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优质服务

2024-06-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老年护理优质服务(通用9篇)

老年护理优质服务 篇1

服务质量要求:

1.四无:无压疮,无坠床,无烫伤,无跌伤。

2.五关心:关心老年人的饮食、卫生、安全、睡眠、排泄。

3.六洁:口腔、皮肤、手足(指、趾甲)、头发、会阴、床单。

4.七知道:知道每位老年人的姓名、个人生活照料的重点、个人爱好、所患疾病情况、家庭情况、使用药品治疗情况、精神心理情况。

5.老年人居室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新鲜、无异味,基础护理合格率≥90%,落实护理措施100%,技术操作合格率≥95%,Ⅱ°压疮发生率0,老年人和家属满意率≥96%,常规物品消毒合格率100%,记录合格率≥95%,严重护理缺陷0。

6.生活照料服务由考核合格的养老护理员完成。

7.依据《现代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提供老年护理操作服务,由注册护士完成。

8.护士应检查指导护理员工作,每周检查并记录。

9.应根据需求配备必要的护理设备,对老年人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老年人实施分类管理,按需服务。

老年护理优质服务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且长期卧床的148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 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其中男86例 (58.11%) , 女62例 (41.89%) ;年龄62岁~88岁, 平均年龄 (75.2±5.4) 岁;住院时间13 d~39 d不等, 平均 (23.4±4.8) d。另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期间开展优质护理活动前的148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 男84例 (56.76%) , 女64例 (43.24%) ;年龄64岁~89岁, 平均年龄 (75.5±5.1) 岁;住院时间从12 d~40 d不等, 平均 (22.5±5.3) d。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纳入标准 (1) 老年患者, 年龄在60 岁~90 岁之间; (2) 意识清晰, 无家族遗传性病史; (3)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获得患者知情同意, 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研究。

1.3 方法 (1) 组成专门的优质护理小组:由我院护理部组织成立优质护理小组, 护理部主任为小组组长, 各病区护士长为成员, 制定出完善的优质护理的模式、内容、考核标准、操作流程等, 并传达至每一位护理人员。 (2) 心理护理:由于老年患者往往文化水平低, 对病情了解不深, 容易出现不良情绪, 因此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情绪低落的原因, 用自己热情的服务和护理工作使患者消除紧张心理和戒备心态。并对患者的焦虑、顾虑一一解答, 详细告知患者病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 让患者对病情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还可以安排治疗效果佳、自信心足的患者多与其他患者进行交流, 使患者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 (3) 明确护理工作层级和具体分工:设置分组长、责任护士、实习护士, 由分组长对各病区的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进行统筹管理, 责任护理对具体的患者提供优质、全程的护理服务。组长要每周检查1 次工作, 对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纠正和改进, 以确保护理工作的优质。 (4) 鼓励患者适当活动:老年患者身体普遍较差, 往往卧床时间长, 因此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下床活动, 并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活动计划。此外, 提供一个安静整洁的活动娱乐场所来调动患者活动的积极性, 确保患者能早日康复并恢复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5) 定期组织学习:组织护理人员定期学习新的护理理念和技能, 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 更好地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6) 合理安排作息:护理人员工作强度大, 压力高, 神经时刻紧绷, 因此要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休息时间, 尽可能缓解工作压力, 只有保证自身身体的健康, 才能为患者提供服务。

1.4 评价标准[2]采用我院自行制定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老年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 包括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护患双方沟通等情况, 满分100 分, 以80~100 分为满意、60~79 分为比较满意、低于60 分为不满意。基础护理合格率由责任护士和病区护士长按照护理部门的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定。

1.5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满意度对比对比活动开展前后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 其中活动前满意度为75.68%, 活动后则为93.92%, 差异显著 (P<0.05) 。见表1。

2.2 护理工作合格率对比活动前后的护理工作合格率, 发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后护理人员的工作合格率明显高于活动前, 差异显著 (P<0.05) 。见表2。

3 讨论

改革开放脚步的加快促使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物质条件大幅提升, 老龄化进程也显著加快, 导致我国老年人比例每年也在急剧增长。老年人由于自身机体的不断老化, 心脑血管疾病、骨折、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均有一定程度提升。然而老年患者患病期间长期卧床对于护理工作实施、病情的恢复均造成了不小的困难[3], 因此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减少感染、压疮等并发症, 促进伤口愈合以及病情恢复有着很大的作用[4,5]。优质护理服务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 其不仅是对护理人员工作能力的考验, 也是对护理人员自身品质的一种熏陶。我院优质护理服务活动还处在较为初级的阶段, 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完善和改进, 不仅仅单纯地依靠护理人员的努力, 也需要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引进专业人才,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来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 才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上述研究结果可知, 在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后, 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人员工作合格率均有明显提升 (P<0.05) , 说明了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是对的, 是能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的。

综上所述, 采用优质护理服务, 可显著提高老年卧床患者基础护理质量, 有利于老年患者病情的快速恢复, 促进护理事业向着更为有利的方向发展。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对于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且长期卧床的148例老年患者, 为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活动, 统计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合格率, 并与开展活动前进行对比。结果 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后, 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3.92%, 明显高于活动前的75.67%, 差异显著 (P<0.05) ;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合格率也由85.81%上升至98.65%, 差异显著 (P<0.05) 。结论 老年卧床患者一直都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优质护理服务可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大幅上升, 同时护理人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也得到提高, 护理合格率显著上升, 促进了护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老年,卧床患者,优质护理服务,基础护理质量,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凯.评估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对老年卧床患者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 (下旬刊) , 2013, 23 (8) :4424-4425.

[2]刘丽平.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骨科老年卧床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14) :342-343.

[3]汤宁玲.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 2009, 13 (36) :1133-1134.

[4]刘苑红.对骨科老年卧床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14) :66-67.

