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论文

2022-03-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中医护理论文(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对中医护理教学不断进行反思,是促进中医护理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笔者同课题组成员一起进行了一系列有关中医护理教学改革的课题研究,不断地总结经验、反思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一篇:中医护理论文

晚期肿瘤患者中医护理的护理体会

【摘 要】目的:探究晚期肿瘤患者的中医护理措施,并总结相关护理体会。方法:择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前来我院治疗晚期肿瘤的患者40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作如下分組:行以常规护理的20例患者归入常规护理组,基于常规护理同时行以中医护理的20例患者归入中医护理组。观察护理效果、调查患者满意度,并行以对比。结果:就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而言,中医护理组都要比常规护理组优秀得多(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在住院期间,为晚期肿瘤患者基于常规护理辅以中医护理,可以使患者感觉更加舒适,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普遍感到非常满意,临床应用意义显著。

【关键词】肿瘤晚期;护理体会;中医护理;舒适度;满意度

恶性肿瘤患者发展至病情末期,精力大量消耗,再加上放化疗造成的不良反应,使患者愈加沉浸在病痛的折磨之中。患者食欲减退,经常会出现恶心呕吐表现,胃肠功能异常又导致内分泌失调,极其不利于患者的正常生活。本研究选择中医护理为研究对象,试探讨中医护理的临床实行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前来我院治疗晚期肿瘤的患者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32岁~85岁,平均年龄(63.24±3.48)岁,病程0.5年~4年,平均病程(1.06±0.12)年。进行病理学诊断与细胞学试验,均确诊是肿瘤晚期。癌症类型分布为:肝癌14例、肺癌10例、直肠癌7例、胃癌6例、食道癌3例。这其中,有23例有既往肿瘤切除史,14例肿瘤复发并出现转移,9例患者未发生转移,17例患者采取了保守治疗。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作如下分组:行以常规护理的20例患者归入常规护理组,基于常规护理同时行以中医护理的20例患者归入中医护理组。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均衡(P>0.05),可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采用同样的治疗方法与不同的护理模式。常规护理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中医护理组基于常规护理辅以中医护理模式进行干预。中医护理包括耳穴疗法、穴位注射、外敷止痛、穴位贴敷、灌肠、泡洗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临床护理效果并制定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测定两项指标的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就护理效果而言,中医护理组是(72.95±11.73)分,常规护理组是(56.44±9.68)分,中医护理组要比常规护理组优秀得多,t=4.85,P=0.00<0.05,统计学差异鲜明。就患者满意度而言,中医护理组是(76.67±13.56)分,常规护理组是(59.96±9.38)分,中医护理组要比常规护理组高得多,t=5.29,P=0.00<0.05,存在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肿瘤晚期患者根治可能性较低,临床治疗和护理的目的在于提高患者的机体性能,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采用中医护理,可以避免或者有效缓解病痛与不良反应。

3.1 耳穴治疗

肿瘤晚期患者会有胃肠功能异常、睡眠质量不佳的问题,使用耳穴埋豆法对耳廓上各穴道进行刺激,经过脉络的传导,可以对胃肠功能和内分泌起到调节作用[1],缓解疼痛的同时改善睡眠质量。此外,耳穴疗法还可以调整机体的虚实,使机体达到阴阳的平衡,从而防病治病。

3.2 穴位注射

肿瘤晚期患者会有恶心呕吐感觉,长期如此将会导致患者食欲不振,患者能量摄取过少,体能将会明显下降,从而导致营养不良和抑郁情况。对此,可以选择对应的穴位进行艾迪或华蟾素等药物的注射[2],以调节患者消化道出现的反逆反应。

3.3 外敷止痛

肿瘤晚期可能发生骨转移,骨转移带来的疼痛可谓是患者于病情晚期体会到的最严重的病痛。服用阿片类镇痛药可以达到止痛效果,但大量使用会引起恶心呕吐或呼吸抑制等毒副作用。使用中药可以避免如上不良反应,通过中药外敷,药效可以透过皮肤直接作用于病灶,不但起效迅速,还可以避免口服后消化道各环节对药物发生的灭活作用。尤其是危重症患者无法口服,中药外敷更是起到了极大的帮助作用。

3.4 穴位贴敷

针对晚期肿瘤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可以将中药制剂贴敷于穴位上,以起到润肠通腑的作用。黄酒、陈醋、蜂蜜甚至凡士林均可以作为溶剂用于外敷。对于部分具有毒性的刺激性药物,需要提前做好皮肤护理。

