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局年工作计划

2022-12-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光荏苒,一项工作总是在不知不觉间结束,我们又迎来新的任务与挑战,在开始新的任务前,我们要学会撰写计划,那么该如何拟定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国土资源局年工作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国土资源局年工作计划

国土资源工作中数据成果保密工作研究

[摘 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决定,对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作出战略部署。推进保密依法行政,是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战略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保密事业科学发展、建设安全保密强国的重要保障。推进保密依法行政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统筹安排、整体推进,更需要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和广大保密干部勇挑重担,着力健全法规制度、全面履行管理职责、切实强化执法监督、大力加强队伍建设。

[关键词]保密依法行政;依法行政;保密法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4.105

[

全面推进测绘地理信息依法行政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关于加强测绘地理信息法制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履行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法定职责、着力强化测绘地理信息行政管理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测绘地理信息行政执法人员法治观念和执法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测绘地理信息对建设和谐社会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

1 地市级国土资源保密依法行政基本情况

1.1 保密依法行政制度建设日趋完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国土资发[2003]147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网络失泄密防范工作的通知》(厅字[2012]9号)等规定,制订并出台了《地市级国土资源局计算机及网络保密工作方案》。制作涉密文件资料,必须使用涉密计算机。严禁涉密计算机连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严禁在非涉密计算机上存储、处理涉密信息,严禁在涉密与非涉密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移动存储介质。电子政务内网等涉密网络必须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实行物理隔离。严禁通过电子政务外网、互联网电子邮箱、即时通信工具等处理、传递、转发涉密和敏感信息。

此外,针对保密依法行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通信、办公自动化及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规定》《网上信息发布保密管理规定》《移动存储设备保密管理规定》与《中间计算机使用管理规定》等保密依法行政工作制度。

1.2 建立完善的保密依法行政网络信息发布制度

单位通过电子政务外网和门户网站在互联网上公开发布信息,要遵循涉密不公开、公开不涉密的原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有关规定,建立严格的审查制度,坚持先审查、后公开,一事一审、全面审查。

1.3 不断提高保密依法行政技术防范实力

在市保密局和局保密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已初步建立起“涉密计算机及载体违规外联监管平台”,依靠“人防”“物防”和“技防”的手段来防止涉密计算机和移动存储介质泄密事件的发生。采取的技术手段如下。一是阻止涉密计算机违规联入互联网。安装系统之后,涉密的计算机一旦违规外联,系统将即时发送报警信息,同时强制阻断外联行为,确保不会因故意或失联入互联网而发生泄密事件。二是对涉密移动存储介质实行授权管理。授权的移动存储介质无法在本单位安装了监管系统的计算机上使用,非授权的移动存储介质无法在安装了监管系统的计算机上使用,从根本上防止移动存储介质交叉使用。三是使用“安全U盘”实现部门间信息交换。四是通过网络传递共享信息。为每个处室提供了一个内网数据存储空间,和局共享服务空间,供本部门和全局使用。五是为每个处室安装一台中间机。中间机是供涉密计算机与非涉密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使用,必须与互联网断开。

1.4 新媒体已成依法行政办公新趋势

新媒体主要包括门户网站、电子邮箱、搜索引擎、虚拟社区、网络游戏、博客、维客、播客、手机短信、手机电视、网络电视、数字电视、手机报与网络杂志,等等。目前国土资源保密依法行政办公方式主要采用的新媒体包括内网门户网站、互联网门户网站、互联网电子邮箱等。互联网网门户网站的安全防护评分已经达到国家标准。

2 当前国土资源保密依法行政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国土资源保密依法行政与依法测绘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四点。一是缺乏相关的保密管理规定细则。虽然国土资源保密依法行政与依法测绘工作存在指导性管理规定,但是还缺乏相关的细则。二是安全防范意识不到位。由于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明确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保密依法行政与依法测绘工作流程的情况下,多数工作人员采用保密依法行政与依法测绘工作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识还不到位。有的单位对保密依法行政与依法测绘工作的信息安全教育没能做到全员教育,保密安全的防范意识不强。三是缺乏统一规划的互联网办公环境。例如:有的单位还没有统一规划和监管的互联网办公电子邮箱。个别工作人员依然存在采用個人邮箱从事办公事宜。部分科室及县(市、区)局的办公电子邮箱使用的是以单位名义申请的公用电子邮箱,但是大部分互联网办公业务采用的是个人邮箱或腾讯QQ、微信等文件传输软件。四是缺乏防范采用新媒体冒用名义发布消息的预案。目前各级国土部门已经形成了互联网门户网站、办公网门户网站、新闻发言人等官方信息发布渠道,但是还缺乏信息发布渠道排他性声明。以腾讯的公众版QQ号为例,完全可以用伪造的法人代表证申请非法的国土资源信息发布公众QQ号。

3 地市级国土资源保密依法行政的建议

3.1 创新机制,规范工作

创新机制,规范操作。坚持行政主导提需求,技术跟进主动服务,业务部门积极应用的信息化工作机制。技术部门除了全力保障、跟进服务外,还要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善于在服务中发现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化薄弱环节,主动与行政主管部门沟通,把信息化工作融进去,不断深化应用,在应用中不断拓展、升级完善。要把是否实现业务管理全面信息化应用,作为行政部门工作是否到位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

