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健康档案

2024-09-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慢性病健康档案

慢性病健康档案 篇1

2014年健康档案、65岁以上老年人及慢性病患

者管理工作总结

我镇居民健康档案、65岁以上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管理工作在县卫生药监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桑木镇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项目工作人员的积极指导配合下,认真贯彻落实2011版《贵州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方法》,切实做好我镇农村居民健康档案、慢性病患者及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现将本所开展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本开展工作情况

1、召开项目动员大会

2014年4月由院长主持召开了全镇村医及医院相关科室人员培训会议,此次会议的召开把我镇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又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台阶,让我院相关医护人员及各村村医对开展好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一个更高的认识。

2、积极开展项目培训

每月的村医例会都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进行培训,对存在的问题积极加以整改,为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档案建档、体检,慢性病发病、管理及65岁以上老年人规范管理完成情况

1)、自年初培训会后,我院组建了一支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健康档案、65岁以上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专项管理团队,公共卫生科3人,村医生13人,共计16人

2)、本着开展入户调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上门进行建档、定期随访,入户时发放相关健康宣传资料《健康素养66条》,《糖尿病人健康饮食需知》,慢性病预防知识宣传折页等,共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建立居民健康内容包括测体重、身高、腰围、臀围、血压、血糖、血尿常规等,为居民进行了疾病防治、卫生保健知识的咨询指导,每位居民的健康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写入纸质健康档案。对于慢性病的患者每年4次定期进行上门随访或电话随访,及时更新档案,同时完善老档案,防止死档。

3)、利用门诊医生开展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血压及测血糖制度,门诊发放宣传资料及健康教育处方,血压异常者其预约该患者连续测量三次血压,异常者及时报告公卫科纳入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一年来,门诊首诊测血压患者达5815人次,共检测高血压病人3例,其中20-35岁1人,提高了对年青人患高血压的筛查率。对首次测量血糖异常者,直接上报公共卫生计生科。

4)、利用10.8、10.10、11.14等相关宣传日,在我镇十字路宣传了相关健康知识,发放相关宣传资料6000余张,促使我镇大部分居民在健康意识上更上一个新台阶。

5)、截止11月30日,我镇7岁以上总人口数24824人,常住人口数14683人,已为辖区居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18870份,完成建档率128.52%。规范电子档案18870份,完成电子档案建档率 100%。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1683人,老年人建档率114.62%。高血压患者建档744人,高血压患者管理率100%,规范管理727人,规范管理率97.72%。糖尿病患者建档248人,糖尿病患者管理率100%,规范管理112人,糖尿病规范患者管理率45.16%。重型精神疾病患者建档51人,专项系统管理人51,规范管理48人。管理率100%,规范管理率94.12%。

二、均等化服务工作已初见成效

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我镇的健康档案工作已初见成效,到今年11月份共建立纸质档案18870人,录入18870份,建档录入率100%。65岁以上老年人1683人,高血压病患者 744人,糖尿病患者248人,重性精神病患者 51人。通过建档、上门随访,使居民了解了我镇的性质是为辖区居民健康服务的,提高了辖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知晓率,医患双方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三、居民健康档案工作上主要存在的问题

1.信息有误

根据健康档案,定期对病人进行回访,但其中发现了居民填写的电话号码是电话空号较多或是欠费。

2.居民健康档案更新难度大

目前,居民健康档案以纸质档案为主,由于电子信息系统更换频繁,电子信息系统无法正常使用,居民前往不同的医疗单位就诊,档案信息无法及时得到更新。

3.定期随访难

提前预约了随访,搬走的或外出较为频繁,亦无通知我们,新搬迁来的更不会想到来这里登记。随访工作难是造成居民健康档案成为死档的原因之一,使我们难以随时掌握居民的健康动态信息。

四、下一步整改措施

1、加强宣传力度

2、加强工作力度

3、加强对村医的督导

4、按时完成上级下发的各项任务

2014年的健康档案工作得到了一些发展,争取在新的一年里把辖区的档案管理质量和水平推向一个新的台阶,辖区居民将享受到更全面、更安全和更便捷的服务,辖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形象更加完美,居民更加满意。

桑木镇中心卫生院

慢性病健康档案 篇2

关键词:电子,健康档案,慢性病管理,社区,卫生服务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发展, 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已经基本建立, 而电子居民健康档案有利于及时统计分析社区慢性病, 了解影响社区人群健康的相关因素, 有针对性地促进社区慢性病防控效果和效率, 最终改善社区居民的平均健康水平。因此, 对居民健康档案合理管理和有效利用, 是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实现的重要保障[1]。

1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化是社区卫生信息化的必然要求

在卫生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 原始的健康档案记录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2003年卫生部在《全国卫生信息发展纲要》中指出, 要以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 促进健康档案与临床信息的一体化, 最终对居民健康实现全程管理。2006年国家对我国居民健康档案信息逻辑构架进一步作出整理规范, 开发了“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基本数据集标准”、“标准化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档案”等相关信息标准, 这些标准的出台对社区卫生信息标准化有重要意义。2009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也提出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 需要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在这种情况下, 实现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电子化与信息化是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现实要求。

