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协同教育

2022-06-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家校协同教育

家校协同教育摭谈

摘 要:家庭教育是最基本的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而学校是教育人的专门机构,是通往成才之路的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只有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架起家校之间教育的桥梁,才能共同完成好教育人的任务。

关键词:家校协同;沟通;交流;合作;倾听

一、家校协同教育的必要性

“教育”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是指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主要是指学校对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现代教育大体可分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是专门研究教育相关问题的,同时还担负着对家庭教育指导和配合的任务。学校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家庭教育是最基本的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拓展,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家长是否有效地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教育,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可见家庭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家庭和学校要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说明学生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也同样重要。密切学校同家庭、社会的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使三者之间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才能达到育人机制的完整。“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既包含了家庭教育又包含了学校教育。它强调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我们现在常说资源共享,其实在每个家庭中都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因为每个家庭的环境不同、背景不同,家长的职业和工作的领域不同,他们所掌握的知识、技能、人生的阅历、生存的本领都是可利用的资源。教师与家长的相互沟通、相互协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使学校与家庭两种教育环境、两种教育形式、两种教育资源相互整合,形成一股教育的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可见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三、在协同教育中,学校和家庭要扮演好各自的角色

1.在协同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和指导作用

学校是教育人的专门机构。学校教育目标明确、计划合理、科学规范。因此在协同教育中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掌握与家长合作与交流的技能与技巧,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思想问题、学习问题和心理健康等问题,认真查找问题产生的根源,与家长共同努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同时对家庭进行教育上的有效指导,改进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使家长有目的、有意识地配合教师教育学生。

教师在协同教育中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1)平等的原则。杜威曾说过,“要学会做人,就得通过平等的交往,发展出一种社会意识,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特的社会成员”。教育是理性的行为,与家长的沟通更需要平等和尊重、理性和智慧。

(2)主动的原则。主动与家长沟通学生的情况。尤其是有特殊情况或突发事件时更要及时通知家长。

(3)公正的原则。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家长,对他们一视同仁,和家长协同教育时要不亢不卑,不因家长的贫富、职位的高低、学生成绩优劣等而区别对待。构建和谐、融洽的关系,减少矛盾和摩擦的发生。

(4)求同存异的原则。教师要尊重家长的看法并表示理解。在尊重家长人格的同时,还必须尊重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的不同的意见和建议。教师与家长都是学生的教育者,其教育地位应该是平等的,要求同存异。教师应在尊重家长的同时,根据教育科学的原则,在家庭教育上给家长以正确的指导。

(5)对特殊家庭和特殊人群的子女要更加关注和爱护。如流动人口子女群体。这些学生的家长很多人没读过几年书,有的甚至是文盲,这为家校协同教育带来许多困难。这些学生中有一些人又有很强的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努力消除家校协同教育的障碍。教师要尊重和理解学生和家长,将关爱更多地给他们。

另外,要重视特殊家庭的家校协同教育。如对身体残疾的学生、智障家庭、单亲家庭、单亲状态家庭(夫妻中一人长期在外地)、留守孩子等,更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而且更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层。老师们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帮助和关注这些特殊的学生和特殊家庭中的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老师们要鼓励他们赏识他们,充分挖掘他们身上的潜能,给他们学习和生活的自信。

2.学校和教师要积极探索和拓展家校协同教育的途径

学校和教师要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家长与学校联系手册、电话、通信、运用网络发电子邮件、聊天等多种形式,与家长互相沟通情况,共同商讨、协调教育方法和教育步骤,建立全方位的沟通平台。

(1)个别联系。1)家访。家访是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与学生家长联系的一种常用的方式,是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现在是信息时代,通讯手段先进了,但因班级学生人数太多、居住分散等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访工作。青少年教育专家周长根说:“现在不少学校和教师,通过电话了解情况,但这只是声音的传递,代替不了面对面的感情交流,实地的踏访。”家访作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沟通的一种好的形式,我们不能抛弃。通过家访教师可以了解家长的想法与要求,学生在家的表现,与父母的关系等情况,双方共同探讨教育的方法,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得益彰。2)随机个别交谈或约请家长来学校。教师可与家长在短暂的相见时,抓住时机随时进行交谈。如果有特殊情况或突发事件就要约请家长到学校来共同商量解决和处理的办法。3)书面联系。一是建立《家校联系簿》。为了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利用“家校联系簿”、“联系卡”使家长及时了解学校的各项要求,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同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充分地交流信息,及时与家长交换教育孩子的意见,找准教育的切入点,加强配合,努力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二是学校创办家庭教育专刊或开辟父母专栏指导家庭教育。现在家长一般工作都很紧张,这就需要开办专栏,创办简报、专刊等通报信息,介绍各种教育经验和教育方法,树立和宣传家教典型,指导家庭教育。

(2)集体联系(和多位家长联系)。1)召开家长会。学校必须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全面地介绍学校的情况,介绍

