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报告

2024-07-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报告(精选8篇)

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报告 篇1

一、实习目的 通过教育实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在大学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相结合,初步掌握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和技能,以及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和方法。了解现今小学生和教育的现状。实习单位为重庆市丰都县龙河镇中心校,班级为三年级二班。YfH123范文网

二、实习内容YfH123范文网

1、语文教学YfH123范文网

课堂教学,包括备课、上课、修改作业、批阅试题。做一个语文教师所做的事情。积极引导,认真做好工具性与人文性教育工作。YfH123范文网

2、班主任工作YfH123范文网

及时正确引导学生思想,处理班上日常杂务,管理好学生日常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调动学生干部处理班上各事务。YfH123范文网

三、实习效果YfH123范文网

在实习学校有关领导和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认真开展语文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实习工作。在整个实习阶段,我从一个没有经验的大学生到略有经验的小学语文教师及班主任。在实习过程中,通过教师及自己的刻苦努力,现能较好地上课及做好班主任工作。YfH123范文网

四、实习总结及体会YfH123范文网

初为人师,对于我而言却是件极具挑战性、颇具诱惑力的事情。2008年8月31日,我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重庆丰都龙河中心小学校,开始了为期一个月二十天的教育实习。实习期间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让我体验到作为一位人民教师的崇高和艰辛。YfH123范文网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对我的实习进行总结。

1、认真做好实习前期工作YfH123范文网

首先是把自己的心态放正,因为“心态决定一切”是辅导员叮嘱的。学做师者就得像师者。指导老师对我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言必行,行必果,身正为范。在开学典礼后指导教师介绍了各项实习工作的安排和实习期间该注意的事项。我也主动把实习班级的每个学生和学校的基本情况有个初步的了解。有了这一切的统筹安排,我的实习才能进行的如此顺利。YfH123范文网

2、名师指导按步骤提高教学水平YfH123范文网

教学实习的开展,指导我的是本校的高级教师,教育前线工作者,也是一个非常负责的教师。我们将实习分为两个阶段:YfH123范文网

第一阶段为见习阶段,时间为一周。在这个星期里,我全面熟悉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材,认真听指导老师的每一堂课,并做好每节听课纪录,课后与老师交流,虚心求教,深入了解课堂教学的要求和教学过程。学习如何备课、备学生,如何更好地将素质教育的理论与落实考纲考点的要求相结合。不断地进行反思,仔细体会老师在课堂上的每个细节,并这个细节中所蕴含的意思。因为在课堂上的每个动作都是为教学服务的。这是指导教师经常强调的一句话。还经听一些竟赛课、公开课、优质课。之后与指导教师一起探讨,更多的是老师的指点。吸取他人优秀成份作为自己所用。是模仿与学习相结合的阶段。YfH123范文网

第二阶段是上课阶段,我的指导老师是本校的高级教师,并且是三年级二班的班主任,所以她给我上的课是很多,而且给我安排的课时也是很多的,这就使得我有更多的锻炼机会。上讲台的次数就自然增多。一天中最多有三节课,一般都是两节课。所以就有很多交流的时间,在做得不好的地方老师也是及时地经我指出。另外在课后细心琢磨教材、详细写教案、做课件,每一样都是改了又改,直到自己认为能教好本课为止,这才交到教师那里进行初审。在审查时指导老师要求我说出我的上课计划,这就练习了说课的环节。在指导老师的批改和建议下再做修改,之后在上课前进行试讲。我的每一节课指导老师都坚持听课,在课后细心帮我评课,针对我课堂上出现的缺点提出宝贵意见,并且肯定了我的一些可取之处,让我倍受鼓舞,在课后努力改正,提高教学水平,以确保在下一次的教学中不出现同样的错误。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学会整体规划,依教学秘书的按排创造性完成教学任务。在这样的努力下,我在教态、语言、板书、提问技巧、与学生互动等各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YfH123范文网

3、积极做好班主任实习工作YfH123范文网

做班主任是辛苦的,而当一个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则是更辛苦的。小学生各方面都要细致如微,稍有不注意就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给管理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所以一开始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加倍努力,要投入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将我的工作做好。我从早上7点20就起床,早餐之后就到学校签到。每天的主要任务:一是看早读,每天早上7:50到教室督促他们打扫卫生,检查仪容仪表,红领巾的佩戴,督促他们认真早读。二是在上课时间进行巡堂,检查上课情况,如有上课不认真听讲者,下课及时找他谈话,正确引导。三是第六节课后为课外活动,我要辅导个别学生,给个别学生作思想工作。在这过程中,我做到爱岗敬业,任劳任怨,不喊苦不喊累,尽责的做好每一项工作,带领学生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如全校大扫除、红领巾检查、“红歌传唱”等活动。YfH123范文网

经过不懈的努力,班级整体情况有了改善,我与学生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得到他们的信任,我成为他们诉说心事的对象,我也是他们忠实的倾听者,借此及时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YfH123范文网

4、虚心求教认真吸取他人优点YfH123范文网

在实习期间,除了教学实习和班主任工作,我在认真地写实习日志,对每节课都要反思。得与失都在我的心里很清楚,做到下一次少犯错误。在反省自的同时,也要向他人学习。我多去参加学校的教研活动,不放过每一次到讲课比赛现场听课,并做好听课记录。亲临片区赛的现场,从那里我学到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批评。从他人身上学到了不少的能力,如不同的教学风格,班主任工作技巧等等。YfH123范文网

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报告 篇2

一、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情况调查

本课题组对我系86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实习情况进行调查, 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07份, 收回问卷103份, 其中有效问卷100份。调查对象包括实习学生86人、实习学校在职教师21人。调查样本具体统计情况如表1。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教育实习的内容较多, 受到被调查者比较重视传统的教育实习内容;而实习生不太重视幼儿游戏以及课外活动等内容, 这可能与应试教育有关, 也与考虑学生安全有关。为了提高学前教育, 本课题组重点调查了实习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实验能力、应变能力和师生交往能力等, 发现实习生在教育教学实习过程中, 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目的性不强, 注重传输知识的结果, 不太重视知识获得的过程。不了解幼儿的需求, 不能面向全体幼儿, 超过50%的实习生顾及不到学生的反应。20%以上的实习生说话颠三倒四, 学生无所适从;语调平淡, 缺乏肢体语言。75%以上的实习生初登讲台, 心里发慌, 影响语言的表达, 话题不能切中要害, 使简单问题复杂化。在知识能力方面, 主要缺乏课堂情景知识, 任意加深知识难点, 超过65%实习生不了解幼儿的认知特点。

我们从实习形式、实习时间、实习基地、指导教师、带队教师、实习经费等多方面进行了调查, 摸清影响教育实习质量的因素, 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影响实习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实习时间、实习基地、实习生素质与实习管理。从数据中来看, 我们不容忽视实习形式、指导教师素质中的突出问题;有关实习带队教师、实习经费中出现的问题相对较少。

二、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平时教学中开展各项活动, 提高基本技能

由于缺乏必要的基本技能, 教育实习前期准备不足, 是教育实习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在训练教育技能方面, 主要表现为训练机会少, 流于形式, 缺乏对实习生职业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因此, 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 可以通过朗读与演讲、黑板报设计、舞蹈或唱歌、普通话、粉笔字、钢笔字、班队活动等项目比赛, 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同时, 充分利用现有的玩具设备, 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对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进行充分培养。

