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文化产业

2023-02-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济南文化产业

济南历史文化资源的赋存特征及产业化开发

[摘 要] 历史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实现途径。济南历史文化资源呈现出以城市为轴心的多圈层分布特征,不仅拥有独特而多元的资源体系,而且物化载体多有保留,在产业化开发方面具有文化认同感强、资源特色鲜明、便于总体开发等优势。济南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要以培养特色品牌核心竞争力、产品体系综合竞争力、文化产业规模竞争力为目标,形成特色化、综合化、规模化的产业化开发体系。

[关键词] 济南;历史文化资源;资源赋存特征;产业化开发;战略目标;开发原则

[

[文献标识码]A

[

近几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调整,文化产业日益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根据布迪厄、戴维思罗斯比等人的文化资本理论,文化资源构成了文化产业的前提和基础,文化产业发展实质上就是文化资源的资本化过程。[1]文化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独占性等特征,又是决定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重要因素。济南市拥有4600多年的文明史和2600多年的建成史,又是齐鲁文化的交汇地,泉水景观文化和名人名士文化交相辉映,其历史文化资源的独特性是非常明显的。为此,济南文化产业发展必须着眼于本地历史文化资源的赋存特征和开发优势,探索出各种有效的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推动文化产业做特、做优、做强。

一、济南历史文化资源的主要赋存特征

济南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一个以城市为轴心,以自然山水文化、传统建筑文化、城市园林文化、古迹遗存文化、多元宗教文化、名人名士文化、特色民间文化为主要脉络的历史文化资源体系,这些文化各有其文化价值,又彼此交融呼应,共同构成了济南历史文化资源的赋存特征。

(一)自然山水文化——城市文化的源头和自然基因

刘易斯·芒福德论及城市的起源与发展时,曾多次提到自然地理环境之于城市的意义。他指出,人类远在新石器文化尚未广泛形成村庄和城镇的时候,就已经懂得要选择那些有着流水终年不断的清泉、坚实的高地这样的地点来建设村庄和城镇了。[2]8论及希腊城市的形成时,芒福德又说,雅典卫城那些建筑物的美学力量和他们活动的源泉来自建筑物的底下,是那些巨大的山岩支撑了这些建筑物,使之成为了圣山,那些岩穴、那些山泉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后世那些宗庙和圣祠。[2]172显然,对众多城市来说,穿越其历史的长河,几乎都可以看到位于源头的那些大自然所赋予的基因。济南是一座发端于泉水的城市,其自然山水文化特色鲜明,在几千年的城市演进过程中,这些自然山水与城市生活交融,不仅成为济南历史文化的一部分,也构成了这座城市人文个性的自然基因。

首先,济南的泉水文化是构成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体系的核心要素。济南是一个泉池密布的城市,无论是城区本身还是城市周边地区,都有大量的泉池水系存在,泉水以及泉文化不仅决定了整个城市别具风格的山水意蕴,也孕育了城市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选择,使城市拥有了一种独具色彩的地域性文化氛围。在济南,无论作为自然生态文化的园林、山水、湖河,还是作为人文资源的城市民俗、名人遗迹、建筑风格等,都与泉文化有着深刻的渊源。正因为如此,有学者指出,济南是一座“由自然而达于人文”的城市。[3]这里所揭示的文化递进关系和文化交融特征,既解释了自然山水文化之于济南这座城市的源头意义,也阐明了济南历史文化资源构成的核心特征。

其次,济南的自然山水文化具有明显的以老城区为中心的多圈层分布特征,这是济南以老城区为中心的历史文化资源分布格局的自然根基。济南市的四大泉群、大明湖、各种泉池、河渠、园林大都分布于老城区中心地带;环绕于老城区外围的护城河、千佛山、小清河、黄河等,依次构成了城市自然山水体系的第二道文化景观带;城市周边地区则有章丘百脉泉泉群、洪范池泉群以及南部山区自然山水景观带,进一步显示出了自然山水文化以城区为中心的分布特征。文化如何分布首先是历史本身的一种自然选择的结果,愈是历史的、原生态的文化分布,愈具有文化回望的价值和意义。济南的特点就在于,经过数千年的选择,更多的自然山水文化留在了老城区中心,这种分布特征同时也就构成了济南历史文化资源的一种分布优势。

(二)传统建筑文化——城市文化的立体映像

关于建筑之于城市历史文化的意义,人们有各种界说和评价:建筑是石头的史书,是灵感的凝结、历史的注脚、文化在地平线上的侧影。[4]济南的传统建筑具有多样化文化特征,不仅有老城区局部保留下的街巷格局、作为旧式教育建筑的文庙和书院、保留完好的官式建筑清巡抚大堂、老商埠区的部分功能建筑等,而且宗教建筑也十分可观,城市中心有兴国禅寺、清真南大寺和清真北大寺、洪家楼天主教堂和经四路基督教堂,城区外围则分布着海内名刹灵岩寺、柳埠神通寺、四门塔、五峰山洞真观道教建筑群等。另外,济南的古村镇、各式乡土建筑也多有留存,章丘朱家峪明清建筑组群有六百余年历史,目前仍较完整地保存了原有的建筑格局。济南的传统建筑文化不仅内涵丰富,其分布格局也同样契合了历史文化资源以老城区为中心向外辐射的多圈层分布特征。

(三)城市园林文化——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平台

济南是中国北方地区难得的一座山水城市,有山水自有园林,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城市园林,才使得济南的自然山水与城市人文彼此交融,构成了济南历史文化的独特景致。济南的城市园林大都与泉池为邻,以泉池为主体造景元素,城市园林文化基本上可以归为城市山水文化的一部分;济南的城市园林又多为文人雅士聚会之所,因而又是名人名士文化的一部分。这些特点显示出了济南历史文化资源的互通和交融性,也构成了济南城市园林文化的独特价值。王育济先生对济南的城市历史和山水园林特征多有研究,他甚至提出“济南整个城市就是一座园林。如果说大多数城市都是城有园林的话, 济南则是城即园林”[5]。

(四)古迹遗存文化——城市历史文化的远古基因

济南的古迹遗存文化有几个特点:一是历史悠久,最早的文化遗址是距今8000年、属于后李文化的章丘河西遗址,北辛文化遗址距今也有7000多年的历史;二是文化遗存的资源级别较高、考古价值大,济南龙山镇的城子崖遗址被视作中华文明本土说的自证地,是中国考古学的圣地;三是文化古迹大都与自然景观和其他人文景观融为一体,便于对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像灵岩寺、五峰山的宗教文化古迹基本上都是隐于山林之间,周边的自然景观体系丰满、特色鲜明,十分有利于对资源整合开发利用。

(五)多元宗教文化——城市文化多元化的象征

“一座城市的宗教符号和文化遗产的多少是体现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6]济南的宗教文化发展具有多元化、包容性特征。在济南,不仅源自本土的道家文化拥有自己的一片空间,佛教、基督教、清真教等也得以广泛传播,多种宗教思想并存成为济南宗教文化发展的标志性特点;同时,济南宗教文化遗存丰富,上述关于建筑文化的描述表明,济南的宗教建筑样式多且多有保存,各种寺庙、道观、清真寺、基督教堂等应有尽有,极大地丰富了宗教文化资源的物化形式,为宗教文化的多元化系统开发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

(六)名人名士文化——城市历史文化的标签

名人名士文化是济南历史文化资源体系中具有重要开发价值的资源系列之一,其赋存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名人名士文化历史悠久,文化成就高。从远古时期的大舜文化,到战国及两汉时期以扁鹊、终军、曹操为代表的名人文化,再到魏晋南北朝以后的士人文化,济南的城市文明有多久,其名人名士文化的足迹就有多远。第二,名人名士文化大都与文人雅士的诗词歌赋或其他艺术成就相关联,所以名士文化所隐含的另一条线索,是济南历史的一些独特的文学艺术创作成就,其典型代表是宋代“二安”的文学成就以及元代张养浩的散曲创作成就。第三,名人名士的文化精神成为济南城市文化精神形成的重要源头。济南作为一个历史上远离政治中心的城市,其精神信仰较少受到皇权思想的影响,反倒是文人雅士的信仰和生活追求对济南城市精神的形成构成了极大影响。尤其是宋代以来的文人精神,更是渗透进了市民阶层的市民精神和文化信仰之中,形成了这座城市独具特点的传统文化和精神气质。这样一种精神文化特征,也成为今天探寻济南城市文化精神的一条重要历史线索。

(七)特色民间文化——城市生活文化的写照

济南是一个民间文化艺术十分发达的城市,不仅有大量的表演说唱等曲艺艺术,而且商河鼓子秧歌、章丘芯子等民间舞蹈也一直流传至今,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对于历史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至关重要;济南的市民生活和民间习俗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可为其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注入新鲜元素;济南的传统工艺也有自己的特色,铁艺、茶艺、陶艺等都有自己的文化源流,深入挖掘传统工艺的文化价值,打造独特的城市物产体系,能够起到展现历史文化资源特色、丰富文化产品体系的作用。

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梳理与分析,一方面应该充分考虑到不同文化脉络在资源构成方面的主体文化特征,推动差异化的产业化路径选择,另一方面还应把握不同文化脉络之间的彼此互通和相互交融特征,以便以更加多元的文化分析视角对各个文化资源系列作出更切实际的分析。上述济南的各个历史文化脉络,一方面都有其鲜明的主体文化特征,同时又都是依托多样式的文化形态存在的。比如,宗教文化就依托了各种建筑文化和仪式文化而存在,名人名士文化也直接与济南的自然山水文化和泉池园林文化有着天然的共生关系,正因为如此,才有了自然与人文、物化文化与精神文化、士人文化与市井文化、宗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等各种文化之间的彼此交融和依托。各种文化脉络在存在形态上的多样化及其交融共生特征,是我们分析济南历史文化资源的秉赋优势并进一步探讨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思路的框架基础。

二、济南历史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优势

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一般应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资源文化的独特性,只有独特的文化,才是有开发价值的文化;二是市场对这种资源价值的需求状况,只有市场需求的资源,才有其特定的开发价值,从而实现文化资源的产业化运作;三是要有流传下来、便于交流和沟通的文化载体,像建筑、文字、歌舞、工艺品以及生活模式等,缺乏载体支撑的文化产品开发将很难有持久的运作效应。基于对这些因素的考量,我们认为济南历史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条件:

(一)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产业化开发具有总体优势

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可以依托不同的文化资源体系来进行。一座城市的建成史以及文化传承的延续性、其文化保留的完整性等,不仅是对城市文化进行分层开发的重要基础,也构成了对城市历史文化进行产业化开发的总体优势。济南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考古发掘表明,早在8000年前济南就已经是后李文化的集中分布区[7] 22;章丘城子崖龙山文化遗址的发掘表明,四五千年以前的济南实际上居于当时东夷文化的核心区[7]3;春秋时期,济南属齐国,为当时齐国的西南边陲重镇;西汉时期,济南为郡,郡治东平陵;西晋时期济南城区自平陵迁至历城,从此济南市区成为历代郡国、州府的行政中心;明洪武九年(1376年),山东最高行政机关“承宣布政使司”由青州迁至济南,济南成为山东省省会,全省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全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7]4-5显然,济南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积淀的城市,这不仅有利于济南在多个序列上推动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而且也从整体上为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二)文化兼容并蓄,产业化开发更易于获得广泛的文化认同

济南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历史上并未形成显赫的城市地位,它更能胜人一筹的是城市文化所具有的多样化特征。这包括:(1)文化模式的多样化。济南地处齐、鲁两地的交汇点,其城市文化的形成是齐、鲁两种文化模式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们的价值观、行为方式以及城市的物化景象,都能折射出两种文化的影响,显示出城市对文化模式选择的多样化特征。(2)宗教文化的多元化。如上所述,济南对宗教文化采取了一种极包容的接纳态度,在济南不仅道家思想受到推崇,而且佛教、基督教、清真教等教义思想也在较大程度上得以传播,多种宗教思想并存不仅是济南宗教文化发展的特征,也成为城市文化多样化的又一象征。(3)文化分布形态的多极化。济南作为历史上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始终没有形成皇权文化或圣贤文化的大一统现象,从城市文化的社会构成形态来看,官府文化、士人文化与平民文化的多极化共存,是城市文化构成的主要特征。正因如此,作为一座平民化城市、一个多极化社会文化的聚合体,济南流传至今的是一幅更具有全景意义的社会生活图像。这就使得济南作为平民化的城市,能够从更完整的意义上展示出过去的城市文化样式。从文化的产业化运作来看,这种平民式、多元化的城市文化更易于与现代社会建立起文化认同,从而有助于加快历史文化资源的产业化进程,形成城市文化发展的特定优势。

