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心得体会(推荐11篇)
我们外国语分会的游戏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常识问答,第二部分是拼单词。为了准备这次摆摊活动,我们提前几天就完成了字母的制作,关于常识问答方面,我们上网查找了大量资料,还到图书馆借了一些有关书籍,方便活动进行时有知识问答有新题补充。活动开始前,会长就给我们9名干事分配好了任务,虽然有时人多情况有点混乱,但是总体上我们还是能够互相协助使活动进行得比较顺利。
手语是我们青协的一大特色,当然在这次12.5志愿者服务日中,手语也成了我们的这次活动的亮点。培训部从活动一开始就表演手语,表演了一整日,但在手语快闪中仍然表现得非常出色,当然我们其他部门参加手语快闪的也表现得不错,没有辜负大家对我们的期望吧,这几天的训练也没有白费。感谢培训部每个成员的辛勤付出,你们为这次活动划上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我们从早上5点多一直忙到下午得5点多,在将近12个小时里面,没有听到一声抱怨,因为我们都想共同努力做好一件事情。12.5虽然在我人生已经过了19个,但是这是我第一次以青年志愿者的身份过的12.5,难忘而且充实。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和阶级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 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既要潜移默化地渗透, 避免单纯地灌输, 又要强调知行结合, 强调行为习惯的养成。所谓德育功能是指德育对社会、集体、个体等的发展所能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而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崇高精神[1]和接受社会教育的锻炼形式, 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发挥重要作用, 在当前我国高校德育工作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总的来说,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德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是创新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内容
差别于校园内说教动员式思想政治工作, 志愿者服务活动可以在公益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启发与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首先, 提高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大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 既培养了与社会公众的深厚感情, 又深入了解和认识了社会。通过服务他人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感、荣誉感, 这种价值体验会进一步升华大学生的道德情操, 产生向上的动力, 形成品德教育的良性循环。其次, 与德育工作目标相一致。从本质上讲, 志愿者服务是人道主义精神和利他主义行为的集中体现, 而德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者对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趋于一致, 积极利用社会提供的德育资源, 努力形成全面的德育工作视角。
1.1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拓展了高校德育工作的新空间
大学生志愿者走出校园, 走出狭窄的生活圈子, 投身到火热的社会实践中, 加深对社会和国情的了解, 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时代内容和生活气息。在志愿者活动中, 大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现实, 深刻体验社会生活的历练, 激发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种充满时代气息和人文色彩的思想教育方式更容易让他们接受, 从而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吸引力和亲和力。实践证明, 志愿者活动契合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 必将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封闭的校园”走向“开放的社会’, 从“单一的学校教育”走向“多样化的社会教育”, 从“课堂教育的单向传道”走向“实践教育的双向互动”。同时也改变了过去人才一培养的模式, 由培养“传统型人才”变为培养“有现代意识的人才”, 由培养“服从型的人才”变为培养“自主型的人才”, 由培养“片面发展型人才”变为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2]
1.2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增强了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志愿者行动的自主性、多样性和灵活性[3], 符合大学生的成长需求,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志愿者的队伍, 通过服务社会和他人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和思想境界。志愿服务让他们在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服务他人和社会的过程中, 获得一种精神上、心理上的自我肯定, 而满足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在这一过程中, 青年能够更深入地接触现实社会、了解国情, 体悟社会对青年群体的角色期待, 从而更清晰地认识到处理好自我发展与社会现实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并自觉以“和谐”定位自我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通过青年志愿者活动, 一方面大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强化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解, 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在大学生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中更好地考查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4], 检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 达到双赢的结果。
2.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新课堂
2.1 有利于促使大学生思想境界的升华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是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培养理想人格、塑造个体内在道德品质的有效途径[5]。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宗旨和内容要求志愿者要以自愿和奉献的精神参加社会服务活动, 这就决定了它是一项高尚的社会道德实践, 它引导大学生摒弃金钱至上和贪图享乐的思想,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它以社会公益为基点, 不计报酬, 服务他人, 奉献社会, 引导大学生抵御唯利是图、以权谋私等个人主义思想腐蚀,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它注重实践, 面向社会, 引导大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培养了他们爱国主义精神和远大理想。由此,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既是付出的过程, 又是收获的过程, 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 激发了当代大学生的道义、良知、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使大学生真实体会到自己是一个能够帮助别人, 能够为社会和他人创造价值和幸福的人, 从而自觉地把自己的价值取向定位在服从社会需要, 强化自我约束、自动多做奉献上来, 有效地升华青年学生的思想境界。
2.2 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大学生的成材离不开智力的发展, 而智力发展依赖于智力的运作和潜能的挖掘[6]。它不仅要求大学生必须努力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外, 还要求把这些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 在实践中检验。列宁说:“学习、教育和训练如果只限于学校以内, 而与沸腾的实际生活脱离, 那我们是不会信任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正好提供了这个机会。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包括常规活动、专项活动及自主实践活动, 这些活动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7]。从扶贫攻坚到抢险救灾, 从支教扫盲到医疗服务, 从环境保护到大型活动, 这些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对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创造和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机会, 促使大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创造能力、心理素质等各方面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展示与发挥。在为他人服务的同时, 志愿者检验和巩固了理论知识, 发现不足, 有针对性地弥补自身的知识能力缺陷, 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使综合素质得到不断充实、完善和提高,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2.3 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由于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由学校到学校, 生活经验、社会阅历不足, 实际接触社会的机会很少, 因此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没有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引导, 感性思维并没有上升为理性思维, 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社会化迟滞的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 就要使高校教育进入社会现实生活,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提供了一条使大学生深入接触社会、与社会提前“磨合”的重要途径, 是新时期大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的一条新渠道, 受到大学生的普遍欢迎。据权威调查显示:有61.3%的同学认同志愿者行动是“青年自身主动进行社会参与的新形式”。在志愿活动中, 大学生通过参与公益活动、文化活动、社区建设、扫除文盲等活动, 可以帮助他们走出狭窄的生活圈子, 了解到更为广阔的社会和人生[8]。在为他人服务的同时, 志愿者也获得了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 从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中学会和理解了很多原来陌生的东西, 大大开阔了眼界, 增长了见识, 提高了能力。许多大学生在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之后都感受到自身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承受挫折能力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大学生志愿者是一支代表时代发展潮流,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有生力量, 青年学生通过参与志愿服务, 了解了国情, 塑造了人格, 锻炼了能力, 提高了素质。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既是广大受教育者倡导社会新风、奉献自我、回报社会的一种方式, 同时又是在实践中锻炼自我、自觉成才的一条途径。它为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切入点[9], 推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同时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进社会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赢得了全社会的高度赞扬。
摘要: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是我国社会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研究大学生志愿者活动, 探索其可持续发展途径, 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校园文化、构建和谐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 本文作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德育功能,大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丁元竹.志愿精神在中国.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1999.
[2]吴映强.大学生志愿者工作机制研究.上海交通大学 (硕士论文) , 2007.
[3]徐中振.发展志愿服务活动的体制背景和社会意义.当代青年研究, 1998.
[4]夏义敬.志愿者服务:高校德育工作的新视点.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 2000.
[5]周围, 刘继勇.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与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江西社会科学, 2000.
[6]戴卫义, 闪茜青.论建立和完善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激励机制.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3.
[7]沈东华.论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德育功能.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4.
