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阅读答案(精选12篇)
3.这段文字描绘的是一副什么图景?
答:春花竞放。
4.本段多处使用了修辞,请选择一句进行赏析。
答: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句既有比喻又有排比,形象生动的表现了春花色彩繁多艳丽。
5.“闹”字能否换成“飞”字,为什么?
答:不能,“闹”字更生动传神,写出了花间蜜蜂喧闹沸腾的景象,并从侧面写出了春花的`繁多、色艳、味甜。
6. 说野花“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呀的”是因为什么?
成都这城市,有一点京派的风味。 栽花种花,对酒品茗,在生活中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 一个穷人家住的房子,院子里总有几十株花草,一年四季,不断地开着鲜艳的花。 他们都懂得培植,懂得衬贴。 一丛小竹的旁面,栽着几树桃,绿梅的旁面衬着红梅,紫薇的附近,植着橙柑,这种衬贴扶持,显出调和,显出不单调。
成都的春天,恐怕要比北平江南早一月到两月罢。 二月半到三月半,是梅花盛开的时候,街头巷尾,院里墙间,无处不是梅花的颜色。 绿梅以清淡胜,硃砂以娇艳胜,粉梅则品不高,然在无锡梅园、苏州邓尉所看见的,则全是这种粉梅也。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和靖先生的诗确是做得好,但这里的好梅花,他恐怕还没有见过。 碧绿, 雪白,粉红,朱红,各种各样的颜色,配合得适宜而又自然,真配得上“香雪海”那三个字。
现在是三月底,梅兰早已谢了,正是海棠、玉兰、桃、杏、梨、李、迎春各种花木争奇斗艳的时候。 杨柳早已拖着柔媚的长条,在百花潭、浣花溪的水边悠悠地飘动,大的鸟小的鸟,颜色很好看,不知道名字,飞来飞去地唱着歌。 薛涛公园也充满了春意,有老诗人在那里吊古,有青年男女在那里游春。 有的在吹箫唱曲,有的在垂钓弹筝,这种情味,比起西湖上的风光,全是两样。
花朝,是成都花会开幕的日子。 地点在南门外十二桥边的青羊宫。 花会期有一个月。 这是一个成都青年男女解放的时期。 花会与上海的浴佛节有点相像,不过成都的是以卖花为主,再辅助着各种游艺与各地的出产。 平日我们在街上不容易看到艳妆的妇女,到这时候,成都人倾城而出,买花的,卖花的,看人的,被人看的,摩肩擦背,真是拥挤得不堪。 高跟鞋,花裤,桃色的衣裳,卷卷的头发,五光十色,无奇不有,与其说是花会,不如说是成都人展览会。 好像是闷居了一年的成都人,都要借这个机会来发泄一下似的,醉的大醉,闹的大闹。 最高兴的,还是小孩子,手里抱着风车风筝,口里嚼着糖,唱着回城去, 想着古人的“无人不道看花回”的句子,真是最妥当也没有的了。
到百花潭去走走,那情境也极好。 对面就是工部草堂,一只有篷顶的渡船,时时预备在那里,你摇一摇手,他就来渡你过去。 一潭水清得怪可爱,水浅地方的游鱼,望得清清楚楚。 无论你什么时候去,总有一堆人在那里钓鱼,不管有鱼无鱼,他们都能忍耐地坐在那里,谈谈笑笑,总要到黄昏时候,才一群一群地进城。 堤边十几株大杨柳,垂着新绿的长条,尖子都排在水面上,微风过去,在水面上摇动着美丽的波纹。
没有事的时候,你可以到茶馆里去坐一坐。 茶馆在成都真是遍地都是,一把竹椅,一张不成样子的木板桌,你可以泡一碗茶(只要三分钱),可以坐一个下午。 在那里,你可以看到许多平日里看不见的东西。 有的卖字画,有的卖图章,有的卖旧衣服。 有时候,你可以用最少的钱,买到一些很好的物品。 郊外的茶馆,有的临江,有的在花木下面,你坐在那里,喝茶,吃花生米,可以悠悠地欣赏自然,或是读书,或是睡觉,你都很舒服。 高起兴来,还可以叫来一两样菜,半斤酒,可以喝得醺醺大醉,坐着车子进城。 你所感到的,只是轻松与悠闲,如外面都市中的那种紧张的空气,你会一点也感觉不到。
我时常想,一个人在成都住得太久了,会变成一个懒人,一个得过且过的懒人。
(选自《散文》,王培元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本刊有改动)
鉴赏空间
《成都的春天 》 是20世纪30年代刘大杰在四川大学担任教授,客居成都时创作的,这点和《济南的冬天》的写作背景相类似。 作者从季节更替的角度,用自然生动的语言描绘渲染了成都的市井物华,这一点又是和老舍不同的:老舍关注的是济南的山和水,是济南的气候;刘大杰不仅关注这些,还更多地关注了成都人的日常生活。
读有所思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
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文章紧接着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作者仍然从上方俯瞰,描写了济南的地理环境;“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描写交代了济南冬天温晴的原因。
日本看护妇这个的比喻很形象,日本的护士头上总是戴着一顶别致的白色工作,陌帽子往往突出在头的顶部,好像是“顶”在头上似的,两者的相似点就在“顶”着白帽子上这个比喻贴切地表现了小雪后矮松的秀美形态。
阅读《济南的冬天》片段,完成下面问题。
(一)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济南的冬天》
(二)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雪》)
1.这两段文字描写的“雪”各有什么特点?文段(一)与文段(二)采用了哪些相同的手法?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遣词造句上非常讲究,值得我们仔细玩味。同样是写雪,落在树尖上是“顶”,落在山尖上是“镶”,山坡上的则用“穿”,山腰上的则是“露”,请在这四个词语中任选一个说说它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二)中作者描写江南的雪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文段(一)小、薄,体现了温晴的特点;文段(二)滋润美艳,充满生机;两段度用了比喻的手法,如段一中把雪比作“好像日本看护妇。”第二段把雪比作“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都有虚写,联想和想象,段一中由有些地方的草色还露着,联想到“更美的山的肌肤”,第二段想象蜜蜂蝴蝶采蜜和纷飞。(意对即可)
2.如“顶”。生动地写出了白雪的位置和形状。“镶”形象地写出了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天,就像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景观。(分析其它词语亦可。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有一天,莎莉文小姐给我一个更大的新洋娃娃,同时也把原来那个布娃娃拿来放在我的膝上,然后在我手上拼写“doll”这个词,用意在于告诉我这个大的布娃娃和小布娃娃一样都叫做“doll”。