3.2 开展加强新媒体信息安全工作

一是鉴于目前新媒体办公的现状,应在互联网门户网站、办公网门户网站的显著位置,发布官方认证的信息发布平台名称、域名、IP地址与二维码等信息;二是建立、健全办公信息传输软件和平台。应该根据需要统一制定办公电子邮箱账号、内网办公电子邮箱账号、腾讯通账号的申请、使用、注销、信息发送与删除等规范操作。此外,应在互联网门户网站、办公网门户网站的显著位置,发布官方认证的互联网办公电子邮箱账号、办公网腾讯通账号、办公网电子邮箱账号并做排他性声明;三是借鉴公安、银行等部门关于微博、微信等公众平台的管理模式,积极参与官方新媒体的建设。

3.3 完善法律体系,推进保密依法行政

健全的保密法规制度体系是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的前提条件。自2010年保密法修订颁布以来,保密法实施条例、定密管理暂行规定、网络保密管理规定与涉密人员管理意见等一系列保密法规制度相继出台,中国特色保密法规制度体系初步形成。但也要清醒看到,目前保密法规制度建设上还存在不足,制度规范层级不高、刚性不强、权威性不够等现象,一些保密规定内容滞后、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新技术、新应用管理方面还存在制度空白。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进一步加大保密立法立制工作力度,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将保密工作的各个方面都纳入法治轨道,确保各个环节有法可依。

3.4 全面履行保密行政管理职责

权力必须在宪法法律赋予的权限范围内依法行使,这是法治的基本原则。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2016年3月,中办、国办下发《关于推进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政府各部门抓紧梳理行政职权内容和依据,尽快建立权力清单制度。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必须严格按要求推行权力清单和相应责任清单制度,认真梳理自身职责,依法划定权力界限,严格依法开展各项保密审查、审批、检查、确认与认证等行政管理活动,做到不缺位、不越位。

主要参考文献

[1]林友华,林泉,宋德利,等.论“检务公开”与保密依法行政的平衡[J].法制与经济,2009(11).

作者:张明昭

第2篇:今年我省国土资源工作思路

2005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一年,也是实现“十五”计划、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做好明年的国土资源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实施“八八战略”和建设“平安浙江”的目标,全面履行国土资源工作职责,努力提高国土资源系统依法行政的能力,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要求,依法严格土地管理,集约高效利用土地,加强矿产资源管理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障我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深入学习《决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继续组织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国务院《决定》,吃透精神,在牢固树立“全、远、紧、严、改”5个字上下功夫。全,就是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克服只顾局部、不顾全局的狭隘思想;远,就是要牢固树立长远观念,克服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短期行为;紧,就是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在土地利用问题上,决不能“放开肚皮吃饱饭”;严,就是要增强土地法制意识,严格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坚决纠正违法违规行为;改,就是要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努力走出一条适合浙江实际的工业化、城市化、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路子。同时,按照《决定》要求,抓紧制定并尽快启动实施土地管理法律学习教育活动计划,为《决定》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和社会环境。

二、联系我省实际,制定贯彻落实《决定》的配套性政策措施。要在认真总结近几年来我省土地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土资源部制定的配套文件,紧密结合我省实际,研究提出有关政策性措施,主要有:(1)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2)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管理办法;(3)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查报批管理办法;(4)完善征地补偿安置意见;(5)农村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办法;(6)征地补偿费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分配、管理、使用办法;(7)补充耕地的数量、质量实行按等级折算办法;(8)加强开发区(园区)管理办法;(9)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10)协议出让土地最低价标准;(11)具体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考核办法;(12)市、县(市)集约用地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13)完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管理、使用办法;(14)完善政府耕地目标管理责任制及考核办法;(15)制定公开的土地违法立案标准、管辖范围;(16)国土资源部门与监察等部门联合办案和案件移送制度;(17)加强土地信访工作意见;(18)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耕地保护、土地市场的动态监测网络等。

三、坚持“保护、保障、挖潜”原则,认真编制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保护、保障、挖潜”的原则。保护,就是要依法保护耕地,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保障,就是要千万百计保障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建设用地的合理需求;挖潜,就是要努力挖掘土地潜力,包括通过土地整理开发复垦补充耕地的潜力和提高现有建设用地效益的潜力。在规划中要更加注重空间的合理布局和城乡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更加注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的相互衔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当前,要做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调查研究,分析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期土地需求量与可供给土地量,做到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二是根据土地的需求与供给关系合理确定各类土地利用规划指标,统筹安排规划期内各类用地总量,加强与各专项规划相街接,做到既定性定量,又有一定的调控余地;三是研究制定实施规划的具体措施,做好优质园地通过整治划为基本农田等工作;四是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依法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

四、严格保护基本农田,继续抓好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完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度。省、市、县、乡(镇)人民政府要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负责。要完善耕地保护责任考核体系,每年进行考核,对责任履行好的,要给予表彰奖励,对没有达到责任目标的,要通报批评,暂停农用地转用审批,并责令限期补充耕地和补划基本农田,做到褒贬分明,奖惩兑现。要将基本农田分解落实到地块和农户,做到面积、地块、保护人三落实。对符合法定条件,确需改变和占用基本农田的,必须报经国务院批准。省、市、县政府每年要将基本农田保护情况向同级人大报告。要继续加强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在本届政府任期内累计完成1500万亩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同时,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活动中,加大农村宅基地和工矿废弃土地的复垦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政策,通过村庄整治,降低农村居民点用地水平。巩固开发区治理整顿成果,切实防止反弹,做好已撤销开发区的土地处置工作,对已撤销的开发区(园区)能复耕的耕地,要尽快组织复耕。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继续鼓励围垦造地和开荒造地,增加耕地面积,实现占补平衡。

