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焙人员如何培养职业素养

2024-07-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烘焙人员如何培养职业素养(共10篇)

烘焙人员如何培养职业素养 篇1

近几年,蓬勃发展的烘焙行业,不仅需要大量高质量原材料以及新型技术设备,更需要熟练的烘焙师。烘焙师的技术水平在烘焙行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烘焙师在制作产品的过程中出现失误,甚至弄虚作假,将会对食品安全造成重要的影响,威胁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可能会给合法生产经营企业造成不良影响,妨碍市场经济秩序正常运行。强化烘焙人员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显得十分重要。下面小编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要求和提高。

1.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烘焙人员必须掌握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食品安全法》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2.要熟练掌握“烘焙食品卫生安全”

烘焙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烘焙食品卫生安全”,包括:①原料的选择,注意有毒有害成分的控制和新鲜状态;无公害、绿色食品原料。②生产过程的控制,注意加工过程、防止有毒有害成分的混入,防止滥用食品添加剂。③销售过程的管理,注意运输、贮存条件的控制。

3.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烘焙食品理论知识是烘焙制作实践的科学总结。系统的学习、掌握烘焙制作理论知识,是正确、迅速地学会实际操作技术的条件和基础。因此,要下功夫弄懂有关烘焙概念和定义;弄懂烘焙制作各工艺过程中有关的变化原理及技术要领;弄明白每项操作技术之间诸种条件与因素的内在联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烘焙制作的真谛,从而掌握烘焙制作技艺。

4.仪容仪表

烘焙人员上班前,着装和仪表要与工作岗位的环境协调一致,保持愉快的心情和饱满的精神。做好当天的准备工作并互相问候。良好的仪容仪表,能够反映其本人的修养和企业的形象。保持正确姿态,是创造良好形象和提高业务效率的捷径。

5.职业道德

做烘焙没有捷径,由不得半点投机取巧,脚踏实地才能破茧而出!做烘焙的人很多,但是烘焙大师却少之又少,成就大师的不仅仅是过硬的技术能力,更是他们对于烘焙事业的坚持和用心。很多从业者坚持一年、两年觉得没有太大的提升就选择放弃改行;其实,做烘焙除了是一种谋生手段,更是一种生活体验,想获得更大的个人收益,就要把烘焙当作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和毕生的事业,用心和爱,精心制作每一款产品,去突破自己的每一个瓶颈,不断的成长。

烘焙人员如何培养职业素养 篇2

目前, 物流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和从业人员可在物流企业、港口、海关、货运公司、商贸等各个企业就业, 今后一段时期, 除储存、运输、配送、货运代理等领域的物流人才紧缺外, 相关的系统化管理人才、懂得进出口贸易业务的专业操作人才、电子商务物流人才、掌握商品配送和资金周转以及成本核算等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的国际性物流高级人才也将是物流行业的缺口。

而物流从业人员的培养和培训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对在校物流专业学生的培养

相较于其他物流行业的从业人员, 物流专业的学生具有理论知识全面, 但实际工作接触的不多的特点。因此, 物流专业的学生在培养方面除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外, 还应当注重职业能力和实际操作的培养。

1. 环环相扣的理论知识体系

就物流行业来讲, 理论知识是实际操作的基础, 高校在培养在校生时, 理论知识的培养要处理好先修和后续的关系, 循序渐进。如先学习物流相关的基础知识, 了解这个行业, 再针对行业的不同学科, 不同岗位, 以物流工作的流程为主线, 去有序的设置每一门课程, 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由浅入深, 一步一步形成知识结构, 为实际操作打下基础。

2. 标准化的实际操作

对于在校生来讲, 实际操作是薄弱环节, 学生以全日制的形式在校学习, 很难有大量的空余时间去进行实际操作的训练。这就对高校的教学设施有了一定的要求。高校要让学生与企业岗位的要求实现零对接, 就必须引进相应的物流实训设备, 进行实训教学。相关人员要深入企业进行调研, 了解企业在实际工作当中所采用的设备、行业标准、行业制度、流程等等, 将其引入课堂。尤其是课堂实操设备的购置, 要以企业目前实际在使用的设备为主, 要符合物流业务需求和特点, 围绕三流 (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对企业资源进行有效的调配与整合。以真实物流企业业务流程为核心开展进行虚拟经营活动, 构建工学一体的物流教学平台。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 使学生结合实际了解和学习物流程, 培养学生适应实战的环境和能力。

3. 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高校除讲授知识、传授技术外, 还应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设置专门的课程, 锻炼在校生的沟通能力、时间管理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在校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忠诚度, 以便能更好的融入工作当中, 为日后成为合格的企业员工打下基础。使学生在按照要求进行岗位操作的同时也可以做到积极探索客户需求, 不断推出新的服务项目, 为客户提供快速、安全的产品流通渠道, 同时, 帮助客户缩短贸易周期, 降低经营成本, 提高产品竞争力等, 使客户能更快、更好地对市场作出反应。物流是一个需要吃苦耐劳的行业, 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是在校生需要培养的职业素质;同时物流也是一个需要实时沟通的行业, 因此沟通能力也是在校生需要具备的素质。所以除出课堂讲授知识以外, 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社团活动, 来强化学生的这种素质。

二、对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培养

目前, 物流行业在我国正处于发展阶段, 物流企业的员工有很大一部分并不是正规的物流专业所培养的人才, 对于行业相关的知识和行业标准, 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 很难形成认知上的专业性, 对于工作, 尤其是需要标准化操作的工作往往容易出错, 因此, 对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的培养应当侧重于以下方面:

1. 物流相关法律法规

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就进入物流行业, 物流行业的部分从业人员并不了解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 这对于开展工作是十分不利的, 尤其是在处理合同纠纷方面会十分被动。因此, 物流从业人员应当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等法规中涉及到自身工作的相关内容都进行系统的了解。

2. 物流标准化的培训

物流标准是指重复性的技术事项在一定范围内的统一规定。物流标准一般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 对全国经济、技术发展有重大意义, 且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行业标准是物流行业中岗位设置, 岗位操作的相关标准。物流标准有:《物流术语》、《中国联运通用托盘外形尺寸及公差》、《中国联运托盘技术条件》、《中国联运通用托盘实验方法》等相关文件。这些相关的行业标准约束和规范了物流行业的工作流程, 也规范了物流从业人员的操作过程, 而目前, 很大一部分物流行业的从业人员对相关的标准不了解, 经常出现不当的操作, 如快递行业的暴力分拣等。要规范物流行业, 使这个行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就要用行业标准去规范每一个员工的操作, 达到行业规则的统一, 促使物流行业向系统化发展。

