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基础》和《教育教学技能》(精选10篇)
《《
《教育教学基础
教育教学基础教育教学基础
教育教学基础》
》》
》和
和和
和《
《《
《教育教学技能
教育教学技能教育教学技能
教育教学技能》
》》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复习资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复习资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复习资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复习资料
问答题
问答题问答题
问答题、、、、简析题
简析题简析题
简析题
1、什么是课程?课程本质的观点有哪些?
狭义的课程是指教学内容,主要体现在教科书、课程(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教 学大纲)中;广义的课程指的是学生在学校中获得的经验,它包括学科设置、教 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及学校的环境气氛等。课程本质的观点包括:
1、课程是知识;
2、课程是经验;
3、课程是活动
2、课程在学习教育中的作用?
课程在教育和教学中处于核心的地位:
1、课程体现学校培养人才的蓝图。
2、课 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依据。
3、合理的课程设置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课程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内背景?
1、顺应国际课程改革大趋势的客观必然。
2、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3、课 程改革的成就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提供了现实基础。
4、我们从国外的课程改革中取得了哪些启示?
1、改革理念上的启示:注意基础学力的养成,注重信息素养的提高,强调学生 的创造性和开放性的养成,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尊重学生的经验,发展
学生的个性。
2、课程目标上各国都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培养,注重 学生的价值观、态度及道德修养的形成,加强体能、健康教育和公民教育。
3、课程设置上各国都关注学生的经验,并依据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特征设置综合课程 和分科课程,协调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关系,注意信息技术方面的内容。
4、体现 教科书的多样化,并注重教科书的审定工作。
5、各国在教育改革中,都力图协 调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希望课程有效地实施。
6、课程评价的改革较重视学生的 自我评价,从单一评价走向多元评价,从重视结果的评价走向过程和结果并重,评价的功能在于促进学生发展,改善学习。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邓小平同志的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 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 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目标: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 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 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 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质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 识、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 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6、九年一贯制课程的基本理念: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2、强 调课程综合,设置了许多综合学科;
3、强调课程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4、特别 强调综合实践活动,并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
5、新课程并没有放弃基 本能力的训练;
6、新课程十分强调思想道德教育。
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综合性;实践性;真实性;合作性;综合实践活
动内容:信息技术教育54--56;研究性学习44--49;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49--52;
劳动与技术教育53--54;
8、教学大纲的弊端:
1、教学以掌握知识为主要目的;
2、束缚教师的创造性;
3、不得教材的特色化和个性化;
4、评价以考试为主,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9、课程标准对教学大纲有哪些超越之处?
1、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教学大纲着眼于内容规定;
2、大纲侧重强调 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标准在关注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3、课程标准突破学科中心,为终身发展打基础;
4、教学大纲强调教师的教,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5、课程标准提出了多元评价建议;
6、课程标准为教材编写者、教师教学及学业评 价留下了创造空间;
7、课程标准的内容更加丰富,它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思想 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10、课程标准的性质:可评估性;可理解性;可完成性;可伸缩性;课标编制的 理论基础:新的学生观;新的课程观;新的知识观;新的学习观
11、课程标准主要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话建议。84—9112、课程内容三种取向:课程内容即教材;课程内容及学习活动;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91--9213、课程内容选择原则:注意课程内容的基础性;课程内容应贴近社会生活;课 程内容要与学生的特点相适应。
14、课程内容组织原则: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直线式与 螺旋式。
15、学习方式的含义:人们在学习时所具备的中所偏爱的方式,是学习者一贯表
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16、学习方式变革的含义:
1、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他主学习转向自主学习;
2、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突出学习过程中发现、探究和研究等认知过程;
3、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学习方式以自主、合作、探究为 主要特征。
17、自主性学习包括:基本品质是主动性;核心品质是独立性;是一种元认知监 护的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合作学习的基本 特征:互助性;互补性;自主性;互动性;评价自主性。102—10918、合作学习的基本操作策略:小组的组建;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态度和 技能;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19、课程实施中学生学习方式状况:
1、学生学习方式的可喜变化;
2、学习方式 转变中存在的问题: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方式 流于形式;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新的学习方式,忽视或者抛弃传统的接受学习方式;课堂过于吵闹,教师缺乏课堂调控的技巧;教师不明确自己学习方式转换 中的角色意识。
20、课程实施中学习方式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1、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不深 入;
2、通识教育培训方面的原因;
3、教师缺乏课堂调控的技能和技巧;
4、教 师对自己在学习方式上角色定位困惑;
5、课堂教学缺乏有效的评价的标准。对 策:提高教师的素质;制定有效的学习方式的评价标准。
2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内涵: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 实施课程;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利用信息 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
2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运用信息,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态度和能力);
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
代的学习方式(全面利用资源进行学习;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我发现的学习;学会利用网络通讯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习;学习利用信息加工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学习)。
23、基本方式: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研究型课程,信息技术作为 学习工具。按认知工具的应用环境和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资源利用—主题探 究—合作学习”模式;“小组合作—远程协商”模式;“专题探索—网站开发”
模式。
24、教材的涵义:
1、从课程论的视角看:教材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制定的课程 内容在教学活动中转化的产物,它源于实质性的科学、文化、艺术、生活和各个 领域,并以计划主形式表现出来;它涵盖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习活动在心 理上和实践中主动地掌握普通教育和专业教养的物质对象和观念对象。
2、从教 学论的视角看,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为使学生形成特定的知识体系所勾画 的事实、概念、法则和理论;同知识紧密相关的、有助于各种能力熟练形成的、系统习得的心理作业与实践作业和各种步骤、方式与技术;与知识和能力体系紧 密相关的,奠定世界观基础的,表现为信念、政治观、世界观和道德观的认识、观念和规范。
25、旧版教材的弊端:教材内容以学科知识为本位,难、繁、偏、旧;教材编制 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忽视学生的心理特点;教材编写质量不高;教材不还做不 到择优选用。
26、教材改革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知识、儿童和社会的关系,树立学生发展为 本的思想;必须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基础性与层次性的关 系;正确处理加强领导与分级管理的关系,统一性与多样化的关系。
27、教材编制的基本原理:社会发展原理;面向全体学生原理;教材心理化原理; 统整性原理;衔接性原理;
28、教材设计的基本原则:激发学生动机;要适合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面;要贴近学生生活,实践性强;要促进学生不断探究问题。
29、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内容: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评价体系。
新课程改革试题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建设、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材编制、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的依据和基 础。
2、背景是指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现实环境)。
3、(创新)是国家兴亡的关键,是民族的灵魂。
4、课程改革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是: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 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5、评价的五个功能是:反馈调节功能、展示激励功能、反思总结功能、记录成 长功能、积极导向功能。
6、教学过程管理包括: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考核等教学基本环节的常规 管理工作。
7、CSE模式包含四个步骤:需要评定、方案设计、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8、小学课程建设评价的指标体系可以由三部分组成:教学思想建设、教学梯队
建设、教学条件建设。
9、评价内容要与(教学目标)吻合,包括:信息的动机、兴趣、态度、习惯、意志等个性发展因素。
10、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理念是:发展性评价观。
11、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包括:书面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
12、本次课改的重点之一就是转变学习方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 究学习。
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傻过程中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 性学习。
均衡性:是指同一领域或范围内,不同结构部分的份量保持相对平衡。
