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学生就业服务网

2024-06-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全国大学生就业服务网(精选13篇)

全国大学生就业服务网 篇1

一、全国大学生一站式服务系统的意义

1.一站式注册,轻松覆盖各站点:教育部、省市和高校就业网间互联互通,只需在教育部、省市和毕业高校就业网任何一点注册成为用户,即可将招聘信息一站式发布到指定站点,提高招聘效率。

2.信息专享、共享相结合:除了能获取注册网站上的信息,只需激活,即可检索所有激活网站发布的求职信息,实现最大限度共享。

3.多手段实现用人单位和求职学生间的高效交互:系统提供站内交互、手机短信、邮件系统、视频面试等方式实现与求职学生间的便捷高效交互。

4.诚信就业:依托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籍数据库和各高校的学籍库,实现学籍信息实时验证,验证通过的简历将显示“学籍验证成功”标识,推动诚信就业。

二、系统为用人单位实现的功能:

• 用人单位在教育部、省市和高校任一就业网上注册后,可以方便的成为其他就业网站的用户。

• 用人单位在某一就业网注册,就由该就业网审核其资质,其他就业网自动承认其资质有效。

• 用人单位资质审核通过后,可向任一就业网发布招聘信息。

• 用人单位如果一周内没有被及时审核,可以选择更换其他就业网来进行审核。• 可向教育部、省市、高校就业网定向发布需求信息。

• 依托全国高校毕业生生源数据库,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出发,提供科学有效的毕业生生源检索服务。

三、单位用户操作流程:

1.点击登录:进入江南大学就业信息网-全国大学生就业一站式服务系统(http://jiangnan.ncss.org.cn/rec/login);

2.注册账户:进行“注册”,可以进行单位信息查看、编辑等;

3.系统管理:单位用户创建管理,手机短信历史记录等;

4.职位管理:职位的添加、编辑、查询,职位发布站点选择等;

5.招聘管理:应聘简历管理、简历搜索、数据导出等;

6.网上招聘会:查看、参加网络招聘会等;

7.我的人才库:收藏人才简历,联系求职者等;

8.生源信息:检索应届生生源数据等;

9.统计报表:进行应聘学生来源统计等;

全国大学生就业服务网 篇2

就业创业挑战与机会并存

网友提问:每年新闻报道都是说就业难,今年到底有多少毕业生毕业,整个就业形势是不是还是很难?

方伟:2016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765万人,比2015年增加16万人。整体来讲,受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影响,高校毕业生有效需求信息不足及结构性矛盾并存,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另一方面,还要看到伴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国家创新创业战略的逐步落实,将催生许多具有较高附加值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岗位,同时由于国家就业创业政策的持续完善,将给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空间,这些都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中的积极方面和利好因素。

网友提问:2016年哪些行业领域人才需求量大?哪些新兴行业比较火?

方伟:据教育部新职业网统计分析,以面向2016届毕业生岗位需求为例,按行业分,目前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类、教育培训及科研院校类、机械制造及机电重工类、金融类、专业技术咨询服务类;按职位分,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销售类、教育培训类、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类、金融保险类、翻译类。

创业政策从国家到地方层出不穷

网友提问:听说国家出台了不少政策,帮助大学生创业,都有哪些?

方伟:教育部在2016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着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主要包括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落实完善创新创业优惠政策、加大创新创业场地建设和资金投入、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服务水平四个方面。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多项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措施,主要集中在税收优惠、担保贴息、收费减免、培训补贴、创业服务、落户限制、人才培养、创业课程、创业实践、教学制度、学籍管理、创业服务等方面。具体可以详询2015年11月,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联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个体司发布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宣传手册》,其中包含大学生自主创办企业流程、创业优惠政策等内容。

此外,有关创业优惠政策各地不一,对于回乡创业的大学毕业生,按照国家规定,可以在创业所在地享受有关创业优惠政策。具体请咨询当地人社部门。同时各地对大学生创业贷款是有不同的条件规定的,一般来说,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可在创业地按规定申请创业担保贷款,贷款额度为10万元,还可以享受贴息的政策。想要申请的同学最好咨询当地相关部门具体政策。

创业意识早萌芽,初期创业需斟酌

网友提问:在校的大学生,如果想创业的话,可以提前做哪些准备?

方伟:创业准备包括很多方面,从创业项目的选择、创业能力的提升、创业投资融资、创业资源的支持、企业经营管理等各方面都要做好准备。就创业能力的提升来说,可以考虑参加学校有关创业的课程学习、各级各类创业大赛、创新创业社团、创业培训实训、创业孵化实践等。大学生对于创业项目的选择更要突出大学生创业的优势和特点,扬长避短,可从学生的专业特长、志向兴趣、学校支持、科研项目、国家战略、区域规划、团队效应等多角度、多因素考虑。

网友提问:创业公司在初期招聘员工上,有什么技巧么?或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方伟:初创企业招聘员工不宜太多,由于条件所限,应该着重招聘那些对创业有长期思想准备,愿意与创业企业风雨同舟、志同道合的员工。随着企业的发展,再考虑滚动式地逐步扩大招聘规模。

个性化就业指导助力大学生就业

网友提问:教育部会为大学生提供什么样的精准服务?