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二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坏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洋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⑴________,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⑵________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坏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那一天,我学会了不少字,譬如“父亲”(father)、“母亲”(mother)、“妹妹”(sister)、“老师”(teacher)等。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1、在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横线上:
⑴ A、跳动 B、激荡 C、回旋 D、徘徊()⑵ A、启示 B、启事 C、启蒙 D、启发()
2、“我”为什么会无缘无故的发脾气?
3、“这是生平第一次”这句话中的“这”具体指代什么?
4、在这一天里,“我”对生活的态度有了彻底的转变,请你具体说说有什么变化? 转变前: 转变后:
济南的冬天
设若单单只有阳光,那么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1、文段第一句是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2、文段中加点的两个“它们”的意思是否一样,请简要说明。
3、济南为什么是个理想的境界?
4、文中“晒”“睡”“醒”用得很贴切,你是怎样理解的?
5、“小摇篮”比喻,作用是:
6、若用平实的语言概括加横线这句话,应是:答案: 再塑生命的人
1(1)B(2)D2、因为“我”处于黑暗世界之中,感到很痛苦,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缺乏强烈的爱。_
3、指代“自己干了错事,悔恨莫及,而且两眼浸满了泪水”。
4、转变前“我”整天处于黑暗寂静的世界之中,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转变后:“我”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
济南的冬天
1、承接上文
2、前一个指济南的山山水水,后一个指这一圈小山。
3、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4、运用拟人的方法,创设了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
5、比喻围着济南的一圈小山;这一比喻把一圈小山写得如慈母般的温存、体贴、慈祥。“小”照应了“小山”的“小”。
济南的秋天 原文
①______________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红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②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便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做了个整人情,连带冬全部给了济南。
③诗的境界中心须有山有水。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色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影是镶着各色绦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化,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化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也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的抹上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色,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向。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④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好美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凭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浮着水波,做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⑤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的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1.第①自然段应填人的句子是( ) ‘
A.济南的秋天是静谧的 B.济南的`秋天是温和的
c.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 D.济南的秋天是虚幻的
2.第①自然段写作者幻想中的济南的特征是怎样的?
3.如何理解第②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的意思?
4.选文第③、④自然段,作者从不同角度展开了对济南秋山、秋水具体景象的描摹。山是从哪些方面的不同来写的?水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5.第③自然段写秋山的颜色,没有按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的顺序,而是先写山腰,再写“山脚”和“山顶”,其原因是什么?
6.第③自然段写山腰颜色的变化,连用了六个“忽然”,其作用是什么?
7.第③自然段最后一句的感叹句,它具体赞美了什么?
8.第④自然段写绿藻的“绿”,其用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④自然段“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一句,两个“它们”各自指代的是什么?
