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读书笔记(精选13篇)
济南四面环山,大山犹如母亲一般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轻摇着,轻摇着。济南在暖和舒适的摇篮中睡着了。老天对济南也是格外的眷顾,不忍心下大雪,那点小雪将济南装扮的多姿多彩。
老舍先生不愧是语言大师,简单几笔便赋予了济南无限的生机。那山,那水,那城,那村原本静止的事物都充满了灵性,充满了亲切、温馨。就仿佛冬天这个季节在济南这个地方消失了一样。我原本以为,写景文就是大量的排比句,华丽的语言,和几处好词好句堆砌而成的。可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排比没两句,可拟人句却用的惟妙惟肖,“晒”“睡”“唤醒”“低声说”俨然是一幅“阳光朗照山景图”老舍没有用太多华丽的语句,却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济南冬天朴素又高雅的美丽,让人对冬天的济南心驰神往。济南的冬天是静止的,可老舍用自己的笔把它写活了。
回想我们所拥有的冬天,无不是寒风凛冽,冷的让人瑟瑟发抖。它没有秋天宁静却又多彩,没有夏天的骄阳似火,更没有春天那样的繁花似锦,它所带给我们的只有滴水成冰,呵气成霜。而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却是无限的温暖,竟然比令万千众生钟爱的春天更加美,美得摄人心魄。济南的冬天居然有这么大的魔力,能使人迷恋冬天,甚至不过分去迷恋春天!相信就算再顽固不化的人读过老舍的这篇文章,对济南的冬天一定也有了新的看法。
设计意图:夯实基础;梳理课文内容。
(一) 品读课文之前, 按常规检查预习。
1. 点学生读课后生字词。2.用听写本听写课后生字词。3.前后排学生相互批改。在这个环节, 老师特别要提醒同学记住两个字的读音:济南、同舟共济/着落、着急。
课堂过渡句:在我们的印象里, 北方的冬天一定是天寒地冻, 朔风怒号, 然而同为北方的济南, 却全然不是这个样子的, 济南的冬天在老舍先生的笔下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二)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文章最后一句说“这就是冬天的济南。”那么句中的“这”指代文中的哪些内容呢?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这”指代的内容: (以下为板书内容, 具体板书时, 可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扼要写出)
第1段:济南是个温晴的宝地。
第2段:济南像个婴儿, 睡在小摇篮里。
第3段:济南雪后的小山太秀气。
第4段:济南城外的远山, 像一幅水墨画。
第5段:济南的水, 暖而清澈。
第二步:研读课文, 深入品读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筛选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规范赏析的意识, 进一步巩固学生赏析语句的技巧;引导学生学会赏析写景抒情的散文。
(一) 指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一段,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1.作者为什么说济南是一块宝地?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
2.能否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济南冬天的天气?
板书:温晴
明确:写济南的天气,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对比的方式得出, 与北平相比———无风声;与伦敦相比——有日光是响晴;与热带的地方相比———日光不毒是暖和的。
课堂过渡句:在北方居然有这样温晴的冬天, 真是奇迹和怪事, 想必一定有着冬天别样的美。那么, 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好奇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的美吧!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2—5段, 看看作者是怎样围绕“温晴”来描写的。
(二)
同学们一边默读一边从文中划出表现“温晴”的语句。
(三) 请同学读一读划出的句子,
说一说它们是如何表现“温晴”这一特点的, 并说一说这些句子哪里写得好 (从修辞的角度) 。
老师教方法:
赏析方法如下:
用了什么修辞———这句话写了谁———在什么情况下有什么状态———表达了什么情感?
教师做示范:
“一个老城, 有山有水, 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 暖和安适地睡着, 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赏析:“晒”“睡着”“唤醒”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写出了济南城在太阳的朗照下那种暖和安适的特点, 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城的喜爱之情。
还需要重点赏析的语句有:
(1) 这一圈小山特别可爱, 这儿准保暖和。
(明确:用了比喻的修辞, 把小山比喻成“摇篮”, 济南城就成了婴儿, 准确地写出了小城与小山的关系, 把小城睡在摇篮里的暖、舒适和安详的特点写了出来。)
(2) 山上的矮松日本的看护妇。
(明确:用了比喻的修辞, 写出了矮松在下小雪后, 那雪罩不住矮松的情景, 反而由于白雪的衬托, 矮松显得越发的青黑的样子。)
(3)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 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明确:用了拟人的修辞, 写了村庄在下小雪后的那种悠闲舒适的情态, 写出了济南城的温晴这一特点。)
(4) 天儿越晴, 水藻越绿, 就凭这些绿的精神, 水也不忍得冻上, 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明确:“绿的精神”“不忍得冻上”用了拟人的修辞, 赋予水以人的灵气, 写出了在太阳光的照耀下水的温暖和绿, 衬托出水的清亮清澈的特点。同学读划出的句子, 并说出它是如何表现“温晴”的, 从修辞的角度, 说说哪里写得好。)
这一环节学生的主要活动是:
默读, 思考。发言讨论。写笔记, 学习赏析。
(四) 方法小结。
由于时间关系, 我们不可能对每一个句子都做深入的研读, 但在这里我们要记住一点:写景要紧紧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 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要细腻准确地写出作者的感情。
第三步: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回顾本课的学习要点, 巩固课堂所学。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
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文章紧接着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作者仍然从上方俯瞰,描写了济南的地理环境;“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描写交代了济南冬天温晴的原因。
日本看护妇这个的比喻很形象,日本的护士头上总是戴着一顶别致的白色工作,陌帽子往往突出在头的顶部,好像是“顶”在头上似的,两者的相似点就在“顶”着白帽子上这个比喻贴切地表现了小雪后矮松的秀美形态。
