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的中医辨证护理

2024-06-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痛经的中医辨证护理(精选3篇)

痛经的中医辨证护理 篇1

1 痛经的中医源流及主要证型

医学有关痛证的记载, 首见于《素问·举痛论》, 同时说明了“不通则痛”的机制。痛经最早记载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带下经水不利, 少腹满痛”。此后隋朝巢元方, 唐朝孙思邈, 宋朝王怀隐、赵佶、陈自明等医家对痛经逐步认识, 金元时期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指出:“将行而痛者, 气之滞也;来后作痛者, 气血俱虚也”;明朝张景岳在病因上提出了气滞血瘀和气虚血虚的不同, 并对痛经在辨证上做了规范性论述, 此后明朝宋林皋、清朝傅山对痛经做了进一步阐述。清朝吴谦等著《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归纳痛经机制指出, 痛经的主要病机为气滞血瘀, 应选用行气活血药物治之。现代《中医学》[3]将痛经分成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虚弱、肝肾亏损等证型;《中医妇科学》[4]将痛经辨证分型为肾气亏损型、气血虚弱型、气滞血瘀型、寒凝血瘀型、湿热蕴结型等证型。虽然不同医家对痛经的辨证分型不尽相同, 但均认为临床上以气滞血瘀证型最为多见。

2 气滞血瘀型痛经的证候要点及病机分析

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主要证候为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 胸胁、乳房胀痛, 经行不畅, 经色紫黯有块, 块下痛减, 舌紫黯, 或有淤点, 脉弦或弦涩有力。其病机为肝郁气滞, 瘀滞冲任, 气血运行不畅, 经前经时, 气血下注冲任, 胞脉气血更加壅滞, “不通则痛”, 故经行小腹胀痛拒按;肝气郁滞, 故胸胁、乳房胀痛;冲任气滞血瘀, 故经行不畅, 经色紫黯有块;血块排出后, 胞宫气血运行稍畅, 故腹痛减轻。舌紫黯或有淤点, 脉弦或弦涩有力。

3 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中药治疗

气滞血瘀型痛经的治疗为理气活血、逐瘀止痛, 常用方剂为膈下逐瘀汤 (《医林改错》) 和八物汤 (《医垒元戎》) 。现代医家多在以上两方基础上加减用药, 部分医家也提出新的治法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吴紫婉[5]提出行血散瘀、理气止痛的治法, 方用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香附、延胡索、益母草;赵可宁等[6]提出理气疏肝、化淤止痛的治法, 方选加味乌药散;阎鼎忠[7]认为原发性痛经其本为肾虚, 其标为气滞血瘀, 故治以补肾化淤, 经前及经期痛时予温肾化淤, 疼痛缓解后服滋肾化淤。齐津丽[8]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减, 总有效率91.67%。张梅香等[9]方选逍遥散加减, 有效率为96.55%。曹惠英等[10]采用自拟通经拈痛散治疗总有效率为85.4%。陈正清[11]采用自拟“调经汤”进行治疗, 痊愈占88.4%, 总有效率100.0%。张春艳[12]通过自拟“痛经1号”方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病人, 偏于气滞者加枳壳、乌药, 偏于血瘀者加蒲黄、三棱、莪术, 兼热者加生地、黄连、丹皮, 效果显著。

部分医家应用成药治疗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李海波等[13]应用妇科千金片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 总有效率93.2%。王琼本等[14]用痛经口服液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 显效率90.77%。滕久祥等[15]以九气拈痛胶囊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 总有效率96%。张小君[16]应用其师传良方痛经散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 显效率89%。谭燕斌[17]用元胡痛经滴丸治疗显效率为97.1%。李艳荣[18]应用血府胶囊治疗效果显著。

4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痛经也有不错的疗效, 主要有体针、耳针、电针、梅花针等方法。体针、电针主要取穴为中极、关元、足三里、三阴交、血海、气海、至阴等穴;耳针主要取穴子宫、内分泌、卵巢、皮质下、下角端等处;梅花针主要于胸背、腰背、骶部、腹股沟、气海、三阴交等处刺激。气滞血瘀型痛经针灸取穴有其独特性, 徐立等[19]取双侧次髎穴为主穴, 配太冲 (双) 、血海 (双) 应用针灸皮内针疗法, 总有效率为94%。肖劲[20]将气滞血瘀型痛经病人加太冲、太溪穴, 用足针方法, 并配合足底按摩, 总有效率为100%。李种泰[21]采用王不留行籽穴位贴敷结合次髎穴注射四氢帕马丁注射液, 总有效率92.5%。王玲等[22]经前口服定痛汤, 用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 疗效与非甾体抗炎药吲哚美辛相似, 但远期疗效治疗较优, 并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黄志刚等[23]采用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 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