老年护理优质服务 篇3

【关键词】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优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092-02

在临床上,慢性支气管炎为一种慢性呼吸道病症,好发于老年人群中,临床多表现为咳痰、反复咳嗽与呼吸困难等,若不及时治疗、护理,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故我院对收治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实施了优质护理干预,结果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选我院于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6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男66例,女40例,年龄均在62~88岁间,平均年龄为(76.3±2.3)岁;病程均在0.5~12年间,平均病程为(6.1±1.4)年。纳入标准:经临床与相关检查确诊;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合并肺结核者;存在意识障碍者。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各53例,且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比较,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甲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即处理好患者出现的咳凑、胸闷与气喘等不良症状,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等;而乙组则被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有:

(1)优质基础护理。①待患者入院后,科学评估患者情况,具体结合其病情,展开分级护理,强化对特殊患者的护理。同时,在住院期间,保持患者病房的清洁、干燥、通风、阳光充足,为患者提供优质病房环境;②动态监测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变化,针对发热患者,做好体温监测、记录与保暖工作;对喘息严重者,叮嘱其日常休息时尽可能保持半卧位,同时联合使用吸氧设备;对长期咳痰者,增加观察频率,观察其痰液变化,定期将痰液送检,及时发现异常情况[1]。

(2)心理疏导。患者入院时,热情接待,主动向其介绍医院、病房与医生的相关情况,提高患者的归属感,减少其心理压力。同时,多数老年患者因长期受病症折磨,加之对病症的不了解,更是易出现焦虑、不安情绪,对此,护士就需具体针对患者情况给予其对应心理疏导。如详细告知患者病症发病机制、临床治疗办法与治疗效果、需注意的相关事项等,让患者能基本把握自身病情,满足心理需求,树立治疗信心。此外,护士还需主动同患者家属沟通交流,寻求家属的配合,共同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

(3)排痰护理。痰液堵塞呼吸道为患者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的主要原因,对此,护士需谨遵医嘱借助雾化吸入器帮助患者有效排痰,让痰液软化、湿化,进而顺利排出;特别是对病情危重或昏迷患者,需时常帮其翻身、拍背,以促进痰液排出。

(4)呼吸指导。为缓解患者的气喘、呼吸困难情况,护士需教会患者腹式呼吸与缩唇呼吸的方法,以提升呼吸的效率,避免出现恶性循环[2]。如腹式呼吸训练,每次10min,每天1~2次,而缩唇呼吸训练则每次15min,每日2~3次。

(5)饮食指导。具体结合患者饮食偏好与病情,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指导患者多食用富含蛋白质与维生素的食物,如牛奶、鱼、瘦肉、豆制品等,摄入适量水分,确保身体水分充足,禁食油腻、生冷与辛辣、刺激食物。同时,详细告知患者吸烟对病情的不良影响,指导患者戒烟戒酒。

1.3观察指标

根据SF-36生活质量表有效评价两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量表主要包括躯体功能、活力与生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总体健康5个项目,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3]。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全部数据,均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加以分析与处理。其中采用 ( ±s)代表计量资料,且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如果P<0.05,那么则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发现,护理干预后,乙组在躯体功能、活力与生理功能、总体健康以及社会功能5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甲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如表1。

3.讨论

就临床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而言,支气管粘液腺增生,且粘液分泌增加为其主要的病理表现。患者一般每年都会持续超过3个月的气喘、咳嗽等症状,而且该病症起病多隐匿,冬季易发,且病程迁延难愈,极易反复发作。对老年患者来说,一般在寒冷季节易发病,并出现咳痰、咳嗽等症状,痰液也多呈白色泡沫状粘液,特别是伴随病情的不断发展,后期会出现终年咳痰、咳嗽不停的情况;而且部分患者还会合并肺气肿,进而出现较明显的气促、气短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基于此,寻求针对性治疗与护理办法,提高该类患者的生活质量,很有必要。本次研究中,乙组患者均被给予优质护理干预,结果显著,该组在躯体功能、生理功能与社会功能等方面的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仅接受常规护理的甲组。可见,在给予该类患者综合治疗的同时,还需给予其优质护理干预,通过引导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学会呼吸的方法,来有效缓解其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最终从整体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玉莲.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9):104-105.

[2]苏美平.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02):81-82.

老年护理优质服务 篇4

老年病科李磊

为积极响应卫生部关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号召,深化 “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持续改进临床护理质量,在护理部的直接领导下,老年病科开展了以“落实基础护理,提升优质服务内涵”为主题的创优活动。

老年病科全体护理人员首先进行了创优动员学习,统一思想,转变观念,结合本科室的特点,从点滴的细微工作入手,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从基础护理着手,努力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1、落实基础护理,改善优质服务:首先我们的目标是实现护理服务“零”投诉,护患关系“零”距离,护理目标“零”缺陷,护理质量“零”差错,措施落实“百分百”。做到“我要服务于病人,而不是病人要我服务”。为实现以上目标,我科严格按等级护理标准为病人提供基础护理服务。主要包括:(1)每日为病人整理床单位至少3次,一级护理病人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床上擦浴1次/2日,床上洗头至少2次/周,(2)晨晚间为卧床病人、老年病人、洗脸、漱口、热水洗脚等,协助完成日常生活护理。(3)落实安全护理,对危重病人、行动不便的病人上好床档,做到心中有数,按护理级别定时巡视病房,杜绝差错事故发生。(4)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协助病人打饭,喂饭到口,真正做到护患一家亲,让患者充分感受到家的温 1

暖。(5)为便于征求病人的意见及建议,科室设置了留言薄、每日下午征求患者和陪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根据收集来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护理工作。(6)从小事着手进行细致优化。如病房门响声大,影响病人休息,我们便把每个房门的合页部位都用石蜡油进行润滑,又如在开水房门口放置防滑垫,防止病人在打开水时滑倒,真正做到了以病人为中心。

2、健康教育,贯穿始终。健康教育贯穿于入院、住院、出院全过程;老年病科疾患的主要特点:危重患者多、老年患者多;接受能力弱。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对患者从入院介绍、饮食、用药指导以及康复出院等环节,以口头、书面的方式全面进行详细介绍,任何操作,解释到位。

3、创建温馨病房:优质服务的理念要融于心、见于行。为增强病人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从患者入院起,推行五个“第一“服务:说好第一句话,回答好第一个问题,检测好第一次生命体征,帮病人留好第一个标本,为病人扎好第一针。在五个“第一”服务的基础上,实行温馨服务流程,说温馨用语,张贴温馨提示,提供温馨便利措施,如配备微波炉,放置便民服务袋等,努力创建温馨和谐的病房。工作人员主动帮助有困难的患者,最大程度为病人提供生活上的便利。

4、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在保证基础护理和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同样十分重要。我科患者来自的社会环境差异,接受教育和生活方式不同,接受能力强弱不等,要求优质护理服务要做到普遍性与多层次性的结合,通过健康

