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随访

2024-06-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老年人随访(推荐15篇)

老年人随访 篇1

1.定期走访村(居)委会老年人,至少每3个月入户走访一次辖区登记在册的老年人,及时掌握老年人变化情况,见面率达90%以上。

2.对新出院老年患者的第一次随访,根据疾病的分期,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康复治疗指导,完整填写相关随访记录。

3.对疾病期、波动期、人在户不在、户在人不在的老年病人进行随访,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去向,填写随访记录。

4.指导老年患者按时服药,观察患者可能出现的药物副反应,动员老年人参加村(社区)组织的健康活动。

5.随访期间发现生活困难,符合免费服药治疗标准的老年患者,与有关部门协商,使患者享受免费药物治疗。

老年人随访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集健康查体中自2004年1月-2008年1月71例60岁以上人群正常甲状腺共3次甲状腺随访检查内容, 其中年龄最大者82岁, 最小者60岁, 平均年龄67岁。2年后出现结节或其他异常36例, 占总数约50%;4年后49例, 占总数69%。

1.2 方法

使用美国GE LOGIQ 500 PRO系列彩超, 探头频率9~11 MHz进行主要检查, 辅助血甲状腺功能检查。

2 结果

2.1 2年后出现结节或其他异常36例, 占总数约50%;4年后49例, 占总数69%。老年人群健康查体甲状腺一次及一种检查结果正常并不能说明能够保持正常状态, 且在以后逐步出现异常的可能性较大或异常发展速度较快。

2.2 定期复查、综合检查能够了解老年人群甲状腺的变化与变化速度, 达到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

3 讨论

本组检查结果来自健康查体, 均无明显症状及其他不适感觉。2004年1月第一次健康查体主要为超声检查, 本组病例超声结论均未见明显异常;2006年1月第二次健康查体超声结论分别提示异常如甲状腺体积稍大或增大、回声增粗或不均匀、单发或多发囊性或实性结节 (直径0.5 cm~1.5 cm) 、血流信号增多等共36例, 对36例进行血液实验室检查, 甲状腺功能参数异常者8例;2008年1月第三次健康查体均进行超声检查和血液实验室检查, 超声结论提示异常者49例, 其中在第二次超声检查中出现结节者结节直径最大达2.4 cm, 甲状腺功能参数异常者37例。

因受仪器设备、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限制, 甲状腺的健康查体在基层医院中还未能普及, 上述检查组老年人群中多生活条件良好, 但对于甲状腺疾病的了解均很少且对阳性结果不能引起重视。

甲状腺疾病多种多样, 有甲状腺肿大或甲状腺肿物者, 一般需要进一步做些检查, 才能确定甲状腺疾病的性质, 如抽血化验检查甲状腺功能, 必要时还需做甲状腺的放射性核素和超声波检查, 甚至做甲状腺穿刺细胞学检查。其中常见的甲状腺肿瘤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临床上甲状腺肿瘤往往仅表现为甲状腺结节, 因此常把甲状腺肿瘤与甲状腺结节相互混用。实际上结节仅是形态的描述, 它包括肿瘤、囊肿、正常组织构成的团块以及其他疾病所引起的甲状腺肿块, 多是在地方性甲状腺肿弥散性甲状腺肿大的基础上反复增生和不均匀的反复反应所致, 形成增生性结节[1]。临床上难以确定甲状腺结节的性质, 即使病理活检, 有时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增生,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也不易明确辨认。因此, 甲状腺肿瘤的发病率不易精确统计。

根据以上分析, 发现以往的健康查体项目过于单一, 尤其针对老年人群, 甲状腺的超声检查除了应列为常规内容之外, 还应辅助血液实验室检查了解甲状腺功能参数, 对比连续多次的检查, 综合分析甲状腺的动态变化过程、推测演变趋势, 以此为依据计划进一步的检查内容或预防措施及诊断治疗。以期在老年人群甲状腺疾病方面达到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

摘要:目的对老年人群正常甲状腺进行随访复查, 分析观察结果。方法收集健康查体中自2004年1月-2008年1月60岁以上人群分别3次甲状腺检查内容。结果老年人群正常甲状腺2年后出现结节或其他异常36例, 占总数约50%;4年后49例, 占总数69%。结论老年人群正常甲状腺逐步出现异常的速度较快, 针对老年人群甲状腺健康查体应增加复查频率或内容。

关键词:老年,甲状腺,健康查体

参考文献

老年人随访 篇3

【摘要】 新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是衡量个国家妇幼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标准正规的社区护理指导,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积极做好胎儿和新生儿卫生保健及医疗护理,对提高社区护理质量和获得优质的后代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生儿;社区;随访;操作

新生儿是指出生至生后满28天的婴儿[1],新生儿期的家庭随访是在出院后24小时内,每周进行一次到婴儿满月的过程[2]。新生儿期是人类死亡率最高的时期。如不加强护理、照看,很容易对婴儿造成不良的后果。正确的社区产后随访可以了解新生儿的生活状态,及时发现问题,有效干预不良生活行为,并教导新生儿父母了解新生儿常识,有效的降低新生儿患病的可能。

为了更好的开展社区预防保健,对辖区内2010年至2012年3年间19至40岁的产妇共计171人进行询问调查,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产妇不知道或不了解新生儿的保健知识和注意事项,因此新生儿社区访视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须的。

新生儿访视主要是通过对新生儿的观察、询问、检查、指导等来完成的。

一、观察

通过观察婴儿的面色,皮肤,呼吸以及对周围环境刺激的反应来判断婴儿情况。一般婴儿面色为淡粉色,呼吸在30-45次/分钟之间,脉搏120-160次/分左右,新生儿头两三天为胎便,胎便为黑绿色粘状无味,通过喂奶后 3 ~4 天后逐渐转为黄色(金黄色或浅黄色).同时观察新生儿居室的卫生状况是否通风,温度是否适合,室内是否清洁整齐等。

