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非癌性疼痛患者医患沟通现状及对策

2022-05-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非癌性疼痛患者的医患沟通现状及改进对策。方法:选取在泰州市中医诊断为慢性非癌性疼痛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填写老年慢性非癌性疼痛医患沟通现状调查问卷,依据问卷调查结果分为A组(医患沟通不良,23例),B组(医患沟通较好,77例)。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病程、疼痛程度与沟通现状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结果:A组病程长于B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病程、疼痛对沟通现状产生影响(OR>1,P<0.05)。结论:病程越长,疼痛程度越重,医患沟通效果越差,需要采取科学高效的改进措施,以提升医患沟通效果。

【关键词】老年;慢性非癌性疼痛;医患沟通现状;改进对策

伴随医疗体制的改革,医患矛盾、医疗纠纷等呈现上升趋势,紧张的医患关系已经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1]。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缓解医疗纠纷已成为社会各界积极探讨的问题之一。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错综复杂,但据中国医师协会的调查表明,90%以上的医疗纠纷是由于医患沟通不当或不够导致[2]。人口老龄化是我国未来人口发展的确定性趋势,而慢性非癌性疼痛是老年常见慢性疾病,其存在患病率高、就诊率低、治疗后完全缓解率更低的特点。因此,结合本国国情,以老年慢性疼痛患者为对象,研究医患沟通现状及沟通需求很有必要。基于此,本研究探讨老年慢性非癌性疼痛患者的医患沟通现状及改进对策。具体如下。

1

1.1一般资料选取在泰州市中医院诊断为慢性非癌性疼痛患者100例,根据老年慢性非癌性疼痛医患沟通现状调查问卷结果分为A组(医患沟通不良,23例),B组(医患沟通较好,77例)。A组男12例,女11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9.71±2.12)岁;B组男39例,女38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70.16±2.19)岁;两组基本资料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纳入标准:均经临床确诊为慢性非癌性疼痛;病例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严重器质性病变;精神疾病、明显智力损伤、认知障碍者;自行退出不接受调查者。

1.3方法①制定医患沟通现状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前,对调查小组进行培训、指导、考核,严格进行质量控制,按照问卷及调查表标准进行讲解,确保患者知道如何填写,确认患者填写完整后回收问卷及调查表,明确医患沟通现状。②统计两组病程及疼痛程度,其中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3]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无痛是0分;轻度是1-3分;中度是4-6分;重度是7-10分,得分越低,疼痛改善情况越好。

1.4评价指标①统计两组病程长短及VAS评分。②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病程、疼痛程度对沟通现状的影响。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病程、疼痛程度对沟通现状的影响,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2.1两组病程、VAS评分比较A组病程长于B组,VAS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病程、疼痛对沟通现状的影响分析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病程、疼痛对沟通现状有影响(OR>1,P<0.05)。见表2。

3

截至2017年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规模已经超过2.4亿,占总人口17.3%,且人口老龄化存在着“未富先老”等特征[4]。老年患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据调查老年人中60%-70%患有慢性病,由于生理变化、社会角色等转变,易出现调试危机,科学高效的医患沟通作用重大。

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是我国医疗事业的重要问题,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临床医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越来越受到中国高等医学院校的重视。但由于起步稍晚,我国医患沟通教育发展尚不完善,医患沟通教学改革还处于探索阶段,医患沟通效果不佳增加医疗事业承受着的压力[5]。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病程长于B组,VAS评分高于B组;且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病程、疼痛对沟通现状产生影响,病程越长,疼痛程度越重,医患沟通效果越差。因为老年慢性非癌性疼痛患者长期遭受较为严重的疼痛困扰,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绝望等不良情绪,会加重对医生的信任危机。同时在日常沟通过程中,患者因为生理以及心理的因素会导致配合度依从性下降,医生不能得到真实有效的沟通反馈,而患者病情得不到改善会将矛头直接指向医护人员,引起医疗纠纷,双方信任危机逐渐加大,医患沟通效果不佳。另外,医方工作任务重、没有充足的时间精力进行医患沟通;缺乏沟通技巧,沟通不畅;医学专业欠缺无法有效答疑解惑。患方文化层次低,沟通受阻;医疗知识匮乏;沟通愿望不强,完全依赖医师等原因均是导致医患沟通效果较差的影响因素。针对以上因素要采取以下措施:①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患沟通文化,表现在医护人员不仅要关注患者“病”的必要生理需求,还要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在制定针对性治疗护理方案的同时,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提升医患间的信任感;②对医护人员进行沟通技巧培训,可以在培训过程中设置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性格特征的患者沟通模板,进行情景模拟,要求医护人员从专业视角出发,但要采取最通俗易懂的沟通方式实现与患者的高效沟通,提升医务人员的沟通水平。针对沟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集中讨论出应对措施,再行演练,确保患者明确知晓要点;③合理调配人力资源,确保医护人员在工作之余有较为充足的时间精力与患者进行必要日常沟通,有效答疑解惑;④日常中做好健康宣教,提升患者对疾病、治疗、护理的了解程度;⑤加强医护人员的伦理、职业素质教育,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有效解决患者有关疾病、治疗、护理的疑惑;同时加深医护人员的道德感、责任感等,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

综上所述,病程越长,疼痛程度越重,医患沟通效果越差,需要采取科学高效的改进措施,以提升医患沟通效果。

[1]王燕.从医患关系的现状论医学生沟通能力的教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27(4):98-100.

[2]郭艳艳,迪丽拜尔.热西提等.关于《医患沟通》课程教学的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4):549-551.

[3]潘琰.强化疼痛护理对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程度和满意度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19,21(11):1579-1580.

[4]尹惠茹,袁华,石晓群,等.深度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养老机构发展困境与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3):3345-3347.

[5]朱文君,郁诗阳,王道珍.新形势下培养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的探讨[J].卫生软科学,2019,33(7):68-71.

上一篇: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下一篇:国有企业财务信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