五、努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的合理需求。牢固树立珍惜土地、节约用地的观念。把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作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来抓。要进一步加强土地宏观调控,严格控制土地供应总量,严格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建立和完善年度用地指标分地区合理切块使用并严格考核的管理办法,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按照集中利用和集约利用的原则,逐步引导工业向开发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集聚利用效应。合理调整工业用地绿化率标准,除安全、消防等有特殊规定的项目外,不得超过20%。对生产工艺无特殊要求的,不得建造单层厂房。对投资规模小于500万元的建设项目,原则上不单独供地。提高门槛,对工业项目投资强度的区域性修正系数一律上调0.2。在不影响城市规划和景观、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提高容积率和建筑高度,“借天生地”。要完善土地出让合同,强化跟踪管理,对达不到投资强度和容积率要求的,要追究用地者违约责任。要继续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有条件的地方,工业用地试行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地。开展经营性基础设施用地实行有偿使用试点。要积极盘活存量土地,挖掘现有建设用地潜力。开展存量建设用地普查,摸清存量建设用地的数量和区位,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同时,要在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前提下,按照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千方百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的合理需求,特别是要保障在“十一五”期间我省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柱性产业项目对土地的合理需求,促进我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六、加强矿政管理工作,扩大地质工作服务领域。一是在全面总结第一轮矿产资源规划工作的基础上,启动全省“十一五”矿产资源规划的修编工作,进一步提高规划水平。以规划为依据,进一步搞好矿山布局调整、矿业结构调整和资源开采总量的调控工作,不断提高我省萤石、石灰石等优势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二是进一步搞好矿业权市场建设。在基本完成全省采矿权有偿使用的基础上,做好国有矿山企业采矿权的有偿使用工作,规范采矿权的行政授予和协议出让行为,不断完善采矿权市场的制度建设。继续严格控制新设采矿权,今年底全省矿山总数控制在5000个以内,促进矿山企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三是搞好矿山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要按照本届政府任期内完成治理废弃矿山总数的60%的要求,落实年度矿山自然生态环境治理计划;制订“绿色矿山”标准,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完善矿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备用金制度,适时调整备用金收取标准;将废弃矿山整治与造地改田、土地整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出台相应的规范性文件,实现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四是加强地质工作管理。以加强基础性、公益性地质工作为重点,尽早落实年度地质工作计划;加强地技工作的质量监管,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管制度,全面提高地质工作质量。依据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需求,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激励政策,促进我省的民营资本投入国内外商业性找矿工作,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障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五是加强矿产资源储量管理。要围绕矿业权市场建设,深化和完善储量登记、统计、评审等制度,提高地质资料的利用效率。

七、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提高地质环境管理工作水平。一是加强地质环境的调查评价工作。全面完成省部合作的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调查工作,启动杭州市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围绕环杭州湾产业带、温台沿海产业带、金衢丽产业带的规划和建设,开展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工作。继续推进杭嘉湖地区的地热调查和钻探验证工作,争取我省地热开发新突破。二是切实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尽早制订落实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抓好重点地质灾害点的治理工程;开展全省8个县(市)小流域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价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面上推进,计划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完成全省45个重点县(市)小流域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价工作。三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全省避让地质灾害搬迁建房用地审查标准,规范避灾建房用地的审批工作。四是要健全完善地质灾害应急反应指挥系统、监测网络及预测预警系统,提高预报准确率,提高防灾救灾的应急反应能力。五是加强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的建设。力争雁荡山成为世界地质公园,长兴“金钉子”剖面成为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区,申报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地质公园,将我省地质遗迹保护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八、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征地工作,保障农民合法权益。要在继续抓好省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土地征用工作的通知》(浙政发〔2002〕27号文件)贯彻落实的同时,按照国务院《决定》的要求,完善征地补偿办法,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健全征地程序,规范征地主体,加强征地补偿费用的分配、使用和管理,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并注意处理好征地补偿标准新老政策的衔接问题,正确处理解决实际问题和防止引起连锁反应的关系,探索建立征地工作的责任制度、争议仲裁机制、快速反应解决问题机制,努力从源头上解决征用农村集体土地的信访问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九、深化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工作。要加强土地管理行政能力建设,深化省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省政府《关于改革省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4〕27号)和省委组织部浙组发〔2004〕30号文件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基层队伍建设。要按照国务院〔2004〕12号文件的规定,加大省级人民政府及其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执法监察责任,对市、县政府及国土资源部门违反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行为由省国土资源部门直接查处。有关部门要提前介入土地违法案件的调查,实行联合办案,做到既查处土地违法行为,又查处违法责任人。