全国大学生就业服务网 篇3

张小建强调,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信息化要实现三大核心功能:一是劳动者就业失业信息集中管理;二是单位岗位招聘信息联网共享;三是实现供求信息的对接和匹配。

张小建说,要在统一建设的大原则下,完成三大建设任务。一是要充分利用好金保工程建设成果,数据中心、信息网络、决策支持系统和安全保障体系等四个方面的建设工作,都要按金保工程的要求进行统一建设;二是要切实做好业务管理软件开发建设;三是要重视做好就业人才服务网站建设。同时,要着力推进三大平台建设工作。一是突破政策落实难点,建立全国就业监测信息平台,实现享受政策人员的统一管理;二是突破招聘信息地区分割,建立全国招聘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单位招聘信息的免费查询;三是突破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瓶颈,建立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实现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的全程信息化。

孙宝树在讲话中指出,在“十二五”建设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构建全国一体化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信息体系,实现供求数据在全国范围内的共享和交流,促进全国一体化的、成熟的人力资源市场的尽快形成。

全国大学生就业服务网 篇4

段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昨日发出《关于切实做好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阶段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进一步做好2011届高校毕业生离校阶段各项就业工作,不准将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发放与毕业生签约挂钩。

通知要求,各地各高校要抓紧组织网络招聘和现场招聘活动,帮助毕业生尽快落实就业岗位;对未就业毕业生进行集中培训,帮助其了解离校后的求职渠道、服务系统和保障政策;细致地做好毕业生就业派遣、离校服务工作,确保毕业生安全文明离校。

全国大学生就业服务网 篇5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近年来通过落实各项举措不断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连续5年获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加大人财投入,夯实工作基础。学校设立了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专门负责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中心设置了接待室、洽谈室、信息查阅室和拥有50台电脑的毕业生专用机房,升级了就业网站并配置了专用服务器,与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江苏省毕业生就业网进行链接;设有就业创业咨询室,由专门工作人员负责答疑。学校建有一支专职和兼职就业创业指导服务队伍,90%拥有硕士以上学历;2012年就业工作经费和创新创业教育管理经费分别达195万元和150万元,合占当年学费的近4%。

------实施六大工程,提高工作成效。一是“一把手”工程,校、院两级成立以书记、校(院)长为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考核机制。二是素质提升工程,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等课程37门,2012年有7000余名学生接受指导。三是优质服务工程,2012年举办专场招聘会1200余场,并对就业困难毕业生实行专项援助。四是信息快递工程,2012年有2800家用人单位通过学校就业管理网络发布需求岗位2.3万个,岗位数与毕业生数达到3:1。五是基层专项工程,积极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服务苏北计划及到村任职工作。六是双创腾飞工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训练并实施“百十一”计划,即大学生100%接受创新教育,10%参加创新训练,1%出显示性成果,2012年大学生获国家专利授权176项,5个团队20多名学生成功创业。

------强化基地建设,提高就业质量。一是依托水利水电系统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55个,聘任1000余名共建单位高级专家为研究生导师,选派研究生到基地顶岗实践,实行“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要求论文选题必须来源于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二是与相关单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283个,初步形成校内覆盖95%专业、校外覆盖全国各省市的基地群。三是在282家用人单位建立毕业生就业基地,与2000多家单位建立长期人才供求关系。通过以上举措,提高了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增加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互相了解,使毕业生到基地就业人数逐年增多。

------注重理论研究,提高服务水平。学校十分注重并积极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理论研究,先后承担了9项江苏省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高教学会重点课题、学校高等教育重大课题,成功承办了2011年全国大学生职业发展论坛;在《江苏高教》、《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等全国CSSCI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就业创业论文22篇,正式出版了《“CQD-ECI”模式----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等专著和教材,从而不断深化工作内涵,提高了就业指导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为持续做好高水平就业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全国大学生就业服务网 篇6

会议由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刘大为主持。张继栋副主任、韩呼生副主任, 宁小华主任助理、就业网络处方伟处长分别介绍了全国就业指导中心年度相关工作。辽宁、上海、湖南、北京四个省市的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进行了典型发言。

与会代表纷纷就就业指导中心的组织机构、体制建设、资源获取、未来努力方向等方面广泛地交换了意见。大家一致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正处在发展的有利阶段, 有信心, 也有责任将这项工作做好。同时, 希望全国中心能够进一步加强对各地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指导, 特别是制定相应的指导意见, 规范各地工作的开展, 从而为各地工作的开展提供政策保障。各省级就业主管部门将继续立足本地优势, 统筹规划、理顺机制、明确职责, 以学生为本, 以服务为先, 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出更大贡献。