二、询问

通过询问生产史及过程,来判断有无宫内缺氧,吸允情况及进食状况,初乳含有丰富的抗体,应及时让宝宝吃上母亲的初乳,采取按需哺乳的原则,睡眠要占新生儿一天的2/3,一般睡眠在20小时以上,大便在2-3次/天。询问婴儿是否正常接种疫苗,卡介苗和乙肝疫苗。

三、检查

检查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和全身体格情况。新生儿的体温一般在36.5℃-37.5℃之间,由于新生儿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易受环境的影响;给予适中的温度,室温在22C-24C之间,湿度55-65%,冬天可采取带绒布帽进行保暖。注意检查新生儿是否有畸形:新生儿颈部、腋下及腹股沟等褶皱处是否潮湿、糜烂;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的情况,测量身高、体重、头围,前囟、皮下脂肪是否达到标准;检查脐带是否完全脱落,有无红肿、有无分泌物渗出,保持脐部的干燥;婴儿是否出现生理性黄疸及消退情况。对发现的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处理,并耐心对家长进行正确指导。

四、指导

初为人母(父)时是紧张、兴奋的,应给婴儿父母嘱咐在给宝宝进行生活护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重卫生清洁。在接触婴儿前应洗净自己的双手,宝宝在6个月以前洗脸、耳朵和眼部时最好要用煮沸过放凉的温水,在哺乳及大小便前后要洗净双手,保持双手清洁,预防疾病的传染和发生。

2、对社区新生儿父母宣传育儿知识,哺乳知识,指导产妇正确哺乳 ,坚持按需哺乳 ,尽量不用代乳品。鼓励母亲进行母乳喂养,告知其母乳喂养的好处,疾病预防,情感连接,促进社区新生儿正常生长发育。

3、注意新生儿的居室温度一定要适宜,新生儿的衣着质地柔软穿着,防止夏季热痱子冬季感冒的发生。

4、在对宝宝进行哺乳时可以通过轻拍、抚摸、眼神交流、说话、唱歌等来培养宝宝对周围环境的反应,同时也可以增加亲子情感交流。

除以上四点社区医护人员应注意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以获得婴幼儿家属的支持。首先在进行访视时应注意仪表大方得体,衣着干净整齐,其次在交流过程中语气亲切和藹,通过平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新生儿的护理常识,以得到家属的尊重认可和信赖,方便以后的工作进展。

参考文献

[1] 范兆志 新生儿窒息抢救与护理体会[J]航空航天医药、2009.20.11.29

随访整改措施 篇4

2.科室必须及时做好随访病人登记记录,不断积累丰富临床经验从而确保疾病诊治效果提高治愈率。

3.主管医师应认真填写随访患者登记表,详细询问病人出院后的身体状况并做好记录。同时指导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教育并让患者本人填写随访记录。

4.“出院患者随访服务”不仅询问患者出院康复状况还对原住院科室及医护人员进行医德医风综合满意度评价征求患者对医院和室医疗服务及医德医风的意见建议。

5.医德查房和回访获得的患者对科室的满意度视为该科室所有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对医务人员提出有具体内容的表扬或者批评,按医德考评细则分别给予加分或减分,作为医德总评的重要依据。6.科主任加强本科室随访工作的监管与督促,医务科、护理部应对各临床科室的出院病人信息登记和随访情况定期检查,确保随访率不低于90%。

7.随访医师出诊时必须衣帽整齐、礼貌待人、热情服务。

医院随访工作方案(讨论) 篇5

医院各部门、各科室:

为了定期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指导患者后续治疗,建立医务人员与患者成朋友和谐医患关系。经医院研究决定,修订 号文件,对曾在医院就诊的患者采用通讯等多种方式,为患者提供医疗追踪服务,开展一对一、三级随访制度,通过随访使患者的院外康复和继续治疗得到科学、专业、规范、便捷的指导和医疗技术服务。一、三级随访制度及工作责任人

以科室为单位,对所有出院患者进行系统有计划性的随访,由科室主任、护士长和经管医师共同承担随访工作。

一级随访:责任人为经管医师,根据随访情况,经管医师报告科主任,是否与上级医师、科主任一起进行随访。

二级随访:由科主任、护士长(或责任护士)抽查。三级随访:考核办、医务科抽查,抽查结果汇总给考核办。

二、随访范围

1、所有住院患者,出院后无论是否后续治疗都应随访。

2、出院后需院外继续治疗(含康复治疗)以及需定期复诊复治的患者、手术治疗患者、慢性疾患患者为重点随访对象。

三、住院信息档案的建立

各临床科室必须建立《出院患者信息登记表》,由患者住院期间的经管医师完成,采用电子表格式保存在电脑上,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单位、详细住址、电话号码、联系人姓名及电话号码、门诊诊断、住院治疗结果、出院诊断等内容。

四、随访时间及随访间隔期限

1、一般患者随访,出院后3天内完成。

2、病情复杂和危重的患者,出院后1周内完成首次随访,此后根据病情、家属的要求,在1-3天内继续随访。

3、手术治疗后的患者,出院后1周内开始随访,每1-2个月随访一次,共半年,特殊情况持续随访一年以上;

4、罕见疾病、疑难疾病、慢性疾病出院后2周内完成首次随访,视病情1-2个月1次,需定期终生随访。

五、随访方式及对象

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以下三种方式分类随访:电话随访、微信(短信)随访、上门随访:

1、电话回访:主要针对常见病患者,通过电话对患者的健康进行全面指导。

2、微信(短信)回访:节假日(端午、中秋、元旦、春节)对患者节假日问候和祝福,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增进对患者的服务。

3、上门回访:针对出院后的患者情况,先与患者进行电话沟通,视患者状况且经患者同意,进行预约上门回访。需要上门回访的有:

A、中重度慢性病,需要长期康复治疗; B、重大手术或新开展手术治疗的患者;

C、有后续治疗价值,因家庭原因可能中断治疗的患者; D、对治疗效果不完全理解,通过沟通可能继续治疗的患者; E、治疗效果较好,在当地有宣传影响力的患者; F、来我院就诊后又转院的患者。

六、随访内容

1.了解患者出院后的疗效、病情变化和康复的情况; 2.对患者药物治疗及康复进行指导; 3.对患者饮食忌口、运动强度等给予指导; 4.对病情变化的处置及返院复诊提出建议;

5.听取患者及亲属对返院继续治疗的要求、顾虑及困难。

七、随访要求及注意事项

1、回访前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做好心态和情绪调适,做到自信、诚恳、不急不躁、有礼有节、耐心倾听,确保回访达到预期效果。必须本着人文关怀及专业负责的精神,执行医院规章制度和遵守回访礼仪要求;

2、电话回访采用统一的随访用语:“你好!我是***医院**科室**经管医生(护士)或科主任(护士长),你**时间因患**病在我院治疗,出

院后现在身体健康状况如何?有什么我可以帮您的!”结束语:“有问题请及时来电!祝你身体健康!再见!”

3、对需后期再治疗患者,可以同步宣传医院相应技术及治疗发展方向,为患者树立信心和医院服务口碑;

4、每个医生专用一本登记本,每次回访后必须详细填写回访登记表,较大影响的上门回访可邀请运营管理部全程参与并及时做好相关报道和宣传;

5、需要上门随访的患者,由科主任提前两天将出行计划表上报到运营管理部,统一安排车辆及司机出行。

八、随访工作的督查

1、科主任对经管医师的随访工作情况以及随访记录本,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对重点随访对象要亲自进行随访,对没有按要求进行随访的医务人员应督促其完成,并检查随访工作质量。

2、科主任、护士长要定期抽查,督促、检查回访工作的落实执行情况。

3、考核办每月5日前与各经管医师核对上月回访情况、数量。

九、奖励与处罚

原则上要求经管医师对住院患者出院后的回访率达到100%(特殊情况除外,但须说明情况)。每回访一例病人,给予经管医师奖励5元/次,每例患者逾期回访不予奖励。逾期1-10天回访,处罚5元/例;逾期10-15天回访,处罚10元/例,逾期15-30天回访,处罚20元/例。

妇幼随访管理系统 篇6

▌系统介绍

智能·云妇幼随访管理系统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集产检、管理、服务、科研四位一体的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实现院内院外围产期健康管理、高危孕产妇管理、门诊预约全流程、智能妇幼随访、妇幼保健综合信息管理一体化解决方案。支持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连贯的产检和随访服务,实现高危孕产妇的健康管理(高龄、糖尿病、高血压)。

▌系统组成

1、基础平台

2、妇幼随访子系统

3、智能短信子系统

4、智能呼叫中心子系统

5、满意度调查子系统

6、分析统计子系统

7、随访报告子系统

8、健康宣教子系统

9、微信(APP)

▌系统特点

1、全息孕妇信息建档或与公共信息系统平台对接

2、支持孕妇通过各类智能硬件设备检测健康数据

3、针对高龄、高危孕妇、可制定个性化管理计划

4、支持孕妇整个怀孕周期的健康指导与产检提醒

5、随访过程提供孕周、预产期、分娩日期的展现

6、孕妇建档后,系统根据孕周自动生成随访计划

老年人随访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来我院检查的老年人ISH患者64例, 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32例, 治疗组:男患者19例, 女13例, 年龄56~72岁, 平均年龄 (63±7.6) 岁;对照组:男18例, 女14例, 年龄55~73岁, 平均年龄为 (63±5.2) 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可以用来研究。

1.2 方法

①治疗方法:治疗前所有患者停止服其他降压药物2天, 然后对照组单纯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2.5毫克/次, 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单硝酸酯异山梨酯20毫克/次, 每日2次, 治疗时间为1年。②监测指标: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随访时记录其血压测量值及脉压。

1.3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均在SPSS17.0应用统计学软件上操作,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进行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1年的治疗及随访观察可见, 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和脉压 (PP) 治疗前相比较均明显下降, 有统计学差异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和脉压 (PP) 明显低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见表1。

注:与治疗前相比较, ▲P<0.05, 与对照组相比较, *P<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些不良习惯相应的增加, 高血压患者的数量也伴随着增高。高血压为一种慢性疾病, 但是也有很大的危害, 对于老年人来说危害更大, 容易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在我国尤以脑血管并发症多见, 容易引起脑出血、中风等严重后果。

其中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最常见的高血压类型, 但在临床治疗上面临很大的问题, 在高血压的降压过程中, 收缩压降低相应的引起舒张压的降低, 舒张压降低到一定的水平, 会引起重要器官灌注不足, 严重时会引起休克[4]。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非常急迫的, 给临床工作者带来很大的压力。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是一种钙离子拮抗剂 (CCB) 类的降压药, 能够阻滞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外钙离子经细胞膜的钙离子通道 (慢通道) 进入细胞[5]。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具有较好的作用。单硝酸异山梨酯其他血管扩张剂、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抗高血压压药、三环抗抑郁药及酒精合用, 可强化本类药物的降血压效应。因此两种药物联合使用能够使作用增加, 药效增强, 通过研究也可以发现两种药物同时使用相比单纯使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的临床效果显著。

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 医务工作者在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应该谨慎用药, 注意选择用药以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痛苦。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的联合应用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应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ISH) 的疗效。方法 将64例IS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 而治疗组在给予此治疗的基础上再加用单硝酸酯异山梨酯联合治疗。经过3~5年的治疗后, 随访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和脉压 (PP) 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明显下降, 有统计学差异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和脉压 (PP) 明显低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与单纯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相比治疗效果显著, 在临床值得推广。

关键词: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单硝酸异山梨酯,随访观察

参考文献

[1]郭艺芳, 刘琪.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1, 32 (1) :36-37.