指导的方式,通俗易懂的满足病人知情需求,如环境、治疗、用药、营养、康复、检查等等,使我们的护理工作更贴近患者。

5、改变排班模式:实行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排班模式,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在患者最需要帮助、最需要指导的时候,护士能在患者身边。结合我科临床护理工作的特点,对各时段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进行分析,从而采取不同的排班方式,加大了护理高峰时段的人力投入,做到班次稳定、便于管理、保证安全,使患者的生活护理更细致周到。确保了基础工作和各项护理措施到位,关心病人到位,了解病情到位,护理措施到位,基础护理到位,沟通和指导到位,使责任护士对所负责的患者,能够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

争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活动中主要体会:

1、强化了全科护理人员的优质服务意识。护理工作繁杂,工作中常常顾此失彼,“优质服务示范工程”的实施使护理人员明确了工作范围,强化了质量意识。

2、提高了护理人员服务水平和能力,激发了护理人员学习业务知识的积极性。“优质服务示范工程”的实施,使年轻护士能尽快地进入角色,各级护理人员互相促进,互相带动,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形成一股向上的合力,提高了护理质量。

3、提高了护理人员人际交往能力,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创造了良好的诊治氛围,使病人身心愉悦,提高了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4、基础护理工作到位,减小陪护,使患者和家属放心,解决了患者的后顾之忧。

社区老年服务工作 篇5

在经济还不太发达的情况下,我国已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型社会。沿着“社会养老为主,家庭养老和自养为辅”方向建立养老体系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当前社会养老和社区服务还比较薄弱的实际,应仍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管理重点应放在与家庭密切配合和分工上,共同处理好经济上赡养、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籍等养老工作的三个基本方面。

我国目前的老年人口近1.3亿,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20%以上。预计到2o5O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8亿,占总人口的18.64%。中国已进入老年型社会是不争的事实。中国人口老龄化都市先于农村出现。计划生育是我们的国策,一胎化仍在都市推行。城市人口如果按照平均生育年龄25岁计算,从1980年起实行一胎化政策,到201o_2015年,退休老人的家庭,将普遍是四二一结构(即l对青年夫妇有1个小孩和4个老人)。那时,都市人口的老人化程度将会超过现在西方发达国家”。

1都市养老现状

都市老年及高龄老年人增加所带来的养老、医疗和照料的负担,会使我们真正感到老龄问题的压力。针对该问题,不少学者都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中国人口学会委员王涤指出,老年人的供养方式必须向“社会养老为主,家庭养老和自养为辅”的方向发展嘲。中国老龄协会会长张文范认为,解决老龄化的根本出路是“进一步发展经济,增强经济承受能力,构建符合实际的养老模式和养老制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加快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照料服务体系的建设;建立和完善老年法规体系,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安老、养老安全网”,等等御。

走社会养老、社区服务的道路是大势所趋。但问题是目前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许多体制尚未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城市社区及其社区服务都还处在起步阶段,当前社会养老和社区服务都还较为薄弱。据民政部统计.2001年老年收养性覆盖率只有78%。城镇的孤老残幼有150万人,大部分靠低保救助,只有l3%由福利机构收养。全国约有l4OO万老年人要求进入老年福利机构养老,而目前各类福利院的床位只有100万多张,远远满足不了老年人的需要。但当前也存在养老机构总量满足不了需要和养老院利用率不高的矛盾。

此外,社区的养老助老服务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观念认识不到位。面对我国人1:3老龄化的挑战.一些职能部门和社区管理与服务部门对开展和加强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观念落后,服务意识差。二是基础设施差,硬件设备和服务水平跟不上需要。如老年医疗保健匮乏,医疗费用高,有病不能医、不敢医;老年人购物困难,合适的商品不仅数量少,而且品种单一;老年文化体育设施缺乏,老年人没有地方玩耍,精神没有寄托;而现有的养老设施使用率又相当低。三是专业工作人员缺乏,志愿者队伍不足。目前活跃在养老助老服务一线的大部分是一些仅凭人道主义和经验而工作的人,没有接受过相关的专业教育或有关老年服务知识的培训。这不仅影响了养老助老服务的质量,而且也制约了养老事业的发展。

2社区老年工作的重点

在建立和完善养老体制的过程中,我们须从国情出发,采取少投入、易实施、见成效的对策措施。我国是一个有着浓厚尊老、敬老、爱老传统的社会,又是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在都市养老方面,我们应根据国情和社会传统美德来解决都市老龄化问题。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家庭养老将继续发挥作用,所以老年社会工作的重点应放在与家庭合作,共同解决经济上赡养、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籍这三个养老的基本方面。

(1)经济赡养:以家庭为主体我国经济相对不发达,不可能靠国家承担庞大的养老支出费用。而民政部门办的养老院、敬老院等福利事业只是社会养老的很小一部分,属于济贫范围,是为了解决那些没有经济来源、无子女的孤寡老人的生存问题。现今都市的老人大多有就业子女、有住房,甚至有自己的离退金和退休保险金,所以家庭作为赡养老人的经济主体,不仅符合实际国情,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优秀传统。

(2)生活照料:由家庭过渡到社区未来都市人的子女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讲效率、讲竞争的社会里要为自l己的发展去奋斗.同时还要照顾自己的家庭与子女,很难负担好4个老人的生活照料。因此,老人的日常生活料理将要由依靠儿孙转为依靠社区服务。社区比家庭能更好地合理利用和分配资源,譬如:在文化活动方面,可以每季度组织一次生日会,定期开展戏曲欣赏会,可以建立阅览室,组织文化交流、旅游、郊游等活动;在保健方面,设置健身场地,组织健身活动;组织体检,开展保健意识、保健知识宣传教育,进行保健指导、老年疾病预防等。在特殊护理方面,可以为残疾人、重病人或临终老人提供家庭医务护理。此外,如果社区发展足够成熟或是条件允许.还可以向本区老人提供再就业指导、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服务.为丧偶离异老人解决配偶问题,安排老人后事等服务。

(3)精神慰藉:以家庭为主,社区起协调和指导作用人是一种有感情的动物,需要与社会和家人进行感情、信息的交流,这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因此他不能离开家庭。也不能离开社会。对于老年人来说,家庭和邻居就显得更为重要。落叶归根和尽享天伦之乐是老年人的普遍愿望。因为只有通过家人的相互关怀与支持,和邻里亲友的交往和谈心。才能表露和交流情绪和感受,消融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苦闷与烦恼,形成愉快和谐的心理状态,排除老年人常有的孤独和失落感。但是居家养老愿望的实现,在现实情况下,要借助于社区助老服务。