(三)文化自然天成,产业化开发具有个性化资源优势

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产业化运作,要注重挖掘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的个性化特质,彰显城市文化独树一帜的资源价值。文化个性是成就城市文化产业的最深厚的根基和力量。济南历史文化的独特性在于,它是一座发端于山水并富有山水灵性的城市,自然山水与世俗生活交融共生,生活富有山水意蕴,山水透发着人文情怀。这样一种自然天成的城市人文气息构成了济南历史文化的个性化资源优势。中国文化绚烂多姿,许多城市都占有某些文化上的个性化优势。济南所拥有的这种自然天成的城市历史与文化,将因其稀缺性和个性化特征,为济南建立起独有的市场影响力,为其历史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提供重要支撑。

(四)文化载体有若干保存,产业化开发具有物质基础

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最终都必须借助历史流传下来的文化载体加以实现。济南经过数千年的历史变迁,留存下了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自然和人文场景,古遗址和其他文化载体也多有保留,如果能对这些历史遗迹和文化载体进行必要的挖掘、修复和整合,可勾勒出相对完好的传统文化景物或特色文化风貌区,为历史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奠定重要基础。目前,济南保留下来的相对完好的文化载体有:(1)古城格局。济南历史上的城区选址与布局安排很大程度上是依山水走势和泉渠流向设计而成,由此便形成了依泉而建、临水分布的水域古城特征。目前,老城区曲水亭、芙蓉街一带仍部分保留了原有的古城格局和街巷风貌,这无疑是展示城市历史文化风貌的重要载体。(2)历史建筑。古城济南是一座建造在泉池渠水间的城市,其历史建筑无论是布局安排、功能设计还是选材用色,都较多体现了人与泉渠和谐共生的建筑理念,显示出“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意蕴;近代济南自开商埠,许多带有鲜明西式风格的建筑组群以及具有中式风格的传统建筑相继落户商埠,由此又形成了商埠新区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目前,这些历史建筑仍有部分留存,特别是老城区一代,与“小桥流水”相伴的部分官式建筑、老式宅院和商业店铺等仍可加以修复再现,这些老式建筑都是透视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3)城市民俗。济南由于泉渠环绕的地域环境,其城市民俗也形成许多地域性文化特征。山曼先生曾在《济南城市民俗》中对有关吃水饮茶、垂杨荫里、泉边人家、书山艺海等民风民习作了描述,从中可以看出这种地域性民俗极具个性魅力的一面。[8]济南城市民俗从古至今,许多民俗事象已沉淀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稍加提炼和整理即可成为展现济南传统文化风貌的又一重要载体。(4)文化遗址遗存。如前所述,济南的古迹遗存文化十分丰富,这既是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佐证,也是推动文化产业化开发的重要载体。

如果能对这些遗址文化进行好的策划和运作,将会为城市带来文化形象和产业收益的双丰收。

三、济南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目标与原则

(一)济南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现状

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进而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促进济南文化产业发展,首先需要对济南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现状进行分析,同时按照文化资本的属性要求,确定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的目标和原则。

近年来,济南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2013年实现增加值370亿元,同比增长15.3%,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1%,已成为全市重要的支柱产业。但是,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济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总量规模仍然偏小,同时缺乏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存在着特色不突出和竞争力不强的问题。尤其是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仍然存在着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合提升不力的问题,这已经成为影响济南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突出因素。首先,济南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呈现出分散化和业态单一的特征,制约了文化产业的规模聚集效应和经营业态的多样化;其次,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未能充分利用,影响了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和文化产业亮点的形成,这一点在泉水景观资源和大舜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尤为明显;再次,缺乏对历史文化资源内涵的淬炼和提升,导致了资源开发的低端化和粗放化,制约了文化业态的升级。济南在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是济南文化产业缺乏亮点和特色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了济南的城市形象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张力。

(二)济南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策略要点和目标定位

基于济南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强市的总体要求,考虑到济南历史文化资源的赋存条件和产业化开发的现实状况,济南应进一步理清自身资源的文化脉络,在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归类以及准确把握各类文化资源特性的基础上,对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目标进行研究并做出定位。具体来说,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应首先把握三个要点:

一是要突出历史文化资源的个性化特色。文化产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要满足人们较高层次的精神消费需求,而精神消费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对差异性的消费,如果一种文化产品或服务没有独特价值,就不可能对消费者形成吸引力。目前济南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恰恰是缺乏特色鲜明的文化产品,没有形成对消费者有吸引力的独特品牌。特色是一种文化的反映,一个城市的文化产业特色,主要来源于本地区历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独特价值。因此,要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首要的一点就是对历史文化资源中的差异化、特色化的文化要素加以提取,使之转化为可以产业化的文化资本。在这一方面,济南做得还远远不够,如大舜文化、龙山文化几乎没有被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加以开发,作为齐鲁文化交汇地的特色也没有通过文化产品和服务体现出来,使得济南文化在源头上缺乏解释力,地域文化特色也就难以得到确认。今后济南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应深入挖掘和突出历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地域文化价值,加强这种文化价值与市场的有效对接,以此打造和形成济南文化产业的特色品牌和核心竞争力。

二是要提升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整合效应。到目前为止,济南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仍然存在着整合不力的问题。例如,济南最大的文化特色是泉水文化和名人文化,而且这两大文化又存在着内在和紧密的精神联结,但从目前情况看,泉水文化资源和名人文化资源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更缺乏对两大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济南泉水文化还与济南民俗紧密结合,但现在只重视了泉水景观的开发,却没有注重还原一种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许多民间传说也失去了物质载体,这样就难以充分体现文化的整体环境及氛围,也难以向消费者提供一种原汁原味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享受。此外,历史文化资源整合不力还表现在文化产品及文化业态的单一性上,即没有形成历史文化资源的多样化利用和产品开发,难以形成文化特色的整体冲击力。因此,针对济南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资源整合不力和开发散乱问题,还需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内涵,加大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力度,通过文化与科技的结合,促进历史文化资源的多样化利用和产品开发,形成济南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是要强化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规模化效应。目前,济南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着企业规模偏小和产业集中度不高等问题,既缺乏规模大、水平高、产业链完整的龙头企业,又没有形成产业集群。这是制约济南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一个深层因素。为此,必须在充分整合济南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与金融的结合,延伸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的产业链,发展壮大文化企业,打造文化产业集群,形成济南文化产业的规模竞争力。

基于以上三点,济南推进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总体目标定位是:突出济南历史文化资源的地域文化价值,加强文化与市场的结合,赋予文化产品和服务以独特价值,形成济南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特色品牌与核心竞争力;充分整合济南历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与科技的结合,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的多样化利用和产品开发,形成济南历史文化资源产品体系的综合竞争力;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内涵,加强文化与金融的结合,发展壮大文化企业,打造文化产业集群,增强济南文化产业的规模竞争力。

(三)济南推进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基本原则

基于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进行文化的产业化开发,必须遵循特定的规律和原则才能收到更好的成效。济南推进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应重点把握以下原则:

一是因地制宜和突出特色的原则。济南历史文化资源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内涵,并因此而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文化差异性。这种客观差异性的存在要求在推进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不能搞“一刀切”式的资源转化和产业化开发。

二是整体推进与重点突出相结合的原则。济南历史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各文化分支的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如泉水景观与名人文化、大舜文化与龙山文化、山水文化与宗教文化等都存在着明显的关联关系。由这些资源相互依存构成的文化共性是济南文化的根基,而这些资源的个性特征则是济南文化鲜活生命力的表现。因此,在推进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过程中,既要突出重点,以彰显济南文化特色,同时也要兼顾历史文化资源的整体性和文化共性的一面,以延续济南文化的根脉。

三是资本转化与资源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历史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必须解决好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换问题。资源只有通过市场的作用实现了向文化资本的物态转换,才能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升值和作用空间的拓展。进一步来看,历史文化资源又是一种资源集合体,其中的非物质文化资源大多可被影视、戏剧、文学作品重复开发利用,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演绎,但历史文化遗存、古建筑、传统街区等物质文化资源则大多具有不可再生性。这种特性就要求我们在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资本转化和产业化开发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资本转化与资源保护相结合的原则,这是文化资源文脉传承的客观需要,更是文化资源实现其可持续开发的要求。

四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兼顾的原则。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直接目的是实现资源本身的产业化,但历史文化资源在承担经济功能的同时,还兼具文化传承、民众教化、城市形象塑造等多种功能。单纯追求经济效益,不仅不利于历史文化资源社会功能的发挥,而且容易导致资源开发利用的片面化和粗放化。只有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历史文化资源的自身价值和功能作用才能得以全面体现和发挥。

五是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原则。要培育地方特色文化,必须对传统文化进行扬弃,将继承和创新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大力弘扬地域文化中具有真、善、美意义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使之成为文化主流;另一方面,还要消除陈腐、落后的观念和行为,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大胆进行文化创新。历史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关键在于创新,包括内容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只有这样,才能使文化产业化与文化产业发展获得更好的绩效,使历史文化资源带给城市的收益达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戴维思罗斯比.文化资本[M].潘飞,译//薛晓源,曹荣湘.全球化文化资本.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547-560.

[2] 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简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宋俊岭,倪文彦,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 刘蔚华.定居济南有感[M]//济南教育学院济南文史研究室.济南文史论丛.济南:济南出版社,2003:12.

[4] 马波.现代旅游文化学[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1:129.

[5] 王育济. 济南历史文化的变迁与特征[J].东岳论丛,2010(5):6.

[6] 齐鹏. 古都名城与宗教文化[J]. 北京社会科学,2004(3):38.

[7] 徐长玉,张华松.济南文化通览[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

[8] 山曼.济南城市民俗[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1:6-18,199-222.

[责任编辑:赵 玲]

Key words: Jinan; historic cultural resources; the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of resource;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ic target; the principle of development

作者:马黎明

第2篇:基于人力资本观的济南市文化创意产业投资环境优化研究

摘 要:济南在文化资源方面与其它城市相比具有一定比较优势,但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投资环境欠佳,影响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力度。本文根据人力资本及投资环境的有关理论,在分析济南市文化创意产业投资环境优势及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济南文化创意产业投资环境的建议。

关键词:人力资本;文化创意产业;投资环境

环境也是一种资源,在一定意义上环境就是竞争力、生产力。投资环境是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的生命线,优化文化创意产业投资环境已经成为吸引资本、增强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而对于文化创意产业而言,对人力资本的吸引更为重要。

一、 投资环境的理论综述

投资一般是指经济主体为获得未来的效益而支付货币或其它资源于某些事业的一种经济活动。投资作为一种社会经济行为不能孤立存在,它受到某些条件的影响和制约,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即形成了投资环境。投资环境是指决定和影响投资活动的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制约的外部因素的组合。对企业来讲,投资环境是不可完全控制,企业必须努力分析其所处的环境,并努力适应环境,利用有利条件,规避不利因素。按投资环境要素的表现形式不同,分为硬环境与软环境。硬环境是指与投资活动直接有关的物质要素,又称环境硬件,如基础设施建设、区位优势、自然资源等等。软环境又称无形环境,内容广泛,既包括政治与经济,也包括人们的思想观念、民风民俗、情报信息等。当前,在各地投资硬环境不断加强的情况下,软环境的重要性在投资环境中愈来愈突出,在相当意义上它可以影响硬环境的吸引力。

二、济南市文化创意产业投资环境分析

(一)济南市文化创意产业投资环境的优势分析

济南市历史悠久,文化丰富,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资源,是世界闻名的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济南在历史上诞生了许多著名人物,像中医科学的奠基人扁鹊,阴阳五行学派大师邹衍,唐代开国元勋房玄龄、秦琼,中国著名文学家李清照、辛弃疾、李开先等;另外,李白、杜甫、曾巩等历代著名的诗人学者,都先后在济南游历,故有"济南名士多"的美誉。另外,济南素有"泉城"的美称,趵突泉、黑虎泉、百脉泉等七十二名泉,群泉汇流,在市区北部形成的大明湖,与市区南部的著名佛教胜地千佛山交相辉映,构成了济南"一城山色半成湖"的独特风景线,形成了国家5A级名胜景区。近几年来,在适宜的文化土壤培育下,济南文化创意产业破茧而出,成为撩动济南经济发展脉搏的美丽蝴蝶。当前,济南从事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单位达万余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一批初具现代化的文化设施重点项目已逐步建立,出现了以传统优秀文化为资源的民俗文化产业、革命文化产业及以现代高科技为基础的现代文化创意产业。据最新统计,济南文化创意产业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产业的增长速度,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今后济南市经济中较具潜力的增长点。

