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健康教育计划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慢性病健康教育计划(共11篇)

慢性病健康教育计划 篇1

一、学生防肥胖工作

(一)加强健康教育,提高肥胖危害性知晓度。针对学生家长,开展学生合理营养的健康宣教,利用家长会等机会,进行多方面内容的专题讲座;扩大宣传覆盖面,提高肥胖危害知晓度。

(二)加强体育锻炼,帮助肥胖学生增强体质。认真上好体育课,加强体育课堂教学管理,对体育课运动负荷进行评价,指导学生科学锻炼。认真组织做好广播操,上好体育活动课,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三)加强肥胖监测,掌握学生肥胖发生状况。定期对学生进行体质监测,并对体质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了解学生肥胖发生总体情况,建立超重或肥胖学生档案,作为肥胖干预的重点对象。

(四)加强家校沟通,指导家长落实配合工作。对肥胖学生或有肥胖趋势的学生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并同步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指导家长为学生提供营养均衡的膳食,并督促学生适量运动。家长与学校相互配合,共同控制学生体重。

(五)开展重点干预,力争降低肥胖检出率。针对肥胖学生或有肥胖趋势的学生,开设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矫治训练活动,增加学生活动量,合理膳食,积极帮助学生控制体重,增强体质。

二、学生防龋齿工作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儿童龋齿防治工作。龋齿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仅次于癌症、心血管疾病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龋齿的高发期为6-14岁。龋病已严重影响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卫生部已将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幼儿列为开展牙病防治、促进口腔健康的重点人群。因此,有计划地开展学生口腔疾病综合防治,加强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进行口腔健康检查,推广应用科学有效的口腔疾病预防适宜技术,对改善中小学生口腔健康状况,提高学生口腔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认真组织,落实龋病防治措施。一是在小学开展集体刷牙培训,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正确选用牙膏和牙刷,提高正确刷牙率。二是加强龋病监测与干预治疗,定期组织对学生进行龋齿检查,对查出的龋病患者及时进行填充治疗。三有条件的并在学生、家长知情自愿的原则下,开展滴涂氟保护漆防龋工作。

慢性病健康教育计划 篇2

关键词:卓越医生,皮肤性病学,教学改革

2012 年以来,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 教育部、卫生部加快推进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 改革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在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背景下, 皮肤性病学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应积极实施教学改革, 为探索构建卓越人才培养模式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1 皮肤性病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皮肤性病学包括皮肤病学和性病学, 二者都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内容, 而临床医学是生命科学范畴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以认识和防治各种疾病、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为任务的科学, 是一门涉及面广、整体性强的临床二级学科, 与其他临床学科一起, 共同构成了临床医学的主要内容[1]。

在课程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及教学手段和方法方面,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强调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 推进医学基础与临床课程的整合;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及教学方法改革, 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 倡导小班教学、小班讨论。

2 改革皮肤性病学教学模式

皮肤性病学教学改革围绕课程教学的两个基本问题展开: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手段方法的革新。课程是构成教学计划的基础, 通过教学计划的实施并不断完善, 逐步形成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所提出的要求, 结合学科特点, 对皮肤性病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同时根据实际的教学任务安排,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 主要进行以案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改革。

3 皮肤性病学教学改革实践

3.1 教学内容的组织

皮肤性病学是直观性强, 以形态学的判断为主要诊断手段的临床学科, 其病种繁多, 临床表现复杂, 需要在大量对皮损形态的观察中获得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思维[2]。同时, 该学科需要有扎实的“内外妇儿”、急诊、预防及人文医学等学科作为支撑。梳理皮肤性病学教学大纲, 强调早期接触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以临床实例为基础组织教学内容, 对疾病的讲授以临床实例或案例为先导, 引导学生思考, 不断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以学科特点为蓝本建立病例资料库, 将典型皮损及病理学表现进行归纳总结, 将病例资料库电子化、数据化、信息化。

3.2 教学手段方法的革新

病例一般都是通过综合或复杂性的表观展现, 病人之所以得病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运用案例教学方法,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积极性[3]。在医学教育中, 案例通常指临床病例, 案例教学法即以案例为导向的学习 (Case-Based Learning , CBL) , 特点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担责任, 并通过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4]。根据临床课程的共性和皮肤性病学课程的特性, 在教学实践中进行CBL教学改革。譬如在围绕某个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疾病的教学中, 先将病例提供给学生,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 再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分析、总结和概括, 直到学生彻底掌握。

3.3 教学改革的实施情况

某医学院从2013 年起, 皮肤性病学教学改革以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 在2010 级学生中开展皮肤性病学教学改革, 现已在3 个年级的学生中进行了改革探索与实践。

4 教学改革实践初步评价

4.1 教学改革前后的成绩分析

某医学院自2010 年起逐步开展以执业医师考试为导向的课程考核改革, 课程考试的题型和难度与执业医师考试接轨。为对教学改革进行初步评价, 采集了皮肤性病学教学改革前后6 个年级的课程考试成绩, 分为改革前和改革后两组进行t检验。运用的统计软件为SPSS10.0, 结果见表1。

从表1 可以看出, 教学改革后学生的皮肤性病学课程考试成绩高于教学改革前 (P<0.05) 。

4.2 学生评价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学生对教学改革的评价 (对改革后教学的认同程度) 。学生对教学改革的认同度见表2。