烘焙人员如何培养职业素养 篇3

关键词:技工院校 隐性职业素养 培养

职业素养(Professional Quality)是从事职业活动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前三项是职业素养中的根基部分,又称隐性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又称显性职业素养)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目前,技校生的整体职业素质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在敬业爱岗、踏实肯干、与人合作等方面存在欠缺。如何更好培育地学生的职业素养是技工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要注重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笔者认为提升技工院校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对策有以下四条。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隐性职业素养教育

课堂教学在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可加强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和定位。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给自己一个定位;指导学生客观评价自我,着手为今后制订规划。在就业、择业指导中,学生可了解与本专业对应的职业群有关的职业资格,清楚地认识自己将来发展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使学生懂得职业不仅是谋生手段,更是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施展个人才智的重要途径。除“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之外,还要在德育政治课程和专业教学中渗透。德育课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让学生树立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严谨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求索精神。德育课作为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德育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专业课程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有关专业基础知识,培养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还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把职业素养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

二、建立行之有效的职业素养考评机制

目前,技工院校也逐步建立起职业素养培育课程体系,但很多院校的考评机制还仅仅停留在“一张纸、一支笔”的考试评价形式,无法有效衡量学生的职业素养,也造成学生对职业素养不很了解,纯粹为通过考试而机械背诵书本。可见,考评机制起着指挥棒的作用,指引着学生学习方向,对其改革已迫在眉睫。通过设计合理有效的考评机制,使技工院校学生养成合作意识、团队协作意识、竞争意识、吃苦耐劳意识等职业素养。职业素养的考评应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从职业技能、通过师生共同评价、动态考评与静态考评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考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尤其是会促进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的提高,从而为用人单位培养出真正有用的高技能人才,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三、建立起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技工院校办学的必由之路,构建“三合作(合作办学、合作培养、合作就业)、三联动(政府、企业、学校联动)”的育人机制,让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学校教学,使学生在校学习阶段融入到企业、社会,这对培养学生隐性职业素养有很大帮助。技工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学校可以聘请企事业单位技术骨干、政府职能部门专业人员参与课堂教学与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同时吸收学生参与校企合作项目,把学生的课堂搬入企业,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学做结合。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提前感受到企业文化,提高对企业的认同感,会对学生合作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吃苦耐劳意识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和课外活动,强化技工院校学生的职业意识

档案工作人员的基本职业素养 篇4

一、定义和档案工作的职业特点

1、定义。

(1)素养:是指一个人在思想作风,道德品质和知识、能力等方面经过长期实践,学习所达到的一定水平。它是人的一种较为稳定的品质,能对人的各种行为起到长期的持久的影响,甚至决定的因素。

(2)职业素养:是指一个人所从事的工作应该具备的素质和修养。档案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是指档案工作者从事档案工作应该具备的素质和修养。

2、档案工作的职业特点。

档案工作是一门专门职业,有区别于其它职业的特殊要求。档案职业的特点是由档案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突出特点:(档案工作的性质可概括为管理性、服务性、政治性、科学性和文化性“五性”)(1)产生效益的间接性。档案工作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也不直接从事国家管理、科学研究和文艺创作等活动,而是以间接的形式(主要是向社会传递档案信息)为社会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以此来推动社会进步。(如汤河桥改造节约 130万元)(2)对人类历史的传承性。档案是一种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进行各种活动的纪录,它反映了人类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是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基础。试想:没有档案的世界,将是一个没有记忆,没有文化,没有法律权利,没有历史的世界。因此,档案工作在继承和保持社会文化的统一性和完整性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工作内容的专业性。档案工作有其自身的规律和一整套专门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并有许多的职业技术规范,档案工作要根据科学的理论原则,科学的技术方法,搞好档案的管理、保管和利用。因此档案工作人员要接受专门培训。(如办班,继续教育等)(4)涉猎知识的广泛性。档案工作内容涉及到古今中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尤其在今天,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各个领域的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管理手段越来越先进的情况下,要求档案工作者要努力成为既具备档案专业知识又了解和掌握其他门类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如税务局,财政局等部门的档案工作者)(5)职业道德水准的特殊性。档案工作的性质(滞后性,服务性等)决定了档案工作者不可能像其他行业的工作者那些站在“舞台”的前台和中央,而是需要默默无闻的当“无名英雄”。这就需要档案工作者“长作绿叶扶红花,愿为蜡烛照他人”。淡泊名利,自我牺牲,无私奉献,甘为人梯,不讲条件,不计得失,热心服务。同时,更要忠于职守,尊重历史,尊重档案,无私无畏地维护历史的真实面貌。

二、档案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是指人的知识体系的构成因素和各因素之间的联系。档案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是指他们为适应专业工作所需要的文化知识。主要是四个方面的知识:

1、文史知识。档案工作主要是通过文字来记录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因此,档案工作者应该具有较高的语言文字水平,包括古代汉语,外语知识,少数民族语言等方面的知识。才能正确地判断档案的价值和社会需求,搞好档案的收集,管理和开发利用。

2、档案管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

档案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有一定的业务知识。目前,档案学分为两大部类:一是理论档案学(包括档案学概论,档案术语学,比较档案学,档案法规学,档案事业史等);二是应用档案学,(包括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保护技术学,缩微复制,电子文件及电子档案管理等)。

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相关的日益复杂纷繁的现代生产和管理,特别是随着文书档案管理和档案---图书---情报管理一体化的日益加强,还要求档案工作者既要学习和掌握文书学、情报学、图书馆学、目录学等,还要涉猎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想科学等知识,成为“专才”基础上的“通才”。

3、现代科技知识。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已成为比资产和能源更为重要的,对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决定作用的战略资源。特别是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主的信息革命正以迅猛之势推动着整个信息业的变革和发展,信息资源共享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与此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电脑,数据库等技术以及办公自动化设备应用于档案工作,档案管理工作的方法和手段也发生了深刻地变化,正从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变,(如档案载体:记录方式出现多样化,不仅有纸质的,还有电子声像等。跨越时空的网上查阅档案也使得档案的提供利用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课题: 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建立数字档案馆,在互联网建立网络发布档案信息等等。因此,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现代科技知识(特别是计算机知识与技术、信息开发技术、网络技术等),才能管理好和开发好档案信息资源,以实现档案工作的现代化。

