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艺术设计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

2022-05-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内容摘要:2020年11月3日,由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主办的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在山东大学召开,发布《新文科建设宣言》,对新文科建设做出全面部署。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作题为《积势蓄势谋势识变应变求变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的主题报告。报告强调文科教育是培养自信心、自豪感、自主性,产生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形成国家民族文化自觉的主战场主阵地主渠道,新文科建设应该培养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文科人才。作者认为,艺术设计类学生应在此“新文科建设”的时代浪潮背景之下,结合专业特色及发挥学科优势,融合创新创业最先进的理念。文章从生源构成比例、培养目标更新、人才培养体系更新、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更新五个维度,探讨新文科建设视域下艺术设计类双创教育的革新。

“新文科”的概念最早来自于美国希莱姆大学,这所学校感觉到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提出了“新文科”的概念。希莱姆大学改造了几个学科,这些学科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把文科和理科结合起来,“文理交叉”成为希莱姆大学新文科的最重要特点。

新文科与传统文科相较,应秉持新理念,确立新使命,赋予新内容,运用新方法。笔者认为,加强新文科建设,要把握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文化,培养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家,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叉融合,形成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学派。

一、艺术设计类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知识经济发展是创新型国家建设持续推进的动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已成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导向,因为人才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主要承担者。艺术设计类大学生是新时代人才队伍的一支有生力量,他们的就业问题一直是国内外高校的重中之重。

在就业难这一问题中,待就业占比最能反映就业的难度。2003年至2019年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抽样调查”显示,2003年高校毕业生待就业的占比高达35.8%(2005年22.4%、2007年22.6%、2009年26.4%、2011年21.9%、2013年23.4%、2015年12.8%、2017年10.1%、2019年12.3%)。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充分辅助大学生积极主动就业,不仅是破解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有效举措,也是主动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面向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必然要求。以陕西省西安市普通二本高校西安文理学院(含有艺术设计类专业)的2020年10月就业数据为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毕业人数77人、已就业人数54人、未就业人数23人、就业率70.13%;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人数104人、已就业人数84人、未就业人数20人、就业率80.77%;美术学专业:毕业人数25人、已就业人数19人、未就业人数6人、就业率76.00%;公共艺术专业:毕业人数47人、已就业人数33人、未就业人数14人、就业率70.21%;四个专业的平均就业率为74.27%,待就业率约为25.73%。艺术设计类学生截止到2020年10月的待就业率25.73%,高于2019年同比数据13.43%。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艺术设计类专业在就业专业吻合度、离职率、从业稳定性、就业满意率等情况看来还是存在一定的现实困难。因此,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解决艺术设计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问题,要运用新方法、探索新道路。

首先,在话语体系上,应把西方话语体系主导下的文科转向中国话语体系主导下的文科,不完成这个转变就无法确定中国的新文科。艺术设计类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应吸收西方设计前沿成果,博采众长,加入中国设计元素,使得设计产品具有国际视野,从而获得创新创业道路上的敲门砖。

其次,在实践问题方面,应把纯文科转向文理交叉的学科,要使文科的学生具有理科的思维,以此来解决艺术类学生逻辑思维不严密、数字运算不敏感、自我管理随意性较大等现实问题。

最后,在方法论上,应从运用传统的人文社科方法转向运用现代科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特别是要运用算法,将文科的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统一,彰显新文科的科学性。

引导艺术设计类学生在创作中,不仅要有人文情怀,也应该加入科学思维的严密性。新文科将是文理打通、人文与社科打通、中与西打通、知与行打通的“四通文科”。西安文理学院兼备美术学、小学教育、视觉传达等传统文科教育的专业,同时也具备信息工程、机械与材料、生物与环境工程等优势理科专业。因此,西安文理学院践行“新文科建设”中新艺术设计类专业改革,在学科专业上是具有优先性与便利性的。

二、基本问卷调查数据统计情况及分析

本次以西安文理学院艺术学院作为调查对象,其中涵盖2016级(2020届毕业生)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两个专业方向,共计189名学生中的177人参与问卷调查,其中男生51人,占比28.81%;女生126人,占比71.19%。在偏重文科的学校里面,女生总量的占比一直是男生的两倍甚至三倍,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推动上稍显困难。女生相比男生更不愿意参与到创新创业的浪潮中,在就业方向上更侧重于稳定性,哪怕薪资水平并未达到自我预期。当然,近些年女性创业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这些女性成功创业的案例,在鼓励、引导女生创新创业教育中起到积极正面的作用。

在艺术设计类应届毕业学生中,准备选择就业方向的占比中自主创业学生仅有8%,选择国有企业就业占比10%,选择学校及科研院所就业占比10%,选择外资企业占比3%,选择事业单位占比17%,选择其他就业方向占比16%(图1)。由此可见,在传统就业类型上,多数学生还是考虑稳定性更强的企事业单位为首选,极少数学生选择自主创新创业。这主要是因为创业本身固有的风险性,但是也不乏长辈们传统观念中,只有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就业才算真正体面的工作。