3.5 其他中医护理

晚期肿瘤患者容易并发肠梗阻,患者感到腹痛或腹胀,排便排气非常困难,无法正常饮食,甚至可能发生水电解质的紊乱。常规治疗方法是禁食与静脉补液,治疗效果不够理想。使用“增液承气汤”这一中药药方[3],可以行气散结,促进肠蠕动,从而解决排便排气困难的问题。此外,患者长期卧床,容易导致下肢血栓与水肿,使用中药进行泡洗或熏蒸,可以活血通络,止通消肿,使患者手脚麻木情况有所改善。

3.6 总结

本研究中,中医护理组的20例患者由于接受了中医护理,因此不仅在原发病痛上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因之前服用西药或放化疗造成的不良反应也有了一定的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均有了很大提高。护理效果和满意度评分分别达到了(72.95±11.73)分和(76.67±13.56)分,远远高于常规组的50余分,可见其效果之显著。

综上所述,临床采用中医技术为晚期肿瘤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痛与治疗不良反应,临床效果显著,推荐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宝英.晚期肿瘤患者中医护理的护理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9,26(9):119-120.

[2] 陈洁.中医护理肿瘤晚期患者6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2(17):119-120.

[3] 王敬,舒晓宁,毕然,等.晚期肿瘤患者的中医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0(22):116-117.

作者:彭嫦玉 李旭英

第二篇:中医护理引入基础护理的尝试

【摘要】目的:中医护理引入基础护理,是整体护理的需要,是现代护理理念的需要。中医护理理论可以指导辨证施护,提升基础护理效果,促进基础护理发展。在护理教学和护理实践中,可以通过中医护理理论的培训、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基础护理操作,从而将中医护理引入基础护理。

【关键词】中医护理;基础护理;中医理论

护理的理念历来在中医中占有重要位置,“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充分显示了护理在中医中的作用,按摩、针灸等传统中医方法在护理中的应用也显示了中医护理在基础护理中的作用。

1基础护理中引入中医护理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现代健康的概念包括生理、心理、社会三个层面。人的健康、疾病是生物、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决定的[1]。护理也已经由疾病为中心转为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为整体,以生物学的病人与社会、心理学为整体,以病人与社会及周围的环境为整体,即整体护理。而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就是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护。整体观念包括了人体、社会环境、心理等各方面,要求各方面的平衡与统一。这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是相一致[2]。充分说明了中医护理与现代整体护理的理念是一致的。中医护理是整体护理的需要。中医护理能丰富优质护理内涵[3]。中医护理在预防、治疗和康复护理中尤其是预防和康复护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药、按摩、针灸等均有助于康复治疗,对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生命质量都有重要意义,并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度,真正做到“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预防和康复护理。

中医护理有自己的护理特色和优势,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这种特色和优势更是发扬光大,中医药技术为中医护理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为中医护理引入基础护理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环境。

2基础护理中引入中医护理的方法

中医护理引入基础护理,首先要提高护理人员的认识,认识到中医护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重视中医知识的学习,掌握中医药知识与技能,是做好中医护理工作的基础。《中医护理工作指南》中明确要求,西医院校毕业的护士,在中医医院工作三年内完成中医理论与技能培训时间累计不得少于100学时。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中医护理技术,必须有中医护理的理念,有一定的中医理论基础,护理操作规程要在这些理论基础的指导下进行。其次是在基础护理的教学中引入中医护理。护理院校的学生时期,是打好基础的时期,将中医护理引入基础护理的教学,可以加强学生中医护理的理念和提高理论基础,并将中西医护理相互结合,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两来从事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可促进社区医学与全科医学护理的发展。再次是要护理人员进行中医护理与基础护理操作培训。在护理操作培训中,要结合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将中医护理中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康复训练护理、饮食调护等护理方法融合在基础护理操作中。让护士正确理解预防与治疗的原则,树立“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观点。理解观察在护理中的作用,了解心理护理对治疗的作用,多于患者沟通,帮助病人克服负面情绪,“五志过极皆能生火”,“既来之则安之”,使患者保持乐观、平静的心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疾病。在饮食调护中,帮助病人制定合理的食谱,教会病人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如对口舌生疮的患者,除遵医嘱给予清热解毒的外用药物外,还要嘱患者忌食油腻煎炸食物,以免心火亢盛,心火上炎。同时在情志护理上,嘱患者不要有激动发怒等过激的情绪,以免火上加火,使病情加重或者拖延治愈时间。根据患者病情进行膳食护理,并且有时还可以代替药物的治疗[4]。尤其是在病人初愈,脾胃功能还未完全恢复时,应少食多餐,以促进病人的康复。第四是要将中医护理的知识融入基础护理实施。如长期卧床的病人,可运用康复护理的理念,为病人进行背部和肢体按摩,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在测量脉搏时,可利用脉象形成的原理,从脉搏的次数、节律、浮脉、沉脉、数脉、缓脉等判断疾病的性质、部位等[5]。