4、本行业专业知识。档案工作人员要学习和掌握本机关本单位的专业知识,才能干起档案工作来得心应手。否则无法做好档案工作。

5、必要的法律知识。首先要了解宪法和其他基本法,明白什么是违法犯罪?用法律保护个人生命安全和合法权利。其次,要掌握参与社会生活所必要的法律知识,如选举法、教育法、婚姻法、知识产权法等。第三,要熟悉掌握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包括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和制度等。第四,领会甚至精通档案法规等。

三、档案工作人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所谓能力是指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所必须的,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其顺利完成的个性生理特征。档案工作人员主要需要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能力:

1、文字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是档案工作人员的基本功之一。档案工作人员的文字表达能力对于做好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等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作用。其实一个人的文字表达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能力,并不单纯是文字技巧问题。这要求不仅要懂语法,逻辑修辞等多种知识和写作技巧,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理论修养、政策水平、专业知识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理解和把握领导意图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另外,书写还要美观且速度快。

2、信息意识能力。信息时代信息无处不在。谁获得信息谁就赢得先机和胜利。档案信息以它独有的最直接、最真实、最原始的特点区别于其他信息。因此,档案工作者要有敏锐的信息意识,广泛收集信息,转化加工,准确提供,快速传递和充分利用。信息意识要求首先对信息要有很强的敏感力,善于将信息现象与实际工作迅速联系起来,善于从信息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其次 对信息有很强的观察力并且成为一种习惯,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第三,对信息价值有很强的判断力。信息不在于谁先发现,而在于谁能对信息价值的发现以及分析加工的能力强。

3、驾驶现代科技设备的能力。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办公自动化的普及,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及现代通信技术在档案领域的广泛应用,必然对档案工作人员的能力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档案工作人员再也不能凭借原有的知识、经验、资历和眼光等传统的模式来进行管理和工作。只有不断更新观念,学会用新的思维方式,使用新的管理模式和手段,驾驭现代科技设备,才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档案工作人员要具有掌握现代化办公设备的能力,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等设备,掌握录音录像、缩微、摄像、光盘刻录等现代化手段。特别是运用计算机完成档案的全面存贮,自动索引,图形处理,字迹恢复,老档案的保护,自动借阅等,从而实现对档案信息的现代化存贮、检索、提取和交流。

4、沟通协调能力。这一点在档案工作者中,特别是专职档案工作者中差距较大一些。由于长期以来受封闭半封闭工作方式的影响,档案工作中甘当无名英雄,而不善于同各方面进行沟通和协调。其实档案工作与其它各项工作一样,在设备、经费、人员等方面必须取得领导和各部门的支持与协作。因此,第一非常需要加强与领导和部门以及其他各部门的联系,争取他们对档案工作的支持,将档案工作纳入领导的议事日程,并提供必要的人、财、物的保障。第二要协调好本部门各科室之间的联系,保证文件及时归档移交;第三要协调好与档案行政部门和档案工作的联系,按时按要求移交档案,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第四要协调好与利用者的关系,向利用者提供优质服务。

5、综合分析能力。所谓综合分析能力,就是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在大量的个别的事物中找到它们的联系(规律)。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就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也就是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组织能力。这就 要求档案工作人员:第一要有较强的阅读概括能力和分析加工能力;第二、要在实践中注意探索和总结工作经验及档案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研究出现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第三、档案工作人员要注重政治经济形势的学习和分析,找准档案工作与社会热点问题的切入点,使档案工作更好地为本机关业务工作,为社会和百姓生活服务。

四、档案工作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是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员共同认可的并在职业活动中应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与规范,它是社会道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是指档案工作人员在从事档案行政、档案保管和利用服务等项活动中应当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维护历史的真实面貌。档案价值的实现是以其真实性为前提的。档案记录内容的真实与否对历史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往往一字之差将会改变历史的本来面貌。因此,将维护历史的真实面貌作为首要的职业道德的根本准则。首先、要客观公正地履行自己的专业职责,不隐瞒、歪曲事实、不篡改文件和历史证据,努力维护历史的真实性。其次,对特殊时期产生的档案要辩证理解和对待。如文革时期产生的档案其内容失真,虚假甚至完全违背了真实情况。既不能一律相信和采用,又不能因为有问题就随意销毁和改造。要认真地加以鉴辨,以卷内备考表或其他形式加以说明。

2、忠于和热爱档案事业。爱岗敬业是一种起码的职业态度。不热爱本职工作就谈不上忠于职守,档案工作人员的自我价值,是通过自己所从事的档案事业展现出来的,只有热爱本职工作,全心全意地尽到保护管理档案的义务和为利用者提供优质信息服务的职责,忠于职守,乐于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当今社会档案工作的服务性特点越来越凸现出来。只有将档案工作服务中心工作,服务社会和服务百姓放在重要位置,档案工作才有生机和活力,档案事业才有大的发展。首先、要大力抓好档案基础业务建设,夯实提供优质服务的物质基础。其次,要积极主动地服务,改变坐等利用者前来查阅档案的做法,主动采取各种方式方法:如公布档案目录、编辑参考资料,在互联网上建立档案信息岗、网站,举办展览、提供现行文件查询等等,实践证明深受广大群众欢迎,效果明显。第三,以良好的态度和作风为利用者服务,对利用者热情、礼貌、态度和蔼、亲切,使每一位利用者满意。

4、养成良好的保密习惯。一是要注意做好国家、集体及公民个人的信息安全;不得销毁相关的档案信息,尤其是易于更新和消除的电子文件信息。二是不利用工作之便泄露对社会不宜公开的档案信息内容。三是档案工作人员要自觉地遵守保密工作纪律,养成良好的保密习惯,同各种失密、泄密、窃密行为作斗争。

5、树立高度的法制意识与观念。档案法规是发展档案事业的根本性法律规范。档案工作者首选应增强依法守法的意识与观念,做到六不准:第一、不准损毁、丢失国家所有的档案;第二,不准擅自提供抄录,公布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 第三,不许涂改,仿造档案;第四,不准擅自出卖或者转让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保密的档案,也不准将这种档案倒卖牟利或者卖给外国人;第五,不准明知自己保存的档案面临危险而不采取措施保护,造成损失;第六,不准携运禁止出馆的档案及其复印件出馆等等。其次,档案工作者要依法行使自己的职责,定期接收和移交档案,妥善保护好档案,杜绝玩忽职守现象发生。