(二) 济南市文化创意产业投资环境的局限性分析

济南虽然在文化资源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是它取得的成绩与其潜力并不相称。长期以来,我们过于看重文化的社会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而对它的产业属性认识欠缺,导致很多人不会甚至于不屑靠市场的手段来激活文化资源。这就使得我们对文化的投入与消费都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再者,现有的文化体制大多脱胎于传统的计划经济,这与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需求形成冲突。虽然济南已经制定了文化产业的战略,政府也修订了一些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法规、政策,但是,有关政策法规中仍存在与市场经济相悖的条款。例如,把经营性的文化创意产业与公益性文化事业混同,造成本该由政府主导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不足;本该由市场主导的经营性文化创意产业又长期依赖政府。此外,还表现在行政部门职能分割严重,政出多门,尽管我国政府已经简化了审批程序,但由于机构臃肿、职能交叉,不能形成合力,往往事倍功半。

三、优化济南市文化创意产业投资环境的措施

(一) 实施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双驱动力模式

1 、政府的引导作用

政府作为决策者,负责制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规划与政策,明确文化创意产业的地位和发展方向。协调市政府相关部门,在财政、人事、投融资、土地、税收、工商等方面,共同研究制定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例如,现已研究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实施意见》。政府作为服务者,负责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中介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加强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行业整体的经济效益。结合济南市实际,制定出台《济南市文化体制改革总体工作方案》等文件。借力文博会舆论宣传,充分运用省市新闻媒体及各种社会宣传媒介,为发展省城文化创意产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 、市场的主导作用

济南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应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按照知识产权的流程,创造经济价值,尊重企业及个人的劳动价值,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打造和延伸文化创意产业链,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业集群等空间集聚方式,形成资源、人才资本等市场要素集聚效应,形成规模效益,通过完整的产业链条及产业业态,进而提升济南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要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首先要重视中小企业及民营资本的力量,积极引导他们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中坚力量; 其次要努力开放有序竞争的文化市场体系,引导部分国有大型文化企业通过文化体制改革,以资产为纽带,通过跨地区、跨行业联合,实行集团化运营。

(二)强化人才发展战略

1 、加快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扩大培养规模。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文化创意产业学已经成为独立的学科,但是由于其交叉性的特性,目前专业定位不太准确。此外,有的院校专业及课程设置过窄,不利于培养复合型的高端文化创意人才。应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形成以一个学科为主,多个学科为辅的学科体系。专业及课程设置应该坚持培养与就业相结合的原则,了解市场需求,加强对人才市场紧缺的文化创意策划等高端人才的培养,并能依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优化、培养多元化的具备多种能力的文化创意人才,确保文化创意人才链的完整性。整合省会文化创意人才资源,调动省市文化创意人才参与省城文化建设积极性与主动性,积极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良好文化环境。大力发展社会性教育培训,使之与学校教育一起形成多样化的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渠道。

2 、建立人才引进考核体系,实施科学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

创新文化创意人才考评机制,实行文化创意人才动态管理,形成人才引进长效机制。在职称评聘、成果评奖、绩效考评中,打破学历及资历界限,以创作研究成果和经营管理的实际绩效为主要评价标准。积极探索知识、技术、管理等多种要素参与分配的具体形式,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卓越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的价值分配机制,对科研上有重大突破、创作上有重大成果、经营上实现较高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文化创意人才实行重奖。当让,企业不但要用薪酬吸引人才,还要用活跃的企业氛围和独特的创业理念感染人才。企业要综合运用多种方式"不拘一格降人才",利用优秀人才去培养新生文化人才,造就高素质的文化创意团队。

参考文献:

【1】刘吉发 岳红记等:文化产业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2】尹静.中国城市投资环境评价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03.

【3】张宝柱:殷焕武.我国投资环境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6 .2

【4】中共济南市委、山东省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文化强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济发(2008)7号,

作者简介:王申:(1980.09- ),男(汉) 硕士研究生、讲师、经济师、国家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研究方向:文化产业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

作者:王申

第3篇:济南市电子信息产业配套情况分析

摘要: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它对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及促进劳动就业等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近几年,电子信息产业对济南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逐渐成为济南市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文章通过调研济南市电子信息产业的配套情况,旨在分析明确该产业配套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济南市电子信息产业配套体系的对策建议,助推电子信息产业做大做强。

关键词:济南市;电子信息产业;产业配套;经济增长点;支柱产业;配套体系

产业配套一般是指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相关产业条件,具体是指围绕该区域内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与企业生产、经营、销售过程具有内在经济联系的上游和下游的相关产业、产品、人力资源、技术资源、消费市场主体等因素的支持情况。产业发展不配套,第一会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削弱企业竞争优势,使龙头企业不能做大做强;第二会降低产业关联度,影响区域产业聚集、辐射和带动效应的形成,降低区域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近年来,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2012年,全行业现有规模以上企业500多家,其中过百亿元企业1家,过10亿元企业5家,过亿元企业33家。现有全国电子百强企业2家,全国软件百强企业10家。2011年我市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超过千亿大关,并以每年27%的速度增长,逐渐成为济南市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展济南市电子信息产业配套情况调研,对进一步完善我市电子信息产业配套体系、做大做强我市电子信息产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调查样本特性分析

被调查的电子信息企业主要以非公有制为主,其中私营企业占69.7%,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17.1%;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4家,占样本的31.6%;拥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4家,地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

样本企业重视创新驱动发展,采用的核心技术有89.5%来自于原始创新,9.2%来自于集成创新。2012年,样本企业的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基本都在6%以上,且46.1%的企业研发支出占比高于10%;近一半企业研发新产品6个以上,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总销售收入比例大于40%的企业有26家,占样本企业34.2%;经常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的企业占65.8%。

2 济南市电子信息产业配套情况

2.1 上游配套情况

按照上游配套产品占成本的百分比进行排序(见表2),电子芯片及模块系统的采购成本占我市电子信息企业的比重最大,平均占比分别达到36%和34%;网络设备及自动化控制设备的采购成本占比在20%以上。具体来看,电子芯片领域,珠三角的采购成本占比最低,仅为山东境内的50%;模块系统领域,济南的采购成本占比高居第三位,是河南及珠三角地区的两倍多;网络设备领域,江浙沪的采购成本占比最低,仅为济南的50%、山东境内的28.6%;自动化控制设备采购上,济南采购成本最高。

另外可以看出,随着配套产品采购成本占比的升高,其技术含量也不断升高;技术含量较高的上游配套产品在珠三角、江浙沪等地的采购成本较其他地区低,而技术含量较低的上游配套产品在济南及山东境内的采购成本较低。由此反映出两方面问题:第一,技术含量较高的上游配套产品主要掌握在珠三角及江浙沪地区,我市电子信息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还有待提升;第二,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上游配套体系还非常不健全。

2.2 下游销售情况

济南市电子信息技术企业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通过调研发现三个现象:第一,部分企业产品单一,仅靠一种或一类产品盈利。第二,部分企业销售渠道单一,仅销往单一类型的单位。第三,企业销售两极化情况严重。有的企业销售业绩达到100%,通过咨询,其中的多数企业为先下订单后生产,也有少数企业是供不应求导致;有的企业则销售困难,产品主要采购方的采购量不到10%。

2.3 我市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政府与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济南市有关政府部门在观念定位上没有把产业配套同招商引资一样同等重视起来,不同程度上存在重引资、重招商、重大项目而轻视产业配套的做法和倾向,这与政府各部门目前的绩效评价体制和标准有关。但国际经验和国内部分地区实践已经证明,时至今日,仅凭政策优惠和财税减免并不能解决大项目能否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得好的问题。我们的调研也证实了这点:济南市电子信息技术企业下一步拟投资城市中,上海、青岛、南京高居前三甲。调查选择上述城市的原因发现,城市的科研能力以及产业链的集成度成为企业的首选,另外人才招聘的便利有效和配套服务设施的完善也是企业高度重视的

因素。

二是技术、人才与管理水平方面的问题。第一,济南市电子信息产业掌握的核心技术还不够前沿,多数产品的内核来自外地配套,因此形成上游配套成本高、本企业利润薄弱的问题,而且受运输成本、供货周期等外界因素的干扰太多,严重影响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第二,济南市电子信息技术类人才及管理类人才缺乏,61%的企业反映济南市在人才招聘、培养上还有欠缺,成为降低济南市吸引力的首位因素。

三是企业融资方面的问题。济南市电子信息技术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至今未得到根本解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部分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加上大多数企业尚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不规范,信息不透明。第二,银行的信贷政策不配套,贷款担保方式不灵活,创新意识不足。另外,济南市在机制和环境方面,缺乏从事企业征信活动和作用评价的资信评级机构,担保机构少、能力弱,担保体系不健全。

四是中介组织与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61%的企业认为济南市还缺乏健全的服务体系和服务机制,认为我市现有的中介服务机构数量较少,且普遍存在人员少、资金短缺、服务范围窄、服务水平低、运作和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难以为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3 进一步完善济南市电子信息产业配套的对策建议

一是充分认识推动电子信息产业配套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将产业配套纳入区域经济振兴发展的规划体系中。由于产业配套在产业发展中处于配角地位,因此在思想认识上常常受到轻视或忽视,这是推动产业配套的最大障碍所在。为此,对政府而言,要主动地将产业配套建设纳入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振兴的发展战略中。重点扶持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内的配套企业和产品,将它们列入支持和振兴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

二是成立专门配套指导协调机构,组织推动产业配套。由于产业配套过程涉及多个利益主体,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为加强协调和配合,尤其是在目前中介机构和服务体系普遍不太健全的情况下,建议我市政府成立产业配套发展推进办公室,归口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局等职能部门,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协调和解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制定扶持细则,统筹各级资源,尽快在产业配套的关键环节形成突破,建立竞争优势。

三是以产业链招商为手段实现电子信息产业链条的内在配套。第一,在深入调研我市电子信息技术企业产业配套情况的基础上,理清产业配套招商信息,主要包括原辅材料的上游供应商、主要产品的下游厂家等,登记汇总形成产业配套招商信息源。第二,围绕打造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条,有针对性地谋划储备一批电子信息产业招商项目,建立重大项目库,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在济布局,并在项目建设选址上相对集中,比如可以充分利用济南市创新谷这一孵化载体,进一步拉长产业链。第三,为重大项目或企业来济布局提供要素保障。统筹规划土地、供电、供水等建设要素供应,保证重点项目顺利实施。结合财税、金融、贸易、政府采购、土地、环保、安全、知识产权、质量监督、标准等政策,出台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具体政策,明确重点支持的产业核心技术、关键设备和重点项目,引进企业的具体优惠措施等。

四是进一步改善配套环境实现电子信息产业链条的外在配套。重点做好四项工作:第一,完善产业配套载体。以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齐鲁软件园等为载体,以碳化硅材料及器件、动力电池、LED(发光二极管)、LD(激光二极管)材料及器件、光伏电池等大项目建设为依托,建设六大产业基地,培育十大产品集群,建设四大支撑平台,实施“六个十”工程,打造具有全国一流水平的电子信息产业链条。第二,畅通融资渠道。加强政银企合作,健全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我市企业和外来投资企业就地提供低廉、便捷的资金配套服务。建立产业配套专项基金,为大项目的落户和配套产业的发展提供财政补贴。第三,加快中介机构和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内容应围绕做好企业的“政策辅导员”、“业务培训员”、“市场引导员”和“解决突发问题消防员”入手。第四,实施人才战略。大力实施“5150引才计划”和“泰山学者”建设工程,完善柔性引才机制,重点引进海内外创新创业人才,建成人才层次配置合理,能够支撑电子信息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的前沿人才队伍,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作者简介:白美(1980-),女,山东临朐人,济南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战略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情报分析及战略研究;王磊(1988-),男,山东济南人,济南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办公室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战略研究。

