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工作改革创新

2022-08-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公安工作改革创新

公安档案工作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创新”一词起源于拉丁语,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是指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用创新思维指导工作,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质量和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平时碰到的难点问题、热点问题、重点问题,以及在新时期下出现的新问题,要善于用创新思路去看待,去研究,去指导解决,推进各项工作的发展。

公安档案是各级公安机关在其工作活动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在公安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公安档案具有种类繁多、数量庞大、专业性强、保密要求高等特点,笔者所在的杨浦公安分局现存的档案涉及业务档案、户籍档案、荣誉档案、声像档案、文书档案等五大类,仅业务档案就包括刑事侦审、治安处罚、劳动教养、强制戒毒、收容教育、事故处理等三十几个类别。随着公安事业的发展,档案数量也呈几何级速度飞速增长,接近甚至超过区县国家综合档案馆的馆藏数量。公安档案的诸多特点,带来管理工作的难度,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传统的档案管理理念和方法在很多方面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公安档案工作的要求,必须引入创新的思路,在公安档案工作中注入新的生命力,更好地服务各项公安工作,更好地服务民生、更好地顺应瞬息万变的时代。本文结合杨浦公安分局工作实践,就创新思路指导档案工作,进行初步的探索。

一、以创新思路提高科技含量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成为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标志。公安档案工作已经从原来的纯手工操作管理全面迈进信息数字化时代,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然而对于新技术的应用,不是简单的生搬硬抄,而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计算机的功能和档案管理的实际需求完美地结合起来。用创新的理念指导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尽其才,才能物尽其用,人机结合,才能使电子扫描、数据存储、网络传输、数字识别、远程查询等新技术在公安档案管理中发挥出巨大的能量。

杨浦公安分局随着1996年上海市公安档案业务系统平台的建设完毕,分局档案室全面引入计算机管理,把各类档案案卷中犯罪嫌疑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户籍地址、案情摘要、主题词、处理结果以及处理时间分别输入电脑,并根据案件变化情况随时进行修改、补充或者删除,使相关信息能够及时更新,有效地保证了犯罪嫌疑人信息的完整和准确。为更好地发挥公安档案业务系统平台的作用,分局档案室并不满足常规的运用,从2011年7月开始,充分利用扫描修复技术,将现存的治安处罚类、强制戒毒类、刑事侦审类、劳动教养类案卷的法律文书全部扫描并上传系统平台,使档案业务系统的信息更加全面。今年4月份起,分局下属定海路派出所把辖区内所有老户籍档案全部装裱、修复后扫描储存进电脑备份,并以电子书的形式呈现,使户籍信息得到充分的拓展和补充,老户籍档案有效地发挥了新作用。我认为这是一场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一场革命。基于先进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向广大阅档人员提供更加规模化、专业化、个性化的软件服务、平台服务和设备服务。这也符合当下公安档案工作从传统的纯手工操作转型为现代网络数字化发展的总体要求。

二、以创新思路拓展资源共享

公安档案的信息参考和凭证依据作用,在整个公安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任一点上的蛛丝马迹对于各项工作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提高信息共享意识,充分挖掘信息资源,为整个公安系统,乃至社会各方面服务,最大限度发挥公安档案应有的利用价值,成为档案人员执着追求的目的。随着档案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目前全市各公安机关档案室中的案犯前科都可以通过公安业务档案系统联网查询,实现资源共享,大大提高民警办案的工作效率。

在创新思路的指导下,杨浦公安分局下属的定海路派出所尝试拓展信息共享的受益面,将辖区所有老户籍档案的居民信息制作成电子书形式,放在杨浦公安档案室网页上供全市民警点击查询,及时了解居民的迁入迁出情况,按需下载利用。杨浦分局档案室针对平时接待工作中碰到的查阅迁移证存根这个难点问题,专门花时间梳理局本部库房现存的所有迁移证存根情况,并制作成索引目录,放上分局档案室网页,方便基层派出所知晓本所迁移证存根的去向,及时跟踪查找。杨浦分局档案室还充分利用网页平台,将市局最新的政务信息和指示精神及时在网上公布,方便干警了解最新动态,掌握方针政策。创新思路进一步推进了资源共享,改变了公安机关信息对内,各自为政的局面,为广大民警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信息服务,显著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通过资源共享还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调档民警出行的成本,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解决片面强调安全而忽视共享带来的巨大便利。

三、以创新思路更好地为民服务

档案利用服务要最大限度满足各方面的信息需求,要求档案人员从后台走向前台,以创新的思路,促进服务理念和方式的转变,服务内容更加贴近档案利用的实际需求,从传统的你查我调被动服务转变为积极引导的主动服务,使档案工作从平时不起眼的默默无闻,变为有声有色有效果。在公安机关执政为民理念的指引下,特别要突出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档案利用方式,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随着人民生活水准的提高,家庭饲养宠物越来越多,对居民养犬进行规范管理成为公安机关新的职责。为做好这项工作,杨浦公安分局犬类管理办公室将辖区所有养犬许可证遂一登记造册,建立养犬许可证档案。将犬主姓名、居住地址、犬种、毛色、性别、电子识别号等信息全部录入计算机系统,做到”一犬一档”,使公安机关全面掌握辖区居民家中的养狗情况,也为社区邻里间可能出现的犬类纠纷提供凭证依据,有效减少纠纷,遏制矛盾升级,维护了社区的和谐、稳定。杨浦区是历史悠久的老城区,分局档案室在平时的接待查档工作中,偶而会碰到前来寻根的居民,要求查找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居民户口,但往往成功率不高,究其原因,就是当事人只知道记忆中的旧路名、老地址,与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现状相去甚远,查找难度很大。分局档案室民警本着创新服务的宗旨,通过广泛走访,摸清新旧路名底册,精准绘制出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索引地图,为旧路名、老地址的查找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有效解决了查询解放前居民户口的困难。我认为公安档案事业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事业。档案工作要突出为民服务的宗旨。要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利用服务方式和手段,不仅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还能够产生显著的社会影响力。

四、以创新思路提升队伍素质

人是事物成败的决定因素,拥有高素质人才队伍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关键。档案是门边缘学科,其重要特征是学科交叉,知识融合。新时期的档案人员要求政治思想坚定,具有广泛的知识面和深厚的文化素养,具备文字表达、信息管理、沟通协调等多种能力和发展潜能,俗称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从事公安档案工作的人员,不仅要求理想信念坚定,熟悉公安业务知识,精通档案管理专业,有很强的组织纪律性,还要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只有不断提升人员综合素质,加强档案队伍建设,才能为公安档案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持。

提升队伍素质也离不开创新思路的引领,要在传统的常规培训之外另辟加快速度,加大力度的捷径,争取更大的成效。以杨浦公安分局为例,档案室每年派员参加杨浦区档案局开办的档案管理岗位培训和档案人员继续教育,不断深化学习档案管理理论,了解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充分利用档案室网页的网络平台,供全局各单位专兼职档案人员学习知识、交流体会。在"五五"普法期间,杨浦分局积极响应并开展档案法制宣传工作,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档案法制教育。通过参加法制宣传日活动等形式,在为百姓群众答疑解惑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档案法律素养。纪念档案法颁布25周年时,组织档案人员参加档案知识竞赛,参赛的过程,成为学习、消化、提高的过程,加深了对档案工作的了解和管理技能的掌握,获益匪浅。新形势对公安档案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档案人员不仅是档案材料的保管者,更是档案利用的导航者,人员素质直接决定了档案作用的发挥,高素质的复合型档案管理人才要在实践中培养成长,以创新思路提升队伍素质势在必行。我认为公安档案的专业性很强,现在公安档案的门类以及碰到的各种问题都是和以往不能相比,这就需要高素质的档案人员。档案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档案质量的优劣。只有通过不断培训,不断交流学习,才能为公安档案工作提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公安档案工作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在日益完善。创新举措融合在公安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可以确信,创新思路必然会给各项工作开创出全新的面貌,推进我们的事业进一步发展。