学生近期的思想状况、心理状况、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学校和教师要听取家长意见和建议,让家长互相交流家庭教育的经验,有时向家长介绍一些科学的教育方法。家长会是学校与家庭互相联系的好机会,是教师倾听家长的关注和期望、双方相互沟通的好方式。2)举行学校开放日活动。学校开放日活动给家长提供了一个了解学校和信息交流的机会。家长了解了孩子在学校的成长与发展的情况,与教师互通学生教育的信息,同时学校开放日活动也展示了学校工作的整体水平和学生的发展水平,架起了家校协同教育的桥梁。3)成立家长委员会。学校家长委员会代表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利益,反映家长的愿望,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其主要职责是:审议学校工作计划,参与学校的重大决策,听取学校工作总结及工作汇报,提出改进意见。家长委员会是学校、教师与家长之间相互联系的渠道,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沟通协调的纽带。4)举办家长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可以聘请学识渊博的专家学者、教育教学中的骨干教师、教子有方的家长举办专题性讲座和培训,进行家庭教育方法的学习和指导,从而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家长应积极参加家长学校活动。近年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备受重视,家长学校在各地纷纷建立。5)通过网络、现代通讯手段的联系。通过电话、手机、网络等现代化的通讯手段,电话交流、发短信、发电子邮件互通信息,密切学校与家长的联系。还可以开通家长热线,建立校园网,家长聊天室。家长、教师、学校可以通过这种系统了解到大量的教育信息、教育方法、教育理念。家长还能够通过这个平台,与教师进行交流,获得对孩子的成长、成才、成功有指导意义的实质性帮助。

3.在家校协同教育中家长应和学校、教师密切联系,默契配合

首先,家长的知识、教育方法需要不断更新。家长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的教育理论。只有家长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及时改进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才能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苏霍姆林斯基说:“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的复杂,以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

其次,家长要善于倾听。家长应该学会倾听教师和学生的心声。上帝给了我们两只耳朵,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意大利教育家瑞吉欧说:“接过孩子抛来的球。”只有善于倾听孩子的声音,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找准教育孩子的切入点。倾听他人说话,不粗暴地打断他人谈话既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美德。家长有善于倾听教师的习惯,教师和家长之间就会多一分沟通,少一分隔阂;多一层理解,少一点挑剔;多一份行动,少一些抱怨,为同一教育目标从不同的教育角度,各司其职,形成强有力的教育学生的合力。

第三,家长要对自己的孩子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有些家庭对学校和子女的期待过高,眼高手低,不能客观、全面分析孩子的思想、学习状况,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把考取名校作为唯一的出路,导致孩子心理负担过重。有些家庭不能制订具体的计划,具体的学习目标,将其进行细节量化,从而一步一个脚印地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

第四,在协同教育中家长要充分发挥主动性。有些家长不能主动与教师沟通、交流、合作,只等教师找家长。学校是教育教学的组织者,但教育教学的成功离不开家庭与社会的配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两种特点完全不同的教育,家长必须主动与学校老师沟通,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的讲座,配合学校搞好教育。沟通多了,家长才能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真实情况,能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

收稿日期:2006-05-15

作者简介:夏春秋(1971-),女,黑龙江海伦人,助理研究员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杨唯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夏春秋

第2篇: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推进家校协同教育

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针对教育体制改革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学校发展的大势所趋。学校—家长互动机制是现代学校制度建立的基础,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离不开学校—家长互动机制的支撑,因此,推进家校协同教育是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举措。

但是,当前人们对学校—家长互动机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为了重新认识与定位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我校组织专业团队进行了有关教育需求的调查。2013年10月,学校开展了“家长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的课题研究,特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洪成文教授与胡咏梅教授进行指导,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经济研究所对我校家长的教育需求进行调研及数据分析。研究以国际PISA测试研究、青少年素养测试研究等为参考,通过科学、严谨的分析,为学校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推进家校协同教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我校着力于建设家长队伍,重新组建了家长委员会。我校建立了学校—班级两级家委会,两级家委会都内设若干工作小组,制定了相关岗位职责。学校家委会主要是发挥指导作用,使班级家委会朝着有序、有益的方向发展。学校每个学期为家委会设定活动任务,使家委会活动都有具体的内容,让家委会成员有用武之地。班级家委会最直接的作用是联络家长、团结家长,及时传达学校教育的各项要求,同时尽力发动和组织家长,更好地帮助学校实施好德育活动课程。家委会代表通过自愿报名和选举产生。

为了使学校教育服务更加贴近家长的需求,方便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我校开始着力建设家长服务平台。2013年9月,学校根据家长的需求,正式成立家长服务中心。此中心以服务广大家长和学生为立足点,旨在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服务范围包括在校证明办理、学生证办理、学籍移动、学生保险办理、家长咨询、接送学生物品等事宜。学校力求最大程度地让学生和家长得到更便捷、更专业、更热情的服务。

家长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资源,要和学校在思想上统一,观念上一致。除了进行家长队伍建设和服务平台建设外,我校在具体工作中开始尝试:

引导家长参与食堂管理工作。我校成立了食堂管理家长监督组,以开放的姿态,欢迎广大家长参与食堂管理,监督食堂工作。家长监督组的职责是对食堂管理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协助食堂管理员安排好一周的菜谱,监督食堂的饭菜质量,实地查看学生的就餐情况等。

引导家长参加志愿者活动。引导家长参加学校公共安全、交通疏导、卫生防疫、维修维护、文化建设、节假日护校、引进资金支持等各项工作。

开展家委会对教师和学校服务进行评价。学校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参与听课、评课以及教师教案、学生作业检查活动,与学生共同参加体育、科技、艺术等活动,学校鼓励家委会成员充分发挥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参谋和监督作用,每学期邀请家长对学校的教师进行师德考核评价,并将家长的评价纳入教师师德考核中。同时,学校定时向家长委员会征集学生管理和服务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家长提出的问题和策略,及时调整学校管理的方法,使学生管理常规的各项制度落实得扎扎实实。

