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工作的几点思考

2024-06-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公安工作的几点思考(精选8篇)

公安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1

深圳市公安局南园派出所刑警队副队长 李笑杰

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转变,这是我们常说的社会转型时期。在这一时期,社会利益分配发生了重大变化,个人之间利益差别越拉越大,产生了利益分配的矛盾和冲突,人们的社会价值导向呈现了多元并存的情况。一部分人往往注重自我和实现自我价值,缺乏良知和起码的社会责任感,如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玩乐主义等等,当其超常的物质欲望和精神欲望通过正常途径得不到满足时,便采取越轨的手段以求解决。因此,在人、财、物大量集中的城市,犯罪问题日益突出,社会治安形势也日益严峻。

一个城市在相同的历史时期,其犯罪率的高低,基本反映了社会的治安状况。改革开放之前,人们常常谈及低犯罪率的问题,其实并不是社会治安好的标志,而是生产力低下的表现。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犯罪率逐年上升,如果站在历史的高度来看问题,这应该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这在世界近代文明史上也不乏先例。不论是在十九世纪法、德、俄等国的工业革命初期,或者二十世纪发展中国家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的进程中,虽然各国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的特点有所不同,但却无一例外地出现了犯罪率激增的现象。可以说,几乎没有一个国家能够避免现代化进程的副结果,那就是“惊人的犯罪率增长的痛苦折磨”。美国社会学家谢利·路易丝在《犯罪与现代化》一书中说:“由于社会日益城市化,曾经一度是城市居民生活的局部问题变成影响现代化生存的性质和阻碍许多国家未来发展进程的问题,犯罪已成为现代化方面最明显和最重要的代价之一。”因此,我国在改革开放状态下犯罪率相对上升也并非不正常,关键要看我们如何去遏制它。

在这一时期,公安机关如何去做好社会治安的控防工作?如何有效地打击犯罪?如何加强对队伍的建设?笔者从事警务工作十余年,对此进行了长期的思索,现就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重新评估公安机关的服务职能

公安机关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人民警察法》规定,公安机关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保护公共财产,预防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在此,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公安机关作为“公权”的行使机关,不仅肩负着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任务,还肩负着保护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等“私权”的任务。“公权”的行为集中表现在“保卫”、“维护”、“惩治”等具有国家权力特征的字眼上。

无可否认,“公权”的依 法行使,能更好的为“私权”服务。但要明确的是,并非任何“私权”都会得到“公权”的保护。“公权”的服务,应当是“维护、保护、预防、制止和惩治”等带有国家权力性质的行为。要得到“公权”的保护,“私权”必须是合法的,并且在法律、法规规定范畴之内,同时属于国家某种机关管辖的范围。事实上,公安机关的服务功能,正在偏离公安机关的工作任务,全社会的服务功能有向公安机关集中的趋势。有些地方的公安机关领导不切实际的打出了“有困难找警察”的口号,并对此大力渲染,无形中群众认为警察成了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邻里吵架、夫妻吵架,群众不找居委会,找警察;欠债纠纷不找法院,又是找警察。公安民警处理起来左右为难,疲于奔命,事实上警察对有些事情也根本无法处理。这种耗时、费力的工作,牵制了公安机关投入对社会治安控防的大量警力。浙江大学一位从事行政法学研究的教授认为,“模糊不清的承诺,其实是对滥用公共资源行为的一种纵容。警察是公共服务机构,他为个人提供服务时,应该是求助确实力所不及并且为

‘急、难、险’的情况。”

我们并非否认公安机关的服务职能,为考虑达到公众的满意而进行的单纯服务等层面的优化警察勤务规划有必要,但在治安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对公安机关的服务职能进行审慎的再认识。笔者认为,现阶段公安机关的服务应当主要围绕维护社会稳定的主流任务而不是对个体公民某些“私权”的满足和服务,服务应当是对公民的“共同私权”的服务,服务应当是公安机关职权、义务范围之内的“便民、利民、为民”措施。公安机关从有些不必要的“服务”中解脱出大量警力对社会面进行控防,集中精力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改善治安环境,增加公众的安全感,这其实是对人民群众最大的服务,更能体现人民警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美、英等西方国家在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中,针对社会犯罪激增的情况,从来都是以强化打击犯罪来服务社会公众,未见有号召警察来全方位满足公民个体“私权”的服务。我国在此社会转型、治安形势严峻时期,由警察来对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是不现实的。

二、对公安机关现有体制模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现有的公安体制架构基本在沿用六七十年代的办公模式,虽然有些地方的公安机关进行过改革创新,但尝试得不够彻底,其实也是“换汤”式的改革,未能从根本上提高警队的战斗力,甚至改革之后战斗力有所削弱。旧模式在新形势下日益显露其弊端,主要表现在:配置警力不合理,机构分散,业务重叠,多头领导,公安资源浪费严重。这绝非危言耸听,只要我们审慎的对现有机构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上述弊端。如巡警的配置,现状是市局一级机构设支队,分局再设大队,大队下面设置中队,具体巡务由中队负责。支队、大队两级各有办公机关及机关警务人员,而且人数众多。在关系上,支队对大队进行业务指导,分局则对大队直接领导。正是由于“指导”、“直接领导”的原因,造成了两级机关的生存空间,从而使得在这个空间中漂浮着大量的富余警力。我们试想,如果剔除了“指导”、“直接领导”,两级机关可以抽出多少警力?机关每年所使用的经费又可以节省多少?这个不难计算。长期以来,在公安部门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改革从未更断,措施不断更新,但效果却不理想,刑事案件仍然居高不下。这是什么原因呢?笔者认为,这是由于公安机关只关注公安资源的投入和使用,而对结果和投入缺乏相应的成本观念。则投入时“不计成本”,而对于投入以后产生的效益不能进行可行的测定和评价,因此就出现了警察部门内部存在大量的无效警力和负效警力。上述巡警的问题亦是基于这个原因。

警力隶属多头,难以集中使用,这是公安资源浪费的另一个重要现象。如在路上巡逻的警察,除了交警,还有巡警,甚至再有派出所的民警,三种警察分属不同部门,多头领导,警务安排各自为主,任务重复,难道这还不是浪费?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要形成拳头,必须五指收拢。这是“拳头理论”,也是常识。拳头的力量比手指的力量大,使用警力亦是同一道理。用“拳头理论”及“成本理论”来指导公安体制改革,将大部分的机关警力直接设置在最基层,充实第一线的警力,我们还会抱怨“警力不足”吗?

