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幼儿教育-感观教育

2024-06-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蒙特梭利幼儿教育-感观教育(推荐8篇)

蒙特梭利幼儿教育-感观教育 篇1

——读后感

通过阅读感觉训练这篇文章,了解到了教具得重要性,自主教育之所以成为可能,不是依靠老师得能力,而是教具本身提供了能够吸引幼儿自发注意物质实体的刺激等级。

教具对缺陷儿童和正常儿童的反映和兴趣点是不一样的。教具对于缺陷儿童来说,只能起到了训练的作用。还必须从具有鲜明对比的练习开始。进行多项预备练习之后才能进入到真正的教具练习。而正常儿童则是产生正常自动训练的效应。正常儿童可以直接使用我们提供的教具,并对教具自发的表现出一种浓厚的兴趣,孩子被教具吸引之后,会全神贯注的进入到工作的状态,不希望有人来打扰和帮助,儿童自愿自己去独立的工作去解决教具带来的挑战。教师只需要在一旁细心观看。

这就是蒙特梭利教师的一个大的特点,教得少而观察得多。最主要的是指导孩子心里活动和生理的发展,观察儿童对各种教具刺激的注意力能保持多长时间。

以上是我对这篇文章最深刻的印象和理解。

——舒景艳

关于《感觉训练》的论述

从事蒙特梭利教育的这么多年来,猛然间发现自己对于蒙特梭利教育的理解还是很肤浅的,今天幼儿园的读书会要求我们老师都要看一篇关于论述蒙特梭利教育感觉训练方面的书籍,于是我就找了一篇开始读了起来,还真是受益匪浅,有几个方面的论述我感觉很深刻。

第一:感觉器官比高级智力活动发展得早,3~7岁的孩子正处于在形成期;

第二:感觉训练是把人培养成为一个旁观者,观察者,不仅仅是为了适应现代文明时代而完成的一般的工作,而且也是直接为实际生活作准备的,直到现在,我们还没有一个关于生命实际活动需要的完整概念,我们一直是先培养智力,然后再让孩子遵循他所学习到的原则,对于一般事情来说,我们在进行教导时,是先说我们感兴趣的对象,让学生理解和认识后再引导他们去完成与这些对象有关的工作。但是只有懂得把握机会的学生,在完成给他们的任务时觉得很困难,因为他缺乏非常需要的一份教育,即完善他们的感觉。第二:感觉训练对于成人来说十分困难,比如,他想要成为一个钢琴家,手指 的训练是很困难的,如果我们把这种训练通过某种感觉来发展,那么我们就应该在这种感觉的形成期开始相应的训练。感觉训练从婴儿时期就应该开始进行,并在准备进入社会生活的整个时期坚持不懈。

以上几个方面阐述了感觉训练的关键形成期,尤其显现了感觉教育在幼儿阶段的重要性,作为蒙特梭利教育的感觉教育,更要深一层的去读蒙特梭利的各种书籍,更好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的水平。

《自由和爱》的影响

最近一段时间,对孙旋的观察多了一些,发现这个孩子的进步还是很大的,专注力提高了不少,尤其是艺术方面的领悟很高,也只有这个方面她会表现的特别忘我,经常过了收工作的时间,过了主题课的时间,她还在她的桌子旁聚精会神的工作。

这让我想起了孙旋刚进入幼儿园的时候,她经常无所事事,找不到事情干,就等着老师分配学习任务,如果老师不给她分配学习任务,她就干坐着不动发呆或者睡觉。于是一个早上的工作时间,她都是忙碌不停的,时间甚至不够让她学会设法自由的创造出很多事情来做。对于汉语拼音,汉字等集体课,她真的觉得很乏味的样子,她宁愿去工作也不愿意上课,但是她不会啊!蒙特梭利教育上说,我们必须严格避免抑制孩子们的自发活动,孩子们有了自由就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样的反复练习中,就会产生专注力,也会产生有序。这让我有点觉得自由和爱是否相互牵制并矛盾着。

在平常的观察中会发现规则,孙旋去幼儿园的这一个半学期里已经将一些感觉思维“飞跃”到概念。像平时讲故事,谈笑的时候,她就会抓住一些重点概念,像“什么是优雅;什么是生存;为什么结婚要生孩子呢?”小小的脑袋里装满了各种的问题。古人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吧,牺牲自我成就更大的远见。工作时间或下午抽空与孙旋个别的辅导和指导,孙旋总还是接受得挺好的,逐渐的孙旋去工作的时候就有了专注力,这些还是让老师觉得有很大的欣慰。

蒙特梭利教育说:所有的教育不是孩子的问题,是教育的问题,孩子去自由和爱的环境中,会逐渐的学会放开自己,从而找到更有序的生活,建构自己,吸收并发展自己,完成自我。

——小静老师

三思而后行

作为老师,每天都需要面对喜怒哀乐的孩子,处理各种问题,执行大大小小的任务,往往很矛盾在操作起来的时候,有时候会失控,从而忘记了“爱、欢乐、尊重”是和孩子相处的最好的方式,因为这会感染孩子的心灵,语言是最明显表现说话人的情绪和期望的。

星期二,添加了新的教具——用水粉颜料去画架上工作。第一天的感觉真的很好,这个操作孩子都能顺利遵守规则。第二天,当我发现有三个女生不停地在洗手盆和画架之间来回地走动,而其中一个女生地外套非常地显眼,她们的衣服已经被水溅湿,还有颜料在上面,洗手盆里面是五颜六色的颜料。刹那间,一股火冒了出来,我开始问:“你们在做什么?怎么弄得地板都是颜料?这不是一个人的工作吗?怎么会有三个人一起工作呢?”可以想象当我们这么说的时候孩子们会作出什么反应? 当我把话说完再看孩子们的表情,我就知道我的方式需要改变,我的态度让她们觉得很不好,我不尊重她们。其实她们已经尝试去解决问题,努力把地板上的颜料擦干净,于是我在意识到自己的语言和行为会有不当后当即改变了自己的方向,首先作孩子的示范,如何不会弄脏弄湿衣服,清洗脸盆……并且培养主题课程,不再责备,而是尊重孩子,让他们自己去讨论,每个孩子都有价值观,都有爱,有欢乐,只是他们都不能够,发掘和自己培养,这需要我们对孩子作出行为之前要“三思而后行”。没有失败,哪里来的成功,没有错误,哪里来的正确。这是对孩子成长最有力的证明。

——小静

《感官训练》观后感

孩子的感觉发展要比智力的发展要居先,儿童在3~7岁的时候处于感觉形成的时期,在这感觉形成的时期,我们要帮助孩子天然心智方面的发展。

1.视觉训练:我们可以选出一些有多种颜色,形状不一样、面积不一样的几何形状的积木教具,其中这些是训练孩子的眼睛对物体的分辨和感知的能力

2.触觉的训练:触觉就是让孩子亲手去触摸生活中的某些东西,教具可以是温水、热水、冷水,分别让孩子用手或者脚去触摸和训练孩子让孩子知道热的感觉,各种不同温度的感觉,让孩子通过训练去用手触摸来感知未知的世界。

3.味觉训练:味觉训练是要孩子用舌头去接触各种各样的味道和溶液,比如:苦、辣、酸、甜……通过味觉训练让我们看到孩子们在尝试不同味道的时候的各种差异化表情。4.嗅觉训练:嗅觉训练是让孩子先去闻一些气味,我们可以选用的教具如:不同芳香的花,一些有气味的溶液等等 5.听觉训练:听觉训练是让孩子能分辨声音的大小,嘈杂,我们可以选用在意见非常安静的教室里,放一个闹钟,让孩子去听安静的滴答声,也可以去尝试收音机经过调声音的大小去辨别什么是噪音,什么是悦耳的声音。

从以上的五个方面中我们看出,无论是那一个训练对于孩子们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都要求孩子去独立自主的完成这些工作,要求去事必躬亲,努力自己去探求和收获知识。

感觉训练

感觉训练的目的在于通过反复的练习对不同的刺激有一种感知力,人类开发最好的办法是儿童时期不断进行感觉的训练和练习后的一种自我的教育,如果反复练习会让孩子的心理感觉过程更加完善。

当我第一次了解到了蒙特梭利,了解到感觉训练才觉得这并不仅仅是一门科学,原来小时候的感觉训练,是这么的重要,感觉训练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几个基本的方面,当孩子从咕咕落地的那一刻开始,他就拥有“儿童的理性”儿童开始一无所有,并独立向前发展,儿童的整个生命的过程依据他自己的轨迹来发展,感觉是心智和理性的起源,但是感觉又是心智和理性的归宿,虽然说感觉训练是如此的重要,但是它不为人们所重视,但是感觉测量的一个因素,并不能称作是完美的方法,但是对于心理研究却又是一个新的领域。

感觉训练确实是很重要,感觉训练使人成为一个优秀的观察者,教育的初端——也就是感觉训练。

——欧阳小莎

《感觉训练》读后感

记得在三年前,第一次接触了蒙特梭利教学,那个时候,一帮老师每天对着电视机,一台碟机,目不转睛的看,应接不暇,开始学习起来,盲目的抄写着屏幕上的文字,害怕流失了那些“术语”,通过画面我们看到操作者——老师的侧面姿势是如此的美丽,心里想,如果有那么一天,亲眼看到那些老师来操作那该多么幸福啊!