2 社区慢性病目标管理中电子健康档案的应用现状

在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复杂作用下, 传统的疾病谱已经发生变化,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以下称慢性病) 对人群健康的危害严重程度已经逐渐超出传染性疾病所带来的的影响。慢性病总体来说, 病程长、预后差、致残率高, 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公共健康水平的重要问题, 慢性病防治工作如何深入而有效的开展是当前各方集中关注的问题之一。

慢性病管理的难题是如何实现规范、有序、长期的跟踪管理。慢性病由于自身的特点, 管理的过程可能需要贯穿社区居民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在社区居民生活的不同阶段, 慢性病管理和干预的重点都不尽相同。因此, 在这个过程中, 还需要对管理的效果进行动态评价, 对偏离目标管理的问题及时进行干预, 然后再评价、再干预。

据调查, 目前我国建立的纸质居民健康档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利用率低, 在其人力资源利用上也造成很大的浪费[2,3]。国内外目前大多采用电子信息化管理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档案[4]。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对居民健康信息进行计算机化与网络化管理, 能充分发挥健康档案的作用, 使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是一项浩大工程, 从调查表设计、入户调查、资料收集整理到档案录入、维护, 要花费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这些电子健康档案是进行有效社区慢性病干预的基石。社区医生不了解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就无法进行科学的社区诊断, 从而发现社区主要的健康问题。对社区居民中存在慢性病的种类、发生和发展、干预的重点对象等信息无法及时掌握, 由此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使社区资源的合理利用、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效果等都得不到科学的评价。目前很多地区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得到利用, 在社区慢性病控制与管理中也发挥了较大作用。北京市社区日常门诊对慢性病患者使用健康档案明显高于其他疾病健康档案使用率, 说明慢性病档案管理工作得到重视[5]。

但总体而言, 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在慢性病管理的应用还存在不少问题。如电子健康档案完整记录率不高、社区居民慢性病信息不全面, 提示健康档案规范管理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另外, 电子健康档案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有限, 一方面浪费了建档资源, 另一方面也将制约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良性发展。

3 电子健康档案对实现社区慢性病管理的途径

社区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展慢性病防治。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发挥电子健康档案在实现社区慢性病管理中应有的作用。

3.1 进一步完善电子健康档案

进一步完善电子健康档案, 使社区居民的慢性病信息完整、真实、全面并且动态更新, 实现有权限的网络共享, 提高电子健康档案的利用率。在实际工作中, 很多社区医生在慢性病管理中不愿意使用电子健康档案的原因主要是觉得档案信息陈旧、片面, 没有参考价值。在电子健康档案中除了记录居民慢性病的疾病信息以外, 还应该将居民相关健康信息, 如到综合医院就医背景、诊疗记录、处理建议等方面资料加以完善, 帮助医生快速全面了解居民的慢性病患病情况。提高电子健康档案的实用价值, 将提高社区医生在慢性病管理中利用电子健康档案的积极性。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电子健康档案与居民就诊医院的电子病历同步, 通过区域卫生信息一体化,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实现居民慢性病信息自动更新, 有权限的社区医生可随时调阅。

3.2 加强对社区医生的培训以提高利用电子健康档案的积极性

大量实践证明, 健康管理可以把更多患者留在社区, 充分利用居民健康档案这一有价值的资料, 分不同情况对他们进行持续性、针对性的健康管理, 这一切都离不开社区医生的参与、重视和坚持。可对社区医生定期培训, 讲解电子健康档案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重要意义及应用技术, 帮助社区医生有效、合理地利用居民健康档案, 使居民健康档案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3 加强管理与评价

锁定电子健康档案责任人, 加强对电子健康档案在社区慢性病管理应用中的目标评价, 将使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与应用、慢性病管理等多方的利益机制得到统一, 最终是通过电子健康档案的利用以提高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翟连芳, 张金玲, 徐玉琳, 等.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11, 23 (1) :36-37.

[2]项贤美, 季文英.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9, 29, (11) :818-819.

[3]陈冬冬, 廉启国.上海市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更新及利用情况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 (7A) :2177-2179.

[4]冯霞.社区居民健康管理及慢病状况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2012, 14 (17) :37-38.

老年慢性病健康教育效果探讨 篇3

【关键词】老年;慢性病;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305-02

慢性病是指不构成感染、具有长期积累形成疾病形态损害的疾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精神异常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1],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等特点,主要侵害人体的脑、心、肾等重要器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生活质量[2]。老年人是慢性病的高发人群,因其自身机体器官功能减退,若患有慢性病则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本文通过研究健康教育在老年慢性病患者治疗中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慢性病治疗的234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46例,女性患者88例,年龄61岁~79岁,平均年龄66.8±7.2岁;其中糖尿病98例次,高血压87例次,高血脂77例次,冠心病63例次,其他慢性疾病3例次,部分患者合并出现2种以上慢性疾病。