从表2 可以看出, 实施教学改革的3 个年级对改革的认同度呈逐渐上升趋势, 说明教学改革逐步被学生所接受。

5 讨论

5.1 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促进课程整合

皮肤性病学涉及组织胚胎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药理学、预防医学、内科学、急诊医学、医学伦理学等多学科内容, 在传统教学中, 上述课程的讲授都是以学科为中心的, 课程之间缺乏关联, 按学科分类分别授课, 教学缺乏与临床的联系, 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知识的记忆。皮肤性病学开展课程整合的尝试和实践, 不仅减少了课程间相同内容的重复, 精简了教学内容, 强化了知识之间的关联性、逻辑性, 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 还提升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2 紧密结合学科特点, 打造师生互动交流平台

皮肤性病学以形态学诊断为主要诊断手段, 海量的皮损图谱和病例资料可通过数据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方法向学生推送, 学生可在任何时间、地点学习。譬如建立皮肤性病学微信公众号, 设置各种栏目, 包括学科前沿、学习图库、病例学习及师生互动等。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加之微信等功能的逐渐丰富, 为学生提供了内容更为海量、更为便捷的学习渠道。

5.3 及时分析反馈教学信息, 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目的在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质量是教学活动的生命线, 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为了确保教学改革能够取得成功, 加强对教学改革的过程控制显得尤为重要。为此, 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生评教、同行评教和专家评教工作, 及时梳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认真修正。将各类评教信息与学生考试成绩结合起来, 综合分析, 不断完善教学改革方案, 提高教学水平,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2]范星, 肖凤丽.浅谈皮肤性病学教学改革[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7) :297-298.

[3]李竞, 王振维.医学教育中整合学习的理论基础与促进因素[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 12 (10) :1490-1492.

慢性病健康教育计划 篇3

这样的教训不在少数,因而这里要提醒慢性肝病患者定期随访、检查您的肝脏,及早发现病变,才能为自己留有一线生机。

检查项目,心中有数

肝功能由于肝脏生理功能极为复杂,因此肝功能检查种类繁多,只能选择几种有代表性的项目来了解患者肝脏功能的情况,如蛋白质代谢功能,胆红素代谢功能及转氨酶检查,医生可据此了解肝细胞受损害的程度。

乙型肝炎血清病毒标志即俗称的“两对半”检查。主要反映乙肝病毒在体内的“活动”情况。

甲胎蛋白(AFP)迄今为止,甲胎蛋白仍为诊断肝癌最常用的标志物,其准确率最高时可达90%。通常,对于甲胎蛋白增高者,非癌性肝病多在3个月左右即下降,而肝癌则持续高峰或逐渐上升。尤其是谷丙转氨酶(ALT)无明显增高者,需高度怀疑为肝癌。

B超检查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具有简易、准确、快速、无痛苦等特点,因此容易被人接受,成为医生诊断疾病的有力助手。尤其当怀疑有合并脂肪肝或有早期肝硬化、癌变的可能性时,B超有较大的鉴别诊断意义。

以上只是在体检中通常选用的项目,在这些检查中如发现问题,则应及时进一步做相应的深入检查,尤其当有肿瘤之虑时,应进一步做CT、核磁共振(MRI)等检查。

间隔时间,因人而异

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这是指HBsAg(表面抗原)和乙肝病毒 DNA阳性,e抗原或e抗体阳性,转氨酶在正常范围者。应至少每年检查2~3次肝功能,1~2次乙肝血清病毒标志、乙肝病毒DNA和甲胎蛋白,并应动员其做肝穿刺检查,以便进一步确诊并做相应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当转氨酶持续正常,且乙肝病毒DNA阴性时,建议每6个月检查一次乙肝病毒DNA、转氨酶、甲胎蛋白和B超;对转氨酶正常但乙肝病毒DNA阳性者,建议每3个月检查1次乙肝病毒DNA和转氨酶,每6个月进行一次甲胎蛋白和B超检查。

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 篇4

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的加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慢性病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院将慢性病防治工作纳入我院综合考核目标,创造支持性的环境,走“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道路。根据上级慢性病防治相关文件的要求,特制定2014年我院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建立慢病基础信息登记,针对重性精神病、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首诊病例进行登记工作,制定慢病管理工作制度,由分管副院长分管此项工作,医教科具体负责实施,责任落实到人。

2、加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初筛工作,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化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减少或延缓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3、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住院病人入院宣教,普及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4、创建无烟医院,无烟病房,按照我院控烟工作制度及奖惩方案执行,医院后勤工作人员及病区设置控烟督导员,对进入我院公共场所的人员进行控烟宣传,对吸烟人员进行劝导,各科室

建立控烟督导登记本,有记录可查。

5、对我院健康食堂进行规范化管理,对职工进行健康生活方式培训,对职工发放控盐、控油壶,每年举行全院职工进行一次健康知识竟赛,有记录可查。

二、疾病监测工作目标

对心脑血管事件及肿瘤病人进行登记,对死亡病人进行死因监测并登记上报金山社区疾妇站,对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对达到诊断标准高血压病人进行登记并上报金山疾妇站进行相应管理。

三、实施计划

建立慢病工作制度;对一般人群、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机制。

1、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病的检出:利用患者就诊、健康体检、门诊免费测血压、血糖、主动检测、首次测血压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2、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登记:将检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并上报金山社区疾妇站。