5 其他中医疗法

其他中医疗法包括推拿、洗浴法、贴脐法、药熨法、敷法等, 但专用于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方法较少, 汪明德等[24]采用自制的痛经宁栓剂治疗, 疗效优于非甾体抗炎药吲哚美辛。魏莫愁[25]运用泗滨浮石制成的砭锥, 按砭术16法手法, 总有效率85.7%。谢波等[26]运用止痛带治疗, 近期疗效显著。

6 主要护理措施

6.1 疼痛评估及评估流程

评估是疼痛处理关键的第一步[27], 评估不仅可以识别疼痛的存在, 还有助于疼痛治疗效果的评价[28]。评估的内容包括躯体痛苦和心理状况。目前常用评估方法有词语描述量表 (VDS) 、面部表情疼痛量表 (FPS) 、数字疼痛分级法 (NRS) 。护士应对门诊或住院病人建立疼痛护理记录, 将收集到的病人疼痛信息简明、准确地记录下来。对疼痛的处理包含连续处理下的评估和治疗, 护士应在病人治疗前及治疗后均对病人的疼痛进行有效的评估。此外由于有许多因素影响疼痛和对疼痛的评估, 如个人的社会文化和经济背景、心理和认知因素、年龄、性别、生理学和感觉因素、对健康和医护人员的认识和态度及个人行为等[29]。因此, 在对疼痛病人诊断过程中, 护士可以参与询问和观察, 参与各种相关量表的调查, 以掌握细致、全面的资料, 协助诊断。

6.2 心理护理疗法

常用的心理疗法包括暗示疗法、行为疗法、深吸静息训练、分散注意力法[30,31]、意象疗法[32]等, 均有一定效果[33]。中医学也十分重视情绪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防方面的作用, 并创立了以情胜情、移精变气、认知疗法、暗示疗法及音乐放松等中医心理护理治疗, 林萍[34]将这些方法用于青春期少女原发性痛经的护理, 取得良好效果。另外, 加强心理疏导[35], 向病人通报安全而有效的疼痛处置信息[36]也有一定的作用。

6.3 饮食指导

对于痛经病人还要进行饮食指导。行经期不宜食寒凉生冷、酸辣刺激食物, 应食一些温热、行气的食物, 如牛肉、羊肉、荔枝、生姜、橘子、萝卜、茴香、川椒、山楂等, 多食高蛋白质食物, 如鱼、肉、蛋等, 以及新鲜蔬菜、水果。中医学认为合理的药膳调理也可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气滞血瘀型痛经可食益母延胡索煮鸡蛋或佛手花粥, 平日还应适当多吃一些具有疏肝理气、活血调经作用的食物, 如白萝卜、柑橘、佛手、茴香菜等[37]。刘国应[38]介绍气滞血瘀型痛经可用益母草、月季花、川芎煲鸡蛋食用, 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之功效。

6.4 专科宣教

加强原发性痛经的知识教育, 告知不吃早餐、冷饮零食、不注意个人卫生、缺乏体育锻炼等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引起和加重痛经。强调平时应注意精神和体能的调整。注意营养, 保证睡眠, 生活有规律, 积极消除心理压力, 自我缓解紧张情绪, 并加强自制力和意志力的培养。月经期应避免寒冷刺激, 或在冷环境中工作, 如雨淋、涉水、水中干活、洗冷水浴、游泳、吃冷饮或坐卧湿地等;注意经期卫生, 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应保持局部清洁, 勤换卫生巾和内裤;对已婚妇女, 嘱其经期应戒房事。治疗期间应对病人进行健康宣教, 帮助病人正确认识月经这一生理现象, 并介绍各项治疗的目的、方法、疗效及注意事项。

7 小结

痛经的中医辨证护理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7例, 其中男性29例, 女性28例;年龄39~73岁, 平均年龄56.2岁;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伴有便秘。便秘分型:冷秘13例, 热秘14例, 虚秘15例, 气秘13例。

1.2 护理

1.2.1 一般护理

患者入院后必须严格卧床休息至少2周, 期间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腹部及尾骨进行按摩, 促进胃肠的蠕动, 有助于患者的排便。住院1周后, 患者可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在床上进行四肢的活动, 患者病情好转后在护士的允许下, 下床进行简单的活动以促进排便。期间患者的饮食应以易消化、营养均衡的为主。患者排便时应注意不可用力过猛, 可通过做深呼吸来缓解腹肌, 使之松弛后再用力, 严重时可通过服用药物或借助外力帮助患者完成排便[2]。