30、课程改革的六项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 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计九 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 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 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 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 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 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一、技能教学的理论基础
人们通常把技能划分为感知技能、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目前, 随着技术的进步, 感知技能被越来越多的技术产品的功能所替代, 操作技能中心智技能的成分也变得越来越重。心智技能本身也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 显得越来越重要。
心理学认为, 一个操作技能的形成往往要经历从操作表象到操作概念, 再到具体操作, 最后发展到熟练三个阶段。开始进步快, 因为这是从不会到会的质变过程, 中间有一个或长或短的停滞期, 这是由于各作动作原有的配合关系已经成熟已发挥了最大限度的作用, 而新的关系尚未形成, 各种命令的应用方式没有形成熟练的记忆, 使得操作处于停滞期。再有后期进步慢, 这是从不熟到熟练的量变过程。
根据北师大冯忠良教授的“结构-定向教学”和“智力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 心智技能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原型定向阶段、原型操作阶段和原型内化阶段。其中, 原型操作阶段是整个心智技能形成的中介和关键, 它使定向阶段成为实施, 也就是说让“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 并通过具体实践使之内化, 从而形成比较稳定的生产技能。因此, 没有实践, 学生的心智技能不可能从定向阶段过渡到内化阶段, 观念的东西还是观念, 既不能还原为现实, 也无法进一步深化和升华。当然, 尽管技能有感知技能、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之分, 但三者是相互关联的, 一项实践成果的形成往往是三种技能综合发挥作用的结果, 而实践恰恰是整合这三种技能并让其发挥作用的主要载体。从这一点而言, 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实践教学是最佳途径。
二、电子专业技能教学实践形式
实验、实训和实习都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 一类是为了巩固理论知识而进行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 如实验;另一类是具体运用专业知识、技能于实践, 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专业知识, 使职业技能熟练化, 如实训与实习, 这一类教学活动在中职实践教学中占有主导地位。
1. 实验主要是感知性实验, 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 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帮助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 培养他们的观察、思维能力。
2. 实训是为了掌握某种技术或技能而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进行反复训练的活动, 验证所学原理。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职业技术技能, 并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实训不同于实验, 不一定依附于理论课程, 这就意味着实训本身要构成课程, 于是我们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上制定实训教学要求, 加强对实训课程的设计与实训教材的编写。
3. 实习是为了掌握某种工种进行的实际演练活动, 获得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养成独立工作能力和职业心理品质。
主要是学生在校内外教师和师傅的指导下, 在校内实习场所或校外生产、服务现场从事模拟或实际的工作。中职教学学制中第三年是顶岗实习, 学生在工厂和学校共同指导下进行实习。
三、电子专业技能教学问题的思考
在中职电子专业技能教学中, 很多教师没有很好的区分实验、实训和实习的关系, 出现的问题是重实训, 轻实验和实习。
在已有的实践教学体系中提出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 以基本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训练分层进行技能达标。
实验、实训主要用于基本技能和专项技能的培养, 同时具有初步的综合技术应用能力, 这类教学活动主要集中在校内。
实习主要用于专项技能的固化、熟练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的形成。这类教学活动主要在校外和企业中进行。
从中职学制的三年制 (二年在校, 一年校外实习) 的要求来看, 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三年进行实践教学, 合理地安排实验、实训、实习在学生技能提高的整个过程中的时间、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应用。
根据前面所述的技能形成三个阶段论可知, 实验大量使用在学生刚开始学习技能时, 适用于操作表象到操作概念形成阶段, 这个阶段的学生可能兴趣所然对学习有很大的热情, 掌握的很快。实训应用于操作概念到具体操作掌握阶段, 这个阶段是一个量变的过程, 需要有大量的实训时间和项目让学生练习, 学校中实训主要在这个阶段, 也是很多教师出现的重实训, 轻实验和实习的理由。实习应用于具体操作发展到熟练阶段, 这个阶段是技能固化、形成比较稳定的生产技能的重要阶段, 也是需要大量的时间。
很多学校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引进了项目教学法, 这是德国双元制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教学方法, 认为这个方法的应用加快了学生技能的形成, 但他们都忘了德国学生采用三天工厂, 二天在学校上学的另一个形式对学生技能形成的重要性。我认为后一个方法如同我们的第三年的顶岗实习, 德国是把我们的一年时间分解在每周中, 项目教学法他们更多应用在理论教学中, 因此两者的作用成就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
对心智技能的培养实验教学很重要, 因为实验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而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是心智技能的重要组成。有的教师认为兴趣是一切学习的调动因素, 我们认为要合理使用兴趣。
从以上分析可知, 在电子专业技能教学中不能光重视实训, 中职电子专业人才技能培养目标的完成需要校内外实验、实习、实训的有机结合起来才是最优化的。
摘要:职业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人才为根本任务。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所以技能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
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大赛为契机,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使学生既会做事,又会做人,既能迅速上岗,又具发展潜能,突出高职教育特色。而培养高素质的专门型技能人才是高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分析化学作为工具科学,可以使医药学校学生掌握获药物分析的方法和理论,基础实训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分析化学的有关理论知识和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掌握药物分析的基本技能,更重要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二、了解学生以人为本进行教学
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共同活动,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是教育学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我校学生来自初中毕业生,文化基础知识差,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极差,甚至出现厌学情绪理论教学难以开展,所以我们在上分析化学这门课时,采取问卷调查、个别交流谈话的方式,据此分析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共同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抓住学习过程中的主要问题,然后对症下药,并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及灵活的教学活动过程,刺激学生积极配合,主动学习,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专门型技能人才,这是一种能直接上岗的技术性人才,因此以就业为导向,要突出实用性和技术性,改革和重组课程的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学生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基础实训能够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校结合学生的活泼好动、化学理论知识薄学习能力差的的特点,第一学年进行基础实训,学生首先对基础分析操作技能进行训练,使学生先有感性认识,熟练掌握基本分析仪器的规范使用,对药物分析技术专业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在第二学年进行分析化学的学习,主要讲授分析基础理论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容量分析法、光谱法、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分析误差和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了解其他常用生产中常用的分析方法。
四、基础实训教材编写
教学内容的改革最直接的做法体现在教学内容的编制上我们根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编写出基础实训教学讲义,教学讲义内容的编写要以必需、够用、 为度,有以下几部分组成: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化学实验常用器皿、分析天平与称量、滴定分析仪器的使用等章节组成,分析基本操作练习增加,过去分析化學学科的体系被完全打破,所有的知识点都更符合专业的需求。
五、更新基础实训设备仪器和教学方法,保证基础实训教学顺利开展
学校在实验教学条件方面,购买添置实验设备,教学中大力推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成立药分协会,利用业余时间,通过老师轮流值班,学生可以进行药物分析检验方面基础实训进行相关练习和创新实验。此外,药物分析教研组协助药分协会定期举办操作技能比赛,一方面为学校选拔参加全国分析工技能大赛的选手,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操作技能得到提高,经过三年的实践证明,学生对此反响强烈,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激发药物分析检验的学习兴趣,营造学习技能、苦练技能、创新技能,层层比赛、人人参与的浓郁氛围。另外,我们还建立了开放的实训网络平台,实现实训教学资源的网络化。此外,仿真实践教学手段的引入更加体现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采用虚拟实验实现对普通实验的扩充,甚至是学校现有条件中难以实现的实训项目,也可以用图形、图像等多媒体形式,模拟实训全过程,从而使得学生的知识面增大。通过网上课件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实训技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教学的内容丰富,有效地推动实训技能的改革,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六、突出基础实训操作技能,合理的基础实训考核模式
(一)实训操作现场考核占60%。
重点考察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考核学生实验基本操作是否正确、规范、熟练,是否能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测量数据准确,记录完整,并现场考察实验结果是否准确可靠。实训过程台面清理是否及时干净、整洁,实验结束后仪器、药品是否归位。并制定出详细的评分细则。
(二)实验报告占20%。
实验报告的评分内容包括实验题目、目的、内容、结果分析、以及是否按时上交实验报告。对因实验失误导致实验失败的同学,只要能仔细分析、找出失败原因,使教师在批改实验报告中能及时了解学生的进度和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仍可给高分。杜绝了学生相互抄袭实验数据的现象,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诚实的科学态度。
(三)期末考核占20%。
七、成果展示
自从在2006级高职药分开始试点实施,学生普遍反映学习分析化学的兴趣比以前增加,实践操作的能力也比以前显著提高了,紧接着又在高职药学和中专药学专业进行实施,通过前期基础实训的学习训练,使分析化学、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学由原来得枯燥无味、听不懂、学不会到现在喜欢学习分析化学,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在实训中应用和巩固理论,在理论中讲解和分析实训,形成了密不可分的教学网络体系,学生感到所讲的知识都可以用上,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自从08年开始举办每年一次药物分析检验工技能大赛包括江苏省教育厅技能大赛、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技能大赛、徐州市技能大赛,在以上赛事中我校参赛学生全部获得团体一等奖和个人一等奖的佳绩。基于以上成绩使我校药物分析检验专业的学生得到医药行业的青睐,并在实习和工作中受到了一致的好评。 (编辑王立建)
高职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技能达标与评价
临床检验基础是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程,具有实验比重大、操作技能要求高、实践性和应用性极强的教学特点.为了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各项实验操作技能,达到课程培养目标,我们在实验教学中积极推行技能达标教学.
