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中医护理查房

2022-05-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风中医护理查房

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中医康复护理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中医康复护理在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医院治疗的中风后遗症病50例均开展中医康复护理措施。结果:经护理康复治疗后,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结论:中风后遗症患者开展中医康复护理措施后,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关键词】中风;后遗症;中医康复;护理

引言

中风后遗症是指中风病人度过急性期,病情趋于稳定期。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癖,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上以突然昏迷,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偏身麻木为主症状。笔者近年来采用中医针灸、推拿按摩、康复理疗为主要治疗方法,配合规范的功能锻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中风后遗症患者 50 例,男 30 例,女 20 例,年龄35-72 岁。左侧偏瘫16 例,右侧偏瘫34 例,脑出血 22 例,脑梗死 28 例,其中有15 例伴失语,38 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经过1-6 个月的康复后,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2中医护理

2.1情志调理

《素问·阴阳印象大论》指出:“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说明心理情绪的改变对脏腑产生的影响。中风患者经过急性期的抢救和治疗,大多数患者都会留下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等后遗症,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和工作,尤其是后遗症重,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更易产生焦虑、恐惧、自厌情绪,表现为急躁、易怒、悲伤、啼哭、情绪低落或冷漠,甚至对康复失去信心,拒绝治疗。这些负面情绪对康复治疗极为不利。加之中风后遗症期病程长,各种康复治疗手段如针灸等,以及功能锻炼都需要患者付出极大的耐心和艰苦的努力,因此迫切需要亲人和医护人员的关心和照顾。因此,护士要以诚恳热情的态度去关心体贴、安慰同情病人。除自己的语言、态度外,还应重视病室环境和病人周围的人和事,全面进行照顾。如:主动介绍病区环境、主管医生、护士等,耐心解释情绪与疾病的关系;鼓励患者保持积极心态,以宽容豁达的心境,对待疾病和生活;做好病人家属的思想工作,帮助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等,以解除病人的顾虑和烦恼,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意志和信心,减轻消除引起病人痛苦的各种不良的情绪和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躯体症状,使病人能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达到早期康复的目的。

2.2饮食、起居护理

2.2.1饮食护理

中风后遗症患者的饮食护理十分重要。中医认为饮食不节,脾失健运,痰湿内生,郁而化热,阻滞经络,蒙蔽清窍也会引起或加重中风。所以中风恢复期应注意饮食调护,以补益气血为主。饮食最好以高蛋自、高纤维素食物、低盐低脂肪为主,宜清淡可口、易消化、营养丰富的细软饮食,注意滋补,可选用木耳、蜂蜜、核桃、甲鱼、莲子等。强调少食多餐。喂食时嘱患者取半坐位,将少量食物由患者健侧放入口中,以利下行。

2.2.2起居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病情轻者,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病情重者,口腔护理每日3次,避免发生口腔感染,对带假牙的患者,定时检查假牙配带情况,饭毕取掉假牙,以防误吞入胃和气管中。保持皮肤干燥清洁,每日用温水擦洗受压部位2-3次,保持床面干燥、平整、无渣屑;每隔2-3小时翻身1次。骨突部位放置气圈。皮肤受压发红部位,定时翻身、按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可采用理疗、红外线、频谱照射促进血液循环。

2.3功能锻炼

2.3.1肢体功能锻炼

先从简单的关节曲伸及床上翻身训练开始,逐渐过渡到坐位训练、站位训练;待患者达到自动态位站立平衡后,开始步行训练;在可独立行走后,进一步练习上下楼梯、走直线、绕圈、跨越障碍,上下斜坡等。同时,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贯穿在病人每天的生活起居中,如吃饭、个人卫生、穿衣、洗漱、移动等,各种护理活动尽量从患侧接近病人,鼓励患者用患手,或用患手予以协助;指导病人用编织、剪纸等训练双手的协同操作;用叠积木、书写、拧螺丝、捡豆等,训练手的精细活动。但要注意,所有的训练活动均要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活动量应逐渐增加,不可冒进。

2.3.2语言康复训练

语言康复训练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过程,需要医护患和家属的共同努力。护理中要多接触病人,鼓励病人说话,尽量用语言表达要求。耐心纠正发音,由简到繁。与患者对话时尽量简短易懂、清楚、适当缓慢,并给患者充分的时间回答问题。当患者由于不能流畅表达意愿而急躁时,应予安慰并教其如何回答。对讲话时出现单音、音调不正确、不连贯者,应加猜测并予以澄清,使患者知道他的讲话已被听懂,使他乐于接受反复矫正。教会病人做口腔操:噘嘴、鼓腮、龇牙、叩齿、弹舌,每个动作做5-10次,每天重复数次。教会病人练习发音,先单个发,当病人能准确发音后,三个连在一起重复,每日重复训练多次,直到病人训练好为止。

2. 4针灸、按摩护理及中药疗法

中风后遗症患者希望通过针灸、推拿、中药等方法使自己尽快康复。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可采用不同针刺方法,体针多用肢体功能恢复的穴位,如采用内关、曲池、三阴交、足三里、丰隆、合谷、外关等。按摩一般是针对瘫痪肢体采用由上而下进行,如下肢先从大腿开始,继而小腿直到足趾,上肢从肩关节开始,继而上臂、前臂直至手指,在肌肉较丰满部位采取按摩、揉捏结合,以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变形孪缩。中药辅助治疗,对于半身不遂的患者可予补阳还五汤加味:当归尾、川芍、黄蔑、桃仁、地龙、赤芍、红花、石H蒲;语言不利者可予解语汤加味:自附子、石H蒲、远志天麻、全蝎、木香。口眼唱斜者可予牵正散加味:自附子、全蝎、僵蚕加减;痰涎盛者加半夏、远志以化痰浊;痰浊重者加穿山甲、水蚁 .桑枝加强活血通络,祛癖生新之力;心阳虚者加桂枝、炙甘学;下肢瘫痪显著者加桑寄生、川续断、牛膝、肉从蓉、远志。同时配合药枕理疗法(菊花、冬桑叶、野菊花、辛黄、薄荷、红花混匀捣碎,拌入冰片500g,装布袋枕头)。药浴理疗法用通血化癖浴中药泡液500mL与清温水相混,浸泡肢体约30min后洗浴,可起到通脉活血化寮之功效。

3讨论

中风后遗症的恢复过程漫长,易导致患者、家属失去治疗耐心及信心。笔者认为及时有效的情志调护是病人康复治疗的基础,中医辨证指导下的饮食调护是康复治疗的保证,科学合理的功能锻炼是促进后遗症功能恢复的主要手段,而对重症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则是保证康复治疗顺利进行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才霞,陈惠卿. 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中医康复护理体会[J]. 中国中医急症,2010,01:155-156.

[2]李惠冰. 中风后遗症患者56例的康复护理效果探讨[J]. 医学信息,2010,02:435-436.

[3]谢维廉. 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心理护理[J]. 交通医学,1994,02:294-295.

作者:赵庆云

第2篇:中医护理在促进中风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在促进中风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7年1~12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中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采用中医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SAS、SDS、FMA、GQOIL评分。 结果 干预后两组SAS、SDS较干预前显著下降,差異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SAS、SD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FMA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GQOIL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GQOIL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风偏瘫患者采用中医护理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

[关键词] 中风;偏瘫;中医护理;康复

[

中医护理的基础是中医基本理论,中医重视人体的统一性、完整性,与自然的相互关系,这一思想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各方面。中医护理工作的原则是辨证,根据病情不同制定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整体的护理措施[1,2]。中风是由于气血逆乱,使风、火、痰、瘀痹阻脑脉或者血溢脑脉外。中风后的康复是个漫长的过程,良好的护理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宋灵敏[4]研究显示对脑卒中患者采取中医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本研究将中医护理用于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7年1~12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中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纳入标准:(1)符合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2)经影像学确诊;(3)神志清,精神正常,无精神病病史。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系统严重功能障碍;(2)合并血液疾病患者;(3)既往有脑部肿瘤;(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导致重度昏迷;(5)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障碍者。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急性期过后,进行常规康复训练。

干预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1)整体护理。掌握患者的具体情况,根据中医整体辨证观,制定有针对性的整体性的护理计划。(2)情志护理。情志护理是通过调节情绪的方法达到机体功能的效果。康复锻炼时播放悦耳舒适的音乐,在音乐背景下随着指导语引导患者进行想象,通过美好的想象消除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3)穴位按摩,每天按摩3次,每次10 min。(4)饮食护理。中医认为“食药同源”,饮食可调节人体平衡,影响脏腑生理、病理等。中医重视食物疗法,脉络阻滞者可选用柑橘、萝卜等,脾胃气虚的患者可选用红枣等。(5)生活起居护理。《内经》认为人要获得健康,必须“顺四时、调阴阳”,即生活起居须与自然变化相适应,做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6)运动康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功能锻炼,中医注重规律呼吸、全身肢体运动适量,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1.3 评价方法

干预前与干预后采用SAS[5]评分与SDS[6]评分评价患者焦虑抑郁情况。焦虑评定量表每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法计分,频度越高则评分越高,其中15个条目为负性陈述,按1~4顺序评分,其余5项用正性词陈述,按4~1顺序反向计分。20个条目得分总和为粗分,乘以1.25取整数,为标准分。轻度50~59分,中度60~69分,重度70分及以上。抑郁自评量表含20个项目,采用1~4级评分方法,频度越高则评分越高,其中10个条目为负性陈述,按l~4顺序计分,其余10项用正性词陈述,按4~1顺序计分。20个条目总分为粗分,乘以1.25取整数为标准分。抑郁程度: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干预前后采用FMA[7]、GQOIL[8]评分评价患者运动障碍情况、生活质量。FMA分为上肢积分66分,下肢积分34分,满分100分。GQOIL共74个条目,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4个维度评定受评者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

见表2。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SAS、SD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FMA评分比较