[8]王伦.论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社会价值.重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关键词】大学生 志愿者 团队建设与管理 激励
志愿者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名称。指的是在没有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社会提供服务,贡献个人时间与精力的人。志愿者不受私人利益的驱使,不受法律的强制,是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感而从事公益事业的人或人群。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有广大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他们秉承志愿者的精神:为社会服务、为公益贡献。青年志愿者行动在锻炼引导青年,传播文明新风,推动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是一项既比较复杂,又需经过长期工作才能取得成效的事业。因此,志愿者服务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引起了高度重视。为此,除了应当完善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的登记注册制度以保障志愿服务有充分的人力资源,加强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及其主管监督机构的组织管理的建设,加快志愿服务的立法建设等等之外,资金来源,项目选择及人员的有效合理配置等是影响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些重要的环节。
一、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现状分析
所有的中国青年志愿者都隶属于中国共产党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下属的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自1994年12月,团中央成立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标志着青年志愿者组织走上了正轨化,组织化和规范化的道理。而今,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为了中国目前最大的志愿组织,它利用自己特有的优势,在共青团中央和各级共青团的地方组织开展活动。10多年来,大学生作为青年志愿者队伍的主力军,坚持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服务宗旨,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中进一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其服务队伍也不断壮大。针对我国政府和社会对弱势群体的专业福利服务严重不足的现象,中国青年志愿协会将对弱势群体的生存保障和配合政府部门的扶贫工作作为志愿活动服务开展的重点。
深究志愿服务的动机,加入的成员应该说大部分是出于自愿行为的,他们在志愿行为中产生了心理愉悦感并积极参与所投入的活动中去,但还是有一部分志愿服务参与者并非自愿。在参加完某次志愿者活动后,分别有34.9%、18.9%、20.7%的志愿者感到自身获得了快乐,回报社会感,从邻舍,同学,干群关系和谐关系中获得了满足,同时还有6.8%的志愿者认为自己的社会活动技能提高了,但也有4.9%的志愿者的动机并不正确,没有达到志愿服務“为社会服务也为自身提高素质”的初衷。这主要是因为长久以来,大部分的青年志愿者活动都是依托共青团中央和各级共青团的地方组织的这一行政组织力量来开展活动的。在行政化组织方式的状况下,有一部分青年没有认识到志愿服务者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作为新世纪下的青年大学生主动关心他人,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感,公民责任感和道德感。同时这部分人也没有获得志愿服务应有的正面体验。对于这一问题就需要我们在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过程中,始终贯穿志愿精神,遵照志愿者的意愿,以发动志愿者将其为实现其志愿服务的追求与社会的公共服务需求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才能真正意义上推进志愿者活动。
二、大学生志愿者团队的建设与管理
大学生是中国青年志愿协会的主力军,广大大学生又使志愿者团队蓬勃发展。充分发扬志愿者精神,对于加强大学生志愿团队的建设与管理是十分重要的。
针对志愿者团队的管理与建设并不能与一般的组织等同。首先,必须明确开展志愿者服务要遵循个人内心的自我需求逻辑,即应该完全出于志愿者的自愿意向,任何人为的行政命令式的推动都无疑是拔苗助长。具体来说,需要从思想、形式方面来努力。
年轻一代的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高校组织大学生进社区,积极参加社会互助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活动,除了是让大学生志愿者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无限的发展潜能,从而推动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专业化和科学化水平,更重要的是让大学生志愿者们通过参与社区公益活动,组织各个方面的社区宣传活动,来增强大学生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认同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应该积极普及整个团队,整个学校甚至整个地区的志愿者精神,可以看到广大青年对志愿服务的知晓度还是很高的,但也分别有12.3%和2%的被受访者承认了自己对于志愿服务的基本概念的缺乏,而这是阻碍高校青年志愿者团队建设的一部分阻碍,只有认识到自己所要从事的是什么事业,认识到它的重大意义,志愿者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发挥其“志愿团队中螺丝钉”的作用。
三、大学生志愿者激励机制: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多数是以服务形式提供的,大学生志愿者队伍中多数人是由学校组织和招募的。所以,导致部分志愿者没有从内心真正热切地追求过志愿者活动的现象。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志愿者组织的建立、生存、发展,靠的是共同的价值观念、理念和宗旨的追求。正是这种共同的精神追求把人们凝聚在一起。所以作为志愿者团队的组织者应出台并兑现配套优惠政策(精神激励为主),同时设计并实施合适的服务项目使服务提供者能具体体会到自己的贡献,同样建立服务效益的计量制度,提供法律法规的支持并加强评估与监督机制,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以使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能够切实认识到自己参与的公益服务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加强和改进是一个系统工程,这其中既涉及个体效应又包含集体感召;既需要精神鼓励又渴望实质刺激;既依赖政策扶持又寻求法律保障。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活动,需要探索多样的服务内容和丰富的服务形式,以保证志愿者事业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发长,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这是全社会需要共同关注的一个永恒课题。
参考文献:
1.宋华未,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新思考,《上海大学学报》(高教科学管理版)2005年第一期.
2.周济,教育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资料,2004年3月.
3.冯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教育探索》2002年第六期.
作者简介:
一转眼就过去了5天,然而5天前的情景仍记忆犹新……
雨后清晨,任凭落叶如何掩盖,许多地面都呈现出湿润,有些地方甚至还有些积水。湖面上的浓雾,让人不由感到一种沉闷,也增添了对前进方向的一种猜想……走在校园林道上,阴霾的天气,模糊的视线让人有点不知所措。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郭镇敬老院之行开始了……
第一印象——四合院
一开始,我错误的将那么一大片地域都认为是郭镇敬老院,当纠正错误时发现,敬老院只是那一大片地域的一个“大股东”。在敬老院的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登堂入室”进入了敬老院。敬老院的大概模样可以形容为一个“四合院”:前面一栋楼是90年代修建的,后面一栋楼是前年改建的,两边的平房则保留了原有风貌。“四合院”中间是一个小园林,有一些园艺,园林中间是一条径。地虽小但是布置的蛮精细,别有一番风味。在前面一栋楼下面有一个休息室,平常是老人们用来娱乐的场所。
第二印象——精神家园
老人们对我们的到来感到很高兴。不知是此时天公作美突然放晴还是怎么的,云开雾散,在阳光下他们的笑容很令我自己心底很舒畅。大家伙,你搬凳子,我搀老人的忙开拉……一听有节目,一位80来岁的老奶奶借兴致高歌一曲。顿时院子里掌声四溢,活跃的气氛将刚出发前的那种心情抹的一干二净。谁说一定“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个绿色的园林似乎用她特有的生命力和我们的气氛相结合,而且是那么的融洽。
第三印象——背后的人
在大家伙与老人们行融入快乐的聊天时,我注意到旁边有几个身穿工作服的阿姨们。一种特异的想法使我向他们走去。我和一个姓周的阿姨了解一些关于敬老院的情况。最后我们开始逐步聊到周阿姨的家庭。因为我了解到敬老院的工作人员为确保老人们的生活质量,一年里面没有休息日。怀着好奇以及一种尊敬,我和周阿姨聊起了家常。通过聊天我得知,周阿姨的丈夫患有尿毒症,而家里面的大小开支大部分和家务均由周阿姨负担。然而从他丈夫患病至今,两夫妻没有闹过一次口角。问及原因,她笑答也许是受工作氛围的影响。我不由地为这种精神所折服,一个人经受了工作的艰辛,还要承受家庭的负担。能够将工作与家庭的关系调节如此顺畅,我想这是一个人对生命的深层次的认识和剖析。周阿姨的精神可佳,而她对生命的以及社会的认识更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也许有了一些不同寻常的经历,在总结那些辛酸后,那份感受才是最宝贵的。正是这些工作人员最直接的照顾着这些老人们,我们在探望老人的同时,对这些默默奉献的人,也要致以尊敬的目光。