“警力不足”是相对的概念。何谓“足”,何谓“不足”,没有统一的标准。从基层派出所的角度来看,搞基础警务工作,每天不断的忙,没完没了,加班加点,警力确是“不足”。但在有些机关部门,上班一杯茶,一份报纸,消闲自在等下班,这不止是警力“充足”,甚至是富余。所以,公安部门长期出现了劳动量两极分化的现象。我们用家庭理论来考察,一家五口人,如果大哥忙,兄弟还可以过来帮忙,大家分担,很快就把事情办完。但是,现在的公安机关部门之间只能是邻里关系,邻居帮忙与否不是义务,而是出于自愿。如果基层派出所作为一个家庭,其他机关部门即是邻居,警力长期得不到集中使用,问题的症结就出于此。我国现在流行的与发达国家警力万人比的数字攀比观念,这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信息时代来临,世界各国正沿着“全球一体化”的轨道发展,我国亦不例外,因此,现代的警务工作出现了全新的理念。公民认为:政府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公众,而供养政府及政府工作人员的所有经费又是取之于民的税收,作为有纳税义务的公民理性的思考是,既要从政府处获得高质量、全方位的服务,又不愿增加赋税。所以,公众的一致愿望是建立“小政府,大社会”的公共运作模式。基于公众的统一愿望,各国政府正在调整公共财政支出体系,精简机构及人员,以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警察部门作为政府最大的部门之一,各国政府亦在有效地控制投入,以防止其不断膨胀。作为警察机构,一定要摒弃传统的扩充人员、加大投入的旧思维,而要从内部挖掘增加警力的潜力。我们公安机关一直以来亦进行精简机关人员之类的改革,充实了基层部分警力,但未抓住问题的本质,未起到解决基层警力不足的根本作用。现代的警务规划必须以效率、效益最大化为原则,警务安排中不能出现任何无效率和浪费现象,因此,公安机关必须痛下决心,对机关架构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砍掉没必要存在于市局、分局的二级机构,将人员、业务直接放在基层。粗略计算,以深圳为例,单是“巡所”一体化,就可以为基层派出增加近百分之一百的警力。这样规模的第一线基层警力,没有理由搞不好社会治安工作。

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西方国家的警察部门管理出现了全新的理念,称为“第五次警务革命”,这对我国公安机关的微观管理有极好的借鉴作用。他们主张通过市场机制来完善警察内务管理,其基本观点包括: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在管理上无本质的差别;私营部门管理具有优越性;借用私营部门管理模式来重塑警察形象。因此,成本预算成为警察局长必须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即安排一个警力必须能发挥最大的效益。这要求警察局长不仅是警察工作的行家里手,而且还应是会精打细算的老板。事实上,这个理论在一些发达国家的警务规划中已经得到运用,如:警务安排执行严格的分班制度;警力安排根据警察工作量作弹性变化;为节省警察投入,在安排内勤工作人员时招募一批有技术、待遇低的文职人员等措施。在指导警务外部工作时,他们用经济学的观点来分析警察机构长期存在的困境,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独到办法。它认为“没有任何逻辑理由证明公共服务必须由政府官僚机构来提供”。既然警察机构内部问题重重且历次改革收效甚微,那么最好的出路是打破警察的垄断地位,建立公私组织之间的竞争,从而使公民得到自由选择的机会。

上述的警务理念,与警察的实际工作相联系,也许对传统的警察业务必须由国家警察包办的认识提出了挑战。但是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把除属于国家警察权范畴的强制措施和执法活动外的警察管理、保护、救护、服务等职能交由社会其他组织来履行,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社会公众很满意。如果我们公安机关借鉴其合理的成分,对内勤人员亦使用社会招募的技术人员,并将警察的部分服务业务交由社会其他组织来履行,我们可以节约近三分之一的公安资源。

三、“最好的社会政策是最好的刑事政策”

这是德国犯罪学家李斯特说的话,在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一直被政府、犯罪控防专家奉为至理名言,亦是他们在进行犯罪预防工作时奉行的准则。他们认为,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控制犯罪是社会的责任,警察只是刑事司法系统的一部分,而刑事司法系统又是政府的一部分,所以仅仅依靠警察来控制犯罪是不可能的,而必须由政府乃至全社会共同参与。/犯罪问题

没有国界之分,有共通的特点,笔者认为李斯特的这句话也应该成为我国对社会治安管理、犯罪预防的至理名言。

社会政策是一个宏观的概念,涉及政府对社会进行宏观调控,对自身行为、企业行为、公民行为进行规范,从源头对社会控制、治理、防范等等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它包括法律、法规、政府的所有成文文件等等,范围广大。众所周知,完善的社会政策,可以创造优良的社会环境,当然包括优良的社会治安环境。长期以来,我们政府在致力完善社会主义的法制体系,法治观念深入民心,这些都是社会政策日趋完善的标志。但是,在很多领域内,还存在法律的空白地带。地方政府在进行行政管理时,缺乏深入调研工作,并未制定或未完善地制定相关的社会政策,或者在制定有关政策时未综合考虑解决治安隐患问题,在源头上对社会治安的不稳定因素得不到有效遏制。政府要求公安机关对违法犯罪分子保持高压态势,严打一浪接一浪,专项治理运动一个接一个,往往是运动期间治安形势好转,运动一过即沉渣泛起。如抢盗机动车辆案件,公安机关不断的打击,案仍有增无减的发,这是什么原因?说明了我们的工作未抓住本质,即治标未治本。政府应对此进行深入调研。重视打击之外,重要的还是防,要“打防并举”。当然公安机关的控防工作很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对源头的防。卫星定位系统对机动车的防盗抢效果很好,为什么政府对机动车销售时不将之进行捆绑销售的立法?同样道理,房地产市场也应与室内红外线防盗系统进行捆绑销售。完善的控防措施必然可以遏制大量的治安、刑事案件的发生。在英国,针对社会出现大量盗抢手机的案件,政府对手机进行了登记、凭登记牌转机、上网的立法,如果公民使用非经登记的手机,便可认定为刑事罪行,遏制了销赃市场,此类案件一下子大幅降低。这就是社会政策所起的积极作用。

关于西方国家重视犯罪预防的情况,在此不妨作一赘述,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1)美国:60年代末,美国联邦政府建立了法律实施局。它的作用是把联邦的税收转给各州和地方政府进一步进行犯罪控制,以想尽对策来减少犯罪。1980年,美国又成立了“国家犯罪预防委员会”,它关心年轻人,重视宣传工作,强调犯罪预防会使美国人生活过得更美好。

(2)瑞典:1974年,瑞典国会通过了一项法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犯罪预防委员会”。起初,该委员会的活动主要是研究与审判系统有关的问题,后来研究的重点逐步集中在犯罪预防和对这些估计上,并把犯罪预防作为首要任务。它的第一个措施就是改进各个组织的犯罪预防方法,依靠社会力量同犯罪作斗争。它重视观察、分析及预测犯罪的发展,研究犯罪的起因、阻止犯罪的方法和估价,强调犯罪预防一定要形成组织,要重视调查研究,并且对实施的方法要进行评估。

(3)荷兰:1986年,荷兰政府开始实施一项犯罪预防计划,它包括50多项系统工程。如为失业者提供看管自行车的工作,在商店协助警察打击扒手,举行女子自卫讲座等等工程。该国50多个市政府都成立有犯罪预防的协调单位,通过警察及不同的城市管理部门间的合作来寻找同犯罪作斗争的方法。

(4)法国:1983年,法国建立了“国家犯罪预防委员会”,地方700个城镇和地区亦建立了犯罪预防委员会来预防犯罪。这些委员会的成员有选举出来的官员,地方基建、教育、劳动、司法长官、警察和一些私人组织的代表,他们探讨犯罪的原因,达成一致协议后采取合适的预防措施,同时实施许多预防犯罪的工程来控制犯罪。