见表3。两组干预后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干预前后GQOIL评分比较

见表4。两组干预后GQOIL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GQOI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中医护理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部分,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护理的一门应用科学。中医护理有两个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辨证施护。辨证施护包括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病因辨证。中医护理强调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中医护理工作的精髓是施护,即以中医的基本理论为指导,根据不同的病情变化,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整体观念贯穿于中医护理工作中,整体体现在统一、完整性。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体各部分之间不可分割,互相协调,相互影响。强调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7,8]。中医重视内外环境的统一,中医护理的特点之一是辨证施护[9-19]。辨证是前提与依据,护理是手段与方法。在本次研究中,充分体现了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从整体上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整体的、辨证的、因人而异的护理措施[20,21]。

中医情志护理是中医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认为七情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人的七种情绪,人的心理活动,中医统称为情志,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人体本能的综合反应[22,23]。中医认为七情平稳,气血调和,情志异常,伤及脏腑。影响情志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病理因素、个体因素等。恶劣的情绪可导致神经内分泌失调,机体发生变化,功能及代谢异常,影响脏腑功能。情志护理的目的是预防疾病的发生,促进疾病的康复。本研究将情志护理用于中风偏瘫患者康复的护理中,以期通过情志护理,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功能康复。情志护理注意要诚挚体贴,全面照顾,因人施护,有的放矢,乐观豁达,怡情养性,避免刺激,稳定情绪。饮食护理也是中医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千金要方》中记载“为医者,必须洞视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令药。”如果临床辨证准确,能做到:药食相须,温寒相医,无味相适,可提高临床效果,加速患者康复[24,25]。反之,如果药食相杵,寒温失当,五味过偏,就可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可导致病情恶化。饮食护理也注重整体观与辨证观。中医饮食四性疗法,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我们将中医饮食护理用于中风偏瘫患者康复中以调节患者阴阳平衡,达到促进康复的效果。在本次研究中,干预组给予中医护理,在整个护理过程中,遵循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护,同时注重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后,两组SAS、SDS较干预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SAS、SDS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GQOIL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GQOI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中医护理在中风偏瘫的康复护理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综上所述,中风偏瘫患者采用中医护理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江月贞,黄美珠,林增萍. 中医护理120例老年失眠症患者[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2):129-130.

[2] 张传美. 中医护理干预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4):137-138.

[3] 景洋. 合并睡眠障碍的稳定期慢性心衰患者中医护理的疗效分析[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4):139-140.

[4] 宋灵敏. 浅谈脑卒中患者的中医护理[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A2):234-235.

[5] Zung WWK. A rating instrument for anxiety disorders[J]. Psychosomatics,1971,12(6):371-379.

[6] Zung WW. A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J].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1965,12:63-70.

[7] Duncan PW,Propst M,Nelson SG. Reliability of the Fugl-Meyer assessment of sensorimotor recovery following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J]. Phys Ther,1983,63(10):1606-1610.

[8] Varni JW,Seid M,Kurtin PS. PedsQL 4.0: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Pediat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version 4.0 genericcore scales in healthy and patient populations[J].Med Care,2001,39(8):800-812.

[9] 賀荣.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37(2):85-86.

[10] 张敏.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的实用性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2):212-213.

[11] 甘凤琴. 中医护理干预对产后缺乳的影响[J]. 西部中医药,2016,(5):122-125.

[12] 张艳媚,翟妍,李鑫楠. 中医护理措施对2型糖尿病患者失眠的效果评价[J]. 中国医药科学,2016,6(5):132-135.

[13] 陈秀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护理干预研究[J]. 西部中医药,2017,(5):124-125.

[14] 白芮,李文娟. 中医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 西部中医药,2016,(5):116-118.

[15] 邹勃. 中医护理干预在急性肾盂肾炎患者的应用研究[J].当代医学,2016,22(3):112-113.

[16] 黄启莲,张来燕,罗颜. 穴位帖敷中医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效果[J]. 中国医药科学,2016,6(10):108-111.

[17] 孙晶. 冠心病患者施行中医护理对预后的干预作用分析[J]. 当代医学,2016,22(7):124-125.

[18] 沈冬妹. 中医护理在痔疮手术后便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0):84-85.

[19] 卢璇,苏柳平,曾国娣,等. 中医护理临床路径护理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中国医学创新,2017,15(17):97-101.

[20] 王会芳,刘晓春,尹艳君,等. 中风(脑梗死急性期)后便秘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方案临床效果评价研究[J]. 四川中医,2016,34(8):218-220.

[21] 温敏. 中医护理方案应用中风(脑出血急性期)病人的效果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15,7(28):136-137.

[22] 龚礼敏,张雅丽,蔡珏. 中医护理方案在中风(脑梗死康复期)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15,13(7):601-602.

[23] 李秀. 中医护理方案在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的应用总结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2017,9(5):82-84.

[24] 卢春玲,刘蕾,梁艳,等. 中风(脑梗塞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7,38(12):95-96.

[25] 牛瑞林. 急性中风患者肢体偏瘫康复的优质中医护理体会[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7,49(4):507-509.

(收稿日期:2018-09-13)

作者:陈贤 刘京 袁军 陈秀荣 张素钊 王惠仙

第3篇:中医护理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疗效的Meta分析

【摘 要】 目的:采用Meta分析观察中医护理干预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治疗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选择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国内已公开发表的有关中医护理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14项,按Meta分析的要求对检索到的原始研究进行质量评估,采用RevMan 5.3软件和Stata 12.0软件对符合条件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评价中医护理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4篇,总样本量1453例。与常规护理对照组比较,中医护理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疗效OR合并值为4.22,95%可信区间为(2.93,6.08),运动功能评分加权均数差(WMD)合并值为11.56,95%可信区间为(3.85,19.26),抑郁症康复评分加权均数差(WMD)合并值为-6.95,95%可信区间为(-8.94,-4.96),疼痛减轻的加权均数差(WMD)合并值为-2.03,95%可信区间为(-2.80,-1.26),生活质量的加权均数差(WMD)合并值为12.54,95%可信区间为(2.60,22.48)。结论:中医护理干预治疗具有提高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疗效、缓解疼痛、减轻抑郁、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恢复运动功能的作用。

【关键词】 中医护理;常规护理;中风后遗症;Meta分析

中医认为中风是由外感风邪侵犯人体所引起的,因风性轻扬开泄,易袭阳位,善行数变,所以多数中风病患者在治疗后仍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半身不遂、运动功能障碍、抑郁等,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严重损害患者的生活质量[1]。我国每年新发中风约200万人,而每年约有150万人死于中风[2]。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中风的致死率得到控制,但中风致残率高达80%[3]。针对这一现象,在常规的西医治疗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中医护理的一种或多种技术,如中药涂擦按摩、针炙推拿、穴位贴压和按摩等疗法对患者进行护理,能大大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等,护理效果显著。而总结中医护理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的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方面的文章尚未报道,因此,本研究通过文献检索,对已在国内医学类刊物上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医护理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干预性试验文献进行汇总分析,运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进一步评价中医护理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有力的循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及检索策略 文献资料来源于国内已公开发表的中医护理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1979~2015年),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2015年),维普VIP(1989~2015年),万方数据库(1990~2015年),中文检索词为中医护理、中风后遗症、临床实验等。所有检索截止时间为2015年4月6日。

1.2 纳入标准 ①研究类型:RCT,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提出的中风病诊断标准及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急症科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并且经头部CT或MRI检查证实,影像学表现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治疗前后组间一般资料均衡性较好,具有可比性。③干预措施:中医护理组采用一种或多种中医护理方法,如点穴,耳穴贴压、按摩,穴位注射,中药涂擦、按摩等中医护理技术结合常规基础治疗护理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基础治疗护理法。④结局指标:各文献提供干预治疗后效果及MAS、Fugl-Meger、Barther、ADL、GQOLI等評分表进行中风后遗症患者的运动、生活能力、抑郁等改善情况的统计结果。

1.3 排除标准 ①重复收录的文献或数据缺失、不详细的文献;②实验研究、个案报道、经验总结、理论探讨、综述、摘要、无对照的临床试验等研究类型文献等。

1.4 质量评价 阅读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由两名评价者参与并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1.0版),结合Jadad 3项5分制方法对纳入的资料进行评定。Jadad 3项5分制评分即: ①随机: 共2分,描述为随机得1分,有恰当的随机分配办法得1分; ②双盲: 共2分,描述为双盲得1分,有恰当的双盲实现方法得1分;③退出和失访:共1分,说明试验有无参加者退出情况得1分。0~2分为低质量文献,3~5分为高质量文献。

1.5 数据提取及统计分析 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3软件和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提取纳入文献的主要数据信息,包括发表年代、作者、研究对象、试验设计类型、随机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干预措施及结局指标等,采取双人核查录入的方式。评价指标为二分类资料时采用比值比(odds ratio,OR)表示;评价指标为连续性变量时采用加权均数差(WMD)或标准均数(SMD),两者均计算95%可信区间。采用Q检验分析纳入文献的异质性,当无统计学异质性时(12<50%,P>0.1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若I2>50%,P<0.1,则异质性存在,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若I2<50%,P>0.1,则同质性存在,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发表偏倚用漏斗图和Eggers检验进行评价,若检验对应的P>0.05,则说明研究不存在发表偏倚,反之则存在发表偏倚。

2 结果

2.1 纳入文献一般情况及质量评价 经检索,共检索出相关文献113篇,共纳入14篇文献,文献纳入流程见图1。经过筛选,共纳入符合条件的14项RCT,共1453例患者,全为中文文献。纳入文献普遍质量不高,其中4项研究[4,5,7,14]描述具体随机方法,其余研究仅提及随机字样,未描述具体随机方法;0项研究提及退出及失访;0项研究提及双盲或盲法。各研究均比较了治疗组及对照组的基线资料,显示无显著差异,基本情况见表1。

2.2 Meta分析

2.2.1 中医护理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分析 14项研究中,共10项研究有比较了中医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疗效,以总有效率(痊愈/治愈/基本恢复,显效/显著进步,有效稍进步)、无效(无变化+恶化/未愈)判断指标,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08,I2=41%),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OR值为4.22, 95%可信区间为(2.93, 6.08),菱形位于中间线的右侧,经Z检验,Z=7.76,P<0.00001,中医护理组和常规护理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即中医护理干预组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图2。