1.2.2 辨证分型护理

(1) 冷秘:症状为小便清长, 面色青白, 大便艰涩, 排除困难, 四肢不温, 喜热怕冷, 腰背酸冷, 或腹中冷痛。舌淡, 苔白, 脉沉迟。多是由于阳气虚衰, 寒自内生, 阴寒内盛, 气机阻滞, 肠道传导无力所致。护理原则为温阳通便。饮食上可适量食用具有温补作用的食物, 如狗肉、羊肉、鳝鱼、核桃、南瓜等, 汤药、食物均应热服, 忌生冷之品。患者在便前可对腹部进行热敷, 或对艾灸关元、天枢、气海等穴, 以促进排便。 (2) 热秘:症状为小便短赤, 大便干结, 面红身热, 或兼有口干口臭, 腹胀腹痛;舌红苔黄, 脉滑数。多是由胃肠积热所致, 因此护理时应以清热润肠为主要原则。首先患者的饮食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忌辛辣、油腻的食物, 另外患者需戒烟忌酒, 可多食用新鲜的瓜果、蔬菜含纤维较多的食物, 促进胃肠的蠕动;多饮水以润肠通便。若患者大便秘结或者3d以上无大便, 护理人员可给予患者大黄汤进行灌肠。若再配合合谷、曲池、腹结等穴位的针刺, 助排便效果更好。 (3) 虚秘:症状为虽有便意, 但临厕努挣乏力, 挣则汗出且短气, 便后疲乏, 面色青白, 神疲气怯, 大便并不干硬。舌淡嫩, 苔薄, 脉虚。多事有于肺脾功能受损, 肺卫不固, 脾虚大肠传导乏力所致。因此护理应以健脾益气、促进大肠传导为主。护理人员可知道患者每日服用一剂捣成糊状黑芝麻30 g煮熟加入蜂蜜, 用黄芪25 g煎水冲服。患者的饮食可适量加入含有大量粗纤维的食物, 或每日服用合维生素B溶液, 10mL/次, 一日3次。另外, 还可配合对中脘、大肠俞、天枢、尺泽、足三里的针刺, 以补气健脾, 促进排便。 (4) 气秘:症状为大便秘结, 欲便不得, 胸胁痞满, 嗳气频作, 甚则腹中胀痛, 纳食减少。苔薄腻, 弦脉。多为情志失和、肝脾之气郁结, 腹气不通, 肠胃气阻所致。因此护理人员应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适宜治病的环境。首先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安慰鼓励患者, 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 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饮食上患者应多食用萝卜、白菜、香菜、韭菜等理气通便的食物。当患者有便意时, 护理人员可帮助患者在腹部进行按摩, 甚至可配合中脘、气海、阳陵泉、行间等穴道的针灸, 来促进肠蠕动, 达到理气通便的目的。

2 结果

5 7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便秘经中医辨证分型护理后, 可分为冷秘、热秘、气秘、虚秘, 所有患者的病情均得到缓解, 无严重并发症出现。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病, 临床症状主要为:突然发作性、持续性胸骨后或者心前区压榨性的剧痛, 持续时间一般在30min以上, 并伴有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呕吐、濒死感, 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休克, 其心电图有典型性改变[3]。便秘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由于便秘时导致腹内压升高, 影响了心率及冠动脉血流量的变化, 故可使急性心肌梗死加重。为了保证患者的排便顺利, 我院特对57例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便秘患者进行了中医辨证分型护理, 结果其中医辨证分型为冷秘、热秘、气秘、虚秘, 经过合理有效的辨证护理干预后, 所有患者的便秘症状均明显减轻。

综上所述,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便秘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护理, 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便秘,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促进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 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中医辨证分析的护理对策, 为临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便秘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7例, 对其便秘进行中医分型, 并针对其分型进行护理干预, 分析并总结其护理对策。结果 57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便秘经中医辨证分型护理后, 所有患者的病情均缓解。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便秘经中医辨证可分型为四类:冷秘、热秘、虚秘及气秘, 针对辨证分型进行护理干预临床疗效显著, 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故可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便秘,护理

参考文献

[1]郭翠苏, 魏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中医分型护理体会[J].河北中医, 2010, 32 (8) :1248-1249.

[2]林燕勤, 钟玲, 罗丽琼, 等.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影响[J].中外医疗现代护理, 2011, 3 (34) :149-150.