作者:肖捷

第2篇: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摘 要]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公安机关发挥、保持政治优势的重要保障,是公安队伍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如何提高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已经成为现阶段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新时期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客观现状,探讨了改进和创新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以期为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公安机关;创新

[

公安机关作为维护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承担着保障人民利益、维护国家安全、保持社会稳定以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其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职能的履行。在新时期,如何不断创新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持续改进工作方式以期最大限度激发公安队伍的潜能、创造力以及责任感与使命感,已经成为推动公安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

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即在党对公安工作绝对领导的前提下,以政治宣传、思想教育等手段保证公安机关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切实提高公安队伍的思想政治觉悟,使之能够坚定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我国当前正处在经济体制变革的重要时期,社会结构也随之变动,面对公安工作中新出现的问题和情况,使得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必须要与工作实际需要相适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针对公安工作中的存在问题,紧跟当前发展形势,齐头并进,加强对工作方式、方法的改进和创新,为公安工作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

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多样性。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往往要各自承担不同的工作,彼此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由此以全体公安人员为对象的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无论在方法、内容还是形式上必然具有多样性。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多姿多彩、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多样性的特点有力加快了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进程。

二是创新性。公安机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实效性,强调技能技巧上的与时俱进,而这一要求的实现必然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使公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富规律性又具先进性。随着电子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实现创新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提供了更加先进的手段,拓宽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空间和沟通方式,可有利于将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同时,不断加强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操作可行性,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度。

三是政治性。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机关,必须讲马克思主义政治、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因此其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也必须坚持向全体公安人员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带有鲜明的政治性。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是为了公安工作所服务的,并且听命于公安工作,目的是为了打造出一支有较高忠诚度、训练严格、业务熟练、军容整肃、作风扎实和公正执法的公安队伍。

二、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体现在引导公安队伍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激发公安队伍的精神动力两个方面。引导公安队伍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指在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者即政工干部的引导下,运用一系列的手段和方法将公安民警的思想和行为引领到正确的发展道路上来,既有利于党和人民的自身利益,又能让公安队伍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作用能够有效实施的前提是要取得公安民警的充分信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思想和精神状态也随之改变,导致对于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研究状态也发生了极大变化。同时,国际、国内局势风云变幻,有人不能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以辩证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为社会主义的前堪忧,开始怀疑党的领导的正确性,思想信念也开始产生动摇。因此,如何引导公安队伍正确的政治方向,将民警的思想和行为引向积极和健康的道路,消除不利因素对党的领导的影响,就已成为当前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问题。

激发公安队伍的精神动力,意思是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来激励和发动最广大公安民警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其实现人生价值,公安民警的最高理想就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保证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需要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源头,也就是说的积极性的产生也源于人们对需要的要求,需要作用于积极性,要求越强烈积极性就越高。”而人的需要又以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为两大基础。通过辩证唯物主义可以看出物质和精神是相互作用的,激发公安队伍的精神动力就可以也从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这两方面入手,通过一定的物质激励以及精神鼓励实现对精神动力的激发。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不重视或者不承认物质利益是不科学的更是不符合实际的同时也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原理。由此可见,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可以保证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更科学更长久。

三、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十分重视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可否认依然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首先,对思想政治工作认识存在偏差。运用不同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就会导致不同效果的产生,最主要的功能是凝聚警心、激发民警斗志、调动民警工作主动性和强化队伍素质的重要作用。

但在当前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下,公安机关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存在偏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片面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包含在公安工作之内的,做好了公安工作就是做好了思想政治工作;第二,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目前仍是口头上强调文件所指示的内容,缺少具体行动,对思想政治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并且在具体的公安工作和事务中思想政治工作都没有受到相应的重视;第三,公安民警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和自己无关,认为那都是政工干部和领导的事,正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是由于这种对待思想政治工作的态度和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其次,公安队伍建设和业务建设“两手抓”尚未形成合力。最近过去的几年里,开始不断提升对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落实“两手抓”目标,即抓队伍建设和抓业务建设两不误的工作思想,并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将队伍建和业务建设落实到实处。如:“民主评议”、“科学发展观”、“集中教育整顿”、“讲文明”、“树新风”教育等等,收到的效果都非常显著。但部分问题仍然存在,例如: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多于内容,安排的业务工作过多于队伍建设工作,会议工作多流于形式,没有针对个人工作情况做工作。

再次,领导干部素质不高、没有做出好的带头作用。一个好的领导,常常能够用自身的言行影响他人,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因此公安机关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思想政治素质对于政工工作的开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然而,虽然目前公安机关领导干部整体素质普遍提高,但仍不乏其中一部分自身素质不高、工作能力不强,未能很好地起到带头示范作用,也使得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失控。

最后,政工干部理论水平过低,不利于工作的开展。由于政工干部自身素质高低不一,干部之间职责划分不清等问题都是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不畅的重要原因。公安队伍内都有政工干部的存在,这些人是专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能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进行安排和强化。一些公安机关的领导没有对政工干部这一岗位给予足够的重视或认识不清。还有一些领导对政工干部缺少关心,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不闻不问,没有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到正确位置。

四、创新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公安队伍的思想政治情况,因此应采取积极对策、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以推动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首先,加强文化建设,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注重文化建设,依托文化教育来提升广大公安民警思想政治水平成为了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一些新的技术手段不断出现,这就要求公安队伍在文化建设要适应外界的发展变化,跟上时代的脚步。公安文化在促进公安队伍现代化与提升公安队伍凝聚力方面逐步显现出强大的动力。积极建设公安文化,发挥文化强警的重要优势,使广大公安民警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与所担负的光荣的历史使命。

其次,齐抓共管,建设整体合力。坚持“两手抓”,认真履行“一职双责”。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公安队伍建设的成败和公安事业的发展。因此,不论是岗位领导还是政工干部,都要自觉有效地落实好“一职双责”,坚持“两手抓”,做到队伍与业务工作齐头并进。以制度落实责任,明确党政工团部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准则和规范,以及各自的职责,才能充分调动各个方面以及各个层面的积极性,形成强有力的领导,统一指导、安排和协调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大政工”格局和全方位做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大合力。

再次,加强组织管理,提升领导干部自身素质。关键是各级党委的领导到位,认真抓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实,整合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优势。作为领导干部要多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特别要加强对队伍建设中带有根本性的重大问题的调研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要强化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在学好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业务的同时,还要学习现代经济知识、信息网络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和领导作风,夯实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

最后,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政工干部政治素质。公安机关政工队伍是公安队伍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力量。政工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就意味着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更加显著。因此,为了适应新时期公安机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加强公安机关政工部门的理论学习,不断提升政工干部的政治素质,针对此弱势方面积极开展相关教育学习。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强、业务技能精、纪律作风严的政工队伍,为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总之,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公安队伍的整体建设,只有将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做到实处,才能保证公安队伍的建设能够顺利,使社会主义事业在正确的道路上蓬勃发展。而且,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好坏还与我国治安是否稳定、市场经济能否繁荣昌盛有着莫大的关系。因此,只有在透彻分析时代特征和形势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更精准的引入相关学科的理论精髓,不断完善工作方法,充实工作内容,才能保障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公安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 考 文 献〕

〔1〕卢旭东.论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管理功能〔D〕.中共中央党校,2014.

〔2〕闫蕙.论时代要求与我国公安思想政治工作〔D〕.山西师范大学,2014.

〔3〕于萍.新时期公安队伍思想状况与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4〕戴景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调整与适应〔J〕.公安研究,2012,(10).

〔5〕胡章记.以人为本做好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中的思想政治工作〔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4).

〔6〕王琦.青年社区民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2.