1.2 教育方法 对234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主要包括:(1)进行资料收集,并策划教育实施。为234例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将收集到的个人资料进行统一分类管理,对患者实施有计划、针对性强且持续性的健康教育。根据调查评估情况分析患者现状,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实施方案。(2)健康教育内容。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应主要针对患者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如饮食健康安全指导、用药指导、健康生活方式指導以及自我护理方面的指导等,也可以根据老年患者的经济接受能力,给予专项中医保健,如针灸、推拿以及饮食保健等方面。(3)加强沟通与指导。因慢性病病程时间长,服药时间长,老年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可邀请糖尿病、高血压等后期控制效果较好的慢性病患者回院进行座谈交流,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起到积极引导作用;同时也可以根据对患者疾病的了解程度,定期加强对患者的专项指导。护理过程中,还应积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时排解老年患者的不良情绪,促使患者保持积极心态面对疾病。(4)因老年患者机体功能变弱,患者的视力、记忆力以及听力等感官功能衰退,患者的体质下降以及反应变慢,需要护理人员及时根据患者的接受程度及时调整教育内容,提高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

1.3 效果评价 采用医院自制的调查问卷,比较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的疾病知晓率、生活方式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表1可以看出,实施健康教育后,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相较于健康教育前明显提高,健康教育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施健康教育后,患者的生活习惯得到明显改善,健康教育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我国正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慢性病的发病人数在逐渐增加,慢性病也以成为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3]。临床治疗中,应加强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以提高治疗效果。健康教育是通过实施有组织、有计划以及有结果评价的教育活动,促进患者的全面健康[4]。本组研究中,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通过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实施健康教育后,患者的疾病知晓率以及生活习惯改善情况相较于治疗前得到明显改善,健康教育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通过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主动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行为习惯,降低疾病的危害,从而达到良好治疗效果的目的。本组研究中,患者的疾病知晓率明显提高,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也得到改善,因此健康教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邓秋兰,李小明,庞玲玲.护理干预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9):882-883.

[2]任玉嘉,唐四元,郭果毅,等.社区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0,26(2): 76-77.

[3]熊彩娟,江淑贤,张丽华.健康教育对老年慢性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8(7):1868-1869.

慢性病健康知识讲座简报 篇4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近年来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已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高发疾病,慢性病防治工作成为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重要工作之一。为进一步增强居民健康意识,有效预防慢性疾病。7月22日下午某社区邀请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马医生,对社区中老年人开展关于慢性病健康知识的讲座活动,共有五十多名中老年人参加了本次讲座活动。

马医生师运用实例对高血压、糖尿病等几种慢病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病因、病理表现、治疗方法等,并且呼吁中老年人要从自我做起,做自己的保健医生,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身心健康。他提出,高血压、高血脂是慢性病中最常见的,患者只有进行良好的自我防控,才能避免意外发生,患了高血压、高血脂的人,一定要减轻体重,减少耐盐收入,补充钙和钾盐,减少脂肪摄入,限制饮酒及戒酒,适度的体力活动和体育运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只有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严格的自我管理,才能有效的控制高血压对人体的伤害。

活动最后,锦江社区的工作人员还为大家发放了慢性病防治知识手册。参加活动的中老年人们纷纷表示,听了医师的讲座真是受益匪浅,还得到了一本健康宝典,回去一定要好好看看,让家人和朋友一起远离慢性疾病,拥有健康好身体。

慢性病健康档案 篇5

海口市白沙门小学

开展健康生活方式与慢性病预防的健康教

育活动

为认真贯彻落实慢性病防治工作总体要求,结合学校教育的特点,落实与加强慢性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4月23日下午,我校开展了慢性病预防知识宣传活动。

“慢性病”(下简称“慢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指以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精神异常和精神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慢病的发生与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缺乏体力活动、精神因素等有关,大多数属于生活方式能够预防和控制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等。凌云县近五年慢病死因占全部死亡的84.31%。本文就健康生活方式与慢性病预防控制的健康教育干预作一综述探讨。

1.合理膳食的健康教育

合理膳食是指一日三餐所提供的营养必须满足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体力活动的需要。合理的饮食充足的营养,能提高一代人的健康水平,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发 展,延长寿命,提高民族素质;不合理的饮食,营养过度或不足,都会给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肉、蛋、奶和水产品消费的增加,肥胖、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慢病发病不断上升,且相互促进[。同时,膳食高盐、低钾、低钙是高血压、心血管病等发病的重要原因。可见合理膳食的健康教育对预防慢病极为重要。资料显示,饮食与肥胖需要长期干预。可以通过发放油壶、盐勺、BMI尺和《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篇》健康知识小册子等综合干预措施,达到控制体重的增长。高脂血症患者应积极通过饮食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如低脂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方式控制血脂,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人吃五谷杂粮,难免生病。但因食盐和食用油摄入量超标,生活压力过大,吸烟、酗酒等生活习惯导致的血压、肥胖、糖尿病等慢病正成井喷趋势,威胁着我们的健康。中国居民的健康意识水平整体偏低下,这在2012年12月卫生部的《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已以公布,膳食不科学导致超重和肥胖人数猛增,致使我国预防控制慢病的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因此,合理膳食的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如何合理安排一日三餐,为居民设计个性化的合理膳食结构,已经纳入我国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健康教育管理项目。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根本依据,促进减盐、控油平衡膳食健康行为的形成,是肥胖、高 血压、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病等慢病健康生活最有效防控措施。