(5)加拿大:在该国,有关社会、卫生、住房和经济发展计划也被列入“社会安全网”的一部分,通过这些政策来预防某种具体的犯罪。如在80年代,卫生福利部接管了全国禁毒战略计划、全国反对酒后开车计划和全国预防家庭暴力计划的预防犯罪领导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为建立一个更加安全的社会,加拿大政府还建立了预防犯罪的网络体系,通过了城市安全和预防犯罪的政策。这个政策包括由司法部、检察署、卫生福利部、国务部、劳工移民部和加拿大抵押住房公司建立的一项新的计划。这项计划起到了预防犯罪行动情报交换所的作用。

从上面有关国家的情况看来,政府在犯罪预防方面起了主要作用。因此,我们政府应积极借鉴其合理成分,加强与公安机关的联动机制,加强对社会治安、犯罪问题的调研工作,准确、及时地将动态信息反馈给政府决策层。政府要据此对社会治安进行通盘考虑,对可以预防的犯罪,政府要从宏观政策上设置防范障碍,增加社会投入,加大犯罪成本,进行综合治理,毕竟治理社会治安工作并不是公安一家的事。在西方国家,理性的公民均一致认为管理社会治安是全社会的事。我们政府在制定有关法律、法规时,再不能固守传统的“报复”性立法观念(如触犯了某条文,以犯罪论,处多少年徒刑。此即报复性立法),而要以犯罪预防的理念,在法律、法规中增加预防犯罪的条文,对社会治安控防加大立法力度。尽管立法时有可能触犯了部分人的利益,但如果对社会整体、对社会治安大环境有利,必然为广大群众所欢迎。

四、加强对警队的法治建设

对公安民警的行为进行规范,“根本大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针对警务人员的专业行为、业务行为还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等等。另外,对于警务人员的操守亦规定了严格的廉政准则,各个警种还有相应的行为规章。地方的公安机关为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亦相应制定有关行为规范。公安民警作为政府公务员,还必须遵守公务员的有关准则。总的情况给人看来,为约束公安民警的行为,各种法律、法规、规章五花百门,琳琅满目,如同货架子,上面各种商品应有尽有。而且各种法律、法规、规章,存在着不同的处理标准,或者适用时存在多重性,这样极易导致“惩罚选择”:如追究某些人,不追究某些人;或者重追究某些人,轻追究某些人。有法治理念的人均认为:有选择的使用法律、法规,这是一种粗暴的专横的行为,这种行为远离法治的精神,其实是“人治”的表现。笔者无意否认对人民警察加强管理的意义,毕竟公安民警是准军事性质的队伍。但是在我国日益提倡法治精神的今天,党中央反复强调依法治国的方略,公安机关作为政府最大的公务员队伍,是否更应加强依法治警?

依法治警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口号。如果只是口号,那么我们警察就会生活在“个人意志”之中,那么警察的每一个行动、每一个行为都将不是出于自己的良心的要求,不是出于道德感情的要求,不是出于法治精神的要求,而是为了符合“某个人的意志”,这样,警察的行为不是为了生活而生活,而是为了“某个人的意志”而生活。因此,依法治警首要解决的是,规范警察的行为要“依法而治”,而不是凭“某个人的意志”而治,“个人意志”必须通过“法”或严格的纪律制度来表现。广大民警迫切要求的是立法部门给民警制定一部严谨的可操作的完整的行为法典,而不是东一篇西一篇的行为规范。

在现实的队伍管理当中,传统的做法基本是对民警进行“填鸭”式的教育方式,这种方式亦远离法治的要义。笔者认为,抓队伍建设必须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而要加强“本质教育”。

公安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2

一、律师担任公安维权律师的意义

当前,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 各种现象复杂多变, 作为执法部门的公安机关, 其执法活动时常处在严峻恶劣的环境中, 时而会遭遇各个方面的干扰、阻碍和侵害, 究其原因多种多样, 有因为对公安机关责职不理解引起;有因为个别不良媒体对公安作负面宣传引起;还有因为公安内部极少数民警自我维权意识和能力不强引起等等。因此, 公安机关和民警如何维权, 如何理性维权、如何依法维权, 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性问题。这工作做得好与否直接关系到公安机关的威信和形象能否得以维护, 关系到正常执法活动能否得以开展, 关系到自身权益能否得到保护的大事。律师作为国家的法律工作者, 相比具有更强的维权意识, 更系统的维权知识, 更专业的维权能力;同时律师也需要有更多更大更好的舞台展现自己, 发挥自己的特有作用。因此, 通过律师出任公安的维权律师, 加强双方的合作对公安而言有利于维护民警的合法利益, 有利于维护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 确保公安民警的维权工作取得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高度统一;对律师而言, 有利于拓展律师业务, 扩大律师影响, 提升服务层次, 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 共创公平、正义、和谐、文明的法治新环境做出贡献, 实现双方共赢。

二、律师担任公安维权律师的职责

(一) 维权律师应当对公安民警的执法活动担当咨询者

公安机关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 依法管理社会治安, 行使国家的行政管理权, 同时又依法侦查刑事案件, 行使国家的司法权。其性质既有行政性又有司法性, 其正常工作无不涉及行政法律和刑事法律, 作为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人民警察就是运用行政和刑事法律、法规管理国家和打击犯罪的具体实施者。民警对法律、法规的掌握运用得好坏直接关系到行政管理和刑事司法的公正、公平、准确。因此, 民警需要全面掌握众多的行政和刑事法律、政策, 但由于众多民警日常工作繁忙, 难以静下心去钻研法律, 特别是对新颁布的法律、法规也会出现未及时跟上, 从而出现对有关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认识出现问题, 需要有一个相对于其更懂和懂得更全的律师去服务, 在其需要时担当咨询者, 为其解惑释疑。

(二) 维权律师在公安民警因执法活动受到侵权时担当维权者

目前, 我国也处在社会矛盾的高发期, 公安机关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部门, 在行使管理权时面对的行政相对人众多, 由于他们的文化程度不同, 工作性质各异, 少数人受到传统观念和少数不正确的媒体负面影响, 在与公安机关的交往中, 时而会出现将其不满情绪转嫁到民警身上, 对民警进行言语和肢体上的损害, 甚至还对民警进行诬告、诬陷, 侵犯民警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 使民警的人格受到侮辱, 形象受到污损, 身体健康受到伤害, 生命受到威胁, 以及财产权受到侵害。民警一旦碰到这类事常因涉及本人而左右为难, 少数所在公安机关也会出现处理了对方怕其信访纠缠, 不处理又怕缺少对民警应有的保护, 思想上左右二难。少数单位就产生了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的思想, 劝说民警让步息事宁人, 民警出于无奈违心接受, 从而使民警工作受影响, 权益未受到应有保护。特别是有时一旦发生纠纷, 对方对公安往往会产生不正确思想, 对你公安做得对的或说得对的话, 对其来说也成了错的东西, 甚至可能成为激化矛盾的导火索。如果有了维权律师就可以担当其维权者, 所在单位可以将案件交由律师依法办理, 这时律师的特殊身份出现对问题进行剖析明确责任, 对方对此时常相对较易接受, 往往能起到化解矛盾的作用。这样既解决了双方的矛盾, 又维护了民警的权益, 体现了单位对民警的关心, 更好地调动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 更大程度上维护了公安机关的威信和形象。如有一乡镇派出所民警因该镇处理某违章建筑工作需要一同前去配合, 在处理中那农户对镇工作人员进行谩骂和肢体上的推拉, 情况较为危急, 那民警出手阻止, 由于双方的共同作用原因那农户受伤致残, 要求公案机关赔偿数十万元, 并以民警越权等为由几年来到处上访, 对公安的正确答复根本不加考虑, 严重影响了那民警的正常工作, 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秩序。最后通过政府、律师等部门多方多次协调工作达成酌情补偿的和解协议, 使多年的矛盾得以解决。