[2]余佳欣, 万启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中西医治疗概况[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8, 29 (1) :45-46.

[3]张春华, 刘彦茹.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随访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11) :56-57.

[4]陈进.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15) :128-129.

高血压病药物治疗随访调查 篇8

【摘要】目的调查高血压患者的使用降压药物治疗情况,分析存在的用药问题。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治疗后出院的高血压患者128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调查,调查内容为降压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128例患者中有82.8%(106/128)的患者选用指南推荐的一线降压药物,首选单联用药85例,首选联合用药46例。随访期间有15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128例患者的降压药物治疗达标者有39例,达标率为30.5%。结论高血压患者使用降压药物虽然符合单联或多联复方药剂的使用标准,但是降压药物的使用达标率偏低,仍然有许多患者因为不合理用药发生不良反应。

【关键词】高血压病;降压药物;随访调查

【中图分类号】R72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143-01

高血压作为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关键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会影响人体的心、肾、脑等脏器的功能,甚至出现脏器功能严重衰竭[1]。目前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症一般采用药物降压法,本文对我院治疗出院后的12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降压药物治疗随方调查,了解降压药物的治疗情况,分析高血压患者在使用降压药物存在的问题。

1.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取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在我院治疗后出院的高血压患者128例,其中男性78例,女性50例,年龄范围为49~83岁,平均年龄为(65.6±8.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压、血脂、常规体检、尿常规、空腹血脂、心电图等检测。

1.2方法

详细评估患者的高血压症状、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度,对患者进行危险级别分层,每位患者每周随访一次,两周后改为每月随访一次,共随访半年。随访内容:学业水平、合适降压药物的使用方法、药物用量、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等。

2.结果

2.1降压药物使用情况

128例患者中有82.8%(106/128)的患者选用指南推荐的一线降压药物,选择非高血壓用药指南推荐的降压药物22例,占总数的17.2%。如表1所示,一线降压药物品种中,ACEI类Ⅰ类72例,占56.3%;钙拮抗剂Ⅰ类42例,占32.8%;Β受体阻滞剂Ⅰ类34例,占26.6%。

表1一线降压药物使用情况

降压药物使用例数构成比(%)ACEI类Ⅰ类7256.3钙拮抗剂Ⅰ类4232.8Β受体阻滞剂Ⅰ类3426.62.2降压药物联合用药情况

128例患者中首先单联降压药物患者85例,其中ACEI类Ⅰ类36例,钙拮抗剂21例,ARB类6例,利尿剂0例,非指南推荐药物22例。

首选联合用药46例,其中ACEI类Ⅰ类合并CCBS有20例,ACEI类Ⅰ类合并Β受体阻滞剂18例,Β受体阻滞剂合并CCBS5例,Β受体阻滞剂合并利尿剂1例,ARB合并CCBS2例。

2.3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随访期间有15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其中以ACEI类Ⅰ类卡托普利引起的口干咳嗽最严重。72例使用ACEI类Ⅰ类药物中服用卡托普利患者有14例,其中5例因不能忍受干咳而停止用药,其余9例患者因干咳症状轻微坚持用药后咳嗽症状缓解。Β受体阻滞剂使用34例中有1里出现心动过缓症状,该例患者停药两天后,心率恢复正常。

2.4血压水平达标情况

根据我国《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要求,中、青年或糖尿病患者的血压降至<130/85mmHg,老年高血压患者降至140/90mmHg。随访半年后,128例患者的降压药物治疗达标者有39例,达标率为30.5%。

3.讨论

高血压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目前临床医学上对于治疗高血压疾病通常采用药物治疗法[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推荐的一线降压药物中涉及到ACEI类、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3]。ACEI类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它能够通过减少人体血管内紧张素的生成,破坏缓激肽的水解,从而降低多肽分泌,减少血容量,最终达到血压下降的目的[4]。ACEI类主要包含卡普托利、贝那普利、雷米普利等。本次试验中有72例患者使用该类药物,占56.3%。但是该类药物中的卡普托利用药后会发生干咳副作用,实验调查中服用卡托普利患者有14例,其中5例因不能忍受干咳而停止用药,其余9例患者因干咳症状轻微坚持用药后咳嗽症状缓解。钙拮抗剂(CCB)是一种通过阻滞钙通道来实现降低血压目的的阻滞药,具有强效的促进血管扩张、增加负性肌力的作用。本次试验中有42例使用该类药物,占32.8%,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Β受体阻滞剂是一种通过抑制肾上腺素受体,抑制心肌收缩力和心率,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该类药物能够改善心室的重构及运行功能,避免儿茶酚胺对心脏形成伤害。本次试验中有34例使用该类药物,占26.6%,其中有1例患者出现心动过缓不良反应,停药两天后心率恢复正常。在联合用药方面,尽管虽然符合单联或多联复方药剂的使用标准,但是降压药物的使用达标率偏低,仍然有许多患者因为不合理用药发生不良反应。当前患者在高血压药物治疗认识方面存在不少误区,主要表现在乱用药、服药过早、缺乏耐心、惧怕副作用等方面。因此医院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降压药物使用指导培训中应该严格降压药物用药指征,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药物联用方法,提高患者的耐药性,改善患者的遵医嘱态度。

参考文献

[1]伏忠阳,和勇,李学彪,等.高血压病药物疗法结合非药物治疗的应用[J].云南医药,2014,35(2):140-141.

[2]魏颖.高血压病药物治疗的方法及其原则[J].亚太传统医药,2011,7(11):147-148.

[3]李贵文.高血压病药物治疗误区及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107-108.