最后,当我准备离开时,我再次环视这个敬老院,它似乎变成了社会的一个缩影,既是老人们精神的“四合院”在这里他们可以享受到关爱,社会的大家庭的照顾。我们学生在这里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语言的障碍,清除了年龄的界限,用一颗真诚的心在和老人们交流。
大学生敬老院志愿者活动心得体会文本【二】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约好了小雨、小彤和文祺还有另外几个同学一起去敬老院当义工,为社会做好事。去了一趟敬老院,我倒是获益匪浅,又明白了许多道理。
原来一位只有我们才会去敬老院当义工,去了才知道,原来和我们一样,在默默无闻地为社会做贡献的还有很多很多的人。阳光下,义工们的身影在六层楼高的敬老院李随处可见。九点多时,许多义工都早早来到敬老院。有的急急忙忙拿着饭盒在清晨的阳光的照耀下去为老人们拿早餐;有的热好水等着为老人们洗漱;还有些不太会干活的,比如说像我们学生,帮不上太大的忙,就在院子里寻找孤独老人的身影,主动去陪老人们散散步,聊聊天,散散心。
我们的活动小组从一楼一路挨着老人们的住所,一间一间宿舍地慰问老人们。出发前我特意买了七八把香蕉和几束花,我们在敬老院里喂老人们吃香蕉,并说上几句祝福的温暖人心的话,和老人们聊聊天,再送上一束束鲜艳的花束。老人们见到我们十分开心,而当我们看到老人们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时,我们也都惬意地笑了。……
不知不觉中,我们最后来到了六楼,到了一位老婆婆的房间里。老婆婆非常热情地请我们进了她的房间,并招待我们坐下,喝水。老婆婆早年身体落下了残疾,所以子女们都很嫌弃她,她在大沥子女家住时总得看人眼色,所以就自己搬到南海敬老院来住了。老婆婆还带我们参观了敬老院顶楼的花园。见到老婆婆如此盛情的接待我们。,我们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于是我们一个个拿起清洁工具,纷纷动手为老婆婆打扫房间。老婆婆的脸上又一次露出了笑容。她对我们说:“孩子们,你们真像我的亲孙子,亲孙女呀!要知道,我自己的亲生子女都没有对我这么好!”眼看着老婆婆的泪水夺眶而出,我灵机一动,对她说:“老婆婆,不如这样吧,我推您出去转转吧!”说着,我扶老婆婆坐上轮椅,推着她在院子里转了一圈。
阳光照在我和老婆婆的身上,我看着老婆婆笑了,猛然间发现老婆婆与我刚刚逝去的曾祖母有几分相似。想着想着,我的眼角湿润了。老婆婆问我怎么了,我就告诉她:“您跟我的曾祖母有几分相似,看到您,我就想起了我逝去的曾祖母。”老婆婆拍拍我的手,说:“唉!要是我们这些孤老太太有人关心,有人管就好啦!咱们回去吧!”我又推起了轮椅,这时似乎感觉有些吃力。作为新一代的我们似乎在无形中已经承担起了为社会做贡献的担子。
临走时,我对老婆婆说:“老婆婆,放心吧,我们还会来看您的!”正午时分,在阳光的猛烈照耀下,我们依依不舍地与老人们和敬老院告别了。阳光下,敬老院里的义工们仍在默默无闻地工作着。
在阳光的照耀下,劳动人民的身影越来越大。
为什么?以为他们的精神的可贵,更因为他们的伟大!
大学生敬老院志愿者活动心得体会文本【三】
此次参加敬老院的活动,作为一名志愿者,我也是感受到帮助他人是一种很好的体验活动,同时也是明白对于老人们,我们也是要多一些的关心,多一些的去做一些事情,其实社会也是有很多可以让我们来志愿做的事情,也是以后可以多来参加,此次的敬老院之行也是让我有一些感触体会。
关心老人,不但是作为子女要去做的事情,同时也是社会要去做的事情,特别是有很多孤寡的老人都是生活在敬老院里面,其实平时他们很多都是没有什么人去看望他们的,也是只有志愿者去探望,而这其实也是需要我们多去做才行,老人们生活在敬老院里面虽然物质的方面并没有什么忧虑的,但是其实精神的生活方面却是比较的缺乏,很多的老人没有子女或者子女已经逝去了,可以说也是很孤单的,此次去看他们,和他们聊天也是感受到他们对于和他人交流的渴望,也是会讲很多他们以前的事情,会说到而今社会的好,但也是可以从他们的眼中去看到他们的孤独。而我们的探望也是让他们开心了许久也是在我们离开的时候问什么时候再去。
作为一名志愿者,其实自己也是家中有爷爷奶奶的,平时的时候也是会去关心他们,但此次活动之后也是感受到,其实自己的关心还是少了一些,在家的时候还是要多和他们聊天多去关心他们的情况,可能他们并不需要你付出多少,但是更多的是希望我们多回去看看他们多和他们说说话。他们其实也是比较的孤单,更希望我们作为子孙辈的多和他们交流,平时的时候也是少自己去玩游戏,多陪着他们一些才行,活动也是让我知道老人们以前是付出了很多,为了这个社会,自己的家庭,而今我们能享受到的这一切,我们也是要去珍惜,更是要去感激他们曾经的一个付出,更是要去多看望他们,去感谢他们曾经的一个努力才有了我们而今这么好的社会环境。
活动开展的并不是很久,但是我也是在这次的活动里面感触到自己的一个改变,更是懂得感恩,更是明白他人的一个努力,并且也是自己要多去做一些事情,去回馈社会,去帮助他人也是让自己可以更好的提升自己的修养素质,并且在这些志愿活动里面我也是感受到快乐,这种帮助他人的快乐,也是以后要多去做志愿活动,多去关心老人。
大学生敬老院志愿者活动心得体会文本【四】
我叫xx,我是xx财经大学的一名学生亦是开发区万里爱心会的一名义工。作为一名义工,半年来,我遵守慈善义工的章程,履行慈善义工的义务,我积极组织并参加多项义工活动。以实际行动来做一名合格的义工,义工这个群体让我体验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热情,什么是真正的奉献。
我的原则:尽我所能尽力做好每一件事。
漫漫人生路,我想如果我能勇于尝试新的东西,不断挑战极限,并尽我所能努力做好。这样的话,即使到了人生终点,我也能坦然告诉别人:我能,我行,我可以。
在工作这半年来,我所做出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我将个人的能力阐扬到极致,积极倡导周围的朋友加入义工这个大群体,并亲言传身教的讲授义工的种种益处,提高自身修养,提高公民素质,为建设文明的城市做贡献。同时,也亲身体验的听了一场“祝队长”的讲座,是我能加具体的了解到到底义工是怎么样的一个职位,到底是奉行一个什么样的宗旨,履行的是什么样的义务。通过讲座,是我更加明确了自身的定位,人生的目标更加明显。
天下义工是一家,在3月初举办了高校义工的联谊活动,作为义工,我们应时时刻刻履行自身的义务,我们去了金石滩,“拾垃圾”“拔河比赛”,收获的不仅仅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更是我们丰富人生为社会奉献爱心的积极活动。
义工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的小事更是体现一个义工的积极义务,倡导身边的同学经常去教室打扫卫生,捡捡垃圾。
我有责任心,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我为人诚实守信,能与人团结共事,而且具有良好的协调能力,我思想活跃,善于和别人交流,协调人际关系,良好的品质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基础,所以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自己本职工作。
我深深被义工精神感染着,我热切渴望加入到更多义工活动中,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用真情和热情帮助更多弱势群体,用制度和岗位的职责为社会服务,我努力争取更多的机会,为社会献出一份微薄但很坚实的力量。
大学生敬老院志愿者活动心得体会文本【五】
在这个寒假,我去了敬老院做义工,大约十天吧,有很大的收获,收获了感动。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明天”,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将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努力营造社会和谐的良好氛围、让大学生们以实际行动为老人家送温暖、献爱心、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青春力量作为己任。
寒假期间,我和同学去了镇敬老院。早上,我们提着慰问品,一路说笑着向镇敬老院走去。到了敬老院,走进大门一位热心的阿姨接待了我们,还一边给我们讲解敬老院的概况。
敬老院里其中50%以上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多数患有神经官能症或老年痴呆症等疾病,给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在阿姨的带领下,我和同学前往一个房间慰问代养老人。起初在老人面前我们还有些拘谨,但老人们的热情欢迎感染了我们。平时娇生惯养的我们,走出校园来到社会,走进老人。把老人当作朋友一样聊天,帮他们整理衣物,擦拭家具,听老人讲自己的过去,让这些在孤独中生活着的老人又一次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到了老人的就餐时间,我们跟着负责分饭的管理员一起帮助老人们进行就餐。有的老人就餐很不方便,一定需要喂才行。这时我们早已没有先前的拘谨,争着给老人喂饭,完全没有了平时的娇气。虽然动作显得笨拙,可一见到老人的笑脸,大家就笑得很开心,感觉像一家人似地其乐融融。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十天,义工的日子结束了。
这次社会实践让我懂了很多,社会上有很多需要我们关爱的人群,我们应该献出一点爱,尽我们所能去帮助他们,关心他们,这样的社会一定会和谐。
这次活动,让我了解到志愿者服务活动培养我的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更是培养了自己的耐心。当我们奉献自己一份力量的时候,心里会觉得很幸福,觉得终于为社会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志愿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志愿者不是单纯的奉献,我们也可以从活动中学到很多的东西,做志愿者改变了我思考人生的态度和看待人生机会,更历炼了自己。
在人生漫长的岁月中,我将不断磨炼意志,确立自己学习和生活的目标,服务社会,传递爱心、传播文明,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次的活动真的让我感觉比在学校看联欢晚会还要尽情尽兴,舒畅淋漓。看到老人们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真的就觉得我为他们做再多都值得,老人跟小孩的的心理都是差不多的,开心了就笑,难过了就落泪,他们脸上那种发自内心的笑容是骗不了人的,原来他们还是能够重拾笑容的,缺少儿女陪伴的他们,独自孤身一人的他们,原来还可以笑的这么开心,这绝对比我解开一道困扰我良久的数学题还心情舒畅。
本来老人们在家都孤寂惯了,现在就算周围都是同龄人,基本上都不会主动去交流,自己生活自己的,除非那种十分乐观积极向上,并且又非常热情的爷爷奶奶们才会主动的去跟旁人打交道。养老院也是非常不希望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就开展了这次活动,目的明确,效果反向很好,完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活动开始的时候,所有的老人们都乖乖的搬了条凳子在场中坐着,认真的欣赏着节目,这表现节目的.人不是其他人,正是养老院的老人们,每个人都要出一个节目,形式不限,有表演唱军歌的,有表演小品的,还有表演画画的,差不多这些老人们都是有着属于自己的一门绝活,让我最印象深刻的还是表演画画的那个爷爷,他画的画很简单,就是简单的几笔毛笔,却是把画中的鸟儿描绘的栩栩如生,他画的是一只小鸟正在偷吃树上成熟的果实,整幅画让我看起来真的就是瞠目结舌。