(三) 维权律师对公安的行政建章立制担当指导者

公安机关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 依法行政, 依法管理国家事务是其职责所在。在法制建设日益加强的今天, 与公安交往的行政相对人已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和政策水平, 公安机关的一切作为更应做到依法行政, 遵循政策和规章制度, 因此公安内部的行政建章立制工作显得更为重要, 并成为经常性工作。为适应新的工作需要, 对以往没有的要建立, 对过期不适用时的要清理, 对不完善的要及时修正。那怕是一些对外公开的通知、布告、决定同样也要慎之又慎, 杜绝出错, 如有差错那怕是一点点也会遭之公众议论, 有损公安机关报的形象。律师与民警相比大多具有因职业而生的咬文嚼字、字字斟酌、通晓法律、讲究逻辑等优势, 如有需要, 维权律师可以担起公安行政建章立制方面的重任, 参照和运用立法学的理论知识对其进行仔细而系统地研究审查, 从合法性、协调性、逻辑性, 完整性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 防止出现与上位法抵触、逻辑上矛盾、语法和文字上不当等错误。具体工作可分以下几步:一是熟悉事由, 调查收集信息。要围绕主题事先作好必要的调查了解, 熟悉建章立制的目的, 收集相关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上级的规范性文件、本部门原有的规定, 纵横二方面全面掌握, 确保所立规章的合法性, 合理性, 与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保持一致性。

二是精通逻辑, 掌握文字语法。规章制度的适用对象为不特定的多数人, 他们中许多都受过高等教育, 不乏精通法律的人, 对文字和语法都有较好的把握, 超过律师的也不乏其人, 因此律师在建章立制作更应高度重视, 对规章制度的上下、前后内容从逻辑上进行审查, 防止出现矛盾等逻辑上错误, 对每字每句进行仔细推敲杜绝文字和语法上问题。

三是参照借鉴立法法和立法学原理。对一事由进行完整的建章立制从一定角度来说类似于法律的制定, 因此立法法和立法学的许多原理和技巧对公安的行政建章立制工作很有借鉴的价值, 如采用什么形式的标题, 制定的依据和目的是什么, 章节和条、款、目的布局及如何概括和归纳等对建章立制很有帮助。

(四) 维权律师对公安的专业学习担当讲授者

这是对维权律师提出的更高要求, 是对维权律师的实力挑战。目前的民警绝大多数从警察院校毕业, 对治安等公安专业方面的知识本身具有较高理论知识, 律师不一定有什么优势, 因此维权律师要取长补短, 对薄弱环节更应加强专业学习, 加强对疑难问题的研究;要在刑事和民事法律方面充分发挥优势, 帮助其解决复杂疑难问题;要时刻关心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出台, 及时向民警提供更实用、更完整的法律知识, 满足其工作需要。

三、律师担任公安维权律师的自身要求

从面上看, 维权律师的工作与律师其他工作没有本质区别, 均是为当事方提供法律帮助, 维护其合法权益。但是由于维权律师的委托人是具有行政管理权和司法权的公安机关, 具有相当特殊性, 从而决定了维权工作要比担任一般政府部门的法律顾问要求更高, 难度更大, 因此对维权律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维权工作实际, 维权律师应具备以下主要素养。

(一) 要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政治敏锐性

这是维权工作的政治保障, 在维权工作中, 应当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三个原则, 切实承担起保障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

(二) 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这是充分保护民警合法权益的理论保障。维权律师要重点加强工作中接触少的理论学习, 如治安、入境管理、毒品等。

(三) 具有较大较好的社会影响力, 这是维权工作能否真正得以展开和真正取得实效的社会基础

如果维权律师本身有不良执业纪录, 群众基础和公众影响不好, 他的一言一行就会被打折, 就难以很好地开展维权工作, 维权就可能成为一种摆设。

公安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3

关键词:先进典型;宣传;队伍建设;榜样

在公安队伍中开展先进典型宣传是公安机关一项长期坚持的任务,对推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有着非常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公安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客观上要求各级公安机关应当更加重视公安先进典型宣传,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公安工作中的作用,让先进典型成为公安队伍的主旋律,努力打造一支人民满意的公安队伍。

一、搞好公安先进典型宣传的意义

第一:有助于树立公安队伍的良好形象。先进典型是广大人民警察的杰出代表,他们始终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在打击敌人、惩治犯罪、维护治安、服务群众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长期扎根基层一线、立足本职、无私奉献、心系百姓、服务群众,是新时期人民警察良好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挖掘、培养先進典型,宣传、表彰他们的先进事迹,使其家喻户晓,有助于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有助于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理解、支持公安工作,有助于提高公安队伍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第二:有助于提高公安工作的整体水平。

首先:先进典型来源于广大人民警察中间,来源于公安工作的实践之中,他们的先进事迹对广大人民警察来说具有强烈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号召力。我们公安思想政治工作者就是要运用身边榜样的力量,倡导先进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帮助民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典型示范为引领,激发民警在各项工作中创先争优,提升工作水平,从而达到推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良好发展。

其次:先进典型是公安工作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工作创新,是引航公安工作前进的力量源泉。全国各级公安机关涌现出大量的先进典型事迹,是无数人民警察开拓创新的结果,把这些先进典型事迹、先进工作经验进行总结、研究,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工作经验、工作方法,然后再指导公安工作,用新思维、新方法来不断推动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例如1995年,公安部将济南交警在队伍建设、公安执法、为民服务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然后向全国公安机关推广,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了向济南交警学习活动,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变了公安队伍中存在的纪律松弛、作风涣散、执法不严的现状,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产生了长期而广泛的社会影响。

第三:有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公安先进典型是全国先进典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与其他行业的先进典型一样,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时代的先锋,社会的典范,人民的楷模,他们体现了时代的精神,代表着社会的进步,是实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榜样。大力宣传公安先进典型,用先进典型的生动事例来教育人、影响人,激励人们追求崇高、积极向上,不断提升自身的文明境界,达到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效果。

二、如何推动公安先进典型宣传工作的发展

典型宣传能够树警魂、聚警心、强警力,这在公安内部已成为一种共识。新时期如何进一步加强公安先进典型宣传工作,是摆在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公安政工宣传部门面前的新课题。我认为新时期进行公安典型宣传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公安先进典型宣传要讲究真实性、现实性,遵循“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哲理