答案:
1.C
2.古朴、安静、秀美。
3.作者用春天西湖的景色和夏天瑞士的风光与济南的秋天作比,反衬出济南秋天之美;用上帝馈赠秋冬两季,衬托出济南好。
4.颜色、方向、高矮 量、质、形式。
5.既符合人们日常的观察习惯,又为下文重点写山腰作铺垫。
6.突出颜色变化莫测,给人以动感。
7.赞美塔在蓝天映衬和阳光照耀下,更高了些,棱角曲线更真、更分明、瘦硬。
8.用绿藻的“绿”来突出水的澄清。
一.悄然介入, 把握脉络——显温情
文章开头写道:“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 像我, 冬天要是不刮风, 便觉的是奇迹;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 像我, 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 便觉的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两个“像我”独立成句, 表达了“我”的感受, 表明济南的冬天和“我”心中的冬天是大不一样的。显然这种描述不单单是介绍, 而是融入了个人情感的表达, 所以作者称赞“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写古城济南, 作者立足整体, 简笔写意, 为我们勾画了一幅阳光下济南冬天全景图。“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一句, 用商量的口气, 使人感到自然亲切, “真的, 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有这样慈善的冬天, 干啥还希望别的呢!”这实际上隐含了作者深深的喜爱、赞美之情。写济南的山时说:“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 “那些小山太秀气!”这些句子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深情。文章结尾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直接抒发了“我爱济南的冬天, 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情意。抒情时隐时现, 时而引导读者想像, 时而牵引读者判断;时而真情表白, 时而自我安慰, 真是喜爱之情淡定而又鲜明, 读后让人心中产生一种温暖之情。
作者写薄雪覆盖下小山时说:“看吧,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好像日本看护妇。”“看护妇”的贴切比喻表现了小雪后矮松的秀美形态, 赞美之情全出。看着看着, 仿佛使读者有了一个充满温柔善良的情怀。“就是下点小雪吧, 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 那些小山太秀气!”用与老天商量的口气, 怕小山被大雪压垮了, 这是赞美雪后小山的秀美更是对小山的担心之情。“忽然害了羞”一个“羞”字不仅画出了雪景的“色”, 而且描绘了雪景中的情。这些似贬似褒、似嗔实赞的情感, 怎能一个“情”字了得?
作者写冬天的水色, 在描写中更见温情。“水也不忍得冻上”用拟人的方法, 把水写的含情脉脉, 作者写水“不但不结冰, 倒反在绿萍上冒出点热气”, “不忍的冻上”给人心中一种不是春天胜是春天的温暖之情, “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把垂柳拟人化有爱美的心愿, 作者心中抒发的情与物完全融汇在了一起, 为读者营造了一个温情脉脉的艺术境界。
二.选择事物, 巧妙想象———抒深情
作者抓住了济南冬天具有代表性的几种事物, 巧妙地创设意境, 合理想象, 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 栩栩如生地展现出一幅富有色彩感的美的图画。那青黑的“矮松”, 全白的“山头”、镶“银边”的“蓝天”, 露“草色”的山坡, “微黄的阳光”都写得生机勃勃。这些有代表性的事物, 不仅在客观上勾起了读者的美感, 而且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无比热爱的真挚情怀。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 有山有水, 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 暖和安适地睡着, 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 引导作者进入所描绘的境界, 作者不说叫人来唤醒, 而说“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受, 想象是何等的巧妙!“这是张小水墨画”, “看吧, 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 空中, 半空中, 天上, 至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 那么蓝汪汪的, 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在这些优美的意境中, 饱含了作者喜爱和赞美的深情。
“山尖全白了, 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由水藻的“真绿”联想到“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由“清亮”和“蓝汪汪”联想到“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些巧妙的想象无不饱含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深切情怀。
首先要立足文本,研读到位。面对这样一篇佳妙之处不胜枚举的经典美文,教师备课的过程也是一次“美点寻踪”的过程,特别要关注学生容易忽视或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处。以“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一句为例,“镶”精准且生动,学生也能够找到这一处,可究竟“妙”在何处又好似说不清楚,笔者就在这一“炼字”处精备。首先,“镶”是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做装饰,并举出贴近生活的实例,比如“金镶玉,镶花边”,真实可感;其次,引入换字法,“嵌”与“镶”的对比,“嵌”是把较小的东西卡进较大东西上面的凹处(多指美术品的装饰),在这一细微的切入口处,学生会有所感触,“镶”给人的感觉更加柔美,与小山的“秀气”相呼应。最后,教师再给予满贮着诗意的点评:一个“镶”字,让我们看到蓝天与一圈小山相连处旖旎的弧线与靓丽的轮廓,仿佛是能工巧匠有意为之!
教师这种细致的品析以及对学生回答的充分预设,可以使课堂上对文本的赏析逐层深入,师者更容易与学生们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并产生一种阅读体验的共鸣,激发学生们不断深入地品析文字的魅力之处!
其次是巧设追问。追问有引领学生的思维不断走向深入的作用,语文课上的追问,不但是师者教学艺术的体现,更是有效引领学生品析文字之美的重要途径之一。
以“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一句为例,在赏析这一句时,学生们会谈到: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害羞,脸红,很可爱的情态。可这样的赏析总有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之憾,孩子们只是在“品析”的边缘徘徊,没有深刻地体会到文字之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此时,教师巧设追问:读到这一句话,结合上文,你的眼前会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呢?引发孩子们的联想,触动孩子们的想象:一位美丽的少女,穿着一件漂亮的花衣,一阵风儿吹过,衣袂飘飘,裙摆飞扬,她白皙的面庞立刻泛起红晕,多么娇美的女儿情态!通过师者的追问,孩子们体会到了文字为我们呈现的画面美!老舍先生说:“文笔如放风筝,要飞起来,不可爬伏在地上;要有自己的想象,而且使读者的想象也活跃起来。”师者也要借助“追问”,让孩子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孩子们的品析丰富、生动起来!