就这样每个人都上台表演了一个节目一下子就互相认识了,还胡私下讨论谁的节目更好看呢,一来二去自然就熟络了,这次的活动真的就达到了预期以外的效果,一次简单的活动,让老人们从陌生人变成了朋友,真的太好了,我现在还意犹未尽,他们的表演是真的精彩,我不知道他们是为何流落至此,但是我觉得他们真的不应该遭到这个社会的抛弃,他们也都年轻过,谁会想要自己年老之后在养老院度过,又有谁会不想要自己儿孙满堂,享一享天伦之乐。
一、会展活动中大学生志愿者的作用与问题
会展是指围绕特定主题多人在特定时空的集聚交流活动,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会展仅指展览会和会议;广义的会展是会议、展览会和节事活动的统称。本文主要探讨狭义的会展。其中展览是一种具有一定规模、定期在固定场所举办、参会人员来自不同地方的有组织的商业聚会;会议的研究对象为各类行业会议、协会会议以及商业会议。
展览和会议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人群, 进行信息、产品的交流和沟通。尽管展览和会议的成功取决于筹备期间的大量工作, 但是展览和会议现场才是实现会展价值的依托体。会展的集中性和聚众性导致现场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 协助会展组织方实现展览和会议的功能。会展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以会议和展览销售筹备期的工作人员为主, 一般规模不大, 而展览和会议的召开则需要补充大量的工作人员, 而这些人员需要临时招募。在我国实践中, 大学生以志愿者形式参与到展会现场工作, 是比较理想的临时工作人员招募方式。
(一) 会展活动中大学生志愿者的作用
1. 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完成会展现场的部分工作可以降低企业成本。
与长期雇佣合同或临时雇佣社会人员相比较, 志愿者的劳务报酬较低;而且企业的招募成本较低, 因为大学生人力资源比较集中, 特别是高校中有一些行政管理部门或社会团体可以协助企业可以用较短的时间完成招募工作;志愿者来源的集中, 也可以节省企业的培训费用和交通成本。
2. 大学生志愿者的素质对于会展企业很重要。
高素质临时人员的招募往往比较困难, 特别是会展活动的周期一般较短。大学生志愿者文化素养高, 纪律性强, 积极性高, 有较高的精神追求, 比较自由充裕的时间, 较好的精力和体力。
3. 学生以志愿者形式参与会展活动可以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受益。
高校希望搭建实践平台, 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为学校树立良好口碑;学生希望可以通过社会实践, 积累经验, 增长见识, 实现自我价值;企业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开展商业活动, 而且可以通过志愿者的口碑宣传会展活动, 从而实现三方的共赢。
(二) 存在的问题
虽然大学生志愿者参与会展活动是多赢的合作, 但是在工作实践中, 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志愿者的忠诚度和责任感差异可能导致工作人员队伍的不稳定。
由于是临时招募, 志愿者工作目的和意向存在多样性, 而且大学生缺乏社会工作经验, 对工作期望值存在偏差, 与会展组织单位不能建立起紧密的心理认同感, 因此可能会导致部分志愿工作者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不能达到要求。
2. 志愿者工作能力欠缺, 展会专业化服务水平不高。
会展志愿者的专业与会展主题可能不相关, 与志愿者的服务岗位相关性也不强, 如果会展组织者不能够提供充分的培训, 志愿工作人员因为缺乏沟通技巧以及全局观, 将无法开展针对会展客户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
3. 志愿者的满意度不高, 导致大学生参与展会活动的热情不高。
由于志愿者行为的短期性特点, 管理者很难进行有效的团队沟通和协调管理, 忽视志愿者工作的重要性, 缺乏应有的尊重, 工作信息沟通交流不畅, 导致志愿者感觉到忽略和排挤, 没有集体归属感。一些大学生志愿者认为工作过于简单, 对其能力提升有限, 不能发挥特长, 也无法实现精神满足, 因此认为参与会展活动的价值不大。
二、会展活动中大学生志愿者的管理原则
志愿服务的无偿或低酬劳以及服务的短期性特点, 使得对志愿者的管理不同于对从业人员的管理, 简单的利益调控机制在此失效, 志愿者的有效管理成为成功办好会展活动必须解决的问题。评定一个大型展会活动的好坏, 主要取决于会展现场能够按照筹备开展的情况。会展企业需要制定好的志愿者管理计划, 能够使志愿者实现自我价值并发挥最大价值, 以期达到活动效果。
首先要认识大学生志愿者在展会中的作用, 才能更好地制定管理计划。志愿者在会展活动中, 在不同的活动工作岗位, 在组织方工作人员的领导下, 开展一定职责范围内的比较简单的工作, 从而完成会展活动人员接待、信息咨询、现场引导、门禁管理、设备管理、资料物品运送与派发、数据收集等工作, 帮助会展活动参与者最大限度地参与会展活动, 获取更好的服务体验。因此, 在大学生志愿者管理实施方案的选择中, 决不能把志愿者视为会展活动的“配角”, 认为他们是正式员工的“辅助人员”。大学生志愿者是会展成功开展的服务细节的具体实施者, 为会展活动参与者在现场提供最直接的服务, 是会展活动按照既定计划执行的保证。因此, 需要重视志愿工作人员的个人需求, 关注他们的志愿服务的回报形式, 防止过于注重志愿者的短期价值。另外从长远角度, 大量的志愿者对于会展活动的满意体验可以为展会进行口碑宣传, 大学生群体占据着社交媒体的话语权, 他们也是即将步入职场的人员, 他们的口碑传播对于会展项目的持久生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志愿者的管理中, 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 协调性原则
在志愿者的配置与管理过程中遵从协同性原则, 使志愿者的管理主体之间、志愿者与正式员工之间、不同部门的志愿者之间以及同一部门的志愿者之间, 通过合理的组合及有效的分工合作, 形成一种大于个体分力之和的整体合力;要告知志愿者在整个项目中的作用, 从而使他们对项目有全局观的把握, 从大局出发处理事务, 而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岗位。
(二) 弹性原则
志愿者岗位配置柔性化, 岗位配置不仅要周详, 还要留有适当的弹性空间。在遇到紧急任务时能够在有效时间内, 动员充足的志愿者, 而不受其所在岗位和分工的约束。会展现场招募大量的大学生志愿者的目的是服务众多活动参与对象, 而参与对象的活动范围以及高峰时段没有明确的规律性, 因此需要现场临时调配志愿者, 而且这一调配活动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
(三) 集中与分权相协调原则
集权与分权的协调。既要赋予志愿者一定的自主权,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又要保证他们按照预定的目标开展工作, 同时要在特定的环境中, 把赋予他们的权力收回来。
(四) 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原则
在志愿者的管理中需注重其权利和义务的平衡。志愿者的权利可以包括了解工作政策、表达工作岗位意愿、获得志愿者服务证明、获得工作必须的工作条件、对志愿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申请退出。志愿者的义务包括遵守法律规定和主办方的相关规定、履行服务承诺、参加统一的培训和相关活动、服务组织方的指挥和调配、遵守保密协议等。
(五) 注重精神满足原则
对于志愿的回报形式的设计要更加贴近他们的精神需求, 提供独一无二的回报形式。比如:展览会最后一日下午的参观活动, 会议结束后的聚餐联欢活动, 展览纪念品的发放, 对优秀志愿者的表彰等, 这样的活动安排, 一方面可以让大学生志愿者获得受尊重的精神感受, 这符合曼吉特 (Manjit Monga, 2006) 提出的“全面五元模式”中的志愿者的利己动机, 即追求道德和心理意义上的自我, 其中被需要和尊重的感觉是非常重要的。
三、会展活动组织方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培训
志愿者的培训就是通过对志愿者进行有关会展活动的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使其获得为会展活动服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活动过程。志愿者服务水平的高低往往是评价一个大型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 而这与培训水平的高低紧密相关。会展活动的周期一般在3到7天, 对志愿者的培训应控制在1-2天之内, 因此需要制定详细周密的培训计划以及培训方法, 从而让大学生体会到培训的价值, 而培训的价值也是对志愿者工作最有意义的回报。根据曼吉特 (Manjit Monga, 2006) 提出的“全面五元模式”, 志愿者参与活动的实用性和利他性动机是重要的驱动力。实用性动机指志愿者希望通过参与活动获得个人利益, 比如:知识提升、技能提升、工作经验等。因此会展组织方, 需要认真准备岗前培训, 不仅仅要列出需要大学生志愿者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对他们提出的要求, 更要从大学生的角度, 确定培训内容如何与他们的需求相结合。
在培训内容方面, 首先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培训应当是在“求共同发展”的目标定位下, 寻求多元化的志愿者个性化素质的培训, 包括待人接物的礼仪和社会公众责任心的加强等, 而最重要的是组织归属感的培养、注重精神层次的培养。岗前定位培训主要是通过多种方式使志愿者了解大型活动志愿者服务的政策、程序, 以及可能面临的日常事务的处理, 这样可以使志愿者尽快地、尽可能多地了解会展活动, 以适应会展活动的要求。此外, 还要对其进行分类培训。这是根据志愿者所从事的具体服务工作的不同, 而进行的不同内容的培训, 培训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志愿者要做的具体工作的技能要求和说明, 要给志愿者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样例, 通过具体和规范化的指导, 使志愿者可以更好地完成工作。同时可以为志愿者准备培训资料, 一方面作为工作手册, 也可以让志愿者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 适当减少对自愿者的集中培训。
此外, 对大学生自愿者的培训, 还要加强保密制度以及安全意识的培训等, 通过签订保密协议工作协议等, 使志愿者意识到他们是参与到商业活动中, 他们的行为可能对企业造成的影响。这样的培训可以降低企业的用人风险, 也可以让志愿者提升商业意识, 认识到他们所从事的工作的价值。