2.不吸烟、不酗酒的健康教育

慢病的很多危险因素是共同的,如吸烟、过度营养、缺乏体力劳动、精神过度紧张等。在我国要解决13亿人口的保健问题和有效控制慢病的发病率,仅靠扩大医疗服务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自觉加入不吸烟、不饮酒的队伍,才是预防和控制慢病的有效手段。

3.适量运动的健康教育

慢性病健康档案 篇6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体检对老年人实施慢性病健康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社区常住老年人350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老年人接受常规慢性病管理;观察组老年人在对照组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基础上定期进行体检,比较两组老年人干预前后空腹血糖和血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老年人干预后的血压值和血糖值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老年人各项指标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老年人。结论: 社区老年体检通过定期对老年人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并在检测的基础上实施相应的慢性病健康干预,有效的提高了老年人慢性病的管理效果,对于提高老年人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老年体检;慢性病管理;效果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1],如何有效的提高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已引起越来越多临床工作者的关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地方基层医疗机构,合理有效的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社区内老年人进行健康管理,可有效的提高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但是传统的社区老年人健康管理在进行健康干预的过程中过于笼统,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基于此,笔者在传统慢性病管理的基础上采用社区老年体检的方式进行了老年人健康干预的相关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社区常住老年人350例,年龄65~81岁,平均年龄74.2±5.1岁,男性187例,女性163例,350例老年人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老年人接受常规慢性病管理进行健康干预;观察组老年人在对照组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基础上定期进行体检。两组老年人的一般资料见表1。

1.2 方法

1.2.1 健康干预方法 对照组老年人采用常规健康管理方式进行健康干预。观察组老年人在对照组老年人健康干预的基础上采用社区老年体检的方式进行综合健康干预,即:① 健康体检 老年人分别于2010年、2011年和2012年进行3次健康体检,并将体检后的资料录入老年人的健康档案中,每次体检项目包括:常规体格检查、外科检查、内科检查、尿常规、血常规、肝肾功能、总胆固醇、血糖、心电图检查 [2],通过对两组老年人进行体检发现,观察组:高血压127例,糖尿病48例,对照组:高血压129例,糖尿病46例;② 健康教育 社区每月定期组织慢性病健康讲座,向社区内的老年人介绍慢性病的相关临床知识,包括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过程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并通过视频、话剧等方式进行健康知识手册的学习,提高老年人参与慢性病防治的主动性;③ 饮食指导 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通过分析老年人的体检结果,告知老年人及家属日常饮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帮助老年人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控制每日食用油、盐的摄入量,限酒戒烟,鼓励老年人多吃水果、蔬菜,提高老年人日常饮食的健康性[3];④ 运动指导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应通过老年人的体检结果,对社区内的老年人进行危险性分类,对于糖尿病的老年人,严禁空腹运动,以防止发生意外,同时增加老年人对科学运动锻炼的认识,了解自己实际适合的体育运动方式,循序渐进,坚持锻炼;⑤ 检测指导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应指导老年人及其家属重视血糖、血压、胆固醇等重要指标的检测,并定期开展上门辅导检测,定期通知老年人去医疗机构检测,并将每次的检测结果录入至老年人的健康管理系统中;⑥ 治疗依从性教育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人员通过向老年人及家属传授相应的药学知识,使老年人认识到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并通过电话、短信敦促等方式,有效提高老年人的治疗依从性。

1.2.2 临床观察指标 高血压患者以收缩压和舒张压作为观察指标;糖尿病患者以空腹血糖值作为观察指标。

1.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包对两组老年人的观察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非等级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α=0.05

2.结果

2.1 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值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收缩压和舒张压无显著性差异,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值比较结果见表2。

2.2 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值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空腹血糖值无显著性差异,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空腹血糖值见表3。

3.讨论

社区健康管理是提高全民医疗水平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通过提供六位一体的服务,有效的提高了医疗质量及医患沟通[4],并增进了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的信任。一套科学、合理、完备的社区健康管理体系是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前提条件,虽然目前社区老年人慢性病健康管理体系已经在很多社区卫生服务站得到推广,但是由于传统健康管理体系检测项目过于笼统,健康管理体系与健康干预之间缺乏互通的纽带,从而造成社区健康管理体系缺乏针对性,实际应用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老年人干预后各项检测指标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社区老年体检通过定期对老年人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并在检测的基础上实施相应的慢性病健康干预,有效的提高了老年人慢性病健康管理的管理效果,对于提高老年人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慢性病健康档案 篇7

社区慢性病档案具有“动态活档”特性, 要求责任人在档案产生之日起, 每月进行记载。慢性病档案的真实与否, 质量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档案利用效果, 就是慢性病病人的“受益”或“受损”。