痛经的中医辨证护理 篇3

关键词:中医护理,辨证施护,冠心病心绞痛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常见症状, 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 (痉挛) 导致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的临床综合征, 发作时患者自觉胸骨后及心前区阵发性绞痛或闷痛, 若未及时救治将导致死亡等严重后果[1]。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可显著降低其死亡率。本院在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基础上, 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辅以中医特色辨证护理, 有效提升了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2例, 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协会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2]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中胸痹证的辨证标准, 并排除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颈椎病所致胸痛及肝、肾功能不全者。其中男46例, 女36例;年龄24~68岁, 平均年龄 (49.8±5.2) 岁;病程最短1年, 最长12年, 平均病程 (4.8±0.6) 年。将上述患者按投掷硬币法随机分为为研究组 (41例, 中医辨证护理组) 和对照组 (41例, 常规护理组)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症以及心绞痛分级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及研究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模式。研究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 辅以中医辨证护理干预模式。具体如下。

1.2.1急性期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辨证施护

急性期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视其具体临床表现, 可辨证为寒凝血瘀证和气滞血瘀证。对于寒凝血瘀证患者, 以芳香温通为主要治则, 胸痛发作时给予麝香保心丸或苏合香丸 (舌下给药) , 以芳香化浊、理气温通;此外, 需将患者调至阳面病室, 提升病房温度, 随气候变化调整患者衣物及被褥。饮食宜温热, 忌食生冷, 饮食中加入少许干姜、川椒等辛温调味剂, 以温运中阳, 并可给予少许酒精度较低的米酒或葡萄酒, 以温经通络。对于气滞血瘀证患者, 以辛散温通、活血行气为主要治则;此外, 发病初期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持续吸氧, 并使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以减少气血耗伤, 随病情减轻适量增加活动量, 以利通畅气血。患者病房光线宜柔和, 减少室内光线和环境刺激患者精神, 以稳定患者情绪;饮食宜少食多餐, 给予桃仁粥、木耳汤、山楂煎等, 以辅助活血化瘀, 行气导滞。

1.2.2缓解期冠心病心绞痛的中医辨证施护

缓解期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视其具体临床表现, 可辨证为气虚血瘀证和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气滞血瘀证。对于气虚血瘀证患者, 以益气养阴、活血通脉为主要治则, 突然心痛发作可给予复方丹参滴丸、速效救心丸 (舌下给药) , 以活血化瘀、芳香止痛;此外, 需嘱咐患者多休息, 活动量不宜过大, 以不引起胸闷、胸痛为度;饮食宜清淡, 忌食辛辣荤腥及生冷食品。对于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患者, 以通阳泄浊、活血化瘀为主要治则;此外, 保持病房空气流通, 降低病房潮度及湿度;患者不宜久坐, 胸闷不适时可适时给予吸氧;饮食忌食肥甘厚腻之品, 以防助湿生痰, 宜添加竹笋、白萝卜、山药、薏苡仁等。对于气滞血瘀证患者, 以行气活血为主要治则;护理方式同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

1.3疗效评定标准[3]

1.3.1心电图判定标准

显效:心电图大致恢复正常或恢复至正常, T波恢复正常或者静息心电图原S-T段降低。有效:S-T段回升>0.05 m V, 或倒置的T波变浅达50%以上, 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无效:心电图无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3.2心绞痛判定标准

显效:心绞痛症状消失, 心绞痛发作次数与硝酸甘油消耗量皆减少80%以上。有效:心绞痛症状减轻, 心绞痛发作次数与硝酸甘油消耗量皆减少50%~80%。无效:心绞痛症状无改善, 心绞痛发作次数与硝酸甘油消耗量皆减少不足50%或增加。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心电图改善情况比较,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2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8.2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从心绞痛改善情况比较,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5.3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5.8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 小结

祖国医学认为, 冠心病心绞痛属“胸痹”、“心痛”等病证范畴, 多为瘀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所致, 病机为气虚血瘀、痰浊痹阻胸阳、痰瘀互阻、痰瘀化毒[4]。辨证施护是中医治疗疾病一种特殊的护理方法, 该方法注重人、病、证三者之间的关系, 可根据患者虚实、寒热、阴阳以及病情的顺逆转归, 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 使患者阴平阳秘, 气血调畅, 经络疏通, 强壮筋骨, 对于稳定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5]。

综上所述, 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基础上, 辅以中医辨证护理干预, 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 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电图疗效,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47-49.

[2]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HO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中华心血管杂志, 1981, 9 (1) :75-76.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41.

[4]何勇, 朱瑞, 胡守平, 等.化痰祛瘀疏肝汤治疗痰瘀互阻型冠心病心绞痛随机平行对照研究.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 29 (1) :52-54.

上一篇:建筑预算的编制下一篇:内分泌功能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