2、实习之前安排见习, 延长实习时间

大多数院系将实习时间安排在大学四年级的第一学期, 而且是集中进行的一次性实习。由于实习时间短, 而且缺乏连续性, 直接导致实习效果低下, 不利于实习生初步掌握教学基本技能。因此, 本课题组认为, 在教育实习之前应安排一定时间的见习期, 提高教学基本功, 为此后的教育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各院系可以结合实际情况, 安排实习时间应避开实习生考试时间, 让实习生专心从事教育实习活动, 同时适当调整与延长实习时间。

3、建立长期合作的教育实习基地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每年教育实习前夕, 往往出现难以联系到实习点和以往实习基地出现变化的问题。有的院系干脆采取让部分学生各自回家乡联系实习学校的方式, 使本来正规的教育实习陷入了效率低下、可有可无的局面。为了真正发挥教育实习的作用, 院系应该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加强与幼儿园的密切合作, 可以经常联系学校附近的幼儿园。在教育实习过程中, 为了了解教育实习最新情况, 我们通过召开指导教师座谈会, 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实习计划和培养方案。

近年来, 我系改革了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实习模式, 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在教育实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总之, 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教育实习, 可以加深学生理解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 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优良品德, 使学生受到教育教学工作的锻炼, 为将来从事教师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卢真金:《试论学者型教师的成长规律及培养策略》,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1 (1) 31-36。

[2]姚云:《中外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比较及其启示》, 比较教育研究, 1998 (1) 8-11。

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报告 篇3

关键词: 教育技术专业 教育实习    问卷调查    实习基地

一、教育实习的重要性

教育实习是高师师范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师范学校培养合格教师的重要途径,也是师范生从学生角色转变成正式教师角色的重要环节,这一重要环节既是学生教学生涯的起点又是他们专业成长的关键。如果将师范院校比喻成教师培养的工厂,教育教学活动就是一道道生产工序,教育实习就是工厂成品出厂前的检验工序,对培养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帮助形成教师的个性品质、巩固从事教学工作的专业思想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生在学校学到的大都是书本上的、分散的、间接的知识,要让这些知识被理解,变成直接知识进而形成一个知识群或适合教学要求的合理知识结构,就必须反复不断地进行实践应用。教育界普遍认为教师教育是一种实践性知识教育,教师应该着重教学实际工作中的“摸爬滚打”和“师徒相授”。

教育实习的内涵界定:教育实习指师范院校根据培养目标和任务,在实习指导老师的统一带领和指导下,到实习学校从事教学活动,担任班主任工作,参加教学研究活动和教育行政工作,等等。

二、我校教育技术专业教育实习的基本状况

我校教育技术专业主要是面向基础教育学校培养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为加强准教师和基础教育的双向沟通和联系,培养学生的从教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我校教育技术专业的教育实习工作安排如下:整个教育实习包含两部分,一是一到两周的参观或见习安排在大学一年级进行;二是集中教育实习,安排在大专第六学期,时间是八周,一般安排在毕业前夕进行,主要内容包括参观、试教、班主任工作、学校管理工作等。

三、我校教育实习质量的影响因素调查

本次调查,我们着重关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四大基本问题,即实习生的基本状况,教育实习基本过程,实习生主体和教育实习指导老师。

调查方法上,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和座谈访问法相结合。我们设置了《教育技术专业教育实习现状调查问卷》。

从实习生和带队指导老师的角度,问卷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调查:(1)教育实习开展之前的准备工作;(2)教育实习当中遇到的各种问题;(3)实习情景对教育实习的影响;(4)学生对教育实习的认识在实习前后的对比;(5)实习生的教学能力和实习学校期望度的差异问题;(6)实习生参加完教育实习后的收获状况;(7)实习生对教育实习的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和实习形式的期待;(8)师生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认知和理解。

我们利用电话访谈和实地座谈的方法,与实习带队指导老师、参加教育实习的学生、实习单位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了解他们对教育实习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教育实习各个参与方对于实习的期望。

按照实习指导要求,实习指导老师每周两次随堂听课,了解实际小学信息技术课课堂情况,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程的软件和硬件状况、教师上课的情感、态度、知识和技能等。

四、调查结果分析和建议

调查结果表明,我校在教育实习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存在以下问题。

1.教育实习准备阶段存在的问题

教育实习准备阶段的工作容易被忽略,准备不足。调查结果表明,参加教育实习的师生都认为在正式进入实习学校之前有必要开展实习指导方面的课程,为学生接下来的实习做好各方面准备,包括知识准备、技能准备、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所以学校在开展实习工作之前,要为学生做好必要的教育和督促工作,让学生了解小学信息教育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调查发现,大多数同学认为在教育实习当中,自己的信息教育技术实践技能、电教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网站的建设和维护能力较弱。同时,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以实践教学为主,实习生在课堂管理、师生沟通、课堂语言能力和课堂板书方面有很多欠缺。

实习准备工作要提前一个学期开始,从思想准备、物质准备、知识准备和技能准备四个方面开始指导性课程。首先,从思想上端正学生的态度,既不过度紧张又不掉以轻心,信心满满地参与到教育实习当中,让学生明白自己是第一次站上讲台,在教材、学生、教学情况都不熟悉的情况下,必须认真地下一番工夫做准备工作。接下来,在物质准备方面,主要指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实习岗位要求,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物质模拟条件,从相关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前沿理论和技能重点、微格教室到各种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使用方法。知识准备指学生既要熟悉掌握信息教育技术专业的知识,又要了解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教法方面的知识。信息技术专业知识解决的是在工作岗位上教什么的问题,而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教法则是解决如何教和怎么教的问题。技术准备方面,强调师范生的板书能力(包括三笔一画,即钢笔、毛笔、粉笔和简笔画)、语言能力(包括普通话水平和语言组织的逻辑能力)和讲解技能(指教师运用语言和各种教学设备引导学生形成概念、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教育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实习时间上的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普遍认为,我校教学实践安排(大一第一学期见习一周,大三第六学期实习八周)较为合理。但有同学表示,一次实习不能满足需要,诸多曝露在实习当中的问题没有机会经过二次修改后的检验,所以为了保证良好实习效果建议实施二次实习。第一次实习安排在第五学期中段为期四到八周,那时大部分信息教育技术课程和教育心理学等课程已经修完,基本满足小学信息教育教育岗位的需求,而且经过两年半的大学学习生活,学生心理日趋成熟,可以基本胜任小学教师的工作。

(2)实习内容上的问题

就实习内容而言,教育技术专业的实习偏重技术方面且内容纷繁复杂,包括信息技术课程的讲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学校机房的管理、学校多媒体设备的维护、学校网站的建设和维护、班级管理工作等。有的实习学校怕影响正常教学秩序,主要安排实习生担任技术方面的工作,如从事课件制作、视频编辑、建设网站、制作网页,但讲授信息技术课程的机会不多。

在实习内容上,学生要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应用,加强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和整合,了解和掌握多功能网络教室的工作原理及正常使用和维护,掌握实际的组网技术和校园网的维护管理。

(3)指导教师上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99%的实习生认为指导教师在学生实习态度思想、教育技术专业技能、讲课技能、生活方面有积极影响,是影响教育实习质量的重要因素。

对担任教育实习指导工作的指导老师,校方应该精心挑选。他们不但是信息教育技术方面的行家,而且要了解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了解其教学模式和教改动态,同时热爱学生和实习指导工作,善于沟通交流。

(4)实习生自己存在的问题

调查中,我们发现有50%的实习生认为指导老师对实习效果的帮助最大,近30%的学生认为实习学校在实习当中的积极配合有助于实习工作完成,18%的学生认为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会大大增强实习效果。同时,80%的学生认为教育实习中最难的三个问题分别是: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纪律难管,以及理论知识讲解。