第一,社区要协助子女建立“孝”的新观念。孝顺父母在未来都市里主要不是体现在生活料理上,也不仅仅是买点好吃的、好穿的送去,而是体现在感情的沟通与交流、心灵的慰藉、代差情趣等方面。子女对长辈“尽孝”的“精神慰藉”是其他任何人不能取代的,社区可以起一个外部的推动和协调作用。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人手:1)通过在社区内派发小册子和传单.或举办有奖问答,或播放免费的有教育意义的影片等方式,让社区居民了解在新时代下何为“孝”;2)深入相关的家庭,与子女和老人双方对话,了解双方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并作好记录;3)根据调查记录,有针对性地开展助孝工作。譬如在子女工作繁忙时,代子女送上吃穿用品;给子女打电话,提醒老人的生日或某些节日即将到来;定期提醒子女老人需要其嘘寒问暖,特别提醒空巢老人的子女常回家看看等。

第二,社区要指导家庭保持老人的自决能力。要保证老年人的精神健康,就不能忽视老人的自决能力。社会损害理论认为,有时老人一些正常的情绪反应.会被他人视为病兆而作出过分的反应,从而对老人的自我认知带来损害吼。例如,一位因丧偶心情痛苦的老人,询问子女自己是否应该搬过去与其同住。这种询问很可能被子女视为老人无能力再作任何决定的表现,从此处处替老人作决定。这种关心久而久之就会让老人觉得自己缺乏能力而把一切决定权都交给子女。也就是说.接受消极标志的老人随后会进入消极和依赖的地位,丧失原先的独立自主能力。许多案例表明,对老年人的过分关心会导致老年人认为自己无用的错误认知,从而对老年人的身心带来损害。因此在工作中,应与家庭取得共识,尽量避免使用那些让老年人产生自我否定性认识的语言,应让老人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轻易剥夺老年人自我计划、自我决定的权利,这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3结束语

老年护理优质服务 篇6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老年性脑梗死,护理效果

脑梗死主要是指患者由于脑部的血液供应出现障碍、缺氧、缺血,使得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性的坏死或者脑软化。其临床常见的类型有腔隙性梗死、脑栓塞以及脑血栓等,其多是在活动中骤然的发病,并没有任何前期的征兆,据调查显示,脑梗死的发病率占据脑卒中疾病的80%,不仅发病率高,而且多见于老年患者,一般与高血压、糖尿病、心律失常、肥胖等原因相关,因此对于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干预对治疗十分重要。本文通过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对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以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保障其生命健康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老年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为了方便研究和对比,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其中甲组患者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涉及范围是58~82岁,平均年龄为70岁,主要使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而乙组患者40例,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涉及范围是60~80岁,平均年龄为70岁,主要使用优质护理服务方式。由于两组患者的个人资料相差不大,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方法

1.2.1 甲组患者的护理方法:

甲组患者主要使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即:(1)护理人员应该维持病房内的干净整洁,定期进行病房的消毒,经常开窗换气以减少细菌的滋生。(2)护理人员应该给予患者食用半流质或者糊状的易消化食物,并保证病房内的安静以减少老年患者的进餐干扰情况。(3)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脑梗死患者,护理人员应该积极帮助其进行翻身、日常进食以及换衣等,保持患者的个人卫生[1]。

1.2.2 乙组患者的护理方法:

乙组患者主要使用优质护理服务方式,即:(1)在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该通过电视、图片或者资料等详细的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脑梗死的发病原因、发病情况、治疗方法、护理方式以及日常的注意事项等,让患者了解到自身的病情以及配合护理治疗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遵从医嘱行为[2]。(2)在患者住院时,由于脑梗死的发病通常没有任何征兆,会使得患者的肢体以及器官功能出现行动障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在这前提下许多患者会出现焦虑、无助、悲观等不良情绪,影响护理工作的开展,因此护理人员应该仔细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以及心理情况,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所思所想并积极做好开导工作,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同时积极帮助患者克服行动上的困难,并加以鼓励,提高患者的治疗的信心和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赖度,以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3]。(3)在进行手术之前,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讲述手术治疗的作用、安全性以及对患者病情康复的重要性,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患者的配合度。(4)在手术之后,护理人员应该认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疾病的症状以及黏膜等情况,当患者存在如皮肤出现出血点、体征出现变化或者意识出现昏迷等情况时应立即通知医疗人员进行处理。叮嘱患者的日常注意事项,并及时将感染源撤离患者的周围以避免并发症的产生。鼓励和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以提高治疗效果,

1.3 护理评定标准:

经过为期半年的护理之后,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统计和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其中对护理的情况评价主要包括“十分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以及“不满意”四个选项,统计各选项的人数。满意度等于“十分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三者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工作,采用率(%)表示数据。

2 结果

为期半年的护理之后,甲组患者中有15例患者选择“十分满意”;8例患者选择“比较满意”;7例患者选择“一般”,10例患者选择“不满意”。甲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75%。而乙组患者中有21例患者选择“十分满意”;12例患者选择“比较满意”;5例患者选择“一般”,2例患者选择“不满意”。乙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5%。,乙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甲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由于老年脑梗死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力逐渐下降,身体功能也不断减退,使得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低,需要护理干预来提高其治疗的质量,据上述研究可知,使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乙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5%,比甲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20%(75%),由此可见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护理效果显著,不仅有效的减轻了疾病对患者的影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还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减少护理纠纷的产生,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程洪燕.优质护理服务在100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2(35):122-123.

[2]邵丹,邵静,徐锡春.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4,24(1):256-257.