全国大学生就业服务网 篇7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高校就业 指导服务体系 构建现状 加强对策

2010年7月13日,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2010年11月19日,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在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各地各高校要以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为支撑,以建立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为重点,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政策的出台推进了各地高校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一、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构建现状

1.制度不完善、设施不完备。当前,高校就业服务机构一般是学校就业处和二级院系就业工作小组,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设施,如招聘面试室、就业网络平台等。但是多数没有专门的就业资料室、咨询室、测试室等场所,网上求职的设备、职业测试软件等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多数二级院系没有专门的就业工作场所和设施。

2.队伍配备不足、专业水平不高。就业指导服务不仅是一项行政工作,而且是管理、服务、指导、研究、教育多位一体的系统性工作,当前高校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比较少,专业专职的更少。二级院系专业专职的就业指导人员更少,多数由辅导员或者行政人员兼职。就业指导队伍在专业理论知识、实践经验、能力、技巧等方面的水平参差不齐。

3.专业设置不匹配,没有充分考虑就业市场和社会需求。高校可以说是一个企业,而它的产品就是毕业生,该产品能否适销对路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高校的专业设置是否与社会经济命脉相吻合。与其他产品相比,培养学生是一种集生产和营销综合配套的营销体系,供需要平衡。只有专业符合社会需求,大学生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相反势必会影响大学生就业。

4.内容单一、方式方法简单。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仍局限于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注重服务的功能,忽视教育、管理的功能,内容仍局限于政策指导、信息指导和技巧指导。大多高校的就业指导主要针对毕业生,是一种“短期促销”式的指导,忽视从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市场的基本素质入手,没有从大学生一入校就开始对其进行相关的教育与指导。

二、加强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1.人员配备齐全,加强就业指导服务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高校应该严格按照国家要求的不低于1:500的比例配置就业指导专职人员与应届毕业生的师生比,保证就业指导人员的数量。高校就业处应该统筹安排,加大就业指导队伍的培训力度,有计划地分批选送就业指导教师参加就业指导知识的系统学习,或者聘请专家到校对教师进行培训,以尽快提高每个就业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高校就业处每个就业指导教师应该具备职业指导师资格,每个二级院系至少有一名通过就业指导师资格考试、获得资格证书的专业专职的就业指导师,同时应该逐步增加兼职就业指导人员获得就业指导师资格证的比例,以形成专兼职结合的,专业化、专家化、学习型的就业指导队伍。

2.丰富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大学生的就业观、职业观绝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沉淀、升华而成,因此,就业指导课不应只面对毕业生,而应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开设就业指导课并贯穿整个大学期间。高校应该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建立系统、完整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同时,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咨询、帮扶服务。一是建立职业能力测评室,开设个性化就业咨询。针对学生个体的特点和个性差异对学生的个性塑造、潜能开發、个人理想和职业目标定位进行引导,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明确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有目的地加强学习和训练,培养职业能力。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教育活动。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大赛、模拟招聘应聘等职业教育活动,引导他们把专业学习与职业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把大学学业规划与职业规划、人生规划结合起来。通过上述举措的实施,逐步实现就业指导教育的全程化和全面化。三是做好高校弱势群体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3.完善就业指导工作的信息系统,搭建就业信息平台。目前,大学生就业中,通过网络平台就业的占非常小的比例,说明网络建设的欠缺。要实现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打破高校信息网站的保守思想,必须采取开放式的联合之路。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负责建立大学生综合电子档案,记录学生的各种情况,方便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并实现学校对学生的全面管理和考核。另外,提供一切职位空缺和兼职的机会,供学生共享。同时,高校要与政府、企业联合建立电子办公服务网络,开设的栏目可以有考研、就业、出国、相关政策等,为企业提供网络链接平台,可以通过链接直接登录用人单位的服务系统,了解相关信息,专门设立应届生就业、招聘服务平台,共同构成大学生就业的公共信息系统。

4.开展创业教育,创造新岗位。创业教育,又称“第三本教育护照”。联合国亚太地区办事处1991年东京会议指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创业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且能够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是保证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发展、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高校深入开展创业教育,建立大学生创业帮扶办公室,重视创业教育,培养创业能力,积极培育大学生创业群体。聘请专家学者,加大培训力度,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大力宣传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激发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热情,加强就业创业实训基地建设和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当然,仅仅依靠高校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还远远不够,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部门的联合,共同构建依托国家政策、符合社会市场形势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这条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刘英侠,江彩霞,王娇.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市场的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3(48).

[2]邱飞.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构建过程中的问题探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8(2).

[3]陈惠娟.关于加强高校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J].钦州学院学报,2006(2).

[4]侯培玲.强化就业指导课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系统[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9).

[5]严秋菊.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大学生科学就业[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7).