实习前的准备工作要认真完成,包括要有端正的实习态度、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的职业技能。同时,实习生可以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建立实习网站为自身实习提供实习动态、实习资源、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平台。

3.教育实习结束存在的问题

实习生在教育实习结束后,通常会有实习质量总结和评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8%的实习生对实习结束后的评价整改表示满意。实习评价的打分流于形式,一般都会给学生打优秀;实习生回到学校后,实习总结也是没有实质性的反馈交流,他们的体会和困惑没有真正的交流平台。

建立完善全程性教育实习评价体系,帮助实习生从实习条件、过程、结果三个维度,明确实习目标,让其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完成各项实习任务。

4.教育实习组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教育实习多采用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式。但实际上,联系合适的学校安置一个年级的教育技术专业实习生是非常困难的事。同时存在指导工作只是象征性巡视,實习完成后实习报告没有及时反馈。

从学校层面和系层面要建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和安排实习工作事宜,跟踪了解实习生和指导老师的情况。同时,注意实习基地建设,力求做到合作共赢。

五、结语

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中理论和实践的纽带,是促进师范生职业化的重要环节。本调查从实习前的准备、实习过程中和实习结束后三个时间段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教育实习质量的影响因素着手,期望能够优化实习工作,培养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嘉卫.影响高师院校教育实习的主要问题和对策研究[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8,(12).

[2]汪琼,熊澄宇.论教育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发展[J].现代教育技术,2002,(4).

[3]徐方亮.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职前教育实习模式的探索与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陕西师范大学,2008.

[4]刘力为.吉林省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专业教育实习问题的调查与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7.

教育专业实习报告 篇4

为尽快适应教师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全体同学于20xx年4月14日至20xx年5月9日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生活之旅。我荣幸的与班级其他五位同学能到Xx市Xx号的Xx市第四中学高20xx(2)班进行教育实习生活。现将Xx市第四中学的及所带班级的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1.Xx市第四中学学校简介

Xx市第四中学校园占地面积为17207平方米,校园绿化覆盖率为30%,是一个风景优美、景色宜人的校园。该校秉承“人本、和谐、尚实、厚德、勤勉、尚学”为教学理念,秉承传统。着眼现实,面向文莱,面向现代化,面向全体学生,以人文教育为办学方向,建构以科研、教改为龙头,培养学生专业特长具有四中特色的办学模式。全校教职员工共同致力于新课程改革的研究之中,整个校园弥漫着新课程改革理念培养出来的学生的欢声笑语。该校正为建设示范性高中而努力,不断提高全校师生的素质,努力建构第三校区。学校经过长年的教育积淀,四中正日益发展成为一所目标特色化、环境建设现代化、校园管理人本化、素质培养人文化的学校。

Xx四中倡导“人品为本,全面发展,个性见长,人文特色”的办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教会学生做人放在首位,通过营造人文氛围,强化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以创新个性见长的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坚持实行“人本化”的培养、管理模式,坚持“讲法规,建机制,创新意,重人才”的管理理念,提出了“自律、务实、高效、协调、统一”的干部准则、“树正气、讲团结、增才干、做主人”的教职工行为准则,逐步造就出廉洁自律、开拓进取、务实高效的领导干部队伍和师德高尚、理论深厚、能力突出的教师队伍。坚持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提出“个个是人才,人人可成功”的教育理念,实施成功教育,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原则,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为他们创设一个平等、民主的教育环境;倾听学生的心声;尊重学生的人格;赏识学生的特长。”作为教师的教育准则,指导教师的教育实践,不断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Xx市第四中学确立了“全面发展,特色发展,适度超前”的办学思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发展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在教育管理和培养目标上的特色,从教育理念到教育实践都敢为人先,从而确保学校在Xx市教育的优势地位,以实现“高质量、现代化、出特色、创名校”为奋斗目标,进入21世纪以来,Xx四中不断发展,市教科所在Xx四中设立了Xx市唯一一个“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基地”,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高,中考、高考成绩名列同类学校前列。

2.所带班级(高20xx(2)班)基本情况

高20xx(2)班是年级文科重点班,班级学生综合素质较高。这是一个青春活力、朝气蓬勃的集体。班级虽然是这学期才刚成立的一个新班级,但是已经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学生不耻下问,已形成有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的良好氛围。

就班干的组织能力而言,在班主任的选拔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挑选组织能力较强、勤劳肯干、愿吃苦耐劳的班委们。全班在班委的统一带领下,各项事务有序进行,全班同学团结一心。从班级组织的活动和班级各项事务的快速开展来看各班委的组织能力是超强的,这也说明了班主任在选择班委方面有独特的一面,能慧眼识英雄。

从学习成绩上说是文科班中成绩最好的班级,但是相对整个年级而言,虽然是文科重点班但总体上学习成绩还是落后于理科重点班也即是高20xx(1)班。班级内部学生成绩存在较大差异,从整体而言,学生的文科综合的成绩都较稳定,没有出现高低成绩太大的差异,但是就语数英三大主科而言,明显看出学生存在短腿科目,尤其是数学和英语班级学生就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实习主要内容

教育实习期间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工作实习、班主任工作实习,并且完成学院要求的完成4―6可是的教学任务,担任班主任工作。

1.教学实习的内容包括见习、备课(写教案、讲稿)、试教、课堂教学、辅导、布置与批改作业、考核、评卷、讲评等主要内容。教学的教习时间段为20xx年4月14日至20xx年4月21日,见习期间虚心倾听教学指导老师的教学指导,并且进到教学指导老师所带班级进行听课、做好听课笔记、评课,根据教学指导老师的要求完成备课和制作ppt的工作。实习时间段为20xx年4月21日至20xx年5月9日,实习期间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教学指导老师要求我们四名实习生完成5个课时的备课并进行了课堂的教学实践活动、在学生自习期间经常深入学生,加强个别辅导、布置和批改作业。并且实习期间恰逢学校安排的段考,所以参与了学校段考试卷的出题、改卷、评卷等各项工作,完成了学院要求的各项教学实习工作的要求,并且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发现自己的不足,多次虚心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与教学指导老师进行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深入探讨,反思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2.班主任实习内容包括:(1)配合原班主任制定班级工作计划,组织、动员班团干实施班级计划;(2)召开班团干会议,分析班级情况,研究布置工作;(3)在全班召开主题班会,并作专题动员,搞好班风、学风,适当开展课外活动,进行思想教育;(4)与学生个别谈心,进行家访,做后进生的提高工作。(5)开展班主任工作的八到工作,即早操

3.思想上端正自己身为一名实习生的心态。实习期间秉承虚心向老师学习的态度,积极询问各指导老师能做些什么、该如何做,积极配合原教学指导老师和原班主任的工作工作安排,做到老师要求做的都做好。虚心听取老师和学生对自己的建议,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以及班主任工作的各项方面,不断完善自己,争取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4.纪律上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和作息时间,尊重实习学校的教职员工,注重师表,穿着得体,并且根据学校对班主任做到的“七到、八到”做好。遵守实习小组的规章制度,坚持小组成员共同到校、共同离校规定,坚持每天早上7点20到校,做好办公室的卫生工作。离校前必须要问清班主任和指导老师看是否还有工作需要做或者是第二天还有什么工作需要做,如果回来之前还需要做某些事的话就想方法先完成再回校,问清第二天工作的计划有利于次日顺利、快速的完成工作。