1 慢性病档案的不真实表现

在社区的慢性病管理实际工作中, 社区在慢性病防治工作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做了大量的基线调查、居民入户建档、随访管理等工作, 但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政策、人、财、物支持不足等多方面的因素, 慢性病防治工作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比如:高血压等重点慢性病的规范管理不到位, 规范化管理率低, 随访质量不能保证, 血压、血糖的控制效果不理想, 有效控制率低。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筛查、管理、个性化的健康指导、病人的自我管理等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还有较大的差距, 健康档案中的“采集难、动态难、共享难”的瓶颈问题的出现在所难免。从我们对档案质量的随机抽查和电话访问患者所得结果, 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较大部分慢性病档案的不真实性性, , 具具体体表表现现为为:: (1) (1) 记记载载患患者者联联系系电电话话号号码码有有误误或或家家庭庭住住址不祥细, 无法根据电话号码或家庭住址与患者随访沟通, 患者不能接受治疗与指导。档案从建立之日起, 就成为死档。 (2) 社区医生每月一次的随访记录, 一气呵成, 墨迹相同, 显现是年终应付考核“一夜而成”。 (3) 从年初与年终随访记录的书写出自同一个人的笔迹, 而签名医生乃为一名新到岗位的实习医生, 档案造假迹象一目了然。 (4) 没有随访, 但有详细的随访记录 (血压或血糖正常;有完整的电话访问或面对面访问记录) 。 (5) 电话访问患者血压或血糖仍然高且从未进行过有效治疗, 而该患者的慢性病档案治疗记录上却清晰地写下血压或血糖都正常和详细的治疗方案且张冠李戴治疗医生。 (6) 接受电话访谈的患者, 有一些并没有到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受服务, 仅是在基线调查或下社区摆点时登记、建档后就失访。

2 造成慢性病档案不真实的原因

2.1 社区医护人员严重缺乏且队伍不稳定:

慢病防治工作需要社区医生脚踏实地的入户建档、定期随访。以一个常住人口20000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高血压病管理为例:每年要进行高血压病筛查4000人, 按高血压病的建档率计应建档900人, 按四川省慢病绩效考核指标每人每年随访12次计算, 全年该社区对高血压病人应有10800次随访, 并进行档案记录 (其中含3600次面对面访问) , 按绩效考核指标, 至少应该对630名慢病病人进规范管理。可想而知, 按目前一个社区3-4名社区医生的配置远远不够, 很多人身兼数职, 慢病管理岗位待遇低, 经常更换人员。社区医生的缺乏或新到岗位的社区医生不熟悉规范管理慢病的内容导致了为了完成随访而闭门造“访”, 臆想造“档”。社区医务人员档案意识薄弱, 认为有些档案可写可不写, 人手不够、时间不够就瞎编乱造随访记录以应付领导或上级的督导考核。

2.2 组织管理问题:

社区对全年的慢病防治工作没有一个完整的工作计划和详细的计划实施安排表。很多事都是处于应付, 流于行式。

2.3 考核评估问题:

慢病的考核评估工作没完全落到实处, 使社区感觉慢病工作不重要, 社区慢病建档工作、随访工作没真正意义的开展。

2.4 经费问题:

社区没有强有力的经费支持, 而慢病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 物力, 慢病工作支出大, 能不开就不开展。

为了促进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 并逐步实现社区重点非传染性慢性病管理达到80%的目标, 四川省启动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综合防治督导评估。

2009-2011年, 本人参与了自贡市高新区5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 (慢性病档案部分) 督导评估。

3 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督导评估

3.1 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 对建立了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机构, 在电脑慢性病专案管理列表中随机抽取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各20名, 未建立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机构, 仍然用系统抽样的方法, 从纸质档案中随机抽取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20名, 检查档案管理的质量, 重点抽查档案内容记载的真实可靠性。

3.2 随机抽取有电话的患者进行电话访谈, 要求完成电话访谈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各20名。电话询问病人是否接受了社区医生的一年12次随访 (其中面对面访问4次) , 高血压或糖尿病是否控制, 对社区卫生服务是否满意等。通过患者的回来判断慢病档案的真实可靠程度。

为了不让督导评估流于行式, 把慢性病的考核评估工作落到实处, 克服慢性病档案“采集难、动态难、共享难”的瓶颈问题, 自贡市加大了督导评估力度。高新区率先根据督导评估所得分值进行政府财政经费投入, 与社区的公共卫生服务的绩效考核挂钩, 从而, 促进了社区管理慢性病的积极性, 对档案质量的考核更使社区医生的档案意识大大增强。为一味追求建档率而不能100%完成随访工作而闭门造“访”, 臆想造“档”的现象得以遏制, 提高了慢性病规范管理率。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这一块中, 权重最大的就是慢性病管理。表二中四个指标数据均源于慢性病档案。因此, 对社区慢性病档案的督导, 促进社区慢性病管理水平的提高, 进一步规范化管理慢性病举足轻重的。