3将中医护理的特色融入基础护理

在将中医护理引入基础护理的过程中,将中西医进行结合,各取所长,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的特色。如压疮护理时,在常规压疮护理的同时加用中医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护理效果,缩短疗程。如首先对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程度进行评估,可用浸泡中药红花、紫草、丹参的酒精进行局部按摩,以促进局部皮肤血液循环,预防压疮的发生。压疮发生后,可以用中药涂抹、清洗、TPD烤灯照射,有利于压疮的愈合。

对风湿性关节炎、骨退化性病变等骨质疾病可通过药浴加按摩,过药液的有效成分刺激相关穴位,达到气血调和、经络疏通、祛邪扶正的作用。

总之,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特点和精华。在辨证施护前对病人的总体情况进行了解,在护理中综合分析望、闻、问、切所搜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辨清疾病的性质、部位、原因,结合个体性别、年龄、体质及气候的变化,结合情志调节选择合理的护理技术,如针灸、推拿、药物薰洗等相应的护理技术进行疾病防治。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引入基础护理,可以发挥中医护理的优势,增加基础护理效果,促进基础护理的发展,提高护理人员观察疾病的能力,丰富优质护理的内涵,提高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黎娟兰.将中医护理引入基础护理的尝试[J].内蒙古中医药,2013,(12):163-165.

[2]冯明英,熊玉华,黄琼芳.医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探[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24(7):382-383.

[3]陈超.中医饮食护理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22):12-15.

[4]楊翔宇,成翼娟.护理质量评价中医院感染评价标准的构建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0,(11):29-31.

[5]高倩.中医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8):302.

作者:张家瑛

第三篇:中医护理教学思考

摘要:对中医护理教学不断进行反思,是促进中医护理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笔者同课题组成员一起进行了一系列有关中医护理教学改革的课题研究,不断地总结经验、反思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中医 护理 教学

中医护理是中职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存在着以下问题:学时少而教学内容多,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评价较为单一等,导致中医护理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在教学中,笔者同课题组成员一起进行了一系列有关中医护理教学改革的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不断地总结经验、反思教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一、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

中医护理教学的课题研究以护理专业在校生为研究对象,依托学校师资力量,积极探索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教学模式。在研究中,大家不断总结中医护理教学经验,自主开发适合中职护生的培养教材,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为医疗卫生行业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二、课题实施过程中的突破点

在中医护理课题研究中,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是重点,如何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是难点。在中医护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分组讨论教学等,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目前文献资料显示,中医适宜技术的培训多数在医院,针对在职人员进行,暂无院校对在校生进行中医适宜技术的教学研究。因此,本课题在此研究方面就具有开创性。为了更好地应用此技术,凸显中医护理的优势和特色,促进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各地开展了一系列加强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的研究。本课题立足于对在校生进行中医适宜技术的教学、培训,以期让学生在走入工作岗位后能尽快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操作,缩短培训期,节约科室培训资金等。

笔者以护理专业在校生的《中医护理》课程为教学改革载体,把中医适宜技術的相关内容作为学生新增加的教学内容,在有限的学时内注重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中医适宜技术的操作能力以及走入工作岗位后的再学习能力。在教学研究中,课题组成员通过电话联系、座谈、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临床专家、临床带教教师、实习学生、毕业生进行了调查,确定了在中医护理教学中,应着重开展的教学内容,计划安排耳穴、推拿、冬病夏治、老年性高血压、音乐疗法、传统功法等教学内容。唐成林认为耳穴与经络的联系非常紧密,把耳穴归纳为腧穴的第4类更加合理。在教学中,适当调整教学顺序,可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耳穴知识,将知识以耳穴视频配合PPT课件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可收到较好的课堂效果。