5.教育调查情况的开展及主要事件

地理专业教育实习报告 篇5

年级:姓名:学号:

一、实习基本情况

1、实习时间:

2、实习地点:

3、实习班级:

4、专业指导教师:

5、班主任指导教师:

二、实习主要内容

2013年3月12日起我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专业教育实习,转眼间一个月过去了,回顾这一个月的工作无疑是理论与实际最好的结合。使我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实习期间的教学工作及班主任工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将会为我日后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我的实习工作包括两个方面: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具体工作如下:

一、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主要负责 “下两操、督早修”:监督眼保健操、课间操,监督早、晚自习,在班主任王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很快的熟悉了这项工作。由于第一周的见习,给了我很多时间熟悉班级的学生,也提前了解了班级的状况。在当班主任的那一周,也许很新鲜,很兴奋,我时时都会跑到班级去看看学生的状况,和学生聊一聊,讲讲大学的各种奇闻趣事,增强他们的学习考学的动力。在某种程度上说,我更是以一种朋友的身份和学生聊天,可是,有时候这种师生之间的距离就很难控制,所以需要在处理师生关系上下功夫。上课有老师的范,下课能与学生成为朋友,这是我追求的。通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和观察,了解到了高中生的学习生活习惯和思维发展方向,这是对心理学知识的一种实践。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班级早自修习学生很多都是没睡醒的状态,学习效率低;学生平时不是很爱主动和老师交流向老师提问问题;晚自习的效率相比早自习要好一些但是效率依然达不到最好的状态。面对这些问题,首先我观察了其他班级的情况,发现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其次我向班主任老师咨询,王老师向我说明这

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各位班主任老师也正在着手相想办法督促学生学习。第三我和其他的实习老师交流了一下心得并从以下方式试解决问题。晚休和午休的时间检查学生就寝情况,督促学生尽快睡觉。间断性的检查班级自习状况,安排学习任务,在上课效果不好的课节之间课间与学生聊聊天,讲讲学习以外的奇闻趣事,大课间同学生打排球舒缓学习压力。一星期下来效果虽然达不到预想的效果,但是学生反应良好。这是对我日后参加工作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二、教育教学工作

1、教育见习

实习开始的第一周,我们开始了教育见习——听课。听指导老师、其他地理老师的地理课,并记好听课笔记和学习心得,课后虚心向指导老师请教。在田老师的指导下我首先学会了如何听好一节课:听课要这样听,要听老师如何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要听老师上课的语言,要听老师的问题设置,也要看学生听课的一个状态以及老师的教态。课堂不是老师在上面的表演,而是学生和老师一种互动,一种知识火花的碰撞。

2、教学准备

首先,思想上克服自卑,培养自信从容的心理。想指导老师请教同其他实习老师交流,将自己在课上准备说的话及教学安排背下来以便课上发挥自如。其次,教学准备上,理论与实践并行。在大学里,我学习了很多的教学技能,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实践,现在得到了这样一个很的平台,务必要充分利用好。为此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重温教学技能理论,从备课到讲课,从课堂教学到课下辅导,详详细细地了解了一番。第二,努力备课,熟悉教材。深入理解教材,掌握每节课的知识结构,准备好导课和过度整理出自己的讲课思路,再看看教师参考用书,进行必要的补充,在这基础之上,根据内容和进度要求把该课分为几个课时,认认真认真地写下自己的教案。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准备用多样的课堂形式讲解出来。尽量把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技能理论联系起来,尽自己的努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

3、教学实战

怎样上好每一节课,以怎样的方式上好一节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刚来时候,我觉得一点头绪都没有,怎么讲课,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非重点。但是通过田老师一周的指导以及听课时积累的心得以

及讲课的经验总结,使我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第一节课上讲台时需要参照教案讲解到最后完全脱离提示教案的从容讲解,对我来说真的是意义非凡。

我的第一节课是《中国的气象灾害》,这是我人生的第一堂课。第一堂课准备还是很充分的,为了避免出现知识点错误,提前让指导老师审核了一下我的教案,并趁着中午学生午休的机会再班级里做了一下无人试讲。

这节课主要讲中国的重点气象灾害,学生对这方面的内容在生活中都有过一定的接触,所以学生的兴趣度较高。在课堂上,我通过讨论和互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新课,学生都积极回答问题,反应性当不错。课后指导老师的对我这节课的表现给予了相当大的肯定,这让我十分开心,并充满了自信。但老师指出依然存在不足:老师说,给学生讲的还是太少了,要更放宽时间给学生;没有充分利用好课堂的生成,比如让学生举一举身边的事例或经历加深对气象灾害的认识等。另外一点事我的口头禅“然后”用的特别多,对于老师来说,课上重复用一个承接词是一个很大的缺点。这样会让听课者误理解为知识点不熟练,讲课不自信等。这种习惯性的口头语在老师没有提出时自己真的没有注意过。这节课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为以后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三、个人方法与收获

刚来学校时,我对自己的学生很陌生,为了尽快的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我问本班班主任要来了月考成绩单,大致了解了每个学生的成绩。这样,我在讲课时,就会有针对性,比如,简单的问题,我会让成绩偏低的同学回答,而难度大的,则叫学习好的回答,这样可以照顾到每一个同学,让他们有被重视的感觉。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每节课都安排小组讨论,互相提问环节:将班级学生分为六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然后提出问题先小组讨论,之后让每组组长在自己的组员内选择提问者,再在其他任意一组选一名同学作为回答者回答问题。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知识。其次,每节课都会有需要填充的板书让学生到黑板书写,这样会引起学生地知识点的注意力。第三,遇到简单单具有挑战性的知识时让学生到讲台前讲解,师生换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然而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是非常重要也是一件十分据哟挑战执行的工作。从上课、批改作业以及平时交谈中,发现很多学生不知道为何而学为谁而学,即没有对学习形成一种目的性。我认为要解决这种情况,就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优秀教师至少要做到懂得用以下三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第一种,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增强学习任务的趣味性是激发内部动机的有效策略之一。增强趣味性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1、通过教师的努力使任务本身发生变化。同样的学习任务,采取不同的呈现方式,所引起学生的兴趣是不同的。通过变化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这一方面体现在教师的备课上,教师要备好课就必须有丰富的课外阅历和学科前沿知识,在备课中把相关的内容进行灵活变化融合到课堂中去。

2、注意选择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材料。学习任务越有趣越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在内容安排上,应包含学生容易识别的特征,例如在性别、年龄、宗教、种族和职业方面与读者相似的特征,从学生的认知需求出发,安排他们认为重要的生活事件,以及一些令人感兴趣的轶事和例子。第二种,合理运用奖励与惩罚。众多研究和生活经验均表明,奖励和惩罚对于学生动机的激发具有不同的作用。一般而言,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进而增加学生出现某种行为的可能性;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第三种,进行归因训练。教育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告诉我们,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到主体今后的行为。既然如此,教育也就可以通过主体归因方式来改变主体今后的行为。这对于学校教育是有实际意义的。在学生完成一项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的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即进行正确归因;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归因,哪怕这时的归因并不真实。

两周后,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个单元,也做了一次单元模拟题,经过这次试卷的分析,我更全面地了解了自己的学生,这个时候,我又采取了另一个措施,我把学生分为四个档次,一档的是学习成绩优秀稳定的,二档的是成绩好但是不稳定时时浮动的,三档的是成绩良好的,四档的是刚刚及格甚至不及格需要加强辅导的。课后也会按档次分别安排可也任务,让每位同学依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分数。

