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2022-08-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论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异军突起,我国的金融业也迅速的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接触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产业。从证券购买,到保险消费和个人理财无一不是在与金融行业打交道。人们不断增长的金融消费需要势必会不断刺激我国金融行业的迅速发展。与此同时,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也日益成为的人们关注的问题。由于我国金融市场起步晚。所以迄今为止我国对于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在法律上并未形成完整的体系。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拓,金融消费纠纷不断出现,完善保护金融消费者法律的呼吁不断升温。只有对金融消费者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才能正确的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相关法律通过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促进金融市场的正常健康运作。本文通过对金融消费者法律保护现状的分析,从而得出其存在问题和相关建议对策,促进我国金融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金融消费者 权益保护 金融监管 法律构建

一、金融消费者的概述

(一)金融消费者的概念

尽管金融产业迅速发展,但是关于金融消费者的概念却是一直没有统一的界定。就目前我国理论界的观点而言,主要认为:所谓金融消费者,实际上是指为生活需要而购买、使用金融产品或接受金融服务的个体社会成员。

综合上诉观点,本文认为要想真正理解金融消费者的内涵,必须注重以下几点。首先,金融消费者的主体是自然人,而不是其他社会组织或团体。尽管一些社会团体和企业法人也会在日常生产或生活中参与金融消费,但是这些都不适用于用消费者保护的来调整他们之间的关系。其次我们要注意的是金融消费者购买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目的是满足个人或家庭需要。而社会团体和企业法人参与的金融活动业不符合这一要求。最后,金融消费产生于个人向金融机构购买产品和享受服务的过程。认识到以上这三点,我们才能够正确把握金融消费者的概念。

(二)金融消费者特殊权益内容

第一,金融消费者信息权。

在金融领域,信息的准确和快捷显得极其重要。快速的了解金融市场信息有利于消费者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尤其在证券市场上,信息正确和快速抵达消费者的重要性尤其明显。在消费过程中,信息是天然不对称的,在金融消费过程中,由于经营者和消费者对交易本身的认知有偏差,他们的矛盾就会尤为突出。作为金融消费者必须要对自己的消费负责,在消费以前有权对自己即将消费的产品进行全面的了解,并且运用自己本身拥有的金融知识对掌握的信息进行分析后,再决定消费。

第二,金融消费者隐私权。

和普通的隐私权相比,金融隐私保护权大多涉及到财产属性,具有商业机密性和信息技术保密性的特点。这些信息可能会关系到金融消费者的重大财产安全,所以金融消费具有信息保密性。作为金融机构,要做到为消费者保密。在不侵犯国家安全和重大公共安全問题前提下要绝对保密。消费者自身也要对自己的信息保密工作负责,对个人消费信息保密,合法保护自己的权益。

(三)金融消费权益的特殊性

由于金融消费的复杂性和信息不对称性使得金融消费与其他的消费相比更加具有独特性。

1.金融消费的标的是无形的。

金融消费的风险并不存在于对购买者的人身伤害上,而是对购买者的财产损失,并且这种损失虽然也是实质上的损失,但却是在无形中流失的。

2.金融消费的内容不易识别。金融产品是信息的集合,非常复杂,需要专业知识来识别。否则亲眼看到信息,消费者也无法判断消费内容。

3.金融商品种类繁多,内容复杂,不易于理解。金融消费中的各种金融机构开设业务不同,比如保险,银行,证券等,他们提供的种类繁多,各个大的种类下又有很多小的分类。

(四)提出金融消费者概念的意义

“金融消费者”概念的提出,是对原有的消费者理论的补充和修正,促使消费者受保护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这是在消费者理论上的一次有效探索。另外,该概念的提出,也提高了金融消费者的权利保护意识。在以往的金融投资者保护的案件处理过程中,投资者都是依托民法进行利益诉求的,但是根据民法中的平等原则,时常忽视金融消费的特殊性,进而导致金融消费者本人也对自己的合法权益不清楚不了解,更加不知道要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金融消费者概念的提出明确了消费者的地位和权力,增加了消费者对金融市场的信任感,更有利于在实际行动中对自身的权益保护。

二、我国金融消费者法律保护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1.自我保护意识不足

由于受到传统经济体制和经济转型时期的影响,我国的金融机构本身的市场发展程度与国外仍存在很大差距,并且对市场的服务热情不高。大多数金融机构的注意力集中在企业的利益收获上。当涉及企业或机构切身利益时,时常以牺牲消费者的利益为手段,以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我国的金融消费者本身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其中有很多人本身没有经过对金融的专业学习或是深入了解。对其所购买的金融产品并不了解详细情况,所以经常遭受损失。大部分人缺乏维权意识,这是对金融经营者侵权行为的放纵行为。不仅是当事人深受其害,而且长此以往,会助长金融市场的不良风气。

2.金融立法不完善

目前为止,我国对金融消费者尚未形成完整的法律保护体系,对金融消费者的法律保护依据仅仅依靠分布在各个成文法中的零散条文,没有充分考虑金融消费的特殊性。尽管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特定的金融法律范围内,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条文,但是界定都比较含糊,不能适用于金融消费者的特殊性。致使法律的实践执行上出现困难。

3.金融监管机构不健全

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督是预防和解决金融消费问题,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有效途径。但是我国的金融监管机构却整体都呈现出监管不足的问题。尽管金融机构的职责明确,但是对于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却没有明确。在立法中应明确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的重要性。金融监管机构存在的意义在于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持续发展。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常常会有业务重复的问题,部分监管部门之间的联系较少,过于独立,无法正确及时了解相关的监管制度和尺度变化。

4.金融行业的自律管理缺乏

我国金融机构的管理除了必要的监管制度不完善以外,金融机构本身的自律意识也不强,并不注重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对待消费者的投诉态度也亟待提高。尽管我国金融自律管理机构建立多年,但大多受制于传统的制度影响,他们更注意的是行业利益问题,在消费者保护上的作用有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不同金融服务之间的相近性,给消费者造成辨别意识混乱,对于选择何种求助机构感到迷茫。这必然不利于金融市场的自律管理,打击消费者消费积极性。