作者:省国土资源厅

第3篇: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初探

国土资源档案是指在国土资源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国土资源档案具有凭证作用和参考作用,它是国土资源管理发展历史的真实、全面的反映,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工具,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规范管理的基础,同时也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积累和传播国土资源管理知识的重要载体。国土资源档案详细记录了土地、矿产资源等方面的利用情况,反映着国土资源性质、类别、权属来源和变化过程,具有基础性、永久性和法律性等特征,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开展依法行政、权属管理、资源开发利用、防灾避险、调节权属纠纷等核心工作的重要依据。

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档案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新时期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2015年4月,召开的中央国家机关档案工作会议强调,贯彻落实《意见》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机关档案工作的主要任务。按照要求,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围绕部机关各司局、各派驻地方的土地督察局、地调局及其他部属事业单位开展了全面调查,基本摸清了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并对做好今后档案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解决对策。本文结合国土资源部浅析国资资源档案的管理。

一、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1.组织架构

国土资源部成立后,档案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明确要求办公厅一位副主任分管档案工作,同时办公厅内设秘书处(档案处),配备专职档案人员1人。部机关各司局由综合处统管本司局形成档案,并指定一名兼职档案员负责文件的整理和归档;土地督察局档案工作归口办公室管理,办公室设专职档案工作人员,其他各处室设兼职档案员;部属事业单位和地调局属单位文件归口办公室管理,项目档案归口项目管理处室管理,财务档案归口财务部门管理。

2.制度规范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先后制定了《国土资源部归档文件整理办法(试行)》、《国土资源部音像资料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矿业权立卷归档规范》、《国土资源部机关档案管理归档》和《国土资源部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国土资源部照片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源部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验收实施细则》、《关于加强直属单位档案工作的通知》、《国土资源业务档案管理办法》和《国土资源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国土资源部机关归档文件整理办法》等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部机关各司局及其他所属事业单位的档案工作的指导。各单位也根据业务需要,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规范本单位档案管理工作。

3.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依据《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及相关标准规范,结合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实际情况,按照“国土资源云”建设框架体系,在2016年建设了国土资源数字档案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档案资源的收集、元数据捕获、登记、分类、编目、著录、存储、数字签名、检索、利用、鉴定、统计、处置、格式转换、移交、审计、用户管理、权限管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档案管理各业务环节的自动化、网络化。通过建设国土资源数字档案室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办公自动化系统、业务审批系统的归档接口,整合档案资源,建成以数字资源为基础、安全管理为保障、远程利用为目标的国土资源数字档案资源管理体系,将国土资源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信息资源资产化、档案化,永久保存、长期可用,实现“十三五”期间部机关档案资源“数字化”、档案实体“虚拟化”、档案管理信息化、信息传递网络化和档案利用知识化的总体目标。

二、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缺乏人员支撑,依法履职能力不足

国土资源档案管理迫切需要理顺机制体制。国土资源部成立时,办公厅内设秘书处(档案处),配备1名专职档案人员,重点管理部机关档案,对直属单位和系统档案工作业务指导薄弱。事业单位除少数配备专职档案人员负责文书档案的归档工作外,其他均为兼职档案员,其中专职从事档案工作的人数不足1人。同时,档案管理人员不固定,常常是刚参加培训又被调离岗位,工作持续性差。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业务工作,制定档案相关标准规范、存量档案数字化、增量档案电子化等工作需要熟悉档案和信息化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而专职档案人员全部是管理编制,管理人员难以胜任技术工作,管理岗位难以激励工作人员业务提升,不利于档案工作的业务总体发展。

2.制度建设不完善

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完善相关制度和标准。国土资源部相关制度和标准不健全,如2001年废止了《全国土地管理档案工作暂行规定》以后,新的规定一直未出台。2005年发布的《矿业权档案立卷归档范围》(行业标准)在调研中被多次提及,亟待修改。目前,缺少指导国土资源系统的专业档案管理制度和标准,在实际工作中造成了严重的信息不对等,只能是业务部门交什么管什么,档案部门收多少管多少,管理上呈现“一边倒”的局面。与此同时,由于社会需求推动,部分省已经先行一步,分别制定了本省的管理制度和标准,有的走在前面的省已经开展存量业务档案数字化工作,標准不尽相同,对今后的统一管理、共享档案资源造成障碍。部分专业档案未能及时归档,与制度建设滞后、缺少归档依据有很大关系。

3.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共享服务能力亟待提高

目前,国土资源部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统筹力度不够,数据存储分散,共享服务困难等问题。档案管理系统建设时间较早,在当时的档案管理信息技术构架下,只针对文书类电子档案进行管理,未考虑与业务审批系统集成整合,对于业务审批系统中产生的专业类电子数据无法按照档案管理要求进行数据整理、编目、归档等电子化管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以及历史遗留原因,造成文书类电子档案、业务审批系统电子档案、声像电子档案分别由办公厅、信息中心、宣教中心和国土资源报社存储,档案资源无法统一管理调配。由于公文处理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未完全对接,加之部档案管理系统缺少资源捕获、智能检索等平台,难以实现档案资源共享。

三、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1.完善体制机制

解决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中一系列突出问题,当务之急和关键是建立在部统一领导下的档案部门归口负责、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档案体制机制,确保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这需要明确国土资源档案工作业务支撑机构,加强顶层设计。同时,档案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业务工作,制定档案相关标准规范、存量档案数字化、增量档案电子化等工作需要熟悉档案和信息化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承担,因此,应将档案人员明确为专业技术岗位,在职称晋升、待遇等方面与专业技术人员看齐,加大对档案业务培训机会,从而才有利于档案人员的选拔和培养。