作者:白美 王磊

第4篇:济南召开文化产业发展大会

济南召开文化产业发展大会,规划济南未来五年文化产业发展时间表和蓝图。

(ZT)26日上午,济南市召开文化产业发展大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部署要求,分析研究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全面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步伐,推动全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市委书记焉荣竹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建国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华东,市政协主席徐长玉,市委常委、市中区委书记雷杰,市委常委、秘书长孙晓刚,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王成波,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谭延伟,市委常委、济南警备区政委晋争鸣,副市长巩宪群出席会议。

焉荣竹在讲话中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进入新的世纪,党中央明确把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前不久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为我们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明了前进方向。“十二五”时期,对于济南来说必定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不仅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跨越提升期,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也将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期。各级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准确认识和把握我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阶段性特征和发展趋势,发挥自身优势,用好重大机遇,切实增强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焉荣竹强调,加快我市文化改革发展,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建设文化强市为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努力形成与省会地位作用相适应的文化优势,把济南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文化名城、全国重要的区域文化中心、山东文化强省建设的排头兵。

焉荣竹要求,要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全面开创省会文化繁荣发展的新局面。一要突出文化引领作用,大力增强先进文化的凝聚力和推动力。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文化引领的根本任务,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筑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大力弘扬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时代文化精神,加强区域文化传统和“诚信、创新、和谐”城市精神的认知教育;充分发挥文化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经济的文化含量;正确处理文化建设与城市建设的关系,真正把济南建设成为城市功能和文化品位相得益彰的魅力城市。二要突出培植主导产业,全面提高文化产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要立足比较优势,突出发展重点,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围绕打造产业集群、形成规模优势,做大做强济南报业、广播电视、出版印刷、文化演艺等国有文化企业集团,优先培植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加快发展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文化企业;深入实施大集团和重点项目带动战略,鼓励支持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领域兼并重组;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集中力量突破重大项目;加快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文化产业。三要突出打造“天下泉城”,构建形成济南独具特色的文化标志。要进一步加大对济南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力度,不断丰富完善“天下泉城”文化品牌体系;更加注重用现代科技和数字技术集中展现“山、泉、湖、河、城”浑然一体的城市风貌,更加注重把泉城特色文化与精品文艺创作、旅游品牌创建、企业名优产品开发相结合;充分利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块“金字招牌”,实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深入挖掘龙山文化、大舜文化、黄河文化、名士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注重做好济南历史文化典籍的整理、编辑和出版工作。四要突出实施文化惠民,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广泛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活动;紧紧抓住举办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的契机,加快省会文化中心、大剧院、美术馆、图书馆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加强重大题材的创作,努力打造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

焉荣竹要求,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省会文化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证。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步伐,进一步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改革,创新文化宏观管理体制。要强化人才支撑,认真实施宣传思想文化领域人才培养工程,面向海内外加快追揽一批文化发展领军人物和高端人才,充分发挥省会文化单位众多、高校科研院所密集的智力优势,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人才的积极性。要优化发展环境,抓紧调研制定“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用足用好国家和省里支持文化改革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健全完善文化投融资机制,强化舆论宣传,努力形成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浓厚氛围和强大动力。

张建国就贯彻会议精神讲了意见。他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深化文化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重要地位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机遇意识、标准意识。要狠抓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抓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抓好园区建设,抓好文化企业的培植壮大,抓好项目带动,使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省会文化改革发展的产业优势。要切实强化组织保障、政策保障、环境保障,形成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努力把城市文化软实力、综合竞争力提升到一个新的更高水平。

大会对全市20佳文化企业进行了表彰;章丘市、历下区、市文广新局和西区投融资中心作了典型发言。

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市直各部门、单位负责同志;市直宣传文化系统领导班子成员,有关文化企业单位负责人等出席会议。

《济南绘就未来五年文化产业蓝图 打造重点品牌》

11月26日,济南召开文化产业发展大会,下发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振兴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绘就了未来五年济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时间表和蓝图。

改变“中转站”尴尬地位

泉水的持续喷涌,带来济南各大名泉景点游客数量的增加,然而,游客来得快,去得也快,为了改变“中转站”的尴尬地位,济南将力争用五年建成国内、国际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

《意见》指出,济南将着眼于将文化旅游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加大开发力度,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泉水文化、名士文化、黄河文化、生态文化、

“中华老字号”文化、特色饮食文化、温泉文化等本地资源优势,规划建设一批特色突出的历史文化老街区、休闲娱乐综合体、休憩旅游精品项目和线路,形成国内外著名的“泉水之都”文化休闲旅游区。

对市民期盼已久的泉水节,《意见》也做出了明确规定。济南将适时举办“泉水文化节”,积极推进大明湖、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护城河等旅游综合体建设,推进千佛山等文化旅游景点和区域的改造提升,加快华山历史文化公园、济西湿地公园等城市新空间的开发建设。

此外,省城要深度开发文化旅游产品,整体提升文化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和品位。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创新文化旅游管理体制,积极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经营,增加文化旅游对相关产业的拉动力。

做大“城市的面包”会展业

“天下第一会”糖酒会、香港名品展、台湾名品展等让泉城赚足了人气和财气。在西方,会展业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的面包”,济南为了做大这块“面包”,将打造会展之都。

在广告会展业方面,《意见》规定,济南将充分发挥文化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有效利用各类博览场所培育品牌会展,提高济南会展业竞争力,做活节庆活动,丰富文化内涵,提高城市知名度。办好文博会、信博会、茶博会、非遗博览会、旅交会、童博会、现代生活方式展等重点展会。要广泛吸纳全国性、国际性的展会来济南举办,逐步推动济南成为全国重要的会展中心,初步建成结构合理的广告会展人才队伍,广告会展业的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居全国前列。

济南将打造旗舰广告企业,培育一批知名广告品牌,积极促进网络游戏广告、移动电视广告、手机短信广告等新型广告媒体的发展,拓展广告业的发展空间,建立影、视、声、平面、互联网、移动通讯等全方位、多门类的广告媒介体系。

打造10个重点文化产业品牌

《意见》明确指出,济南要建立文化产业品牌评价和激励机制,打造10个重点文化产业品牌,依托济南的资源特色,结合济南在未来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定位和功能设计,制定济南的文化形象宣传计划,逐步树立并推广济南的城市文化形象。

在特色文化品牌建设方面,济南将充分挖掘泉水文化、黄河文化、名士文化、大舜文化等资源,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名人文化品牌、文化企业品牌、文化产品品牌、文化旅游品牌、文博会展品牌、民俗工艺品牌、文化活动品牌、区域特色品牌。

据介绍,济南市对天下泉城、文博会、泉水旅游、齐鲁动漫产业博览会等原有的文化品牌要继续推广,对有发展潜力、具备成长空间的品牌要积极培育支持。

芙蓉街等要更时尚

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上,到2015年,每个县(市)区要规划建设完成3—4个有文化内容、有地域特色、有创新内涵的文化特色园(街)区。

《意见》指出,要利用英雄山文化消费圈、芙蓉街历史文化老街区等建设时尚消费类文化产业集聚区,重点扶持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的建设发展。同时,建设具有孵化器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的创业产业园、动漫产业基地、文化产业行业培训基地、文化产品展示交易中心等,重点打造以园博园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区为依托的西部文化产业城。

对“曲山艺海”挖掘提升

演艺娱乐业将迎来发展的新机遇,根据《意见》规定,济南将加快文艺演出院团转企改制和资源重组,进一步开发演出市场,鼓励演艺单位积极探索演艺市场经营新机制,打造具有泉城特色的演艺品牌。

据了解,济南将发展一批满足不同需求的休闲娱乐设施,创作一批特色剧目和名牌剧目,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市场的演出品牌节目,增强市场竞争力。重视对“曲山艺海”等传统特色演艺的挖掘和提升,开发嘉年华和主题公园等时尚文化娱乐消费市场,打造具有鲜明济南特色的大型实景综合演艺节目,提升济南的文化气质和形象。

加快创意产业发展

北京798艺术区闻名中外,从一个工厂成为北京都市文化新地标。根据《意见》,济南也将打造济南的“798”。

《意见》指出,济南将依托老仓库、老厂房、老建筑改造,规划打造创意设计类产业聚集区,积极引导有设计能力的企事业单位进行社会化服务,参与市场开发和竞争。逐步建立创意设计产业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认真落实国家对创意设计产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为创意设计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培育发展新媒体产业

济南发展现代传媒业优势明显,省市新闻媒体集中、高等院校和人才集中,制作、发行、播映链条完善。根据《意见》要求,济南将积极发展网络产业和新媒体产业,逐步建成区域性文化传播中心和传媒产业基地。

未来几年,济南将大力发展音像、电子、网络出版,实施图书、光盘、互联网三者的立体开发和跨媒体出版。加大对国有出版企业扶持力度,支持国有和民营出版物发行企业发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发展连锁经营、现代物流和网络书店等,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开放,开拓市场、创新品牌;引导非公有出版工作室健康发展,发展新兴出版生产力。(ZT)

(ZT)《济南文化产业发展大盘敲定》

●到2015年初步建成一批在全国、全省具有较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特色街区

●以济南日报报业集团为龙头,加快报刊体制改革步伐,逐步把济南建成区域性文化传播中心和传媒产业基地

●规划建设一批特色突出的历史文化老街区、休闲娱乐综合体、休憩旅游精品项目和线路,全力打造泉城、鲁菜、大舜等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文化旅游品牌

●每年重点扶持发展10个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关注联系、支持帮助40个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一般性文化公司注册资本可降低到3万元人民币。组建文化企业集团,控股子公司由5个放宽至3个

“到2015年,基本建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力支撑经济文化强市建设的现代产业体系,使济南成为彰显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文化气息的文化名城、产业优势突出的文化强市、带动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性文化产业中心城市。”日前,我市出台意见,就加快文化产业振兴发展作出部署。形成“天下泉城·创意天下”大品牌

我市确定,到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5%以上,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城市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达到20%以上,年均增速分别达到或超过20%;初步建成一批在全国、全省具有较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特色街区;现代传媒业、文化旅游业、创意设计业、动漫游戏业、演艺娱乐业、广告会展业、艺术品业等行业优势进一步突出,培育一批现代流通组织、文化产品物流中心和文化艺术中介机构,生产具有泉城文化特色的精品力作,吸引一批业内领军人物和创业团队;重点推出一批知名作品和企业,依托众多品牌的有机集成,初步形成“天下泉城·创意天下”大品牌。

建成区域性出版发行流通中心

以济南日报报业集团为龙头,加快报刊体制改革步伐,对各类报刊进行整合和定位;大力发展舜网数字网络服务平台,整合优化网络媒体资源,打造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具有覆盖力、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新闻门户网站;逐步形成以各类报刊品种为主,以数字化、网络化内容产品和信息增值服务产品为创新业态的报刊出版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逐步把济南建成区域性文化传播中心和传媒产业基地。

加快发展广播电视内容产业,提高节目制作能力;进一步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积极发展网络产业和新媒体产业。积极培育数字电影院线,大力发展音像、电子、网络出版。加大对国有出版企业扶持力度,支持国有和民营出版物发行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发展连锁经营、现代物流和网络书店等,逐步把济南建设成为区域性出版发行流通中心。

规划“泉水之都”文化休闲旅游区

发挥泉水文化、名士文化、黄河文化、生态文化、“中华老字号”文化、特色饮食文化、温泉文化等本地资源优势,规划建设一批特色突出的历史文化老街区、休闲娱乐综合体、休憩旅游精品项目和线路,形成国内外著名的“泉水之都”文化休闲旅游区;适当时机举办“泉水文化节”。积极推进大明湖、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护城河等旅游综合体建设,推进千佛山、芙蓉街、灵岩寺、五峰山等文化旅游景点和区域的改造提升,加快华山历史文化公园、济西湿地公园、兴隆文化片区、北湖文化片区等城市新空间的开发建设,到2015年建成国际国内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全力打造泉城、鲁菜、大舜等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文化旅游品牌。

建设“1040”项目打造文化产业园

建立文化产业项目管理推动长效机制,全市每年重点扶持发展10个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关注联系、支持帮助40个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简称“1040”项目)。定期组织召开“1040”项目专题推进会,及时研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力争到2015年,全市储备建设文化产业项目300个,投融资总额超过1000亿元。加大“1040”项目招商引资和推介宣传力度,吸引国内外资本参与项目投资开发。