我国的典型宣传工作很大程度上受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余毒”较深。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极端的人(超越社会理想的人),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一些单位、同志在典型宣传的认识上存在着偏差,认为既然是典型宣传,那么便只能宣传“亮点”,而把先进典型作为普通人的一面遮掩起来,有的甚至宣传先进典型事迹时添枝加叶,人为地拔高、夸大、神化,还有一种倾向就是因为需要而“制造典型”,违背先进典型的真实性、现实性,这些都是先进典型宣传的误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挖掘、培养、宣传先进典型的人首先是“普通人”,而不是“极端人”,他们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一名普通建设者,与普通公民一样具有七情六欲。就像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的那样:“宣传好的典型时,一定要讲清楚他们是在什么条件下,怎样根据自己的情况搞起来的,不能把他们说得什么都好,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更不能要求别的地方不顾自己的条件生搬硬套。” 因此,我们在进行典型宣传时,要明白先进个人或英雄人物是人,而不是神,在宣传时要注重典型人物的人性化。例如《人民日报》曾经就报道了一篇名为《百姓心中的丰碑》的文章,里面就记录了这样一个细节“记者在任长霞局长办公室的洗面台上发现,她的照片下也有不少女人化妆用的必需品,一瓶忘记拧盖的化妆品扔散发着淡淡的芳香。”这种对细节的实事求是的报道,不但不会降低群众对任长霞局长的敬畏之情,而且会让人更加觉得先进典型离我们很近,是可信、可亲、可敬、可学的,起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作用。

第二:先进典型宣传要与时俱进,注重长远发展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典型人物是历史的产物,有强烈的时代性,他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

公安队伍是一支英雄辈出的队伍,从过去的革命、建设年代,到现在的改革开放年代,不同历史时期涌现出不同类型的先进典型。如:上世纪60年代,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学雷锋、爱人民”活动,造就了一大批“雷锋式”的人民警察,十年文革期间,虽然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砸烂了公、检、法,但是广大公安民警经受住了时代的考验,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改革开放以后更是出现了像邱娥国、赛尔江、肖玉泉等英雄模范人物和像济南交警、漳州110等典型先进集体。这些先进典型所处的历史时期不同,事迹内涵也不一样,因而我们采取宣传的方式、方法也应有所区别,在宣传时要贴近时代的脉搏,把握时代的气息,与时代同步。做到古为今用,让历史上的典型为今天的改革开放服务,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同时要更将注重在实践中挖掘、培养新典型,使新老典型的思想融会贯通,一代一代地传诵下去。

第三:对于先进典型人物自身,不能搞“终身制”。即不能搞先进典型树立起来后,只要不犯错误就永远是先进典型的做法。我们要清楚先进典型具有历史局限性,他是历史的产物,我们既要承认他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先进地位和先进作用,同时也要与时俱进,不断的推出新的更加符合时代特色的先进典型。只有这样,我们的典型宣传工作才能不断进步,保持蓬勃的生命力。

三、关心爱护典型,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笔者认为树立先进典型,学习先进典型固然重要,但爱护先进典型,为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同样重要。先进典型大多具有高尚的品德,热衷于工作,热衷于忘我奉献,而往往忽略了自我保护。我们要杜绝两种社会不良风气可能对先进典型产生不良影响:第一:认为先进典型的大公无私、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行为是“傻子”的行为,对先进人物不是支持而是贬责,不是爱护而是嘲讽,这种思想的存在使得很多先进人物处于孤立的境地。第二:典型人物作为社会的先进楷模,常常会收到鲜花和掌声,也因此会遭到不少人的嫉妒。少数人更会别有用心的捏造一些谣言中伤典型,这种思想造成了社会出现的“典型难当”、“不愿当典型”的现象。要扭转这两种不良风气,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加强公民荣辱观、道德观教育的同时,要非常注重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教育,努力为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要建立各种维护先进典型的救济机制,尽量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过去,我国榜样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有发生,而榜样受到侵害后需要救济时,还过多地依赖社会热心人士、团体捐赠救助,缺乏健全的权益保障机制,缺乏法律救助。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我国在这一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公安机关更是走在前列。例如:公安部设立了中国公安民警英烈基金会,地方各级公安机关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救助、奖励在见义勇为活动中受伤、牺牲的有关人士,另外把先进典型与人民警察的警衔晋升、职务晋级、奖金评定等联系起来,以此来激发民警向先进典型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姚迎春.榜样示范效应弱化现象分析[J].探索, 2002.

[2]刘剑霞,钱宁.实践与超越:新时期榜样示范的困境和出路[J].理论观察, 2007 (4).

[3]白明亮 姚敏.幽暗意识与榜样教育—一种道德教育的反思[J].南京师大学报,2004,(2).

[4]公安部政治部.党和国家关于公安工作的理论方针政策[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

公安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4

新《消防法》实施后加强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的几点思考

作者:宋立明

来源:《现代交际》2010年第05期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在新《消防法》实施后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而提出了加强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的四项建议。

[关键词]派出所 消防监督 工作

[中图分类号]D035.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5-0119-02

公安派出所处于公安机关的最基层,与辖区的各个企业、单位都有广泛的接触,拥有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是公安消防机构实施消防监督检查的有益补充。2009年5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正式实施,首次明确了派出所消防监督检查的主体责任:新《消防法》53条规定,公安派出所可以负责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公安部《消防监督检查规定》也在第3条中对派出所职责进行了明确规定,公安派出所可以对居民住宅区的物业服务企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的情况和上级公安机关确定的单位实施日常消防监督检查,还专门增加了公安派出所日常消防监督检查这一章节。新的消防法律和规定的颁布实施,既是新形势下改革和加强消防监督管理工作,减少和预防火灾事故的重大举措,同时也为公安消防部门改进消防监督管理方式,提高消防监督执法工作水平提供了难得机遇。但是受各种客观因素影响,目前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在广度、深度和力度上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仍不相适应,消防安全存在失控漏管的情况仍然较多。下面笔者就新《消防法》实施后如何做好公安派出所的消防监督工作,谈几点看法与建议。

一、当前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职警力不足是制约公安派出所开展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瓶颈问题

吉林省在2004年4月27日出台了《吉林省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派出所日常消防监督工作。《规定》中明确了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工作贯彻“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所长、民警分级监督工作责任制。但派出所作为市(县)公安机关直接领导的派出机构,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是其重要职责。派出所民警除消防工作外,大多又同时承担政治、内保、政保、后勤、治安等其他工作,难以把精力集中在消防工作上。以通化市为例,全市共有102个公安派出所,从事消防监督工作的均为兼职消防民警。作为兼职消防民警,工作负荷较大,用于消防监督工作的时间有限,在主观能动性上很难调动其工作积极性。特别是新《消防法》实施后,派出所民警不可能像消防监督员那样主动学习消防法,所以在应用上也相对滞后,造成派出所日常消防监督管理失控漏管情况普遍存在。

(二)消防监督业务不熟严重制约着派出所日常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消防工作内容非常广泛,专业性非常强,要求消防监督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业务知识水平和相关的工作经验。就目前而言,基层公安派出所普遍存在消防业务不熟悉的现象,有不少民警,由于从未接触过消防,对消防工作从何抓起,感到无所适从。而目前从事消防监督工作的公安民警缺乏系统性的消防安全培训,消防监督业务知识掌握情况普遍较差,在日常防火检查工作中也就很难发现火灾隐患,由于业务不熟也直接导致在日常监督检查中走马观花。大部分派出所认为消防监督执法程序较为烦杂,仅靠数次培训很难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派出所民警主动学习热情不高、积极性不强,自身业务能力不能很快适应新《消防法》的要求。