陈泽欣
济南的味道是甜的,济南的味道是美的,济南的味道是密切的。
济南的味道甜在哪里呢?趵突泉是济南的“七十二名泉”之首。但我独喜欢清雅幽静的黑虎泉,因为趵突泉里很喧嚣、热闹,而这里却清雅幽静,这里岸边有两排高大的柳树,垂柳它们浓密的枝条垂在水面上,就像一位位端庄美丽的姑娘在梳理自己的头发一样。漫步在柳荫下,心情心旷神怡,岸上的花都在花枝招展着。路过你的心情不好,在这里散步,你的烦恼会被这里的美景所吸引,烦恼也去了一大半。黑虎泉里有三个虎头,一年下来都在喷水,人们也会来这里打水,回到家里,把水煮开,沏一杯清茶,喝上一口,回味无穷。济南的味道甜并不全都体现在泉水上,还要体现在美食上,就比如说芙蓉街的小吃油旋吧!油旋让人尝起来赞不绝口。油旋外皮酥脆,内瓤柔嫩,葱香透鼻,它的形状是螺旋状,颜色呈金黄色,所以名叫油旋。
济南的味道美是与众不同的,要说起美,就非属大明湖不可了。早在唐宋时期,大明湖就已经出名了。它有四大怪,分别是蛇不见、蛙不鸣、久雨不涨、久旱不涸,还被称为中国第一泉水湖。大明湖的主要景物是荷花了,岸边也有些垂柳,微风吹过,远远地向湖面望去,只见湖面上的荷花在碧绿的荷叶的衬托下竞相开放。湖最大的湖心小岛上有一座小亭子,名叫历下亭。我听说天宝四年时,着名诗人与北海太守李邕在历下亭饮宴,杜甫写下了《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这首诗。小沧浪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它是一处具有江南风格的小园林。它建于乾隆五十七年,由小沧浪亭、曲廊、荷池等组成,以苏州的沧浪亭的风格修建,规模较小,所以取名小沧浪。小沧浪门的两旁镌有刘凤浩描绘济南风光的着名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你看“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父亲的动作是笨拙的,却是可亲可敬的。这温柔的爱意,如同春天灿烂的阳光,让我们在未尽的泪光中抬起头。仿佛和朱先生一样,也在寒冬里体会到了春天般的温暖。
亲情,是冬天一坛陈年老酒,甜美醇香,是一副传世名画,精美隽永,是一首老歌,轻柔温婉,是一方名贵丝绸,细腻光滑。
未尽的泪光中抬起头,我们仿佛也看到了师生情也如亲情般甜美醇香。
每年的新生入学,总有一些孩子任性,不愿走进学校,是老师站在晨曦和烈日下,陪伴着他们,呵护着他们,体贴着他们,温馨的话语如夏日的一抹清风拂过孩子的心田,让他们爱上学校这个大家庭。
新入校的孩子,总有许多不会照顾自己,有时候甚至来不及去厕所,所有的脏物全兜在衣裤里,是老师在刺骨的冷水里一点一点的洗干净,然后给盖子一一晾干。这温柔的爱意,犹如《冬天》里可敬可亲的父亲,让孩子们在寒冷的冬天里也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
你看“在漫天飞舞的银色世界里,是两把雨伞,红色的大雨伞和蓝色的小雨伞,在翩翩起舞的银蝶中,踩出一片欢乐,是老师紧紧牵住孩子的手,正赶着送回家……。”
看吧,师生情如亲情般一般,张扬着细绒的触角,擦着每一缕过往的风,鼓着膨胀的喜悦,把爱的种子播下,于是所有的梦想都期待着启航;所有的快乐,都期待着分享。这一刻,我感觉到了花开的声音,清脆美丽,就好像是父亲,可以用最最平凡的点滴,教会我们感动与平凡的伟大。
朋友,和我们一起吧,走进朱先生的《冬天》里,细细品味君子之交淡如水。
你看,“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象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有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我渐渐地快睡着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多么平和、多么温馨!
一个“微笑”,犹如回到教室,孩子们悄悄放到桌子上的那一杯柠檬茶;
一个“微笑”,犹如疲惫时,孩子们一声深情的问候:“老师,您好。”
一个“微笑”,犹如情绪低落时,孩子们点点滴滴的进步给我的安慰;
一个“微笑”,犹如工作困惑时,领导、同事一语惊醒梦中人的点拨;
一个“微笑”,犹如获得掌声时,同事莞尔一笑的赞许……。
这就是友情,寒夜里一声亲切的问候,一个温暖的微笑,驱走了寒气的侵袭;
这就是友情,像一颗灿烂的星星,在你的记忆中永远闪光;
这就是友情,是一棵树,长青不老;
这就是友情,是一条河,常流不息……。
合上《冬天》,回眸凝思。亲爱的朋友们,我们的眼睛往往忽略了父母关爱的眼神,胆我们却把这份爱奉献给孩子们,如《冬天》里的父亲一般,去呵护我们身边的每个可爱的孩子。我们的眼睛往往不注意同事为自己添加的茶水,但在静下来的时候,却在平淡的日子里寻得感动。
亲情、友情使得寒冷的冬天也洋溢了暖意。
是啊,在冬天,“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暖暖的。”
在春天,如父亲爱我们一样,用我们的坚韧让学生踩着我们的肩膀奔向新的征程。
在春天,如父亲爱我们一样,用我们的勤恳让科学的百花园永远五彩缤纷。
在春天,如父亲爱我们一样,用我们的才能让知识的绸缎从我们的身上延伸。
在春天,如父亲爱我们一样,用我们的忠诚燃烧自己给人家带来光明。
在济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有关济南泉水的记载,最早见于《春秋》,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举泉名72个。历代各家所记72泉不尽相同。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济南泉水,千姿百态,或白浪翻腾,如银花玉蕊;或晶莹温润,如明珠璎珞;或如洪涛倾注,虎啸狮吼;或如细雨潇潇,冰弦低语。趵突泉,名列72泉之首。济南自古有“泉城”之名。
大明湖在济南旧城北部,由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等多处泉水汇成,湖面占全城的三分之一。清人刘凤诰咏湖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初读课文, 想象课文描述的景致之美
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应该是让学想象到“美景”。《济南的冬天》是一篇以优美文字刻画优美景致的杰作, 文字和美丽景致之间需要用学生的“想象”来沟通, 只有启动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才能在初读课文时快速还原出文字所描绘的景致之美。
为了启动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在这一个环节的教学中, 可以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
阅读任务一:请同学们先读课文, 然后在课文中找出你认为精彩的写景文字, 并且说明这些文字为什么会让你感觉精彩。
学生带着阅读任务初读课文, 就不会为了读课文而读课文, 而会在读的时候添加上想象力, 通过“想象”, 依次还原出课文所描述的景致之美。
比如我在教学此文的第一个环节, 让学生带着前面布置的“阅读任务”读完了课文之后, 然后开始检查这一环节的“阅读成果”, 学生的发言真是各有精彩———
生1:我很喜欢“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 像我, 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 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 在热带的地方, 日光是永远那么毒, 响亮的天气, 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 在北中国的冬天, 而能有温晴的天气, 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段情景描写, 短短几句话, 让人一下子就感觉到了冬天里济南的阳光是那么充足, 那么温暖, 这样的阳光太吸引人了, 真想到济南去享受一下冬天里的“日光浴”。