我校下一步将组建家长委员会常委会,挖掘家长资源,建立家校平等对话与合作的平台,使家长从内心认可学校组织,积极承担管理责任、履行服务义务,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

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学校要探索切实可行的程序、方法、手段,通过有效的实践使家长对为何参与、如何参与等有科学的认识,形成以公共性为优先、以规范性程序为基础的参与学校管理的价值理念。

■ 编辑 于萍 ■

作者:王群会

第3篇:家校协同,建设家庭教育学习共同体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局在全面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助力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

首先,更新与深化家庭教育的理念。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和起点,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补充和延伸。传统意义上的家庭教育主要强调家长(长辈)对子女进行单向教育。而荔湾区家庭教育学院所倡导的家庭教育,是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双向沟通和相互影响,是多维度的互动教育。把家庭教育从单纯面向家庭成员扩大为面向家庭背景下的社会全体公民,使家庭教育实现从单一的家长教育到家庭全员教育的转向、从单一的学生教育到全民教育的转向、从阶段性儿童青少年教育到个人成长终身教育的转向。家庭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深化,使荔湾区的家庭教育工作能够遵循终身教育的理念,把家庭教育作为全面促进家庭建设与发展的教育活动,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更好地结合,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社会支持的工作体系,共同提升教育的综合效能,加快学习型城区建设。

其次,构建与完善家庭教育机制。为了科学推进家庭教育工作,我区多元并举,逐渐形成了家庭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在创新和完善机制的过程中促进了家庭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一是统筹组织管理。家庭教育学院成立了领导小组,具体筹划家庭教育学院建设和日常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统筹推进学院的研究和教育工作。在理顺领导机制的同时,明确职能定位,完善机构人员,健全工作机制,落实工作经费,积极推进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二是制定发展规划。将优化家庭教育作为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新的制高点和重要引擎,努力以家庭教育的提升引领区域教育的新一轮提质。三是启动“一十百千万”工程。指搭建一个平台,即荔湾区家庭教育学院,建设十个家庭教育实验基地,培养一百名优秀家庭教育讲师,推选一千名优秀家长,展示一万名优秀孩子。以实施“一十百千万”工程为区家庭教育工作主線,树立先进家庭典型,宣传优秀家庭教育案例,提升家长素质,提高育人水平,建设和谐家庭。

最后,创新与实践家庭教育的活动模式。为了更好地让家庭教育的活动模式落地生根,我们先后制定了《荔湾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的意见》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生态型德育和家庭教育项目规划》,整体上促进荔湾家庭教育大跨越、大发展,增强软实力。一是共商家庭教育大计,增强教育实效性。2015年举办了“教育从家庭开始”家庭教育微论坛,邀请了来自国内外19名专家从不同角度对目前最前沿的家庭教育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和研讨,有效促进区域内家庭教育发展。二是合办家庭教育大联盟,优化教育大环境。2017年与英德市教育局、英德市家庭教育促进会组成家庭教育大联盟,结对共建,两地8所学校签约成为家庭教育联盟校,26所学校成功对接。今年我区家庭教育学院加入了中国家庭教育联盟。联盟共建,标志着荔湾区家庭教育工作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三是共享家庭教育专题讲座,普及教育科学性。除在教育系统内开展家庭教育专题讲座,2018年还走进社区、经济联社、机关和企业开展家庭教育讲座,深受广大家长、居民的欢迎。我们以现场讲解和视频直播、网络上传等形式,传递着党的教育思想和家庭教育的理论知识。

展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实现德育工作新突破,助力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为建设幸福美丽的中国作出应有贡献!

【罗锦虹,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教育局,副局长】

作者:罗锦虹

第4篇:教育需要“家校协同”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家校之间的及时沟通交流更是显得非常重要。现在特别是农村学校,家长们本身的文化素质水平不是多高,往往是一种依赖心理。认为孩子交到老师们手里就全凭老师了,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学得好坏全凭自己。其实每一个家长都期望着孩子们有出息,能够将来有一个好一点的工作,不要像上辈人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这是所有家长们的真实心理写照。但是,我真想告诉每一位家长:单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低年级段的孩子。比如一年级的孩子,他们的很多习惯还有待于家长和老师的长期培养。

每次家长会,作为班主任的我都会全面介绍班级管理工作、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详细分析每一位同学近期的学习情况,努力找出每位同学的闪光点、优点、有哪方面的进步等进行鼓励和表扬,学生的缺点和不足或是利用其他时间,与家长沟通交流或是留下个别家长交流反馈。在家长会上,我每次都会请几位在家庭教育方面比较有经验的家长介绍他们的教育方法,引导其他家长互动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同时我也会给家长提出一些建议。

另外还可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每到学校举办大型的学生活动,让学生通知家长有时间到学校来观看,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尽情享受到活动的快乐。让家长感受到学校活动的同时,更多地了解学校,了解孩子。

除此之外,利用信息平台,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总之,只有家校合作,才可以杜绝学生管理上的漏洞,优化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教育环境;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才能让孩子在家,校这两个生活和学习的主环境里和谐、快乐、健康的成长!