为了实现企业、学校和大学生志愿者的三方共赢, 会展类企业或会展行业协会可以与学校共同研究的可能合作模式, 企业搭建实践平台, 学校提供必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
参考文献
[1]曾静.现代大型活动志愿者管理控制机制探讨[J].管理观察, 2009 (2) .
实现高校思政教育载体拓展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进行。在当今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以之为例研究高校思政教育载体拓展具有相当的代表意义,也给通过其他途径拓展高校思政教育载体留下了思考和借鉴的空间。文章对于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进行阐述和分析,介绍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相关背景和具体内容,还有我国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具体实践。分析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作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的创新性研究,总结了把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当作新载体的优势,分析了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作为新载体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活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中图分类号】G641;D632.9
引 言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新时代大学生具有良好素质与否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而国内和国际形势对大学生价值观又有着强烈的影响,从国际上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世界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而风云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使得大学生们面临着更多西方不良价值观的直接冲击。从国内看,我国改革开放经过三十多年,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尾随而至的对精神文化提高的需求也日趋明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产生直接影响,使得他们在面对西方价值观时的选择判断能力减弱;从高等教育自身看,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式等方面必然要做出深刻的变革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校思政工作的需求。党中央、国务院充分了解到了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在新时期面临的巨大挑战,于2004年先后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见》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和解释说明性文件,对在新时期大学生有效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而社会实践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最有效的渠道。作为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形式,志愿服务对实现思政教育目标具有积极作用。
一、大学生志愿者活动
(一)我国大学生志愿者活动
自1994年起至今二十多年以来,在团中央的大力领导推动下,诸如大中专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站、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灾区援建、奥运和全运志愿服务等一系列影响广泛、颇有成效的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发展,充分展示了我国当代大学生群体崭新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各种方面和意义上的大力支持。
(二)我国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特色
1、大型活动——“80后、90后”大学生志愿者的舞台
我国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为大型活动提供优质高效的志愿服务。仅在2009--2010学年度,我国大学生志愿者就参加了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世界博览会等多个重大体育赛事及国际、国内大型活动的志愿服务工作。大学生在他们的工作中热情,耐心,周到的服务体现了他们的良好品质和积极向上的活力。
2、弱势群体——生活因“爱心使者”而充满阳光
大学生志愿者作为青年志愿者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无私奉献”为宗旨,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做出大量工作。针对弱势群体的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体现了高校志愿服务的经济性、文化性、政治性和向导性功能。
3、服务贫困边远地区——到西部放飞梦想、“三下乡”中交流成长
2009--2010学年度暑期,各高校继续贯彻团中央相关文件精神,响应团中央号召,开展西部计划、暑期“三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促进了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向上发展,同时也使得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大学生在服务过程中加强自身社会责任意识、得到了锻炼、加强了自身社会竞争力。
二、我国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具体实践
(一)北京奥运会实践
在2008年北京奧运会闭幕式上,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先生有云:“奥林匹克运动会是运动员的盛会,也是志愿者的盛会。”这句话给全世界尤其是中国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更是对志愿者在奥运会中所作贡献的高度赞扬。
志愿者的工作主要涉及礼宾接待、语言翻译、交通、安全、卫生、观众指引、通信联络、组织和场馆运行支持、新闻运行和文化活动组织支持等领域,发挥了以下功能。
1、导向功能。导向功能是指通过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中得到的启发,教育,引导,批评等为人们思想和行为指出正确方向,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要求。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为人们提供导向功能:一是信念指导,也就是帮助人们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其二则是对公众进行有意识的引导,有助于整个社会风气的形成;其三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也能够很好的进行相应的引导。
2、激励功能。对于志愿服务活动而言,激励功能即为通过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中内外刺激来激发群体产生积极进取的精神,从而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对于志愿服务提供者而言,激励功能主要体现在调动自身积极主动性,而志愿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我牺牲”的志愿服务精神恰恰是“自我实现”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接受志愿服务的对象来说,激励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他们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得到了应该得到的理解和尊重,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自我意识的觉醒。
(二)沈阳全运会实践
2013年沈阳全运会虽不比2008年北京奥运会那般令世人瞩目,但是随着全运会筹办工作的不断进行,沈阳全运会也渐渐成为了辽沈地区尤其是主赛场沈阳市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加强自身思想政治素质提升的重要载体和渠道,成为了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
首先符合了大学生道德教育实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忌‘空对空,大学生在志愿服务全运会的过程中,通过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周围的市民,进而影响和改善整个城市的道德水准。” 这种传递是一种不断扩展全社会高尚的道德节操的过程的过程,还是大学生在其中实现自我教育、提高自身道德水平的过程。endprint
其次,引导大学生了解国情民情。在为普通人提供服务的同时,大学生志愿者们不仅是把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付诸于实践,而且还能观察体验了解到国情民情现状。通过为为大型体育赛事提供服务这一方式,大学生志愿者们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丰富了自身经历、砥砺锤炼了自身的性格,锻炼并使自己得到了进一步的成长。
综上所述,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对改进和提升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十分重要,有助于提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实效性、社会性。
三、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作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的创新性研究