3、体检中心每月上报体检单位及体检总人数,对达到高血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进行详细登记并上报金山疾妇站进行管理。

4、对社区进行慢性病知识讲座,参加市疾控中心的慢性宣教,对基层医护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每年对医院职工进行慢性病知识培训。

5、不定期邀请上级医院专家对我院医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四、对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导和干预

1、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和检出:按照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标准,通过日常诊疗、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主动筛查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2、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指导和干预:对高危人群采取群体和个体健康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健康教育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通过健康教育提高高危人群对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的了解,给与健康方式的指导,定期测量血压,血糖。

根据基层人群的健康需求,广泛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群众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用“精神卫生日”“高血压日”“世界糖尿病人日”等宣传日,宣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和防治理念,引导社会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关注,提高人群慢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促使人们改良不良的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消除或减轻相关危险因素,降低慢病的发病率 伤残率和死亡率。

1、建立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栏,每1季度更换1次内容,在导诊台发放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治知识宣传单。2、在辖区举办高血压、糖尿病知识讲座和健康生活方式讲座、义诊等活动。

3、在辖区开展免费测血压、血糖活动。

四、培训

按照《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对我院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对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质量。

五、评估

1、过程评估

高血压、糖尿病建档动态管理情况,高血压、糖尿病随访管理开展情况,双向转诊执行情况,35岁患者首诊测血压开展情况,就诊者的满意度等。

2、效果评估

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血压、糖尿病相关危险行为的改变率,高血压、糖尿病的血压、血糖控制情况和药物规范治疗情况。

六、督导和考核

我院医教科负责对各临床科室进行督导和考核,考核意见及时反馈到被检科室或到个人,以便及时改进工作。

各村相关科室要制定内部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和质量控制等规章制度,加强自我检查。

慢性病管理工作计划 篇5

因此,慢性病的防治和自我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而慢性病的防治的重心则在基层,慢性病的基层预防是慢性病防治最有效的手段,基层慢性病的防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慢性病防治的效果。走“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道路。根据上级慢性病防治和自我管理相关文件的要求,特制定今年慢性病自我管理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建立慢病基础信息系统,利用现有网络对糖尿病和高血压病例进行登记建档工作,制定慢病自我管理工作制度,由领导分管此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

2.让慢病患者互相面对面进行交流和学习,说出每个人自己在对抗慢病期间的心得体会,提高慢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提高对慢病得认识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或延缓慢病并发症的发生。

3.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慢病自我管理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带动更多的慢病患者和广大社区居民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普及慢病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二.实施方案:

1.利用现有建档慢病患者,定期进行慢病自我管理知识讲座,

2.每年开展12次讲座。(高血压6次,糖尿病6次)。

3.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收集详细的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根据《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的要求进行临床评估,实行分级管理和随访,对高血压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方案和非药物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技术支持。

4.对检出的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综合治疗方案,判断患者需要的管理类别进行随访和管理,并填写《基层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对糖尿病患者实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帮助糖尿病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支持。

三.组织结构:

慢性病健康教育计划 篇6

为切实加强并做好我社区慢病防控工作,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和国家、省、市、区的相关工作规范等文件的精神,特制定今年慢病防治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高血压防治工作目标

2、糖尿病防治工作目标

3、.……

4、.等内容

二、具体措施

建立健全慢病管理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和质量控制等规章制度。加强自我检查。

(一)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1、认真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慢病项目月报、季度及报表的报告工作,于每月日前将上一月慢病工作开展情况上报区慢性病防治机构。

2、规范做好慢病筛查工作。利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义诊、宣传等多种方式,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率。

3、主动开展各项干预服务工作。加强慢病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定期监测危险因素水平,高危人群每半年测量血压1次,每年检测空腹血糖1次,同时对其进行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控烟限酒等生活方式的干预指导,不断调整干预强度,必要时进行药物预防。

4、加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每年面对面地定期随访行为干预和治疗指导不少于4次,以提高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分别不低于%,血压、血糖控制率分别不低于%、%,提高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知识和技能。完成2012年市卫人委下达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任务指标。

5、大力推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加强慢病防控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各种慢性病预防控制相关的健康主题日,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社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健康意识。

(二)积极创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根据《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指导方案》的精神,结合本社区实际情况,配合我区慢病防控示范区的创建工作,积累经验,积极形成示范和带动效应。………….(三)强化慢病防治人员业务培训

为了加强我社区慢病防控工作队伍建设,按照国家、省、市的工作规范和要求,建立定期接受指导和培训制度,专业人员每年接受上级技术指导和培训不少于次。

(四)定期开展工作评估

1、过程评估:高血压、糖尿病动态管理情况,35岁首诊测血压落实情况,就诊者的满意度等

2、效果评估: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管理率、规范管理率、控制率等

3、各种活动的实施和记录情况。

慢性病健康教育计划 篇7

关键词:社区,居民健康教育,慢性病,干预

近年来, 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越来越多地侵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但是, 很多慢性病通过自觉积极行为加以控制是可以改善的[1]。作为初级卫生保健的社区健康教育, 以健康为中心, 帮助社区居民提高健康卫生常识, 对有效改善不健康的行为方式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针对本社区居民健康卫生知识普及率低、慢性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等现状, 在社区进行了慢性病健康教育和相关因素干预, 效果非常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2012年, 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辖区内的常住居民, 采取随机分层抽样法调查了28岁以上居民785人, 男性465人, 占59.2%;女性320人, 占40.8%;其中, 60岁以上的老人230人, 高血压患者45人, 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23人, 心脑血管病患者33人。