全国大学生就业服务网 篇8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当代社会,如何让大学生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是高校就业创业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状,并论述了高校进行就业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了相对的策略。

关键词:

大学生;高校;就业创业教育;指导;服务

一、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现状分析

二十一世纪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也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标志,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国家对综合型创新人才的不断需求,很多高校都为培养创新人才、加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不断努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生产方式的转变,很多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并不如人意,为此,高校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为提升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夯实基础,从而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与创业机会。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不正确,对自己的就业缺乏客观的认识。很多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对自己的能力认识不足,无法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价值,比如,一些大学生对就业单位的地理位置、薪酬福利、带薪假期以及工作的发展空间等都有着很高的要求,但是往往脱离自身的实际,一味盲目地追求高薪职业和经济发达的地区,造成很多学生涌向同一种单位过独木桥,导致一些单位之间人才的分布不均,就业压力增大。第二,一些大学生缺乏创业的意识。面临毕业的有些大学生对自身的专业技能与工作能力缺乏客观的认识,同时也不了解市场对该专业的需求状态,使得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就考了找工作,而很少思考如何根据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创业。通过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率非常低,而创业成功的几率更低,这一方面反映出当前的大学生缺乏创业的意识,另一方面体现出高校对大学生在创业教育与创业指导方面的效果不尽人意。

二、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的必要性

首先,通过就业与创业教育可以转变大学生的就业态度。由于很多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存在眼高手低的状况,不切实际的就业思想无法在就业过程中获得适合自己的职位,因此,通过就业与创业指导服务就可以缓解这一状况,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比如,很多大学生非常向往去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待遇高的地方就业,而忽视了去中西部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发展的现状,从而造成人才的分布不均衡,形成恶性循环。各个高校应该意识到这种就业意识给大学生的就业以及给国家人才需求方面造成的不良影响,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就业与创业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新的就业观,在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同时还可以为中西部引进更多的高级人才,使全国人才分布能够得到均衡的发展。其次,通过加强对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目前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淡薄,高校应该通过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指导教育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及举行创业方面的比赛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并且为准备创业和正在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帮助与服务,在全校毕业班级发动创业教育,唤起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使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业技能得到良好的培养与锻炼。最后,通过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一部分大学生在即将毕业找工作的过程中对感到迷茫,找不到自己的工作方向,更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明确的规划。然而对职业生涯的规划对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高校通过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方面的指导与服务工作,可以帮助迷茫的大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向,得到及时专业的指导和相应的服务,从而能够顺利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合适的工作,并且制定出合理的职业发展计划。

三、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的主要措施

以基本服务均等化助推大学生就业 篇9

推进大学生就业服务均等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高校和社会共同努力。从当前我国大学生基本就业服务现状来看,关键是要建立公平的就业环境和提升高校的基本就业服务水平与能力。

如何建立公平的就业环境?这已经成为实现大学生基本就业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挑战。具体来讲,公平在大学生基本就业服务中应体现在3个方面,即起点公平、过程平等、结果公平。政府和社会为能力和潜质基本接近的大学生所提供的生存和发展机会应该是基本相等的,各项涉及大学生就业的基本法规、制度能够保障每一位大学生都享有基本相同的就业权和发展权。大学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不能有非正常因素干扰,如各种歧视、限制性条件、各种特权以及各种不正当交易等,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要求和规则应公开、透明、公平,让他们只有通过正当竞争才能够获取具体岗位。在此基础上,才能保证选拔结果公正、公平,同时,建立一元化的劳动报酬和就业保障体系,让不同身份、地域、行业之间差距不大,同样付出后获得的回报和享有的保障大体相当。当然,对于大学毕业生群体中的弱势群体,政府和高校还应给予帮扶。

我国高校的基本就业服务体系还在起步阶段,其服务功能、能力以及服务效果都与现实需求差距较大,高校之间整体发展也不均衡,目前急需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基本就业服务体系,大力提升高校基本就业服务能力,缩小高校之间基本就业服务水平的差距。应建立专业化的基本就业服务队伍,高校从事大学生基本就业服务人员必须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学历,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每个人都要有相对固定的工作范围和专业领域,并通过对外招聘、内部培养或者社会兼职等方式做到人员储备充足。应创新高校基本就业服务形式和内容,高校就业服务机构根据大学生实际需求创新服务形式与内容,既能够提供以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就业信息、择业技能、政策解读等方面的共性服务,也能提供分类指导、“一对一”辅导等个性化服务,帮助大学生认识和提升自我潜力,引导学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为学生职业选择提供咨询。

高校就业服务机构还应当大力开发校外资源,引入校外资源介入学校就业服务,不仅有利于提升就业服务的针对性,更能开拓学生视野,促进校内校外及时对接。比如:就业服务机构可以聘请校友担任大学生就业“导师”,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帮助即将毕业的学生了解自己从事的相关行业或职业;通过组织或联结“产学研”活动,引导用人单位主动为大学生提供岗位培训、实践锻炼或顶岗实习等机会,提升其实际工作能力。