实习是一次用自己的眼和耳去感受环境的机会,通过这一个月的实习,我受益匪浅,对教师这个角色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认识到了许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不在局限于书本,而是有了一个比

教育技术学专业实习报告 篇6

(个人总结)

学校:齐齐哈尔大学 学院:教育与传媒学院 专业:教育技术学 姓名:张永刚

学号:2006124028

实习总结

2009年9月8日,我怀着兴奋的心情和队友来到二厂二中,开始了一个多月的专业实习,实习期间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让我体验到太阳底下最光荣事业的崇高和艰辛。在实习学校有关领导和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时刻牢记“为人师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在大学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相结合,在实践中学,在学中实践,认真开展教学观摩,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我付出了很多,但也收获了很多。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对我的实习进行总结。

一,统筹规划,全面做好前期工作

开学后,我们十一个人就开始筹划实习的事了,我们的系主任,带队老师详细的给我 介绍了实习相关的事情以及实习应该注意的问题,并且系统的安排了实习的具体步骤以及实习任务,要求我们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言必行,行必果,身正为范。这为我们的实习有条不紊的进行提供了保障,同时我们也意识到我们的行为不仅是代表学校学院的风采,而且更是作为人类最光荣的老师的形象。之后我们几个就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实习相关用品,心里计划着如何去做好这次实习任务。

二。,虚心学习,全面提高教学水平

我们实习分为观摩传统媒体教学课和信息技术教学课,在使用传统媒体教学课中我认真听指导老师的每一堂课,做好听课纪录,课后与老师探讨,虚心求教,深入了解课堂教学的要求和过程。学习如何备课,如何更好地将素质教育的理论与落实考纲考点的要求相结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并且与老师探讨了运用多媒体怎么去讲好这节课以及利用多媒体来提高学生的兴趣。

在这过程中我不光是学习老师的教学程序以及利用媒体情况,每节课我都认认真真的学习老师的教态、语言、板书、提问技巧、与学生互动各方面问题,都让我感触颇深,并且在课余时间与同学们进行了有关利用计算机等多媒体来讲课,他们的学习效果如何,他们如何看待计算机等多媒体上课。

他们课堂上的认真,课间的活泼,以及与老师的亲密无间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上他们积极回答问题,讨论问题并且创新提出了与老师不同的见解,这种精神也是值得我学习的一个地方。课间休息的时候却又调皮活泼,他们与老师与其说是严厉的师生关系更不如说是亲密无间的朋友,课下围着老师团团转,问这问那,生活问题,学习问题,玩笑无所不有,一上课却又安安静静,端坐认真听课,俨然一副乖学生的模样。

由于信息技术是在机房上课,游戏及其它等的因素对学生的引诱力比较大,因此很难控制学生的注意力。经过两个星期的听课,我的体会是必须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在乐趣中学习才能使学生爱上学习,不再视学习为负担。这样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听了两位老师的课,一位活泼,一位严谨,从效果来看,前者要好一些。因此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必须有好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老师注重情景的设计。

在所上的四节课中,有两节课老师都创设了情景,而且情景设计的都比较贴切,一个是大话西游的后传,一个是梦幻西游人物榜,学生都很感兴趣。特别是在导入时引用情景能使学生在一开始就保持高的兴趣。

其次注重对任务的设计。

在设计情景的同时,老师还在情景中设置了不同的任务。这些任务都是围绕情景展开,任务环环相扣,贯穿课堂的始终,不断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更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最后注重对教学媒体的设计。

在教学媒体上,有两节课该老师选择了网站的形式-关老师教学网,融入了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人物图片及一些Flash动画,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很好的辅助了课堂的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并努力探索在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网络环境下,教师与学生之间角色关系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其有利于学生自主的、个性化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创造了更大的空间。在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方面,老师采用了学习型网站的形式,学习型网站的一个主要特点和优势在于资源的整合,学生可以利用网站查找所需要的信息,进行自主学习,可以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认真总结反思实习心得

但是在这期间也有一些问题,一些观摩课上,还常常呈现表演的风气。一个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教师说:“讲得真好!”其余同学马上“啪、啪、啪”地鼓起掌来。另一个同学回答了另一个简单的问题,也得到了同样的“殊荣”。一节课下来,表扬不断,掌声此起彼伏。这就是明显的弄虚作假,这种现象很值得我们去深思。这种情况我认为这完全是老师的责任

首先 教师应该坚持客观的原则。弄虚作假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因为从教师的职业道德,从教师在学生、家长的心目中的形象以及从教师的高尚责任来看教师都不应该弄虚作假。而应该坚持客观的原则。只有这样,教育才能更富于魅力。其次、针对学生所犯的常识性的错误。教师应该科学地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综合的发展。再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很有必要把教育的着眼点放低一些,不要空谈特谈大谈。

在实习过程中,我也特意的把信息技术运用到课程中来,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了大量的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资料,尤其是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的整合,发现了好多与现行教育体制下不相容的因素,那么如何利用好这一环节还是任重而道远。

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报告 篇7

一、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教育博士(Ed.D.)是20 世纪20 年代发端于美国教育学科领域的专业博士学位,20 世纪90 年代传入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后备受重视,并逐步在这些国家获得快速发展。2008 年12 月30 日,我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6 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决定在我国设置和试办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我国的15 所大学于2010 年正式开始招生。但是,目前Ed.D. 教育对于我国来说仍是一项处于试办与探索的新型学位教育,其面临的困难不容低估。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Ed.D. 教育的健康发展,需要加强此方面的理论研究,尤其是国际比较研究。该研究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教育的产生背景与历史发展研究。运用历史法,对Ed.D. 教育的渊源进行了回顾。专业博士学位教育相对于学术型博士学位教育来说,其历史并不长,是一种年轻的专业博士学位教育。就Ed.D. 教育的产生背景来说,其动因有多个方面,其中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是社会和教育实践领域对培养高层次专业人员的需求。由此可见,满足社会实践领域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是Ed.D. 教育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的根本依据。

第二部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比较研究。从培养目标、招生与入学标准、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导师队伍、学位论文等方面着手构建比较框架,对这些国家的Ed.D. 教育进行了全面、综合的比较与分析,以探寻和提炼Ed.D. 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三部分,我国Ed.D. 教育发展与改进策略研究。当前我国Ed.D. 教育还存在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在进一步发展我国Ed.D. 教育时,应该充分借鉴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在实施Ed.D. 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基于如上对于美、澳、英三国Ed.D. 教育的比较分析与最新改革动向的阐述,该研究就如何推动我国Ed.D. 教育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法。文献研究主要包括三类。第一类为政策性文献,课题组成员搜集到的关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Ed.D.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研究报告。第二类为研究性文献,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搜集了大约500 余篇关于Ed.D. 教育的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尤其关注了该领域的著名学者(例如Shulman, Maxwell, Lee, Perry等等)的经典研究结论。这为研究各国的Ed.D.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三类为实践性文献,主要指专业组织或大学的网站发布的关于Ed.D. 教育的资料。

2. 历史法。历史法是指运用史料,通过对某一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的搜集与整理,进而加以系统客观的分析研究,以此揭示其发展的一些规律。该研究试图从历史的角度考察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家Ed.D. 教育发展的轨迹,以动态的思维审视各国的Ed.D. 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历史背景、实践措施、成效与问题等,这有助于从纵向上总结和把握Ed.D. 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

3. 比较法。这种研究方法是本研究最重要的研究方法。该课题着重从Ed.D. 教育的关键要素出发,对对象国加以比较与分析,以揭示它们的个性和共性经验,提炼关于Ed.D. 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