6、保持严细深实快的工作作风。首先要求按照档案的形成规律办事,按照工作特征和标准办事,不能有半点的粗心大意,敷衍了事。如整理档案时,要坚持便于保管和利用的原则,做好区分全宗、分类、组卷、案卷排列和目录编制工作;档案统计工作中,要保证统计数字准确真实等等。在每一个细小的工作环节中一丝不苟,严肃认真。

7、发扬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档案事业的发展也要与时俱进。在档案工作中比较普遍存在的看摊守业,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等问题不符合档案事业发展要求,必须摈弃。首先要把握档案工作的新规律、新标准、新方法。如在新的形势任务下,如何发挥档案信息作用为中心工作、为社会、为百姓服务?电子档案如何归档、存贮和管理?现行文件的利用、档案信息化建设等等问题。其次,要不断研究解决档案工作中的新问题,前面提到的几个问题有待于我们从理论上深入探讨,在实践中广泛有效地应用。办班学习研讨的意义也在于此。

五、如何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

前面讲了档案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职业道德,关键是把它们运用到档案工作中去,化为职业行动,从而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如何提高档案人员的职业素养的主要途径有两个:

一是不断学习是提高职业素养的必由之路。马克思有句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沿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只有孜孜不倦的人,才能成为有知识有学问有竞争力的人。首先要会学。学习的渠道和途径很多,但是怎么学,学什么,要从自身的实际需求出发,要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古人讲:“三人行必有我师”,古人还说:“学而不思则惘”。看书读报听人讲话处处皆学问。要学会触类旁通,由此及彼的分析和思考。其次,要学以致用,用学到的新知识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工作。也叫“学习发生”或叫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不断地学习,来不断地充实完善提高自我,做一个对社会对事业有用的人才。档案工作者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思想,活到老学到老。

二是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是提高职业素养的根本途径。马克思说过:无论是改造主观世界,还是改造客观世界,都离不开实践。毛泽东主席也曾经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提高职业素养,实际就是一种对档案工作人员主观世界的改造,它同样只有在职业素养的实践中才能实现。所以要注意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在实践中锻炼提高自己

六、在电子档案管理中档案工作者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要充分认识档案管理现状。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文件以电子文档的形式进行传输和归档。越来越多的单位为了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无纸化”办公。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原有的档案管理理论和方法已经不完全适用于电子文档的管理要求了,随之出现了许多的新问题,主要是:

1、不管是地方综合性档案馆还是各机关的档案室,所存的档案大部分是纸介质档案,这种档案不容易长时间保存。

2、档案的整理、编纂工作耗时费力,归档和管理等都很麻烦。

3、档案查找非常麻烦,查全、查准率低。

4、档案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证。由于直接对原始资料查阅,容易出现破损、丢失、涂改等问题。

5、实物管理形式下的档案资料,无法与单位档案OA办公系统对接,信息断档,无法达到资源共享,利用效率低。

6、更为突出的问题是:已经形成的电子文件没有作为档案材料保存下来,丢失,不齐全完整,现象十分严重。如果重新利用扫描等电子化方式来补救的话,将是很大的资源浪费。

(二)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电子档案管理的变化要求。

1、档案形式发生变化:在以往的档案形式中,无论是从石刻档案到甲骨档案,还是从简策档案到纸质档案,档案的载体和信息都是一体的不可分离的。而电子档案中信息是独立存在的,既可以通过网络传输、接收还可以进行复制。

2、档案的整理和管理发生了变化。纸质档案在库房中是上架排列的,是有形有序的。但是电子档案在数据库中的排列是无形的,分散性的。但是当我们给他输入一个指令,它们都以有序的方式迅速集中显示和输出,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查全、查准率,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做到了资源共享。在管理上,使行“双套制”管理:即:网上在线归档,在线根据权限对现行和归档文件进行检索和借阅;档案管理人员也可以在线对档案数据进行维护管理、利用和统计。同时,以年为单位整理归档纸质文件,按规定和要求登记入库。

浅谈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篇5

摘 要:在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人们对档案管理越来越为重视,同时也为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人们对于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要求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只有这样档案管理人员才能够做好本职工作,肩负起自身的责任。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希望能够对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有所帮助,促进我国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档案管理;文化知识;职业道德

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业得到不断提升,这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是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主体,档案人员自身素质是影响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够保证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达到相应的标准,逐步实现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

一、档案管理人员必备的知识结构

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的知识结构就是有关档案管理工作的理论知识、文化知识以及档案管理软件的应用。长时间以来,人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同时也为档案管理增加了许多丰富的内容,该内容关系到众多方面其中包括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任务就是对这些丰富的历史遗产进行管理,当然还包括对于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这项工作并不简单,而且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有着过高的要求。

企业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每一环节,才能够保证工作的质量与工作的效率。相反如果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缺乏完善的文化知识结构,他们在工作中必定会有很多内容无法理解,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导致管理工作存在严重的失误。档案中会记录着企业内部大量的实践信息,而信息的记载录入都是通过文字表述的。档案管理人员会对档案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等工作,与这些文字打交道是不可避免的,档案管理人员的语言文字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够判断档案内容,评定档案的内容的真实性。另外,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应加强创新意识,结合自身工作内容,勇于更新观念,大胆实践,要实现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达到思想认识上的与时俱进,至关重要的是要站在时代的前列,认清企业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掌握和了解企业档案工作现状,确定发展路子,大力倡导和鼓励敬业尽责、勤奋钻研的精神,立志岗位成才、立足岗位出成果的风范;积极培养和发掘既懂政治又懂业务,一专多能的档案管理人才。

二、档案人员在工作方法上必须不断创新

在创新中发展档案工作,重在管理创新,我们的管理理念、方法、手段、人才结构等方面与国际、国内同行业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现代企业管理,要求从管理思想、管理视野、管理内容、管理方法、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等方面从传统的手工管理向现代化管理转变。作为企业信息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档案工作,要适应企业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要在档案管理领域推广应用先进的工作方法和手段。只有档案管理现代化技术广泛、真实地应用,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对档案部门快速、准确地提供档案信息的需求,从而提高档案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档案人员业务理论和实践知识必须不断更新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重要的问题是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本职工作需要的业务理论和实践知识,否则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失去自我。所以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现行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学习新业务、新知识、新技术,要具备利用知识为企业创造财富的能力,因此,作为服务企业的档案工作人员对人才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有清晰的工作思路和目标,其次要有改革勇气和科学决策的能力,使自己成为档案管理行业的专家。