第5篇:家校协同教育案例

“啪”的一声之后……

“啪!”,在静静的走廊里,这个声音显得格外地响亮,我的心也随之一颤。从小,我就很胆怯这个,不愿去看,更不用说这样去做。但今天,我却近距离地清清楚楚地目睹了这一幕……。原本为人煽凉的折扇却被杨某的家长狠狠地煽在了他的孩子的脸上。在那一刹那,我感觉自己的心被狠狠地摔了一下。再看孩子的脸,折扇的形状不偏不倚地印在了左脸颊上。火辣辣地,像一根红香肠。再看孩子的家长,气得满脸通红,试图在用这一举动来威慑孩子。

言谈之中,有再举进攻的趋势。我见状赶紧舒缓气氛。孩子捂着高高隆起的脸,满眼泪花。此时,我的心仿佛被被摔到了谷底,沉甸甸地,要窒息的样子。此时的我,就像一个罪人,陷入了尴尬的局面。

我都做了什么?孩子只不过是出于调皮,与同学打闹。这是他这个年龄不可避免的错误。可我,却只会告状。这一记耳光,不仅打在孩子的脸上,更打在了我的心上。让我不得不去思考自己在教育学生上的问题。

分析反思:

在这件事上,我首先做了一个自我剖析。我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作为教师,每天面临着学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之间的问题可能是最多的。时间一长,首先,教师疲于去做这些事情。又要教学又要育人。恨不能有千头六臂。其次,学生的反复性很强,面对老师的批评、威慑,持续不了多久。因此,作为学校的一方,教师就拿出了杀手锏,希望让家长来协同教育。为孩子告状,就成了家常便饭。作为老师有一肚子委屈要去诉说,受到教育法的制约,除了说服教育,束手无策。教师只能依托家庭教育,希望能够协同教育。因此,就通过家长会,开学典礼上,留言本等等的途径来与家长沟通,希望求得共识。而作为家的一方,多出在被动接受的一方。但也不乏一些主动沟通者。但为数不多。忙于生计,无从估计等理由充分。家长受教育水平的差异也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教育方式也大相径庭,有的家长过度张显家长的权威,对孩子缺少尊重,孩子犯了错误,不由分说,打骂算作是教育,从不给孩子解释机会,更有甚者,一个不顺心就对孩子又骂又打。有的家长虽不打骂,但是孩子的一切事务都横加干涉,从不给孩子留设一分空间,就拿选报兴趣小组而言,家长竟然不让孩子参加。这样的现象也很多。更有甚者,孩子在班里任班干部,后因能力较弱,不能胜任。因此,改选了别的孩子,家长竟找到老师为孩子“打抱不平”,严重影响班主任的工作。

第6篇:家校协同教育育子经验案例

马卡连柯说“从最广义的教育来说,它是一个社会的过程。所有的人,所有的事物和现象,都在教育着儿童,但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在人当中,父母和老师占首要的地位”。可见,孩子这棵小树的茁壮成长是父母和老师协同合作,科学合理的浇水、施肥的结果。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支柱和基础。它早于学校教育,更早也更直接的影响着孩子,决定着孩子的成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从孩子牙牙学语开始父母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是对孩子的隐性教育,是人类行为举止在孩子心中的刻画。所以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长久的,是至关重要的。基于这点,我和孩子的妈妈从孩子落地开始便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反思教育自己,时时刻刻以身作则,用行动影响孩子。比如:我们有读书、看报的习惯,而且经常与孩子交流书中的故事,时间久了孩子自然也就养成了读书的习惯。《鲁宾逊漂流记》这本书我读了三遍,对鲁宾逊只身一人流落孤岛的传奇经历及其在孤岛上表现出的坚强、智慧、勤劳的品质所敬佩。每当有机会与孩子交流沟通时,经常讲起关于鲁宾逊的故事,时间久了,孩子也感兴趣了,她也读了起来,且从中受益匪浅。再比如:我们在日常的相处中始终保持一种和善、温暖、融洽和民主的家庭氛围。这样的氛围使得我的孩子愿意积极的和我们进行交流,而且性格开朗,举止大方;还有:我们常对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刨根问底。和我的工作性质有关我做事情喜欢一丝不苟,坚持不懈,并总是试图通过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所以我的孩子在我的影响下也习得了这种品质。

父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而老师是学生能否接受科学的、领先的教育的关键。正如我前面说的那样,“孩子这棵小树的茁壮成长是父母和老师协同合作,科学合理的浇水、施肥的结果”。

尽管我们很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可是在孩子入学后我们仍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现在想来,是以前我们对孩子在学校的行为表现存在盲点,不了解学校里的孩子,不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态,而且没有更科学的教育办法来帮助孩子教育孩子。所以,我们常常不知道力往何处使,面对成绩一直不大理想的孩子真是茫然无措。可是自从刘老师担当班主任后,我们不仅发现了孩子身上的巨大变化,就连我们家长和学校的关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在新班主任接班不久她就和我们通了一次电话,她肯定了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表现也提出了孩子存在的毛病。她指出孩子的身上有好学生常有的自大,娇气的小公主习气,而且成绩一直不能冲高的主要症结在于她太马虎。并且建议我们试试用她提供给我们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她说:我们应该既要看到孩子的优点给予表扬、鼓励,又要看到他们潜在的和已经暴露的弱点和缺点,并及时的给以批评教育,帮助她克服和改正;不能因为孩子学习好,自觉性高,纪律表现好,就放松对孩子的要求,甚至对已经出现的问题不闻不问,听之任之,我们应该对她提出高标准,严要求,使孩子在更高的起点上进步;引领孩子善于并严于解剖自己,既要看到自身的优点和成绩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要善于发现和学习他人的长处,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老师希望我们家长能配合学校,共同努力帮助孩子改掉不足。老师还说她会随时根据孩子的情况和我们进行沟通,同时也希望我们也积极的和她沟通并及时的把孩子的表现反馈给她,以利于她在学校针对孩子进行个别辅导。刘老师还针对不同的孩子制作了不同的家校反馈卡,以便于真正做到家校协同对孩子表现出的问题监督到位,常抓不懈。对还没有暴露的毛病及早发现及早提醒和纠正。刘老师的来电让我们心里豁然明朗。家校协同教育使得我们了解了孩子的弱点和不足,并且提供给我们更科学适用的育子方法,这样我们就可以针对这些弱点和不足给予孩子有力的帮助了。