作 者:赵建军 作者单位:安康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安康,725000刊 名:卫生职业教育英文刊名:HEALTH VOCATIONAL EDUCATION年,卷(期):27(12)分类号:G420关键词:高职 临床检验基础 实验教学 技能目标
A.注意保暖
B.可暂时中断输液或给氧C.根据病情安排合适卧位
D.送入病区后,就病人病情、物品与病区护士交班 E.颈椎损伤病人应保持中立位并固定
【答案】:B 【解析】:考查住院处的护理。在护送病人入病区时,必要的治疗(如输液)不能中断。
2.患者男性,26岁,因暴饮暴食后出现上腹绞痛,送到医院急诊怀疑为急性胰腺炎,转入病房。急诊病人入病室后护士应首先
A.介绍医院环境
B.通知营养科,准备膳食 C.通知医生,配合抢救D.填写医疗文件
E.询问病史,评估发病过程
【答案】:C 【解析】:考查病人入病区后的初步护理。对于急诊患者护士应该准备好急救器材和药品,通知医生作好抢救准备。
3.患者男性,52岁,因急性胃穿孔急诊手术入院,患者入院时护士应
A.测量生命体征 B.建立静脉通道
C.立即送手术室进行手术 D.办理入院手续 E.进行卫生处理
【答案】:C 【解析】:该患者为急诊手术患者,护士应立即送入手术室进行手术。4.患者女性,32岁,自然分娩后,护士采用挪动法协助患者从床上向平车移动时,顺序为
A.下肢、臀部、上身 B.上身、下肢、臀部 C.上身、臀部、下肢D.臀部、下肢、上身 E.臀部、上身、下肢
【答案】:C 【解析】:考查平车运送法。病人依照上身、臀部、下肢的顺序自床上向平车移动。
5.患者女性,67岁,患有支气管哮喘。经过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准备出院。患者出院的护理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处理床单位
B.通知病员在出院处办理出院手续 C.停止患者一切医嘱和各项记录 D.医疗文件立即送病案室保存
E.征求患者意见,进行卫生宣教
【答案】:D 【解析】:考查出院病人的护理。患者出院后有关文件的处理需做到:填写出院时间;病案归档(将病案按出院顺序整理好,交病案室保存);注销卡片。6.患者女性,18岁,淋雨后寒战、高热3日,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好转,准备出院,患者出院前的健康教育不包括
A.医院规章制度B.服药 C.饮食 D.运动与休息 E.定期复查
【答案】:A
【解析】:考查出院前的护理。患者出院前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内容需根据病人所患疾病进行健康指导,如合理的饮食调理、生活规律、功能锻炼、用药知识、家庭护理、定期复查等。
7.患者男性,56岁,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目前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护士在用轮椅送患者去进行血液透析时,轮椅运送法不正确的是
A.轮椅背与床尾呈锐角
B.将闸制动,协助患者坐入轮椅 C.嘱患者向后靠坐稳 D.嘱患者不可前倾 E.嘱患者不可自行下轮椅
【答案】:A 【解析】:考查轮椅运动法。应首先检查轮椅是否完好。将轮椅推至床旁,使椅背与床尾平齐,将脚踏板翻起,拉起车闸以固定车轮。注意观察病人。扶病人上轮椅,病人坐稳后,翻下脚踏板,嘱病人把脚踏在脚踏板上。推轮椅时,尽量靠后坐。勿向前倾或自行下车;下坡时减速并观察病情。下轮椅时将轮椅推至床旁,固定好轮椅,翻起脚踏板,扶病人下轮椅。冬季保暖。
8.患者女性,45岁,因甲亢入院,对于该患者的入院初步护理,下列哪项不妥
A.接住院处通知后将备用床改为暂空床 B.排列入院病历,最上面是住院病历封面 C.在体温单40~42℃之间用红笔纵写入院时间D.测量体重并填写在体温单上
E.向患者介绍规章制度及常规标本留取法
【答案】:B 【解析】:考查入院的初步护理。入院病人的病历排列顺序是:体温单、医嘱单、入院记录、病史及体格检查单、病程记录、各种检验检查报告单、护理记录单、住院病历首页、门诊或急诊病历。
9.患者男性,26岁,公司职员,患者偶尔自觉心慌,检查发现患者心室壁增厚,为明确诊断入院。针对该一般病员入院,值班护士接住院处通知后,应
A.准备床单元B.迎接新病员 C.填写入院病历
D.通知医生 E.通知营养室
【答案】:A 【解析】:考查病人入病区后的初步护理。值班护士接到住院通知后,应立即根据需要准备床单位。
10.患者男性,12岁,脑瘫患者,护士送病人去检查时使用一人搬运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A.将患者头部放平车大轮端 B.平车头端与床尾呈钝角 C.将闸制动
D.护士一手托患者头颈肩部,一手托臀下E.适用于体重较轻,病情允许患者
【答案】:D 【解析】:考查平车运送法。单人搬运法适用于体重较轻病人或儿科病人。平车头端与床尾呈钝角,车闸制动。护士一手自病人腋下伸到肩部外侧,另一手伸到病人大腿下。病人双手交叉于护士颈后,护士抱起病人移步转身,将病人轻放于平车上,患者头部放平车大轮端。
11.患者女性,58岁,体重45公斤,患者因糖尿病足无法活动,护士一人搬运患者时,平车与床的位置是
A.平车头端与床尾呈锐角 B.平车头端与床头呈锐角 C.平车头端与床尾呈钝角D.平车头端与床头呈钝角 E.平车头端与床位呈直角
【答案】:C 【解析】:考查平车运送法。单人搬运法适用于体重较轻病人或儿科病人,应将平车推至床尾,使平车头端与床尾呈钝角,便于搬运。
12.王先生,82岁,因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家属给病人吸氧后前来就诊。门诊护士应让该病人
A.到隔离门诊就诊 B.提前就诊
C.立即送抢救室 D.按挂号顺序就诊 E.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答案】:B 【解析】:考查门诊部的工作。患者年龄大,病情重,应提前就诊,尽早就诊处理。
13.叶先生,20岁,建筑工人,不慎自脚手架跌下,造成严重颅脑损伤,需随时观察、抢救。应给予
A.特别护理B.一级护理 C.二级护理 D.三级护理 E.个案护理
【答案】:A 【解析】:考查分级护理。特级护理适用对象:病情危重,需要随时观察进行抢救者;一级护理适用对象:绝对卧床休息者,如大手术后,休克,昏迷,大出血,肝、肾衰竭和早产婴儿;二级护理适用对象:生活不能自理者,大手术后病情稳定,年老体弱,幼儿等;三级护理适用对象:生活基本自理
14.患者王某,因甲状腺囊肿入院准备手术治疗,该病人需做哪级护理
A.二级护理 B.一级护理 C.监护室护理 D.特级护理 E.三级护理
【答案】:E 【解析】:考查分级护理。特级护理适用对象:病情危重,需要随时观察进行抢救者;一级护理适用对象:绝对卧床休息者,如大手术后,休克,昏迷,大出血,肝、脾、肾衰竭和早产婴儿;二级护理适用对象:生活不能自理者,大手术后病情稳定,年老体弱,幼儿等;三级护理适用对象:生 活基本自理 15.温某,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病人有呕血、黑粪,脉搏100次/分,血压90/60mmHg,根据病人情况应给予 A.特别护理 B.一级护理C.二级护理 D.三级护理 E.个案护理
【答案】:B 【解析】:考查分级护理。特级护理适用对象:病情危得,需要随时观察进行抢救者;一级护理适用对象:绝对卧床休息者,如大手术后,休克,昏迷,大出血,肝、肾衰竭和早产婴儿;二级护理适用对象:生活不能自理者,大手术后病情稳定,年老体弱,幼儿等;三级护理适用对象:生活基本自理。此消化性溃疡患者伴有呕血、黑粪,血压和脉搏都在临界值,需卧床休息,实行一级护理。
病人刘某,男,28岁,体重80Kg,因车祸骨折、脾破裂收入院,急诊给予输液、吸氧,并用平车护送病人进入病区。16.护送途中,护士应注意
A.拔管暂停输液、吸氧
B.可用车头撞开病区门以加快运送速度 C.平车上垫木板
D.暂停输液,吸氧继续 E.暂停吸氧,继续输液
【答案】:C 【解析】:考查住院处的护理,护士在护送患者进入病区时,护送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和保暖,必要的治疗(如输液、吸氧等)不能中断;对于骨折的患者平车上要垫木板。
病人刘某,男,28岁,体重80Kg,因车祸骨折、脾破裂收入院,急诊给予输液、吸氧,并用平车护送病人进入病区。
17.住院处护士护理此病人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A.迅速办理入院手续
B.及时通知病区护士做好抢救准备 C.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D.注意与病人的沟通 E.为病人进行沐浴
【答案】:E 【解析】:考查住院处的护理,护士应该对住院患者根据情况进行卫生处置,对危、急、重症病人及即将分娩者可酌情免浴。
患者,男性,70岁,患高血压冠心病经住院治疗病情好转出院 18.出院护理中,错误的一项是
A.办理出院手续 B.健康教育
C.停止注射,口服药继续使用D.征求病人意见 E.护送出院