再次是适当地提升与延伸。针对散文的教学,立足于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是很多教师在执教此文时设定的教学目标。老舍先生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而《济南的冬天》恰能集中体现老舍先生语言的主要风格,所以,在叙写教学目标时,我把更高一层的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品读本文的语言美,能够总结出老舍先生主要的语言艺术。
岂止是“生动凝练的遣词艺术”与“多姿多彩的修辞艺术”,老舍先生的文字特色更在于他的叙说仿佛是以一种老北京唠家常的方式向我们娓娓道来,以“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一句为例,在品析过小山的情态后,笔者请一位孩子再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一种“慈母的情怀”,孩子已经在品析文章的过程中体会到儿化词表情达意的作用了,所以儿化词读得特别自然、亲切,于是笔者顺势引出:这位同学注意到了儿化词的朗读,而且读得非常亲切自然,老舍先生是北京人,他的作品中大量存在北京口语中的儿化词,可谓根植沃土的口语艺术。通过笔者这一适时的提升与延伸,孩子们心灵神会:怪不得文章中有这么多的儿化词,看来小字眼儿里面有大世界啊!这儿化词更能读出一种“京味儿”,表达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
《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要求: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那么品析《济南的冬天》的语言艺术,就是在潜移默化地培养着孩子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从散文鉴赏这一角度在语文的学习规律上给学生们指明了方向。
韩镛,字伯高,济南人。延佑五年中进士第,授将仕郎、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寻迁集贤都事。泰定四年,转国子博士,俄拜监察御史。当时由进士入官者仅百之一,由吏致位显要者常十之九。帝乃欲以中书参议傅岩起为吏部尚书,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制可其奏。
天历元年,除佥浙西廉访司事,击奸暴,黜贪墨,而特举乌程县尹干文传治行为诸县最,所至郡县,为之肃然。二年,转江浙财赋副总管。至顺元年,除国子司业,寻迁南行台治书侍御史。顺帝初,历佥宣徽及枢密院事。至正二年,除翰林侍讲学士,既而拜侍御史,以刚介为时所忌,言事者诬劾其赃私,乃罢去。五年,台臣辨其诬,遂复起参议中书省事。
七年,朝廷慎选守令,参知政事魏中立言于帝:“当今必欲得贤守令,无加镛者。”帝乃特署镛姓名,授饶州路总管。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镛至,即撤其祠宇,沉土偶人于江。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皆毁之。人初大骇,已而皆叹服。镛知民可教,俾俊秀入学宫,求宿儒学行俱尊者,列为《五经》师,旦望必幅巾深衣以谒先圣,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劝励。每治政之暇,必延见其师生,与之讲讨经义,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郡为多。镛居官廨,自奉淡泊,僚属亦皆化之。先是。朝使至外郡者,官府奉之甚侈,一不厌其所欲,即衔之,往往腾谤于朝,其出使于饶者,镛延见郡舍中,供以粝饭,退皆无有后言。其后有旨以织币脆薄,遣使笞存省臣及诸郡长吏。独镛无预。镛治政,虽细事,其详密多类此。
十年,拜中书参知政事。十一年,丞相脱脱在位,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人或以镛优于治郡,而执政非其所长,遂出为甘肃行省参知政事。及脱脱罢,用事者悉诛,而镛又独免祸。乃迁西行台中丞,殁于官。
(选自《元史》)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部掌天下铨衡 诠:选拔官吏
B.制可其奏 制:制止
C.俾俊秀入学宫 俾:使
D.月必考订课试,以示劝励 劝:勉励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凡境内淫祠有不合祀典者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B.往往腾谤于朝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镛延见郡舍中,供以粝饭
燕王诚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D.用事者悉诛,而镛又独免祸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11、文中划线未句读处句读正确的一项是()
A.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
B.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
C.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
D.饶之为俗/尚鬼有觉山庙者/自昔为妖以祸福/人为盗贼者事之尤至/将为盗/必卜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朝时,显要官职往往是由吏职出身的人来担任,很少有人能从进士做官,韩镛就是从进士做官的。
B.韩镛在担任侍御史时,因为刚正不阿被当时的官员们忌恨,议论政事的人诬告他贪赃肥私,于是他被罢免了官职。
C.饶州地区民俗崇尚鬼神,就连做盗贼的人准备抢劫时,也必定到觉山庙中占卜吉凶,韩镛到任后,就拆毁了庙宇,将泥塑偶像沉入江中。
D.朝廷外派的使臣,朝廷供奉本来就多,各地方州县都很讨厌他们,他们到了饶州,韩镛只供给他们粗米饭,他们也不敢有什么议论。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3分)
译:
(2)由是人人自力于学,而饶之以科第进者,视他郡为多。(3分)
译:
(3)而龚伯璲辈方用事,朝廷悉议更张,镛有言,不见听。(4分)