现在孩子每天到家总是愿意滔滔不绝的讲自己在学校里的表现,讲班级里的新变化,新气象。对同学也不再是一副高傲自满,居高临下的态度了,孩子的朋友更多了。她现在不仅乐于说出自己的优点而且能够大胆的说出的的缺点和所犯的错误,并且能够告诫和监督自己保证决不再犯。她把自己的座右铭写下来贴在书桌旁,时时激励自己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做事情变得仔细了,认真了,一改从前的马虎形象,在学习上变得斤斤计较,丁是丁,卯是卯了。当孩子拿着得了满分的考试卷给我们看时,我们做家长的真是看在眼里,美在心里。

家校协和教育使得我们家的小树更加健康、快乐、茁壮的成长!

第7篇:家校协同达成共识 构建和谐教育环境

为增进学校与家长间的联系,更好地形成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合力,2012年4月11日下午,南法信中心小学校召开了“心心相印 共育幼苗”家长会,同时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

会议分为二个议程进行。第一个议程由德育主任王新颖向全体家长介绍“北京师范大学‘家校协同’课题研究项目”前测结果反馈报告,接下来董淑伶校长和家长们交流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家长。

第二个议程由各班班主任与家长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各位班主任结合上学期家校协同项目班级反馈报告与家长沟通,探讨科学育儿方法。心与心的交融,汇成一股股爱的细流,在家校之间深情涌动。

开放日活动进行

一、四年级攀登英语教学展示。孩子表演、家长与孩子互动、家长经验介绍等活动备受家长们喜欢。成果展示虽然只是短短的三十分钟,但孩子与家长们的精彩表现,博得了大家阵阵掌声,家长们也表示会继续积极支持我校开展的攀登英语教学工作。

一次沟通,一次成长,南法信中小积极架起家校育人之桥。会议对下一阶段即将开展的家长开放日进行了问卷调查,家校活动将在南法信中小轰轰烈烈的开展。相信在广大家长的紧密配合和大力支持之下,定会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教育环境。

第8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开展家校协同教育

摘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与学校的共同教育。家长参与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我国目前的家长参与现状不容乐观,很大程度是受到了传统家校联系方式的制约,因此我们呼唤更加快捷的家校合作形式——以信息技术为平台的家校协同教育形式,拓宽了家校合作平台,实现了家校合作信息化。

关键词:家校合作;信息技术;家校协同教育

一个人成长过程是来自各个方面教育的过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人成长过程中几种最重要的教育方式。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协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在学校教育阶段,如何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同,将孩子培养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十分关心的事情。我国的学校教育,历来都把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密切家校合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学校教育必须取得家庭教育的支持与配合,加强家校联系,促进家校配合,始终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学校、家庭的共同需要。

一、 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存在的局限性

加强家校联系有多种渠道,在过去,老师和家长沟通的方式很单一,以家长会、家访、家长到校、带条子、成绩单、书面通知等方式取得与家长的沟通。由于双方在沟通上因沟通工具和手段的缺陷,一直以来未能建立起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上述的家校交流渠道已不完全适用。以家访为例,家庭生活的私密性增强了,一些家长并不欢迎教师的随时到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老师家访时并不一定能够遇见学生家长;人际交往过程中的经济成分增加了,一些家长对家访教师过分热情的招待,也让教师不敢经常造访;还有教师工作量增加,班级学生数偏多,使家访已无法作为家校沟通的主要渠道。再如家长会议,在当今社会,要让几十名学生的家长经常集中到一起并不现实,而那么多人在一起,也难以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的交流。常常一学期下来,老师还不能跟所有的家长交流一次,且反馈给家长的信息不够及时准确 。如何让双方第一时间知道孩子的动向,第一时间给出一个反馈,第一时间统一认识并制定方案,高效率的沟通是防微杜渐的最佳办法。很多老师最喜欢的沟通方式可能是约见吧。说实话,这种方式最直截了当,基本可以当场解决问题。但这却是教师最应少用的一种方式。首先,到学校约见,容易让家长产生一种心理压力,毕竟这是你的地盘,氛围不对,一不小心,家长们心理的某种阴暗感觉上来了,不利于交流。其次,约见让家长自我感觉是孩子肯定又犯错误了,于是不自觉的就带着不愉快的心情来了,有些不能理解的家长甚至是带着怨气而来,使沟通失去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再者,约见次数一多,学生和家长都易反感,致使沟通变成了一种惩罚。

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孩子的发展更加个性化、多元化,教育的环境更加立体化、复杂化,关于加强家校合作、交流的要求也提高了。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采用互联网、移动通信技术搭建起来的家校信息互联平台开始逐步取代传统家校联系方法,能方便、快捷地满足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信息需求,促进相互之间的信息沟通。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已进入千家万户,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社会步入了网络时代,网络正以惊人的速度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网络时代,由于电脑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环境下的家校协同教育为学校提供了一种更有效、更便利、更及时的沟通交流的途径,同时向老师和家长提供一种新型的对学生教育的平台,是老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情况及时进行沟通的一个新渠道,了解学生学习中的最新动态,加强了教师、学生、家长的联动和互动。 如电子邮件、网络论坛、班级主页等,为家校沟通提供了更多的方便和快捷。