学生透过想象, 立即被文字所描述的情景所吸引, 阳光之美, 虽未亲历, 却胜似在眼前, 照得人心暖洋洋, 美洋洋。
生2:我非常喜欢这段景致描写:“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一道儿白, 一道儿暗黄, 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等到快日落的时候,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大家都看过雪景, 但我们眼中的雪后之景远远不如作者笔下描绘的雪后景致漂亮, 读这段文字, 我似乎感觉到雪后的济南已经不是平凡之地, 而大有“人间仙境”的意味, 真是美妙绝伦, 如梦如幻。
学生透过想象如看到了“人间仙境”, 这样的表述是因为切准了文字“绝美”的脉搏。
在初读课文时, 注意启动学生的想象力, 则会在学生面前栩栩如生地展现一幅又一幅的美丽景致。依靠想象还原出的“美景”, 课文想让学生不喜欢都难。
●精吟细颂, 感悟课文包含的写作之美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整体美的课文, 还是一篇充满着“细节美”的课文———细节里处处体现着写作的技巧之美。所以在第二个环节的阅读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对课文进行“精吟细颂”, 通过更加细致的阅读体验, 感悟课文中的文字技巧之美。通过感悟文字应用的技巧之美, 学生可获得写作方法的启迪, 进一步通过“美文”的感悟而获得驾驭文字的技巧, 使写作能力得以提升。
为了让学生有“精吟细颂”的阅读过程,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出要求。
阅读任务二:认真阅读, 画出你觉得结构优美的句子, 或是表达方法独特的字词, 并且说明这样的句子或是字词为什么会让你感觉优美独特。
学生带着新布置下的“阅读任务”开始了“精吟细颂”, 他们在感悟, 在对比, 在斟酌, 一个个优美的句子被画出来, 一个个独特的字词被挑选出来, 对这些句子和字词的评述其实是一个“文学鉴赏”的过程, 等于悄悄增加学生的“文学批评”功力。
比如有的学生在“精吟细颂”结束之后, 给出这样的鉴赏结论:
生3:我在品味文字的时候, 感觉有这样两处字词让我心动。一处是“不忍得”, 另一处是一个“卧”字。“不忍得”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水人格化, 让原来没有生气的水变得有了灵性, 有了生机, 有了情感。“不忍得”还衬托出难能可贵的“水藻之绿”, 让冬天里的境画更富可亲可爱的美丽。作者说山坡上有小村庄用了一个“卧”字, 同样是用了拟人手法将景致人格化, 刻画了山、村、雪的内涵神态, 透射出安和平静的氛围, 这对于“美”来说是一种不着痕迹却深入人心的渲染。
生4:老师, 下面这段文字挺有意思“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 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 这儿准保暖和’”。为什么这么说呢?句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 把济南四面环山的地形特点表达得更加突出形象, 把小山比作母亲, 温暖慈善, 生动而巧妙体现了济南冬天的温晴特点。
学生通过精吟细颂, 把《济南的冬天》中最重要的写作手法“比喻”和“拟人”分别挖掘出来, 假以讨论和交流, 他们便知“比喻”和“拟人”在写作应用上的妙处和益处, 自然会将这种修辞手法潜移于心, 然后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施用于文, 从而有效提升作文能力。
●心灵交汇, 领会课文深藏的情怀之美
《济南的冬天》不仅仅是一篇绘景美的课文, 也不仅仅是一篇写作技巧美的课文, 更是一篇饱含情怀美的课文。如果教学只重视了“想象美景”“感悟写法”两个方面, 而忽视了对情怀美的升华, 则是“捡了芝麻丢西瓜”的教学遗憾。
作者老舍是个性情之人, 是个有情怀的作家, 他总是将自己的情怀蕴涵于看似闲适的文字之中, 等着心有灵犀的人与之同感或爱或恨、或悲或凄的情怀。如果教学《济南的冬天》放弃情怀之美的沉淀与升华, 那么教学功力将尽显单薄与不足。
如何让学生从课文中得有情怀的升华呢?这需要在第三个阅读环节中给学生布置下新任务。
阅读任务三:反复阅读, 将课文的“情感”浸于心中, 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 领会课文中蕴藏着怎样的情怀?
这其实是提供机会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度交流, 从而产生主动审美的动机。有学生经过与文本的“心灵交汇”, 领会到了这样的情怀之美: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精雕细琢, 把对济南的一往情深融入笔尖, 溢于言表, 让我感到至真至纯的“乡土之爱”,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伟人邓小平的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是政治家, 所以他用直抒胸意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赤子之心, 而老舍是文学家, 则用细腻的文字表达自己的赤子之心, 不一样的表达方式, 却是同样的感人至深, 因为充满“乡土之爱”情怀, 总会在无意间开启我们的情感闸门。
还有学生从课文中升华出作者的另一种情怀之美:读《济南的冬天》总会被一种娓娓叙谈的真情所感动。比如“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 像我……”这样的文字尽显语意恳切。再比如“请闭上眼睛想……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完全是循循善诱, 不含强加于人的语势。还有“对, 这就是张小水墨画, 也许是唐代的名家画的吧”。似是思索, 又似是猜测, 其实是与读者平等的商讨。通篇文章总是娓娓而语, 情恳辞切, 像是在听一位慈善的老者讲故事, 听着听着, 就被作者的慈与爱打动了。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阅读教学, 《济南的冬天》会给学生带来三个方面的收获:诗化的意境、写作的技巧, 审美的情怀, 此之谓阅读教学的“大收获”。
首先要立足文本,研读到位。面对这样一篇佳妙之处不胜枚举的经典美文,教师备课的过程也是一次“美点寻踪”的过程,特别要关注学生容易忽视或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处。以“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一句为例,“镶”精准且生动,学生也能够找到这一处,可究竟“妙”在何处又好似说不清楚,笔者就在这一“炼字”处精备。首先,“镶”是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做装饰,并举出贴近生活的实例,比如“金镶玉,镶花边”,真实可感;其次,引入换字法,“嵌”与“镶”的对比,“嵌”是把较小的东西卡进较大东西上面的凹处(多指美术品的装饰),在这一细微的切入口处,学生会有所感触,“镶”给人的感觉更加柔美,与小山的“秀气”相呼应。最后,教师再给予满贮着诗意的点评:一个“镶”字,让我们看到蓝天与一圈小山相连处旖旎的弧线与靓丽的轮廓,仿佛是能工巧匠有意为之!
教师这种细致的品析以及对学生回答的充分预设,可以使课堂上对文本的赏析逐层深入,师者更容易与学生们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并产生一种阅读体验的共鸣,激发学生们不断深入地品析文字的魅力之处!