2.完善档案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

结合国家档案局修订《归档文件整理规则》《机关档案工作规定》等修改完善我部相应规定;抓紧制定完善国土资源部专业档案分类方案、归档范围;加快研究科技档案(重点是重大专项和科研项目档案)的管理办法;根据国家档案局电子档案管理办法出台情况,适时拟定我部电子档案管理办法、归档标准等。从国土资源部层面,研究制定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制度和标准,统一制度、统一标准,实现全国国土资源档案的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和管理,为社会提供国土资源档案服务。

3.大力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将数字档案室建设纳入“国土资源云”整体规划,对各类业务审批系统进行改造,开发相关数据集成应用接口,实现与数字档案室的无缝衔接,对其他相关系统中已有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并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尽快进行归档,实现对文书档案、业务档案、科技档案和声像档案等各类档案的统一管理,争取“十三五”期间全面完成档案数字化工作。同时,依托“国土资源云”建立的覆盖部机关、国家土地督察局机构及部直属单位网络平台、数据交换平台,加强档案利用渠道,拓宽档案服务对象和范围,实现档案资源数字化、档案实体“虚拟化”、档案传递网络化和档案利用知识化;同时要把部门户网站、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等新兴发布平台的信息归档提上日程。

(作者单位: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作者:杨玲 宋元

第4篇:国土资源局区分局年招商引资工作总结

一是在国家土地宏观政策影响下,完成了五通桥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调研和XX年-2020年各类建设用地预测,为今后项目的依法用地提供了依据。

二是保障城市建设等重点项目用地需要。完成了双江路、中心路幸福村一组拆迁补偿和和邦集团60万吨真空制盐项目在牛华40亩用地的征地拆迁,确认冠英镇荣丰村、牛华镇杉树村国有河滩地3.95公顷。

三是积极配合全区的招商引资工作。为长寿岛旅游开发项目、麻柳扁、跃进街、三丁坝旧城改造等重点项目做好了用地服务,深受用地户好评,确保了各项招商引资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是抓好土地开发项目工作,基本完成了杨柳、牛华涉及五个村的土地开发整理,正待省厅验收,可新增耕地267公顷,可作为我区非农建设耕地占补平衡的补充。

五是进一步规范土地市场。在全区范围内深入开展了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收储闲置土地9.04亩,责令限期动工17宗344亩;开展了农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使用情况专项检查,对清理出历年来拖欠集体土地补偿费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化解镇(乡)建设占地欠款方案,深化经营土地工作,经营性用地实行100%招拍挂出让,商品住宅用地100%拍卖出让,全年供地973宗96公顷,总收入15686万元,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的131%,实现收益9317万元,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的124%。办理经营性用地26宗44公顷,收入11074万元,实现收益603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倍。

招商工作任重道远,我局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进一步抓好招商引资的基础性工作,为促进我区经济发展服好务。

第5篇:某局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总结

1

XX 局 局 2020 年党风廉政建设 工作总结 2020 年,市 XX 局党组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坚持挺纪在前,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加强教育管理、完善制度机制、纠正不良作风、不断巩固发展良好政治生态,为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机关夯实基础。

一、坚定正确政治方向,从严把好两个关口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影响。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强化政治监督是第一位,统计局党组始终坚定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严把思想政治教育、廉洁从政从业“两个关口”,推进统计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2 严把思想政治教育关。思想政治教育是巩固发展良好政治生态的基础性工作。统计局党组坚持把学深悟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作为第一重要任务,通过中心组学、宣讲团讲、全体干部集中学习等方式,引领全局党员干部深入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内涵,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把牢思想政治的“定盘星”,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截至目前,局党组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 1 次,组织关于学习传达市纪委监委关于全市扶贫领域、民生领域典型案件问题以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案例的通报的党组中心组学习会议 1 次。

严把廉洁从政从业关。廉洁从政从业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关键。统计局党组通过主抓“关键少数”,抓实日常廉洁管理,构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健全党组书记定期与班子成员、环节干部进行廉政谈话,班子成员对分管干部进行廉政谈话的谈心谈话机制。与此同时,局党组通过更新完善机关制度,以清晰的制度导向,把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桎梏、“套路”中解脱出来,在局机关内努力形成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

3 二、坚决保持政治定力,强化反腐高压态势 统计局党组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定力,支持并全力保障派驻纪检组充分发挥监督执纪问责、以钉钉子的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为统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凝聚力量。

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坚决压实扛牢党风廉政建设领导者、执行者、推动者的政治责任,完善反腐败领导和工作机制,年初制定《局党组 2020 年党风廉政工作安排》,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党组书记坚持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3 月份局党组依托工作开展需要,结合统计工作实际,制定完善了 30 余项机关党建及业务制度,为党建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进一步深化“三务公开”,强化“两个责任”,截至目前,统计局在“三务公开”平台上录入“党务公开”事项 30 条,“政务公开”事项 23 条,“财务公开”事项 7 条;在“两个责任”平台上录入材料 18 条,不断统计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体系。