4. 实地考察法。为了获得“零次文献”,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了实地考察法。课题主持人与和课题组其他成员先后去往英国的诺丁汉、伦敦大学教育研究院、格拉斯哥等大学,对它们的Ed.D. 教育进行了全面考察,获得了很多第一手的研究资料。

5. 个案分析法:本研究在对对象国的Ed.D. 教育作一般、宏观层面研究的同时,也关注一些微观层面的个案解析,即以对象国的某些大学的Ed.D. 教育为个案,通过对其理论探讨、目标定位、招生与入学标准、课程设置与教学、导师队伍、毕业环节、评价标准等的具体各项要求进行分析研究,更加全面、透彻地探索它们的Ed.D. 教育的特点。

二、研究结论

第一,Ed.D. 教育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发展历史长短不一,其在各国兴起后都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期,从而形成了教育学科领域的两种博士学位并行发展的局面。现代专业博士学位(Professional Doctorate)产生于20 世纪初的美国,虽然只有短暂的90 多年的发展历史, 但形成了一些不同于Ph.D. 教育的特征,其实践性强、学制灵活等优势满足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而获得了迅速发展。值得指出的是,是教育领域首开现代专业博士学位之先河。1921 年美国授予了世界上第一个Ed.D. 学位。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之后,Ed.D. 教育又在澳大利亚和英国生根开花,并随后被爱尔兰等国家所采纳。Ed.D. 教育在这些国家诞生之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其博士学位制度,尤其是专业博士学位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20 世纪90 年代以来,Ed.D. 教育在世界范围内进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

第二,美、英、澳等国的Ed.D. 教育的产生具有多方面动因,包括社会对培养高层次专业人员的需求、高等教育大众化引发的博士生教育多样化、大学理念对服务社会和学生发展的日趋重视、大学在知识创造中地位的变化等众多因素。其中,最直接、最关键的因素是社会和教育实践领域对培养高层次专业人员的需求。

第三,美、英、澳等国Ed.D. 的培养目标总体定位相同,但在Ed.D. 的职前学位与职后学位性质归属上存在一定差异。美、澳、英三国都将Ed.D. 的培养目标定位为:为教育实践领域培养高层次的、具有实践研究和反思能力的“专家型”“反思型”教育实践者和教育管理者,即“研究型专业人员”(Researching Professionals)。Ed.D. 培养目标的这种定位显然与Ph.D. 的培养目标有所不同。Ed.D. 主要以“实践性”为价值取向,而Ph.D. 则主要以“学术性”为价值取向。Ph.D. 强调培养“专业型研究人员”(Professional Researchers),从而为高校和科学研究机构造就能够从事原创性学术研究的教学和科研人员,促进教育学科的繁荣和发展。各国在发展Ed.D. 时在总体上都是遵循这种逻辑,但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这些国家的Ed.D. 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有一定差异,这主要体现在对Ed.D. 的职前学位与职后学位性质归属上。在英国和澳大利亚,Ed.D. 教育主要作为在职(In-service)学位教育项目来实施,而在美国主要作为职前学位教育来实施。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各国Ed.D. 培养目标可以看出,随着Ed.D. 从第一代迈向第二代,其培养目标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澳大利亚为例,以“课程+ 学位论文”为主要操作模式的第一代Ed.D.,其培养目标实际上模仿了Ph.D. ,即突出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导致Ed.D. 偏离了自己的预定目标。2000 年以后问世的基于“混合课程模型”的第二代Ed.D. 项目则鲜明地强调要为造就“研究型专业人士”而努力。相对于第一代Ed.D. 的培养目标来说,第二代Ed.D. 项目的目标体现出三个方面的变化:其一,更加重视研究和解决专业领域中的实际问题;其二,更为重视促进博士生的个人专业发展;其三,充分注重这些目标在实践中的落实。

第四,美、英、澳等国在Ed.D. 的入学标准和程序要求上存在着差异,但总体上都体现出越来越注重博士生入学前的实践经验的特点。虽然这三个国家的Ed.D. 项目在入学标准要求上存在差异,但归结起来它们都关注一些共同的要素:其一,基本上都要求具有硕士学位或相应的教育背景,即使有些大学允许持有学士学位获得者入学,但对学士学习阶段的学习成绩的要求较高。其二,申请人要关注并对教育领域有兴趣;第三,申请人要具备学习和发展解决教育问题能力的潜质。鉴于Ed.D. 教育对实践性的强调,英国、澳大利亚在招生标准中明确提出入学者必须具备3—4 年的相关工作经历,美国的一些大学虽然在职前Ed.D. 学位教育中没有提出这个入学要求,但从入学者的自然情况来看,他们大都具有若干年的工作经历。在近年来的美国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教育改革中,参与CPED项目的大学已经明确规定,Ed.D. 教育的申请者必须具有一定的前备实践经验,这是培养反思型实践者的基本前提。

第五,在Ed.D. 教育的专业设置上,美、英、澳等国的Ed.D. 教育都倾向于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领域,包括教育管理(教育行政管理、高校管理、中小学管理)、课程与教学、大学具体学科教学、(中小学)学科教育、心理辅导、早期儿童教育、小学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包括学生事务管理)、成人教育、特殊教育、对外英语教学、教师发展与领导、人力资源开发、视觉研究等众多专业和方向。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专业领域对具有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需求更为强烈,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专业领域为Ed.D. 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第六,美、英、澳等国的Ed.D. 培养方式一般多采用部分时间制、弹性学制等方式。近年来的改革强调Ed.D. 应当走出模仿Ph.D. 的传统套路,群组学习、导师组集体指导、双导师制等成为Ed.D. 培养方式革新的主流趋势,这既遵循了成人学习的规律,缓解工学矛盾,也有助于凸显Ed.D. 教育的实践性特色。

第七,美、英、澳等国的Ed.D. 教育在课程设置、培养环节、毕业论文要求与答辩上提出了一整套具有针对性的操作方案。通常情况下,这些国家的Ed.D. 课程设置主要采用模块化的方式,培养环节通常包括课程学习、候选人资格考试、毕业论文研究与写作等环节。对于毕业论文的要求,在传统的学位论文基础上,近年来这些国家又不断创新,推出诸如行动研究论文、小组合作研究论文、论文包等替代样式,以便将Ed.D. 教育与Ph.D. 教育区别开来。

第八,美、英、澳等国的Ed.D. 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共性问题,并引发关于Ed.D. 教育的持续论争。这些国家的Ed.D. 教育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Ed.D. 教育与Ph.D. 教育的趋同性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两者的培养目标、入学标准、培养模式、课程内容与实施方式、学位论文及其评价标准等没有根本区别。由于趋同问题的存在,Ed.D. 教育和Ph.D. 教育的发展都受到了消极影响。因此趋同问题引发了人们对于Ed.D. 教育特色与质量的质疑,并进而就其改革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改革论争。论争中产生了三种主要的改革意见,其一是要求废除现有的Ed.D.;其二是保留Ed.D. 但对之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改革。其三是在既有的Ed.D. 之外,重新设立一种新的、真正具有实践价值的教育专业博士学位。论争的结果是要求继续保留Ed.D.,但是对之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第九,美国近年来加快了Ed.D. 教育改革的步伐,美国卡内基金组织于2007年发起了一项“重塑教育博士的卡内基行动”(Carnegie Project on the Education Doctorate,CPED),它引领美国50 多所大学对传统的Ed.D. 项目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CPED项目的改革主题集中在四个方面,即培养学者型实践者(Scholarly Practitioner),构建实践实验室(Laboratories of Practice),开发特色化教学模式(Signature Pedagogy)和革新毕业论文(Capstone)。这场改革目前仍在进行,但是来自于项目成员机构、教师、Ed.D. 学生、项目赞助单位等的反馈信息表明,改革已经初显成效,这表现在厘清了Ed.D. 的培养目标,形成了全新的培养模式,拓宽了Ed.D. 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凸显了Ed.D. 的实践价值与特色,等等。