三、加强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建议和对策

(一)健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制度

保护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的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我国相关的金融法律制度。在法律中明确金融消费者的基本权益,摆脱狭隘的行业利益眼光,正确公平的制定各项监督原则和规章制度。保障金融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知情权、安全保障权、金融隐私权、人格尊严权、免受欺诈权、反悔权、金融教育权等基本权利。再者,应当在法律中对金融行业经营者明确法定义务和责任,确保金融机构对消费者尽到说明义务,否则一旦产生不良后果,便认为是金融机构未尽到责任所致。这样不但能够将责任落实到企业实际行动中,而且能够有效地保证消费者的信息获得权,减少金融消费者遭受损失的可能。

(二)完善金融市场的投资管理

伴随着新金融产品的不断出现,不断发展和建立新的管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行为。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市场的需要更加有力的监管措施。将投资管理纳入到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工作中来,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在资金流入金融市场的时候,相关的监管和评价机构就应当对其进行考核,及时向客户、监管部门充分披露创新产品的交易结构、资金投向、潜在风险等信息。对于存在欺骗行为的投资项目,一经查实立即停止。这样更加有利于防止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是整个投资市场变得透明化,避免一些缺乏金融知识的消费者盲目进入高风险投资,遭受损失。

(三)加强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知识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金融知识教育的普及是有效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举措。只有充分的了解金融,了解金融市场,消费者才能做出正确的市场分析和购买决策。各个国家都对金融知识教育十分重视。加强消费者金融知识教育,积极开展“金融知识进社区”、“农村金融教育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央行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建立建立相关的金融教育网站,帮助自己的客户及时了解金融市场变化。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将金融知识教育融入到基础教育当中,是一项非常有效的保护措施。另外,社会团体,高等院校以及民间组织都可以开展公益性的金融教育,从而推进金融教育网络的建设,不断提高金融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建立健全金融消费者保护组织和投诉应对机制

要想保护好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必须要建立相应的金融消费者保护组织,是消费者在维权的过程中有部门可循。在设立保护组织的同时,要明确该组织的职能和义务。其他各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相应的投诉应对机制,及时处理好消费者的投诉问题。各个监管机构之间要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实现信息的快速流动。除传统的信访制度外,还应设立相应的投訴受理和问题解答部门,不断完善金融监管部门的机构设置和投诉处理程序。在央行内部成立金融消费者保护局或者金融消费者保护中心。建立民间金融消费者保护组织,为金融消费者的纠纷提供一个自律性的协调机制。还可以开通金融消费者投诉热线,在金融机构的任何营业场所醒目位置公布金融消费者保护热线电话,开通金融消费者保护网站使其规范自己的行为,避免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不当侵害。

(五)加强金融行业的自律监管

在法律权利分散化的大背景下,金融行业中的企业和各个协会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自律监管作用,对金融市场进行主动的协调和管理,维护金融秩序,发挥其功能和作用。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为目的的自律管理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全面制定自律监管规章制度

任何监管措施都是在监管规章制度的指导下进行的。金融行业的自律管理也不例外。只有建立健全相关的自律管理制度,才能够使自律监管规范有序的进行,产生有效约束力。该规章制度应当明确规定经营者行为准则,以及违背规章的惩罚制度,从而促使金融经营者不做侵害消费者的事情。

2.完善金融监督制度

在金融领域内,监督管理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将金融行业协会纳入到监督管理金融市场的管理体系中,不仅有利于规范现有的金融企业的经营行为,而且促使潜在的金融经营者规范自己的行为,进而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建立金融公益诉讼制度

迄今为止,我国并未建立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公益性诉讼制度。我国许多金融消费者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以后,不知道怎样或无能力进行维权。这种情况是对侵害消费者行为的纵容,从长远的发展来看,不利于稳定的金融环境的构建。因此,我国应当针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适当开展一些公益性的诉讼制度,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维持金融消费的良好环境。

结论

在市场经济中,只有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保持消费者对市场的信任和热情,才能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金融市场领域同样如此。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仅是我国金融市场的客观需求,也是世界金融发展的需求。现阶段我国对金融消费者保护存在空白和薄弱环节,在金融消费者法律制度保护方面的建设仍有待加强,进一步针对金融商品和服务消费的特殊性,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和监督机制。在借鉴别国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的前提下结合本国国情的特殊性,进行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研究工作。我们需要在金融消费者保护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突破传统思维限制,建立完整的法律框架,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l]何颖.金融消费者趋议仁[J].金融法苑,2008

[2]吴弘,徐振.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法理探析[J].东方法学,2009,(5):13一2

[3]李瑞娟,燕慧娟.对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法律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1,(01).

[4]施继元,陈文君.美国金融消费者保护立法的突破和妥协[J]金融与经济,2010,(09).

[5]冯宗敏,曾智萍.美国金融改革法案终成法律[J]中国金融,2010,(16)

[6]于春敏.消费者保护乃金融监管首要基础价值一一美国金融消费者保护困局之反思[J].财经科学,2010,(06

[7]何颖,论金融消费者保护法的立法原则[J]法学,2010,(02)

[8]于春敏,金融消费者的法律界定[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0 ,(4)

[9]方平,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相关问题研究[J]上海金融,2010 (07)

[10]姜承秀,论金融消费者隐私权的保护[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 年第(02)

作者:陈东明

第2篇:论我国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在社会迅速普及,金融正在由精英消费转化为大众消费,金融消费者的外延迅速扩大,其权益更加容易受到侵害。另外。互联网金融由于门槛低、操作简单,因而参与人数众多,涉及金额较大。一旦触及群众的切身利益没有得到解决,将可能对金融市场的稳定造成一定冲击,影响社会繁荣稳定。所以,互联网金融平台行为规范和保护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必要性日渐迫切。

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蓬勃发展,互联网金融产品与服务日趋丰富,在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提供互联网金融产品与服务的行为不规范,出现互联网金融消费纠纷频发的现象,从e租宝到钱宝网,金融消费者权益受损的案例屡见不鲜。

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是互联网金融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也是互联网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推动者。加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是防范和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重要内容,对提升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信心、维护互联网金融安全与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會和谐具有积极意义。

一、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架构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互联网金融消费者问题会越来越突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维权意识会越来越强烈,客观上要求我们在互联网金融监管和互联网金融改革中更加重视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障。我国现在仍然实行分业监管,虽然2006 年《证券法》为混业经营预留了制度接口,但要从立法层面上完全转变为功能性监管并非短时间内能够完成。加之中国金融市场独有的特性,直接引入国外的制度实难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针对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实际情况,考虑国情与互联网金融消费者需求,在保障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指导思想之下,逐步在现有机制之下引入功能性监管的内容,以切实保障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信息权益为目的设计监管制度。