转制单位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积极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包括: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自转制注册之日起在执行期限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对经认定的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基地),在园区(基地)建成起3年内,按规定给予行政规费减免。

在文化产业支撑技术领域内,依据有关规定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符合条件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文化企业发生的广告费用,按照税法规定进行税前扣除。

符合规定条件的文化企业以股权、期权等形式给予其高级管理人员的奖励,按现行税收政策规定在计征个人所得税时给予优惠。文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准予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文化企业通过获得税前扣除资格的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献法》规定的公益事业的捐献,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降低文化公司注册资本

积极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工商管理政策。主要包括:放宽企业名称核准条件。积极支持文化企业使用冠省行政区划和免冠行政区划企业名称;转制后的企业名称,可使用原单位名称(去掉主管部门);允许文化企业名称体现行业特点,使用表明其文化产业内容和经营方式的各类新兴行业用语;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名称中使用“文化产业”、“文化发展”、“文化开发”、“文化交流”、“演出联盟”、“演出在线”、“旅游开发”、“旅游产业”、“体育产业”、“文化传播”一类字词;允许文化企业在牌匾中将企业名称简化使用;允许连锁企业使用总部字号。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一般性文化公司注册资本可降低到3万元人民币。组建文化企业集团,控股子公司由5个放宽至3个,核心企业注册资本放宽至1000万元,母子公司合计注册资本放宽至2000万元。文化公司注册资本可分期交纳,2年内交足。(ZT)

第5篇:济南华领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济南华领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是中小企业合作发展促进中心山东工作委员会旗下一支致力于打造山东第一DM刊物的,一支专业的DM运营团队,目前,我们已经获得国家工商总局批准颁发的形式印刷品广告登记证:鲁印广登(2011第017号)

目前,我们主要方向是配合中小企业合作发展促进中心山东工作委员会,为工委名下的各个会员单位提供一个展示企业形象的平台,以此来展现我们会员单位的产品信息与树立品牌的价值,最终只为达成会员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最有效的沟通。

华领DM杂志的优势

1.面向的客户为中高端人群(拥有流动资产50万元以上的群体数据库)

2.投递的准确性、客户精准度高(直投和邮寄)

3.全方位的品牌强化(说明性广告)

4.宣传成本低(免去自己打印传单、雇佣发单员的费用)

5.广告保留期长(在高端场所陈列)

6.广告内容自由,形式多样化(图片文字等创意相结合)

7.可以成为中国小企业全国理事会山东工作委员会理事单位,获得山东工委五大支持。(投融资服务、法律维权服务、广告宣传服务、培训服务、中小企业合作平台)

公司产品

目前我们公司同山东日报集团联合打造了首期DM杂志《财富生活》,我们“财富生活”DM杂志不同于其他传统广告媒体,它可以针对性地选择目标对象,有的放矢、减少浪费。是对事先选定的对象直接实施广告推广。客户接受者容易产生其他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感,使其更自主关注所宣传的产品。一对一地直接发送,可以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客观挥发,使广告客户效果达到最大化。就目前而言,通讯行业的发布与对接虽需求日益巨大,但一直以来都使用面对面的传播方式进行信息传播,所以造成了实际上的广告发布需求与广告传播平台不完善的双方面矛盾,因为几乎没有过多的选择,从而造成不可避免的影响,甚至是损失。本杂志项目的诞生,以“点对面,面对面,面对点,点对点”的立体传播渠道,并进行完善的资料数据收集与后期执行监督回复。

发行方式

《财富生活》的发行主要有两种方式来进行,第一种是以济南为中心辐射周边的各个高档会所,星级酒店,以及各个商务宾馆的大厅及客房,第二种则是由我们现有的省内数据资

料进行直投(直接投递到我们现有的省内金融行业的各位老总及其高层管理干部的手中)第三种是机场车站等大众出行场所,第四种是省内各企业的投递(我们有拥有精准的投放资料) 欢迎各界人士与我们合作!我们的成长离不开你们的支持,我们以最真诚的态度为您服务!

第6篇:济南市文化产业发展状况与对策浅析

四、发展济南文化产业的具体对策

(一)济南市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定位和原则

2006年2月,济南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济南市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确立了济南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 定位和目标,这就是: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重点抓好设施建设、 文艺创作、群众文化活动和文化产业开拓,建成充分彰显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文 化气息的区域性文化中心城市。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健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逐步形成 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实施“精品工程”,完善创作 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创造一批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具有“山东气派、泉城风 格”的艺术精品。大力提高广播电视的舆论引导和宣传水平,着力打造一批品牌 栏目,积极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工程,加快实现广播电视制播手段数字化。积极抓 好文化艺术产品生产,出版一批能够形成品牌、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精品图书和音像电子出版物。挖掘发展民俗文化、民间文艺资源,积极推进群众 文化建设。加强依法修志,继续做好史志工作。强化档案文化理念,加快档案馆库、 档案信息化和馆藏资源建设,推进档案事业全面发展。

“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促进文化产业规范发展的政 策法规。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 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努力培育和推出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 牌,做大做强济南日报报业集团等一批文化产业集团,提高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 竞争力。加强文化市场管理,营造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加 快文化设施建设。按照政府推动、企业运作、规范管理的原则,采取省市共建方 式,加快建成一批影响力强的标志性文化设施,重点规划建设齐鲁文博中心、山东 演艺中心、泉城文化娱乐园、山东书城、济南图书馆和群众文化馆等项目。按照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创建文化先进县区、社区的要求,建设县(市)区级、社区(乡镇)级图书馆、文 馆、文化站等,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覆盖城乡的文化设施网络。

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按照政府推动、企业运作、规范管理的原则,采取省

共建方式,加快建成一批影响力强的标志性文化设施,重点规划建设齐鲁文博中 心、山东演艺中心、泉城文化娱乐园、山东书城、济南图书馆和群众文化馆等 目。按照创建文化先进县区、社区的要求,建设县(市)区级、社区(乡镇)级图 馆、文化馆、文化站等,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覆盖城乡的文化设施网络。 按照上述基本定位和目标,根据济南市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城市结构 各方面情况,我们认为济南市发展文化产业的定位应该是:

以齐鲁文化为底蕴,以省会城市为依托,以“泉文化”为主线,重点发展 闻出版服务、广播影视服务(包括互联网信息服务)、以文化旅游为主体的文 休闲娱乐服务和会展服务等几大支柱产业,建设统

一、开放、多层次、多方位 文化市场体系,在全市形成主线突出,布局恰当,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筱盖 广的文化产业网络,使济南市成为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独特自然风貌、浓 现代气息的省会城市和区域文化产业中心城市。

由于文化产业质的规定性和文化产品自身所具有的特性,要使济南市文化 业健康快速地发展,必须把握好以下基本原则:

1、统一布局、协调发展的原则

发展济南市文化产业,一定要充分考虑到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的互动关系、

中心市区与郊区各县的互动关系、城市与农村的互动关系,按照全市一盘棋的

向进行整体设计,要尽力做到布局合理,功能互补,使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协 调地发展.由于文化产业所具有的政治教化意义,在文化产品生产过程中,在考 虑经济效益的时候,更要注重社会效益。

2、突出特色原则

发展济南文化产业,一定要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做足历史名城

①《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济南市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jinan.gov.cn

4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白.....目自州白匕.....文化特色,发挥省会城市优势,突出济南的特点。如“泉水文化”、“名士文化”、 “齐鲁文化”等,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地结合起 来,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打造精品,积聚品牌,使济南的文化产业充分发挥出 齐鲁文化的历史底蕴、泉水之城的自然底蕴和省会城市的政治与社会优势。

3、可持续性发展原则

必须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处理好发展文化产业和保护文化遗产的关

系,对济南大量历史文化遗产和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必须实行保护性开发方针, 对于重要的文化遗产,最大限度保持历史本来面日。把文化产业纳入文化保护和 自然保护的总体发展战略之中切实保护好济南历史文化名城.4、整体联动原则

文化产业发展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要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参与文化建

设,广泛吸纳民间资金和外资,以发展优势文化产业和大型文化集团为突破口, 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加快济南文化产业发展步伐,提高全市文化建设的整体 水平。

(二)加快济南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l、更新观念,增强文化产业意识

在党中央和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国文化产业近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文

化能够成为产业,已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肯定。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受中国传统文 化负面因素的影响,相当一部分人在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上,仍然把许多文 化部门视为事业单位,习惯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一直把文化产业当作经 济舞台上的一个配角。重视文化的“事业”性质,忽视其产业性质,更缺乏对文 化产业发展规律的研究,仍自觉不自觉地信守旧的文化发展观念和运作方法,对 文化能否产业化,如何产业化,文化产业的内涵应如何确定,如何看待文化产业 与意识形态的关系等,在思想观念上仍然模糊和混乱,把文化产业真正纳入国民 经济计划并导入正常的发展轨道,还需要从观念上进行彻底更新。发展文化产业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是对文化发展模式的一次重大变革,也是文化建设中的一个全新课题,需要把

展文化产业纳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整体工作布局中去,摆上议事日程,把文化

业发展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

建设的整体规划,把文化产业发展纳入经济结构调整之中。因此,解放思想,

新观念,将文化与现实经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发展文化产业必须解决的

要问题。

2、制定出切实可行、符合济南实际的发展规划

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和管理的表现之一,就是制定济南发展文化产业的近

中、长期规划,明确总体目标,确定文化产业的发展重点、统计范畴和指标体系 使文化产业始终在规范有序的竞争中发展壮大。当前,己经制定了《2004一20 年济南市文化发展规划》,《济南市“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济南市国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将文化旅游与会展作为济南市文 产业发展的重点为,但相对而言文化产业部分仍然比较薄弱,应在此基础上制 出更为具体翔实、易于操作、目标明确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并注意在国家有 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济南实际,建立健个地方性的文化产业法规,出台鼓 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

3、创新管理体制,理顺几种关系

目前,从事文化产业经营的主体大多脱胎于传统的文化事业单位,其中大

数在运行机制上还未能适应市场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要求。强化文化行政部门宏 调控、公共管理和行业管理职能,切实抓好监督、评估、执法和服务,坚决克 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管办不分的弊端,扩大文化产业单位的经营自主权,进 步确立文化产业单位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按照政企分开、经营性机构与非经 性机构分开的原则,对现有文化单位进行科学分类。作为一个省会城市,济南 展文化产业还必须理顺几个关系:一是理顺省、市级文化管理体系的关系:二 理顺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与文化事业和企业单位的关系;三是理顺文化企业和事业 单位的关系。并注意尽快实现政府部门从办文化到管文化的转变。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激活经营机制,拓宽融资渠道。

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文化企业成为产权明晰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 体。在工商管理和税收、信贷等政策上,进一步鼓励文化企业的发展.调动业主 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千方百计增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企业的活力。同时要建立灵活 投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外资、国内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以独资、合资、 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进入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鼓励版权、品牌、 个人声誉、经理人资质等无形资产作为资本投资。

5、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各种资源优势和济南的区位优势,突出发展重点 济南市要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各种资源优势,尤其是作为省会城市的政治文

化方面的优势,突出文化产业的发展重点,要重点发展广播传媒、文化休闲娱乐、 文化旅游、会展等领域,尽快形成产业优势。同时,要充分利用济南市北通京津、 南接京沪、东有出海口、西连全国腹地的区位优势,立足于成为区域性的文化产 业发展中心。在具体发展中既要在有条件的基础上建立实力强大、履盖面广、竟 争力强、前景看好的大型文化集团,但必须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不能过多地求 大,以形成大、中、小企业共存,全市文化产业产业健康发展的格局。

6、打造文化品牌,加强宣传力度

济南市甚至包括山东省近年来的会展业、旅游业等都有了很大发展,但却并 没形成自己有竞争力的品牌,我们应立足泉文化,依托齐替文化的深厚底组,打 造以泉文化和齐鲁文化为内涵的文化品牌。铸如文化产业博览会、全国煤炭会议 等影响大的会议应多搞,同时还必须做到宣传先行,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 宣传力度,使泉文化深入人心。同时通过宣传开发文化消费市场,尤其是本地文 化消费市场,以形成良性循环。