〔7〕林勇.提升公安干警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途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

〔8〕张建兵.当代人民警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

〔责任编辑:陈玉荣〕

作者:何春歧 陈川

第3篇:公安机关创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刍议

摘要:借鉴公共卫生领域的“三级预防理论”,公安警务室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中可建立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一级预防、二级化解、三级评估”模式,创新排查化解相关工作,对矛盾纠纷这一社会之“疾”从源头上进行有效防治,促进依法有序表达诉求、及时有效解决问题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警务室;矛盾纠纷排查预防;三级预防

On the Innovation in Police’s Examination and Resolution of Contradictions and Disputes

——Using the Threegrade Prevention Theory of Public Health for Reference

WU Hui

(Department of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s of Nanping Public Security Bureau, Nanping 353000,China)

Key words:police office;examination and resolution of contradictions and disputes;tertiary evaluation

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和主线,是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抓手,是体现公安机关执法为民的生动实践,也是“三项重点工作”的内容之一。众所周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最根本点就是“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作为基层一线实战单位的公安警务室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中,可以借鉴公共卫生领域的“三级预防理论”,建立一套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一级预防、二级化解、三级评估”模式,创新排查化解相关工作,从而达到对矛盾抓早、抓小、抓苗头,将工作做深、做细、做到位的目的,促进依法有序表达诉求、及时有效解决问题的社会环境。

一、公共卫生三级预防概述

预防胜于治疗,这是预防医学的主要原则。公共卫生“三级预防”的理念是通过有组织地实施一级、二级、三级预防控制策略,有效地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发展,防患于未然,以减少或消除病(疫)情危害程度,保障公众健康。

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或初级预防,鉴定出促成疾病发生的一般环境因素,采取排除这些致病因子的措施,也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第二级预防,鉴定出哪些人有发生疾病的高危险性,然后采取针对性的介入治疗措施,达到阻止病程进展、防止蔓延或减缓发展的效果。第三级预防主要是对症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减少疾病的不良影响,防止复发转移。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废者通过康复治疗,促进其身心方面早日康复,使其恢复劳动力,病而不残或残而不废,保存其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劳动价值的能力。

二、警务室创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借鉴公共卫生三级预防原理的可行性

(一)公安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容易陷入误区,需要矫正

公安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容易陷入的误区,即不主动担责,不注重发挥公安机关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的职能作用,以至于不探究公安机关“创新推行矛盾纠纷调处机制”的可行性操作办法,最终无法实现“提前介入、主动参与”。众所周知,社会矛盾纠纷排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的齐心参与,需要坚持党政主导,部门协作配合,整合资源和力量。所以,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在公安理论研究中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即强调“仅凭公安一家难以完成”,怕“一包揽”,强调综合治理,而忽视、推诿警察的职能作用。说到底就是担心被“追责”,也影响了公安机关与各职能部门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的密切协作关系。

(二)警务室应该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发挥有效作用,勇于担责

小的矛盾纠纷就像星星之火,还没蔓延时就应将其扑灭,若及时处理,涉及人和事都少,问题来龙去脉清晰,取证也容易。如果矛盾纠纷发展成为群体性事件,最终担负处置工作的主力军依旧是公安机关,往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处置的社会效果很难达到让当事人满意,让社会各界满意。所以,矛盾纠纷产生于基层,排查化解也应该从基层做起。要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基层单位的调解功能必须加强。社区警务工作有熟知群众工作的优势,警务室民警可以充分运用滚动排查,细致调解的方式,与群众多沟通、多商量,既化解矛盾,又理顺群众情绪,因人、因地、因事制宜,适时开展调解工作。可以做到哪里有矛盾,调处就延伸到哪里,从源头上消除纠纷隐患,化解群众间的“恩怨”,实现大事不出门、矛盾不上交、纠纷不激化。

(三)公共卫生三级预防原理应用于犯罪预防理论较为成熟,可以借鉴

目前公安机关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尚未形成一套有效的工作模式,导致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常出现老生常谈,发生依旧的情况。作为公安机关的基层警务室能否先行一步,强调积极、主动、有为的意识,认真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敢于先行先试,敢于突破“条条框框”,大胆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实践,力争在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上取得突破。可以通过借鉴公共卫生三级预防原理,建立一种符合实际工作需要的“模式”,从矛盾纠纷前预防、矛盾纠纷中化解、矛盾纠纷后评估的分类模式,最终规范排查、发现、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的长效机制。

三、借鉴公共卫生三级预防,发挥警务室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主体作用的设想

社区警务的核心价值是提高社区公众的生活质量,减少犯罪对社区公众生活的影响,警察与社区公众相互协作、配合,共同化解产生犯罪和影响社区生活质量的各种不利因素[1]。强调警务室民警处置参与矛盾纠纷,就应该着眼一级预防,二级化解,三级评估的措施,将过去传统非警务工作纳入警务室民警职责范畴,使警察能够更广泛地干预社会问题,将产生的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

(一)借鉴“一级预防”原理,公安机关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一级预防体系中应该紧紧围绕源头排查来开展“掌握情况、加强沟通、强化宣教”等三项工作

借鉴医学“一级预防”原理,在矛盾纠纷孕育、产生的初级阶段,需要公安机关发挥“接触群众广、联系各界多、工作方法灵活”的职能作用,以主动提前式的警务来收集掌握社会动态,掌握维护社会稳定的主动权,真正做到早预警、早防控、早主动,准确、及时、快速地掌握矛盾纠纷信息。

一是广泛收集基础信息、信息化作业。警务室民警要充分利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以及基层工作优势和科技手段优势,经常走访辖区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充分发挥好维稳“三支队伍”(维稳信息员、应急处突队、网络舆情引导员)、治安巡逻和基层治保组织的作用,把预警触角延伸到城乡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区域,积极开展情况收集掌握和应用管理工作,在信息化工作平台上及时、全面、准确录入各类信息。对涉及到人员、案件、物品、机构、地址等“五要素”的关键数据项,信息采集录入的准确率要达到100%。

二是与各种社会力量沟通协作,互通情况。互通情况、交流信息是初级预防中避免重复劳动的必要手段,警务室在这方面也要增强主动性,协调与其他部门的关系,真诚的为民众和其他组织提供警务服务,争取他们共同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主动与社区、村委以及维稳信息员、治安积极分子、志愿者等相互沟通,定期召开会议,公布情况,分析个案,一旦发现问题,马上采取措施,提出切实可行的安排,使得警察可以充分了解民情、社情,可以及时地化解社会矛盾,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是开展系列宣教活动,营造氛围。要开展多种活动,组织民警走村头、进地头、坐炕头,零距离宣传法律法规,维护治安稳定,服务人民群众,调解矛盾纠纷,增强警民感情,大力弘扬社会新风。在宣教内容上,要积极“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提倡修身律己、尊老爱幼、勤勉做事、平实做人,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2]最大限度地引导群众依法、合理表达诉求。在宣教方法上,要形式多样,体现创造性,如免费发放宣传品,开展电话报警业务,发放宣传玩具,在电视台和电台、微博、QQ群上举办知识讲座等,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传授安全防范常识,提高群众法律意识和防范意识。

(二)借鉴“二级预防”原理,公安机关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二级预防体系中应该紧紧围绕全力化解来开展“信息研判、发出预警、主动调处”等三项工作

二级预防体系是指警务室民警在发现矛盾纠纷后,鉴定出促成矛盾纠纷孕育、发生的一般环境因素,采取排除这些最终导致“矛盾纠纷”的措施,也是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和调处矛盾纠纷的根本措施,积极、主动、靠前排查化解。问题导向警务模式、情报导向警务模式都在这一阶段得以体现。

一是强化信息研判,明确重点工作措施。根据一级预防中收集掌握的情报信息,警务室民警要分门别类进行筛选、分析、研判,根据可能发生、肯定发生、显见发生等情形分别标以蓝色预警、黄色预警、红色预警,并及时汇总于县(市)公安机关情报信息部门。由情报信息科牵头,组织刑警、治安、交警、国保、派出所等单位情报信息员定期召开研判会议,互通情况、确定情报重点,指导应用实战。在全局性安保活动前、重大敏感节点前、重大经济建设活动前等更要开展先期情报信息专项会商。利用情报信息研判平台实行每日信息报送、信息结集和“每日情报信息通报”,为领导班子科学决策奠定基础。

二是开展情况通报,动员组织各部门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对排查出的涉法信访、征地纠纷等可能影响辖区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以及突出、敏感的可能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及时通报相关辖区党委、政府以及各有关部门,为解决问题、制定决策提供依据,有针对性地指导防范、化解和控制工作的开展。重点是要建立、完善好各部门、各单位维稳预警信息通报联络制度,以利于第一时间发动,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化解。