老年护理优质服务 篇7

【关键词】优质化护理服务;满意;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082-01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的衰退,身体免疫力的下降,患慢性支气管炎的概率也随之增多[1]。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表现以咳嗽及咳痰等为主,易影响患者呼吸功能。研究报道证实,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治疗中运用优质护理,对于其疗效的提高有着显著的现实意义[2-3]。为进一步探讨优质护理应用于临床的有效性及合理性,本文择取28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优质组,应用了优质化护理服务,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参与研究的患者均是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入院进行就诊治疗的时间为2013年6月-2015年9月,患者均在知情同意下愿意参与本研究。本次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基于本研究的要求,排除存在意识障碍、沟通障碍及以往存在精神病史患者;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患者;坚持不了完成整个研究过程的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随机平分56例患者,即各组均有28例病人的常规组和优质组。常规组28例中男15例,女13例,患者年龄60-81岁,平均年龄67.23±2.13岁,平均病程为10.24±2.14年;优质组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有17例、11例,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67.25±2.11岁,平均病程为10.27±2.09年。利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平均病程、男女比例构成及平均年龄实施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二者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按照常规护理要求和流程操作。优质组应用优质化护理服务,如下:1)护士应多关心患者,耐心护理,经患者心理情况的了解,予以鼓励和支持,强化其治疗信心,以便其可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提供一个安静且舒适的治疗护理环境,控制好病房内温度和湿度,常通风透气。2)予以容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以及高热量食物,饮食须清淡,少食容易过敏、辛辣刺激以及油腻肥甘的食物,控制好钠盐的摄入,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以少食多餐为进食原则。如果患者食欲不好,可予以流质饮食或者半流饮食,加强食物色香味。3)加强患者症状的观察以及护理,注意咳嗽的性质和出现时间,观察痰液的颜色、量、性质等,留取标本进行检测。鼓励患者有效咳痰以及咳嗽,轻拍其背部或者胸部;多喝水,以便粘膜病变修复以及呼吸道粘膜保持湿润;若痰液不容易咳出,可实施超声雾化吸入,或者按照医嘱使用化痰药物。如果患者喘症状严重,可指导其取半卧位,且予以吸氧。此外,还需加强口腔护理以及皮肤护理,预防感染以及褥疮。4)讲解疾病发病诱因、治疗方式、用药相关注意事项等,在用药时,因密切观察患者用药情况,耐心倾听其主诉,做好药物护理干预工作,预防和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另外,加强出院指导,嘱咐患者作息应规律,加强体育锻炼,合理增减衣物,定期到院复查。

1.3观察指标和效果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满意度评价以百分制应用自制调查问卷表评价,分数≥70分表示满意,低于70分表示不满意。效果评判评判标准:1)显效:症状和体征消失,经痰菌培养显示呈阴性;2)有效:体征、症状均好转,痰菌培养呈阴性;3)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或者病情加重[4]。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7.0软件统计数据,并用该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用()、%表示,分别以t、x2 比较检验,若p<0.0则表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常规组和优质组护理效果、患者满意度比较见表1,经分析,优质组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均比常规组好,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容易并支气管扩张、阻塞性肺气肿以及支气管肺炎,若护理不合理,很容易加重病情或者使疾病反复发作,影响治疗效果以及预后[5]。优质化护理服务的核心为患者,经过观察病情、基础护理的强化、心理和饮食护理干预、健康宣教的加强等,提供全程、安全、优质且连续的护理服务。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运用优质化护理服务的优质组,护理总有效率(96.4%)和满意度(92.9%)均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综上所述,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治疗效果的提高和患者预后的改善,价值颇高。

参考文献:

[1]韩凤芳.临床优质护理干预对缓解期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0):1951-1951,1954.

[2]唐静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126例患者临床护理探讨[J].医学信息,2014,(20):334-334.

[3]颜丽华,李赛玉.优质护理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改善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8):93-94.

[4]张男男,陈玉兰,刘海霞等.优质化护理在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中的实施[J].中国伤残医学,2013,(1):148-149.

成人本科老年护理试题 篇8

1.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年龄的划分,下列哪项不对()A 35岁以下为青年人 B 45~59岁为中年人 C 60~74岁为年轻老人 D 75~89岁为老老年人 2.下列关于人口老龄化趋势的说法哪项不对()A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

B 发达国家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为老龄化社会 C 老年人口重心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D 高龄老人增长速度快

3.老年人抑郁的显著特征是()

A.心情低落 B.急噪不安

C.情绪低落与亢奋交替出现 D.以上都不是 4.老年人皮肤瘙痒的最常见原因是()

A皮肤干燥 B 皮肤感染 C高血压 E药物过敏

5.正常情况下,老年人每日适宜的饮水量(除去饮食中的水)为()A 1000ml B 1500ml C 2000ml D 2500ml 6.老年人肝脏萎缩,随着肝细胞数的减少,可出现()A白蛋白增高、球蛋白降低 B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 C白蛋白和球蛋白均降低 D白蛋白和球蛋白均增高 7.老年期痴呆病人最早的特征表现是()

A行为改变 B意识改变 C记忆力改变 D思维改变 8.老年性痴呆与血管性痴呆的鉴别主要是()

A发病年龄 B记忆障碍 C情绪不稳 D病程特征 9.关于老年期抑郁症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A多发生于60岁以上 B表现为情绪低落 C一般有人格缺损 D 易复发 10.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遗传因素 B性激素机能减退 C骨重建处于负平衡 D甲状旁腺素增高 11.临终关怀是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

A心理护理 B整体护理 C身心护理 D舒缓疗护 12.老年人最常出现的认知改变是()

A感觉 B知觉 C记忆力 D思维 13.关于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的防治,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 B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C鼓励家属和社会给予支持 D一旦出现症状,服用药物控制最好 14.在与老年人进行非语言沟通时,最容易被接受的触摸部位是()A 手 B 头部 C 胳膊 D 背部 15.老年人的营养需求中,碳水化合物供给能量应占总热能的()A 35%~45% B 45%~55% C 55%~65% D 65%~75% 16.在观察老年人的运动强度时,最简单方便的监测指标是()A血压 B呼吸 C心率 D肾上腺素水平17.有关老年药效学改变的特点,错误的是()

A 对大多数药物的敏感性增高 B 对大多数药物的作用减弱 C药物耐受性下降 D用药依从性降低 18.老年期呼吸道的退行性变化不包括()A吞咽功能失调,易发生误咽 B腺体萎缩,黏膜干燥 C胸腔前后径增大 D呼吸道粘膜SIgA分泌增加 19.关于跌倒的预防不包括()

A转换体位的速度要放慢 B平衡功能差老人应使用助步器 C居室地面应平整、光滑 D合理用药

20.老年便秘病人的饮食护理中不合理措施的是()A 食用精制面粉和糖 B食物宜切细煮软,少食多餐 C 防止偏食、进食太少 D足量饮水

21.适用于急迫性尿失禁且认知功能良好的老年人的行为治疗方法是()A 盆底肌训练 B 膀胱行为治疗 C 提示排尿法 D 间歇性导尿 22.老年性痴呆后期的主要表现()