2.2.2 中医护理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分析 4篇文献比较了中药护理组与对照组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运动功能障碍恢复得分,各研究间有统计学异质性(P<0.0001,I2=87%),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医护理组的运动障碍恢复得分高于对照组(WMD=11.56,95%CI(3.85,19.26),P=0.003),即中医护理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运动障碍的改善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治疗的对照组,见图3。

2.2.3 中医护理对中风后遗症患者抑郁症的疗效分析 2篇文献比较了中医护理组和对照组中风后遗症患者抑郁症康复情况,各研究间有统计学异质性(P=0.96,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医护理治疗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抑郁症的康复疗效比单纯的对照组要好(WMD=-6.95,95%CI(-8.94,-4.96),P<0.00001),见图4。

2.2.4 中医护理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疼痛减轻疗效分析 2篇文献比较了中医护理组和对照组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疼痛缓解程度,各研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3,I2=8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医护理组比对照组更能减轻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疼痛感(SMD=-2.03,95%CI(-2.80,-1.26),P<0.00001),见图5。

2.2.5中医护理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生活行为能力的改善情况 2篇文献比较了中医护理组和对照组中风后遗症患者生活行为能力的改善情况和生活质量,各研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001,I2=10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医护理组比对照组更能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生活质量(WMD=12.54,95%CI(2.60,22.48),P=0.01),见图6。

2.3 敏感性分析 本研究通过每次剔除一组数据后,计算剩余文献的结果来评价单个研究对总的结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剔除一个研究后总的结果变化较小并且结论并未发生变化,说明研究结果整体稳定性较好。

2.4 发表偏倚检验 通过漏斗图和Eggers检验评价潜在的发表偏倚。漏斗图显示所有的点显示没有明显的不对称,所有的Eggers检验对应的P均大于0.05(中医护理干预治疗和常规护理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疗效分析的P=0.993;中医护理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分析的P=0.356),即漏斗图和Eggers检验结果均显示发表偏倚没有统计学差异,见图7。

3 讨论

3.1 中风后遗症的治疗现状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中风的抢救成功率逐年增加,然而中风后遗症也不断增多成为临床中常见并发症,如三偏症状,言语、吞咽、日常活动能力和大小便障碍等,使得中风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加重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18]。发生中风后遗症的主要原因是神经系统受到损伤,造成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早期的康复训练,可以促进脑中风后中枢神经系统部分神经元的再生,从而使各种功能可得到恢复或改善,而传统医学也是运用这一原理,以早期肢体功能训练为主,可以防治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有利于加快肢体恢复的速度和改善恢复的程度[19]。中风后遗症的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给患者及其家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了长期的挑战和打击,迫切需要明显减缓中风后遗症的综合护理手段。

3.2 中医护理的优势 有研究发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中医整体护理,针对辨证施护具体的证型,有利于缩短疗程,达到促进肢体和语言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预防或减轻并发症等目的[11]。本研究针对中医护理结合常规护理治疗与单纯常规护理治疗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疗效作了一个系统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医护理干预组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总有效率优于单纯常规治疗组。虽然在大量的中医护理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文献中,共14篇纳入Meta分析中,仅10篇文献能纳入该疗效分析中,即可供于此研究的文献数量有限,但是可以得到中医护理干预治疗是有利于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康复的这一信息。

另外,中风患者偏瘫致残的可能性极高,这也会引起精神心理的残障,易出现抑郁情绪,也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7]。本研究显示,中医护理干预治疗能促进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行为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优于单纯常规护理的干预措施。

3.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本研究所纳入14篇文献质量均不高,文献的研究设计严谨性不够,降低了该Meta分析结论的可靠性。其体现在:①多数研究未能体现研究随机分组方法,随机分配方案未做到正确的随机分组和分配隐藏;②在评价指标方面,使用方法大多采用观察记录法和多种评分表,尤其是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方法不统一,容易造成研究的測量偏倚,导致结果可靠性下降,且在14篇文献中阳性结果几乎均有利于中医护理干预治疗,虽然不存在发表偏倚问题,但会降低研究结果可信度;③多数研究是否采用盲法尚不明确,需进行设计合理、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验证。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干预治疗结合常规护理治疗比单纯的常规护理治疗更能有助于恢复中风后遗症患者运动功能、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发生等。因此,在常规护理治疗的基础上,若能结合中医护理的多种疗法,将大大提高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生活行为能力和提高其生活质量等,有利于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贾春华.一种以身体经验感知为基础形成的理论——以“六淫”中的风为例分析中医病因的隐喻特征[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1,13(1):47-51.

[2]馬长生. 脑卒中是一种可以高度预防的脑病[J].药物与人,2008,21(1):5-7.

[3]李振卿,杨方芳.浅论偏瘫的中医康复治疗[J].四川中医,2008,27(8):26-27.

[4]姚秋丽,邬继红,郑萍.点穴方法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抑郁症状的康复效果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5(10):716-720.

[5]胡玉芳.耳穴贴压对早期中风偏瘫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J].新中医,2013,45(11):187-188.

[6]刘冰,郑晓蕾,刘春芬.十二井穴按摩与康复联合治疗中风偏瘫肓痛31例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民间疗法,2014,22(11):38-39.

[7]汪小冬,蔡俊萍,张雅丽.消胀散巴布剂外敷神阙穴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3,20(7B):59-60.

[8]梁茜茜,吴舸.穴位按摩护理技术应用于中风偏瘫康复中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53.

[9]戴敏.穴位注射应用于中风偏瘫康复的临床护理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4,7(4A):124.

[10]李祥.中药涂擦、按摩中医护理技术干预中风后遗症122例疗效观察[J].中医中药,2013,(5):407.

[11]周多艳.中医护理对促进中风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J].康复护理,2012,(8) :40-41.

[12]张瑛.中医护理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疼痛40例[J].中国中医药,2013,20(11):126-127.

[13]朱诗林.中医护理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疼痛疗效分析[J].中医中药,2012,9(15):153-154.

[14]高晓梅.中医护理对中风偏瘫患者康复的效果分析[J].四川中医,2014,32(10):175-176.

[15]李福红.中医护理干预中风后尿潴留3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3,35(12):1891-1892.

[16]汤晓莉,王梅.中医康复配合心理疏导治疗中风恢复期40例[J].陕西中医,2014,35(6):662.

[17]郭雪梅.综合运用中医护理技术对中风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J].临床护理,2012,25(10):110-111.

[18]陈云,余桂香,闫拥华.中医外治法配合护理干预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2,34(11):53.

[19]付娟,罗婷,张薇.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4):2999-3000.

(收稿日期:2015.12.29)

作者:袁爱林 王身林

第4篇:中风的中医护理查房

护理查房 中风的护理

一、时间:2013年6月21日16时

二、地点:六楼会议室

三、主持人:李萨科护士长

四、参加人员:李萨(护理部科护士长)张季(护理部干事)各科护士长及1-2名护理骨干

五、查房内容:中风的护理 主讲人:内二科主管护师余微

李萨科护士长:今天是护理部组织护理查房,查房内容为:中风的护理,通过查房提高大家对中风认识的同时,对本病的护理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现在请内二科主管护师余微介绍病人病情,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

(一)概述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脑血管疾病是目前人类三大死因之一,全球每年有460万人死于脑中风(又称脑卒中),中国每年死于脑中风者有160万之众,脑中风包括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二者的比例为6:1。缺血性中风又包括短暂脑缺血发作(TIA)、脑血栓和脑栓塞,后两者在临床上有时不易区分,故统称为脑梗塞。

脑梗塞的主要因素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体重超重、高脂血症、喜食肥肉,许多病人有家族史。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

1、非栓塞性脑梗塞的病因有:

(1)动脉硬化症在动脉血管壁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基础上形成血栓。

(2)动脉炎脑动脉炎症性改变多可使血管壁发生改变,管腔狭窄而形成血栓。

(3)高血压可引起动脉壁的透明变性,动脉内膜破裂,使血小板易于附着和集聚而形成血栓。 (4)血液病红细胞增多症等易发生血栓。

(5)机械压迫脑血管的外面受附近肿瘤等因素的压迫,可以出现血管闭塞的改变。

2、栓塞性的脑梗塞的病因常是血流带进颅内的固体、液体、或气体栓子将某一支脑血管堵塞。主要为心源性与非心源性两类:

(1)心源性一般发生在心脏病的基础上。病变的内膜上由于炎症结成赘生物,脱落后随血循入颅发生脑栓塞。诸如风心病、心肌梗塞、先天性心脏病、心脏肿瘤、心脏手术等都易造成栓子脱落。尤其这些心脏病,出现房颤时更易将栓子脱落,均可造成脑栓塞。

(2)非心源性气栓塞、长骨骨折时的脂肪栓塞、肺静脉栓塞、脑静脉栓塞都是非心源性脑栓塞的原因。有的查不到栓子的来源称为来源不明的脑梗塞。

3、先兆症状

脑梗塞的病人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有的病人一觉醒来,发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流口水,吃东西掉饭粒,举不动筷子,这就是发生了脑梗塞,常使人猝不及防。只有部分病人发病前有肢体麻木感,说话不清,一过性眼前发黑,头晕或眩晕,恶心,血压波动(可以升高或偏低)等短暂脑缺血的症状。这些先兆症状一般很轻微,持续时间短暂,常常被人忽视 。

4、中医的认识及治疗

本病中医称中风,由于发病后一般意识清楚,因此多属中风中经络。关于中风的病因学说,唐宋以前多以“外风”学说为主,以“内虚邪中”立论,如《金匮要略》认为:络脉空虚,风邪乘虚入中。唐宋以后,特别是金元时期,突出以“内风”立论,可谓中风病因学说上的一大转折。如刘河间力主“心火暴盛”;李东垣认为“正气自虚”,朱丹溪主张“湿痰生热”;王履从病因学角度归类提出“真中”、“类中”,其中有外邪侵袭而引发者称为真中,无外邪侵袭而发病者称为类中。张景岳又倡导“非风”之说,提出“内伤积损”的论点 。 中医辨证及证属 患者老年女性,年老体虚,脉络易侵,口齿不清,肢体不灵,舌质暗淡,舌苔薄,脉弦滑。属中风范畴,四诊合参辨证为肝肾阴虚之证。病位在左脑,病性属本虚标实。 证属:肝阳上亢