7、尽快建立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规范。

文化产业的行业协会,还有工会、联盟等,是从业机构或从业人员为捍卫自 身利益而自愿结合的非官方机构,它在加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和促 进规范有序竞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作为一种民间的组织形式,它与政府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管理职能部门一道,起着政府部门不可替代的管理作用,特别在协调全行业行动, 加强行业保护,维护民族传统行业地位等方而起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国外的文 产业之所以具有较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与强有力的行业自我管理很有关系。 于行业协会,要加强引导和管理,北京、广州、等城市在这方而取得了一些经验, 值得济南借鉴学习。

8、充分发挥驻济高校的作用,加快文化产业人才培养

发展文化产业,打造文化品牌,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目前文化产业专门

才缺乏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济南不仅缺乏高素质的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和乏文 产业策划、管理和经营方面的领军人物,就是一般的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素质也 待于培养和提高。因此,济南市要制定具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广泛吸引国内 的高级人才,更要充分发挥驻济各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定点培养发展 南文化产业的人才。对于现有的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也要利用济南各高校师资 足的便利条件,尽快启动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全员培训,进一步提高文化队伍 整体素质。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五、结语

众所周知,文化产业是全球的新兴产业,被称为“21世纪最后一块暴利蛋糕”, 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中国作为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发展文化产业具有自 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广阔的文化消费市场以及国家和政 府的大力扶持,等等。济南市作为经济强省山东省的省会城市,地处沿海发达地 区,是全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先天优势,并已取得了一定 成绩。我们有理由相信,济南市的文化产业将继续保持其高速发展势头,并逐渐 成长为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

然而也应该看到,与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成都、昆明、西安等相比, 济南市文化产业起步较晚,由于它正处于发育期,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如何解决发展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充分发挥其优势,将是济南市文化产业发展的 关键所在。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剖析,并对其解决措施及产业发展方案进 行了探讨。

当然,本文对这些问题所进行的探讨只是一些初步尝试。虽然本人通过多种 途径广泛搜集文献,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以期对济南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有所裨益,但是由于本人能力、时间及材料有限,难免挂一漏万。所以仅能以此 求教于方家。

第7篇:济南市“十二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大全)

济南市“十二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为全面推进济南市新材料产业发展,依照《济南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的精神,特制订济南市“十二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

一、济南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济南市认真贯彻国家产业发展指导方针,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有机高分子材料、特种功能纤维、高性能金属材料、光电子材料、环保节能节材建筑材料等领域产业基础较好,拥有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现有国家胶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工程技术中心5个,建立了国家火炬计划章丘有机高分子材料特色产业基地,拥有国内最完整的氟材料和氟化工产业链。为我市新材料产业今后一个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根据统计部门资料,2010年年末我市规模以上新材料工业企业88家,企业产品涉及了当今新材料领域的多个方面。2010年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064亿元,其中新材料产业约184亿元,同比增长26.6%。

(一)无机非金属材料

1、玻璃材料

技术玻璃制品制造产业在我市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涉及这一产业的企业有10家左右,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力诺集团为龙头,主要生产真空太阳集热管、太阳能玻璃管等产品。该领域中拥有国家科技部授予的国家火炬计划济南太阳能特色产业基地。高硼硅玻璃太阳能集热管雄踞全国第一。高硼硅玻璃管材、棒材占国内市场65%份额,高硼硅耐热玻璃器皿,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甲级玻璃系列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2、耐火材料

济南市耐火材料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基本形成科研-设计-生产-应用的产业体系。济南镁碳砖、新峨嵋等龙头企业均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通过创新成果转化和战略产品开发,产业链整体技术实力得到很大提升。耐火材料年能力为 7.5万吨,其中镁碳砖等定型产品6万吨,不定形耐火材料 1.5 万吨。出口创汇额居全国同行业首位。新峨嵋为国家滑板砖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单位之一,产品技术居国内领先和国内先进水平,滑动水口产品产销量连续十几年居国内第一。

3、建筑材料

环保节能节材建筑材料产业一直是济南市的传统优势行业,目前有大约10家企业从事改性沥青、防水材料制造、防水涂料、保温防腐材料等产品的研制与生产,产品具有节能环保,防腐防水等特点。龙头企业—山东省高速公路建设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拥有数条SBS改性沥青生产线、天然沥青改性沥青生产线、木质素纤维生产线和乳化沥青生产线,具有沥青储存能力六万余吨的沥青中传库,年沥青周转量达30余万吨。

(二)有机高分子材料

1、树脂材料

目前我市树脂材料制造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济南圣泉集团为龙头企业,有大约20家企业从事塑料及合成树脂的制造与生产,产品包括呋喃树脂、酚醛树脂、化工树脂、PVC板材等大约30个品种。其中圣泉集团是亚洲最大的酚醛树脂生产企业,主持起草过8项酚醛树脂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企业与中科院合作成立“酚醛树脂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与济南大学合作成立“酚醛泡沫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致力于开发、生产用于耐火材料、磨具磨料、建筑材料、泡沫酚醛等用途的酚醛树脂,形成了10个系列800多个品种,具有年产10万吨酚醛树脂产能,国内市场占有率30%。

2、橡胶材料

我市从事橡胶制造的企业大约有5家左右,目前产业规模不大,以台橡(济南)实业有限公司为代表,年产TPE/TPR热塑性弹性体材料5000吨,填补了大陆长江以北无专业生产热可塑性弹性体工程材料大型企业的空白。

3、合成材料 我市涉及其他合成新材料生产的企业还有10家左右,涉及化工、纺织、建材等行业,产品包括聚酰胺、无纺布、铝塑复合板、PTFE填充料等十几个品种。山东康洁非织造布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非织造布专业生产厂家之一,公司实力雄厚,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 年产各种无纺布可达21000吨。产品60%以上供出口,产品已销往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精细化工

精细化工产业一直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目前济南市有60家企业从事化学品、化学试剂、专用化学品的生产与制造,产品包括上百个品种,其中氟材料是其中优势产业。我市涉及氟化工产业的现有企业中,生产型企业8家,氟树脂加工企业约3-5家。山东中氟公司的二氟一氯甲烷、四氟乙烯单体、四氟丙醇、八氟戊醇、悬浮聚四氟乙烯等产品70%出口到国际市场。山东华氟公司的四氟乙烯单体、 聚四氟乙烯树脂市场占有率达到12%,聚全氟乙丙烯树脂市场占有率达到33%,

二、济南市新材料产业竞争力分析

1、优势分析

(1)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我市新材料产业迅速发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材料产业发展,把新材料作为我市“十一五”期间高新技术发展的三大重点之一,极大地促进了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化进程。过去的5年,特别是近2年,市里相继出台了有关加强技术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为今后新材料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2)较好的发展基础为今后的腾飞积蓄了力量

“十一五”期间,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下,济南市新材料产业获得长足发展,已经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有机高分子材料产业基础雄厚,优势突出;金属材料孕育了一批具有很强发展潜力的产业增长点;复合材料产业也已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3)驻济高校和科研院所新材料研发力量雄厚 济南是省会城市,驻济高校和科研院所多,有多家设计新材料研发的高校和科研单位,拥有大量的技术人才、先进的科研手段、前沿的信息来源,其研发力量和成果将很好地弥补我市企业研发力量方面的不足,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山东大学在新材料研究领域具备雄厚的科研力量,科研机构包括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胶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材料液固结构演变与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现代焊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等20多个新材料类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济南大学在水泥与混凝土材料、新型墙体材料、陶瓷材料、玻璃材料、金属基陶瓷基复合材料、粉体工程、热工工程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理论与工程实践意义的成果。山东轻工学院、山东建工大学、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山东省化工研究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等单位在新材料研究领域也取得了大量优秀科研成果。

2、劣势分析

(1)资源、成本等因素制约某些材料领域的发展 济南是山东省会,电、煤、水和土地等要素价格相对较高,对部分高耗水、高耗能、高排放的新材料产业,在低端产品生产环节不具备竟争优势。而且越来越严格的环保要求也将增加某些新材料产业的环保成本,甚至使得某些新材料产业在济南的发展受到限制。

(2) 产业链不完整,尚未形成产业集群

目前我国各地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正呈现集聚趋势,特色基地的建设成为集群发展的有效载体。济南新材料产业在产业集群发展上还有很大不足,尚未形成有明显特色的主导产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市场份额分散、产业集中度与产业关联度低,企业间的产业链条不完整,没有在产业链不同环节形成各自的竞争优势。

三、济南市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动力,以人才为根本,以发展为目标,以产学研结合为手段,走开发型、国际化发展之路,努力实现我市新材料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2、发展思路

以实现新材料产业跨越式发展为目标,以提高产业持续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重点,充分发挥本市的技术基础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市场急需的新材料,形成具有济南特色的、若干行业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新材料产业。

1)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在创新中求发展的思路。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在创新中求发展,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建立适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律的体制和运行机制。

2)坚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思路。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人才,通过合资、合作等途径,抢占科技制高点;注重提高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开发能力,不断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和产业优势。

3)坚持市场导向和政府宏观调节相结合的思路。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开发适销对路新产品。要突出重点,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支持一批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做大做强一批产业,形成济南新材料产业的优势与特色。

4)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化与改造传统产业相结合的思路。依托现有产业的基础和优势,在积极推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同时,加快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

3、发展目标

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十二五"末期,建立起适应新材料产业发展特点与规律的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多渠道、社会化的投融资体系;形成一批具有济南优势的新材料产品;发展壮大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打造我国新材料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重要基地。"十二五"期间,新材料产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20%,总产值达到450亿元。

四、济南市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

顺应国际国内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立足济南在金属材料、太阳能光伏材料、耐火材料和氟材料等产业优势,以及重点培育的胶体材料、半导体照明(LED)、节能环保等新兴材料产业,抓住钢铁、化工、建材等传统基础材料转型提升的内在要求,不断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逐步建设成为省内重要的新材料研发和加工生产基地。重点发展以下新材料产业:

(一)金属材料

1、新型钢材料产业。随着汽车行业发展和能源压力的增加,未来五年我国对新型钢材的需求将进一步加大,要求进一步提高。以山东大学为技术依托,以济钢、济南冶金所等为载体,以节能降耗、短流程、降低成本、改善环境为核心,针对市场开展熔融还原技术、洁净化和细晶化钢铁制备技术的研究,开发高附加值特种钢材产品。如高强度轻量化钢材、耐磨、耐热、耐蚀黑色金属材料、铌铸铁系列产品、无镍、少镍高温耐热、耐磨黑色铸造合金新材料等。

2、高性能轻质合金产业。高性能轻质合金产业在我市已初具规模,铝合金压铸件、铝硅合金、镁合金等合金材料的产量在国内市场占有很大比例。以济南轻骑铸造有限公司、济南慧成铸造有限公司为龙头研制生产的铝合金压铸件、铝合金重力铸造件及低压铸造件。以平阴同鑫铝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研制生产铝锭、铝板材、铝线材、铝箔材。以山东山大吕美熔体技术有限公司为龙头研制生产的用于提高铝硅活塞合金性能的特种Al-P中间合金,提高铝合金、镁合金性能的特种Al-Ti-B中间合金、Al-C和Al-Ti-C中间合金材料。努力把高性能轻质合金产业链建设成为产能结构合理、制造工艺先进、产品质量精良的一体化的创新型国际化产业链,使之成为跨国公司在中国首选的高性能轻质合金生产基地。

3、金属膜层涂镀产业。依托济南复强动力公司、山东大学焊接工程技术中心和济南鲁得贝有限公司等企业,充分发挥金属膜层涂镀方面的技术优势,开拓更大市场。加快推进“绿色再制造关键技术及设备的研究”项目。完善纳米电刷镀、高速电弧喷涂、微脉冲冷焊、粘涂、微弧等离子熔敷等先进的表面工程技术,并进行相关技术项目的落地生产转化试验工作,尽快启动微弧等离子融敷技术、剩余寿命评估技术等相关的关键技术及设备的研发与落地生产,带动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无机非金属材料