三、对策与建议

基于如上对于美、澳、英三国Ed.D. 教育经验与问题的比较分析,我们就如何推动我国Ed.D. 教育发展提出如下一些建议。

(一)审时度势,适时扩大我国的Ed.D. 教育的规模

从美、英、澳等国Ed.D. 教育产生背景与历史发展考察中可以看出,Ed.D. 教育发展的必要性与动力之一是教育实践领域对高层次人次的需求。就这一点来看,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专业化、校长专业化等提出了强烈诉求。教师、校长和各类教育管理人员等的专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步伐和教育质量提高的程度。这在客观上要求当下的博士生教育应当适当扩大面向教育实践领域招生的教育专业博士招生规模。况且,随着我国近年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持续发展,以及教育硕士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扩大教育博士的招生规模也显得尤为迫切。但是,就我国目前的教育博士招生规模来看,全国仍只有15 所大学获批招收教育博士,每年教育博士的招生数量相当有限,与教育实践领域对博士层次的高素质教育人才的需求形成巨大反差。同时,从横向比较来看,我国目前的教育博士发展规模与其他学科领域相比,也显得规模偏小和发展滞后。因此,建议我国在试办教育博士的过程中,要注意积累经验,并适时适度扩大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规模,以回应社会和教育实践领域发展对高级专门人才的诉求,促进教育学科领域的研究生教育结构不断优化。

(二)明确Ed.D. 的培养目标,并确保其在实践中得到贯彻落实

培养目标无论对于哪一种学位教育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它规定了一种学位的培养方式、课程设置、评价标准等要素。对于Ed.D. 来说,其产生的最大动力来源于专业实践的强烈需要,因此,专业性(Professionalaity)、应用研究性、实践性应当成为制定Ed.D. 培养目标的逻辑起点,也应当成为Ed.D. 区别于Ph.D. 的基本依据。我国在制定Ed.D. 培养目标时应当明确这一点。在确立我国教育博士培养目标时,我们认为应着重考虑三个方面目标:第一,要强调培养“研究型专业人员”;第二,要强调解决教育领域的实际问题,产出与教育实际密切相关的实践性知识;第三,要重视对博士生在职专业发展的促进。当然,仅仅从理论上对Ed.D. 的培养目标进行规定还不够,最为重要的是要在Ed.D. 的各个培养环节及其实践中将之加以落实。

(三)确立科学的Ed.D. 教育入学标准

总体来看,美、澳、英三国对Ed.D. 教育的入学标准不外乎这么几方面:其一,已有学位和学术背景;其二,工作经历与经验;其三,个人兴趣。目前各国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对于第一标准即学术标准要求过严,以至于与Ph.D. 入学标准十分相似。

专业博士学位教育与哲学博士学位教育不同,其主要目标是通过研究与审视专业领域中的实际问题,来培养“研究型的专业人员”和生产与教育实际密切相关的实践性知识。因此,如果攻读专业博士学位的博士生没有相关的工作经历,要做到对专业领域中的实践问题有深刻的领会、理解、反思和批判,并能针对问题的实质提出切实的解决策略,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在我国开设Ed.D. 教育时,需要对申请者提出相关工作经历要求。根据英国和澳大利亚的经验,我们认为要求申请者具有3—4 年的工作经验较为适当。如果时间短于3 年,则对教育领域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此外,还应该要求这一经验必须与教育工作密切相关,其它方面的经历虽然或多或少也会促进他们对教育问题的认识和研究,但远没有与教育相关的工作经验所起的作用大,而且在我国博士教育资源还十分缺乏的今天,要求与教育密切相关的工作经验可以排除一些只是为了取得博士学位而不想从事与教育相关工作的人员,这可以提高Ed.D. 教育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为了甄选具有潜力的候选人,在要求具有硕士学位或本科成绩良好以上并修读过硕士学位主干课程的前提下,对教育博士申请者实施入学考试是十分必要的,这也会杜绝权力、人情等因素的影响,提高公平性。但针对在职人员的考试如果采取哲学博士的考试方式,其效度和信度会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建议采取联考加面试的方式,即借鉴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的联考方式,考试中适当降低对外语的要求,突出实践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查,并结合面试的情况来确定合适的人选。

(四)规定符合Ed.D. 特点的切实可行的培养方式

综合美、澳、英三国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情,我们认为在发展我国Ed.D. 教育时,应考虑专业博士学位的特点,突出专业情境和实际问题,主要采取部分时间制为好,这样既方便了在职人员的工作,也有利于他们结合自己的专业情境和专业问题进行学习和研究。但在学习与研究的过程中,应借鉴国际Ed.D. 教育项目经验和我国专业硕士教育经验,实行分散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办法,对集中学习的时间必须做出明确规定和严格考核,可以要求学生利用周末、节假日和寒暑假的时间来校集中学习。同时,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对分散学习进行辅导和提供信息资源,并以网络为平台促进学习团队的交流和互动。在导师的构成上,宜借鉴国外经验,选择不同学科方向的专家以及来自实践领域的专家共同组成导师组,在组长的领导下合作指导博士生的学习与研究。

(五)设置具有Ed.D. 特色的课程

基于培养“研究型专业人员”目标,我们认为,在我国实施Ed.D. 教育时,可以设置这样一些课程模块:

第一,研究方法课程。研究方法课程主要目的在于这部分课程的实施主要采用讲授和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国外的课程考核办法一般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该类课程后,提交5,000 字左右的论文或做一个应用性的课题研究(Project)。我国一些大学的Ed.D. 项目中也设置了这类课程。一些大学还进一步把Ed.D. 的研究方法课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教育研究过程与方法概论,其设想是通过三个研究(定量,定性,案例),向学生展现教育研究的不同过程与方法;第二部分是研究过程与方法的运用,即把博士论文研究和写作的各个环节分解成若干环节,在两年的论文写作过程中学习如何进行教育研究。

第二,专业理论课程。开设若干门教育理论类课程,以开阔博士生的学术视野,养成从多角度批判性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比如教育政策分析、教育管理学、教育评价学、教育前沿问题,等等。这类课程主要采用集中讲授的方式来进行,提交作业后,即记入学分。

第三,实务课程。这类课程应该直接针对实践问题,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方式可采取专题研讨的方式。

(六)突出Ed.D. 学位论文的特色要求

由上可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在实施Ed.D. 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同一个问题,即Ed.D. 学生的毕业论文过于学术化,以至于与哲学博士的毕业论文非常相似的问题,这不仅使Ed.D. 项目很难实现培养“研究型专业人员”的预定培养目标,而且也使其失去特色和存在合法性。为此,美国和澳大利亚一些大学采取了一些革新措施,例如行动研究博士论文、小组合作研究博士论文、论文包等。