1.2 方法

我们采取统一问卷调查的方法, 安排专门入户进行走访、调查, 并结合身体检查等收集相关信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经培训后, 按照统一的调查方法和标准, 以三大类老年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和脑血管病作为相关知识进行健康教育摸底, 对社区居民在接受健康教育前后效果进行仔细深入评价。共发放调查问卷785份, 收回调查问卷765份, 有效回收率为97.4%, 符合科学评价指标要求。

2 健康促进教育

2.1 社区健康教育情况

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多年来一直在社区健康促进上不懈地努力, 在社区的大力配合和支持下, 入户进家对辖区居民进行了社区居民健康检查, 了解常住人口的基本情况、公共卫生知晓情况、居民个人健康情况以及季节性的危险病症。在此基础上, 对适龄人员进行血压测量,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发放慢性病的防御干预手册, 抽出专门时间向大家讲解合理膳食的重要意义和不同适龄人群的运动方法、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与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等, 随时解答居民提出的健康问题。

2.2 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

我们在进家入户调查的基础上, 结合我社区居民对健康教育知识提出的新要求, 开展了群众性的健康教育活动, 邀请朔州市等专家来我社区授课, 和居民一起开展座谈会, 经验交流会等。我们还专门针对“三高患者”和吸烟酗酒、肥胖抑郁等患者进行行为干预, 号召大家减少对食盐的摄取量, 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 戒烟戒酒, 合理控制身体重量。膳食方面要均衡营养, 我们的健康教育小组也实地走访了居民, 在居民家的厨房里查看了食用油、食盐、添加剂、酒水饮用量等指标, 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指导干预, 发放了取盐勺等。针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患者, 我们进一步介绍了治疗中的多种诊疗误区, 确立用药指导和具体的治疗目标, 与患者约定定期检查的日期, 随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2.3 健康教育方式

我们结合社区实际, 努力做到健康教育开展活动丰富多彩, 让社区居民喜闻乐见, 开展的活动和宣传根据群众的需要, 以不同时期、季节、一些群众急需知道的健康方面问题来吸引群众, 使群众乐于接受健康宣教。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充分整合各类资源, 互建平台, 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组织活动, 提供技术支撑。开展的健康教育活动形式多样, 如讲座、义诊、免费体检、北路梆子、二人转等, 把健康教育内容融入进去, 让居民积极参与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健康教育活动室、健康教育活动场所, 发放相应的保健书籍, 健康教育宣传栏的位置设置得当, 内容符合当前和晋北实际, 图文并茂, 深受社区群众的欢迎。

除了开展广泛性、群众性的健康教育活动和利用居民来服务中心就诊机会进行教育外, 我们还对患者发放健康教育处方, 在门诊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 将医护人员电话对外公布, 经常性地利用电话问诊, 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治疗, 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教育服务。

3 结果

健康教育后, 社区居民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所提高, 对高血压的诊断正确回答由教育前的16.5%上升为67.5%, 糖尿病诊断标准回答由教育前的5.7%上升到87.5%。吸烟人数与食盐摄取量等危险因素下降, 越来越多的居民能够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此外, 居民健康教育前后的饮食情况也有所改变, 饮食方式越来越科学。

4 讨论

4.1 慢性病患病和死亡原因

一般来说, 慢性病患病甚至导致死亡的原因有环境因素, 约占20%;生物遗传因素所占的比例最小, 只有15%;最大的原因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占到60%左右[2]。也就是说, 居民健康长寿的关键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们进行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广大社区居民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积极改正生活中的不良行为, 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适当采取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 消除和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尤其是慢性病, 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治疗渠道, 并且经济实惠, 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4.2 老龄化社区干预

我社区中有不少老人, 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很难改变, 需要我们深入家庭, 真正去理解、关心他们, 帮助其建立正确的行为方式, 作出科学合理的行为决策。

4.3 提高社区医生管理慢性病的能力

社区医生常年在基层, 相对容易获取居民的第一手健康材料, 也更方便随时跟踪患者的治疗情况。但目前承担社区保健的责任在理论层面上稍显不足[3], 因此, 开展全科培训, 提高慢性病管理培训和教育, 提高社区在治疗慢性病中的积极作用, 在当前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航, 覃军民, 何艳.健康教育与社区规划[J].卫生软科学, 1994, 32 (8) :124.

[2]林奕, 张军.社区健康教育的程序及其应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0, 23 (7) :67.