【答案】:C 【解析】:考查出院前护理。出院护理中应停止一切医嘱包括口服药物的使用。病人出院后如需继续服药,护士凭处方领取药物,交给病人并指导正确用药。患者,男性,70岁,患高血压冠心病经住院治疗病情好转出院 19.使用轮椅护送病人出院,其方法不正确的是
A.椅背与床尾平齐,面向床头 B.护士站在轮椅背后,固定轮椅 C.病人靠后坐稳,两手扶住扶手 D.下坡时速度要快
E.护送病人到达目的地
【答案】:D 【解析】:考查轮椅运送法。轮椅运送时,下坡要减速,保证安全。患者,男性,70岁,患高血压冠心病经住院治疗病情好转出院 20.出院病人床位处理错误的一项是
A.撤去被服送洗 B.被褥曝晒4h
C.床桌用消毒液擦拭 D.非一次性脸盆、痰杯消毒液浸泡消毒 E.准备备用床
一、考核安排
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题目由所属学院准备。
教学设计:由各相关专业自行考核,成绩由所属学院存档,并把成绩单以Excel文件格式发教育学院刘雄英老师,邮箱为184897459 @qq.com。
多媒体课件制作:学生以“专业 姓名 学号”形式命名文件,学院以班级为单位打包成一个文件夹,发给教育学院现代教育技术组,邮箱为12875006@qq.com(王钢锋老师,663811),由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组组织考核。
说课•模拟上课•板书:由教育学院教师教育服务中心组织考核,学生模拟上课的内容就是经学院考核过的教学设计的内容,请考生携带3份教学设计纸质稿进场,1份自己上课用,2份供评委传阅。
二、考核进程
各学院教学设计考核、学生制作的课件上交应在“说课•模拟上课•板书”安排时间之前完成,“说课•模拟上课•板书”每位学生正式考核时间为16分钟,其中说课6分钟,模拟上课•板书时间为10分钟。
三、“说课.模拟上课.板书”考核时间地点
考核日期:详见师范生教学技能考核认定方案的附件2 各专业教育教学技能考核轮流安排表
考核时间:上午场8:00—12:00;下午场13:30—17:00;晚上场18:00—21:00
每个班都是上午开始,按学号顺序依次进行
1 以工作描述和任务分析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的特点[1]
一是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 二是使学生提前进入工作岗位角色, 三是更加适合临床工作环境的要求, 四是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逻辑推理的能力有帮助。
2 以工作描述和任务分析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 和临床实践相脱节, 不能达到学以致用、学而能用的效果。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以书本内容为中心, 缺乏培养其逻辑分析能力, 不能正确理解问题的关键。以工作描述和任务分析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则是以工作环境为基础, 以实际工作岗位所遇见的问题为出发点, 分不同阶段进行教学, 每个阶段都有其培训目标, 除了课堂理论教学外, 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实际操作, 使学生提前进入工作岗位角色, 与临床近距离接触, 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 以工作描述和任务分析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通过临床调查, 按照岗位要求进行工作任务分析, 形成工作任务目标体系, 再进行工作描述。医学影像专业学生的工作岗位要求学生具有对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能力、常规检查操作能力以及常见影像技术操作能力。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能力包括普通X线影像诊断能力、超声影像诊断能力、CT影像诊断能力以及诊断报告书写能力。常规检查操作能力包括透视操作能力、常规造影操作能力及超声检查操作能力。常见影像技术操作能力主要包括常规体位的投照能力。我们根据临床岗位能力要求, 组织临床专家和教学人员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和工作描述, 编写了《医学影像学诊断及技能操作指南》, 同时为了提高学生临床分析和诊断能力编写了《医学影像鉴别诊断学》。
以工作描述和任务分析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学生技能训练中的应用, 包括4个环节: (1) 单病种和单项操作的训练, 主要在专业理论课程早期进行, 目的是强化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并锻炼基本的诊断和操作能力; (2) 多病种的综合训练, 主要在专业理论课程中期进行, 目的是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3) 多项任务的综合训练, 是在所有专业理论课程结束后进行为期3周的模拟临床训练,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 以适应临床工作; (4) 临床实习的实地训练, 此阶段学生进入临床医院进行学习, 根据学生已具备的技能和知识, 培养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达到工作岗位的要求。
4 以工作描述和任务分析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专业学生技能训练中的应用体会
如果某一岗位的专业人员能够达到工作描述要求, 那么该专业人员就适应了环境、条件和服务需求。以工作描述和任务分析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从工作岗位要求出发, 注重专业技术人员知识、能力、态度3方面的培养[2]。
理论教学阶段的技能训练, 在传统教学中一般是先把疾病的名称告知学生, 如所讲内容为肺炎, 然后按照肺炎的病因—病理—临床特点—基本影像学表现的顺序来进行讲解。肺炎的影像学特点是边缘模糊的高密度影, 多为片状, 范围大小不一。下节课讲肺结核依然是按上述顺序进行, 不同病理时期的肺结核影像学表现不同, 有时也可表现为片状高密度影, 我们可以看出肺炎和肺结核有相似点。然而,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每天所遇见的病例并非均为同一种疾病, 传统教学方法和实际工作所遇见的问题不太相符。以工作描述和任务分析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是在理论讲解过程中先分析影像学特点, 然后分析总结出具有此影像学特点的一系列疾病。比如说患者X线片表现为片状高密度影, 首先分析具有此影像学特点的疾病有哪些 (包括炎症、结核、肺不张等) , 再根据其他资料特点进行鉴别诊断, 最后确诊, 这样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平时可以参考借鉴的影像学著作多为纵向描述, 而临床影像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多需横向联系, 他们需要通过病变影像的特征性表现、好发部位等方面进行横向分析、综合鉴别, 最后作出正确的诊断[3]。多项任务的综合训练阶段, 着重训练学生的技能技巧, 让学生达到执行任务的标准。此训练阶段有效地把课堂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 学生在此过程中亲自动手操作, 体会工作性质, 教师对每一体位严格把关, 并且可从中发现问题, 及时进行现场纠正。开展病例讨论也是此阶段一项重要学习任务, 学生拿到典型病例片后, 根据影像诊断学知识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讨论, 书写诊断报告, 以此理论联系实际、基础联系临床, 同时培养学生协作、自学、交流的能力。
以工作描述和任务分析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影像专业人员的知识、能力和态度水平。理论联系实际和明确的目标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断的现场学习, 深入实际,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双方的广泛交流, 学生之间的良好协作, 为学生创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2];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增添了乐趣。在态度培养方面, 本模式给予了很强的干预, 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工作实际, 增加亲身体验机会, 促进了学生良好职业态度的形成。