①济南古城始建于汉,至清朝时形成了完整的布局。由于受封建传统思想影响至深,济南古城具有强烈的封闭性。又由于济南依山靠水且城内泉水众多,因此,济南古城区内的民居建筑布局与建筑形式既有北方民居建筑的厚重淳朴,又具江南水乡轻巧灵秀的特色,体现了南北建筑文化的交融。济南的传统民居多采用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布局,多为?一进院,只有富商和达官贵人才拥有?二进院或多进院。富丽或雅致的宅院,精美考究,深具齐鲁文化底蕴。
②门楼是济南四合院中的一大亮点,一般高约六七米,高于除正房外其他所有房间的屋顶。门楼形体深厚,造型质朴,体量高大完整。济南市宽厚所街的一座普通门楼(由于年久失修,局部遭到破坏),体现了北方民居的特点。门楼的瓦脊、挑檐等细部处理曲线优美,蝎子尾形花脊高高翘起,其轻盈舒展的形象与整体的厚重形成对比,与泉水的清泠、水巷的幽雅相呼应,既体现出传统艺术的精湛,也使得济南四合院有了江南水乡的韵味。门楼方位在济南民居中有绝对严格和统一的安排,这是受民间方位和风水观念的影响。坐北朝南的四合院,门楼位一定位于东南角,坐西朝东的四合院,门楼必在东北方向上。据八卦说,这样开门,主?大吉大利。这些符合了四合院传统的观念和习俗。
③影壁是济南民居中最富装饰的地方。影壁即古代所谓的萧墙,是为了迎合人们的心理需求而建造的,它使人们进门后不是长驱直入,而是先见影壁,有个心理准备和迂回。济南的影壁大多..与厢房的山墙相结合,既依附于山墙,又突出于山墙,它的四周为精美的砖石雕刻。影壁心子或用方砖拼砌图案,或饰以砖雕图案。最能体现济南特色的,是影壁上方也有高高跃起的花脊,与大门楼的花脊遥相呼应。
④四合院随处可见的精美雕刻体现了济南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门楼、影壁、厅堂、虎座门,到处透着民间雕刻艺术。圆雕滑润丰满,浮雕行云流水,透雕玲珑剔透,都以琴棋书画、花草瑞兽为主要内容。(甲)“ ” “ ”反映了人们追求长寿的心理;(乙)“ ”“ ”寄托了人们人丁兴旺的愿望;而(丙)“ ”则是主人追求高尚情操和高贵品质的写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出泥荷花的形象在济南四合院中非常多见,这正是济南地方特色的体现,使人情不自禁地想起?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⑤泉水是济南传统民居形成的重要背景。济南拥有七十二名泉,这些名泉大多贯穿于民居之间。过去,院落依着青石板铺筑的小巷建造,深灰的瓦顶,粉白的墙壁,灰白的台阶,漆黑的大门,青石板下流出汩汩的泉水。江南小镇的特色景致在古老的济南显现出来,别有一番韵味。
【阅读试题】
1、本文主要从___________等方面介绍了济南民居,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门楼是济南四合院中的一大亮点,一般高约六七米,高于除正房外其他所有房间的屋顶。
3、阅读第③段,分析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济南的影壁大多与厢房的山墙相结合。
4、将下面五个短语分别填入文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处(其中甲、乙处分别填写两个),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只填序号)
确定核心教学目标
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
确定支持核心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
1.品读“雪后小山”一段,破口导入,兼顾上下(左邻右舍)段,让学生逐步体会到景物描写的方法。
2.以上品读过程贯穿关键词句的理解分析,让学生体会老舍的语言之妙。
3.诵读美妙的写景句,体会作者“景语”中的“情语”,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图片导入
1.导言,播放几幅其他地方的冬景,请学生描述本地冬天的特点和感受导入。
2.作者介绍。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被人们称为语言大师。《骆驼祥子》、《茶馆》是他的代表作品。
(二)整体感知
1.布置任务:将课文读一遍,并思考问题:济南冬天的景物很多,作者着重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分别构成了哪几个画面?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可以看出济南的冬天有哪些特点?
2.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三)破“口”而入
引导学生讨论:
1.作者着重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明确:山、阳光、小雪、水
2.这些景物构成了济南冬天几个不同的画面的景色,你认为哪个画面的景色最美妙呢?
明确“小雪后小山的景色最美妙。
(四)重“打”重“敲”
1.指名朗读描写小雪后小山景色的文字即第三段,师生评点,根据情况出示“生、难字卡”。
2.教师范读
3.引导学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出“最妙”的景色的?
(1)先看它描写的顺序
明确:山上的矮松——山尖——山坡——山腰——作结(“就是下小雪吧……太秀气”)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写景要注意描写顺序。
(2)再看它是怎样具体写景物的
1.将学生分成六组研读,各组推荐一位代表发言,朗读自己所选的句子,并品析;提示可从精妙修饰语,修辞手法的运用等角度入手分析写景的妙处。
2.小结。作者所写的雪后的山景是济南雪后的山景,是不同于其它地方雪后山景的,其关键在于“小雪”的“小”字。这说明作者抓住了济南小雪后山景的特征。作者写的小雪后的山景构成了一幅“花衣图”,从这幅图画里,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济南小雪后的山景是秀丽的。
3.学生试背
(五)照顾“邻居”
1.研读第二段
(1)学生默读
(2)引导学生从学习第三段归纳出的四个方面(注意描写顺序,抓住特征,展开联想,语言生动、形象)讨论:课文第二段是怎样描写阳光下的山景的?写出了济南冬天的什么特点?如果给“阳光下的山景”这幅图画取一个名字的话,取什么名字好?