二、加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立法

我国现有立法对互联网金融消费者这一群体整体疏于保护,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互联网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因此,在一些专门性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中如《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指导意见》以及未来出台的互联网金融政策法规都需明确加入对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原则性规定,并在具体规则的修改完善中,注意贯彻保护互联网金融消费权益的精神。同时立法过程中要始终贯穿着对掌控互联网金融业话语权的大型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监控,细化互联网金融机构诚信、告知、保密、提示等义务,通过明确的规则指引,这些机构利用垄断地位侵害互联网消费者的权益。此外,互联网金融管理部门要推动及时制定、修订与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的行政法规,积极推进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立法的基础性工作,研究探索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特别立法;逐步建立完善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规章制度,明确监管目标、原则、标准、措施和程序,指导建立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业务标准。

三、建立互联网金融纠纷处理机制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行之有效的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纠纷处理机制。建立科学的纠纷处理机制主要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在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领域,强调纠纷解决的效率性,因此协商、调解、仲裁等非诉讼方式以其特有的灵活性受到广泛重视。近年来不断攀升的非法集资,理财投资纠纷等案件已经越来越多的影响到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生活。建立一个健全而有效的纠纷处理解决机制,是实现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障的最实质的一步。尤其可以在仲裁制度进行改革。因为互联网金融的大众化特征,使其容易产生高频小额纠纷。如果按照现有的诉讼解决模式,时间长费用高,而且涉及到管辖权、法律适用、纠纷当事人身份确认等复杂的法律问题,对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不利。建立互联网金融在线仲裁机构,将是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独特创举。线上仲裁制度还可以将人工智能引入到仲裁过程中,降低仲裁成本,提髙仲裁效率。即将标准化合同及电子数据由人工智能进行先行处理,而仲裁员根据争议的核心问题以及各方诉求,根据人工智能分析结果做出裁决。在具体应用方面,可以赋予消费者单方面线上仲裁选择权, 并建立仲裁裁决的执行机制,使线上仲裁能够顺利运行。

四、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引导功能

行业组织作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与互联网金融平台之间的桥梁纽带,对纠纷的处理和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保护往往起到了非常的效果。因此,应健全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行业自律组织,进一步完善互联网金融消费者保护的自律机制。同时,对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在金融消费者保护方面的基本职责进行规范,充分利用他们的一线地位,推动互联网金融业自律规则的建设。利用同业自律组织的优势,规范和约束互联网金融同业的行为,主动解决互联网金融同业普遍存在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问题,赢得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作者单位为威海海洋职业学院)

作者:胡健

第3篇:论我国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法律保护

摘要:我国逐渐进入“互联网+”的金融消费模式,互联网金融消费模式有其天然的优势,但同时暴露不少缺点,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更甚。信息披露制度是保护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的重要制度,其建立减少和消除信息不对称对市场的消极影响,从而增大互联网金融消费市场的透明度。本文结合我国信息披露制度在互联网金融消费方面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消费;消费者保护;信息披露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互联网+”的新经济形态,金融消费已从传统金融机构转向传统银行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公司、垂直行业的领先公司三大主体奋起角力,对交易场景的争夺和数据驱动流程的重构成为现今中国消费金融市场的最新潮流。互联网金融模式具有平等开放、快捷便利等天然的优势,同时由于其虚拟性与监管不同步等弊端,给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带来新的挑战。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保障金融金融消费者财产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受教育权、受尊重权、信息安全权等八大权利,而这八大权利的实现离不开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

一、信息披露在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重要性

信息在消费决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正确的消费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信息,就没法进行决策。互联网是一个信息社会、符号社会、虚拟社会,纯粹的“陌生人社会”,充满匿名性与陌生感。金融消费交易具有复杂性,可能经历多重的陌生人主体牵连达成交易,从而对信息的需求增大,信息披露有利于扩大陌生人交易的主体信息面,使得双方从中增加了解。信息披露义务旨在促使消费者充分了解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各种风险,以确保交易双方信息对称。金融消费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并借以作出相应决策的过程,信息的真实披露保障了这一过程的成功展开,使得接下来的环节能够顺利开展。信息披露制度直接作用于风险行为产生的根源,强调信息披露的约束机制比管制更为有效。其让市场参与者能充分知晓金融经营信息,减低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市场秩序的稳定,从而保障金融安全,维护社会公众对金融体系的信心。但是,由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仍存在不足,信息披露标准没有完善的法律约束,不完整的信息披露和不明确的风险警示不仅会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还会影响消费者对于金融产品风险的判断,侵害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消费中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的现状考察

目前我国在信息披露法律法规上,有法律的一般性规定,也有中国银监会、证监会所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但主要体现在我国对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规范上。主要有《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办法》、《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特别规定》等。另外,关于上市银行的还应遵循《公司法》、《证券法》、《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制规则》来执行。2006年12月8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通过了《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办法》,并于2007年7月3日起实施。该法是我国第一个专门规定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正式法律文件,在法案的第一章第五条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应遵循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可比性的原则,规范地披露信息。”该法对信息披露原则、內容、方式、范围、管理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信息披露规范工作取得很大的进展。在衍生金融工具方面,财政部于2005年8月发布了《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试行)》,引入了公允价值的理念,并在2006年2月25日起正式颁布了相应会计准则,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范围内使用。

而对于金融消费的信息披露规定则几乎没有明确记载,由于互联网的新生性,针对互联网金融消费的信息披露更是没有,只能参照相关规定或者行业习惯进行信息的披露。金融消费者在进行互联网金融消费交易过程中,无法以明确的标准审慎地进行金融产品信息的审阅,只能依据金融服务提供者根据自己的标准透露出来的部分信息进行选择,相当于在黑夜中摸索前进,风险极大。

虽然我国现行法律明确违反信息披露规定的主体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重行政责任、轻民事责任的立法观念,使得对违法行为的认定、法律责任的界定和追究等规定过于空洞抽象,给司法实务带来诸多不便,所以对于相关方面的争议,由于权责的不明确个别法院甚至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一旦当事人之间发生争议并诉至法院,却由于欠缺清楚界定争诉双方责任承担、举证责任、赔偿标准等的程序指引,导致实践中不少有关信息披露争议的诉讼被法院以各种理由拒之门外,尽管法院受理,但受理后的案件划分和具体审理也存在问题,有效的法律救济难以实现,造成严重的司法漏洞。作为没有相关法律规定的互联网金融消费信息披露制度,在参考现行法律法规实行中面临的困难与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救济难度可想而知。