慢性病健康教育计划 篇8

黑龙江省医学会老年病学会委员 田晓彦

很多人生活中都有“抖腿”的习惯,这一动作常被视为“不雅”和缺乏修养,被人们避讳和反感。但凡事都有两面,对于老年人来说,抖腿却能促进血液循环,对养生大有裨益,建议更多的老人可以适当练习这个动作。

老年人体力受限,很少有机会到户外放松。长时间待在房间里,轻则使肌肉松弛且弹性降低,下肢酸胀,身体倦怠乏力,重则会影响血液循环。老年人本身血管硬化,肢体末梢血液循环不良,适当抖腿,能够很好地促进下肢血液流动,让其回流加快,防止肢体血栓和静脉曲张的形成;还能使肌肉、关节、韧带得到充分放松,维持并增强肌肉关节的活力。长期练习,可以增强老人的平衡能力,降低老人跌倒的风险。当困乏欲睡时,下肢抖动还能抵消一部分疲劳。对老人来说,久坐还可能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当猛一站起时,血栓可能脱落,随静脉回流到心脏,再到达肺部,引起致命的“肺栓塞”。因此,经常抖抖腿,对预防栓塞也有很好的效果。

抖腿的动作很简单,端坐于一把木椅上,双腿与椅子垂直,背部离开椅背,坐直,然后让双腿左上右下或左下右上的来回抖动,每次3-5分钟。也可以边抖边用双拳轻轻敲打大腿正面和侧面,然后将双腿前伸绷直,拉伸膝关节和韧带,臀部组织受到牵拉,恢复到久坐前的肌张力。随后站起来行走一阵,会感到放松和舒服。坐久了会导致腿麻,抖腿可以让下肢肌肉略微动一动,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避免腿麻的现象。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老年朋友坐在床上或沙发上,一定要移身到准备好的木椅上,因为床或沙发太软,会影响活动的幅度;抖腿时不要像平时一样跷着二郎腿,否则不起作用;久坐后抖腿会立刻见效,平时闲暇时也可以做此动作,长期坚持对下肢平衡大有裨益。

为慢性病患者制定健走计划

文/周向前

抵抗慢性病,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健走。以下就是针对不同病情患者的几种健走计划,读者们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酌情采纳。

高血压患者健走标准

循序渐进是高血压患者行走的基本原则,从每天慢走500米逐渐加大距离。慢走时注意调节呼吸节奏,选择污染较少的地方。采取以下几种“连续短间歇式”步行方式。

血压较高的患者

人群范围:血压在(150-170)/(90-110)毫米汞柱。

注意事项:运动中的最高心率不超过110次/分钟。

运动计划一:选择平坦道路,在15分钟内走800米,休息几分钟,原路返回,再使用15分钟,全程用时30-35分钟。

运动计划二:选择平坦道路,18分钟内走1000米,休息几分钟,原路返回,再用18分钟,全程用时36-40分钟。

血压中等高度的患者

人群范围:血压低于150/100毫米汞柱。

注意事项:运动中的最高心率不超过110次/分钟。

运动计划一:全程2000米,其中包括两段各长100米的坡路,坡度5°10°20-25分钟走1000米,休息一会,再用同样时间完成余下1000米,全程用时50-60分钟。

运动计划二:全程3000米,首先走1500米平路,用时20-25分钟,再爬25°30°的坡(比普通楼梯坡度略小)50米左右,略作休息,再用同样时间完成1500米,全程1个小时左右。

轻度高血压且无严重膝关节疾病的患者

人群范围:血压在140/90-100毫米汞柱范围内。

注意事项:运动中的最高心率不超过120次/分钟。

运动计划:全程4000米,走2000米平路,用时25分钟左右,再缓慢爬大约30°45°的坡50米左右,休息几分钟;再用同样时间继续完成2000米,全程需1个小时。除了以上连续短间歇方式外,还可以在午饭后散步15分钟。

糖尿病、心脏病患者

健走标准: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健走是比较理想的选择,最好选择在饭后1-2小时健走,每次走约30-60分钟,1周至少3次。此外,对没有运动习惯的心脏病患者,根据个人身体情况慢慢延长健走时间,一般运动时长为20-60分钟为宜。

XX镇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计划 篇9

为落实《XX市建设全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计划》文件精神,加快我镇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建设,形成示范和带动效应,我镇决定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为加强统筹领导,切实做好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实现多部门、多环节、多层次、多措施控制慢性病的社会和个体危险因素,减少慢性病发生,降低慢性病危害,遏制慢性病上升趋势,全面推动我镇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深入开展。

二、主要指标

(一)政策落实。

将慢性病防控融入到各项政策和制度中,主要包括控烟限酒、减盐、减油、控制体重、全民健身等慢性病危险因素干预、疾病管理等内容,并落实到位。

(二)经费保障。

我镇将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列入政府工作任务,慢性病防控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经费,保障工作长久可持续开展。

(三)环境支持。

2020年开展健康社区建设,健康村覆盖率达40%以上,在健康村内开展健康家庭建设活动;开展工间健身活动的单位覆盖率≥80%;无烟党政机关、医疗卫生机构、学校建设覆盖率均达100%,禁止在医疗机构内部售烟;要加强对已建成的XX步道、示范点做好巩固提升和后期维护,并完善相关工作资料。

(四)“三减三健”行动。

要以“三减三健”为核心组织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专项行动。

(五)自助健康检测点建设。

设立自助式健康检测点的社区覆盖率不低于40%,设立自助式健康检测点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覆盖率达100%,并提供个体化健康指导。

(六)慢性病管理。

我镇学生、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率≥90%、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体检率达100%;至少每2年1次体检并开展健康指导的机关事业单位和员工数超过50人的企业的覆盖率≥50%;医疗机构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率≥90%;实施儿童窝沟封闭的学校比例≥60%;12岁儿童患龋率低于25%;居民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率≥60%。