通过应用以工作描述和任务分析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为培养医学影像专业人才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此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在操作技能、临床诊断技能、解决问题方面有明显的优势[4], 并且该模式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对推动医学教育改革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平蕊.以工作描述为基础的综合教学模式在五官医学专业的应用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 2002, 20 (4) :18~19.
[2]席彪.建立培训农村卫生专业人员的中等医学教学模式——JDBIT模式的实验研究报告[J].卫生软科学, 1998, 12 (4) :7~11.
[3]郝庆卯, 杜西伟.医学影像学诊断及技能操作指南[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摘 要:在分析预选士官《电工基础》课程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加大教员技能培训、改革考核内容及标准、依托士兵职业技能鉴定提高教学针对性六个方面提出了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的预选士官《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建议,对预选士官电工职业技能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预选士官;职业技能;电工基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电工基础》是初级预选士官(以下简称预选士官)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实践性强,与实际联系紧密,为电工等相关岗位的预选士官职业技能的形成提供知识储备,是预选士官必修的岗位任职专业基础课。预选士官任职教育“面向部队、面向装备、面向岗位”的岗位指向性特点十分明显,预选士官的培养目标就是要为部队培养“有用、管用”、具有良好职业技能的士兵。职业技能的培养是预选士官培养的最终目标,《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也必须为这个目标服务。因此,按照上述要求,如何在现有《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突出该课程在预选士官职业技能培养方面的作用,为部队输送高质量人才,是一个重要且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二、《电工基础》课程在预选士官职业技能培养方面的主要问题
目前,《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仍然是沿用传统的注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逻辑性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固然有其科学性,但却正因为其过分注重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和逻辑性而束缚了预选士官职业技能的培养。概括地说,《电工基础》课程在预选士官职业技能培养方面的主要问题有:
(一)教学内容结构单一
在教学内容结构上,理论内容占教学内容的绝大部分,且部分内容理论性过强,空洞难懂,与实际应用脱节;实验、实践环节占教学内容的比例相对较少,且已有的实验、实践环节则是以基础性的验证型实验为主,而利于培养预选士官的实际应用能力、体现职业技能方面的应用型实验、实践相对更少。
(二)教学方法、手段相对滞后
在《电工基础》教学中,教学活动往往停留在教员讲、学员听的“灌输式授课”阶段,教、学之间缺乏互动交流。很多情况下是教员“一支粉笔一堂课,一张嘴皮说满堂”,这种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分析问题能力的发展,而自主地应用电学方面的相关知识解决、分析问题恰恰是职业技能的要求。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在教学手段上《电工基础》课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多媒体资源,但这种利用仍停留在一个较低层次。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扮演的角色往往是把黑板变为投影,把板书换成字幕,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在调动学员学习兴趣、演示抽象原理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从上述情况不难看出,目前《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已较难使预选士官的职业技能素养得到提高。
(三)考核方式不够全面,片面重视理论考核
目前,《电工基础》课程的考核主要是以理论考试成绩的高低来衡定预选士官的成绩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一张试卷判高低,一场考试分上下”,而体现预选士官职业技能水平的实验、实践环节则缺少相应的考核量化标准。这种考核方式很容易给预选士官造成“只顾死记理论、不管实际应用”的学习导向。
总体上看,目前《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在满足预选士官职业技能培养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的《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针对《电工基础》课程在预选士官职业技能培养方面的主要问题与不足,具体的教学改革措施主要有:
(一)改革教学内容,突出应用要求
预选士官的培养目的是为部队输送能够直接“用得上、用着好”、具有良好职业技能素养的应用型人才,而非学术型人才。因此,《电工基础》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基础,突出应用,内容上应做到“接地气”,不应过分强调和拘泥于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逻辑体系的严谨性。理论知识应以“够用”为原则,不必求多求全。“够用”体现在所教授的内容能够满足部队的实际应用要求,而对于理论性过强的内容,特别是与部队实际工作脱节的内容,则应予舍弃。按照上述要求,《电工基础》课程内容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调整:
一是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这是支撑《电工基础》课程的基石,是预选士官学习电学知识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也是培养预选士官电工职业技能的切入点和前提,在教学中要必须予以充分保证。
二是直流电路部分。直流电路引入了电路的概念,介绍了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该部分是学习《电工基础》课程的入门和理论基础,是学好后续章节的保障,且在部队实际工作中有较广泛的应用要求,在教学中也应予以保证。
三是交流电路部分。在部队实际工作中,交流电尤其是三相交流电在武器装备上的应用十分广泛,该部分内容为预选士官的装备维修、排故等工作提供知识储备。因此,对于交流电路部分应重点讲授。
四是其他内容。根据部队岗位技能要求,有侧重地加以学习。如对电磁感应、电动机、发电机、继电器等与部队实际工作联系紧密的内容,可重点讲解,其它章节可略讲或不讲。
(二)更新、完善教学方法、手段,提高学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预选士官的职业技能不仅仅包括技术的熟练和操作的规范,更重要的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不能一味注重让预选士官精深与系统地掌握理论,而应把教学重心放在对预选士官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上。