三、健全我国互联网金融消费中信息披露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互联网金融消费的立法

完善的法律和制度体系是互联网金融消费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美国曾通过一系列信用信息披露法案,使得金融消费监管有法可依,规范了金融市场。然而,由于我国相关立法的缺乏造成了不少问题的出现,所以,完善金融消费中的信息披露制度必须从立法开始,为互联网金融消费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1、制定互联网金融消费的主体法律

我国正努力通过明确统一的金融消费法律规范金融消费的相关行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明确了金融消费者的权利地位,但是随着互联网新生金融产品的增多,法律的滞后性显露无遗,必须通过建立统一的金融消费法来规范金融消费行为,其中明确互联网金融消费的特殊性和对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特殊保护,明确建立互联网金融产品或者金融服务的信息披露制度,在统一的金融消费法中设立具体章节明确规定。故笔者建议将来立法时应当围绕信息的采集、披露和查询使用具体规定,明确信用采集的主体、原则、范围,采集的方式和途径,采集信息的更新,采集信息的保存期限等,并明确违法的相应法律责任。

2、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

进一步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使整个金融消费法律体系更具操作性和规范性。由于金融消费的多样性,互联网的新进性与变速变化性,针对互联网主要金融产品或服务可建立配套的分类法律法规,使得金融消费更加有法可循。

(二)科学规范和发展信息披露主体

信息披露主体是信息披露机制的机构保障。当前,我国现有的金融监管信息主体包括金融监管部门、同业协会、金融机构、客户等,但他们普遍信息披露意识不强,一方面要通过立法来进一步规范,另一方面也要完善信息披露的主体,培养新的信息主体,从另一个角度增强信息披露的效率。

市场信用评级机构就是金融监管信息披露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美的信用评级机构规模较大,普遍受到世界的认同。而我国信用评级机构为数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最为有名的大公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国际影响力还有待加强,让世界认同其评级效力。互联网金融消费中,相关的产品与服务众多,使人眼花缭乱,引入市场信用评级机构可对产品与服务分类评分,促进产品与服务的优胜劣汰,同时给消费者一个可信度较高的参考。信用评级机构应及时披露金融机构信息,客观的向市场提供预测性信息,向监管部门提供适当的监管建议,并自主承担评级活动引起的法律后果。通过加快发展市场评级机构,保證信息的公平公开公正,促进投资者保护,增强市场机制对组织的外部约束。

(三)加强信息披露监管体系的建设

信息披露机制是以监管部门为核心的,形成的一套完整的监管体系。现阶段我国缺少消费信贷监管部门的协调和监督,没有形成对消费信贷监管的制度体系。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健全信息披露机制的内外部监管体系,构建一个完善的监管体系。

一方面要建立监管系统,可以建立金融监管委员会,由一个统一的领头部门开展金融监管工作,将监管权先集中后往下分配,并协调好银监会、证监会和其他风险防范机构的关系,促进各机构监管信息的共享与协调,加强对金融风险的审慎监管;针对金融消费者权益日益出现的问题,也有必要建立金融消费者保护局,受金融监管委员会领导,专门负责金融消费者权益问题的处理;另一方面要广泛调动起其他市场力量,建立起对监管信息披露机制的外部监控体系。从而形成对金融监管信息披露的综合的监管体系。对消费信贷业的监管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其中涉及的问题很多,必须调动各种监管力量,实施全方位的监管,建立一个全面、系统、多方位的监管体系才能实现有效的监管。

(四)健全互联网金融消费信息披露机制的配套措施建设

我国信息披露存在权责不明确的问题,所以,在法律后果上,应明晰法律责任,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追究和救济方式,对信息披露不充分、有缺陷者实行惩罚,对受损者进行民事赔偿。应当明确救济主体、救济方式,管辖法院,健全监管信息披露民事责任赔偿制度,处理好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之间的相互承接,形成更为完善的惩罚体系。从完善信息披露机制来看,构建民事诉讼赔偿制度一方面有利于弥补受损者的损失,体现了法律的“事后救济”,另一方面也起到“事前预防”的警示作用,使得信息主体采用积极的信息披露行为。(作者单位:暨南大学)

参考文献:

[1] 应飞虎.信息、权利与交易安全——消费者保护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6.

[2] 彭佳.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制度的思考.企业技术开发,2010,3.

[3] 朱华琳.浅议我国金融监管信息披露机制的构建.金融经济,2006,4.

[4] 周显志.论加强和完善我国消费信贷法律制度建设.法治论坛,2011,2.

[5] 王正.关于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探究.经济论坛,2016,6,1.

作者:麦绮云

第4篇:金融消费权益保护

随着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变得日益迫切。

记者日前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为使金融消费者更好地学习金融、了解金融、更好地享受金融业改革发展的成果,央行将于9月1日起开展一年一次的“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

此次“金融知识普及月”的主要内容包括:开展具有针对性的金融知识普及宣传活动,使金融消费者掌握符合其需求的金融知识;引导金融消费者识别相关金融产品或服务的风险点,让金融消费者清晰理解金融机构的风险责任和金融消费者自身的风险责任及应对措施。

启动“金融知识普及月”活动只是我国加大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一个方面。据央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焦瑾璞介绍,目前央行正逐步推进涉及金融消费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完善金融消费者投诉受理处理机制、布置全国个人金融信息保护专项检查、研究制定普惠金融相关政策、参与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国际规则的制定等工作。此外,央行已在西安、上海和武汉开通了“12363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咨询投诉电话”,下一步将扩展至全国。