二、 信息时代家校联系方式的优越性。

信息时代的家校联系方式主要有:开设语言留言方式系统、发送E-mail、开通校园网、建立网上家长学校、建立班级网站等方式,它们能够克服传统的家校联系方式中的很多局限性。

(一)利用电话促进家校沟通

这是最方便、最普遍的一种联络方式。如果能够善用,这一条线会成为拉近距离,凝聚力量的“感情专线”。在给家长打电话时,我会注意到以下几方面:

1、多赞美,少批评。

孩子都是父母心目中的宝贝,没有一个家长喜欢听老师只诉说罪状。所以,我会多表扬孩子的优点、成就,例如:“这孩子长得很可爱”“挺聪明的”,家长在听了这些好话后,自然就比较听得进去孩子的其他缺点,以及需要父母加强管教孩子的种种了。

2、注意电话中的语辞和声调。

电话看不到对方表情,所有的感觉、印象都来自电话中的声音,不论家长的语气、言语如何?我都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至始至终以亲切、自然、流畅的语调,心平气和地、耐心地与家长交谈。称赞肯定时,语气要坚定;诉说孩子问题时,语气要婉转。

3、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 在家校交流中,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一般我会避实就虚,不马上切入正题,而是待家长心情趋于平静的时候再自然引出主题。

(二)发送E-mail

发送E-mail,内容大多是向教师了解学生在学校的状况、家庭作业并向教师汇报孩子在家中的表现,以期望共同教育好孩子。学生家长通过教师发来的E-mail,掌握了学生在家的学习动态,了解了学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等从学生的思想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使教书育人收到最佳的效果。

(三)开设网上家长学校

开通校园网,让家长通过互联网访问学校主页,开设网上家长学校。让家长及时方便地了解学校教育的动态信息;在网上介绍家庭教育知识和优秀教子经验办公家长教子论文中选取优秀的家庭教育经验文章和文章中闪光的一句话“家长教子语录”供读者互相借鉴,从学生日记、周记、习作选出有关家庭生活题材的文章,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想法。设置互动性的栏目如留言薄、BBS、学生信息查询等,家长或学生可以很方便地向学校领导、班主任留言。在BBS中,设置合格家长、家庭环境建设、真诚建议、家长、学生的多向互动交流,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及时快捷地收集家长、学生的信息反馈。

(四)建立班级网站

在我们学校中,班主任老师还在网上专门制作了“班主任网页”,与学生家长建立长期联系。通过班级网站形式,可以把全班每个同学的特色,在校表现发布在网上。例如:网站的“学生作品”栏目中是班内同学写的文章,家长可以通过网页查阅自己子女的文章,了解子女的写作水平。再如在“公告栏”中可以查寻自己子女在校的学习情况,然后可以通过“家长留言”来与班主任进行交流,及时做好子女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一次,班内有一姓刘的同学热衷于看打游戏,在上课时间也不例外,导致语数成绩大幅下降。其父母又在外地工作,一时难以取得联系,我便把孩子近期情况发布于班级网站上。在外工作的学生家长就是通过访问网站及时了解了其子女的情况,并对小孩进行了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人只是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知识和乐趣,还给人们的交流和联系带来了方便和快捷,同样也给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带来难以想象的变化。“电子家访”不只免去了学校教师因家访花费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且也免去了学生家长苦于工作繁忙而无法及时与学校教师沟通的苦恼。通过敲击键盘、轻点鼠标就能快捷地完成了学校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打电话、写短信、利用家长联系本、上网发个E-mail„„这些不能不说是个快捷而有效地沟通方式。当然,如果对于重点学生,老师有针对地进行走访,其教育效果会更加显著,也是必须的,是老师应尽的责任。

三、结束语

总之,学校教育要充分运用传统的和信息时代的家校联系方式,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家校合作,与学校建立经常性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子女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学校教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相信随着网络环境下的家校联系和班级管理的日益深入应用,现代信息环境下的家校协同教育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舞台。

参考文献:

[1]曾守锤.李其维;儿童心理弹性发展的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3年06期

[2]王艳玲.英国家校合作的新形式——家长担任"教学助手"现象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7期 [3]化得元.高治合;电视与儿童的社会化[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12期

[4]邱文祥,李志坤.校园网与学校德育整合的实践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07期

[5]刘繁华.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协同教育平台(网站)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第9篇:廖鹏成————浅析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浅析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心理学论文

成都市天府新区大林小学

廖鹏成(13980793514)