三是针对重点对象,实施重点帮教措施。针对警务区内可能出现的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涉农利益、涉法涉诉等方面的问题,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重点调处。当场能调解的纠纷,由责任区民警现场调解,当场处理,快速了结,并做好登记备案。不属于公安机关管辖的纠纷,做好解释工作,并及时与司法所、村(社区)干部、有关部门等联系,综合发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作用,整合各种资源化解矛盾纠纷,警务室民警要全程参与调处,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对蠢蠢欲动、插手矛盾纠纷的敌对势力、敌对分子要加强监控,坚决依法打击。对策划、组织、煽动、串联的骨干成员,要及早进行训诫谈话乃至给予打击处理,使其立即停止非法的组织、策划行为。对那些受极少数人蛊惑和煽动而参与矛盾纠纷的群众,要立足说服教育,帮助他们分清是非,使其遵纪守法,积极争取大多数群众。

(三)借鉴“三级预防”原理,公安机关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三级预防体系中应该围绕评估预防来开展“重点回访、强化追责、事后评估”等三项工作

三级预防体系主要就是指警务室民警根据一级预防体系中排查出的重点矛盾纠纷的背景、起因、性质和事态的现状,二级预防中研判出的矛盾纠纷发展趋势、化解工作策略,采取进一步的调整、巩固、提高化解矛盾纠纷成效的一系列措施,从而强化一级、二级预防的成效。

一是加强重点回访,巩固重点化解成果。在矛盾纠纷化解后,警务室民警要继续做好群众思想稳定工作,建立回访制度,对于已化解的矛盾纠纷,回访侧重于评价调解质量、反馈后续工作情况及为当事人解决实际问题。对于未化解矛盾纠纷的回访,侧重于通报工作事项办理情况和程序,诚恳地了解当事人的想法,耐心沟通,摒弃”一刀切、一锅煮”的错误做法,在情与理、法与理之间找出双方共赢的平衡点。真正从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生活上关心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帮助解决各种困难,对群众反映的迫切问题,能解决的就现场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也解释清楚,为他们开出满意的“药方”,共同分析问题,商讨解决问题的对策,用调处的方式在法与情之间找到结合点,防止矛盾纠纷再度引燃、激化。

二是严肃责任追究,切实保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成效。为确保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成果,公安机关要把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尤其是源头信息采集的工作任务、目标进行细化、量化,明确警务室民警的工作责任,力求达到“院不漏户、户不漏人、不留死角、不出盲点、应采尽采、应录必录”的采集录入标准。实行责任倒查追究制。以涉及维护稳定的矛盾纠纷为倒查对象,根据警务区民警所承担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职责,按照重点人员行动轨迹全程追踪倒查。推行领导包片机制和考核机制,将排查的矛盾纠纷登记建档,和化解矛盾纠纷台账核对,考核民警的排查率;将民警化解的矛盾纠纷整理成卷存档,每季度通报案卷质量,考核其化解成功率;将回访征求的意见留存备份,考核当事人对民警调处的满意率。

三要做到因势利导,巩固既得成效。公安机关应当对矛盾纠纷处置的结果跟踪问效,及时了解承诺措施是否落实,当事人情绪是否出现反复,是否存在引发其他不稳定因素的苗头性问题,特别是在某一矛盾纠纷化解完毕后,更应该组织警务室民警认真进行总结反思,及时发现化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据此对本警务室“一级预防、二级化解、三级评估”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体系反复进行修改完善,从而不断提高警务室民警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能力和工作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矛盾和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诱因,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1]刘宏斌.当前社区警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7-8.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101028(1).

(责任编辑:王小丽)

作者:吴辉

第4篇:沁县公安局创新和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工作方案

沁县公安局

创新和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工作方案

为了加快我县人口城镇一体化进程,根据我县实际情况,我局深化户籍管理,贯彻便民措施,制定以下方案:

一、停止非转农。根据长治市公安局文件精神指示,继续贯彻停止除大中专毕业生迁移返乡之外的一切关于“非转农“的情况。

二、降低落户门槛。

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均可办理本人及共同生活的直系亲属的城镇落户手续:

1、在县城及乡镇购买商品房、集资房或租赁房屋一年以上的;

2、在县城及乡镇投资、经商、兴办实业及务工的;

3、被国家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录用、聘用的;

4、各类大中专院校(含技校)毕业生,愿来我县工作的;

5、夫妻投靠、父母投靠子女、子女投靠父母以及农村学生投靠在城镇有固定住所的亲属就学的。

三、简化相关程序。

具备条件人员须持以下手续到迁入地公安机关户政部门办理准迁手续:

1、户口迁入审批表(到所在地派出所办证大厅领取填写,也可

在长治市政府信息网下载,网址:http:///);

2、办理申请和申请人户口本;

3、迁来人户籍证明;

4、申请人单位证明和住所证明;

5、身份证(审核原件,留复印件);

6、夫妻投靠的除前五项外,令需结婚证(审核原件,留复印件);

7、投资、经商、办企业的除前五项外,另需营业执照、纳税证明;

8、聘用、招聘、务工的除前五项外,另需招聘合同,用人单位证明;

9、购房、集资房、租赁房屋的除前五项外,需房产证、购房合同交款收据(审核原件,留复印件);

此方案将于2011年5月1日开始实施。

沁县公安局

2011年4月20日

第5篇:_互联网_背景下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创新改革研究_李亚军

2016 年 7 月 第 4 期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Journal of Beijing Police College

July 2016 No.4

【社会治安】

“互联网 +”背景下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创新改革研究

李亚军

(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兰州 730046)

摘 要:随着我国知识社会创新实践的不断发展,“互联网 +”思维逐步引导互联网信息技术与行政管理的深度融合,公安交通管理工作面临着一次重要的创新改革机遇。转变传统思维模式和管理理念、融合行业壁垒和业务区分、重新界定交通管理需求供给侧需求、不断优化行政管理结构和交通民警勤务模式是“互 联网 +”背景下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创新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创新改革的关键。

关键词:交通管理;“互联网 +”;信息技术;创新改革

中图分类号:D6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58(2016)04-0059-04 DOI:10.16478/j.cnki.jbjpc.20160829.006

道路交通系统发展同期相比,以交通事故四项指数

为衡量指标的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总体相对数较 低。但是随着汽车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国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开展各项交通管理业务过程中 遇到了重大挑战和机遇,传统的交通管理思路和工 作模式已经跟不上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也满足不 了广大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出行需求,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互联网 +”思维是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

据、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为基础思维模式,随着 信息时代到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互联网 +” 思维模式已经成为社会各行各业创新发展生态、提 升发展水平的重要驱动力。在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和 “互联网 +”思维模式广泛运用的背景下,运用创 新思维对传统公安交通管理业务工作进行改革是促 进工作效能优化提高、最大限度满足广大交通参与 [1]者出行需求和服务需求的唯一途径 ,也是提升公

(一)传统的交通管理思维模式不符合“互联 安交通管理部门社会公信力、实践社会管理创新的 网 +”重塑结构的要求 重要举措,对于积极推进简政放权、提供便民利民 道路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后,我国形成了以公 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安部交通管理局、省级公安厅局交警总队、市州级

公安局交警支队和县区级公安局交警大队为框架的

一、公安交通管理工作进行创新改革的必要性 四级公安交通管理机构,各项公安交通管理业务的

开展逐步形成了公安部交管局发布政策法规、省级 交管部门结合本地情况转发、市州级交警支队和县

区级交通大队主要细化落实工作任务的管理思维模 式。这种管理思维模式的优点是能够做到全国一盘 棋,对全国范围内颁布的交通管理法规政策能够做 到全面统一的推动落实,但是这种管理思维模式存