本课题在研究中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倡导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分组讨论教学、专题讲座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记录总结中医适宜技术教学的实施过程及学生的反馈信息。根据实际情况,部分教学内容采用专题讲座法,收效较好,不仅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而且在实训室还完成了“教学”做一体化,使学生学得快、记得牢。

三、中医护理教学中的学生访谈感受

在学期末,针对学生学习中医护理的感想和对中医护理课程的相关建议,我们进行了随机访谈,记录如下。

学生甲:“这学期学到的知识,我都用在生活中了,家里人很高兴,说我长大了,会心疼父母了。我周末回家时会给家里人按摩一下,大家都说很舒服。我特别高兴,因为刚开始时,我对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腑等知识都不是很明白,并且和我学习的解剖知识不是很一样。我感觉中医知识很抽象,对此没有信心,也没有兴趣,有时还逃课。中间教师介绍了中医适宜技术的知识,其中我对推拿按摩特别感兴趣,就听得很认真,学得也很快,尤其给家里人按摩完,家人高兴的神情更增加了我学习的自信心和欲望。我在学校考了按摩师证书,有时间我就上网查一些有关推拿按摩缓解常见不适的方法,还和老师经常qq联系,问他一些问题,我感觉学到了有用的知识。我希望以后还能在学校继续学到一些有用、实用,尤其是和生活联系紧密的知识,比如我还想学习一些中医养生知识,希望以后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给我们讲一讲。”

学生乙:“作为一名中职生,我的专业是护理,我毕业打算从事护士职业。最开始的时候,我对中医护理课并不重视。我把很多时间都用在了解剖上,因为学姐们告诉我,解剖很重要。有一天上课,我牙痛,刚好老师在讲耳穴的知识,他问大家有没有同学想体验一下耳穴的疗效,牙痛的同学可以试试,我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老师给我进行了耳穴埋豆的操作,捏了捏我的耳朵,嘱咐我多操作几次。我按了半节课的时间,下课的时候,真的好了很多。这一次神奇的体验让我知道了,中医适宜技术中有着丰富的内容,不仅可以用来治病,还可以用来养生保健。学会了这些技术,对自己、对家人、对需要的患者都有好处。我对这部分知识忽然就有了兴趣,以后的中医护理课,我都认真记笔记,跟着老师讲的进行操作练习。我希望中医护理课程能安排多点儿学时,我想学到更多实用的中医护理技术。”

《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中指出:各地根据需求设立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和疗养院,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开展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在随后的教学改革中应逐渐增加中医护理技术在老年护理、慢性病护理、康复护理应用中的教学内容,同时让学生通过见习、实习进行中医护理技术的临床实践,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唐成林.全国高职高专规划教材《针灸学》耳穴内容教学体会[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5(27):342-343.

本文为2013年河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论文(项目文件号:教职成[2013]155号,项目编号:ZJB13139)。

作者简介:

曹月(1981-),女,中医硕士,中级职称,主要从事中医教学与临床研究。

作者:曹月

第四篇:胃炎中医护理临床干预

摘要:目的:关于对胃炎患者中医临床护理干预方法进行研究,并对临床护理效果展开分析。方法:本次中医护理实验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院就诊治疗的胃炎(胃脘痛)患者,共计58例,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病症情况的不同,自愿选择护理方式,随机分为两个护理小组:干预组:29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了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对照组:29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同时治疗护理后期,设计58份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收回58份,问卷均有效。结果:干预组:29例,治愈15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1%,护理满意率100%;对照组:29例,治愈10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82.76%,护理满意率86.21%。组间数据结果具有可比性,由统计工具检验后P<0.05。结论:在胃炎治疗过程中,采用中医特色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胃炎;中医护理;有效率;满意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中医护理实验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院就诊治疗的胃炎(胃脘痛)患者,共计58例,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病症情况的不同,自愿选择护理方式,随机分为两个护理小组:干预组:29例,男性14例,女性15例,年龄23岁至76岁,平均58.3±14.55岁;胃炎病史3个月至23年,平均病史12.2±8.23年。干预组:29例,男性15例,女性14例,年龄21岁至77岁,平均57.4±12.11岁;胃炎病史2个月至25年,平均病史13.4±9.55年。两组患者均存在胃痛、胃胀、胃酸、恶心、呕吐、无食欲等症状。组间数据结果具有可比性,由统计工具检验后P<0.05。