A生活不能自理 B远记忆力障碍 C智能全面减退 D幻觉 23.老年良性记忆减退与阿尔茨海默病最主要的区别是后者为()A记忆障碍程度轻 B 社会功能减退不明显 C疾病进行性发展 D智能减退不明显 24.隐匿性抑郁症的特点为()

A以情绪抑郁为主 B以躯体不适为主 C以记忆障碍为主 D以行为迟滞为主 25.下列那项不是老年病共有的临床特点()A起病隐匿、发展缓慢 B症状和体征不典型 C多种疾病同时存在 D主要以非感染性疾病为主

26.老年人的营养需求中,蛋白质供给能量应占总热量的()A 10% B 15% C 20% D 25% 27.老年人运动后的心率在 以上才能恢复者,表明活动强度太大()A 5分钟 B 10分钟 C 15分钟 D 20分钟 28.关于心理健康,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是个体心境发展的最佳健康状态 B仅无心理疾病 C能积极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D个体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29.中国药典规定老年人用药量为成人量的()A 3/4 B 1/4 C 1/2 D 2/3 30.老年人发生脑萎缩引起的变化不包括()

A蛛网膜下腔增大 B脑室扩大 C脑沟增宽 D脑回增宽 31.关于老年人的疼痛,正确的是()A疼痛域值下降 B急性疼痛多见 C骨关节病引起多见 D准确表达自身疼痛 32.便秘病人正确的诊断依据是()A 7天内排便次数少于3次,排便通畅 B 7天内排便次数少于3次,粪块硬而干结 C 7天内排便次数少于4~5次,粪块硬而干结 D 3天内排便次数少于1次,粪块硬而干结

33.老年人骨质疏松症出现较早的症状是()

A身长缩短 B胸廓畸形 C呼吸困难 D骨痛和肌无力 34.老年抑郁症病人最严重而危险的表现是()A出走 B自杀 C头痛 D迟滞

二、多项选择题

1.世界人口趋向老龄化的直接原因是()A 出生率下降 B死亡率下降

C 生活水平提高 D 卫生条件改善 E平均预期寿命延长 2.老年人自我保健的具体措施包括()

A 自我观察 B 自我诊断 C 自我治疗 D 自我护理 E自我预防 3.老年护理的目标是()

A 增强自我照顾能力 B 延缓疾病恶化 C 延缓器官功能衰退 D 提高生活质量 E 做好临终关怀

4.关于老年人心理变化的影响因素,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丧偶 B 退休 C 家庭矛盾 D 用脑过度 E 慢性病 5.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有()

A 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B 完善养老福利政策

C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D 健全老年人医疗保健防护体系 E 创建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

6.老年保健原则是开展老年保健工作的行动准则,它包括()A 全面性原则 B 区域性原则 C 费用分担原则 D 独立性原则 E 功能分化原则 7.老年性痴呆的早期症状为()

A 记忆减退 B 性格改变 C 情绪急躁易怒 D个人生活不能自理 E多疑

8.当前影响我国老年人临终关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A医务人员对临终关怀知识缺乏 B服务机构和资金来源不足 C传统死亡观、伦理观的束缚

D

临终关怀教育未普遍开展

E死亡教育尚未普遍开展

三、名词解释 睡呼吸暂停综合征

四、简答题

1.我国老年保健的策略是什么?

2.老年保健的重点人群包括哪些?

3.维护和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措施有哪些?

4.临终护理目的是什么?

5.老年人活动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老年痴呆症及其护理 篇9

老年痴呆症及其护理

老年痴呆症(Alzheimerdisease)是一种进行性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即在没有意识障碍的状态下,记忆、思维、分析判断、视空间辨认、情绪等方面出现障碍。是智能损害的综合征。

据美国老年痴呆症协会估计,目前有450万美国人患有这种疾病。在我国,这个数字约在500万,而且平均每年还有30万老年人加入这个行列。目前全世界老年痴呆症的发病人数高达近2000万,平均生存期为5.5年,使该病成为现代社会老年人的主要致死疾病之一。如果未能及时找到有效的预防或治疗方法,到2050年,全球患此病的人数将达到4500万,阿尔茨海默氏症将成为人类社会的流行病。

一、老年痴呆症分型

根据病因、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不同,一般将其分为以下4种类型。

(1)老年性痴呆(AD),多为遗传引起(有遗传基因)、自由基损伤、胆碱能神经退化引起。

(2)血管性痴呆(VD),脑卒中后发生,有脑卒中病史,检查有巴彬斯基阳性,偏瘫,偏侧感觉迟钝现象。

(3)混合性痴呆,既有AD又有VD。

(4)其他类型的痴呆,也叫继发性痴呆。包括颅脑外伤、中毒(酒精、一氧化碳、一些药物、重金属等),营养不良,以及一些疾病所导致的痴呆。

二、老年痴呆症病因

目前尚未完全清楚。研究发现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饮食中铝含量过高、胆固醇过高、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中风等疾病因素,其发病还往往与受教育程度低、不爱动脑子、性格内向、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嗜酒)等有关。

1.AD具有家庭聚集性

40%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及多基因遗传,有人提出遗传学说(或基因学说),认为和Down综合征一样,在第21对染色体上均有淀粉样变性基因。2.环境因素

(1)铝的蓄积,AD的某些脑区的铝浓度可达正常脑的10~30倍,老年斑(SP)核心中有铝沉积。铝选择性地分布于含有神经纤维缠结(NFT)的神经之中,铝与核内的染色体结合后影响到基因的表达,铝还参与老年斑及神经纤维缠结的形成。故有学者提出“铝中毒学说”。

(2)病毒感染,发现许多病毒感染性疾病可发生在形态学上类似于AD的神经纤维缠结和老年斑的结构变化。如羊痒症(Scapie)、Kwru病Creutzfeldt-Jacob病(C-J病)等。其临床表现中都有痴呆症状。

3.免疫系统机能障碍 老年人随着增龄AD患病呈明显增高,而增龄与免疫系统衰退、自身免疫性疾病增加有关。

4.神经递质学说

AD病神经药理学研究证实AD患者的大脑皮质和海马部位乙酰胆碱转移酶活性降低,直接影响了乙酰胆碱的合成和胆碱能系统的功能以及5-HT、P物质减少。

5.正常衰老

神经纤维缠结和老年斑也可见于正常人脑组织,但数量较少,只是AD时这些损害超过了一定的“阈值”水平。70~74岁的人老年痴呆的患病率为3%,75~79岁的人患病率为7%,80~84岁的人患病率为17%,85岁以上的人患病率为29%。