前段时间,我们开展了读书会,阅读《感觉练习》的相关的材料,发现感官教学可以通过这么多的方法来传达,而且可以上的这么的生动这么的特别,特别是到了最后的两篇《听觉敏感度的测试》和《有关安静的课程》最欣赏的是这两篇,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可以做得如此得安静,回头我也去练习练习。

《感觉训练》读后感

通过阅读感觉训练我觉得感觉训练无疑是最重要的,实验心理学也是通过感觉测量来获得记录的,教学法虽然也利用心里测试学,但是这不是测量感觉,而是训练感觉。感觉训练的目的在于反复练习从而改善对不同刺激得感知力量,感觉练习中包含了一种自我的教育,如果练习重复多次的话这种自我的教育就会使孩子的心里变得更加的完善和真切,在孩子的重复多次的训练中,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参与其中,我们必须将孩子的注意力限定和吸引在其中,做一个明了的目标,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引导他们往明确的目标前进。

——何丽红

读书笔记

教育有双重目的:一个是生物学的,一个是社会学的。生物学的目的是更要帮助个体的自然和发展,社会学的目的则是装备个体使个体更加适应于环境,事实上,感官的教育练习对于这两个方面的目的都很重要,感官的发展确实使先于更高层次的智能的发展,而其形成的过程为3~6岁之间。这段时间改变给儿童的刺激,帮助他们感官的发展,正如同我们在儿童的语言没有发展起来就给他们开始建立一样。

感觉的练习使人成为一个观察者,不仅仅发挥了使人类适应当代文明模式的功能,也使得他具备了一种应变的能力。

成人练习往往是很困难的,正同我们很难训练他们成为钢琴家一样,感觉的练习应该处于形成的时期,才可能继续透过教育使之变得更加的完善,成为一技之长。因此,感觉练习必须从儿童时期开始练习和关注,并在某一个特定的时期慢慢发展。

感官是心智了解外界的器官,正如我们的手是身体的一部分一样,不过,不论是感官还是手部,我们都要经过无数练习来让它们达到更高层次的水准,成为社会的精英。

真正的心智教育应该是能够同时提升感官和手的功能,使它们更加趋于完美。

——周周

《蒙特梭利教育法》观后感

作为一名蒙特梭利的老师,对教师里的环境和教具都应该相当的熟悉,因此也知道感官教具的重要性,感觉教育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5大项目。看了蒙特梭利教育法的感觉教育后,感受最深的是“孩子自主的操作、练习,从而得到了结论,像‘带插座的圆柱体’这个教具,虽然说是属于‘视觉’训练,不是孩子在操作过程中学会触摸,视觉辨析从而感觉到的直径及高度的变化。”回想我班的一些孩子频繁的出现一些问题,我看到了答案:看黑板抄写字母的时候,容易漏文字,错行,经常将一些拼音抄反了方向,如:F写成了倒过来的F,ei写成了ie,生活中,经常会丢三落四,专注力不是很集中,很明显的是感觉训练没有得到很好的练习而导致了视觉的失调。

这让我又想起了时下最流行的一句话:感觉失调。综合观察环境,楼房越来越高,树木越来越少。孩子生活的空间是这么的狭小,往往被大人阻止去参加户外活动,即使是可以参加的户外活动也是抱在手中,很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弄脏、受伤……这种过分的保护让孩子缺乏应有的感觉和对刺激的敏感度。记得我这一代的小时候,满世界的跑,玩沙子,玩泥巴,爬树,一群小伙伴觉得很开心,在大自然的环境中感觉到了最真实的世界,留下了最美丽的味道,那真是自由自在,那时候的我们感觉的刺激都满足了,还会有感觉失调吗?

在《蒙特梭利教育法》中我看到“感觉的教育是最重要的”。感觉的发展要比智力活动居先,儿童在3-7岁时正处于感觉形成的时期,儿童在这个时期发展的是他的感觉,他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开始更加关注这个世界。所以我们的幼儿园的孩子是幸福的,不管他们的成长环境是怎么样的,最起码都还有我们的感觉教具去帮助他们,感觉课程的刺激至少可以弥补所没有的一部分东西。

——小静

观察笔记

又开始排练毕业典礼的节目了,第一个排练的是华尔兹,要排练这个节目我之前在教学上也做过了一些相应的准备,如欣赏音乐,学习音乐歌曲的节拍,分享“华尔兹”的起源和由来,分享交易舞蹈的文化……当孩子们都对这些有了了解,开始跃跃欲试的时候便进入舞蹈的排练了……

学会了基本的舞步之后就要物色舞伴了,我没有直接帮孩子们去挑选舞伴,而是给出一些建议,如男生去邀请女生,但是邀请的时候要看对方的身高,最好是相当的,不要相差太远,邀请舞伴时问题也出现了,我们班个子最小的男生很心急,因为这个年龄的男生没有女生高,瞧!武重佴还是第一时间走到了姜睿面前(因为他的心仪对象一直都是姜睿,他一直告诉妈妈姜睿很漂亮)他用手比了比自己和他的身高还是叹了口气走了回来,见到他这个样子,老师告诉他,只要差不多就可以了,没有太大的关系的,这才把他们的手拉到了一起。说到欧兆熙,让我又好气又好笑,只剩下郭佩文这一个女生了,他不知道如何是好,可是他怎么也不肯跟她跳,人家都主动来找他了可是他还是一脸不情愿的样子,老师告诉他可是先练习着,到时候老师再跟他找一个差不多高的,可是他就是不愿意,很固执,谁都想配最相称的最漂亮的,后来和爱神班合在一起,他们的问题才慢慢解决。

解决了这些问题,当看到孩子们双双翩翩起舞时候总有很多莫明其妙的感动,当看到男孩子风度翩翩的去邀请女孩子的时候,我感叹平时大大咧咧的男生也能有这样的风度,当女孩子们的小手像公主一样的优雅的和男孩子跳舞时,我赞叹原来我们的孩子都是这么的美好!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跳得这么的好,但是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渴望得到长大的”他们都想做的更好,我也希望通过这种高雅的艺术来让孩子们得到亲身的体验,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正处于婚姻敏感期的孩子会有一些心灵的触动,老师希望在他们的幼儿阶段可以留下美好的回忆!

蒙特梭利幼儿教育-感观教育 篇2

分享阅读, 也译为“大书阅读”, 主要是指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 成年人和儿童开始共同阅读一本书, 类似游戏的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 会以成年人为儿童逐字朗读为主, 多次重复之后, 随着对故事情节和语言的熟悉性增加, 逐步提高儿童对阅读活动的参与兴趣, 使幼儿在整个阅读中越来越主动地参与, 并最终过渡到儿童独立阅读。分享阅读的重点在于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分享, 并通过重复阅读建立字形、字音、语义三者之间的联系, 为以后的语言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分享阅读教学在我园开展已经有6年多的时间, 在此期间, 我园设立了专门的分享阅读教育教研组, 在日常教研工作上, 常规地按分享阅读的三阶段教学法进行, 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在保持分享阅读教学宗旨不变的情况下, 我园更尝试了结合听读游戏识字教学和蒙特梭利教育思想开展分享阅读教学的研究,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分享阅读教学结合听读游戏识字的教学方法

分享阅读教学, 是在创造愉快的氛围中, 让幼儿乐于分享, 敢于表达, 逐渐在教师与幼儿的分享、幼儿与幼儿的幼分享、亲子之间的分享中,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高主动阅读的能力。为了让幼儿在自由当中形成良好的纪律, 我园在分享阅读教学中结合听读游戏识字的开展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常规要求。

1.统一指读要求

无论是大书阅读, 还是小书阅读, 我园都坚持让幼儿进行指读的训练。

遵循从左到右的阅读顺序, 统一要求幼儿用右手的食指进行指字;每一次老师都会先示范正确的空指 (即从左到右的正确指字方法) , 并且要求一定要指在字的下面, 不挡住文字;然后才请幼儿走到大书前当小老师, 逐渐学习、吸收, 最后再过渡到小书指读。

幼儿不同的年龄阶段, 要求各有不同;托班的幼儿, 因为本体感和方向感都较差, 所以托班幼儿对自己的手指的感觉都不是很好, 分不清哪一根手指是食指, 怎么办呢?为了训练幼儿, 我们的老师想到了很多办法, 如在幼儿右手食指上点上一个墨水红点、在幼儿右手食指的指甲上贴上一个小贴纸、在右手食指上盖上一个小印章等, 这些方法经过实践后, 都非常有效;随着年龄的增加, 小、中、大班的幼儿逐渐可以过渡到不用点上点或是贴上点才能分清左右。