不难发现,美国和澳大利亚对Ed.D. 毕业论文的改革探索,是在其国内Ed.D. 教育发展相对成熟、社会认可度较高的背景下进行的,而且截至目前,新的Ed.D. 学位论文改革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效果还需要通过跟踪研究才能得出结论。因此我们认为,我国的Ed.D. 处于初创时期,目前还不宜采取直接取消Ed.D. 学位论文的做法。考虑到我国的学术文化传统和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Ed.D. 必须争取社会认同的问题,Ed.D. 需要暂时保留毕业论文,并坚持高质量的要求,否则容易导致标准降低、质量下滑、声誉不佳,但它必须在选题范围、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字数要求等方面体现Ed.D. 教育的特点。未来等到时机成熟时,对Ed.D. 学位论文进行形式上的改革也将成为必然。

(七)设计科学有效的Ed.D. 教育评价标准

从国外的实践来看,在很长的时期内,Ed.D. 教育一直缺少自己的评价标准,而套用Ph.D. 的评价标准又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很多问题。研究者已经指出,借用Ph.D. 的标准来评判专业性博士学位的水准,或片面追求后者与前者之间的可比性,不利于专业博士学位克服潜在的合法性危机。专业博士学位最终应确定自身特殊的、公认的标准。如果Ed.D. 在学术水准上与Ph.D. 无法比拟,同时又无自己的特色,那么,这种Ed.D. 就注定要退出历史舞台。因此,我们在发展Ed.D. 教育时,应该严格恪守“以特色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原则,建立并严格执行Ed.D. 教育自己的评价标准。

在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的Ed.D. 教育发展过程中,反对和抨击Ed.D. 教育的声音始终存在,其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一些Ed.D. 项目本身没有办出特色,另一方面也在于很多人是按照Ph.D. 的学术标准来评价Ed.D. 的,而问题的关键在于Ed.D. 教育的内外对于Ed.D. 都缺乏科学明确、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2007 年以来的美国卡内基基金会发起的CPED改革,正在建构和完善Ed.D. 教育的评价标准,我国应当对此予以充分关注和研究,以便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来设计适合我国国情的Ed.D. 教育评价标准。

(八)建构完善的Ed.D. 教育研究与改革机制

从美国近年来的Ed.D. 教育改革经验来看,CPED项目通过健全的组织机构、完善的顶层设计、众多成员的广泛参与、全方位的Ed.D. 教育改革措施、广泛的社会支持等机制,引领Ed.D. 教育从第二代迈向第三代,使Ed.D. 教育的培养目标、招生标准、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导师队伍、毕业论文、评价标准都逐步朝向特色化的方向发展。澳大利亚近年来的Ed.D. 教育改革也有类似的经验,政府、大学、业界、各类教育专业协会等形成了联动机制,不断就Ed.D. 教育的问题与改革进行论争,并由此形成符合多个利益主体需求的Ed.D. 教育改革方案,推动其Ed.D. 教育在短短的20 多年中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职模具专业实习教育路在何方 篇8

关键词:中职学校;模具专业;教学问题

模具因其加工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使得模具工业集中了大量的高精尖的加工设备,从某种意义上讲,模具工业的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机械工业的发展水准。与传统模具工业相比,进入21世纪的模具工业是一个资金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是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培养高技能的模具专业人才是中职模具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就目前中职模具专业生产实习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需要改进之处提出了个人的意见。

一、加大中职模具专业学生的实习时间

其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国家领导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培养同现代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江总书记是把提高劳动者素质作为事关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一项战略任务提出来的。

面对21世纪,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人才必须从单一操作型向复合操作型转化。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模具专业教学必须把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结合起来。就模具行业而言,随着信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普通车床被数控机床取而代之,钳工的线切割及钻孔也由电脑来控制,普通铣床被数控铣、加工中心来替代。而操作数控机床,操作电脑线切割及钻孔,传统的普通车工及普通钳工专业是难以胜任的。必须由掌握计算机技术知识和数控操作技能的技术工人来担任。因此,车工、钳工、电焊工等专业必须开设专业计算机知识,并将计算机知识,数控知识的教学与数控机床、数控画线机、线切割机、数控焊接等的操作技能并举,并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辅助绘图(CAD)。以达到培养新型的知识型及应用型以机械中等职业两用人才的目的。

其二,随着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和毕业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职业学校毕业生由包分配走上了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轨道。从劳动力市场运作情况来看,多数企业用人单位总是想选择具有复合型技术的多面手人才,单一工种毕业生常需要改行做其他普通工种。总而言之,中等职业学校机械专业就目前的教改方向应是:“以全面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就业上岗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多种操作技能训练为目标。”

目前,数控机床已成为模具制造企业的必备设备,企业所拥有的数控机床的数量、种类、规格和档次标志着企业模具制造能力的高低。同时,模具企业拥有大量的数控机床对模具设计、数控编程、数控机床操作的人才思贤若渴,特别是具有数控机床操作技能和数控编程能力的模具中等职业学生,更成为企业争取的对象。由此可见,中职模具专业的学生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及数控编程对于我国目前模具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更新中职模具专业理论课内容刻不容缓

目前,我国中职模具专业开设的理论课内容较为陈旧,文化基础课程内容开设课时较多,加之实训设备和师资力量的短缺,造成专业课教学与实习教学难以保证。如目前在我国模具行业已广泛使用或正在逐步采用现代制模技术、CAD/CAM/CAE技术、气体辅助注塑、双色注塑,以及数控机床的操作、逆向工程设计、热流道浇铸系统、快速成形技术、高速切削技术,而中职模具专业的专业课对其还基本上刚涉及到或未涉及到。中职模具专业理论内容更新已刻不容缓。

三、强化中职模具专业学生对软件的学习

我国目前中职模具专业CAD/CAM/CAE方面的教学档次仍然很低,教学中一般只涉及CAD教学,而很少涉及到CAM/CAE的学习,而且CAD的教学一般也只局限于2D(二维平面)方面,很少涉及3D方面。而在欧美国家,CAD/CAM/CAE已普遍应用于现代模具设计和制造技术中,在我国的模具行业中,CAD/CAM已逐渐普及,部分企业在模具设计中已开始采用CAE技术。CAD/CAM/CAE技术在现代模具制造领域的应用对现代模具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现在的汽车、电器产品、日常生活用品,以及各种各样的玩具等外形表面流线畅快或稀奇古怪,对于这类外表复杂的零件,在进行模具设计时,必须先利用CAD进行三维造型,然后再利用CAM自动编程软件生成的数控程序通过数控机床进行加工。如目前模具企业广泛使用的Master/cam、pro/E、UG、Cimatron等CAD/CAM软件使模具设计与制造如虎添翼,效果很好。

四、打破师资力量薄弱与匮乏的瓶颈,努力打造高水平的师资大军

针对师资力量薄弱与匮乏的瓶颈,国家通过各种层次的培训,努力打造高水平的师资大军。现代制模技术和数控技术紧密相连,使模具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严峻的考验。作为培养数控型模具中等职业的教师,必须是能够承担模具与数控教学工作的“双师型”教师,既懂模具专业知识,又掌握数控编程和数控设备的操作技术。

五、尽快制定中职模具专业技能考核的标准,已成为搞好中职模具专业实习教学的当务之急

中职模具专业的技能考核还没有一个具体明确的标准,很多学校都各自为政,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中职模具企业理论教学与生产实习教学的混乱。在进行技能考核时,中职模具专业的学生一般只进行模具钳工的技能鉴定,还有学校学生几年下来,竟然连模具是什么样子都不清楚,很少涉及到数控编程、数控加工、CAD/CAM/CAE等现代制模知识,这显然与现代制模技术的发展现状格格不入。因此,应尽快制定和完善中职模具专业的技能鉴定标准。

六、学校应该多组织学生多参观模具工厂

上一篇:历年英语四级等级考试下一篇:基层村干部的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