坚持不懈纠正“四风”。党员干部作风是衡量一个地方政治生态的重要标尺。统计局党组始终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深化作风建设列为党组主体责任重要内容,突出“两个维护”,聚焦政治责

4 任,围绕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在局机关内深化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整治不敬畏、不在乎、空泛表态、应景造势,不作为、慢作为甚至假作为等问题,构建起纠治“四风”长效机制,健全完善制度机制,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回潮。

着力整治群众身边的“微腐败”。局党组坚持深刻把握党风廉政建设规律,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以坚持“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的工作要求,开展“民生领域专项整治”、“三务公开”提档升级、“扫黑除恶专项自查”、“巡视巡查回头看”等专项工作,制定责任清单,以党风廉政制度刚性,推动形成不断完备的制度体系、严格有效的监督体系。既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又要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在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基础上,保持定力、寸步不让,防止老问题复燃、新问题萌发、小问题坐大,加强机关内部监督检查,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

三、坚决抓紧廉政教育,抓实抓好源头预防 局党组把抓好源头预防作为治本之策,认真研判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工作,全方位对干部群众进行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群众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5 加强警示教育工作。局党组以固定日集中学习、全局干部职工大会为平台,通过传达有关会议精神、讲解典型案例以及观看反腐警示教育片等形式,多方面多途径的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党员“破法”,无不始于“破纪”,通过持续开展警示教育,深化以案为鉴、以案促改,以案释纪明纪,进一步提高统计党员干部政治站位,确保党员干部坚守政治底线,永葆政治本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底线,进而为建设一支政治意识过硬、政治监督有效、作风建设过硬、工作纪律过硬的统计干部队伍打下坚实的基础。截至目前,局党组召开“严纪律、抓作风”干部职工大会 1 次,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观看廉政教育片 1 次。

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坚持创新工作形式,丰富活动载体,结合党建融合体,建设机关廉政文化教育活动阵地,设置廉政文化展板,切实将廉政文化元素融入到机关日常业务工作中,让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廉政教育,努力在机关内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工作氛围。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统计局党组将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落实主体责任,履行好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持续深化纠“四风”工作;坚持“严”字当头,把纪律挺在前面;在机关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坚持“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统一、为了群众和依靠群

6 众的统一”;通过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教育引导全体统计党员干部不断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不断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努力将统计党员干部培养成政治上的明白人、纪律制度的执行人、日常工作的内行人,为锻造坚强有力的党组织,持之以恒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机关不懈奋斗

第6篇:县计生局年政务公开工作报告

今年来,依据县政府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结合机关转变职能和本单位的中心工作,我们认真落实《县政府政务公开工作方案》,在规范管理上,在巩固、深化成效上加大了工作力度,有效的提高了我局政务公开工作的质量和管理水平。政务公开的实施为提高机关的执政水平、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思想认识,认真落实政务公开工作

我局将政务公开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首先领导思想认识到位,每个班子成员充分认识到推行政务公开是落实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也是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有效措施。因此,领导干部都能做政务公开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其次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为实行政务公开课题给予人力物力的巨大支持,同时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还对政务公开的具体运作提出了要求。向社会公开了全县政务公开电话,增强公仆意识,使政务公开更好地适应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增强责任意识使政务公开真正落到实处。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本着缺什么、补什么、漏什么、添什么的原则,在县政务公开办正确指导下,进一步完善了现有的政务公开内容。

范文网[CHAZIDIAN.COM]

二、加强机制建设,规范运行程序

为建立与政务公开相适应的高效廉洁的运行机制,形成完善的政务公开制度规范,我们在原有的工作机制和制度规范上作了相应的调整,特别对征收社会抚养费的标准进行了公开,增加了征收的透明度。

三、明确工作目标,加强责任力度,全局从上到下支持政务公开工作

政务公开工作,内容繁杂,头绪众多,为调动大家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积极性,获得大家的支持,变被动的执行为主动的参与。⒈局领导积极引导各科室的负责人,以积极的态度,将本部门的工作同政务公开挂钩,要求各部门凡是应有永久公开的内容都要经过梳理,将资料提供给政务公开工作小组。使要求公开的各项内容都能及时予以公开。

四、突出公开重点,注重抓出实效

在政务公开的内容上,结合我们工作实际,力求突出重点和务求实效,特别是在围绕实效上下功夫。固定公开内容共六项:⒈政务公开工作领导组织。

2、工作职责。

3、执法程序。

4、生育政策。

5、征费标准。

6、执法依据。临时公开内容为8项。

1、本季度再生育审批人数。

2、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人数。

3、退出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人数。

4、本季度全县人口数。

5、本季度违法出生人数。

6、本季度合法出生人数。

7、本季度发生信访案件数。

8、本城镇独生子女父母一次性奖励人数。每项都落实到有关部门和人员的头上,随时公开处理结果,以取得广大群众的监督。

今年来,通过推行政务公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促进了领导班子的团结和沟通。二是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也促进了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的大变化,干部的服务意识增强了,办事效率提高了,形成了上下想大事,谋新事,干实事的良好风气。结合政务公开制度的全面推行,把工作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使目标任务、检查考核等都置于干部职工的监督之下。

今后,我们将继续按照标准去决策做工作,真正实现依法行政,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第7篇:2016食药局年食品安全法知识问答题及答案

2016年桂林市食药局《食品安全法》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共50道题)

1、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从(D)起施行。 A.2015年1月1日 B.2015年5月1日 C.2015年6月1日 D.2015年10月1日

2、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对食源性疾病、(B)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检测 A.食品添加剂 B.食品污染

C.食品有害物质残留 D.农药残留

3、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C)。 A.食品卫生许可 B.食品生产许可 C.食品经营许可 D.无需取得许可

4、从事食品批发业务的经营企业应当建立食品销售记录制度,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应当符合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年。(A) A.六、二 B.