四、档案人员必须树立服务意识

服务意识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档案工作的总体方向上,必须围绕大局,搞好服务,这是党和国家对档案工作的根本要求。具体到企业,就是要围绕企业生产经营这一中心,搞好服务。要找准档案工作的最佳切入点,企业领域延伸到哪里,档案管理工作跟踪服务到哪里,主动积极地为生产经营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服务。二是要档案人员工作态度上不能坐等上门,要做到口勤、眼勤、手勤、腿勤、学会沟通,把该归档的文件及时收集归档,档案工作服务性突出地表现在档案利用这个环节上,档案工作不是难做,是难在“做与不做”。被动的做事与主动做事,这两种情况完全不同。档案人员就看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做了。主动做事是有干不完的事,被动做事就会让人觉得档案工作无事可做,要注重档案工作的新发展、新规定、新办法的学习,要不断研究探索计算机检索的有效途径,为企业各项工作提供快速便捷周到的服务。

五、必须坚持进行各项技能培训

网络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习惯,档案工作者需要借助现代的传播媒介进行有效的档案信息传播。因此,档案工作者要接受相关的技能培训。一是软件操作和维护技能培训,提高办公速度,更好地促进档案信息的传播。二是网络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可以使档案工作人员及时捕捉社会信息,针对受众需求进行组织,提高传播效率。三是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文件的发展和计算机病毒等知识的培训,都有利于档案工作者正确应用现代技术,在安全与保密的条件下,进行更有效的档案信息传播。档案工作者除了坚持自学的学习方式外,还可以到高校进行充电,充分利用高校人才聚集、师资力量雄厚、教育资源充足的优势,在短时间内系统地掌握常用的信息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以后优质、高效地完成档案工作奠定基础。

档案管理工作应结合时代发展特色,努力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档案管理人员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主体,应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日常工作中寻找新思路、新方法,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档案管理人员要强化服务意识,加强档案资料的利用率,充分发挥档案资料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烘焙人员如何培养职业素养 篇6

1 民办本科院校教务管理人员存在的问题

1.1 教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作为民办院校, 教务管理人员的来源渠道广泛, 有些是本校专科毕业生留校的, 有些是靠关系进来的, 有些是调岗而来的, 在配备上有很大的随意性, 忽视了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建设及其技能训练, 很少提供对外进行业务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缺少必要的岗前培训, 职业素养及其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很难形成合理的教学管理梯队。这就导致了民办本科院校教务管理人员学历低、知识结构单一、无法满足本科院校教学管理的要求。

1.2 教务管理缺乏激励机制。

教务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琐碎的工作, 要求教务管理人员要有足够的耐心、热心和恒心, 如果处理不好, 往往会对这些繁琐的工作产生消极倦怠情绪, 对所在的工作岗位及其发展前景失去信心, 便想方设法调换工作岗位, 辞职现象频繁, 导致民办本科院校的教学教务管理队伍极不稳定。同时, 学院领导想法设法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培养和选拔, 不断提高工资待遇, 制定各种专业教师培训和培养方案, 却忽视了对教务管理人员的管理, 而教务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相对较低, 职务晋升困难, 严重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1.3 学院领导对教务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学院领导一味的强调加强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质量, 但对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却缺乏足够的认识, 认为教务管理人员只是简单的排排课表、统计课时、考试组织、成绩管理、管理好多媒体设备等事务性的工作, 缺忽略了教务管理人员的其他作用以及为维持正常的教学管理秩序所付出的艰辛, 从而造成教务管理人员缺乏进取心, 只是泛泛的完成每日的常规工作, 更谈不上工作中的创新, 这将直接影响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2 教务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

民办本科院校教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可以从政治素养、业务素养和心理素养三个方面来分析。

2.1 高校教务管理人员要有崇高的政治素养。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原则性和政策性, 要求教务管理人员要明确教务管理工作的方向, 抓住问题的根本, 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 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不断提高思想意识,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 加强与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改进教学管理方法, 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2.2 高校教务管理人员要有过硬的业务素养。

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教务管理人员应当掌握教学管理工作的规律, 对各项工作的周期性做到了如指掌。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 学历模式的不断增加, 教学管理工作更加复杂, 这对教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首先, 教务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 熟练掌握党的教育方针政策, 各项工作做到与时俱进。其次, 要不断改进教学管理方法, 熟练掌握现代化的教学管理软件, 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按照教学规律, 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开展各项工作。

2.3 高校教务管理人员要有过强的心理素养。

教务管理工作具有结构复杂和涉及面广的特点, 教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矛盾, 因此教务管理人员应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在工作中遇到问题能够冷静思考, 妥善处理;遇到无端谴责要心平气和, 协商解决;在处于顺境时不沾沾自喜、狂妄自大;在逆境时不捶头丧气、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民办本科院校教务管理人员要做好自我调节, 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生机勃勃的工作激情。

3 提升教务管理人员职业素养的培养策略

3.1 教务管理人员自身要提高认识、加强学习。

作为民办本科院校的教务管理人员自身的思想认识、业务技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要做好由民办高职高专院校向民办普通本科院校的思想转变, 转变工作思路, 创新工作方法, 努力学习新技能, 加强高校教务管理软件的学习和运用, 积极向普通本科院校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靠拢, 使学校的教学教务管理工作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3.2 学院领导要加强对教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是一项繁琐的工作, 尤其是随着学院规模的扩大, 学历层次的增加, 高校的教务管理人员面临着更多的工作压力, 管理内容更加复杂化。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学院领导往往忽视教务管理工作, 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以及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 学院领导要提高认识, 重视对教务管理人员的配备、使用、培养、晋升和待遇。首先, 在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上优化教务管理队伍, 合理配备教务管理人才。其次, 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地位提高工作待遇, 至少能于专职老师的工资待遇持平。最后重视教务管理人员的职称评审和职务晋升, 而且更应该注重考核其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 从而提高整体教务管理人员的职称水平。