道路交通系统迅速发展的特定背景下,起到了非常 在三个方面的缺陷。一是缺乏对实际情况和操行性 积极和重要的作用,与国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的全面考虑。一项公安交通管理新政策的发布落实 从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道路交通管理体制改 革至今,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作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的主体,逐步建立并完善形成了以车辆管理、秩序 管理、事故处理、宣传教育等交通管理业务为核心 的道路交通管理机制。这种机制在我国经济社会和

收稿日期:2016-04-12 作者简介:李亚军(1981-),男,甘肃警察职业学院治安系交通管理教研室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道路交通管理。

59

李亚军:“互联网 +”背景下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创新改革研究

的效果取决于多个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能否

适合管理对象的具体实际情况、是否在当地具有较

高的操作性,传统的管理思维模式重点在于公安交

通管理政策的推动落实,而忽略了被管理地域和交

通参与者的自身条件,因此出现了许多政策规定落

实效果差、不易操作,甚至失去执行意义的状况。

二是缺乏自下至上的信息反馈渠道。传统的交通管

理思维模式的重点在于自上而下的提高政策法规的

执行力度,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关注更多的是如

何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缺乏新政策法规接受

程度和适应性的关注。一项政策法规的落实取决于

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协调配合,因此在公安交

通管理部门开展交通管理业务工作时出现了信息不

对称,上级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没有全面掌握下级公

安交通管理机关和广大交通参与者的具体情况。三

是缺乏有效的行业内部监管机制。长期以来,公安

交通管理机关各业务之间和部分业务的每个流程环 节之间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因此产生了一些交通民警在某些交通管理敏感岗位违法违

规和职务犯罪的现象,在全国范围和广大人民群众中

造成了较为恶劣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的交通

管理思维模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封闭性。

(二)传统的交通管理工作模式不符合“互联 网 +”开放生态的要求 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对象是广大的交通参与 者,这与其他公安业务工作对象有较大的区别,公

安交通管理工作主要是满足和保障广大交通参与者

的出行需求和服务需求。现行的公安交通管理工作

模式由于受到传统行政管理模式的影响和公安交通

管理部门自身工作模式发展的限制主要存在以下三

方面问题。一是工作模式缺乏开放性。公安交通管

理工作与社会其他行业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但是长期以来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形成了一种封

闭的工作模式,与其他各个行业之间出现了明显的

壁垒,尤其是在 “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与其他 行业大力推行和建立开放式管理和工作模式的趋势

相比,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模式已经从源头上落后于

其他行业。二是工作模式的本质依靠人工。交通管

理体制改革后一直运行的交通管理工作模式是办理

任何业务都需要到各级公安交通管理机关窗口或办

事机构进行交通参与者与交通民警之间的咨询、办

理、确认等,满足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出行和服务各

定时间、地点、程序范围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 间直接的接触。实质上是任何交通管理业务的开展 都是点对点之间依靠人工来完成,在这样的工作模 式下,各级公安交通管理民警和广大交通参与者耗 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也造成了巨大的行政资源 和社会资源的浪费。三是工作模式缺少人性化。在 部分交通管理业务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的设定上, 现行的工作模式显得过于机械死板,许多交通参与 者在办理交通管理业务时经常出现多次到交通管理 部门办结不了一项业务、甚至一些业务由于额外因 素无法办理的情况,这样一方面满足不了广大交通 参与者的交通管理业务的服务需求、也影响了公安 交通管理部门的公信力。产生这种现象的本质是没 有将服务工作作为创新工作模式的主旨,因此公安 交通管理工作应当建立起一种开放、平等、高效、

人性化的工作模式。

(三)传统的交通管理业务设置不符合“互联 网 +”跨界融合的要求

公安交通管理业务工作的核心是车辆及驾驶

人管理、交通秩序管理、交通事故处理和交通安全 宣传,长期以来业务设置一直遵循着以交通参与者 出行各个环节为基础的划分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首先,车辆和驾驶人管理是源头管理, 重点是驾驶人和车辆是否具备上路资格的确认与管 理;其次,交通秩序管理是出行过程管理,重点是 驾驶人和车辆在出行过程中是否遵守法律法规和安

全性能;三是交通事故处理事件管理,重点是对

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和驾驶人进行责任划分赔偿调 解,同时进行交通事故预防;四是交通安全宣传是 安全意识普法教育管理,重点是提高驾驶人和交通

参与者的安全出行和文明出行意识。但是随着“互 联网 +”背景下各行业部门和各业务的创新发展,这种传统的业务设置已经不能满足广大交通参与者 的出行需求和服务需求,现有的交通管理业务设置 依据出行环节遵循专业化,未来的交通管理业务设 置应对根据需求采取扁平化的设置理念,即办理交 通管理业务尽可能减少占用公安交通管理民警和交 通参与者时间、精力和其他社会资源,其实质就是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依据交通参与者的需求,提供一 站式服务,打破原先业务之间的权利划分,以耗费 最少社会资源为原则快速高效的提供服务 [2]

,实现 这一点的前提是公安交通管理思维模式和工作模式

项业务的前提是在公安交通管理机关业务办理的规

60

的同步转变,同时需要各级公安交通民警业务素质 李亚军:“互联网 +”背景下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创新改革研究

的全面提升。

二、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创新改革的目标

(一)转变传统思维模式和管理理念,提供交

通管理便民利民服务

“互联网 +”思维模式最主要的运用特征是方

便快捷,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改变长久以来形

成的传统思维模式和固化落后的管理理念,全方位

提供便民利民服务。一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在确保

机动车驾驶人身份信息唯

一、合法、确定的基础上, 将所有公安交通管理业务由传统的窗口式点对点办 理模式创新为网络平台自助式办理;二是利用云计

算技术 [3] ,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将以公安交 通管理部门、医疗卫生部门、道路运输管理部门、

安全生产监管等与交通安全管理关系密切的部门信 息进行整合,创新建立社会公共资源共享利用的新

模式;三是利用大数据分析平台 [4]

,对城市交通管 理、高速公路管理、机动车驾驶人管理和交通事故

预防工作进行及时的数据分析,将传统的经验决策 型工作模式转变为数据决策型工作模式,将公安交 通管理业务工作重心前移,全面形成预警提示、数

据支撑、科学研判的新型管理机制。因此通过新技

术平台的综合运用,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各项便民利 民举措的落实生效,这是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创新改

革的核心所在。

(二)融合传统的行业壁垒和业务区分,提高

交通管理业务工作效能

“互联网 +”思维模式最主要的目标功能是提

升工作效率,减少公共资源消耗和浪费,因此各级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以提升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效能 为目标,创新建立新型的业务办理流程和工作机制。一是将现行的交通管理业务办理面对面排队等候式

工作模式转变为互联网平台自由预约式工作模式,

为广大交通参与者安排提供科学灵活的业务办理时

间与地点,提供交通参与者能够通过互联网提交全

部证明材料的平台,降低交通参与者与公安交通管

理机关之间无谓的时间成本;二是将机动车或驾驶

人作为管理目标,打破原有的行业间壁垒,减少公

安交通管理业务与其他涉及交通参与者出行有关业

务之间不必要的程序性、表面性认证环节和认证证 明,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真正达到社会行政资源的

之间的障碍,全面创新建立“一站式”业务办理工 作模式,以机动车注册登记信息为源头实行机动车

安检、变更、转移、报废等车辆管理业务的扁平化,

以驾驶人申领核发驾驶证为源头实行驾驶人体检审

验、扣分学习、吊销执照等驾驶人管理业务的链条 化。通过业务办理流程的创新建立才能从根本上提

高公安交通管理各项业务的工作效能,这是公安交

通管理工作创新改革的重点内容。

(三)重新界定交通管理需求供给侧需求,提 升交通管理服务水平

“互联网 +”思维模式是国家层面提出的一项 战略性决策,是对传统交通管理业务工作的升级换 代,其实质是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因此 在中央提出深化公安改革的背景下,“互联网 +” 在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中的运用需要重新界定交通管 理需求供给侧需求。一是在建设智慧城市和智慧交 通的趋势下,突破原有的公安交通管理需求范畴, 将城市交通管理“行车难、停车难”、减少机动车