第5篇: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随着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先进的金融业务与消费者专业知识能力欠缺形成的不对称,产生了各类金融风险,从而损害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金融消费者权益及其保护问题日益凸显。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成了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推动金融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时值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我们要警示消费者保护自身权益,远离金融风险。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日,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随之不断增强,例如:银行卡以方便、快捷的特点以及减少假钞、消费信贷、理财等功能于一体的便利产品,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支付结算工具。近年来,银行卡已成为我国个人使用最为频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但银行卡在给消费者带来便捷的同时,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的不断升级发展的今天,银行卡的交易结算系统也随之变得更加高效、快捷,从而使银行卡业务的风险控制领域远远超出了传统的银行柜面的管理范畴,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给银行卡防欺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难度。随着银行卡业务的拓展以及支付手段的增多,不法分子利用发卡、收单和通信等部门的管理漏洞以及持卡人的疏忽,以“繁杂多变,深度掩盖,无孔不入,横联纵合”的犯罪手段,盗取持卡人银行卡内资金从而导致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了损害。

对于我们商业银行更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职责所在,首先,必须承担保护持卡人隐私的义务,保证持卡人非公开的个人信息安全与机密;在向第三方披露持卡人的任何非公开的个人信息时,都必须以书面形式告知银行卡消费者并经其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私自将银行卡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出售给第三方;同时要提高银行卡的安全性,实现银行卡从磁条卡向智能IC卡的转换,增加银行卡读写保护和数据加密保护功能,从技术上彻底解决伪卡欺诈问题;其次,要提高持卡人安全用卡意识,商业银行应加大安全用卡宣传力度,多渠道向持卡人提示银行卡伪卡案件风险点,积极引导持卡人安全用卡,强化持卡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帮助持卡人树立正确的个人信息使用观念。在日常工作中时刻提醒持卡人要有自我信息保护意识,不要将其银行卡密码设置过于简单,不要泄露个人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银行账号、银行卡号、密码、信用卡有效期和验证码等重要的个人信息,不要轻易向单位和个人泄露银行账户信息和密码。同时,提醒广大消费者不要随意放置银行卡和身份证件(最好分开存放),不要随意丢弃刷卡签购单和对账单,以防不法分子拾遗、窃取,假冒持卡人身份盗用资金。消费者在设置电话银行密码时,不要使用过于简单的数字(如6个6等),不要使用自己的出生日期、电话号码等容易被人猜中的数字作为密码,也不要使用与电子邮件或连接互联网相同的密码;可以考虑分开设置查询密码和交易密码,并定期修改;应注意保护自己的密码,不要轻易向任何人泄露,避免给自己带来为犯罪嫌疑人破解密码进行盗刷取现提供便利条件。

其次,近年来老百姓明显感觉到,银行不再是单纯的存取款,银行的金融创新增多了,金融产品丰富了。但与此同时,银行卡安全、金融产品夸大收益等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如何加强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建设和谐共赢的金融消费生态,已成为商业银行迫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课题近年来,国内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商业银行面临的经营压力逐年增大,个别从业人员在营销过程中夸大收益,不如实履行风险披露义务,强制搭售产品,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也损害了银行业的声誉,引发公众不满。与此同时也有一些金融机构在设计与安排金融消费者权益密切相关的操作规程、管理制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自身经营风险的防范而对消费者权益置之不理。从而导致个别消费者权益的受到损害,此时,金融消费者的知情权未得到充分确认。金融消费者在购买金融产品或接受金融服务时,金融消费者有权知悉所购买、使用产品或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金融机构也有义务提供相关信息。但是有的金融机构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很难客观、公正和全面地提供金融信息。以目前广泛使用的贷记卡来说,银行着重宣传的是诱人的免息期,但对于最低还款额的宣传却是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以至于出现了一个“利息陷阱”。个人信用无形资产的受益权未得到全面体现。在近几年来,大家都发现其征信系统中的基本信息与真实情况不符,导致客户在贷款审核环节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据调查许多金融消费者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简单地将身份证和户口簿交与亲戚或朋友甚至开发商,莫名其妙地替他人背上借款。如果我们都能够加强金融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教育,促使金融消费者在进行此类活动时采取谨慎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就可以避免因信贷行为不当而影响个人信用度的现象发生。

今天的我们更应该看到,银行作为窗口服务性行业,与社会经济和民生息息相关。忠诚、稳定的银行业消费者是基础,更是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保护消费者权益就更应该成为银行应尽的法律责任和义务。所以,我们更要明确金融消费者在民事活动中的基本权利,比如人身财产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人格尊严权、获取知识权、个人信息不受侵犯的权利、投诉举报权等。从源头上避免或者减少与金融消费者产生纠纷。因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金融知识宣传与教育,把好“病从口入”关口,应向消费者充分说明任何产品的收益与风险,特别是业务的潜在风险,并履行告知义务。使银行业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在了解产品和服务进入前得以实施。如果消费者对此有更为清醒的认识,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就可以避免,并大量减少金融机构不必要的投诉“烦恼”。这就要求我们金融机构必须履行诚信、告知、提示、保密、信息披露等义务,使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源头得到保护。

昆仑银行吐哈分行

第6篇: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课后测试

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 测试成绩:100.0分。 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金融机构在向消费者推荐产品时,片面夸大产品收益、隐瞒或模糊产品风险,这属于侵害消费者的( ) √ A B C D 财产安全权 知情权 自主选择权 信息安全权

正确答案: B 2. 银行以格式合同、霸王条款等形式使消费者接受一些前提条件或附加条款,这属于侵害消费者的( ) √ A B C D 财产安全权 知情权 自主选择权 信息安全权

正确答案: C 3. 挪用、占用客户资金,这属于侵害消费者的( ) √ A 信息安全权 B C D 公平交易权 财产安全权 依法求偿权

正确答案: C 4.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未经同意采集个人信息的征信机构,将面临最高( )万元的罚款。 √ A B C D 30 40 50 60 正确答案: C 5. 金融机构在格式合同中,加重金融消费者责任、限制或者排除其合法权利,这属于侵害金融消费者的( ) √ A B C D 财产安全权 知情权 自主选择权 公平交易权

正确答案: D 6. 金融机构,因为消费者的种族不同,而进行歧视性差别对待,这属于侵害消费者的( ) √ A 受教育权 B 知情权 C 受尊重权 D 公平交易权

正确答案: C 多选题

7. 以下行为属于侵害金融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的是( ) √ A 办理转账等业务时,必须先办理一张本行的银行卡方予以受理 B 未经同意,强行开通网上银行 C 办理贷款时指定评估中介机构 D 办理贷款时,强制购买保险

正确答案: A B C D 8. 金融消费者对不能享受正常的金融服务会产生不满,主要表现为( )A 服务等候时间长 B 不按时服务

C 特殊时点取款转账困难 D 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 A B C 9. 美国金融消费者的概念,具备以下哪三个特征( ) √ A 金融消费者是自然人及其代理人 B 实际上接受了规定的金融产品或者服务