根据幼儿年龄段的不同, 指字的要求有不同:年龄小的托班、小班的幼儿, 因为小手肌肉的发展还不够灵活, 可以让幼儿划指 (指读可以一划而过, 能跟上节奏、内容即) , 对于中大班的幼儿, 因其小手的控制能力都已经增强, 所以要求一字一字地指读。

2.统一养成听音乐传书、翻书、收书的习惯

我园幼儿的小书阅读有一套固定的常规, 听音乐传书、听DVD碟的播音指读、听音乐收书。

(1) 音乐的选择

在进行传书、收书的音乐选择上, 我们主张有固定的音乐, 以轻柔的经典钢琴名曲为首选, 优美而悦耳的纯音乐对于稳定幼儿的情绪有很大的帮助, 更能陶冶幼儿的心灵, 培养乐感。固定音乐是为了让幼儿形成一个条件反射, 听到什么音乐就知道应该做什么事情。当然, 音乐的选择可以进行一个周期的规律轮换, 切忌每一次换不同的音乐, 这样幼儿会感到无所适从。

(2) 传书的要求

幼儿在听到音乐的声音传书时, 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左往右;收书时, 要从右往左 (最后拿到书的那个幼儿最先收书。) 传书的时候, 每个小组可以选出一个小组长, 负责取书和放书, 从而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小组长可以让每个小朋友都有机会参与, 激发幼儿的积极性。

翻书的要求:翻书的时候, 要求幼儿用右手食指和大拇指捏住书的右下角, 轻轻地翻一页, 翻页后用手压一压书的中缝, 形成爱护书的好习惯。

三、分享阅读教学结合蒙特梭利教育思想进行实践

蒙特梭利教育是我园坚持的最主要的办园特色, 结合了我国国情和我园的实际情况, 进行了系统的整合, 对培养幼儿的独立、专注、秩序、自信等气质效果显著;与分享阅读教学结合的探讨方面, 在进行传书、收书、指读等训练时, 都非常注重幼儿的秩序感的培养, 按照固定的顺序进行, 不会随意更改, 从而坚持让幼儿的良好习惯在不断的强化训练中养成, 注重了秩序感的培养, 从而上升到责任感的培养。爱护书、善用书的习惯养成, 同时也是幼儿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为培养幼儿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1.尊重教具迁移到爱护书本

蒙特梭利教育工作室内, 有500多种教具, 供200多名幼儿每天进行操作, 就是因为有一套爱护教具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在其中。所以, 才得以保持教具的完好无缺。每一次, 老师操作教具都会轻轻地拿, 轻轻地放, 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影响到幼儿也对教具充满了敬意, 轻拿轻放, 所以, 我们的经典教具使用了多年还保持完好。

在分享阅读教学中, 我们也沿用对书本的爱护的真理, 从拿书、翻书、放书的整个程序, 都体现了书的充分的尊重, 不折书, 不划书, 不撕书, 不扔书等等好习惯的培养都放在平常的要求当中, 只有让孩子爱上书, 尊重书, 才能真正地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提高阅读能力。所以, 我们的幼儿在自由地进行阅读的时候, 也能遵循此原则。

2.小手肌肉的训练为前阅读能力的掌握作准备

蒙特梭利教育日常生活教育的工作材料多以抓、倒、夹、穿、刷、刺、折、剪等小手肌肉训练为主, 促进了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发展。而分享阅读教学中涉及到与绘画、手工、美劳、描绘等领域的内容, 都与动手能力息息相关, 蒙特梭利的这些为前阅读能力的培养作准备训练, 起到了很大程度的帮助。

3.蒙特梭利教育工作室内也设立了阅读区

我园以蒙特梭利教育为最主要办园特色, 在蒙特梭利教育工作室内, 孩子们在更宽敞的阅读天地里常规性地进行阅读活动, 除了摆放比班级内种类更多的图书, 还增加了动手操作展示区。在美劳区内, 幼儿可以用各种各样的蜡笔、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进行涂色、绘画等制作, 并通过把自己的作品汇编成集来制作成一本本小书;既体现了幼儿的阅读成果, 又体现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孩子们学得开心, 读得愉快。所以,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段或是感兴趣的内容选择性地进行浏览和阅读, 又可以从中进行分类复习, 一举多得。

四、有机地结合, 能更好地促进分享阅读教学的发展

以往, 我园尝试了把分享阅读教学与美术、奥尔夫音乐等领域的学科进行了整合, 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学期, 当我园把分享阅读教学与听读游戏识字及蒙特梭利教育相结合后, 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我园托班的课例《爱吃蜂蜜的小熊》在广东省幼儿园语言活动研讨会上有了非常精彩的呈现, 托班幼儿的常规培养和阅读兴趣的展现都非常好, 孩子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阅读活动的积极参与, 都体现了我园进行分享阅读与听读游戏及蒙特梭利教育相结合的探索是有效的, 我园将在接下来的教研活动中, 进行更积极、大胆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北京奕阳教育“分享阅读”课程教研组.分享阅读教学教师指导手册.

[2]张红兵.蒙台梭利教育理论概述.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蒙特梭利幼儿教育-感观教育 篇3

[关键词]蒙特梭利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儿童发展

一百年来,蒙特梭利教育嘉惠了全世界许许多多的孩子和老师。在全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可以看到它的身影。我国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引进蒙特梭利教学法,笔者所在幼儿园则于2000年开展了蒙特梭利教育的实践研究,现将研究的心得与同行分享交流,其中我们感悟最深的是蒙特梭利教育的精神实质与中国文化精髓的契合。

一、在蒙特梭利教育中融合中西文化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作为中国文化代表的儒家思想提倡“天人合一”“仁爱之心”“天下为公”等观念,是人类精神的文化宝藏。但我们的教育一直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人格的完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把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下为公、友爱等良好品质的培养从教育中拔离出来,使我们的文化传承出现了断层。而一个没有自我文化的民族是不可能与世界文明的发展同步前进的,我们的教育必须在反省中回归自身传统文化的精髓。正是基于这一认识,笔者所在幼儿园在引进蒙特梭利教育时就要求不做单纯的拿来主义者,因为我们清醒地知道一种无法与中国文化传统融合的教育再好都是不可能在中国生根的,它注定只会昙花一现。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凝聚力、渗透力、融合力和再生力。我们在实践蒙特梭利教育时注重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以此熏陶教师品德,促进教师成长,并进而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如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自己想有所树立,应马上想到让别人也有所树立;你自己想实现理想,应马上想到帮助别人实现理想。根据这一思想,我们要求教师不仅要通过学习蒙特梭利教育获得自我发展,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行为,而且要马上想到帮助家长和同伴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与家长和同伴同步成长。在这一要求下,我们的教师总是能够把学习到的经验及时与家长分享;在自己成长的同时,马上会想到也要帮助家长共同成长。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不仅仅是经营班级,更重要的是关心每一位合作教师的思想、情绪、工作态度及教学能力的成长。正是对传统优秀文化思想的继承与发扬,使我们的教师成为受社会尊重的文化人,而我们教师也更多地收获了内心的富足、做人的尊严和工作的快乐,内省与反思已经成为他们的思维习惯与生活态度。

另一方面,在实践蒙特梭利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日益发现蒙特梭利教育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相通的,都以“关爱生命”“尊重生命”为核心。蒙特梭利教育强调培养儿童完善的人格,使之形成良好的心智、情绪、习惯和价值观。为此,蒙特梭利教学法非常注重儿童智慧与品格的养成,让幼儿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照顾他人、学会照顾环境、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自我订正、学会惜福与感恩、学会关爱与分享。这才是蒙特梭利教育真正的价值之所在。这与中国传统文化肯定“读书明理”的价值观同出一辙,也就是始终把教育幼儿如何做人放在第一位。中西文化的这一相通促使我们在实践蒙特梭利教育时自觉地坚持“人格完善”的首要教育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没有全盘模仿西方人的生活方式,而是结合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与当地的文化特质,在教育内容方面做了大量的创新,以使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蒙特梭利教育模式之中。如我们用符合孩子认知特点的直观材料来呈现有关中国文化的大量信息,包括国旗、中国地图、拼图、中国华表、几代领袖画像、以及中国的文房四宝、刺绣、京剧脸谱、水墨画等,同时还设法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有关广东地域文化的材料。这其中就有颇具广东地方特色的“功夫茶”。所谓“功夫茶”是广东潮汕地区独特的饮茶习惯,有着严格而详细的饮茶步骤和流程,茶具器皿配备精良。功夫茶重在“功夫”,即十分讲究泡茶的技艺,且有着完整的文化内涵。这使得潮州功夫茶得以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广东文化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影响力。我们将“功夫茶”引进课堂,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这一项目,因为他们在家经常看到爸爸、妈妈以茶待客,是孩子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利用“功夫茶”,我们不仅教给了孩子们待人接物的社交礼仪,而且使他们熟悉了广东地域文化及其生活习惯,加强了对中国文化与中华民族的心理认同。