(七)慢性病监测评估。

慢性病粗死亡率≥6‰,心脑血管事件报告≥600/10万,肿瘤登记报告发病率≥200/10万。

三、工作任务

(一)收集基础资料,开展慢性病村诊断。

收集、整合并分析基础信息和资料,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分析乡镇主要慢性病及危险因素流行情况,确定重点目标人群和优先领域,明确主要策略和行为措施,为评估综合防控效果提供基线资料。

(二)构建全方位的健康支持性环境,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和全民健身运动

1.加强各类“示范点”建设。要积极开展“健康村”、“健康家庭”建设,对已经建成的健康步道做好后期维护,随时处于使用状态;要对已建成的XX步道加强管理,进一步巩固提升建设水平,并完善相关工作资料。

2.提供方便、可及的自助式健康检测服务。要积极设置健康自助检测点(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建设健康小屋),为辖区群众或单位员工提供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等指标的自助式健康检测服务(有条件的可以加测血糖),要求空间相对独立、标识明显、方便可及、有慢性病防控核心知识宣传版面。要求设置健康自助检测点的村覆盖率达30%以上,村卫生服务中心及镇卫生院达100%,并提供个体化健康指导。

3.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以“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适量运动、控烟限酒和心理健康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进一步营造浓厚的健康生活方式氛围,强化民众健康理念,促进全民健康行为的形成。

4.广泛开展群众健身运动。各单位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健身竞赛活动;落实镇直单位职工工间健身制度,确保开展工间健身活动的单位覆盖率≥80%;

5.巩固“无烟单位”建设。镇爱卫办牵头的“无烟单位”建设工作,定期开展督导督查,各部门、镇直单位积极配合,在室内工作场所、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等地方设置禁烟标识,医疗机构开展戒烟服务培训,禁止在医疗机构内部售烟,部门协作,协调推进,确保无烟党政机关、医疗卫生机构、学校覆盖率持续达100%,确保15岁以上成人吸烟率低于25%。

(三)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1.每年至少开展4次健康主题日宣传活动,主要包括肿瘤宣传周、世界无烟日、全国高血压日、世界糖尿病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爱牙日、世界卒中日等。

2.各村定期开展健康讲座,健康讲座每年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50人;广泛设置慢性病健康教育专栏,村覆盖率达100%,每2个月更新一次专栏内容;发放慢性病防控相关宣传材料,普及慢性病防控知识和理念,居民重点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率≥60%,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逐步提升,力争达到20%。

3.广泛开展群众性健身运动。镇政府组织多部门参与的大型群众健身活动每年至少1次,并牵头组织5个及以上群众性健身团体,定期开展活动,每个健身团体配备有健康指导员和志愿者。

(四)提供慢性病全程管理服务,有效减少慢性病的损害

1.卫生健康部门组织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重点癌症、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重大慢性病的筛查、发现,并及时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

2.要落实中小学学生、老年人、慢性病人等重点人群和职工定期健康体检和健康指导。65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人健康体检工作由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配合落实;实施职工体检工作,确保机关职工至少每2年组织职工进行一次体检,并开展健康指导。

3.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城乡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引导城乡居民有序就诊,逐步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

4.积极推进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公共卫生、居民医保等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五)开展慢性病基础监测工作,为慢性病防控政策制定提

供科学依据

镇卫生院持续开展慢性病死因监测、心脑血管事件报告、肿瘤发病登记报告等监测工作,提供基础信息数据,分析辖区主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情况,确定重点目标人群和优先干预领域,明确主要策略和行动措施,为慢性病防控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六)加强基层慢性病防治,规范慢性病患者管理

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加强慢性病患者规范化管理,提高社区高血压和糖尿病管理率,建立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开展慢性病管理效果评估。强化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作用,推广“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等模式。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康复期等慢性病患者,以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工作场所为单元,组织患者学习慢性病知识,交流防治经验,逐步提高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镇爱卫办:负责创建工作的组织实施、协调管理、督导检查和考核。

镇爱卫办:具体负责慢性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实施、督导和考核,负责组织召开联席会议和联络员会议,负责组织开展镇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的全面禁烟工作,并积极开展无烟单位创建活动。

财政所:负责将慢性病综合防控经费纳入镇政府财政预算,成立相关专项资金。

镇中心校:负责结合素质教育工作,将慢性病防控列入正常教学计划;督促各学校都要开设“健康教育大课堂”,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活动。

镇卫生院:负责建立全镇范围内居民健康档案,制定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实施方案和技术培训与指导,负责健康教育和慢性病的诊断、治疗、康复,配备必要的人才和器械;组织成立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小组,负责慢性病防控技术指导、质量控制和政策咨询;建立完善的慢性病综合监测和网络,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要编印宣传资料定期统一发放至各村、学校、机关单位,在公共场所要建立固定宣传栏,定期更换内容,要制作宣传影碟,利用公共大屏幕进行定期播放。提高慢性病高危人群发现率,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做好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积极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村镇中心:负责为慢性病防控知识户外宣传活动提供支持。

XX警务队:负责提供全镇人口及死亡情况资料,协助卫生部门做好居民死亡登记报告工作。

各行政村:要成立由村、支两委主要领导、老协、小区干部、妇女、乡村医师、慢病协管员组成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确立一名专干负责此项工作。广泛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在辖区内大力推广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活动,积极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示范社区、示范小区等项目创建工作,组织开展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工作,组织开展慢性病防控工作,落实慢性病综合防控措施。有条件的、有要求的村可邀请卫生院对辖区内18周岁以上人群进行一次全面的健康体检。