(3)学生结合课文解释“慈善”
2.研读第五段
(1)学生齐读,教师评点
(2)引导学生自己从以上所说四个方面讨论,进一步总结发现写景方法。
(3)学生结合课文解释“空灵”。
(六)选举“总统”
1.引导学生从第一段中找出一个词概括济南冬天总的特点。
明确:温晴。
结合课文解释“温晴”,引导学生发现课文是围绕“温晴”这一主旨来写的。
2.引导学生从第一段中找出一个词来概括作者对济南“有山有水”的优越地理条件的看法。
明确:宝地
3.引导学生从“宝地”中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七)学以致用
1.教师出示襄阳护城河一角的春景,引导学生看画。
2.教师宣布:现在我们来一场看画说景比赛、要求有四点:
(1)注意描写顺序。(2)抓特征。(3)展开丰富的联想。(4)语言生动、形象
3.学生按先前的分组讨论、准备
4.学生代表发言。
5.师生共同评点
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课文第三段
2.完成作文:校园的冬天
[精彩部分回放]
关于导入“小雪后小山景色”部分教学实录:
师:作者着重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生1:、山、水。
生2:还有阳光和小雪。
师:你们说的这些景物构成了济南冬天几个不同的画面的景色,你认为哪个画面的景色最美妙呢?
生1:小雪后景色最美妙。
生2:小山的景色最美妙。
师:把他们俩的说法合为一个怎样?
生众:好。
师:怎样概括为好?
生众:小雪后小山的景色最美妙。
师:“最”字自是极好的,我们来重“打”重“敲”描写小雪后小山景色的文字,即第三段,谁能给我们朗读一遍?
(一女生本色朗读)
师:你的声音很亮,好听,也较流畅,同学们对她的朗读有没有什么要说的?
生1:我也很喜欢她的声音,但速度有些偏快。
生2:她读的很流利,但“髻”的发音不准,应读第四声(去声),她读成第二声了(阳平)。
师:你听得真仔细。还有没有同学想说点什么?
生3:她的朗读还可以增强一点节奏感,有些词语应重读。
师:比如说呢?
生3:比如“那些小山太秀气”中的“太”应该强调一下。
师:很好,同学们都很有见地,看来上次教给大家的朗读要求掌握得很好。相信我们品读讨论了本段的内容后,你们会读得更好。
师:刚才这位同学重读一个“太”字,突出了小山“秀气”的特点。我也想重读一个字,这个字可重要了,还贯穿整段的内容,可是我忽然忘了是哪个字,你们能不能帮我找找看?
生1:我认为是“雪”,因为全段都在写雪。
师:有点儿道理。
生2:我认为是“妙”,因为它在段首第一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的“最”字后面,说明整段话都在突出“妙”。
师:我们前不久学的“段首总领句”的结构特征,你能活学活用,很棒。你说的这个字,也有点道理。
生3:我认为是“秀”,全段写山的“小”,矮松的秀美,还有结尾“那些小山太秀气”等都突出了“秀”。
师:你们太厉害了,个个有理有据,可究竟哪个字最重要呢?
几生:妙!
师:看来“妙”的呼声最高。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的确是“妙”,“雪”是内容,“秀”是部分景物的特点,而“妙”字是整个画面的主要特点,整段都是写的小雪之妙。你们帮了我的大忙了,谢谢你们。
师:帮人帮到底,我请一位同学再帮我读一读。
(一生读,重音突出“妙”字)
师:很好,谢谢!小雪后小山的景色究竟“妙”在哪里呢?想不想知道?
生众:想。
师:来,现在前后排六人为一组,讨论下面这个问题:第三段是怎样描写小雪后小山美妙景色的?(提示可从写景层次、精妙修饰语、修辞手法的运用等角度入手,分析写景的妙处)。
[教后说教]
这是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较好地向读者展示了济南冬天特有的风貌。文章较多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地表现了济南冬天的特点,寄寓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前面《春》一课里学生已感知了景物描写的一些方法和写景语言的妙处,到了语言大师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这一课,关于总结景物描写的方法和进一步品读优美的写景语言,就可适时安排为核心教学内容了。
教学本文,可以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首先归纳一下作者笔下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然后找准突破口“最妙”,重鼓重敲,引导朗读、分析、理解、背诵第三段,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精心选词造句,用精练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最鲜明的感受的,从而归纳出写景的方法,并用此方法分析“左邻右舍”,进行口头作文训练,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这堂课重方法,重参与,实效性也较强,但仍有缺憾:学生在总结写景方法后举实例,谈体会时材料和语言贫乏,说明平日的观察力较弱。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对于孩子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为此,今后要切实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此文荣获湖北省初中教学课例竞赛一等奖)
一、散文教学现状的分析
(一) 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中学阶段的散文, 通常以抒情散文为主。抒情散文通常作者借助极具个人特性的感官所过滤的人、事、景、物表达独特的情感认知。作者利用景或物为依托, 运用比喻、象征、拟人的手法, 或情景交融, 或托物言志, 以达到抒情的目的。但对于学生来讲, 并没有丰富的阅历, 很难体会作者自身要表达的情感。
(二) 教师教学现状分析
现在大部分老师教学重点并未放在教学内容的准确, 恰当, 更多地从教学方法的角度考虑教学。教学方法是达成教学目标, 实现教学内容的途径, 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确定。一篇课文有多种教法, 意味着教学内容的不同和侧重点的变化。正所谓巴班斯基说的:“是教学目的和内容‘选择’方法, 而不是其相反。”因此, 要从教学内容的角度选择适合、恰当的教学方法。在具体散文教学中, 教师出现用小说的方式教散文的现象。例如杨绛先生的《老王》时, 有些老师将分析老王的形象作为教学内容, 这已经将文体混淆;有的老师更多注重知识化教学, 从字词句段到内容结构, 并没有引导学生体会散文所蕴含的情感。