新文科背景之下培养目标要更新,一定要把高素质、高水平、国际化作为突出的特色,高水平的艺术设计专业要培养能够登上国际舞台的艺术人才,满足人才需求。同时应当增加理工类前沿科技讲座,如与理工科结合紧密的艺术类教学训练项目,以及增加第二课堂里面的理科课程元素。

艺术设计类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希望得到二级学院的相关支持。在全部177名学生中,91人希望学院举办更多创业类大赛,128人希望出台相关扶持奖励制度,94人希望创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121人希望学院给予资金支持,3人则有其他学院支持的内容(图2)。这显示艺术设计类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存在一定的实际困难与问题,需要得到二级学院的各方面支持。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与必修课之间的时间冲突成为学生面临的实际难题,学校虽然鼓励学生创新创业,但是若与学业冲突,则认为学生最重要的事情是学习,创新创业被看作最不重要的事情,甚至是“不务正业”。也有个别学生由于对创新创业没有更深的认识,或者已经有更好、更稳定的就业单位,或者已经考取硕士研究生,更渴望在迷茫的人生十字路口得到教师的宝贵指点。新文科背景之下师资队伍要更新,现在艺术学院的师资是以理论研究、学科建设为主的师资团队,因此,教师缺乏创业方面的实践经验、知识,很多理论更像是纸上谈兵,不具有指导性。大部分教师年龄偏大,导致这部分教师在创新创业热情度上有所不足,因此,传递给学生创新创业的热忱略显逊色,在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上很难给予学生帮助与启发。少数专业开始聘请社会上具有实务创业经验的人来做创业演讲,学院也会结合职业技术学院SYB课程的培训,但是这样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的渴求程度对比起来显得杯水车薪。高校要适应新文科建设和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需求,为来自艺术设计公司的师资留出一部分的课程数量,让更多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设计师进入高校,这些是不可或缺的师资力量。

2020版本人才培养方案中,选修课共计8学分,其中,人文社科类课程2学分、自然科学类课程2学分、创新创业类课程2学分、技术技能类课程2学分。艺术设计类学生希望在创新创业选修课程(2学分)中加入不同内容的课程,99人希望加入企业运行管理课程,112人希望加入创业成功案例分析,110人希望加入管理者应具备的素质,85人希望加入如何创办自己的企业,其他选择3人。可见学生对选修课只看慕课或者照本宣科的老旧课程内容感到不满足,希望加入更多实用型知识。

新文科背景之下人才培养体系、课程内容、课程体系、培养方式、考试考核方式等都应更新,可以以企业人才订单需求为导向,让企业为人才培养提要求,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1]。这有利于学生在就业时的接轨环节更加顺畅,不需要较长的实习适应期。同时应增加科学技术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前沿知识。在创作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加入理科运算,让设计作品得到更多数据的论证支撑,不是单纯的凭感觉[2]。

艺术设计类学生在创新创业中最需要什么样的能力?129人认为需要会沟通的能力,120人认为需要善用做图软件的能力,122人认为需要创业团队管理能力,94人认为需要商业谈判能力,4人认为需要其他方面能力(图3)。由此可见,艺术设计类学生在创新创业中最急迫提升的能力是与人沟通交流,会沟通、善表达成为艺术类学生的追求[3]。此外,团队协作能力也尤为重要,艺术设计类学生本身个性鲜明、特立独行的气质伴随整个求学生涯,在面临身份角色的转换之时,既要保留有益于创新的个性,又要增强集体规则的共同性、统一性,而不是简单地打磨、去除[4]。

笔者认为,高校培养模式应结合企业用人需求形成新的协同育人机制。每年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40%的项目名称可以由企业来直接命题,由学生认领相关题目,教学相长,用发散性思维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一方面,学生的能力在项目中得到实际提高;另一方面,企业在这一合作过程中发现优秀毕业生,可以为企业补充新生力量提供人才储备。

结语

综上所述,当代社会对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新时代的艺术设计类学生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必须具备综合竞争力。要提升创新创业的能力,适应复杂的社会发展形势,跟上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成为具有创业综合实力的艺术设计类复合型人才。

艺术学院在创新创业教学组织与实施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互联网+”、5G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手段,分析艺术设计类学生特点与需求,将艺术设计类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起来,更加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从根本上增加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市场综合竞争力以及自主创新创业能力。将艺术设计类学生的综合实力全方位提升,从而培养人民、社会、政府满意的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新时代大学生。

参考文献:

[1]陆国栋,徐展斌,张聪等.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现状分析及培育途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3)

[2]苏春景.当代中国特色教学流派的生成机制[J].教育研究,2015(9)

[3]闵维方.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张宝君.“精准供给”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实反思与应对策略[J].高校教育管理,2017(1).

上一篇:从概念教学入手,提高地理教学效率下一篇: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