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参与社区矫正志愿服务研究

2023-01-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全新的体现人道主义精神的刑罚执行方式, 在世界各国得到了普遍的认可。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上的社区矫正, 在试点阶段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 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社会的广泛参与性是社区矫正的重要特点, 决定了社会志愿者必然是社区矫正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力量。社区矫正目前正在试点阶段, 民众对社区矫正的认知程度还不高, 社会志愿者的参与程度还十分有限。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大学生志愿者作为服务社会的践行者, 在社会志愿者中担当着社区矫正的重要角色。为此, 大学生志愿者能否在社区矫正中积极发挥应有的作用直接影响着社区矫正的效果。本文立足于浙江省社区矫正的试点工作, 参考浙江省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情况调查数据, 并结合笔者的亲身经历, 谈谈在试点过程大学生志愿者的实践经验和一些存在的问题, 以及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一、浙江省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近况

(一) 浙江省“社区矫正志愿者阳光行动”

浙江省“社区矫正志愿者阳光行动”由团省委联合省综治办、省司法厅、省公安厅、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妇联、省关工委等单位开展, 以“志愿结对·励志成才·共享阳光”为主题, 重点以思想引导、心理疏导、法律服务、文化教育、就业导航、困难帮扶等六个方面为主要内容, 根据每名未成年矫正对象的特性和实际需求, 研究制定个性化帮教方案, 以专业社会志愿者为主体, 协助配合社区矫正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案化帮教活动和志愿服务。

(二) 科学分配, 各个突破

志愿者与未成年矫正对象按专业、分类别将以不少于3∶1的比例 (即3名阳光行动志愿者组成一个帮扶小组结对1名未成年矫正对象) 进行帮扶结对, 通过“多帮一”的志愿者结对帮扶方式进行。社区矫正志愿者阳光行动”分为宣传启动、建设准备、组织实施和总结提升四个阶段进行。通过建立未成年人矫正对象、阳光行动志愿者和阳光行动服务项目三个动态数据库进一步摸清未成年矫正对象的状况和需求, 实现人员对接、项目对接和阵地对接, 逐步建立工作进度及效果的监测评估机制。

(三) 全面监督, 科学阳光, 持久宣传

通过阳光行动志愿者队伍和阳光行动组织网络建设确保活动组织健全、覆盖全面、扎根基层、富有实效;通过发挥12355青少年服务台 (热线) 、青少年宫 (空间) 、青年中心、青年文明号、青少年维权岗等阵地和资源优势, 建立全省阳光行动服务项目和阵地库。在此基础上, 及时总结经验, 大力推进工作创新, 不断提高活动质量, 注重挖掘和树立先进典型, 加大宣传力度, 扩大社会影响, 使社区矫正志愿者阳光行动真正的具有长期性、持久性和实效性。

二、浙江省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出现的问题

随着浙江省社区矫正试点的不断发展、不断进步, 也随之逐渐成熟, 其内容和形式不断拓展, 服务领域也不断扩大, 已从单一形式的“送温暖”逐步发展为包括法律咨询、心灵沟通、普法教育等多形式、多层次的发展态势。但鉴于大学生社区矫正的长远发展, 现今仍有不少问题。

(一) 大学生社区矫正组织情况不甚良好

大多志愿者参加社区矫正的活动中多有学校院系活动或者班级活动, 多为组织性活动, 不利于志愿者自主性的发展。

志愿者内部缺乏沟通协调, 往往不能有效利用资源, 有碍工作效率提高。并且, 由于内部组织部门力量有限, 流于形式, 缺乏内涵。

部分活动的开展缺少目标设计, 活动定位过于简单, 缺乏挑战性和吸引力, 难以调动积极性。活动重心停留在口号宣传上, 具体开展过程十分粗糙;不利于社区矫正志愿者活动的长足发展。

(二) 大学生的社区矫正服务次数明显偏少

通过对浙江省高等院校志愿者的调查问卷研究发现, 我省大学生志愿者与矫正对象的沟通交流过少, 远低于志愿者工作制度所要求的每月不少于1至2次规定, 不利于矫正工作的大范围开展。造成矫正服务过少的原因, 归纳起来有:

(1) 课业冲突

一般来说, 志愿者在学期之初就会把空余时间统计列表, 然后根据统计了的空余时间表安排矫正服务。但是, 由于为了使矫正志愿者专业分布均匀, 志愿者分组的原因, 组内的组员与组员由于专业课程的不同, 所以课表时间往往会产生冲突, 导致始终未能在周一至周五的工作日内找到共同的空余时间。

(2) 临时原因

由于志愿者个人的某些临时因素。如生病、补习、考证等原因不参与矫正服务。

(3) 对社区矫正缺乏兴趣

在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因为缺乏对社区矫正的激励机制, 因此也不大热衷对社区矫正的多次服务。

(4) 志愿者的话题偏少

为了避免再次重提矫正对象过去的罪行, 大多数志愿者一般选择谈现状的话题, 如谈生活、谈学习、谈工作情况等。这类闲话家常的套话并没有针对矫正对象的真实需要而只是泛泛而谈, 在矫正过程中并没有改变矫正对象失落、沉默寡言、自我封闭的“犯罪人格”。在矫正服务中, 志愿者主导着话语权, 容易忽视矫正对象的自决能力和缺乏了倾听的耐心和技巧。因此导致志愿时间变得明显不足。