论文关键词:家校联合、同步开展、取长补短、心理健康

论文摘要: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好坏将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及稳定发展。在家庭中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能否健康成长,是关系民族素质、国家命运的大事。特别是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许多家长都步入了打工的浪潮。 很多孩子都缺少了父母的爱.一般都是隔代教育。要么将孩子交给年迈的父母,要么将孩子交给亲戚,要么让孩子住校。可以说很多孩子都成了留守儿童。从物质方面来看他们不缺吃穿,按理说应该满足了。可从精神方面来看,他们却很贫乏。因为人活在世上不仅仅是为了吃穿,还需要一定的精神生活。 由于家长常年在外,和孩子缺少沟通,造成孩子得不到应有的亲情和关爱。久而之,孩子的心里就会得不到平衡,容易向畸形方面发展。为了让孩子健康发展,希望家长有效地协同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家校配合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家长都步入了打工浪潮。把从小娇生惯养,形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留给了老人、亲戚或学校。这就给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带来了许多问题。学校里住的孩子,虽然有护理员的照顾和管理,但他们觉得非常空虚。学校的护理员照顾得再好,怎及得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毕竟骨肉亲情是无法取代的。久而久之,一些住校的孩子就开始不完成家庭作业、开始与同学之间吵架和打架; 而留在家的孩子,情况也不容乐观。因为老人或亲戚都对孩子非常疼爱,除了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外,可以说,涉及教育方面的问题是一概不管也不过问,特别是学习问题,因此,许多孩子在缺失管教和约束的情况下,养成了作业不认真完成。不尊敬长辈和小伙伴,骂脏话等坏习惯。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何在呢?我认为是他们的心理发生了变化,他们的心灵在向着不健康的方向发展。如何引导孩子的心灵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呢?目前较好的办法是家校协同,对中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要对小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必须搞懂什么是心理健康,孩子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那些问题,只有知道了这些,我们才能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孩子实施心理方面的教育。 多年来,很多地方都搞了家校联系,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效果都不明显。究其原因,很多家校联系流于形式,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并没有深入实际的开展工作,这就造成了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最后的结果就是流产。形成如今的局面,是有其原因的,主要是家校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 搞不清楚什么是心理健康

我曾利用家长会,对班上大部分学生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调查。结果我发现那些家长几乎不清楚什么是心理健康教育。他们也知道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可不知道如何着手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那些家长中,只有个别家长的教育涉及到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可都少得可怜。在会谈中,很多家长认为有教师的教育就够了,家长的教育有就行了。他们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学生,家长只起个配合用。甚至有的家长把家长参与看作是老师推卸责任、是老师不负责任的表现。

说那些话的家长其实不懂什么叫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从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看,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它牵涉到了千家万户。能否对中小学生实施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是 关系着孩子良好个性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及民族素质、国家兴衰的大事。

据调查,有些教师或家长对孩子存在的问题,不是分析找原因,进行教育。而是互相推诿、指责。有个别教师认为,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就什么都不管了。好像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跟家长没关系。学生出了问题,父母不在的,老师就认为家长只知道打工挣钱,对孩子的事不管不问。对于父母在家的,老师认为家长对孩子娇生养,放纵孩子看电视、玩游戏等。从不深入实际去分析孩子出问题的原因,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对此,个别家长感到愤愤不平。我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为了受教育。如果我还来教育,那还来学校干嘛。不如让他在家,我来教育算了。为此,学校也想了许多办法如:开家长会、家访、建立心理咨询室、请专家来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可收效甚微。于是一些教师有意了。他们认为主要是很多家长一般受教育程度较低,文化素养差,心理健康教育又是新生事物,家长并不太了解,学校若组织家长参与心育麻烦太多,简直是自讨苦吃;或认为 家长对学校 的各项工作不支持,他们跟教师在教育问题上存在不同的见解和期望,很难达成一致的意见。 都是家长们的错吗?我们难道不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吗?一些学校认为搞心理健康教育只要建个心理咨询室或辅导室应付上级检查,在硬件上作文章,根本谈不上与家长合作;或只由个别教师面向少数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要与这些家长联系;或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化,热衷于编家长读本、讲概念,搞形式主义。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的学校有几许呢?出了问题,不找自己的原因,加以解决。而是一味的推卸责任,这就是我们教师应有的做法吗?

二、走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

1. 目的不明确,造成家校不和睦。

学生在校出了问题,一些教师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归于家长,认为是家长在家没教育。或者利用家长会或家访,告学生的状。而不是坐下来心平气和的交谈孩子在校的表现及情况,以及孩子在家的表现。面对教师的指责,家长心里就有了隔阂。有了这样一道屏障,双方根本无法平等地进行沟通合作。另外,学校开展的活动少有心理教育色彩,与班队活动协同;或在家长学校活动时什么都讲,没有专题。

2、空洞说教,活动流于形式。

很多时候,为了完成任务。教师就去网上摘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由于没结合学生实际,就成了空洞说教,其效果不言而喻,自然是收效甚微。很多教师平常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一旦学校要求了做,就到处下载、摘抄,应付了事。这就造成了活动缺乏计划、目的,让活动流于形式。在学生出了问题时,不去探究自己的教育不够,反而去责怪家长。认为都是家长的错。是家长没教育好孩子。

3、一味灌输,把家长当接收器。

学校自己组织家长会,向家长灌输教育孩子的理念。让家长明白教育孩子不只是学校的事,也是家长的事。双方应共同配合,教育好孩子。然后就是长篇大论,对家长进行轰炸。由于没结合孩子和家庭的实际,同时缺少生动的事迹。其效果不说没有,至少没达到预期目的。试问这样的家长会有意义吗?即使家长当时接收了,可实施起来就一定顺利吗?考虑到中途是否会产生困难,是否会流产?理论只有和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才能收到效果。“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三、缺乏专业教师,临阵点将

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大量的专业教师。可目前来看,很多学校缺乏专业教师,甚至有的学校没有专业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试问如何对学生实施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很多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自身对心理健康教育都不太懂,只是满足于教材或参加少得可怜的几次培训, 临时就喊这样的老师去上心理健康教育,就想把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教好,是不是有点天方夜谭。很多时候,教师埋怨家长没把孩子教好,其实是不公平的。如果学校有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职教师,孩子的很多心理,生理问题是很容易解决的。