大学生基本就业服务均等化对大学生参与公平竞争、确定择业目标、规划职业发展和提升就业能力等方面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当前各界在促进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应当重视大学生基本就业服务均等化,使社会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消解人们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焦虑心态,为有效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作用尽力。

全国大学生就业服务网 篇10

关键词:共青团组织 服务 大学生 就业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D26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7(b)-0249-0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使得更多的学生能够拥有更多的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同时,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成为了社会和学校广泛关注的问题。共青团作为高校教育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切实地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服务。因此,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共青团如何作出相应的对策,发挥其自身的优势,为大学生提供相关的就业服务,是目前高校共青团组织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1]。

1 高校共青团服务于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性

1.1 是由高校共青团的性质决定的

共青团组织是全国性的组织,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作为党的后备军,紧密地把青年学生同共产党联系在一起。高校共青团要有大局意识,从大局出发服务于大学生,要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相关的帮助,而通过对大学生就业的服务,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加强共青团组织的自身发展。

1.2 是由共青团组织的工作内容决定的

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就业,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共青团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服务,为大学生就业服务是团组织努力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的具体表现。因此,服务于大学生就业也就成为共青团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1.3 是高校共青团落实学校育人工作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利益,也关系到家庭的利益,还将直接影响到高校长期的人才培养规划,同时也将影响到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在高校中,大学生的就业工作贯穿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作为联系高校和大学生之间的桥梁,共青团组织的性质和工作职能决定了它,要为学校教学工作分忧[2]。

2 高校共青团在大学生就业中的作用

2.1 组织培养作用

在目前的高校教育工作中,对大学生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教学,共青团也要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工作,并且充分利用共青团组织培养作用,把大学生团结到团的周围,指导并帮助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同时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提高学生之间的相互认识,相互学习,并通过对方来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以及个人素质,为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

2.2 思想宣传作用

思想教育在大学生的教育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面对当前复杂的就业环境,大学生很容易受到一些不良就业信息的影响,使得就业观念出现偏差,影响大学生就业。高校共青团要加强思想宣传教育,为大学生提供就业理论指导,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以及科学的人才观。

2.3 实践育人作用

大学生就业难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只有理论,而没有丰富的实践素质,这就要求高校教育不能只是注重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这一部分,高校共青团以高校为载体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能够在上岗前,获得充足的就业经验,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3]。

3 高校共青团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措施

3.1 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

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在学校中,学习的基本上都是理论知识,而就业时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因为经验不足,很容易走弯路。所以,高校共青团要帮助大学生提高对就业的认识,建立就业指导中心,分析大学生求职意向,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大学生认识自身的优势,使他们能够正确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3.2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由于人口老龄化、延迟退休、高校的不断扩招等原因,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同时,我国的教学模式也比较陈旧,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有一定的差距,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原因。大学生在找工作时,对自己能力的认识不充足,导致没有能够很好的就业。所以,高校共青团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3.3 帮助大学生制定合理的人生职业规划

高校共青团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帮助大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帮助大学生建立合理的职业规划的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以及社会的需求,使大学生在实践中能够端正就业态度。高校共青可以通过举办各种与职业生涯相关的活动,来促使大学生能够正确去思考自己的职业道路该怎么去走,帮助大学生掌握了解职业发展中相关的理论和知识,从而全面提高了大学生的就业能力[4]。

4 结语

通过以上所述可以看出,高校共青团对服务大学生就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积极探讨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就业能力的措施,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也能使共青团的自身得到发展。高校共青团作为高校教育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日常生活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大学生的思想素质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高校共青团要适应时代发展,通过不断完善自己,利用自己的优势,来更好地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俞晓红.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9(4):90-92.

[2]甘雯.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的优势与定位[J].丝绸之路,2010(20): 113-114.

[3]施险峰.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新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26): 165-166.

全国大学生就业服务网 篇11

一、高校学生档案工作的现状

1. 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高校领导对学生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其能否发挥应有作用, 服务高校学生就业。目前, 部分高校领导缺乏对学生档案重要性的正确认识, 大多是在开学时对学生档案进行检查, 未形成制度化和经常化管理;学生档案管理部门也一直沿用原有方式和方法管理学生档案, 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期学生档案工作发展及服务学生就业的需要。实际上, 高校学生的就业率反映了一个学校的总体水平, 特别是在如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 高校领导需要对高校学生档案工作投入更多的注意力。

2. 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从机构设置方面分析, 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大多数采用分散式管理方式, 即由学生所在的系或下属学院来对学生档案进行管理。在实际工作中, 学生档案管理部门与学生档案形成部门之间的衔接工作不够科学、合理, 影响了学生档案内容的完整性和管理的规范性。从管理制度方面分析, 部分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人员未严格执行规范的档案管理工作流程或管理环节, 有的在学生快要毕业时才开始集中整理, 有的未执行归档范围和归档要求, 这些都造成了学生档案收集不完整、内容不齐全、档案质量不高, 有些能够客观反映学生创新能力、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档案未被纳入学生档案范畴。