1.2护理方法

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了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1.2.1基础护理

对两个组别的患者均进行了常规基础性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要求家属加强监督患者饮食情况,禁止患者食用辛辣、生冷、油腻等不易消化、刺激性的食物,禁止患者吸烟饮酒,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和作息习惯,避免劳累和熬夜,当患者发病时,要详细记录患者发病的时间、症状、发病时常等其他生理指标。

1.2.2中医特色护理

中医将干预组胃炎患者分为三种类型,具体如下:

(1)肝胃气滞证:10例,主要临床症状,胃胀、胃痛,受情绪影响,导致发病或者病情加重,胃痛、胃胀的同时出现胸闷气短、嗳气等。舌苔白腻、脉象弦。护理时,要求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注意遇事能主动调整自己的心态,同时护理人员要主动给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及时了解患者心理存在的问题,通过沟通,让患者心态得到舒缓、平稳,降低发病的机率。此外,通过饮食护理,调节患者胃部环境,起到疏肝理气的作用,食物主要有:山楂、桃仁、生姜、山药等。此外,通过穴位按摩或者艾灸,对胃部进行理疗,取神厥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关元穴等,按摩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艾灸每两日一次,每次20分钟。

(2)肝胃郁热证:10例,主要临床症状胃脘疼痛,有灼烧感,胃口反酸,口干发苦,大便干结,舌质发红且黄苔。护理措施:护理人员要求患者保持休息时间,避免熬夜,同时保持情绪舒畅,消愁止怒,在饮食方面多以疏肝清热类食物为主,包括杏仁、薏苡仁、菊花等。食疗方剂可以采用菊花饮,每日500毫升,禁止食用辛辣、油炸等刺激性、多油性食物。饮食以少食多餐的方式进行。中药药剂服用时,建议患者在饭前服用,并以温服。当胃脘疼痛时,可以采用针灸疗法进行止痛,取穴位:内关穴、合谷穴,每次20分钟为宜,按压足三里穴也能起到止痛的效果。

(3)脾胃虚寒症9例,主要临床症状胃部隐隐作痛,持续时间长,反复发作,风寒受凉或者疲劳过度后容易发作或者反复,泛酸,疲劳木讷,手脚发凉,大便稀薄。患者舌苔发白,脉象虚。护理方法:叮嘱患者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受寒,多晒阳光,喜暖。由于脾胃虚寒症的胃病患者发病周期较长,常产生焦急、易怒的心态,所以治疗护理时,要多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通过交流和安慰,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在上午和下午,指导患者沐浴阳光,并服用姜糖水热饮,夜间睡前通过热足浴达到温经驱寒的作用。在饮食护理中,建议采用健脾养胃的食物为主,例如,猪肚,羊肉,大枣,山药,姜、白术等。食疗方剂:桂圆糯米粥。日常,指导患者用热水袋热敷胃部,通过艾灸取穴位:神厥穴、中脘穴、内关穴、足三里穴。每日一次,每次艾灸时间20分钟,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指导患者中药汤剂饭前热服,服药后进热饮,可以提高临床效果。禁止食用生冷食物。锻炼以舒缓身心活动为主,例如,打太极拳、瑜伽、气功等。

1.3疗效评价

治愈:胃炎患者临床不良症状全部消除,并经过3个月观察没有复发。有效:胃炎患者临床不良反应有了明显的改善,疼痛有了明显缓解。无效:胃炎患者不良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有恶化的趋势。同时治疗护理后期,设计58份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收回58份,问卷均有效。

2.结果

经过阶段性治疗护理,干预组:29例,治愈15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治愈率57.72%,总有效率93.1%,护理满意率100%;对照组:29例,治愈10例,有效14例,治愈率34.48%,总有效率82.76%,护理满意率86.21%(满意25,不满意4例)。组间数据结果具有可比性,由统计工具检验后P<0.05。

3.结论

在胃炎治疗过程中,采用基础护理的同时,加入了中医特色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通过上述试验,我们看到,干预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得到了23.24%和10.34%,同时,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具有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钟跃青,李俊达,余蓉。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观察[J].中华中西医杂志,2014,5(12):1141-1142.

[2万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辩证论治[J].中医学报,2015,25(3):525-526.