(三)消防工作考核机制无足轻重,对于提高派出所消防工作水平难以奏效

派出所消防工作布置执行于每年年初以及季节性防火或专项整治等活动时,在平时很少组织系统学习培训,部署的工作多,考核机制建立不完善。而且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考核体制不能完全体现派出所消防工作,往往只是确定人均处罚量或办案起数,消防工作考核在派出所年终考核或等级评定中占有的比例也极少。以通化市东昌公安分局为例,派出所年终考核总分为200分,而消防工作仅占10分。因此,有的派出所认为消防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部分民警也认为,消防工作只是由派出所内部指定的两三个人负责,工作好坏与己无关,总之消防工作考核成绩高低是有人承担的。长此以往,造成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成了无人问津的“鸡肋”,消极检查、违规执法问题的频繁出现在所难免。

(四)消防配套规定内容不完善,造成派出所日常监督工作无所适从

按新《消防法》规定,消防执法主体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公安派出所并不具备独立执法主体资格。新《消防法》以及《消防监督检查规定》(107号令)只是明确了派出所监督检查的主体责任,一些具体的工作程序需要各省公安机关进一步明确。例如107号令规定,派出所开展日常监督检查时对发现的火灾隐患,如未依法通过消防验收或者进行消防竣工验收备案,擅自投入使用的等程序性违法行为应移交公安消防机构处理,这原来是派出所日常监督检查过程中最易发现的程序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也较大,现不能直接查处,具体移交的程序和文书也没有明确,在实际过程中会导致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查处。对于其他一般火灾隐患,按107号令第三十一条,也只规定责令依法改正,不明确派出所行政处罚的权限,而且列举的违法行为不全,对于发现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建筑消防设施擅自关停、不完好有效均没有明确的处理方式,导致在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中操作不便;加之一些职能部门对派出所出具的消防法律文书、火灾证明等消防文件都不予采信,造成派出所对于消防工作有责无权,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公安派出所对消防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加强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的建议

(一)组建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领导机构,完善派出所消防监督网络体系

要建立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的领导机构。各地消防大队对于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能够起到的仅仅是业务指导作用、而非领导作用,市、县公安局也仅仅能对派出所的消防监督从大局上进行部署和协调。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在市、县公安局中建立一个领导派出所开展消防监督工作的专门机构,如派出所消防工作指导处或办公室,以减轻基层消防大队的工作压力。这一点,长春市公安局已经走在了全省的前列。该机构具体负责辖区内消防工作开展、履行政府消防工作职能,组织开展消防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督促整改火灾隐患,负责对全地区公安派出所的消防监督工作进行领导、组织、协调和管理,年终参与对各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的绩效考核,保证派出所日常消防监督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二)增加专职消防民警数量,逐步建立相对完善的派出所消防民警管理制度

增加派出所消防监督人员编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问题。在《消防法》明确派出所消防监督检查法定主体的基础上,要根据派出所管辖区域的特点,在一些辖区场所较多、单位较多的派出所设专职消防民警,一些以社区住宅为主的派出所设兼职消防民警,还可由政府出资招收地方编制的消防监督辅助人员,通过设专职消防民警、辅助消防民警的方式,首先保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派出所消防民警队伍。同时逐步建立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人员职责。重要的是建立激励制度,充分调动派出所民警开展消防工作的积极性,逐步改变派出所在消防工作中被动应付的工作局面,推动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的进行和开展。

(三)加强对派出所民警的业务培训,提高派出所民警消防业务水平

在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派出所民警队伍的基础上,各级公安消防机构要加大对派出所民警的业务培训力度,定期开展理论学习、现场施教、检查考核等培训、指导工作,提高派出所民警消防业务能力,适应日常消防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对于专(兼)职消防民警,除了要求他们熟练掌握和运用消防法律、法规外还应参加考核颁发证书。公安消防机构还可将常用的消防法律法规、消防技术规范进行摘录,印制成小册子,发到派出所民警手上,以利于他们随用随查,方便工作。指导派出所及专职消防民警严格按照工作程序来开展工作,从而使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逐步法制化、规范化。

(四)明确派出所考核机制,尽快修订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相关配套规定

公安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5

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公安法制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不仅是公安队伍建设的需要,也是公安机关树立良好形象,密切警民关系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涉及内容多、工作量大,是一项庞大、繁杂的系统工程。规范什么?怎么规范?由谁来规范?规范到

什么程度?如何评估?怎样才能保障执法规范化以及出现违规行为后怎么办等等,都需要加以明确。按照公安部《关于加强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的要求,结合当前实际,就如何开展好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笔者尝试谈一点自已的看法。

一、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的范围

进一步推进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首先要搞清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范围,也就是解决“规范什么”这个问题。公安部《关于加强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把公安执法工作全部纳入法制化、程序化、规范化的轨道。因此,必须从根本上弄清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所涉及到的要素及要求。

(一)明确执法主体,实行办案民警资格认定制度。执法主体合格是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前提和保证,只有主体合格了,规范执法才有基础,否则,无从谈起。从实际情况看,执法主体建设还不容乐观,协勤、协警参与执法、参与办案,由于素质不一,管理又不到位,难免引发一些执法问题。有的协勤、协警抓赌、抓嫖;有的交警招聘的协警人员,由于素质不高,业务不熟悉与被纠章人员发生纠纷;有的协勤、协警人员在看管被审查人员时,由于不负责导致被审查人逃跑、自杀;甚至有的工勤人员由于参与看守所执法,与在押女犯罪嫌疑人发生性关系等情况都有出现和发生。这些问题的发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执法主体不合格。因此,必须对那些在执法岗位的工勤、协警、协勤、联防队员等“二警察”加以清理,在清理的基础上加以规范,在规范的基础上加强管理。同时,在明确执法主体的基础上,实行办案民警资格认定制度。《人民警察法》规定,凡正式人民警察均有执法权,但有权执法不等于有资格办案。从现有情况来看,与法、检相比,公安机关民警的办案资格门槛较低。一些刚毕业的学生和军转干部刚接触公安工作就被安排办案,法制培训和相关办案经验的匮乏,直接导致办案能力较弱,办案质量较低。因此提升执法水平、提高案件质量,应实行办案民警资格认定制度。这一制度应在限定范围、严格标准、上岗必考、离岗失效、优胜劣汰的原则下进行。限定范围,即不是要求公安机关内部民警都具有执法办案资格,如指挥、政工、装财等部门的民警;严格标准,即在公安部未进行统一考试前,我省可先行一步,对办案民警进行考试和资格认定;上岗必考,即从事执法办案岗位的民警上岗前必须参加考试,才能取得相应资格;离岗失效,即民警不在执法办案岗位了,可保留一年的办案资格,一年后仍不在执法办案岗位即取销相应资格;优胜劣汰,即执法办案资格不是一劳永逸的,也要定期考核,在严把“进口”同时,对不称职、不合格的人员“敞开出口”,随时调离执法办案岗位。

(二)明确应规范的部门及警种。执法主体需要给予明确,同样,笔者认为,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不是“全警齐上阵”。哪些部门、哪些警种应予规范,哪些部门和警种不在此列,要界定清楚。应按突出重点、有利工作、有序推进的原则进行,首先对治安、刑警、交警、巡警、看守、派出所等警种部门重点加以规范,其他部门次之。在此基础上,各部门按照法律、法规和业务分工的要求,弄清本部门的权限和责任,从而有针对性地对执法行为和办案程序加以规范。