医院疼痛病人出院随访制度 篇9

1、建立出院病人住院信息登记档案,内容应包括:姓名、年龄、单位、住址、联系电话,门诊诊断、住院治疗结果、出院诊断和随访情况等内容,填写人由病人本次住院期间的主管医师及相关护士负责填写。

2、所有出院后需院外继续治疗、康复和定期复诊的患者均在随访范围。

3、随访方式包括电话随访、接受咨询、上门随诊、再次入院治疗、书信联系等,随访的内容包括:了解病人出院后的疼痛治疗效果、疼痛变化和恢复情况,指导病人如何用药、副反应、何时回院复诊、病情变化后的处置意见等专业技术性指导。

4、随诊时间应根据病人病情和治疗需要而定,治疗用药副作用较大、病情复杂和危重的病人出院后应随访,一般需长期镇痛治疗的慢性病人或疾病恢复慢的病人出院1周内应随访一次,此后根据临床需要定期随访。

5、负责随访的医务人员由相关科室的科主任、护士长和病人住院期间的主管医师负责。第一责任人为主管医师,随访情况由主管医师按要求填写在住院病人信息档案随访记录部分。并根据随访情况决定是否与上级医师、科主任一起随访。

6、科主任应对住院医师的分管出院病人随访情况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对没有按要求进行随访的医务人员应进行督促。

神经内科随访电话内容 篇10

1.您好,请问您是хх(家人)吗? 我们是第一医院神经一科。请问您现在接电话方便吗?耽误您2分钟时间。

2.请问xx回家后恢复的怎么样?

3.血糖(血压)一直都很稳定吗?

4.情绪怎么样?

5.饮食怎么样?有没有便秘的情况?

6.偏瘫的肢体比出院时有进步了吗?

肢体功能锻炼:指导病人用健肢带动患肢活动。床上坐位及坐位平衡训练 ,指导病人及家属尽量避免半卧位 ,可用足够枕头支持背部 ,达到直立坐位。立位及步行训练 ,指导病人及家属起立时尽量患侧负重 ,抬头向前看 ,训练由易到难 ,负重由少到多。在训练当中 ,应经常鼓励病人 ,适时夸奖病人 ,以增加病人训练的信心。语言功能锻炼:准备一些图片 ,说出单词名称 ,让病人指出相应的图片。随着病人的认知能力的提高 ,可适当增加图片量 ,这样通过反复刺激可激发大脑语言功能代偿 ,使病人做出反应;然后 ,从单音字训练开始逐渐向简单句子过渡 ,可促进口唇肌肉运动和声门的闭锁功能恢复 ,逐渐恢复日常用语的表达能力。

情绪护理: 患者从正常人突然丧失活动及语言能力,以至丧失生活自理及工作能力,在感情上难以承受,故常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变化,喜怒无常,甚至人格改变。家属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安慰鼓励病人配合治疗及康复锻炼。尽量避免让病人情绪激动。

7.(1)请问您在此次住院期间对我们还有什么意见及建议吗?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想咨询,可以拨打我们科室电话2459484,谢谢您对我们工作的配合,再见。

(2)您对我们医生、护士的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及疾病的治疗效果都满意吗?☆(谢谢,这都是我们工作应该做到的,不过有了你的信任和认可我们会做的更好)☆(每一位来院的病人带来的是对我们的期待和信任,感谢您的批评,住院期间给您带来的不愉快我们代表医院在这里先向您歉意,工作不到位的地方我们会加倍改进)

电话回访需注意事项

1、实施者的规范把握:因为致电者代表者医院,电话用语必须得体灵活,应对意外问题从容大汉,给患者留下美好的印象。

2、医疗安全尺度的把握:电话回访的目的四给患者带去医院的问候,不是远程医疗。回答患者医疗上的问题需谨慎,不能简答的判断和随意指导。

3、电话回访是医院服务的延伸:访问者代表了医院,因此,用语及访问内容、程序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以体现医院服务的标准化,需遵循以下规则。

(1)电话接通前要先了解病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出院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转归、疾病诊断等。

(2)电话接通后,要先介绍自己,再确认接电话者的身份,并说明致电的目的。

(3)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询问病人出院后的疾病康复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在回答病人问题时,如果你无法确认或你认为病人处于非健康的状况时,应建议病人来院就诊;对需要定期复诊的病人,给予提示。

(4)对出院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询问病人此次住院有无意见和建议,并将调查结果准确的记录下来。

老年人随访 篇11

前些天,曾先生偶尔感觉胸闷,劳累后加重,就到医院看病,医生建议他再做一次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曾先生对这种需要穿刺动脉的有创检查心存恐惧,不愿意再受二茬罪,拿些药就回家了。上周五,曾先生感觉到胸口剧烈疼痛,赶紧到医院,医生让他做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十几分钟后,双源CT上清楚地显示出曾先生原来搭桥的血管出现严重狭窄。

曾先生很诧异,花几万块钱做的手术怎么又堵了?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白振祥教授解释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俗称冠状动脉搭桥术,是国际上公认的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已有30余年的历史。30年的冠状动脉搭桥史已证实其对缓解心绞痛症状的有效性。用‘立竿见影’4个字来形容术后效果是最为恰当的。许多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几天便能上下楼梯。一般认为用静脉作为搭桥材料,其10年的通畅率为60%~70%。而用动脉桥的远期通畅率会更好。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若不注意饮食结构的改善,不注意生活习惯的调整,不注意长期合理的用药,那么所搭的桥时刻会面临再堵塞的危险。在饮食上应减少胆固醇和脂肪的摄入。术后长期合理用药对保证‘桥’的通畅至关重要。术后应保持平稳的血压。若没有抗凝禁忌,应尽可能地延长服用阿司匹林和潘生丁的时间。一般认为至少要服一年,这样可不同程度地防止‘桥’内血栓形成,从而防止‘桥’的堵塞。”

