一切之普遍本性;你非宇宙之终极根源、宇宙一切之普遍本性;我非宇宙之终极根源、宇宙一切之普遍本性;他非宇宙之终极根源、宇宙一切之普遍本性••可以说,即使你遍观三界,上穷碧落下黄泉,穷举宇宙间一切物体,皆非宇宙之终极根源、宇宙一切之普遍本性,皆非“物质”也,宇宙之终极根源、宇宙一切之普遍本性超越任何一个、一种物体,故你所能见之一切物体、万象、万法皆非那个真实的“物质”,犹如《金刚经》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也。然而物质、宇宙之终极本源、宇宙一切之普遍本性果永不可见乎?非也,在相之有限境界、执迷于相之有限境界当然不可见,然超越相之有限境界、与物质本性完全契合则可见,即《金刚经》所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也,此时你把它叫做物质也好,叫做真如也罢,叫做道,叫做梵,叫做绝对精神,叫做上帝,乃至于叫做狗屁,或者什么也不叫都无妨,如此境界,全体真实,完美无缺,一切事物、一切众生皆本来具足本性之一切本体妙用,所谓当相即道也,个个圆成也,“山还是山,水还是水”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也。

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范畴之间本质关系的透彻理解和把握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包括:物质、运动、时间、空间、普遍联系、永恒发展以及三大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质量互变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就以这些核心范畴来解释宇宙中万事万物存在、发展和为什么如此存在、发展的根源。根据现代科学与哲学的发展,可以再加上“信息”这一范畴来完善之。于是乎,由各核心范畴所组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体构成如下:物质、运动[亦可说能量]、信息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用、相三位一体的系统性整体:物质为体,为一切事物之终极根源、绝对根据,故可称体大;能量为用,物质本体以此而化生出万物、化身为万物[也就是黑格尔所说的“绝对的否定性”,佛学所言“缘起无尽”],故可称用大;信息为相,物质本体所化生出的、所化身的万物即物质之相,故可称相大。能量重在动,信息重在静,动静一体即为物质本源。物质本源所化生出来的一切事物之无限总体构成宇宙,即佛学所言“法界”也,而时间和空间就是宇宙[也就是物质本体]自我度量、自我展示的两个基本维度,其中,时间为宇宙纵向的自我展示,空间是宇宙横向的自我展示。宇宙以时间纵向展示出来,如果从万物的尺度中看,即为一切事物新陈代谢、推陈出新的永恒发展过程;宇宙以空间横向展示出来,如果从万物的尺度中看,即为一切事物的普遍联系;宇宙就是在物质本源的永恒发展和普遍联系中形成的纵横交织、动静一体的立体网络之无限总体。物质本性永恒而其相用无穷,所以永恒发展的真谛从现象上说是万事万物不断的更新,而从本源上说则是物质本源无穷的生发、展开自己;普遍联系的实质从现象上说是万事万物都在相互作用,而从本源上说是物质本源自我展开、自我实现之一切相;所以物质本源与永恒发展和普遍联系又构成体、用、相三位一体的整体。物质本源在自我展开为一切事物的过程中所遵循的法则就是规律,物质自本自根,故规律乃物质本源自身所固有,由此从根本上杜绝一切神创论之可能,犹佛学所言:世间万物,都无作者。三大规律各有侧重,互为补充,亦互相含摄,而以对立统一规律为其性体,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为其相用:物质本源自我二元分裂,就是一切对立之根源,物质在自我分裂中永远保持自身本性不变,即所谓的宇宙统一性,物质不灭;同时对立统一规律作为核心与本性贯穿到其余两大基本规律之中,因为就静态、就其相来看,质与量是对立的双方,而统一于度,肯定与否定是对立的双方,而统一于否定之否定;就动态、就其用来看,质量互变规律以渐进和飞跃两种对立运动形式的统一揭示出物质的自我转换和自我发展,否定之否定规律则以曲折和前进两种对立运动形式的统一揭示出物质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回归。所以三大规律又构成物质自身体、用、相三位一体的整体,而以物质本源的永恒性(统一性)、物质本性的自身保持(度)、物质本性的真正实现(否定之否定)为根本。只要将以上所有核心范畴融会贯通、神而明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则举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切其余范畴、概念皆可一网打尽,无所不通。这个精纯混成的整体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乃至马克思主义体系的根本组织原则和“心法”,所谓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云者全都是它的具体运用,无论马克思主义各组成部分的具体内涵如何千变万化,其终极之道纯粹至一,永恒不变。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到底是什么境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大乘境界的学问,不以自了、自我解放为目的,而以追求“全人类的共同解放”为终极目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崇高境界在下面一句话中得到最为典范的表达:“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真正解放自己”,对比佛学,其以解放一切众生为终极目的,而对“解放”的真谛的理解——“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真正解放自己”,正如地藏王菩萨之宏愿: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如此,可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立于人类本位上的大乘佛学,马克思者,与释迦牟尼、老子、孔子、苏格拉底、耶稣等一样,圣哲也。