通过近几年的慢性病档案督导评估, 从2009年电话随访询问病人回答“不知道我在哪个社区管我, 从来没有人管我”, “不知道, 我什么时候成了高血压病人了”, “没有医生来过我家, 我也没去社区”。“没有人管我, 不满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的服务”等调查结果与慢性病档案上如花一样烂漫的每月都进行了随访, 而且治疗效果非常好的完美记录形成鲜明对比, 到2011年“满意满意, 他们经常给我打电话, 每个月都到社区或到家里来测血压, 关心我。”慢性病档案真实性得到了极大提高。慢性病规范管理率从08年按标准无法打分, 仅仅只是一个基础, 到2010年的20%-40%到2011年完全按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指标达到了50%-60%, 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同时, 在组织管理问题方面, 社区也加大了对人力物力的投入, 社区医生由原来的1-2人增加到了3-4人, 强化了档案管理意识。

实践证明, 档案督导评估在促进慢性病档案真实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后, 要采取不定期对社区慢性病档案进行督导, 特别是2011年启用的“四川省社区卫生管理信息系统”为上一级行政机关和业务指导部门利用“系统管理员身份”随时随时对自贡市辖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电子版慢性病档案进行随机抽查督导提供了便利, 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 社区内部也应建立内部考核机构。收入分配与社区医生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挂钩, 建立激励机制, 脚踏实地的入户建档、定期随访, 促进慢性病档案的规范管理, 让慢性病患者的慢病档案真正的“动”起来, “活”起来。

参考文献

[1]熊鸿.当前社区慢病现状分析及综合防治措施的探讨《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1期.

[2]王青芬.论对社区慢病档案的管理.青海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学动物防制, 2005年9月第21卷第9期.

慢性病健康档案 篇8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老龄化,社区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全科医生承担社区居民“健康守门人”职责,全科医生对慢性病患者有效管理不仅提高患者的病情控制率,而且可以提高居民的社会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故探索全科医生在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有效途径,对促进社会新农村和社区建设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全科医生 社区慢性病 健康管理途径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增加,社区脑卒中及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患者及家庭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成为我国人群中主要死因之一。而“健康守门人”—全科医生是高质量的初级卫生保健的最佳提供者,是健康保健系统的最佳守门人[1]。基于上述国情和适应新型农村和社区卫生人才的需要,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第一期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一部分社区医生通过全科医学转岗培训已经顺利成为“家庭医生”、“守门人”的角色。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中国的全科医生仍都处于“有名无份”的尴尬境地,中国基层全科医生的临床工作与社区居民的基本健康需求相比,仍存在着较大差距[2]。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查阅、问卷调查、座谈、咨询专家等方法,分析了制约全科医生对社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影響因素,并提出了全科医生对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有效途径。

1 制约全科医生对社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影响因素

1.1 政府宏观调控与监督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还处于初级阶段,政府着眼点更多是放在试点社区,非试点社区尙缺乏配套的政策措施,因资金投入不足及宣传力度不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生存困难,只能以医疗为主,全科医生对社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开展较少。

1.2 全科医生的数量不足且质量低下

实现“健康中国2020”目标,即基本实现每万名城乡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但是,目前全科医生的数量严重不足。国务院于2011年7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对符合条件的基层在岗执业助理医师或执业医师,进行按需1-2 年的转岗培训,使社区医生顺利转型为全科医生。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在培训中只重视培训全科医疗技术,而忽略了对全科医生的全科理念、全科意识、全科思维方面的培训,培训后到底能否转岗存有异议。同时,低学历、低职称、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现象较严重,缺乏安全有效的基层诊疗能力,不能完全承担“六位一体”功能,不能胜任社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

1.3 缺乏群众的信任是制约社区全科医生发挥慢性病管理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具有本科学历的医生较少,与医院反差过大,难以取得城市居民信任[3]。社区医生进行资料收集、入户技巧、沟通技巧、随访技巧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能力缺乏,致使医患关系紧张,缺乏群众的信任,社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1.4 全科医生的服务观念还没有发生根本的转变

全科医生的服务观念局限于传统专科诊疗方式,即医生“坐堂行医”等病人上门。没做到从过去的被动变为主动,无差别的、更周到的对待签约家庭的医疗需求。首诊制和双向转诊未能有效开展。全科医生缺乏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意识,“挂羊头卖狗肉”,“社区卫生服务”很早就挂牌了,但社区卫生服务并未真正全面开展,不能针对慢性病特点提供特色化的优质服务以满足社区群众需要。

1.5 全科医生缺乏积极能动性。

由于全科医生身份尴尬,不过是“家庭医生”、“小大夫”,无积极性、无成就感、报酬较低,在职称晋升、评优、科研等方面全科医生皆处于劣势,跳槽现象严重。另外,全科医生经过全科培训后,回到原单位,又还按照原来的医疗模式工作,很难调动全科医生积极能动性。不能充分发挥全科医生“守门人”作用,不能完成慢性病的健康管理工作。

1.6 现有的管理及评价系统不够完善

由于当前慢性病治疗没有系统的健康管理观念,没有考虑慢性病自身的特点,缺少相关的干预措施,结果对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及控制效果并不理想。对于慢性病的管理体系和全科医生的考评体系有待完善。