(二)简要病史:

患者李莉,5床,女,71岁,因“右侧肢体乏力,颤抖伴小便失禁1+天”入院于2012年8月14日,1+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乏力,颤抖伴小便失禁。主要表现为右侧上下肢乏力,右上肢不自主颤抖,吞咽困难,小便失禁,头昏不适,无神志不清,无头痛呕吐,偶有咯痰流涕,遂来我院诊治。头颅CT示:双侧基底节区多发性脑梗塞改变。胸部CT示:肺气肿伴双肺感染征象 ,右肺中叶不张。

查体:患者神清神萎,面色少华,步态不稳,扶入病房,舌质暗淡,舌苔薄白,脉弦滑;颈软,颈阻

(一),口角左歪,伸舌右偏,咽部略充血,桶状胸,双肺呼吸音稍粗,可闻及散在少许湿罗音。测T36.3C,P62次/分,R18次/分,BP144/64mmHg;神经系统检查:右侧上肢肌力Ⅲ级,右下肢肌力Ⅲ级,肌张力不高,病理征(-),既往糖尿病史10+年。

(三)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中风病、中经络、风痰淤血、痹阻脉络

西医诊断:

1、双侧基底节区脑梗死、2型糖尿病、

3、肺气肿伴双肺感染

4、继发性癫痫

(四)治疗方案:

1、西医治疗:A扩血管、营养脑细胞、B降糖 优泌林、C抗感染 头孢替唑

2、中医治疗:活血化瘀,化痰通络

(五)护理评估:

患者属城镇居民,家中经济条件较好,子女孝顺,家属渴望治愈患者的愿望非常强烈,患者对所患疾病的预后担忧,对护理工作要求高。但患者年龄大,病情重。

(六)主要护理诊断:

1、躯体移动障碍,自理缺陷—与脑血栓损伤神经引起偏瘫,肢体无力,颤抖有关

2、排尿异常—与小便失禁有关。

3、营养失调—与摄入困难有关。

4、皮肤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有关。

5、低效性呼吸形态与肺通气/肺换气功能障碍有关。

6、坠床受伤的危险—与肢体乏力颤抖有关。

7、窒息的危险—与继发性癫痫和吞咽困难有关。

8、知识缺乏—与对疾病不了解有关。

9、潜在并发症脑疝、压疮、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消化道出血等。

(七)护理目标:

1、病人躯体活动能力增强

2、排尿得到改善

3、病人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

4、无皮肤受损、褥疮、坠床及窒息的出现

5、恢复正常的呼吸形态

6、无相关并发症发生

7、对疾病有一定了解

(八)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措施

(1)病室要清洁,安静,光线柔和,空气新鲜。良好的休养环境,病人精神愉快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食欲及各器官的功能。

(2)供给足够的水分,宜食清淡易消化,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对胃肠功能低下者注意少食多餐,提高每餐质量。必要时鼻饲饮食,做好口腔清洁的护理。

(3)定时加服饮料,热开水,少饮茶及咖啡,戒烟酒。

(4)该病人尿失禁,但病人及家属都不愿行导尿,故应注意会阴部的清洁卫生,协助勤换尿布,每次便后应用温水清洗干净,擦干并扑上爽身粉。 (5)病人运动,感觉障碍,局部血液循环差,注意皮肤护理。减少和避免压迫,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每1-2小时翻身,排背,按摩受压部位,可用红花酒按摩,改善循环,防止压创发生。

(6)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注意防止烫伤发生。

(7)保持呼吸道通畅。该病人意识清楚,翻身排背同时鼓励咳痰可配合雾化吸入,预防肺炎发生。 (8)注意观察病人瘫痪肢体力量是否逐渐变小甚至完全不能活动,精神状态如何,如发现病人嗜睡、精神萎靡,要立即通知医生。

2、饮食护理

(1)患者的饮食要减少脂肪量和热量。多增加一些不饱和脂肪酸,但是在烹饪的时候可以适量的放点豆油、花生油以及玉米油等;

(2)还应该限制糖类和含糖量较高的一席食物,如:奶油蛋糕、糖果以及含糖饮料等,体内的糖会转化成脂肪,并在体内蓄积,仍然会增加体重、血糖、血脂及血液粘滞度,对脑血栓的恢复极为不利;

(3)还应该减少食用盐的食用,患者的饮食应以低盐为主,最好不要吃一些咸菜等食物;

(4)但是患者可以多吃西黑木耳、豆腐豆干。西红柿、大蒜、洋葱、芹菜等食物,这些食物都非常有利于患者的治疗;

(5)吞咽困难是由于主管吞咽的肌肉瘫痪引起。病人在吃饭,尤其是喝水时出现呛咳,甚至食物从口鼻处喷出。此时要注意不能勉强让病人进食水或药物。对轻型 病人可让其进食粘稠食物,如稠粥、软饭等。将蔬菜、肉末等副食煮烂切碎拌在饭里,避免过稀过干的食物,这样容易被吞下。口服药物如无禁忌,可研碎后拌在食 物里。

3、用药护理:

(1)优泌林IH时注意患者血糖的监测,观察患者有无低血糖出现,严格胰岛素注射要求。

(2)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 (3)耳穴压豆 肝 脾 肾 内分泌 (4)穴位注射 足三里 曲池

4、情志护理

患者语言不利,手足拘挛行动不方便,生活不能自理,情绪可能有悲观,担心不能恢复正常的功能,所以医护人员要耐心细致地做好病人的生活护理,态度和蔼,做好开导思想工作,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多与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其了解该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的客观规律,保持平静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多与大家交流,减轻精神压力,主动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健康指导:从以下三方面做健康指导:

(1)情志护理:Ⅰ多与病人接触交流,了解其情志动态情绪,鼓励家属多探视;Ⅱ向病人解释所患疾病的性质、预后、治疗方案及目的,消除紧张情绪,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饮食指导:Ⅰ指导病人低盐、低胆固醇、适量碳水化合物,丰富维生素饮食。Ⅱ控制总热量,饮食要有规律,切忌暴饮暴食或过分饥饿。 (3)休息活动指导:Ⅰ急性期卧床休息,应取平卧位,注意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臵并适当被动运动患肢与关节。Ⅱ病情稳定后,应尽早进行床上,床边及下床活动,主动运动患肢。

(九)效果评价

1、该患者及家属对疾病有一定认识,能讲述该疾病的预后及康复锻炼知识,

2、患者饮食能基本掌握。

3、患者情志平和,乐观,积极配合治疗。

4、住院期间,患者皮肤完好无损,无压疮坠床发生。

5、患者无窒息无低血糖发生。

6、住院期间,血糖控制良好。

李萨科护士长:通过余微老师细致讲解,大家对中风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特别是中医护理有一定的了解,现请大家补充发言:

高莉(内二科护士长)正确拍背促进排痰:五指并拢,并形成一空心掌然后就从外向内,从下往上的拍。双手叩击法,效果不错,患者侧卧或者俯卧位,顺序与单手一样:由外向内,由下向上,双手交替叩背。如果患者痰液粘稠配合雾化吸入,效果更好。

张晓林(针灸科护士长)该病人使用了阿斯匹林,在用药期间我们应观察

1、病人是否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便血情况;

2、注意观察是否有皮肤出血情况;

3、注重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如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或哮喘。

4、长期服用定期查肾功能;

5、年老体弱老年病,应尽量避免使用。

喻易(内二科主管护师)根据肌力的情况,一般均将肌力分为以下六级: 0级:完全瘫痪,不能作任何自由运动。Ⅰ级:可见肌肉轻微收缩。Ⅱ级: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Ⅲ级: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吸收力,能抬离床面。Ⅳ级:肢体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Ⅴ级:肌力正常,运动自如。

韩乐(儿科护士长)对该患者要特别注意翻身的正确良姿势,防止压疮,预防患肢痉挛水肿。体位护理的注意事项:

1、床应放平,床头不得抬高。避免半卧位,以防止增加躯干屈曲伴下肢伸直。

2、手中不应放臵任何东西,使患者的手张开。患者休息时,不能让手处于抗重力体位。

3、不要在足底放臵任何坚硬的物体,以减不必要的伸肌模式的反射活动,避免肌张力高。

绪梅(内一科护士长)脑梗塞的家庭护理

1、当患者在急性发作时,可以让患者平卧,头高在30度左右,不管用什么方法要把患者及时的送往附近的医院,以免延误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再上车后患者出现呕吐的现象,可以将头转向一边,以免呕吐的饿食物吸入肺部。

2、临床上脑梗塞患者都合并法有糖尿病或者是肥胖症,但是如果发生脑梗塞就会出现半身不遂的症状,因此,患者如果长时间卧床,就会出现褥疮或者是皮肤溃烂,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患者要用温水定时的擦拭身体。患者如果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还要及时的勤换尿布,然后再用温水洗干净,并擦上爽身粉。

3、患者如果出现吞噬困难的症状,应在医生的配合下给脑梗塞患者吃些米汤、牛奶以及蔬菜汁等半流质的食物。

4、脑梗塞的护理之家庭护理还包括,脑梗塞患者如果出现了异常情况,应及时的报告医务人员,以免病情严重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

李理(内二科护师)脑梗塞患者一般都有肢体偏瘫现象,那么我们应该做好脑梗塞患者在急性期、恢复期的肢体功能锻炼:(1)急性期:预防关节弯缩,变形及废用性肌萎缩。Ⅰ保持各关节功能位臵。如:肩关节,肘关节,手指各关节等的屈、伸、外展、旋内及环绕活动,不可用力过大,防止扭伤或骨折。Ⅱ经常翻身变动体位。指导病人每2小时翻身一次。Ⅲ床上被动运动。如:教会病人以健手为着力点,健肢为支点在床上进行上下移行。(2)恢复期:Ⅰ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运动练习。如:捡豆子、拨算珠、书法等。Ⅱ指导患者站立练习:如教病人收腹,挺胸,抬头,放松肩,颈部肌肉。Ⅲ指导患者行走练习。如:伸髋曲膝,上下楼梯练习,重心转移练习等