对于曾先生这样的对有创的冠状动脉检查心存恐惧的患者怎么办呢?其实,现在有一种更简单、更安全、更准确、更实惠的检查方法——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双源CT可以在10分钟内完成冠状动脉成像,可以清楚地显示血管的走向、有无斑块形成、有无狭窄及狭窄程度,还可以观察其他冠状动脉的情况。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不需要住院,不需要穿刺动脉血管,检查费用不到传统的有创介入造影的三分之一。目前,雙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已经成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随访的首选检查方法。

总之,“桥”的通畅性同患者自己的精心、用心和医生的关心是密不可分的。

老年人随访 篇12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基线资料:

88例老年SCAD患者均选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心脏科病房。2007年8月入选第1例病例,2008年12月入选结束。2007年8月入选病例起开始随访,至2009年4月30日最后1次电话随访。所有CAD患者均经冠脉造影(CAG)证实。入选时共88例,男59例,女29例,年龄60~92岁,平均(69.2±1.2)岁;慢性稳定型心绞痛44例,陈旧性心肌梗死25例,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15例,冠脉搭桥术后3例,PCI和冠脉搭桥杂交手术1例。射血分数27%~69%,平均(57±1.0)%。合并用药:阿司匹林83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 80例,他汀类69例,β受体阻滞剂36例。除外贫血、肿瘤(预期寿命较短)、心肌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感染等。研究个体之间不重复并且无亲缘关系。CAG、PCI及采血前获取知情同意。

1.1.2 CAG和PCI资料:

88例老年SCAD,38例合并有前降支近段病变,62例患者支架植入(完全血管化8例,部分血管化54例),共植入90枚支架,支架总长度2349 mm(平均 38 mm/例),其中DES 60例,西莫罗司涂层支架58例(86枚),紫杉醇涂层支架2例(2枚),金属裸支架2例(2枚)。2例仅行球囊扩张(冠脉严重钙化支架未能通过)。24例因为患者本人拒绝、病变更适合冠脉搭桥或者医生认为应该先接受药物优化治疗等而未行PCI。即刻PCI均成功。发生较严重并发症3例,1例冠脉穿孔,球囊低压封堵后好转;1例PCI过程中发生血栓,应用替罗非班好转;1例改用股动脉进行PCI,术后发生大血肿和假性动脉瘤,血管外科手术治疗后好转。

1.1.3 随访资料:

接受复查CAG和BNP检测29例,均为西莫罗司涂层支架植入患者。男23例,女6例,2次CAG间隔时间(即2次取样间隔)24~413 d,平均(262.68±24.14) d。4例造影发现再狭窄(其中有2例因心绞痛复发再次就诊并再次行PCI;另外2例继续临床随访)。17例(59%)DES植入前合并前降支近段病变。15例植入2枚以上支架,14例植入1枚支架。到随访时,应用阿司匹林和波立维29例(100%),ACEI 23例(79%),他汀类28例(96%)。

1.2 方法

1.2.1 血浆BNP检测:

血浆制备同以前研究[5]。造影前,卧位,穿刺桡动脉对侧前臂贵要静脉先采血2 ml,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如贵要静脉不成功,则从正中静脉采血。所有血样的留取均在肝素化前完成。3000 r/min离心,转移上层血浆,-20 ℃保存备用。血浆转移过程及保存均为塑料管。检测前-20 ℃冰箱取出血浆样本,室温冻融;由非检验人员独立编号;标本混排,由独立检测人员完成实验室测定。微粒子酶免分析法在Abott AxSYM仪(雅培,化学发光检测系统)上自动完成测定BNP浓度。

1.2.2 按BNP水平分组:

按照CAG前BNP浓度P50百分位分层,静脉血浆BNP浓度≥108 pg/ml为高水平组,BNP<108 pg/ml组为低水平组。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方差分析前均作方差齐性检验,前后比较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及其显著性检验和95%可信区间应用Mantel-Haenszel方法。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SAS 6.12统计分析软件包。

2 结果

2.1 BNP分层资料

2组在年龄、性别、吸烟、体质量指数、合并疾病以及冠脉病变数目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水平组他汀类药物应用显著高于高水平组(P<0.05);2组在其他合并用药、PCI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注:与低水平组比较,*P<0.05

2.2 静脉血浆BNP浓度

29例DES植入患者随访时(PCI后)血浆BNP浓度为(149.33±17.49) pg/ml,较PCI前浓度明显降低(P<0.05)。其中高水平组21例,DES植入后BNP浓度明显降低;低水平组8例,DES植入前后BNP浓度变化不显著。

2.3 BNP水平与心血管事件

88例患者中2例无法联系而失访(每组各1例,因动迁失访),有效分析病例86例。平均随访(12.5±0.6)月。死亡3例(均为心血管原因,1例左主干病变在等待冠脉搭桥时猝死,1例因ACS死亡,1例发生心衰死亡),心血管原因再次住院23人次(其中非致死性ACS 5人次,心绞痛和心力衰竭16人次,心律失常2人次),其他原因再入院3人次(失血性休克1人次,脑血管意外1人次,胆囊炎发作外科手术1人次)。急诊或择期CAG 12例(因胸痛疑为ACS或支架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或PCI后再次出现心绞痛等,非单纯随访复查CAG),再次PCI术7人次。