3.3 加强业务培训, 合理优化教学教务管理队伍。

教务管理人员面对每天的教务工作都是忙忙碌碌, 大事不少, 小事不断, 因此很少有时间学习新知识, 创新新方法, 导致一些工作都是机械性的完成, 工作效率极其低下, 教务管理人员失去工作动力。因此, 要制定教务管理人员的培训计划, 建立教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制度, 积极贯彻“送出去、引进来”的师资队伍培养策略, 合理优化教务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首先, 可以通过业务培训、在职进修、学术交流等方法来提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其次, 鼓励教务管理人员到兄弟院校进行在职学习, 学习兄弟院校的工作方法及其管理经验, 学习他们如何进行现代化的教学教务管理, 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等。最后, 重视对教学教务管理软件的运用, 克服教学教务管理软件的种种弊端, 并把教学教务管理软件真正用到教学管理中来。

3.4 合理选拔人才, 竞争上岗, 责任到人。

民办本科院校教务管理人员来源广泛, 人员复杂, 每个二级学院都配备三到四名教务管理人员, 分工不明确, 导致各项工作有推脱现象。因此, 民办本科院校首先应从人员配备上建立起严格的用人制度, 提高入门门槛, 根据教学管理岗位的需要和工作特点来合理配备教务管理人员。首先, 在人员配备上要注重教务管理人员的学历层次和专业特点。其次, 要注重选拔一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强的人员来担任教务管理人员。最后, 应该建立竞争上岗机制, 竞争上岗, 择优录用, 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工作地位。同时, 要进行严格的定岗、定职责, 真正让每位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落到实处。

综上所述, 民办本科院校教务管理人员是一支专门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队伍, 在高校教学和教务管理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务管理人员职业素养的提高有利于民办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更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 作为民办本科院校要积极加强教务管理人员职业素养的提高, 高度重视教学教务管理工作, 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真正使教务管理人员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心甘情愿的贡献自己的力量。另外, 教务管理人员要提高认识, 克服自卑情绪, 努力学习, 掌握工作技能, 提高工作效率, 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 做到让学院领导满意, 让师生满意, 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教务管理人员, 为学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马小卫.分析高校教务人员应当具备的职业素质.《素质教育 (教师教育) 》.2011 (1) .

[2]徐宏书.新升本院校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及培养策略研究.时代教育.2012 (3) .

[3]邹萍.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及其培养策略综述[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 (2) .

烘焙人员如何培养职业素养 篇7

摘 要:近年来,随着用人企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中职德育课中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培养中职生的职业素养呢?本文从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和改变评价方式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中职;德育课;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3-0024-02

近年来,随着用人企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中职德育课实施过程中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德育课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职业素养教育的主阵地。那么,如何在德育课教学过程中培养中职生的职业素养呢?

一、加强中职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绝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跨进社会,步入职业生涯。他们的职业素养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劳动者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广大中职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改革开放,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努力学习、钻研技能,积极向上、自强不息,思想道德状况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面对时代发展的要求,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中职德育课的教学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提高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我们应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应对挑战,采取有效措施,开创新时期新阶段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紧紧围绕德育课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在中职德育课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德育目标来展开,通过目标教学使学生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确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想信念,具有为人民服务、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科学的思想方法;自觉地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热爱专业,勤奋学习,勇于创造,大胆实践,具有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

(1)通过对《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诚实守信,敬业爱岗,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2)通过学习《经济社会与政治》的教学,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3)通过学习《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4)通过学习《哲学与人生》,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5)通过选修课《心理健康》,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乐观向上,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

三、切实改进中职德育课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1)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征、生活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所学专业特点、具体教学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

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出发,中职德育课的教学方法应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因材施教的原则;要综合采用学生主体参与的启发式、讨论式、情境模拟式、角色扮演式、小组合作教学式、仿真教学式、现场教学式、合作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教学效果;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尽量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注重运用“在做中学”的实践方法,强调在活动中体验和调适;鼓励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恰当使用挂图、投影、录音、录像、多媒体教学软件及校园网等辅助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2)结合教学内容,利用校外的德育资源,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志愿服务、旁听审判、模拟法庭等实践活动。通过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活动总结等方式,交流学生的体会,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引进社会各界的相关专家学者、英雄模范和一线的劳动者或企业家参与学校活动,丰富教学形式;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参考资料所提供的内容,积极开发校园德育资源,收集优秀学生和成才典型的先进事迹以及社会上丰富多彩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的素材,特别是社会的新发展、改革开放的新成果和实践中产生的新知识、新观点、新事物、新典型等充实教学内容。

·德育研究·如何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四、切实改进德育课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很多中职学校在评价学生学习质量时,往往简单的以期中和期末成绩以及学生平时的出勤情况为依据,这种评价不能客观地评价学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利于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改革评价方式,就应当改变过去的单一的评价方式,实施多元的评价方式要坚决克服以考卷定成绩,导致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倾向,即把教师评价、班级评价、个人评价和社会实践单位的相关人员评价相结合,把成绩评定和个人品行表现相结合,更加注重学生课内、课外学习和活动相结合。

(1)评价学生的学,应遵循知识、能力和觉悟相统一,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则。评价的范围应包括对有关知识的了解、理解程度,对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以及在学习中形成的品格和态度。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考核、学生的自评互评、家庭和社会的评价。其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考核,包括日常表现评价、学习成果鉴定、纸笔测验、学期评语等方式;学生的自评互评,包括学生的自我反思、收获和进步的总结、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等方式。

(2)评价教师的教,包括教师对课程定位的把握、教学原则的贯彻、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教学过程的驾驭,以及学生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教学效果是否良好,教师自我反思、征求其他教师意见、教学督导评估等。

(3)对学生行为的评价包括课内外学习表现和日常生活的实际表现。主要是评价学生人生成长实践的实际表现,要坚持正确的价值标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人生成长的趋向。通过对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的行为表现给予正确评价,发现学生的优点并激励其进步,指出存在的问题,使之明确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陆璟.探究性学习[J].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智力开发研究所.

[2]《教育部新一轮中职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方案出台》教育部网站.

[3]《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8年12月10日颁布执行.

[4]吴少荣,邝丽湛,何军,宋景堂编著.中学政治教育新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5]焦旭伟.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模式改革探究[J].科技资讯,2012(20).