孔丽琳(内二科护师)该患者神志清楚,中医属中经络;如有神志改变,中医则属中脏腑。

李华(内二科护师)家人和患者在康复锻炼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康复治疗开始得越早越好。在住院期间就应该开始康复训练。病情刚一稳定,在康复医生的指导下,练习翻身、坐起、站立、走路,为以后的功能康复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避免了偏瘫病人肢体障碍的许多不良姿态。

2、帮助病人建立信心,早日投入康复训练。脑梗塞病人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感情脆弱。发病初期常常因自己由一个正常人突然变成了残疾人而悲观失望。 坚持锻炼,持之以恒是战胜疾病的关键。再好的医生,再好的条件都是战胜疾病的外部条件。要使疾病很快的康复还需要患者自己不懈努力。在医生指导下,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锻炼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3、避免在康复锻炼中偏重多练某些部位,而忽视锻炼其它部位,要全面兼顾各关节,肌肉,及各种不同功能。

4、可做一些康复锻炼记录,并时常加以比较、分析和研究。从中总结本人对哪个动作反应较好或较差,哪段锻炼期间进步较快或较慢。从中得出改进锻炼的有效办法,以鼓舞自己坚持锻炼,不断进步。

李萨(护理部科护士长)总结:此次护理查房准备充分,全面并应用了许多中医知识。诊断明确,详细,护理措施到位,大家发言积极主动,通过查房,大家对中风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护理诊断及措施,预防并发症等有了全面的了解,促进了专科护理理论水平的提高。

第5篇:中风病人的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病人的中医护理常规

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诱因等所致。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脑,涉及肝肾。脑血管意外可参照本病护理。

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2、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状况。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风火蔽窍、痰火闭窍、痰湿蔽窍、元气衰败之中脏腑证;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之中经络证。

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若呕吐、流涎较多者,可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发生窒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保护。

3)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保持肢体功能位置。

4)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5)伴神昏者参照神昏护理。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中风病人的中医护理常规

1)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四肢活动等情况。

2)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3、给药护理

1)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

2)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

3)及时记录服至宝丹、牛黄清醒丸、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的时间,神志清醒后立即报告医师。

4)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

2)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以保持营养。

5、情志护理

1)中风患者多为心火暴盛,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解除患者的恐惧、急躁等情绪,避免不良刺激。

2)对神志清醒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积极治疗。

6、临证(症)施护

1)高热者,头部给予冰袋冷敷。

2)元气衰败者,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

2中风病人的中医护理常规

肢冷、脉微欲绝时,遵医嘱艾灸等救治。

3)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虚者加艾灸,必要时遵医嘱行留置导尿。

4)便秘者,遵医嘱给予通便中药内服。

健康指导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恼怒、情志过激而使疾病再度复发。

2、生活起居有常,避免过劳,适当休息。随天气变化增减衣被,注意保暖。

3、饮食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为宜,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品,不宜过饱,忌食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

4、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再发脑出血。经常食用含纤维素多的新鲜蔬菜、水果,以润肠通便。

5、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注意血压的变化,定期到医院复查。

6、根据自身的情况,适当参加锻炼,加强肢体功能活动。 辨证施护

临床上常将中风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大类。中经络者一般无神志改变而病轻,中脏腑常有神志不清而病重。(1)中经络:大部分患者神志清楚,少数患者有轻度的意识障碍。证见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口角流涎,半身不遂,舌质红,苔白腻,脉弦细。(2)中脏腑:根据正邪情况有闭证和脱证之分。①闭证:邪闭于内,以痰浊为主,为实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禁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可见气粗,鼻鼾,痰鸣。舌苔黄腻,

3中风病人的中医护理常规

脉弦滑数;②脱证:气脱于外,以正气外脱为主,为虚证。突然昏迷,面色苍白,目合口张,手撒汗多,遗尿,四肢厥冷,舌痿,脉细弱或微欲绝。 1 中经格

(1)因正气不足,络脉空虚,风邪得以乘虚而入,引动痰湿流窜经络,至经络闭阻,气血流行不畅。证见肌肤不仁,手足麻木,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甚者半身不遂,舌苔白腻,脉浮滑。

治则:祛风通络,调和营卫。

(2)肾阴亏损,风火上亢。症见头痛,眩晕耳鸣,突发性口眼歪斜,语言不利,手足麻木,舌苔红或黄,脉弦洪大。

治则:平肝潜阳,化痰通络。

护理:①中经络者,神志尚清醒,或仅发生短时间轻度昏迷,但患者仍有紧张,恐惧心理,担心病情进一步发展,故应劝慰患者安心治疗,并且避免一切精神因素的刺激。 ②病室安静、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 ③注意勿使风直吹患者,可用屏风遮挡 ④口眼歪斜时,针刺的穴位有风池、太阳、下关、颊车、地仓、阳白、鱼腰等。 ⑤如患者口角流涎不严重,可给予一般饮食,但应忌食公鸡肉。因鸡属风禽,尤其是公鸡,有动风之虑,故慎用。 ⑥指导患者适当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以使其精神愉快,尽早康复。 2 中脏腑

中脏腑分闭证,脱证。闭证宜开,脱证宜固,也是中医治疗常规。中脏腑多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为特征。

4中风病人的中医护理常规

2.1 闭证

分“阳闭”、“阴闭”。“阳闭”由肝阳暴涨,阳亢风动,气血上逆,痰火壅盛,清窍闭塞,症见突然昏仆,牙关紧闭,面赤气粗,两手握固,舌苔黄腻,脉弦大而数。“阴闭”由风痰偏盛,上壅清窍,神志闭塞,其证静而不烦,面白唇紫,四肢不温,舌苔白滑腻,脉沉迟。

治则:宜先开窍醒脑,再以平肝潜阳、熄风豁痰等法。 2.2 脱证

元气衰微,阴阳离决,症见四肢逆冷,汗出痰壅,面赤如妆,脉浮大无根,或沉虚欲绝。

治则:益气回阳,或滋阴养血、引火归元等宜固元气。 护理:①因病情变化迅速,而且多种因素均可引起发病,临床表现比较复杂,需密切观察病情,注意其变化趋势,掌握病情变化的关键,为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不失时机地进行抢救和治疗。 ②中脏腑者,多有不同程度的昏迷,昏迷的深度及持续单与病情轻重密切相关。一般持续昏迷者,多预后不良。还应注意患者瞳孔的改变和其它精神症状,如果患侧瞳孔由大变小,或两侧瞳不等大,或患者出现项背强直、抽搐、面赤、鼻鼾、烦躁不安等症状,说明病情加重;如果患者表现为静卧不语、昏迷加深、手足逆冷,应警惕由闭证转为脱症。 ③观察呼吸情况,患者常因痰涎壅盛而引起呼吸道阻塞,或出现呼吸不畅,呼吸时有间歇,喉中痰鸣辘辘等症状,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异物,防止发生意外,出现呼吸衰竭,危及生命。 ④中脏腑而致昏迷者,伴有喷射状呕吐,应注意观察呕吐物中有无紫黑色血块或呈大口吐血,若有上述情况,并出现呃逆、抽搐、高热等,是为凶兆,应立即

5中风病人的中医护理常规

通知医生,并做好抢救前准备工作。⑤按病情和证型分配床位,急重患者住单间病房,室内应务有吸痰器、血压计,心电图机等抢救物品,必要时设特护。阳闭患者的居室需要安静、凉爽、光线偏暗、温度不宜过高,注意避免对流风;脱证患者的病室应温暖、安静、空气新鲜,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注意定时做好病室消毒,必要时控制探视。 ⑥中风初起不宜过多、过猛地搬动患者,使其绝对卧床休息,做好基础护理,并做好防护工作,如加置床栏、设脚踏、备拐杖等。 ⑦阳闭患者出现高热时,可用冰袋冷敷;脱证患者四肢逆冷时设法保暖,可给患者人参汤频服。 ⑧对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应做好皮肤护理,预防褥疮的发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⑨饮食以清淡,少油腻、低糖、易消化的新鲜米面、蔬菜水果为主。中风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法给流食,如混合奶、米汤、果汁、豆浆、菜汤、藕粉等。 ⑩骤然中风昏迷时针刺人中、十宣、合谷、涌泉、丰隆、通里;脱证加艾灸气海、关元、膻中等穴。失语者针刺谦泉、哑门、绝骨、承浆、大椎。

6

第6篇:中医护理查房记录

组织部门:护理部 查房类型:业务查房 查房时间:2012年3月23日 查房目的:腰痛的护理

患者姓名:耿月英

性别:女

年龄:72岁

入院时间:2012年3月17日 诊断:中医:腰痛(肾阳亏虚)

西医:

1、腰椎间盘突出症

2、高血压 管床护士:田田 记录人:许小丽

参加人:李曼 岳丹 郭倩倩 谈芳芳 马坤豪 周小元 牛丽红 吴晓缺 丁晓医 吴俊华 陈利明

许小丽 刘玲霞

一、管床护士田田汇报病情

(一)病情简介: 现病史:患者,女,72岁,于2012年3月17日以“腰痛”为诊断入院,扶入病房。T:36.0℃,P:84次/分,R:21次/分,BP:130/88mmHg,神志清、精神差、形体适中,纳食可,夜眠差,小便正常,大便干。舌质暗淡,苔白,脉沉。现症见:腰痛,双下肢后外侧放射性疼痛、怕凉,以右侧为重,直立、久坐久行后加重,行约100米跛行。

辅助检查:腰椎正侧位片示腰椎退行性变,腰3椎体陈旧压缩性骨折;腰椎CT示腰椎退行性病变,L3-

4、L4-

5、L5-S1椎间盘突出;骨密度测定为严重骨质疏松。

既往史:子宫切除术20年,冠心病10年,高血压10年,重度骨质疏松5年,腰胸椎多节段压缩性骨折5年,右手腕骨折病史5年,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史5年。