(一)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作为新载体的优势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通过与教育对象通过一定载体进行互动沟通的支持,从而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在思政教育体系里载体是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被思政教育所使用,在承载思政教育目的,原则,任务,内容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形式将主体与客体的联系建立起来。这一点体现在思政教育工作者为了达到对受教育者的教育目的而有意识地开展各种活动,借助活动的方式与受教育者产生良性互动。在这一思政教育活动互动中将教育内容融入其中,具有明确的教育指向性和引导性,使受教育者在活动中接受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适应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满足了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载体的条件。在诸多类似于会议、研讨班及讲座和其他大众媒体传播等多种传统载体形式的基础上,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作为高校思政教育新载体形式正在各個高校蓬勃开展起来,成为各高校大学生的一项重要活动。
(二)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作为新载体的不足
1、学校和社会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认识仍存在偏差
当前,学校和社会没有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作为思想政治载体的价值和意义。第一,在很多高校当中,都认为当前的志愿者活动是应该由党委和团委来主持的,而学校的党委和团委对此工作并没有认真对待,仅仅是之前审批,之后做汇报,具体内容很少参与;第二,在当前的高校当中,仍然坚持分数值上,对大学生素质的考核标准并不丰富,以至于影响了很多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第三,对于大学生志愿活动而言,在学校基本上是被当成一种荣誉而实施的,这样就会使得一些学生干部优先参与,而对于普通的大学生,则很少参与其中。
2、志愿者服务以活动为导向,项目缺少创新性,且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第一,从现在各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的志愿服务来看,仍主要以活动为导向,如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世博会等。这些活动受关注度高,学生也会积极参与锻炼;而在平时,一些普通的志愿活动则很少有人参与,凸显了志愿活动的不平衡性。
第二,就当前而言,我国的高校大学生自身举办的一些志愿者的活动在形式上有较为丰富的地方,但是没有确定具体的目标。这些志愿者活动通常都是热热闹闹的参与,结束之后也就结束了,没有在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中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缺乏规划,使得大学生在志愿者活动当中的收获极为有限。
(三)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载体的措施
1、注重因材施教
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活动载体应用效果差,这其中活动载体目的不明确是一个很大的因素。由于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今天的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活动一方面存在由于很强的商业性质而导致与最初的活动载体应有的教育初衷相背离的问题,另一方面教育主体存在着对教育客体表面应付的心理,导致没有进行良好的、深入的教育,开展教育活动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效果。因此在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活动的载体应用建设上首先应该始终坚持目的性原则,只有这样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才能做到个性化、有针对性地发挥显著作用。其次,教育主体在运行活动载体前应制定详细全面的计划,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开展不同的活动。大学生在开展活动中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使活动载体能够实现教育目标,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打造的“寓教于乐”注重“乐”的程度控制,而不是本木倒置。
2、健全制度保障,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健全的制度是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迅速的保障,制度建设包括物质保障机制、法律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建设等内容。
(1)落实物质保障机制,为志愿行动提供物质保障
对于大学生志愿活动来讲,要想发挥积极作用,物质保障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志愿活动只能暂停,并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根据这一情况,我们的高校必须要进行积极的探索,进而争取得到我们的政府部门以及社会上多方力量一种积极扶持,多方位筹资,为大学生志愿活动提供足够的保障。
(2)建立法制保障机制,为志愿行动提供立法保障
目前很多国家在对本国公民参与志愿服务的法律保障上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英美发达国家有《公民服务法》或《劳动法》为参与志愿服务的公民提供保障。目前,我国很多省市也通过制定本省、本市的青年志愿服务条例来维护保障当地志愿者的权益,这一做法也大大推动了全国志愿服务立法的进程。建议全国人大要尽快研究出台一部国家性保护志愿者权益的法律法规,使青年志愿者在志愿服务活动时能够得到法律保障。
(3)落实激励机制,为志愿行动提供新动力
每个人都需要被激励,激励被认为是史上最伟大的管理原理。虽然志愿者是自愿奉献,但活动中毕竟要奉献志愿者的技能、爱心、感情和精力等,所以适当的激励措施,特别是来自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同是鼓励着大学生长期能够坚持志愿服务活动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连生 张心森;高职院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版 :10
[2]栾淳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活动载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3] 叶菁 刘广兵;以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 第2期
[4]裴广为;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建设创新[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年02期
首先要说的是,很荣幸能够代表学校参加本次:新疆首届麦西来甫、健身交谊舞,广场舞。暨克拉玛依市首届体育舞蹈锦标赛,我自治区能够将比赛安排在我市举行是对我市多年来体育文化建设的肯定,也是对我市安保等多项指标的认可,而我市将比赛场地设定在我校更是对我实验中学的极度认可,我校老师与志愿者用心开展工作,力求圆满举办好此次活动,圆满完成上级任务。
我校在高一高二年级中选取负责有潜力用心努力的学生,作为这次比赛中的志愿者,能够被选上是一种职责,更是肯定。这代表了老师对我们工作潜力的肯定,表现出老师对我们工作态度的肯定。我们所有的志愿者都为能够参见此次活动而感到光荣与自豪。
下方来谈谈我们志愿工作者的工作,虽然活动安排在5.1假期中,从必须的程度来说的确是占用了我们休息的时间,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次活动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两天的志愿者服务虽然身体感到十分的疲惫,但是想想自我所做出的贡献和回报总会感到很值得,在帮忙人们的时候收获一个个微笑,那是广大参赛选手对我们工作态度的肯定与鼓励,能够帮忙他们是一种职责更是一种乐趣,虽然在舞蹈比赛中忙碌的连正式比赛都没有好好看上几个,但是我服务大众,为每一位参赛选手送上帮忙与祝福。每次服务回来,总忍不住在QQ空间写下当天自我的感受,还记得散文家林晓风说过一句话:一个人的名字会被几多久,很多时候来来往往行走匆匆,人与人之间总是擦肩而过,来是偶然走也是必然的。我不在乎自我的名字会被人记多久。倘若一个人被记住了十几年,就应感到欣慰,而我只有一个名字叫志愿者,我期望尽我的潜力去帮忙别人。我并没有那么伟大,但我会贡献更多。
也许很多同学对志愿者服务并不感兴趣,认为这项工作无聊,浪费时间。但是,在工作的过程中,我们志愿者心中最大的感触就是,热心帮忙别人的感觉真好,虽然有时会有些累,但是为了别人付出,看到别人满意的笑容很值得。我们用自我的青春、活力来感染和帮忙别人,我总觉得这样很光荣,我相信还会有更多的人加入我们志愿者的队伍,和我们一样开心的笑,一样用自我的人生去帮忙他人。社会也需要志愿者来加强人们的社会职责感,来发扬人文精神。我相信当人们看到跟多具有奉献精神,服务主动热情,礼貌待人,一切言行于公心的志愿者时,也会投入志愿者的队伍中。
在那里,我又要引用毕淑敏的话:也许我很重要,因为在那些最需要帮忙的人身上又燃起了期望之火;也许我一点也不重要,因为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学生。我期望有更多的人加入青年志愿者服务,体现我们学生立足社会融入社会,提高我们学生自身道德修养。
志愿者活动心得体会二有一种精神叫奉献,有一种职责叫志愿。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礼貌和灿烂文化,从“乐善好施”的千年古训到“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都传递出一种奉献、互助的志愿精神。把自我的“快乐”融入到服务过程中,用自我微笑和活力去感染并帮忙他人。