C D 消费目的是为了满足个人、家庭成员或家庭的需要 金融消费者不仅指自然人,也包括法人

正确答案: A B C 判断题

10. 消费者求偿权的行使可通过“自力救济”和“公力救济”的途径进行。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正确

C 财经纪律

D 工作纪律 正确答案: A B C D 7. 中国共产党建立完整的集成组织制度〃政治纪律通过( )来加以保证。 ×

A 组织关系

B 组织原则

C 组织纪律 D 组织人员 正确答案: A B C 8. 以下属于“四风”问题的是( )。 √

A 形式主义

B 官僚主义

C 享乐主义

D 奢靡之风 正确答案: A B C D 9. 党的纪律涉及到党内生活的各个方面〃主要有党的( )等。 √

A 政治纪律

B 组织纪律

C 财经纪律

D 工作纪律 正确答案: A B C D 10. 新形势下〃党面临的( )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 √

A 执政考验

B 改革开放考验

C 市场经济考验

D 外部环境考验 正确答案: A B C D 判断题

11. 新形势下〃我们党一切顺利〃没有面临严峻挑战。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误

12. 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正确

13. 不少领导干部不仅在台前大搞钱权交易〃还纵容家属在幕后修收钱敛财〃子女也利用父母的影响〃经商谋利〃大发不义之财。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正确 14. 1928年党的五大关于《组织问题议决案》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政治纪律”概念。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误

15. 党纪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也是总规矩。 √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 错误

第7篇: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资料

金融消费者的八项权利

(一)保障金融消费者财产安全权

金融机构应当依法维护金融消费者在购买金融产品和接受金融服务过程中的财产安全。金融机构应当审慎经营,建立严格的内控措施和科学的技术监控手段,严格区分机构自身资产与客户资产,不得挪用、占有客户资金。

(二)保障金融消费者知情权

金融机构应当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及时、真实、准确、全面地向金融消费者披露可能影响其决策的信息,充分提示风险,不得发布夸大产品收益、掩饰产品风险等欺诈信息,不得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

(三)保障金融消费者自主选择权

金融机构应在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允许范围内,充分尊重金融消费者意愿,由消费者自主选择、自行决定是否购买金融产品或接受金融服务,不得强买强卖,不得违背金融消费者意愿搭售产品和服务,或不得附加其他不合理的条件,不得采用引人误解的手段诱使金融消费者购买其他产品。

(四)保障金融消费者公平交易权

金融机构不应设置违反公平原则的交易条件,在格式合同中不得加重金融消费者责任、限制或者排除其合法权利,不得限制金融消费者寻求法律救济途径,不得减轻、免除本机构损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

(五)保障金融消费者依法求偿权

金融机构应当切实履行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主题责任,在机构内部建立多层级投诉处理机制,完善投诉处理程序,建立投诉办理情况查询系统,提高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质量和效率,接受社会监督。

(六)保障金融消费者受教育权

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强化金融消费者教育,积极组织或参与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开展广泛、持续的日常性金融消费者教育,帮助金融消费者提高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认知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提升金融消费者金融素养和诚实守信意识。

(七)保障金融消费者受尊重权

金融机构应尊重金融消费者的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不因金融消费者的性别、年龄、种族、民族或国籍等不同而进行歧视性差别对待。

(八)保障金融消费者信息安全权

金融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第三方合作机构管理,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严格防控金融消费者信息泄露风险,保障金融消费者信息安全。 涉及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监管部门分别是哪些?

根据《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规定,人民银行负责互联网支付业务的监督管理,银监会负责包括个体网络借贷和网络小额贷款在内的网络借贷以及互联网信托和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监督管理,证监会负责股权众筹融资和互联网基金销售的监督管理,保监会负责互联网保险的监督管理。

发生纠纷时的解决途径

当您认为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如下途径进行维权。 一是向金融机构进行投诉,寻求解决;

二是向消费者保护委员会或工商管理部门进行投诉; 三是向银监、保监、证监等监管部门投诉;

四是在人民银行试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地区,也可向当地人民银行设立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进行投诉;

五是向法院起诉或根据合同约定提起仲裁。 应当注意的是,无论哪种途径解决纠纷,相关证据凭证都对于合法权益的维护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交易时就应当注意保存相关单证。

“金融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手册

1. 新消法第七条规定消费者享有“安全权”。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2. 新消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权”。

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是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3. 新消法第九条规定消费者享有“选择权”。

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

4. 新消法第十条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权”。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5. 新消法第十一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索赔权”。

5. 新消法第十一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索赔权”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6. 新消法第十三条规定消费者享有“受教育权”。

消费者享有获得有关消费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的权利。消费者应当努力掌握所需商品或者服务的知识和使用技能,正确使用商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7. 新消法第十四条规定消费者享有“受尊重权”。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享有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

8. 新消法规定的消费权益争议的解决途径:

新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9. 金融消费者与金融机构发生纠纷时,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

与该金融机构协商解决;向该金融机构或其上级机构投诉;请求依法设立的第三方机构调解;向该金融机构的监管部门投诉;根据与该金融机构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0.金融消费者如何进行投诉?

金融消费者与金融机构产生消费争议时,原则上先向金融机构进项投诉,金融机构对投诉不予受理或在一定期限内不予处理,或金融消费者对金融机构处理结果不满意的,金融消费者可以向金融机构所在地的监管部门进行投诉。金融消费者投诉中举报金融机构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的,金融消费者可以直接向金融机构所在地的监管部门进行投诉。 11. 金融消费者投诉方式有想那些?