在蒙特梭利教育的五大领域中,语言与艺术教育是实现“本土化”教学最难的领域,而语言与艺术教育又是最应体现民族文化特点的领域。为了让孩子成为具备民族文化底蕴的现代中国人,在语言教育方面,我们根据对蒙特梭利语言教育方法与精神的了解和把握,在创设一个能使孩子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的基础上,在注重给予他们充分的听说写读的刺激,促使其听说写读能力发展的基础上,以中国的民族民俗文化为切入点,构建了符合中国文化特征的教学内容、材料与方法。如我们在语言区创设了兴趣角落,让孩子们有机会把自己在生活中感兴趣、喜欢的物品带到兴趣角落,与同伴自由交流、分享,由此形成了自由、轻松的语言交流与表达的环境。教师精心收集并布置在兴趣角落里的有关世界、中国、广东、深圳等地的自然与人文图片材料在不断更新中也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对世界万物的求知欲。又如教师要求孩子与家长共同制作“时事剪报”的活动使孩子和家长每天有机会在一起阅读报刊杂志,谈新闻,并将感兴趣的新闻剪贴或记录下来,以图画等形式制作成小书,带到幼儿园与同伴分享交流。此外,我们还鼓励孩子们讲述自己生活中的故事,让他们在尝试说明、描述简单事物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因为是孩子们熟悉的事物,孩子们讲起来眉飞色舞,听起来也饶有兴趣。在我们创设的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语言环境的刺激下,孩子们不仅获得了语言能力方面的发展,而且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熏陶,陶冶了性灵,端正了品行。

我们深知单纯教给孩子知识技能,只会产生短暂的积极影响,随着孩子年纪的增长,这类知识与技能的优势将不复存在。我们注重培养的是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完善的人格与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这些品质与习惯对孩子将来的学业不会产生即时可见的影响,但却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蒙特梭利教育也强调在儿童敏感期为他们提供人格形成的良好环境,教育的使命就是要不断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生命成长,让儿童最终成为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世界公民,因此我们在实践蒙特梭利教育时始终注重让孩子们接受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促使他们内化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宣扬的勤劳、节俭、惜物、惜福、感恩、长幼伦理、包容心、忍耐力等良好人格品质。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蒙特梭利教育精神一致的

地方,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去思考和实践。

二、创设中国式的蒙特梭利教育环境。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我们一直把创设蒙特梭利教育环境做为实践蒙特梭利教育的重点,通过近8年的研究与探索,我们对蒙特梭利教室环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有了自己的创造与发展。我们认为典型的蒙特梭利环境(教室)必须具备6个主要构成因素:自由空间、结构与秩序、美与气氛、真实与自然、学习材料以及社会性反映。根据对这些因素的理解,我们为每一个因素确定了具体的评分标准。然后,以班为单位,我们要求每个班级的三位教师以头脑风暴的方式,将班级创设的过程、思路和创意按照以上因素构成的6个维度,以说课的形式向以园长和教研组长为核心组成的幼儿园评委会汇报。这一方面可以让幼儿园领导者了解各班的环境创设是如何体现和运用蒙特梭利教育思想的,另一方面也将促进教师对蒙特梭利教室环境创设思想的理解,并提升自己的文化品味。经过几个轮回的讨论与交流,教师们通常都能根据所在班级的空间、结构、秩序和自己多年学习的体会与领悟,富有创造性地开展环境创设工作。如在空间感的处理与衔接方面,每个班各有千秋和妙招,在与众不同之中凸显了自己班级的文化,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尊重、爱与信任的环境,一个放松、包容、不拘谨而又有结构、有目的、符合孩子需要的温馨环境,真正实现了蒙特梭利对教室环境寄予的寓意与期待。

我们在实践中更是深深体会到:如果要让儿童将宇宙的结构与秩序内化,那么他们每日接触的教室空间就应体现出这种结构与秩序。如此,儿童才能建构起自己的心智秩序和智慧,并通过这种内化的秩序学会信任环境、信任他人。只有在这种相互信任的环境中,儿童才能放松、自由、有安全感地自主选择工作,发展自己,并促进他人的发展。

三、在传承和感悟中发展

儒家文化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们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积极的思想,即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我们还要注重从世界各国丰富的文化资源与学前教育理论思想宝库中吸收营养,在中西文化的交融中学会如何看待传统和传承文化,学会如何取舍和借鉴,使幼儿园教育有更深厚的文化根基和更丰富的文化滋养。无可否认,儒家文化有诸多的积极因素,并包含着远大的理想,其教育思想高扬生命的主题,相信人有主导自己生命方向的力量,但是没有任何一种思想体系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真理。对待作为我们生活之根的传统文化,我们必须在传承中学会批判,只有批判的传承才能真正发扬传统。对待西方文明与文化,我们应同样秉承批判的精神,而不能做简单的拿来主义者。蒙特梭利教育尽管在西方发达国家与地区十分流行,影响也十分深远,但它的根基始终在西方文明,是在西方文明中生长出来的教育思想,我们只有在批判中吸收,在借鉴中发展,才能保持我们的文化品格,并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促进我们自己的反思,使我们的教育实践和研究更具生命力。

我们对蒙特梭利教育的认识走过了一段值得回忆的心路历程,从理解接受到创造发展,教师的观念悄然地发生了变化,大家开始深刻地感悟什么是真正的“尊重儿童”,什么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儿童观、课程观。在整个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们在应对新的挑战中不断加强自我修炼,不断朝向自我完善。因为我们从蒙特梭利教育和中国传统教育中都深刻感悟到,只有教师具备了完整的人格特质,才有可能培养出人格完整的儿童。具体到教师应有的教育态度方面,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深有体会的几点是:教师应以尊重和体谅的态度对待孩子;教师应能给予孩子明确的指导,并留给孩子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教师应放慢脚步,给孩子反应和理解的时间;孩子的工作应让他自己做,让孩子有机会成为他自己;应让孩子拥有选择的自由;应尽可能地让孩子有尝试成功的机会;教师应和孩子说正确的话;应尽可能让孩子使用“真”的东西;应让孩子熟悉工作环境和工作的节奏与规律。

经历观念转变与心灵洗涤的过程,蒙特梭利教育对教师的希望开始在我们教师身上吐露芬芳。我们教师的行为变得和谐了,内心充满了对教育的爱。这一觉悟的过程正是我们教师成长的过程。“觉”是瞬间,“悟”是过程,很多很多的“觉”组成“悟”,最终升华为“大彻大悟”。我们的教师现在能以谦卑的心来对待孩子了,能以智慧的爱来陪伴孩子的成长了,这正是在无数次培训学习中的感动内化为无数觉悟的结果。只有在不断的吸收、批判、融合和发展中开发自我,教师才能成长为有真正觉悟和教育智慧的群体,她们用爱编织着未来,用生命感悟着人生,在儿童的幸福与健康里实现着自我的价值。

论蒙特梭利教育思想 篇4

摘要: 玛丽亚 • 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女士是意大利医生、儿童教育家,曾被誉为世界学前教育史上自福禄贝尔以来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一位杰出的女性学前教育家。她通过实际对儿童的长期接触与观察,因而提出新观念的教育方法,不仅改变当时人们对儿童教育的看法与做法,也深深的影响后代。终其一生她全部身心倾注于教育工作。于1952年辞世时已备受世界各地的尊重与瞩目。

关键词:敏感期、教具、秩序性、儿童中心

一、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一)遗传与环境的关系

蒙台梭利强调人的发展不仅与生理胚胎有关,还和心理胚胎有很大程度上的联系。她强调环境的主导作用,发现儿童心理的变化是通过机体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产生的。蒙台梭利指出,正如作为生理胚胎的儿童的发育需要母亲的子宫这一特殊环境一样,作为心理胚胎的儿童的发展也需要一种相适应的特殊环境.这种特殊环境要求要尽可能排除有害生命力呈现的任何不利因素,要尽可能专门设置能满足儿童各种内在需要的环境。

(二)儿童发展的敏感期

儿童在发展的过程中对特殊的环境都有一定的敏感期。敏感期与生长环境密切相关,并和一定的年龄相适应,儿童发展就是建立在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础之上。蒙台梭利强调说:“正是这种敏感性,使儿童以一种特有的强烈程度接触外部世界。在这时期,他们容易地学会每样事情,对一切都充满了活力和激情”。

根据蒙台梭利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她发现了一些科学性的敏感期。0-5岁感觉发展敏感期、3个月-6岁语言发展敏感期、2-4岁秩序感发展敏感期、1-4岁肢体协调敏感期等等。蒙台梭利指出了多种敏感时期,并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儿童发展的敏感时期对幼儿进行教育、引导和帮助,从而促进幼儿身体心理各个方面得到协调及时的全面发展。