其次是巧设追问。追问有引领学生的思维不断走向深入的作用,语文课上的追问,不但是师者教学艺术的体现,更是有效引领学生品析文字之美的重要途径之一。
以“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一句为例,在赏析这一句时,学生们会谈到: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害羞,脸红,很可爱的情态。可这样的赏析总有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之憾,孩子们只是在“品析”的边缘徘徊,没有深刻地体会到文字之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此时,教师巧设追问:读到这一句话,结合上文,你的眼前会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呢?引发孩子们的联想,触动孩子们的想象:一位美丽的少女,穿着一件漂亮的花衣,一阵风儿吹过,衣袂飘飘,裙摆飞扬,她白皙的面庞立刻泛起红晕,多么娇美的女儿情态!通过师者的追问,孩子们体会到了文字为我们呈现的画面美!老舍先生说:“文笔如放风筝,要飞起来,不可爬伏在地上;要有自己的想象,而且使读者的想象也活跃起来。”师者也要借助“追问”,让孩子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孩子们的品析丰富、生动起来!
再次是适当地提升与延伸。针对散文的教学,立足于对语言文字的品析,是很多教师在执教此文时设定的教学目标。老舍先生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而《济南的冬天》恰能集中体现老舍先生语言的主要风格,所以,在叙写教学目标时,我把更高一层的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品读本文的语言美,能够总结出老舍先生主要的语言艺术。
岂止是“生动凝练的遣词艺术”与“多姿多彩的修辞艺术”,老舍先生的文字特色更在于他的叙说仿佛是以一种老北京唠家常的方式向我们娓娓道来,以“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一句为例,在品析过小山的情态后,笔者请一位孩子再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一种“慈母的情怀”,孩子已经在品析文章的过程中体会到儿化词表情达意的作用了,所以儿化词读得特别自然、亲切,于是笔者顺势引出:这位同学注意到了儿化词的朗读,而且读得非常亲切自然,老舍先生是北京人,他的作品中大量存在北京口语中的儿化词,可谓根植沃土的口语艺术。通过笔者这一适时的提升与延伸,孩子们心灵神会:怪不得文章中有这么多的儿化词,看来小字眼儿里面有大世界啊!这儿化词更能读出一种“京味儿”,表达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
《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要求: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那么品析《济南的冬天》的语言艺术,就是在潜移默化地培养着孩子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从散文鉴赏这一角度在语文的学习规律上给学生们指明了方向。
7年级语文主备人: 韩美
目标:
1、能有感情的熟练朗读课文
2、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朗读—讨论—赏析
情、价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学重点:把握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教学难点:景物描写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首先,引导学生说说本地冬天的气候、景象。接着,引导学生说出学过或知道的描写冬天景色的古诗词句(柳宗元的《江雪》、《风雪宿芙蓉山主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让大家感受北方的天气,与课文中的冬景形成鲜明对照。大家知道吗?在咱们北中国的一个地方,它的冬天却是另一番风味,到底是怎样的别是一般滋味呢?下面我们带着美好、愉悦的心情一起分享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
二、范读课文。
1、学生听读,作勾画。
2、点评。
三、自读、朗读,整体把握。
1、边朗读(学生模仿范读,大声朗读),边勾画生词,查工具书,准备朗读比赛。
2、帮助老师将课文科学合理的分成四个任务块,并说明你这样分组的理由(为下节课分组研习、讨论做好准备)。
(第一自然段为一组,第二自然段为一组,第三四自然段为一组,第五自然段为一组。按照:冬天的特点—山景—雪景—水景层次。)
如果程度较好,可以进一步归纳出课文的主要脉络 小山摇篮图
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空灵水晶图
3、学生推荐重点生词。着落、髻儿、镶上、水藻、贮蓄、澄清
4、小组内交流。
5、集体交流。
四、朗读、感悟:
1、师生展开朗读比赛。
2、自选段落,读完后说说自己为何选读该段。自己是用何种情感朗读的?如何把握的,你认为自己读到了什么。
3、学生点评。
4、大家公认的优美段落齐声朗读。
五、布置任务:
课下按组分工,搜集资料,准备下节课讨论。
第 二 课 时
一、学生分组展开讨论。
1、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小组内交流。
2、互动、研习该句的妙处(修辞、选词)。
3、小组内形成共识,并推荐出发言的代表。
4、如果任务提前完成,可以帮助其他组解决问题。
5、教师巡视、指导。
二、集体讨论,教师点拨。
第一组:预设
1、第一自然段首先把济南与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接着把济南与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再把济南与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最后把济南与整个_____相比,突出济南冬天_____特点,这主要运用了_____手法。
(北平,没有风声;伦敦,响晴;热带(指新加坡),毒晒;北中国,温晴。对比)
2、“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能否把“声”字删去,为什么?
“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说济南冬天的风并不猛烈,是柔和的,若把“声”字去掉,说成“没有风”不切合实际。
3、文中的“毒”“响亮”又是什么意思?
这里“毒”是厉害的意思,“响亮”一词,一般用来形容声音的宏大,根据上下文判断,在此处是指“晴朗得刺眼”。
4、想想看,作者有没有告诉我们济南冬天的特别之处呢,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呢?
特点有“没有风声,响晴,温晴。”明确:总特点是“温晴”
第二小组:预设
1、想想,文章怎样由写总特点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3、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情。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4、阳光下的小山——暖和安适的小摇篮
第三小组:预设
1、全段的中心句是:最妙是下点小雪呀。
2、“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
3、“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
4、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写出雪色娇美的情态;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1、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文中的动词用得好,如: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2、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3、全段的朗读要求:朗读中不仅要读好文中的描写部分,而且要读好首尾两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都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
4、“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 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5、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6、总结:薄雪覆盖下的山——穿上花衣服。
城外的远山;是张小水墨
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检查: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请同学们自由选择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进行答题。
①全段的层次划分是: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②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是:矮松、山尖、草色、阳光。
③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如: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④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⑤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
第四小组:预设
研读第5自然段: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
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突出了水的碧绿和清亮,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3、想想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l)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4、第5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按自下而上的顺序,即水面上--空中--半空中—天上。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写水色:
三、总结:
1、为什么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明确]a.细致观察b.抓住特征c.安排顺序(角度)d.运用修辞e.情景交融。
2、表情朗读,品味济南暖冬慈善若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的艺术形象。
3、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四、比较阅读:《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提示: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图,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五、作业设计:
备课时间:10月16日
上课时间:10月19日
[设计理念] 《济南的冬天》是朱自清先生写的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这篇散文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图,抒发了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并不难。因此,设计这篇文章的教学时,我们应该首先让学生朗读品味,从生动优美的语言中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感受作者的情怀;其次,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领会作者是如何描绘济南冬天的美景的,并联系同类型的散文进行比较阅读,深入体味写景散文的一般写法;最后再让学生设身处地假设自己是小导游,如何给人讲解,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真挚情感。[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2.感受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3.体会文章的修辞方法。
4.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真挚情感。[学习重点]
学会多角度描绘景物,融情于景的写法。[学习难点]
如何多角度描绘景物。[教学课时]二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老舍的资料。
2、查找济南及其山、水的有关资料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学生齐答:冬季)对!现在正是初冬时节。一提到冬季,同学们也许马上会想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靓丽,也许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更会想起“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在我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没有一个地方它的冬天也温暖如春,给人一种温情脉脉的感觉呢?今天,就让我们追逐老舍先生的足迹,走进《济南的冬天》,切身感受一下它的温馨,欣赏它那秀气的山和澄绿的水吧!