排放污染、提高公共交通承载率、实现公路客运安 全快速等,作为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创新改革、满足 道路交通系统需求的实现目标;二是利用物联网技 术实现道路交通管理与交通需求管理系统之间的深

度对接 [5]

,重新对重点区域和重点时间段交通出行

需求进行全面测算评估,有重点和针对性地提供交 通管理服务,最大限度满足交通参与者不同的交通

出行需求;三是依托机动车电子围栏技术 [6]

,全面

实现道路交通管理和社会治安管理的充分结合,更 好地实现公安交通管理社会公共服务的目标,提高

交通参与者的出行安全感和满意度。因此,利用物

联网技术和机动车电子围栏技术创造道路交通系统 新生态才能满足当前交通管理需求、综合提升交通 管理服务水平,这是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创新改革的

关键。

(四)优化行政管理结构和交通民警勤务模式,

突出垂直化管理的优点

“互联网 +”思维模式的最主要的实践基础是 将所有事件信息化,以实现耗费最少时间和最低社 会资源成本的解决方案。在交通管理工作中最主要 的表现就是建立高效科学的行政管理结构,对交通 民警工作方案和日常勤务模式适时进行优化设计, 及时为各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提供符合实际情况且 操作性强的选项,为交通管理工作提供最佳的选择

高效利用;三是深度清理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各业务 预案。一是减少行政管理中多余的层级和环节,对

61 李亚军:“互联网 +”背景下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创新改革研究

交通设施管理、交通隐患排查、交通违法处理、警 务综合查询、交通安保警卫任务等日常交通管理业 务,实现工作信息上报和指令执行垂直化管理;二 是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中充分利用交通民警、 执勤执法车辆和交通冲突在 PGIS 地图中集成显示

[7]

保障,同时要与交通运输、教育、卫生、安监等相 关部门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形成畅通的协调渠 道,建立日常会商、信息共享、重大事件共同决策 的新型工作模式。

(三)广泛开展媒体宣传,针对性地进行舆论

的功能 ,改革当前的以固定区域划分为基础的勤 引导 务设计方案,依托 PGIS 地图和交通事件质态分析

公安交通管理改革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焦 软件建立动态化的交通民警勤务模式,这也是建设 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重视宣传工作,利用传 智慧城市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三是将原有的以重点 统媒体和互联网媒体大力开展宣传,权威解读各项 交通参与者为目标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模式改革成 改革的意义、目标和具体任务;要细致宣传新型交 为对具体交通冲突和交通事件发布交通安全预警提 通管理业务办理流程、工作模式和交通参与者具备 示信息的宣传教育模式,同时探索建立交通安全宣 的权利义务。同时为了防止一哄而上的误解和炒作, 传教育反馈机制。因此,建立实现目标明确、内容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针对性地开展舆论引导,要与 直接、针对性强、便于接受的新型的行政管理模式 公安法制、网络安全等部门建立协商机制,提前排 和勤务模式才能有效地进行交通管理业务垂直化管 查预判各类舆论风险、加强舆情跟踪分析、化解网 理。这是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创新改革的重要特征。 络舆情热点,为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改革提供良好的

舆论环境。

三、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创新改革需要注意的

问题

四、结语

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创新改革是提升我国道路交

通管理科技信息化水平的一项主要内容,也是公安 机关社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在“互联网 +” 思维模式广泛运用的背景下,建成新型的公安交通 管理工作模式,对于提供便民利民服务、提高交通 管理工作效能、提升交通管理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 义。本文系统分析了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进行创新 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目标和需要注意的问题,目前 中央深化公安改革进入关键期,各级公安交通管理 部门应当从根源上破解制约我国道路交通管理工作 中存在的难题,紧紧抓住公安改革的契机,优化整 合现有资源,系统科学地实现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改 革目标,全面提升我国道路交通管理水平。

(一)坚定改革创新思路,稳妥有序推进

我国东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差异大,各地道路 交通系统和道路交通管理工作发展不平衡,公安交 通管理工作面对的出行需求和服务需求复杂多变, 因此进行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创新改革是一项系统工 程。要实现创新改革的目标和宏观战略构想,就必 须站在实践社会管理创新的层面上,各级公安交通 管理机关坚持一个改革思路、贯穿执行一个改革标 准、努力实现统一的改革目标。在改革过程中还需 要认真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破解改革中出现的难题, 充分整合各方资源运用智慧,依法、规范、稳妥、 有序地推动改革的每个步骤得到有效落实,提高改 革每个环节的操作性,让改革的成果真正为群众所 认可。

(二)完善配套保障机制,畅通协调沟通渠道 在改革过程中,要对涉及到的各种公安交通管

理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进行梳理、修订和完善,从

参考文献:

[1] 颜旭 . 浅谈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提升交通管理水平 [J]. 城市 道桥与防洪 , 2015(2) . [2] 汪峰 . 城市智能交通带来的思考 [J]. 中国安防 , 2014(17). [3] 姚宏宇 . 大数据与云计算 [J].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 2013(5). [4] 宫夏屹 , 李伯虎 , 柴旭东 , 谷牧 . 大数据平台技术综述 [J]. 法律上保障各项改革任务的依法推动和落实。公安

交通管理机关车辆管理、秩序管理、事故处理、宣 传教育等业务部门要建立完善的配套工作机制和工

系统仿真学报 , 2014(3) .

汪莉莉 . 智慧的大数据洞察新价值 [J]. 中国建设信息 , 作模式,为实现公安交通管理创新改革提供有效的 [5]

2013(6) .

( 下转第 67 页 )

62

姜春娇:试论治安实体主体化

[9] 郭建华 . 试论我国群防群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J]. 公安 [10] 秦声峰 , 陈东升 . 解码“民间 110”[J]. 浙江人大 ,2007(5).

学刊 ( 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10).

责任编辑:姚

On the Function of the Main Body of Public Security in Maintaining Public Order

JIANG Chun-jiao (The Chinese 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 Beijing 100038,China)

Abstract: Public security entity as objective reality has the dual attributes of the object of public security and

public security subject, which is not only the object of the security management role but also is the right-hand man of maintaining law and order. In view of the current needs of democratic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maintenance of social stability, promoting public security entity to complet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object of public security to security subjects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main role needs not only to analyze the multiple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social system, citizen consciousness, regional culture and the incentive system, but also actively innovate and promote such as “third party policing, mas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system of contracted responsibility for public order” and many other kinds of effective forms of helping achieve security entity transition. In this way, the harmonious and stable social order will be improved.

Key words: public security entity; subjectivity; order of public order

(上接第 62 页)

[6] 贺琰旻 . 电子围栏行业发展趋势探析与创新功能分析 [J].

[7] 陈飞 , 季君 . 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建设与应用 [J].

道路交通管理 , 2012(7).

中国安防 ,2013(3).

责任编辑:姚 林

A Study on the Innovative Reform of Public Security Traffic Management under

the “Internet Plus” Background

LI Ya-jun (Gansu Police Vocational College, Lanzhou 730046,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knowledge innovation practice, "Internet plus"

thinking gradually guides the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of the depth of integration. The public security traffic management is facing an important opportunity of reform and innovation. Therefore, in order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thinking and management concept, integrate the industry barriers and distinction, redefining the supply side demand of traffic management and constantly optimizing the administrative structure and traffic police service model are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Internet plu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ublic security traffic management reform and innovation, and also the key of the public security traffic management innovation and reform.