社会家庭:患者家庭关系和睦,丈夫已故,子女孝顺,邻里关系良好,无不良嗜好。

(二)辨证施治

患者老年女性,肾气渐衰,气血不足,经络瘀阻,不通则痛,故腰痛。肝肾亏虚,精血不能濡养筋骨经脉,故下肢怕凉、疼痛。舌质暗淡,苔白,脉沉,皆为肾阳亏虚有寒之像。故此患者辩证为肾阳亏虚型腰痛。

诊疗计划:针灸推拿科二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卧硬板床休息,留陪护一人,活血化瘀、营养神经、补钙、壮腰健肾类药物的应用。中药塌渍、针灸、推拿疗法缓解腰腿痛麻症状。

(三)护理问题

1、焦虑:患者思虑较多,怕麻烦子女。

2、疼痛:肾气亏虚、瘀阻不通。

3、知识缺乏:对疾病的转归不了解、缺乏预防性保健知识。

4、便秘:脾肾阳虚,阳弱气微,传导无力,大肠推动力不足。

(四)护理措施

1、焦虑

(1)经常巡视病房,多与患者沟通,解除焦虑情绪;

(2)讲解有关本病的知识、用药知识、相关健康宣教知识,消除患者心理负担使其配 合治疗及护理。

(3)与患者子女沟通,闲暇时多陪伴患者。

2、疼痛

(1)遵医嘱中药塌渍每日一次。 (2)腰部保暖。 (3)遵医嘱使用止痛剂。

3、知识缺乏

(1)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讲解生活中不良姿势与本病是关系。 (2)根据病情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

4、便秘

(1)辨证施膳:易食温补肾阳类食物,如枸杞、羊肉、当归煲汤饮用。忌肥甘油腻之品。

(2)低脂低盐饮食,多食含钙丰富及粗纤维食物如芹菜、韭菜等,多饮水。

(五)效果评价

患者焦虑症状减轻,腰疼及双下肢疼痛减轻,对疾病有一定的认识,能进行功能锻炼,大便通畅。

二、讨论

1、李曼:患者便秘,可指导患者每日顺时针按摩腹部1-2次,每次5-10分钟。还可多食香蕉等食物。

2、岳丹:患者对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不深入,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宣教知识应简洁易懂,让患者明白发病原因及治疗目的;应嘱患者走路时小心谨慎,避免桌角等碰伤,晚上上厕所及做治疗时应加强陪护。

3、郭倩倩:病室及卫生间地板应保持干燥,夜间保持灯光明亮,睡前要协助患者上厕所。

4、谈芳芳:由于肾阳亏虚加之近日气温较低,食用水果前要注意加温。

5、马坤豪:患者年龄大且有心血管疾病,输液时要注意滴速。

6、周小元:下床活动佩戴腰围,勿弯腰负重。教患者坐、站及拿物品的正确姿势。

7、牛丽红:床上翻身或陪护不在身边时,护士要加强巡视,加床档防坠床。

8、吴晓缺护士长:患者年老体弱,塌渍治疗时要注意保暖,夜间避免受风寒;老人怕

麻烦子女,应多讲一些儿女尽孝应理所当然方面的知识,促使病人释怀。

9、丁晓医护士长:

(1)在膳食指导方面,患者肾阳虚,有冠心病病史,故寒凉类水果及动物肝脏不易多食,可食用桂圆等温肾阳之物。

(2)患者年龄大,皮肤敏感度下降,塌渍时应防止烫伤。

(3)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并注意循序渐进。要逐渐减少佩戴腰围的时间,防止肌肉萎缩。

三、护理部主任刘玲霞总结:

在查房过程中,大家讨论的很热烈,说明大家在查房前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值得表扬。以下问题仍要注意:

1、通过查看病人,了解到其对疾病的发病原因及转归不清楚。因此入院时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病人进行疾病介绍。

2、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时,要让病人知道为什么要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这样病人才能接受。

3、服中药汤剂要在两餐之间,温服。

4、病人有冠心病病史,不宜多吃动物肝、肾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5、防跌倒措施:如保持病室地板干燥、灯光明亮,嘱病人动作缓慢,穿防滑鞋等至关重要。

此次中医护理查房不仅可以促进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也使病人得到更细致的护理及照顾,形式很好。下一步要加强对腰椎间盘解剖生理、病理知识的温故,尤其是新护士,对专科基本的解剖知识,要牢固掌握。责任护士要对查房过程中各位老师所提出的意见,认真归纳、总结,进一步优化护理措施。

第7篇:骨折病中医护理查房

2017年11月护理查房

欢迎大家来参加骨伤科护理查房,本次查房主要是围绕病种方案尝试的一次中医护理查房,查房目的是:1.掌握科室病种方案相关知识。2.了解责任护士中医辩证施护能力。3.评价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落实情况。 本次查房内容:

1.下面由刘匀汇报病例:

刘匀:40床,女性,XXX,70岁,住院号:156299

中医诊断:骨折病(气滞血瘀)因摔伤右髋关节致疼痛,活动受限2天,于2017年11月19日入院T:36℃

P:60 次/分

R:18 次/分 BP:114/73mmHg。

神志:有神

面色:淡黄

形态:右下肢活动受限

全身营养:良好

皮肤:正常

舌质:淡红

舌苔:薄白

语言:清楚

呼吸:如常

咳嗽:无

咳痰:无

异味:无

饮食:纳呆

睡眠:难入寐

口渴:正常

听力:正常

排尿:正常

排便:便秘

嗜好:无特殊

脉象:弦

血运温度:正常

感觉:右下肢疼痛

动脉搏动:正常

X线示:右股骨颈骨折,断端分离错位,股骨头旋转,大粗隆上移。入院后给予骨伤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普食,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于2017年11月21日08时在硬膜外麻下行右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麻醉满意,手术顺利,于11时安返病房。术后给予冷疗,耳穴压豆,艾灸,穴位按摩、蜡疗等行气活血止痛治疗。

2.病例汇报完整,下面由XXX说一下诊断依据

根据外伤右髋疼痛、舌脉本病属中医“ 骨折病”范畴。证为气滞血瘀,病位在骨,属实证。患者因外伤暴力作用于右髋,而致右髋骨断筋伤,骨断则其机体失其支撑,则活动不利,筋伤受损气血溢于脉外,积滞成淤,阻碍气血运行,不通则为疼痛。本病外伤史,结合DR及查体,可以明确诊断

3.请XXX回答一下骨折的药物治疗

本病病位在四肢。诊断为骨断筋伤,证属气滞血瘀。治当活血化瘀,接骨续筋,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四物汤补血和血,由当归、白芍、川芎、熟地组成,以补血而不滞血,和血而不伤血为特点,血瘀者可用之以补血,血瘀者可用之以行血,为治疗血病通用之方,多用于血虚而又血行不畅的疾病

4.我们了解了骨折的基本情况,下面评估一下病人看我们的辩证是不是符合的。下面由XXX评估病人。

进入病房,问候病人,做好相关解释,进行体检。四诊内容落实

“阿姨,您好!您今天怎么样?挺好的。还疼不疼?疼。昨晚睡得好不好?不太好。昨晚有点疼,睡不着。我来摸一下您的脉,我可以看一下您的舌苔吗?吃饭怎么样?吃得不太多。大便解了吗?还没有。我看一下您的腹部(摸腹部)小便通畅吗?通畅。我看一下您的伤口及双下肢,摸足趾皮肤,观察血运,足背动脉,皮肤温度色泽,谢谢阿姨配合” 汇报:

望诊:患者神志清,面色淡黄,形体正常,全身营养良好,,皮肤色泽正常,舌质淡,苔薄白. 闻诊:语言清楚,呼吸平稳,无咳嗽咳痰,无异味。

问诊:患者疼痛较重,夜难入寐,纳呆,便秘,听力正常,小便通畅无口渴不良嗜好。 切诊:脉弦,脘腹正常 ,足背动脉搏动正常,皮温感觉正常。

专科体检:患肢外展中立位,伤口敷料干燥,右髋关节轻度肿胀

5.该病人目前根据四诊的内容她的辩证是什么?请XXX来回顾一下骨折病的常见辨证 分型。

骨折病有气滞血瘀型与肝肾亏虚型两种。

气滞血瘀型:髋部疼痛、肿胀明显,关节活动受限,动则痛甚,舌质暗,苔薄白,脉弦,舌下络脉青紫。

肝肾亏虚型:髋部疼痛基本消失或是有隐痛,肿胀不明显,可轻微活动,但尚能负重行走,神疲乏力,潮热盗汗,失眠,腰膝酸软,舌质淡,胖嫩,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根据患者髋部疼痛,右髋部轻度肿胀,关节活动受限,舌质淡,苔薄白,脉弦可以确定 患者为气滞血瘀型。

6.中医的精髓就是辩证施护,那么证辩好了我们的施护内容有哪些呢? 由XXX对患者的辩证施护

髋部疼痛 : 骨折筋伤, 血脉破损, 血离经脉, 瘀积不散, 气滞血瘀,经络受阻所致。 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髋部活动、下肢感觉、运动情况。 2.体位护理:患肢制动并抬高15度,外展中立,以减轻疼痛。 3.做好腿部保暖,防止受凉。

4.指导病人学会放松技巧,分散病人的注意力。

5.遵医嘱腿部予冷疗、揿针(取穴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减轻疼痛。

6.遵医嘱使用耳针治疗,减轻疼痛。常用穴位:神门、交感、皮质下、肝、肾等。 效果评价:疼痛减轻 7.由XXX对患者的辩证施护

活动受限:骨断筋伤,则其机体失其支撑,则活动不利 1. 遵医嘱予小腿蜡疗,促进气血运行。 2. 遵医嘱予腰部中药封包,减轻腰部不适。

3.指导患者进行四肢关节主动运动及踝泵运动及下肢经络拍打,提高肌肉强度和耐力。 4.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生活料理。 5.遵医嘱给予通腑散穴位贴敷神阙天枢防便秘。 效果评价:患者舒适,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8.由XXX对患者的辩证施护