[3]王風云.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体会[J].中医学报,2015,25(3):522-523

[4]杜子华.自拟胃灵散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96例[J].四川中医,2015,23(10):64-65.

作者:黄丽莹

第五篇: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居家养老模式的逐步建立、疾病谱的改变以及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医护理以其速效、显效和在预防、保健、医疗、养生、康复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能很好地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尤其是中医护理技术因简、便、验、廉等特点深受广大社区群众的青睐,符合低收入、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的要求,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应用前景广泛。

1.应用的可行性

首先,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理的健康观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把人看作是一个具有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需要的整体,强调家庭、社会以及心理对人的健康的影响,这与中医护理的“天人合一”和“形神合一”的生命整体观一脉相承。中医护理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将人与生存环境的和谐、人体心身的和谐视为健康的基本标准,并贯穿于疾病防治和抗衰老理论与实践之中。社区护理的主要内涵是向个人、家庭、社区人群提供以健康促进为目标的护理服务,以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为要务,这与中医护理的“治未病”的预防观不谋而合,中医护理的预防观印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强调以增强体质为核心的健身防病思想,制定了外以适应自然变化、内以促进机体抗病能力、机体协调能力的养生原则。可见,中医护理的整体观与预防观在社区现代护理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社区人群对中医护理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为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中医护理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最后,国际社区护理蓬勃发展的背景以及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为中医护理快速进入社区护理提供了可能。

2.应用现状

2.1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医疗资源的分配仍存在着不均衡性,经济发展实际和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形成,居家护理将成为适应大众需求的一种主要的社区护理工作方法。居家护理是在有医嘱的前提下,社区护士直接到病人家中,应用护理程序向社区中有疾病的个人即出院后的病人或长期家庭疗养性的慢性病病人、残障人、精神障碍者,提供连续的、系统的基本医疗护理服务。

2.1.1在居家护理评估中的应用中医护理评估与社区居家病人评估的主要内容相似,包括病史、临床表现、体检及治疗情况等。中医护理评估技术是在整体观和辨证观的指导下,在现病史、个人生活史、家庭环境评估、症状与体征评估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中医护理评估内容的引入加强了居家护理评估的深度与广度。目前,进行居家病人护理需要评价时,常用居家病人护理需要评估量表。为了充分利用中医护理的优势,可以对此量表进行修订,增加中医护理评估内容。

2.1.2在慢性病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社区的慢性病人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肺心病、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先天性畸形、慢性肾功能衰竭、骨和关节病变需要牵引和卧床者等。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在社区慢性病人居家护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大部分护士能够使用中医养生相关知识对患者进行辨证下的中医护理干预。干预项目的应用率依次为: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情志调护、健康膳食、康复指导,而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和情志调护的中医护理干预,在家庭病床列前三项。可见,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尤其是情志护理、药膳护理更贴近生活,因其护理方法简便易学、直观安全、效果显著,更适合在社区普及推广。

2.1.3在居家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在社区,需要康复护理的病人包括出院后病情已稳定但需继续治疗或康复的病人、残疾人等。常见的有术后病人、脑血管意外病人、高位截瘫病人、先天畸形或后天傷病造成的功能障碍、残疾者。中医药膳护理、情志护理以及针灸、按摩等护理技术在防止压疮、增进病人的心理健康、促进病人的营养、畸形和残障病人的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家庭环境适应性改变的指导等方面应用广泛,使向病人提供优质的康复护理成为了可能。

2.1.4在老年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决定了居家养老成为我国养老服务的主体。同时,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分居养老将成为今后家庭养老的主要方式。虽然,在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中,为老年人,尤其是为分居养老的老年人提供饮食养生、起居养生、睡眠养生、运动养生、精神养生、药膳养生等方面的知识指导以及传授灸法、按摩、中药敷贴、中药熏洗等简便易行的中医护理技术对于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尚未完善,社区中医护理人力严重不足,中医护理在老年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较少。

2.2中医护理在社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在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中,中医护理与社区护理有机结合,在充分利用现代护理健康教育理论、模式、程序以及实施方法的基础上,在社区健康教育内容中渗透着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中医环境养生、起居养生、膳食指导、心理调适、性养生保健、用药指导、运动养生等在社区妇女、儿童、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慢性病病人的康复护理等方面不断拓宽着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中医护理与社区健康教育内容正在逐渐完美融合。

作者:王菊华

上一篇:中学德育原理论文下一篇:质检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