Key words: traffic management; Internet Plu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form and innovation

67

第6篇:公安工作创新

公安工作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

[ 作者:王羽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2更新时间:

2011-4-6文章录入:鄂温克旗公安局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关于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的阐述,即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安工作指明了方向,又对今后公安的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能否做好这三项重点工作,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生产力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但社会事业建设与经济发展还存在不协调的问题,特别是社会管理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能不能尽快改变这种状况,不仅是对公安机关执法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考验。我们要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加快社会管理建设。

一、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重要意义

(一)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协调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实践证明,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能够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有序的生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这就要求各级党委、政府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全局工作的视角,深入研究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条件下如何更好地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统筹抓好经济发展这一硬道理与和谐稳定这一硬任务,切实把深入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提高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科学化水平。

(二)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途径。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期,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这些既给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带来了巨大活力,也使社会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尤其是流动人口增多,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大量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一些重点地区存在的治

安乱点,刑释解教和社区矫正人员的帮教安置以及网络虚拟社会等等,给社会管理创新带来的困难与压力、挑战与考验,都要求我们积极主动地面对,开展有效的工作。而在新形势、新特点面前,我们原有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现阶段社会建设的客观规律,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路和方法,提高社会管理的效能和水平,并且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及时发现和解决现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有力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的重要举措。社会管理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直接关乎服务民众、改善民生、促进民和、维护民利、保障民安的重大责任。社会管理创新,是回应和满足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的一项重要举措。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越来越期待社会和谐、社区平安、民生改善。社会管理创新,就是要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让人民群众通过高效、有序的社会管理,感受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文明进步。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始终把维护人民权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使社会管理为民、利民、惠民更加突出。

(四)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提升社会管理效能和水平的必然选择。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建设水平的高低、社会管理能力的强弱,是衡量和检验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应当看到,随着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组织结构、人员结构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原有的社会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有些已不适应、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人民群众以及不同的社会群体对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而现阶段社会管理又面临着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如社会管理中服务与管理的关系如何处理好,管理者与管理对象如何形成良性互动,管理效能和水平如何提高,从源头上如何解决好一些地区和部门出现的管理分散、多头管而又不管、管不好、社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位、不到位以及社会管理现有的资源和力量整合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在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中认真改进和完善。社会管理效能

和水平的提高,关键是固本强基,夯实基层基础,应着力在体制机制上、组织推动上、狠抓落实上有所发展、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进而全面提升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科学化、人性化、制度化水平。

二、公安社会管理创新要找准突破口抓住关节点

(一)以政策法律为准绳,把握创新工作的支撑体

政策和法律是公安机关的行动准则和依据。公安机关是党领导下的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部门,公安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是国家的组织活动,是一种国家职能。公安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工作是凭借国家赋予公安机关的特殊行政权力去实现依法管理的目的,因此公安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活动具有法律的严肃性、强制性和法制性。公安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必须在忠实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大前提和大原则下进行,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不能一味地追求所谓的创新而忽视或背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家的法律法规。正因为公安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具有强烈的法制性,所以,就必须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执行法律,坚决依法进行管理。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首先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把学好法律用好法律作为行动创新的先决条件。在公安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领导者是关键,起着领导、组织、决策的重要作用。因此,领导干部要带头认真学习和掌握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吃透精神实质,树立正确的创新工作法制理念,并切实运用好法律。公安民警要认真研读涉及公安工作的法律法规,练好社会管理工作执法基本功。其次,要遵守法律法规,以法律法规作为创新工作的有力支撑。无论是对社会治安面的管理,还是对行业场所的管理等,都只能在法律法规的大原则下讲工作创新,决不能以超越或凌驾于法律之上搞创新工作。再次,要依法管理、依法开拓创新。创新是一项活动,也是一场革命,必须依法抓创新,在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工作中,要用好法律这个武器,活学活用,讲法律、讲政策、讲实效。

(二)以维护稳定为目标,找准创新工作的突破口

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公安机关的重要政治责任。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如何有效地着眼全局、正视现状、谋划发展、找准突破口,是创新工作的关键所在。众所周知,社会管理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涉及面极为广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社会管理创新,就是要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研究并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等,对传统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使社会能够形成更为良好的秩序,产生更为理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各级党委、政府及政法等部门的共同任务。基层公安机关在社会管理创新中要与时俱进,从维护社会持续稳定的目标中,极力寻求和突破社会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因此,基层公安机关应从社会管理的规律性中寻找工作的突破口。笔者认为,公安社会管理创新的突破口在于:一是从现有公安机关社会管理的整体机制和制度创新上求突破,全面而客观准确地掌握社会治安以及社会成员的具体状况为基础和前提,用改革的精神和科学发展的理念,大胆废弃不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社会管理陈旧机制,切实建立健全管用的新机制。二是从创新工作的实效性上求突破,充分依托于信息化管理技术和机制的支撑,不断丰富和完善信息化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对社会面的管理,尤其是加强有流动人口、特殊人群、重点部位、行业场所以及网络安全等精细化管理。三是从社会管理创新的理念上求突破,充分依托基层公安机关的职能,组织民警和发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创新管理工作手段,实现由单一的行政手段向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教育等手段转变。

(三)以务求实效为关键,抓住创新工作的关节点

推进公安社会管理创新,必须树立正确的创新理念。这不仅是创新的突破口问题,更是创新的关节点、着力点、动力点所在。当前,基层公安机关在社会管理中,对社会治安行政管理工作花了很大的力气,然而在一些地方由于管理的

理念没更新、管理的手段较滞后、管理的方法仍老套等原因,造成了管不胜管、防不胜防的被动局面。譬如,个别地方赌博成风、卖淫嫖娼禁而不止、特殊人群危害严重、治安混乱殃及众里、网络危及社会安全稳定、信访老户越级上访纠缠等现状。这些突出的问题,加重了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负荷。因此,基层公安机关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要转变观念,改进工作方法,切实抓住创新工作的关节点。一要加强社会治安面的控制。对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信访案件要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对合理的诉求要强化责任意识和结案意识,建立信访联动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信访缠诉案件。二要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运用好现行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以公安机关为主体,积极动员社区力量,解决警力不足、工作面宽量大、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切实搞好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三要加强特种行业和其它行业的管理。这些行业最容易滋生违犯犯罪的土壤,最容易引发刑事、治安案件,仅靠公安派出所、治安部门等例行检查是难以奏效的。对此,基层公安机关要充分发动行业自己管理自己和自己监督自己的办法,采取以公安为主体,实行“公安+协会”的办法,依靠行业协会这个社会群众性组织,加强日常性的依法经营管理教育和相互监督。四是加强特殊人群的管理。要建立完善公安与基层组织、基层单位、社会团体、家庭等帮教工作新机制,动态性地加强转化教育和常态性矫治工作,不抛弃、不放弃,尽力做好转化教育、监督管理和帮扶安置工作,树立教育挽救好一个人也是对社会的一大贡献的思想,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对社会稳定的危害。五要加强治安混乱地区的集中整治。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建立完善公安与乡镇、街道、综治部门等协作机制,发动群众和社会力量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并以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六要加强优质服务便民利民工作。社会管理创新也涉及到公安机关的服务质量问题。近年来,由于人口的流动性大、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人民群众对现有公安行政管理中一些办法有意见。比如:远在他乡的驾驶员,每年至少耽误10多天时间回老家交健康状况表。还比如:居民身份证的换补也十分麻烦,由于远在他乡自己的居民身份证被遗失了,也只能回老家补办。还有车辆在外搞营运或私家车在外地使用,每

年都要把车从数百里或数千里之外开回来搞车辆安全性能检测,的确太费事了。这些现实问题,老百姓有苦难言。对此,为方便群众,提供便利高效的优质服务,为何不可实现信息共享、积极探索便捷利民的新办法来力解民生之苦呢?