6.雌激素作用

长期服用雌激素的妇女患AD危险低,研究表明雌激素可保护胆碱能神经元。

三、老年痴呆症主要病理变化

AD的病理主要表现为皮质萎缩、白质疏松和脑组织的病理变化,大量含有tau蛋白的神经纤维缠结(NFT)为特征及神经斑块(老年斑SP的存在)是其特征。

美国俄克拉何马的科学家认为是人体内载脂蛋白酶E2的过分活跃导致了老年痴呆症的发生。老年痴呆症中,患者大脑的斑点影响了正常思维活动,这些斑点是一种小型“β-淀粉样蛋白”沉积而成的。随着这种β淀粉样蛋白的积累,大脑正常思维活动逐渐被破坏,并啮食不可再生的脑细胞神经元,随着神经元的损失,大脑失去了指挥身体基本行为的能力,人就得了老年痴呆症。这种β-蛋白由一种名为app的蛋白质分裂得到,而载脂蛋白酶E2就是加速app蛋白质分裂为β-蛋白的罪魁祸首。

四、老年痴呆症主要临床表现

(一)临床表现

1.智力减退

开始表现为短期内出现思维迟缓,情感不稳,注意力不集中,做事马虎,进而出现进行性遗忘,起初,近期记忆力丧失,随后远期记忆力也丧失,最终发展为连姓名、年龄、家人都遗忘,并常伴有计算力下降,同时有定向力障碍(出门不知回家路线,如厕完毕不知卧室)。理解力及判断力差,严重时无法与人交流。

联想困难,理解力减退,判断力差。起初表现为工作毫无计划性与创造性,继则连原来熟悉的工作都无法完成。严重时,连他人言谈都无法理解,令其脱衣则张口,令其伸手则久站不动。

2.行为改变

常出现幼稚行为,强迫行为,无目的行为。例如翻箱倒柜,乱放东西;爱藏废物,视作珍宝;不注意个人卫生习惯,衣脏不洗,晨起不漱。也有动作日渐少,端坐一隅,呆若木鸡。晚期均行动不能,卧床不起,两便失禁,生活全无处理能力,形拟植物状态。

3.情感障碍

早期有情绪易激动,有欣快感,后期表情呆板、迟钝。4.外貌改变

显得老态龙钟,满头白发,齿落嘴瘪,瞳孔反应迟钝,生理反应迟缓,躯体弯曲,步态蹒跚。

5.其他表现

体重减轻、口齿含糊,失语,以及各种失用、失认、失算症、书写困难等。最终认识能力可全部丧失。

(二)临床分型 1.单纯型

最常见,以上述痴呆症状为主。2.抑郁症

常表现为对自己身体过分关心,而情绪低落。3.躁狂—夸大型或称早发型(prsyophrenia)言语初为冗长,夸夸其谈,情绪兴奋,常伴虚构与夸大,但晚期可转为内容贫乏与重复,最终只能讲些单调而令人费解的单字。

4.幻觉妄想型

Paxaлbcknn称半数以上的本病患者具有各种妄想,最多见者为继发于记忆缺损的损失妄想,其次为嫉妒、疑病、影响、被害、夸大及诉讼等妄想,大多数妄想不固定,内容贫乏、片断,但尚接近现实。

(三)临床分期

1.早期

老人可出现在近期记忆、定向、感知、语言和完成复杂步骤工作能力的减低,在个人爱好、读书、外出参与社会活动上花费的时间减少。

2.中期

老人出现行为和人格的改变,心理症状如抑郁、焦虑较明显。

3.晚期

老人大多数功能丧失,时空定向力和其他智能明显受损,呈现明显痴呆,并逐渐出现椎体或椎体外系运动痉挛。

(三)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多无明显改变。

(2)脑电图可见非特异性的弥漫性慢波,α波节律变慢、波幅变低;严重者,双侧可同步发放0.5c/s的尖波。脑血流图示,大脑皮质的局部脑血流量减少,脑氧代谢率下降。

(3)CT扫描或MRI常显示不同程度的脑室扩大和皮质萎缩、脑沟变宽。

五、老年痴呆症国际国内诊断标准是什么?

(一)1992年第十次修订(ICD-10)的关于老年性痴呆的国际疾病诊断标准(1)存在痴呆。

(2)潜隐起病,缓慢变化,通常难以指明起病的时间,但他人会突然察觉到症状的存在。在进行性发展过程中,可出现一个相对稳定期。

(3)无临床依据或特殊检查的结果能够提示精神障碍是由其他可引起痴呆的全身性疾病或脑的疾病所致(例如,甲状腺功能低下、高血钙、维生素B12缺乏、烟酸缺乏、神经梅毒、正常压力脑积水或硬膜下血肿)。

(4)缺乏突然性、卒中样发作,在疾病早期无局灶性神经系统损害体征,如肢瘫、感觉丧失、视野缺损及运动协调不良(但这些症状会在疾病晚期出现)。

(二)1993年我国制订的诊断标准(1)智力检测证实痴呆;

(2)至少有两项识别功能障碍;

(3)记忆及识别障碍进行性加重;(4)无意识障碍;(5)40~90岁起病;

(6)无其他躯体或脑部疾病能解释上述病情。

支持条件:①进行性加重的失语、失用、失认;②日常生活及行为障碍;③家族中有相似患者;④脑脊液正常,脑电图无特异改变,CT有脑萎缩,且进行性加重。AD病理诊断指标比较明确:①<60岁痴呆者,脑活栓组织中应有大量SP(≥15个/10个低倍视野)和NFT;②>70岁痴呆者,脑组织中仅见SP,而无NFT者,其SP必须甚多;③脑组织中仅有NFT者,只符合拳击痴呆诊断,不诊断痴呆;④痴呆脑组织中无SP或NFT者,应考虑其他原因。

老年性痴呆尚可通过各种痴呆量表如MMSE、HDS、HIS以及ADL,并结合临床表现确定是否存在痴呆或可疑痴呆,是阿尔茨海默型痴呆还是血管性痴呆?痴呆的程度?痴呆的日常生活能力等情况。