肢体肿胀: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血循失常,血溢 脉外,故而现局部肿胀 1.评估肿胀部位、程度以及伴随的症状,并做好记录。 2.抬高患肢,避免长时间行走。

3.协助患者由下而上按摩肿胀肢体,力度适中,增进患者舒适度,并询问感受。 4.肿胀肢体做好保暖,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踝关节、足趾的主动运动。 5.遵医嘱局部磁热疗法治疗,注意防止皮肤烫伤及损伤,观察治疗效果。 效果评价:患者右髋部肿胀减轻 9.由XXX对患者的辩证施护

夜难入寐:身有痛处 1.病室温湿度适宜。

2.患处予以冷疗,减轻疼痛。 3.遵医嘱服用安神药以宁心安神。

4.耳穴贴压,选心、肝、肾、神门、枕等穴。 5.饮食宜清淡,避免肥甘厚味辛辣之品。 效果评价:患者能安静睡眠 10.由XXX对患者的辩证施护 便秘:气滞血瘀致脏腑气血生化功能衰退。主要是中焦脾胃化源不足使气虚血虚。气

虚则大便传导无力;血虚则肠道失润,可致肠道干枯,排便困难而成。 血虚肠燥型:

1.患者应注意保暖,充分休息,以养心血。需注意病室温暖、安静,勿使受到突然刺激, 以免加重患者心悸、眩晕。

2.饮食以易消化,补益为主,如饴糖、大枣、花生、莲子、羊肉、甲鱼、海参、芝麻、 桑椹、荔枝等,并尽可能补充一些油脂。

3.大便时应选用坐坑,不宜用力过猛,防止因大便不下而引起虚脱;病情严重者,应有 人陪同,预防跌伤。

4.指导患者饮用有通便作用的饮料,如蜂蜜水,或用番叶3-6g泡水饮。

5.虚证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作腹部肌肉锻炼,以加强腹肌,有助于排便。 气虚不运证:

1.排便无力时可按摩腹部,在腹壁由右下腹顺结肠方向上、向左、向下推,反复按 摩10-15分钟。

2.可用温热疗法,如腹部热敷、艾灸、熨贴等。

3.鼓励适当锻炼,如做扩胸运动等,促使气血运行。 4.保持心情愉快,防止因气滞而加重病情。

5.大便难下时,勿蹲之过久,以预防中气下陷,必要时用开塞露或甘油栓注入肛门,或用液体石蜡30-50ml保留灌肠,以润肠通便。 效果评价:患者已解大便。 11.由XXX对患者的辩证施护

预防股肿:久卧,外伤后制动,气血运行滞缓,手术损伤筋脉,气血运行不畅,以致瘀血阻于络道,脉络滞塞不通,营血回流受阻溢于脉外,流注下肢而成。

1.指导患者戒烟戒酒,饮食宜清淡,忌食油腻辛辣之品。

2.抬高患肢;指导患者踝泵运动及股四头肌静力收缩运动;指导家属为双下肢进行向心

性按摩,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3.避免在下肢静脉穿刺。

4.遵医嘱予双下肢气压泵治疗。 5.遵医嘱予活血化瘀药物预防。

6.遵医嘱予活血通络止痛散穴位贴敷涌泉穴联合下肢经络拍打及艾灸。 7.密切观察四肢感觉运动情况,有无肿胀、疼痛尤其腓肠肌有无胀痛,当出现肢体麻木,肌力减弱时应立即报告医生。 效果评价:患者未发生股肿 12.由XXX对患者的辩证施护

纳呆:气滞血瘀致脏腑气血生化功能衰退 ,脾胃虚弱,胃肠功能紊乱 1.做好心理疏导,化解不良情绪。 2.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

3.穴位按摩,选足三里、阳陵泉、内关、脾俞、胃俞等穴位。 4艾灸,选穴气海、中脘、足三里等。

5.进食增加健脾利气的食物,如苹果、番茄、白萝卜、菠萝等,忌肥甘厚味,少食多餐。 效果评价:患者饮食正常 13.由XXX对患者的辩证施护

乏力自汗:骨断筋伤,受损气血溢于脉外,积滞成淤,气机不畅,气血亏虚,会形体失养,神疲乏力。

1.卧床休息,限制活动,减少探视。

2.加强巡视和生活护理,关闭门窗,及时更换衣物,做好患者安全防护。 3.遵医嘱艾灸,取神阙、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内关、神门、关元、气海等穴。

5.宜采用补血、养血、生血之法,补血气虚食品:乌骨鸡、黑芝麻、胡桃肉、龙眼肉、牛肉、鸡肉、猪肉。膳食方当归熟地乌骨鸡

:怀山百合莲子汤 。 效果评价:患者活动有耐力,无自汗现象 14.健康指导 生活起居

1.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平卧位,患肢外展中立位。 2.做好髋部保护,防止髋部受到外伤。

3. 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要注意持之以恒。主要锻炼方法有:踝泵 运动,股四头肌 等长收缩,腓肠肌收缩功能锻炼,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

(1)踝泵运动:膝关节伸直位,大腿前方绷紧,主动背屈踝关节至受限,做勾 脚的动作,然后主动向下屈踝关节至受限,做下踏的动作。各维持3〜5 秒,10〜15次/组,4〜6组/天。

(2)股四头肌等长收缩:

A方法:膝关节下垫软枕微屈位至20°左右,然后主动缓慢伸直小腿 并向上勾脚,维持约5〜10秒左右,再缓慢放下,如此重复,10—15次/ 组,4〜6组/天。

B方法:坐床边,屈膝关节,缓慢上抬至伸平并向上勾脚,维持约5〜 10秒左右再缓慢放下,如此重复,10〜15次/组,4〜6组/天。

4.穿跟脚的鞋,地面防滑,预防跌倒。 5.慎起居,防感冒。 饮食指导

1. 饮食宜进行气活血化瘀之品,如赤小豆、黑木耳、金 针菇、桃仁等。 2. 增加健脾利气的食物,如苹果、番茄、白萝卜、菠萝等

3. 补血气虚食品:乌骨鸡、黑芝麻、胡桃肉、龙眼肉、牛肉、鸡肉、猪肉 情志调理

1.了解患者的情绪,保持情绪平和神气清净。

2.用移情疗法,转移或改变患者的情绪和意志,舒畅气机、怡养心神。 3.疼痛时出现情绪烦躁,合理镇痛,安神静志,降低焦虑。 15.患者入院期间特色护理技术项目总结及创新(李慧)

16.护理难点:中医的病情观察 17. 本次中医护理查房梳理

第8篇:3月份中医护理查房记录

科室:康复科

主持人:徐星

报告人:陆蓉蓉 2012年03月22日

参加人:张婧 王冬香 祁琦 刑荣 患者姓名:陈言华 性别: 女 年龄: 65岁 床号: 20床 住院号: 201200522 诊断:中风 (肝肾亏虚证) 查房记录:

一、 病情介绍:患者头晕、言语不清伴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三月余,于2012年02月07日10时08分门诊拟中风收入院。入院时症见:神清,恶心呕吐多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发热恶寒,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活动不利,纳眠可,二便调,舌质淡、苔薄白,脉弦。入院时查T:36.4℃ P:72次/分 R:18次/分 BP:160/90mmhg。

中医诊断:中风 (肝肾亏虚证) 西医诊断:脑梗死后遗症

中医辨证:因患者饮食不节、劳逸失调、情志不畅而使肝失濡养、肾降失调所致。以头晕、恶心、呕吐、言语不清、肢体活动不利为主症,本证为肝肾亏虚证。

辅助检查:颅脑CT片示:左侧颅脑梗塞。 治疗原则:1.遵医嘱二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康复锻炼改善肢体活动,针灸理疗改善循环补益肝肾等治疗。

2.予穴位注射双足三里调节胃肠功能。

二、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

1、疼痛——与压迫神经有关

2、知识缺乏:缺乏控制诱发因素及疾病相关的知识

3、有摔倒的可能——体虚乏力

4、忧虑——与疼痛影响活动有关

三、中医护理措施:

1、疼痛:

(1)评估疼痛部位、性质、程度

(2)安慰病人,告知转移注意力以减轻疼痛的方法 (3)予普通针刺、电针、红外线治疗

(4)饮食宜清淡、素爽、易消化、富含营养,忌食辛辣 刺激及炙煿之品

2、知识缺乏:

(1) 给患者及家属讲解脑梗死症发作的诱发因素。 (2)保持良好的情绪,切忌恼怒,发火。 (3)预防起居劳累,生活要有规律。

(4)节制饮食,饮食不宜过量,戒烟限酒。

3、有摔倒的可能:

(1)起床、站立时动作宜慢

(2)穿平底软质防滑鞋,地面保持干燥清洁 (3)饮食宜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增强体质 (4)起床活动、康复理疗时有人在身边陪护

4、忧虑: (1)进行心理护理,缓解焦虑情绪 (2)督促患者每日针灸理疗 (3)介绍同病患友与其交流,“看到”病愈希望 (4)保持病室安静、整洁,床单元平整、干洁 (5)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四、健康宣教:

(1)畅情志

(2)注意休息,适当活动,避免劳累,

(3)督促患者每日针灸理疗及康复锻炼改善肢体活动 (4)合理膳食:多吃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

五、中医传统技术操作应用: 穴位注射:通过刺激腧穴,激发经络之气,调节脏腑功能,以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 部位:双足三里

六、护理评价:通过本次护理查房并到床旁进行护理措施的落实等方面的讨论,患者对责任护士及各班护士反应良好,对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宣教工作大部分能落实到位,但对专科知识的宣教指导方面落实不够,望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不断学习相关知识和新知识,应用于临床,落实到位,把优质护理落到实处。

七、查房小结:本次查房结合病历,针对腹痛患者的护理问题进行措施的拟定,并对责任护士工作给予评价。提出存在问题并督促改进。通过查房,对相应工作有所促进。

第9篇:中医中风住院病历

入 院 记 录

姓名:xxxxx 出生地:江西省新建县

性别:男 入院日期:2012年03月21日9时 年龄:68岁 记录日期:2012年03月21日11时 婚姻:已婚 发病节气:春分第二天 职业:无 病史陈述者:本人 可靠 民族:汉 住址:新建县xxxxx 主诉: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二月