(三) 存在过多的行政干预

首先, 我国志愿者活动的组织模式是自上而下、逐层领导。部分志愿者活动行政干预过于强烈。

其次, 沿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来推动、管理志愿服务和非政府的非营利组织的方式不仅会从根本上损害志愿者的初衷和目标。其后果是扼杀志愿服务的精髓, 贬低志愿服务的价值, 打击公民自觉参与的热情。

再次, 部分社区矫正志愿者组织的负责人认识上存在误区, 将志愿者工作的开展看作是共青团等党团部门的日常工作, 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精神教化作用, 导致大学生社区矫正志愿者活动的行政干预过于强烈。

最后, 部分管理部门甚至硬性要求参加人数, 人为制造踊跃参加的局面。类似摊派的做法, 严重背离志愿者活动“自愿服务”的原则, 引发抵触情绪, 使大学生社区矫正志愿者服务丧失吸引力, 影响服务效果。

三、大学生参与社区矫正志愿者活动的对策研究

(一) 政府和学校给予充分支持和管理, 是加强志愿者参加社区矫正文化建设的强大支撑

首先, 政府应当正确的运用行政干预, 学校应该加强对志愿者参加社区矫正活动的指导, 政府和学校的支持和干预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有重要意义。应该正确的对高校社区矫正志愿者活动的行政干预, 为大学生社区矫正志愿者活动开展创造良好环境, 真正实现我国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良好开展。

其次, 政府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要和学校一起, 扶持并支持大学生的社区矫正志愿者服务事业的发展。要和学校一起在政策制定和经费筹集等方面为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使大学生的志愿者活动能得到最大化的发展。

最后, 要引导大学生社区矫正志愿者活动的正确方向, 努力弘扬优秀的志愿者精神, 努力弘扬矫正文化, 丰富社区服刑人员的生活, 并占领他们的思想阵地, 防止社区服刑人员步入亚文化、边缘文化后。

(二) 加强社区矫正志愿者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是大学社区矫正的重要手段。

首先, 社区矫正志愿活动前广泛征求大学生意见, 并在参与过程中努力发挥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制定合理的活动目标和细则。通过宣传动员, 使大学生们密切关注活动开展, 并积极踊跃参加。

其次,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要加强联系, 密切沟通。志愿者与志愿者之间, 志愿者组织与上级管理部门之间、与学校行政部门之间都要有良好的沟通与交流。

再次, 对志愿者活动中好的管理方法要积极总结, 不断推广;对活动中的问题要做好思想准备, 积极解决, 防微杜渐, 避免以后工作中此类问题的出现。

最后, 要开展行之有效的活动, 使大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到志愿者活动中来。通过广泛参与, 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 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三) 加强社区矫正志愿者活动的思想道德教育是有效开展社区矫正的必经之路。

首先, “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的思想水平”。要充分认识志愿者活动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载体的功能。在活动中不但要关注开展情况, 还要重视反思过程。

其次, 使大学生志愿者们参加活动后获得认识的提高, 在实践中深化认识, 体会“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的内涵, 理解“我帮别人, 别人帮我”的深刻寓意。使志愿者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将帮助他人、志愿服务社会和服务他人的意识转变为实际行动, 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

(四) 开展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生社区矫正文化是成功开展社区矫正志愿活动的重要内容

首先, 社区矫正文化就是非监禁行刑文化, 更是现代社会法律文化在非监禁行刑领域的体现。大学生开展具有大学生特色的社区矫正文化, 是推动社区矫正工作快速、协调、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现代法治和社会文明的必然要求。

其次, 把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成为守法公民和有用之才是社区矫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开展具有大学生特色的社区矫正文化有利于大学生与社区矫正对象, 思想、心理上的矫正与情感上的感化和行为上的矫正结合起来, 注意教育矫正的系统性、科学性。

最后, 开展具有大学生志愿者特色的社区矫正文化, 可以充分认识社区矫正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并以此为契机, 切实加强社区矫正文化建设, 才能建立“中国特色的社区矫正文化”的品牌, 有力地推动社区矫正工作的健康发展。

摘要:大学生志愿者是社区矫正志愿服务的重要参与主体, 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积累了宝贵的成功经验。大学生志愿者能否在社区矫正中积极发挥应有的作用直接影响着社区矫正的效果。笔者调查发现, 在当前大学生参与社区矫正志愿服务的实践中, 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因此, 需要对上述的实践疑惑加以探讨, 以促进社区矫正志愿服务的完善和发展。鉴于此, 改善矫正方法、改革矫正方式、加强矫正队伍建设、充分重视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和推进志愿者行动的课程化改革是目前推动大学生志愿者有效参与社区矫正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社区矫正,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问题

参考文献

[1] 于新民.《社区矫正风险评估研究》,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 黄嘉伟.《大学生参与社区矫正志愿服务的若干实践问题探讨》,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4卷第79期

[3] 王建田.《加强社区矫正文化建设之思考》, 《基层司法行政》

[4] 康树华.《社区矫正的历史现状与重大理论价值》, 《法学杂志》, 2003年第5期

[5] 沈晓琴.《我心中的社区矫正位置》,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文新街道司法所, 《读者论坛》, 2010年3月

[6] 王克敏, 张兆利.《措施得当成效显著社区矫正工作上水平》, 《人民调解》, 山东省昌乐县司法局, 2010年2月

上一篇:新生儿窒息54例临床分析下一篇:基于SWOT-PEST理论的休闲农业发展研究——以尤溪县北宅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