(三)儿童发展的阶段性与教育重点

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要通过对这三个阶段的认识,从而了解自己在阶段性教育的重点是什么?怎么教?等等专业问题。

她认为孩子的第一阶段是(出生-6岁)这个时期是儿童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第二阶段(6岁-12岁)开始具有抽象思维能力,产生道德意识和社会感,从以前的感觉练习转向抽象的智力活动;第三个阶段(12岁-18岁)青春期。孩子的身体逐渐成熟,心理也把自己放在了小大人的位置上,希望自己能够想成人那样被教育。

(四)儿童发展是在工作中实现的

蒙台梭利反对游戏,她觉得儿童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和心理的需要产生一种自发性的活动,认为游戏会使儿童引入不切实际的幻想以及抑制了儿童自发性的需要。她认为孩子应该投入到“工作”中,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蒙特梭利教育观

(一)教育的目的

在对儿童天性、发展和环境的信念下,蒙台梭利的培养目标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促进儿童身心均衡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并建设理想的和平发展。

(二)教育的内容

根据自己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蒙台梭利主要为儿童确立了以下教育内容,并在“儿童之家”进行了长期实验。

一、感觉教育 她认为,感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训练儿童的注意、比较和判断的能力,使儿童的感受性更加敏锐,准确和精炼。

二、生活教育 在教育的过程中养成一些好的生活习惯,懂的如何照顾自己,社交礼仪等。

三、读写算教育 里面包括了书面语言教育,和交谈语言教育。会做10以内的加减法等。

四、自然文化教育 了解更多的科普知识而不局限在书本知识。

(三)教育的方法

一、重视环境的作用 蒙特梭利认为,儿童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的,因此她非常重视环境的创设,即为儿童提供一种有准备的环境。

二、教师的作用 教师是儿童活动的观察着和指导者,他必须以科学教精神,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专研儿童,揭示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儿童的秘密。

三、教具 儿童的玩具,教学用的教具都必须贴近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在教育和训练中提升孩子。

三、蒙台梭利思想启示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儿童心理发展是天赋能力的自然表现、儿童心理发展存在敏感期、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儿童心理发展是通过工作实现的,基本上可以比较完整地反映蒙台梭利对于儿童及其发展变化的看法,它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基础。蒙台梭利教育观——儿童的发展是全面的是有一定的教育目的的,并且要准备好教育所需环境,教师以及教具,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来引导幼儿那么,上述蒙台梭利关于儿童及其发展变化的看法可以给我们今天哪些有益的启迪呢?

(一)重视儿童自我发展

蒙台梭利主张不应该把儿童看作是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在她看来,儿童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会能动地积极地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是不断发展的活生生的人。

(二)适应儿童发展的敏感性和阶段性

蒙台梭利不仅重视儿童发展的联系性,也十分注意儿童发展的阶段性。因此教师和父母必须随时留心观察儿童的实际生活及其表现,发现和把握儿童在各个阶段出现的心理现象,及时引导、帮助和鼓励,否则将对儿童的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和遗憾。

四、评析蒙台梭利思想

每一种思想自然有它存在的价值,但是我们也应该辩证的看待一些问题。不要每一种思想我们都完全引进,要分析其中的优缺点,针对性教育。

蒙氏思想它结合了前期教育家们的教育思想,站在了以幼儿为中心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固然优点是必然存在的。蒙式方案中强调个人特色,强调每个孩子依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教具,材料,自己进行操作,自我发展,自由活动,反对家长教师的强制干预,但是这也会造成幼儿缺乏与同伴协商和合作的机会。这对于儿童的社会交往技能和语言的发展显然是不利的。

她认为儿童发展是在工作中实现的思想虽然把个体发展认为先天后天相互作用的结果,揭示生命发展阶段性特点,揭示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但是她太理想化了,夸大了儿童的本能,扩大了儿童的作用,忽视了教师家长存在的价值。

她的感官训练,对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每个方面都考虑到位了,但是她唯一没有考虑的是把这些感官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帮助幼儿统一的发展,而是孤立的感官训练,不仅缺乏趣味性,价值也不会很高。她反对儿童幻想游戏,这一点就把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抹杀在了摇篮里,用自己的规则来约束孩子让幼儿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自由。对于教学内容中的生活联系,蒙氏教育主要强调的是秩序性,和礼节问题,但是我觉得通过这样训练的孩子,他们只是机械性的条件反射,而没有做到去理解,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忽视了同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向结合,等等。

总之,蒙台梭利教育方案是建立在对儿童内在的发展潜能和能够通过自发,自动的活动来进行自我教育的信念之上的,因而主张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反对成人的强制性干预。但多年的实践并未能真正实现蒙台梭利的教育理想。关键问题可能在于:蒙台梭利一方面主张儿童的自由教育和自由发展,另一方面却为儿童创设了一个过于刻板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材料,以至于限制了儿童潜能的实现。这固然是蒙台梭利自身的矛盾,但部分后来者机械地搬用蒙台梭利的形式,而未能真正领会其精神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而且将蒙台梭利教育由原先的面向贫苦家庭的儿童变为面向社会上层的高收费教育,恐怕也是创始者本人始料未及的。

五、结论

事物都有两面性,作为中国人首先我们应做到不要崇洋媚外,我们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善于理性的思考蒙氏思想的价值在哪里,到底应该怎么开展蒙氏教育。不要挂羊头卖狗肉,为了利益打着假的旗号,这不仅毁了蒙氏教育,更毁了我们祖国的花朵。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应该站在专业的角度去评析,找到最适合我们幼儿的方法,然后运用在教育之中。

现在有很多幼儿园,在运用蒙台梭利教学法之前,并未彻底的探索蒙台梭利教学法的原理,就直接运用教具来指导孩子。这是一个相对危险的行为,因为它会误导幼儿,是幼儿养成一种不要思考,生吞活剥知识的习惯,也会误导教具,使教具成为呆板的玩具。所以只有对蒙特梭利心领神会后,才能正确教育孩子,才能达到效果。

作为幼教工作者,或者是家长,一定要明白让孩子自由发展不是放纵式发展,要适当观察、教育、引导。告述他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有什么意思。还有就是孩子的发展,一定要提供给他一个空间,让他自由自在的创作,这比什么别人教的来得实在多了。孩子的潜力是无法想象的,所以为了孩子的将来,我们就应该多学学,多对比,把最好的方法提炼出来。把中国的幼教事业做大做好。参考文献

蒙特梭利家庭教育实用方案 篇5

徐老师课堂 感觉系统训练 训练说明 视觉训练 藏猫猫 认气球 找光 滚球 彩色水游戏 听觉训练 听音瓶 猜猜他是谁 我的听觉 猜身体乐器 找声音 触觉训练 抓悬挂玩具 摸球 触觉板 摸一摸 味觉训练 认识糖和醋 尝味游戏 嗅觉训练 闻水果

宝宝能力发展参照表 日常生活练习训练说明 基本运动 钻山洞

保持正确的姿势 玩球 搬椅子 塞溜溜球 挤海绵 一起搬小桌子 抓毛线球 捏贝壳 拧瓶盖 倒花豆 拧毛巾

揉面团 社会交往 给妈妈开门 握手 关爱环境 送积木回家 浇花 扫地练习自理能力 用勺子舀小米 折叠餐巾布 擤鼻涕 穿衣服 脱衣服 穿、脱鞋洗手 给娃娃喂饭

宝宝能力发展参照表数学素质培养 训练说明 分类练习找朋友 寻宝贝

找出不一样的物品 排序练习排一排 按大小排序 串珠 比较练习大小套碗游戏 认识大小 多和少 计数练习一个和许多 ……

认识几何图形 辨别方位 认识时间

宝宝能力发展参照表语言能力培养 训练说明 听一听 学一学 读读、写写

宝宝能力发展参照表 科学能力训练 训练说明科学能力

宝宝能力发展参照表

蒙特梭利家庭教育实用方案(3-4岁)目录

徐老师课堂 感觉系统训练 训练说明 视觉训练 图形接龙 看谁拿得对 什么不见了 我看到了…… 印手印 找不足 剪小蛇

形状不同的扇子 听觉训练

什么东西发出声音 听声配对 找亲人听声音 倒水听音 音乐盒 触觉训练 冷与热 光滑与粗糙 摸水果 图形分类 玩积木 感觉软硬 折方巾感觉轻重 味觉训练 尝菜汁 认蛋游戏 鉴定饮料 糖的味道 海鲜拼盘 好吃的豆制品

盐水和糖水 嗅觉训练 嗅觉游戏(1)嗅觉游戏(2)香与臭 香皂与肥皂

宝宝能力发民参照表 日常生活练习训练说明 基本运动 玩沙包 宝宝真爱玩 挑出大云豆 拼摆图形 使用夹子 拧瓶盖 转拧螺丝钉 倒水 剪纸 捶蛋皮 端水瓶 粘贴 分水 社会交往 端拿果盘 关爱环境 刷拖鞋 擦拭叶子 清理地毯 自理能力 学习穿衣服 擦鞋子 洗脸 刷牙 拉拉链 解开蝴蝶结