经济发展办:负责制定相关制度,积极督促企业各单位落实每2年1次为职工提供体检工作,确保覆盖率不低于50%。

村卫生室:建立辖区内慢性病患者台账,做好辖区内慢性病患者的随访和健康教育等均等化服务工作,协助上级医疗机构开展好65岁以上老年人体检工作,落实慢性病防控综合措施。

四、主要工作完成时间节点

(一)计划与台账。

各村以及镇直单位制定切实可行的慢性病防控工作计划,要求明确分管领导和联络员,内容完善,台账清晰,推进及时,有明确的工作完成时间节点。5月底之前完成并上报镇计生中心。

(二)多部门联合督导。

镇计生中心联合村镇中心、督查办等多部门,每年6月、11月份对镇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开展全面督导督查。

(三)示范创建任务。

健康村建设等任务9月1日前完成,并于9月30日前向镇计生中心提交验收申请。

(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健康讲座、健康教育宣传专栏、健康主题日宣传活动等均逐月、逐季及时完成,并完善相关工作资料。

(六)无烟单位建设。

镇直单位、卫生院、学校持续开展无烟单位建设,并及时完善相关工作资料。

(七)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三减三健”行动。

根据《XX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2017-2025年)》(X卫计〔2017〕X号)精神,结合镇计生中心的有关要求,开展系列活动,收集活动资料,10月1日前上报镇计生中心。

(八)自助式健康检测点。

各村、镇卫生院要进一步规范提升健康自助检测点建设,6月份前建设并完善到位。

(九)体检工作。

中小学生、幼儿园、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及各单位职工体检工作12月15日前完成,并完善相关资料。

慢性病健康教育计划 篇10

根据国家卫计委《关于印发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管理办公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发[2016]44号)和市政府办[2017]21号文件要求,为进一步推进示范区创建,结合我局实际,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一)发挥医疗机构主导作用,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及评价机制。健全完善慢性病综合防控协调机制,多科室协同配合,统筹各方资源,加大政策保障,在政策制定、组织管理、队伍建设、经费支持等方面给予充分支持。将慢性病防控融入各医疗机构规章制度,纳入各相关科室目标管理。

(二)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构建全方位健康支持性环境。指导辖区开展健康家庭、社区、单位、学校、食堂、餐厅/酒店、主题公园、步道、小屋、健康一条街建设,数量逐年增加。开展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等“三减三健”专项行动。设置自助式健康检测点,为社区(村)居民提供个体化健康指导。体育场地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居民开放。开展职工工间健身活动,组织符合自身单位特点的健身和体育竞赛活动。无烟医疗卫生计生机构

覆盖率达100%。开展简短戒烟服务培训,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提供简短戒烟服务覆盖率达100%。

(三)建立完善慢性病防控服务体系和分工明确、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建立完善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等的工作机制。市疾控中心有独立的慢性病防控科室,配备专职人员。二级以上医院配备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履行相应的公共卫生职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承担所在区域慢性病防控工作。全面推进慢性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

(四)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开展慢性病防治全民健康教育。定期传播慢性病防治和健康素养知识和技能。开展社会性大型健康日活动,扩大传播慢性病防治和慢病健康素养知识和技能的范围。提高居民重点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率和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小组的社区(村)覆盖率达到50%以上。

(五)规范健康体检,开展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加强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慢性病的早期发现与管理。学生健康体检率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率均≥90%。每2年为职工体检1次。医疗机构首诊测血压率≥90%。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重点癌症、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重大慢性病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向居民提供血糖、血脂、简易肺功能测定和大便隐血检测等4种技术服务。高危人群登记率

100%;高危人群纳入健康管理率≥30%。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实施儿童窝沟封闭,协同开展健康口腔活动。完善区域信息平台,实现医疗卫生机构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中西医并重,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预防、保健、诊疗、康复中的作用。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重大疾病保障的衔接。促进慢性病全程防治管理服务与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服务融合。

(六)规范开展覆盖辖区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监测,掌握辖区重点慢性病状况、影响因素和疾病负担。开展全人群的死因监测、慢病与营养监测、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慢阻肺等重大慢性病登记报告达到基本技术指标,完成报告。实现重点慢性病监测数据互联互通。每5年开展一次慢性病防控社会因素调查。及时向上级提供人群慢性病防控有关健康信息。

(七)倡导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与当地社会、文化等建设和公共服务、公共产品供给相结合。总结有创新、特色案例,并及时向上级报送。

二、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各医疗卫生计生单位要成立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专班。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安排部署、落实好创建工作。

(二)明确工作职责。各单位要结合实施方案的内容制定慢性病防控相关措施,按照创建工作要求,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见附件),并加强科室间的协调与配合,共同推进创建工作圆满完成。确定一名联络员,联络员负责收集、整理,并及时向市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办公室(简称“市慢创办”)报送相关资料,协调、解决具体工作问题。

(三)严格创建。各单位要按照《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任务分解表》的要求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创建工作,并及时提供相关佐证资料(包括计划、方案、文件、简报信息、会议纪要、统计表格、照片等)于2017年6月1日前报“市慢创办”。