金融消费者向金融监管部门进行投诉,可以采用来访、电话、书信等方式。

第8篇:金融消费者权益如何保护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考核答题纸

(2012-- 2013 学年第 2学期)

课号:课程名称:金融法概论阅卷教师:班级:金融2班学号:114172357姓名: 汤中晨成绩:

金融消费者权益如何保护

摘要: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暴露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存在的监管缺陷,引起了全球监管者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高度重视,并纷纷采取措施改进和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对于金融创新产品中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我国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关键词:金融 消费者 保护

金融消费者是消费者的一种类型,是消费者概念在金融领域的延伸。美国把金融消费者定义是为个人、家庭成员或家务目的而从金融机构得到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个人。在我国,虽然金融消费者的概念逐渐被广泛地使用,但还不是一个法律概念,各金融领域的部门法均未提及金融消费者这一概念。现阶段,我国是将其作为在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金融领域购买相关商品、接受相关服务的自然人、法人的统称。在金融服务业迅速发展和金融消费者群体迅速壮大的背景下,一般认为,金融消费者的基本权利主要包括: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求助权、隐私权、受教育权、受尊重权和监督权。 本次次贷危机使得各国监管当局普遍意识到,只关注金融机构的利益诉求而忽视对消费者利益的切实保护,势必会破坏金融业赖以生存及发展的基础,影响到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因此,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成为后金融危机时期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反思和改革的重要内容。

在我国,金融产品监管是一个较新的监管领域,金融消费者保护监管框架体系尚处在萌芽阶段。中国银行业协会于2011年初筹备成立中国银行业协会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及公众教育服务专业委员会。2011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发布《关于在陕西全省推开金融消费者保护试点工作的通知》,在陕西省全民开展金融消费者保护试点工作。随后,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及银川支行也先后出台《金融消费者保护暂行办法》,从金融消费者权利、金融机构义务、金融消费争议处理等方面,加强对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尽管此次金融危机

后,我国越来越重视维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与发达国家完善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首先,制度机制不完善,缺乏专事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机构,分业监管模式下对消费权益保护的协调机制不健全。随着创新性金融产品的不断出现,未建立消费者投资认证制度,不区分一般金融消费者与合格金融消费者,使得缺乏专业知识和风险承受能力的人进入高风险领域而遭受损失。一方面,消费者协会主要侧重对消费者非金融性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的保护。由于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相对复杂,金融消费难以纳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调整范围,消费者协会对金融消费者的保护非常薄弱。另一方面,我国金融监管体制采取的是"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模式,在所有的金融监管机构中又缺少统一协调各机构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责的机构,即使是监管机构内部,处理消费者投诉和解决纠纷的机制也相对缺失。

其次,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法律体系尚不完善。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法律体系,主要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法通则》、《合同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保险法》、《证券法》等法律,《储蓄管理条例》、《外汇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以及"一行三会"发布的大量规范性文件。目前,我国缺少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基本立法,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法律法规主要是金融宏观调控部门和监管机构的行政规章或其他规范性文件,法律效力层次较低,影响政府机构的执法效果,不利于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随着金融监管放松、金融创新以及混业经营趋势的发展,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界限日益模糊,导致相同性质、相同类型的金融商品在不同金融行业内适用的法律规范也大相径庭。

最后,我国缺乏健全的金融纠纷处理机制,金融维权渠道并不通畅。从欧美国家的金融纠纷解决体系来看,金融纠纷处理机制通常包含以下几个层次:一是金融机构内部的纠纷处理机制,无论是对于金融消费者还是金融机构,金融企业内部的客户投诉处理都是最便捷、成本最小的处理方式;二是社会组织的纠纷处理机制,包括调解、仲裁及金融督查服务机构等;三是行政处理机制,这是对金融企业内部的纠纷处理机制和社会纠纷处理机制的监督和辅助;四是法院诉讼。然而,我国金融机构内部很少为消费者投诉、维权及解决争议提供适当的途径,或者金融机构内部受理诉讼的部门地位不高、职权不够、服务意识不强,消费者不得不诉诸外部途径解决纠纷。此外,我国也没有金融督查服务机构等类似组织。因此,国

内投资者往往通过媒体或诉讼等较为极端的方式来维护自身权益。诉讼本是解决纠纷的最终途径,却成为不少国内金融消费者的第一选择。

构建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的建议: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立法。一是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拓展金融消费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明晰金融消费者和金融机构的权利与义务。二是完善《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建议将“保护消费者权益”放入监管目标中,确立监管机构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法律地位。三是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要求金融机构必须做到全面、准确、及时和持续披露其产品和服务信息。

健全金融消费者保护组织。建议参照美英做法,在监管部门设立专门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同时在行业协会设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建立民间金融消费者保护组织。通过多层次的组织机构,在金融消费者教育、消费风险提示、反映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处理金融消费者投诉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建立合格的金融消费者投资制度。随着创新性金融产品的不断出现,建立合理制度保护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金融消费者非常必要。建议建立合格金融消费者投资制度,区分一般金融消费者与合格金融消费者,为一般金融消费者划定交易禁区,避免缺乏专业知识和风险承受能力的人进入高风险领域而遭受损失。银行开展金融创新必须严格遵循信息公开透明的原则,及时向客户、监管部门充分披露创新产品的交易结构、资金投向、潜在风险等相关信息。监管部门要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作为对金融机构日常监管和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

完善公平金融服务。进一步完善金融服务网络,推进社区银行建设,消灭农村金融服务空白点。同时,切实改进信贷管理流程,加强小企业金融服务,推进小额贷款稳步发展。

搭建高效的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平台。一是强化金融监管者投诉处理功能。在各级监管机构信访工作的基础上,增设专门的消费者投诉受理部门,参照美联储的做法建立消费者投诉信息数据库,根据消费者投诉的次数和涉及金额进行分类、调查、核实、调解,并通过定期的信息分析,识别潜在的消费者保护问题,为规章政策的制订提供参考,使消费者的意见得到应有的重视。二是为银行业消费者的纠纷提供一个自律性的协调机制。银行业协会可设立专门的处理消费者投诉会员银行的机构,并制定相应的处理程序规则。三是完善追偿和事后赔偿。赋予消费者对金融机构的事后追偿权,完善法律救济,同时提高对消费者的补偿。