宝宝能力发展参照表 数学素质培养 训练说明 分类练习分果果 …… 排序练习比较练习

认识几何图形 辨别方位

宝宝能力发展参照表 语言能力培养 训练说明 听一听 学一学 说一说 读读、写写

宝宝能力发展参照表 科学能力训练 训练说明 科学能力

宝宝能力发展参照表

蒙特梭利家庭教育实用方案(4-5岁)目录

徐老师课堂 感觉系统训练 训练说明 视觉训练 认识色板 观察蝴蝶 观察自行车 辨别鸡鸭 找不同点 触觉训练 配对练习听觉训练

什么是乐器在歌唱 猜歌名 敲节奏 味觉训练 猜蔬菜 认识干果 辨别水果 分类练习嗅觉训练 辨认调料 辨识花香 闻蔬菜

宝宝能力发展参照表

切苹果 打鸡蛋 擀面皮 分馅 分倒果珍水 社会交往 泡茶 妈妈下班了

咳嗽、打喷嚏、打哈欠的礼节 红灯停 绿灯行 逛商场 有趣的衣服 关爱环境刷灰尘 刷桌子 整理碎屑 喂养小金鱼 自理能力 摞餐具 我会叠衣服

宝宝能力发展参照表 数学素质培养 训练说明 分类练习图片分类 这是谁的家 排序练习汽车钻山洞 排排队 按规律排序 比较练习哪个长 哪个短 做麻花 套瓶 望远镜 守恒练习小魔术师 一样多 计数练习“零”的游戏 数字罐 按数贴画

…… 计算练习辨别方位 认识几何图形 宝宝能力发展参照表 语言能力培养 训练说明 听一听 说一说 读一读 写一写

宝宝能力发展参照表 科学能力训练 训练说明 科学能力

宝宝能力发展参照表

蒙特梭利家庭教育实用方案(5-6岁)目录

徐老师课堂 感觉系统训练 训练说明 视觉训练 蔬菜配对 七巧板游戏 触觉训练 摸布料 水的温度 摸纸棒 听觉训练 听音乐做动作 分辨快和慢 好听的声音 味觉训练 吃饼干 品尝凉菜 品尝八宝粥嗅觉训练 水果与字卡 找牙膏

宝宝能力发展参照表 日常生活练习训练说明

小裁缝 捶钉子 分面团 捏铰子 小小厨师 关爱环境 洗袜子 植物栽培 擦玻璃 擦金属器具 垃圾分类 自理能力 系蝴蝶结社会交往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热闹的马路 做诚实的孩子 吃西餐 母亲节 我是中国人 我长大以后

宝宝能力发展参照表 数学素质培养 训练说明 分类练习分雨伞 分裙子 排序练习宽窄、厚薄排序 认识序数 比较练习比高矮 守恒练习量米 计数练习比比看 红蓝棒 剪贴格纸 猜纽扣 出牌配对 单数和双数 数的来历 数一百

……

认识几何图形 辨别方位 认识时间

宝宝能力发展参照表 语言能力培养 训练说明 听一听 说一说写一写 读一读

宝宝能力发展参照表 科学能力训练 科学能力

宝宝能力发展参照表

家庭中的蒙特梭利教育:语言能力培养

目录 听听和新生儿说话 听妈妈说 万物都有名字 给宝宝念儿歌 妈妈说,宝宝做 听声音,找动物 听声音,找交通工具 奇妙的口袋 小小制音师 声音在哪里 你能跟我发出相的声音吗 水果技龙 按指令做游戏 听录音机讲故事 听爸爸妈妈讲故事 说说 我的用品 我的玩具 我的食物 小小传话员 我最高兴的一件事 我说一句,你接一句

看嘴形猜字 词语接龙 说相反词 生日分享会 家庭故事会 排图讲述 看图编故事 续编故事开头 续编故事结尾 写写 宝宝画册 几何图形变变变 在玉米粉盘里写 …… 读读 文学作品古诗 儿歌 绕口令 谜语 散文 故事

家庭中的蒙特梭利教育:日常生活练习目录

基本运动保持正确姿势感知心跳搬椅子一起搬小桌子五指抓毛线球捏贝壳挑出大云豆拼摆图形使用夹子拧瓶盖转拧螺丝钉倒花豆拧毛巾自制陀螺倒水分水

煮粥前的准备工作折叠餐巾布撒纸剪纸切苹果小裁缝捶钉子捶蛋皮磨豆子打鸡蛋揉面团分面团擀面饼捏饺子小小厨师粘贴 社会交往门的开关握手

递交物品的方法擤鼻涕沁茶进餐分倒果珍水拿水壶端拿果盘

咳嗽、打喷嚏、打哈欠的礼节 关爱环境浇水扫地练习刷灰尘刷桌子整理碎屑擦玻璃洗袜子擦试拭叶子摆餐具植物栽培泡黄豆种植黄豆种子喂养小金鱼擦金属器具

自理能力照镜子梳头发穿衣服脱衣服挂衣服穿鞋脱鞋擦鞋子洗手刷牙拉拉链扣纽扣系蝴蝶结解开蝴蝶结

家庭中的蒙特梭利教育:感官系统训练 目录

视觉训练 认气球 找光 认衣服 色水游戏 印手印 滚球 认识色板 找不足 剪小蛇 观察蝴蝶观察自行车开状不同的扇子找相同点找不同点蔬菜配对图形接龙七巧板游戏 视觉训练抓悬玩具摸球摸水果触觉板玩水

图形分类玩积木感觉软硬折方巾配对练习摸布料水的温度摸纸棒感觉轻重 听觉训练听音瓶猜动物倒水听音什么乐器在歌唱找声音猜歌名 …… 味觉训练 嗅觉训练

家庭中的蒙特梭利教育:数学素质培养 目录

分类练习分果果 寻宝贝 摆棋子 做项链 帮帮小迷糊 这是谁的家 分雨伞 分裙子 排序练习汽车钻山洞 排排队

小碗、小勺找朋友 按规律排序 比较练习大小套碗游戏 套碗排队 哪个长、哪个短 谁高、谁矮

蒙特梭利教育社会性发展的研究 篇6

(图片可以随意拉大)

(图片可以随意拉大)

蒙台梭利教育中的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优势探讨

一、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多元智能理论关于社会性发展方面的阐述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阐述了儿童发展不同方向的八种智能结构,其中包括了: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

八种智能中的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反省智能是人在社会性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智能,是关于人格、情感、性格等方面体现的智能,而这两种智能是每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如果在某方面有缺陷会严重影响人的全面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为明确社会性教育的重要意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纲要》体现的精神和理念重视社会性教育

《纲要》把情感和态度作为儿童发展最重要的方面,在五大领域的具体阐述中也渗透了“尊重意愿、满足需要、培养兴趣”的表达,突出了“自主、自信”这样一种主题的精神。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排序以及各领域对教育内容的表述,体现了培养使儿童受益终生的品质这一儿童教育的价值。而这样的品质培养是以社会性教育为依托的。

五大领域的划分也明确的将社会性教育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重要位置上来,强调了社会性教育是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不可或缺的领域,而不是可有可无的。

(三)以往社会性教育存在的问题

以往传统的幼儿园及家庭、社会教育中经常忽视了儿童社会性的教育,或将社会性领域的教育孤立起来,或片面地强调品德教育,或将社会性品质的培养误认为是社会性交往技能技巧的训练。

因此儿童存在着发展的不均衡,社会性品质发展滞后,儿童社会性能力差,独生子女问题日益突出等。通常表现为:儿童普遍存在缺乏自我服务及自我保护意识与技能;社会交往能力差;自私、缺乏同情心;集体观念及群体意识淡薄等社会性发展方面的缺陷。这些都充分显示出加强对儿童社会性发展教育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综上所述:对儿童而言,社会性发展是具有现实的意义。首先:儿童社会性发展是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其次:儿童具有社会性品质是良好人格形成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再次:儿童社会性发展是适应未来社会生活时代的发展的需要。

二、蒙台梭利教育注重社会性教育

长期的实践和研究表明蒙台梭利教育较之传统教育有许多的优势。例如:教育领域的丰富、教育形式的丰富、教育体系更为科学和严谨、人文精神的体现等等。其中:注重儿童社会性发展教育和注重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尤为突出。

蒙台梭利强调人是社会的人而不是生物的人,家庭──儿童之家是儿童发展中的社会场所。教育的目的在于“实现自我,成为真正的人。”

幼儿园是儿童步入社会生活的开始,也是儿童初步了解、认识、社会和进行社会实践的第一个场所,儿童将在这里开始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进程。蒙台梭利教育的特色之一是混龄教学及混龄编班。混龄的班级正是一个小的真实社会的缩影,它更接近了真实的社会,这对儿童时期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更加促进了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一)蒙台梭利的教育模式体现了注重儿童的社会性教育