3. 档案内容有待丰富。

一直以来, 高校学生档案的内容大多只是单一地记录学生在校学习的基本情况, 如新生入学登记表、学生学籍卡片、学生成绩总册、学籍变更材料、学生奖励材料 (奖学金、优秀学生、先进班级) 及学生处分材料、成绩记录、照片、家庭成员情况、评语、入党 (团) 材料等, 而未将高校学生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高校学生心理测试成绩、发明创造证书、能力技能竞赛证书、社会实践活动材料等能反应学生个性化的信息纳入学生档案内容范畴, 致使高校学生档案不能客观地反映出一个学生的能力水平、综合素质及时代特色, 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档案的利用需求, 制约了高校学生档案社会作用的有效实现。

4. 档案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档案人员是档案管理的主体, 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档案管理的质量与效率, 是学生档案能否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目前, 高校学生档案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 兼职档案人员多, 档案专业人员少, 且流动性大, 不能满足学生档案工作对人员专业素质及队伍稳定程度的需要。

二、提高高校学生档案工作为高校学生就业服务能力的措施

1. 提高高校领导对学生档案的重视度。

首先,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高校进行考核评估时应把高校学生档案列为评估的重点之一, 对高校学生档案工作进行定期的监督与指导, 以此来促进高校领导对学生档案工作的重视。其次, 高校学生档案管理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 使高校领导了解到学生档案作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凭证对学生就业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从而提高其对学生档案的重视程度, 给予学生档案工作必要支持。

2. 完善高校学生档案工作体制。

首先, 高校学生档案管理部门与学生档案形成部门要明确分工, 按照科学的流程对学生档案进行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一要强化收集。档案部门要主动与学生档案形成部门和各院 (系) 主管学生档案的负责人沟通, 及时收集各部门形成的档案材料。特别是对于平时形成的反映学生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材料, 发明、创造、技能竞赛证书及社会实践活动材料等个性化信息, 要及时归档, 使学生档案更加全面准确、科学合理。二要强化整理。要将档案材料名称以时间先后为序逐一填写到档案袋封面目录栏内, 填写要完整规范, 保持内外名称、顺序一致。学生成绩卡和学籍卡应由学籍管理部门整理后向学校档案馆 (室) 移交, 永久保存。三要强化规范。高校学生档案的归档材料必须是办理完毕的正式材料, 材料应完整、齐全、真实、文字清楚、对象明确, 由承办部门盖章, 注明形成材料的时间。载体一般为统一规格的办公用纸, 用利于永久保存的墨水书写, 除传真件需复印存档外, 一般不得用复印件代替原件存档。四要强化指导。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应对学生档案的积累、收集工作进行定期指导检查, 特别在高校学生毕业前应重点指导各院 (系) 的学生档案管理人员按班级将学生学习期间形成的、反映学生各方面情况的所有文件材料按要求进行系统整理, 归入学生档案之中, 并按毕业生就业去向转寄档案。即将落实就业单位的, 待落实后提档函转寄;未落实就业单位的, 寄回原籍人事部门。其次, 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学生档案工作各岗位的职责范围, 制定工作成效的具体考核与评价标准, 做到人有专职, 事有专管, 奖惩结合, 择优晋升, 从而保障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有效运行。

3. 丰富高校学生档案的内容。

高校学生档案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是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见证, 对高校学生就业起着重要作用。应根据高校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轨迹, 丰富和创新学生档案内容, 将能客观地反映出高校学生个性特征、发展潜能、综合素质并能吸引用人单位的信息如高校学生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高校学生心理测试成绩、发明创造证书、能力技能竞赛证书、实践活动材料及信用档案等纳入范畴。

4. 提高档案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第一,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对学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随着大学生毕业人数的逐年增多和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加大, 高校学生档案已成为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依据。档案管理人员必须要以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此项工作, 为毕业生就业做好基础性服务工作。第二, 加强业务培训。高校及有关部门应积极为学生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创造条件, 可采取进修、讲座、研讨等形式, 提高高校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第三, 建立健全高校学生档案人员素质评价体系。高校学生档案管理部门应把素质评价体系与档案人员培训和奖惩机制相结合, 根据高校档案人员素质评定的结果, 完善奖惩与评价体系, 实现动态管理, 调动档案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 逐步提高高校档案队伍的整体素质。

全国大学生就业服务网 篇12

十一月即将过去,回顾这一个月,在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学习与锻炼,受益匪浅。在我们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的新成员们的不断努力下,也取得了一些进步,由于我们部门是新建的,也会有各种的状况出现,但是我们有信心,全力以赴的,办好每一次的活动!