[由生活常识导入话题,运用优美的语言,并辅之以切合时令特点的诗句,创设情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引导学生感受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二、检查预习
1、作者介绍(让学生先介绍,最后屏幕显示老舍的有关情况,让一位学生朗读)
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
2、介绍济南(让学生介绍,互相补充之后,屏幕显示老师准备的有关介绍济南的文字及图片资料,请学生集体读一下)
(1)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公元前22世纪的原始部落首领舜就诞生与生活在济南一带,济南城的历史达4、5千年以上,这里古迹众多,山川秀美,人杰地灵,是历代文人墨客讴歌和推崇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在济南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它东接佛懋山,西连南马鞍山,四里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都是名副其实的“小山”,连最高的千佛山,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自古有“泉城”之名,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举泉名72个,大致为趵突泉、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泉水千姿百态,蔚为壮观,趵突泉名列72泉之首。
(2)大明湖
大明湖在济南旧城北部,由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等多处泉水汇成,湖面占全城的三分之一。清人刘风诰咏济南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3)出示几幅阳光下及小雪后济南山水的图片。[通过检查预习,帮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字词测评
课前大家已预习课文,下面我们检查一下字词掌握的情况:(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发髻 澄清 贮蓄 水藻 济南 着落
暖和
真得
镶 .........(2)、解释词语 响晴 空灵 奇迹 响亮
安适
澄清
水墨画
慈善
三、指导朗读
1、齐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初步体味感情。
(配乐朗诵)2.讨论:本文该怎样朗读?
1)学生前后左右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适时点拨。2)学生派代表回答。
3)教师归纳:读出喜爱的感情,语速较慢,语调柔和,语气亲切。
3、学生按这样的要求自选一段最喜欢的内容自告奋勇朗读,其他同学掌声鼓励。
4、放音乐,听名家师范朗读,学生体会读法。
四、整体感悟。
刚才我们通过朗读课文,已经充分感受了全文,现在请同学思考: 1、济南冬天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2、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学生回答
明确:南冬天的特点是“温晴”,还了济南冬天的山、水。3、这天气、山、水三者的关系是怎样的?(根据课文内容,教师稍作点拨引导。)
学生回答
归纳:因为有小山的包围,所以才会有“温晴”的天气;又因为有“温晴”的天气,才会有小雪覆盖的山景,河水才会冒点热气。所以,“温晴”是济南冬天的特点,描绘济南的山水都是围绕这个特点来写的。
五、齐诵全文,再次体味。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伦敦
暗
对
比
热带
热 北平
风
确定核心教学目标
体会济南冬天的特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
确定支持核心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
1.品读“雪后小山”一段,破口导入,兼顾上下(左邻右舍)段,让学生逐步体会到景物描写的方法。
2.以上品读过程贯穿关键词句的理解分析,让学生体会老舍的语言之妙。
3.诵读美妙的写景句,体会作者“景语”中的“情语”,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图片导入
1.导言,播放几幅其他地方的冬景,请学生描述本地冬天的特点和感受导入。
2.作者介绍。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被人们称为语言大师。《骆驼祥子》、《茶馆》是他的代表作品。
(二)整体感知
1.布置任务:将课文读一遍,并思考问题:济南冬天的景物很多,作者着重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分别构成了哪几个画面?通过这些景物的描写,可以看出济南的冬天有哪些特点?
2.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三)破“口”而入
引导学生讨论:
1.作者着重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明确:山、阳光、小雪、水
2.这些景物构成了济南冬天几个不同的画面的景色,你认为哪个画面的景色最美妙呢?
明确“小雪后小山的景色最美妙。
(四)重“打”重“敲”
1.指名朗读描写小雪后小山景色的文字即第三段,师生评点,根据情况出示“生、难字卡”。
2.教师范读
3.引导学生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出“最妙”的景色的?
(1)先看它描写的顺序
明确:山上的矮松——山尖——山坡——山腰——作结(“就是下小雪吧……太秀气”)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写景要注意描写顺序。
(2)再看它是怎样具体写景物的
1.将学生分成六组研读,各组推荐一位代表发言,朗读自己所选的句子,并品析;提示可从精妙修饰语,修辞手法的运用等角度入手分析写景的妙处。
2.小结。作者所写的雪后的山景是济南雪后的山景,是不同于其它地方雪后山景的,其关键在于“小雪”的“小”字。这说明作者抓住了济南小雪后山景的特征。作者写的小雪后的山景构成了一幅“花衣图”,从这幅图画里,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济南小雪后的山景是秀丽的。
3.学生试背
(五)照顾“邻居”
1.研读第二段
(1)学生默读
(2)引导学生从学习第三段归纳出的四个方面(注意描写顺序,抓住特征,展开联想,语言生动、形象)讨论:课文第二段是怎样描写阳光下的山景的?写出了济南冬天的什么特点?如果给“阳光下的山景”这幅图画取一个名字的话,取什么名字好?
(3)学生结合课文解释“慈善”
2.研读第五段
(1)学生齐读,教师评点
(2)引导学生自己从以上所说四个方面讨论,进一步总结发现写景方法。
(3)学生结合课文解释“空灵”。
(六)选举“总统”
1.引导学生从第一段中找出一个词概括济南冬天总的特点。
明确:温晴。
结合课文解释“温晴”,引导学生发现课文是围绕“温晴”这一主旨来写的。
2.引导学生从第一段中找出一个词来概括作者对济南“有山有水”的优越地理条件的看法。
明确:宝地
3.引导学生从“宝地”中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七)学以致用
1.教师出示襄阳护城河一角的春景,引导学生看画。
2.教师宣布:现在我们来一场看画说景比赛、要求有四点:
(1)注意描写顺序。(2)抓特征。(3)展开丰富的联想。(4)语言生动、形象
3.学生按先前的分组讨论、准备
4.学生代表发言。
5.师生共同评点
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课文第三段
2.完成作文:校园的冬天
[精彩部分回放]
关于导入“小雪后小山景色”部分教学实录:
师:作者着重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生1:、山、水。
生2:还有阳光和小雪。
师:你们说的这些景物构成了济南冬天几个不同的画面的景色,你认为哪个画面的景色最美妙呢?