血浆BNP浓度高水平组,随访期间死亡2例,2例非致死性ACS,5例再次PCI和18例心血管原因再入院,CAG(非单纯随访CAG)9例,围手术期并发症2例。而低水平组随访期间死亡1例,3例非致死性ACS,2例再次PCI和5例心血管原因再入院,CAG(非单纯随访CAG)3例,围手术期并发症1例。2组在死亡、 ACS、再次PCI和再次入院复合终点比较有显著差异(RR=2.455,95%可信区间1.475~4.086,P<0.01)。再次入院比较中,高水平组显著高于低水平组(P<0.01)。2组在其他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正常情况下,心型BNP合成及分泌约70%来自心室,而病理情况下可能达到88%[7]。动物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证实急性缺血性损伤后心脏BNP系统可以迅速被激活[8]。心肌缺血发生后,继发左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由此引起的心肌牵拉力量增加可能是最重要的刺激BNP分泌的因素[9]。即使没有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缺血和细胞缺氧时也能刺激BNP的产生。最近的研究在评价了左室结构和功能异常后,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和NT-proBNP水平间有一定的联系[10,11]。在ACS患者中BNP可以作为危险分层的依据[12]。我们先前的研究结合现有证据表明[5],冠脉病变范围广尤其是冠脉病变程度重预示心肌缺血更加明显,即便是没有表现出收缩性心力衰竭,也已经存在舒张功能不全或潜在的收缩功能受损,心室肌张力增加,因此心脏分泌BNP增加,循环水平升高。

McClure等[13]的研究显示SCAD合并前降支病变在PCI后8周NT-proBNP明显下降。研究证实在PCI后8月BNP水平也有明显下降, 而CAG随访的29例患者中59%合并前降支病变。显然,PCI后心脏血流灌注增加,可能显著改善了SCAD患者严重狭窄病变所导致的潜在的收缩或舒张功能不全。心脏功能的恢复,使BNP分泌增加的容量和压力负荷降低,所以BNP分泌释放减少。同时,ACEI等药物的长期应用对患者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功能是有益的,可能对BNP的降低也有帮助。因此,存在严重狭窄病变的老年SCAD患者,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PCI使心脏功能改善。

尽管样本偏少以及随访时间只有1年左右,我们仍然在BNP基线水平分层研究中显示了在心血管住院和联合终点的比较中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基线BNP水平高的一组中再次住院的增多可能与其BNP水平升高本身所代表的心力衰竭发病多,临床症状多,因此住院次数增多有关。而在血栓事件(临床表现为ACS)的比较中没有明显差别。尽管基线资料显示BNP高水平组应用他汀类药物相对多,目前没有充分证据显示他汀类药物对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价值或者不良影响。

2012肿瘤随访登记工作总结 篇13

为加强我乡肿瘤防治工作,统一肿瘤报告信息系统,根据宁夏卫生厅《关于开展2012年宁夏肿瘤随访登记项目点辖区恶性肿瘤发病、死亡数据上报工作的通知》的文件要求,2012年在我乡范围内开展的肿瘤登记报告工作,共完成登记恶性肿瘤8人,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明确职责

为进一步规范我乡肿瘤随访登记工作,我卫生院依据肿瘤发病率,结合我乡人口,按村分配名额,保证登记工作顺利进行。

二、加强培训,保证工作质量

肿瘤随访登记工作要求高、专业性强。为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卫生院举行了专项肿瘤随访登记培训班,重点培训了肿瘤随访登记的意义、工作程序、资料收集、ICD-O-3简介、质量控制等内容。培训工作人员7人次,通过培训,使工作人员了解肿瘤登记工作,掌握了肿瘤登记方法,为搜索肿瘤病例奠定理论基础。

三、认真搜索,完成肿瘤登记工作

根据国家要求,截止2012年12月底,我乡报告肿瘤新发病例8例,死亡病例8例,上报疾控中心。

四、存在的不足

我乡村医生文化素质低,加之年龄偏高,每次培训效果不明显,肿瘤登记工作一直由我卫生院承担。

病人出院后医院电话随访项目计划 篇14

一、出院后电话随访的目的

1、提高医院服务的层次:相当于医院的“售后服务”,完善医院的“服务环”;

2、医院信息收集:在随访过程中收集病人对医院运行环节中的意见,作为医院工作改进的依据之一。

3、稳定客户(病人)群:通过电话随访,提升医院的服

务效果,使病人成为邵逸夫医院的忠实的“客户”。

二、实施方法

1、以点带面,最后全面铺开:出院后电话随访先在部分楼层、部分病人中实行。目前在神经内科、头颈外科、普外科中试点进行。

2、病种选择:神经内科――脑中风病人;头颈外科――甲状腺术后;普外科――LC术后。

3、进行回访表格设计。-http:///找

4、具体开展:由护士确定需出院后回访的病人,登记病人信息,确定电话回访的日期及电话中需要了解的疾病康复问题。一周安排1次集中进行电话回访。

5、每月进行回访资料的分析和反馈。以书面形式递交医院管理部门作为医院流程或者质量改进的依据。

三、电话回访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医疗安全尺度的把握:电话回访的主要目的是给患者带去医院的问候,而非远程的医疗。回答患者医疗上的问题需慎重,避免简单的判断和随意指导;

2、实施者的规范把握:因为致电者代表着医院,电话用语必须得体灵活,应对意外问题从容大方,给患者留下美好的印象;

四、电话回访的用语规范(初定)

电话回访是医院服务的延伸,访问者代表了医院,因此,用语及访问内容、程序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以体现医院服务的标准化。

一般而言,电话回访需遵循以下规则:

1、接通电话后,先确认病人身份,再自我介绍,说明致电的目的。

例:您好,请问您是XXX吗?我是邵逸夫医院的护士XXX,这次给您电话是对您的出院回访。

2、根据病人不同情况询问病人出院后的疾病康复情况,给于适当的指导。在回答病人的问题时如果你无法确认或你认为非正常的情况,建议病人就诊。需要定期复诊的病人,给于提醒。

3、通话结束,询问病人此次住院有无意见及建议,并对病人的配合治疗表示感谢。

例:请问您在此次住院期间对我们还有什么意见及建议吗?谢谢您对我们工作的配合,再见。

4、等对方挂机后再搁下话筒。

四、参与电话访问者需要培训的内容:

1、电话回访的目的和整体安排;

2、电话礼仪;

3、处理意外话题的能力;