2 全科医生对社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有效途径

2.1 政府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及政策扶持

社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需要政府重视,加大宣传力度和资金投入,扩大试点范围。在试点社区已经初步建立起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和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城乡居民与全科医生基本建立比较稳定的服务关系。政府加大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健康、快速、顺利发展,为全科医生培养和发展提供保障。

2.2 提高全科医生的数量和全面提升全科医疗水平

国家计划至2015年培训全科医生达18万人次,2020年培训全科医生达30万人次,针对部分社区医疗人员欠缺的现状,需及时补充一定数量的高素质医生,可以有专科医生转入全科医生,以此保证对社区慢性病患者的基本管理;要对社区医生进行必要的培训,并改善社区医生对慢性病的管理方式,以此提高医生的责任感和技术水平。目前全科医学教育以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为主要形式[5],提高全科医师实践技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应该建立医学终身教育制度[6]。另外要增加医学高校临床专业(全科医学方向)的招生与培养,全方位提升全科医疗水平。

2.3 实现全科医生“守门人”职能及最有效的“慢性病例管理者”角色。

建立良好的“粉丝式” 医患关系,能胜任“社区领袖”的角色;和谐、配套的团队工作班子,对各项任务有很高的执行力;强而灵活的临床决策能力,能在基层医疗条件下解决70~80%患者的问题;通畅的全科-专科医生沟通和双向转诊渠道,与医学科学前沿保持密切联系;持久的学习动力和有效的学习方法,不断实现职业生涯中的自我完善。守住民众健康之门,即实现全民最大健康目标;守住医疗保险之门,即实现慢性病卫生资源最大效益。成为最有效的“慢性病例管理者”角色。

2.4 改革社区全科医生服务模式

打破传统的服务模式,全方位视角:以人为本,既要看病,更要關注人;以消费者为中心,需求为导向;以健康为中心,有责任保护促进健康。实现问病开药:首诊转诊;治病救人:健康疾病一体化管理;变以病为本被动服务为以人为本主动服务,加强慢性病的健康管理。真正实现以问题为导向的诊疗模式,在接诊中发现/解决健康问题(不仅是慢性疾病)。加强全科医生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意识,不仅了解病人机体的细胞组织层,还要深入到病人的家庭社会层面和心理层面,从而对病人有整体的认识[4]。

2.5 与慢性病患者建立长期合作医患关系(签约式服务)

建立全科医生首诊制度和以家庭为单位的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动员社区力量,组建管理团队;善于捕捉慢性病患者个体及群体需求;满足慢性病患者直接、间接和潜在需求;提供健康热线,尤其是护士热线;充分发挥全科医生的个人魅力,搭建医患沟通的桥梁,尽可能多地发现慢性病人及高危者,与慢性病患者建立长期合作医患关系(签约式服务),而且签约服务包括慢性病患者全家人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套餐服务,全科医生个性化、精细化、负责式的慢性病系统管理,将病人培养成慢性病管理的合作者。

2.6 完善全科医生团队管理慢性病路径

建立实际、有价值、指导意义和有参考的家庭及个人健康档案;社区新病人的筛检评估(全面:血压、血糖、血脂、合并症、危险因素、遵医行为等);社区老病人的随访管理;患病人数累计登记随访;个体化治疗方案;个体化病人教育;个体化随访复查计划和实施;协调专科服务与提供或协助转诊;医患充分沟通;个体化需求应对;效果评估(6~12个月)。

2.7 发展社区慢性疾病自我管理项目

采用学历教育、转岗培训、规范化培训、进修学习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医护人员的培养力度;加大对慢性疾病自我管理项目的后续支持服务;经常组织同伴教育;利用现代信息工具实施慢性病健康管理;执行慢性疾病自我管理项目的国际标准。

2.8 回归全科医生本性、释放能量

全科医生全面提升自己的同时,放开手脚,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凝聚力成就自我发展,业务充实,报酬可观,地位改善,则有成就感,自豪感。

2.9 建立长效考核和激励机制

逐渐完善全科医生对慢性病管理的目标考核项目及考核标准,将全科医生社区团队建设列为主要、重点项目,在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方面制订出相应的倾斜政策,激励引导他们愿意从事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更愿意为社区付出毕生精力。

总之,社区全科医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是以教育、管理为重点,以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通过为健康人、慢性病患者、慢性病风险人群提供连续、全面、主动的规范性健康管理,以达到促进健康、减少并发症、延缓慢性病进程、降低伤残率、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医药费用的目的,做好“健康守门人角色”,做好社区患者的 “一查、二治、三康、四防、五保、六教”等卫生服务,为我国全科医学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国民健康素质、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健.全科医疗在健康保险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全科医生.2000,9(3):70-71.

[2] 田贞尚,胡月琴,姜新峰,等.宿州市居民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与满意度调查研究[J].实用全科医学,2007,5(5):448-449.

[3] 金生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进展问题及发展思路[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7,23(5):300.

[4] Anja Taunila,Pekka Larivaara,Anitta Korpio,etc.Evaluation of a family--oriented contiuning medical education course for general practitioners[J].Medical education,2002,(36):248—257.