对此,在传统讲授法的基础上,可采用基于问题的启发式教学法,教员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实际问题,组织预选士官进行小组讨论,自主思考解决方案,鼓励其自主探索与创新;在教学手段上可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预选士官借助多媒体技术的交互功能,自主地进行探究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员应尽量多地教给学生如何理解、分析、归纳、总结和解决实际问题,避免机械地理解问题,引导预选士官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创新的学习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预选士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强化实践环节,注重职业技能培养
《电工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程。根据预选士官教育的特点,要更新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的观念,大力提升实验教学的地位。
首先,安排好课程结构,增加实验课课时的比重和利用率。一方面增加实验课的课时数,实验课时数要占整个课时数的三分之一以上,以给予实践环节充分的时间保证;另一方面,可实行开放式实验,预选士官可根据自己时间,有侧重点地选做实验。这样有利于拓展实验课的时间和空间,增加实验课时,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使预选士官有更多时间去做实验。
其次,规划好实验的内容,将实验分为基础性验证实验和设计性实践实验两类。基础性验证实验主要是熟悉常用电工电气仪表的使用,电路基本元器件的性能、用途和测量简单模式电路的作用和功能等,它是一种验证性实验,其内容主要是电工学课程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的验证,使预选士官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与技巧;设计性实践实验是教员结合部队实际工作提出实践问题,让预选士官自己论证该实践问题的必要性、可行性,并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技术路线。实验过程中,预选士官自己确定实验方案,设计电路参数,选择仪表设备和测量方法,让他们利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和通过基础性实验获得的实验技能来解决所提出的实践问题。基础性验证实验是设计性实践实验的基础,而设计性实践实验是职业技能的基础。通过基础性验证实验,预选士官可以掌握基本的电学实验技能,从而具备进行设计性实践实验的能力,最终提高自身职业技能。
(四)适应预选士官教育需要,加大对教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
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员自身的电工职业技能水平是预选士官电工职业技能培养的前提条件,只有具有过硬职业技能的教员,才有可能教出职业技能水平过硬的预选士官。因此,教员队伍应该是一支与军事职业教育相适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符合士官教学需求的“双师型”队伍。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转变观念, 只重视教员职称、不重视职业技能的思想已经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对此,可建立适合教员技能考核要求的考核机制,为教员考取职业技能证创造条件,定期对教员在电工技能方面的培训并实施办证考核,以促进教员队伍职业技能素质提高,进而促进预选士官的培训质量提高。
(五)体现职业技能要求,改革考核内容及考核标准
考核内容和标准对预选士官的学习起着激励、指导作用,对预选士官职业技能的培养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电工基础》课程的考核应充分考虑预选士官未来的岗位任职需要,尽量避免“用得着的不考,考的用不着”的现象出现。
为此,如图1所示,对考核内容及标准作以下调整:
一是理论考核,侧重基础理论知识的测试。在整个课程中间可安排几次单元测试,以综合性试题形式考核预选士官对基本内容、基本分析方法的掌握和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考核可用开卷或闭卷形式,体现对预选士官理论知识的考核。理论考核占课程总成绩的30%~40%。
二是实验考核,侧重实践能力的检测。实验是训练预选士官动手能力的关键,最能体现其职业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水平。因此,应加强实验考核,记录预选士官平时实验操作能力、排除故障能力、课前准备及课后总结情况,这样能综合反映预选士官做实验的态度和动手能力。实验考核占课程考核成绩40%~50%。
三是学风及职业精神考核,侧重学习态度及职业精神的考察。学风考核包括作业的完成情况、答疑情况、提问、回答问题情况等,良好学风是学好知识的保证,端正的学习态度是掌握所学内容的关键因素之一。职业精神包括责任心、职业意识、敬业态度等。良好的职业精神是预选士官胜任本职工作必备的基本素质,是预选士官职业技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考核中应加以体现。学风及职业精神考核占课程考核成绩10%~20%。
(六)依托士兵职业技能鉴定,提高《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针对性
士兵职业技能鉴定制度,是国家关心支持军队现代化建设、提高技术兵退役后就业竞争能力、深化国家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和完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的重要举措。作为士兵职业技能鉴定的一个重要工种——维修电工,其技能鉴定考试离不开《电工基础》的相关知识,二者有很大的交叉内容。与《电工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相比,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代表着职业技能的要求。因此,《电工基础》课程可以以职业技能鉴定的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为导向,在教学过程中参照士兵职业技能鉴定中维修电工工种的鉴定内容,“什么有用学什么”,“哪样是本领学哪样”。尤其是对于鉴定内容中与《电工基础》交叉的部分,应着重学习,从而提高预选士官的职业技能水平。
四、结语
预选士官的职业技能是未来岗位任职的基本要求,职业技能的高低直接关乎战斗力强弱。本文就如何在现有《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基础上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突出《电工基础》课程在预选士官职业技能培养方面的作用,提出了一些方法和建议。本文的方法、建议既可以指导现有的《电工基础》教学,也可为预选士官其它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洪庆根.新形势下军队任职教育发展模式探讨[J].继续教育,2007,(5).
[2]杨成德,张平平,李振平.士官院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1,(9).
[3]蔡大华.高职《电工基础》教改的探讨[J].机械职业教育,2004,(12).[4]于小华,陈艳,张济世.进行启发讨论式教学,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科技信息,2008,(36).
[5]周会娟,唐俊,李景峰.启发式教学法在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研究,2012,(2).
[6]张忠华,周阳.对启发式教学几个问题的探索[J].教育导刊,2009,(2).[7]忽江华.浅论启发式教学[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1).
[8]张龙娟.电工技术基础课程改革实践[J].新课程研究,2010,(7).
[9]冯利,于海波,王俊岭.职前教师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教育探索,2013,(11).
[10]胡圣红.任职教育院校“双师型”教员队伍建设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8,(11).
[11]王艳萍,孙丽芬.浅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1).