4、资料的登记保管和分析。

青光眼定期随访的护理指导 篇15

关键词:青光眼,定期随访,护理指导,全程教育

青光眼危害大、致盲率高, 是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经研究发现青光眼患者依从性不良是导致视力进一步下降或失明的重要原因[1], 而术后患者眼压再度升高也是视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2]。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预防青光眼的复发, 我院对86例青光眼出院患者进行随访, 使患者增强了遵医行为, 为提高青光眼治疗的远期疗效奠定了基础。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6例青光眼患者, 其中男62例 (72只眼) , 女24例 (28只眼) ;年龄38岁~80岁, 平均年龄59岁;大专及以上学历者32例, 高中20例, 初中及以下者34例。

1.2 方法

对出院患者建立规范的随访登记本 (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入院日期、出院日期、诊断、主管医生随访时间、内容、联系人、电话) , 发放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 预约复诊, 电话随访、短信随访等方法进行随访[3]。由责任护士负责电话预约, 未按时来者通过电话或短信通知前来检查。根据眼压、滤过泡性质、视乳头凹陷、视野进展情况决定随访时间, 一般出院1周~2周首次复诊, 第1年为3个月复查1次, 第2年为半年1次, 以后至少1年复查1次, 如病情有变化随时就诊。患者每次复查时由责任护士使用自制调查问卷对上一次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如:患者的病情、对治疗用药的知晓情况、良好的生活习惯、心理保健、危机应对措施等) , 并做好相关记录。

1.3 护理指导

1.3.1 疾病方面青光眼的发病与遗传、年龄、性别、眼压等因素有关[3]。

告知患者眼压增高是视神经功能损害的主要因素, 通过讲解青光眼的发病机制、症状及治疗方法、诱发因素、预防保健知识等, 让患者知晓青光眼一旦确诊就需要终生治疗及护理。如果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定期随访, 青光眼是能够控制的。

1.3.2 用药知识方面

1.3.2. 1 不能凭主观感觉用药, 要严格按医嘱执行。

在使用眼药水时需要患者牢记药物的名称、浓度、毒副反应, 对双眼发病的用药比较复杂或同时用散瞳药、缩瞳药、抗生素眼药水的患者, 用药时让患者一定注意眼别、频次。嘱患者头部偏向患眼侧, 防止药液及分泌物顺着鼻根部流入健眼, 减少药物的吸收, 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

1.3.2. 2 要关注疾病进展, 终生降眼压治疗。

通过讲解药物的机制、作用、用法及注意事项等, 让患者明白坚持用药的重要性, 不但要遵医嘱用药而且不能随意停药。

1.3.2. 3 教会患者正确点眼方法并安排好用药时间, 将用药时间与睡觉、吃饭、起居等日常生活结合起来。

对记性差的患者应设闹钟提醒, 或让家属督促服药。两种眼药水的间隔时间最少在5 min以上, 注意平时禁用或慎用扩瞳药, 如阿托品一类的药物, 避免诱发青光眼急性发作。

1.4 生活方面

1.4.1 饮食宜清淡, 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禁烟、酒、茶等可导致眼压升高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便秘, 告知患者勿用力排便, 以免眼压升高加重病情。严格控制饮水量, 每日不超过1 000~1 500 m L, 每次饮水不超过300 m L。

1.4.2 保证良好的睡眠, 避免劳累。睡前避免谈论刺激性的话题使患者兴奋, 睡前喝牛奶或用温水泡脚帮助其睡眠。

1.4.3 嘱患者不能在暗室停留过久, 房间颜色要选用柔和色调, 避免使用红、黄等刺激性强的颜色, 光线分布均匀, 避免闪烁。看书看电视光线要充足, 时间不宜过长, 不宜长时间低头弯腰, 避免过度劳累, 预防感冒。

1.4.4 青光眼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视野缺损, 若发现视力较前下降、眼痛、虹视应及时到院就诊。在日常生活中缺乏方向感宜出现磕倒、撞伤, 所以家属要理解患者, 给予耐心细致的照顾:如通道不放障碍物, 生活用品定点放置用后放回原位, 厕所要保持地面干燥, 光线充足, 避免患者滑倒, 必要时备坐厕凳。

1.4.5 心理保健:情绪激动是青光眼较为常见的诱发因素之一, 所以心理指导在青光眼的治疗中较为重要[1]。青光眼患者因缺乏基本知识而整日提心吊胆担心失明, 我们要创造舒适的环境减少其焦虑情绪。通过向患者讲解青光眼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方法、预防保健知识等, 使患者明白青光眼是可以控制的, 让患者放下心理负担。告知患者青光眼的常见诱因有:情绪激动、精神受挫、暴饮暴食、失眠、劳累等, 使患者明白乐观的情绪, 合理的饮食, 充足的睡眠对疾病康复有着重要作用, 只有做好自我心理调控才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2 结果

本组患者表光眼知识掌握情况见表1, 除第1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偏低, 与患者的文化程度、理解能力有关外, 其他4项均在96%以上。86例患者中有6例复发, 但都得到及时救治, 无1例失明。

例 (%)

3 讨论

通过医务人员的出院随访将健康指导知识有计划系统地落实到每例患者身上, 使之树立健康意识, 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青光眼严重影响视功能, 一旦确诊就需要终生治疗, 长期随诊。通过护理干预使患者认识到虽然眼部无症状, 眼压正常并不代表已经痊愈;定期复查能及时发现患者视力、眼压、房角视野的变化, 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适当给予指导, 来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从而保护好残余视功能, 预防青光眼复发, 减轻患者痛苦, 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方红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心理变化特征及心理护理干预[J].中华全科医学, 2009, 7 (3) :273.

[2]陈小芬.青光眼病人出院随访的护理效果分析[J].护理研究, 2013, 27 (21) :2248-2249.

上一篇:反事故演习标准模版下一篇:保护野生动物的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