浅谈会计人员职业素养 篇8

摘 要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的生产和人的智力的充分发挥为支撑,以信息化网络化为基础,通过持续、全面的创新,最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促进科技、经济、社会的和谐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在经济、社会运行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同时也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经济下的会计人员,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立体的经济知识、分析整理信息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高素质的会计人才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人员应具备怎样的职业素养,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关键词 会计人员 职业素养

一、职业道德修养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人员必须熟练地掌握会计方面的各项法规和业务,有强烈的法律意识和原则性,使法规贯串于会计日常工作的全过程,“依法理财,依法核算”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关键。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经济管理和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根本保障,是整个会计行业生存发展之根本。“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就没有会计。会计职业道德对于会计职业如同社会道德对于一个国家的社会风气,涉及到的是一个根本性的职业生态环境问题。中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规定会计职业道德为: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提高技能、搞好服务。会计人员必须时刻以《规范》严格约束自己,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二、知识素质

如今,现代财会工作已从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发展到成本控制、资本预算、营运资本管理、风险控制、业绩考核与评价等,这就要求财会人员具备立体的知识结构,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还要熟悉相关行业的知识和技术。我们基层财政所,处在会计工作的最基层,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都在这里得以实现,需要我们会计人员兑付、记账,所以每一位财会人员都要有一身过硬的本领,才能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在会计电算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财务人员应具备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会使用财务软件;随着中国法律的不断完善,财会人员不仅应该了解会计法,而且应该了解经济法、合同法、税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参与企业的管理和决策,财会人员必须精通各项法律、法规,熟知财务管理、审计、金融、证券、人力资源等相关专业知识。财会人员只有具备了立体的经济知识,才能从较高的视角上把握财会工作的运行规律,才能利用战略性的思维观点,对经济活动作出准确的判断。

三、信息的整理分析能力

会计工作从总体上说,是以经济活动为依托,对资金运动的全过程进行直接记录和反映,通过生成和提供会计信息,为决策者分析企业的发展状况和趋势,改善经济管理,加强宏观调控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提供客观依据。因此,会计人员应具备对信息的整理分析以及快速作出反应的能力,为管理部门提供必要的信息,使企业能够适时作出决策,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强者。

四、创新能力

面对“服务主体多元化、信息需求多样化、管理手段电子化”的新形势,会计人员必须改变循规蹈矩的思维模式,从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两个方面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适应新的工作模式和理财环境。

又如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学习求“深”,打牢业务基础

首先,向书本学习,找到财会人员应该掌握的基本专业知识,例如会计基础、会计程序、会计法规、会计制度等,学深学透这些基础的专业知识。其次,向实践学习,在工作中边干边学及时找出不足,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总结经验。再次,向他人学习,多向领导和同事请教,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最后,向自己学习,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成功中汲取经验。再者要及时掌握新的会计制度及相关知识,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必然需求。

2.业务技能求“精”,练就过硬本领

勤学练就过硬业务技能的前提条件。勤学,首先是立足本职学好业务知识。要立足本职岗位弄懂弄通业务的基本原理,熟练操作各项业务,正确确立业务技能的选项。在学好业务基础知识的同时,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断适应时代的需要,特别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和整理各种业务技能练习的经验体会,学习其方法,为今后开始新的业务技能练习打下基础。再次是同事间互相学,取长补短。勤练是练就过硬业务技能的必经之路。熟能生巧是准确掌握业务技能的基本要领。

3.实践运用求“融”,切实发挥作用

当然只是一味的学习还是不够的,还要做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灵活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并同实际工作相结合。例如:企业会计人员应该经常深入生产一线岗位,了解生产工艺流程、生产常识,加强与其他内部控制人员对成本控制工作之间的交流,及时把握成本信息,为企业准确核算成本、加强成本管理、降本增效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料。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详细、有效的会计信息。这样才能有效控制单位的成本,单靠“纸上谈兵”是搞不好财务工作的。

4.职业操守求“诚”,树立良好形象

单靠提高业务素质还是不够的。职业道德问题是另外一个基本问题,遵守职业道德非常重要,这方面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会计法》的制定和出台,对于规范会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起了重大作用。企业的诚信原则,首先要求会计人员做到诚实可信,否则一切都是空谈。但是部分单位会计人员对《会计法》的学习力度不够,在许多方面做的不到位,一些关于内部控制约束机制没有起到作用,这也影响我们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这就要求我们把职业道德提高到一个突出的地位上来,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依法办事,不做假账,从我做起,真正树立会计人员在公众中应有的良好形象。

烘焙人员如何培养职业素养 篇9

1. 体育素养的概念和结构

体育素养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一个人体育方面的修养,其中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体育审美、体育修养等方面。作为职业学院的学生,在校期间是接受学校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的身体发育基本完成,身体素质也已经定型。在步入社会之后,由于工作应酬等因素,学生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所以对于职业学院的学生来说,体育素养的培养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形成一个以终身体育为核心,保持身心健康的体育意识。

(1)体育知识。体育知识包括生理卫生常识、体育人文知识和体育锻炼常识三个方面。学生需要了解体育活动对于人类身体生理和心理健康的作用,从而科学、有计划地进行体育锻炼,并且对体育赛事具备初步评价能力,能够体会到体育的价值

(2)体育技能。体育技能既是锻炼技能和评价技能,学生应该在了解和学会多种基本运动的前提下,熟练地掌握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基本健身运动。对于一些在体育运用中常见的身体损伤能够熟练地进行处理。

(3)体育审美。体育审美则是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够欣赏重大的体育赛事并且做出基础的评价。对体育运动可以从体育美的角度上去分析和欣赏。

(4)体育修养。体育修养要求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尤其是竞技类的体育项目,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谨记体育运动的宗旨和目的,不要因比赛成绩而与对手产生冲突,而是要抱着切磋探讨的心态来对待比赛。

2. 职业学院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现状

调查发现,有大约四分之三的职业学院学生认为户外体育课和体育理论课不重要,对待体育课也不是很积极,而对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也很少有学生能深刻地认识到。学生最注重的是就业问题,看起来与就业关系不大的体育则受到了学生的忽视。就学校方面来看,虽然有些高校认识到体育素养培养对学生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经验不够和学生的态度不积极等原因,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很难达到培养目标。还有部分院校尚未认识到体育素养培养对学生的重要性,只是一味地强调专业知识和技能。

对于职业学院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目前最严峻的问题就是需要让学生和职业院校清楚地认识到其重要性。只有认识到职业学院学生体育素养培养对学生的重要性,学生和学院方面才会花时间和精力在职业学院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上面。