[5] 李伟,李永江,刘军.全科医生供求状况及培养策略[J].中国全科医学.2001,4(2):112—113.

慢性病健康档案 篇9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的疾病谱和死因顺位发生了剧大的变化,以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糖尿病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的患病率、死亡率逐年上升,患病年龄逐渐向年轻化发展,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的头号杀手,不仅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健康和生命,而且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给社会、家庭及个人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慢性病的预防控制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健康教育是慢性病防控最重要的卫生策略和最有效的手段

健康教育是公民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用有益于健康的行为,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害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慢性病主要是由不良的生活方式及有害健康的行为习惯导致的“现代生活方式病”,通过广泛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可以使人们获得健康的知识,树立健康的观念,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有效地预防、减少或推迟慢性病的发生。健康教育是慢性病防控中最重要的卫生策略,也是预防慢性病最有效的手段。

在慢性病防控中开展健康教育是疾控中心义不容辞的责任

卫生部《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若干规定》(2005)第二章第十一条规定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职能,其中第一项职能是疾病预防与控制,第六项职能是健康教育与促进。因此,在慢性病防控中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慢性病危害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在人群中建立健康行为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向全社会人群提供保健技能,从而降低全社会慢性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减轻人们的负担,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是疾控中心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慢性病防控中开展健康教育,必须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

疾控中心开展慢性病的健康教育是一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社会卫生策略,它不仅需要政府负责、部门合作、社会动员、群众参与,更需要政府政策和经费的支持。在实际工作中,疾控中心必须积极开发领导层,提高市领导对本辖区慢性病防控形势的认识,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争取政府对慢性病防控专项经费的投入,为我们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提供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慢性病防控中的健康教育内容,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而不断变化

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内容不同,疾控中心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及时地把国家倡导的最新的、最科学的健康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合理的饮食习惯及公共卫生领域的新动态、新发展传播给

大众。现阶段对社会公众的健康教育内容主要为《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中国居民膳食宝塔》、《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山西省卫生厅健康教育与促进工程实施方案》;在医院对求医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内容则主要是《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防治高血压宣传教育知识要点》、《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糖尿病防治指南》等;对学生主要是《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保持健康体重知识要点》等等。6 加强多种形式健康教育,不断创新探索新方式、新方法

不同地区、不同目标人群获得健康知识的渠道不同,疾控中心在慢性病防控中要因地制宜,在明确本辖区群众基本健康需求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

6.1 社会性健康传播 利用各种卫生宣传活动日、法定节假日及民俗节日,如“世界无烟日”、“世界糖尿病日”、“高血压日”等宣传日,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咨询活动,宣传慢性病的防治知识、观念、健康义务和健康责任,提高人群自我保健意识,引导社会对慢性病的关注。6.2 电视健康传播 目前,通过电视获得健康知识是大众最主要的渠道。2009年中央电视台开设了健康频道,加强了国家对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山西省卫生厅与山西广播电视台也开办了《健康讲坛》公益宣传栏目,每周一期,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针对慢性病、营养、健康生活方式等12个系列讲座,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医疗健康知识,旨在向公众传递权威的健康信息,普及健康常识,我市疾控中心也应该积极与市电视媒体合作,争取开辟公益宣传专栏,以加大我市慢性病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6.3 报纸健康传播 市疾控中心要积极主动与今日侯马合作,在今日侯马开设健康知识宣传专栏,由疾控中心定期向报社提供专业性、权威性的慢性病防治知识、防治动态、健康知识,以扩大我市健康教育的覆盖面。6.4 政府网站健康传播 现在基本上每个县市都有政府门户网站,疾控中心应该充分利用政府网站这个平台,及时将国家有关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与促进的政策、法律法规、健康教育活动、健康信息、国外发展动态等发布到本辖区政府网站上,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健康知识需求。6.5 社区健康教育 卫生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第六条规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健康教育、儿童保健、老年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已成为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承担者,疾控中心应该积极行动,一是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公共卫生服务职责的人员进行慢性病预防知识和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技巧的培训;二是在社区建立示范点,开展人群健康教育,为社区人群提供针对慢性病改变生活方式相关的危险因素的知识和技能,促进社区人群普遍掌握慢性病的防治知识,转变对慢性病防治态度和形成良好行为习惯,针对高危人群,教育如何降低危险因素,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步使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成为慢性病防控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

作 者 简 介

姓 名:郝春桂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65年1月5日 所在单位:侯马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从事工作:公共卫生监督 联系地址:侯马市浍滨街邮 编:电 话:E-mail: hcg002@163.com 25号 043000 *** 0357-4282920

摘 要

从我国慢性病的防控形势来看,健康教育是慢性病防控最重要的卫生策略和最有效的手段,在慢性病防控中开展健康教育是疾控中心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慢性病防控中开展健康教育,必须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慢性病防控中的健康教育内容,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而不断变化。在慢性病防控中要加强多种形式健康教育,不断创新探索新方式、新方法:

1、社会性健康传播。

2、电视健康传播。

3、报纸健康传播。

4、政府网站健康传播。

上一篇:事业编考试个人考核下一篇:市级以上先进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