总之,我们要正确认识新时期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特点,紧紧围绕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开创进取,创新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社会管理工作的新路子,为新时期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7篇:市公安局创新工作打造特色亮点

亮点一:创新学习方法,推出机关向基层学习的新理念。市公安局以机关向基层学习为切入点,学习基层民警善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学习基层民警“一警多能”的本领,学习基层民警干工作底数清、情况明的踏实工作态度,学习基层民警首创精神。积极创新自选动作,掀起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新高潮。

亮点二:运用典型引路,着力转变不适应和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市公安局邀请了“全省公安机关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三项建设、创新工作方法”报告团在全市公安机关作巡回报告。报告团以开拓创新的精神,积极探索公安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突破了公安事业发展传统经验和模式的束缚。

亮点三:开展“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拓宽新形势下做群众工作的新路子。市公安局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以民警“大走访”为切入点,以访贫问苦走访、在情感上投入;以解决群众困难走访、在工作上进入;以网上交流走访、在思想上融入,积极主动地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努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最期盼的事情、最急需的服务。

亮点四:领导一线蹲查,切实增强领导干部现场指挥能力。市公安局采取“五个举措”,要求市、县局领导班子带头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坚持以民为本、服务群众,为民警作表率,切实提高了统筹兼顾各项公安工作的指挥能力。

亮点五:民警上调培训,努力提升民警执法办案水平。市公安局针对部分民警存在的法律水平低、执法能力差等问题,采取“四大举措”,即跟班工作、网络教学、以会代训、定期考试,对全体民警进行法制培训,努力提升民警执法办案水平。

亮点六:开展“五个一”活动,切实提高全体民警综合素质。市公安局为了走素质强警之路,着力培养民警驾驭治安局势、处理复杂问题能力,成为新时期具有高科技知识、高素质结构、高技术技能、高强度体能的素质型、实践型、创新型、应用型公安人才,开展了一系列强化学习教育培训“五个一”活动。

亮点七:出台十项制度,探索有效保障和促进公安科学发展落实的工作机制。出台了交通管理方面的《服务外商五项措施》;户政管理方面的《户籍管理23条便民措施》;治安管理方面的《抚州市公安局治安管理6项便民利民措施》;规范执法方面的《规范局领导对局机关办理案件审批权限的意见》、《抚州市公安局取保候审实施办法》和《抚州市公安机关执法质量考评实施细则》;服务企业方面的《全市经侦部门服务企业发展8项措施》;队伍管理方面的《抚州市公安机关考勤办法》;队伍建设方面的《抚州市公安局提高机关全体民警综合素质的实施意见》和《提高公安民警教育培训质

量的意见》。

第8篇:和谐警民关系促进壤塘公安工作创新发展

壤塘县公安局围绕加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积极构建“警爱民、民拥警、警为民、民助警”的新型警民关系这个重要主题,认真组织干警开展公安民警“大走访”暨“开门评警”活动,形成全局民警大走访的局面,掀起“大走访”活动热潮。

开门评警,就是把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检验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公安工作成绩的评判权交给人民群众。接受群众监督,倾听群众意见,使广大民警更加深入群众,关注民生,能够听到群众的真实声音,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社情民意,从人民群众期待的地方做起,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树立向人民群众负责的工作理念和责任意识,使公安工作能够更多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意愿。

在开门评警活动中,壤塘县公安局党委决定一个业务部门联系、帮带一个派出所,局领导及业务部门负责人定期不定期到联系、帮带的派出所检查、指导基层基础工作开展情况,通过这一举措,转变了基层派出所民警的思想观念,改进了工作作风,杜绝了“门难进、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现象的发生,使干警真正“知民情、解民意、贴民心”,在全局上下形成了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良好氛围。 在“一乡一所”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壤塘县公安局紧紧抓住牧(社)区、农村、寺庙、校园警务室建设,推动乡村

警务前移,并把它例为积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重要载体,充分调动民警积极性,采取多种措施,把警务室真正建成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主阵地,建成贴近人民群众的“连心桥”,使社区民警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第9篇:公安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调研报告

目前,公安机关如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任务十分繁重,特别是社会管理还存在个别薄弱环节。能不能改变这种状况,不仅是对公安机关执法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考验。界首市分安局结合我市公安工作实际提出了2011社会管理创新“十项重点任务”,有序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深入开展,不断完善管理服务,提高公安机关驾驭社会治安复杂局势的能力和水平,这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广大群众的期盼。

结合我便民警务站所分管工作。通过走访、现场调查、座谈等方法,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开展了调研。

一、做好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启示:

(一)信息化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推进器”

从调研情况来看,黄果树分局的信息化建设虽说不是很精细,但是发挥的作用是很明显的。 近年来,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新机制、新手段、新方法,着力提高了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首先,我们建立完善情报信息定期会商研判机制,进一步提高了信息服务社会管理工作的能力。其次,他们积极探索合作工作机制,在明确各部门、各警种社会管理职责的基础上,建立完善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工作体系,促进了管理效能的整体提升。此外,

我们积极推动情报信息从战术应用到战略应用、从操作应用到决策应用、从表层到深层应用的转变,全力提高了社会管理水平。

成功的实践让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及时有效利用信息化建设成果,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一条有效途径。从一定意义上说,信息化已经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有力“推进器”。

(二)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

社会管理领域有许多新课题需要我们去探索解决,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这项工作不是公安一家的事情,也不是公安一家能做好的事情。必须将这项工作置于党委政府社会管理创新这个母系统中,紧贴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来谋划布局,联动其他政府职能部门,并让群众积极参与进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这样,部门联动、监控到位、群众主动、才能真正提高社会服务管理系统的效率。

同时,社会管理创新还包括人口、特业场所、虚拟社会和公共安全管理等子系统,其核心是提高驾驭社会治安大局的能力。这方面,黄果树分局以创“平安满意黄果树”为目标,围绕旅游经济发展做文章,通过大走访、大调解、大防控等措施,狠打犯罪,主动服务,为群众提供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确保了来景区的中外游客的平安。

(三)公安机关内部机制创新是前提

要创新社会管理,首先应从公安机关内部机制进行创新,挖掘队伍潜质,调动民警的责任心,真正做到让优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劣者汰。反之,如果内部机制不创新,无法激活队伍的活力,那么社会管理创新也就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比如解决警力不足问题,一方面要增加总警力,另一方面还要向内挖掘潜力,要优化配置和有效整合警力资源。

二、做好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建议:

(一)创新信息研判机制,在提高预防、发现和打击犯罪的效能上下功夫。

一是要坚持以情报信息支撑决策、引领实战、指导防范,进一步健全完善情报信息网络,切实把触角延伸到村(居)、单位和场所,及时获取动态性、苗头性、倾向性情报信息,实现精细管理、精确防控、精准打击。二是要加强流动人口情报信息研判,定期分析流动人口流向、高危人群、打击处理的外来违法犯罪分子等情况,科学指导警力投向,把有限的警力和资源集中到违法犯罪高危人员和容易遭受侵害的弱势群体上来,做到抓两头、带中间,抓重点、带一般,发挥打防控整体合力。三是要充分发挥公安机关流动人口信息全面、鲜活的优势,紧紧围绕经济转型升级、劳动力需求、城镇布局、社区建设、公共设施配套等经济社会建设事项,加强对流动人口数量、结构、状态的分析,科学评估人口流动态势和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积极会同有关部门超前研究针对性措施,着力化解潜在风险和矛盾。五是要坚持全警动员,全警动手,谁办理,谁采集。对违法犯罪人员,一律按规范流程采集信息资料。另一方面,要结合本地案例,借鉴外地经验,

归纳研究网上排查、网上串案、网上辨认、网上控赃等网上战法,及时推广运用,大力开展网上作战,不断提高办案水平和效率。

(二)创新服务管理措施,在提高管理针对性、主动性上下功夫。

要把“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及“以信息管人”等多种服务管理措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落实“以证管人”措施。要使流动人口凭《居住证》就可以享受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待遇,实现管理与服务、维护稳定与激发活力的有机统一,同时调动流动人口登记办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在队伍建设上创新。

在公安工作中,队伍是根本也是保证,实现社会管理创新,提升公安队伍建设水平是基本前提。我们创新警务运行机制,实现对动态社会的有效控制,建立科学、高效、规范、务实的警务工作运行模式;立足实战实现打防控有机衔接,将警力向案件、事故高发时段、防范薄弱时段倾斜,提高街面见警率,实行错时工作制,变“被动警务”为“主动警务”;鼓励和支持基层大胆创新,改进绩效考评方式,科学评估各单位和民警工作成效,调动和激发广大民警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工作中创新监督机制,在狠抓工作落实上下功夫,建立和完善督察、执法、接受群众举报、特邀监督员、党风廉政建设等规章制度,充分发挥政工、纪检、督察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坚决防止执法不作为、

乱作为等问题,树立公安队伍良好形象,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

上一篇:道路硬化安全管理措施下一篇:第一条我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