六、老年痴呆症治疗

老年痴呆症目前没有特效治疗方法,但早期发现非常重要。早期服用脑复康、安理申、艾斯能、哈伯因等药物,对轻、中度老年痴呆有一定延缓效果。此外,临床试验有报道银杏叶提取物对老年痴呆症亦有良好延缓的疗效。为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还可以适量服用胆碱酯酶阻断剂和提高碱能受体感受性激动剂,增加脑内乙酰胆碱浓度。目前美国FDA批准上市的仅两种治疗AD的药物,即1993年9月批准的他克林(tacrine)t1997年3月批准的E-2020(donepezi)均为胆碱酯酶抑制剂。

中医中药一般多从脑、心、肾等不同脏腑及气、血、痰、瘀、火、郁等病机论治。近年日本对AD应用当归芍药散、钩藤散及黄连解毒汤等从郁、风、热、毒等角度进行研究,认为对AD有一定改善学习记忆功效。

七、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护理

(一)老年痴呆症的护理目标

一是对老人和家属中进行健康教育,积极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发生;二是早期发现痴呆老人,遵医嘱对症治疗,以延缓疾病的进程;三是对生活自理缺陷老人予以对症护理,提高生存质量,或教会老人家属护理要点。

(二)对老年痴呆症老人的护理措施 1.老年痴呆症的预防

(1)均衡饮食。均衡摄取蛋白质、食物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低盐、低动物性脂肪、低糖饮食,降低血脂,减少动脉硬化,减少吗血管性老年痴呆。美国康奈尔大学科研发现果汁中的酚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阻止有伤害性的物质和毒素进入神经细胞,从而保护神经细胞免遭破坏。含酚最多的是苹果,其次是香蕉和橙子。乙酰胆碱能增强记忆力,常吃富含胆碱的食物,如豆类及其制品、蛋类、花生、核桃、鱼、瘦肉等。维生素B能有效地降低老年痴呆的发病率,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有贝类、海带等。

(2)减少铝质炊具的使用。铝与酸、碱、盐都可发生化学反应,常用铝质炊具加工或盛放含酸、碱、盐的食物,食物易被游离出来的铝元素污染。过量进入身体的铝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智力下降、反应迟钝,易导致痴呆。

(3)活动锻炼。锻炼和劳动能使血液循环加快,大脑供血量增加,脑细胞得到充足的营养素和氧,大脑细胞活力增强,健脑防痴呆。维持腰部及脚的强壮。活动手指,如经常写字、绘画、手工编织、转动健身球、弹奏乐器等,能直接刺激脑细胞,延缓脑细胞衰老,防止脑退化。

(4)勤动脑。活到老学到老,勤动脑,大脑接受信息刺激多,脑细胞才能以发达并有生命力。退休后应该安排一定时间看书学习写文章,让头脑得到活动机会,保持大脑的灵活性。广交朋友,关心他人,开心多,信息多,活动多,会使自己感到年轻。

(5)劳逸结合。避免过度操劳和精神紧张,充分休息,情绪稳定,积极乐观,使血压稳定,保持脑细胞活力和精力旺盛。避免睡得过久血流过缓,增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梗塞的危险。

(6)遵医嘱用药调节。六味地黄丸,具有抗衰老、抗氧化、增强记忆、改善健忘的作用,对预防老年痴呆有一定的作用。服用雌激素,延缓女性老年痴呆的发病年龄和减轻症状。

(7)治疗原发病。控制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血压和肥胖等病。早发现、早治疗。避免过度喝酒、抽烟。

2.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

(1)日常生活护理。仔细评估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哪些尚可以自理,哪些协助后自理,哪些完全需要照护。不断给予老年人精神安慰和生活调养,丰富生活内容,组织锻炼,经常看电视,反复进行记忆力、计算能力、手工操作、语言沟通等训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延缓老年痴呆进程。

(2)记忆障碍的护理。记忆不只是认知的过程,它与情感交流过程也是密切相关的。愉快回忆持续刺激可以使其记忆再生。有研究表明,回忆治疗是一项有效的护理措施,当痴呆老人由衷地谈论记忆起的愉快事件时,他们的语言变得较流畅,提高老人的生活满意度。对待健忘老人应多鼓励,避免大声训斥。经常用老人敏感且愉快的语言刺激,体现尊重和爱护,取得老人的信任,改善记忆状况。

(3)行为异常的护理。痴呆老人常见的行为异常表现为激越行为,即不能用老年人的特定需求或意识混乱来解释的某些不恰当的语言、声音和运动性行为。当老年人身体不适,自身要求过高未得到满足时,在生理上存在着听力和视力下降,可因幻觉、妄想而产生思维紊乱,表现出注意力的改变,出现受威胁幻觉而产生躁动,叫喊甚至打人等攻击行为来表达其恐惧心理。因此,应该尽量避免一切应激原,病房环境应尽量按老年人原有的生活习惯设置,使其感受到家的氛围;了解老年人过去的生活习惯和喜好,尽量满足其需要。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鼓励老人自己完成任务,可使老人易于配合护理和较少有激越行为。在有激越行为的病人中,试图去转移病人的注意力,也可有效地减少激越行为的发生。不能用禁止、命令语言,更不能在病人存在激越行为时将其制动或反锁在屋内,这样会增加病人的心理压力使病情加重。

(三)心理护理

老年痴呆症患者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症性心理活动异常。因此,应鼓励病人与家人和亲友交往,从思想上、情感上尽可能沟通,以减少病人的孤独感。有幻觉症,特别是有迫害妄想症的病人临床表现是思维偏激、固执,对这类病人除给予语言抚慰外,应采取暗示和诱导等方法转移其注意力。应尊重病人,理解病人且态度要诚恳,尽量满足其合理的要求,不能满足的应耐心解释,忌用伤害感情或损害病人自尊心的语言和行为。老年痴呆病人,理解能力下降,应主动与之交谈,要有足够的耐心,说话要缓慢,句子要简短,如果病人一次没有听懂,可以重复2~3遍,直到病人明白为止。

(四)为家属提供健康教育

照护痴呆老年人是一个漫长的阶段,住院费用不菲,多数家庭选择居家护理,家庭成员的精心护理对于巩固疗效,延缓病程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家属缺乏照护知识,特别是护理技能的缺乏。因此,应对家属或照料者进行痴呆疾病常识的宣教,通过定期家访.提高照料者的护理技能,指导照料者掌握与老年痴呆病人交流的方法,提高中晚期老年痴呆病人的生活质量。

(五)定向力障碍的护理

上一篇:初一作文:开在记忆深处的花朵下一篇:无眠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