生1:小雪后景色最美妙。
生2:小山的景色最美妙。
师:把他们俩的说法合为一个怎样?
生众:好。
师:怎样概括为好?
生众:小雪后小山的景色最美妙。
师:“最”字自是极好的,我们来重“打”重“敲”描写小雪后小山景色的文字,即第三段,谁能给我们朗读一遍?
(一女生本色朗读)
师:你的声音很亮,好听,也较流畅,同学们对她的朗读有没有什么要说的?
生1:我也很喜欢她的声音,但速度有些偏快。
生2:她读的很流利,但“髻”的发音不准,应读第四声(去声),她读成第二声了(阳平)。
师:你听得真仔细。还有没有同学想说点什么?
生3:她的朗读还可以增强一点节奏感,有些词语应重读。
师:比如说呢?
生3:比如“那些小山太秀气”中的“太”应该强调一下。
师:很好,同学们都很有见地,看来上次教给大家的朗读要求掌握得很好。相信我们品读讨论了本段的内容后,你们会读得更好。
师:刚才这位同学重读一个“太”字,突出了小山“秀气”的特点。我也想重读一个字,这个字可重要了,还贯穿整段的内容,可是我忽然忘了是哪个字,你们能不能帮我找找看?
生1:我认为是“雪”,因为全段都在写雪。
师:有点儿道理。
生2:我认为是“妙”,因为它在段首第一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的“最”字后面,说明整段话都在突出“妙”。
师:我们前不久学的“段首总领句”的结构特征,你能活学活用,很棒。你说的这个字,也有点道理。
生3:我认为是“秀”,全段写山的“小”,矮松的秀美,还有结尾“那些小山太秀气”等都突出了“秀”。
师:你们太厉害了,个个有理有据,可究竟哪个字最重要呢?
几生:妙!
师:看来“妙”的呼声最高。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的确是“妙”,“雪”是内容,“秀”是部分景物的特点,而“妙”字是整个画面的主要特点,整段都是写的小雪之妙。你们帮了我的大忙了,谢谢你们。
师:帮人帮到底,我请一位同学再帮我读一读。
(一生读,重音突出“妙”字)
师:很好,谢谢!小雪后小山的景色究竟“妙”在哪里呢?想不想知道?
生众:想。
师:来,现在前后排六人为一组,讨论下面这个问题:第三段是怎样描写小雪后小山美妙景色的?(提示可从写景层次、精妙修饰语、修辞手法的运用等角度入手,分析写景的妙处)。
[教后说教]
这是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较好地向读者展示了济南冬天特有的风貌。文章较多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地表现了济南冬天的特点,寄寓了作者的赞美之情。前面《春》一课里学生已感知了景物描写的一些方法和写景语言的妙处,到了语言大师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这一课,关于总结景物描写的方法和进一步品读优美的写景语言,就可适时安排为核心教学内容了。
教学本文,可以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首先归纳一下作者笔下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然后找准突破口“最妙”,重鼓重敲,引导朗读、分析、理解、背诵第三段,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精心选词造句,用精练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最鲜明的感受的,从而归纳出写景的方法,并用此方法分析“左邻右舍”,进行口头作文训练,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这堂课重方法,重参与,实效性也较强,但仍有缺憾:学生在总结写景方法后举实例,谈体会时材料和语言贫乏,说明平日的观察力较弱。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对于孩子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为此,今后要切实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此文荣获湖北省初中教学课例竞赛一等奖)
一、异曲同工的开篇笔法
两文开篇都使用了对比的方法。“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 像我, 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对于一刚从伦敦回来的人, 像我, 冬天要是能看得见日光, 便觉得是怪事”。 (《济南的冬天》) 没有比较, 就没有鉴别。在反复比较之下, 老舍先生发现, 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 是响晴的, 济南真的算个宝地。
而夏丏尊先生在《白马湖之冬》的开篇即写“在我四十多年的生涯中, 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 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马湖的时候了”。白马湖由移居前的一片荒野到小小的几间新平屋, 再到现在一个小村落;从繁华热闹的都市———杭州, 到荒凉的山野, 到宛如投身于极地带中。
通过对比, 一个把济南比作“宝地”, 一个把白马湖比作“极带”。两文采用了异曲同工的开篇笔法。
二、水墨画的济南, 写意化的白马湖
既然老舍先生把冬天的济南比作“宝地”, 我们就去欣赏一下“宝地”中的风光。首先, 作者把济南周边的小山比作“小摇篮”;把有山有水的老城———济南, 比作摇篮中的宝贝。其次, 作者对小山进行了多层次的描绘。山上“青色”的矮松;树尖的“白花”;“全白”的山尖;“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的山坡;快落日时山腰上“微黄”的阳光;以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总之, 色彩美丽到了作者只好感叹到“那些小山太秀气了”!山是如此的秀丽, 那水更是空灵了。“不但不结冰, 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绿得“水也不忍得冻上”;倒映在水里的“长枝的垂柳”;“红屋顶”“黄草山”;再配山坡上卧着的那些小村庄。色彩鲜艳极了, 真是一幅精彩的水墨画, 作者的赞美之情洋溢于字里行间。
而夏丏尊先生把冬天的白马湖比作“极带”, 那我们也来领略一下“极带”的厉害。白马湖差不多日日有风;“呼呼作响, 好似虎吼”“风从门窗隙缝中来”, 门缝窗隙糊上厚厚的纸, “缝中却仍有透入”;更厉害的是, 大风把人刮得“天未夜就把大门关上”, 吃完饭就匆匆“睡入被窝”;严寒加上狂风, “泥地看去惨白如水门汀, 山色冻得发紫而黯, 湖波泛深蓝色”。冬日的情味, 都是风中来。这里, 作者表面是写风, 写冬。其实, 风中隐含着寂寞之心和悠长的情结, 不然作者怎会在多年后, 偶于夜深人静听到风声时, 还会发出“白马湖不知今夜又刮得怎样厉害哩”!真乃无形的风, 写意的情。
三、相似的地理环境, 截然不同的冬天
济南之所以能有“温情”的天气, 是“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 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白马湖所以多风, 因为“那里环湖都是山, 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 好似故意张了袋口欢迎风来的样子”。两篇文章描写的地理环境是惊人的相似, 给人的感受却截然不同: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响情的”“算个宝地”;而白马湖的冬天“那里的风, 差不多日日有的, 呼呼作响, 好像虎吼”。
四、不同的心境, 异样的情感
相似的地理环境, 一个“没有风声”, 一个“风尤其特别”。这除了两地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因素之外, 更重要的还是作者写文章时的心境不同而致。《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于1931年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 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 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并把山东称之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原是描写济南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部分。另外, 据老舍夫人胡絜青回忆, 老舍先生对“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常常怀念。由此可见, 《济南的冬天》是先生美好幸福生活中的一朵浪花。