构建多维的金融消费者教育网络。监管部门、行业协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以及民间金融消费者保护组织,对消费者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构建多维的金融消费者教育网络,增强消费者风险意识和防范风险的能力,提高金融消费者素质,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创新和完善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是对金融消费者保护应体现《消法》倡导的国家保护原则。国家应通过完善有关法律法规,设计方便消费纠纷解决的司法和行政渠道,将金融消费者的保护落到实处。二是倾斜保护原则。针对金融消费者的弱势地位,对金融消费者进行倾斜保护,赋予金融消费者一些特殊的权利,并对金融机构做出一些合理的限制,明确机构的义务,使金融消费者能与金融机构在同等权利和义务下对话。三是及时和有效保护原则。金融产品和服务一般都拥有庞大的受众,社会影响大。一旦出现问题,应迅速妥善处理金融纠纷,防止事态扩大,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积极构建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机制和制度。一是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消法》、《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基础性法律法规,明确金融消费者的法律概念,确定金融消费者法定权利和金融机构的法定义务,包括对金融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信息披露以及消费争议解决机制等规定。二是创新和完善监管执法。在目前行业监管的基础上,设立专门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负责对金融业消费者保护,通过履行受理金融消费者投诉、对普遍性的金融消费风险及时发布消费预警,行使对违法金融机构的行政执法等职责,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三是创新和完善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和制度。行业组织要引导金融企业将保护消费者利益、公平对待消费者作为企业核心文化,着力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咨询服务需求,并及时化解消费者纠纷。通过鼓励和支持消协组织和新闻媒体开展社会监督,促进金融行业自律,形成行政监管、行业自律、舆论监督和消费者参与的金融市场监管体系。

第9篇:金融消费权益保护报告 1

***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2015年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监督检查

省联社汉中办事处:

根据省联社《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开展2015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陕农信联社办发【2015】15号文件要求,结合本联社实际开展了个人金融信息保护专项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个人金融信息保护

1、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机制。联社成立了以主任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各部、社负责人为组员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小组,成立了“***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办公室”,办公室社在联社综合部,对全县各网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进行部署,综合部会同县人民银行制订活动方案,各业务部门在各自的业务范围内开展该项活动,并由工作小组负责对辖内营业网点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联社建立健全本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机制,重新梳理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工作流程。明确规定综合部会同消费者权益保护专员负责全行客户投诉处理工作的跟踪、监督和考评,各机构负责人是客户投诉处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网点负责人为指定的投诉处理人员、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客户投诉处理工作。对客户投诉处理工作采取“统一管理、分级处理、专人负责、逐级上

1 报”的管理模式。建立来电、来函、来访等多种形式,对处理流程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做到“投诉必受理、结果必反馈、责任必追究”,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客户投诉进行化解。

2、明确消费者权益保护范围与保护措施。在金融消费者办理金融业务、接受金融服务时,要求经办人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遵守法律、行政法规等相关规定,不损害客户合法权益,遵循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充分揭示风险,避免对客户进行误导,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二是对金融消费者的财产安全进行保护,个人隐私和消费信息充分保密,对金融消费者办理的金融业务、接受的金融服务进行如实告知,让金融消费者自主选择金融机构、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进行公平交易;三是宣传普及金融知识,积极在居住区、商务区等宣传金融知识,开展针对性的咨询服务,特别做好中老年客户、文化程度较低等人群的银行服务安全与风险宣传。

3、宣传活动开展情况。按照上级的要求,联社统一部署,选派熟悉业务的工作人员。分别各营业网点和指定地点设立宣传点,设置咨询台,摆放宣传资料,为消费者答疑解惑,帮助社会公众了解金融知识,开展集中宣传活动。

一是在营业大厅宣传,联社在各营业网点醒目位置公布本行受理金融消费者投诉的专门机构、投诉方式、投诉处理流程等事项。并在分、支行建立金融消费者投诉处理工作台帐,时刻跟踪处理结果并接受金融消费者的监督。对于金融消费者提出的意见

2 建议进行汇总整理,对于提出建议比较多的问题进行整改优化。

二是在业务宣传方面,联社各营业网点借助各种业务宣传渠道,包括横幅、LED大屏幕、宣传手册、短信平台等方面,采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开展金融知识的宣传。

三是在金融知识推广普及活动方面,联社结合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循序介绍本行的收费政策。在活动中,重点宣传、推广本行提供的便捷、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创新产品。同时,引导客户理性选择银行服务,强化风险意识,规范零售业务的宣传与销售。

四是设计了金融消费者调查问卷,(内容涵盖银行产品、渠道、服务、信息等金融消费者关心的问题),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金融消费者开展问卷调查。

五是对于本次活动,要求必须做到安排合理,组织细致,特别是重点做好调查对象的宣传解释以及资料的收集、统计工作,分工协作,责任到人,不走过场。

二、银行卡消费者权益保护情况

1、内控制度建设情况:联社建立了专门的职能部门,制定了银行卡业务操作规程、监督检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保密制度、信息反馈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2、在考核方面按规定建立并落实发卡业务发展考核制度,在银行卡开户中坚持实名制验证,采取批量开卡的,要求本人持身份证原件到网点办理激活并当场修改密码方能正常使用。对已

3 在本联社开户或申请办卡的持卡人从严审核,并加强了风险防范,办卡时坚持通过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银行卡收费标准都悬挂在明显的位置,使用显著方式提请持卡人注意收费项目及标准、安全注意事项和风险警示、售后服务、民事责任等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

3、使用管理情况上:自动转账业务规范,发卡机构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发卡机构能坚持按照银办发【2014】107号文件完成关闭降级交易系统改造及终端改造。

4、风险管理情况:建立了借记卡和信用卡异常交易预警、监测及提示系统;发卡机构和支付机构严格规范客户身份信息修改流程,有省联社统一进行系统开发。

5、收单业务规范情况:严格遵循“了解你的客户”的原则,建立了商户登记制度,建立商户登记制度,执行商户巡检,日常登记、档案登记制度。

6、救济保护情况:严格按照商户信息MCC编码规则,收单没有外包业务,建立健全了银行卡责任赔偿制度,有投诉记录本,记录要素齐全,检查过程中没有发现套现等违规情况出现。

7、对2014银行卡领域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专项检查发现的问题全部进行了整改。

存在问题及相关建议

4 联社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是有意识的,主动的,并加以制度化的,但是在具体实施中,由于一些工作人员缺乏这方面的服务意识,所以与预期的效果有一定的差距。针对这个问题,联社未来应加强员工的服务意识培训,从思想上强调维护金融消费者利益的重要性,使员工认识到这项工作的意义;同时,制订相应的奖惩政策,鼓励在这方面表现优秀的员工,也处罚有错误行为和错误认识的员工。

此外,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金融产品类型的不断增多,带来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的复杂化和多样化,为此,联社通过市场调研、分析,积极地制订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拓宽金融消费者保护领域,不断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力度,让客户最大限度地享有自身应得的权益。

上一篇:墙面裂缝处理方案下一篇:马克思宗教观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