(三)理顺和规范部门与部门之间,市局执法办案部门与县区分局的关系。按照各部门职责任务以及案件管辖的相关规定,各部门之间要划清职责,明确责任,哪些任务是此部门的,哪些任务是彼部门的,案件如何管辖,应加以界定,理顺市局执法办案部门与基层单位的关系,避免出现执法办案推诿、扯皮、“撞车”现象发生。

二、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的形式

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通过什么形式、什么途径体现出来,也就是要解决“怎么规范”的问题。

(一)执法行为制度化。公安机关作为国家专政工具,担负着打击违法犯罪,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职能。在实际工作中,直接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稍有不慎,就会在社会上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规范执法行为显得尤为重要。也就是说,要制定公安行政管理执法规程,明确执法管理的执法职责、执法标准、执法内容及其执法程序。要重点对治安盘查、交通管理、重大突发事件、治安检查等方面进行规范,在呈请、报批、动用警力、行动方式、武器、警械的使用、设卡拦截、交通管制等各个环节给予明确。简单的来说不论领导还是民警,看了规程就知道哪项工作应该怎样做,如何做。通过执法行为的制度化来规范执法行为,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实现执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二)执法办案信息化。即刑事、行政案件全面实行网上办案。从现实来看,目前为止,我省没有一个地方实现了网上办案远远省落后于其他省、市。当前,随着“三基”工程建设的纵深发展,不论是我省公安机关的电脑数量还是网络资源都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基础,硬件过关,具备了一定的硬件条件。因此,应把这项工作作为推进执法规范化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逐步实现网上办案,以此满足执法规范化和队伍正规化的要求。通过网上办案,使基层一线办案单位从报警登记、案件受理、立案审批,到采取强制措施,批捕、移送、起诉等,均在网上操作运行。

三、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的机制保障

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是一项全局性、基础性、长远性的重大战略任务,涉及内容多,工作量大,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某一部门,某一警种的事情。政工、纪检、督察、法制、控申以及在规范之列的部门必须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以确保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从而解决“怎样保障执法规范化”以及“出现违规行为后怎么办”的问题。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机制加以保障:

(一)法制机构保障机制。公安机关法制机构做到三统一,即统一机构名称、统一职责任务、统一工作流程。各派出所、刑警中队以及有执法办案职能的科室均设专(兼)职法制员,专门负责案件审核把关,以提高办案质量,规范执法行为。

(二)教育培训机制。改变过去不科学、效果不明显的培训方式,积极探索符合实战要求、效果明显、民警执法水平确实能得到提高的教育培训途径。政工部门、法制部门及相关警种,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如有新的法律法规实施必训,有新的办案方面的规定出台必训等。力争不走过场,以求取得良好实效。

(三)执法考评机制。进一步完善执法考评机制,改变以往年终考评一锤定音的方式,注重平时执法考评。考评重点向基层倾斜,加强对个案的考评。多渠道、多元化探索考评的新路径,实施“五个一”的监督模式,即“执法民警一案一评”,从源头上解决立案不实、底数不清问题;“办案单位一周一评”,充分发挥基层单位法制员的职能作用,随时掌握办案进度;“县级单位一月一评”,设立和公开监督电话,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市局一季一考评”,对全市执法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考评;市局“一季一调度”,季考评出结果后,全系统内进行调度,总结执法办案过程中出现的共性和个性问题,通报典型案件。

(四)执法责任监督倒查机制。纪检、督察、监察、法制、控申部门要形成合力,建立联席工作制度,互通信息,对群众举报、投诉民警违法、违纪问题以及考评中发现的执法问题,进行责任倒查,实施责任追究。

公安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6

一、信息化建设进程回顾

(一)发展前的状况2006年固始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组建初,仅有一台电脑且配置不高,接入公安网后运行速度较慢,工作效率低下。有警力21人,平均年龄27岁,虽趋于年轻化,但公安信息化应用水平普遍不高,在巡逻执勤、执法办案过程中主要依赖于个别信息化应用水平稍好的民警,实战能力不强。同时,对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与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学习意识,信息化建设及民警信息化应用水平处于明显薄弱的状态。

(二)现阶段取得的成果与建队初相比,目前固始巡特警共拥有台式电脑台18台、笔记本电脑3台,达到人均一台的标准,且配置高,网速快。三年来,无论班子成员还是一线民警,信息化应用水平均逐步提升,其中能够熟练运用的11人、基本熟练的7人、基本掌握的3人,均具备独立网上执法办案、独立操作公安信息化平台等信息化应用能力,从而进一步节约了警力,增强了战斗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力推行信息化建设以来,巡特警部门通过信息化应用,共破获各类案件10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32人,网上逃犯1人,实现了信息化建设跨越式发展。

(三)主要经验做法

1、加大硬件投入。为缓解因电脑不足及配置不高而给工作带来的不便,07、08巡特警先后购置高配置电脑3台,09又一次性投入资金五万余元购置电脑18台,并及时安装入网。这些联网电脑的加入,使大队达到了人手一台电脑的即定目标,为提升民警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保障。

2、强化应用学习。一是强化培训,以教带学。大队把提高民警的信息化素质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使全队民警充分认识到信息练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迅速完成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思想转变,自觉参加县局举办的信息化应用培训班,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同时大队积极搭建学习的平台,专门邀请局技术人员张巍、殷全磊等来队授课,现场指导,以面对面的教学方式对接受能力弱、基础技能差的民警进行帮助,使他们在最短时间“入门”。二是结对帮扶,以“熟”带“生”。将本单位计算机运用“熟手”谢宜斌、梅雪涛等人确定为信息化建设“小教官”,通过定人、定责、定措施的方式,让“熟手”与“新手”结对帮扶,互帮互学,并实行捆绑考核,充分调动了民警互助互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形成了熟手乐教、生手乐学的良好氛围,促进巡特警信息化应用技能的整体提高。

3、实行信息导巡。信息是巡逻防控工作的生命线,一切巡逻工作的方式和措施都必须围绕最大可能地获取社会面违法犯罪相关信息而展开。一方面,牢固树立以信息为先导的巡逻工作新理念,大力推行由人到案、由物到案等以信息为起点的主动进攻型作战方式,积极实践网上查证、网上排摸等新战法,实现由以经验为主的巡逻防控模式向以信息为主的主动防控模式转型。另一方面,将信息战贯穿于巡逻防控工作的始终,进一步摸索、总结,丰富、激活信息主导巡逻警务活动的战术、战法,提高全体民警综合应用精确检索、模糊查询等网上作战的能力。

二、当前公安信息化建设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安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程度不够。一些基层民警特别是一些基层领导在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在这方面投入大量资金是一种资源浪费,影响了信息化效能的发挥和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

对会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7

一、20世纪80年代的会计工作

笔者干会计工作纯属是偶然, 是单位财务室的一个女同志请产假, 让自己临时接替半年, 真的没有想到我的一生从此与会计结下了不解之缘, 更没有想到这一做就是30年。历经了财务工作的风风雨雨, 经历了单位的多次变动, 也历经了财务工作的手工账、中油软件、中石化软件到会计集中核算。让我感受到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 让会计工作的一个小账本变成中石化的一个大账本, 集中核算让每位小会计都能感受到, 身为中石化一员的自豪。