二、散文教学内容的选择
(一) 课程目标是散文教学内容选择的前提
王荣生先生在《语文教学内容重构》一书中提到, 课程目标是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和学生个体的发展, 国家期望学生具备的语文素养“是什么”, 主要面对“是什么”的问题。教学目标是国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 教师在确定教学内容时应紧扣课程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审视教材, 明确编者的编写意图, 使教学课堂最有效的指向教学目标。郁达夫《故都的秋》教学目标不只是颂秋, 更表达对祖国的挚爱和眷恋, 但有些老师把五副秋景图作为重点。
(二) 学生学情是散文教学内容选择的关键
学情, 指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选择散文的教学内容, 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针对学生自己能弄懂和预习后可以弄懂的知识点不必重复讲解, 学生存在疑惑, 领悟不深的地方进行引导讲解, 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老师可以通过课前观察、问卷调查、学生访谈等途径分析学情, 结合学生情况明确教学内容。
(三) 文体特征是散文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
散文教学内容首先要明确散文的概念和文体特征。散文只是在文学实践过程中约定俗成的文类概念,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大多为“文学性散文”, 题材广泛, 笔法散逸。散文主要分为叙事, 抒情, 写景等, 因此散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根据不同的文体确定, 它虽然有“形散神不散”的特征, 但是不同的类别有不同的侧重点。有的老师在讲授胡适《我的母亲》时, 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让学生讲自己的母亲, 有的对母亲致以感谢, 有的向母亲表达愧疚, 却未真正体会到作为散文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四) 作者情感是散文教学内容选择的核心
“阅读散文, 不是仅仅为了知道作者所写的人、事、景、物, 而是通过这些所写的人、事、景、物, 触摸写散文的那个人, 触摸作者的心眼、心肠、心境、心灵、心怀, 触摸作者的情思, 体认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思量和感悟。”散文教学内容的核心, 重点并非是所描写的客观对象, 而是透过客观对象传达、灌注作者独特的情感认知。《老王》的关键点不在老王的善良, 而在作者能看出善良的心肠;《安塞腰鼓》的关键点不在西北汉子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 而是作者为威武雄壮的场景所迸发的激情!
三、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在上文中对散文教学内容的选择进行分析, 下面我以《济南的冬天》为例来谈如何确定散文教学内容。《济南的冬天》作为老舍先生从英国归国后在济南执教时所写的散文名篇, 充满诗情画意的色彩。文章不惜笔墨通过对济南冬天细致明丽的描写, 抒发对济南冬天浓浓情思和赞美之情。全文以“温晴”二字为主线, 文章开头通过与北平、伦敦、热带的地方对比总写济南冬天“温晴”特点, 接着从阳光下的济南, 小雪后的小山以及济南的水三个方面具体描写, 最后用“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收束全文。文章看似花大量的笔墨在写景, 写冬天济南的“温晴”, 其真正意蕴作者对济南的持有的那份特殊的爱以及极具个性化的文字表达。因此,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这篇散文的教学内容:
(一) 雅俗兼具的语言之美
老舍先生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 其语言亲切自然, 娓娓道来, 质朴无雕琢之感。但在平易朴实之中透露出作者精湛的语言能力。在《济南的冬天》中, 老舍先生对济南山水的一往情深, 汩汩地流淌在文章的字里行间。
(二) 修辞之美
老舍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使得济南冬天人性化, 同时也寄托了老舍对济南的情意。文章在开篇巧妙地运用对比, 突出济南的冬天优于其他地方, 自然而然的突出“温晴”的特点。接着“济南城”变成了“小婴儿”, “小山”当起了“摇篮”, 新鲜之余给人一种安全、踏实之感, 济南城变得可爱, 温暖, 与温晴相吻合。作者写薄雪覆盖下的小山时把矮松上的一髻儿白花比作日本的看护妇。“看护妇”的贴切比喻表现小雪过后矮松的秀美姿态, 赞美之情呼之欲出。作者在写冬天水色时用拟人的方法写出“水也不忍得冻上”, 把水写的含情脉脉, 给人一种不是春天甚是春天的温暖之情。
(三) 炼字之美
“小山”“小雪”“小村庄”“小水墨画”, 老舍用“小”字贯穿通篇景物, 给人一种疼爱, 亲切的感觉, 表达作者对济南包含的深情。再如“真”字, “济南真的算个宝地”, 一个“真”字, 体现作者对济南的情感, “真的, 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唯恐读者不相信济南冬天的美好, 又用“真的”强调。“水藻真绿, 把中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真”字使用的频率之高, 渗透着老舍先生对济南冬天满满的爱。文中大量动词的出现, 既赋予变化又准确传神。例如“卧”字,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 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两个“卧”字, 逼真的描绘了村庄和雪的姿态。教学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替换的方式, 深入体会躺、卧、睡等字的差异, 品味语言的魅力。同样, “镶”字的运用准确生动, 同样是雪, 落在树上是“顶”, 落在山尖是“镶”, 落在山坡则是“露”, 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特点, 又避免用词的重复, 一幅灵动的雪山图跃入脑海。