(四)加强督查。局监察室要对各单位创建工作进行检查督办,对创建工作不力,不能按要求完成任务的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追责。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教育 篇11

【中图分类号】 R52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8-0806-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由于其缓慢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COPD患者在急性发作期过后,临床症状虽有所缓解,但其肺功能仍在继续恶化,并且由于自身防御和免疫功能的降低以及外界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经常反复发作,而逐渐产生各种心肺并发症。稳定期通过健康教育预防急性发作,改善日常活动能力,尽可能恢复受损的心肺功能,防止或减缓心肺功能的减退。

具体实施方法:

1.健康对象:以患者及其家属为对象。

2.方法:

1)心理护理: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其它指征包括男性、低体质指数(BMI)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病人的焦虑症状常见,发生率约为8%-24%;且多数是惊恐障碍。严重COPD的病人还常有抑郁症状。针对病情及心理特征及时给予精神安慰,心理疏导,做好家人及亲友工作,鼓励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给予患者精神安慰,调动各种社会关系给予精神及物质关怀,介绍类似疾病治疗成功的病例,强调坚持康复锻炼的重要性,以取得主动配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生活基础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室温18℃~20℃,相对湿度50%~70%,病情较轻者可适当活动,病情较重者应卧床休息,协助生活料理,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发生,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感。

3)戒烟:要与患者一起制定一个成功戒烟的个性化计划,要让患者:①下定决心是戒烟成功的关键;②承诺戒烟,明确戒烟的动机和愿望,只有真正从思想上戒烟,才能迈出计划的第一步;③保持身上、家中无烟及无烟灰缸、打火机等与烟草有关的物品;④在戒烟过程中想再吸烟是应与医务人员交谈,寻找药物治疗如尼古丁替代疗法,戒烟灵、口香糖、针刺穴位等辅助戒烟,同时指导患者为配偶及家人想一想,不要让家人受长期被动吸烟的危害,要为自身行为承担责任;⑤戒烟期间出现戒断症状,如无禁忌可鼓励患者大量喝水有助于尼古丁的排泄或缓慢的深呼吸运动及学习放松技术,以减轻吸烟的强烈要求,戒断症状在较短时期内可逐渐消失;⑥患者家人的鼓励和支持。

4)要让患者坚持做呼吸操:发放疾病相关知识小册子及宣教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治疗指南》。①缩唇呼吸法:用鼻吸气,缩唇做吹口哨样缓慢呼气,在不感到费力的情况下,自动调节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缩唇程度,以能使距离口唇30cm处与唇等高点水平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又不致熄灭为宜。每天3次,每次30min。②腹式呼吸锻炼:患者取立位,体弱者也可取坐位或仰卧位,上身肌群放松做深呼吸,一手放于腹部一手放于胸前,吸气时尽力挺腹,也可用手加压腹部,呼气时腹部内陷,尽量将气呼出,一般吸气2s,呼气4~6s。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用鼻吸气,用口呼气要求缓呼深吸,不可用力,每分钟呼吸速度保持在7~8次左右,开始每日2次,每次10~15min,熟练后可增加次数和时间,使之成为自然的呼吸习惯。③控制性呼吸法:取坐位、平卧位或侧卧位,全身肌肉放松,缓慢深吸气至最大肺容量后屏气,开始为2~5秒,渐增至10秒,然后缓慢呼气,连续做10~20次,早晚各1次,坚持6个月。

5)提高氧疗依从性:①应向患者明确指出,氧疗是属于药物治疗的一种方法,只要能遵从医护人员的指导,正确合理使用氧气最大程度地增加氧的组织输送,才能减轻病情,少吃药、少打针,早出院。②指导患者如何进行正确、合理的氧疗。夜间持续低流量给氧湿化痰液,刺激并协助有效咳嗽辅助排痰,如无禁忌鼓励患者多喝水或雾化吸入等,采用鼻塞法或面罩法,氧浓度28%~30%,1.5~2L/min吸氧时间>15h/d。③教育患者不能长时间高流量吸氧。因为COPD患者对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敏感性降低,血液中低氧状态较二氧化碳更刺激呼吸中枢,如果此时吸入高浓度的氧气则抑制呼吸中枢致二氧化碳蓄积和二氧化碳中毒,甚至死亡。

6)强调营养支持:提供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热量比例糖类占50%~60%,脂肪占20%~30%,蛋白质占15%~20%,其中优质蛋白占50%以上。

7)体力训练 :指导以呼吸体操及医疗体育为主的有氧运动等方法,可增强患者的体力康复,改善心肺功能。呼吸体操包括腹式呼吸与扩胸、弯腰、下蹲和四肢活动在内的各种体操活动,有氧体力训练有步行、爬斜坡、上下楼梯及慢跑等。开始运动5~10min,每天4~5次,适应后延长至20~30min,每天3~4次。其运动量由慢至快,由小至大逐渐增加,以身体耐受情况为度。一般1~2周后可使心肺功能显著改善。

8)药物治疗:急性发作期,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有效抗生素,及时控制感染,根据病情遵医嘱给予支气管扩张剂、皮质激素、祛痰药等,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慢性期以康复锻炼为主。

3.目的: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实施系统健康教育,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家庭负担。

上一篇:关于全国交通安全日征文下一篇:伤心心情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