二、六 C.十

二、三 D.三、十二

5、食品生产经营人员(B)应当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A.每半年 B.每年 C.每两年 D.每三年

6、食品安全标准的性质是:(C ) A.鼓励性标准 B.引导性标准 C.强制性标准 D.自愿性标准

7、加热食品应使中心温度达到(B)以上才能保证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或防止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A.60度 B.70度 C.80度 D.100度

8、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应当配备检验设备和检验人员或者委托符合本法规定的(B),对进入该批发市场销售的食用农产品进行抽样检验

1 A.实验室

B.食品检验机构 C.第三方检测机构

9、食用农产品销售者应当建立食用农产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用农产品的名称、数量、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记录和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C)个月。 A.一 B.三 C.六 D.十二

10、下面关于食品安全的表述,正确的是:(B) A.经过高温灭菌过程,食品中不含有任何致病微生物

B.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C.原料天然,食品中不含有任何人工合成物质 D.虽然过了保质期,但外观、口感正常

11、下列食品中,哪些属禁止生产经营的:(D) A.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 B.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C.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 D.以上都对

12、食品检验报告应当加盖(C),并有检验人的签名或者盖章。 A.公司公章

B.食品检验机构行政章 C.食品检验机构公章 D.监督机关行政章

13、对依照本法规定实施的检验结论有异议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可以自收到检验结论(B)之日起内向实施抽样检验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上一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复检申请, A.五个工作日 B.七个工作日 C.十五个工作日 D.三十个工作日

14、违反本法规定,食品检验机构、食品检验人员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的,由授予其资质的主管部门或者机构撤销该食品检验机构的检验资质,没收所收取的检验费用,并处检验费用罚款。(A)

A.五倍以上十倍以下 B.三倍以上五倍以下 C.五倍以上 D. 十倍以上

15、因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受到刑事处罚或者因出具虚假检验报告导致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受到开除处分的食品检验机构人员,(A)不得从事食品检验工作。 A. 三年 B. 五年 C. 十年 D. 终身

2

16、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履行食品安全法规定的职责,( C ),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保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整合、完善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实现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和食品检验等技术资源的共享。

A、整合执法队伍 B、建立健全以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为主的工作机制 C、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能力建设 D、成立统一食品检验机构

17、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 C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证食品安全。

A、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B、食品生产经营者要求

C、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 D、食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要求

18、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照( C )公布食品安全信息,为公众咨询、投诉、举报提供方便;任何组织和个人有权向有关部门了解食品安全信息。

A:申请人要求 B:各级政府要求 C、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

19、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人员采集样品、收集相关数据,可以进入相关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食品生产、食品流通或者( A )。

A、餐饮服务场所 B、私人住宅 C、家庭餐桌 20、食品生产许可、食品经营许可的有效期为(D )。 A、2年 B、3年 C、4年 D、5年

21、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按规定组织职工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其他食品安全知识,并建立(C )。

A、学籍管理制度 B、固定培训机构 C、培训档案

22、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人员患有痢疾、伤寒、( A )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将其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

A、甲型 B、乙型 C、丙型 D、丁型

23、对因标签、标识或者说明书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而被召回的食品,食品生产者在采取补救措施且能保证食品安全的情况下( A );销售时应当向消费者明示补救措施。

A、可以继续销售 B、不得继续销售 C、食品生产经营者自行决定

24、申请人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向实施抽样检验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上一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复检申请,,复检机构出具的复检结论为(B)。

A、需说明结论B、最终检验结论C、供执法机构参考结论D、自行选择结论

25、申请人依照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八条规定进行的抽样检验结论有异议申请复检,复检结论表明食品合格的,复检费用由( C )承担;复检结论表明不合格的,复检费用由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

3 A、食品生产经营者 B、检验机构 C、抽样检验的部门

26、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对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等,应当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并自事故发生之时起(B )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A、24小时内 B、2小时内 C、12小时内

27、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B )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A、每半年B、每年C、每二年D、每三年

28、食品检验实行( D )负责制。

A、食品检验机构B、检验人C、质量监督部门D、食品检验机构与检验人

29、( A )有权举报食品生产经营中的违法行为,有权向有关部门了解食品安全信息,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A、任何组织或个人B、只有食品生产经营者C、仅消费者 D、只有食品企业从业人员 30、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 A )。 A、增加监督检查频次 B、减少检查频次C、吊销许可证D、吊销营业执照

31、被吊销许可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及其法定代表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C )内不得申请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或者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担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A、二年 B、三年 C、五年D、十年

32、食品安全标准是( B )的标准。 A、自愿性B、强制性C、科学性D、民主性

33、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 C )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

A、三倍 B、五倍C、十倍 D、十五倍

34、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订、食品安全信息公布的部门是( C )。 A、技术监督部门 B、食品安全委员会C、卫生行政部门 D、食品科研机构