20岁时做会计工作, 是从出纳工作做起的, 起初是跑跑银行, 核对会计凭证付现金, 盘点现金, 记日记账, 在干中掌握国家、企业的一些制度、政策, 为下一步报销审核凭证提供依据。当时我所在的单位是一个运输企业, 司机出差量是很大的, 报销的发票也是很多的, 对我一个新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既要掌握国家会计制度, 同时也要对全国的地理位置有所了解, 为单位把关, 也不让司机个人受损失。忙而不乱, 理智地对待每一笔业务, 更是向师傅们虚心请教, 年轻、愿学、肯干, 单位的师傅们都愿帮我、教我, 把他们知道的都毫无保留告诉我, 让我在最初的两年中迅速的成长起来, 对单位的业务知识信手拈来, 不出任何问题。老师傅也把我当成他们的“单位字典”随时提问。当时落后的手工账, 有愉悦、也有烦恼。每月的加班是必不可少的, 月底, 丁字账户、试算平衡表、记账、对账, 哇, 有时为一分钱不平衡找个通宵, 但也有为能找对一分钱的成就感高兴。80年代的会计人员的职业病都非常重, 效率低、工作量大, 就怕节假日, 别人去玩, 只有财务人员在办公室干活, 这也炼就出我不怕辛苦, 勇于承担的精神。

二、20世纪90年代的会计工作

进入90年代, 国家的职称改革发生了变化, 1992年第一批会计职称考试开始了。第一批, 在中原油田为数不多的合格人中, 我如愿拿到了助理会计师资格证书。靠着年轻的资历, 第二年又拿下了会计师的资格证书。紧接着中原油田的改革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单位的不断整合、分离、重组, 职工个人是测评、下岗、再就业。但是中原油田的财务工作走在了国家会计行业的前沿, 首先成立的财务结算中心、接着又成立了财务核算中心, 并提出了“你的钱, 看着你花”的口号。在职能上, 财务结算中心与会计核算中心具有银行管理和企业资金管理双重功能, 做到“你花钱, 我监督, 你经营, 我计账”。我有幸成为一名“看着你花”的财务核算中心的一名核算科科长。90年代财务工作还有一项重大的革命, 就是脱离了手工账。中油财务信息系统软件的引入, 让从来没有接触过电脑的我, 顿时手忙脚乱。从最初的电脑的基本常识、输入法的练习、中油软件的学习, 一点点知识的丰富积累, 我又找回了自信, 找到对业务知识在中油财务信息系统中驾轻就熟的感觉。当时我们科核算十个单位, 涉及加工制造业、运输、施工、物业、事业等5个行业, 20多个会计人员, 大部份是刚上班年轻的同志们。为了保证能每月及时上报会计报表, 手把手地教同志们学习, 指导同志们工作。有的同志有事请假, 他的工作基本上就由我来顶替, 不因为当领导而丢下具体的业务工作。90年代末中石化财务软件代替中油软件, 让会计电算化工作又一次革命, 核算的精准又一次升级, 会计核算工作更能准确、及时为企业提供详实的会计信息, 更能站在企业的角度, 用会计的语言替企业说话。从最初“你的钱, 我看着花”的完全监督、管理部门, 逐渐地向监督与服务相结合过渡。到90年代的后期, 核算单位结算收款忙不过来, 我就主动帮助去办理, 工作中的配合不分彼此, 总的目标就是为企业的发展共同努力!在90年代, 脱离手工账, 两个软件的引入, 制度的变革, 也是我最忙的时候, 也是最对不起孩子的时候, 孩子几乎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但这也成就了她长大后开朗乐观、与人友善相处的性格。

三、2000年以后的会计工作

随中原油田机制的不断改革, 会计核算中心的核算、监督功能与新的《会计法》的冲突, 成立六年的会计核算中心被宣布解散, 我也同其他同志一样回到了企业, 回到了一个加工制造的工业企业。经历了20年会计生涯的打造, 我已对企业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有了一个很深的理解, 更知道如何用财务方面知识去管理一个企业。到这单位不久就被提升为经营厂长, 利用这20多年积累起来的法律、税务、财务、经营管理的综合知识, 对单位的经营管理彻底的清理, 沉淀多年的呆死坏账通过法律途径得以解决, 回收多笔疑难债权。加强内部经营考核, 利用考核作为有效的经营杠杆, 充分调动全员的劳动积极性, 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不管目前工作有多忙, 牵系着我的还是会计工作, 时刻把握单位财务信息的变化, 参加中石化的重大举措会计集中核算培训, 关联交易培训等等。让我这个快要退休的人感受到中石化作为世界500强企业的强大, 作为中石化人的骄傲、自豪。我们每个中石化的会计, 用会计的语言, 将单位的数据信息汇总到集中核算这个平台, 如涓涓的细流汇总集中核算这个海洋中, 让中石化在数据中堆积起来, 更像屹立在东方的巨人。强大的信息系统, 让财务人员不再像以往为结算四处奔波, 在电脑前轻轻的敲击鼠标, 对账与结算每月同步进行, 会计人员也踏上时代进步的节拍。与80年代相比, 节奏加快、速度增加、效率提高, 不再加班加点, 每到节假日 (下转第124页) (上接第121页) 还可以陪着家人享受生活, 会计人员的幸福指数也在提升。

总结这30年的会计生活, 经营业务是乐章的原始素材, 数字是音符, 凭证账簿是音节, 报表是乐谱, 《会计法》是指挥棒, 盈亏是结果, 多年的爱岗敬业之心则是群众淡淡的微笑, 深深地理解。记得有一句话:“算计天下账, 理清人生路”。一个合格的会计, 就是要在算、计的过程里完全融入自己的人格和良知。登高望远, 一览众山。小会计算小账, 大会计算大账, 会计大师算天下账!说到底, 会计, 是平平淡淡的职业, 是朴实的职业。作为一名会计人, 我们应该保有平常心, 在利益上不如大度一点、风格高一点, 在工作上不如勤恳一点、认真一点、严格一点, 这样, 我们的会计人生会是阳光灿烂每一天。

摘要:文章结合近30年的会计工作实践, 总结分析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会计工作的特点, 以及2000年后的会计工作的新变化、新要求, 为年轻的同志积累经验, 提供交流。

关键词:会计工作,中原油田,经验总结

参考文献

试点检查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8

作为课题专家组成员,如何在检查考核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如何加强检查工作的灵活性,如何通过检查发现问题,进一步完善试点方案,是我们面临的三项挑战。

针对这三项挑战,我们明确了全面收集信息、积极配合企业、辩证分析试点的基本工作原则,制定了事前、事中、事后三步走的工作方案。首先,为了避免“外行”检查“内行”的情况出现,我们做足了准备,各成员都拟定了详细的检查工作问卷和大纲,并集中讨论,共同完善,力争使检查工作更有效、更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其次,立体预防强调的是一种严格规范且与企业自主相结合、具有自身活力的预防。为了防止僵化试点工作的开展,必须针对不同的工作情况进行一定区分。对于试点方案明确要求的工作内容,我们对企业相关工作的底稿、数据及备案作了认真分析;对于个别企业自选进行的工作内容,则以倾听为主,关注具体的效果及自选缘由。

上一篇:寻路观后感下一篇:名著英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