暑假里登入志愿者网站投发了几份简历,意向有上海市儿童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第六人民医院、第八人民医院等。在接到徐汇区中心医院电话预约面试的那一刻我欣喜若狂,脑中不断揣摩着面试现场将出现的情景模拟测试及面试官的表情。经过几轮删选,我有幸来到徐汇区中心医院体验导医生活。
一大早我穿戴整齐,嘴里默默念着晚上准备好的面试题。赶在七点出门,谁料正值早高峰挤地铁虽然地铁上人山人海的场面不堪入目。但是一想到能够换一个身份去医院当志愿者,内心的愉悦是难以言喻的,有种淡淡的欣喜和庄重。初来门诊大厅,我们都还是一张白纸,未经任何培训啥都不会,心里必然有些紧张。
经过了专业的岗前培训了解到徐中心透过命名“蒋舒文团队”,将优秀志愿者蒋舒文作为年轻一代的代表表率,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传递社会正能量。师长带我们新生熟悉了医院的整个楼道的分布,才体会到这个职位的重要性以及难度。经过半天的体验,慢慢开始熟悉具体流程,挂号,服务台,交费处,取药处等都在一楼,二楼主要集中专家门诊、体检在三楼、拐弯处核磁共振。。记熟了这些以后才能准确的为病人解答。
在徐中心这个大家庭里志愿者不时地上演着感人的故事,志愿者在那里相识、相爱、相守,志愿者在那里以自我的亲生经历鼓励着一个又一个的病友,被大家庭中的点点滴滴所感动,也教会了我许多人生哲理。
第一天,在服务台门诊助医,由于就诊大厅是医院的“门面”,我们还要注重细节,礼仪必不可少,投身志愿服务,我深刻体会到自我肩上的使命感和职责感。能主动帮忙那些需要援手的人,第一次帮忙一对老夫妇,将她们一向送到病房,临走前将他们硬塞来的苹果偷偷地放回去,心中充满了喜悦。经过病房服务台,无意中听到来往的病人说:“这些孩子真的很好啊!”让我感到个性亲切,是一种肯定与鼓励。社会需要这份纯净的爱。我逐渐有一种幸福感,因为有人需要我。我送给他们微笑和拥抱,他们净化我的精神和灵魂。
我们的初衷是透过自我的努力给病人带来更多的帮忙,方便他人,收获快乐。门诊助医的工作只是帮忙不了解医院分区的病人们,给他们一个明确的方向引导,让他们能更加及时的就医,解决自我的病症。我们做不到像雷锋那么高尚,但是我们在很努力地学着微笑,用微笑安抚病人焦虑的情绪,用窗明地净为他们带给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
第二天,徐中心带领着我们与脑卒中病友们在康复科开展了“快乐随心,康复同行”的小组活动。活动中,我们倾听了病友的心声,排解病友苦闷,缓解他们的消极心理。和病友们聊得很开心,第一次这么敞开心扉的说话,感觉真的很好,其实有的时候我们学习压力很大,去和他们聊聊天后,觉得整个人都会开朗起来。这次的活动让我又认识到了新朋友,也看到了病友由只能坐到站立行走的回复效果,让我感到个性兴奋。与病友互动的过程,是爱的奉献,更是一次生命教育,让我懂得珍惜生活,享受助人的快乐。感恩在医院里碰到的每一位患者,是他们用自我的经历让我们见苦知福。做志愿者很开心,个性是看到患者对你展现出他们笑容的时候。社工和志愿者存在的目的之一就是拉着病友的手慢慢走,大家一齐体会:“这天不错,明天更好。”
在你经历过风吹雨打之后,也许会伤痕累累,但是当雨后的第一缕阳光投射到你那苍白、憔悴的脸庞时,你就应欣喜若狂,并不是因为阳光的温暖,而是在苦了心智,劳了筋骨,饿了体肤之后,你毅力站在前进的路上,做着坚韧上进的自我,其实你此刻在哪里,并不是那么重要。只要你有一颗永远向上的心,你终究会找到那个属于你的方向。
朋友们,行动起来吧!让我们走到需要帮忙与关爱的朋友身边。让志愿服务携手医疗服务,张开天使之翼、幸福公益,书写新时代医院文化的靓丽篇章。
志愿者活动心得体会三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倡导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社会风气,是当代社会注意一项十分高尚的事业。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是大有希望的事业。努力做好这项事业,有利于全社会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范。这是当代大学生的行动指南,是当代青年志愿者的使命。
我一直想做一名志愿者,其实我参加志愿者就是希望能给社会带来多一点的爱。很多时候,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总会觉得缺少了爱,缺少了被关怀。尤其是随着人渐渐地长大,接触到更多的人与事的时候,我们的思想就越来越复杂。同时我们会对这个社会越发不满,觉得现代社会就是一个很虚伪的社会。但是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份爱,是一种对弱势群体的一种无名的爱。我相信凭着这心中的一份爱的种子,从我做起,从我们年轻人做起,我们可以让自己,让别人看到这个社会始终还是温暖的。所以从这方面看,我觉得我们更应该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我们其中。参加协会,我希望得到的只是一份体验。
作为一个志愿者,在助人的同时,也是自助。在使其他生命活出色彩的同时,志愿者也可以从中得到思想上的升华,学会与人沟通,学会关爱他人,也更深刻地领会到生命的意义。而且,支援者的活动,也为我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的机会,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
我很荣幸能成为以传递爱心、志愿服务、乐于奉献、不求回报为宗旨的这样一个团队的成员之一。作为大学生,我们不能养尊处优,而应该履行义务,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即使我们的能力仍有限,但一颗关爱之心不会磨灭,我们将尽全力伸出双手去帮助、关心孤寡老人,孤残儿童等有困难的弱势群体。哪怕一句问候、一次搀扶、一次弯腰都能为社会公益、慈善、福利事业、社会生态环保及建设和谐文明的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爱心已点燃,不要再等待,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里,去经历让人难忘而有意义的人生体验,在奉献中,体味快乐,收获幸福。朋友们,如果你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那就抓住这个机会立即加入志愿者的行列,和我们一起将爱的火焰燃烧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微小的,因为它涉及的范围太有限。它又是伟大的,因为他在有限的范围中让老人露出了笑容。让老人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与自身的价值。同时,它也提升了现代青年的精神道德,培养了现代青年的助人为乐、团结互助的高尚品德。彰显了我们青年的时代风貌和精神风貌。
值岗,用“累”来形容。就这样站着,要注意形象,不能多小动作,所以就容易累。不过在寒风中,也有温暖。有路人问我们是不是很累,是不是很辛苦等。还有我们队的同事们,都很团结,也很体贴。我们轮着休息,看到有的同事累,休息中的同学就会主动上岗让他们休息。
还有一点要强调的是,今天中午下雨了,但在雨不大的情况下,有些小志愿者也坚守岗位,毫不动摇。就算雨停了,天气也是很阴暗的,还刮着大风。即便是这样。我们也要克服困难,好好工作。
志愿服务活动是指个人在其完全自愿且不图物质回报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所参加的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社会公益性质的实践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包含了丰富的活动内容,有青年志愿者组织机构的组建活动,青年志愿者的招募活动、培训活动、交流活动、服务活动、推广和宣传活动等。如此众多的活动当然需要广大青年志愿者亲身投入,充分利用自身特长和能力去完成它们,这一个过程对于志愿者、社会和志愿服务活动对象都有着深刻而独特的意义。
1 对志愿者的意义
首先,提高了大学生的道德境界。大学生是个总体素质较高的青年群体,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给予了大学生践行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的平台,促使大学生坚持正确的道德,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磨练艰苦奋斗意志,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提升乐于奉献、助人为乐的道德境界。其次, 丰富了大学生的社会经验。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场所主要是社会,这一活动成为了大学生接触社会、积累社会经验的重要途径。学生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已然成为一种趋势,它还可以提高自身道德评价,以一种不计报酬的志愿服务活动净化了大学生的心灵,提高了身觉悟,提高了他人、集体、社会对自己的道德评价。最后,志愿服务活动还可以学习知识技能。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利用了所学知识,发挥自身所长。比如医学院校的义诊服务活动就充分利用了自身所学,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同时锻炼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对社会的意义
传递爱心、传播文明,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在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以爱心、善良、进步为助人动力,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传承乐于奉献、助人为乐的中华美德,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传递爱心,传播文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友爱,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志愿者也是文化、精神交流的使者,他们的服务工作是传递文化、传播文明的又一种新方式,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暖流,发扬和传播我国的历史文化。
3 对服务对象的意义
能够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增强社会归属感。志愿服务活动的对象大多是需要社会帮助、自身缺乏信心和存在感的人。通过志愿服务活动,能有效帮助服务对象扩大社交范围、增长见识,扩展其对社会、自然、生活环境、人际交往的了解,增强他们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生活的信心。同时,在志愿者的关怀、鼓励和帮助下,让他们减轻甚至消除作为受助者的自卑和疏远,有利于其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建立及增强,让他们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和热情,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