其实在《济南的冬天》一文中个性化的语言还有很多, 文章句子中“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那水呢”“呀, 吧, 呢”等语气词的出现, 字里行间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感慨和对济南的喜爱, 让人感觉亲切, 舒服。“圈儿”“小口儿”等儿话词的使用, 为文章增添了京味儿, 使文章更口语化。
(四) 蕴含温晴的意象之美
在抒情散文中通常透过文章的意象或意境, 引领学生深入分析, 追寻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 可以运用孙绍振先生的“还原法”分析, 首先将其还原为原生态的人物和景物, 其次将它与具体意境加以比较, 从而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 体会作者要表达的独特情感。济南的冬天在作者的笔下是完美的, “没有风声”“响晴”“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 济南像是婴儿有小山保护着, 睡在舒适的摇篮里, 感受到的是一片“温晴”。然而, 事实并非这样, 从地理常识的角度来说, 小山在北边缺这点口儿, 这个口就是冬天北风的入口。冬天的济南时常会有冷空气的入侵, 月平均气温都已经达到零度以下。这样看来, 济南的冬天并没有作者笔下的“温晴”, 文本和现实产生矛盾, 形成了反差。这就证明作者笔下济南的冬天是他心目中的, 主观化, 理想化的, 正是这种主观的情感, 让济南的山、水也变得“温晴”。
接下来文章写雪后的小山。“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作者通过大量笔墨为读者描绘了一幅雪后小山的秀丽景色, 并在段末写道“就是下小雪吧, 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 那些小山太秀气!”与开头相照应, “最妙”“就是”等关键词体现小雪后的小山是作者最爱的景象, 事实上冬天也有下大雪的可能, 但是作者专门描绘的是小雪后小山的景色, 排除了其他现实情况, 是为了表达对济南冬天喜爱的表现。
作者在写济南的水, “不但不结冰, 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也不忍得冻上”等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但实际上零度以下的天气水怎么能冒着热气, 所以是作者排除了冰天雪地的另一番景象。正是这些“扭曲的事实”体现他对济南有特殊的情感, 深深地着上了老舍浓重的个人色彩。
(四) 独特真实的情感体验
散文是作者在自己独特的情境中表现的一种特殊的体验, 其最大的特点是表达创作主体自身的情感以及如何表达情感。要深入领悟作品内涵, 要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走进文本, 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济南的冬天》中, 体会济南冬景“温晴”背后“作者的温情”成为核心, 这就应结合老舍的生平经历体会他对济南难以割舍的情感。在老舍25 岁以前一直生活在北京, 后来赴英国任教, 饱受辗转之苦, 在多雾的伦敦旅居七年后回国定居山东, 在齐鲁大学任教, 在此期间老舍第一个孩子出生在济南, 起名为“舒济”, 足以看出他对济南那份特别的爱。在老舍先生一生中几乎没有写过关于英国, 美国的散文, 关于故乡北京的也少之又少, 可唯独济南, 写了许多。老舍在《济南的印象》中写过随着事物联系, 人情交往, 济南留下他快乐与痛苦的印痕, 时短情长, 济南就成了作者的第二故乡。通过对老舍先生的生平背景有所熟知之后, 再阅读文本, 济南没有北京的风沙, 少见伦敦的雾气, 新加坡的艳阳也是少之又少。对于济南的山, 作者投入很深的情感, 仿佛勾勒一幅水墨画, 如山坡上卧着点小村庄, 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充满了韵味。对于济南的水, 不但不结冰, 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热气, 澄清的和谁像块空灵的蓝水晶, 无不表现济南的柔情。老舍先生对济南那份真诚的情感都倾注在文章里, 所以在他的眼中“济南的冬天最特别”。
总之, 《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进行描写, 抒发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特殊的情感。散文作为表达作者自身主观情感的文体, 其教学内容可以根据作者自身要表达的情感以及作者如何表达情感两个方面, 通过作者个性化的语言, 蕴涵深意的意象和作者独特的情感确定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王荣生.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基本路径[J].中学语文教学, 2011 (1) .
[2]李军.抓住特点教散文[J].学语文, 2012 (1) .
[3]陈隆升.散文教学内容确定的学理依据[J].中学语文教学, 2011 (1) .
[4]王希文.《济南的冬天》教学价值刍议[J].语文建设, 2012 (02) .
[5]余志明.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0 (9) .
[6]丁之境.《济南的冬天》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 (4) .
[7]王荣生.依照文本体式确定教学内容[J].语文学习, 2010 (09) .
[8]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
【济南的冬天阅读答案】推荐阅读:
短文济南的冬天阅读答案12-09
《济南的冬天》分析07-04
《济南的冬天》读书笔记06-14
学案12济南的冬天10-11
济南的冬天美文赏析11-14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06-06
仿写济南的冬天作文09-07
济南的冬天优美句子摘抄09-27
余映潮《 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11-22
《济南的冬天》优秀评课稿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