3. 职业学院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和方式

(1)培养的重要性。职业学院的学生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学生在毕业后选择的职业多为技术类的工作,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比较高,这是需要学生在学校中培养的。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素养,才能为技术性的工作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很快,生活压力也比较大,用来体育锻炼的时间都因为工作、应酬等原因一缩再缩,基本的体育锻炼时间很难得到保障。而具备良好体育素养的人,会形成一个终身的体育思想。即使是缺少足够的体育锻炼时间,也会因为体育思想而注重这一问题,从而去改善这一现状。

(2)培养的方式。要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首先需要提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现在各个高校都开设了体育类的选修课程,每项体育运动都有专门的课程供学生选修。这样分类具体的体育课程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体育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是对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的第一步。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去学习体育知识。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进行正确规范的体育运动,还可以让学生很轻松地记住体育知识。

比赛也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式。组织一场规范有序的体育比赛,不但可以检验学生的体育技能,还可以考查学生的体育修养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摘要:职业学院是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学生毕业之后主要以技术类工作为主,这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往往只注重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学生的体育素养培养往往会被忽视。

关键词:职业学院,体育素养,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贾志顺.浅谈高职院校体育选项教学需要改进的几个方面[J].科技资讯,2010(33).

谈谈对审计人员职业素养的认识 篇10

审计职业素养是指审计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审计人员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主要包含职业理念、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技能。

(一)审计职业理念。是指审计人员热爱本职、献身审计的职业定向。在行政体系中,审计部门不管钱、不管物,是名副其实的“清水衙门”,而且审计人员常年出差,照顾不了家庭。在这种情况下,强调敬业爱岗,提倡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自觉地抵制金钱的诱惑,对稳定审计干部队伍,不断发展审计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要求国家审计人员把审计事业与维护国家财经纪律、保障经济平稳运行、维护百姓切身利益联系起来,树立为审计事业献身的思想,热爱审计,并为此不断追求、努力奋斗。

(二)审计职业道德。是指审计从业人员应当遵守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对审计从业人员的道德意识、道德修养等所作的基本要求。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主要体现在:

1.依法审计,坚持原则。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任务时,要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审计程序办事,对问题的处理,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不徇私情,不拿原则作交易,不被干扰所影响,不被人际关系所左右,正确行使审计职权,严格审计执法,努力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审计监督的权威性。

2.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审计人员在办理审计事项时,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严谨扎实的作风,从严实施审计,力求掌握最真实可靠的审计证据,并对获取的信息资料,认真加以归纳分析,对问题不掩盖、不夸大,如实反映情况,慎重作出审计评价,确保审计质量,尽力规避审计风险,力争使每一个审计结论都能经得起法规和历史的检验。

3.廉洁奉公,保守秘密。审计人员只有做到廉洁奉公,才能树立良好形象;只有做到保守秘密,才能赢得被审计单位信任。因此,审计人员一定要自觉遵守各项廉政规定,严守工作纪律,依法行使职责和权力,顶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在思想上筑起一道抵御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侵蚀的坚固防线。

(三)审计职业作风。是指审计人员的敬业精神及对待审计工作的态度,主要包括:

1.扎实的工作作风。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审计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工作作风。一是要严肃认真。在贯彻执行上级指示决定上,要不折不扣、一丝不苟;在日常工作中,要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坚持按审计程序办事;在实施具体审计任务时,要潜下心来,真抓实干,切实把问题查深查细查透,做到不留死角、不走过场。二是要准确无误。对审计数据要准确统计;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要如实反映;对问题的处理要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和建议,做到合理合法,便于执行。三是要严谨细致。审计工作是一项既细致又繁琐的工作,稍有疏忽,就会出现差错。因此,审计人员一定要注意磨练自己的细心和耐性,做到不马虎、不厌烦,努力把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差错降低到最低点。四是要实事求是。要敢于说真话,不欺上瞒下,不弄虚作假,做到“诚实、本份、公正、可靠”。

2.积极的进取精神。当前审计工作面临着许多困难和矛盾,客观上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顽强拼搏的精神,顺应形势,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要求审计人员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加强学习与研究,提高消化新东西、理解新思想、挑战新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审计人员一定要知难而进,树立有所作为的思想,消除畏难情绪,勇于向困难挑战,变压力为动力,不断增强使命感、责任感。要勇于创新,敢于同陈腐的意识决裂,实现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的转变。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审计势在必行,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奋发学习,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不断改进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在实践中探索出一套适应新时期审计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以适应未来审计的需要,实现审计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3.良好的团队意识。审计工作是一项集体性工作,需要依靠审计人员的集体智慧、分工协作去完成,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团队意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要明确自己所承担的角色和任务,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力争在团队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在审计实施阶段,审计组长根据工作进展和情况变化作些人员分工调整是经常遇到的事情,对此,审计人员要不讲条件、愉快服从,要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审计工作专业性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特长,所以,相互之间要注意协调配合,以己之长,避他之短,取长补短,齐心协力,共同为团队的整体利益与目标的实现而尽力。

(四)审计职业技能。是指审计人员从事审计职业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一般技能和专业技能。审计人员的一般技能包括识别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采取适当技术调查的能力、咨询过程中的团队工作能力、收集与评估证据的能力、有效地提出与辩护意见的能力,以及正确地处理敏感与秘密信息的能力;特殊技能包括应用相关审计准则与指南的能力、调查与抽象逻辑思维及鉴定分析能力、职业怀疑的能力,以及抵挡与解决冲突的能力等。专业技能包括智力能力、技术运用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智力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主要包括认知、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能力。这些能力可以帮助国家审计人员在复杂情况下进行正确的分析与判断,以形成恰当的审计意见。技术运用能力包括审计技术、统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实际掌握与运用能力。这些技术的掌控程度直接影响到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重大错报风险的整体判断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指国家审计人员在社会交往中,可以达成相互尊重和友好合作的能力,它包括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有效沟通,以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学习能力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借鉴。为了更好地胜任工作,审计人员应该始终保持自觉学习的习惯,以满足高标准审计服务的能力要求。应变能力指国家审计人员在遇见突发事件时,可以保持沉着冷静心态,并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的能力。

(作者单位:陕西药业集团)

上一篇:关于违规情况说明范文下一篇:农村电商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