二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德育功能
1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对高校德育工作的丰富和创新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德育工作注重于课堂式和理论性知识的灌输,教育方式和内容太过单一,缺乏操作技能和实践活动。中央 16 号文件指出:“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是在新形势下拓展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要求积极组织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勤工助学等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应不断丰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数量,保证其质量,达到好的效果,使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知识、强技能。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让大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深入基层,加深大学生对我国基本国情和社会状况的解。同时,将我们的书本知识付诸于实践行动,提高实践能力,丰富社会阅历,大学生们也能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了解到课堂以外的知识,借助这个平台锻炼自己、展示自己、实现自身价值。
2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新途径
我们处于一个不断更新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各种新知识、新问题接踵而来。作为一名大学生,固步自封的呆在校园里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虽然完成了高校德育工作的要求,但是这样的局限使大学生少与社会接触,普遍缺乏社会经验和操作技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为我们提供了接触社会、实践理论的平台,这也是作为社会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传承了华夏奉献精神。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可以增强大学生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大学生良好素质的培养,爱国主义思想的增强,乐于奉献精神的弘扬。也让大学生懂得社会需要更多的帮助,引导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活动的潮流中,得到了更多的锻炼。大学生通过实践,社会阅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完善,还为其将来进入社会提前做好了准备。
3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拓展高校校园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式
校园文化具有其独特的功能。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单一的校园文化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大学生对于校园文化形式有了新的追求。高校必须满足大学生成才需求,因此校园文化需要创新发展,跟上时代的脚步。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刚好为校园文化的创新拓展提供了新的形式,达到互利双赢的好局面。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将高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在传播校园文化、展示校园风采的同时,对大学生素质的增强、人格的塑造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容,成为传播校园文化的新形式,也促进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集助人与自助于一体的志愿服务活动,它充分发挥了大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能将服务社会和自我成长有机结合。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基础,高举雷锋精神的旗帜,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式。
三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发展路径
1 培养志愿服务意识,加大宣传力度
大部分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没有很深刻的理解,最普遍的理解就是将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简单地当做是以往的“学雷锋做好事”,认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只是一种单纯的无偿提供劳动力的无私奉献活动,仅仅只是单方面的付出,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破除传统志愿服务理念中的五个误区提及了五个维度:一是自愿性——我们不是“闲得没事干的烂好人”,而是“志愿肩负时代责任”的未来公民;二是公益性——我们不是“需要时就叫上门的服务生”,而是践行“公共利益”和组织使命;三是服务学习性——不是“有洞就粘的万能胶”,而是“在服务中学习、成长、升格”的求学者;四是无偿性——我们不是“免费或廉价的劳动力”,我们的志愿服务是道义、人格相互尊重前提下建立的神圣契约;五是效率性——服务不是“喊口号”“耍花枪”,也讲究公益使命下的“绩效最优”。所以高校应该培养、宣传志愿服务意识,让志愿者们意识到并做到在志愿服务、帮助他人的同时锻炼自己,提升自我、增长知识、实践技能、完善自我。
2 完善组织管理体系,规范服务培训
组织管理制度的完善,有利于提高志愿服务活动的效率,能有效实施组织的方针和目标。只有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吸纳更多的优秀志愿者,更好发挥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传播文明的积极作用。进行规范的志愿服务培训,是为了让大学生志愿者了解到更多志愿服务活动的相关事项,同时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技能和水平,更好完成志愿服务活动,即使面对突发事件也能够较好处理。这不仅是对志愿者负责的表现,更是为了更好为服务对象服务而做的准备。
3 加强志愿服务环境建设,创造良好氛围
良好的环境能够创造出更好的效果。志愿服务活动正如学习需要一个好的学习氛围一样也需要一个好的环境,好的环境对于优秀志愿者的培养、志愿服务活动的进行有着强烈的促进作用,因此,加强志愿服务环境建设是必须的。利用高校自身具有的系统组织发挥教育实践活动的功能,加强志愿组织环境的建设,创建一个更好的平台,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构建一个好的环境。在校内,以社团文化为基石,通过校园志愿文化的宣传及践行,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在校外,以孤儿院、敬老院、街道社区、环境保护活动等,建立起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基地。双管齐下,使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更好发展。
4 高校给予重视,加大资金投入
资金,一个队伍前行的坚强后盾,也正是由于资金问题,让许多的志愿服务活动没能得以践行,不能形成有效的形式,也就限制了志愿服务活动的社会影响力,不能取得其该发挥的效果。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高校的重视度不够,以至于资金缺乏,导致志愿服务活动受限,不能更好发展。对此,高校应加大志愿服务活动的资金投入,以促使志愿服务活动更好发展。
5 加快健全志愿服务活动的相关制度体系
“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对于志愿服务活动来说也是一样。制度体系的完善有利于志愿者组织对志愿服务活动的规范化、体制化管理。明确志愿组织的权利和义务,这是对志愿服务活动地位的支持,能有效提高社会民众对志愿服务的认知和支持,在约束志愿者行为的同时也保障了志愿者的权益。制度体系的健全可以增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减少志愿服务活动的无序性和盲目性,也可以促使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志愿者的队伍中。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2006.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R],2010.
[3]杨智辉.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德育功能研究[J].湘潭大学学报,2011(2).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大学生志愿服务系列活动的方案05-28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策划方案09-30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记录07-16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需求与工作对策的研究06-22
在大学生志愿者座谈会上的讲话10-12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总结10-01
大学生团队活动心得体会05-31
大学学院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心得体会10-16
大学生志愿者事迹材料07-19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心得体会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