1、LED半导体照明材料产业。以山东大学为技术支撑,依托山东华光光电子有限公司、济南半导体所、济南富川卓越科技公司等骨干企业,重点开发大于150mcd LED的红、黄、蓝、绿及紫外延片和管芯技术、大功率LED芯片及大功率多管芯超LED器件、提升LED芯片出光率的ITO新型材料、808nm 无铝大功率激光器等,同时加快超高亮度发光二极管下游产品LED白光照明器件及应用产品的研究开发。加快瑞森华光、富士康、宝世达、宇科同茂等LED半导体照明材料项目推进,进一步加大核心技术与产品的产业化力度,扩大产业规模,改善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结构不合理、中上游企业数量较少、产量和技术水平落后的现实,建设国内最大LED和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

2、耐火材料产业。培育新型耐火材料产业,推动上下游企业加快产业链整合。加快新峨嵋耐火材料生产基地和无穷尽焊接技术钢包内衬材料生产线建设,在节能型钢包内衬材料、高档滑动水口、炼钢出钢口、连铸产品方面增加新品种,在国内冶金炼钢行业用耐火材料企业中达到全国规模前三名、山东省内第一名的企业生产规模。

3、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材料产业。依托力诺集团、桑乐太阳能等企业,打造太阳能新能源产业链,全力打造全球生产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人均劳动率最优的太阳能光热基地,同时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支持力诺集团 1000兆瓦光伏电池片等大项目,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4、炭/炭复合材料产业。依托济南伟得热工材料有限公司等公司的研究基础,大力发展快速制备高密度炭/炭复合材料工艺研究开发及其配套工程,重点推进碳纤维设备制造、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制品等具有高强度、高模性、高热稳定性、高导热导电能力、低密度、低热膨胀系数、耐烧蚀、耐腐蚀、摩擦系数稳定等特点的产品在航空、航天及民用工业领域的应用。

5、高技术陶瓷产业。以山东部分高校、研究院为技术依托,加快高性能陶瓷粉体原料的工程化制备技术及配套装备开发,解决高技术陶瓷生产装备依赖进口的问题。依托济南安达刹车片有限公司、济南意星陶瓷精密仪量有限公司等企业,以结构陶瓷、功能陶瓷两大系列产品为重点,重点研究开发高端陶瓷粒化摩擦材料刹车片、陶瓷量仪、陶瓷过滤网等系列产品。加快产业化进程,形成规模优势,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6、环保节能节材建筑材料产业。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新型建材,尤其是新型墙体材料。粘土质墙体向非粘土质墙体材料发展;实心型墙体材料制品向空心型墙体材料制品发展;小块墙体材料制品向大块墙体材料制品发展;重质墙体材料制品向轻质墙体材料制品发展;现场湿作业多的墙体材料制品向现场湿作业少的墙体材料制品发展;单一材料的墙体向多功能复合材料墙体发展。

(三)有机高分子材料

1、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产业。以济南圣泉集团为龙头,通过与国内大学院所联合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研究开发满足铸造行业更高要求的各类树脂,建成全球最大的铸造材料供应商和亚洲最大的酚醛树脂生产制造基地;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为依托,开展树脂复合材料、高性能工程塑料的改进与应用、功能高分子材料、烧蚀与热防护材料、特种橡胶制品、密封材料、隐性材料、特种粘剂材料等方面的研究与开发,打造山东五三新材料产业基地。重点支持薄膜和涂料等有机硅共聚物的研究开发,硅橡胶及其共聚改性研究,特种有机硅高分子材料研究开发,有机硅精细品的合成和应用研究。

2、新型纤维产业。依托济南天齐特种平带有限公司、齐鲁宏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研究开发为基础,大力发展特种高强低伸传动带、真空物理溅射镀银纤维及织物等新型纤维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与推广;以天诺光电材料有限公司为依托,加快建设国内最大的新型导电纤维产业化基地。

(四)精细化工

1、氟材料产业。氟材料产业是我市在国内具有传统优势的产业,利用氟化工产业起点高、潜力大和基础材料的优势,进一步扩大氟聚合物、氟材料、氟精细化学品、建筑氟碳涂料等氟材料产业生产规模,合理配置氟化工发展资源,增强中氟化工的氟化学品和华氟化工的氟材料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产学研、企业自主创新的步伐,发挥华临公司氟化学品广泛应用的科技开发能力。加快产品结构优化,形成以无水氟化氢为起点的四氟单体、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含氟电子材料为系列的氟化学产业链。做好氟醚、碳涂料树脂等含氟产品的市场开发;加快重防腐型氟碳涂料树脂、含氟黏合剂、含氟医用治疗鼻炎药物的双氟硼酸盐、含氟农药氟醚唑、含氟精细化学品三氟乙酸乙酯和三氟乙酰乙酸乙酯、氟铃脲原料中间体异氰酸酯的研发和应用。

2、特种化学剂产业。依托济南泰星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在国内阻燃剂行业的领军地位,推广硼酸锌、聚磷酸铵、高氮阻燃剂(MCA)、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功能母料、专用技术产品等产品在工程塑料、橡胶、电子、纺织、建材、通讯等行业的应用,建设国内品种和规格最齐全的阻燃剂供应基地。

3、精细化学品产业。加快发展食品及饲料添加剂、造纸及水处理化学品、含氟医药农药中间体、电子化学品等新领域精细化工产品。重点抓好得呈化工的1000吨/年甜菜碱等项目建设。抓好新时代(济南)民爆公司现场混装胶状乳化炸药车和现场混装乳化粒状铵油炸药车5000吨/年安全配套建设。

(五)国家胶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园 国家胶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家工程中心”)2010年11月由科技部批准成立。以“国家工程中心” 入驻济南市化工产业园为契机,济南市在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重点支持“国家工程中心”科技园的发展。目标是在3年内完成“国家工程中心”的建设,并有不少于16项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化生产,重点支持“银浆”项目的开工落实,跟进高效气凝胶复合隔热材料、电力用硅基胶体材料复合树脂等项目的引进,力争每年入驻1-2个项目,5年后入驻5-10个项目,建成油田胶体材料、军用胶体材料、胶体材料加工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技术平台,建立起胶体材料开发、产业化、应用的技术支撑体系,形成胶体材料产业集群优势,提升园区的行业影响力、产业聚集力和科技成果转化速度。

五、济南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强化自主创新。支持企业争创国家级、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承担技术创新项目,健全技术咨询、服务机构及专家库系统建设。强化研发平台建设,完善融技术研发、创业孵化、科技服务为一体的开放、流动、协作的公共创新平台,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把新兴产业有关技术列入市重大专项,开发重点共性技术,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出能力。大力实施“专利、品牌、商标、标准”四大战略,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通过产品和技术创新,提升自主知识产权名牌档次,鼓励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订,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内先进标准。

(二)完善投入体系。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整合各类专项资金,统筹扶持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平台建设,加快产业基地、重点项目、科研开发、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新能力建设,各县(市)区也要加大配套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市场培育,研究促进新兴产业产品开拓本地市场的扶持政策。积极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推动战略性新兴企业利用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直接融资,支持发行企业债券,利用境内外产权交易市场进行股权融资。引进和设立各类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资金,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完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支持信用担保机构对重点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探索建立产业链贷款联保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机制。

(三)强化人才支撑。加强对高层次人才引进,大力实施“5150引才计划”,重点引进海内外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关键核心技术的领军人才和经营管理的精英人才。继续实施泉城学者建设工程、青年科技明星计划、留学人员创业计划,对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创新人才,实行政策津贴、企业津贴制度。落实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技术创新行动,动员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带技术带成果进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加快实训基地建设,依托项目和重点学科,通过联合办学、订单式培训等强化人才培养。加强对本土企业家及技能人才培养,做好各类人才的社会保障工作,为自主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四)促进产业集聚。按照产业集聚、企业集中、主业突出、特色鲜明的要求,以省级以上开发区为主要载体,加强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引导促进现有产业集群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融合,打造区域特色优势产业链。建立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实行外商投资重大项目协调制度,努力构筑服务高地、项目洼地和资金洼地,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各类资源向产业基地集聚,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规模较大的新兴产业聚集区。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库,谋划储备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层面新兴产业项目在济布局。

(五)提升产业层次。结合新材料产业高投入、高产出与高风险并存的特点,建立高效投资激励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加快新材料技术成果产业化步伐,壮大新材料产业的规模。加大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材料产业的力度,提高传统材料产业的高新技术含量,提升整个材料产业的层次。加强资金筹措,引导资金投向,市工业经济发展引导资金,要有选择地向新材料产业倾斜。要充分发挥企业投资主体作用,落实好国家和省里制定的鼓励企业技术开发费列支、加速固定资产折旧、技改项目减免税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各级财政设立的专项资金要向重点发展的新材料领域倾斜,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和 民间资本加大对新材料产业的投入。

(六)推进国际化合作。发展新材料产业,必须借助国际合作,解决技术来源、市场来源、资源不足、技术支撑、人才支撑、生产经营管理团队等问题。进一步加强与国际有实力的大企业全方位合作,在全市建设高水平的研发中心、生产中心、运营中心,完善产业链配套。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格局调整机遇,积极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建立与国际新材料产业接轨的运行机制,做大做强全市新材料产业。

第8篇:济南“文化四保”亮点突出

年初以来,济南市文化局紧紧围绕济南市“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保全运”中心工作,以“文化繁荣年”为目标,大力实施“文化四保”战略,即扩大文化内需保增长、抓好公益文化保民生、发挥文化优势保稳定、促进文化繁荣保全运,开拓创新,积极作为,在公共文化服务、文艺创作生产、群众文化活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市场管理、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成效明显,亮点突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配合济南市新农村建设“十大行动”中的“文化繁荣”行动,制定了“文化繁荣”行动规划。联合有关部门召开济南市文化专项规划专家评审会,积极参与制定出台济南市文化发展专项规划。大力开展“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目前3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达标验收工作已经完成,近期济南市财政将对2008年已签订责任状并验收合格的3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兑现每站20万元的奖励,其余8个站列入今年奖励范围。作为今年济南市九件实事之一的全市3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作,正按计划紧张有序进行。济南市现有农村文化大院1919个,文化大院图书室979个,藏书892929册。济南市市级支中心及十个县(市)区支中心,全市乡(镇)、村基层服务点已达到3573个,扩展型站点25个,并建有10个规范化站点示范村。总投资1600余万元、总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的济南市第一家现代化专业儿童剧剧场宝贝剧场建成,该剧场拥有专业化舞台装置和现代化的演出设备,可容纳300余名观众。

积极发挥济南市博物馆、华阳宫、市文物店、市图书馆、市群众艺术馆、济南画院等单位职能,开展馆藏珍品展、出土文物展、精品书画摄影展览、“新市民新课堂”公益文化培训等有规模、有影响、有品位、常规性的阵地文化服务活动。市博物馆举办了“济南名士书画院丛书精品展”“馆藏文房四宝展”等展览15个,接待观众4.8万余人次。将“济南名士多”“济南老建筑”“古代体育”等图片展送进校园,为4.7万余学生提供了服务。

组织市属艺术院团大力开展公益演出进社区、进农村活动,截止到6月底,已完成180余场,观众近100万人次。济南市图书馆在山东省实验中学等建立基层服务点100余个,接待读者 39.4万余人次,外借文献30.1万册次,送书上门4万余册,图书流动车出车40余次,办理借阅证9016个,网站点击18万余次,举办读者活动、公益辅导培训70次、7.5万余人次,提供检索咨询1.1万条次,分编各类新书、光盘1.6万种、3.9万余册(件)。日前,济南市图书馆被评为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市群众艺术馆“新市民新课堂”公益文化培训活动开设培训班36个,为800多名市民提供近10个月的免费艺术培训。

艺术创作生产亮点凸显

立足齐鲁文化,展示地域风情,重点打造文化旅游剧《齐风鲁韵》、曲艺剧《茶壶就是喝茶的》、新编吕剧《我的兄弟姐妹》、山东梆子《郭巨传奇》。与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韩国CJ娱乐株式会社联合推出杂技剧《终极使命》。进一步加工修改了儿童剧《我和我的影子》、京剧意象杂技秀《齐风鲁韵〃粉墨》、京剧《辛弃疾》。其中,京剧意象杂技秀《齐风鲁韵〃粉墨》已演出200场,观众达17万人次,开创了济南市专业剧团在同一个地点连续演出场次最多的新记录。今年5月,该剧应中国对外演出集团公司邀请进京参加了由文化部、广电总局等单位主办的第九届“相约北京”联欢活动(艺术节)系列演出。