在十一月十二日,我们迎来了学校的50周年校庆,我们部门全体成员积极的配合学校的安排,有组织的参加了学校的校庆活动,感受到了身为经贸人的骄傲。之后,我们部门又在为即将要举办的职业礼仪风采大赛讨论方案,为办好我部门第一次活动做充分的准备。

本月我们定期发布就业小贴士,积极搜寻大学生成功就业的案例及最新的招聘岗位信息,不仅仅为即将毕业的大三学生提供就业目标,也为在读大学生对以后的发展方向定位。我们就业服务中心全体成员会积极努力的为广大学生服务。

本月还开办了学干培训课程,内容讲述了学生干部要有强的纪律观和责任感。加深了大家对学生会的了解及认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会成员的责任感和友谊,更使得学生们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为了加强大学生对在校期间的创业问题,我部门和学习部联合举办了校企文化月开幕式僭辩论赛,活动让大家对大学生在校创业等问题进行思考,阐述在校大学生在校期间是否应该先创业的问题。

本月开展的各项工作中,不仅锻炼了大家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团队精神。在接下来的十二月份中,我们会继续努力办好自己的活动和配合其他部门活动,并且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部门将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巩固团队意识、总结经验教训、积极作出改进。

全国大学生就业服务网 篇13

李蔚娅 盖世洲 郝志功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是国内当前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之一。文章结合实际,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法律服务体系的构建设想,以期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创业法律服务

根据教育部等有关部门的统计,2011年,我国高等院校的应届毕业生人数将达到660万人,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逾400万人之多,2011年需要就业的大学毕业生高达千万余人。国内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由此可见一斑。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当前,我国大学生在毕业走向社会时,找到一份专业对口、待遇优厚的工作,对绝大部分大学毕业生而言,无异于痴人说梦。“先就业、再择业”口号的提出,恰恰说明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笔者认为造成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局面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1.大学生就业难的内因分析。即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当代大学生自身素质与能力的不足,是造成其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一,大学生的知识构成、专业能力存在欠缺。虽然国家一直在致力于推行素质教育,注重人才的培养,但培养出高质量的大学毕业生并非易事。目前,国内高校的普遍状况是:教育观念相对落后,教师队伍良莠不齐,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要求,教学条件也不能完全满足现代化高等教育的需要。而学习过程中实践环节的欠缺,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足。如果不能提高自身的含金量,即使就业环境好转、压力下降,就业困境也无法从根本上得以改善。

第二,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存在欠缺。就业、求职并非是一项简单的活动,无论是正确认识就业、对未来职业生涯进行科学规划,还是真正开展求职活动顺利就业,以及就业后进一步的发展等,都是具有较高技术要求的。没有相应的就业能力是无法顺利完成求职、就业等一系列活动的。目前,国内高校普遍开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就是针对在校生就业能力的一种培养。但仅仅依靠这一课程远远不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指导水平普遍较低,不能给大学生带来真正具有实战意义的能力培养,许多就业指导课往往流于形式。建设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系统、科学培养,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的多元培养机制势在必行。

2.大学生就业难的外因分析。目前国内的各种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的就业难。

第一,国内就业形势仍不理想。进入21世纪,国内外经济形势以更快的速度不断地进行变化与发展,这对于国内的就业环境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尽管自2009年下半年开始,国内的就业形势趋于好转,但就业压力并未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众多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求职者尚不能顺利实现就业或再就业,更何况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

第二,国家促进、保障大学生就业的措施尚不完善。国家已经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但由于政策的执行并不能完全到位,且政策本身也并未完全涵盖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全部内容,因此这些措施尚不能构成一个促进、保障大学生就业的完善的体系。政府应当对于现有政策进行适时调整,并加大政府的干预力度,出台更多、更切合实际的配套措施,保障其实施,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切合其需要的帮助与服务。

第三,高校扩招的负面效应。1999年,基于解决部分经济问题与就业问题的需要,我国政府制定了以“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为目标的高校扩招计划,并于年内正式实施。扩招使很多原本不能通过“独木桥”的人也顺利进入了大学校园。这原本是高等教育普及的良机,但许多高校因扩招准备不充分、盲目扩招,出现了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的不足,不能在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现象,直接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这也是造成当代大学生含金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更为关键的是,随着2003年大学扩招后第一批学生的走向毕业,大量大学毕业生在突然之间全部涌入就业市场,而就业市场却没有足够的岗位可以提供给求职的大学生,客观上造成了供求关系的扭曲,对原本就因大学生毕业分配制度的取消而开始变得相对困难的大学生就业形势,造成了更加强烈的冲击。

第四,侵害大学生合法权益的现象大量存在。长期生活在象牙塔内的大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常常遭遇合法权益损害事件。尤其是在其就业、创业过程中,初入社会的大学生几乎没有社会经验,对现实的估计盲目的乐观或悲观,一旦发生变化往往缺乏应对准备,而对于各种有可能损害自身合法权益的风险也缺乏基本的辨别与防范能力,因此才会出现大量侵害大学生合法权益事件的发生。例如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不规范,甚至没有劳动合同,单方面扩大求职大学生的劳动义务等。