首先: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全面渗透着对社会的关注和对儿童社会性教育的关注。蒙台梭利将自己的教学方法称为“协助生存的教育”,充分阐明了她的教育立场和教育精神。她认为教育的基本问题是社会问题,她提出了儿童与社会的密切关系。

其次:实施蒙台梭利教育活动的诸多领域促进了儿童社会性发展。

1.日常生活教育在蒙台梭利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实施其他教育领域的基础。日常生活教育包括四个方面:

①基本运动 ②社交的行为 ③对环境的关心 ④对自己的照顾。

基本运动是通过动作发展儿童的各种能力,统和自我,建构完善人格。这些基本动作都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动作。如:抓、倒、夹、扫、穿、折等。这些动作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儿童通过练习,强化了动作并提高了日常生活的基本技能,对于现实生活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儿童通过发展动作的同时同样也发展了心理,通过对于外部事物、环境的把握,提高了自信心和自主意识。逐步向一个成熟的独立的个体转换。而社交的行为、对环境的关心、对自己的照顾更是以真实社会生活环节为教育内容的。同时也有效的促进和提高了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水平和速度。

2.蒙台梭利教育领域中地理教育领域、历史教育领域和科学教育领域都是社会性教育不可或缺的活动内容。较之传统的教育蒙台梭利教育的领域更为宽广,它将儿童的视野扩展到了他们生活的社会中、环境中、历史中,站在更宽广的视角去关注生活和生命。

地理教育从儿童关注周围的环境出发,关注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关注国家的地理环境、关注地球、关注宇宙。从简单的地理知识的渗透和熏陶,过渡到初步萌发儿童的环保意识,把目光从自身环境逐步扩展到整个宇宙。

历史教育更是把个人的成长融入了家庭的历史、城市的历史、国家的历史、世界的历史等等,使儿童充分的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成员,自己的成长和生活离不开社会,社会生活影响着每一个人。这些教育内容有利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是非常突出的。

3.蒙台梭利教学方法促进了儿童社会性发展。儿童在操作活动中自由的选择教具,儿童根据自我发展的进度选择教具。充分的发展了儿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活动的内容遵循着自我选择的规律,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的顺序。儿童在教具操作中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良好的秩序感,这些都进一步的促进了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由于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的系统性、科学性和丰富性,使我们的研究探索活动融入了一个科学的体系中,而不会由于过分的关注社会性活动研究而使只鼓励与其他的教育活动之外。这样的领域之间的整和也是符合《纲要》的精神和理念的。

(二)蒙台梭利教育的混合年龄活动加强了儿童间的交往促进了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首先:混龄班级儿童年龄上的差异使他们在交往中有了更大的选择的空间。

他们既可以选择和同龄儿童交往,又可以选择同异龄的儿童交往。儿童在交往中喜欢同龄的儿童,因为他们的发展水平相近,语言表达能力基本处于同一阶段,心理需求相似,他们比较容易沟通。但交往中年龄小的儿童同时也希望和比自己年龄大的儿童交往。以往在他们的眼中,年龄大些的儿童比自己能力强,是自己心目中的英雄,这些儿童是他们的发展目标。这样的崇拜、羡慕是交往的原动力。他们从中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他们不因为年长的儿童知道的比自己多,能力比自己强而感到羞愧,因为他们认为只要他们再长大些,他们也可以办到。而在同龄儿童交往中,能力强的儿童通常会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压力,使他们产生嫉妒、羞辱等负面的情绪。

年龄大的儿童喜欢同龄的儿童,同时并不影响他们与年龄小的儿童交往。儿童的心理中有被肯定,被承认的需求。这种需求仅仅通过承认的肯定、评价是不能够满足的。他们更喜欢同伴间的赞扬、肯定、追随。不仅仅是语言上的,而且是心理和行为上的承认。同年龄先的儿童交往中充分的展示了自我,同时也付出了爱,懂得了如何关心幼小,照顾、帮助他人,促进了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其次:混龄班级丰富了儿童交往的对象。

现在家庭中独生子女问题日益突出。混合年龄活动有助于独生子女形成良好的社会性。这种活动为独生子女创造了一种类似于兄弟姐妹在一起的机会。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因而也没有互助体贴、照顾的经历,没有互爱互助,相互模仿,共同努力和共同分享的经历,这不利于发展儿童的集体主义意识,而导致儿童个人主义的蔓延。”而混龄年龄活动使异龄儿童集结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类似于兄弟姐妹的儿童社会群体。年幼和年长的儿童分别享受了当弟弟、妹妹和哥哥、姐姐的乐趣和责任,从而弥补了独生子女缺乏异性儿童交往环境的缺陷,有效抑制自私、任性、依赖性强、独力性差、交往能力低下等不良性格特征的产生。他们在一起活动时,宛如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人共同从事某一社会活动,必然要考虑如何承担责任,协调矛盾去完成任务。实验中我们发现儿童在交往中表现出较高水平的自觉性和意志行为,逐渐学会协调自己与他人的不同认识,学会理解和帮助他人。

(三)蒙台梭力教育活动有效地培养儿童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儿童的社会性及个性形成的基础,我们在实施蒙台梭力教育中充分认识到这点,并采取了行之有效的途径,培养儿童的自我意识。

1.尊重儿童,强化儿童的独立性。即儿童把自己当作主体,从他人和外界事物中分离出来,让儿童通过操作活动、言语交际和游戏活动,掌握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把自己当作一个主体来认识。蒙台梭利的教具操作活动中,儿童根据自我发展的法则自由选择活动区域、活动内容、难度活动密度,儿童选择得到充分尊重和认可,教师只是活动的协作者,引导和帮助他们发展自我的活动,儿童的独立性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和完善。2.积极支持儿童合理的自主性。儿童在二三岁开始出现强烈的自我主张和迫切的自我表现欲望。教育活动中培养儿童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合理主张、要求,儿童才会越来越体会到自身的价值。

3.帮助儿童提高自我评价的自觉性。被他认可、肯定儿童的一种心理需求,而儿童自我评价的最初表现形式是自我满足。儿童的自我评价往往缺乏自觉性,帮助儿童提高自我评价的自觉性会使儿童的正面的行为得到强化和肯定,并使他们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让儿童在实践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成功的经验可以使儿童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成功次数越多,儿童对自身的评价就越高。经常获得成功的儿童具有自信、自我接受、勤奋、乐观等特征,这些特征又保证他们获得更大的成功。

儿童会由于自己的成功和对自我的超越而产生愉快的心理状态。在蒙台梭利教具操作的活动中,正确的操作使儿童获得了知识经验,体验了成功的感觉,使他们内心充满喜悦和满足。操作中儿童的表情经常是安祥、宁静的,这体现他们内心的和谐、愉快的情绪。这对发展儿童的良好的自我意识无疑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四)蒙台梭利教育活动更注重个体差异,为儿童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每个儿童在发展的方向、起点、进度及最终达到的水平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个性下也有较大的差异。按年龄划分儿童班级的传统方法,有着一定的科学性,但是不够注重个性差异,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所有儿童发展的需要。同时以年龄来安排的教学活动内容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能力差的儿童步履艰难,跟不上教学的进度,能力强的儿童很容易学会,活动内容难度不够,难以满足他们求知的需求。而蒙台梭利教育的混龄教学使每个儿童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位置,为儿童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蒙台梭利教室中丰富的学具,有着系统性、科学性。蒙台梭利教育特有的一对一教学、分组教学的实施也为不同能力的儿童提供了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最大可能,为每一名儿童提供了充分活动的机会。教师更注重活动的过程。教师努力接纳和发展每一个儿童的独特价值,帮助每一个儿童积极的自我概念。

四、关于社会性教育活动的探索

《纲要》的精神和要求,我们结合蒙台梭利教育的特点,根据实践中我们将教育研究探索工作的重点放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寻找将儿童社会态度和情感培养渗透在多个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的途径和方法

社会性发展是通过这样的三个环节循环发展的,而每个个体所呈现的速度和发展水平又有所不同。遵循《纲要》的精神和理念,根据实践中我们将社会性领域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与要求的进一步理解,将其进行了划分为五方面的内容:爱的教育;人格教育;生存教育;交往教育;规则教育;

利他助人

分享、互惠 合作;团结

交往教育

爱人 日常生活规则 爱事 爱的教育

社会性教育

规则教育

爱物 社会常用规则

生存教育 人格教育

自我教育

自我保护

自主性

自信心

责任感

自我服务 自律 抗挫折

(三)培养儿童积极的对人对事对物的情感和态度,良好的社会行为,具有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良好的伙伴关系,并具有积极的健康的自我判断概念,活泼开朗、积极愉快的性格。有初步的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