现病史:患者于二月前无明显诱因感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头晕,无视物旋转,无恶心呕吐,送当地医院,当时测血压:200/100mmHg,查头颅CT示:脑干、右侧丘脑、双侧基底节及左侧小脑梗塞灶及软化灶。住院经活血溶栓、降压等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现仍有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为求进一步康复,故来本院就诊。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余年。无吸烟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传染病接触史否认手术、外伤、输血史,否认药物过敏及其他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其他情况:出生于原籍,无不良生活史,无疫水接触史及疫区生活史。22岁结婚,爱人及子女体健,家族遗传病史及先天性疾病史。

体 格 检 查

T :36.5℃ P :85次/分 R: 21次/分 BP:140/80mmHg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清,精神软。舌淡,苔白腻,脉弦。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颈软,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语颤音正常,双肺叩清音,心肺听诊无异常。伸舌基本居中,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无偏斜,悬雍垂基本居中,偏瘫步态,言语无明显障碍,左侧肌力Ⅴ级,右侧上肢肌力Ⅱ级,右侧下肢肌力Ⅳ-级,右上肢屈肌张力增高,右下肢伸肌张力增高,右膝腱反射亢进,双侧肢体浅感觉存在,右Babiski征阳性。

辅助检查:暂缺

初步诊断:

中医诊断:中风

气虚血滞,脉络瘀阻

姓名:xxxxx 性别:男 年龄:68岁 科别:中医科 床号:八床 住院号:2035

首 次 病 程 记 录

2012-03-21 09:00Am 患者xxxxx,男,68岁,农民,江西新建人,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二月2012年03月21日9时由门诊拟“中风”收我科住院治疗。

患者于二月前无明显诱因感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头晕,无视物旋转,无恶心呕吐,送当地医院,当时测血压:200/100mmHg,查头颅CT示:脑干、右侧丘脑、双侧基底节及左侧小脑梗塞灶及软化灶。住院经活血溶栓、降压等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现仍有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为求进一步康复,故来本院就诊。查体:T :36.5℃,P :85次/分,R: 21次/分,BP:140/80mmH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清,精神软。舌淡,苔白腻,脉弦。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颈软,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语颤音正常,双肺叩清音,心肺听诊无异常。伸舌基本居中,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无偏斜,悬雍垂基本居中,偏瘫步态,言语无明显障碍,左侧肌力Ⅴ级,右侧上肢肌力Ⅱ级,右侧下肢肌力Ⅳ-级,右上肢屈肌张力增高,右下肢伸肌张力增高,右膝腱反射亢进,双侧肢体浅感觉存在,右Babiski征阳性。

辅助检查:暂缺

辨病辨证依据:

中医辨病依据:根据患者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伸舌基本居中,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无偏斜,悬雍垂基本居中,偏瘫步态,左侧肌力Ⅴ级,右侧上肢肌力Ⅱ级,右侧下肢肌力Ⅳ-级,右上肢屈肌张力增高,右下肢伸肌张力增高,右膝腱反射亢进,双侧肢体浅感觉存在,右Babiski征阳性等,中医诊断为:中风。

中医辩证依据:根据患者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伸舌基本居中,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无偏斜,悬雍垂基本居中,偏瘫步态,左侧肌力Ⅴ级,右侧上肢肌力Ⅱ级,右侧下肢肌力Ⅳ-级,右上肢屈肌张力增高,右下肢伸肌张力增高,右膝腱反射亢进,双侧肢体浅感觉存在,右Babiski征阳性,舌淡,苔白腻,脉弦等,辩为:气虚血滞,脉络瘀阻。

病因病机分析:年老体衰,元气既虚,致气虚不能鼓动血脉运行,血行乏力,脉络不畅而形成气虚血瘀之证。瘀阻脑脉,则见半身不遂,肢体瘫软;血行不畅,经脉失养,故见肢体麻木;瘀血内停,气虚血不上荣故面色晄白;心脉失养,故心自悸动;气虚不摄,则自汗,短气乏力,舌淡,苔白腻,脉弦为气虚血瘀之象。

中医病证鉴别:1.中风与痉证 痉证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痉证之神昏多出现在抽搐之后,抽搐时间长,无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状。

2.中风与痿证 痿证可以有肢体瘫痪,活动无力等类似中风之表现,痿证一般起病缓慢,以双下肢瘫痪或四肢瘫痪,或肌肉萎缩,筋惕肉瞤多见,起病时无神昏。

姓名:xxxxx 性别:男 年龄:68岁 科别:中医科 床号:八床 住院号:2035

3.中风与痫证 痫症发作时起病急骤,突然昏仆倒地,但痫症为阵发性神志异常的疾病,卒发仆倒时常口中作声,如猪羊啼叫,四肢抽搐而口吐白沫;痫证之神昏多为时短暂,移时可自行苏醒,醒后一如常人,但可再发。

西医诊断依据:

(1)50岁以上。高血压病史10余年。

(2)临床症状: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头晕,无视物旋转,无恶心呕吐等。 (3)体征:BP:140/80mmHg (4)伸舌基本居中,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无偏斜,悬雍垂基本居中,偏瘫步态,言语无明显障碍,左侧肌力Ⅴ级,右侧上肢肌力Ⅱ级,右侧下肢肌力Ⅳ-级,右上肢屈肌张力增高,右下肢伸肌张力增高,右膝腱反射亢进,双侧肢体浅感觉存在,右Babiski征阳性。 西医鉴别诊断:本病需与脑出血相鉴别。脑出血常于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发作时常有反复呕吐,头痛和血压升高,病情进展迅速,常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和其他神经系统局灶症状。多有高血压病史,腰穿脑脊液多含血和压力增高。头部CT及MRI可明确诊断。 诊断:

中医诊断:中风

气虚血滞,脉络瘀阻

西医诊断:1.脑梗塞

2.高血压病一级

治则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黄芪30g 当归10g 赤白芍各20g 川芎10g 桃仁10g 红花6g 地龙10g 党参15g 鸡血藤30g 桑枝30g 桂枝10g 怀牛膝6g 独活10g 杜仲15g 桑寄生20g ×7剂 服法:水煎服,每日一剂,每次150ml,每日二次。

针灸:肩髃、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昆仑,平补平泻针法,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

推拿:治宜益气通络,推拿在脊柱两侧,患侧为主按揉,患肢肌肉以揉捏法为主,配合四肢关节的屈伸等运动,患侧上肢屈肌,下会伸肌为手法刺激重点,并用擦法刺激手足阳明经筋皮部为重点,手法宜轻柔,并可根据缪刺方式,在肢体健侧交叉取穴。隔天一次,十次为一疗程。

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

(2)降低颅内压,消除脑水肿。抗凝溶栓,扩张血管。 (3)其他对症手段。 辨证调护:

姓名:xxxxx 性别:男 年龄:68岁 科别:中医科 床号:八床 住院号:2035

(1)积极防治高血压。

(2)养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xxxxx 2012-X-XX 8Am xxxxx主任医师查房记录

今天查房,患者一般情况可,右侧肢体活动欠佳。查体:体温36.6℃,P :86次/分,R: 22次/分,BP:140/80mmHg,神清,心肺听诊无异常。伸舌基本居中,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无偏斜,悬雍垂基本居中,偏瘫步态,言语无明显障碍,左侧肌力Ⅴ级,右侧上肢肌力Ⅱ级,右侧下肢肌力Ⅳ-级,右上肢屈肌张力增高,右下肢伸肌张力增高,右膝腱反射亢进,双侧肢体浅感觉存在,右Babiski征阳性。食纳可,大小便正常,继续针灸上述穴位捻转治疗。

xxxxx 2012-X-XX 8Am xxxxx主任医师查房记录

患者一般情况可,右侧肢体活动欠佳。查体:体温36.1℃,P :86次/分,R: 22次/分,BP:140/80mmHg,神清,心肺听诊无异常。伸舌基本居中,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无偏斜,悬雍垂基本居中,偏瘫步态,言语无明显障碍,左侧肌力Ⅴ级,右侧上肢肌力Ⅱ级,右侧下肢肌力Ⅳ-级,右上肢屈肌张力增高,右下肢伸肌张力增高,右膝腱反射亢进,双侧肢体浅感觉存在,右Babiski征阳性。舌淡,苔白腻,脉弦。食纳可,大小便正常,继续针灸上述穴位捻转治疗。

xxxxx 2012-X-XX 8Am xxxxx主任医师查房记录

患者一般情况可,右侧肢体活动有所好转。查体:体温36.3℃,P :84次/分,R: 21次/分,BP:135/80mmHg,神清,心肺听诊无异常。伸舌基本居中,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无偏斜,悬雍垂基本居中,偏瘫步态,言语无明显障碍,左侧肌力Ⅴ级,右侧上肢肌力Ⅱ级,右侧下肢肌力Ⅳ-级,右上肢屈肌张力增高,右下肢伸肌张力增高,右膝腱反射亢进,双侧肢体浅感觉存在,右Babiski征阳性。舌淡,苔白腻,脉弦。食纳可,大小便正常,继续针灸上述穴位捻转治疗。 xxxxx

2012-X-XX 8Am xxxxx主任医师查房记录

患者一般情况可,右侧肢体活动基本好转,生活可基本自理。查体:体温36.4℃,P :82次/分,R: 20次/分,BP:135/75mmHg,神清,心肺听诊无异常。右侧上肢肌力可做抬举运动,手指收缩良好,下肢可做中度抬举运动,可抵抗少许阻力。舌淡红,苔白,脉弦滑。食纳可,大小便正常。患者要求出院。xxxxx主任医师查房后同意出院。出院诊断为:中医诊断:中风 气虚血滞,脉络瘀阻;西医诊断:1.脑梗塞,2.高血压病一级。瞩其积极防治高血压,养成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建议继续门诊针灸推拿治疗。 xxxxx

上一篇:加油安全操作规程下一篇:抢抓机遇砥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