二、构建大学生就业、创业法律服务体系的必要性

大学生就业难局面的改善,需要国家、社会、高校以及个人的共同努力。笔者认为,其根本途径就是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但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单凭高校现有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这一单一形式是远远不够的。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需要国家、社会、高校的共同努力,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及就业形势需要,多领域、多角度入手,方可实现能力提高的目的。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主要涵盖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专业能力,这个可以通过高等教育改革来实现,即重视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强化大学生自身知识储备,提高大学生实

践水平以提升其专业能力。自身含金量的提高,必然会增加就业成功的砝码。而另一方面是大学生针对就业全过程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如对国家就业政策、措施的正确解读,当前就业环境的恰当分析,就业形势的合理预期,职业生涯的科学规划以及良好的就业心理状态、各种求职技巧、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等。这种综合素质的提高,并非高校通过课堂教育可以实现,也不是社会上各类职业培训、职业中介所能实现,必须建立专业的大学生就业及创业法律服务体系,才可以将工作做到实处,真正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提供帮助。

三、大学生就业、创业法律服务体系的构建设想

大学生就业、创业法律服务体系,是专门针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活动提供专业服务,特别是法律服务的公益机构,具有权威性、专业性、公益性等特点。笔者通过实地调研以及国外相关领域的经验借鉴,提出关于国内大学生就业、创业法律服务体系构建的初步设想。

1.大学生就业、创业法律服务体系的创建。鉴于大学生就业、创业法律服务体系的权威性、专业性、公益性等特点,该体系应当由政府主导、人力与社会保障部门直接负责或批准有资质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创建。而服务体系建立的地域范围应当视不同地区高校分布的具体情况而定,至少应当在二级行政区划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服务体系,以满足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需要。除却实体创建之外,还应当结合网络技术创建对应的大学生就业、创业法律服务网络平台,以便更快、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专业帮助与服务。

2.大学生就业、创业法律服务体系的内容。第一,大学生就业政策指导。成功就业,首先要正确解读就业政策。目前国内大学的就业指导课程其任课教师多为辅导员等非专业人士,在国家大学生就业政策解读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大学生就业、创业法律服务体系的建立,可以聘请专业人士为大学生进行系统、规范、合理、实用的政策指导,其形式可以是与大中专院校合作在校内开展就业政策指导的专业讲座、印发就业政策宣传资料、提供就业政策咨询(主要是面对面咨询、电话咨询以及网上咨询)等。

第二,大学生就业环境分析。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充分了解实时的就业环境,有利于大学生就业前的充分准备。大学生就业、创业法律服务体系,通过对国内就业环境的实时情况的调查与研究,结合各地区、各行业、各工种的具体需要,结合各类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帮助其对未来就业环境做正确分析与预判。

第三,大学生就业信息交流。大学生就业、创业法律服务体系利用政府力量,整合各类用工、求职信息资源,使之科学化、系统化,采用资料免费发放、网络公布等方式,定期向大学生公布就业信息,做好信息传播的使者。同时,也可以与用人单位合作,召开各种招聘会议,协助用人单位与求职大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第四,大学生就业心理咨询。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心理素质较差、对于社会竞争与社会

压力缺乏应有的认识、对于未来预期过高、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与劣势、过于自信或缺乏自信、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能直面人生的困难与挫折等情况。大学生就业、创业法律服务体系可以聘请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利用讲座、宣传、心理咨询与辅导等方式帮助大学生调整心态,辅助其做好正确的心理准备,迎接步入社会的各种挑战。

第五,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如果能正确认识并利用这些特点,为其进行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拟订一条正确、可行的职业道路,必然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快地实现就业目标。

第六,求职面试技巧培训。求职面试过程中,各种技巧的恰当运用,可以大大提高自身附加值,为求职成功加分。例如端庄合体的着装打扮、大方有礼的言谈举止等,都可以提高求职成功的几率。大学生就业、创业法律服务体系可以通过与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合作,将各种求职面试技巧融入就业指导的课堂教学,使大学生快速掌握,进而运用与个人的求职过程中。

第七,就业、创业法律事务的咨询与解决。针对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相关法律问题,如合同如何签订、违约如何追偿等,以及创业过程中的相关法律问题,如企业如何设立等,通过专业人士进行专业解答,让大学生了解自身合法权益,在合法权益受损时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特别是在问题发生时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以便问题能够得到顺利解决。为了强化大学生对于自身合法权益的认识,还可以通过讲座、宣传等方式普及劳动法律制度。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并非一朝一夕造成,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现状,必须集合国家、社会、高校及个人的力量,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将措施落到实处,方能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真正改变大学生就业的困难局面。针对大学生就业、创业活动创建科学、规范的法律服务体系,必将成为今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

1、周丹.论大学生就业法律维权

2、刘海军.当前大学生就业法律指导的不足与完善.3、关新.大学生就业法律意识的缺失及其培养.4、张涵,刘昕悦,张乐.大学生创业法律教育初探

上一篇:试用期个人总结简短下一篇:七一活动经费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