35、食品安全法规定,( A )对当地食品安全负责,统一领导、协调本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B、地方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 D、各级技术监督部门

36、国家建立( A ),对存在或者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状况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

4 A、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B、食品安全监督制度C、食品安全抽检制度D、食品安全检查制度

37、( B )是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和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科学依据。 A、国外食品安全标准B、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 C、监督检查结果 D、抽样检验结果

38、食品企业直接用于食品生产加工的水必须符合( C )。

A、矿泉水标准要求B、纯净水标准要求C、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D、蒸馏水标准要求

39、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 C )。

A、可继续销售 B、可降价销售 C、不能销售 D、可作处理食品销售

40、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同时支付时,(B )。

A、先承担行政法律责任B、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C、先缴纳罚款、罚金 D、先承担刑事法律责任

41、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涉及两个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由(D )组织事故责任调查。

A、国务院B、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同C、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 D、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42、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单位和接收病人进行治疗的单位应当及时向事故发生地( D )报告。

A、县级质量监督部门B、县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C、县级卫生行政部门D、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43、国家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布制度,由( B )统一公布。

A、国务院办公厅B、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统一公布C、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D、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44、因食品安全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D )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也不得担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A、二年B、三年C、五年 D、终身

45、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食品必须经( C )后方可出厂销售。

A、监督检验合格 B、委托检验合格C、出厂检验合格 D、强制检验合格

46、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A )。

5 A、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B、出口国国家食品安全标准C、美国食品安全标准 D、双方约定的标准

47、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食品不得实施( C )。 A、抽检 B、检查 C、免检 D、监督

48、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进行抽样检验时,应当(B )。 A、免费抽检 B、购买抽取的样品 C、随意抽取 D、仅收取检验费

49、在中国境内市场销售的进口食品,必须使用下列哪种标识:(B )。 A、英文 B、中文 C、拼音标识 D、其他文字

50、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其目录由(A)制定、公布。 A、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B、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C、国务院办公厅D、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多项选择题(共10题)

1、我国食品安全法中要求下列哪种物品使用前必须消毒(ABC)。 A、餐具 B、饮具C、熟食品容器 D、水果

2、食品生产者采购下列哪些(ABC)产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 A、食品原料 B、食品添加剂C、食品相关产品D、所有产品

3、食品生产企业的进货查验记录应当如实记录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ABCD). A、名称 B、规格 C、数量D、进货日期

4、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公布食品安全信息应当(ABC)。 A、准确 B、及时 C、客观 D、全面

5、国家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布制度。下列哪些信息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公布(ABCD)。

A、国家食品安全总体情况B、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C、食品安全风险警示信息D、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及其处理信息

6、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应当采取的措施有(ABCD )。

A、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B、封存、检验可能导致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C、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工具及用具D、做好信息发布工作

7、监管部门接到公民对食品安全咨询、投诉、举报,应当作出以下处理:(ABD)。 A、属于部门职责,应当受理,调查核实情况B、将处理结果答复C、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不予处理D、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的,应当书面通知并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处理。

6

8、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法定职责包括(ABCD)。

A、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B、加强对职工食品安全知识培训C、配备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D、做好对所生产经营食品的检验工作

9、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ABC)危害进行风险评估。 A、生物性 B、化学性C、物理性 D、辐射性

10、以下(ABCD)部门不得以广告或其他形式向消费者推荐食品。

A、食品安全监管部门 B、承担食品检验职责的机构C、食品行业协会D、消费者协会 简答题(共10道)

1、预包装食品的标签应当标注哪些内容? 答:(一)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 (二)成分或者配料表; (三)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四)保质期; (五)产品标准代号; (六)贮存条件; (七)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 (八)生产许可证编号; (九)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其他事项。

2、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

(一)食品、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 (二)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 (三)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 (四)对与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的标签、标识、说明书的要求; (五)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 (六)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 (七)食品检验方法和规程; (八)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

3、对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有权采取哪些措施?

7 答案:

(一)进入生产经营场所实施现场检查;

(二)对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进行抽样检验;

(三)查阅、复制有关合同、票据、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

(四)查封、扣押有证据证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或者有证据证明存在安全隐患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五)查封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场所。

5、请列举出至少10种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

答案:吊白块、三聚氰胺、苏丹红、硼酸硼砂、敌敌畏、工业酒精、硫氰酸钠、工业用甲醛、工业用火碱、罂粟壳、溴酸钾、工业用矿物油、工业明胶、荧光剂、孔雀石绿等等。

6、违反食品安全法,未经许可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或者未经许可生产食品添加剂的,如何处罚? 答案: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以及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

8、出厂检验记录应当记录哪些内容? 答案: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出厂检验记录制度,查验出厂食品的检验合格证和安全状况,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检验合格证号、销售日期以及购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

9、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和展销会举办者在保障入场食品安全方面有哪些义务?

答案: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和展销会举办者,应当依法审查入场食品经营者的许可证,明确其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定期对其经营环境和条件进行检查,发现其有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应当及时制止并立即报告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10、食品生产经营者安排未取得健康证明或者患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人员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的如何处罚?

答案: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8

上一篇:北京大学计算机网络下一篇:德育与班主任工作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