品牌文化活动影响广泛

围绕“迎新春”“迎全运”和“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先后组织举办了济南市新春秧歌大赛、第五届新春文化艺术博览会、第八届新春花灯艺术大赛、第八届齐鲁民俗艺术博览会、第五届秧歌大赛等活动,启动了“迎全运,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主题消夏广场活动,开展了“迎全运、讲文明、树新风”动漫游戏进社区、“迎全运——送展到社区、学校”、 优秀青年演员京剧专场、“泉城之春”戏曲演唱会、第七届“泉城文化社会办”项目洽谈会、第十一届齐鲁国际动漫艺术博览会等活动。其中,第七届“泉城文化社会办”项目洽谈会策划推出文化项目225项、涉及资金约 4.83亿元。

截止到6月底,济南市属6家艺术院团共计完成演出1125场,收入618.3万元,观众150余万人,场均收入5500元,分别同比增长19%、60%、51%和34%。放映电影2万余场,观众近30 万人次,收入670多万元。其中,大观电影院放映电影7917场,观众6.2万人次,收入130余万元,同比增长249.8%、441.5%、363.8%;鲁信影城家乐福、体育中心店放映电影1万多场,观众逾22万人次,收入548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01.5%、101.7%、106.76%。济南顺风大剧院自2003年9月开业以来坚持一年四季演出,累计演出1000余场,观众约50余万人次。 济南市属6家艺术院团立足北洋大戏院、珍珠泉人民会堂、茗曲阁、戏缘俱乐部等演出场所,开展济南市“泉城大舞台”系列文艺演出活动,做到了“月月有主题、周周有大戏、天天有曲艺”。上半年,共计完成“泉城大舞台”演出 260余场,观众近20万人次。市曲艺团在茗曲阁茶楼、明湖居书场等地推出精彩曲艺节目的同时,还承办了消防百场文艺山东省巡演活动,在两个月时间里行程近3万公里,在省内17个地市演出86场,收入110万元,观众达200万人次。

济南市杂技团先后应邀赴澳大利亚、埃及、日本、瑞士等进行文化交流,共计演出230余场,收入120万元,观众达56万人次。

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成效显著

济南市第三次文物普查野外调查工作进展顺利,截止到目前,已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700余处,复查不可移动文物400余处。完成了济南市1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意见,并上报山东省文物局。启动了济南市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市博物馆、历城区博物馆、长清区博物馆、历城区辛弃疾纪念馆也已免费对外开放。今年年底前,济南市、县级博物馆将全部实现对外免费开放。配合山东省文物局完成长清、历城、章丘行政区内齐长城资源调查工作。 组织力量抢救发掘章丘北毕汉墓、恒隆广场遗址、钟楼遗址、长清大学城元代墓葬、女郎山汉墓群、部分张马屯遗址等。编制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子崖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立项报告》、《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大辛庄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立项报告》,现大辛庄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立项申请已获国家文物局批准。

府学文庙修缮保护工程取得重大成果。截至目前,省市财政共投入资金2900万元,顺利完成了大成殿、月台、山门、影壁墙、早期台阶遗迹原址保护等,基本恢复了府学文庙的原有规模。济南市文物店收购文物51件,整理文物8100件,馆藏文物已达6万余件。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不断深入。组织举办了“非遗进校园”、第五期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传习班等活动。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传习班除继续推出面塑、剪纸、鲁绣外,新增添济南皮影戏、京剧、吕剧、山东快书、相声5个新传习课目。公布了济南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公示了首批传承人。完成了省级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工作。集中开展了庆祝第四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大规模宣传、展示活动,省内专家现场免费鉴定文物达400多件(套)。

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启动了文化产业“3810”工程创建活动,即争创3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培育扶持8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单位,培育评选济南市10佳文化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力争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筹备成立了济南英雄山文化产业联盟。建立健全了文化产业工作体系,逐步建立了基础性数据统计及档案制度。拟定了《关于扶持我市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不断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确保文化市场健康繁荣。年审各类文化经营单位1564家,其中网吧1080家,音像制品经营单位268家,娱乐场所181家,营业性演出单位35家,电子游戏(游艺)经营场所68家。完成了文化市场统计工作,统计文化经营单位1761家,其中网吧1069家、艺术品经营单位283家、音像门店216家、娱乐场所186家、营业性表演团体20家、表演场所15家。制定了2009年上半年全市网吧总量布局规划,积极做好文娱网济南子网站建设。拟定了《济南市游艺娱乐场所总量与布局规划草案》。

上半年,共出动3.2万人次,6000车次,检查文化经营场所1.6万家次,受理举报案件300余件,收缴非法音像制品近4万张(盒),网吧电脑及附属设备58件,查扣违规电子游戏机线路板20余块。

第9篇:济南历城二中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响应历城区构建“和谐历城”和“魅力历城”的战略部署和号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向纵深方向发展,努力创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既能体现时代精神的,又能承担起培育新人任务的校园文化体系,使学生在新时代的校园文化建设精神下健康成长。

二、总体目标

(一)正确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内涵及其意义

新时期的校园文化不仅应有传统文化精神,还应体现时代精神,和指向未来的本质。它要求我们教育者用发展的眼光、未来的标准来对待今天的校园和校园中的学生,我们要在审视传统文化的进程中寻找新生长点,要研究现代或外来文化中我们迫切需要的、最有助于我国当前发展的内容,加以融合创新,给传统注入生命的活力,创建具有现代意识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为学生的明天,为学生走向社会、面向世界作好准备,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还是要立足提高师生的文明程度,能够站在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高度上。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改变师生把学校简单地看成是一个传授知识的地方,改变大家一谈校园文化就是唱歌、跳舞、参加体育活动等片面认识,而是要通过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构建新的校园文化体系,通过深入挖掘校园文化精神,提高师生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和看法,使师生通过对校园文化的重新认识来进一步认识学校的价值观念、办学理念、历史传统、精神风貌、办学特色以及学校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并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实现学校硬件设施为载体的物质文化和以师生精神为核心的精神文化的统一。

(二)以校园文化建设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基本目标是以优美的校园环境,多彩的文化生活,高雅的艺术情趣,浓厚的学习氛围,科学的人文精神,优良的学风校风,带动和促进催人奋进的学校精神、科学进步的价值观和导向正确的舆论氛围,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校园文化建设来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追求高品位的学校文化,是以学校文化价值观形成强大的文化场和文化力,我们就是要在紧抓教学主渠道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及道德规范教育,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通过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校园文化真正发挥育人功能,从而造就社

会发展的有理想、有抱负、有特色的人才,使学校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高层境界,也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从本质上实现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三、实施原则

育人性原则: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势需要,与当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密切结合起来,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整体素质。

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要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密切联系社会实际,紧紧体现时代精神,同时,校园文化建设在功能中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特色性原则: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传统中挖掘新意,通过新事物来领悟传统文化,用融合的手段来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生机和活力。

四、 建设重点

1、物质文化方面

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薰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学生在幽静的环境中学习,感到舒心怡神,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我校校园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教学楼、体育馆、运动场尽显雄浑之美;花园、小树林、假山,又不失灵秀之美;和平鸽、嫁轩广场更为校园平添了几分旖旎;校门给人的形象高大沉稳,目标笃信,给人一种执着进取、勇于开拓的力量,催人奋进;步入校门,给人一种异彩纷呈的愉悦,穿行其中,又让人尽享柳暗花明的惊喜;电脑房、语音室、多媒体教室、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络系统等,无不散发着浓浓的现代化气息;校园内匠心设置的物质文化景观,又在向师生们诉说着自己所携带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的气息;高标准的化学实验室、一流的物理实验室,栩栩如生的实验馆,设备齐全的生物仪器室,陶艺教室、汽车模拟驾驶室等,都为学生拓展综合素质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校在下一阶段将投资进一步完善校园物质文化,计划投资450万元、建成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的初中部学生餐厅,与南校区学生餐厅一起共同解决全校近 6000人的就餐问题;预计投资500万元,新建建筑面积6000余平方米的学生公寓一栋,同时为改善办公条件和校园环境预计总投资50万元(南校区景点改造工程和教学楼装修工程);目前,正在为初中部学生公寓统一安装空调300台,预计总投入60余万元;下学期在全校师生中展开校园文化大讨论,在全校范围内征集校园景点设计方案;北校区文化长廊立足科普知识,下阶段学校将继续做好南校区的文化长廊工程,建成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

主义教育、艺术文化欣赏为体系的文化长廊工程;完善宿舍文化、班级文化、校园环境文化的布局,完善心理教育及心理咨询等工作,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入手,充分展示我校浓厚的文化底蕴。

2、制度文化方面

学校的发展,需要人文管理以德治校,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是学校得以健康和谐发展的源泉。以德治校与以法治校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学校必须创新有利于师生、学校健康发展的老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总务管理、学校设施管理等各种管理制度,使各项教学管理活动有章可循,在一个有秩序的氛围下良性发展。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要进一步完善《历城二中教师教学常规》,使教学活动向着更科学的方向健康发展。完善学校的《历城二中财务管理制度及其细则》,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把各项规章制度加以修改、整合,装订成册,成为支撑学校发展的一根重要制度支柱。

进一步完善《历城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学生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充分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教育管理思想,我们的管理应该是尊重的管理,应该体现激励的原则,通过各种教育管理形式,使各项管理内化为学生的自主活动,变纪律为自律,体现教育管理的人文性,做到情感管理、人文管理和制度约束的统一。

3、精神文化建设方面:

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深层次的、隐性的东西,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我校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重视和完善学校的精神文化。

1)塑造“协力、负责、多元”的独特文化,培育校园精神。

所谓协力,就是强调在“为每一个学生搭建发展阶梯”的办学理念的统领下,全校上下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挫折,迎接一个又一个挑战,最终使我校成为一所令所有人向往和羡慕的学校。

所谓负责,就是每一名教师都要为自己的工作负责,每一位学生都要为自己的学习和学业负责,每一位教职工都要积极参与学校事务,为学校的前途和命运负责,一所负责任的学校一定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一所向全社会提供优质教育服务承诺的学校,也一定是负责任的学校。

所谓多元,就是以相互尊重和宽容为前提,提倡每一名教师和学生都要努力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挑战自我、完善自我,大胆张扬个性,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一所主张多元的学校才真正有自己的未来。

2)校风、校训是学校精神文化的最重要内容。

它包括教风、学风。它是一项系统工程,我校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形成了具有二中特色的校风、校训和学风、教风,分别是

校风:团结、勤奋、朴实、文明;

校训:人生在勤;

学风:刻苦、创新;

教风:认真、严谨。

3)促进班级文化建设个性化:要重视班级制度建设,晨读、出操、值日、用餐、听课、作业、课外活动、干部职责等等,每一项都有明令规定,并有相应的奖惩措施;做到双向交流和相互传递,班主任变换传统角色,带领学生开展班级工作,每一件事都经过酝酿、讨论、实施、评价等几个步骤;班级以学校活动作为班级工作目标,全面铺开,逐一追求,活动中达成共识,凝成向心力,而活动成功,又能促进其他方面的进步,得到意外收获,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使班集体越来越趋向成熟。

4)兴趣活动文化大众化: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一些文艺、体育、科技、学科兴趣小组形式的活动,可以发现学生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其特长的发展。本学期,学校开展了以“立志、厚德、博学、成才”为主题的大型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三月作为学雷锋活动月,使广大同学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将雷锋精神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并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四月,是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月,访辛弃疾故居等 “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根,访历城名士爱国精神之源”系列活动使广大团员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此次活动效果明显,下一阶段,学校将深入开展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的各种活动,使同学们在实践中深入领会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活动的内涵和意义;下学期团委将把校园文化艺术节作为主要工作,通过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来提升校园文化活动的主题和意义。

5)常规活动出新意:升旗仪式及国旗下讲话、资源回收、爱心助学、每周新闻、餐厅广播站、推优入党、入团、《离离草》文学社、党、团校学习活动等活动常抓不懈,把学生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纳入学校的正向轨道。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又是行为主体,是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和组织者。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既可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及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多种技能,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还可以磨炼学生意志,提高学生组织管理能力,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要使学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积极灌输外,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稳定渐进的,要相信,优化的校园文化建设必然会结出人才成熟之果。

2009年6月历城二中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李新生

成员:薛万岭、马悦辉、赵波、陈安营、娄元勤、王萍

上一篇:英语电影字幕翻译软件下一篇:酒店领班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