《白马湖之冬》一文写于1922年, 五四运动后, 夏丏尊与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校长经亨颐等支持杭州各校学生的爱国运动, 与沈仲九等人编辑浙江教育会刊物《教育潮》, 同年遭排挤, 后应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的聘请到长沙任教。1921年冬, 回家乡, 在经亨颐主持的春晖中学任教, 文章所写就是作者这段时期的情景。那么夏丏尊先生当时的内心世界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还是看一看作者在《白马湖之冬》中作者对自己的描绘:在“寒风的怒号, 湖水的澎湃”中, “我常把头上的罗宋帽拉得低低地, 在洋灯下工作至深夜”“常独自拨划着炉灰, 不肯就睡, 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 做种种幽邈的遐想”。这些文字, 不禁让笔者想到唐代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写的五言绝句《江雪》, 柳宗元借歌咏隐居在山间的渔翁, 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 抒写自己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白马湖之冬》一文, 字里行间中流露出的同样也是夏丏尊先生遭受排挤后的郁闷, 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作者一颗兴教救国的火热的心。理由有二:一是多年后, 僦居上海偶然于夜深人静听到风声还发出“白马湖不知今夜又刮得怎样厉害哩”!的感叹, 笔者认为那风声里有夏丏尊先生的追求、梦想和火热的心;二是据资料记载, 1946年4月23日夏丏尊先生在上海病逝后, 葬于白马湖畔, 可见白马湖是先生生命中最值得回忆的地方, 否则怎会安葬于那里呢?由此可见, 《白马湖之冬》也是作者人生长河中一朵永远熠熠生辉的浪花。
综合上述, 无论是“温情”的济南, 还是似“极带”的白马湖, 都是两位文学大师心中一段难忘的情结。值得我们去品味和咀嚼。
【附原文】
白马湖之冬
夏丏尊
在我过去四十余年的生涯中, 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 要算十年前初移白马湖的时候了。十年以来, 白马湖已成了一个小村落, 当我移居的时候, 还是一片荒野。春晖中学的新建筑巍然矗立于湖的那一面, 湖的这一面的山脚下是小小的几间新平房, 住着我和刘君心如两家。此外两三里内没有人烟。一家人于阴历十一月下旬从热闹的杭州移居这荒凉的山野, 宛如投身于极带中。
那里的风, 差不多日日有的, 呼呼作响, 好像虎吼。屋宇虽系新建, 构造却极粗率, 风从门窗隙缝中来, 分外尖削, 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 椽缝中却仍有透入。风刮得厉害的时候, 天未夜就把大门关上, 全家吃毕夜饭即睡入被窝里, 听着寒风的怒号, 湖水的澎湃。靠山的小后轩, 算是我的书斋, 在全屋子中是风最少的一间, 我常常把头上的罗宋帽拉得低低地, 在洋灯下工作至深夜。松涛如吼, 霜月当窗, 饥鼠吱吱在承尘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 深感到萧瑟的诗趣, 常独自拨划着炉灰, 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 作种种幽邈的遐想。
现在白马湖到处都是树木了, 当时尚一株树木都未种。月亮与太阳都是整个儿的, 从上山起直要照到下山为止。在太阳好的时候, 只要不刮风, 那真和暖得不像冬天。一家人都坐在庭间曝日, 甚至于吃午饭也在屋外, 像夏天的晚饭一样, 日光晒到哪里, 就把椅凳移到哪里, 忽然寒风来了, 只好逃难似地各自带了椅凳逃入室中, 急急把们关上。在平常的日子, 风来大概在下午快要傍晚的时候, 半夜即息。至于大风寒, 那是整日夜狂吼, 要二三日才止的。最严寒的几天, 泥地看去惨白如水门汀, 山色冻得发紫而黯, 湖波泛深蓝色。
下雪原是我所不憎厌的。下雪的日子, 室内分外明亮, 晚上差不多不用燃灯。远山积雪足供半个月的观看, 举头即可以从窗中望见。可是究竟是南方, 每冬下雪不过一二次, 我在那里所日常领略的冬的情味, 几乎都从风来。白马湖所以多风, 可以说有着地理上的原因的。那里环湖都是山, 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 好似故意张了袋口欢迎风来的样子。白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风景地相差不远, 唯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风的多和大, 凡是到过那里的人都知道的。风在冬季的感觉中, 自古占着重要的因素, 而白马湖的风尤其特别。
现在, 一家僦居上海多日了, 偶然于夜深人静时听到风声, 大家就要提起白马湖来, 说“白马湖不知今夜又刮得怎样厉害哩”!
备课人:张治明研讨人 七年级语文教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教学重点:1.弄清本文重点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
2.明确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3.学习作者寓情于景的写法;
4.体会比喻、拟人的精妙;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作者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他所写的小说《骆驼祥子》和话剧《茶馆》等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其散文也写得清新优美,《济南的冬天》就是其中的一篇。题目《济南的冬天》明确地交代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济南的冬天与北中国的其他地方的冬天的气候截然不同。那么,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边学习边领略。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语调要柔和,语气要亲切)教师范读课文。
2.齐读课文,然后自己查字典、词典弄清生字、生词的音和义。
(1)下列词语的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 jīì儿xiāngbáo
Czháozháoūnchéng
Dzhǎichàngzhù xùǎo
Bdéěikānkàn
三、初步领会课文的大概内容和脉络。
1.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出示自学提纲,要求学生重点思考下面三个问题: ①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
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济南的冬天景象?
四、细读、分析课文。
引导学生逐段细读课文,要求他们在自读的同时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并指导他们就文章各段的内容、描述方法和语言,在课文一旁的空白处写些简要的批注。
1.第1自然段 ①课文从什么角度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 2.第2自然段 作者怎样描写济南古城的地理环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济南的可爱的?第二课时
一、继续细读、分析课文 1.第3自然段 ①.哪句话直接抒发作者对雪后美景的喜爱和赞美?②.作者写景的空间顺序是怎样安排的?③.作者采用那些修辞手法来写景的? 体会比喻、拟人对写景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写出景物的特点,寄寓作者的赞美之情。比喻(1)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这句话含有两个比喻,一是将“”比作“”; 二是将“”比作“日本看护妇”。(2)指出本体和喻体的相似之处:(3)若将“顶着白雪的矮松”比作“守卫边关的战士”,行吗? 拟人 比较下列两句话,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出点粉色。④.看看作者写景的句子中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 .第 4自然段 ①作者在写了冬天济南“温晴”。“秀气”之后,把视线放到城外的景色。作者以城内的“狭窄”与城外的“宽敞”对照,用“小村庄”来点缀山坡,以小雪点染屋顶,这样,读者就看到了济南的全貌。②在这段文字中,“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一个“卧”字,和文章的什么地方相呼应?