蒙特梭利幼儿教育-感观教育 篇7

一、对蒙台梭利的教育内容形成全面认识

蒙台梭利教学方式是由意大利教育家蒙特梭利提出,并以其名字命名,该种教育的基本理念强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幼儿为中心,按照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开展日常教学活动。该种教育模式是以儿童观和教育观为核心内容开展的,在其中还融入了先观察的教育方式,借助多种能够形成感官认识的教具为幼儿创造易于学习的环境,保证幼儿能够在事先创造的环境中进行自由学习,并通过自主选择和准确的判断力进行自我调整。借助丰富的教学方式能够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潜能,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进行持续性学习,提升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专注力和创造能力。

二、准确把握蒙台梭利教育方式中的真实内涵

以儿童观和教育观为主体组成的蒙台梭利教育模式通过对幼儿的研究,最大限度地尊重儿童的内在需求积极引领儿童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式发展和成长。该种教育方式更加注重对幼儿的观察,然后根据儿童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的内在需求形成具有较强个性化的教学目标,从而形成与之配套的教育环境,最终满足幼儿自身发展的实际需求。在教学环境创建过程中应当深入分析预设环境所形成的基本作用,并充分发挥环境的基本作用。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儿童的研究,尊重儿童的基本需求,从而引导儿童的健康成长和稳定发展。

三、对蒙台梭利课程中的教育因素进行适当改进和应用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作为一种西方教育思想,其中存在着诸多缺陷,部分内容也无法适应我国当前的幼儿教育需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蒙台梭利教育主要包括生活、感官、数学、语言以及科学等多方面的教育,更加注重教学的个性化,该种理念并不能满足我国当前幼儿教育的基本需求。基于此,借助蒙台梭利开展教学时应当充分考虑到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巨大差异,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和文化特点对蒙台梭利中的相关教具和操作方式进行改造,消除教育模式中存在的束缚幼儿个性发展的规则,从而形成符合幼儿教育道德和时代发展特点的教育模式。

四、形成良好的幼儿教育环境

在实际办学过程中应当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充分激发幼儿的潜在能力,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备也是激发幼儿潜能的基础。在蒙台梭利教学模式中应当进一步拓展幼儿活动区域,加强学习多元智能理论研究,最终形成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同时应当积极开展多样性的幼儿活动,勇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逐渐形成全新的教育模式,通过多种活动和实际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幼儿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在幼儿园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树立有效的社会和家庭意识,通过多种方式保证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从而形成与家长之间的教育共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通过家长会等多种方式,使家长更加清晰地理解蒙台梭利教育模式中的全新教学理论和科学育儿办法,及时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进一步提升家长的实际教育水平。另外,在和家长的交流过程中可以及时了解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相关建议和意见,从而对实际工作过程中的相关教学方式进行转变,有效提升幼儿的教育水平。

总而言之,蒙台梭利作为一种受到广大教育者关注的全新教育模式,其中包括针对儿童个性化发展、感觉和纪律以及游戏教育等多种方式推动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根据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创新的基本情况,充分吸收蒙台梭利教育模式中存在的积极因素,将影响我国幼儿课堂发展的因素完全去除,将蒙台梭利教育模式有效应用于我国的幼儿教育中,最终实现我国幼儿教育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缪国平.幼儿智力发展的性别差异培养及其教育[J].健康生活,2013.

[2]于婧,伟伟,王丽娜.浅谈我国现代托幼机构应如何运用“蒙台梭利教育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3.

[3]彭兆丰.浅谈蒙台梭利教育法与幼儿创新教育[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1).

[4]刘晓东.学前教育的“大纲”应当符合儿童的“大纲”:从维果茨基到“方案教学”[J].学前教育研究,2001(6).

[5]刘晶波.滥用奖励:论我国幼儿道德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偏差[J].学前教育研究,2004(11).

蒙特梭利幼儿教育-感观教育 篇8

摘要:本文具体阐述了“蒙特梭利”教学法在中转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作为中转班主任借鉴“蒙特梭利”教学法开展教学管理的方法途径。

关键词:中专 蒙特梭利教学法

0 引言

蒙特梭利教学法起源于意大利,是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提出的,适用于低幼年龄段的教育方法。她强调教育者必须信任儿童内在的、潜在的力量,为儿童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让儿童自由活动。教师只是起到引导、辅助的作用,充分调动儿童内在的力量,通过工作来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从而各方面能力得到有序发展。

这一理论与中专教育有很大程度的契合。一是中专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主要任务,通过教具、实训基地实训、实习等动手活动来培养学生。借鉴蒙氏教法的进步性可以概括为:给学生以自由,让学生有选择的权利;给学生以兴趣,用兴趣带领学生的专注;给学生以合作,学会合理分工、各取所长;给学生以活动,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获得成功与认同。二是成功的中专教育不仅关注学生有相应的技能,更应该有健全的人格,自主发展的动力和能力。所以应该把更多的机会和时间留给学生。类似于蒙氏教育,中专教育可以尝试借助青少年内在的成长动力,通过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来帮助他们更好的自我发展。

1 做好充足准备,帮助学生塑造更好的自我

蒙氏教育的教师需要做充足前期准备和对学生的行为有准确的评价方法,并且发现问题以后要有相应的解决方法,做好后期观察,防止问题再次发生或者学生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所以要求教师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处理问题。实际操作起来,如果将教学设计一并考虑进来,如何将种类繁多的项目,依照学生的能力来计划、安排教学的顺序与细节,蒙氏教师事先要花更多的时间进行准备。

一个教师成为蒙氏教师,他需要重新塑造新的教育理念。首先是预备想象力,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不在乎学生的学习成绩或活动的结果,而是更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是否是自己能力的真实体现,有没有上升空间,通过本次活动得到什么启示,以方便日后的工作需要。其次要对学生有信心,学生最终会借工作得到实质性的收获,从而自己总结出活动目标、注意事项等具体的问题,形成独立的世界观。再有,不排斥学生犯错误,工作没有对错之分,同样的方法用在不同的事情上可能结果迥异,也许错的只是在错误的时间或者错误问题上。最后蒙氏教师一定相信学生,也许游荡的学生很难进入良好的状态,但是受工作的趣味吸引,他会等待学生发出专注投入工作的讯息。

2 培养专业及非专业兴趣,专注于工作

对于自我管理能力较好的同学,可以增加社会工作——如班干部、课代表、学生会等工作,增加学生的自我价值评价,获得更多的肯定和满足感。在专业课学习的时候会发现这样的学生愿意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也愿意帮助其他同学学习或者生活遇到的困难。教师只要及时肯定,适当指导就可以了。

对于某些学生无法专注于任何事物、对工作提不起兴趣、或者自我期望值很低,教师要善于诱导,激发学生的成功欲,对自己有一个适当的评价。可以给他做一些虽不喜欢、也不讨厌的工作,帮助其完成一份完整的工作。对于不断骚扰别人的学生要尽快阻止他,防止懒惰情绪传染蔓延,但是教师也不能不断催促其完成工作,要让他们对完成工作有进度控制的能力;如学生碰到困难,教师不急于告诉他如何解决问题,因为重点是克服困难。

班主任工作尤其是这样,学校经常会组织各种评比,一次两次评比的分数并不重要,而是要让学生学会处理各种工作遇到的问题。对于一个遇到困难但并不想要人帮助的学生,教师应该尽量以旁观者的角度鼓励其自己去解决问题。教师的任务就是阶段性的提出新的工作要求。当学生已熟练了旧工作,教师的责任是介绍新的工作,并督促他在一定的期限内完成。对于学生的工作成果,教师应该予以认可并加以称赞。让他们可以正视成功,接受失败。

3 结束语

蒙氏教师不是学生贴身的仆人,督促交作业、搞卫生、维持纪律可以与学校的检查制度以及班干部的岗位结合起来,各司其职。班主任不用事必躬亲、面面俱到;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工作内容。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独立,这是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我管理的更长远、更有意义的工作。当教师看到学生真正找到做事的顺序感、责任感,相信学生在以后的道路上可以自我学习接纳的更多。

学生的本来样貌是一个不知疲累的工作者、一个尽全心全力的平和工作者;会帮助弱小,同时懂得尊重别人的独立。蒙氏教育教师能透视学生心灵,发现学生动机,不急于做负面评价。班主任职能应该是生活中给予支持抚慰、工作中帮助定位与指导,工作的目标是培养独立人格的学生。让学生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遇到困难、发现问题,能主动寻找解决矛盾的思路,尽快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能最快的速度整合资源并实施有效解决方案。

蒙式班主任,不是救火的冲锋队,不是对班级大撒把,而是能够把他的班级带到一种自我运动的轨道上,他可以说:“不管我在或不在,班级一样照常运作,因为他具有成熟的组织机制和有效的应急措施。”

参考文献:

[1]梁小霞,路小华.浅谈《蒙特梭利教育》在教学中的实践[J].东方企业文化,2012(24).

[2]李苑君.尊重孩子——读《蒙特梭利教学法理论与方法简介》[J].大众文艺,2010(07).

上一篇:国家奖学金-先进事迹下一篇:机电工程系自我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