陈松林
目前,幼儿师范教育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学生职业教育技能培养要求和培训途径的探索上仍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偏重于弹、唱、跳、画、说、写、算等能力的培养,将诸多技能穿插于各门课程之中等现象普遍存在。可见,重新构建幼师生职业教育技能培养要求,促进职业教育技能训练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和实用化,十分必要。
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基础上,我校为突出能力培养,于1992年重新制定了《幼师生教育技能过关考核规定》,对学生的职业教育技能进行严格而全面的考核,使学生形成自觉地进行职业技能训练的驱动机制,通过实施和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科学设置教育技能考核内容
从社会发展对幼教师资的新要求出发,考虑个体素质的多元化发展和自我完善,结合教育技能自身的性质特点,我们把幼师生教育技能分为一般教育技能、基本教育技能和综合教育技能三个层面。一般教育技能是指教师指导幼儿活动所必备的弹、唱、跳、画、说、写、算、操练、观察、护理(对幼儿常见及意外事故的急救与处理)和制作能力等。基本教育技能是指教育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行为的基本要素,包括活动的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强化技能、衔接技能、媒体运用技能(主要指玩教具的演示、电教及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和结束技能等。综合教育技能是协调运用各种基本技能的教育行为,包括教育活动的整体设计技能、教育活动的组织管理技能、沟通与应变技能、分析与评价技能、获取信息技能、家长工作与人际交往技能、改革创新能力等。这三个层面教育技能的建构,比较全面地提示了幼儿教师职业技能的行为结构,它们既各自独立,又相互渗透,在突出幼师特色上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专业性。以上三个层面的教育技能是幼儿园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必要的技能,符合幼儿教师的教育特点,体现了面向幼教的专业性。
2.系统性。在上述三个层面中,一般教育技能和基本教育技能是基础层次,综合教育技能是发展层次,是幼师生“后劲”能力的体现。综合教育技能是在前两个层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是基础教育技能的有机整合。通过整合,三个层面的教育技能才能发挥整体功能,教师的职业技能才能得以充分体现。三个层面的教育技能在幼师三年的能力培养目标中又是一个整体,通过逐级训练,就能实现学生各种能力既能基本达标,又能螺旋式发展和提高。
3.可行性。教育技能的掌握需要在具体的操作和训练上下功夫,三个层面的教育技能是教育理论的具体应用,每项技能都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便于学生学习掌握。
4.时代性。要有效地、切实地推进幼儿素质教育,师资是关键。幼师生三个层面教育技能的构建,正是从时代的要求出发,既与《幼儿园工作规程》的精神吻合,又适度超前,反应了我国现代及未来幼儿教育和社会市场对幼教专业人才的需要。
二、全面构建教育技能训练策略
只有考核不训练,学生技能无从来。技能需要反复训练才能获得,考核只是手段,训练提高才是目的。只有考核,没有训练或很少训练,只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学生就会因缺乏必要的指导而在技能方面不能获得真正的提高,因此我们更加注重训练的过程。
1.组建一支由有相应特长的教师组成的技能培训队伍。着重研究教育技能的分类,制定各项技能的达标水准和考核方式,编写出技能训练大纲和教材,对每一技能的含义、目的、类型及运用要求作出明确的界定和分析,使学生有明确的训练目标,教师在客观上有训练的标准。
2.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有序进行。一般教育技能和基本教育技能大多是由综合的、受多种因素制约的教育能力分解而来,这些单项技能具有目标清晰、可观察、可操作、易控制、好评价的特点。从单项技能入手,运用微格教学的方法,一次集中训练一两种技能,重点突出,便于学生规范掌握。当每种技能都达到要求以后,再把它们整合起来,统一到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和指导中,进行综合技能训练,使学生有效地形成整体的教育能力。这种训练过程体现了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有序性。
3.局部练习和整体练习有机结合。每个单项技能又是由若干要素(如类型、方法、技巧等)构成的,我们采取对各要素进行局部练习,再结合进行整体训练的方式。例如:我们将提问训练程度设计为:(1)训练提问的数量,即单位时间内提问的个数及其分布;(2)练习提问的流畅度,即把握提问的节奏、时机和自然度;(3)训练提问的技巧,即如何设问诱发幼儿观察、回忆、比较、判断、分析、理解、综合、应用和评价;(4)整体练习,即结合幼儿园某个具体教材,设计并演示教学提问片段,考察该项技能运用的科学性。
4.感知、模拟、反馈训练相融合。首先,提供音像示范或现场示范让学生观摩,开阔学生的视野,对促进学生获取新的教育思想、创造新的教育方法很有帮助。其次,鼓励学生结合教材,针对某项技能的应用,进行活动片断设计,并进入特定情景进行模拟演示,亲身体验教师角色,运用和掌握教育技能。再次,利用音像反馈,使学生通过音像记录直接、清晰地观察体验自己的教育行为,然后进行讨论反馈,提高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和交流能力。这种融感知练习、模仿练习和评价练习于一体的技能训练,突出了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学、做、思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教育技能。
5.专项技能训练与相关课程相互配合。学生高质量地掌握各层次的教育技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设置的各类必修课程既要各司其职,又要协同配合,其中,文化基础课程和艺体课程是一般教育技能训练的基础,专业课程是综合教育技能训练的基础。我们一方面强调各科教学必须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每学年、每学期和每单元技能训练的重点及要求,加强课内的教学指导;另一方面,又注重与选修课、课外活动和教育实践活动密切配合,统筹安排,以保证训练的高效率。
6.模拟训练与下园实践相结合进行训练。一般教育技能和基本教育技能的训练,多采用模拟训练的方式进行,让学生通过扮演“教师”角色,把自己对某项技能的理解用行动表现出来。综合教育技能训练注重与教育实践相结合,主要通过开设“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外活动进行训练,并定期下园实践,给学生带来许多直接参与实际教学的机会,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促成学生在校时初步完成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
7.导练与自练相结合。教育技能训练是实践能力的训练,需要教师导练引路,更应该强调在教师指导下的自觉练习,关键还在于学生自己肯下功夫。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育技能考核
没有考核的训练,会使学生失去练习与提高的动力。因此,我们在设置教育技能考核内容的同时,也明确规定了《幼师生基本功达标细则与要求》,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在考核和评估工作中,我们遵循了以下原则:
1.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学生的天生素质是有差异的,有些学生的某些技能即使经过训练也未必能够获得较好的发展,所以技能考核项目不应该强求一致,适当给学生提供选择发展的余地,技能过关时间也不必统一限定,既允许部分学生提前过关,也允许部分学生适当延迟达标时间。我们根据学生的天赋差异和个性特点,把技能分为必考技能和选考技能两类。必考技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要全部考核;选考技能学生可以任意从中选择三项。另外,参加考核者不局限于毕业班学生,从入校的第二学期起,就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报考核项目,参与每学年下学期的基本功考核。但学生毕业前夕必须累计达到规定数量的技能考核合格,方能毕业。其中,成绩优异者给予奖励,成绩不合格者,限期达标,否则不予参加实习,不能毕业。
2.系统性和多样性相结合。为保证基本功考核要求的分类落实,我校通盘规划了基本功考核工作程序,在学年考核时间的确定、考核项目的分解与分配、考核形式与方法的选择和组织等方面都作了统一部署,基本上遵循了按年级、分阶段、分类别层层考核,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系统性原则。我们的考核办法也具有灵活多样性的特点:(1)学生进行自我检查与评价,即学生根据教育能力质量指标进行自我检查、分析,找出差距,调整努力方向。
(2)学校集中考核与评价,即通过学校教育能力评估小组策划丰富多样的活动进行分类考核。(3)保育实习、教育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估与检查,其中毕业前的教育实习是关键的考核,学生设计、组织、评价和总结幼儿园各种教育活动的具体情况,是他们综合教育能力的展示与体现,可以得到全面检验。
一年一次的技能大赛在轰轰烈烈地落下帷幕后,我们在总结几年来取得的成绩和查找不足的同时,也欣喜地看到了技能大赛对实训教学带来的推动作用:规范了物流技能操作标准、改善了物流实训环境、提升了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高了物流专业实训水平、完善了物流专业实训教学内容,物流技能大赛对物流专业实训教学起到了导向和引领作用。
一、技能大赛规范了物流专业技能操作标准
物流行业发展迅速,物流技术、物流人才和行业标准不能满足物流行业发展要求,而且各地物流专业发展起步晚,在实训教学中,更是缺少统一的技能操作标准。在实训教学中,只能采取教师下企业实践、组织专业培训、教师相互交流等方式探讨实训教学的内容和操作标准,由于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各地在开展物流专业实训教学中实训内容、操作标准、评价要求各异,也就造成了我们的学生缺少标准的意识和规范的概念,我们的专业教师由于缺少相关的行业标准进行指导,很多时候在实训教学中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教师们只能在逐渐摸索中归纳物流技能操作要求和评价标准,但仍然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技能操作标准。每年的物流技能大赛助推了物流专业技能操作标准的规范,使大家对技能操作要求逐渐清晰,评价标准更加明确:在仓储作业中,我们看到了一套几乎涵盖仓储所有作业环节的操作要求和评价标准,使我们明确了仓储作业评价标准、设备操作要求;在叉车作业中,形成了既有企业作业要求又包含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叉车作业评价方案,规范了叉车操作技能及评价点;而在单证考核中,制订了体现单证的企业实际业务特点、贴近企业实际作业要求的评价体系。我们的教师通过参与技能大赛训练和比赛,对物流专业技能操作标准有了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为今后的专业实训教学开展找到了有力的依据,我们的学生也会在教师规范的操作标准要求下,逐渐形成物流专业操作标准的意识和规范的概念,从而推动物流行业操作规范的实施,促进物流行业技能操作更加规范统一。