3.第5自然段
①画出文中运用了拟人手法和比喻手法的词句,描写蓝水晶的形容词,说明本段写什么,写出什么特征?
②揣摩结尾一句:“这”所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二、引导学生小结课文的写作艺术。
1.让学生再将课文默读一遍,要求边读边找出作者的各个观察点
作者在不同的观察点上,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济南冬天的特有美景;第二段从俯视的角度写阳光下的济南;第三段从仰视的角度,写小雪点染后的山景;第四段从城内拉城外,写雪后山村的景色;第五段由俯视到仰视,写出整个济南的形象。作者正是从多个不同的角度的观察,才生动形象地写出冬天济南“温晴”的这个特点。2.学生再议论,归纳课文的各种表现手法。
①用作者以前生活过的地方(北京、伦敦),与济南对比,从而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晴”,使人们确实感到它是“宝地”。
②作者不仅细致观察和描写冬天济南的景色,而且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告诉读者,以此来感染读者,使读者有如临其境的感受。
③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把冬天的济南写得脉脉含情,把作者感情融入了对景物的描写之中。
三、延伸作业
请仔细观察自己所见到的冬天,运用所学到的表达手法来抒写你对家乡冬天的热爱,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巩固练习
(一)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⑪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⑫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这段文字紧扣一个“ ”字,按照顺序,从、、到,描写了一幅图。在层层铺写中,写松树尖、蓝天、山们、薄雪时“”、“”、“”、“”四个词,用得十分准确形象。2、体会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⑪。⑫。
(二)⑪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⑫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A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B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水藻()贮蓄()()澄清()
2、第⑫段的描写对象是
3、第⑫段呼应开头,点出“温暖”之意的句子是:
4、“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此句中的“卧”字用得极妙,理由是
5、划线句A采用了是:。
6、划线句B是一个比喻句,其本体是能否从语段中再找出其他的比喻句?(至少一例)如:
7、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济南冬天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境界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
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南的人们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
”真的,济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1、文中括号处应填写的标点是,理由是 2文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
3、文中加点的“它们”,第一个指,第二个指。
4、选文中“小摇篮”的本体是什么?这样比喻的用意是什么?
5、“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济南冬天的慈善表现在哪儿?
明确:一写济南冬天天气,二写济南冬天的山,三写济南冬天的水。明确:全文围绕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个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文章先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括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三幅画图:阳光下济南全景、雪后山景的秀美、济南冬大的水
明确:课文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作者把济南与住惯了的北平”比较,又与他刚刚离开的伦敦比较,再与热带比较,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很自然地发出“济南真的算个宝地”的由衷赞叹。所以,可以从全文最后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看到作者写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对济南的赞美。这段的对比方式,是一种“曲折行文”的手法。这段课文总写了济南的冬大温晴的特点,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了铺垫。因此,这段与下文是总分关系。
明确:“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这是济南地理环境的特征,也是济南“温晴”的原因。作者从人的感受和对人们的心理描写,来表现济南的可爱。作者把济南比作婴儿,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比作“小摇篮”,用拟人的方法写城:“在天底下晒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写山:“安静木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明静。温暖和舒适的特点。济南人由于身在温暖冬天而引起对温暖的春天的联想,但眼前春天并未到来,他们却
又“并不着急”,而且“脸上含笑”,“有T着落”,“有人依靠”,表现了济南人对这“慈善”冬 天的真切留恋,也洋溢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明确:拟人手法赋予薄雪以少女“害羞”的情态,写出雪的娇羞美丽。
明确:作者采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美景,景中抒发了作者对这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情景交融。
明确:“卧”字用得很贴切。济南城外的小村庄被作者赋予了生命和感情,它们都“安适地睡着”,心情享受这“温晴”的天赐。这“卧”字,正好与第二段中的“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相呼应,用拟人的手法写活了济南。
明确:词句是“贮蓄”、“全拿出来”、“精神”、“不忍得”、“照个影儿”、“蓝水晶”、“像地毯上的小团花”;本段写济南的水,写出其“不结冰”、“冒热气”、“水藻绿”、“澄清”、“水天一色”的特点。
明确:“这”是指济南的冬天“温晴”、“慈善”、“秀气”、“像水墨画”、“水色澄清”等;蕴含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
(一)1、妙、空间、山上、山尖、山坡、山腰、顶着、镶上、穿上、害羞
2、①贴切地表现了小雪后矮松秀美的形态。②描绘了血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给人以动态的生活实感。
(二)1.zǎozhù xùchéng2.济南的冬水暖、清、绿、亮3.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4.形象照应了“暖和安适的睡着”,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5.拟人蓬勃的生机6.自上而下的整个空间空灵的蓝水晶例句略。7.温晴
6、冒号。因为后面是想的具体内容,冒号具有提示下文的作用。
7、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
8、老城的山水这一圈小山。
9、“小摇篮”是用来比喻围着济南的一圈小山。妙处是把小山写得如慈母般的温柔、体贴,“摇篮”孕育着生命,还说明济南四周的山孕育了无限的生机。
10、老城的山水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
①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 们唤醒,这是不是理想的境界?
(拟人手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和意味,表现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济南的可爱,小巧)
③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
(比喻手法,把矮松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比喻成日本看护妇,形象生动地再现了矮松树,具有视觉美)
④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比喻手法,通过山尖被学的覆盖成银白色,形象生动地比喻成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使文章的语言美、视觉美跃然纸上。)
⑤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
美的山的肌肤。
(拟人手法,将山人格化,通过露出雪地的青草的点缀,形成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并在舞动中想让你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表现出济南冬天的魅力,是可爱,活泼甚至有着跳动感。)⑥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拟人手法,将雪赋予人的情感,“露出点粉色”,写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微微”词用的贴切,是温晴的而非热带之热。)
⑦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拟人手法,“卧”字写村庄,写雪,写出他们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⑧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冰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
里照个影儿呢。
(拟人手法,“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了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况且„„还”不可去掉,表达进一步申述或补充或追加新的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突出水绿,不忍冻上的原因。)⑨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比喻手法,把整个济南比成蓝水晶,体现出一种浑然天成之感。)
⑩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济南的冬天》读书笔记】推荐阅读:
《济南的冬天》分析07-04
济南的冬天阅读答案06-22
学案12济南的冬天10-11
济南的冬天美文赏析11-14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06-06
仿写济南的冬天作文09-07
济南的冬天优美句子摘抄09-27
济南的冬天的优秀说课稿10-28
《济南的冬天》教案(七年级教案设计)09-25
济南的冬教案09-18