为何考研读马克思主义感觉很有道理?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19-20世纪风行的理论,是当时的新兴阶级——工人阶级用来争取政治权益的工具,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最杰出的历史贡献。共产主义社会只是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一种猜想,不是马克思的科学理论之一,《共产党宣言》的最大价值在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进而提出工人阶级的政治主张,你去看看有几个字提到共产主义社会?没有!

科学(science)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可证伪,如果一个科学理论宣称它的结论现在不能验证,只有几千年以后才能证实,那就不是科学,而是预言,预言是宗教才玩的把戏。马克思从没有将共产主义社会归结为理论,而是在著作中小心翼翼地提出对未来社会的“几点不负责任的猜想”,这些猜想后来被苏联归纳为共产主义社会。遗憾的是,现在大学授课中普遍将“共产主义社会”解释为几千年后才会出现的社会,这就违背了最基本的科学精神——可证伪性,直接将马克思主义和神学挂上钩。中国还有一个不可证伪的学说——中医,当然这个扯起来比较复杂。

马克思在社会学上成就最大,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揭示了社会秩序的本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揭示了社会变迁的动力,这些在马克思之前都闻所未闻。当然,我们现在知道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有抑制作用,历史发展不一定是进步的,确定的,而是由无数不确定因素组合,淘汰无数失败路径,最终保留成功路径的发展过程,有点类似自然选择。不过,你能因为相对论就否定牛顿三大定律,因为量子力学就否定相对论么?科学总是不断进步的,如果前人的学说被更新就得出前人是错误的结论,那么类似的,我们可以用凯恩斯主义否定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用新自由主义否定凯恩斯主义,这么一来,人类历史上99%的大科学家都是谬误了?这本身就很荒谬!

第一:马克思主义首先是有吸引力的,在这点上,我们无须过于表现政治的敏感。马克思主义从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英国古典经济学„„教科书上都有的,可见马克思主义不是某种突然产生的东西,是继承西方哲学、经济学的东西。我们平时喜欢瞎bb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就是西方哲学,西方哲学不是很牛逼的东西吗? 第二:马克思主义真的是有吸引力的。你看看,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把世界搞得怎么样了?全世界青年以手捧资本论为荣,以称社会主义者为荣,在那个年代,你如果不是一个社会主义者,你都不好意思出门。特别是青年。稳稳的社会主义者。这么有号召力的东西,难道就是别人嘴里的“民粹主义”、“流氓无产者”、“乌合之众”这类东西的代名词吗?显然不是,我认为马克思主义包罗万象。有普通青年需要的正义的情怀,辩证的雄风„„也有中老年人所需要博大精深,深厚积淀(福柯,德里达,后现代哲学都在谈论马克思)„„是一种最先锋时尚的象征(嬉皮士,摇滚,垮掉的一代„„)„„吸引了最富情怀和英雄主义的人(格瓦拉,国际共产主义者„„)„„我觉得马克思主义复兴了人类的黄金时代,大多数人为了真理而奔走呼告,是人类自己做的一个梦。

上一篇:保育员培训要求与培训内容下一篇:国企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