为此,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使学生接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其健康、快乐的成长呢?我认为应该“搞好家校协同,开展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应该怎样协同,开展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综合国内外家校合作的方法,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及时家访。

一般情况下,以发现问题时为佳。孩子在校学习和生活,或多或少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的关心和询问是必不可少的,是学生本身的原因,老师可以解决。但有些问题不是学生本身的因,这就不好解决了。教师必须深入学生家庭和家长交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便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记得几年前我班上有一个学生,上课总是爱睡觉且每次检查家庭作业时,他都拿不出作业来。我问他怎么了?他总是吱吱唔唔的,没问出个所以然来。我觉得这个孩子有问题。于是我利用下班时间去他家家访,到他家时他不在,只有他妹妹在烧火做饭,手里正拿着本子纸在火。我一看,这不正是他的作业本吗?那小姑娘看见我来,急忙站起来喊:“老师好”。小姑娘的母亲听见我们说话,也从里面走了来。我说明意,然后说了孩子在校的情况。他的母亲听完后,就给我说了他的情况。原来这孩子的父母都是下岗工人,家庭收入微薄。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父亲起早贪黑的活,因劳累过度不久就去世了。一家人的重担就落在了母亲的肩上。为了帮助母亲分担生活重担,他每天都要帮母亲分担很多家务。夜里家务活忙完了,才开始写作业。刚说到这里,他回来了。我问他干嘛把本子拿给妹妹点火。他说:”老师,那些作业我都会做了。不信,你考考我”。当时,我考了他。嗯,该理解的或者该记忆的,他都掌握了。为了孩子能更好的学习,我和孩子及他的母亲进行了交流沟通。从此以后这孩子上课再也不睡觉了,且每次的家庭作业本都按时上交。多年以后,这个孩子考上了大学。他给我送来一个牌匾:“师恩忘”。可见,发现问题及时家访,家校携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二)、建立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

现在的社会,教育孩子不再是学校单方面的参与。而是社会、家庭、学校三方的统一。许多地方为了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式,都建立起了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很多社会名流人士,也以不同形式参与了学校的管理和关心如:爱心捐款、捐资助学、扶持贫穷孩子等。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建立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有什么好处呢?我认为有以下一些好处:

首先,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家长学校,顾名思义就是老师的角色是长,学生的角色是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教学,教师尽心尽责,学生乐学好学。就像父母教育孩子,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孩子当然乐意接受。为了孩子能更好的健康成长,成立家长委员会就必不可少。一方面可以监督学校的教育做到公平、公正。另一方面,家长可以定时到学校参观听课,便于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以便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教育。

其次,成立家长学校,便于家校携手,共同对学生实施健康的教育。目前,网络非常流行。学生容易沾染一些不良习性,特别是进网吧。很多学生,趁老师或家长没注意就溜进网吧,要么看黄色片,要么打游戏。如果长此以往,学生将沉迷于游戏或者看黄色片,这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家校携手,双方监控,就可以避免这些情况发生。如果发现有学生进网吧,家校要及时配合,共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指出网吧的危害。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三)、定期召开家长会

学生在校学习一段时间后,总会出现一些问题。为此,学校应当定期召开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及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便于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及有那些不足。通过沟通、交流,共同采取措施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如果不定期召开家长会,教师对孩子在家的情况就会不了解,无论怎样教育都觉得效果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家长比老师更憋屈。对孩子在校的表现一无所知,发现问题就会认为是不是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太严或者是没认真教育。出现这些问题,既不是老师没教育,也不是家长没管教。其实问题出在学生身上。现在的孩子为了保护自己,学会了撒谎。在校怕教师责怪,就将责任推在家长身上。在家怕家长责骂,把责任都往老师身上推。这样一来,老师和家长都被骗了。召开家会,双方共同交流就会发现 , 在家校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在校,学生主要有以下问题:

1、个别学生经常不完成家庭作业。

2、上课时总爱说话或者在下面搞小动作。

3、个别学生一遇到做作业时就没笔。

4、个别同学爱骂人甚至打人。在家,学生同样也有不少问题:

1、学生晚上作业多完不成。

2、学生回家只是玩,从不做作业。

3、放学很晚才回家。

4、孩子在路上与别的孩子吵架、打架。可见,定期召开家长会是多么的要。只要定期召开家长会,老师和家长就可以针对孩子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这样老师和家长都能更好的教育孩子,同时孩子也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健康快乐的成长。这样皆大欢喜的局面,何乐而不为呢?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来自社会的共同关注。当出现问题时,有些是监护人不能解决的,教师可以解决,有些是教师不能解决的,父母可以解决,甚至有些问题只能靠社会力量才能解决。所以,要搞好家校协同,开展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他们毕竟只是孩子,不如成年人有约束力和自制力。如果不搞好家校联系,引导孩子向着健康,积极的方面发展,不但不能造福社会,反而可能给社会带来危害。

记得一位名人说过,如果一个人没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出现心灵扭曲,对社会充满不满和仇恨,那么这个人的能力越强,对社会的危害就越大。这样的例子在现实中还少吗?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希望家长有效地协同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让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即双方优势的相互利用和互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优化。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为四化建设添砖加瓦。

2016年4月

上一篇:选举程序主持词下一篇:小组合作学习阶段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