二、技能大赛提高了物流实训基地建设水平
技能训练要依托良好的实训环境,而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技能大赛不仅是对各地区、各校专业发展水平、教师实践能力的检验,也是对实训装备建设水平的一次检验。技能大赛以实操技能考核为主,对实训环境要求高,各地在重视技能大赛的同时,以学生技能大赛为契机,千方百计充分挖掘各方面资源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改善实训条件,加大对实训环境建设的投入,为实践教学改革打下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各地在考虑实训设备购置时,不仅要考虑今后实训项目的开展,还会依据技能大赛对设备、场地等的要求制定建设方案、添置实训设备,使实训基地和实训环境建设水平得到提升,因而我们看到技能大赛不仅促进了承办校或承办地区实训条件的改善,刺激了各地、各校对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和改善的积极性,也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的物流实训基地。物流是实操性强的行业,实训环境的建设和改善必将促进物流专业教学的开展,受益的首先是我们的学生,优良的实训环境保障了专业课教学和专业实训教学的开展、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和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也将促使物流行业更快的发展。
三、技能大赛提升了物流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
技能大赛让老师们感到很辛苦、很累,因为每一次比赛“赛的是学生,比的是老师”,技能大赛对教师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技能水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们为了能更加有效地参与技能大赛指导工作,不仅认真学习比赛方案、钻研评价考核点,我们的很多教师还到物流企业进行岗位实习,以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训练中,很多教师都亲自操作设备体会动作要领,以促进师生之间的训练交流与沟通。在每次技能大赛后,我们在抱怨辛苦的同时,也会欣喜地发现我们的专业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我们的指导教师不仅具备了较强的专业知识还练就了较强的专业技能,教师的双师能力得到提升,对学校实训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培训教师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内部动力。
四、技能大赛促进了物流专业实训水平的提升
高水平的实训装备为实训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力地保障,但衡量实训水平的标准还是广大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好的环境可以促进实训教学的实施,但所有学生专业技能得到提升,才是高水平的实训室或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提升学生技能训练的热情,提高所有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也是我们开展专业实训教学的目的。技能大赛在物流专业技能操作标准上的规范,促使我们将比赛项目、评价标准等融入实训课教学内容,使技能大赛内容成为物流专业实训的一部分,让原本只是针对少数一些人的技能大赛训练内容成为所有学生提高专业技能的财富,使学生在实训中明确行业操作标准、掌握行业操作规范、达到岗位技能要求。学生日常的专业实训内容包含技能大赛内容,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也以规范的技能大赛评价标准来考核,学生经过努力也可以达到技能大赛的技能评价要求,学生参与技能训练的积极性得到了提升,这也就使物流专业实训水平的提升不仅体现在参赛选手的身上,更表现在所有物流专业学生身上,只有他们专业水平的提升才代表物流专业实训水平的提升,也才能代表物流专业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同时技能大赛也促使各地、各校在技能训练中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不论是指导教师到企业实践还是行业企业专家的现场指导,都促使校企之间加强了沟通与联系,为校企合作提供契机,促进校企合作的发展,促进物流专业的实训水平提升。
五、技能大赛完善了物流专业实训教学内容
物流专业实训教学内容不仅包含对学生技能的训练,更要关注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和安全意识的养成,这样我们的专业实训教学内容才能真正体现职业要求、满足企业需要。
1、技能大赛强化了物流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安全教育
安全不仅是企业关注的重点,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要渗透和强调的内容,尤其是在实训教学中对安全意识的培养。但在以往教学中我们的关注点往往放在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和提高上,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被放在可有可无的地位,忽视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造成学生的安全意识淡薄。而技能比赛中强调了将安全作为考核的重点,通过考核在货物堆码、装卸搬运等作业环节中的安全问题,强化货物安全意识;而在设备操作规范、人员安全作业规范中强调人员安全。我们在技能大赛内容走入实训教学后,规范的操作标准也使教师增强了安全观念,在实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使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将安全始终放在首位,为学生走入企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2、技能大赛突出了物流专业实训教学的职业道德培养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不仅是企业的用人标准,也是职业学校的育人理念。在实训课教学中,教师们更是希望能有一套具有物流行业特点的职业道德要求,使我们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有章可循。我们在实际作业中
去切身感受、去企业走访归纳总结,但总是感觉内容不规范、要求不统一。技能大赛在制定评价标准时,将职业道德要求也纳入评分标准,比如:码放货物要轻拿轻放、不能用脚踢货箱;单据交接要使用礼貌用语、言语要清晰;叉车操作前要进行车况检查、叉车操作中不能撞托盘;单据填写要认真仔细、填写规范。而物流行业的团结协作精神、团队合作意识等要求也通过比赛内容体现出来,让学生在作业中感受和体会,领悟物流行业职业道德要求,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技能大赛内容在我们实训教学中的体现,也使我们的实训课教学不仅强调技能训练,更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使学生不仅学会技能,更是学会做好一名职业人。
3、技能大赛丰富了物流专业技能实训内容
物流技能大赛的比赛内容源于企业的典型职业活动,他们不仅体现了企业对岗位实际操作的技能要求,更是渗透了企业在实际作业中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要求。过去我们在设计实训教学内容时,为了使教学活动贴近企业实际岗位要求,需要我们的专业教师要进行专业调研、企业实践、专家论证等大量的工作,即使这样,实训内容仍不可避免地出现内容把握不全面、技能操作要求不准确等现象,企业典型职业活动在实训教学中不能得到充分体现,致使专业教师在开发实训教学内容、设计实训教学项目时难度大、付出的辛苦多,但实训效果有时却达不到企业对岗位的要求。技能大赛对赛项内容和评价标准的透明公开,不仅带来了参赛地区参与热情的提升,更是让实训教学找到了抓手。我们曾经要辛苦去挖掘的实训教学内容,赛项内容和评价标准已经为我们直接提供了参考的依据。现代物流中心作业内容涵盖了仓储作业的各个环节,过去我们只重视对出入库作业的训练,没有流通加工和盘点等环节的实训内容,实训项目少、内容单一,缺少对实训质量的评价。而技能大赛明确的比赛内容和规范的质量评价标准,使我们的实训教学内容得到了丰富、实训评价标准得到了统一,减少了教师们在实训内容开发中投入的精力,使教师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放在如何提升技能训练效果上。同时单证比赛项目的增加也使我们的专业实训内容不仅只停留在提高专业技能上,更是开始关注专业知识的提升,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上升了高度,提升了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技能大赛丰富的专业实训内容让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也使学生在专业
实训中技能和知识得到全面的提升,让学生今后的职业之路走得更顺畅。
【《教育教学基础》和《教育教学技能》】推荐阅读:
教育教学技能测试说明06-18
教育教学技能(论述题)10-05
基础教育的困惑和出路11-07
教育教学的基础,平等和谐论文10-19
基础教育阶段教学任务11-24
吉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指南06-26
谈《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方法教育论文10-25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思路与方法研究06-13
教育学和教学法论述题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